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11:2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选调生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4-9-25星期六(Saturday)晴9月26日,2004年烟台市委党校第五期选调生结束了为期两周的初任公务员培训,踏上了工作岗位的归途。两个星期虽然短暂,但这是学习的两周,交流的两周,是愉快充实的两周,多彩丰富的两周。两周里,同学们从陌生到相识相知,由工作伙伴到亲密朋友,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树立起好学上进的学风,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为今后更加顺利的开展工作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第一步。为更好的总结本期培训班学习、文体、交流等活动成果,特编本简报。
第五期选调生培训班
两委竞选大会
9月12日晚,烟台市委党校2004级选调生初任培训班召开了班两委竞选大会。市委组织部干部调配科田科长、王科长,培训班班主任杜雨轩老师出席并监督指导了本次活动全程。
竞选召开在培训班报到翌日,给每位选调生以自我展示,自我表现和结识相交的机会。同学们积极踊跃,走上前台,有的慷慨陈词,有的娓娓诉说,有的赋诗吟词,有的纵情高歌,既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自己美丽的家乡、生活的母校、工作的热土,迅速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又积极表达了为同学们服务,为班级工作服务,促进彼此进一步相知交流的热切愿望。演说妙语连珠,诗情画意;大会迭起,精彩纷呈。
经过激烈的角逐计票,产生了本次选调生两委成员共12人。其中,党支部书记陈恒超博士,班长张树森,副书记贠汝东。随后进行的就职演说中,新就任的各班委成员表示,要通过自己勤奋的工作,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同学们搭建一个交流沟通、互通友谊的平台,为顺利完成本次培训任务做出努力。
优秀基层工作者、优秀选调生事迹报告会
为了让同学们更真切的认识基层工作特点,了解选调生成长道路,9月24日,市委组织部请来了莱阳姜疃镇党委书记和“全国十佳满意公务员”冷彩玲乡长,栖霞市市长助理田长清同志和莱阳市团委书记孙富春同志,分别作为优秀基层工作者代表和优秀选调生代表,为大家做了精彩的事迹报告和经验总结。
姜书记从基层的普遍特点出发,结合姜疃镇濯村的具体情况,阐述如何做好一名乡镇干部;冷乡长以自己的经历、感人事迹,告诉我们怎样克服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业绩。田助理以老选调生的身份,给我们提出了“虚心学习,热情工作”八个字的要求,指出大学生具备的最可贵的品质正是工作的热情,只有积极认真的工作,饱含感情的工作,找事做,找小事做,才能逐渐融入基层,找到自己的角色。孙书记结合基层锻炼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告诫大家,选择选调,选择的就是一条艰苦与奉献的道路,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奉献意识,以苦为乐、高昂的工作热情,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能在基层这个大课堂中学有所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基层工作者、人民满意公务员、默默无闻仍坚持奋斗在一线的老选调生们,他们的报告中饱含着对这一片土地的挚爱,对这一方人民的深情,他们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我们做出了宝贵的经验总结,对我们当前和今后工作都是巨大的帮助,指导着我们少走弯路,鼓舞着我们多做贡献,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中脚步更稳,进步更快。
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为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为他们执著的勇气魄力感染,回到工作岗位后,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克己为公,全心为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以无愧于肩负的时代重任,无愧党和人民的殷殷嘱托。
组织观看任长霞同志事迹报告
9月23日晚,为了促进新一批基层干部开展对任长霞同志的学习,烟台市委党校组织2004级选调生初任公务员培训班统一观看了任长霞同志事迹报告会的录相。
观看会场上鸦雀无声,同学们仔细倾听着人民的好女儿、好局长任长霞催人振奋的先进事迹,短短两个小时的报告会,同学们多次被任长霞的感人事迹打动,并用雷鸣的掌声和惋惜的泪水告慰一位好局长的英灵。看罢她的英雄事迹,听完她昔日战友的诉说,同学们内心深受震撼,会场充满了对前辈的敬仰和催人奋进的动力。
任长霞的事迹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只有执政为民,服务群众,才能履行好人民公仆的神圣职责;只有清正廉洁,惩恶扬善,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崇高威信。
对于我们基层工作者来说,学习任长霞同志,就要学习她情系群众、竭诚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她忠于职守、无私无畏、刚直不阿的英雄精神。每一位基层的党员干部,都要像任长霞同志一样,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听取报告会后,同学们一致表示,将会以任长霞为凯模,以长霞精神为动力,紧紧结合基层工作,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做真正的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路,从这里开始”大型联欢晚会
2004年9月19日晚,烟台市委党校图书馆四楼活动中心内激情洋溢,欢声笑语,掌声阵阵,迭起,由第五期初任公务员培训班举办了“路,从这里开始”大型联欢晚会在这里热烈地进行着。
随着《阿拉伯之夜》音乐的响起,张艳华、刘永辉、孙瑞玲等同学用时而柔美,时而动感的舞姿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接着,姜萌更以声惊四座的美妙声音唱响了《珊瑚颂》,将晚会首次推向了。秦校长、王科长、杜老师的一曲《我从草原来》更是博得了全场的赞美与喝彩。邹吉庆等表演的舞台剧《浪花一朵朵》,其美妙的创意和浓浓的意境也感染了所有的人,获得了阵阵掌声。另外,主持人组织的踩气球,AB剧,抢凳子等游戏也将全场的气氛都调动了起来,王科长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与大家尽情游戏,激情与欢笑在这里一起挥洒。
刚才,20__届和20__届的选调生都谈了体会,我也看了大家在岗前培训期间撰写的材料,觉得大家是激情飞扬的一代。选调生工作在我省已开展了20多年,已经成为公务员乃至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迎来这样一支新生力量充实到乡镇基层。作为一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大家还有很多需要适应的地方,尤其对基层相对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__的15个镇分布在2538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有的经济条件比较好、离城市比较近,有的经济条件比较差、离城市比较远。分配到条件稍微差点地方的同志,要有心理准备,不要被困难吓倒,还是重复一句话:希望明年在座的各位一个都不要少。借此机会,我给大家谈五点想法。
第一,要调整心态。大家写的文章都谈到了调整心态的问题,往届选调生谈的体会也提到了调整心态的问题,说明调整心态的重要性已经被我们所认识。心态调整不好,工作就难以进入角色。
对待自己的身份要有良好的心态。刚才有的同志发言,要大家淡化“选调生”概念,我觉得很有道理。什么是选调生?省委组织部每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中选300名公务员,这种选拔的方式叫“选调”。首先要承认这是在高校毕业生中选调一批优秀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但是大家也应该看到,自己只是进入公务员队伍方式比较特殊,而不是说你们的身份是“选调生”,一辈子都与众不同。只有抛弃了这个心态,你在基层才能无怨无悔工作,觉得没有受委屈。指导思想决定心态。你的指导思想认为自己属于特殊群体,就一定想得到特殊收获;当你没有得到特殊收获时,心理就会失衡;心理失衡,工作状态就变差;工作状态一变差,你到哪里都工作不好。这种关系是连环的,是相互延伸的,所以大家要调整心态。从现在开始,大家就是一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来工作,是基层干部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不只现在是这样,今后也是这样。
对待工作要有良好的心态。我刚参加工作时,在一个镇农技站当技术员,因为自己是果树专业的大学生,世界著名柑桔专家章文才先生给我们讲过课,觉得很自豪。到村里讲柑桔技术课,群众听的也很认真,但就是不让你动手剪柑桔树。后来在全镇举办免费培训班,讲授细胞、光合作用等深层次的基础理论,开始没有哪个村愿意参加培训,群众认为没必要学,我们就选择站里老同志的老家所在村去培训,从一个村开始突破,二年后有八个村的农民成了专业化农民。这说明大家虽然是大学毕业生,但到了农村基层,开始也不一定被别人接受,这样即使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也等于零。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巧妙的工作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可。
对待个人进步更需要正确的心态。青年干部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脚踏实地。大学生知识丰富、接受能力强,要熟悉基层工作,三五年就可以了,但是不是到了顶点呢?不是的。如果你没有雄心壮志,就会自满,自满就会不思进取,不思进取就会落后。雄心壮志是指对自身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而不是指当个一定层次的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提高”与“提拔”的关系。我们的思想水平、综合素养、领导能力提高了,那么就具备提拔的前提。但是提拔了不一定等于提高了,所以有的人水平很高、能力很强,但没有提拔。这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脚踏实地,将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当作本职。组织上怎么安排那不是你关心的事情。你要总是调整不好,整个人心态毛躁,不愿意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工作,遇到难题想躲,遇到艰难险阻的事情不愿意去干,遇到需要长时间花功夫的事情却急功近利,在这种心态指导下,成不了气候。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在基层工作几年后说话没有力气,眼中没有神,路也走不动,搞得病怏怏的。古人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什么叫“苦其心志”?大家不要以为在乡镇待遇低,就叫“苦其心志”,这最多只能叫“劳其筋骨”。只有内心得受到常人难以承受的煎熬才能叫“苦其心志”。晚清中进士后,道光皇帝却让他去档案馆抄书,后来在丁忧期间练兵,招兵招不到,没有军饷,打败仗后准备自杀,这种过程是“苦其心志”。人生存在很多类似的经历,大家要慢慢体会。
第二,要虚心学习。学无止境,知识不等于能力。社会是个大课堂,实际工作和书本上的东西是两码事,完成了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只完成了一门课,远远没有达到毕业的程度,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具体做事的能力。
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一些领导同志包括村干部处理具体事情的方法、语言和艺术,学会与农民打交道的语言,学会与农民打交道的方法。刚才有个同志讲到拆迁,拆迁必须讲方法,如果你给群众文绉绉说了一段诗,他会让你拆吗?那是不可能的。再比方说做群众工作,你去了之后,农民不让你进屋,你进屋了之后别人在打牌,你坐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还是你一个人在坐,你的工作怎么做的下去呢?所以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要善于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学起,包括倒茶、扫地、送文件,这些都是基本功,都要学习。
要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大家不要以为本科毕业了,研究生毕业了,就不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去年还是先进的东西,今年就落后了,这样的现象很多。比如说军事方面,二战时最先进的武器是什么?那个时候要是哪个国家有核导弹还需要打那么长时间吗?再比如说计算机,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计算机体积那么大,操作系统叫dos系统,操作的指令全部是英语,记都记不完,当时就想如果有一天这些指令变成中文的该有多好,才过了几年,现在的计算机是什么水平?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过去想都想不到的一些新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学习,政治、文学、
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乡镇工作有时候很紧张,有时候任务不多,大家要充分利用工作空闲,坚持学习。不要迷恋网上聊天、玩游戏、炒股,也不要把业余时间用来与同事打麻将、喝酒、唱歌。有个成语叫“丧志”,不要搞得人一天不打牌就提不起精神来,白天昏沉沉,晚上精神十足,要把业余时间更多的花在学习上来。
第三,要扎根基层。选调生有两个“品牌”,所谓“品牌”就是人所共知、共识的。第一个“品牌”是素质高,各方面都比较全面。第二个品牌就是“不稳定”。在基层工作还没有两年就想到更好的地方,或者想“怎么还不提拔我当领导干部?”等等。第一个品牌要发扬光大,第二个品牌要消除。大家在基层工作要安心,一些同志刚刚在基层工作一年,市直单位就把他借调过来,“借”到两年满了就可以调了。我今天要告诉大家,没有达到省委组织部规定的两年基本时间不能“借”,“借”了也不可能调,调了今后还是要返回去“补课”的。没满5年也不要指望调出__,这么做归根结底是为了你们好。因为在基层工作,就要把基层的问题吃透、研究透,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学工业的,如果你一参加工作就坐办公室,没有下车间,而另外一个人下了车间,经过几年锻炼当了车间主任、副厂长;而你从办公室开始起步,也当了个副厂长。相互之间可以做个比较,谁更了解生产第一线?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基层的效应。人生的原始积累只有在一线才可以完成,你的工作层次越高,离一线越远,完成这个积累越困难。将大家比作一块“石头”,在基层经过五年、十年的打磨,就能成为一块玉,如果五年时间不到调出__你只能还是一块“顽石”,调出去有什么意义呀?十年以后你成为一块玉再调出去,你的价值就会完全不同。所以大家一定要安心基层,扎根基层,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完成人生的原始积累。
第四,要勤奋工作。一个人不管多高的知识水平,也不管有多强的工作能力,都要靠实干体现价值。如果不注重实干,不愿意勤奋工作,那么一切都等于零。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同志,要善于吃苦、愿意吃亏,不要因为加班而生怨言,没有哪个单位的领导喜欢一个不爱干工作、不愿意吃苦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是这样。勤奋工作就要有“老黄牛”精神。什么是“老黄牛”精神?就是说给它草吃的时候它就吃,给它水喝的时候它就喝,你不给它草吃它不会叫,让它耕田的时候你用鞭子在后面抽它在前面走,从来也不说受不了要休息一天。这就是“老黄牛”精神,现在这个社会要崇尚这种精神。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参与县委组织的选调生、五大”生代表座谈会,这个绿意盎然、处到飘逸着杏香的季节里。倍感荣幸,借此机会向各位与会领导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
一、学习方面
从事乡党委秘书工作。两年来在乡党委领导的关心下,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为民服务本领。一是通过参与乡党委组织与自己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特别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解,自从到乡工作以后。同时加强对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以及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二是运用在党校培训所学知识,特别是维语,积极在同事间开展交流,虽然不流利,但一直努力坚持学习维语。各少数民族同事也非常乐意给我教,纠正我发音、讲解单词意思,工作之余我经常向他请教。还与乡里一位已挂过职的少数民族干部接对子,教我维语,教给他汉语,现在维语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三是自己加压,扎实学习业务知识。作为乡党委秘书重点学习了党建理论、目标管理考核、党员信息统计系统等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技能,还利用工作之余,自己攻读法律本科。通过学习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身手,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时得到提高。
二、工作方面
自己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由于原来的秘书被借调到组织部工作,面对秘书岗位规范高、要求严的特点。自己又没有工作经验,自己感觉肩上担子很重,但在这个时候乡党委书记亲自给我鼓劲,相信我可以干好。这给了很大的精神力量,自那以后自己的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圆满完成了文字档案、文件起草印发等工作任务。有时候加班太困了就爬在电脑前睡一会儿,醒来了再继续干。也已经习惯了中午、晚上加班,习惯了周六、周日跟平常一样上班,习惯了春节、黄金周突击某项重要任务。
真正为领导决策服务,经常入村入户地进行调研,解群众、党员的所思所想,查找党员队伍中存在突出问题,挖掘党员最闪光的一面,获取最真实、最及时的第一手资料。农忙时间,为及时获得有关信息,多次亲自到农民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回来后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共撰写并上报组工信息70余篇,其中被上级采用20余篇,并积极参与各类征文,结合农村实际撰写各类调研文稿8篇,实现了组工信息调研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目的组工信息工作名列全县第三的良好成果。开始负责组工信息的撰写工作,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针对性。
三、生活方面
乡党委领导都对我这些选调生、五大”生的生活比较关心,自从分配至今。现在住的乡镇“五小”工程宿舍,平时生病等一些小事都非常关心;有时侯自己情绪低落时,都给鼓劲,竭尽全力为我发明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面对这么好的环境,真正感到要安心扎实工作,把自己有限的知识与技能服务于基层群众,使他都能够早日脱贫致富。
有苦有甜,现在回头想想过去工作的三年。虽然现在自己的工资也不高,但更多的感觉到自己对工作生活有了新的收获。面对新形势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加强维语学习,及时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技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一、思想上听取院学生联合会的引导,组织上坚持院学生联合会的领导
我们从来都是在院学生联合会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工作和取得进步的。所以在这一年,我们也将坚决执行院学生联合会的决定和政策。在学生工作开展遇到疑惑和麻烦时,我们会虚心向院学生联合会请教,遇到重大问题会及时向上级报告。这是我们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坚持的原则和作出的保证。
二、对我系学生会工作进行大体上地初步规划:
1.进行新学期的第一次干部例会,对这一学期的工作提出几点要求和希望
在新学期的第一次干部例会上,我们肯定会有很多事情要说,但集中到一点,就是对2011年学生工作的展望,希望学生会各部门把本部门的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开展好,在往年的经验总结中更进一步。
2.动员学生会各部门一起搞好女生月活动,彰显我系特色
三月女生月,我们将配合院里面的工作,开展好本系的女生月工作,动员学生会所有成员参与到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去,不仅女生部积极组织我系女生参加活动,还有宣传外联部帮拉赞助,劳卫部帮忙搞卫生抬东西,生活维权部、心理健康教育部搞后勤工作、、、、、、
3.邀请院宣传统战部领导讲“形势与政治”报告
我们系准备于四月份在活动中心举办“形势与政治”报告会,届时邀请学校宣传统战部的领导来给我们上课,然后组织全系同学认真听讲,并要求写听课感受。
4. 积极准备和组织参与学院“龙虎杯”足球赛
一年一度的学院足球赛也是在四月份举行,体育部主要负责运动员的比赛事项,生活维权部、心理健康教育部、勤工助学部主要负责后勤工作,监察部负责啦啦队员到场的考勤工作、、、、、、
5.学生干部换届选举,“长江后浪推前浪”
我们计划在5月中旬举办我系的学生干部换届选举。在选举之前,对学生会所有成员尤其是干事进行特殊时期的重点培养;在选举之后,请学校或系里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领导来给新任学生干部上课培训。希望学生干部一届更比一届好,“长江后浪推前浪”。
6.积极配合系里搞好XX级毕业论文答辩
配合系里工作,组织搞好毕业论文答辩。给XX级毕业的学长学姐安排好毕业答辩的教室,每个教室安排一位写字和速记比较好的学生干部去写毕业答辩记录。
7.举办考研、选调生的经验交流会
邀请十位左右的大四学长或学姐为XX、XX年、2011级学生讲授他们考上研究生或选调生的经验,在场学生可向他们提问和请教。
8.进行2011年下学期的第一次干部例会,回望过去,展望新学期
9月份,我们又将迎来新学期的第一次干部例会,在例会上,我们会一起探讨上学期学生会开展的工作成效和不足,并作出总结,以更好地去做这一学期的学生工作。同时,我们也会对这一学期的工作进行初步规划和强调。
9.迎接09级新生,做好相关迎新工作
我系学生会将和团总支联手筹备这次迎新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各个部门各施其职,各尽其能,同时又能灵活处事,力求本年迎新工作平稳发展。让家长放心、老师同学满意,让新生加快融入大家庭的步伐,共同创建和谐校园。
10.做好军训后勤工作,确保军训顺利进行
我系学生会将安排部分学生干部深入军训队伍当中,按照“二帮一”的原则,每个班级安排两名学生干部进行蹲点陪护,从生活、训练、医疗等方面着手,做到不伤一名同学、不少一名同学,确保军训工作顺利进行。
11.招聘新干事,注入新的血液
军训结束后,我们将招聘新干事,为系里各项工作的开展增添新的活力。在招干方面,我们坚持“既不打击同学积极性,也要确保干事质量”的原则,从严把关,选拔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具有创新思想的干事,为系里以后的工作增光添彩。
12.组织“龙虎杯”篮球比赛,力争第一
篮球比赛向来是我系非常重视的一场系级间较量的友谊比赛,我系篮球赛将朝着第一的目标前进,严格选拔、严格训练,再轻松比赛,力求为系里取得好的成绩。
13.筹备校运会,做好相关后勤工作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是我系非常重视的一项集体活动,也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活动积极性。因此,关于校运会的筹备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我系学生会将召开干部例会,商讨执行方案,制定出一套极具创新而又切实可行的策划书,让运动员以最佳状态活跃于运动场上,使运动会能够圆满结束,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14.组织体操比赛,加强同学们的体能训练
体操比赛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也能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我系学生会将安排体育部负责训练,其他个别部门负责后勤,力求展现中文系的独特风采,为系里争取荣誉。
15.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学风
为迎接本年十一月的学风建设月,也为了迎接本院今年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我系学生会将制定出一套方案,促进学风建设。如教学楼蹲点、“一帮一”寝室内务蹲点、“学风建设模范班级”评选活动、学期“优秀班集体”评选活动等,提高中文系学生的学风、考风、班风,把中文系各班建设建设成为班风优良、班级团结的优秀班集体。
【1】
16.筹备第四届科学文化艺术节,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
我系学生会将配合学校、社团及团总支各部门,合理安排各项活动,使其有序进行,提高同学们的活动参与性,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娱乐了自己,又增长了知识。
17.组织元旦晚会,带领全体同学共度新年
元旦晚会带有辞旧迎新之意,也是在老师和同学们辛苦工作与学习后的一次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我们也要尽学生会的能力,开拓创新,选出富有特色的文艺节目,同时做好其他相关工作,让广大师生在晚会中感受快乐、感受激情、感受爱。
18.做好其他后续工作,为明年的学生工作做好准备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稳定就业 2、加强平台建设,推动就业。我区加强对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及村级平台的监督管理,开展就业状况及退休人员状况的入户调查,实现全区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服务。共调查4.47万户,人口15万人,其中劳动力9.87万人,有就能力和业愿望的未就业人员7078人,已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3653人,已办小额贷款173人,参加农民工培训2491人,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在政策宣传、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3、强化技能培训,扩大就业。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是解决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和劳务输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区始终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今年主要开设了食品加工实训项目,培训农民工320人。现曹老集镇、吴小街镇、小蚌埠镇以及华艺公司、永辉制衣等准备同时开班,开设营养配餐及机床加工、服装制造专业,预计可培训400人以上,在11月底前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4、以农民工创业园带动就业。农民工创业园的三栋厂房主体建设完毕,配套工程也基本结束,现有意向入驻企业12家,已进园企业3家,能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就业问题,随着企业的不断入驻,将为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二)各项社会保障同步实施 2、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宣传及参保。按照市统一部署,7月份城镇居民医保扩面工作启动。我局精心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并将市下达的5000人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现已全面完成参保任务,全区参保人数5079人,完成任务的102%。 4、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查。为了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我区的顺利实施,我区在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已调查人口数16.58万人,其殊参保人员1.02万人(一、二级重度残疾0.07万人,计生对象0.4万人,五保户0.06万人,低保对象0.49万人),数据也全部录入完成。全区已参加各类养老保险共2.9人,其中城镇企业养老保险0.16万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0.01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2.61万人,村干部养老保险0.02万人,老农保0.1万人。未参保人员13.68万人,是我区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点。
(三)重视人事人
; 才工作 2、完成全区工作人员工资审批、兑现。今年,我局继续按照国家工资福利政策,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审批兑现,监督指导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核定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2012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共966名在职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为786.5万元。 4、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招录、选调工作,全年录用10名公务员、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名选调生转正定级、4名“三支一扶”招录、并为乡镇卫生院招聘5人。
完成辖区内工程类单位的初级职称申报工作,申报助理工程师101人,申报工程类技术员96人。
5、组织公务员参训。根据市、区下达的公务员培训任务,我局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培训以及通用能力培训。通过有时间保证、有计划措施、有统一内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考核,提高了全区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对于提升公务员履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劳动监察,劳动仲裁
围绕劳动合同签订紧抓落实,依靠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稳妥处理劳动争议、化解纠纷、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用工登记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涉访、涉诉案件大幅度下降,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对全区42家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年审,督促6家用工单位进行整改,补签劳动合同378人;参加社会保险210人。二是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全年共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79.6万元,涉及137名农民工,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通过劳动仲裁,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年共接受劳动仲裁案件14件,结案13件,结案率93%。
(七)其它工作 今年以来档案托管1410人,接待政策咨询及档案查询236人次,办理退休36人。 现在距年底还有2个月的时间,我局将抓紧时间进行抓差补缺,攻坚克难,力争更好的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将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谋划。
二、二0一二年工作计划
1、切实抓好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改善民生,把解决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特困人员、就业作为下半年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逐项抓落实,取得成效,努力完成上级下达我区各项就业任务目标。
2、全力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抓好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以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开展新农保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 ,做到应保尽保。
3、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努力抓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技能培训等两项民生工程的落实,以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做好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准备工作。
5、切实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继续做好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强化公务员的考核、培训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6、按照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计划,配合市局做好2012年全区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
构建中的“三化”
日常教学双师化 鲁东大学法学院设立的法学和社会工作专业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才能真正提高毕业生自身的含金量。为此,学院聘请了20多位来自公检法系统和社会服务机构一线的专家为兼职教师,他们不仅指导实践实习,而且像普通老师一样开设课程、辅导作业、指导论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学院还派出教师到公检法系统和社工机构挂职或兼职,让他们最大程度地了解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开阔视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就业报告专题化 学院每年都定期邀请企业家、人力资源经理、优秀校友代表及检察官、法官、律师、社会工作师等开展不同专题的就业指导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社会人才需求的认识,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
实习基地优质化 学院不断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优胜劣汰,持续提升就业实习基地的质量与层次。仅2016年上半年,就走访了10余家企事业用人单位,并与深圳春暖、济南山青、烟民集团等大型社会服务机构和企业共建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至今,学院共建立了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每年能为学生提供240多个校外实习岗位,满足了一人一岗的实习需求。
强化“四类考试”指导
本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注重把握社会需求与时代特点,以“四类考试”为抓手,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其中,国家司法考试、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属于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属于升学考试,学院在抓好这三类考试的同时,还把鼓励发动学生参加公务员事业编考试作为工作重点,与前三类考试一样抓紧抓好。
浓氛围,树目标 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都把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当作一个重点就业方向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灌输,并经常邀请考上公务员的校友定期到学院“现身说法”,使学生耳濡目染,树立目标,坚定信心。
强培训,重模拟 遴选知名培训机构,对历年国考、省考以及村官考试试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归纳试题要点,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时效性强的培训。学院还多次开展模拟面试,让所有报考学生体会面试流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广撒网,多报考 通过培训机构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和历届考至全国各地的校友,广泛搜集公考信息,在第一时间及时传达给全体报考学生,鼓励学生放眼全国,多次考试,增加考取的机会。本院学生大多一年参加多地的考试,有的在第五、第六次考取成功,被录取的公务员遍及全国各地。
不畏难,持久战 鼓励学生敢闯敢试,不要因为报考地区和职位热门就不敢报考。近几年,学院考取一线城市公务员的数量大幅增加,仅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就考中4人。经常教育学生调整好心态,不怕失败,做持久战准备;能一次性考上当然好,考不上也不要气馁,要静下心继续备考。所以,每年都有多名往届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向学院通报考试成功喜讯。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互联网+”的新常态下,鲁东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优化创业环境,增加创业机会。法学院有4个项目申请了入驻创业基地。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与创业楷模的交流,先后邀请翔宸传媒CEO程杰、信东投资董事长张飞雨等业界精英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创业经验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规避创业风险意识。学院积极参与各项创业项目大赛。近两年,在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荣获山东省金奖一项、二等奖3项,在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三等奖3项。学院还建立了飞信、微信、QQ群“三大网络平台”,加大对用人单位的信息收集力度,将招聘信息及时、准确、高效的传送给每位毕业生。近几年,学院成功举办了多届“律师事务所与社工组织”专场招聘会,并与广州、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社工机构中的优秀校友保持密切联系,直接为社工专业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另外,学院注重对毕业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特别是针对偏远贫困地区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经济困难学生等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落实就业岗位。
关键词:校企联动;高职教育;发展瓶颈;应对措施
高职教育作为现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资源、服务品质成为新世纪社会需求的风向标。可以预见的是,新时期知识密集型产业将成为时展主流,将对劳动密集型、资源导向型产业造成颠覆性冲击。只有在做好现有校企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积极挖掘特色、打造品牌、疏通渠道,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发展、求变的新思路,才能促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也是本文将探讨的关键所在。
一、现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发展状况及前景预测
根据现有高职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仍停留在表面上,总体结构较为松散。学校方和企业方的责任分配不明确,继而导致高职院校在教育水平和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阶段性教育低谷现象仍普遍存在并还将继续存在。在就业实习方面,由于应届高职毕业生社会经验不丰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作为企业方,出于对产品效益和人才培养成本方面的考虑,疲于应付、关注学生实际的现象仍然存在。一般情况下,在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中,学生在实习期间只会被分配在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辅岗位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就业面的拓展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在可预见的时间段内,根据现有社会条件发展,我们可以知道,国家必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扶持发展高职教育体系,对于提高行业师资教学水平和密切校企联合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可以亲身提前体验到企业优秀文化和企业运作管理方法。而有些根据企业需求而设立的课程和实践操作,可以对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很好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对于学校方,在未来时期内着力打造学校知名度,联合更多优秀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中来,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规范进步都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内部高技能技术工人紧缺的现状,提高产品单位价值量,同时可以联合企业选调生培训等体系,从技术工人中培养一批技术、管理均过关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二、校企合作帮助校企谋双赢,定向委培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社会化的教育网络分布中,高职教育发展成熟的原动力,不仅在于教育模式和培训模式的多样性,还在于办学情况和办学条件等主客观载体的不同,学校、企业、政府、各机构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机元素组成,相互联合,相互补充,共同合作。作为实用人才输出方,高职院校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教育功能,主要包括普通学历教育和企事业短期培训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普通培训机构无法继续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培训要求和人才要求。此外,还因为高职院校从招生、教学、实习、就业等步骤中具有连续性和传递性,同时受到市场价值规律、市场运作规律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高职院校若想取得较快发展,必须寻求与社会、企业的配合,在校企政产业链内完成人才的培养及过渡工作,实现多方受益,实现单赢至多赢的转变。
高职院校在院校扩充、招生扩充、专业扩充的同时,要想保持持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必须进一步挖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入手,主动迎合市场潜在客户群和深层需求。此外,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具备超前意识和能动意识,因企、因岗、因人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师阶段性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及时做好总结、分析及汇总。在教学设施、实习设备的购置及更新方面,积极寻求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而企业也招收了大量合格技术人才,提升产业效益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密切了高职院校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
三、优化校企合作方式方法,多方联动共推良性发展策略
对于多数高职院校来说,经费不足、师资不足、场地限制的现实仍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阻力之一。作为学校方,在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之内,要全方位寻求大专院校和中小企业的设备及资金支持,经协商后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校方要注意合作细节问题,争取在有限的现有资源条件下,尽量贴近企业需要,惠及企业运作,激发企业接纳培训实习生的原动力。所以说,要下功夫搞好与企业的双边合作伙伴关系,如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定期派专人向企业通报教学近况或者对企业员工进行补偿式集训等,如此才能治标治本,真正惠及学生、学校和企业。
在岗位技能培训方面,高职院校具有企业难以达到的专业优势,校方通过向企业正式员工提供免费强化培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企业内部培训的流程和经费,培养了企业员工“一专多能”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担任了“专职培训师”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完善了企业内部员工除公共类培训之外的培训体系,达到双方在“校企合作”上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即人才培养输送和技术研发服务。长此以往,企业自然有理由继续维持二者的双边合作关系,以企业发展带动学校发展,以学校发展助力企业发展。
四、现行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出现问题及应对策略
由于现阶段高职教育缺乏行业性统一标准,高职院校受到市场预期、院校备案、院校竞争、扩招速度及发展速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与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接轨合作还处在浅层试验阶段。部分院校办学资历、品牌魅力不够,导致在校学生在业务素质和企业生产需要上无法达到平衡和统一,演变到最后往往转化为普通廉价劳动力,继而无法实现校企合作的初衷。作为学校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扎实做好校园工作,从改善生源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革新教学计划入手,完善建立弹性学制、自主择业等制度,为“校企合作”做好前期铺垫和筹备工作。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现阶段虽然各行各业高技能人才紧缺,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只是抱着小范围试点的心理,并没有真正提到企业日程上来,给高职院校实习生提供的工作往往不具有太多技术含量,没有给学生更大的平台来提升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要求学校和企业要拓宽对话渠道,相互了解彼此利益诉求,设立中间协调机构和就业评估机构,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五、结语
从某种层面上可以这样说,继续推进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借助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帮助高职院校自身取得更大更好发展,是现阶段高职教育走出“瓶颈期”的必由道路。作为学校方和企业方,要充分了解实施加强“校企合作”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生源质量、委培方式及促进双赢方面做文章,明确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紧密联合专业实践和企业运作,真实了解高技能技术人才在才、胆、学、识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密切合作升级,在带来就业效益、学校生源等常规效益的基础上,也会带来教学方式的革新、仪器设备的升级、专业课程改革及校企研究课题共享等看不见的“隐形效益”。“开门办教育”应该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之一。在充分整合学校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在争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倾斜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直面市场、直面企业。此外,高职院校要了解学生“就业愿望”和企业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做活“校企合作”,为高职教育的更好发展和学生前途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彭丽华.关于密切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01).
【题目】乡镇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培育途径探析
【第一章】乡镇年轻公务员培养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第四章】完善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体制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乡镇新任公务员能力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传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大了培养机制形成的难度。
3.1.1 公务员录用制度影响岗位适配。
一是考试内容不科学合理。调查显示,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的进入渠道 76%来自省考和国考考录,20%来自省选调生考录,4%来自村干部选拔。笔试考试的科目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二是《申论》。面试的方式基本属于结构化面试的范畴,此方式为公平性竞争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但面试的具体内容不一定始终与实际工作有过多的联系。而公考热逐渐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潮流,大量的考试辅导机构风生水起。因此,他们通过专业性的培训,为考生提供了一个非常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使其深入了解每种科目每种题型的解决技巧。此外,部分考生采取范进式手段来碰运气,直到实现目标为止。可以发现,经历过这种考试的考生,可能仅仅停留于考试技巧上,而不能保证自己专业性水平的提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使这些考生无法与自己的岗位相匹配。
二是招考条件过于宽泛。Q 县每个乡镇在人才战略方面,设定了门槛非常低的招考条件,对员工的学历要求只是停留在大专以上,并不会对他们的专业等其他要素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种相对比较宽松的招考条件逐渐掀起了巨大的报考潮流,但各种问题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是性别所占据比例的严重不协调问题。由于乡镇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强大的劳动强度等,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会优先录取男性员工。但众所周知,对于现代化的考试体系而言,女生比男生更有一定的优势。以城郊 W 镇为例,在 5年内一共招录了接近四分之三的女生,严重干扰了城镇的资源分配等一系列工作。其次是人员安排错位现象的发生。就员工的籍贯而言,外县籍贯 93 人,外地籍的所占比例接近三分之一。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外地籍乡镇公务员都无法适应工作地区的基本环境,在认同感形成方面的难度也非常大,让他们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17]
三是录用的专业匹配度低,根据问卷调查来看,农学专业虽然和基层农村的联系最密切,但其只占比 6%,工学、法律、医药学等在基层更加具有实际作用的学科占据的比例都不高,在乡镇初任公务员团体当中,多数学生出身于文科类专业,其中比例最大的是经济类,占比 28%,其余占比较多的科目包含了管理类、教育类、文学类等。而乡镇政府作为处理基层具体事务的机关,在面临当前脱贫攻坚战、环保攻坚战等时恰恰需要理工类和农学类专业人才。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大多对基层农村的真实状况认识不够深刻,对农村当下迫切需要的专业型技术更是了解不多,种种状况导致许多乡镇初任公务员在乡村每天的工作内容非常单一,无法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乡镇初任公务员项目的中间环节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在招录时,应该考虑到乡村的具体需求,这样一来才能够避免人力资源流失,并推动基层更好的发展下去。
3.1.2 公务员绩效制度影响考核公平。
绩效考评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种关键的职能。主要含义是:评定者通过对具体方法的有效使用,参照相关的实际标准,准确地分析现存的绩效信息,最终科学地评价这些整合的信息。在每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它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绩效考评手段有很多,比如 KPI 等。
现如今,我国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始终局限于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假如一直根据这种考核结果来进行一定的奖惩,肯定不会发挥出人才的实际促进作用,也不会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无法最终实现考核的组织目标。且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过于简单,无法科学地衡量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即使已经将考核方法进行了规范化的界定,但是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所有部门都能够准确地筛选出优质的考核方法。研究发现,大多数的部门严重忽视平时考核的重要性,单纯地停留在年终评优上。在结构化访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初任公务员一致认为,用人单位基本不会过多地在乎他们的年终总结,在考核的时候只是随便应付一下,获得最高年终奖的人中,关系户居多。这种随意性的考核手段必将使不公平现象经常出现。此外,就考核对象而言,不管是他们的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性质,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18]
3.1.3 公务员培训制度影响职业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公务员培训的外部环境变化多端,对公务员提出了更大更多的要求。但是,政府始终单一化地对公务员展开一定的培训。即使有的公务员已经对自己的培训过程进行了一定的规划,但这些规划非常具有笼统性,缺乏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培训流程等。这也从侧面说明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没有实际地考虑到员工与具体岗位的配合度。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力量支撑就是全面的职业培训计划。假若用人单位内部单纯地制定了一些职业目标却无法制定高度匹配的实际培训计划,那么职业目标的实现难度会显得很大。
现如今,我国在对公务员培训的机制中,大多停留在对培训目标的指定、培训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可以发现,这种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原则性与粗放性。但是这种形式化的培训方式以及格式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公务员的成长,对他们的学习兴趣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他们职业水平的提升,无法实现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认识。所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怎样制定科学的培训体系来促进公务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思考与处理的问题。
3.2 消极的单位行政环境不利于形成积极的培养机制。
3.2.1 薪酬待遇偏低影响队伍稳定性。
Q 县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财政收入体量很小,停留在保工资、保民生的艰难水平。由于财力紧张,该县的乡镇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2017 年该县乡镇初任公务员月收入在 3000 元左右,而在试用期的基层公务员月收入不足 2000。在该县 2018 年平均 4000 元每平方米的房价面前,面对高企的物价和全社会不断提升的平均生活水平,乡镇初任公务员在县城都很难维持体面生活。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由于乡镇初任公务员普遍处于婚恋期,处于成家立业的起步阶段,消费旺盛,不少人都会在结婚前在县城乃至市区购买商品房。每月的房贷支出和通勤交通费已经占据了工资的绝大部分,甚至个别乡镇初任公务员每月房贷支出比工资收入还要高,还要靠父母接济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再加上近年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乡镇政府公务员的劳动强度普遍较大,与在城市工作的公务员相比,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对于十几年寒窗苦读考取公务员的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乡镇初任公务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经济双重压力,近年来在经济收入考量下离开的乡镇初任公务员不时出现。[19]
3.2.2 依赖型人际关系影响公平晋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格权威通常比具体的职务更加重要。此外,人情风的文化根深蒂固。首先,家庭类人情风主要包括已经深入相关管理机构中的亲戚、朋友等。不管是职位的升迁,还是实际工作的流动等,都牵扯到一定的裙带关系。其次,社会组织类人情风主要包括已经对社会道德产生一定破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等。
有 46%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觉得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依据主要是内部员工的个人基本能力;有 48%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觉得当前工作单位的竞争环境非常公平,没有任何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有 45%的青年干部觉得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依据主要是绩效考核评价机制;50%的单位都能为内部的员工提供公平系统的晋升体系;69%的单位都能为内部的员工提供不同种类岗位的实际任职要求;52%的单位都能为内部的员工提供科学的晋升体系且督促其严格执行;24%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认为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依据主要是关系。通过对上述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乡镇初任公务员对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标准并不是很满意,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阶段内大多数工作单位的晋升机制都不够完善且严重缺乏公开公平性,甚至个别单位内部还存在着一定的违规行为。
这种现象的出现,将挫伤某些有能力的初任公务员的积极性。腐败链条的始终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平公正选拔体系的发展,对我国的公平晋升与国家利益产生了巨大的破坏。[20]
3.2.3 形式主义氛围影响工作积极性。
单位的科层组织对实现行政效率的提升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各机构的形式主义十分明显,使得相关行为活动始终存在着墨守成规、办事拖拉等形式各异的问题。长期以往,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种充满惰性的条件下,行政活动根本谈不上任何的效率。
3.3 乡镇初任公务员自身素质制约了培养机制的成效。
3.3.1 部分乡镇初任公务员的心理适应困难。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始终存在着,公务员的内心一直崇尚权威。对于当前阶段内的行政体系而言,维权是尊、官级为准等形式各异的现象时长出现。这种官本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公务员的价值判断。初任公务员无法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实际现状与这种官本位思想存在着很大的联系。根据中国社科院在 2013 年的调查可知,在基层公务员中有将近 80%的人产生了轻度工作懈怠。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发展都会让公务员面临的压力增加,除此之外,压力的来源还有承担新的工作职责以及职务的变动,这些都会给他们添加一连串的心理负担,使得公务员认为自己无法在目前的工作中一展宏图,也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继而觉得烦恼。在心理方面公务员也在面临越发严峻的问题,所以,在培训首次担任公务员的员工时,尤其应当重视开展初任公务员心理援助项目,同时还应该开导公务员,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前期碰到的应该重新选择职业还是接着发展这个问题。
3.3.2 部分乡镇初任公务员对环境适应困难。
外地户籍的初任乡镇公务员刚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乡镇任职的时候,除了存在语言交流困难,同时也需要花一些时间去适应当地的住宿、食物等各个方面。从问卷调查以及采访分析可知,一大半刚上任的乡镇公务员认为,工作和语言在陌生的乡镇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特别是较偏僻乡镇的初任公务员,受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进行工作造成了影响。要想做好工作,业务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是乡镇初任公务员因为在语言以及理解力方面与当地存在差别,难以获得当地居民的承认,这一定程度上让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压,不过他们是年轻的干部,应当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所以乡镇初任公务员在闲暇时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接触周围的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减少与当地居民的隔阂感。
【关键词】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系千家万户和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采矿类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既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矿业类企业的重要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必须对采矿类大学生进行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所谓‘精细化’职业指导就是面向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除了给予普遍的、常规的共性职业指导和培养外,还需要分门别类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资源匹配,对学生做精细培养,不仅达到使学生成功就业的目的,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还能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1]
一、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意义
当前,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理论意义
1.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第一,有利于采矿类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二,有利于深化采矿类大学生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应用型和技能型,避免了空洞乏味的内容。第三,有利于引导广大师生同学和家长,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加强高校职业指导教育。
2.有利于人才培养
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有利于人才培养。第一,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更加强调就业指导的精细化,注重从各个方面对采矿类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和就业出路,进行规划,促进大学生早日形成职业规划。第二,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更加强调学生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克服目前采矿专业教育中的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
3.有利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有利于优化人才职业配置。第一,有利于促进人职匹配。采矿类专业,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加强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厂矿企业和岗位。第二,有利于政府和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率,使得采矿类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最大潜能。
(二)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能够有效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第一,树立了采矿类大学生的职业观念,促进学生早日做好职业准备,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形象、工作态度、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时间管理等方面。[2]精细化职业指导,注重从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个人的互动,能够提高就业的效率。
2.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工作不满意,在学校周边租房考研,或者在家待业,甚至在外游荡,影响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不利于毕业生自身的长远发展。采矿类专业所从事的多是艰苦行业,加强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能够有效地实现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主要原则
当前,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分类指导
1.注重尊重学生意愿
并不是所有的采矿类大学生都愿意毕业后从事采矿类工作,尤其是目前受经济危机影响和煤炭行业不景气,更加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分类指导。
对于有意愿毕业后从事采矿类工作的大学生,要提前加强精细化职业指导,让学生提前了解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以及自身该如何提前准备。
对于不打算毕业后从事采矿类工作的大学生,更要及早加强精细化职业指导,让学生提前谋划好就业出路,做好就业准备,并和家长沟通协商好。
2.因人而异
采矿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艰苦行业的工作,对自身综合素质要求较多,要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品格教育。同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
对于那些不打算去煤炭行业就业的学生,要及早进行职业指导。对那些打算去煤炭行业就业但只愿从事地面工作不愿从事井下工作的同学,更要及早进行职业指导,使其了解地面工作和井下工作的区别和要求。
对于打算考研的同学,要多鼓励和支持,但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考研的内容和读研之后的出路,以及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要多进行考研辅导和指导。
对于打算考公务员、选调生、选聘生、西部计划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二)注重细节和过程
采矿类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多是实际工作,针对他们的精细化职业指导,必须注重细节和过程。
1.注重职业指导内容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采矿大学生,男生居多,20岁左右的大学生,往往易冲动,忽视细节。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必须注重每个细节。第一,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每个环节和注意点,不能忽视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经济管理知识教育,以弥补采矿类大学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的短板。
2.注重职业指导的过程
过程决定结局。加强采矿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不能仅仅注重结果,更要突出过程。因为,采矿类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采矿类工作,尤其是煤矿井下工作,操作性强,安全要求高,必须注重每一个过程。当前,限于学生实习场地和次数,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煤矿井下环境,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教育、对采煤工作面的熟悉程度以及煤矿井下设备设施的使用与维护。
(三)着眼学生长远发展
实施精细化的职业指导,不是简单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切不可片面化地理解精细化职业指导。第一,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要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因为,采矿类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煤炭等艰苦行业,对身体素质要求,必须加强身体素质的段炼,改变“文弱”现象。第二,加强理论探讨。采矿类大学生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精细化职业指导,注重的是全方面全过程的指导,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找到工作,提高就业指标。
三、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当前,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矿山企业就业形势教育
矿山企业就业形势教育,是必须的。虽然当前矿山企业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但是有必要加强矿山企业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正确认知当前矿山企业就业形势,既不盲目悲观,也不过于乐观。
(二)矿山企业法律法规教育
矿山企业的特殊性,要求采矿类大学生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而这些又必须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完成,所以,不能单独依靠岗前培训,必须让大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掌握矿山企业法律法规。一方面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煤炭行业协会的相关法律规章。
(三)矿山企业求职信息的获取
矿山企业招聘信息的获(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87页)取途径众多,但是,不少采矿类大学生是通过在矿山企业工作的亲友获取就业信息的。然而这种信息的获取,有时候往往是不全面甚至不对称的。
加强矿山企业求职信息的获取,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通过打电话等方式核实相关信息,尤其是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信息。
(四)矿山企业面试技巧
矿山企业求职面试,更多的考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自信、职业自信。所以,必须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克服浮躁、虚华的心理。
(五)矿山企业签约和解约
矿山企业签约解约,和一般企业签约解约有不同点。因为,各个高校和厂矿企业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签约解约相对容易些。但是,必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诚信意识。
(六)矿山企业预防诈骗和传销
矿山企业学生求职,在矿山企业的亲友相互介绍的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求职诈骗和传销方面的准备。
四、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主要方法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当前,各个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情况,必须联系实际。
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不能仅仅依靠书本。课堂教学要多通过案例、视频、实地采访、学生井下实习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知名校友座谈
邀请知名校友座谈,这是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重要途径。只有让来自矿山企业的毕业生,和采矿类大学生面对面,讲述自身的成长经历,才能让采矿类毕业生真切感受到职业的要求和成长的过程,进而激发自身的进取心。
当前,知名校友座谈,要着重加强规范,讲解大学生关心的内容,过于陈旧和不贴近实际的内容,少讲或不讲。
(三)厂矿实习
厂矿实习,是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实习,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要合理规范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各个实习之间要相互衔接。当前,实习要加强指导和考核,不能流于形式和过场。要加强数字化模拟实习的立项和建设。
(四)分组讨论
讨论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相互提高的过程。可以多采取seminar即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相互交流和学习。小组讨论,最后必须要有指导老师点评和总结,形成讨论纪要,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
(五)配备职业指导师
当前,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必须配备专职的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要有相应的学科背景,可以重点从拥有采矿类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年轻教师、博士中选拔和培训,使其掌握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一定要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师的作用,使其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中,指导和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
五、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注意事项
(一)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不仅仅是采矿类专业的事情,也是全校的事情,全校各个部门要相互协作。同时,这也是企业的事情,企业不能指望学校把学生培训好送上门。企业、学校、学校内部,都要相互协作,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采矿类大学的精细化职业指导。
(二)创新方式方法
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必须注重创新,切不可仅仅依靠老路子老办法,要适应90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家庭环境背景。采矿类大学生,多是来自农村甚至偏远地区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并适当进行创新。
当前,要重点加强数字化仿真模拟技术的应用和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中的作用,要因时因阶段因人而异。
(三)循序渐进
采矿类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为,采矿类大学生的职业前景,受到行业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加强采矿类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只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遵循规律,不能盲目和冲动。
参考文献:
[1]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06):89.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生源大省、大学毕业生大省,想必人们都清楚这“三大”意味着什么,与之俱来的就是入学难、进好大学难、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之“三难”。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予以政策保障;省教育厅、人社厅等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大开方便之门,支持、鼓励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高校全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不断加大就业创业宣传和指导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打造双向选择的平台,引导广大毕业生认清形势,积极就业;年轻的学子们也不甘示弱,自强不息,就业就有“位”来。
就业创业,年年喊难,年年皆难:怎一个“难”字了得
综观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2009年,以611万人创新高,比1998年增长500余万人。之后,连年攀升,2014年将达到727万人。毕业生供需状况迅速转变,就业难度急剧增加。河南的情况亦然,近年,每年都有大约50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方方面面的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为何如此之难时,各级各类媒体和专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解读。
《南风窗》:又到高校毕业季,刚毕业,就失业。对于这个盛产大学生的国度来说,“就业难”总是年复一年要被念叨上几遍,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青年人没有出路,则社会不可能有动力。
《经济日报》:大学生本是人力资源市场广受欢迎的高层次人才,但近年却被“就业难”困扰。现在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节,供求两难的尴尬局面仍未缓解。
更有媒体一口气列举了困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七大难点”: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社会壁垒有待破除;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吻合;薪水与预期相差较大;招聘会方式有待拓宽;“经验准入”门槛过高;性别歧视依然存在等。
知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认为,大学生就业主要“难”在传统就业领域和岗位,大城市以及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领域的吸纳能力已经趋于稳定,甚至出现“饱和”现象。
于是,支招者不计其数,解“难”之法纷至沓来。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我国积极探索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总结起来,主要实施了五项政策:一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政府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两年。二是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三是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贷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服务。四是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五是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有些专家干脆一言以蔽之:大学生就业创业必须转变观念和思路,除鼓励毕业生援助西部、自主创业外,还要使就业面向广大的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
河南也概莫能外,困难之多,难以想象;解困之策,不胜枚举。就在河南省2014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暨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明确指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注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要注重政策引导,推动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完善与落实。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动政府,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有利于扩大毕业生就业的产业政策。二要注重就业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以高质量的人才确保高质量的就业。三要注重内涵提升,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四要注重创业带动,推动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五要注重开拓渠道,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和参军入伍。六要注重特殊群体,健全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七要注重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各地各学校对毕业生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就业观念教育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自觉走投身基层、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
领导重视,多管齐下,铺路搭桥:坎坷终于变坦途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困难和压力,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人社部门牵头制定政策,教育系统主要推动,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河南省主要领导亲自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2013年7月23日,省委书记郭庚茂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省人才交流中心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当月19日,省长谢伏瞻、副省长徐济超到省教育厅就业服务中心视察、指导工作。省政府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省人大、省政协领导也分别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
各省辖市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政府责任,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郑州、开封出台了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洛阳、濮阳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等方式,积极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环境,开辟了就业创业岗位。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河南省相关厅局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为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省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加大特殊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发放求职补贴600多万元;省发改委在审批重大项目时充分考虑吸纳毕业生就业需求,积极支持省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建设;省人社厅、工信厅、旅游局、国家开发银行、总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全省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岗位对接活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专场双选会等10余次双选活动,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万个;省委组织部、教育厅、人社厅、卫生厅、团省委等部门牵头深入开展“选调生”“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农村医疗机构计划”“志愿服务贫困县”等基层项目;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了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关系学生利益、学校生存、教育发展的大事要事,进行重点部署、重点推进。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副厅长訾新建等主要领导多次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部署安排,帮助有关处室协调政策和经费。
河南省教育厅的具体举措是:首先,强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全省14个省级毕业生就业分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2013年共举办大型双选活动100多场、校园专场双选活动3000多场,提供就业岗位70多万个。其次,以创业促就业。在深入推进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同时,2014年又划拨专项引导资金1000万元用于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再次,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开展人员培训、组织就业创业课题研究等途径,全面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不等不靠主动求职择业,到基层就业人数明显增多。同时,要求各高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加强供需对接,大力推进人才“订单式”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性。2013年8月以来,省教育厅相关处室主动出击,与郑州航空港区及有关用人单位沟通,建立长效机制,为其开展特定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实践。
有了河南省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职能部门多管齐下,铺路搭桥,坎坷终能变坦途。近年,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展顺利。2012年,河南省共有高校毕业生48.5万人,较2011年增加3.9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截至2012年6月底,共有35.4万名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73.02%,较2011年同期增长0.3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全省共有高校毕业生51.4万人,较2012年增加2.9万人,总数居全国第三。截至2013年8月底,初次就业率达到80.16%,高于全国同期2.76个百分点。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形势普遍严峻的形势下,能够使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河南省上上下下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着实不易。
高校奋起,洞烛先机,转型发展:“优质产品”受欢迎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就直言不讳:“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仅仅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是数量背后的就业能力不足。”
毋庸置疑,我国高校长期片面追求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忽视劳动力市场需求,重视概念、忽视实践,教师队伍构成也不尽合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导致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有调查显示,“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不能产学结合”等,是高校与企业共识的最突出的培养问题。由于高校教学活动围绕理论与书本,且不注重趋势更新,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眼高手低。与之相关的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等,也充分反映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就业指导不健全,就业服务不完善,缺乏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学生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对接。更为重要的是,众多高校很少关心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特别是一个大学生在求职前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迫在眉睫。
针对上述问题,河南各高校立改立行;洞烛先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转型发展,培养“接地气”技术技能性人才;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将“创业课”纳入学校课程;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的力度,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给予长期指导,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职业生涯和未来生活的认知、规划能力。
从2009年起,河南大学就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计划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项目由学生自主选题申报,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目标明确、技术先进、能激发并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项目择优予以立项。学校每年评选40~50个项目立项,经费资助达20多万元。同时,设立“河南大学实践教学创新奖”以表彰广大教职工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从立项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挑战杯”等各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激情,实现科技创业的目标。
河南农业大学2002年7月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大学生创业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协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平台。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仅负责专业知识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整个运营过程,使学生可以在运营过程中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创业,宽范围、深层次带动学生参与竞争、参与创新、参与创业,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使得毕业生踏入社会后,很快就能显示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教育部2013年对河南省大学毕业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比例为50.3%,高于全国近17个百分点;实际创业比例为2.3%,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从专业大类来看,本科生创业者主要集中在文学、工学、管理等学科;高职高专学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从行业来看,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建筑业、教育业。与此同时,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连续几年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实现了自2003年教育部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来,连续12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年8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
主打基层,自主创业,奋发有为:就业有“位”来
伴随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基层的思想更加坚定,就业观念进一步改善,从不愿就业、有业不就、眼高手低等,转变为勇于到农村和基层就业,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创业,愿意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能干、肯干、会干”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欢迎。近年,仅河南农大培养的毕业生就有2/3投身基层建设。
河南省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搭建,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形成了专业扎实、善于管理、熟悉市场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勇于探索、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创业精神,塑造了不畏困难、团结一致、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毕业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后,敢于创业,奋发有为,涌现出一批自主创业的典型。
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南阳学子秦英林,如今已是全国闻名的“养猪大王”,主持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瘦肉型猪产业化开发,年创社会效益上亿元,解决数千人劳动就业问题,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园艺专业的高级园艺师陈银亮,河南农大毕业后自主创业,建起了河南省最大的生姜出口基地、南阳名特优蔬菜发展基地以及南阳首家高科技农业中心――南阳绿色食品研究开发中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辐射面积十余万亩,使近万户农户受益,帮助农民增收近亿元,其本人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百佳科技扶贫人物”“首届十佳外出务工青年”。机电工程学院的程飞云,大学期间靠修鞋赚钱维持学业,毕业后创办的公司现有员工30多人,每年为社会提供临时岗位1000多个,公司的TCL建筑电器年销售量居全国首位。
黄淮学院毕业生潘泳发明“苹果皮”“苹果盘”系列产品,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第七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获得者黄淮学院毕业生张金科,创办了“思图网络有限公司”,年盈利70余万元。该院立项孵化的鸿远钢材加工公司,承接了郑州市区立交桥、石家庄――武汉铁路郑州段部分桥梁金属配件的加工项目,公司成立至今投资40多万元,年经营收入超过15万元。毕业生王乙丞自主开发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并注册成立了“郑州市中原区新源节水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产品“恒压恒流节能水龙头”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新郑国际机场、河南理工大学纷纷成为公司的用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提高,走出校门后能很快适应社会,得到较快发展,显示出学校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成效。如该校毕业生张永红,在昆明创办了“齐盛益民有限公司”,年产值1000多万元。毕业生李少峰,创办了“郑州众邦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毕业生吴红云,组建了郑州后羿企业集团,任集团董事长,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畜牧富民功勋人物”,并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
信阳师范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会耕耘三尺讲台,当好“教书匠”,而且还会当“老板”。对省内外200余所中学和2000多名信阳师范学院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该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表示认可。该校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毕业生李亚峰,先后创办杭州有光寝饰有限公司、杭州澳风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杭州容太能源有限公司、杭州有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创建“中国寝具网”,在当地商界影响广泛。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王世虎,先后成立了武汉迪欧经贸有限公司、广州三诚商贸有限公司和郑州三诚商贸有限公司,组建了“迪欧国际酒廊”连锁专卖店,销售网络立足华中地区,辐射全国大部分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