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

时间:2022-07-02 14:07:13

经费预算

第1篇

关键词:科技经费;预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F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83-04

为发挥区域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带动效果和提高区域创新产出效率,应从其源头出发,通过科学预算管理来实现。科技经费预算是保障科技经费有效使用的前提条件,目前关于科技经费预算的研究多从科研单位视角分析其预算机制、预算组织权限、预算存在问题等,而对政府部门科技经费预算方法研究较少,各区域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缺乏决策依据、预算不尽合理、科技经费利用效率低下等实际问题也一直存在。为了提升区域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当在总结与提炼相关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费预算管理方法基础上,明晰科技经费预算应当遵循的原则、依据、方法和经费预算中如何保障意见征集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等。只有明晰上述内容,才能更好地开展区域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管理优化工作。

区域财政科技经费就是指区域政府部门(重点指中国省级行政区,其他县级行政区可做参考)用以支持科技活动的相关资金,财政科技经费通常也被称为财政科技拨款,区域财政科技经费基本与国家一致,主要包含科技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科研基建费以及科技专项费用等,对其预算进行管理就是使经费投入更加科学、产出效果更加优化。

一、先进国家与地区的经费预算管理

(一)美国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美国主要的科技经费有三种形式,不同形式的科技经费分配方法下具有不同的科技预算方法。

1.竞争性优势经费预算是根据政府部门提供提出的各种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提出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和重点资助项目情况,政府部门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所需资源的情况,为规划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经费支持。这种经费预算是政府部门根据提出战略目标的情况提供的对应匹配的经费。不同的科研单位在国家提出具体战略目标要求的背景下,提出有效的、具体的、自主的、能够完成战略目标任务的有关项目设计方法,科研单位则根据内部各个项目的可行性、预期完成情况以及科研单位与项目以及政府战略目标的匹配性、设计方案的先进性与完整性等进行综合的项目评判,在众多项目中进行优先性排序并确定评估项目结果。政府部门并不参与项目的评价,科研单位自身组织评价活动,选择出自身认为最为有效的项目,因为科研院所在该方面具有长期研究优势,能够把握领域发展前沿与动态,能够掌握自身的资源与能力,选择合适并与国家战略规划匹配的项目。政府部门则对科研院所自身选择的最优项目进行经费资助,提供相关资源,这种资助反映了科研机构必须对达成政府所设定的目标负责,同时科研工作的完成是基于契约而不是拨款。

2同行评议的经费预算是政府部门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项目的内容、科学性、重要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项目对国家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贡献与功能,据此作为其分配经费的依据。项目申请者需要根据项目的内容、所需的材料、仪器设备以及劳务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财务预算。评审人员需要对内容与经费的匹配性和合理性等进行综合判定,通过引入专家评议提升了项目申请者对经费预算的重视程度与科学程度,避免经费直接拨付科研院所产生内部预算失真与低效利用现象的出现。

3.经济一财务模型的预算方法主要是根据项目的经济收益情况、成本情况或者基于投入一产出,成本一收益等进行了系列评估与分析得出项目预算额度。这种方法受到项目不确定性的影响,难以对项目未来的经济预期产生精确的判断,因此,应用受到限制,但是作为一种预算方法,可以综合其他预算方法共同使用,提供辅参考。

(二)日本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1.运营费交付金的经费预算。该类经费拨付通常是对具有独立行政法人资质的部门开展的。政府部门要向法人机构提出3-5年内达到的中期目标,包含经费申请额度、支出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独立行政法人代表将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以及具体要求,拟定3-5年的中期计划并编制业务经费预算,政府部门根据法人机构提供的经费预算编制报告以及具体的规划内容等进行评估,通过评审后将拨付经费给予支持。

2.竞争性经费的分配方式(类似项目类的经费分配)。对于竞争性研发项目经费的分配,除大规模项目和特殊重点项目由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评价专门调查会进行评审外,日本各主管省厅对本部门的经费分配都建立了制度化工作机制。政府部门将科技经费委托给专门的独立行政法人单位管理。行政法人单位根据自身的职责与任务,组织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专家,主动设计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项目申报指南,并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申报项目的集中评选。项目的评选与论证结果需要向外界公布,在接受公众与国民监督与检查的同时,需要将项目评审立项清单与结果提交政府负责与管理部门以及资源调配部门,在提交的项目结论中需要将公示后大众意见纳入进去,以便在评价时充分反映社会意见。

(三)上海市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上海市的科技经费预算通过“科研计划项目预算评估子系统”开展项目经费预算网上申报、网上评审,并进一步结合会议评议,确定经费分配情况。项目申请单位在开展项目预算计划前需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培训,提高项目预算经费填写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评估机构对各个项目的经费预算情况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将进入专家评审环节,有财务专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共同开展论证与评估,最终确定项目经费分配情况。上海的经费预算重点在提高预算申笥肷蠛吮憬菪浴⑾钅可瓯ㄕ咴に憧蒲性与正确定以及专家组构成合理性、评审过程公正性与全面性等方面进行努力,以提升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的有效性。

整体而言,应当根据国家、区域战略目标进行适当的经费预算,并引入同行评议等方式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但是对于如何确定预算额度以及具体预算方法等,还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方法

(一)预算编制原则

1.系统性原则。科技经费预算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为了提升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与引导效果,设计应按照系统工程开发思想,全面考虑配置系统目标、功能、结构和要素及其作用关系,以及系统外部科技、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

2.集成性原则。由于科技经费预算体系构建不仅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科技计划、战略管理、综合评价等相关的理论思想和方法,而且需要掌握科技经费配置有关规律、管理知识和经验等,因此,理论设计必须有效集成有关理论研究成果、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筛选、提炼、加工、整合和再创新,赋予理论新的思想与内涵。

3.动态性原则。科技经费预算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与发展之中,设计的理论不仅要适应配置系统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且应根据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与丰富理论的思想c内涵。

4.指导性原则。科技经费预算体系理论思想设计应结合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其理论思想和方法应具有切实操作性,符合配置系统结构与功演化规律,可为区域科技计划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预算编制依据

为了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应当首先明晰预算依据。偏离目标,在科学的预算方法也是徒劳。因此,为选择客观、准确的依据,需首先确定科技经费预算的服务对象与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科技经费通过直接支持、间接引导,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纳更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活动主体按照政府部门的意愿投入研发资金、时间精力以及研发力量等,以实现政府的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由此可见,科技经费预算最终还是服务于政府科技部门的,是为实现政府科技战略目标而开展的,因此,科技经费预算的首要依据就是政府制定的科技创新战略目标,通常体现为区域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年度科技计划与指南等。通过对各种规划与战略的研究,明确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当前尚未完成的战略任务,在预算中对其进行重点支持。区域科技发展现状与区域科技发展的历史资料作为反映科技创新基础与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科技经费预算时应当重点考察的内容。因此,需将区域科技发展的过去――当前一未来三个维度情况,作为科技经费预算方案的编制依据,即不仅考虑战略目标,还需要考虑过去的基础,当前的研究状态等,综合未来目标进行经费预算。

(三)科技经费预算的方法

1.增量法就是根据历年获得科技经费数量的增长率预测下一年度未发生重大变故情况下的经费预算额度,可采用的计算方法有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等,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2.百分比法就是根据各个地区历年获得科技经费预算额度占科技经费预算总额的比例,预测下一年度科技经费分配比例。当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管理部门获得下一年度科技经费总额时,只需根据预测得到的各地区经费分配比例进行配置即可,省去了再次调整的麻烦。该计算方法仅是以各地区所占百分比为依据,其他预测过程与增量法相似。采用百分比法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仍然存在问题,这种分配方式容易打破地区经费调整规律,如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研发活动正在积极开展与进行中,经费应当逐年递增,按照增量法,下一年度的经费仍需增加,以通过追加经费实现该地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与深入发展。然而,按照百分法,当下年度的经费预算总量减少或者增幅较小时,该地区分配到的经费百分比虽然适度,但获得的经费数量可能减少或改变原有增长势态、变得异常缓慢,这样不仅会延误地区技术创新与发展时机,影响快速成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导致经费的低效率使用。

3.多因素法就是在综合考虑影响政府科技经费投入额度因及确定其对科技经费分配额度产生影响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显著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变动情况,预测下一年度各地区应当分得的科技经费数量。影响因素通常包含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创新水平提升情况以及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三个维度。一般通过科技投入与产出反映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如投入的科技活动人员、R&D经费支出以及产出的高新技术产值、拥有发明专利数与发表科技论文数等。同时,采用这些指标的增长率反映地区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情况,采用投入与产出效率反映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指标重要性可通过主成分分析中方差贡献率等定量方法确定,也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等定性方法确定。通过多因素法确定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的思路,对于指标体系设计方法(鱼骨图、价值树、关键绩效指标等)、权重确定方法以及综合得分评价方法等的选择与设计不再开展系统研究。各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政府科技经费的地区配置结构。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的范围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客观性,更加符合地区科技创新的实际要求。

总结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的具体参照标准、优点与缺点,如表1所示。

因为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可结合百分比法、多因素法与增量法,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应当分配的预算额度,进而编制政府科技经费预算方案,如确定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分配额度以及承担单位的性质等。

(四)预算方案意见征集

依据过去历年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与部门等获得的科技经费分配额度等历史资料,当前各部门提供的经费预算方案以及规划、计划、指南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引导,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组合,由科技经费预算编制部门对下一年度的科技经费内部分配开展预算,经过多轮调整编制初步的预算方案。在预算编制部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后,组织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相关处室的业务专家与行政管理人员,政府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企业集团、高校、行业协会等非政府部门有关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开展全面的意见征集活动,提升科技经费预算合理性。征集对象选择情况如下。

1.科技管理部门内部各业务处室。第一,各业务处室对本领域科技发展与未来规划情况掌握比较全面,可为预算提供更为客观与详尽的意见。第二,在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各业务处室参与预算征集也可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高各业务处室的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第三,各个业务处室之间也可借此机会更加深人了解其他处室的科技工作与战略任务,促进各处室协同发展的同时,提升经费使用效率。

2.财务、审计部门以及投融资机构。在论证实现项目任务目标所需经费合理性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参与意见征集,了解财政科技经费重点支持产业技术领域,掌握项目的动态前沿,为后续投资、担保等业务在科技创新活动领域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3.其他相关政府部门。针对科技经费预算中与本部门相关的内容,提出是否存在重复支持、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等。这样不仅利于避免科技经费重复使用的问题,也可为各部门之间的后续有效协作提供保障。

4.非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参与意见征集的对象主要有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其提供建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技术人员主要是对自身领域内技术研发项目所需经费额度以及经费购买技术资料与设备等是否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完成项目任务等提出建议,保证领域技术研发经费预算可以满足项目要求。管理人员主要针对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编制思路以及预算战略性与分配比例均衡性等提供有效意见,提升预算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经过上述科学论证可以得到科学的、符合各方目标要求的,满足不同结构均衡发展的经费预算结果。

第2篇

(一)职能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乡建设管理和园林绿化、民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城乡建设管理和城镇园林绿化、民防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2.负责城市建设配套费、垃圾处置费、污水处理费、民防易地建设费等费用的征收和管理;会同县财政部门筹集城市建设维护资金,编制收支年度计划,监督管理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的使用,负责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概预算和工程造价的监督管理。

3.负责工程勘察、建筑设计市场的行业管理。监督管理建设工程勘察、建筑设计从业资质和资格;负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和城镇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指导监督城镇雕塑建设。

4.负责监督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建筑活动从业资质和资格;监督管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质量、安全、工程监理、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竣工验收等工作;监督管理建筑材料、建筑机械与设备的施工准入;负责工程造价、资质认证、技术标准管理;指导和管理建设岗位培训和人才培训。

5.监督管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负责监管建设工程招标机构、建设工程合同和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管理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

6.指导监管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推进建筑节能和城乡建设科技进步;负责建筑节能审查;管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指导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指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负责推进绿色建筑工作;指导新型建材、环保建材和建筑机械推广;负责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应用;负责建筑行业信息化、建筑智能化等管理工作。

7.负责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监督管理;编制城镇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项目开发、项目转让和项目资本金管理;组织实施城镇住宅区建设;负责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使用监管;负责推进成品住宅建设和住宅产业化工作。

8.指导村镇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指导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指导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指导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组织申报和管理工作。

9.负责全县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的行业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各乡镇(街道)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城镇容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县城区市政道路、桥梁、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负责市政设施维护许可管理。

10.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配合县林业部门组织开展城市义务植树活动;负责城市公园、广场的管理工作;组织审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负责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负责城镇规划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和园林植物保护工作。

11.负责县城区公共停车场(站、库)的审批管理;负责县城区占道、道路开挖、建筑渣土准运审批管理及消纳场的管理工作;组织编制重要场所和重大项目的灯饰建设规划,指导城镇天然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专业管线规划编制;负责城市排水的行业监管工作。

12.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编制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专业规划,指导并监督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指导监督全县垃圾、污水处理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负责县城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船舶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户外广告设置监管工作;负责长江干流忠县段以及次级河流的水域清漂工作;负责城市洗车场(站、点)的管理;负责忠州城区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管理。

13.负责民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监督管理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承担地下空间建设兼顾人民防空功能的综合协调工作,参与地下空间建设和开发利用项目规划工作;指导监督城市建设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贯彻人民防空要求的执行情况;拟订防空袭方案及实施计划;指导监督战备保障方案落实;组织指导民防工程及其它设备设施的开发利用和平战转换,监督管理民防系统国有资产;承担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的工作。

14.负责本系统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15.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

建设委员会是县政府工作部门,内设科室11个,分别是办公室(挂科牌子)、组织人事科、纪检监察室、财务统计科、城市建设科、村镇建设科、建筑管理科(挂行政审批科牌子)、城市管理科、污水垃圾管理科、安全监督管理科、民防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8个分别是建设办公室;城建档案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站;市政园林管理所;环境卫生管理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二、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1、基本支出1354.54万元,主要用于委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为完成城市建设管理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年度基本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84.76万元,主要用于经组织人事部门核准的在职职工工资、绩效及医疗保险等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205.28万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运行的办公、邮电、差旅、物业管理、公务用车与接待等公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264.50万元,主要用于离退休费、抚恤金及核定的住房公积金等。

2、单项核定的商品和服务支出11012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及城市运行保障的市政、环卫、园林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劳动保护、工具设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垃圾处理场运行、市政用水、用电、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城乡社区环境卫生等。

第3篇

摘要:工会经费预算是对整个年度经费收支和管理的计划,是工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财政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会经费预算对保障工会组织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预算管理工作不受重视、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改进预算管理,顺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工会 经费预算 财务管理

一、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推动工会组织发挥职能。工会经费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是工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工会组织也承载着广大职工的新期待。因此,在新形势下工会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对工会支出结构进行不断优化,既能保证工会工作的健康运行,又能厉行勤俭节约,不断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在际工作中坚决为职工群众谋福利,竭尽所能履行各项社会职能,推动工会事业迈向新台阶。

(二)优化工会管理水平。一是增强各级工会财务管理效能。经费预算使工会能全面地掌握各部门的经费需求,统筹兼顾地服务于工作全局,对于全年工作重点的把控更加突出,保障应急支出的顺利进行。预算管理体现的先预算、再分析、后支出是规范管理的关键,实现经费的科学使用,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二是减少支出的随意性。通过经费预算,各级工会的资金活动都能按照计划进行,有利于提高工会的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减少经费支出的随意性,提高工会经费的管理水平。

(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工会经费预算,资金的使用才有目标可循,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能严格遵循规范资金的使用,杜绝工会经费随意开支,大手大脚,避免以往无预算、超预算的现象。通过经费预算,能切实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益,将工会经费的重点放在履行社会职能,为职工服务并解决其困难。及时追加调整预算,更好地掌控资金安排,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工会对闲置资金的管理能力。

(四)增强对工会经费的监督。一是有利于划清各部门的职责,优化工会组织的沟通机制,核算单位更加具体,利于各部门资金公开、透明使用,以免发生问题时因权责不清而互相推诿。二是业绩考评和奖惩制度能规范和激励各部门的行为,切实提高工作业绩,有助于实现工会工作的长期目标。三是通过工会经费预算,能加强对预算的约束作用,防止资金游离于管控之外的现象发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规范工会经费的使用途径。

二、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工作不受重视。《工会预算管理办法》规定,基层工会每年都应编制经费预算,并对工会经费预算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这不仅体现了上级工会对经费预算编制的重视,也对基层工会编制经费预算起到督促作用。然而,在基层工会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对经费预算编制认识不够,认为工会经费预算只是在年初粗略计算,具体还是要看决算数,没有真正的意义和实际效果,而且在本年内随时可以进行调整,因而欠缺对工会经费预算全局的掌控,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做到统筹兼顾,没能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要领,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在编制经费预算时不认真,对于经费预算要求不严格,认为只要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就可以了,敷衍了事应付审查程序,经费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存在严重的“重决算、轻预算”问题。还有一些部门人员认为经费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在报预算数时较为随意,导致经费预算数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

(二)预算编制不够细化,缺乏科学性。有些工会组织在编制预算时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项考虑不充分,忽略本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只在去年经费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片面地认为预算在本年内可以调整,年初只要完成表面预算就可以,预算编制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合理地反映全年的收支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意义。还有的基层工会在编制预算时,不列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具体科目,只列一级科目,不列二级科目,如将业务支出预算全部列入其他业务费,而不显示具体的项目,不符合《工会预算管理办法》中“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真实合法、精细高效”的六项原则。

(三)预算执行不到位。一是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财务人员在执行预算时,对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内容、性质了解不够深入,在执行预算时不能与其他部门进行的工作同步,无法对其各项支出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而其他部门人员在执行预算时较为随意,不能按照自己当初报的预算项目和金额有条不紊地执行工作,进度随意性大。二是曲解制度,随意开支。《工会法》中规定工会组织可依法开设账户独立核算,此经费独立原则被有些单位曲解成预算项目可不按规定程序报批、随意开支,故而擅自提高经费支出数额,将工会经费大量用于业务招待费项目中,忽视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不能发挥工会经费的有效作用。

(四)监管职能弱化。一是监督流于形式。有些工会组织不重视预算监督,对于工会经费预算和执行的审查不能起到监督作用,仅停留在签字、盖章这些表面化的流程。对执行预算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导致问题累积严重,出现预算管理上的漏洞。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及奖惩是预算执行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障预算能够发挥效益的关键举措。但实际上许多单位都缺乏考核措施,节约得不到奖励,超支也不会被处罚,降低了预算的激励和约束效果,或者虽然规定了考核措施但仅有考核奖励制度,没有惩处方针,大大弱化了预算管理的监督职能,影响预算执行的质量。

(五)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些财务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不认真负责,在编制预算时仅通过上年数据进行调整,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同时,在预算管理上缺乏同其他部门人员的沟通,无论是预算还是执行都与实际脱钩。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预算管理方针政策也在与时代共同发展进步,但一些财务人员抱残守缺,不能跟随财政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与时俱进,缺乏终身学习的态度,在预算管理上因循守旧,不符合新时代的财务管理者应有的素质。有的工会财务工作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效率低下且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三、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念。新形势下,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愈发重要,这就要求各工会组织对经费预算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加强职工对财务预算编制的重视。严格执行责任考核,让奖励节约、处罚超支的观念深入人心,各部门人员应树立依法理财的科学观念,对工会经费预算有进一步的了解,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完成经费预算任务,保障各项财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一是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采用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方式,能克服零基A算不具有连续性和增量预算较粗放的弊端,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在编制预算前,对各级收支项目进行合理估测,还要充分考虑预算外的收支,对未来事项进行科学评估,对于支出要一视同仁,按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实事求是地编制年度预算。二是提高预算项目的整体合理性。结合工会的年度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要求,分清主次,即轻重缓急的支出顺序,保证将工会经费的重点放在维护职工权益和开展工会活动方面。对于工会任务重、工作量大等问题可以创新预算编制方法,例如结合平衡计分卡或经济增加值等,提高经费预算的效果。在编制预算时还要考虑预算的必要性、可执行性和时效性,并根据本年内变化及时调整。将预算工作计划与其他部门充分讨论,采用量化的方式,将实际的工作任务转化成数据形式的指标,细化经费预算项目,有利于提高对预算执行的考核。

(三)提高预算执行力。预算执行是保证经费预算发挥效应的关键。执行预算时要符合实际,尤其是要收紧关口,提高预算的约束性。要提高财务人员对预算安排的认识,发挥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杜绝随意和盲目地执行预算,加强财务部门与各部门的有效沟通,了解各部门工作任务的进程,掌握预算的进度,按照批复的预算金额做好支出安排,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定时跟踪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并评估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定期向上级工会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对于追加调整预算的项目要认真考核,杜绝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维护工会经费预算的严肃性。

(四)增强预算监督。一是加强对工会经费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和预算的可执行性。审核各部门项目是否根据目标安排预算,对于大额资金支出是否进行了严格审批,杜绝预算不受约束的情况。二是完善工会经费预算的绩效考核,将绩效的理念融入到工会预算管理中,明确各部门责任,结合经费预算目标,对各部门经费的使用效益和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将经费预算的执行率和绩效挂钩,让绩效考核贯穿于经费预算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级工会的预算管理效果,做到对节约经费者给予奖励、对超支者予以处罚,对于考核结果进行通报,使员工们自发提高工作积极性,约束自身行为。

(五)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为了增强财务人员对《工会预算管理办法》新要求的理解,顺应改革的发展需求,各级工会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与经费预算相关的知识培训。鉴于财务人员兼职多、对业务不熟悉的现状,应对其进行财务基础知识专项培训,在短时间内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从业素质,不断加强财务人员工作能力。S

参考文献:

[1]曹向阳.浅谈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

第4篇

关键词:预算管控;事业经费管理

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经费收支计划,预算管控是事业经费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事业经费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现行的事业经费预算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完全适应新军事变革对军费管理提出的要求,影响了事业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一个好的事业经费预算,必须收支项目齐全、内容具体,与事业任务需求相吻合,操作性强。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在预算编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特别是预算支出的项目不具体、不完整,预算支出的数量、单价、金额不准确,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时间方面。预算编制时间早与重大任务明确时间晚的问题,是当前影响预算编制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现行规定要求部门分项预算统一在10月31日前完成,单位预算要求在11月30日前完成。而年度工作任务一般在年初才能明确,编制预算时间在前与任务明确在后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预算年度内一些重大任务尚未明确,致使本级直接支出预算难以编准、编细、编实,只能“应付”。进入新年度任务明确后,列入预算中一些项目的开支数量、金额与实际需要出入很大,难以按预算来执行。二是预算支出科目方面。有些预算结构过于简单,经费收支项目设置过粗、分类不细,缺少以单位或部门为内容的分类科目体系。部分项目和内容还较笼统,不是按某一任务或每一笔开支进行列报,而仅仅是分成几大类开支,难以清晰反映资金的分配去向;有些预算科目设置逻辑性不强。一些科目设置存在着交叉和重叠,有些同一功能的支出往往在多处分散反映。如:差旅费、水电费、取暖费等在公务费、事业费中都有。这种重叠交叉设置的科目,容易干扰正常决策,也给下一步的预算执行和有效监督带来不利影响。三是预算与开支计划方面。事业经费支出随意性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性不强。开支计划不按预算制定,偏离预算很远,预算与开支计划结合不紧密,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由于目前部队只编当年预算,所以导致计划周期短,在经费保障中常常出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预算编制与部队长远建设规划相脱节。

(二)预算执行软化

预算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事业经费管理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的事业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支出控制不严、调整预算随意、分析预算不实、监督检查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事业经费支出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事业经费开支计划没有体现预算的要求,过于笼统。经费开支计划不具体,只是大略地把有关开支项目列于一类,一些该细化的项目开支没有细化,执行中容易出现铺张浪费,无预算、超预算开支,或者将事业经费挪作他用的行为。二是人为因素干扰,追加预算多。有的事业单位或个人对预算的法规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认为有误差就应该调整,钱不够花就应该追加,使部分事业单位对追加预算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降低了自身控制支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监督检查不力,预算节超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进行约束。有的单位财务部门在预算执行检查监督过程中,受自身利益和各方压力的影响,对事业部门预算执行把关不严,指导监督不力,对一些违法违纪现象没有及时进行纠正。由于目前还没有系统的预算分析指标体系、规范预算报告的方式方法和完善预算分析结果的处置制度,所以即使发现问题也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这使得各施控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为不规范情况,影响了对事业经费预算执行监督的实施,弱化了事业经费预算的约束效果。

二、对策构想

(一)提高事业经费预算编制质量

事业经费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前提,要提高事业经费预算执行的质量,首先要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一是要调整预算年度和编制时间。将现行预算年度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调整为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预算编制的时间也进行相应调整,即从每年的3月31日开始预算准备工作,到翌年2月底前各单位完成预算的编制,3月底前对各单位预算审批完毕并下达。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事业任务明确在前,编制预算时间在后,预算编制单位可以根据单位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好部队建设及战备训练任务。二是要细化事业经费预算科目。将现行事业部门经费分项预算再进行分项,具体到每一个小项;将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业务杂支明确到具体的部门甚至人员,在预算科目事业费类级科目下增设行政消耗性经费款级科目,在款级科目下再设业务杂支的明细科目,便于控制事业经费中的间接性开支比例。三是要采取科学的编制方法,将开支计划与预算紧密结合。借鉴目前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军情,通过制度二次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PPBS制度,即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军情,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规划-计划-预算”制度,为我军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方法。严格按照预算制订开支计划,着眼长期规划,将开支计划与预算紧密结合,增强开支计划的长期性和系统性。

(二)强化事业经费预算执行力度

相对于预算编制而言,预算执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预算执行环节比预算编制环节更为重要和关键。编制的预算一经批准,便成为事业经费支出活动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具体做法:一是合理界定支出范围,制定严格可行的事业经费开支计划,确保列支口径一致,杜绝支出超标准。依据批准的年度预算和事业任务的需要来制定月份或季度的经费支出计划,明确经费开支的具体项目、内容、时间与金额等,合理安排经费支出,报部门领导审批后送财务部门备案,作为事业部门借款和经费开支报销的依据。二是严格预算调整。事业经费预算一经确定,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突破预算,不得随意调整挪用,不能先支后报。对于一些临时性而且确需在年内开支的新增支出或进行项目调整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和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各事业部门的预算调整,应先由事业部门提出申请,经财务部门审核后编制调整方案。预算调整方案必须详细注明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经费来源、预算现状和调整措施等内容,做到一事一报,并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因减少或尚未完成事业任务而形成的预算结余,应予以撤销,纳入下年度预算安排。三是及时进行预算考评。为了加强事业经费预算管理,必须注意分析考核事业经费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主要从“两度一率”进行考核,即事业经费预算执行刚性度、失真度和有效率。预算执行刚性度是指,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结果的吻合程度进行对比考核,分析预算执行中出现偏离的主要原因,评价预算编审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预算执行的失真度是指,对财务决算反映事业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真实程度进行考核,发现决算与预算执行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失真原因,评价决算编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算执行有效率是指,从经费数量、经费结构以及合规性的角度,对事业经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分析预算保障力度和经费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预算执行的实际效益。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事业经费预算编制水平,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执行力度,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预算约束效果,从而提高了事业经费的管理水平,促进军费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加明.军队预算执行质量控制研究[J].军队财务,2007(3).

2、熊亚琴.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探讨[J].军队财务,2009(9).

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设备维修;预算

高校设备维修经费预算是在科学预测与决策基础上,以货币形态反映高校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教学、科研、实验等一系列维修费用的支出计划和规划。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作为教学、科研、实验等必具的设备存量也随之激增,维修经费也水涨船高,大幅攀升,设备维修费用的增加必然会给财务管理和经费带来压力,管理不善会给教学、科研、实验计划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高校经费还不太宽裕的情况下,对设备维修经费一定要合理、正确地使用,以保证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和使用状态。因此,实行规范、合理维修经费的财务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备状态监测和评估

设备维修经费财务预算编制的首要任务是对设备性能的优劣、使用年限的长短、设备劣化程度进行状态监测和评估,针对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故障,找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所应采取的措施,然后通过技术分析手段,评价和考量设备的技术安全性和使用效率,为维修预算提出建议,从而对设备未来若干年内正常的维修、维护、保养等支出费用作出可靠和较为准确的财务预算。因此,对设备状态有清晰的了解与恰当的判断以及对设备性能、特征做好适时的状态监测,才能为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提供依据,以利于设备经费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备现状评估可采取局部评估和总体评估两种方法。局部评估,依靠的是高校各学院、科研单位或部门对其所属的设备状态进行范围内的评估。由于上述各部门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对本部门设备性能、设备状况的运行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控,尤其是对设备原理、结构、性能、特点等能较为准确地监测和预测出可能出现的故障,给事后维修提供详细的技术参考数据和经济参考数据,从而为维修经费的预算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总体评估主要是对全校设备进行档案调研、现场技术监测及经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计算等,综合分析局部评估所带来的不足。即设立一个设备维修经费预算小组,由校办、财务、设备管理部门等组成,对各学院编制的局部财务预算所得出设备状态的初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此作为判断和预算的依据。然后对各学院和部门局部评估进行分析、汇总,根据各预算责任单位所需维修经费进行调查研究,再对各类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初审和平衡,并与各学院、科研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并制定出整个学校的维修经费预算方案。

二、维修经费预算编制内容和方法

1.日常维护和维修经费预算

设备修理和维护费用包括故障修理、日常检查和预防维修、日常的维护等。日常维护和维修由于费用少,维护和维修时间短,而且是经常性、反复发生费用的维修事项。依据日常维护和维修预算的特点,以各责任中心为主体来编制预算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将设备维修经费的财务预算落实到每个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将设备维修费用预算层层分解,落实到所属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确保高校所属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和实现维修经费财务预算,以利于逐级对以后的事项开展预算审核与质询,同时也利于对责任中心进行执行控制与考核,从而有效地进行财务调控。

2.大宗设备的维修经费预算

大宗设备由于数量多、分散面广而且所需维修、维护经费较大,实行统一预算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对计算机、多媒体、打印机、空调(中央空调除外)、电视机、钢琴等大宗仪器设备的维修,这类预算既可以按全年预算计划统一考核,也可以将全年预算目标简单地按12个月平均划分进行考核。在按全年预算目标或按季、按月分解指标时,可以按照金额大小和重要性等因素区别对待,对于金额比较大或比较重要的预算目标必须列出具体到每月的预算目标,以利于在今后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有力、及时的调控。批量设备的维修预算费用由于其特殊性,应由设备管理部门来进行编制。

3.设备的大修预算

设备的大修预算是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改善设备技术和物理状况的必要措施。设备大修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某台(件)设备全面检查、维护、维修,并按规定更换部分或全部劣化的部件,以此改进设备的薄弱环节,提高设备技术和操作性能。编制大修计划要根据设备的磨损现状、设备的技术现状、设备的经济现状以及大修资金的具体筹备情况等来决定大修的具体内容和项目。大修经费预算应由各责任中心将每年需要大修或更新的设备来编制概算,财务部门和设备主管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经过对数据的分析、论证、权衡,再由上述两部门共同负责编制预算大修计划,在汇总和分配设备维修经费时应注意和掌握设备的使用频率、设备役龄、备品配件等情况的变化来增减和估算预算,然后报请校领导审批。设备大修预算经费由学校设备维修费专项开支,设备管理部门控制使用。大修预算实行总量控制,各责任单位应严格执行,不得超出预算。对上述经费维修预算,在具体编制和落实维修经费指标时,可将维修经费预算分为固定预算和可变预算两个部分,固定项目经费占80%,可变项目经费占20%。所谓固定预算费用就是根据前3年的设备维护和维修记录进行加权平均来统计、分析、计算,并考虑到其他因素和条件,如物价上涨及新增设备的变化,然后乘上1.1%~1.2%的系数。可变预算是指对教学和科研、实验设备突发故障的发生而出现的不可预测的或者说是预防性费用,这类可变费用是从原有经费总额中剥离出来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改变以往预算中长期沿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及预算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但是,在采用这种预算时,应随着设备使用时间、频率的变化,作更多的分析、调整,所以,在编制这类预算计划时必须要适当考虑预留的费用。

三、维修经费预算执行和调控

1.维修经费预算执行

设备维修费用的预算执行即为预算的具体实施。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预算执行阶段的一项关键任务。做好预算执行分析,监控和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不仅关系到年度经费预算支出任务的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同时也是高校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切实提高预算管理和决策水平的客观需要。首先,健全凭证纪录,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维修经费的月度、季度、年度计划标准,适时地监控,有效进行有关预算信息的采集与反馈;其次,比照预算计划与实际执行计划,对于出现的差异和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并为是否进行调控提供依据。因此,应对维修经费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给出一个范围,对于超出该范围的,要求责任中心写出书面报告,查明原因并分析差异原因;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进行及时跟踪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执行偏差;另外,还要在规定的预算审批权限内,对预算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负责,避免预算执行出现约束力不强现象,避免和约束随意调整预算项目,杜绝擅自扩大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提高维修经费开支标准或是混淆开支渠道的现象,从而加强预算管理责任和预算约束力及执行过程中的监督。

2.预算调控

由于维修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可能导致没有列入设备维修经费预算内容的项目出现,这就需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控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高校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在设备维修经费执行过程中要围绕预算工作开展,每一个责任中心、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要受到预算的严格指导和约束。在预算调整时,要对调整范围、调整程序、调整权限进行严格规范,对预算的实际执行与预算目标差异进行调整,但这种协调只是一种微调,并不对预算目标做大的变动,以确保预算在不失控制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同时,财务部门应及时向执行部门反馈预算执行信息,以便各部门及时了解本部门的财务开支状况,保证其设备预算经费不偏离本部门的财务预算目标。

第6篇

1 新预算法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定位及意义

1.1 提高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核算的精准度

在新预算法之下,学校财务管理注重决算与预算的对应一致性,通过确定预算数的前提下,进行预算过程控制,再进行最终的决算,这些预算支出都要分类到相应的会计核算之中去,进行分门别类的核算。新预算法要求预算口径的一致性,这就需要财务会计核算具有更高的精准化,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科学财务需求管理需求,才能在管理责任明晰的条件下,更好地实现学校资源配置。

1.2 提高了高职院校的项目预算管理与控制的精细化

新预算法涵盖了预算到决算的全过程,对于不同部门之间的预算管理也做了细化的要求,体现了严谨、科学的预算管理态度。高职院校在新预算法之下实现了内外预算统一和细化,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支付效率。

1.3 有望实现高职院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新预算法规定,政府的全部收支都要纳入预算体系之中,这一新的深化改革规定,取消了预算外的资金,集中、全面地体现了财政收支情况,有利于向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成员之一,将以新预算法为准则,纳入预算的收支范围将增大,为了实现长远预算年度目标,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由“全员参与”到“全程管理”的转变。

2 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的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中,项目经费是重要的构件,其主要有适用于学校的事业发展而安排的基本支出之外的项目经费,根据高职院经费的用途可以分为:专项公用类和院校发展建设类,这再两者都是为高职院校的最终建设目标服务,并在项目经费中占据较大的份额。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深化改革,以及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拓展,其建设项目经费的预算也呈现增长的态势,为了解决资源紧张与规模扩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高职院校要加大了对自身基础建设的项目建设,用于不同项目的经费支出不断增多,如专业建设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创业基地建设项目、资源库建设项目、科研建设项目等,这些类一型不同的项目都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有直接的联系,使学校的项目经费总预算也不断地增长。统观高职院校中的项目经费现状,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基于绩效管理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决策层之中,一般都较为重视各建设项目的经费申报工作内容,而对于各项目中是否按预算进行了良好的实施,是否获得了最大化的收益,则不甚关心,由于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意识薄弱,导致项目经费在划拨之后,缺乏实时的跟踪和监督,出现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产生项目资金浪费的现象,使资金有效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突出。同时,在项目经费使用之后的使用效率评价体系也较为缺失,不利于资金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分配。

2.2 高职院校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欠缺

以绩效管理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项目预算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项目预算的具体操作流程、操作标准、操作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漏洞,这些相关制度的缺失,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分配和支出,导致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无法缓解,不利于提高项目经费利用效率。

2.3 高职院校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机制缺失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对于项目预算的使用过程缺乏实时的监督和控制,由于机制的不健全,使高职院校的资源浪费,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这一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状态,极大地阻碍了项目经费管理的效率。

2.4 高职院校项目预算经费管理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的绩效考评体系还存在欠缺,对于各部门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缺乏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评价,对于各部门项目预算管理的职责和激励机制没有到位,无法促进项目经费管理的后续有效分配。

3 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的设计和实现

3.1 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内部控制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战略管理能力,完善其财务管理体系,需要以新预算法为准则,科学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重构或优化高职院校的财务组织体系,为服务于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同时,还要健全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体系,融入全面预算的管理理念,形成涵盖采购管理、收支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内容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保证多要素的有效、实时的互动。

3.2 以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为基准,严谨财务治理过程

在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之下,高职院校的项目经费财务预算管理也实现了升华,在原先的“管结果”转为现代化的“管过程”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财务预算管理精细化要求的实践应用过程,在精细化管理的角度下,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注重经济活动的细化,将预算科目划分为收、支两大类,再细分为“类、款、项、目”等分类,实现财务细化治理,达到有效控制财务资金、项目活动的目标。

3.3 实现项目经费预算与绩效的整合

同时,高职院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还融入了绩效的理念,原有的基本投入和产出概念加以延伸和拓展,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项目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下在设计和构建,在高职院校的项目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下,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实现:

①强化高职院校决策领导层的绩效预算管理意识。

与绩效理念相结合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首要的前提条件即是要扭转财务预算管理理念,引入绩效理念,以高职院校的财务预算绩效目标为导向,制订好预算编制,包含预算绩效目标和预算资金筹划两部分,在这两部分相辅相成的构架之下,实现预算管理目标。

②设计开发适合于高职院校的项目经费管理系统,解决项目经费管理问题。

要开展高职院校项目可行性分析,针对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的需求进行分析,制订出适宜高职发展的项目需求说明书和报告,以项目需求说明书为依据,对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系统进行相关设计,诸如:模块设计、整体功能设计、运行环境支持、系统平台开发与技术支持、系统架构设计等。在整体设计之下,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并对系统进行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等,实现系统的维护和监控效能。在上述系统设计之下,实现项目经费管理的系统功能,主要包括:

①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在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系统中,其重要的基础数据主要有:部门相关信息、教师信息、财政年度相关信息、经费科目信息、项目类别信息和经费来源信息等。

②系统管理功能。在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系统中,系统管理功能要实现如下内容的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登录管理、备份与还原管理等。

③项目管理功能。在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系统中,它主要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搜索、查询、修改、删除等管理。

④项目经费管理功能。在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系统中,这一部分主要针对项目经费进行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经费预算申报、项目经费预算审批、项目经费报销数据管理等。

⑤报表管理功能。在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系统中,这一部分是为高职院校提供多方位的项目信息,为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系统生成的报表主要有:项目经费执行进度表、项目经费预算与执行对照表、教师项目汇总表、部门项目汇总表、全校项目汇总表、部门项目经费执行总进度表、全校项目经费执行总进度表、经费执行异常项目表等管理。

这一系统可以极大地提升高职院校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力度,并对高职院校的项目经费支出进行全面监控,有效地整合了财务资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经费 预算管理 效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做人做事要有预见,经费管理则更应该有计划,有预算。所谓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就定义而言,预算是以数量化方式表述的对某一主体或项目的一个未来时期的计划或预测,是设定目标、促进对后续业绩评价的活动。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全面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财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又有助于单位及责任人的业绩评价,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有权威性的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经费供应,保障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进行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预算单位各项建设任务。

一、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是基础

1.确定具有权威性的预算编制主体。首先,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这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流于形式,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造成了以往只强调财会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忽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这个机构的建立,就是让各业务职能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过去往往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预算约束力不强,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并且一定要做到逐项推敲、研究、确定,唯此才能从整个单位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第三,预算编制“人性化”。对参与编制预算的主体提高要求,在制定预算工作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参与编制预算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前瞻性的预算。

2.把握预算编制原则。(1)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小家过日子,花钱先摸摸口袋,大家更是如此。在安排事业任务时,要根据财力可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把建设规模和速度放在一个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不花过头钱,也就是说要根据收入总量确定支出规模,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单位各项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制预算时,要有系统论的思想,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一是要加强经费的宏观调控,保证科学地确定和及时地调整相关事业费的分配比例,保证相关事业按比例协调发展;二是要防止和克服经费分配的随意性,科学地制定各项经费供应标准,避免苦乐不均;三是要将预算外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防止与克服只重视预算经费而忽视预算外经费,造成预算经费失控。突出重点,就是要确保单位建设事业中主要的、急需的、对全局有影响的事业任务。这就是要根据年初单位工作中心任务,确定全年工作重点,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保障有力。(3)坚持严格计划,依法办事原则。通过审批的预算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编制计划,按照预算编制办法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4)坚持勤俭节约,讲求效益原则。我国预算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厉行节约,不仅可以发挥有限财力的最大效能,缓解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发扬我们国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单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实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力求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讲求预算的效益,就是要认真寻求最优化的方案和目标。

3.运用科学系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的制定应当是各参与方之间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动是多向的,也是反复的,直至达到最后的一致。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总结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在编制预算时,由预算编制机构组织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举行研讨会,由各部门根据各自全年工作主要任务,提出部门预算,对于所报项目逐一进行研究、讨论,按照“二上二下”程序,最终完成预算编制,主要方法如下:(1)建立项目库。预算单位应根据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建立项目库。首先将保障工作急需及日常工作运转的项目列入项目库,其次对可列可不列的项目进行调研,在经费允许情况下,考虑单位工作实际所需,有必要的列入项目库,无必要的一律去除掉。(2)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对于基本支出,比如水电费用、取暖费用等开支相对确定的公务性支出,直接列入预算内;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的项目,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性指标,将这些指标交由各职能部门充分讨论,直至形成一致意见,委员会需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专项支出,比如基建项目、大型物资采购,要由业务部门提出项目建立依据、工程概算、批准立项文件、货物采购询价单等相关信息,论证其可执行性,经预算委员会上报单位领导批准后执行。(3)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科学编制预算。单位经费预算编制已由过去的基数预算转变为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它是指将基期的各项经费开支情况视为“零”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就是在预算安排时只考虑预算期内各项经费支出的必要性及其规模,不以上年预算指标为基数,而是围绕单位确定的年度中心工作,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所有预算项目排队,统筹安排经费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零基预算法逐步替代“基数+因素”法,预算编制趋于合理。支出预算由也过去宽打宽用变为精打细算,控制的目标更具体。从预算控制上看,各级财务活动由不重视预算到月、季、年对照预算分析进度。财务预算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预算编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方法简单,“零基预算”流于形式。尽管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已推行多年,“零基预算”仍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还有单位习惯于“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不切实际,并且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

二、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是关键

有了预算,并不等于有了预算管理,预算的有效实施和过程控制,才是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执行预算的过程,是组织与实施经费保障,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只有切实抓好预算执行工作,才能有力地实施计划管理,获得最佳的经费使用效益。

1.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许多单位的预算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完全成为应付检查的手段,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因此,转变观念,广泛宣传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正因为所有人有了这种预算意识,这种大局观念,才能避免支出随意,拍脑门花钱现象。

2.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内部的“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使各责任单位的权力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体现,这种分权,是以不去控制为最低限度。预算是权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预算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各尽其责。

3.严格把关,确保预算的执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机构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严格把关,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严格,即严格票据审核,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严格拒绝随意性支出。改变过得去就行,当老好人的思想,把好预算支出的第一关口。

4.及时调整预算,做到灵活性与严肃性并存,加强预算科学性。预算一经确定,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这里要兼顾预算灵活性与严肃性,预算如不能灵活性进行调整,就可能造成偏离实际,失去了其指导作用,但如果随意进行调整,又势必失去其严肃性。因此,在执行预算时,要随时追踪预算执情情况,灵活性与严肃性并用。

三、加强预算管理,注重预算分析考核是必要延伸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虽然预算执行完了,并不代表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还需要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这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考核,可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现和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各种不利因素,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如何对预算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对预算执行的促进,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年度分析时,根据管理层需要,应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即在进行全面分析时对一些管理层关注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全面分析时,要分析整个资金流向,重点保证的事业任务,达到的事业成果,总结经验,提出存在问题。对于全年工作重点方面,可进行专题分析,对项目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总结项目开展得失。再如,可将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在按年、季的基础上,可进行不定期分析,为管理层及时提供数据,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多种方法,如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等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有关财务、业务、技术、政策等信息资料,分析预算与实际完成数之差异,找出差异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力以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可变静态分析为动态分析,比如预算年度结束,我们只是将本年的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分析存在局限性。我们可以向前延伸比较,使几年的数据滚动起来,这样使得数据更准确,更可靠。再如,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算以外事项,比如价格调整、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利用概率来进行预测,预计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或降低经费支出,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

第8篇

零基预算法,就是以零为基础编制的预算。在预算编制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其以往的情况如何?对每项费用预算的内容都根据经营决策的需要和一定期间资金供应的实际可能做出最合理、最先进的估计,并划分出决策单元,分门别类的提出预算方案,并对每个预算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按费用的重要程度对预算方案进行排序,从而对单位的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分配,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笔者认为,针对我国目前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重视事前控制,正确、广泛应用零基预算法。

首先,要营造预算管理的氛围。目标管理是事业单位适应新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而要实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强化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无论是高层,还是下属人员。但为了明天的发展,今天必须严控支出。节省该省的每一分钱,合理扩大规模,最终形成规模效应。这样的道理,应在本单位内部广为宣传,尽量做到人人皆知,而领导干部首先应以身作则,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

其次,组建预算管理机构。通常做法是成立预算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一名懂经营的班子副职任主任,财务负责人任副主任,支出金额较大部门的负责人自然应成为委员。诸如:行政办公室、总务后勤等部门。委员会的人数视单位规模大小以奇数成立。

再次,熟悉零基预算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提出费用开支方案。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根据单位的经营目标和各部门的具体任务,对每项业务的性质、目的、以零为基础,详细提出各项业务所需要的开支。

第二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预算委员会对各部门提出的预算方案进行汇总后,进行分析排序,对于必不可少的约束性费用(诸如:医院的办公费、差旅费、工资费用等)。在尽量节约的前提下列为第一层次;而对于决策方案相联系的酌量性费用,诸如:员工培训费、广告费等,应逐一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即采集同行单位2~3年数据,将本单位各项费用与效益资料参照市场的变化进行对比,并对每项费用支出方案进行评价,确定出成本与效益之比,按照各项费用的重要程度分成若干个层次,排出第二层,第三层……等顺序。

第三步:落实分配预算资金。

按照第二步所定的层次,结合可动用的资金来源分配资金,属于第一层次必需项目的费用金额予以保证,剩余资金以成本――效益比为权数并考虑重要性进行合理分配。

最后,适时修订部门预算。

第9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DOI]10.13939/ki.zgsc.2017.08.043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科研水平有所提升,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农业科研人员对资金使用和管理要求认识不足及预算管理不当等问题,导致、滥用浪费科研经费等现象层出不穷。并且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预算法》的贯彻实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经费来源越来越广,类型多样化,以及规模在不断扩大。我国预算管理体系起步较晚,重立项、轻绩效是目前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最普遍的问题。同时,农业机构科研经费还受到科研实力、区域布局、学科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结合农业科研机构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国内不少学者对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都有所研究[1],但是目前针对农业科研机构经费预算管理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从委托理论和激励相容理论两大理论视角出发,解释目前农业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一套适用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

2文献综述

国外开展科研项目的评估工作时间较早,早在1860年左右,美法德等国就开始尝试评估政府支持的科研活动,包括投入、产出及影响力等方面。并且于1980年左右,欧盟部分国家也相继实施绩效考评,采用多种指标进行评价。Martin和Irvine(1983)最早提出绩效考评的四个维度,分别是科学维度、教育维度、技术维度和文化维度。随着研究的深入,评估指标也在不断扩展,Godindore等学者(2003)从科学、文化、政策、经济、环境、人才等多个角度,对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

我国最早是在1950年左右开始研究绩效评估,但此时只是简单的定性评估。随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人们对科技创新及研发经费越来越重视,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也迫在眉睫。袁海霞等学者(2008)从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两个角度,建立典型的三级科研绩效指标体系。顾雪松等人(2010)利用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2]这些学者都为今后在各个领域研究科研绩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朱云学者(2010)指出,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管理意识薄弱,应该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宋歆炜(2010)则针对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激励制度进行调查问卷,实证研究影响科研人员工作绩效的激励因素。

自2014年8月公布的《预算法》提出了绩效预算的思想,从法律层面上支持预算管理、预算监督、预算执行等方面,关于预算绩效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任红艳(2014)学者基于绩效预算的角度,提出自己关于规范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的思考。[3]张钰等学者(2016)人则针对基础科研项目的预算绩效评价进行案例研究。[4]但是目前我国对农科院绩效评估的研究仍然较少,将绩效评估应用于预算全过程的只是定性分析,并没有进行指标体系构建。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率先构建较为完整,且符合农科院特点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3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

3.1委托理论

在20世纪30年代,因发现企业所有者兼经营者的做法存在很大弊端,于是美国伯利和米恩斯学者提出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基础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即笔者常说的信息不对称性。在委托理论中,委托人作为授权者,指定雇用人也就是被授权者为其服务,授予其一定权力,并根据人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但是由于双方都在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和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委托人并不能观测到人的行为,双方会存在利益冲突。在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经费的预算管理中,就存在这样的委托关系。首先是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方面,政府是委托人,农业科学院所是人,由于委托关系的信息不对称性,农科院可能隐藏一定的信息,夸大或虚报预算额度,以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使实际需要支出的金额与预算编制的金额并不相符,可能会造成浪费。其次是预算执行及监管方面,在这里,具体进行科研活动的是科研人员,可以看作人,而农科院执行预算监管和控制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视为委托人。科研人员为了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和休息时间,可能并不会认真对待科研,而是应付了事,企图蒙混过关。同时,基于信息不对称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可能不会掌握科研进度及经费使用情况的一手资料,甚至基于追求自身效用,而对一些、浪费经费的现象视而不见,从而导致管理不恰当,监督不到位,控制不及时。不仅使科研成果的质量降低,违背了政府鼓励科学创新的本质意图,而且还降低了预算管理的职能,使预算流于形式。[5]

3.2激励相容理论

经过长时间论证,学者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的个人行为都会受利益的驱使。但是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契合,也就是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一致。这一制度安排,就是哈维兹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激励相容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单位包括本文所讨论的农业科研机构都存在激励不相容问题,即缺失激励机制。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根据资历、学历、职称来确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经常能听见“论资排辈”等说法。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只会片面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同时长时间的劳动贡献与劳动报酬不对等,会导致科研人员过于看重个人得失,或多或少产生心理不平衡,然后消极怠工或是不作为,最终使得科研效率低下。[6]

通过上述委托理论和激励相容理论对农业科研机构中存在的项目预算编制不当、违规支出经费、经费监管不严等问题的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下面几条:一是要减少地方政府、农科院相关部门、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农科院的角度来看,需要树立科研人员诚信的价值观,让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后果及危害。同时在农科院内部,通过建立一套快速公开传递信息的信息体系,从而使农科院各个部门及科研人员能够共享关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等所有相关信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及手段,要将科研人员的劳动贡献与报酬直接挂钩,在做科研经费预算时,可以将一部分经费用于科研人员激励,根据科研成果质量高低实施奖励。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淡化资历、学历、职称等对收入的影响,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双赢”。

3.3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先将影响评价对象的各因素按属性分类,不同类别的因素分属不同层次。再对较低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单级模糊综合评判。然后在单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再进行上一层次各个因素的综合评判,依次得到二级、三级等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4实证研究

4.1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4.1.1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农科院科研经费绩效评估体系和预算管理系统构建的相关文献[7],认为应把绩效评估应用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即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科研经费的投入(经费投入A1)、科研经费的使用(经费管理A2)、科研结果评价(科研产出与效益A3)。本文结合文献法和实地访谈法,在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后,依据指标的选取原则确定了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三级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所对应的七个二级指标和二十个三级指标。

4.1.2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通过征询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的15位专家,对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进行打分,同时借助AHP层次分析软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分层次确定矩阵里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进行层次总排序,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得出CI=0.009,RI=0.532,CR=0.017,CR

综合以上内容,所得的具体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如下表所示。

5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从科研经费的投入、使用、成果三个角度出发,将绩效评价运用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今后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在农科院的推广提供借鉴意义。并以某农科院的科研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虽然最终得出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等级为良好,但还是发现目前我国的农业科研机构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漏洞。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5.1做好预算绩效理念培训工作

目前在基层农业科研机构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预算,对预算绩效的应用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因此,应大力做好预算绩效理念的宣传,多次开展关于预算管理专题培训会,增强科研人员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科研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认识。

5.2大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5.2.1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不能存在侥幸逃避心理,产生预算松弛。同时,科研经费应按需合理分配到各个阶段,进行分阶段编制预算。由于科研项目周期一般较长,一次性的预算编制往往不贴合实际,所以持续动态地进行预算编制,可以使科研经费与每个阶段的科研目标更加契合。并且,可以令财务部门加入预算编制工作中,让预算编制更加合规,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5.2.2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关注重点支出,如劳务费、仪器设备等,对这些重要且金额较大的经费支出应该谨慎处理;其次可以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公布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在接受大众舆论监督的同时,提升科研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后不能忽视结题的重要性,不能做“半吊子工程”,可以设立奖惩机制,对提前结题的科研项目进行激励,对未按要求完成的科研项目根据情况进行项目延期或是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5.2.3加强预算监管控制

加强预算监管控制是目前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农科院可以模仿企业设置内控审计,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专项资金的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细致的审计。同时可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科研项目的风险评价,做到“防患于未然”。并且利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农科院管理制度的建设,也能对科研经费科学有效地使用起到促进作用。

5.2.4注重科研成果产出效益

农科院应加强科研成果的绩效评价,不能单单只依靠论文专著发表数或是专利数量,应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如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专利技术的转化即实际应用的情况等。

参考文献:

[1]李建芳,郭宇,张艳新.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4):38-40.

[2]顾雪松,迟国泰,程鹤.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学学研究,2010,28(4):508-514.

[3]任红艳.从绩效预算角度对规范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4):11-14.

[4]张钰.基础科研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管理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5]张岚.关于完善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14(1):40-45.

第10篇

文化部门经费预算执行绩效监管工作主要由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两方面组成。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部监管工作不够到位,具体执行疲软,奖惩措施不明,权责划分不清等问题较多。在外部监管方面也如同隔靴搔痒。上级单位的外部监管工作往往偏重于对时候的审查及处理,而且处理工作也多为罚款为主,久而久之,罚款这种监管的手段变成了目的,被罚单位也尽可能的将罚款数额变相编入经费预算列支当中,相当于用上级划拨的钱来支付上级所罚的款。这种反常态状态大大减弱了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经费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一)促进管理机制权责统一

经费预算制定方面,对于单位内部各组织及部门的经费预算需求要进行严格审查,并大力压缩不必要的经费开支要求。财务管理部门要与单位内部各部门和组织负责人员签订经费预算管理及执行协议,施行责任分干到户的制度,对经费的正确实用全权负责。

(二)赋予监督部门人事处分权

过去单位财务监管工作一直无法做到行之有效,往往就在于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只具有监督管理权力而没有实际的处罚权力,从而让执行部门有恃无恐。所以为了提升财务监管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应赋予财务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适度的人事处置权力,从而提升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威慑力。要注意一点的是,在赋予财务监督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适度人事处置权限的同时,要加强对财务监督人员自身的具体管理,要制定出严格的人事处置程序及执行规范。

(三)实现财会部门相对独立

预算编制及管理工作是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升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效性,应该加强财务会计工作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将财务会计部门的部门利益与单位内部其他工作部门的关系清楚明了的区分开来,从而避免财务会计工作及监督管理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同时为了提升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用,还应该积极响应上级机关对财会人员跨单位统一管理的政策,从而为本单位经费预算管理及使用绩效考核工作营造出一个更为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建立完善经费执行绩效考核制度

预算执行考核评价制度是实现经费预算有效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过去经费预算执行往往没有与单位内部各部门级具体人员的实际经济利益挂钩,让部门及人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够重视。所以建立与完善经费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势在必行。在制度具体制定上面,要加强刚性标准与弹性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刚性标准的考核评价不用过多陈述,按照定额经费划拨分干到户原则即可,需要加强的是对于弹性空间的考核评价力度,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取证,认真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

(五)提升财会人员素质

第11篇

全面掌握市直各单位2015年度办公性行政经费预算和支出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办公设施购置费、差旅费等支出。督促相关问题突出单位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整改责任,为市直各单位部门预算及“三公”预决算经费公开打好基础,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检查范围

此次重点检查时间段为2015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重点检查对象为一级预算单位;各一级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对其二级机构进行检查、汇总上报数据和督促整改,市财政局对部分二级预算单位情况进行抽查。

三、工作步骤

(一)摸底调查(7月25日前)。

下发调查统计表,掌握基本情况,选定重点检查(抽查)单位。

(二)重点检查(8月5日前)。

根据单位2015年办公性行政经费预算、2014年同期实际支出数,对单位2015年6月30日前相关支出进行核查,重点检查单位办公性行政经费支出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审核数据真实性、有无违反厉行节约规定等违规违纪情况。各主管部门按此要求对所辖二级机构进行检查,并将有关情况汇总后于8月5日前报市财政局相关业务联系科室。

(三)督促整改(8月15日前)。

对问题突出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单位报送整改情况。

四、组织领导

成立“市财政局规范办公性行政经费预算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任组长,市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财政局行政政法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市财政局群众路线办、纪检监察室和相关业务科室、单位负责任人参与办公室工作。

第12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预算管理

科学合理的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并对经费进行财务监管,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量的重要措施。科研经费数额逐年的增多,这就给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的难点是既要满足国家科研经费的财政管理制度,又要满足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调整需求。所以健全与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促进科研单位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一、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主要存在预算编制不确定性、预算执行的偏差大、预算绩效考核不完善等现象。其一,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预算编制不重视,而是将重点放在技术方案以及课题研究上面。这样就使得项目预算的编报和实际情况不符,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同时预算在内容上对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缺乏可操作性。其二,科研项目的申报时,财务部门的参与不够,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就跟不项目的进展情况,即使及时的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则也难以实施。其三,因为科研人员往往是某一领域专业性人才,往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动态的监控。这样就难以落实经费预算,最后直接导致决算与预算差异性较大。其四,预算的绩效不充分,绩效预算是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进行考核的,绩效往往是进行下一年多或者相似项目预算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较多的科研项目经费并没有实施绩效预算,所以就不能为相似的项目或者下一年提供相应的参考。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科研项目的预算难以落实。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存在需要开支的费用没有预算额度,而有许多费用科目的预算难以达成。

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科研单位健全与完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是完善预算的编制。解决目前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制度、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各科目的控制比例、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实行动态控制出发,这样才能够使得预算的编制符合项目实际的特点,才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一)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多维预算是做好公共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所以需要以此为基础。多维度预算编制的要求、预测、申报、汇总、审核、批复、预算调整等内容需要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形成完善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各科目的控制比例

项目预算需要紧贴研究的项目,即相关性原则。项目预算需要符合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政制度,即政策合规性。项目预算应该经济合理,尽可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即经济合理性原则。最后需要确定项目的控制比例,例如人员费、测试费用、设备购置费需要比例合理。

(三)科研项目在预算执行时实行动态控制

科研项目在预算执行的时候实行动态控制,能够使得各科目预算均在合理范围内。例如:设备费用往往需要低于20%,公用经费需要控制在15%以内。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指标管理,使得各项支出均符合预算,这样才能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经费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科研项目负责人带头做好预算管理,这样才能够影响其他科研人员充分的重视到预算管理。科研单位需要聘请财务顾问对项目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等进行培训,以此来提升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在进行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研究项目预算编制中经常遇到的计划期如何确定、预算标准从何而来、预算执行如何评价、可比性如何确认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大财务人员的参与力度,科研人员应该与财务人员多沟通交流,一起对项目经费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在充分考虑各种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最佳的预算,才能保证科研事业的顺利进行。最后,需要严格的执行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政策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规定,督促和监督项目承担人按照编制执行预算,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

(二)完善执行制度

完善执行制度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中之重,支出管理是项目经费管理的核心。支出管理需要控制经费支出范围,同时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完善经费支出制度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单位领导对项目经费使用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尽管项目经费是项目负责人申请的,但是不能将经费支出权限完全交给项目负责人,应该有财务人员的监管。其二,项目经费开支要严格控制,项目负责人报销项目经费要执行动态的费用总额控制和动态预警,有效控制不符合财务规定的随意报销的现象。需要完善科研经费的使用制度,保证科研项目从申报、审批、实施与验收的全过程都有财务动态控制,变财务管理由过去的事后管理为科研项目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三)加强审计监督

在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监督机构。加强审计监督,就需要审计监督充分的发挥出审计职能。科研单位应该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审计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及法制化。以前的事后控制已经不能够达到控制的效果,所以需要改为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仅仅作为纠偏工作。行为发生前的预算和过程控制是科研单位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事后监督不管如何及时、有效,其功效总是具有暂时性和滞后性,把监督环节提前到“事中”,其结果从弥补到预付,重在预付是科研单位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人员应该主动与课题研究人员、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查出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合规性调整。只有这样,加强审计监督,才能有效实现预算的落实。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经费在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预算到执行是经费管理的重点。但是目前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对科研单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科研单位需要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出发,然后强化预算管理、完善执行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三者并行,才能够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能够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沈婕.科研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刍议[J].现代商业,2011

[2]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