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5 07:5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是课改实验的主力军,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与新课程教学同行,形成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并尽快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一、紧跟时代,把握脉搏,造就博学而进取的语文教师
1.深刻领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从课程性质上说,语文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做到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领会语文新课标的基本体系,明确教学性质、地位及作用;二是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学科内容;三是根据新课标的基准,时时反思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积极改进语文教学水平。
2.注重更新高中语文教学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时时关注教学知识的更新,改变不正确、不准确的教学知识,树立强烈的知识更新意识。实践中的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二、提倡争鸣,鼓励创新,塑造开放自由的学术讨论环境
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面,同样可以认为“独教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学争鸣”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学经验交流,塑造开放自由的教学讨论环境。实践中,主要的交流研讨方式有:
1.课改交流会
在语文教师之间定期进行课改交流会,集中学习新课改精神,研讨课程标准,探讨教学方法的革新,在教师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当然,也要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多总结经验,积累教学案例。
2.课改论文与专家引领
提倡高中语文教师将源自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反思总结成相关课改论文,这样既可以实现对教学经验的理论概括,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老师能够从中汲取思考和启发。此外,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省内外的专家来校讲座,及时将最前沿的高中语文教育信息引进校园。
三、注重教学,关注实践,构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这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自我实践检验;第二则是来自于学校(或其他教师)的评价检验。下面我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相应论述。
1.自我评价检验
自我评价检验是一种语文教师进行“自省”的过程,这通常很难为外人所观察,而主要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来实现。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的自我发现、自我引导将形成有效的内驱力,从而推动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过程。如许多老师在讲授完一节课后,都会在课下把自己这节课中完成好的环节和内容予以系统归纳,从中找出今后值得发扬的方面,同时也会将完成不好的地方进行梳理,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避免,从中找到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2.他人的评价检验
他人的评价检验是来源于外部的推动力。举一个简单的听课例子来说,有位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赤壁赋》时预先设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要学生理解课文展现的情、景、理的关系;二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而这位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中却重点概括了各段落的讲述内容,同时画出了一条“喜――悲――喜”的情感线索。有听课老师就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这样的情感线索虽然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却难以达到预设目标的目的。可见,通过这种他人的评价检验,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不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专业化成长过程。
四、注重引导,多种激励,激发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
对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和引导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开展“自学――反思”式的校本培训
正如上文所说,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内驱力的推动。而这种内驱力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的自学与反思。在这方面,学校可适当指定部分教师阅读书目,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总结心得体会,同时将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思想认知,并进一步转化为教学中的有用工具。从而改进教学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2.坚持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教改考评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也不断出现。高中语文以其知识的广博性、探究性和拓展性被称为基础学科,如何更好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是每位一线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微课被成功地引入了课堂,并逐渐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成为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它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
在语文课堂内,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解决抽象问题,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文言知识与相关文化知识等。
微课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首先,整合教育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可以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对每一章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从而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评价各个环节,展开视频录制。具有教学时间短、视频内容精简、资源丰富、指向明确、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特点。可以将多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某一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教学案例进行录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具有针对性。有针对性便有了重点难点的突出,便能有的放矢,使教学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再次,微课的便捷性决定了其可以快速有效地传播和被利用。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视频学习。语文本身就是靠广泛的涉猎知识,长期的积累来提高的,所以微课可以更好地为语文的长期性积累服务。
在课堂之外,微课对教师的成长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语文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把这个过程利用好,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高中语文因为涉及很多抽象的知识概念,还有很多图文信息需要进行直观的、快速的展示,而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则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课堂与课外结合到一起,弥补了学生的“感知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甚至老师还没有教授的课程,他们已经能基本解读出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总之,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并举,提供的现象直观、清晰、生动,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学生信息的接受量,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暗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很好的促进手段。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然而可悲的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追求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得教学成了例行公事,教学流程的标准化、模式化使得学生远离了课堂,失掉了个性。
先看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公开教学――比较鉴赏《阁夜》与《旅夜书怀》
教学目标: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的基础上,走进作者,了解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
教学步骤:
1.复习了解两首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2.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3.深入探究了解成因。
教学结果:课堂沉闷,学生发言较少,参与性不高。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案例二:公开教学――李煜词鉴赏
教学目标:在学习掌握《虞美人》的基础上,比较李煜亡国后同一时期的作品,深入探究思想成因,做到走进诗人,了解诗人。
教学步骤:
1.深入学习《虞美人》,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复习巩固李煜亡国后同一时期的作品。
3.深入探究诗人思想,走进李煜,了解李煜。
教学结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落实了教学目标,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两堂公开课都是讲诗歌,其步骤也基本相似,可是教学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
在教学第一步时,案例一中课前我自认为学生对这两首诗歌已经掌握,教学时直接提问“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异同?”如此大的问题,一开始就吓到了学生,这样就造成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和我出现了距离。教学案例二时,由于我不了解学生对李煜的词究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课前我让学生先查阅了相关资料,让他们交流分享,这样学生对李煜的词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中我对《虞美人》的问题提了三个:这首词的情感核心是哪个字?作者的“愁”包含了哪些内容?“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如此简单的提问,学生反应活跃,也和我一起真正融入了课堂。总结起来是,案例一中我把学生的水平想得过高,并没有真正走近学生,课前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案例二中问题从学生入手,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从学生出发,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如何做到真正的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身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中让学生乐学、会学。《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中国古代诗歌是一座文学宝库,在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和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诗歌鉴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一个重头戏。我认为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教师自身要扎实备课之外,还可在课堂提问上注意两个细节:
1.提问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紧扣教学内容,必须蕴涵一定的难度(诗歌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的形象是什么,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其次,要符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等)。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失去兴趣;问题过难,学生会有畏惧感,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提问一定要难易适中。
2.提问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关键词】高中语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20-02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将“任务”作为教学核心,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驱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前,教师逐渐认识到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和语文应用能力。
一、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进行学习资源整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获得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开发智力。
二、开展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迫于高考压力,对语文学习和作文写作的人文性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借助交流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作文课堂活跃度。该种教学方法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相匹配,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被动局面,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其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机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拓展其思维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任务驱动型作文逐渐成为高考作文的“新宠”。任务驱动型作文更能够贴近生活,更加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它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借用电脑术语进行命名,在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叙事性材料”中,增加“任务型指令”,要求学生按照指令完成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材料往往是体现多元价值观的真实事件,其真实且具有争议性。具体而言,作文的“指令”就是提供“叙事性新材料”之后,让学生写出对该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它使高考作文更加灵活,既能够避免学生进行框架架构作文,又能够避免跑题现象。
(一)设计和展示任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要素。教师要结合高中作文课堂教学要求,对教学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也要对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等进行认真分析,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并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明确认知。以此为基础,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任务,以课堂为平台,进行展示。在课堂任务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设计和展示任务的过程中,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创设。
(二)分析和实施任务。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环节相对比较开放,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进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该环节中,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借助书本和网络等,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合作和竞争的双向模式,激发高中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团体合作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内容。
(三)师生互评。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来,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师生互评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学习结论,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法比较新颖,那么就要及时对其进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案例
设计和展示任务。以2016年广东中山市模拟作文题目为例:“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她面临进入外企和回乡教学的两难选择。请你给小卜提供就业建议,并结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由此,引入写作“议论文”这一任务。
分析和实施任务。向学生阐述具体的议论文写作思路和格式后,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发言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阐明自己是支持小卜回乡教书还是选择外企,并阐释自己的看法。确定自己的立意后,进行议论文写作。该类议论文,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具体的写作情境,并且选择空间比较多。内容上更贴近生活和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下转第22页)
(上接第20页)
师生互评。让学生结合该则材料,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立意和观点进行评价,对该作文题目进行点评。根据不同的观点,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选出优秀范文进行具体点评,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
案例小结。教师在课堂材料选择上,要贴近生活和现实,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和人生进行思辨。确保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针对性,有效避免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套作现象。同时,通过创设交流情境,深化了作文的教育功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转变传统观念。无论是学生,还是语文教师,都要转变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于依从老师的讲课思路进行课堂学习。这与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相悖。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播任务驱动型教学理念,并对他们的日常学习进行指导,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推进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的实施。
二要选择合适的任务。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和他们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选择。教学任务既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又要能够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同时,其必须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目的。
三要科学评价。高中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普遍不高,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语文教师既要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又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并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科学评价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相契合。教师要结合学科需要,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应用,对传统语文课堂和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升级,帮助学生养成思辨性语文思维习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鹃.任务驱动型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1)
[2]张晓飞.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
[3]张兆年.课改新形势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求知导刊,2015(15)
[4]陈靖慧.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言审美 审美情境 情感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8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要求中审美层面不断提高,因此在人才培养中也就逐渐凸显了这一主旨。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和文字的教学艺术,本身就是借助于文字来传达情感、信息的,同时这个学科又能借助于审美达到丰富学生眼界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审美教学也就更加重要。如何才能切实推进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研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开展语言审美,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个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之前一直没有明确说过开展审美教学,教育工作者也没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引导,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一方面,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很难说有什么兴趣,审美教学必须要真的喜欢语文才能开展,有很多学生甚至对于语文感觉无所谓,学不学都能考那么多分数,并没有发现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的奇妙之处,也没有用心去体会过语言的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侧重感受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审美艺术性,所以开展审美教学很难。我认为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中华语言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多读多体会。
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诗歌教学,通过为学生讲基本的平仄规律,让学生发现古人对于诗歌发音的研究,平仄转换与情感表达,韵律和声调的转换等等,通过为学生播放示范性的朗读音频,让学生用心体会语言的声调变化。
第二,语文这门学科包括多种文体,散文、议论文、诗歌、小说,而每种文体的语言表达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散文讲究语言的优美流畅、舒适,而语言构造和使用又有叠声词、断句、长短句,跌宕起伏,回环往复,为读者展现一个美妙的文学世界。教师在讲现代文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技巧,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作者采用清新柔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的场景,永远流传于文学史中。遇到这样的文章时,教师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多体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并且推选朗读比较好的同学为我们朗读,充分带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感受语文的语言审美,并且在听的过程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语言审美的自主感悟。总之,语言审美是开展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对每一句话进行赏析之后才能确切进行整体的审美鉴赏。
二、建立审美情境,是开展审美教学的推动力,也是催化剂,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一般开展语言审美,学生不容易很好地融入进教学情境中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开展审美情境通过丰富的美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来,感受语文的美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开设审美情境呢?
第一,情境的创造需要教师自身能够具备审美素养。一个优秀成功的课堂和教师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语言特点和教学素养、风格都能直接影响到审美情境的营造,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能够有能力为学生开设审美情境。其次教师自身的语言和教学的肢体动作、教学姿态等都对情境的营造产生影响,教师之间要多交流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教态和语言。
第二,语文虽然作为一门学科,但是在审美上跨越性是比较大的,既涉及到文学情境的审美,也涉及到道德、音乐、艺术、绘画等等领域的审美,它们之间是相互贯通,融为一体的,因此在情境的营造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一些积极因素来为审美情境的营造服务。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这篇诗歌主要就是讲述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技艺之高超,同时也为我们讲述了两个飘零沦落的人相同的命运,这种相知相怜的审美如何来塑造情境呢?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来为学生营造相似的情景,通过视觉图像为学生营造出“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来,也就是借助于其他教学手段来为审美情境的设置服务,从而在真实的场景中便于学生感受丰富的审美效果。
三、情感审美是审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审美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的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审美延续、发扬,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语文教学中情感审美的内容和因素,并且做好教学设计,注重这方面的教学。
第一,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和价值观的讲述,渲染文学作家的民族品格、价值观、世界观、历史观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正确认识的赞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判断。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可以借助于讲述陶渊明一生的故事,凸显他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义利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直和高洁品格值得学生学习。
第二,通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审美,并且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是情感审美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在给予充分关注,例如,在学习《套中人》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物来激发他们反思自己身边的现象,能够达到很好的举一反三效果,将情感审美和学生的实践很好结合在一起。
合素质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阐述情景教学模式概念,分析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提出几种情景
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形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给予相关人员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景教学模式概念重要性探讨分析
1. 情景教学模式概念
情景教学模式的本质含义是指教师在讲解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结合周围实体事物来创设一定的情
景,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全面掌握本章主旨及精神。教师可以使用典型的投影图案
,结合音乐同时使用生动语言来为学生展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
离感悟作者的情感,而且师生还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
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一种迅速了解掌握文章意境及内涵主旨的有效形式。情景教学模式具有
其独特的性质,只有使用得当,就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活灵
活现、惟妙惟肖,虽然不是文章描绘的真实情景,只是一种简单形象的模仿或刻画,但仍然可以瞬间捕
捉到学生的心理,将其带入情境之中,完整再现文章的主旨及精神。除此之外,情景教学模式将是情趣
与意象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了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发其认知意识和语言意识,提高了学生
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效率。
2. 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师将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
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中,迅速感悟文章的内涵。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施行下,学生在教师使用图像的引导下
,对文字的感性认识会逐渐转化为理性认识,而且记忆的深入是非常理想的。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主要使用多媒体来开展情景教学活动,运用先进科学信息技术所创设出来的情景非常具有吸引力,声音
、画面、文字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迅速掌握
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体现,摒弃了传统
教学理念的禁锢,贯彻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本质精神,具有巨大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3. 若干种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形式
3.1 让电教媒体带学生走入文章的境界中
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学生在理解一些文章特别是不熟悉的情形时往往会遇到
困难,而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以及形象生动
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
的学习氛围,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如在讲解《
沁园春》时,教师可在朗读中配以相关音乐,让音乐走进古诗,烘托气氛,使学生在音乐声营
造出来的意境中,体会诗人独特的情怀。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愉悦地感知、理解,从形象的感知到理性
的顿悟,缩短了认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正如有位学生说:"有音乐,我觉得课堂上充满了浪
漫的气氛,让我特别专注。"所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渲染气氛的
一种重要手段。又如在讲解作者人生追求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作者精神境界如何的崇高,
学生往往感到空洞,难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博爱的胸襟。而采用音乐、画面、声音等辅助手段,无形中
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强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又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
,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3.2 扮演课文角色体会情境
高中语文课本里的不少文章都蕴涵着深意,要让学生体会作品,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
的。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例如
在讲解《鸿门宴》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以情景剧的形
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展现的过程中深入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及掌握,同
时还要在课堂上针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赞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关爱、激励每一个学生,能够
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而且渗透着
心灵的交融,使课堂充满"人情味"。学生变得乐于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思维开放,智慧互相碰撞
,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3.3 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
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着力采用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 使学生在愉
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比如:在执教《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在指名初读后,让学生当小
老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你想怎样读。 在范读、赛读时,师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
来评价老师。在小组互读时,其他同学评价他们小组合作得怎样。 在本课结束时,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
评价、自我反思:"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或别人的表现怎么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并让学生评出本
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 在老师和同学一次次的评价中,他们互相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
不足;在老师和同学的一次次鼓励中,他们互相有了进步和感悟。学生们从自己情感的投入中,发现了
自我,找到了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感悟故事中感悟了生活,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尝试
,不能光听别人说的道理。 每一次评价,都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呈现,使师生、生生在有效互动中增进
了了解,形成了积极、友好的评价关系,同时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4.1 情与景对称
情景对称是运用情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教师在讲解《离骚》时放映的幻灯片应该是屈原以及
他的作品,播放的音乐应该浑厚而非轻快。
4.2 情知对称
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方面主要是学生的心理情绪,即非智力因素
,客观方面是学生的思维情绪,即智力因素。而情知对称式情景创设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
到知识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冰冷、生硬",从而实现认知与情感接轨,智力
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将情景模式引入课堂,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并掌握情景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基
本准则,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所创设的情景是否契合文章主旨,是否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迅速掌握知
识。情景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让学生在饱满的热情下汲取语文知识,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设身处
地的感知、理解、深化作者的情感,体验并读懂作者的喜怒哀乐,在情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
参考文献
[1] 李莉.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
(06).
[2]朱学军,张淑云.更快·更高·更活·更强--关于高中基础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
文.2009(0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91-0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主要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然而由于语文知识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仅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
因此,要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行解决。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再教的最终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习效率,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强度的有效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而言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略作总结,以与同行们讨论。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语文自学热情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喜欢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获得教育成功的情感基础。师生情感融洽,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自主探究、愉快学习。学生有了自学热情还需要老师的培养激发。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自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引发学习动机,进行自学可行性教育。
二、科学组织学习流程,把握高效语文课堂
1、课前明确学习目标,指导自主学习方法。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应在前一天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及目标任务下发给学生,以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把课前预习时的成果在课堂上公开展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肯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设置课堂科学有效提问,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有了课前的预习,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学生课前预习时所产生的疑难问题。这样,教学目标清晰,课堂讨论更大胆积极;教师适时点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设置有效的提问,并让学生讨论、争论、结论。
3、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自主学习模式
有效的语文作业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听讲能力和知识的吸收,又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立足传统式的作业:如古诗文的背默、文言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等识记类的知识和一些在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解答问题的技能。但这类作业,也不是纯粹的机械化重复,应该是用赏析的方法理解性的记忆。展开开放式作业:语文的开放式作业,主要表现为评价题、赏析题,其过程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对学生的要求只要“自圆其说”。这种类型的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一个开阔的思维空间。开放不是不要方向,而是在开放的过程、方法、答案中求得活跃的思维。设计探究式作业, 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图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动手能力,以及讨论、宣讲等语言表达能力。
三、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提高自主学习信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重要的地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思路,高效利用45分钟。作业激励评价,例如作文中的点评,周记中的鼓励,背诵中的嘉奖,都会使学生逐渐融入到快乐语文学习中来。阶段激励评价,把最近一个周或者一个月学生的总体情况,总结出优缺点。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公开表扬,或者通过校信通的方式向家长报喜,让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喜悦。期终激励评价,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总体评价,既是对本学期的总结,又可以提醒学生有一个新的开始。
四、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自身定位
“自主学习” 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价值何在?教师究竟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1、“参与”者。老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体验,增加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教学的乐趣,让学生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2、教师是“指导”者。一节课完整的教学进程,需要老师推波助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老师要指导学生将规律性的知识点进行及时地总结归纳。
3、教师是“评价”者。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准确、公平,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肯定,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纠正,保护好学生学好语文的自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深度教学;策略
古代诗歌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近几年在高考(全国卷)中的分值也一直保持在11分以上(诗歌鉴赏11分,默写不确定)。尽管其地位如此重要,老师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却常常只是依据参考书结合高考要求进行串讲,最后以学生能背诵会默写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在经历这样的浅层教学后,学生在考试中面对诗歌鉴赏题目时仍然是无从下手。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对古代诗歌进行“深度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盲目学习的局面有所改观。现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对这一模式作简要介绍。
一、知人论世,让学生知道诗歌背景
一般来说,教师对背景的介绍常常是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然而那些选入教材的诗歌,其作者大都是文学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家。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遇到这些作家,对其生平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这样一来,既不能更深层次地解读诗歌,遇到诗人的其他作品也不能快速切入。
以对苏轼的介绍为例,至少应该明确他生命每个时期的大致经历,并列举一定的代表作品。这样的介绍也许要持续一节课的时间,但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再来解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就要容易得多。针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尤其要重点介绍“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并结合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使学生对苏轼有更深的了解。
背景的介绍还包括对诗人所处时代的大致了解。苏轼的一生与“王安石变法”紧密相关,教师对于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应该有一定的介绍,客观上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
知人论世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是基础性的工作,它考验的是语文老师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对于重要作家及其所处的时代,语文老师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并能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二、注重训诂,全方位解读诗歌
教材的注释能帮助学生基本读懂诗歌,但教师要串讲诗歌,必须结合多种注解进行研读,同时,还要阅读历代重要评论家对于诗歌的评论,综合鉴赏诗歌的精神内涵。
《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训诂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正史中的周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像学生一样只是粗浅的了解《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无法把握诗歌的真实精神的。此外,对于真实的赤壁之战,以及“酹”这种风俗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有了对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还应该从写作手法,抒情艺术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这种分析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诗歌,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分析诗歌的模式。
较敏锐的训诂鉴赏嗅觉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使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批判性地解读诗歌。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透彻了,对诗歌的解读才不至于仅仅停留在粗浅欣赏的层面。
三、群文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以教材作品为出发点,让学生拓展阅读一些重要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阅读的经验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自然会更深刻。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重要作品,他在黄州还写了另外一些重要作品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临江仙・夜归临皋》等,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解读,对于苏轼这一时期的心境应该会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同时,学生还学过苏轼另外一些著名作品如《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将这些作品结合起来,从而对大量的作品集中阅读,学生心中自会生成一个较立体的苏轼形象。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推荐阅读苏轼的诗文选集、林语堂《坡传》、梁启超《王安石传》等。
群文阅读涉及语文教学中很要的目的――让学生读书。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群文阅读其实就是桥梁,连接教材与课外书。总会有学生通过教师架设的桥梁去往更辽阔的天地,这也是语文教学最可贵的作用之一。
四、诵写结合,吸取诗歌精华
一首诗讲授完成,意味着学生有了将诗歌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坚实基础。
首先,反复诵读是领会诗歌精神的必要条件。只有熟读成诵,学生才能搞明白诗歌节奏的起承转合、作者情感的抑扬顿挫。
其次,写作与诗歌相关的文章(哪怕只是一段文字),能让学生与诗歌进行深度交流。因为写作需要相对深入的构思并形成有条理的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投入自己的文学才能与生命体验,不知不觉,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就进一步加深了。
一、朗读激活想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没有想象,不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仅仅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缺乏由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如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请学生反复地并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再根据历史上周瑜的故事,想象苏轼笔下的儒将周瑜: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风流倜傥,英姿飒爽,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二、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教育的重任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搭建可以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个人创造性解读的舞台。
1.努力营造一个愉悦、自由、积极的想象氛围
自由积极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燃烧激情、驰骋想象;拘谨局促的气氛俨然是捆绑学生手脚的绳子,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埋没了其灵气。反观我们的教学,审视传统的教学理念,它对学生束缚太多,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发挥。如学习杜甫的《兵车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当“导演”,把一句句诗化为一幅幅具体动人的电视画面,要求“导演”把自己“拍摄”的思路和要求,具体描述给“剧组”听。在这种愉悦、自由、积极的氛围中,学生不仅把文字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镜头”,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深入钻研了教材,充分理解了诗歌凝练语言的含义。
2.巧用导语,放飞思绪
导语是教学活动的序幕,富有艺术性的导语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起到思维的定向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深入探索,放飞想象。我在教学《铃兰花》一文时,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见过铃兰花吗?你又知道铃兰花的花语是什么吗?”学生因导语而动情,动情则入境,入境才会浮想联翩,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3.利用多媒体发散想象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那逼真的图像、语言、信号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强烈的刺激,启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想象。如讲授《想北平》一课时,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学生争先诉说自己的家乡,思绪仿佛回到了童年。然后再学习课文,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训练写作,运用想象
作文教学要大胆地允许学生虚拟,允许学生编写自己想象的作文。我一直倡导学生每周写一两篇随笔。这种体裁不拘、题材不限的练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学生可以饶有兴趣地在随笔上畅所欲言,写其所想,抒其所感。如学生写的《难倒悟空》,面对严重的地球污染,自信、神通广大的悟空也不禁慌乱起来,涕泣涟涟:“难道这美丽可爱的世界就这样灭绝了?人类啊人类,快快清醒吧,大自然的兴衰全靠你们了!俺老孙有心无力啊!”文章选材独具匠心,写作思路鲜活,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弹奏了保护环境这个时代强音。
四、丰富生活,拓展想象
>>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参与式赏识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方法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比教学方法的应用 谈现代的交往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沉浸式”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途径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难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开始被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该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还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理念;应用
参与式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参与式学习方法,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参与式教学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利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学校相关负责人应该借助宣传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大力推广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此营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抽出一些业务时间进行拓展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并且有助于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当前,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开始被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达到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目标。此外,在开展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当教师要讲解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问题一,学生在日常生活有没有见过紫藤萝呢?问题二:当紫藤萝生长得特别茂盛的时候,你们觉得他们像什么?问题三:当你们看到紫藤萝,你们的内心有什么感想吗?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思考这三个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回答这三个问题,当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应该借此机会引入本节课要学的新课文,如此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要讲解的新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自身注意力的集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此处仍然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为例,当教师在课前提完问题之后,应该立即引入本节课的正题,即:分析宗璞笔下的紫藤萝。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宗璞赋予给紫藤萝的感情,此时教师应该将作者资料以及写作的背景向学生讲述,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此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通过讨论方式,解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第一,要求学生划出本文的生字、词汇,并且解释这些词汇的意思;第二,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第三,要求学生在得到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第四,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了解作者赋予紫藤萝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成员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鼓励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如此既有助于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三、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
参与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在备好课之后,便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参与式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还要具有较强的协调以及组织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将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因而,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巧妙地运用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分析,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此外,中学语文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偶尔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
四、积极革新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性评价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不利于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评价模式,针对学生展开全面性的评价,同时适当鼓励那些不敢发言、缺乏信心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那些表现不积极的学生,要及时与他们进行谈话,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五、结语
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参与式教学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开展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积极革新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营造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金云.适时干预・多元设计・及时反思――参与式学习有效性的提升[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5)
[2]牛东亚.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实施原则[J].内江科技.2010(08)
[3]宁志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策略研究[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江西卷)[C].2013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教学 误区 措施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师总是把议论文教学重点放在针对材料告诉学生如何确立论点、选择论据、设计作文模式、使用论证方法等方面,致使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是一味地整篇模仿,缺乏自己对论点的独特见解,语言平淡老化,缺乏文字应有的美感,教师没有把知识教活,学生也没有把知识学活,没有达到把知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鉴于此,笔者将立足于高中议论文教学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调查结果做出归纳总结以避免教学中的误区,进而为高中议论文教学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分析现阶段高中议论文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教学方面
1. 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环节教师所存在的教学误区
(1)部分教师对议论文的教学重点非常模糊。不少教师把讲授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文章布局作为教学重点,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再辅之大量的练习就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而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但问题在于当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之后,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仅仅重复大量的写作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2)议论文教学方式单一,侧重于让学生整篇模仿,缺乏自主创新性,学生的作文缺乏自己的思想,内容虚假。模仿写作只是适用于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而不能贯穿学生写作、创作的整个过程,它具有阶段性。
(3)老师在议论文的教学中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传统,与时代和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相脱离,许多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数十年如一日地不做改变,这就造成了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发展的不符。另外,部分老师不善于学习新鲜事物,安于现状以至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教学缺乏独特的个人魅力。
2.批改学生的作文也是老师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经过笔者多方面的访查、查阅资料,发现在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这一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纠正不到位,疲于赶份数,批改不认真甚至应付了事。部分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只在作文后面写一个分数,而没有指出该文章的有待改进之处,没有给学生列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样的批改方式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2)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提出具体意见后往往做不到后续督促检查。老师虽然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但是学生却不加以改正,在这种情况下,少数老师也不督促学生进行订正,以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3)在批改作文的环节,老师往往一人独揽,没有发动学生自评、互评,批改作文的形式过于单一。
(二)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缺乏个性化
1.老师在授课时重技法轻内容。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作文教学的模式依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拘囿,未能真正指导学生从个人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写作。不少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是在作文技巧、选材范围和文体上简单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固定的可以套用的作文模式,而学生们也习惯于旧有的框框和套路,不愿费心思进行创新。
2.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缺失和现今的考试制度密不可分。因为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考试时作文又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现在的高中生,因为高考巨大压力以及时间紧迫等原因导致对语文学科本身不够重视,平时很少读课外书,在写作上表现为思路不开阔、重点不突出、主题不鲜明等一系列问题。
三、针对议论文教学误区的措施探究
(一)突破单一的整篇仿写方式,实行多种方式的仿写
笔者认为不仅阅读完整范文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且阅读一些不完整的范文,如:补充开头和结尾、补充中间、连接内容、补充要素等不完整范文,也有利于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其中阅读一些补充开头、补充中间、补充结尾、连接内容等不完整范文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结构的层次感,这种补写不完整范文的训练既降低了学习写作的难度,又有助于写作整体的提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在议论文教学中创造条件实施个性化教学
教师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去除急功近利的教学心理,树立科学民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
1.呵护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应该制定相对宽泛的评价标准,摆脱传统的考试评分细则,给学生以充足的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欣赏、鼓励的态度,用赏识的教学方法去呵护学生创作的个性化。
2.采取民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高中生已经基本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评自改或互评互判,在教师认真引导、评判分析学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制定或教给学生自评自改、互判互评的方法和原则,绝对不可以纵之任之。
3.变革现有的议论文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个别化、差异化。在议论文教学中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议论文教学训练、创作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 作文的教学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作文的情景设置和材料都应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写出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真正做到以吾手抒我心。
5.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师生应注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对多种文体的阅读,学生可以掌握多种表达方式,这样在写作时多种表达方式就会蜂拥而至、信手拈来。另外,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在写作中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评讲时,老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批改时兼顾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改文育人是作文批改的重任,作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师批改时应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深入剖析,促其反省、深思,推其进步。
2.坚持点拨、启发的批改方式。教师在批改议论文时要多纠少改,多批少改,多启发学生,点化学生,不要用责备、挖苦、讽刺的批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在作文批改中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对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批语应以导为主,既要给予鼓励,也要在关键问题上加以指点,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议论文的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功感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中能否经常体验到学习成功感,对其学习和心理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量的教学案例证明学习成功感对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按时完成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四、总结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就议论文写作教学而言,老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鼓励参与学习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使鼓励、启发贯穿在议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避免单一、乏味、传统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方式,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真正做到把知识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福灼. 语文课程教学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6-137.
[2]张中行. 作文杂谈[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1:97-101.
[3]孙培青,杜成宪.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71-482.
[4]魏小娜. 认知写作:开发作文教学内容的新尝试[J]. 语文建设,2010(3):27-29.
[5]刘宇新,亓东军. 从调整入手提高议论文写作指导的实效性[J]. 中学语文教学,2012(11):34-35.
关键词:职高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环节;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24-02
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发展出厌学情绪,学习能力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而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让老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中,从而保证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
我们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创的微格教学法中,课堂导入技能得到了公众的关注。他们认为课堂导入具有以下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层面具有重要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皮亚杰、罗伯斯、奥苏伯尔、斯波伯和威尔逊等人为语文课堂导入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一、职高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导入时间过长或过短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不难发现身边部分老师在导入环节中存在时间过短的问题,短短几十秒一句带过就完成了导入环节,学生犹如云里雾里,很难达到激趣的效果,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性;部分教师又存在着导入环节时间过长的问题,有的甚至占到了整个课堂20%左右的时间,使得整堂课的教学进程受阻,影响课堂的主干内容的学习与操练。教学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场了,根本无法把教学内容完整的教授完,导致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如何有效的把握课堂导入的时间,并达到导入的理想效果是当前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2、导入方式的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在整体课程的设计中,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全局观念及实际教学经验,往往在导入设计中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在导入的方式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中,形式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一般而言,这部分教师会选择“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今天我们进入到……”,如果每一堂课都选用此种导入方式,那么课堂导入则形同虚设,很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在导入环节设置问答式的导入方式,但教师并没有相应的答案预设,亦没有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学生们回答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回应,以至于无法完成正常的课堂导入,再将课堂拉回到教师原先设定的环节,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3、导入效率低下
在职高语文课堂上,尽管授课老师旁征博引,讲得异彩纷呈,却常常面对的是一批昏昏欲睡的学生。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语文教师没有确定正确的导入原则,忽视导入与正常授课之间的关系,课堂就会陷入慢热、僵化的状态,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基本能力的培养,根本就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色、基础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从而导致职高语文课堂导入效率低下,无法将课堂导入教学的优势发挥出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职高语文课堂导入的优化对策
随着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入,微观课堂的发展,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也随之向更加细化和专业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中,一方面,相关专家和学者加强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关注,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如板块教学等;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和学者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个具体的环节和结构展开了细致分析,如课堂的导入、教师的提问等等。在此基础上,有关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环节的分析与讨论也随之增多。为了更好的解决职高语文课堂中导入教学实际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1、精心设计语文导入内容,合理规划导入时间
在对优秀教学案例和课堂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导入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占整个课堂时间的5%―10%为宜,力求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如果导入环节的时间过长,且内容复杂,就很难在后面的时间内完成后续的教学任务,而且容易占用新课的授课时间,如果做不好就容易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
例如,在教学《合欢树》一课时,考虑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安定学生的情绪,我利用二分钟的时间播放歌曲《母亲》,同时用多媒体放映突显母爱的几组图片,用歌曲营造气氛,启发、吸引学生对课文的认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创新丰富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
职高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课堂导入法,更加丰富导入法的表达形式,如可以设计为激情导入、故事导入、诗歌名言导入、问题导入、游戏导入、多媒体导入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法,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
分析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导入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案例,“多媒体导入法”就是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将一段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料、一段优美的音乐、一部充满惊悚悬疑的电影都可以成为我们导入环节的一部分。如在《孔雀东南飞》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直接剪辑一段有关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的视频,用剧中优美的画面,悠扬的乐声来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足的网络资源的帮助下,语文课堂的导入可以达到衔接新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亦可传授其他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将语文课程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自行探究学习,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确定正确的导入原则,提高导入教学效率
教师在导入之前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针对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只有将这三个原则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才能产生良好的导入效果,解决效率低下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职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没有确定正确的导入原则,忽视导入与正常授课之间的关系,课堂就会陷入慢热、僵化的状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按照自己的教案、教学进度进行导入,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要求,达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只对本堂课的内容关注,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达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再则,教师在导入的时候还要注重趣味性,否则,枯燥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下,学习效率低下。
例如我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针对本班学生好动,善表演的特点,采用了活动导入法,课前作业布置分小组进行黛玉进贾府的情景再现,引导每组同学通过对课文中重要角色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三个人物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小组演绎《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提供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课文的深入认知,而且还增强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针对《林黛玉进贾府》课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影片导入法,通过影片观看也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导入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职高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挖掘当前职高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语文教师应紧扣职高语文教材和职高学生的具体特点,运用简洁、有趣而富于启发性的课堂导入方式,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如激情导入、故事导入、诗歌名言导入、问题导入、游戏导入、多媒体导入等等,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职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 高中语文新课导入探讨[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靳彤. 语文教学能力实训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彭 亮. 教师话语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证分析[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 孙柏茂;;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