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万圣节的真正意义

万圣节的真正意义

时间:2022-05-02 10:08: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万圣节的真正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万圣节的真正意义

第1篇

中美节日 习俗 内涵

一、节日的概念和作用

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除了传统的庆祝活动外,节日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作为文化的载体,节日的庆祝方式和内涵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悄悄变化,而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也因为节日而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

二、清明节和万圣节的起源、习俗及意义

1.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清明节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都在此时远离冬日的寒浊,迎来温暖的春日。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习俗非常的丰富有趣。在这一天,人们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墓,表达对祖先和已故亲人的缅怀之情。同时,因为清明节也被称为“寒食节”,所以这一天要禁火,为了减少寒食冷餐对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大家还要一起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清明节通过对祖先和亡人的追思和缅怀,教育人们要珍视和尊重生命,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同时又充满了踏青游玩的欢笑之声,强健体魄,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正是这特殊的形式和重要的意义,使得清明节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特色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2.万圣节

万圣夜,英文称之为“Halloween”,为“All Hallow Eve”的缩写,是指万圣节的前夜。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提前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严酷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原因。

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由以前的逐鬼驱魔变得积极快乐。“死魂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以卡通形象出现,变得友善而滑稽。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地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让鬼节变得妙趣横生,而万圣节也成了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

三、清明节与万圣节的主要差异

1.习俗差异

清明节和万圣节在习俗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清明节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时至今日,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它更是重要的祭祀日。清明节当天,亲人们要结伴而行,携带纸钱、果品、酒食等到墓地,首先,为祖先的墓地“打扫”,如擦洗墓碑,拔除野草、添加新土;其次,陈设果品美食,点燃香烛为他们“送钱”“送食”,同时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健康。通过祭祖扫墓,人们主要表达的是对祖先及亲人的哀思。而且在举行扫墓仪式时,往往气氛严肃,步骤繁复。全程需双膝跪地,表达对祖先的敬畏。仪式结束后叩头行礼,并共同将剩余的酒食吃完,意为与祖先共同进餐,然后回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的万圣节仅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的习俗,原有的祭祀仪式逐渐被人们所忘却,节日的宗教色彩也逐渐变淡,并不断向着奇特、怪诞和狂欢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地要糖,成年人也举行各种各样的狂欢活动,戴着鬼神面具,成群结队,“装神弄鬼”相互恐吓,他们游行在大街小巷之中,在稍显恐怖的气氛中,尽情寻找和创造着欢乐。“鬼节”在美国成了一年之中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万圣节成了一年一度真正意义上的狂欢节。

2.内涵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手工劳动就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劳作方式和经济来源。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劳力的多少往往会决定一个家庭兴旺与否。而在祭祖扫墓之时,家人要全员参与,能增强人们的家族观念,同时提醒家人“人丁兴旺”的重要性,体现了封建社会浓厚的宗族血缘关系。

与拥有悠久历史和封建传统的中国不同,独立战争之前的美国深受欧洲资本主义推崇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以及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相信,只要足够虔诚,就会与上帝建立联系。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等级之分,也无贵贱之别,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因此,在万圣节来临之时,几乎所有人都戴起面具加入狂欢,尽情释放,展现和张扬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其传统的祭祀仪式已难觅踪迹。

四、结语

通过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及美国的传统节日万圣节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中美两国在节日文化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国的节日文化,并与本国的节日文化进行对比,使我们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弘扬本国节日文化,同时为吸纳他国节日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盖国梁.节趣.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2]陶德政.从中西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第2篇

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节日,亦称“诸圣瞻礼”或“诸圣日”。如今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那怎么写最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关于万圣节的小学生优秀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关于万圣节的小学生优秀作文600字1听到学校要组织万圣节活动的消息,我的心情激动得都不能用言语表达了!对了,万圣节活动中,怎么能少得了南瓜灯!我也得做一个!

说干就干,妈妈从商店中买回一个南瓜。我们对它切了又切,挖了又挖,终于把南瓜掏空了。好了,我们把南瓜的表皮挖了几个洞,做成了眼睛和嘴巴,妈妈还别出心裁地给它做了一顶帽子呢!

我把南瓜灯带到学校,立刻就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因为我的南瓜灯是以一个叫“苦力怕”的游戏角色作为原型的。再看看别人的南瓜灯,有呲牙咧嘴的,有笑容可掬的,甚至还有开怀大笑的。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的还不是南瓜呢!柚子、西瓜、萝卜,还有桔子,说实话,我真是佩服有些人的手工技艺。

中午,真正的狂欢终于开始了,同学们穿着各式各样的万圣节服装,戴着巫师帽,披着黑色袍子,罩着鬼面具,有一部分人还拿着魔杖呢!还真有几分像下界的魔鬼。现场有许多游戏,比如套圈圈,甩便签纸,要凭游戏劵才可加入哦!(做南瓜灯、小报的人都可获得游戏券)呀,那不是我们班的刘铮吗!他正在甩便签纸呢!只见他身上贴满了便签纸,他左甩右甩,上下蹦跳,终于掉下来一些。半分钟过去了,可他身上的便签纸还有一大半呢!没办法,他只好“手舞足蹈”,这“火烈的舞蹈”啊。逗得我们大家都哈哈大笑!时间到!嗯,刘铮身上的便签纸还剩五个!

他们玩得这么开心,我也得把游戏券用掉,去画脸吧,结果被画成了小丑!左眼有爱心,右眼有星星,更重要的是,还有两撇胡子!大家看我这副模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还讨了糖呢,一颗棒棒糖!

时间过得飞快,狂欢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操场。这次活动,也让我体验了万圣节的气氛,了解了万圣节的习俗,真期待下一次活动!

2021关于万圣节的小学生优秀作文600字2到了每年的十月十一日这天,这天的意义不言自明。十月十日,是让大人和小孩们的疯狂起来的节日;是大、小“鬼”们“重见天日”的日子;是恶灵们出现的日子!万圣节就是我们的狂欢节!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一个万圣夜吧!

在这一天,我和同学在我家中制作“面具”,有的做了南瓜头;有的做了猫面具;有的做了蜘蛛面具;有的做了幽灵面具。这些面具数不胜数,我们也搭配好了相对应的服装。哇,化妆完后展示时,宛若一个个邪恶、神秘的妖精降临人间!做完后,我欣喜若狂,拉着朋友就往外跑,我们在路上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晚上的“鬼”出动活动,有的说要去小姨家“吓人”;有的说要去表姐家“吓人”……不过,经过我的再三考虑,还是选择了去小姨家“拜访”,我狡黠的想:毕竟还是大人的糖会多一些嘛!

来到了“第一站”——小姨家。我们蹑手蹑脚的来到小姨家门前,我们唧唧喳喳的议论着到底谁来敲门,“哎”我想“她们也太胆小了吧”最后还是得我亲自出马,我重重地扣着门板,发出“噔噔噔”的声响,小姨边走边说:“谁呀,大晚上的?”我们连忙发出“不给糖就捣蛋”的声音,“哦,我说是谁呢,原来是你们这群捣蛋鬼啊!”小姨这才恍然大悟。我无语的想:幸好小姨还存有一点智商,不然我们可就要在外面被冷死了。小姨面容一转,变成了亲切的表情,说“来,我给糖,你们可别捣蛋哦!”“好”我们乖巧的回答。我们离开小姨家后,便迫不及待的数着自己的战果,我的糖果有:黏牙的玉米软糖、可口的瑞士糖、黑白相间的牛奶糖!

我们都各自说了说自己的战果,都开心得不得了,接着,我们各自分道扬镳,我嘻嘻的想:我们真的是开心过头了,连句再见都没说,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嘛!

好开心的“狂欢节”,没有仍何顾虑,就这样开心的度过了这个夜晚。今年的万圣节真的真的好开心啊!

2021关于万圣节的小学生优秀作文600字3当天学校组织每个班做一个南瓜灯,我班的南瓜灯看似小巧玲珑,其中也带着一些阴森恐怖。它的眼睛奇形怪状的,嘴巴张的大大,像似要吃掉我们一样。

一转眼就夜幕降临,我们把闪闪发亮的南瓜灯摆在中央来照明我们。(当时没开灯)接着我们就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鬼抓人”游戏。我带上那流着鲜血的面具,开始像鬼一样的尖叫起来。我和一位“土薯人”埋伏在一位女生后面,我拍了拍那个女生的肩膀,而“土薯人”却学着鬼的冷笑。这个女生颤颤巍巍地转过脸来,我们一齐尖叫起来,这个女生吓得脸色发白,“啊”的一声捂住脸飞似的逃走了,而我们却幸灾乐祸地在冷处暗笑,庆幸自己成功地吓走了一位女生呵。另一方面,杨老师正披着一件披风,哪位同学上来她就把谁头蒙上,谁一但被抓住,其他的鬼魂也会来帮助这个“大魔头”一起把这个不幸的家伙扔在门外,并派两名“护魔鬼卫”守住这个“监狱”,不让他再次进来,玩着玩着,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了一个“要糖队”,专门向老师或同学要糖果,而且阵容越来越大,在小学部中循环。我叫同学都去加入这一行列,并说要想法向别人讨糖果吃。这个队的“领魔”带着我们这群“小魔”毫不留情地闯入一个教室,“领魔”高喊一声:“口号!”“小魔”们便一起高声呐喊起来:“给我糖!给我糖!给……”这个场面真是壮观,老师把一把糖果扔在教室中间,所有“小魔”一拥而上,挤的挤,推的推,抢的抢。最终我抢到了一颗牛奶糖,没抢到的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回到班级里,我数了数今夜的收获,嗯,非常好,一共得了十五粒糖。 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愉快的万圣节结束了。

2021关于万圣节的小学生优秀作文600字4盼望以久的万圣节终于来临。学校组织每个班做一个南瓜灯,我班的南瓜灯看似小巧玲珑,其中也带着一些阴森恐怖。她的眼睛奇形怪状的,嘴巴张的大大,像似要吃掉我们一样。一转眼就夜幕降临,我们把闪闪发亮的南瓜灯摆在中央来照明我们。(当时没开灯)接着我们就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鬼抓人”游戏。我带上那流着鲜血的面具,开始像鬼一样的尖叫起来。

我和一位“土薯人”埋伏在一位女生后面,我拍了拍那个女生的肩膀,而“土薯人”却学着鬼的冷笑。这个女生颤颤巍巍地转过脸来,我们一齐尖叫起来,这个女生吓得脸色发白,“啊”的一声捂住脸飞似的逃走了,而我们却幸灾乐祸地在冷处暗笑,庆幸自己成功地吓走了一位女生呵。另一方面,杨老师正披着一件披风,哪位同学上来她就把谁头蒙上,谁一但被抓住,_的鬼魂也会来帮助这个“大魔头”一起把这个不幸的家伙扔在门外,并派两名“护魔鬼卫”守住这个“监狱”,不让他再次进来。玩着玩着,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了一个“要糖队”,专门向老师或同学要糖果,而且阵容越来越大,在小学部中循环。

我叫同学都去加入这一行列,并说要想法向别人讨糖果吃。这个队的“领魔”带着我们这群“小魔”毫不留情地闯入一个教室,“领魔”高喊一声:“口号!”“小魔”们便一起高声呐喊起来:“给我糖!给我糖!给……”这个场面真是壮观:老师把一把糖果扔在教室中间,所有“小魔”一拥而上,挤的挤,推的推,抢的抢。最终我抢到了一颗牛奶糖,没抢到的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回到班级里,我数了数今夜的收获,嗯,非常好,一共得了十五粒糖。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愉快的万圣节结束了。

2021关于万圣节的小学生优秀作文600字5纽约市也特别在万圣节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zombie),女巫,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

其实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在各式各样的装扮角色中,以女巫僵尸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专卖万圣节用品的店铺也特别准备这类衣饰出售,以迎合大众所需;与此同时,生产商每年更会把当年大热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场,务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传统节日的热潮里,如在电影的小巫师造型,已是许多孩子必选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万圣节巡游[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始于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员Mr RalphLee发起,据说最初他带着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邻居处游行,后来渐渐演变成整个村的大型活动,而活动中当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时,巡行的目的更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所以即使人们只是抱着想看热闹的心态,当你踏进村子里,很快便会被邀请参与巡行,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第3篇

从临近入冬开始,洋节便一个一个接踵而至――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同学之间的问候也从“万圣节快乐”“平安夜快乐”一直到“Merry Christmas”,充满了“洋味”。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的洋节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我们只是赶个潮流,并不能真正理解它们真正的意义。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则更应该得到关注与继承。

说到传统节日,最重要的一定是除夕。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守岁,满满的温馨和幸福。除夕之后,就是春节了。我至今依然留恋小时候回老家过春节,跟着爸爸挨家挨户拜年,那种热闹喜庆的气氛,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中秋节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是仅次于过年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而中秋又恰值庄稼成熟的季节,对于农民而言,则又多了一份收获的喜悦与满足。

除了中秋与过年,至今得到较好继承的,就是元宵节了。说起元宵节,我们脑子里马上会跳出“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火树银花不夜天”“东风夜放花千树”等诗句,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古代时元宵节的热闹与欢快,以及元宵节放烟火、观灯三日的隆重,足见元宵节在古代的地位。我们还会随之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有趣典故。发展至今,元宵节流传下来的放烟花、吃汤圆、观灯、舞龙、猜灯谜等习俗,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节日,自然是跟历法密不可分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根据阴历而定。而阴历,是根据月亮的亏盈规律制定的。但也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是根据节气而定,那就是清明。节气属于阳历,与现行的公历对应契合,是按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推算出了阴历与阳历关系,这充分反映出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祖先给节气取的“谷雨”“芒种”等名字,在农耕时代具有非凡的意义,对农事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近日,欣闻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继承与珍惜。

遗憾的是,也有一些节日,随着工业的发展,农耕在社会结构中重要性的减弱,而慢慢被人们所冷落。譬如“二月二”,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天气开始有了有效的降雨,土地开始解冻,那些沉寂了一冬的动植物都开始苏醒过来,露出了生机。从前人们会在二月二炒豆子吃,农民用草木灰撒出粮囤的形状,祈祷一年中风调雨顺,祈祷庄稼有个好收成。而现在,在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中,有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二月二”也是一个节日。

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一些传统节日正在逐渐回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端午节了。自从近年来国家把端午节列为公休假期,人们对端午节也越来越重视了。人们包粽子、采艾草,甚至在我们这个北方的小城,也会在端午节这天举办龙舟赛。

当然,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并不应该仅仅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了解与吸收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继承与发扬光大。我希望,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甚至千百年以后,我们的后代依然能不忘传y,不忘传统文化,并给传统文化输入新的血液,使之继续传承下去。

第4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 应用能力 中职英语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大纲》强调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的学习起着制约作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从事服务性行业。如导游、跟单员、等熟悉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人才。因此,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应该把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们人类思维工具。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感受该民族多彩的文化形态。关于文化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Tylor曾给出了一个被学术界誉为“经典定义”的广义界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人们历来推崇的观点是,语言和文化互为渗透。第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不能脱离于文化之外。因此,作为英语语言的学习者,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英语。

二、英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张晓光(2002:164)建议采用以下途径进行外语文化教学:(1)在教材里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2)利用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然后组织讨论;(3)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流沟通;(4)让学生读一些短篇故事或剧本,要求他们记下有意义的文化细节;(5)让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帮助他们提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6)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比与其他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因素。

在现有的中职英语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将给课堂增加无穷的乐趣。在教材中,出现最为频繁,也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文化因素之一是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体系中,有些对应词本义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文化内容却蕴含不同的词汇。只有在熟知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词汇隐含的文化含义。

以颜色为例,由于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的不同,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譬如,绿色在汉语里象征新生、希望、活力等,而green在英语里可以让人联想到嫉妒或稚嫩的,例如:green with envy表示非常嫉妒的,greenhorn表示缺乏经验的.green band表示新手;蓝色在汉语里的引申义较少,但在英语中blue却饱含意义,如get the blues表示忧郁,once in a blue moon表示罕见,blue blood表示出身贵族。汉语中的红色代表吉祥、如意,与“红”搭配的词大多为褒义,如“红火”、“红利”、“红娘”等等;在英语中却相反,搭配的词大多为贬义,如Red ink(亏损),Red flag(提示危险警告的旗)。此外,“红”在汉语中还具有“正义”,“革命”的含义,但在英语中却根本没有。

2.创造使用教材,渗透文化意识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把语言材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文化的导入。在教学中,应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适当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国外的风土人情等内容,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在教授关于西方文化节日的课程时,可以进行拓展。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度和认知感。例如,笔者在讲到圣诞节时,教师可以讲述关于圣诞节的起源,基督教的历史,圣诞节的主要活动等。又如,在讲到西方饮食时,教师可以比较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并让学生归纳了哪些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老师进行潜移默化教学时,学生渐渐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教师也不再拘泥于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有效利用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第5篇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一、开展研究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和特点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都已经过了基础学习阶段,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因而教学关系中“教”的比例应更多让位于“学”,每位教师也都在不断地权衡、探索教、学的合适比例关系。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就是更多的注重“学”,其教学内容丰富,手段灵活,能够把灌输接受知识与自主探索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激发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养成研究探索的意识。研究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型教学就是让学生从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再单纯依赖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预习也不是为了应付老师课堂提问才进行。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自主思考、分析如何才能学好该门学科,比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情景学习,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收集资料、设计论题,发言表演、撰写报告、分享成果,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信和成就感。

2.老师是引导者、协助者和倾听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不断创新学习方式,老师从旁予以适当指导和协助,事后对学习过程分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达到巩固教学的效果。

3.教学内容跳出书本,走向生活。语言学是一门实践型社会学科,研究型教学就是要摒弃“纸上谈兵”,创造更广阔、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习课题来源于生活,学习成果作用于生活。

二、开展研究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

1.小组团队合作学习。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性格特点等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够以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团队内可以充分激发大家的表现欲望和学习乐趣,克服懒散、拖拉的坏习惯。小组成员既是演讲者又是倾听者,在搭配协作中,可以快速提高听、说能力,将书面知识灵活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在小组学习中,老师应指导学生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同时对于害羞的学生要引导大家帮助其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遇到错误和问题时应以鼓励为主,而不是嘲笑、讥讽,从而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效果。

2.利用互联网媒体提供更多教学素材。互联网的发展让世界变得更小,也让英语教学的课堂可以进一步跳出书本的框架,比如,在讲述“万圣节”的课程时,就可以观看西方国家关于万圣节的一些恐怖电影,看他们如何过万圣节,怎么制作各种玩具,怎么玩游戏等等,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印象。

3.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研究型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自主探究、开拓创新,在学生不能依靠自己进行知识探索时,老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进行探究学习。老师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独立探索,自主挖掘。

4.合理设置考核标准,适当利用竞赛等方法。自主学习不等同于放任不管,相反的,研究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还要及时跟进他们的学习进度,掌握学习效果等情况,因此,应当适时采取一些考核手段,设置考核标准,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找出自己的不足,得以巩固加强。其次,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或引导学生参加全国性的英语竞赛,通过竞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和学习动机,在更广阔的环境下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口语能力,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研究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管理难度增加。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性,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定位由领导者变为了引导者、协助者,老师的绝对权威降低,这种情况下,老师如何管理好整个教学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实施效果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课题。在互联网计算机的自主学习中,老师不能随时监控,学生能否真正做到自觉等等问题。因而,在保障学生独立、自主的同时,老师也不能放松监管,应加强和每个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从而真正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2.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研究型学习看似减少了老师的课堂授课时间,但实际上老师应承担的工作量是有增无减,且对老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老师指出正确的方向,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制作更开放的课件,引导问题方向并及时跟进了解情况,此外,研究型教学更注重个性化、个别化学习,老师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相应调整,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因而老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以及不断开发创新教学手段。

第6篇

下文主要论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和途径,旨在能够引起同行们对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视,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英语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语言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接触与了解所学英语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有益于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便从应试角度看,文化背景知识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较强的文化意识也很难在阅读、听力、书面表达等试题中获得高分。

其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和外国人接触机会越来越多。但各民族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常常会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还应让学生了解、掌握其语言文化,关注不同的文化差异,从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教师要多学点“知识文化”,拓展文化视野

如果教师自身对相关的文化常识没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则难免会在教学中穷于应付,或者教学缺乏新意。《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标》第26、27页表6有二级、五级和八级的文化意识分级目标)。这些目标体现了课程设计者对语言学习中文化意识的重视及对现代外语教学理念的重视。所以,我们英语教师应加大对英语知识文化的摄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可以制定阅读计划,多方面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补”,特别要留意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胜地、热门运动、著名的文学作品、宗教文化传统等,并在需要时备足功课,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更多地注意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

2.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1)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英语词汇在语言文化的历史长河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有些英语词语的背后,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果对此不了解,按照汉文化望词生义,势必产生误解。例如,Blue Monday 即抑郁的星期一。英语中,蓝色通常表示“忧郁”,“沮丧”,“不快”的情绪。过了快乐的周末之后,周一到了,大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学,情绪自然不佳。对于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教师可以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及有关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

现行的牛津英语教材,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包含了很多跨文化因素。例如7A unit3讲述的是西方的节日,其中重点介绍了万圣节。如果学生不了解万圣节,那么可能很难理解“trick or treat”,也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戴着面具,穿着特殊的服装。另外,在8B中有三个单元涉及国际慈善组织,只有给学生补充这些组织的由来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等背景知识,学生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些慈善组织,对课本相关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也可以从这些教材中,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和价值观等。

3)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异国文化的风情和氛围

目前多数学校已经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字面等直观的形象让学生体验原汁原味的英语世界,更加真实、形象地感受到英语文化的多彩多姿。如西方的节日庆典、民族风土人情等,和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差异,通过直观的视频,图像资料,学生很容易体验到异国的文化。

4)注意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第7篇

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和交流,因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更应提倡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在教学中如何贴近生活实际。摒弃就教材学习而学习、就考试而学习的应试教育,提倡灵活多元的生活式教育。因而,我们在课堂上应尽量创造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到他们学的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处可见,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学得有意义、有兴趣。换一种角度讲,我们必须活化英语课堂,把机械的操练、枯燥的背诵转变成学生喜欢的方式,从而让他们乐学、爱学,这样的学习,才是实在、有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适应生活、实用的。

例如,在学习shopping这个话题时,我往往会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不同角色(售货员、顾客等)、给实物贴上标签(不同的价格)、设立不同的摊位(学习用品、水果等)。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巩固句型“Can I help you?”“What would you like?”“How much is it ?”“I’d like some...”“Here’s your change”“Anything else?”“How many kilos?”“What colour?”“Which fruit?”“Thank you”等等。这样的课堂不仅学生感兴趣、积极主动准备道具,还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想必老外们在商场里也无非是如此这般的买卖吧,我们的学生学得又快又好,采用生活式教学何乐而不为呢?

在英语学习中,不同的风俗文化一般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因为身处不同的国籍、现实环境,很多习惯和文化是有天壤区别的。问候礼仪、节假日风俗、数字颜色类忌讳、等等,不同国家、不同种族都是不同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就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例如,在学习Holidays话题时,先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外的各种节日,然后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接着让他们组成小组,上网或查阅资料,比较哪些是中国特色的节日,哪些是国际性共有的节日,还有哪些我们不熟悉的国内外节日,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动手动脑,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最后,在万圣节当天,师生精心准备,创设一个真实的Halloween庆祝活动,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参与体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了国外文化。开放式、生活式的课堂让学生能摆脱教材知识的局限性,开阔视野,掌握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

总之,尽可能地创造丰富、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使我的英语课堂更加灵动高效,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质,提升了教学质量。

第8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 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特征”,以发挥创造的潜能,引导创造的行为和结果。而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融“创新教育”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三管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以飨读者。

一、深挖教材,活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睿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会探索,并且学好英语。英语就内容而言,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同时又涉及人文科学的内容。英汉两种语言不仅在语法知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要引起重视,因为中西方文化在不同的单元和板块均有提及,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好机会。例如,在教授“万圣节”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端午节和春节的由来,引出了万圣节的由来,通过比较过节时间差异、过节的饮食差异、生活习俗的差异以及蕴含的象征意义的不同,进而让学生合作分组动手制作道具及用品,发挥想象和联系实际,让学生们都有话可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显而易见,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大胆创新精神。教师应具有创造性地驾驭教材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对于那些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观点。应该在启发、引导学生的质疑中去培养他们的积极思维与善于思维的创造精神。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材料的异同,鼓励学生对比、讨论、探究。

二、联系学生实际,联系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眼光来设计任务

教师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发展学生的言语技能。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真实的交际能力,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语言活动不是单纯地重复语言的操练,而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交际目标,把掌握的新语言结构和已有的语言知识、个人经验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进行真实交际的过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适时适量地输入活动所需的信息,也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使他们自己的输入同样成为教学活动的内容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把课堂气氛推向。如当八年级的学生学习冀教版上册第五单元“my future”时,我让学生在班内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完成表格,补全所缺信息,如姓名、性别、爱好或特长、未来的工作等,通过布置有意义的任务,把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用的,能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跳出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创新教学情境,拓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渠道

针对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当堂检测,以巩固所学知识,纸笔式的练习并不是唯一的巩固知识的途径。在创设新颖的情境中,开展口头练习,进行交际性训练。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引导学生按一定意义把单词连成句子,把课文材料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在学了(first,then,later,finally)这组表示一个过程的连词后,让学生用这些词写一段话,叙述一次活动,描述一个过程。学生通过重新组织语言,不但熟练地运用了这些词,而且锻炼了创新思维,发展了创新能力。在教学“colours”这一课时,教师先教学生掌握“blue”“yellow ”“red”等一些基本的颜色单词,然后设计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在调色盘里调出其它的颜色,引出“green”“ brown”“ black”等颜色的单词,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在了解了各种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同时又掌握了英语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语言创新,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例如,在操练“I have a pet.What is it”这个句型时,教师手里拿着一个包装好的盒子,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I have a pet. What is it? ”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是什么动物。于是,教师就让个别学生去看它是什么,然后让他去让学生去猜:“Can it fly?”这样由模仿课文到实践,再发展到创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教材中的对话和阅读理解性的短文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较好的范例。为了引导学生把正确规范的课本语言在积累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经常根据课文思路,设计有条理的板书,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复述课文,使学生的知识源于课文,从而又通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高于课本,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学为己用。

教师作为学生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环境和语言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

第9篇

Donnie Darko (2001 美国)

导演:理查德·凯利

制片人:亚当·菲尔兹、南希·朱沃宁、肖恩·麦崔克

编剧:理查德·凯利

摄影师:斯蒂文·波斯特

配乐:迈克·安德鲁

演员:杰克·吉伦哈尔、霍尔姆斯·奥斯本、玛吉·吉伦哈尔、帕特里克·斯威兹、德鲁·巴里摩尔、塞斯·罗根、吉娜·马隆

《死亡幻觉》基本描绘了21世纪开端的美国,为人们呈现出一幅美国中产阶级迷惑、绝望和焦虑的社会图景。这也是9.11事件前后一直在美国民众中蔓延泛滥的典型情绪。

丹尼·达可(杰克·吉伦哈尔饰)是个问题少年——梦游症患者,在老师同学眼里是个精神病患者。1988年10月2号晚上,他受到莫名的召唤,并因此躲过了一劫——一架飞机的引擎坠落在他房间天花板上。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故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时常看见一个凶眼兔人弗兰克。弗兰克告诉他世界将在28天6小时48分12秒以后毁灭。丹尼努力追寻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同时为了支持学校的自由主义老师(德鲁·巴里摩尔饰),他被卷进了一场学生运动中。之后他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兔人弗兰克。最后,丹尼意识到,他们的出现是为了让自己及时牺牲以拯救女友格雷琴的生命。这时你会突然意识到,电影刚开始时,丹尼临睡前服药;结尾时,丹尼在床上大笑,在这之间,影片呈现出的就是他的幻觉:他看到了未来28天将要发生的事情。格雷琴(吉娜·马隆饰)将在派对之夜死于车祸;妈妈和妹妹乘坐的飞机将失事。在电影的结尾,一切又回到现实,母亲在家里一切安好,没有乘坐飞机;格雷琴却完全不认识他。

实际上,影片开场那个掉落的引擎是一次时空错乱的结果,这个悲剧事件扭曲了时空,产生了一个“离线宇宙(Tangent Universe)”,在这个大限将至的不稳定宇宙中,兔人弗兰克在引导丹尼来拯救世界。

第10篇

1 利于打破传统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兴趣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学生积极好动,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表现欲。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的文本转换成图形、图像、视频或者动画,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升级为今天丰富而具有新意的学习内容,无形中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表现欲望,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初一Unit 9“Do you like bananas”一课时,笔者首先告诉学生: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准备带着大家去野餐,那么,我们准备哪些食物呢?“What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bananas?”教师边引导边播放动画音乐Let’s have a picnic today,学生跟着欢快的节奏一起感受野餐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音乐和问题创设的情境中充满兴趣。接下来笔者利用网上的Flash课件,将食品类的单词直观地呈现给他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听、读新单词,并区分食物单、复数,然后练习句型“Do you like...”。在这里不得不说,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沉浸在期待的心情中,在愉悦的享受中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 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学习必须要有赖以生存的环境,任何一种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性。因此,外语教学往往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实现高效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单词、短语、句型设计成情境模式,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搬入课堂之中,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让学生在角色中进行情感体验学习,降低了课堂学习的难度。在一个或者多个“兴奋点”的刺激之下,学生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初二下册Unit 1“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教师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Repeat the words above in Chinese. Tell them my obligations in Chinese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use target phrase ‘have to’.”(昨天,我收到一封来自同学的邀请函,她请我去参加万圣节聚会,可是我有些重要事情要做,不得不学习,我怎么跟她说呢?如果你们是我的话,会怎么解释呢?)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同学的邀请函,然后通过一段视频展示了西方万圣节的场面,学生兴趣盎然,开始学习如何回答,有的帮助解释,有的干脆爽快地答应……学生在积极的交流讨论中,学会了如何邀请别人和如何回复邀请,而且对西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习惯有了深入的了解。

3 调动多种感官,提高记忆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都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视觉获得知识效率占83%,听觉占13%,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于触觉;如果几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活动,那么会明显地提高记忆力。而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音、形”结合,通过多媒体与网络结合,可以将无声的教材变成有声、有形、有动画的集各种试听信息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加接近学生的接受水平,易于接受信息并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记忆力,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初一上册Unit 3“What color is it?”对于颜色的学习,因为本节内容简单,学生并不“感冒”,没有什么积极性。怎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奥运五环制作成课件,请学生说一说五环标志的含义。而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于五环并不陌生,但是对每一环、每一个颜色的含义还真不是很了解。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五环的内涵:奥运五环是国际奥委会的官方专用标志,其中五环代表五个大洲,蓝色代表欧洲、黑色代表非洲、红色代表美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大洋洲,而五种颜色又为各国国旗的常用颜色,五环聚集到一起,表示聚集在奥林匹克赛场上,在朴素的白色背景上和平友好。学生跟随着课件了解了体育知识,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于是在练习“What color is it?”的时候水到渠成,学生看着五环很快掌握了。由此可见,视听结合的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记忆力,扎实掌握知识。

4 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语言素养

在英语课堂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可以全身心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审美能力,促进英语听力、口语水平的不断发展。同时,学生通过感受教师操作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学习一些实用的技巧技能,在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上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第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电脑设计一个生日邀请卡:“1.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invitation in 3a. Then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ey are very easy to them. 2. Get the students know how to write an invitation to the party, and make their own invitations to the birthday parties. 3. Then, show it to the classmates.”学生本来就对计算机操作感兴趣,小组合作的形式下更是踊跃,于是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有的搜索材料,有的整理句型,有的制作卡片。最后,笔者将他们制作的卡片放到大屏幕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于是兴高采烈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作品。这样,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达成了教学目标。

5 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交际能力

今天的“网络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中外文化的交流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初中英语的学习正是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于外国的一些风俗习惯、交际特色需要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则为这一需求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领略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对语言文化内涵的认识。

第11篇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自主学习 促进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运用好儿童的最近发展理论,为探寻有效课堂教学而服务呢?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自主学习:即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开展自主学习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其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学生作为主动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倡思维无,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我们在学习《Halloween》一单元时,提了这样的问题:If tomorrow is Halloween, we will have a Halloween party. What will you do? 学生们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运用自己了解到的西方文化知识以及自己的组织能力,发表了许多自己的观点。“I will go shopping and buy things for the party.”“I will make a lot of masks.”“I will make a pumpkin lantern.” 这样的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很好地帮助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水平,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目的―交流。还有一个学生回答说:“I will play ‘trick or treat’.”这是本单元的课外补充知识。有的学生对Halloween尤其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学习有关的知识,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空间就打开了,这样的一堂课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还是以《Halloween》 为例。在给出大背景之后,教师布置了两个任务:在家讨论准备一个万圣节晚会;在商店购买万圣节晚会必需品。学生们在任务的指导下,自主展开活动,热烈讨论,当他们遇到需要表达的内容不会用英语说的时候,他们的求职欲望被强烈地激起来,这是教师就要进行科学的引导,比如:You can turn to your book and find the expressions, or you can ask for help. 这样的任务过后,学生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寻求答案,甚至有更好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促进学习:发挥教师作用,帮助学生探索新知识

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是一个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潜在的认知领域,这一领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区域和有效区域,它处于儿童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之间的一个正在形成的、但目前还是朦胧、混沌的领域。教师的教学活动既不能局限在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之内,也不能超越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外。前者将使儿童的学习索然无味,后者将使儿童感到难度过大,从而损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所以,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跳一跳摘桃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别强调勤学多问。他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的问题要有意义、有针对性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的问题要和教材以及身边的人和事相关,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只要是自己的见解,真正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即可。教师的提问应该是课前精心准备的而不是课堂上随心所欲的发挥,问题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学习内容。教师的问题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振奋他们的精神,激起他们强烈地求知欲。

我把课堂比喻成一片土地,那么学生们就是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农民,而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劳动过程,获得的知识就是他们的劳动果实。在课堂上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是一件莫大幸福的事。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可以是自主学习,可以使小组互助活动,也可以使角色扮演等游戏。

以角色扮演活动为例:学生们积极参加教师设计的活动,运用所学的内容创设一个情景,自己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一段对话或一件主题事件,通过这样的活动来交流学习成果,可以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也让他们深入地融入角色中,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有这样的一个场景:教师今天晚上到你家去家访,你得把你的家人介绍给教师。学生就可运用所学句型:This is my ...介绍家庭成员。三年级第三单元学了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但是当学生介绍爷爷奶奶时遇到了问题这是他们就会寻求帮助,进而,他们学到了新的单词grandpa, grandma,而由学生扮演的不同角色能帮助他们更深刻题体会单词和人物的关系,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在这样一片肥沃的土地上,学生们各显自己的才华, 不断地给自己的果树施肥,补给养分,相信他们定能够结出最丰硕的果子。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的能力,有效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1] 郭晓霞.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D]. 吉林大学, 2007.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生活化 策略 分析

英语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国际性语言,作为初中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其教学也面临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新课改不断深化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丰富。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倡导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实现初中英语课堂的高效性。

1. 初中英语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强调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和生活经历有机结合,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 机,促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能力。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引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加贴近生活的英语学习材料,同时在大量的实践中培养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

2.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应用,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特定的产经中感受英语的生活化应用。

比如:在“A birthday party”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个与party有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首先受到这个氛围的感染与熏陶,并回忆一下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有没有办过party,情境是怎样的?然后在生活化的场景之中,熟悉一系列的英语内容,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与技能。

2.2 善于发掘生活中的英语教学内容与素材

生活作为一切知识的来源,也是英语教学素材的良好发掘源泉。正所谓:生活即教育,为了生活而教育。初中英语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料,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水平与能力。

例如:在《Food》的教学中,教师就可提前准备一些资料,选择一些国内外典型的节日食品,如万圣节、圣诞节等流行的食物、装饰、物品等,也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相关资料,谈一谈自己比较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在这样的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之中,学生参与英语练习的兴趣与热情也得到很好的激发,而繁重、复杂的英语知识也变得较为平和、轻松,进一步深化了教学主题,促使学生寻找中西文化生活中食物与生活的关联性,进一步提升英语学科的趣味与魅力。

2.3 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角色扮演

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模拟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其真正有机会应用所学英语单词与句型,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例如:在“finding the way”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室创设为区域模式,以过道作为街、路分区,标记supermarket、cinema、hospital等等,引导学生扮演服务员、医生、护士、农民、教师等不同的角色,并以其身份来判断说话的语气,同时锻炼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where is ...等句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词汇量和语言的应用能力。

2.4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现场操作

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寻求时尚与刺激。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就可针对初中生的特殊性,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以现场操作或实物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受到一个实物的冲击,从而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为配合《colors》这个单元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件较多颜色的衣服,在教学过程中也时刻注意以颜色的实际范例实现教学,针对特定的颜色进行purple、green、pink等单词教授,避免太过于直观、抽象的教学方式。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