时间:2022-09-24 12:2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物分离;知识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3-0062-03
0 引言
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利用生物工程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工业生物技术,实现低碳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目前产业发展的前沿之一。由于产品分离纯化是生物产品加工的重要环节,其过程、质量和成本往往决定整个生物加工过程的成败。因此,生物分离在整个生物产品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相关知识储备也为学生以后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或工厂实践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课程,知识面涉及物理、化学、数学、化工及微生物等学科,内容相对分散,不仅包括生物工程产物的分离、提取、精制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基础理论,也包括大量的分离单元操作及其工业实际应用。知识点涉及细胞破碎与分离、初级分离、膜分离、萃取、吸附、层析、电泳、结晶、干燥及蛋白体外复性等方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切感觉知识点分散对学生学习、理解和复习的难度。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体系。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将知识点归纳总结比较,由点到线,再到面成体,构建相关知识网络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1 抓住本质化繁为简,重点内容主线贯穿
把厚书读薄,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或图表将所学内容凝练出来,是学习繁多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色谱技术是现代生物分离技术的核心,色谱又分为凝胶过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反相色谱、疏水色谱及亲和色谱等。授课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该章节内容分类繁多,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理论课程讲解过程中,重点突出色谱分离的本质——根据混合物中的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行为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方法。抓住这一本质,上述色谱分类就是基于溶质分子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不同,而关键在于选用的固定相。一般而言,应用于生物产品分离纯化的固定相色谱介质共同特点是都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而凝胶过滤色谱主要就是采用微孔凝胶介质为固定相,如Sepha-rose,主要起筛分作用,是根据溶质相对分子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如果对凝胶介质活化并键合一定量的阴阳离子,就成为离子交换介质,如Sepharose-DEAE,主要是根据溶质与固定相间静电作用力的差别进行分离,即离子交换色谱;如果对介质表面偶联疏水基团就成为疏水介质,如Phe-nyl Sepharose,主要是根据蛋白分子与介质间弱疏水作用的差别而进行分离,即疏水色谱,是生物大分子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如果将介质表面完全非极性化,如ODS-C18介质,就是反相色谱,主要根据溶质问极性差别进行分离分析,常用于非极性小分子(分子量小于5000)的分析和纯化;如果将介质表面活化并偶联一定的亲和配基,即亲和色谱,如BSA-Sepharose介质,主要是根据生物物质间的特异性亲和作用而实现分离。由此可见,色谱分离的核心在于选用的介质,而决定分离原理的主要因素是介质表面的基团,据此可将上述内容归纳总结如图1所示。通过这样的一个图,在相应色谱章节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本质出发理解不同色谱分离过程的区别和联系,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色谱分离原理的理解,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对色谱分离的本质、分类、各种色谱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均可熟练掌握。
再如,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如图2所示,该图概括了生物分离课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分离操作,因此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应以其为主线,在各章引言、生物产品分离示例的课程讲授中重点突出此图,并在全部课程结束后重新复习该流程图。通过这样反复强调,可化繁为简,学生对各分离操作在生物产品分离中的地位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个单元操作的认识,深入理解各分离操作在生物产品分离工艺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从而扎实地掌握各分离操作并能够灵活运用。
2 以因素为切入点,注重分离过程的提炼总结
虽然生物分离过程涉及内容繁多,但在分离工艺中一些单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存在相通之处。如果以每一个因素为切入点,将相关知识点归纳提炼总结,可使分散的知识点构建成网,从而使知识体系立体化,加深学生对生物分离操作的理解。例如,生物产品如蛋白质、有机酸及核酸等都是两性物质,在不同的pH条件下两性物质的带电性质会有所不同。而带电性质会影响其分离特性,因此pH控制在这些两性物质分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应有意引导学生总结和提炼。在初级分离沉淀分级中,控制pH在目的产物等电点附近可使其溶解度降低,便于沉淀析出;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过程中,控制体系pH可使目的产物保持分子或离子状态,可调节其在水相或有机相的分配,从而实现萃取或反萃取;离子交换吸附过程中,决定分离的主要因素是目的组分与介质间的静电引力,控制pH可改变目的产物的电离状态,进而实现选择性的吸附或洗脱;亲和色谱分离过程中,如果静电引力在亲和作用中占据主导地位,pH控制在亲和吸附或洗脱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上引导学生以pH对生物分离的影响为导向,归纳总结成表,如表1所示,就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再如,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分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细胞破碎中,采用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可增大细胞壁通透性,便于细胞破碎;初级分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利用表面吸附的原理对溶剂进行分级分离;膜分离过程中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清洗剂对污染膜进行清洗;液膜萃取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稳定液膜,反胶团萃取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反胶团溶解生物物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蛋白变性并消除其电荷差异,从而使其迁移率只与蛋白分子量有关。与之类似,过程强化技术等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有超声波破碎、超声波萃取、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等,以一个因素为切入点,将整个生物分离课程的内容提炼总结,并在课堂上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以课堂提问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由点到线再到面成体,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知识融会贯通能力。
3 加强知识点横向比较和联系
由于生物分离过程涉及分离操作较多,为加深同学们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可将各知识点进行横向联系和比较。如色谱和吸附这两个概念,色谱主要根据溶质和固定相之间各种相互作用——分子大小、静电引力、疏水性、特异性识别等的不同实现分离纯化;吸附是根据范德华力或静电引力实现从液体或气体中回收有用目的产物的过程。在分离单元操作过程中,色谱和吸附是两个互相并列的概念;但在色谱分离技术中,吸附色谱是根据固定相与溶质问吸附作用力不同的色谱操作,其本质是吸附原理在色谱上的应用,是和凝胶过滤色谱、疏水色谱等并列的概念。在实际讲课过程中,这两个概念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类似的离子交换吸附和色谱也存在相似的区别和联系。
在同一章节相关的易混淆知识点也可以横向联系和比较,例如疏水色谱和反相色谱,都是根据目的组分疏水作用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但又有所不同。疏水色谱固定相表面偶联弱疏水性基团,疏水作用较弱,洗脱时主要采用降低离子强度、调节pH或者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方法降低疏水作用,可直接应用于盐析后蛋白分离纯化;而反相色谱固定相表面完全被非极性基团覆盖,表现强烈的疏水性,洗脱时主要采用降低流动相极性的梯度洗脱法,但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时存在使目的蛋白变性的危险。在讲授各自章节时将相关的知识点横向联系,比较其异同,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得各知识点不再孤立分散,可以使学生总揽全局,加深学生对生物分离过程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 重视考试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考试大纲和试题对于师生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考试仅仅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考试中反馈出的信息有助于下一步更好的教和学的过程。考试结束决不意味着该门课程学习的结束,这一点对于当前大学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因此,笔者在生物分离工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拓展多种考试方式,采取了随机小考、课后小论文考察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随机小考,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构建相关知识网络,知识点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课堂上完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的45分钟,在课后集中选取一些具体的生物产品分离课题,安排学生主动去查阅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在课余时间完成知识面的拓展;期末考试试题的命制要灵活,重视知识点的比较、联系和总结,如前文所述,让学生列举pH控制、表面活性剂或者过程强化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通过这三种考核方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余时间为拓展,以期末考试为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素质,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生物分离工程内容较多,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将各知识点联系比较,可以抓住本质化繁为简,将所学知识串成一条线,突出各因素在分离操作中的作用,将不同单元操作相互比较并联系起来,并以考试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通过这一教学实践,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2008级生物工程班学生的生物分离工程理论课程平均成绩为79.4分,其中90分以上的占25.7%,不及格学生占1.4%。在郑州大学组织的网上教评中,笔者的评教成绩均在90分以上,为优秀等级。下一步应继续完善,探求更加符合当代教学特点的生物分离工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华.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7,(4):34-36.
[2]胡永红,姚忠,刘洋,周华,韦萍.本科《生物分离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124-126.
我们学习各学科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生物学也不例外。一门知识或是技能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真正被掌握,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学好生物的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学好生物的技巧方法一、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即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即所谓“左顾右盼”。
二、学会记忆
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地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三、要准备一个错题本
时间不够,学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可以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再者,改错时学生不只要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学生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及时解决,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四、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学生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例如:问:下列哪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需要学生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学生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这就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学生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还替学生归纳、总结了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学生的知识网交织得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选择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做题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做好笔记的方法包括要做好阅读笔记、听讲笔记、观察笔记等。阅读的时候要准备笔记本,做好摘要然后还要写上出处,以备日后查找;还要在书上做好批语写上自己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还要在原文上做好符号标记以加深理解,其中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学生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学生看完一本书后还要写下自己对整本书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概述就行了。做好阅读笔记后学生还要做好听讲的笔记,听讲的笔记是学生的第二个老师。上课笔记学生应该做到: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观察笔记了,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相信只要学生可以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笔记,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高一学习生物需要注意这3点1、熟悉教材
教材的内容就是生物这么学科的基础,只有将正本教材都烂熟于心就能掌握住高中生物的基础了,那么你考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你复习生物的时候首先就要将教材全部从头看一遍,将里面的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遍,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背诵一遍。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学习生物需要注意这3点
2、做题与总结
明白知识点不等于会用,所以还是需要通过做题来锻炼你的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面对一些比较经典的题型,可以将其摘抄出来,这样今后复习看一看能重新加深印象。不仅如此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题型都是大致相同的,所以答题的方法技巧都要总结出来,下次考试还是遇到同样的题型,那么你就能直接套用进去了。
3、做观察笔记
生物的实验非常的多,所以对于实验我们要做好观察笔记,将实验的各个步骤都写下来还有各个时期的情况和观察的现象都做好笔记,这样会加深你对实验的理解。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高一生物如何更有效率的复习1.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课堂上要明确复习目的,注意反思,及时总结
复习的目的是综合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而课堂则是复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上课时要注意理解老师是怎样理清知识的条理、怎样处理综合问题的。这时,务必紧跟老师的节奏、听懂老师的讲解、理顺知识的难易、释破自己的疑难。老师一般都有针对性的练习,不妨通过这一段的练习,多练多问,解决自己的困惑。
4.下课后多想想,梳理知识,强化记忆
目的分析目前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分析近几年我院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显示课程学时偏少、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畏惧心理、教材混乱、教学方法固定、师资不平衡等因素,均可对医学院校护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结果针对上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困境的思考,建议学校可采取激发学习兴趣、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和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便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结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寻在课程学时偏少、畏惧心理、等多种负面影响因素,对此,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关键词]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思考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学科目之一,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1]。但显示情况是,由于各种原因,生物化学教学的发展收到抑制,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降低。因此,分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对生物化学的一线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学时偏少
随着目前社会和护理行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护理教育不仅增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等多门新型课程,还加大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在生物化学方面的课时也越发紧张,导致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无法深入学习。董芳娟[2]的研究报告显示,忻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生物化学占各全部总学时的比例为2.64%,有56.41%的护理专业学生能大部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而在2013年,生物化学占各全部总学时的比例为1.10%,而能大部分掌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学生比例仅为32.13%,两年的大部分掌握学生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报告指出学时的缩减程度与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学时缩减程度越多,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越低。
1.2学生的畏惧心理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且还具有知识架构庞大、复杂,知识点众多等特点。学生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大量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极大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问题将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习质量降低[3]。
1.3教材混乱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尚未对护理部门统一规划教材,而是教师或学校自主选择教学教材[4]。这种情况下,学校一方面可能会使用自己出版的教材,导致教材虽然贴合院校实际情况,但存在教学内容删减较多,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满足护理行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即使学校使用传统教材,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基础知识点经典等优点[5]。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知识点落后、教学知识结构庞大、理论性过强、理解难度较大等缺点。第三种情况是学校选择权威性外校编纂的教材,可能会出现与本校实际情况不符、教学专业偏差性较大等缺点。且教学教材混乱,也会导致教师对教材只有粗略的了解,上课时讲的内容还是原来教材或老师认为经典教材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6]。
1.4教学方法固定
中国绝大多数院校现行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缺乏新意,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对于此,有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或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但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较低等因素,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点并未有明显的体现。一项关于生物化学影响因素的研究[7]指出的,有43.8%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内容难学,有53.1%的学生认为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思维。感觉到学习吃力,这真实的反应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困难矛盾。
1.5师资不平衡
优秀的师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在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中,由于社会对护理的轻视和对医学的重视。当前大部分院校都将优质教师投放在医学专业教学中,护理专业分配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学质量不佳或偏向行政管理的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2对策
2.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向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课期间认真听讲,课后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对此,建议:(1)在第一次上课前,首先向学生阐述生物化学对其日后工作和考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现实生活取例向学生讲述生物化学在日后工作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的重视。(2)教学最好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处进行导入,让学生自然而言的进入生物化学的教学中。(3)利用大家熟知或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三聚氰胺事件”引出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利用女生的减肥心理引出脂代谢的相关内容,以及利用“夜盲症”“败血病”引出维生素的相关内容[8]。
2.2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学生能熟练进行护理操作为主要目标。且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也是以“实用”和“够用”为度。基于此,建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如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取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性不大的内容进行简略讲解。如此既可以保证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了解,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第二,学校还可以打破教学上固定的教学顺序,现教学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等静态内容,在教学物质代谢过程与调节机制、能量代谢等动态内容,最后再进行肝脏的生化特点、肝功能的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等具体到人体脏器功能的内容。调整授课进程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序,提高其学习效率[9-12]。
2.3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
优秀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因此,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的生物教学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学校可引进多种适宜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学法采用问题导出讨论的教学模式,既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选取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及疾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利用痛风症的致病机制讲解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利用其治病机制讲解核苷酸代谢的相关理论,利用“三高疾病”讲解营养代谢物相关联系。通过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13]。除了教学模式的改变,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生物化学内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利用动态图形直观的表现出现,简化学生的教学内容,利于其理解和记忆。
2.4归纳总结法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不仅多,还比较零散,但多个知识点之间又彼此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时很难将所有知识点完全串联起来,了解每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课程完成后,老师可借助知识点关系网图,将三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其进行领悟,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其次,知识点关系网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绘制一次知识点关系网相当于将生物化学的知识再次复习一遍[14-16]。因此通过知识点关系网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知识点关系网图。
3小结
生物化学教学是医护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熟练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对其日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分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对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显示,现在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存在课程学时偏少、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畏惧心理、教材混乱、教学方法固定、师资不平衡等多种教学困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教学质量。对此,建议学校通过利用多种措施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归纳总结法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教学质量。
作者:蔡洲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田野,吕学儒,李树香,等.基于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13,27(19):2018-2019.
[2]田野,吕学儒,赵蕴珍,等.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材改革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29):3294-3295.
[3]金国琴,姚领爱,胡海燕,等.本科护理学《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材建设和教学建议[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13年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5-28,148.
[4]杨平,王成杰,许晓宇,等.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初探[J].青岛医药卫生,2012,44(5):390-391.
[5]吕会茹,李姣锋,牛小艳,等.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应用探索[J].全科护理,2016,14(17):1827-1829.
[6]夏春梅.基于认知理论的医学双语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27.
[7]杨晓云,李桂芝,杨晓,等.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6):868-869.
[8]师忠芳,袁芳.实验教学对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964-2965.
[9]丁珍珠,金瑞华,郑洁,等.护理专升本教育形式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28-230.
[10]施文艳,陆璐,王以薇,等.高职护理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45-246.
[11]李彬,陈永春,刘昆,等.开设医学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17-1119.
[12]梁树才,尹丽,李先佳,等.PBL在医学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896-899.
[13]刘松梅,彭永祥,周新,等.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诊断》课程中的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2):1219-1222.
[14]尹丽,于海英,蔡智慧,等.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4):571-573.
在生物教学内容中,存在很多微观、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具体、形象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胚胎的发育”相关知识点时,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仅可以从教材及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了解相关内容,又由于该知识点内容较为模糊、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无法牢牢掌握,从而教学质量出现下降。而利用多媒体,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演示胚胎的形成及发育动态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形象的记忆知识,将枯燥、乏味、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形象、灵动、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效率。同时,在生物知识中,还包含很多微观的现象,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很清晰的观看微观现象。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吸水性”知识点时,就可以将普通的洋葱细胞及经过盐水收缩后的细胞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比放映,学生就可以直观的找寻二者的差别,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见识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生物知识同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联。现今,生物知识及技术已经被人们应用到多个领域中。例如: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技术。其就是利用了生物知识中的遗传及基因技术,将物种的基因进行提取、分离、自由组合,从而培育出杂交、高产的水稻。再例如:当前较为流行的转基因食品。其就是利用了生物技术中的分析技术,将一些生物内的基因转到其他的生物中,改变了生物的遗传性,令其更富有营养。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讲解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先进的生物技术及其产品,从而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及发展夯实基础。
三、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期间应注意的事项
(一)科学掌握使用尺度
尽管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生物理论知识中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化,将静态的事物变成动态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也不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生物的实验课程。假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取代生物教学中的实验,虽然可以让学生观看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但效果远没有让学生直接操作教学质量高。利用学生的直接操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二)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
多媒体技术是集图像、声音、文字、色彩与一体的技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较轻松的吸引学生的关注。然而,教师需要重点预防学生将全部精力放在图片、动画等方面,而忽视知识点的情况出现。这样最后仅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延误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在创建多媒体课件时,不可以仅关注图片、动画等内容,不要时常变化课件背景,预防由于背景过于花哨、繁乱而使学生注意力转移的问题,而是发挥多媒体技术真正积极的作用,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基础。
四、总结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简称微课,是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制作的小视频在课堂内外进行知识点或者技能的教学。微课的目标在于以言简意赅的内容和鲜明的主题取得最好的教学目标。其次,微课拥有完整的教学结构,从本质上讲,这是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故而微课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但还是具有传统教学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微课设立的主题较小,既可以是一知识点也可以是一种解题方式,所设立的主题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二,微课之所以称之为微,是因为它的时间很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由于其含有比较丰富的内涵和资源,短小的视频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第三,每一节微课只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从这一点看似乎能够汲取到的知识太少,然而学习效果却有显著提高。
第四,学习微课只要有网络和少量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因此微课学习是一件非常便捷的事。从一个知识点、一种解题方式开始,积少成多最终掌握全部需要运用到的知识。
二、高中生物微课的类型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中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讲授型、答疑型、解题型和实验型。讲授型主要是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将生物学习中的核心的以及疑难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掌握生物中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并且讲授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厘清生物学系的脉络之后,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答疑型指的是教师针对生物学习过程中那些难以理解的复杂多变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经过反复揣摩,知识点的准确含义就能够一举拿下。解题型,顾名思义,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以及过程。尤其,对于遗传病概率、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等问题微课可谓是最有应用价值的。实验型是为了弥补高中阶段学生实验不足的缺陷而将高中生物学所涉及的实验制作成微课。实际上,妙趣横生的实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的奥秘。
三、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预习
鉴于生物学科知识点和难点琐碎且繁多,学生难以抓住课程的重点,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师从内容出发,制作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做好分类,最后在线。学生可审视自身的情况,在微课资源库中自主选择所需的内容进行预习。
2.巧妙导课
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是否集中,如果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不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而微课恰好能够以视频的形式出现,以其生动形象的内容调动学生探索的热情。于是在课堂的开始,教师以微课创设情境,这么一来,学生的对学习的兴趣便可以轻松地被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便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举个例子,在教授细胞分裂时,细胞分裂的动态视频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这一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继而引起对此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时需要注意,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挑选适合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情境的微课。
3.释疑解难
将微课嵌入传统课堂而释疑解难,能够使得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诸多的知识体系,众多的内容太过于抽象,所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有部分学生单单只凭自身的能力无法完成自学。其次,太多的重点,难点如何去解释才能不枯燥对教师显然也是一项挑战,微课就能够以生动而形象的短片形式将这些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使重点和难点便于接受。与此同时,微课因为拥有时间较短,而且知识点较少的特点,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消化知识点中的重难点,自然,学生便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
4.拓展延伸
在以前的教育领域,一直有一件明知及其有利于教育而
难以达成的事――因材施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虽然已经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来给学生划分等级再施以不同的教育手段,但是终究难以做到针对个人而施教。然而,这一难题在信息化的教育的发展下终将被解决。微课可以是教师在衡量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针对性的被制作,可供各个阶段的学生选择,拓展自身的知识。
5.总结复习
在复习阶段,学生一般是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摘抄的笔记以及错题集来巩固已学习的知识点,这是传统的复习思路。而微课的再现功能则提供了一个让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平台,使得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间资源,如此一来,复习的效果便有很好地提升。比如,教师在系统复习时,将各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制作成的知识网和概念图制作为微课课件,使得学生重新拾起遗忘的章节的知识框架。
结语
微课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微课对解决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散的问题十分有效。不但如此,利用微课的短时的特点,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余时间来深入地钻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05)
生物学科是以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这些事实、概念、原理和方法构成了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生物高效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生物高效复习方法一、重视“双基”复习,形成学科内知识网络
会考是以理解、掌握、运用有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为考点。因此,生物学科应把精力放在“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上。第一,注重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充分使用好能体现生物学学科特点的“双基”题。通过“双基”题的训练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以扎实的“双基”教学使学生打好牢固的基础。第二,加强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得出结论显然不是最主要的,而学生思维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等多种手段,有的放矢地挖掘学生各自的潜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第三,注重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综合知识网络。我们在教学中将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依据其内在联系加以综合,使学生逐步建立一个点、线、面、体的生物知识网络联系。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少学生复习效果不好,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将学法寓于教法之中,并着重从培养下列能力入手:
(1)网络思维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归类形成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网络系统。知识系统化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综合能力培养。在总复习前,我们根据教材知识结构,将复习内容划分为七个单元: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然后将各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概括、综合、归纳。
(3)分析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探讨性实验,多提供具有时代特点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关的情景材料,如克隆技术、生物多样性、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别开生面的实验和丰富多彩的情景材料,容易形成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运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可以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抓好章节复习,指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在进行章节复习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启发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打个比方,知识结构好比章节内容的“骨架”,各知识点好比是“血肉”,在理解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再带学生向“骨架”上填“血肉”,这样就把知识学“活”了。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常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某一章或节的知识结构,学生感觉这样归纳,使知识条理清楚,记忆深刻,而且还能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四、注意巩固知识,精选精练相关习题。
众所周知,复习离不开练习巩固。为了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十分注意把好精选习题这一关。选题时我们注重选择那些典型代表的、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综合性较强及学生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方面的习题,而不选有科学性错误或不严密的习题,以避免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综合摸拟练习以书面形式进行,做到全批全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点拔,对学生成绩有进步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复习当初会出现的四忌一、忌“重放轻抓”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二、忌“重练轻讲”
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而仅仅靠做题是难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在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从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把复习课当成了练习课。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
三、忌“重文轻图”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从近几年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实际上,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对图像的复习,片面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记住,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绩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教师讲解时,应该重视图的作用,以图引文,以图释文,而决不能忽视图的作用。
四、忌“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乃至部分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复习时只要下功夫死记硬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缺乏深刻理解,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那种“猜题押题”,划分“重点题目”的复习方法,就更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因此,复习时,一方面要求学生需要对教材的知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高考高效复习策略1.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计划。高考复习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考生在复习开始的时候,就应当紧跟老师步伐,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写清这么几项内容: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复习步骤、复习方法、复习过程中的自我管控等等。考生只有这样去做,以后的复习才会有条不紊、有板有眼,复习效果好。
2.整个过程必须紧跟老师步伐。
高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推进,将高考必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全部过一遍;第二阶段查缺补漏,将第一阶段复习中有遗漏的知识点能力点、有欠缺的知识点能力点再过一遍;第三阶段套题训练,主要是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的训练。在这三个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虽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微调,但整个过程大的方面不能随意取舍,必须紧跟老师步伐。
3.要有个性化的复习策略。
前面说过,在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中,考生必须紧跟老师步伐,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完全不顾自己的实际盲目地随大流。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除了在大的方面不能过分随意外,小的方面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设计更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思路,只有这样,复习方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4.把做题训练放在首位。
高考不论你怎么去评论,但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就是考查考生做题的速度、质量,考生在做题的速度、质量方面优于他人,高考就能去的成功;反之,就有可能失败。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把做题训练放在首位,静下心来,耐下性子,认认真真地去对待,扎扎实实地去训练,高考才能取得好成绩。那种认为高考复习不必大量做题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是误人子弟的毒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千万不可相信。
5.要多反思多总结。
复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成绩可能提高的快一些;有一段时间,可能会慢一些;有一段时间,还以停止不动,原地踏步。面对这种情况,考生既不能骄傲,也不能气馁,正确的做法就是多反思多总结,反思总结快的原因是什么,慢的原因是什么,停止不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只有这样不停地去反思、去总结,才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来,如此,后续的复习将越走越顺。
6.保持住一个良好的心态。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PBL教学法;实践效果
一、PBL教学法简述
所谓PBL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笔者发现,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PBL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与教师实现良好的双向交流,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较好的临床思维,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但是PBL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掌握其要领。
二、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将以2011级临床医学A班、2011级临床医学B班、2010级临床医学A班、2010级临床医学B班为实践效果研究对象。其中A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B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弱。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在不同班级分别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法,并以抗微生物药理和器官药理两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具体的安排是2010级A班器官药理采用PBL教学法,抗微生物药理采用LBL教学法;2010级B班药理学采用LBL教学法,抗微生物药理采用PBL教学法。2011级A班器官药理采用LBL教学法,抗微生物药理采用PBL教学法;2011级B班器官药理采用PBL教学法,抗微生物药理采用LBL教学法。
其中LBL教学方式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PBL教学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完成基本资料的搜集,然后学生之间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由教师完成对知识点的总结。
(3)教学效果分析。实验中会在药理学课程教学结束一周后进行结业考试,并在课程结束6个月后进行基础医学的综合性测试,然后以考试中涉及的药理学知识的得分率乘以100为学生最终的药理学成绩。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 P
2.实验结果讨论
(1)两种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影响。根据对学生成绩的分析,PBL教学法在器官药理的教学中效果比LBL好,但在抗微生物药理的教学中PBL的教学效果比LBL教学法要低。所以根据实验来看,PBL教学法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比L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好。
由于器官药理的知识结构较为紧凑,所以使用PBL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整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抗微生物药理学概念性知识点较多且内容量大,其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LBL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会更实用。
(2)基础不同的学生的教学效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采用PBL教学法教学,A班级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B班级的学生,而采用LBL教学法,则两个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差异较小。这就说明PBL教学法在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下会受到影响,而LBL教学法则不会受到学生基础不同的影响,所以PBL教学法更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3)对学生掌握知识牢固程度的影响。通过结束后短时间内的考查和长时间的基础考查来看,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考查中,学生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成绩差异并不明显。而在课程结束很长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成绩差异很大。这就说明了PBL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可以让学生长时间内对知识点有牢固记忆。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全部知识,并形成长久的印象,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药理学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性质和学生的基本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0引言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需要顶层设计的复杂系统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特点,它应用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近些年,随着科学及社会的发展,对这个领域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美国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在工程劳动力市场中的增长最大,预计2008年至2018年有72%的增长率。在欧盟,专利的数量在生物医学技术的范畴中也是最高的[1]。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在丰富临床资源的医学大背景和大环境下的特色,需要在教学中体现两个结合,即理工科学与生物医学紧密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面对新的形势,只有积极探索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才能促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满足新时代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教学模式习惯是以教师为主导,课程教学更多是教师对知识的讲授,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灌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工作需要更新整体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指导性传授知识与主动性学习相结合”的互动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2],既加强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也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本研究团队调研了国内外相关专业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和课程设置,学习了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主要开展的研究成果以及工程培训的内容[3-5]。国外大多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数学和基础工程课程之外,还要学习生物电子、生物信息、生物材料或生物力学等专业知识,并且在毕业前有机会在校外相关机构实习或见习,同时许多工程系还会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在一些项目中联合,以培养更高素质的学生。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思辨和创新能力、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学生探究与创新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科研习惯,以便不断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整体学科的内涵式发展。
1教学模式改革
1、1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教”是为了“学”,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条件的确定必须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需求为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的教学观念,依据学科发展,不断挖掘并更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和脉络体系进行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结合调研学习的情况,形成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如图1所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设计通常包含7个环节,即回顾知识温故知新、以实例开场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层层推导突破难点、前后呼应解答问题、应用知识课堂练习、拓展思维延伸课堂。教师在各自教授的专业课程中分别优化教学设计并不断完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教授内容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1、2改进教学方法
结合专业特点将全部专业课程按照年级进行顶层设计,大学二年级通过3门专业基础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三年级通过7门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大学四年级通过3门专业课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为完成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中心,倡导自主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授课过程中,授课内容上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授课方法上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及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够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6]。本着继承和创新的原则,对大学二年级的电工与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3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规划[7],挑选出一些适合自主学习的知识点或者课程章节内容。如在电工与电路分析课程中,结合4大模块(电阻电路的时域分析、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动态电路的变换域分析、电机原理)的教学基本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结构,挑选出“无源器件的认识”、“步进电机的原理及应用”、“常见电机原理及应用”、“对偶性的理论知识与分析方法”、“含受控源电路分析方法的总结”、“戴维南定理的应用意义”、“相量的定义、使用和意义”、“MATLAB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一阶电路和闪光灯电路的原理分析及仿真”和“RLC电路的动态特性综合研究与仿真”共计11个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在授课前,将相关学习资源上传至各课程的网络平台上,提出若干个难度适中的问题,并对自主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意愿或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个问题查阅文献资料,通过对所查资料的分析、整理、归纳,制成PPT课件。前期准备好后,在课堂上每小组派出代表分别演示并讲解10min左右,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其演讲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教师对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讨论热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讲不清楚的或者理解有偏差的问题进行补充和更正。这个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可以事先讲解课题分析的方法、提供必要的相关资料、介绍必备的专业背景知识,既要让学生领会课程的知识重点和应用领域,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三年级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脉冲数字电子技术、医用传感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学测量方法和电子工艺实习7门课程,在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交流讨论并重的方法进行。针对基本原理知识,教师重点讲授,采用启发式、推理式及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将功能电刺激研究课题的成果作为一个实例,讲授功能电刺激实现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并加深医学信号处理理论在本专业领域的重要作用。例如,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将拉曼光谱研究课题的成果作为讲授卷积和反卷积的一个实例,将公式和概念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反卷积解决基地信号不一致的问题,确保信号处理和特征提取的可靠性,为实现疾病的可靠诊断提供条件。如在脉冲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利用“雨课堂”平台,新增“发现生活中的数电”专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数字电路应用实例,介绍其电路功能、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等。又如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现场演示“电子节能定时转换器”等工程产品工作过程,帮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进一步理解单片机功能和工作原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食堂切面机器人等日常场景中的应用,以及观看该领域最新流行技术(Arduino开源硬件平台)应用视频,自行分析感兴趣的单片机应用实例的工作原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教学中,针对基本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主要采取探究型教学方式,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如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实验过程,以教师为主导,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实验,使过去被动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变为学生主动设计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撰写论文式实验报告进行归纳和总结。整个实验过程相对独立、开放,从实验的预习、操作到最终的实验报告撰写全部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理论课内容相结合,验证相关原理和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大学四年级的医学仪器原理与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临床工程学3门课程特点,给学生提供若干个小项目,在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教师指导学生对项目需求进行详细的分解,同时列出要用到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寻找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将解决问题的实践与理论的知识点密切结合,这种项目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或问题式学习对于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8]。学生边学习边设计,逐步实现项目的全部功能。如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涉及嵌入式文件系统和Android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开发的理论部分,配合Android界面设计实验和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及医疗平板应用实验两个综合性项目。最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人机交互UI界面,并对学生的设计成果,检查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借鉴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教学经验,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从创新实验室和第二课堂、学生科研训练等方面开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外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培养合格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帮助[9]。
1、3改革考核方式
区别于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为了促进自主学习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方位考核。结合调研学习的情况,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拟定各门课程的考核方案。加大专题讨论、探究学习、项目设计等学习模式的比重,注重学生在整个学期的过程考核,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各项能力和素质。如电子学测量方法课程的考核方案为综合考察,即实验占30%,协作学习占30%,闭卷考试占40%。协作学习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电子测量的新进展和新应用,第二部分涉及示波器原理及测量方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自主学习,课上汇报讨论。图2所示是这门课程协作学习组内自评评分表,图3是这门课程第一次协作学习的课堂汇报评分表。这两部分的成绩,再加上学生完成课下自主学习,并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上网络课程中按时提交PPT的成绩,共同构成协作学习的成绩。
2教学改进成果
进行教学模式改革3年来,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网络评教成绩均在93分以上,同时积累了一些教学改革成果。如电工与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脉冲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梯队,累计共获批7项校级教改项目,发表4篇教学文章。又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梯队,连续获得网络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4个校级项目的资助,发表了3篇关于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文章,指导本科生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类创新设计竞赛并获奖。再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梯队获批2项校级教改项目,发表5篇与教学改革相关的文章,梯队教师荣获2016年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类创新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和2017年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有效提问 思维兴趣
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的恰当提问可以变成开启思维大门的金钥匙,可以成为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助推剂。通过提问,教师和学生之间会形成积极的互动,在一问一答中获得诸多能力的提升,因此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学会运用这些技巧,想方设法地让课堂提问更科学有效,这才是实现整体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进行提问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提问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和频率
课堂上的提问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恰当就好。什么样的提问才能称为恰当呢?简单来说就是该问的时候问,该问多少就问多少。那么在一节课上,什么时候该问呢?一般来说,提问的几个重要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在讲课之前,这时候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二是在讲解分析重难点知识的讲课过程中,这时候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吸收重难点知识,排除思维误区和易错点;三是全部知识结束以后,这时候的提问既可以考查学生一堂课的听课效果,用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控,又可以对整堂课的知识点起到一个总结整理的作用,或者为一堂课留下悬念,用于引出下次上课的新内容。这样抓住时间点提问,才能让提问行为发挥最大的效用,至于提问的频率问题,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反应确定,也可以结合适合提问的几个重要节点设计问题,切不可“一问不发”,也不可“满堂问”。只有做到时机和频率的把握,才可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二、提问语言要浅显易懂
生物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大多数学生接触这些专业术语的时候都表现得比较茫然,倘若教师在新课教学阶段过多地使用这些专业术语,就会增加学生的回答难度,从而导致“曲高和寡”,学生不能与教师形成有效的互动,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在语言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词汇,如用“能量”这样的表述替换“ATP”这种晦涩的专业术语,这样学生一听到问题就很容易弄清楚“ATP”在提供能量上的重要作用,学生无论是在理解问题还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都会更有方向感。当然,适当的专业术语习得是学习生物学科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此,教师不必操之过急,可以待学生熟悉新知识以后再慢慢引入各类专业术语。在进行复习提问的时候,教师大可以在提问中多添加一些专业术语。
三、将问题融于各类情境之中
提问的本质是让学生掌握问题中的知识点,而知识点的学习一向是比较枯燥单调的。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采用一板一眼的方式,学生很难对问题产生思考的兴趣,且因为脱了实际情境,很多问题本身就很难被理解。因此,聪明的教师要学会将一些问题融于各式各样的情境之中,通过举一些生活小例子,聊一聊一些常见的现象等,自然地把熟悉的情境同知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笔者在讲激素调节这个知识点时,就采用这样的方式提问:“李奶奶今年七十多岁了,年老体弱,还患有高血压,假如你是医生,让你给李奶奶配药,你会选择哪些类型的药物呢?”将想要问的知识点放在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下,学生会觉得问题本身更有趣,学生的回答热情也会更高涨,这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会大有帮助。
四、提问要讲求系统性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整理是我们最终掌握知识的重要步骤,因此,知识整理和系统化处理能力就成为学习能力中的重要因素。在提问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化的问题设计训练学生的这一能力。如笔者在讲“食物链”这个知识点时,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串联成食物链的动植物名称,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建食物链,接下来进行如下的提问:你能够根据这些动植物名称组建几条食物链?说出每一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存在几个营养级?在传递能量的过程中是否能达到能量守恒?如果不能达到能量守恒,损失的能量去了哪里,大概会损失多少能量?以上这几个问题就是一个系统的问题群,每个问题之间都有前后联系,这些问题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而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层层思考和回答,最终对“食物链”这个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认知,这就是我们进行提问想要达到的效果,而这种提问方式久而久之也会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思维的习惯。
五、重视提问的对比技巧
在生物学科中,有很多知识点在名称或者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性,这些相似性给学生学习过程中制造很多的麻烦,如何扫清这些麻烦呢?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将这些相近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以提问的方式无疑比直接对比讲解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提问环节,教师要重视提问的对比技巧,将一些相近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提问。如为了区分“DNA”和“RNA”这两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DNA”和“RNA”的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DNA”和“RNA”的组成碱基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分别是什么?“DNA”和“RNA”哪个是双螺旋结构?哪个是单链式空间结构?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就将“DNA”和“RNA”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并且会比较这两个相近概念之间的异同点,更深入地掌握两个概念的内涵。
总之,课堂上的提问看似简单,但实际却蕴含很多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要努力在教学研习中掌握这些技巧,会用这些技巧,多创造一些好的提问方式和手段,让提问活动推陈出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广范.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问的技巧[J].考试周刊,2013(43).
新高考,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困惑,但或许其中蕴藏着很大的机遇,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对大类学生主要目标是达到二本分数线,对美术、音乐、舞蹈特长生由于几乎只1/3的时间,不仅要完成选修三的学习,还要进行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三的复习,时间非常紧张,尤其是对于舞蹈班来说。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重点对三个必修模块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比较,在新的情景中分析讨论,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过关。
另外,对大类学生进行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复习,涉及许多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以及生态工程。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是对各项技术的基本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的理由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关注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绝大部分已经遗忘,所以需要对基础进行过筛子似的复习,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复习以及在新的情景中的应用和拓展都存在明显的劣势,所以需制定周密且可行的教学计划,抓住每一个细节,抓实每一个过程。
四、 方法措施:
(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明确教学内容
要认真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尤其是考试说明中注重考察的内容,并且注意I和II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并且与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看看提高的程度。
认真分析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部分的行为动词要达到的目标,注意能力要求。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统一测试,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将高二做过的试卷、习题整理出来,选出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的集中评讲,达到知识点过关的目的
(二)重新设计章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需要打乱课本原有的章节结构,设置具有一定思维性、可操作性,又能起来阶段小结作用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每一单元围绕单元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进行单元检测且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疑难、改进教学策略。针对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单元复习时基本课本顺序为主线条,从落实基础知识开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质量。
(三)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实验多方位专题复习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设置如下几个专题:
1、 植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2、 动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3、 遗传专题
4、 生物与环境
5、 选择题解题能力专题
6、 实验专题
(四)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试题设计上讲究适量、适合测试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同时重视对学生比较,图表分析、实验等答题能力的培养。练习的批改上讲究细致、实效,学生的每一份练习都是学生的辛勤劳动成果,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我认为无论如何都得重视学生的每一次练习,做到精改精批,在训练的基础上做到快反馈,快反馈不仅使我对训练中的每一个问题或集体或个别能进行矫正或强化;还能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和教学进度;能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五)注重辅导,加强检查力度。
20xx年高三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二)面对着高考录取方式的调整,语数外在高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而对于生物,为了打好高考这场团体战,我们生物老师更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落实精讲精练,我们相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全体备课组将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在高三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将踏踏实实地做好高三的教学工作。
我们高三备课组虽然人员较少,但依然踏实前行,把各项工作做到位。我们根据新的高考要求,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本学年的教学进度以及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下面浅谈一下高三生物的复习思路:
一、高三一学年的教学进度:
教学思路: 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 把握要求、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总体上分两轮复习,重点要第一轮复习(以章节复习,适当进行整合,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
本学期完成必修课本和选修三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复习完必修三后可以每周做一份综合试卷,提高学生的整体性和综合意识。第二学期在一模前进行选修一及实验专题复习和综合试卷的练习,争取在第一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模以后则进行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的形式。
二、本学期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㈠准确定位,因材施教:
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高考要求(重点是B级的达标人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难度系数上不是面向高考试题的全部,而主要定位在85%。(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是6:2:2,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能拿到试卷上80%分数。此外,对于班内少数学有余力的同学,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练习。争取高考试卷上的20%。而对于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则相反。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高三备课组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坚持集体备课,分章节由专门老师负责有关的知识点扫描、教案和统一练习、测试,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
㈡教学策略:
1、抓好基础
高考不管怎么考,基础知识始终少不了,能力的培养,更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历年的高考卷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今年的江苏高考卷更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对于基本知识点逐章逐节进行复习,生物学科虽属理科,但一些基本的知识相当一部分需要记忆。今年,我们在每一章复习完时,都进行基本功测试。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
2、方法指导
在高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往高三学生的困惑表现在:有的同学花了时间在生物上,就是学不好,不知该如何来学生物;还有的同学是题目看上去会的,也理解的,就是不知如何来解题。这些都说明了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学习方法和解题的技巧与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这都需要老师在平常的复习中和练习中加以指导和归类总结。
3、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繁重的,但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些同学的基础好,有些差些。 一支独秀不是春 ,对于个别同学老师尽量做好课后的督促辅导工作。
4、分工协作
在高三复习工作中,分工协作,编写好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案,群策群力,做到资源共享。
5、把握四个环节
⑴懂。虽然高三是复习,但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平时生物课训练少的事实,许多复习课只能当新课上,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听懂,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在追求进度的同时更要追求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较大的收获。
⑵做。习题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把习题作为查漏补缺、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习题,我们切实落实精选、全批、选讲、订错四个环节,同时,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去认真做,在做中有所得。
⑶思。
①在教学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始终在思考中度过,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感到有点累。
【关键词】高中 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
高中生物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趣味性相对较高,但是很多知识点内容比较抽象,要让学生掌握好,主动去学,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做法。
一.巧妙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导课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特别以具有悬念性的导言最佳。如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讲“蒸腾作用”时,设计了这样的引言:“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在植物体内水却往高处流,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个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另外,关于“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导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邓肯,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萧伯纳。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萧伯纳则在回信中写道:“假如生个孩子,面貌象我,脑袋像你样,那岂不糟糕!”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他能如此不幸,事与愿违么?”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评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生趣
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帮助教师形象地认识生物,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生物,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DNA分子结构的学习时,先让学生观察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学生兴致勃勃的观看,并不断提出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从而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都迎刃而解。
2.设置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讨论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每堂课堂上针对重点或难点内容时设计讨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再给学生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展示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教师点评。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其中的一类疾病,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什么,我先讲了英国"皇室病:"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女皇和她表哥结婚,生下的9个孩子,四男五女,4个男孩子有3个患有遗传病――血友病,女孩子也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女王和他的表哥没病,可生下的儿子有患病的,有正常的?女儿全部正常,可女儿生下的孩子中,男孩有患病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
3、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趣味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与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紧密联系, 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讲无氧呼吸时,我列举了长跑、做泡菜等。①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4.巧妙总结,简化引趣
妙用诗词记忆法
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口诀谐音记忆法
在学习有丝分裂时,关于各个时期的特点,十分抽象且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可采用口诀配合图形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赤道板上排整齐;后期:均分牵引到两极;末期:膜仁出现失两体。”这样,学生在学习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直接抓住主要特征而达到牢记不忘的效果;在讲述第五章?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这一节时,受精卵―囊胚―原肠胚,原肠胚继续分化,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原肠胚可以分化成哪些组织、器官和系统呢?我们可以利用谐音把散乱无章、拗口难记的转变成有章有序、朗朗上口的内容,口诀如下:“外表感神仙,中生循排真肌脊,内消呼肝胰。
谚语记忆法
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在一些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青泥”――-生物的捕食关系及食物链;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飞蛾扑火”--生物的应激性;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三、 课堂结尾设置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够对所讲知识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在讲衰老细胞的特点过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人老了,为什么会长皱纹,长老年癍,头发变白?在讲完植物激素乙烯的生理作用后问学生“为什么把刚摘下的柿子和成熟的香蕉放在一起会很快成熟?在讲完受精作用和个体发育后提问“为社么有的双胞胎长得特别像,而有的又有很大的差异”?等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然后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引导,比如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网址查到,通过那些期刊查到。在这种好奇心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去通过网络和诸多期刊去查找相关知识,在这种自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够建立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上课积极,氛围活跃,学习轻松、效果明显,这也正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生物学习的兴趣是达到新课标的最有效手段。诚然,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要求教师巧妙设计课堂结构,灵活掌握教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主体性
苏霍姆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的突出标志就是学会学习。因此,培养自我教育素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问题,就成为学校和教师要明确的主要问题。翻转课堂以实验性强为特征,与初中生物教学的适应性较高,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其能力。翻转课堂需要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课前环节,需要学生利用一些网络教程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开展自主学习,学习一些开展实验的方法。其次是课中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方法合作开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自主讨论,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学习体会。最后是课后环节,学生要针对实验中掌握的各种生物知识加强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点。
一、课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课前的引导是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翻转课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预习以及准备工作,提升教学效果。[1]以显微镜的使用为例分析翻转课堂的应用。这一节内容需要学生准确记住显微镜的组成以及作用,并且运用显微镜观察图像,养成规范使用及爱护实验工具的实验习惯。教师在课前通过视频文件让学生引入细胞的概念,并指出要观察这种基本单位的行踪,就必须使用显微镜,因此我们要认识并学会使用显微镜。那么就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够掌握显微镜由哪些部分构成?应该怎么使用显微镜?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网上的一些优秀视频进行学习,并且通过一些动画进行演示,在课前做好实验开展的准备工作,以便迅速进入正式实验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教学实验活动
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作快速测评,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内容,总结问题和难点,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题目进行测评,从而确定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在确定问题后,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周边事物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去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情境问题,开始独立的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将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中进行探究、讨论,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实验结束后,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鼓励学生全部参与到成果展示的环节,要让每个学生都踊跃参加,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就能将知识内化。教师根据成果展示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继续探究。在这一环节,教师只是引导和辅助的身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2]在显微镜案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回顾课前预习的内容,并随机进行提问,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之后开始进行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将显微镜使用规范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学生,学生再根据规范利用显微镜观察10分钟载玻片上放置的图像。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一种“师生互动”的场景,学生扮演教师监督另外一名学生的实验过程,对于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和记录。观察完毕后,还要对比显微镜呈现出来的物像和载玻片上放置的原图像,从而发现显微镜所呈现的是原图像的倒像。还可以进一步观察一种生物细胞,通过目镜以及物镜的更换,结合图像变化的过程验证显微镜的放大效果,经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相乘所得的积。
三、总结反馈
课堂实验活动结束后,还要及时的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结果反馈情况将成为教师教学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要做到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进度开展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下,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设计的效果都要通过实验的总结和评价得到体现,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根据实验结论进行肯定性与鼓励性的评价,并从中总结学生在实验中的困难及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将问题和困难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再总结答案。学生合作所得到的结论,教师要给予客观的总结与评价,突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显微镜实验案例中,教师在实验开始前的检测也是一种总结。实验开始后,教师要来回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状态,鼓励优秀,纠正问题,实验结束后,根据规范表格了解学生的操作实际情况。根据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的情况检查,教师可以总结学生对这节课的整体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纠正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3]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正值人生美好年华,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个阶段正是孩子们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开拓视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我们作为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创造性。
四、结语
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体的下一代,为了塑造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国家公民,激发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中学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课程内容和问题进行提炼、拓展,通过实验完成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实验成果的提炼中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性,而实际上在教师心目中逐渐树立与学生的“主体间意识”更加重要,把学生当作与教师在人格尊严上平等的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真正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这才是翻转课堂真正有效而无形的保障。
作者:高培丽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正芳.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6,2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