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9 08:5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生物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背景
在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今天,不少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都在研究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有袁锦明等人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高考生物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时教师更应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然而,传统的复习课一直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无疑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结果导致“生物课”变成“死物课”。李颖俊在《高三生物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中指出:高三生物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考生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解题的规律与技巧,从而提高答题能力。如何提高生物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高三生物学教师关心和思考的问题。黄敏在《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举》中指出:不少新任教高三的青年教师将复习课当成对新授内容的重复,不断地“炒冷饭”,对高三生物复习没有整体规划和有效的教学策略,严重影响复习效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笔者认为,方法有很多,但注意细节,复习才能更有效。下面举一个笔者的教学案例。
二、方案
有效的高三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回顾知识要点。复习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案有两种。一是教师主讲,用复习资料及黑板版画逐一复习知识点,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适当练习加以巩固;二是采用课前学生自主先回顾知识点,课堂上设置一系列问题复习并辨析知识点,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第一种方案能较完整地复习知识点,知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知识容量大,节约复习知识点的课时量,但是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遗忘速度较快;一线教师往往会采用第二种方案。第二种方案侧重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思维容量大,学生记忆较深刻。但是实践表明,采用第二种方案复习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而一到答题,学生的答题情况未必采用第一种方案好。这是为什么呢?
三、案例描述
在必修三的第五章第1节的复习中,我在两个班级都采用了第二种方案。我先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复习知识要点,然后通过一题或两题巩固知识点,扩大学生的思维容量。但一个班级让他们个别或集体回答问题,另外一个班级则采取学生将答案写于作业纸或者黑板上的办法,发现后在一个班级更能暴露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记忆更深刻。(下表为复习课上的主要提问)
四、案例反思
一、“三三三”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存在两种不和谐现象:(1)有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严重耗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且学生没有进行总结和反思,因而学习效率不高;(2)教师生怕复习时间少,又担心知识漏讲,因而在一节课中完全由教师主讲,学生只是倾听,忽略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价。基于这些现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究出针对高三生物复习的“三三三”教学法。
二、“三三三”教学法的解读
理论层面的三个“三”:(1)有效教学的三个特性,即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学习情境性。(2)有效教学的三个元素,即学生学习的状态要高度投入、主动参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深刻,有效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强。(3)有效学习的三个步骤,即课前导学、课堂导入和问题引导。课前导学,即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前移,从“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问题引导则是一节课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操作层面的三个“三”为课前导学、课堂教学和课后悟学。
三、“三三三”教学法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教学案例
以高三专题“植物的新陈代谢”的复习课为例,探索“三三三”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课前导学
在高三复习中,学生如果学科基础不扎实,能力再强、心理素质再过硬也是于事无补。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笔者设计的每一份课前导学案都为学生基础知识的自我梳理做准备,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结合历年高考试题,笔者设计了以下一个课前导学案
(学生自主完成横线上的内容)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知识梳理
1. 植物的水分代谢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必须与课前导学和课后悟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可通过目标引领,以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等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采用“三三三”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包括三个环节,即经典例题导入、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知识点和考点。
1.经典例题导入
经典例题导入紧扣课前导学的顺序进行,力求达到让学生通过一道例题掌握知识及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如水分代谢,笔者出示这样一道经典例题:
下图表示以洋葱表皮活细胞为材料,用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氯化钾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氯化钾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
然后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表述他们的分析思路。这样以问题驱使学生自主思考,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组织学生解决这道经典例题时,可以扩展此知识设计的考点。
2.自主学习
课堂的自主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达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借助小组学习、交流的形式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如学生解决上述水分代谢的经典例题后,要求学生自主归纳植物水分代谢的知识点及考点。学生在自我探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初步思考展开讨论,为交流展示做好准备。
3.总结归纳知识点和考点
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并总结考点,促进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学生的作品展示如下:
(三)课后悟学
课后悟学是指学生经过课前导学和课堂教学后,根据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查漏补缺,加强对知识的自我内化。同时,发给学生自编的专题检测,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四、“三三三”教学法的实践思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的创造。”“三三三”教学法关键在于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同时,教师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前导学;二是在高三生物复习的课前导学环节中,要对本节课复习的核心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三是要精选经典例题,真正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知识,使知识真正变成为他们自己拥有的,只有经过自己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才会更加珍惜。
在新课程背景下,“三三三”教学法要推进,需要每位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以下转变:(1)要由传统的“一言堂”角色向新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2)要成为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3)还要注重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质,向学生的“学”转变,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三三三”教学法的三个“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哪个环节都有着举足轻重中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三三三”教学法在高一、高二新授课过程中的形式和在高三复习中的形式是可以多变的,但形散而神不散,它的核心是不变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讲评课 教学效果 高效性
生物试卷讲评课是高三生物课堂教学多种形式中的一种,是在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它具有激励、矫正、强化、示范的作用。特别是复习阶段它又有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功能,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复习课。对高三生物复习来说,生物试卷讲评课已成为生物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成分,尤其是在进入二轮复习以后,生物试卷讲评课几乎成了生物课堂教学的主导形式。通过试卷讲评不仅能纠正学生在答题中暴露的错误,加强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业务水平。因此,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对生物复习的质量会产生很大影响。
典型试卷讲评课类型归纳如下:
1.教师按试题顺序逐题讲解分析,每题讲解时间基本相等,试题有所拓展,少量试题由学生回答。
2.试卷中的每道试题都先让学生回答,接着教师讲解各题,详细分析错误答案,偶尔拓展试题。
3.教师先简要分析学生答题共同存在的错误原因,接着让学生自查,然后同学们相互讨论疑难,最后汇总未搞清的试题,由老师解疑。
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试题的得分率,并就其中得分率低的几道题作详细的分析和拓展。中度失分的试题只作一般性分析,得分率高的试题不作分析。
……
以上试卷讲评课各有特点,有的教师讲解多,有的学生活动多,有的拓展得深入,有的教学容量大,当然试卷讲评课的效率也就存在差异。
在高三生物复习阶段,考试频繁,因而试卷讲评就多,不同的讲评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就如何进行高三生物试卷的讲评,以取得良好的试卷讲评效果归纳如下步骤:
1.前期准备:教师要及时批改试卷,尽可能早的让学生见到试卷,了解自己的答题情况,同时在批改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1)做好错题统计:试卷讲评中,要有针对性地讲评共性错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测试后对错题进行统计,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了解学生对试卷讲评的要求:有些知识点是由遗忘造成的,有些是因为思维定势或审题不清造成的,有些则是缺乏解题技巧或答题不规范造成的……针对不同的错因,教师肯定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这就需要做不同的准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对错题进行归类:根据知识点对错题进行归类,有利于合理分配讲评时间,从而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4)设计有针对性的反馈练习:搜索与试卷中易错题相应的习题,以巩固和检测讲评的效果。
2.讲评过程:讲评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解决错误的问题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讲评过程中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得以激活。在试卷的讲评课中,为了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教师应力求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重建和完善知识体系,使课堂教学变得优质、高效。
(1)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次考完试后学生都对分数和名次比较关注,但同时学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所以教师只要公布考得好的学生的成绩就可以了。在讲评时教师可以先公布一下本班级的平均分和各个分数段的人数以及教师所教平行班级的大体情况,让每位学生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本班成绩特别优秀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可以公布姓名;对于比较差的学生,应该找到他们闪光的一面,而且适时、适当地加以放大;教师要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组织同学相互讨论,通常是同座,或前后左右的同学,按惯例形成讨论小组,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解题思路,派代表讲述。
(3)教师讲评:高考对学生的能力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试题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的全部知识,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生物知识与能力,因此在讲评时教师不能就题论题,只是对知识点的讲评,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尽可能通过试题拓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教师要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示错――纠错――变式训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思考,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
3.讲评后反思和反馈练习:一份试卷讲评完了,并不意味着结束了,需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反思,首先是对错题的整理,把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写在题目的旁边,然后是自己的解析,同时还要分析此次自己成功的方面及讲评完还存在的问题。对于还存在的问题学生要上交给教师,以便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要有反馈练习,可以在当堂课就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这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拔高的作用。
关键词:概念图;高三复习;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81-02
高三生物复习时间紧、概念多,如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在各种情境中灵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师的教学难点。笔者结合多年高三教学实践经验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认为,概念图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高考复习中应用概念图技术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
1.概念图的理论基础及概念图构建的基本步骤
1.1 概念图教学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乃尔大学学者诺瓦克(J.D.Novak)等人历时12年,根据奥苏泊尔(D.P.Ausuel)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开发而成,它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和命题、连线表示概念间逻辑关系、连线上的标注语说明逻辑关系的图示,该技术通过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连接,形成命题和层级结构,它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过程以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概念图是一种基于意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技术。通过建构概念图确定复习起点、促进记忆,对比分析概念图转化生物知识、形成知识连接、发展学生能力。应用概念图复习是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的桥梁,是对传统高考复习模式的发展和超越。
1.2 概念图构建的基本步骤:列出概念――分析层级――初拟草图――建立连接――注上连接词――反思与完善。
1.2.1 列出概念:构建一个概念图,首要任务是确立命题,然后围绕命题熟悉该知识领域,认真阅读相关知识,摸清脉络,反复推敲出构建概念图中要应用的概念,并把它们一一列出来。
1.2.2 分析层级:把概念列出来以后,在对这些概念进行逐一分析,弄清他们的逻辑关系,并按"核心概念――一级概念――二级概念――……――最后一级概念"的层级排序。
1.2.3 初拟草图:分析完概念间的层级关系后,开始动手编制草图。做法是:把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置于顶层或中心,向下或四周辐射写出下一级的概念,建立起第一层级结构,在第一层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建立第二层级结构、第三层级结构,从而构建起一个结构框架。
1.2.4 建立连接:用连线把相关的概念连接起来,连接一般是相邻层级概念间的连接,也可建立交叉连接,需要时可在上下侧、左右侧添加连接。
1.2.5 注上连接词:建立连接后,针对两个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认真提炼出连接词,连接词必须是最概括,最简短的词语,最后标注在连线旁边。
1.2.6 反思与完善:初建起来的草图,当对它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时,往往会发现存在着不少错误、疏漏之处,进而进行完善。如果进一步深刻反思,往往会即发出更好的思路和创意,有可能对构建起的概念图作很大的改动或重新构建。
2.概念图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
概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形成判断和进行推理的基本要素。人们只有形成某事物的概念,才能形成对该事物的判断,并进入对该事物发展变化的推理过程。因此,对概念的复习是高考生物复习的核心。概念掌握好了,相关的生物学原理、法则、理论和模型也就掌握好了。然而,在多年的高三复习教学中,笔者却发现许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游刃有余,但一进入综合应用复习时就败下阵来,特别是解答许多换了情境的问题,一脸茫然。究其原因,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多数是未经思维加工而被迫机械记忆的零散、单一的概念。第一轮复习也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在知识应用时,不能建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命题框架,不能将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更不能灵活进行知识迁移。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将概念图这一认知工具应用到高三生物专题复习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概念图1:构建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概念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但高考并不是把热点内容譬如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等直接拿来考查,而是考查热点背后的基础知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关键是抓住与本学科相联系的内容,譬如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增值,病毒入侵引发的免疫过程。也就是说要立足热点的核心知识,并且将热点所反映的核心知识,放眼到高中生物学的全部内容中,进行梳理联系。例如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概念图(见下图1)
概念图2. 知识记忆型概念图。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生物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理解基础之上的记忆自然成为学习生物的一种重要技能。例如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概念最多的内容之一,概念的记忆成为教学难点之一。针对这一特点,在这部分知识复习时,给出"基因、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纯合子、隐形纯合子、杂合子、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性状"一组概念,要求学生课后建构概念图,通过交流、修改,加以完善。这样以概念图的形式把众多有内在联系的概念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组块结构,记忆效果显著。
概念图3.总结章节内容的概念图:"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专题的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与难点,是各地试卷必考内容之一,对于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及人体的免疫等内容可以以下丘脑为核心概念加以归纳、比较、总结对应的概念图。
图3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概念图
3.构建概念图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意义
3.1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概念图的过程是一个整合知识、实现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当学生围绕某一知识领域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加工、梳理并最终构建起一个概念图时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就清晰的呈现出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以说采用构建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复习,为学生找到了一个拓展思维、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促使他们能学、会学、乐学。
3.2 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概念"有助于人们进行推理和推论"也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概念图为支架,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思维品质,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发展。通过概念图的设置既可以训练思维方法,也有利于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转变
在高三阶段,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备考高中生物的内容,是高三生物教师必须担当的重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课本―资料―课堂―练习”四者的关系,进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对于高三生物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生物总复习,掌握生物学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下为笔者对高中生物复习策略的浅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通读课本,建立体系
1.通读课本的重要性
虽然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并不多,但知识点非常零碎,需要记忆及背诵的内容很多。因此,每年很难预测哪些知识点会考,哪些不考。所以,要求通读课本。这不仅需要阅读课本重点知识内容,课本上的插图、附表,也都在阅读之列,另外,也应对课外阅读内容(如,旁栏小资料等)进行涉猎,虽然这些内容并不是考纲所规定的直接考查内容,但通常会成为试题的背景或素材。总之,高考绝大部分内容是紧贴课本。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因此,通读课本可以有效地复习高考生物大部分内容。
2.通读课本的策略
当然,为了能使复习工作有效地进行,可以让学生参照考纲的知识点进而通读课本,这样的阅读才具有针对性。让学生自己清楚所有知识点中,哪些内容在考查之列,各知识点考查要求属于什么层次。这遍阅读的检测策略,可以采用填空识记的形式,将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打印好,空出部分内容让学生独自完成,识记最基础的书本知识。
二、有效利用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是分阶段复习的,在选择参考资料的时候也应该关注到这一点。各个学校的复习计划不同,复习的强度也会不同。有的学校教师每天发大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学生为了应付这些内容就已经焦头烂额,因而没有必要再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去购买另外的参考资料;而有的学校发给学生的资料很少,完全不能够满足高三备考的需要,导致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麻木地去选择参考资料,达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因此,在高考的复习中,选择一本合适的复习资料对高三生物的复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轮复习时应该更多地注重基础知识的整理与归纳,选用的参考资料要尽可能多地对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这一阶段选择的参考资料应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第二轮复习时应更多地关注知识的强化和综合应用,使用的参考书也应体系完整、略有深度;最后冲刺阶段应该更多地关注怎样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一些历年真题及讲解的参考资料是学生的主要选择对象。不论参考哪本复习资料,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重在引导学生培养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把复习内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走进课堂,积极参与
许多学生过于依赖资料,往往只做题不听课。其实大部分资料是对往年高考试题的总结。然而随着每年课本、考纲以及考试理念的不断改变,资料中有些内容、题目可能没必要去做,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复习资料,建立知识体系。在课堂上学生要耳听手写多发言,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教师讲的内容。对教师补充的内容、重点提醒的内容要及时做笔记,为了跟上听课的节奏,课堂笔记要灵活地在资料上做标记,不要什么都记,这样会影响听课效果。敢问、善问,让教师了解你的想法和思维,及时地发现自己知识、思维的缺陷,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精心做题,不断纠错
通过做题有两个目的:一是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缺陷的地方,二是提高解题的能力和做题的速度。因此,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做题时独自完成,并且完成后再对答案
教师必须指导、引导学生做题的时候要有时间观念,并要独自完成,完成后才对答案,不要一边做一边对答案,否则会养成“答案依赖症”。现在许多学生不看答案就不会做题,走上考场就着急。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能力。特别是主观性试题更要强调完成后才对答案,并且要书写下来,自己觉得会和书面做答是有很大差别的,只有不断强化,才会正确、准确做答。对做错的题目要重点标记,进行不断的反思,掌握相关知识点,矫正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做题要有质量意识,建立“错题档案”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树立做题的质量意识,而不是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只顾向前做题,而不会回头看看做过的题,往往导致以前做错的题经常会做错,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把自己做错的题进行及时的纠错,建立一个“错题档案”。在以后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看自己以前做错的题,进行不断的反省,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深入研究错题,分析错点,找准出错的原因。若是知识性失分,则及时回归教材,进行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若是方法性失分,则重新审题,找准切入点,理清该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该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若是过失性失分,则对自己又是一次警示,应督促自己克服粗心大意、轻视书写、过度焦虑等非智力不良习惯。
关键词:高三生物;试卷讲评;配套检测;课堂效率
试卷讲评是高三生物教学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和运用水平及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无效的讲评和训练只能使学生“屡错屡做,屡做屡错”。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呢?笔者广泛阅读、借鉴同行们的一些“智举”的同时,也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反思和总结,觉得做好课堂讲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讲评前奏:充分准备
1.1做好错题统计,避免轻重不分
试卷讲评中,要有针对性地讲评共性错题,要求教师必须在测试后对错题进行统计。那么该如何统计呢?对客观题的统计,我常常按照以下方法:对于填涂答题卡的考试由计算机直接进行统计;对于手批题,在批阅的同时,通过画“正”字来统计错误的数量。如果时间太紧,则请同学自行统计。对于主观题的统计,需要老师在批阅时多留意错误较多的题目和空格,记录、整理有代表性的错误。只有在评讲前做好错题统计,教师讲评时才能心中有数,对“重灾区”重点拯救。
1.2做好错题归因,以防盲目讲解
错题统计只是讲评前准备的第一步。教师在统计以后,还需关注错误选项,仔细分析错因。如有些是遗忘知识点造成的,有些是因为思维定势或审题不清造成的,有些则是解题缺乏技巧或不规范造成的。对于某些无法理解的错因,需要教师动一番脑筋、做一番调研才能究出错因。针对不同的错因,教师肯定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则需要做不同的准备。如为了思维定势类的错题的讲评,我们得准备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题目,让学生辨析,发现错因,再如为了在课堂上巩固解题技巧,我们又得搜索相应的习题,以备讲评之需等。
1.3做好错题归类,避开就题论题
为了提高讲评效率,我们在备课时,有必要对错题进行归类,归类的方法也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是根据知识点归类。小到某个章节,大到一个模块。二是根据错因分类。三是根据题型归类。四是根据解决策略归类。
2.讲评过程:实效优先
2.1相互讨论,自主纠错
在讲评试卷前,把已批阅好的试卷分发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行订正错题。选择题部分,同学在去除一个错误选项的基础上,往往较易发现自己的错误;简答题部分,由于错别字造成的错误通过教师批阅时给出标注加以解决,至于遗忘内容,学生通过自行阅读、回顾即能解决。在自行解决有困难的基础上,同座,或前后左右的同学,按惯例形成讨论小组,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可以解决一些非共性的错误。针对某个问题,做对者可以指点迷津,相互指导。这种讨论,不仅能够从同学的思路出发解决问题,而且可以让他们充分体会合作的乐趣,达到轻松一点,胜人一筹的境界。
2.2师生互动,分别解答
学生在自由纠错和讨论时,教师在教室走动以发现讨论双方遇到的难解问题,或接受同学提问,或主动解答。对于一些非共性问题给予个别解答(这样的解答方式,极易发现学生思维的误区,发现错误的根源所在,从而及时矫正),对于共性的问题告知即将集体讲评。这样,通过点面结合解决问题,可以轻松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2.3讲评策略,注重科学
“讲什么”和“怎么讲”是教师讲评是否科学的最主要问题。要提高讲评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此需要仔细斟酌和思量。
2.3.1根据心理学中遗忘的“干扰理论”,试卷讲评时,需要考虑试题讲评的次序。为了减小前摄抑制的影响,我们通常把错误率极高的题,放在前面讲。
2.3.2根据阅卷经验,试卷讲评课对书写规范、应试技巧等方面多加讲解,尽量使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做到少失分。
2.3.3边讲边练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使他们能够获得一种“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讲评后续:科学巩固
课堂讲评的结束,并非试卷讲评的结束,为了巩固成果,我们还得做一系列的后续工作。
3.1反思总结,共同发展
讲评课后,老师需对问题的讲评策略是否恰当、讲评效果是否达目标、课堂气氛是否融洽、新知识有无整合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等问题进行反思;学生就某些重要的知识点是否掌握、某类题解题技巧能否应用自如以及本次试卷讲评获得了哪些进步等进行反思。必要时,同学还可以对自己的错题,制作错题集,以便使自己不掉在同一个“陷阱”里。
3.2配套检测,巩固提高
从学习理论来看,讲评后三至五天,进行配套检测效果最佳。这就需要教师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或进行改动、或选择类似的题目制成测试卷进行检测。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督促学生自觉进行复习,及时消化试卷考查的一些重、难点问题。
3.3适时复习,温故知新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如果不及时复习,前面的记忆内容又该所剩无几。所以在学生做配套检测前,给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复习讲评过的试卷中的命题陷阱,体会命题人出发点;复习考查的相关知识点,防止知识的遗忘和重新构建相关知识体系;通过复习错题联想类似题型,以求触类旁通。
以上即为笔者执教试卷讲评课时采取的一些措施和策略。如有不妥,请各位同仁指点、修正!
参考文献:
[1]刘学庭.浅谈生物讲评课中教学行为的转变[J].中学生物学,2006(7):16-17.
[2]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M].5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2-203.
【关键词】高三 生物 复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2-01
高三教学工作中,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方方面面都给予高度重视,教师辛辛苦苦地教,高三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起早贪黑,秉烛熬夜,殚精竭思,日复一日,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但是如此的投入,却换不来相应的效益和产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研究:是什么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的问题,原因到底在哪里,如何改进?我来谈谈几点关于高三生物复习怎样才能有效教学的几点意见:
一、以学定教,按需而教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其它形式来了解学情,目的是真正获得学生学习、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真实的信息,把学生的学习基础、需求、愿望、困难和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依此进行教学设计并在上课时及时对方案加以调整,以学定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地教,有的放矢地教。
二、研读考纲,充分备课
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大都包括了“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两个部分。其中考试范围主要是规定考试知识的考查范围。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如何根据《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是每个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内容,比如“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这里的理解和分析都是内因的心理过程,人们是无法观察和测量的,如何把这些要求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观察测量的东西,生物学中图表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如何用其它表达形式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等问题,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对《考试大纲》进行细致的解读和研究。教师在复习阶段,真正吃透大纲和教科书,融会贯通,充分备课,不能图现成,不能用复习资料代替了教材。复习中要以教科书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并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整理。只有做到备课过程的充分和有效,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
三、夯实基础
综合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生物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强调的是“回归”,越是基础的越是重要的,而且是朴素的,不能认为基础的东西是“小儿科”,要注意纠正目前教学中好高骛远的不良倾向。建议上课时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问题,讨论问题,激活学生的大脑。
四、细致讲评
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和学生所面临最多的是练习和讲解试卷,讲评不仅仅要求教师对学生简单的核对答案,它需要老师讲究一定的方法,要求评在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
讲评主要分知识专题的讲评和试题的讲评。知识专题的复习在高三高考复习中是一种总结性的复习,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性梳理的过程。教师要打破原来的章节知识框架,将分布在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将课本知识进行重新的分类、按新的知识体系复习;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出专题知识结构网络,能够采取纵横向的对比,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查漏补缺,教师再简要地进行概括性总结和易错的题型,基本上就能达到复习要求。
对于试题,每一道题都有它的出错率和答对率,如果采用讨论式学习讲评,在进行的讨论讲评学习前,学生先核对答案,在不懂的问题旁做上标记,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既解决自己的问题,又帮助别的同学解决其他问题,教师所要做的,是把较多的错题汇集一起,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五、深刻反思
高三复习阶段应提倡师生对复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通过体验方法的运用,回味知识的描述,反思已有的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因为能力来自于对知识及方法的反思和总结。
对教师来说,反思与分析就是对试卷内容的分析和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试卷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考点的分类和覆盖面上,而且还要从生物学科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提炼出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
六、适应改革,改进方法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真正明确高考考能力,考的什么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适应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的现状常常是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问题的结论上,而这些问题又不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学生只关心老师持什么样的结论,老师的结论又大多来自现成的结论,使学习变成了“克隆”。长期习惯于接受“标准答案”、“现成结论”的人,渐渐就会失去求异思维的能力,创造的潜能就会慢慢受抑制,被扼杀。而高考以及现今社会的要求,恰恰最重视对有创造力人才的筛选,因此,课堂上一定要加强对话、交流、分享,加强相互间的讨论,加强学生对问题思考分析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七、开展“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每一位生物教师的每一节有质量高效率课上。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决定着一个学科、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否有效。因此,建议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能开展“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
总之,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我们的校长、教师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一定要加强对新教育理念的学习,在更新观念,基于学生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学校领导一定要深入教学,深入课堂,及时发现教学的主要问题并体现出对教学的领导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晓华。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的实践。生物学通报;2010(9):33
一 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角度看错题集的建立
根据洛林·W·安德森(Lorin W. Anderson)等新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介绍了四大类知识类别:(1)事实性知识;(2)概念性知识;(3)程序性知识;(4)元认知知识。其中元认知知识是指关于认知的知识和认知过程的控制、监控和调节。元认知知识有自我反省这一层意思;教师写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学水平,而学生对错题集的建立也可以看成是对学习活动的反思。错题集的建立涉及对错题的再认识,是种意识水平较高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
另一方面错题集的建立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区别分类,以便建立分类错题集,并要求对错题集进行归因分析;有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改编。从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业绩)来看,对知识点进行区别分类理解;对错题集进行归因分析类似于分析;对错题进行改编类似于综合与应用。
二 从记忆功能的角度看错题集的建立
安德森认为,记忆有两种形式——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种观念已经被新观点代替,记忆只有一种形式,只是具有不同的功能而已。记忆的功能有三种,即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工作记忆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它被认为是从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的必经之路。经常收集错题并分析,能促使学生进入工作记忆,那么感觉记忆就进入了长时记忆。这样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高三生物复习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构建知识网络,再讲解题目;二是以题目引出知识点。这两种办法主要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基本停留在感觉记忆上。如复习到蛋白质时,教师就可以请同学们以蛋白质的知识点为背景,由学生先讨论,顺便将涉及蛋白质的一些错题收集起来,之后再进行错误分析,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来归类总结。
三 从高三生物复习策略的角度看错题集的建立
高三总复习的进度安排,一般有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有的学校还有专题复习,但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较为常见。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知识,运用错题集的收集与建立,充分利用工作记忆,从根本上扎实基础知识。而一轮复习后的整合提升,如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何从新的复习角度对学生进行拔高,我们怎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那么关注学生平时的错题,对学生的错题归档,是一个不错的复习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说,错题集的建立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选择;其针对性强、效果好、时效快。而我们教师只是每次作业批改后,或是每次考试后进行错题重点评讲,这样往往起不了整合提升。原因有二:(1)学生的作业量较多,时间又较紧,很少有时间去整合;(2)缺乏确实可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去收集整理错题。
二轮复习必须要有全新视角,那么从已建立的错题集入手,教师可从中提炼出最贴近学生学习水平的资料。教师自然而然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进行相互转换,算是“教与学相长”吧。若有专题复习则更需要错题集的建立。如以蛋白质为背景知识的复习专题,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已建立的错题集,复习才有侧重点,更有突破点。
四 从具体教学实践的角度看错题集的建立
第一,课改走到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就,高考等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也在努力进行中,特别是近年来高考中注重以能力为主的考查,受到很多专家及同行的肯定。但我们却又不能回避高考,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有考试必然有分数得失之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避免在应试中犯同样的错误,错题集建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错题集的建立本身就要求学生做到“坚持”,对学习态度主动者或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他们平时就很注重错题的收集。一些报纸上介绍了各地“状元学生”的一些学习经验,主要有两点:(1)夯实基础知识;(2)错题集的建立与分析。但错题集怎么建立并没有具体说明,我们应在方法上进行指导。
如我们可以从“错题集”的常见类型入手:(1)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2)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3)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进行归因分析。每次考试中,同学们都会有不少题目做错,在这些做错题的背后,往往是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或者从错题集的建立方法入手:“抄”——将练习、讲义中的有关题目抄到错题集中,并在相应题下写出详细的解析,方便复习。“剪”——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很多问题的解题信息蕴含在相应的图表之中,图表在绘制时难度较大,弄不好不能准确表达解题信息。“记”——对于学生易犯错误的知识点,老师在复习、评讲中会就设问角度、答题技巧等做点评和强调。
第三,缺乏“坚持精神”的学生,其本身还有信心不足的问题。这些孩子认为做这种繁杂的收集整理工作,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特别是在高三学习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学生的这种观念会更明显,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要有预见性。
首先,在时间上,错题集的建立应在高三的上学期就鼓励同学们去做,甚至要求学生必须要做。把一项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学习任务,积小成多,同学们就不会感觉任务重了。
其次,教师需要指定一个背景知识,同学们再围绕这个背景知识来收集错题,并且让3~5人组成一小组,这样工作量就不会太大。每一背景知识有一位小组负责人,对每一错题进行归因分析;负责人由小组成员轮流来当,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与交流能力,特别是高中生物有些题目是需要用生物语言来表达,同时又能分摊工作量。
小组成员的学科知识水平最好是层次不同。原因是:一学科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水平较低的同学的讨论,就像是教师反复讲授一样,同样都是“工作记忆”;二符合高中生物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弥补教师遗漏的角落。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有法”。错题集的建立是高三复习特定的一种较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有一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汤国军.浅议生物错题集的建与用[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23
[2]〔美〕洛林·W·安德森(Lorin W. Anderson)等编著.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蒋小平等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3~35
[3]黎加厚主编.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4:22~23
【关键词】高效复习;计划;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57-01
一、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生物学科作为单科重新被列入高考科目,如何适应新的考试模式,做好高三复习教学工作,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从往年的高考生物试题看,命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命题思路更加新颖,分析型、实验型、开放型题等考查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题型已经成为生物高考试题的命题取向,成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有力工具。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紧密联系起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考试成绩。在进行双基复习的同时,应把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科学、技术等常识性的东西介绍给学生,来扩充他们的知识面。
二、冲刺阶段主要复习的方法
目前的高考用以前搞“题海战”的方法来提高成绩已越来越困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关键是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把知识教活、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复习教学的重点。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们重点研究以下几点:
第一件事要做好每一章、每一节的前言和小节的复习,就是认真阅读课文。因为这部分给我们每一个章节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弄懂重点内容。小节是对主干内容的概括,所以说每个章节的前言和小节要认真阅读。阅读的第二部分是对每一个单元的所提供的课题信息要有所掌握。
我们在讲每个单元知识有三类,一类是关于生物的结构、功能转换、存在的过程。结构动态中的变化,这些总称叫生物事件,也叫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通常是描述事实性知识的都叫生物术语。所以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首先要把每一章节的课题哪些是事实性知识搞清楚,这就是所谓的感性知识。学习归根结底是把感性知识上升,由事实性知识上升到抽象性知识,抽象知识有概念,也有原理,还有理论。这些知识都是我们教学当中所谓的重点,重点就是指抽象知识。我们在学习主干内容里面还要抓重点,重点就是这些抽象知识。这些抽象的知识是我们高考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说,我们在主干内容中要突出重点,对这些重点知识的抽象。
还有一类知识是把具体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知识是方法知识。方法知识在我们生物学里就很多了,这个方法知识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信息处理知识。还有一种是把理性应用到实践中去,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又有一些方法知识。比如说,遗传原理。我们讲遗传的基本原理用到最基本的工作中,就有遗传的方法。
每一种方法都以不同的遗传原理作为指导,应用到实践当中也有一系列的方法,具体怎么应用这个知识、怎么操作,这些都是方法知识。高考当中方法知识占的比例也是很大的,因此在第二部分阅读课文中的有关信息,就是要搞清楚每一个单元课题下,这三类知识都是什么。这是阅读课文第二个问题要做到的。
第三个要做到的就是在现在的三本书里有五种辅的学习资料,这五种辅学习资料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三本书的旁栏里面,也有一个小资料,这个小资料是对每一个单元知识点的扩展。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就是书上面画的一个大问号,这些知识提出一些与单元知识相关的思考性的问题。第三部分是一些图解,这个图解是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把它图像化,我们在高考当中有一个视图做答,就是要看懂这个图中说的是什么?现在的高考训练很重要,在我们的旁栏当中有很多的图解,所以认真阅读课文,要搞清楚这些辅资料里面的图解。
除了这三部分以外,辅的资料还有两种,就是在课文的行文当中,一个是叫做课外读,课外读是对单元知识点的扩展,因为它是对单元知识点的扩展,所以对我们灵活理解每个单元知识点起的深化作用。
第四部分,我们课文当中还有选学的内容,不属于高考的范围内,但看看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识别与考试的知识点相似或者相反的内容。这在我们选A、B、C、D的选项中,有些干扰项就是用选学的知识作为一个干扰项的,就是要读一些课外材料对答题中有很好识别作用。
高三二轮复习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与训练。在专题复习中,概念、原理和观点仍然是复习的重点,但更加强调重点,侧重加强考点的前后联系,争取二轮复习过后不留知识盲点。概念图能够明晰知识的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概念图的应用在二轮复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
实际教学中,生物概念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
应用。部分学生的目光仅放在把单个题目的做对上,对于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去理会。部分意识到概念图重要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会抓重点,主次不分,把许多细微的不重要的知识点跟重点知识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还有就是,概念图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知识点,好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固执地寻找着每节课的概念图。
鉴于生物二轮复习过程中生物概念图应用时出现的种种问题,现提出以下策略。
一、突出重点知识内容的复习
对于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穿插相应的练习题,跟生活实践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重点知识、自身薄弱知识、考试考查的知识心中有数,千万不能主次不分,只知道进行题海战术。
二、构建生物概念图时,将生物概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及时把教材中的原理、原则、规律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整理清晰,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境与学到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让生物知识为生活服务。
三、概念图的更新要及时
学习是不断深入的,经过第一轮概念图的初步构建后,学习者随着自身知识的增长,概念图也应及时地修改和完善。例如上图中,随着进一步的学习,还应补充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等知识。
四、对于那些不适于应用概念图策略进行复习的知识,一定要寻找恰当的策略来解决
例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鉴定的能力,掌握鉴定的方法和步骤。若采用概念图策略进行复习,不仅不会使复习过程事半功倍,还会浪费时间。
五、教给学生构建概念图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把整理好的概念图呈现给学生,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概念图,相互之间展示交流。学生掌握了方法,在其他的复习中也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方法,这样学习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
例如,概念图在绘制过程中可以使用Freemind等软件进行处理,十分清晰,操作也很方便。
关键词:高考 高三复习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58-02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是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科学分析、把握高考历史命题趋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答题能力的阶段。它是学生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掌握,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宏观把握与升华的阶段,在学生备战高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考与历史教学、学生与教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高中历史后期复习方法也应呈现动态状态。但是,目前地理历史教学中,部分历史教师在高三后期复习方面仍在采用“本本主义”、“一刀切”的做法,复习方法毫无变化,出现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
笔者认为上述想象的根源在于部分教师还未真正的地转变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地区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与学习,探究出科学、全面并且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之下,把握考试的“宗”,适应考试的“变”,将“讲”、“练”与教材结合,指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挖掘信息、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自信的迎接高考。对此,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历史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将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与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我在指导高三后期复习中发现,对于学生所反映的学习时间投入与学习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除受学习效率制约以外,还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将复习集中于重点与难点上,忽视了对次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二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仅是有“点”、有“线”,而无“面”、无“体”,不善于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规律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我在高三后期复习中要求学生要能及时弥补自己知识薄弱的环节,并能从多个角度系统的、完整的把握基础知识。
例如:我在高三后期复习中,注重指导学生根据历史知识认识角度的不同,从时间、地点、背景、人物、经过等方面来分析等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分析“两级格局”等历史现象;从发生、发展、结束几个方面分析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等历史发展过程,并要求学生从纵向角度,建立知识体系树状图,根据教材目录,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分别分成六个阶段、三个阶段、五个阶段来把握历史知识点的纵向特点,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记忆与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解题能力。
2 巧练、精炼,提高破题、解题能力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已经逼近高考,复习时间十分有限。为此,在习题教学与讲评中,教师就必须对漫无边际的试题进行精心筛选、整理与设计,要提倡巧练、精炼,通过典型的例题延伸出普遍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破题、解题能力。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高三后期复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启迪性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评讲过的例题,概括出这类试题的解题思维方式与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此外,为提高学生的破题、解题能力,我根据不同类型的试题,从审题技巧、阅读材料方法、挖掘材料信息、规范答题技巧多个方面分析了解答试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例如:我对最近5年的历史高考试题和习题册中进行了精心筛选,整理出了《高三历史后期冲刺习题册》,根据客观题与主观题解题方法的明显差异,将试题册分成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个部分。针对选择题,我选取了图片题、材料题、热点试题、文献题等题目类型,力图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命题形式,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因未知而造成恐慌。针对非选择题部分,在评讲时,我详细分析了每一道题的审题技巧、材料阅读技巧与答题思路,将试题的答案落实在教材之中,并要求学习参考答案的答题技巧。
3 回归书本,再现所学知识
纵观多年高考,其实质便是考查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不变”是指历史基础知识不变,囊括在教材之中,“万变”是指高考的出题模式与试题形式不断创新、变化。“不变”是“应万变”的基础,即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由此可见,高三后期复习阶段回归教材仍是十分必要的。高考要求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要全、牢、准,还要会用、会通。因此,在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我往往将讲、练、评与教材结合,引导学生找到试题以教材的契合点,帮助他们巩固、补充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
例如:我在评讲2010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试题第13题时,引导学生将考点定位于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在学生选择出正确答案之后,我还对本题知识点进行了补充,虽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老师是荀子,但荀子并是儒家代表人物。针对这个知识点,我为学生提供了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试题第12题,对此知识点及时进行了巩固,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为学生更加清晰地理清古代思想文化史这块知识提供了帮助。
4 树立自信,从容应考
高考是学生求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对学生发展前途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伴随着高考的临近,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理想等多方面的压力压得学生几乎喘不过气,如果这种压力不得到缓解,必然会使学生变得焦虑,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常常通过灵活的课堂形式与富有情趣的课堂情境,营造出轻松、和谐、愉快的班级气氛,并积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采用积极的评价措施,缓解了学生对高考的恐惧心理。
例如:我在课堂之前常通过播放歌曲、讲笑话、播放漫画图片、播放搞笑视频等方式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复习中的疲惫。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内心必然会有种种情绪。为此,我在班级一角设置了“宣泄箱”,学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情绪通过文字记录下来,结合书信的方式投递在箱内。每天中午,我都会定期打开“宣泄箱”,了解、掌握学生的内心情感,再及时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里辅导,使他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自信、从容的迎战高考。
5 结语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是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对解题技巧进行突破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调整考试心理,树立考试信心的关键性阶段与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策略来使学生更好地迎战高考。
参考文献:
[1]张德建.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的实践与策略[J].生物学教学,2006,(5).
[2]刘卓会.教会学生站在框架的高度去领悟知识[J].教学园地,2010,(29).
【关键词】高中生物习题课 有效性 策略
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任务,而生物学科的命题与评析是体现生物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习题课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材的再认识和拓展,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一节有效的习题课,是理解掌握课本内容的方法之一。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习题课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一、高中生物习题课的有效性策略
1.依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不少学生喜欢死记硬背典型例题,认为这个范本,可以解决一切类似的问题。不过,在生物试题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情景题、材料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后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2.利用学科内或学科间综合进行知识迁移。生物科学教材本身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各部分知识间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解决问题时有着连锁反应。同时,生物科学又不是孤立的,与其它学科之间也建立相应的联系,需要借助数学思想或其他学科才能解决问题。
学科内综合在生物习题的迁移上比较常见,构建小的知识网络,解决综合类习题。在解决人体体温调节问题时,把变温动物的体温调节与人的体温调节比较,与细胞呼吸的强度综合,还可以与动物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进行学科内综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后遇到相关的习题可以发散思维,从这个知识体系上找原型。
生物与其他学科间的综合也不少,在一些较为抽象的习题上恰当的应用数学模型很容易解决。例如,晴朗夏季,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
A.AD段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B.影响曲线BC段变缓的主要因素是温度C.FG段表示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D.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减少
这道题就是把植物新陈代谢与数学坐标曲线综合联系解决生物问题的,还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把此题拓展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图,以数学图表数据呈现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3.及时纠错,建立错题档案。允许学生犯错。在舒展开放的习题课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地活动状态,探究必然伴随差错的生成,课堂本来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
4.及时纠正错误。纠错不是简单地订正错误答案。在纠错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题型,分析出错的根源,不能一错再错。纠错也不是连续的批评或换人解决问题,容易造成压抑的气氛,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自卑,缺乏自信。在活动中,我们要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可贵的资源,将错就错,进行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错题成为学习的“生长点”,习题课也会因差错也能错出魅力来。
5.建立错题档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要学会把自己易错的难题或解题技巧记下来,以便课后复习。长此以往,及时建立错题档案,成为自己经典的习题库便于查阅和预防以后一错再错。
二、学会及时反思
1.定位恰当的师生角色。有限的教学时间处理随堂练习或课后作业或是检测试题,学生感觉教师永远像一个导游,流利的说出这一路上有几处景致,但学生体会不到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辛苦与快乐,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老师一讲就明白,自己一做就不会。习题课的效果不是依据教师“讲”的水平,而是由学生的动态探究质量来衡量,教师的“讲”将让位于学生的“说、读、探究”,教师的责任在于合适的时间恰当的引导,唤醒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说明习题课是不是教师包办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需要把阵地还给学生,需要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需要定位恰当的师生角色。
2.营造舒展的探究氛围。“杜郎口中学”教学研讨会上一位老师的习题课我印象颇深。他确定要探讨的问题后,学生立刻动起来,把身边的资源利用起来,随心所欲的探讨,但又不是 “乱说乱写”。舒展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个性不受压抑,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阵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墙壁上。”教师要因时、因地、因学生、因要探究的习题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舒展的探究氛围。
在实际的习题课活动中,还有不少疑难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摸索,只要我们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相信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取得无限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徐坤松.重视习题讲评.提高复习效率[J].新课程.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