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13 01:35:58

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为处于中部的湖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省投资环境的状况,认真分析我省投资环境的优劣,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促进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湖南有着丰富的劳动力、物资和原材料资源,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物产资源的大省,而且同周边省份和地区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省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为此,必须不断地优化我省投资环境,为引进外资和促进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湖南投资环境的现状,我们可以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总结。

1湖南投资环境的有利因素

从地理位置环境来看,湖南地区南北结合、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西移,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区域投资环境也随之改善,呈现出投资与开发的良好态势。

从自然资源环境和物产来看,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湖南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的美称;主要农副产品年生产总量和外运量名列全国前茅。同时,湖南还是旅游资源大省。

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湖南省国土面积广阔、人口数量众多、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具有较强水平、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业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农业生产基础较好,主要农副产品都位居全国前十位,在占全国不到2.2%的耕地上,生产出了全国6%以上的粮食,可以说,湖南是全国第一大粮仓。

从全球环境因素来看,全球经济重心正逐步向亚太地区移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国际资本所瞩目。根据反梯度理论,我省可以利用产业梯度转移来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广泛吸纳外资的加入。

从国内环境因素来看,我国生产力布局重心正在由东向西推进,中部地区将成为国家的重点投资地区。从区位上看,湖南是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沿江经济开放带和华南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沿线的大规模投资与珠江三角洲综合实力的加强,将会通过辐射和扩散作用带动湖南社会经济发展。

从经济结构来看,湖南与湖北、广东等南北省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经济互补性和依存关系;与贵州和江西等东西省份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梯度差,因此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此外,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和重庆市的经济辐射将对湘西贫困山区的开发发挥着较大的促进作用。2湖南投资环境的不利因素

湖南省区域投资环境因素既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地区之间经济运行机制有差异;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食品、纺织品等大多以省外产品为主,电子产品更是为省外、国外产品所垄断;农副产品、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虽然有明显优势,但却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利用效率不高,忽视资源的加工增值,制约了开发效益的提高;融资和管理水平不高;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等。

2促进湖南投资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

2.1优化空间布局以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经济的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湖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应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特大或较大城市为发展极、以公路和铁路为延伸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带,在条件成熟时再向周边地区推进。为此,在投资环境优化方面,我们应重点从建设核心城市和交通干线来展开。

(1)努力建设好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投资环境的改造与区域开发应是以省会长沙为核心、以长株潭工业三角区为重点,全面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构成与开发层次,合理辐射传统产业,强化综合功能,使之形成全省强大的“增长极”。在这个“增长极”的两翼应是京广线沿线;同时,要重点加强岳阳、衡阳和郴州、怀化和吉首等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树立“北大门”、“南大门”、“西大门”的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现与广东、上海浦东和国际市场的金融接轨、产业接轨和管理接轨,全面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把京广沿线地带建成湖南省高效益商贸走廊、高科技工业走廊和外向型经济走廊。

(2)重点建设好四条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是要建设好石长铁路沿线、枝柳铁路沿线、湘黔铁路沿线和永州至冷水滩沿线四条干线。首先是石长铁路沿线地带以湘西北门户城市常德为中心,应加速高速公路、铁路开发和现代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洪和抗洪设施建设,加强常德、益阳等城市的环境改造,改善这些城市和地区的旅游投资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外向型农业的开发创造条件。城市主导产业应以农业为出发点,并逐步改善食品、轻纺、造纸、机械等行业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其次是枝柳铁路沿线地带包括怀化、吉首、张家界和慈利等城市,该区域拥有天然的资源优势,非金属矿产、水力、森林、旅游等资源丰富,应重点搞好怀化和吉首等城市“发展极”的环境建设和交通主干线路的改造,着力改善这些城市和地区旅游投资环境,以旅游风景资源开发为契机,促进非金属矿产、水力、森林资源的投资与开发,注重农副产品及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再次是湘黔铁路沿线地带,这一地带城市较密集,煤、铁、锑等资源十分丰富,能源和原材料的开发与环境改造,尤其是工矿产品的深加工应置于优先发展地位。最后是永州至冷水滩沿线,这是湖南的“西南大门”,应打通湖南至防城和湛江的新“出海口”,加强省际商贸流通环境建设,加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加强对机械、建材和旅游行业的投资环境的改造。

2.2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投资环境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产业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湖南省虽然是一个农业大省,但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功能并不强;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主导工业仍然是以传统工业为主,总体层次偏低,结构老化,缺乏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企业组织结构的专业化和集团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利于主要产品档次的提高和更新换代,更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无法形成集聚效应;缺乏高层次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城市经济职能水平低下,制约了城市对其所在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和扩散效应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业,确定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工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和改善产业投资环境。

从我省的发展优势来看,我们要把经济开发的立足点放在农业、矿产和廉价劳动力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经济效益较好、容纳劳动力较多、又能体现我省资源特色的部门,如粮食深加工、建材、旅游业等。同时,我们有必要实行倾斜政策以招商引资;应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此外,我们还必须下工夫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结构,把农工相关产业尤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作为发展重点,将重工业轻型化,对大型项目的选择要同省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结构外向化,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整体经济实力。

2.3不断促进投资环境的优化

改善软硬投资环境是区域投资环境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硬环境(物质环境)是有形的,是投资者首先要注意到的环境要素;软环境(人文环境)是无形的,它的改善能够弥补硬环境的缺陷,可以促使硬环境的吸引力倍增,从而提高硬环境的效用。

第2篇

1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相关方法综述

房地产投资环境属于城市投资环境的子系统,纵观国内外学者建立的各种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现阶段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有:灰色关联分析法(邓聚龙,1988),层次分析法(SAATYTL,1908),模糊评判法(CHUATW,1979),人工神经网络法(HECHT-NIELSENR,1987),物元分析法(蔡文,1994)以及投影寻踪法(FriedmanJH,TukeyJW,1974)等.其中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评判法、物元分析法是主观分析方法,在此类方法的应用中主要由人为的根据经验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因此其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人为随意性;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能够消除评价过程中的人为随意性,但是其学习训练需要相当多的样本,况且还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因此不便于推广应用;投影寻踪方法能够将高维数据转变为低维数据,通过低维空间数据来分析高维空间数据,但是其中的密度半径窗口参数需要根据经验来确定,其评价结果仍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当然也有一些经典的传统降维方法能够利用指标数据信息对投资环境做出较客观的评价,比如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但是此类方法是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少量指标来反应样本信息,使得样本的信息损失量较大,同时对样本数据也有严格的要求.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依据动态聚类思想来构建投影指标,完全依靠样本数据自身特性根据投影指标来寻找投影向量,利用投影向量将高维样本数据投影到低维数据,然后通过研究处理低维数据达到研究高维数据目的,同时实现样本数据的排序和自动聚类分析.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已经在洪水灾害管理、气候分区和区域水安全评价等领域的多元数据分析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本文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应用到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中,以期为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提供更多的方法论。

2实例研究

为了验证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在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下文将进行实例研究.考虑指标数据的易获得性,以辽宁省工业地产的投资环境分析为例.张军涛和刘建国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了影响辽宁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之后利用聚类原理对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杨建喜和宋永发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将高维数据降维到低维数据,然后利用雷达图对投影特征值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了辽宁工业地产投资环境的排序.以上两篇论文中使用两类不同的方法得到了类似的排序和聚类结论.本文的研究以此为基础,通过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进行辽宁省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然后与文献的结论进行比较,以检验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的适用性.工业地产是区别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综合用地以外的工业性质的房地产.影响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的因素众多,参考文献从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发展环境4个方面选择36个指标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评价。首先,确定辽宁省工业地产投资环境的分类数,这里参照文献的分类,将整个样本分为3类。同时得各个城市的投影特征值,投影特征值排序以及投影特征值聚类结果。最后,将本文的分析结果与文献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所得排序和分类结果与用投影寻踪分析方法和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模型在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中的适用价值.但与文献中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算法相比:克服了需要根据经验来确定投影指标函数的密度窗口半径参数和对投影特征值要借助雷达图进行聚类再处理的过程;与文献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相比: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能够更多的利用原始指标信息,使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加客观可靠.同时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在对数据的排序过程中自动输出聚类结果,不需要再借助其他方法进行聚类分析.这具有文献中所用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同一聚类数据中,个别数据的排序结果与文献中结论稍微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在用遗传算法求解时每次生成的单位投影向量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所致。

3结语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通过投影方向向量将高维数据转变为低维数据,发挥了投影寻踪方法处理高维数据的优势;同时完全依靠样本数据自身特性进行聚类分析,使聚类结果具有客观可靠的优势;再者借用动态聚类思想构建投影指标函数并利用加速遗传算法求解得出的最佳投影方向向量能够避免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弊端;另外此模型对样本数据的容量没有要求,与其他较客观的评价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相比便于推广应用.因此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是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评价方法的一种较好的选择。(本文来自于《经济数学》杂志。《经济数学》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周勇龚海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第3篇

摘 要 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一方面,房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房地产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能有效带动相关联的上游与下游产业群的发展,在长时期内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房地产业自身的粗放发展,又有可能对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可持续发展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的各个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而房地产投资环境的研究对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理论既是对投资环境理论的拓展,又是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决策提供新的论证途径。

关键词 房地产 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评价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及评价理论的分析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相关概念

房地产投资是一种将资金或资源投入到房地产开发、经营、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经济活动中,以期获得未来最大限度利润的经济行为。投资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行为,笼统的讲,房地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置业投资。任何一项投资必定在既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运行并与周围各类环境因素发生着各种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将在一定时空领域内影响投资者投资活动的各类外部条件的总和成为投资环境。那么,房地产投资环境即是指某特定时空领域内影响房地产投资者投资行为与投资效益的一切条件之综合。它是影响制约房地产投资效益的自然社会、文化经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等各类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

(二)房地产投资环境的特点

1.房地产投资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纵深而重大。所谓纵深影响,即指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经济坏境都会对房地产投资带来影响,而非仅在其中某个层次产生作用。与其它商品相比,房地产具有高昂资格,成为人们财富的象征和一生追求的选择,当人们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总会不断改善自己的居住和生存条件,从小房到大房、从多层到高层、从普通住宅到高级别墅,个人的经济实力成为房地产商品购买力最主要的制约力量,成为影响房地产投资微观环境的直接因素。

2.房地产投资环境是广泛而复杂。所谓广泛性,是指投资环境范围的宽广性,即从宏观环境到中观环境、再到微观环境。

(三)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划分

从一般来讲,我们将房地产区域投资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房地产投资环境区域划分的最核心层是微观层,即具体的项目市场区域。从内到外,分别是中观层与宏观层。中观层指以城市为代表的房地产市场客户群所在区域。

(四)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

实践表明:房地产投资效益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自身因素(如:资金实力、投资经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还与受资地区的政治状况、经济环境、社会需求、市场容量、政策法规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选择稳定的、持续的、可靠的投资环境就成为保证房地产投资效益的关键条件。纵观近年来的“开发区热”、“批地热”、“房屋空置率高”、房地产业的失衡发展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房地产投资环境的估计不足和选择失误有关,所以,在投资之前,必须进行房地产投资环境的评价工作,它不仅是实现投资目标的手段,又是财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房地产投资决策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理论与常用方法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依据

投资环境评价必须遵循投资环境评价的一般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投资环境评价的行业特色,并形成行业性的评价依据。综合而言,主要的投资环境评价依据如下:

1.区域经济学理论

2.投资环境评价方法论

3.区域经济与行业经济统计

4.行业项目投资经济评价方法

5.各种行业性调查数据、报告分析

6.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7.专家意见

8.评价者个人专业知识与经验

9.行业管理相关法规

10.政府区域政策等

当然,实际进行投资环境评价时,能够收集到的数据资料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绝对充分,所以还是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能够得到或方便得到的数据可以纳入,不能得到或不方便得到的数据则要参考专家意见或结合评价者本人专业知识与经验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凭借有限的资料及时做出评价,并使评价结果对于投资决策和区位选择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有:

1.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

2.主成份分析法

3.聚类分析法

4.层次分析法

通过对投资环境评价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投资环境评价理论的存在以下特征:(1)从评价范围来看,存在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特征。人们对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范围由最初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评价逐步细化到现在的项目区域本身。(2)从评价方法上看,存在定性向定量变化特征。评价因素的选择更加全面与量化,使得评价结果由主观趋于客观科学。(3)从学科应用来看,评价理论更加注重多学科的应用。由最初的单一数学学科发展到现在数学、物理、地理、经济、环境等多学科结合,评价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康幼.投资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50-200.

[2]鲁明泓.中国不同区域的投资环境评估与评价.经济研究.2004(2):25-30.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环境投资环境评价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及评价理论的分析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相关概念

房地产投资是一种将资金或资源投入到房地产开发、经营、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经济活动中,以期获得未来最大限度利润的经济行为。投资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行为,笼统的讲,房地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置业投资。任何一项投资必定在既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运行并与周围各类环境因素发生着各种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将在一定时空领域内影响投资者投资活动的各类外部条件的总和成为投资环境。那么,房地产投资环境即是指某特定时空领域内影响房地产投资者投资行为与投资效益的一切条件之综合。它是影响制约房地产投资效益的自然社会、文化经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等各类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

(二)房地产投资环境的特点

1.房地产投资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纵深而重大。所谓纵深影响,即指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经济坏境都会对房地产投资带来影响,而非仅在其中某个层次产生作用。与其它商品相比,房地产具有高昂资格,成为人们财富的象征和一生追求的选择,当人们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总会不断改善自己的居住和生存条件,从小房到大房、从多层到高层、从普通住宅到高级别墅,个人的经济实力成为房地产商品购买力最主要的制约力量,成为影响房地产投资微观环境的直接因素。

2.房地产投资环境是广泛而复杂。所谓广泛性,是指投资环境范围的宽广性,即从宏观环境到中观环境、再到微观环境。

(三)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划分

从一般来讲,我们将房地产区域投资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房地产投资环境区域划分的最核心层是微观层,即具体的项目市场区域。从内到外,分别是中观层与宏观层。中观层指以城市为代表的房地产市场客户群所在区域。

(四)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

实践表明:房地产投资效益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自身因素(如:资金实力、投资经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还与受资地区的政治状况、经济环境、社会需求、市场容量、政策法规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选择稳定的、持续的、可靠的投资环境就成为保证房地产投资效益的关键条件。纵观近年来的“开发区热”、“批地热”、“房屋空置率高”、房地产业的失衡发展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房地产投资环境的估计不足和选择失误有关,所以,在投资之前,必须进行房地产投资环境的评价工作,它不仅是实现投资目标的手段,又是财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房地产投资决策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理论与常用方法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依据

投资环境评价必须遵循投资环境评价的一般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投资环境评价的行业特色,并形成行业性的评价依据。综合而言,主要的投资环境评价依据如下:

1.区域经济学理论

2.投资环境评价方法论

3.区域经济与行业经济统计

4.行业项目投资经济评价方法

5.各种行业性调查数据、报告分析

6.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7.专家意见

8.评价者个人专业知识与经验

9.行业管理相关法规

10.政府区域政策等

当然,实际进行投资环境评价时,能够收集到的数据资料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绝对充分,所以还是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能够得到或方便得到的数据可以纳入,不能得到或不方便得到的数据则要参考专家意见或结合评价者本人专业知识与经验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凭借有限的资料及时做出评价,并使评价结果对于投资决策和区位选择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有:

1.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

2.主成份分析法

3.聚类分析法

4.层次分析法

通过对投资环境评价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投资环境评价理论的存在以下特征:(1)从评价范围来看,存在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特征。人们对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范围由最初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评价逐步细化到现在的项目区域本身。(2)从评价方法上看,存在定性向定量变化特征。评价因素的选择更加全面与量化,使得评价结果由主观趋于客观科学。(3)从学科应用来看,评价理论更加注重多学科的应用。由最初的单一数学学科发展到现在数学、物理、地理、经济、环境等多学科结合,评价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康幼.投资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50-200.

[2]鲁明泓.中国不同区域的投资环境评估与评价.经济研究.2004(2):25-30.

第5篇

【关键词】共同前沿;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区域差异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目前,从我国环境治理投资的总体情况看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环境保护投资的总量还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投资的运行效率持续低下。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量都非常大,环境治理投资资金受到制约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在有限的资金约束下提高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更好地实现污染治理,是目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而这需要科学地测度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

二、文献综述

众多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国外,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主要使用均匀污染法和投入产出数学归纳法[1]。均匀污染法在确定环境保护投资最优规模时的重点和基础是找到环境保护投资的边际治理成本和环境污染的边际损害成本,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找到这两种成本相等,限制了均衡污染法在现实中的应用。投入产出数学归纳法是对经济—环境在结构上的相互关系、活动状态进行明确分析,结合社会有限选择和扩大了的消耗可能性,确定综合平衡调整中环境保护投资的最优规模。艾里斯—尼斯模型建立在质量守恒定理应用基础上,其将经济系统物资应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划分为一个重要类别方面作出了首创性研究[2]。维克托对艾里斯—尼斯的理论研究作了许多改进,为了计算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建立了加拿大经济的经验模型。在国内,研究重点集中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环境治理投资进行定性分析并主要使用DEA模型对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如冯健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供给角度剖析了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的存在,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不足的成因[3]。杨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村环境治理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4]。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定量分析研究中,从研究对象上主要分为两类:产业污染治理效率评价和区域污染治理效率评价,多使用CCR、BCC以及超效率等DEA模型进行运行效率、相对效率、静态与动态效率和影响因素分析。如袁华萍通过构建DEA-CCR模型对中国2005—2010年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进行DEA视窗分析[5]。兰明慧使用环保投资优先增长模型及DEA—CCR模型,分别对福建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运行效率及福建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相对效率进行实证分析[6]。陈雯采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来研究华东地区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7]。戴红昆利用DEA-C2R模型、BC2模型以及C2R超效率模型对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评价[8]。王兵、罗佑军运用基于RAM的网络DEA模型对2001—2010年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影响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9]。王俊霞、王荣采用DEA-TOBIL两阶段模型法,对西部地区的环境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10]。刘冰熙等借助修正后的三阶段BootstrappedDEA方法,对我国29个省份2007—2013年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去除外生变量和随机变量的影响后,我国各地市环境治理效率普遍呈现波浪形发展规律,但出现日趋恶化的趋势[11]。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学者采用多种DEA模型来分析环境治理投资效率,但研究思路大都将所有省(市)基于统一的前沿面进行效率测度,并没有考虑区域发展基础、区位特点等个性因素,即忽略了区域之间的异质性。鉴于此,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区域异质性特点,构建基于共同前沿的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模型,并对2012—2014年间我国31个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共同前沿模型

在传统的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DEA测度中,并未考虑各区域的地域限制、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因素,认为不同区域是同质的,从而将各区域作为相同的决策单元,应用统一前沿面进行效率测算。但是,众所周知,各省(市)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政策倾斜程度等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严重依赖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先天要素,从而导致效率测度结果不真实。由此,借鉴Battes,O'Donnell对共同前沿模型的界定,将N个待评价区域划分为K(K≥1)个不同类型的组,X=(x1,x2,…,xm)为投入要素,Y=(y1,y2,…,ys)为产出要素,则第K个组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表示为Pk(x)={y:(x,y)∈Tk}。Tk为第K组决策单元构成的生产可能集,而Pk(x)形成的前沿面可以称之为区域前沿面,所有Pk(x)共同构成的前沿面称为共同前沿面。

(二)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以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当前完成环保验收项目投资作为投入指标,以工业废水处理量、城市污水处理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作为产出指标,构建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样本,所取数据主要从《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4)》、《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2014)》等整理获得。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将31个省(市)根据经济带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群组,并分别在区域前沿面下和共同前沿面下测算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根据对表2的分析可得,2012—2014年我国整体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偏低,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为0.70,年度效率值变化趋于稳定,极差仅为0.04。从三大地带来看,东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除2012年低于全国均值外,其余年份都高于全国均值,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0.68上升至0.74。在东部11个省(市)中,北京、河北、广东三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一直处于有效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前沿面上,其余省(市)的效率值大部分在0.5到0.9之间,只有山东、天津两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一直低于0.5。中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虽然在2013年出现了下降,但是都高于全国均值,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是三大地带中最优的。其中,湖南省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一直位于前沿面上,其余7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都大于0.7。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普遍较高,且省(市)之间差异较小。与东、中部地区省(市)相比,西部地区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较低,且一直低于全国均值,仅为0.61。其中,青海省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广西、云南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始终大于0.9,其他省(市)的效率值低于0.5,占西部总数的40%。由此可见,提升西部地区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对于全国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直观作用。据对表3的分析可得,东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为0.80,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较高,且年度效率值变化趋势平稳,但各省(市)之间差距较大。北京、河北、辽宁、广东四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最高,效率值始终为1,上海和福建的效率值也达到0.9以上,除天津外,其余省(市)的效率值都在0.5以上。中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达到0.96,最小值也有0.91。其中山西、吉林等5省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一直位于前沿面上,其余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也都大于0.8。可见,中部地区各省(市)的环境效率水平普遍很高且各省(市)之间差距不大。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为0.76。其中,广西、重庆、四川、云南、青海5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贵州、陕西、宁夏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较高,其余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都在0.5以下。可见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较高,但各省(市)之间差距很大。综上,在共同前沿面和区域前沿面下,我国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差异显著。总体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在共同前沿面下和区域前沿面下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表现差异明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市)在共同前沿面下和区域前沿面下表现差异巨大。以河南省为例,在共同前沿面下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只有0.77,效率水平较高,但在区域前沿面下河南省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均为1,一直位于前沿面上。而东部地区个别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在两个前沿面下的表现差异也很巨大,例如辽宁省、福建省、山东省。这说明我国三大地带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都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我国用于环境治理的投资虽然逐年增多但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环保支出方面存在明显过度投资现象,合理有效配置环保支出的能力不足;我国政府与其他各方面的配合力度不够;我国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资金效率评价监管长效机制的构建不完善等。

五、结论

本文应用共同前沿模型定量评估了2012—2014年我国31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主要结论为: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中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最高,东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水平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水平最低;从整体来看,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仅为0.70,且绝大多数省(市)在共同前沿面下和区域前沿面下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表现差异明显,说明我国整体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偏低。荫

【参考文献】

[1]谭志雄.我国环境保护投资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6篇

摘 要 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第7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政府环境规制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67-03

引言

当下世界范围内,多数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当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已非常严峻时,必须以巨额经济支出作为代价用于对环境进行整治。这本身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浪费[1]。时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雾霾等环境污染,且这几乎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依然成为关系未来发展的主流研究课题[2]。但是,现阶段中国在环境治理与环保投资的现状层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并不乐观。政府应承担起市场监管的重要角色,却在当下成为了中国环保投资的主体[3~4]。政府环境管制政策与制度是从外部层面对企业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环保投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环保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分析环境形势和治理现状基础上,逐步出台了系列强化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对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需以高额资金投入为前提,采购大量清洁生产设计书和设备,购买先进的环保系统与设施,设立专责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组织机构等[5]等。这本身对企业来讲为一项巨额的成本,且最终会不可避免地对企业各项经营决策与投资行为造成影响。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大股东或管理层对于环境治理和环境投资行为的态度如何?企业环保投资决策是否会受到且如何受到来自股权特征的影响和控制?均为本论题探讨之重点内容。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立足于这两个层面对该投资行为展开分析,即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等,而立足于会计理论层面来对该行为展开分析的研究成果不够丰富,这就为后期的系统性研究带来障碍[6~8]。除此以外,我国关于上市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影响成因的分析探索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研究视角转向环保投资,选择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了2010―2015年五年间的经验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企业的环保投资行为重点从政府环境管制视角进行尝试性探讨,以便能够更好地对企业采取的各项环保投资行为以及企业股东和管理层对于环境环保的态度等予以探究。

一、理论分析

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展开强行管控,给企业施加了很大压力,这是一种直观的、硬性的制约。政府早期的管控都是直接管控,然而如今已经逐渐转化为直接管控与间接管控互相融合,逐渐把投资方、消费方以及社区民众等利益主体的管理作用调动起来,通过经济激励机制与信息披露自主机制,鼓励企业提升环保投资水平,促进国内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经济激励机制包含企业购入环保设施能够获得政府部门的财务补贴与优惠税收政策、企业运用环保及时能够获得政府部门的扶持、企业实施绿色生产能够减少排污费支出等。同样,政府也是提升环保投资水平的关键外在支持力。如果上市企业能够做到节能减排,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购入与研发环保设施可以获得政府拨付的专项资金,在税收方面,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这一系列措施都能够鼓励上市企业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发展绿色生产,处理好各种污染源,进而使环保投资效益得到提升。

二、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

影响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大多数因素都存在着不可控的特点,所以难以详细深入地进行研究,因此P者选取了影响力较大,并且较为便于了解的政府环境管制为研究对象,探析其对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实践证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环境管制强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环境保护在地域间以及行业间会存在差异性较大的环境保护立法。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通过强制力对企业环保行为进行管理,已经成为目前政府环保工作的主要手段。相关环保立法不断出台,也对这种手段的应用给予了强化,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的限制不断增加。实践证明,政府环境管制的应用带有着双面性的特点。这种双面性的产生与政府环境管制的强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管制强度过低,企业的遵守效果较好,但是环境保护的水平较低。而管制强度升高后,并达到临界程度,则会对政府和企业均产生影响,使得政府环保职能增强,企业之间环保支出趋同。并且,伴随着我国在环保方面的立法不断完善,落实力度不断加大,会使得企业进行环境投资的收益高于环保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环保投资进行了激励,并且也开始更加积极的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进行遵守。由上述可知,政府环境管制能够从不同层面会企业所进行的环保投资行为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具备显著的“门槛效应”。鉴于此,笔者假定存在无变量环境,通过进行假设的方式,来对论题进行研究。

假设:政府环境管制强度与企业环保投资规模之间的关系呈U型。

(二)变量指标和模型选择

1.变量设计。在本文中,被解释变量――企业环保投资规模(EPI)用“投资/资本存量”相对数表示,这有助于减少企业规模对环保投资规产生的影响。企业的环保投资额度以投资代为表示,而解释变量则表示作为监管者的政府进行管制的强度;资本存量代表的是一年中总资产之间的算术平均值。在本论题中,尝试建立在本当前行业已有的行业环境管制综合指数基础上,通过方法和思路层面的创新,以我国各地“工业三废”污染达标指数为依据,对各地政府管制环境的强度进行综合性反映;股权结构指标主要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等;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等。控制变量为投资机会和产权性质,其中投资机会用Tobin’Q值表示,发展能力用总资产增长率来表示。

2.模型构建。本文选取2010―2015年之间的企业环保投资额作为研究数据,本文构建的基本多元回归模型:

EPIi,t=β0+βif(Xi,t,Zi,t)+ ui (1)

结合本文中选择的变量,模型(1)扩展为:

EPIi,t=β0+β1ERSi,t+β2Largest i,t+β3Balance i,t+β4Manage i,t+ β5 Institutei,t+β6ROAi,t+β7Sizei,t+β8Sizei,t+β9Oppi,t+β10State i,t+ui

(2)

3.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根据2012年10月26日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中国证监会2013年第二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其筛选过程如下:(1)将ST、SST、PT等样本公司剔除;(2)将金融证券业样本公司剔除;(3)将数据不完全的样本公司剔除;(4)将上市公司剔除;(5)将数据不全的样本公司剔除。最终,得到了188家样本公司。本研究分析过程所使用的数据,其来源主要有:第一,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环境等报告,是企业环保投资额数据的主要来源;第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是地区环境管制“工业三废”指数的主要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则是“工业产值”数据的主要来源;第三,本文数据来源于CSMAR、Wind数据库、样本公司2010―2015年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上交所网站、深交所网站、国泰安数据库、新浪财经以及各上市公司官网。

4.统计分析。(1)描述性统计。通过针对统计变量进行一定的分析显示,EPI的平均值都在0.0110,而变量的中位数为0.0032,这表明企业环保投资在总资产平均比例中,占据了大约1.1%的比例,很多样本公司并未将过多的资金投入环保工作中,该项投资规模通常总样本的平均值低,这同时也意味着,样本公司未给予环保工作足够的重视。EPI标准差,通常都比中位数和均值高,并且数值上下波动大,这意味着样本公司具有属于非正态环保投资规模分布特征,在环保投资行为方面,企业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企业股权结构中的Largest与Balance两个变量,其中前者的中位数以及均值均高于后者。两者的中位数是0.5340,而二者合计平均值是0.5770。由此,可以得知选取的样本公司中存在显著的“一股独大”现象。根据表中另外两个变量Manage和Institute的均值及中位数来看,其结果均不算大。这说明了选取的样本公司中机构管理层持股比例并不高。(2)多元回归检验。为最大可能地减少伪回归的出现,在进行具体分析时,针对各项变量均进行了平稳性检验。依照自回归系统各自的限制的差异,将面板数据依据采用的检验方法进行具体划分,从相同情形和不同情形下两类来划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在进行具体分析,采用的方法是LLC方法和IPS方法结合的方法,并运用了Eviews6.0软件进行各变量的校验。据检验结果可知,在水平值情况下单位根在较多数的变量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一阶差分值后的结果可以看出,相伴概率都拒绝原假设。这就说明了此时各类变量均无单位根存在,即出现了所有变量一阶单整,即I(1)。

在面板单位根检验基础上,还需通过面板协整检验来确定各项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关系。通常意义上,非平稳序列出现伪回归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协整检验具备一定的必要性。所以,本文首先针对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以Kao检验作为参考,而后再采取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协整检验结果低于10%的显著水平时则表明是拒绝原假设。结果显示,样本公司2010―2015年五年间环境保护投资与各影响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协整关系,能够通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来对各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关系进行研究。在协整检验基础上,在确定回归模型时,利用Hausman Test和F统计量对Y果进行检验而后确定,最终确定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从模型的回归检验结果中可发现,ERS与EPI之间的负相关性比较明显,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可发现,假设并不完全成立。这就意味着,我国现阶段针对环境展开的管制工作效果不佳,缺乏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导致企业未严格按照环境标准进行环保投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预防与治理污染过程,均应投入高额资金,用于进行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引进和环保设备更新,管理环保组织机构等等,会导致企业生产与经营成本的增加。所以,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对环保工作进行大量投资。此外,在政府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缺乏执法力度,加之环保投资成本较高,企业仍愿选择上缴环境税费或罚款,都不愿意主动投资环保。在此种形势下,即使强化了环境管理力度,也难以有效激发企业的环保投资热情。如此可看出,在政府管理环境下,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资规模明显存在不足现象;Largest与EPI之间的负相关性比较明显,但不存在显著的统计检验。因此,假设未得到验证;Balance与EPI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根据这一情况可表明,选取的样本公司中主要是通过股权的形式来实现制衡,并没有对企业的实际环保投资规模产生影响,所以本文提出的假设得到了验证;同时,在变量Manage与变量EPI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因此假设同样得到了验证。根据这一情况可表明,样本公司中的管理层及其大股东均不具备较强的环保投资意向,即他们所进行的环保投资行为是被动进行的。而根据回归检验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变量Institute与变量EPI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所以不具有显著的统计检验。所以,前文中提出的假设不能够通过检验。根本原因是,我国机构投资者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力不大。

结论

本文主要围绕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进行研究,以多种现代环保理论为基础,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进行了认识,并就其内部特征、组织形式、存在风险等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从理论层面上,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的认识。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详细地对其内部环保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影响其环保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些总结与假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从总结来看,上市公司对于环保投资的积极性并不高,并且环保投资在不同上市公司中还会产生差异性的表现。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没有划拨过多的资金从事环保投资,并存在明显的消极情绪;政府环境管制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对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行为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与管制强度的大小相关,呈现U型关系。本文对上市公司环保投资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可以为部分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并且在完善学术研究,丰富研究维度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贵生,殷孟亚,杨磊.基于环境规制强度的政府与企业环境行为的重复博弈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5):114-115.

[2] 杨璐,李玉琳.基于博弈视角的环境规制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71-172.

[3] 孙文远,孙治宇,任志成.环境规制的技术进步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96-112.

[4] 高红贵,王苏楠.湖北环保产业投融资现状及资金供需矛盾的纾缓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0):42-46.

[5] Mohamed E.H.A,Guglielno M.G.,Christophe R.,Sova R.,Sova A.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Evidence from

Romania[J].Ecological Economies,2012,(81):130-139.

[6] Orsato peti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When does It Pay to Be Green?[J].Operations Research,2006,(6):607-608.

第8篇

摘 要 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第9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4-0001-06

一、引言

中东地区是全球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P公司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东地区石油储量为8085亿桶,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479%,天然气储量803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总储量的432%。中东地区是中国石油企业主要的对外投资地区之一,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地区在油气投资方面的合作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随着中国在中东地区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恶化的中东局势以及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油价暴跌,对中国海外油气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的安全水平是研究海外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海外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规避风险、提高投资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

本文针对中东地区主要油气生产国的油气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其演化趋势,旨在对中东地区油气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选取中东地区主要的油气生产国家(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也门等10个国家)进行研究,基于证据理论构建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模型,选取海外油气投资相关的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4年的数据对中东地区各个国家油气投资环境进行整体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国家油气投资环境的演化过程。

二、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模型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文献中使用过的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进行归类整合并进行统计,按照引用频率进行排序,然后采用专家访谈法对各指标进行筛选,以确定最终指标。在文献分析过程中,以国内外经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参考制定备选指标,国外参考的指标体系包括:伊西?特利法克和彼德?班廷提出的“冷热国比较法”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1]、Otto教授提出的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2]、全球第一家矿业咨询公司BehreDolbear提出的石油投资环境评价体系[3]和费雷泽研究所提出的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4],国内参考了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提出的投资环境评价体系[5]、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世界油气投资指南》提出的投资环境评价体系[6]、国土资源部《全球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使用的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7]。通过将相似指标归类合并的方式制定完成备选指标体系后,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总库和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为文献搜索目标,以油气投资环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遴选具有一级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46篇,统计各备选指标引用频率后,按照各备选指标引用频率排序,将备选指标以问卷的形式发给专家进行第一轮遴选,然后以专家访谈形式进行第二轮遴选,根据专家访谈意见最终确定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基础环境6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通过同样的遴选方式确定了21个二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见表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8月

第31卷第4期王信敏,等:基于证据理论的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演化分析

表1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量化方法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据来源指标说明

政治环境

(A1)

政局稳定性和

连续性(B11)PRS Group

用PRS Group发布的国家风险指南(ICRG)中的Government Stability指标来量化,东道国的政治形势越稳定越有利于长期投资,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战争风险(B12)PRS Group

用PRS Group发布的国家风险指南(ICRG)中的Internal Conflict和External Conflict指标来量化,反映油气投资的安全性,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反方向变化

与中国关系(B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用与中国邦交历史年数来量化,与中国的友好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投资,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经济环境

(A2)

经济体制(B21)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以经济自由度指标来量化,经济自由度越高越有利于投资,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对外贸易(B22)国家统计年鉴用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来量化,反映东道国与中国的贸易频繁程度,贸易额越大越利于投资,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经济对油气出口的

依赖度(B23)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用东道国油气出口总量占本国油气生产总量的比重来量化,出口依赖度越高越有利于投资,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经济总量(B24)世界银行统计数据GDP总量,经济总量越高,经济越发达,越有利于投资,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法律法规

及政策

(A3)

是否允许国外合作(B3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允许与国外合作记为1,不允许记为0,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法律法规的完备程度(B32)PRS GroupICRG中的Law and Order指标,完备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投资,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投资促进政策(B33)PRS GroupICRG的Investment Profile指标,用投资便利程度来量化,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油气资源

开发潜力

(A4)

油气储量(B41)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东道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储量,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储采比(B42)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东道国油气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采出量之比,表示油气资源可供开采的年数,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油气产量(B43)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东道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总产量,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社会环境

(A5)

官方语言(B51)The World Factbook官方语言为英语记为3,官方语言不是英语,但通用英语记为2,官方语言不是英语也不通用英语记为1,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教育水平(B52)世界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用教育普及率来量化,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民族结构(B53)PRS GroupICRG中的Ethnic Tensions指标,反映东道国种族局势,

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反向变化

基础环境

(A6)

油气管道设施(B61)The World Factbook东道国内的天然气、原油、油品管道总长度,是反映油气运输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交通便利程度(B62)世界道路联盟统计数据用道路密度来量化,反映东道国的运输能力,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信息化水平(B63)国际电信联盟统计数据用每千人因特网用户数来量化,反映东道国的通讯能力,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电力供应(B64)国际能源机构统计数据用人均年消耗的电量来量化,反映东道国的电力使用程度,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同方向变化

气候条件(B65)FDA/CRED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用极端气候(干旱、洪水、高温)影响的人口比例来量化,该指标与评价结果呈反方向变化

本文选取2003―2014年数据进行研究,截至目前,2014年部分指标数据在表1中标注的来源处尚未公布,因此采用了其他数据来源。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最新数据更新至2013年,因此2014年油气产量指标采用《美国油气杂志》发布的数据,油气储量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资讯》,经济对油气出口的依赖度根据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油气出口量进行核算。2014年GDP数据来自《世界经济展望》,对外贸易指标数据来自海关信息网。基础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大部分指标2014年数据尚未公布,本文沿用2013年数据进行计算,短期内基础环境和社会环境指标值的变化不大,因此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不大。

(二)基于证据理论的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模型构建

目前有关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810]、模糊综合评价法[11]、灰色综合评价法[12]、熵权法[13]等,现有的海外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方法较少关注投资环境中专家评价的主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利用证据理论方法构建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模型,由于使用多种证据进行信息融合,基于证据理论的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模型能较好地降低评价中主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基于证据理论信息融合的海外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识别框架确定

为了利用证据理论对海外油气投资环境评价模型中评价指标权重进行更客观的计算,首先需要建立识别框架θ,

θ={非常重要(F1),重要(F2),一般(F3),不重要(F4)}

识别框架θ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区分指标权重的重要水平,本文将指标权重的重要水平按照4个等级分类。

2.确定指标权重隶属证据

本文构建两种权重隶属证据:一种是通过专家打分法获得权重隶属概率,由于专家打分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评价,这一证据对于权重隶属真实水平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偏差,本文构建另一类权重隶属证据,即使用文献分析法构建权重隶属证据,通过分析指标在已有文献中权重的重要程度隶属,统计权重隶属概率。将两种证据通过证据理论融合后,计算指标权重。

由于各文献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相同权重值所对应的隶属关系可能不一样。假设某文献指标A的下级指标包括B1,B2,…,Bn,权重分别为w(B1),w(B2),…,w(Bn),识别框架θ的隶属关系根据Bi大小确定。设wmin=min{w(B)i)|i=1,2,…,n}, wmax=max{w(Bi)|i=1,2,…,n},

若Bi∈[wmin,wmin+14(wmax-wmin)],则Bi∈F1;

若Bi∈[wmin+14(wmax-wmin),

wmin+24(wmax-wmin)],则Bi∈F2;

若Bi∈[wmin+24(wmax-wmin),

wmin+34(wmax-wmin)],则Bi∈F2;

若Bi∈[wmin+34(wmax-wmin),wmax)]

,则Bi∈F2。

由此可以得到所有遴选文献中指标Bi的隶属关系,并统计出各指标Bi的隶属概率,这个概率作为指标Bi的隶属关系证据。

3.指标权重计算

假设m1为专家打分法权重隶属概率分布函数,m2为文献分析法权重隶属概率分布函数,利用证据理论D-S合成公式计算指标隶属分布函数,对于某一级指标Ai下的二级指标Bij(i=1,2,…,n)

来说,

m(Fi)=(m1m2)(Fi)=∑A∩B=Fim1(A)m2(B)1-∑A∩B=m1(A)m2(B)(1)

式中,i=1,2,3,4;Fi为识别框架θ中的某一隶属关系。

该指标权重为

w′(Bij)=04m(F1)+03m(F2)+02m(F3)+01m(F4)(2)

式中,i=1,2,…,n。归一化处理后

w(Bij)=w′(Bij)∑ni=1w′(Bij)(3)

式中,i=1,2,…,n。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

4.计算评价结果

假设评价指标体系(表1)中各二级指标原始值为v′i(Bij),其中Bij表示第Ai项一级指标下的第j项二级指标,v′k(Bij)表示第k个国家指标Bij的原始值。各二级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去除量纲单位,标准化处理后

vk(Bij)=nv′k(Bij)∑ni=1v′k(Bij)(4)

式中,vk(Bij)为第k个国家指标Bij的消除量纲后的标准化值。

那么一级指标Ai的评价值为

vk(Ai)=∑nj=1vk(Bij)w(Bij)(5)

式中,n为Ai下二级指标的数量,vk(Ai)为第k个国家一级指标Ai的评价值。综合评价值为

vk(A)=∑nj=1vk(Ai)w(Ai)(6)

三、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评价实证研究

(一)权重计算

指标权重隶属证据通过专家打分法和文献分析法两种方法获得。第一类证据通过专家打分法,本研究共聘请专家16人,专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指标所隶属的识别框架进行选择,最后统计识别框架中各事件的分布概率,即为各指标权重的隶属证据。第二类证据通过文献分析法完成,利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46篇,对各个一级指标隶属进行概率统计,获得各一级指标隶属证据;二级指标的证据获取通过同样的方式,针对每个一级指标对文献进行梳理,对各个二级指标隶属进行概率统计,获得各二级指标的隶属证据。两类权重证据获得后,根据证据理论合成公式(1)进行合成,并根据式(2)、(3)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见表2。

表2评价指标权重和复合权重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复合权重

政治环境0150

政局稳定性和连续性033400503

战争风险034400517

与中国关系032200485

经济环境0206

经济体制018000373

对外贸易022800470

经济对油气出口的依赖度029600611

经济总量029600611

法律法规

及政策0151

是否允许国外合作033900513

法律法规的完备程度033400504

投资促进政策032700495

油气资源

开发潜力0209

油气储量033400699

储采比033000691

油气产量033600702

社会环境0130

官方语言027500356

教育水平033300432

民族结构039200508

基础环境0153

油气管道设施026800411

交通便利程度020400312

信息化水平019500298

电力供应020000307

气候条件013200203

证据融合的结果显示,一级指标中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环境是海外油气投资环境最重要的两项指标,其所占权重分别为0209和0206,是影响海外油气投资的最主要因素。在二级指标复合权重中,油气产量、油气储量、储采比、经济对油气出口的依赖度、经济总量是最重要的5项二级指标。其所占比重分别为00702、00699、00691、00611、00611。

(二)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评价

选取2003―2014年中东地区10个国家的各指标数据,对油气投资环境进行评价。首先利用式(4)对各二级指标12年的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利用式(5)、(6)计算各个国家油气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值,结果见表3。

表3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评价结果

年份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也门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1.295

1.271

1.254

1.261

1.249

1.241

1.266

1.260

1.267

1.254

1.278

1.283

1.727

1.715

1.712

1.707

1.721

1.723

1.713

1.715

1.712

1.682

1.481

1.602

1.076

1.055

1.062

1.057

1.046

1.042

1.069

1.063

1.126

1.142

1.168

1.147

1.361

1.359

1.347

1.351

1.343

1.342

1.310

1.293

1.262

1.252

1.253

1.246

0.923

0.938

0.912

0.924

0.933

0.959

0.949

0.962

0.955

0.983

0.985

0.952

1.644

1.634

1.608

1.584

1.562

1.520

1.505

1.475

1.457

1.476

1.478

1.451

2.025

1.998

2.024

2.015

1.982

2.015

1.951

1.915

1.964

1.990

1.994

1.965

0.871

0.831

0.837

0.665

0.662

0.664

0.673

0.671

0.636

0.624

0.518

0.504

1.556

1.527

1.536

1.547

1.534

1.470

1.427

1.378

1.380

1.391

1.413

1.303

0.688

0.679

0.688

0.689

0.694

0.702

0.696

0.681

0.655

0.673

0.674

0.659

根据2014年综合评价值,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排名依次为沙特、伊朗、卡塔尔、阿联酋、巴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也门和叙利亚。沙特、伊朗、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中东地区油气储量和产量最大的6个国家,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同时经济实力占据明显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较为优越,因此投资环境排名较高;阿曼、也门和叙利亚是中东地区较为落后的国家,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环境相对落后,同时也门、叙利亚局势混乱,因此成为油气投资环境较差的3个国家;巴林是中东地区较小的一个国家,以天然气生产为主,油气储量、产量和GDP都是10个国家中最小的,但其具有明显的社会环境优势和基础设施环境优势,同时2014年下半年的油价暴跌对中东产油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以生产天然气为主的巴林所受影响不大,因此2014年油气投资环境综合排名第5。

(三)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演化分析

根据各国油气投资环境的平均评价值绘制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演化趋势图(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2003―2010年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中东地区不断恶化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油气需求下降;2010―2012年略有回升,主要源于经济危机影响的不断消退,油气需求呈现增长态势,中东地区油气产量不断提升;2013―2014年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虽然大部分国家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下跌趋势主要源于伊朗和叙利亚的混乱局势影响,而2014年的下跌则源于下半年的油价暴跌对石油产业投资的低迷。

图1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演化趋势

根据各个国家的评价结果,可以绘制各国油气投资环境演化趋势图(见图2)。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是中东地区油气产量较高、储量丰富的国家,经济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油气投资环境整体较好,2003―2010年呈现下滑趋势,主要是政治局势不稳定以及经济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造成的,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减弱,2010年以后油气投资环境开始回升,随着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油价暴跌,造成油气投资低迷,导致油气投资环境呈现下降趋势。伊朗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国土面积较大,经济体量大,其与中国贸易频繁,是中国中东地区主要贸易伙伴之一。2003―2011年伊朗的油气投资环境呈现稳定态势,由于西方的制裁,2011年以后伊朗投资环境呈下降趋势,2013年下降趋势尤为明显,2014年随着紧张局势的缓和,虽经历了油价暴跌的沉重打击,但整体油气投资环境较2013年有了较大好转。2003―2014年卡塔尔油气投资环境出现下滑趋势,主要是由于卡塔尔油气储量下滑,而产量不断增加,导致储采比逐年下滑明显。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战争因素影响的不断减弱,伊拉克油气投资环境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2014年的油价暴跌对伊拉克油气投资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呈现下滑趋势。巴林由于其战争风险较低,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较好,2003―2014年其油气投资环境较稳定,巴林以生产天然气为主,因此油价暴跌对巴林影响不大。也门和叙利亚是中东地区除巴林外油气产量和储量最低的2个国家,2003―2012年也门油气投资环境整体稳定,而叙利亚由于政治局势影响,2005年以后其油气投资环境出现了大幅下滑,近年来叙利亚局势动荡,投资环境受到较大破坏。

图2中东地区各国油气投资环境演化趋势

四、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

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

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

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第11篇

>> SEE:中国企业家的环保试验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分析与启示 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和效益分析 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差距分析 中国企业积极投入先进安全技术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行为机理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与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与效率分析 中国企业培训现状与分析 中国企业与财富500强企业的比较分析 中国企业与世界前50强企业的对比分析 中国企业EHR 应用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分析 制约中国企业成长的机制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优势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分析 中国企业品牌运营现状的根源分析 中国企业工会的角色冲突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7.12.11.

[2]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第81号公报《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EQ/BL],2009.04.16.

[3]国务院办公厅1990年11月公布的《关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EQ/BL]http://chinalawedu. com/news/1200/22598/22624/22993/2006/3/xu14571242516360029849-0.htm,1990.05.11.

[4]钟誉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中政策工具实施状况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5]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与试点项目技术组.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2013[J].中国环境管理,2015(03).

[6]宋坤.企业环保投资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山东滨州地区石化企业为例[D].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叶丽娟.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研究-基于全国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蒋洪强等.环保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机理与贡献度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l).

[9]薛求知,伊晟.企业环保投入影响因素分析-从外部制度到内部资源和激励[J]软科学,2015(03):1-4.

第12篇

【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申请报告价值体现】

《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申请报告》基于国家宏观政策规划、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分析项目设立的政策背景,根据主要工艺和装置的技术资料拟定项目技术方案,根据项目涉及资源情况拟定资源利用方案,根据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及国家、地方环保法规拟定环保方案,根据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作出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意见,是专门针对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编制的专业申报文件,该报告的核心价值是:

__作为项目主审机构批复项目执行的依据;

__作为项目后期开展编制其他论证文件的依据;

__作为企业执行项目后期工作的依据。

【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申请报告质量保障】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由5名资深投资策划专家和产业经济竞争情报研究实战派人士共同打造的专业投资项目咨询机构。我们的远景是成为中国最大、最专业的产业投资信息收集(研究+传播)及投资项目咨询策划机构,能够有效地为客户提供项目专项咨询服务,研究院成员长期的项目咨询经验可以保障《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申请报告》的质量。

一、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总论

(一)安防监控系统项目背景及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概况

(二)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承担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及装备现状,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

(三)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必要性

二、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和市场分析

(一)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分析

(二)市场分析。包括产品市场供需分析、市场竞争力及风险分析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包括产能等)

(二)产品方案(主要产品种类、产量、质量和技术水平)

四、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厂址选择及用地方案

(一)厂址现状及建设条件、用地方案

(二)现有场地利用情况

(三)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五、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主要设备方案

(二)工程方案

(三)技术方案、生产工艺流程及装备水平

(四)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专项资金1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安防监控系统项目)

六、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原材料供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二)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七、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一)总图布置

(二)场内外运输

(三)公用辅助工程

八、节能措施

(一)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二)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厂址环境条件和现状

(二)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

(二)安全措施方案

(三)消防设施

十一、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表

(二)资本金筹措

(三)债务资金筹措

(四)申请专项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十二、财务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不确定性分析

(二)财务评价结论

(三)安防监控系统项目风险分析

十三、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分析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的影响

(二)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三)安防监控系统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四)社会评价结论

十四、安防监控系统项目进展情况

包括新开工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情况,在建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的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