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智能化专业论文

建筑智能化专业论文

时间:2022-03-16 03:4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智能化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智能化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re developed c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 s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support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city.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idea of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as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中国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建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和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可以说建筑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折射。当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智能化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而本文就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一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指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服务、系统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的设计,以提供一个具有舒适、高效和便利的生活建筑空间。我国的建筑智能行业近几年来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每年都有20%的增长态势,下面本文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一)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存在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说在施工之前,前期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这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规划中,由于缺乏能够承担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的设计人员,导致建设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出现,智能系统得不到优化,技术得不到改进,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长远发展。

(二)智能建筑在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设计到很多学科的内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格外的注意,施工人员要掌握好各种技术知识才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虽然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速度快,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表现在管理欠缺上,智能建筑中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会影响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健康发展状况,同时也会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说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管理还是存在一些漏洞,造成建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竞争无序的情况;其次是对技术的研究和软件的开发力度不够。建筑智能化的施工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由于建筑智能化自身的发展需要,还需要注重相关软件的开发,这样才能够实现建筑和智能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的智能建筑发展过程中,对这一环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后施工中的问题表现在设计与计划相脱离。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业主往往会对施工的过程做详细的计划,制定完善的目标,但是到了实际的设计中,往往会出现与计划不相符的情况发生,设计者不根据实际的投入和需求进行智能系统方案的制定,二是盲目的追求先进的规划,最后造成计划和设计的相背离,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需求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批从事智能建筑的专业人员也逐渐多起来,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的情况,往往是片面的追求高标准而造成工程的浪费,工程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智能化系统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建筑行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智能化建筑也成为当今最有发展潜力的,在建筑行业也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上文论述了目前情况下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下面本文就针对现状分析建筑智能化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实现技术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经济得到发展和建筑业实现繁荣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生态的恶化和环境的破坏,因此说在今后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证建筑智能化的同时,实现其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所谓绿色建筑,就是综合的运用当今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知识,综合其他的科学技术成果,把建筑住宅区域打造成为一个生态型的活动范围,为居民提供一种自然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舒适和谐的环境。绿色生态建筑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与智能建筑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说,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与生态环保建筑相结合,在建筑设计上既体现出智能的优势,有能够充分展现出生态的理念,这是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大趋势。

(二)大力推动建筑智能化结构和材料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与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还要推动系统结构的升级和新型材料的更新发展。例如可以进行修复混凝土的应用,即在混凝土中加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的构件超过标准出现裂缝时,里面的树脂就会自动流出进行粘合;再如智能化平衡结构的应用,使建筑物的结构趋于平衡;光纤混凝土也是新型的材料,将其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显示出结构的安全性能和程度。由此可见,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向着高科技和新材料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扩大区域范围,使智能化建筑涵盖医院、社区、公共场所等因素,使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朝着智能化小区和智能化城市的方向发展。

(三)智能化建筑将实现无障碍发展

在当前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机构和环节,管理不善将会造成程序繁杂,浪费时间,也会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制造一定的障碍。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变革,今后可以将建筑智能化的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促进了系统内各项业务的发展,例如在建筑智能系统中,能够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等,其他的项目也都能够得到升级管理,这是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也是能够很快实现的目标。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得到升级

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实现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工具,因此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建筑智能系统的优化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最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它们的技术提升能够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化实现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建立起多个系统的服务体系,使得系统扩展到整个建筑社区,这样不仅能够发挥技术的优越性,还能够避免重复投资,提高效益,这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今天的发展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也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在目前情况下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希望本文的论述对于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促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为其发展开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葛红 刘雪峰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改善对策分析 中国住宅设施,2009年第09期

[2] 晁东 王复军 浅析建筑智能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年第10期

[3] 傅伟航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第10期

第2篇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engineering is promoted.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in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engineering.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Key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project; integrat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F4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54-02

1 项目集成管理应用于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必要性

智能化的建筑工程荼厥羌成化和一体化的,工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互关联,任何项目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项目。如工程造价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也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就要求管理决策者科学衡量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其本质就是协调好各个工程项目,使它们的呈现保持均衡状态[1]。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集成管理应涵盖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满意度、安全、效益等全要素。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工程项目各要素间的密切关联程度不断深化,所以,分析研究项目集成管理时应综合评估各个要素以及实施管理各项内容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思路就显得很重要。

1.2 可行性

①建筑项目的共性。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依托建筑主体,在其内部构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三大系统,这些系统优化整合了结构、服务与管理,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实现了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说是集节能环保、高效、优质于一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应用项目集成管理是基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管理结构的思路,同时建设工程是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不同的建设项目要以满足设计功能为条件,优化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指标。所以项目集成管理在协调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环境、各参与方满意等目标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②理论与物质基础。第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理论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其集成管理体系中融合了多种理论与模型,逐渐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将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因此应减少对细小环节的投入,减少相应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必须协调、统一各个项目,集成化管理各个项目。第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是是“协作、共赢”的关系,这就要求各参与方就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一致协商,以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目标为主线,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目标,同时也使各参与方达到最大化利益。第三,信息的共享与流通是实施建设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因素,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软件工程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夯实了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技术支持,提高了集成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快速发展,也为实施建设项目集成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工具。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体系设计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组织是由设计方、决策方、承包商、管理方、咨询方、建设施工方、运营维护方等多方组成的联合交叉组织。各个参与主体应充分发挥本领域的优势,统一各异构数据和工作模块,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同构数据,建立中央数据库,实现项目管理中标准、快速的诊断和决策。以此来强化各参与方在各个阶段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统一性,实现预期的项目目标,同时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节约成本。下面具体分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项目集成管理模型及要点。

2.1 项目集成管理模型

项目是一次性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近年来,项目生命周期的发展和完善为项目管理的持续性及系统性提供了保障,全生命周期理念应运而生,推进了项目管理方法及模式的发展,夯实了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系统工程结构决定其功能的原理,系统化的项目集成管理必须实现非静态控制及灵活管理的组织形式。实现项目集成管理还要依托网状虚拟组织机构和集成化信息系统,实现与专业领域的快速融合,满足项目管理的特点和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网状的项目组织结构以合同体系的建立为基础,集成信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项目组织是有效控制信息的主体,确保了项目信息流的正确性与一致性。同时,协同外部资源,以结构成本和机动性优势顺利完成项目任务。此项目集成管理组织形式有效性较高且应用范围广泛,服务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详见图1。

2.2 项目集成管理的实施要点

项目集成管理实施的重点以项目进行到不同阶段形成的整个过程为主,并在细分项目阶段各个过程中全面计划和整合人力资源、风险因素、信息等管理目标要素来整体优化项目。不同的组织、资源、信息及人力主导着项目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周期性几乎是相同的,论文基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和项目生命周期延伸,将其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

①决策阶段,该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的前期工作,如项目的设计及构想、项目的具体审核流程等;在该阶段,要注意具体的项目情况,结合工程项目明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标准,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同时要严格项目的审核流程和标准,提高工程项目的可操作性。

②设计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根据业主的要求来系统设计项目,一般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等内容,同时也涵盖了设备招投标、设计联络、设备调研、工厂监选等工作内容。在该阶段要注意设计方案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结合业主要求,需要细化的地方一定要细化,方便日后的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③计划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编制合理、完善的项目施工组织计划及方案。通常将其归入施工阶段,由于施工计划在整个智能化系统项目集成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其独立出来。

④施工阶段,此阶段就是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计划实施建设具体项目的阶段,其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中间阶段和关键环节,包括设备安装、系统组成、单体调试、系统联调、试运行等内容。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统筹与协调,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体系,有力支持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同时,衔接好各个施工工序,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和标准。

⑤运营维护阶段,此阶段是指智能化工程项目从开始使用到拆除的整个过程,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项目正常使用的维护、扩建和改建等。工程项目主要是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扩建和改建工程,尤其是要结合先进的技术优化工程项目的功能。

第3篇

关键词:特色专业 楼宇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在一所学校中,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楼宇智能化专业相对来说 “同质化”现象不多,且由于大部分院校尚未开设,所以大众对此专业认识不足。而随着我国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建设重点及特色专业势在必行。

楼宇智能化R凳撬孀沤ㄖ、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的新兴交叉性学科。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智能建筑行业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涉及多个学科的众多技术。智能建筑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到90年代初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我国从2000年后开始大规模建设智能大厦及智能小区,智能建筑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本专业服务区域经济,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有着较大的人才缺口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本专业的区域优势及专业特点。

楼宇智能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从事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除做工程外也可从事已建成大楼在能源和室内环境品质管理及大型物业管理的工作,属于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除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建筑、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机械、热工、等技术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学习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如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造与性能、测试技术、调试方法、运行和维护等专业知识。由此可见,本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跨行业的新兴专业,涉及到各个专业知识及技能。

将楼宇智能化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行建设,是由特色专业的特征决定的。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的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培养的学生质量在整体上要优于其它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对于楼宇智能化专业而言,各院校开设不多,但社会需求量较大,且知识面跨越较大,在许多方面可以实现创新。如剖析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推进,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及教材方面均可有特色体现。

目前为止,我国尚无特色专业的具体标准,各地区一般通过文件形式予以明确。如部分地区的“特色专业建设点评审指标”。该评审指标分别从建设目标与支持保障、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对特色专业作以评估。此标准涵盖面较广,面向所有专业,而之所以作为特色专业建设,不可能追求大而广,本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可做到某几个类别的独到创新。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使用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方式来实现资料的采集和汇总。

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预先设计好特定问题,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来获得目标资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为了了解目前楼宇智能化专业学生状况及社会需求,制定合理问卷,采用此法进行学生调研及企业调研。此环节由我系两位奋战在一线,与学生关系融洽的青年教师完成,资料收集准确到位,并统计出相应的数据。访谈过程由副高职称教师下企业锻炼完成,由于经验丰富,与企业工程师就本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沟通,获得第一线的企业资料。

文献分析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阅楼宇智能化专业作为特色专业研究的相关论文,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学习借鉴相关成果。

归纳总结法。根据调查结果和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认真思考,总结出楼宇智能化专业作为特色专业的可行性及建设过程。

楼宇智能化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目前与中电科国信安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已开办多届订单班;课题负责人有着十多年本专业教学管理经验,同时拥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参与设计过十余个大型智能化项目,双师型教师。团队主要成员完成《浅议智能建筑的设计》等多篇相关专业论文,其中《浅析高校数据中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获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优秀论文;部分成员参与编写项目式教材《AutoCAD基础教程》,内含大量智能楼宇案例。

楼宇智能化技术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分析及解决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以行业背景为依托,邀请弱电各子系统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剔除传统课程,大力实现项目式改革。对此,走访各企业专家,对部分课程提出要求,如传统CAD课程,结合行业特色,修订为智能建筑CAD,并辅以各工程案例,使其更有针对性;如给水排水、空调、建筑电气合并为建筑设备课程并进行信息化教学等。

2、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本专业跨学科多交叉的特点,打破教研室管理教师的模式,整合各专业教师,以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作为团队领导,将电子、计算机、建筑设备、控制专业的精英教师整合到一起,打造符合本专业特色的名师工作室。对于楼宇智能化专业所属的系部,一般会有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自动化专业教师,而此专业特点是涉及各类学科,因此可挑选各专业的精兵强将,重新组建成工作室,以教学丰富的名师作为带头人,对本专业发展十分有利。

3、课程、实习实训及教材建设:以项目式教学为主线,整合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加设建造师培训课程,有效实现工学结合。针对传统课程在讲授时的枯燥、抽象等缺陷,在授课方面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建筑设备”为例,建设信息化精品课程。

第4篇

关键词:专业定位;创新型人才;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我校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建筑类院校,是全国高校最早开展智能建筑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根据建筑类院校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定位。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精品课建设为先导,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智能建筑技术特色的应用创新型人才。2000年国家建设部将国家住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中试基地设在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建设部评为首批重点学科,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被评为建设部首批重点实验室。强化自动化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辽宁省特色专业。

一、优化教学体系培养特色的人才

以人才智能建筑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具有建筑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础层、提高层和综合层的教学平台,强调教学活动与研究性自主学习和课外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对学生个性培养,优化了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技术专业特色

根据智能建筑技术发展需求,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专业特色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控制理论模块、建筑电气模块、建筑智能化模块等,这些特色课程包含了智能建筑技术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完善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体现了多技术的融合

智能建筑技术是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将多技术、多学科有机地结合,将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智能建筑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合理、有机结合。

(三)重视科技实践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外专家讲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力,将学生科技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科技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优化课程设置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建筑类院校的自动化专业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智能建筑技术的有机结构。知识结构为: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建筑技术。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强电+弱电知识,更重要的掌握信息和智能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根据专业学习特点,认真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专业特色,增加了网络与综合布线、楼宇自动化、建筑机器人、智能建筑技术概论等反映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充分体现培养专业学生的个性。

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开放实验室,提供了大量选做实验,也可以学生自拟题目进行相关的实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一些专业课程中让学生撰写论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三、强化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制订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实现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其主要特点是:

(一)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科技实践、社会实践等,形成系统、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课程内容上从整体上考虑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实验内容更好衔接建立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外专家讲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力,为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职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修订了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智能建筑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内容,在专业实验课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规范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到设计院、企业等部门,结合工程实际,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年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就业率在辽宁省名列前茅。

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一)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学校现有建设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建筑与系统实(下转第20页)(上接第18页)验中心,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中心、国家住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中试基地、智能建筑技术研究所、大学生创新基地等,还有10个校外实习基地。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设有:建筑供配电实验室、楼宇自动化实验室、家居智能化实验室、智能建筑设备控制实验室等,实验室设备先进。

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是建筑智能化教育的综合实训基地,多次接待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考察指导,受到高度评价。通过多年实践,本中心实验教学系统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实现了体现学科特点和实际工程的多模块化实验教学仿真平台。学生在该系统中不仅可以完成设计性、综合性、还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科研及创新性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建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对学生开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技活动。

建立校外设有实习基地,与东北建筑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沈阳电梯厂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实践教学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和科研环境。

(二)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

1、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不断引进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2、组建开放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营造学生创新设计氛围,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建筑技术大赛等活动,达到创新培养的目的;3、将科研成果和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实验项目在科研中的应用背景,引导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4、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了智能建筑实习和智能建筑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智能建筑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结合、电气自动化与智能建筑技术结合,注重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突出智能建筑、反映时代特色。

第5篇

展会时间:2006年6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兰州体育馆

展会介绍: 2005年8月经过甘、青、宁三省公安厅及消防总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的在兰州召开了首届中国西部(兰州)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及消防产品博览会,国内外近200家知名企业来到兰州参展。展会期间甘肃省安全技术防范学会组织了甘肃、青海 、宁夏3000多行业内专业观众和100多家包括公、检、法、金融、房地产、交通等单位进行参观采购。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相关安防展览会也频繁召开,展会质量参差不齐给很多安防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经济损失。“2006年第二届中国西部(兰州)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及消防产品博览会”将总结首届展会及国内其他大展的经验力求将第二届西部(兰州)安防、消防展览会办成甘、青、宁三地联合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安防博览会”。

2006第十一广州国际照明及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8日-11日

展会地址: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照明及建筑展(Light+Building)的展会品牌及理念――基于灯光照明和建筑电气技术的产品都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照明及建筑展(Light+Building)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当前照明与建筑的发展趋势上,它是实力雄厚的、全面的和以未来为导向的。它将所有关于照明与建筑设计,即灯光照明和电镀技术、建筑楼宇输配电及工业控制系统、自动化、安防技术、综合布线、电梯、停车库设备及管理系统、太阳能、通风、供热、制冷设备等带到了同一个展览中,整个展览会将“建筑学相关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融为一体。为投资者、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批发商、零售商、建筑发展、开发商提供一个全面的、独特的、综合的国际性展示、交流、采购、交易平台。

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10日-12日

展会地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大会将由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展览展示、项目洽谈、交流联谊、现场、示范工程考察等活动组成,届时将有近百名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城市市长、相关国际机构代表和建设界、科技界、IT界、金融界、教育界等企业负责人和专业人士到会参与各类交流活动。

大会将以丰富的内容、高层次的背景、具有前瞻性的主题和互动的风格,赢得社会各界和传媒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业中心,苏州将以独特的魅力迎来中外工商企业巨头。

第十届华南地区工业控制自动化国际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19日-21日

展会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华南自动化展”自1997年7月举办第一届以来,一直以强大的市场需求为依托。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它已经成为中国及亚洲区自动化、仪器仪表、光机电一体化及液压气动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国际盛会,为自动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2006年,“华南自动化展”将以良好的姿态迈入第十届,展场总面积预定为18000平方米,预设800余个展位,预计参观人数为3.8万人次。大会组委会将努力邀请国内外著名厂商及活跃在自动化行业的相关企业到会,并将更加注重观众质量的提高,致力为企业搭建更加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工业自动化对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被国家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机械装备工业、重化工业的强势崛起,工业自动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6广州国际绿色、环保、节能住宅新材料及新技术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19日-21日

展会地址: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正馆(广州市流花路117号)

展会介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数量巨大,国土与资源有限。所以在中国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建筑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住宅建设中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问题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住宅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涉及到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目前我国近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9%属高能耗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约28%,再加上建材生产的能耗,用于建筑的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如果节能型建筑能大力推广,其社会的经济利益和对地球的资源利用都有积极的作用。

本届展会将针对中国及亚洲邻国的市场需求,使您的产品及服务得到合理的定位,并开拓一个战略性的市场契机。我们诚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参加本届展会,相信我们的展会会成为您拓展国际市场,寻求良好商机的最佳选择。

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20日-23日

展会地址:昆明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由昆明市公安局、昆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夯实安全基础、注重科技强警、拓展安技市场”为主题的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和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将于2006年7月举行。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和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为参展各方提供了交流合作、拓展市场的良好机会,也形成了众多的合作伙伴和参展客户,为展会的再次举办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础。2006年再次举办本届展会,是顺应市场的需求和众多商家、客户的要求设定的。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本届展会的举办,为促进我省市安防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发展,为新昆明的建设乃至整个云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八届中国国际工控自动化及仪器仪表(青岛)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24日-27日

展会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青岛,名牌聚集的"制造之都",半岛制造业的龙头,"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2003年7月,一个关于山东和青岛未来发展的决策--《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该意见明确规划了半岛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要建成日韩产业转移的基地,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在2005年展会规模的基础上,2006年展会现已吸引的展团包括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港台,并不断加强吸引更多国际展团。2006年国内仪器仪表需求量将达到108亿美元。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带动仪器仪表等一系列相关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首届中国智能产品与科技成果博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1日-3日

展会地址: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展会介绍:智能产品(1)智能家居集成展区,含:智能家居中心,智能家电产品,智能视听产品,智能玩具产品,智能游戏等;(2)智能装置与智能系统展区,含:智能仪表与智能传感器,智能检测系统,智能设备,智能开发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智能控制单元与系统,仿生与智能识别装置,仿真设计与制造,智能教学设备,智能温室技术与产品,及其他各类智能产品;(3)智能机器人展区,含:专用型机器人,通用型机器人,教学型机器人,游艺型机器人以及各类机器人开发系统;(4)智能建筑集成展区,含:智能场馆,专用技防仪器仪表,数字化小区,以及其他与智能建筑集成配套的技术和设备;(5)智能交通展区,含:智能化交通设备与系统,智能化定位与导航系统,智能化高速路收费系统,车辆智能识别装置,以及其它与交通管理、指挥、运行相关的智能化产品、技术、软件、系统;(6)智能网络展区,含:智能软件,智能商务,智能诊断,目标判断与分级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智能决策软件,智能网络与终端,网络会议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网络监视与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智能网络的平台、系统;(7)智能通信展区,含:智能通信终端设备,智能通信技术,智能通信系统;(8)综合展区,含:以上未涵盖的各类智能产品、系统。

2006中国国际建筑、家居智能化及社区安防数字化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展会的展览范围为:1.建筑智能化:出入口控制系统, 门禁系统,生物识别系统,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2.家居智能化:家庭自动化产品,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产品,电话通讯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智能灯光控制,家庭中央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家庭娱乐系统,智能家居集成产品;3.社区安防数字化:小区电视监控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门磁、门禁系统,网络广播系统,紧急呼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消防灭火、排烟、供水系统,小区智能联网管理系统,家居报警联网系统,智能抄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4.其他:行业媒体、金融机构、相关产品和软件等。

2006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博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展会活动内容:1.高规格的发展战略论坛:届时,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及著名企业高层主管将出席会议,并就我国建筑电气产业的发展现状、相关政策法规、未来发展趋势等项议题发表演讲,为广大参会人员提供一个把握市场脉搏的良机。2.高层次的专题交流会: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就本领域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以及我国在此产业领域内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同时征集论文,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优秀论文在技术论坛上宣讲。3.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会议展览期间,将适时为知名企业安排技术或产品推介专场,进一步推广企业技术与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

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建材及室内装饰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18日-21日

展会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介绍:上届展会面积到3万多平方米,共吸引了来自日本、法国、英国、德国、韩国、美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丹麦等数十个国家参观、参展,北京、上海、广州、黑龙江、江苏、浙江等20几个省市和地区的350多家建材企业加盟。据门禁系统统计参观者总量达到34145人次。其中国内观众占本次展会的94.7%,港澳台0.6%,国外观众4.7%。其中国内地江浙沪占有75.1%。

通过展览会结束后对参展商进行的问卷调查, 70%的参展商能够接受本次参展费用,75%的参展商认为展览会专业程度较高,70%的参展商觉得参展效果较好,50%的参展商有意向参加明年的展览会。

上届展会云集了国内建材领域主要知名企业,世界著名品牌也汇聚于此,如安洋、皇明、能率、拜尔、欧文斯科宁、圣戈班、堡密特、SKK、YKKAP、振兴铝、西蒙、金粤、卡帝士、康宇、信义、WOODONE、汇丽、斯米克、卡斯卡特、亚西亚、阿努克、亚士漆、上海市十佳橱柜等业内顶级品牌均已齐集参展。体现了当今建筑材料的最高水准,并取得了良好的展览效果。为上海世博场馆建设和各类建筑工程,提供了最好的建材产品以备选用。

2006城市治安防控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警察装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5日-7日

展会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展会的展出范围是:城市视频监控及周界报警系统、城市治安防范设备、生物识别系统、智能交通及交通设施、警用装备及反恐设备、门禁系统、货物扫描系统、探测仪、感应器、扫描器、模拟训练、特种车辆、应急反应、通讯监控系统、海陆空港口保安系统、安检与保护设备、暴乱控制设备、网络安全、危险物质探测器、移动目标跟踪监控系统、车载监控系统。

2006第六届上海智能家居、家庭自动化技术设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东方明珠-上海国际新闻中心

展会介绍:展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参展,得到业内人士和各省房产开发商的团体参观,展会品牌度和买家认知度倍受业内推崇,已成为国内至关重要的展会之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并日益崛起成为亚洲新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上海市是目前国内最具辐射力的市场,是国内外企业进行商业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国际物资采购中心,同时也是国内外众多企业推广产品集中地。上海已经成为海内外厂商、买家登陆中国的首选城市。作为国际智能家居的盛会,主办方为广大的智能家居行业供应商、经销商提供广阔的贸易平台,是参展商提升企业知名度、寻找贸易伙伴、拓宽业务渠道的最佳途径。

目前广东省他已经制定了规划,到2010年智能家居的产值要占到整个IT行业的60%。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上海市、浙江省信息产业厅也制定了相关的创新计划,也进行招标,智能家居也是其中的一块。 国外已经看到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开始要形成了,纷纷介入各种展览会、讨论会,甚至是支持国内某些企业发展某个东西,或者把他们的模块拿过来,国外的企业窥于中国的市场,说明我们的智能家居要加快发展速度。

2006鲁中(潍坊)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及智能技术设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18日-20日

第6篇

关键词:工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

 

电气工程是工业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气工程是使整个工业建筑工程“活”起来的硬件,随着工业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现代化、自动化、电气化的普遍发展及其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在整个工业建筑工程质量中作用是非常大。电气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业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工业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因此,加强对电气工程质量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1.工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为有效提高工业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分析其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现存在的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主要是设计环节的弊病,笔者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1.1电气工程设计不合理

该方面因素主要有设计违背或偏离设计规范的规定,安全性、可信性方面不执行设计规范。

1.2电气工程设计深度不足

现阶段的施工图普遍设计深度不达标,与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主要原因是设计文件的可行性差,如果涉及缺乏可行性,会导致施工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错误。。由于不按规定的深度进行必要的计算与标注,也往往造成设计文件本身出现原则错误而难于及时发现,将影响项目建成的使用功能。

1.3相关专业设计文件衔接不清

不按规定协调配合的问题普遍存在,极易导致施工错误。设计文件是工程施工与监理的最主要根据,设计能否认真执行国家规定、设计文件的深度及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近年来设计质量滑坡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由此可见,影响工业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的因素有许多,且其都是具有严重性影响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只要设计单位稍加重视,比如组织设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设计规范,加强设计过程管理、重视设计会签与评审,便可以基本排除。

2.如何提高工业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

2.1做好工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

2.2严把电气工程设计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于工程设计,因此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电气工程的设计工作。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和优化。对工业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应以适用为主,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要审查设计是否体现了工程的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的原则,许多成熟的技术及材料是否在本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比如对高层住宅的设计,有些部位配电线缆可以不必采用耐火型,供消防用的采用阻燃型即可,可以节省一半的材料费用;尽量用阻燃PVC线管,既节约投资又方便施工。很多设计过于保守,变压器容量偏大,导致初期投资增加,投入使用后基本电费过高,既麻烦又浪费。

2.3严控电气工程施工关

施工是整个过程的重点环节,也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一要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在施工中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二是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的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做的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三要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2.4规范电气工程

施工技术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规范施工技术,要依据施工规范制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及安全措施,根据不同的工程,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设备,制定出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同的安装工艺,电气安装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标,行规及企业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不得违章操作。同时,施工人员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并且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施工现场用火,以及进行气焊,使用喷灯,电炉等,均应有防火或防护措施。施工中所用的电气工具必须符合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工作频率和使用环境的要求,并应有漏电保护措施。

3.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建筑电气工程已经在当前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为它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对于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工业建筑电气工程,其施工质量更是不容忽视。因此,相关单位必须提高对工业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视程度,针对有关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及时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沈逢平,肖然,苑新月.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通病与预防[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06).

[2]刘艳婷.论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电气工程的规范化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2).

[3]实用性强的最新技术参考丛书——“建筑电气工程师技术丛书”[J].建筑,2006,(22).

[4]黄枫林.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工程质量,2002,(06).

[5]刘波,王伟伟.浅谈建筑工程材料监理[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

[6]杨哲.浅谈施工准备阶段结构实体检验监理工作重点[N].伊犁日报(汉),2007.

第7篇

[论文摘要]当前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通过对智能建筑的网络布线、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子技术在建筑智能领域的应用等问题进行分析,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新的弱电系统不断地加盟到智能建筑技术领域。智能建筑需要不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除了建设单位和设计师外,还需要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电气技术等的众多专家们一起密切合作才能得以实现。

一、网络与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其优越性是传统布线系统无法比拟的。主要体现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开放性——向所有的通信协议开放;灵活性——设备的开通更改只需增加设备和跳线管理;可靠性——器件通过ISO等组织认证,星形拓朴结构使得一条线路故障不会影响其它线路的正常运行;先进性——采用最新通信标准的5类、超5类、6类双绞线或光纤,实时传输多路多媒体信号;经济适用性——将分散线缆综合到统一标准布线系统中。从网络架构上分,网络可划分为控制网、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市网。TCP/IP协议使得局域网和广域网间实现了无缝连接。城市网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据网,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是把多个局域网互相连起来,构成覆盖范围更大,支持高速传输和综合业务,适合城市范围使用的计算机网络。

二、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施工和验收标准。现有的智能建筑施工验收标准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评估标准》、新疆工程建设标准《综合布线施工验收标准》等。这些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智能建筑的施工、验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缺少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计算机房等施工验收的标准和规范。现行的标准和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的可操作性还有些欠缺,这给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和验收带来了较多的难点。

2.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建筑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再由集成商进行多次的深化设计并交设计总承包单位审查方可招标施工。这是因为设计院熟悉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设计中始终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设计院掌握设计程序和全过程,与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和业主沟通较为容易,与各专业也可密切配合,同时设计院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环境。

由于建设单位并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如系统多、复杂、施工周期长、设备和线缆的性能参差不齐多,也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重要性、综合性和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故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大多数是单独招标、独立签约,中标后集成商自行采购、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自行约束,这种智能建筑将给今后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极大的后患。

三、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因此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存在。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和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诸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有奏效。

下面列举的我实际工作的案例就能验证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1.案例1:某智能建筑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保安系统对整个建筑物内外现场实况进行监视。

该系统设备的选型:摄像机为日本松下产品,云台、防护罩、及光端传输设备数据接品选用某知名公司产品。

该系统开通后,光发射机的光端数据接口RS422、室外摄像机的防护罩配置的温度继电器、冷却风扇、电加热器、雨刷器经常被无故烧毁,更换和维护工作量很大,设备工作极不稳定,用户意见很大,集成商也很头疼。经分析是光发射机的AC220V电源质量存在问题,尽管选用了高精度稳压电源也还是承受不了瞬流(包括电涌)的冲击。瞬流可以损坏任何一种电器,何况耐受电压很低的电子和微电子设备呢?摄像机因距大楼较远无法保证AC220V专用线供电。前端机电源就近接在30KW直流电磁铁的配电线路上,该线路上的瞬流和电涌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极快,属于微秒到皮秒级,其电压幅值可高出工作电压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2.案例2:电子计算机中心的接地装置不但要满足人身安全的要求,还应满足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网络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计算机、数字化设备等,除产品系列的不同外,高层、超高层建筑由于场地、位置、施工和投资等条件的限制,在计算机的接地问题上国内有着不同的见解,而发达国家也同样持有不同的观点。计算机接地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如处理不好将直接造成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工作在弱信号条件下数字设备接地线的脉冲干扰更是不容忽视。目前计算机工作频率多在100MHz、200MHz,今后甚至可以达到1GHz、10GHz,这时分布电感、分布电容会引起电流通路的阻抗发生很大的变化,当这些参数对谐波产生谐振时又会产生超出常态的阻抗和能量,将会直接危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有关电子计算机的接地有以下几种方式: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方式,在智能建筑中宜采用联合接地(共用接地)。在钢筋混凝土的高层民用建筑中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与防雷接地的三组接地装置要达到相互独立的要求是很难做到的,而联合接地还可避免雷电的反击危害。经过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接地方式的调研,联合接地完全可利用其结构钢筋和基本钢筋做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值不会超过0.4Ω,很适宜作为电子计算机的接地装置。值得注意的是联合接地做功能性接地用时接地线需从基础接出,不得与其它接地线混接、短接,接地线宜选用25-35mm2绝缘缆线。为保证人身安全和弱电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局部等电位联结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应用已遍及各行业各部门乃至每个家庭。因此,要求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均衡电位、屏蔽作用、合理布线加装过电压保护等多项重要因素),作为整体来统一考虑,从而使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真正成为标准、灵活、安全、无误的网络与布线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国忠、姜伟文,智能建筑中设备工种的地位与作用.浙江建筑. 2005年03期.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一、引言

《建筑设备工程》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解与房屋建筑紧密联系的建筑设备的相关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空气调节工程、电气照明及设备安装、建筑智能化系统、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等。通过理论的阐述与讲解,结合实际案例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原理及运用。《建筑设备工程》的前导课程有《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与检测》等,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还不够。而《建筑设备工程》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材版本更新慢,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现今市场上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基本为国内高校的统编教材,教材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材更新周期较长,对于较新型的或正成为主流的一些建筑设备、设备施工工艺并未提及。而且,大部分教材相对比较普遍的覆盖建筑设备的知识点;看似全面,实则没有侧重点,缺乏针对性。以海南省为例,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基本为海南本地学生,他们中的绝多数都希望留在本地工作。这种情况下,选择针对于海南省或者南方地区的教材就大有必要。正如建筑设备中涉及的采暖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两个方面,相对于海南省来说,明显后者在建筑设备行业常涉及到,而对于采暖方面,基本上没有需求。而教材在知识点上的详略,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侧重方向。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现在的大学教育,基本都是用多媒体教学。很多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少媒体”或“单媒体”教学。基本上都是简单的用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讲解,这种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有很大的优势,而在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课件讲解的形式也逐渐暴露出了缺点。

三、教材的选择应符合专业与人才培养计划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到了连接教与学的纽带作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尽相同。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则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会有不同的要求。高校服务的城市地理位置的差异,当地人才需求情况,亦会影响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选择。教材的选择应通过教研室会议讨论,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特点,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过程。同一课程的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选择合适的教材。

四、教学准备工作应充分全面

教师的上课讲台如表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歌唱家一次成功的演唱是在台下练习了无数次的结果。同理,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准备工作通俗来讲就是备课。而备课不仅包括备教案、备课件,还应该包括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板书、备资源、备作业等。

教案应做到重难点突出,知识点全面,时间分配合理。课件应做到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多种表现方式相结合;避免死板单一。了解学生对已授课程的把握情况,以便把握教学的速度,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合理,尽量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教具、教学资源,如建筑设备安装图纸、建筑设备安装模型、教学动画演示视频等应提前准备好,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作业布置应与课程相结合,可通过作业让学生加强对重难点的掌握,也可通过作业让学生对未讲解到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学习。

五、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能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如何改进教学、如何提高效率。“一个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而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笔者在学生时代遇到过很多有着独特教学方法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让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总体来说,好的教学方法既要适合学生,也要适合教师。不同的学生群体,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不同的教师性格也不尽相同。有的教性格沉稳,有的教师热情幽默,这些性格特点都会在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一般情况下,这些方法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当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的时候。很多老师为了追求进度,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采用的是ppt与板书相结合的讲授法。讲授法相对来说更适用于那些难度不是很大、学生较易理解的内容。而那些如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这样的重难点内容使,简单的讲授法就无法满足课程教学了。在讲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发现,即使加上一些典型案例,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将它掌握。于是,笔者便利用课余时间,找到几个学生,按一定比例做了一个模型,在上课的时候,将模型带到课堂给学生展示,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分组制作;最后再花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简介自己的给水管道设计安装方案。在这样的一个互动与实践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可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与时俱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新兴的教学途径不断涌现,教师可以从中汲取优秀的方式加以运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冲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新的教学模式会不断出现,教师应与时俱进,做积极的探索者。

六、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职高专院校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集中实训外,还可以通过技能活动周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于枯燥的理论教学,学生更热衷于对实践实验项目的参与。参与实践或技能竞赛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运用和巩固的过程。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中,穿插了大量实践环节。其中就有PP-R给水管道的设计安装。学生通过软件绘制图纸,然后再按一定的比例,将水管安装好。同时,学校通过与校外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实习,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做到实质性接轨。

七、结语

本文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段的改进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不段更新知识体系,不段总结教学经验,这不仅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乔慧萍 , 顾海燕建筑设备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山西建筑》2015.

[2]侯玉洁 , 黄亮,建筑设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几点探讨[J], 《科技资讯》 2012.

第9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工程质量

 

一、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保证

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完全可以体现出建筑电气专业管理人员在施工工作中,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要求、切实把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人班组是直接从事一线施工的基层组织,要根据电工专业的性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人岗位责任制, 要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心中有数,这个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正确贯彻和执行国家关于工程质量的方针、政策,制定质量管理的计划, 组织电气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查,经常开展工程质量的动态分析, 针对关键性的部位以及当前存在的质量通病,采取有效措施。各级电气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质量责任制,各行其是,各负其责,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二、重视与严抓电气安装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

土建施工前, 电气安装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电气施工图纸,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电气工人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校核自己准备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和这一项目的土建施工相适应。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和备齐土建施工阶段中的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

(一)基础阶段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近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留预埋工作。这一方面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 另外一方面要求格外注意预留的轴线、标高、位置、尺寸、数量、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进户电缆穿墙管和预留预埋是不允许返工修理的, 返工后土建二次防水处理很困难,所以电专业施工人员特别留意与土建的配合。按惯例尺寸大于300mm 的孔洞一般在土建图纸上标明,由土建负责预留。这时电气工长应主动与土建工长联系,并核对图纸,保证土建施工时不会遗漏。配合土建施工进度,及时做好尺寸小于300mm、土建施工图纸上未标明的预留孔洞及需要在底板和基础垫层内暗配的管线稳盒的施工。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根据图纸要求,做好基础筏板中的接地措施,如需利用基础主筋做接地装置时, 要将选定的柱子内的主筋在基础根部散开与底筋焊接,并做好色标记,引上留出测接地电阻的干线及测试点。。比如还需砸接地极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尽量利用土建开挖的基础沟槽,把接地极和接地干线做好。

(二)结构阶段

根据土建浇筑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 逐层逐段做好电管暗敷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做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 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浇混凝土楼板内配管时,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上层钢筋绑扎前,根据施工图尺寸位置配合土建施工。注意不要踩坏钢筋。土建浇筑混凝土时电气专业应留人看守,以免振捣时损坏配管或使得灯头盒移位。若有管路损坏时, 应及时修复。对于土建结构图上已标明的预埋件如电梯井道内的轨道支架预埋铁等以及尺寸大于300mm 的预留孔洞应由土建负责施工,但电气工长也随时检查以防遗漏。对于要求专业自己施工的预留孔洞及预埋的铁件、吊卡吊杆、木砖、木箱盒等,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施工,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就及时埋设到位。配合土建结构施工进度,及时做好各层的防雷引下线焊接工作。如利用柱子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应按图纸要求将各处主筋的两根钢筋用红漆做好标记。继续在每层对该柱子的主筋的绑扎接头按工艺要求作焊接处理, 一直到高层的顶端,再用Φ12 镀锌圆钢与柱子主筋焊接引出女儿墙与屋面防雷网连接。

(三)装修阶段

在土建工程砌筑隔断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它是电气人员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的位置及确定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在土建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50 线)、墙面线(冲筋)将所有电气工程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查对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住。将全部暗配管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上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不允许留较大敞口。做好防侧雷的均压线与金属门窗、玻璃幕墙铝框架的接地连接。配合土建安装轻质隔墙与外墙保温板,在隔墙板与保温板内接管与稳盒时,应使用开口锯,尽量不开横向长距离槽口,而且应保证开槽尺寸准确核实,电气施工人员应积极主动和土建人员联系,等待喷浆或涂料刷完后进行照明灯具安装;安装时,电气施工人员一定要保护好土建成品,防止墙面弄脏碰坏。当电气器具已安装完毕后,土建修补喷浆时,一定要保护好电气器具,防止器具污染。

三、电气安装施工中避免出现质量事故的到预防措施

这就要求必须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加以充分的研究,影响电气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如由于工程设计的缺陷而造成的质量问题,电气工程在开工前,应通过参加设计方案制定,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等形式,检查设计质量,发现设计问题及时提出并共同分析处理,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图纸上的差错影响工程质量。

四、工程材料、器件和设备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天因素

电气质量管理人员对进场的合格材料和设备要及时填写“工程材料报验单”并附加材料清单、材质证明(检验报告),经核验,认定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使用实行强制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符合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的安全认证要求, 其电气设备上应带有安全认证标志,其生产厂家必须持有“电工产品认证合格证书”, 凡未经认证的此类产品均不准使用,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高低压开关柜及各类箱屏,须采用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定点厂家生产的产品, 对于重要的关键性工程材料、器件、设备厂家的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检测手段、管理水平等,必要时质量管理人员应到生产厂家作实地考察,以确定最佳的供货单位, 如若在电气安装施工中发现所用材料并非合格产品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查明情况,依具体情况进行处理。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涉及专业及领域更多,技术更新更快。一个优良工程的创建离不开各电气管理人员之间的技术、技能与管理经验的密切配合。。要想把电气工程做好,管好,电气工程师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习和技术总结,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张明志《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 建筑施工》2006(27)总第903期.

[4]王秀如撰写的《浅谈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年第15卷第13 期

第10篇

1999年,正德学院开办初期,一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教授,满腔热忱地来到正德.那时,大家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知之甚少,凭着过去几十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开始了新的办学历程.要办好一个学校,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如何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许多同志缺乏认识、缺乏实践、缺少办法,往往不自觉地走上“本科压缩型”的老路.为此,四年多来,学校领导反复组织干部和教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把握高职教育定位,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指导实践。2000年1月,我院收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后,立即组织院系领导认真学习,并一直把它作为办学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学习,反复领会文件提出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全面素质教育,专业设笠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以及企呀目结合等精髓,并在办学实践中努力实施和贯彻。学院每年一次的教学工作会议,实际上都是关于高职教育思想的研讨会。会上,大家学众化教育的人才观、价值观和教学质量观,联系我院实际,提出了因材施教分层次多元化培养,组织分级分班教学,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设实训课,增加职业技术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训练课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考证工作,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许多很好的建议,会后也逐步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从而大大推动了我院高职教育的发展.学院先后组织十多批有关人员前往本省、陕西、河南、浙江以及香港、美国等地的高职院校参观访问,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其中金陵科技学院、西安翻译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香港职业教育学院、美国DoPage学院等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尽可能地邀诗社会用人单位参与制订专业的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要办好高职教育,仅仅院系领导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几年来,院系利用各种机会,分别组织本院教师和外聘教师学习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宣讲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我院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明确高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技术应用能力要强,知识面要宽,素质要高等特点,要求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探索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他们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办学的现成经验不多。四年多来,我院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2.1制定贴近高职教育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

2001年我院去“筹,建校,并经教育部定名为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后,全院上下通过学习,分析国情,逐步认识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虽然我们认为,就培养层次来说,高职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专科,也应该有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层次,但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立足高职,办好专科层次的高职,把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就这样,我们以较快的速度,结束了“本科压缩型”的办学模式,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从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入手,逐步贴近高职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我院新制仃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中,不以学科教育为核心,不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岗位培养的科学性、系列性和综合性.改变由普通高校延袭过来的“公共课和基础课、专业技术基挤出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建立比较适合于高职教育的“公共课和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的新课程体系。除公共课和基础课外,要求在职业技术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训练课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之比为1:1。强调理论教育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注重公式的论证与推导,重点讲清概念和应用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技术技能及实践性环节的培养与训练、实训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将课程设计改为实训,把毕业设计(论文)改为毕业实习与实训,学生完成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后,结合实训(实习)的内容和所学的知识,写出毕业实习或实训报告。

2.2重视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每届学生的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了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在内的人才培养的规格,把军训、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人文公共选修课、艰苦创业、敬业爱岗教育、法制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列为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学校经常举行各种报告会,组织体育运动会、体育比赛、联欢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文化月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开设诗词鉴赏、音乐欣赏、书法艺术、摄影艺术、普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20多门公共选修课。《正德学院大学生诗作二百首》收集了“诗词鉴赏”课学生习作的部分作品,其中有48首分别在省市诗词刊物上发表,由于校园诗教成绩突出,我院被评为江苏省校园诗教先进集体;与雨花台烈士陵园、江宁区人民检察院、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步行2个小时到雨花台扫墓已经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每年假期社会实践结束后,都要将优秀论文汇编成专集,交流学生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以上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优良校风、学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2.3面向社会需求设置专业

我院刚开办时,只有‘6个专业。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数量的增加,逐年增加了一些新专业。在设置新专业前,坚持进行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调研,按照社会需求和我院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和教学设施等)设置专业。目前,全院共有工、管、经、文、艺各类专业共19个(2004年将增加到23个),其中工科类专业占58%,渗透到工科和管理类的信息技术〔JT)专业共有9个,学生数占全院学生总数6既以上。这些专业,教学投入大,办学成本高,但是,市场需求和就业出路都比较好,我院不但坚持设置这些工科和信.息类专业,同时决心办出自己的特色。.当我们通过调研了解社会上现代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时,2003年新增了这一专业,共录取新生151人,大大超过了原定的100名招生计划。在此同时,信息管理系还在三年级现有学生中分流了86名学生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以适应市场急需。社会科学系2003年推出的复合型专业一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法专业受到了考生的欢迎,共录取新生190名,大大超过了原定的80名招生计划。对于就业前景好、但还未被考生和家长看好的一些专业,如数控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电气技术及自动化(建筑电气技术,建筑智能化)专业,学校仍积极扶持,加大投入,建设数控加工、数控编程和综合布线等实验室。在招生时增加宣传力度,2003年这两个专业录取的新生数比往年翻了一番。

2.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培养

我院属于专科第二批录取的院进入正德的多分,考成绩达到5的生的入学成绩为400分左右,不少学生则刚刚达到省控线(300分或280分)。面对差距如此悬殊的学生,如何将他们培养成才,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这几年我院采取的方针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级、分班教学和多元化培养。芍’、又新生入校后,学校对他们的数学和英语能力进行摸底测验,并在此基础(2/3为普通班,1/3为快班)牛和分行分级班(分成小班)教学,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吃饱”、“吃好”;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达到高职的基本要求。争子务妇和妇解趁断闷阳睡书七降_级或者转专业学习,一学校规定,学生在校竹最长学一习年限办介冉从在2002年全省高等数学竞赛(大专组)中,我院共有23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陆亚明同学名列全省第一。在2003年的全省专科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我院94%大二学生参加A级考试,通过率达到“.2%,超过全省高职专科院校A级通过率近12个百分点。此外,在2003年的全省专转本统一考试中,有1171人英语上线,占年级总人数的“%,即该年级2/3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江苏省教育厅专转本英语统考的单科上线要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院英语教学的质量。2001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实行“专转本”专转本比例(专转本学生数与年级学生总数之比)分别达到,8•88%、30•,8%和,6•79%,}、共有852名学生分别转入南京大学、南京叫、卒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即达友拟菱州主兰等高校进行本j生缝泰J许多考生积极报考正德学院,专转本率高是他们的重要选择理由之一。几年来,我院的指导思想是,一方面要适应考生和家长的需要,搞好专转本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坚持面上高职教育不偏离方向。为此,我们采取措施面上教育和专转本辅导两条线分开抓,仅仅在考前安排周末时间组织专转本辅导,尽量减少专转本对正常教学的冲击。事实证明,专转本率高了,对建设优良校风和学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5高起点、高投入、高水平建设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三年教学的全过程,我院从开办起,就十分重视校内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年中,学校先后建成高起点、高水平的计算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信息管理实验中心、艺术设计中心、机电实验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电教中心等8个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全院教学用计算机共有850台(每5名学生一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23个,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3个(座位232个),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不少课程实行实验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实验;增开实训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新一轮教学计划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传统的课程设计改为实训,毕业设计改为毕业实习和毕业实训。除公共课和公共基础课外,实践性教学环节时数与理论课教学的时数比接近电工电子实验室于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合格评估,这是我省民办高校第一个通过省厅评估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篮球场、6个排球场以及乒乓球、健美健身活动中心.2003年学校又化400万元新建塑胶跑道、人工草皮运动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条件。我院五层大楼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40.3万册。2001年高速宽带网开通,师生可以方便地上网浏览各种信息和资料。

2.6加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校初期,我院教师大部分来自南京地区高校,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高职教育还缺少经验;当时招聘的年青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既缺乏教学经验,又缺少专业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为此,我们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出发,努力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近三年中;先后引进了近20名四十岁左右的双师型人才,他们目前已经成为各个专业的骨干;为青年教师开办硕士研究生班,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水平;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接受锻炼和培训,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班;为每个刚工作的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并制定两年培养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和全国的学术活动;为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开展青年教师教案、课件和授课竞赛等,从各个方面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2.7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尽快就业和适应工作,学校实行“双证教育”,即要求学生毕业时,既有毕业证书,又有职业技能证书,多一张证书,多一份就业扒会。目前,我院已经设有电子商务师、软件技术、AutoCAD、ATA国际IT认证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新技术等考试站点,实施了计算机、外语、会计、电子商务和数控加工技术等职业技术证书考试制度。在新一轮培养计划中,许多专业已把职业技能考证列入教学计划,并尽可能将考证工作与正常教学有机结合。仅2003年12月。elphi开发工具国际认证联机考试,计算机系信.息工程与网络技术专业01级221名同学全部参加考试,168人通过,通过率为76%;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00级85%的毕业生拿到了数拉加工(中级工)职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时全部找到了工作,01级100%拿到该项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