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声乐培训总结

声乐培训总结

时间:2022-08-17 09:49: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声乐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声乐培训总结

第1篇

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对高考男生声乐水平的具体要求

1.中学男生的发声特点

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和所受训练的不同,所以人自身的声音条件也出现巨大的差异。所以,男生基本声乐技能的训练,对于自身声乐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中学男生来说,其声乐训练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没有声乐基础的男生对自己喜爱的歌曲进行模仿,在此阶段,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男生往往基于自身理解,对歌曲进行演唱。(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声乐学习,教师在充分了解男生的先天条件和演唱情况后,对其问题进行指出。(3)在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后,男生开始逐渐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和训练手段,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2.声乐高考教学的特殊训练

一般来说,对于男生的声乐训练需要在了解其声音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以下训练,如歌唱姿势、歌唱呼吸调节、歌唱的共鸣、歌曲的艺术处理手段、声音的位置等等。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高考声乐考生有一定的时间性,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歌唱知识。

二、声乐高考男生的训练策略分析

从声乐高考男生的歌唱姿势、歌唱呼吸、歌唱发声等方面的训练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探讨:

1.歌唱仪态和歌唱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形成呼吸的基础,更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良好的歌唱姿势和歌唱仪态,才能使发声器官达到协调的状态,而男生在歌唱状态当中,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面部表情自然,身体达到舒展状态,两眼平视前方,下巴微收,双手自然下垂,双肩微微向后展开,小腹收缩,两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2)身体各个部分的状态要达到协调,既不能紧张,更不能松垮,注重声带、呼吸、肌肉等方面的调节。

2.男生歌唱过程中呼吸的调节

男生在初学阶段,往往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过程当中,一般是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式。但是在训练当中,我们发现,许多男生在唱歌呼吸的调节时,仅仅重视呼吸的调节,却不重视唱歌的姿势等与呼吸有关的方面,因此在训练过程当中,需要将呼吸、发声、气息等方面紧密结合,在舒服、自然、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进行演唱,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歌唱的发声

在对男生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当中,要让男生在训练过程当中,充分体会到喉咙打开、放下气息、运用身体的共鸣等手段,帮助男生达到最好的发声效果,而在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后,男生往往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唱出美好的声音。

4.歌唱过程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前期训练情况,先选择一些相对简单且旋律平稳的曲目让学生进行训练,比如《故乡的小路》《我亲爱的》等等。而且在训练中,注意对男生进行音准和旋律感的培训,在训练中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重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帮助声乐高考男生完善自身的声音技巧。

第2篇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思想传递的手段,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助工具,在高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不仅仅是传授教学内容的手段,同时也是培养了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高师的声乐教育目前局限于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但是却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的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以期待完善高师声乐教学的整体体系。

一、讲授式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通过语言的交流传递知识,它可以描绘作品的内涵、阐释艺术的灵感、交流作品的情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如课专家讲座主要应用于高师学生的师德修养、专业理念模块的培训,请声乐教育做得好的专家、名师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座谈式讲座,加深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积累好的声乐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声乐理论素养。名师名家示范课以名师工作坊为主要形式,所有参与学生要根据探究主题进行现场教学评析和交流,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二、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是模仿实践环境、演出场地进行声乐表演及教学演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情景体验与参与式学习、模式实践学习、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要求各模块的学习必须在相应的情境下,在现实的课堂及实践舞台中进行,随学习、随指导、随修正、随提高。参与式培训强调在专业学习时间内以及跟踪学生的深度参与,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专业模仿,要求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模拟以及教学实践模拟,教学之后便给予模拟,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做教学反思,主要以记写教学之后的学习心得、训后教学实践反思提交、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通过教学预设及现实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比较,形成教学反思,以利今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互动。舞台及课题实践参与经常组织学生对舞台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观摩、考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参与教学和活动的组织,实现自身情感体验和培训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听课评课法,让学生参与其它声乐课程的教学,30%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式听课,对其它声乐课程进行评价,评价附以教师引领点评的形式进行,重点强调在实践中的指导和引领。

三、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在于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与交流,最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自主研修教学法主要体现在自主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即兴创编,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结合教学收获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法,以“声乐教学法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命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程任务,找出某一问题教学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反推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评价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和随机成果。问题研究法,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情境式参与、评课、参与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研讨的过程,结合具体案例,以问题为牵引,形成开放性的成果。教师教学反馈与跟踪,对于自己教学成果要给予跟踪和反馈,定期设置自主研修主题和互助学习内容,并通过定期提交作业、批改并反馈,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四、交流互动教学法

交流互动式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团队的合作力量,注重集体的智慧,在集体的智慧中形成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普遍中寻求个性。如合唱团队的建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表演过程中凝聚集体智慧力量,形成自主创意、自主合作成果,并将其完整展示。再如网络交流与互动,在目前网络高速发达的现状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中筛选出优秀的声乐作品进行模唱,以专家在线、建立论坛交流机制、设置时段交流热点问题等途径,吸引学生加入其中开展互动式交流研讨,进行思维碰撞,形成良好的合作体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长期乃至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五、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选用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尤其在高师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学生未来从事教学的手段,高师的教学如果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未来的教学影响甚大,如何实现高师声乐教学的多样化与高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除了本文探讨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开发与研讨。

[参考文献]

[1]孟卓.高师声乐教学之我见.当代音乐,2015.

[2]李静.高师声乐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

[3]王燕.高师声乐授课形式改革之我见.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技能 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2-02

一、前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声乐技能课是学生走上幼教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主导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唱,而且还要会教。然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大多是以教授声乐唱法和技能为主,与音乐教法课程脱节。因此,如何将声乐技能课融会贯通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及教材体系陈旧

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声乐技能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课的综合教学能力。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脱节,教学多为单纯的技能传授,上课内容多为专业的民族、美声歌曲。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技能训练,缺乏学生对幼师声乐教学模拟训练,学生学会了怎么唱,却不知道怎么教。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不适应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单一,没有相应的声乐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为专业声乐技能知识,缺乏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理论知识,练声歌曲缺乏儿童歌曲,导致幼师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歌曲资源储备不足,无法快速适应幼儿园音乐课实际教学岗位。

2.声乐技能课教师缺乏音乐教法素养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师对音乐教法课程掌握层次相对薄弱,教学上仅限于发声方法和技能训练,缺乏声乐教学组织方面的引导,难以实现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切合。很多学校尚未开设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课程的学校也是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法课程分开教授,技能实践和幼儿园教学没有融合在一起,难以实现“学以致用”。

3.实践技能基础经验欠缺

如何将学到的声乐知识转化成幼儿声乐教学的材料,是从事幼师工作的基础和着重点。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声乐基础相对较差,对音乐教法课程没有实际经验。除此之外,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还是沿用音乐学院的考试评价方法,声乐考试仅注重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却忽略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培养。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是一个师范课程,师范课程主要特点就是师范性,而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实现其师范性的载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声乐课程,最终都将作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见无论你的声乐技能达到了多少级别的水平,要想从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都要科学系统的学习相应的音乐教学法课程。

通过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运用,将所学习的声乐技能知识通过音乐教学法的设计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实现组织音乐活动,编制具体声乐活动教案,并对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的幼儿教师,可见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策略

从当前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角度,社会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掌握声乐专业知识的幼师教学性人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声乐技能课程与教法课程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以实用性为基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策略探讨:

1.转变单一的声乐技能专业教学模式,重建具有幼师特色的声乐教法综合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中职院校声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在幼儿园教授声乐课,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并教授声乐活动课。幼师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声乐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声乐技能用音乐教学法展示给幼儿,用科学专业的音乐教学法引导幼儿完成音乐上的感知。

转变目前的声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法课的单独授课的陈旧课程体系。在声乐技能课中贯穿音乐教法的知识,让学生边学边教,在音乐教法课中以技能教学课为示例,使学生在声乐教学实例中理解音教法专业知识。

2.促进声乐技能教师与音教法教师的学科交流与切磋,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声乐技能课教师与音教法理论课教师在各自专业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加强技能课与理论课教师间的知识融合,能各自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前的技能课教师多数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师范院校,在声乐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加强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认识和创新。

3.鼓励一线教师创编声乐校本教材。

幼儿园教学实际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不但要突出声乐专业知识,更要侧重如何设计声乐教学,我们当前使用的声乐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声乐技能方面知识,缺乏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陈旧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组织相关专业的行家和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一线专业教师针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际编写声乐校本教材,从幼儿园对幼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立足本校幼师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注重声乐专业技能课与教法理论课程的交错融合,使学生在声乐技能课中通过课堂声乐教学理解巩固所学的声乐技能知识,促进幼儿园声乐教学能力的提高。

4.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评价体系。

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大多沿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的考试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声乐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学生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考核,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声乐教学实际。改革当前的声乐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小组模拟幼儿园声乐授课,通过对声乐教学的展示,增强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查缺补漏。同时,声乐考试评价融合音教法课程应用,切实促进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提高。

5.在幼儿园声乐见习、实习中激发学生对声乐技能与音乐教学法的整合意识。

幼儿园的声乐教学能力是检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尺度,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相互融合,而且要通过声乐教学见习和实习技法,激发学生对技能与理论整合必要性的观念。

通过幼儿园教育声乐见习,观摩幼儿优秀教师教学课堂,用写总结的形式启发学生意识到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要学会把声乐专业技能知识通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认识到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整合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的整合。

五、总结

声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 要摒弃落后的不适应幼儿园声乐教学的教学体制,改变教学观念,整合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法课。本文从幼儿园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出发,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徐金阳. 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策略[J]. 艺术教育, 2013,(4):6.

[3]于洋. 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 大众文艺, 2011,(2):3.

[4]刘铁男. 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误区与完善策略[J]. 时代教育, 2012,(2):5.

[5]黄虹.引入音乐概念学习,建构普通音乐教育课程模式[J]. 中国音乐教育, 2000,(8):10.

[6]刘效东.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J]. 兰州学刊, 2000,(1):50.

[7]刘效东. 尊重游戏活动规律是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前提[J]. 兰州学刊, 2000,(6):52.

[8]沈雯. 幼儿艺术教学情境主题的类型[J]. 学前教育, 2009, (11):2.

[9]丛立新. 课程改革与课程微观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2000,(7):60.

第4篇

(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摘要】声乐是高校艺术型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科目。近年来,随着声乐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迫切的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以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教学实践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探讨了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措施,旨在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声乐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实践需求高、专业特色鲜明等特点,是一门技巧性很高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很高=在声乐教学中,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客观条件及努力程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教学设备、设施等。要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就要以这三方面为切入点,逐个击破各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以学生为切入点

现代教学中,必须始终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真正实现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声乐学习的难度很大,技巧性很强,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产生各种困惑。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适当的进行心理干预,从正面激励学生

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乐观的心态,遭遇困难时要面对困难,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不要一味地逃避。学生只有建立起了积极心态,才能投身学习中获得跟多的知识”。

(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每个教学对象的学习效率,进而实现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

1.使用区别对待的教学法,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和声乐基础有所不同,所以并非所有学生的学生都在统一起跑线上,在前进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进步也有较大的差异。为缩小这些差异,教师要有意识的使用区别对待的教学法,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策略。比如,采用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练习,从而弥补学生原有的不足,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学习的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

反复声乐练习比较枯燥,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教师要适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如在发声练习的环节中,可以运用比喻教学法来启发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状态;运用演示法让学生能近距离的观察到呼吸与歌唱肌肉群的外在表现,并能够使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在听觉上明确对与错。在练唱歌曲时,可以运用语音教学法将母音说“圆”,训练咬字吐字;然后,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感悟声乐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实现声情并茂的演唱。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的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在实践课程中,要对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主要借助于课堂、校园演出、课外活动等各种实践活动,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对声乐作品的表现力与情感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延伸舞台的方法,增加实践活动的课时,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去锻炼,在舞台上运用所学的声乐技能技巧来完整的演绎每一首歌曲。教师要指导学生,但是不要过分干涉学生,让学生探索演唱时声音、情感应该如何表现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演唱技巧。

(三)总结学习方法

声乐学习需要学生形成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适合其自身的技能训练的方法(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等),反复练习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印象深刻;最后,学生在教师教授的学习习惯中,加入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

二、以教师为切入点

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声乐教学的专业性极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作为一名大学声乐教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掌控整个教学活动,发挥典范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积极为自己营造提升的空间。第一,积极参与学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和讲座等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第二,教师要珍惜每一次提升自己素养的机会,充分利用好比赛、交流、演出等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发现声乐学习中的一些很好的技巧,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第三,积极与其他音乐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探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交流中发现教学规律,并指导日常教学的进行;第四,教师应该关注自身综合性能力的发展,在不断扩充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锻炼自己的教育能力、心理分析能力等;第五,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引领和激励学生积极的投身学习中。

三,学校的切入点

学校为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学习提供了环境,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声乐教学中,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对教学效率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各种软、硬件设施。首先,学校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积极开展各种比赛,进行学校间的交流,聘请专业音乐家讲课等;其次,要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包括良好的教学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等;再次,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结束语

高校中的声乐教学是一个庞杂的工程,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比较复杂,短时间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明显提升,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的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中潜在的问题,最后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要发现教学的规律,并充分利用这一规律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虹羚关注声乐教育发展,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谈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J].家教世界,2013(07): 160-161.

[2]金鹃飞,营造课堂良好气氛提高声乐教学效率[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150-151

[3]付文娟,刘克利声乐教师洞察力的重要性与有效教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1):1 43-151.

第5篇

同志们:

为了促进我矿企业文化建设,陶冶老年人情操,增强老同志文化艺术素养,经过矿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管理室的积极筹备,我矿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今天正式开学了!首先,我代表矿党委、矿行政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矿老年学校第二届学员表示衷心的问候!

为确保这期声乐舞蹈班办的成功,办出特色,办出效果来,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办好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的重要意义

老年教育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年学校是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措施。这次我矿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的开学,是全矿广大老年同志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一种使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自身受益匪浅的好形式,深受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和老年人的欢迎和热爱。

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矿老龄人口,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同志急剧增加,已经成为一个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有较大影响的特殊群体,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政治力量。现在我矿离退休职工已达616人,占在册职工的15.4%,离退休老同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矿区的改革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仍然是党和国家特别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仅仅满足于老同志“两项待遇”的落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同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为满足全矿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成功举办第一届老年学校卫生保健班的基础上,矿党委、矿行政责成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管理室总结经验,根据我矿老年人的兴趣特点,又举办了这次声乐舞蹈班,举办这个班既符合我矿的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又符合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为我矿广大老年人办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举办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第一、举办声乐舞蹈班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参加这次声乐舞蹈班的老同志中,很多是热爱文艺并在声乐舞蹈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由于过去各种原因,在青少年和中年时代,失去了系统的学习机会,如今退休了,摆脱了工作的繁忙,有了一定的空闲时间,静下心来,参加这个培训班,置身于声乐舞蹈艺术的熏陶之中,圆了过去未圆的梦,既陶冶了情操,有学到了专业知识,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对学员自身的精神境界有所提高,完全有可能在声乐舞蹈专业知识方面有一个新的升华,达到一个较高的造诣。

第二、声乐舞蹈班是促进老同志身心健康的需要。老年生活是否幸福,关键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愉悦老人和幸福和睦家庭的前提,举办这期声乐舞蹈班是符合老同志特点的一个好形式,用这种形式为老年人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新型社会群体,学员通过声乐舞蹈的学习,为自身注入青春活力,从而精神焕发,自我感觉年轻了,从心灵深处产生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情绪,有利于健康长寿。声乐舞蹈还可以陶冶老年人的情操,延缓脑细胞退化,增强身体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置身于声乐舞蹈之中,是越唱心情越舒畅,越跳身体越年轻,从而产生愉悦心态,人际关系越和谐,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三、举办声乐舞蹈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反映一个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深入,咱们这期声乐舞蹈班的60多位学员,就好比60多颗艺术火种,艺术造诣提高之后,其能量是无法衡量的。你们所学的知识,走向社会,服务于矿区,就是60多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文艺骨干的作用,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带头组织各种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总之,为办好这其声乐舞蹈班,不仅对老年人自身有好处,而且还将对我矿的稳定形势和企业文化建设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其声乐舞蹈班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坚定办好这个班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把这期声乐舞蹈班办好

虽然我们成功的举办了第一届老年学校卫生保健班,取得了一些办学经验,但对我们来讲,举办声乐舞蹈班还是第一次,还是一项新的工作,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完善,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把这件实事、好事办好,必须切实坚强领导,落实责任。矿党委、矿行政将定期听取老干部管理室关于办学的情况汇报,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应有的指导、关心和支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特别是优先保证办学经费,为办好声乐舞蹈班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管理室,要切实加强对办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落实好工作责任制,不断总结经验,体高管理水平。这期声乐舞蹈班受聘的教师同志,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认真备课,精心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各位学员,以参加这期声乐舞蹈班的学习为新起点,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老豪情,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珍惜时间,认真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以长者的风范,以一个求学者的心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按时上课,认真学习,争当老年学校的优秀学员。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学员,通过声乐舞蹈班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歌声更加嘹亮,舞姿更加优美,精神更加充实,身体更加健康;并希望大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奉献于矿区,服务于矿区,为我矿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6篇

关键词:中青年教师;民族声乐;专业素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原本的物质生活需求日臻被精神层面的愉悦所取代,由此催生并推进了文艺事业的繁荣向前。民族声乐作为传统音乐形式,历经漫长发展而经久不衰,凭借着其独有的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等特征傲立于艺术之林,并拥有一批忠实拥趸。在此之下,民族声乐教育作为相关人才的培养载体也愈加受到关注和重视,大力提升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成为横亘在民族声乐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民族声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民族声乐教学变革与创新的决定因素之一,构建高素质的民族声乐教师队伍则是素质教育对于民族声乐教学提出的艰巨任务。当前,民族声乐教师大多业务精湛,技能扎实,并怀揣着对民族声乐教学的无限热忱。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队伍中,理论水平欠缺,实践能力匮乏等问题的存在成为影响和束缚其专业素质提升的桎梏,也限制了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对民族声乐人才的培育。为此,立足素质教育目标,迎合人才培育理念,全面提升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推动民族声乐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题中之义。

1 中青年民族声乐教育应具有的专业素质

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民族声乐教育尤其需要一支致力于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兼备扎实民族音乐功底和开放性学术视野的高素质中青年教师队伍。对于这支蓬勃而又向上的队伍来说,基本的专业素质必不可少。

1.1 掌握以字行腔,字正腔圆的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是对博大精深中国汉字的艺术化展现,也是对汉语语言的完美性呈现。因而,民族声乐在演唱过程中必须高度注意对中国语言特殊性的把握,做到语言的精准、清晰,并注意语气的表现。对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而言,其在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就需打破对语言的忽略,秉持着对“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这一民族声乐思想的认知,致力于对其的发扬,并沿着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科学与逻辑的学习、创新,从而适应时代和现实发展对民族声乐教育的要求,使之更契合国人的审美需求。作为年轻的教师群体,中青年声乐教师要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对咬字吐字的功底的基础上,掌握规范的声乐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通过声乐这一艺术形式将汉语语言和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1.2 拥有对民族声乐独到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在民族声乐的各项特征中,民族性首当其冲,是蕴含在民族声乐深处的核心思想。民族声乐所追求的声音表现效果是以传统声音表现效果为基础,契合国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因而,对于声乐教师而已,其必须拥有对民族声乐独到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进而才能更好地诠释和教授这一艺术形式。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上的学生成长为课堂上的老师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演唱技能,却缺乏舞台经营,对于民族声乐的了解也大多来自于书本和课堂,在民族声乐的内涵、由来、发展以及深层次蕴意方面的认知较为匮乏。因而,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竭尽可能地参与到民族声乐的实践活动中区,深入民间去感受民歌、戏曲等的风格和魅力,形成对民族声乐的深刻理解,进而能游刃有余地对民族声乐予以表现。

1.3 形成教导有方、传授有效的示范能力

民族声乐教学属于技能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传授和示范能力对于民族声乐知识的正确传输意义重大。对示范教学而言,其无需过多语言赘述,仅靠教师的演示便能将民族声乐中“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部分精准传递给学生。因而,良好的师范能力对民族声乐教师而言极为必要。但实践中,中青年理论教师往往注重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的讲解,忽略了示范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对于一些地方风格浓郁,民族特色显著以及新创作的歌曲,学生往往很难把握住风格。同时,一些民族声乐作品也很难找到相关的音像资料,而这就需要声乐教师通过示范能力来向学生讲解和传授这些作品。中青年教师的示范能力关乎学生学习民族声乐的规范性和技巧性,因而,广大中青年教师必须打破对示范教学不甚重视的局面,不断提升和锤炼教学示范能力。

2 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路径

民族声乐教学是以艺术实践、技能技巧为特色的声乐教育,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要深谙应掌握的专业素质,及时对比和剖析自身专业素质的不足,进而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的实践探讨来优化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2.1 不断提升文化素质

对新时期的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来说,文化素质是其传道授业解惑不可或缺的基础。民族声乐作品往往都是文学、戏剧以及音乐的结合,因文化素质在民族声乐中尤为重要。丰沃的文化理论是对民族声乐作品内容和思想深入了解的前提,也是对作品再创造的基础。缺失了文化素质的铺垫,中青年文化教师将无从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更无从谈及对声乐作品的完美诠释,无法引导和教授学生去了解作品。同时,文化修养素质的匮乏也使得中青年声乐教师无法有效启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层次蕴意无法领会,难以在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中获以突破性进展。

纵观当前民族声乐教师队伍建设情况,部分中青年声乐教师在文化素质方面较之于优秀教师尚存差距,一些青年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再继续学习,未能及时对知识体系予以更新,从而造成知识体系的陈旧和停滞不前。因而,中青年声乐教师必须要摒除浮躁心理,秉持潜心做学问良好心态,致力于将所学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中青年声乐教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积极学习中国音乐史,了解一些作曲家的生平简历,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促使自身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声乐作品的蕴意,并将其传递给学生。此外,中青年声乐教师要积极加入到民族声乐的培训、交流以及讨论中,及时了解有关民族声乐教学的最新资讯,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而将培训和交流心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中青年声乐教师要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架构起民族声乐学习的桥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声乐的精髓所在。

2.2 不断抬高艺术品位

全面提升中青年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还需对促使其对其他艺术门类有所了解和欣赏。古人讲求琴棋书样样精通,并且是融会贯通。在今天看来,这其实不无道理。艺术是相通的,就如音乐中音色的鲜明暗淡与绘画中的色彩明暗相通,书法中的“笔断意连”则与音乐中的“声断情连”有一定的共通性。因而,中青年声乐教师要全面认识到声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相关性,积极从同门类的艺术中汲取宝贵经验,不断提升和丰富自我艺术修养,进而在培育锻炼学生的艺术修养层面得以切实提升。

声乐是舞台艺术,仅有唱功远不能支撑其中青年声乐教师传道授业的神圣使命。中青年声乐教师还应不断强化自身“演”的能力,并教会学生相关戏剧表演知识。为此,中青年声乐教师要强化对戏剧的认知,多多涉猎相关戏剧知识,了解戏剧中的人物,理解戏剧冲突,积极思考如何以更合理更多元的表现手段来展现情感,更好地对戏剧人物予以刻画,促使个人艺术水平和艺术修养实现综合提升,进而将有关内容向学生讲解、示范。

2.3 不断优化专业技能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不断演进,民族声乐专业的招生规模较之以往有了明显扩大,许多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肩负起繁重的教学任务,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在此之下,这些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难免会忽略自身演唱技能的提升。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民族声乐教师如若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将难以适应大环境对于民族声乐不断进步的要求。因而,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应不断强化歌唱技能的训练,要在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基础上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并通过实践实现“教学相长”。

一方面,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应从源头出发,将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民族声乐传统的风格韵味,润腔技巧,语言特征等予以融会贯通,通过总结形成自我独特的演唱方式,进而将此渗透到日常教学的点滴,在构建教学特色的同时,借助教学平台弘扬民族声乐,使得民族声乐的星星之火代代相传下去,赋予民族声乐以长久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民间声乐根植于民间音乐文化土壤,历经岁月磨砺而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其蕴含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有着独特的艺术规律。过度沿用刻板的教学方式将会泯灭民族声乐的特性,殆尽其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因而,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要致力于对传统之后教学方式的打破,建构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不断对教学方法予以改进和创新。作为年轻的教师群体,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思索和探究继承和借鉴的关系,在立足民族实际,保持民族声乐本土元素的基础上汲取西方先进思想,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来。同时,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要全面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理解不同学生在声乐知识和声乐技能方面的领悟力、接受力,进而因材施教,采取针对化的教学策略,确保能兼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声乐素养,真正契合“教学相长”的理念。

3 结语

民族声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凝聚了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它根植于民间丰沃的土壤,又历经时代锤炼,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纵深。当下,民族声乐愈加受到关注和重视,拥有了一批忠实拥趸。在此之下,钟情并热爱民族声乐的学生群体愈加壮大,直接带动了民族声乐教学的蓬勃发展。民族声乐专业作为相关人才的培训基地,为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输送了大批新鲜血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民族声乐教育踽踽前行的同时,民族声乐教师对其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群体中,尚存有理论知识薄弱,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效果,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壮大造成不利。为此,广大中青年教师要审时度势,牢记自身职责与使命,不断提升文化素质,不断抬高艺术品位,不断优化专业技能,全面提升自我专业素质,以更好胜任新时期民族声乐教师的工作,为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发挥炽热。

参考文献:

[1] 楚燕侠.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方向的探索[J].音乐大观,2011(05).

第7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声乐集体课教学 微格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受音乐专业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从思想、学习到实践中,均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注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而忽视教学技能学习与训练的习惯,这在一定意义上偏离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在沟通音乐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实践上能够有效、便捷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一、微格教学法的定义

微格教学是从英文单词micro teaching翻译过来的,micro意思是极微小的、超短的,teaching意思是教学、教授。“微格”的“微”、来自micro微小的意思,“格”在我国古代有“格物致知”这种说法,“格物”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用在这里有控制、限定、分析的意思。所以,微格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课堂小型化以便于师范生训练,而且,在训练中有反馈有分析,能够具体地指导师范生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高师声乐集体课微格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声乐师范教育工作者感觉到,传统声乐教育实习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后对新型师资规格的需求。把微格教学引进声乐课堂教学中,给各种教学技能训练带来了便利,也给教学研究与实验带来了方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比如,声像纪录分析法、师生相互作用分析法等都为我们认识、研究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手段。在中学声乐课教学与教研活动中应用微格教学,只需要建立一间微格教室,一台摄像机、一台录音机即可工作,普通中学都有条件建设微格课堂,开展微格教学和教研活动。

三、高师声乐集体课微格教学的运用

声乐微格教学实施的步骤:

1.微格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作为实践的前提和指导,是师范生在形成综合的教学能力之前必需掌握的,否则影响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体现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学习通常指教育学、心理学、声乐教育心理学以及声乐教学论。这些都是大一至大三里开设的必修课,也是声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原则和教学规律,是广义的声乐教育理论。声乐微格教学法的理论学习建立在广义的声乐教育理论之上,跟声乐微格教学训练密切相关,是在进行微格训练前师范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前几章提到过的微格教学的概念;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微格教学的理论模型和培训步骤;声乐微格教学的实践意义。

2.教学录像示范

在学习教学技能的同时,可将各技能的典型教学示范结合到理论学习中,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在技能训练前获得一些正确的感性认识,使他们避免理论学习过程中对基本教学技能概念和训练要求的抽象机械理解。

3.微格教案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必定由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来支持。尽管声乐教学课堂是复杂多变的,教师不可能预料到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教师还是应该积极准备,设计规划每一节课。新一轮课改后,缺乏教学经验的应届师范生在完成声乐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时,尤其要及时反映新声乐课标的理念。

4.微格教学的实施

经过前期微格理论知识的储备后,师范生就可以进行模拟教学的技能训练了。由一个师范生扮演教师,其他小组成员扮演学生和评价员。每节微格课训练一至两种教学技能,每人教学时间控制在7~8分钟,教师扮演者在教学前简单说明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后开始教学。在进行微格教学时,评价人同时还担任学生角色的其它组员,都是具备一定声乐素养的声乐师范生,教学时很多情况和备课时预料的中小学生反应行为会不同。所以,师范生在微格教学时注意力的集中和角色扮演的认真都能为微格教学提供更为真实的授课环境。

5.录像拍摄

为了给反馈评价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在拍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授课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表情,及时调控拍摄镜头的角度和远近,并延长画面的停顿时间。这在通过微格教学再现时,可以为评价者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也给授课者留下深刻印象。

6.反馈和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全组成员和指导教师共同观摩前一环节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录相,观看后全组成员根据训练技能的评价标准评议,也可以由执教者本人先发表自己观看后的观点,自评事先设计好的目标是否达到,技能运用程度如何,执教者本人对此次教学是否满意等等。通过评议,帮助师范生将训练的教学策略内化,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7.教案的修改

师范生根据在小组讨论评价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再一次设计,修改原有教案,这样一轮完整的声乐微格实践就结束了,没有特殊情况便可以开始下一个技能的微格训练。

四、高师声乐集体课微格教学的运用成效

微格教学作为“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在本课题对声乐微格教学的研究始终遵循着“从整体出发,进行局部研究,再回到整体,”的研究规律,对声乐微格教学实施的步骤做了初步探索,得出了如下结论:

1.声乐课堂微格教学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

声乐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基本功的训练是非常细致艰巨的系统训练工程,尤其声乐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只注重表演方面技能技巧或技法,而忽视教学技能的综合能力。因此,非下苦功不可。微格教学正好有效地调动了参与者自我训练的积极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大大增强了职前训练的自主性、自动性和独创性。

2.声乐课堂微格教学符合高师学生的认识规律

微格教学的“三步曲”一般是“言日试教――理论指导下的试教――独创性试教”,这样,参与者可从切身体会中领悟理论的指导价值,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反复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它有利于把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把“两个飞跃”,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理性回到实践的飞跃有机结合起来。

3.声乐课堂微格教学符合系统理论

第8篇

【关键词】 原生态唱法;民族声乐;观念;启示

原生态唱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最早的民族声乐,其唱法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代代相传,深受人民的喜爱,而在今天的发展中,原生态唱法逐渐被人们遗忘,同时各种西方唱法流入国内,逐步取代了原生态唱法的地位。本文拟就重新振兴原生态民歌唱法的目的,探讨原生态唱法对今天的民族声乐观念的启示。

一、原生态唱法的起源和发展

原生态唱法可以说是我们最早的民族声乐,简单来说所谓的原生态唱法,就是指的那些包括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表演环境等在内的均来自民间的歌者自身创作,用基本天然原始的演唱方式进行演唱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而这种唱法自身一般使用本地区或本民族的独有语言,反映的是歌者所处的当地民间特色,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

可以说,原生态唱法是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演唱形式,比如在劳作时大声吆喝的简单的号子,虽然旋律单一,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也属于简单的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最早是人民群众为解决距离过远没有联络方式时的沟通工具,也是为调剂枯燥的劳作生活所应时产生的。它的地域性和原创性都很强,对歌者的要求并不高,哪怕只是简单的吆喝也可以。

原生态唱法在历史的不断更替中一如既往的发展变化,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对它进行传承、加工和提炼,使它越来越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但也因此,它的实用性越来越小,娱乐性越来越强,但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沉淀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各种西式唱法涌入国内,对我国的民族声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民族唱法开始和西方唱法融合,但因原生态自身的地域性特点,它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它在近年来各种歌唱比赛初露头角之前,几乎只存在于老人们的记忆和那些没有被科技渗透过多的偏远地区。因为原生态的歌者一般是当地的原住民,起码要了解、熟悉当地的语言文化、历史习俗,并且能够进行较为精确的自身感情传达,而歌者的唱法,一方面来源于歌者自身的创造,虽然大多数这种创造是无意识的,但更多来源于对其长辈唱法的继承,歌者的发音方法,对歌曲的流畅性把握,往往经过了多位长辈的总结创作传承而来。所以,对原生态唱法的把握,往往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原生态唱法的歌者既是创作者,也是传承者,更是作为演唱者诠释当地的民歌。

运用原生态唱法的歌者大多没有进行过系统科学的培训,也没有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对歌曲的传承也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这种原生态唱法的延续具有很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即使原生态唱法的传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不能说这种唱法是落后的、不科学的、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打个比方来说,东乡族居住在大山深处,山里的通讯不畅,无法建设通讯网络,通讯只能靠村民在山头和对方互相吆喝,这种吆喝是特定的,有一定旋律,这就是典型的原生态唱法。

而在不久前的第十二届青歌赛上,原生态唱法的正式亮相,使人们对原生态唱法产生了广泛的关注。更令人们震惊的是在当今各种西方唱法不断渗透我们的民族唱法的时候,我们的原生态唱法如此令人耳目一新,这不仅仅是一种唱法的展示,更是一种历史,一种不可磨灭记忆的展示。

二、原生态唱法对民族声乐观念的影响

就目前来说,我国民族声乐的种类颇多,涵盖方面很广,当然,原生态唱法的民歌也在其中。其实原生态这个词本身并不是声乐方面的专有词汇,原生态这个叫法其实源于自然科学,原意是指所有能在自然情况下留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唱法本身直接在民间产生,反映了历史变化发展着的各个方面,也是各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十二届青歌赛中,原生态唱法的惊艳亮相展示出了民族声乐的新希望,原生态唱法不但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自身特色,也对民族声乐的多元唱法有着重要意义,原生态唱法使民族声乐中歌唱音色的表现力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目前原生态唱法的广受关注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国人口众多,各地的民族声乐也各有特色,歌唱艺术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各地所有的原生态唱法也有所不同,原生态唱法都具有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在看待原生态唱法对民族声乐影响时,要做到客观的看待不同的艺术形式,尊重不同的民族唱法,要认识到不单是原生态唱法还是别的什么民族唱法,都是属于民族声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真正发展民族声乐,这些小的方面就都要引起重视。

要发展原生态唱法,就要做到重视原生态唱法,而重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要想方设法保护、发展原生态唱法。这一方面是对目前民族声乐发展存在的肯定,也是在为民族声乐未来的发展埋下伏笔,打下基础。很多学者都认为现在的民族唱法缺乏一定的民族特性,被西方唱法的渗透较为严重,这也是一种文化渗透,一种隐蔽的同化现象。而原生态唱法的发展和保护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自身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具有自身民族性、独特性的声乐演唱风格。鼓励原生态唱法的民族声乐,建立起民族声乐的宏观整体的认识和观念。

三、原生态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启示

对宏观民族声乐观念的变化是原生态唱法对于民族观念启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看来,原生态唱法之所以可以吸引众人的眼球,成为大众的关注点,是可以预料到的,一方面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发展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会产生更多的民族唱法,而作为相当有特色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受到保护和重视是可以预想的。

作为一名声乐教育者,应该有一种维护我国独有的民族声乐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觉,民族声乐的多元性也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在过去的十几年,我国的民族声乐文化过多地受到西方声乐文化的影响。一开始,很多人盲目的接受西方的声乐文化和歌唱技巧,认为那是先进的、科学的,而目前的民族唱法确实借鉴了当时很多西方唱法的技术,也已经被广大的人民群众适应和接受。但如今看来,区域不同,所孕育的文化也就有所不同,而各种文化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艺术文化更是没有所谓的先进与落后之分。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具有显著的民族特性,是属于民间的独有唱法,其中包含着大量历史的沉淀。而且民族声乐唱法中有很多科学的因素,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的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发展方向较为单一,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的唱法都大致相同,没有自身的特色,也就是所谓的千人一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迫切的需要建立一种多元性的民族声乐发展观念。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在民族声乐理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更应该走向民间,走入现实生活,不能总是闭门造车,要不断寻找、挖掘类似于原生态唱法的艺术形式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主动走入民间。这样,民族声乐的发展就能减少对西方声乐艺术的依赖。

很多人认为只有美声唱法是科学的,有固定系统体系的,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我国民族声乐门派较多、组成较为复杂,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传承,它一方面可以体现民族特色,体现区域特点,更是拥有较多历史文化特点,它也是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的一大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实际上也还包括诸如京剧等广为人知的剧种类型,这些剧种大都已经形成成熟的舞台经验和系统理论,逐步成为一种科学的体系。据统计,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已经根据已有的原生态唱法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性的声乐体系,当然这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唱法还是没能总结归纳为科学的体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挖掘,不断发现这种待归纳的民族声乐唱法,不断发展自身的民族声乐。

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将迅速发展壮大,我们的民族声乐会不断完善成型。在新媒体的发展下,音乐间的传播和沟通日益便利和不断深入,这一方面有利于民族声乐不断借鉴西方的声乐文化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更有利于民族声乐不断吸收接纳类似于原生态唱法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发展本国民族声乐特色。而原生态唱法本身也确实对民族声乐具有较多的启示。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发展民族声乐,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发掘民间不为人所知的类似于原生态唱法的艺术形式,以丰富我国民族声乐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使民族声乐具有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基础。逐步摆脱目前对西方声乐的依赖。

众所周知,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声乐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发现民族声乐产生的新内容,随时接纳出现新的艺术形式,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类型的多样性是科学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对民族声乐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因此,民族声乐必须具有类似于原生态唱法那样的继承、借鉴和创新能力,以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 汤雪耕.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提高.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8.1.

[2] 金兆钧.关于“原生态”和“学院派”之争的观察与思考.人民音乐,2005.4.

[3] 王瑞江.大力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中国音乐,2005.4.

[4] 朱峰玉.质疑原生态+唱法.人民音乐,2008.3.

[5] 杨民康.“原形态”与“原生态” 民间音乐辨析――兼谈为音乐文化遗产的变异过程跟踪立档.音乐研究,2006.3.

[6] 田青.原生态:唤醒文化自觉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契机.中国艺术报.

第9篇

【关键词】声乐表演 舞台实践 重要意义 具体建议

一、声乐表演中的舞台实践的重要意义

1.舞台实践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目前很多高校的音乐专业起步都比较晚,基础不够雄厚,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弥补专业基础薄弱的问题,老师可以鼓励、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声乐沙龙、校园歌手、文艺演出等课外比赛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又能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发展,达到良好的效果。

2.舞台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校的声乐演出和校外的社会演出,不论是声乐比赛还是其他性质的娱乐活动,这些声乐实践活动都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在团队性的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在团队的各项活动,从项目组织策划、幕前幕后等各方面都需要团队人员的协作,在团队演出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舞台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声乐表演是声乐学习的再创造,舞台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可以促进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学习了声乐理论之后,如果要很好地诠释一首音乐作品就必须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可以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个性化创新发展。

4.舞台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声乐表演这一门学科,在学习声乐理论的同时必须培养舞台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声乐老师和专业的舞台表演者。只有加强声乐舞台实践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毕业的就业难题。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想立足社会,找到理想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就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实践,加强舞台训练。

二、加强舞台实践的几点建议

1.学校、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舞台实践机会。老师可以鼓励、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声乐沙龙、校园歌手、文艺演出等课外比赛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又能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发展,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音乐实践活动比较少,制约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发展。那么,学校、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舞台实践机会,首先要建设基础的舞台实践基地,以学校的名义联系相关的文体娱乐单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稳定的演出机会;其次还要大力开展各类校园舞台娱乐活动,像周末文化广场、汇报演出、校园艺术节等都是很好的舞台,大力鼓励音乐专业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最后就是加强学生内部的舞台实践,学生内部可以组织一些内部的演出交流,虽然只是内部的实践活动,但是这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出状态。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舞台实践指导队伍。教师对学生指导作用非常明显,必须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前很多声乐老师都不具备这一点。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领导、示范作用。首先老师要树立良好的舞台实践教学态度,要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同时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让学生也明白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其次老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在正确目的的引导下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舞台实践活动更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师和学生要有充分的交流,老师要跟踪学生的舞台实践活动,及时作出评价和相应改正,师生之间只有坦诚、耐心的交流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

3.树立良好的舞台实践意识。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将大学学习等同于课堂学习,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就业形势,实践意识十分淡薄。大部分学生到大四择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仅仅靠大四的突击实践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声乐演唱专业,舞台实践是学生获得专业素质的唯一道路,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只是在琴房唱,没有进入到舞台进行真正的舞台表演。舞台实践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他们的演唱品质,很多学生一上台就紧张,不知所措的也大有人在。舞台实践意识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今后的就业。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开始,充分认识到舞台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变革和完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教学辅助等一系列方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舞台实践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三、提高舞台实践能力的几种方法

1.加强肢体动作训练。形体表演会对歌唱起到辅助、协调、统一、提升作用,还能使声乐作品焕发出新的活力。声乐表演者需要有良好的形体表演能力,才能避免演唱机械、僵硬。另外演唱时的肢体动作不在于多,但要符合表演情境。学生需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动作、眼神、表情,合理运用到舞台实践中去。

2.加强面部表情训练。面部表情是表现作品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面部表情就可以断定人物的“喜、怒、哀、乐”。面部表情在表演中非常重要,会为演唱作品填上重要的一笔。为了在舞台实践中展现出最好的一面,就必须加强加强面部表情训练。

3.加强心理素质训练。舞台实践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他们的演唱品质,很多学生一上台就紧张,不知所措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必须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地调动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那么上台演出时就能把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展现出良好的舞台表演素质。

四、总结

声乐表演专业需要学生在学习声乐理论的同时必须培养舞台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声乐老师和专业的舞台表演者。为此学校、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舞台实践机会,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舞台实践指导队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舞台实践意识,还要切实提高舞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音乐教育;分析

新时期下,随着经济逐渐实现全球化,世界的文化形态以及经济形态都出现了较大的转变,从以往的单一性社会逐渐向多元化社会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也在不停的进行辩证,进而产生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音乐教学,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含义和本质,并且赋予了高等音乐教学以深刻的内涵,因此,对其进行探究和分析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当前我国大学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对民族传统音乐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很多音乐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更加倾向于应用西方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式,并且以西方音乐为教学重心,忽视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多元文化教学的积极性和关键意义。同时,由于很多高校缺乏对音乐学科的重视,教师难以获得培训提高的机会。

1.2二元论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当前,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二元论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认为西方音乐文化相比较传统音乐文化更加先进和优秀,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引下,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形式以及内容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高校一定要剔除二元论教育思想,更好的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提优化大学音乐教育的相关对策

2.1将民族歌唱作为教育基础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想要切实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要坚持将民族声乐作为其教育基础。在民族声乐实践教育中,一定要按照自然原则开展教学,将其作为高等音乐的基础知识,对民族声乐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和整理,总结民族声乐的教学规律,进而将总结的规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同时,还要将不同歌唱方式、民族以及地域已经形成的,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充分吸收和利用,进而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形式化,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只有以共性为教学基础,并且将规律与自然充分结合,才能促使民族声乐的稳定发展。

2.2建立多元文化的课程体系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想要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一定要建立多元文化的课程体系。首先,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音乐教学体系,需要在确保教学多元化的前提下,促使课程体系更加平衡,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只有实现多元化课程,才能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促使学生接触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形式,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其次,在组织开展音乐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自主的进行音乐学习;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主体地位,认识到每个学生在音乐能力和天赋方面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收获;最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入差异教学法,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

2.3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为了有效提高高校音乐教学水平,一定要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新时期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不断在交流中融合,促使音乐向多元化发展。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提高多元文化教学能力,丰富个人的音乐素养。同时,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教师还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民族音乐文化以尊重和重视,通过传统音乐教学,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第二,高校要为音乐教师构建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进而促使音乐教师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获得全面提高;第三,高校还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为教师提供学习外出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基础音乐技能。

2.4传统民族传统音乐教育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突破二元论音乐教学思想,加强民族传统音乐教育是关键途径。由于不同的音乐形式具有不同的艺术内涵,各个民族的音乐都是独特而平等的,都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不存在高雅和低俗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科学评价和认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给予本土文化教育以充分重视,结合我国民族特色,发挥民族文化优势。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并且帮助学生了解本文音乐文化的特色以及内涵;其次,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与西方音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促使学生发现差异;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多元文化视域下,高等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改革与创新,教师也要树立多元文化理念,突破传统二元论的教学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嘉琦,龚宝珣.基于多元文化视域下的音乐教育现状及多元文化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6,05:38.

[2]张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以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6,04:178-182.

第11篇

关键词:大专院校;声乐教学;研究

      随着大专院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发展,对我们声乐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只有在声乐教学中勇于实践探索,尝试从多方面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才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以下是本人对大专院校声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合理选择声乐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歌曲、练声曲是声乐教学基本的训练教材,声乐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歌曲和练声的训练来实现声乐水平和技能的提高的,它们既是基本手段,也是最终训练目标。教师在进行声乐教材的选择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难易程度以及先后次序上,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练唱训练,另外还要注意设计多样化的风格类型和内容体裁。

所选择的声乐教材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到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在进行教材选择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声音特点、理解和接受能力、艺术表现力以及正处在声乐学习的哪一个学习阶段等情况。把一些经典歌曲和民歌作为练唱曲目的主要内容,并适当补充一些具有鲜明艺术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特点的作品,把那些具备较强地方风格特点的戏曲、民歌也编入教材内容,还可以邀请等地著名的民间歌手到课堂上为学生现场示范,使声乐教学体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同时可以把不同风格和体裁的作品引入教材,使之体现出较强的多样化风格的特点。除了练声曲和歌曲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文字教材以及一些音像资料纳入声乐教材,从类型上进行丰富和扩展。鼓励学生多听一些歌曲,多看一些声乐音像资料,并随时动脑思考和总结。在进行作品选择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综合考虑他们的技能水平、性格差异、理解和表达能力情况,科学选择最适合的声乐作品作为学生的培训教材。

作为声乐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内容,练声曲是声乐训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现行的声乐教学主要有两类练声曲:一种是内容简单,比较容易学唱,篇幅短小,有很强的随意性特点,主要进行上下行音阶以及跳音、连音、音程以及琶音等内容的练习;另一种是相对规范,区分声部,主要进行技巧练习,并有钢琴伴奏与这些旋律进行搭配,除了用到元音外,也进行一些歌唱性强的歌词训练,同时也进行一些诸如《斯皮格》、《孔宁》等高难度技巧的练声曲的学习。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声乐学习的学生,应尽量选择基础的声乐训练内容来夯实基本功;针对那些唱歌发音不准确,方言味重的学生则要侧重于字词发音方面的发声练习,像一些声字结合和歌唱咬字等的练声曲都是很好的选择;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声乐水平的学生,可以会练声曲的练习,训练他们理解和处理作品以及发挥和把握唱歌技巧的能力。

在努力提高学生声乐技能的同时,教师要设法充分挖掘与发挥学生的潜能。比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唱,往往会取得非常好的练唱效果。学生因为喜欢而做出的选择,往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表现力。因此,合理选择声乐教材,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激起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兴趣,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同时也是声乐学科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声乐教学的针对性

近几年来大专院校学生无论在文化知识方面还是音乐素养等方面都有所下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声乐教学方面学生存在自身嗓音条件等方面的不同。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声乐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发现,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方法:首先,教学中要找出学生们在歌唱发声方面和歌唱技能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从而达到因人而异的效果;其次,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声乐技巧和艺术表现力,采用更有利于声乐技巧发展和艺术表现力提高的教学对策或教学方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的声乐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挥;最后是每个学生由于歌唱生理、心理、情绪上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用语这些技术问题的理解、感悟和把握又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比如歌唱中的气息运动、喉咙的打开、声音的共鸣等技术,都必须针对每一个个体特质进行准确到位、有的放矢的训练方可能奏效。

三、加强技能教学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代声乐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声乐技巧、声乐心理、声乐生理、声乐艺术基础、辅助和传播学科等多项艺术学科交叉构成。其中声乐艺术基础学科主要由声乐语言、声乐表演、声乐声学和美学构成。声乐艺术辅助学科则主要包括声乐医、史学和文献学。声乐艺术传播学科主要包括声乐教师、声乐教育和声乐欣赏学。受师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尚未开设声乐生理、心理、语言、教学法等声乐课程,所以在声乐课程教学中,还要兼顾这类知识的的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理论知识。使他们了解常见乐器的构造特点和基本性能,掌握发声动力和发声原理,如何协调身体的振动体与共鸣腔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准确地吐字发音和保持良好心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声乐练习。通过系统讲解基础声乐理论知识与开展探究性教学,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声音概念,依据科学理论开展声乐训练。

音乐基础课程包括基础乐理、试听试唱、钢琴练习、作品分析等内容,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声乐学习的成效。所以,教师要随时关注对它们的学习情况,任课教师之间要多进行沟通交流,设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锻炼学生演唱技巧、技能以及风格韵味的表现能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从声乐练习中体验情感意境,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发展。

一位出色的从事声乐工作的人,不仅要具备优美的歌喉,还应掌握 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作为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文化艺术修养的积淀会直接影响到声乐工作者成就的高度。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逐步关注与声乐教学相关的学科的学习,并把它们的相关内容补充到声乐教学的内容中去。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修养方面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知识架构上不断完善声乐知识,推动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总之,大专院校声乐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作为老师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在积极付诸于教学实践中,才能探寻出更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法,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李丹枫.声乐教学有效途径分析.硅谷,2010,(08)

尹丽华.高校声乐教学之我见.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

张明辉.浅议声乐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河南农业,2011,(10)

第12篇

目前,在响应国家积极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高师声乐教学活动是一种重要的以声乐训练为手段、以审美和教育为目的的音乐教育活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分化为了学院派声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两级平行现状。因此,如何更好的转变现行的高师声乐教学理念,将社会审美潮流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理念之中,成为当下学院派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社会音乐教育;音乐审美;高师声乐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师声乐集体课课程的改革与探索》(2014JGB26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高度发展的现代科技文明使人们不断的从劳务活动中解放出来,于是,以愉悦内心为主的精神需求日益膨胀。古人有云“诗言志、歌咏言”,歌唱——这种以声传情的艺术活动显得格外有魅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声乐演唱技能不断的深化,声乐成为一门融技能性与理论性高度融合的应用学科。但是,矛盾总是伴随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当下声乐教学的研究显示,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着向专业音乐教育偏重,远离社会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在西方文化思潮传播和主流媒体比赛渲染的氛围之下,美声唱法似乎永远略胜于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唱法。从各高校音乐学科设置的角度看,高师声乐教育应该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音乐教学人才为根本目标,以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丰富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为己任。

一、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结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审美活动结晶的艺术,除了具有教育功能之外,还包括娱乐功能、认知功能、智力开发功能等。因此,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外的第三方教育。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的补充,不仅丰富了教育活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国民音乐修养水平。与高师声乐教育相比较而言,社会声乐教育是面向全民的,受众面积更加的广泛。而学校音乐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在校学生安排的音乐课程,其学习内容和形式完全异于社会音乐教育。社会歌唱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歌唱技能水平,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各机构通常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唱法上,因为各年龄阶段学员的身体发展和审美程度的差异,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多元化的唱法成为学员之间选择的不同标准,这对声乐教师也提出了挑战。“学院派”歌唱模式不再是评判社会声乐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尺。诚然,社会声乐教育弥补了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不足,满足了大众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但是,社会音乐教育也凸显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首先,管理不够规范。但凡学过一点音乐的人似乎都可以成为一位专任教师或者举办一个教育机构。很多机构是在没有取得营业资质的情况下办学,这使得社会声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师资力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另外,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形成体系化的培养大纲。

二、当代高师声乐教学理念

高师声乐教育是高等学校音乐师范教育专业的一个具体方向,其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掌握高精尖声乐教育理论的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其教育目标本应从社会群众的需求出发。但是,随着西学东渐和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声乐学习者一味的追求大作品、飙高音、视美声唱法为唯一,这样的理念怪圈导致高师声乐教学与社会音乐教育出现严重的脱轨现象。现如今,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内,高师声乐教育的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受教育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高。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出现转变。目前,艺术类招生考试因为其本身的特点,成为许多成绩不太理想学生继续读书深造的捷径。所以,很多考生都是利用考前半年的时间突击学习音乐参加高考,于是造成了在校生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第二,教学方法单调。众所周知,高师声乐教育一直延续“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虽然也有合唱课的安排,但是很多时候被学生作为一种修习学分的科目而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高师声乐教学重技能轻理论现状比较明显。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声乐理论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乐技巧,另外通过对各唱法流派的研究和不同时代声乐作品的解读,不仅可以扩延演唱者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能让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赋予作品更多的情感。第四,高师声乐教育“师范”理念淡薄。目前在我国承担专业音乐教学工作的除了专业音乐院校之外,也有多数综合大学设立了音乐系。其音乐教学模式在很大模式上是沿袭了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大纲——以美声和民族唱法为主的声乐教育模式。但是,从宏观的角度看,师范类综合院校应该在借鉴专业院校模式的基础上改革其教学模式,使其具有“师范”性。

三、高师声乐教学模式转变之构想

一直以来,高师声乐教育都以艺术歌曲、民族歌曲、咏叹调歌曲等严肃音乐题材为训练内容,唱法上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为主。而对于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群众音乐现状关注甚少。高等教育是具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教育形式,除了教学和科学研究之外,社会服务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当下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等教育理应思考如何更好的与社会进行对接。因此,高师声乐教育应该树立一种以科学发声方法训练为经、以丰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为纬的坐标体系。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通俗歌曲、民间曲艺说唱等多元化的社会音乐生活需求迫切需要高师声乐教学的参与才能绽放光彩,让民间文化更加丰富充实。以社会音乐教育原生态音乐教学为例分析高师声乐教学模式转变的可行性。高师声乐教学在长期的美声、民族教学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建设也不段完善。鉴于此,我们可以从教学大纲、教学曲目、师资培训、招生资格、学生就业等方面参考已有的经验,从民间选拔一批立志于发扬传统音乐的人才进行培养,院系聘请一些在原生态歌唱领域取得成就的歌手走入校园,走进课堂进行口传心授。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将社会声乐教育的一些内容和形式经过理论分析编写成一部实用性的教材,将会更加利于高师声乐与社会音乐教育的融合。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理念的转变应该是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经度,以社会音乐的需求为广度,打破传统的高师声乐教育“学院派”的风格进而向“大众化”教育方面转变,突破美声或民族唱法单一的追求目标,以多专多能的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围绕“师资”二字做足师范类人才培养的功课。在现实声乐教学实践中,高校应该加强“产、学、研”协作,不断分析社会大众的音乐需求,汲取社会声乐教学的可取经验,以宽泛的视角理解并容纳多元音乐教学模式的共存。

作者:姜乐虹 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