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2 07:0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辅导员工作感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认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如何开展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这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结合工作实践对辅导员工作作初步探讨。
一、主抓学生干部,搞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基石。如何建立一支合格的班级干部队伍?作为一名新生辅导员,我认为,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的班级干部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对每个班级的干部采用同样的量化考核标准,可以使学生工作的成绩具有可比性,并明确落实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的组织原则。
二、积极创新制度建设,用制度进行管理
“管理出效益”,而管理得好不好直接由制度决定。因此,要搞好班级管理,必须进行制度建设,而且不能总是拿着老制度进行因循守旧的管理,应该针对新的情况进行制度创新,用新的办法进行管理。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性相对较差,诸如爱睡懒觉,随意旷课,教室、寝室卫生状况不好,等等。辅导员老师作为管理者,应该做到“对症下药”。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相应的班干部包寝负责制和教室班干部值日制等。相信在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下,班级之中的种种不良风气定能有所改观。
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积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信任你,听你的话,所以关心学生是比较重要的。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活,你找学生谈话的次数是没有要求的,你去十次宿舍和去一次宿舍,在外人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但是学生心里却有不同的感受,经常问问学生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和学生一起谈谈理想,等等,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怀的温暖,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有利于更多地了解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做思想工作。所以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就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交流、沟通方法。开学一个多月以来,我参加了我所带的四个班级各自组织的以“筑梦”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谈理想,谈人生。而轻松活泼的游戏环节更是将我与学生们紧紧融合在一起。
四、加强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心理剧,如《大灌篮》、《美丽心灵》等,观看一些具有励志和挫折教育的影片如《阿甘正传》、《当幸福到来时》等,同时,引导他们以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为题材自编心理剧,同时举办一些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印发一些有关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心理咨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不是一件丢人或不正常的事情。这样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感到迷茫时,除了想找辅导员和同学倾诉外,还会去心理咨询室求助。比较严重时,要及早求助于心理医生。辅导员和周围同学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不可以随便给他们贴上类似精神病和抑郁症的标签。
2.法制教育方面。一般来说,学生做到了知法,就更能约束自己守法,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法制教育方面,主要是在定期开班会时穿插一些案例,让他们了解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类型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做这方面工作时,尤其要注意不能存在漏洞,比如那些经常不参加班会和团日活动的学生、性格特别孤僻的学生、由于父母一方经常不在家而家庭教育有疏漏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相对比较容易犯错误。
五、努力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能力与素质。这些新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宣传能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有良好而坚定的政治素养,并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善于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在学生中的蔓延,更应具有较强的政治宣传能力,以抵御不良思潮对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2.兼具服务与指导能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能从管理越来越明显地转向了服务,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为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服务,也为大学生的未来铺平道路。然而服务伴随着指导,要使新时期的高职学生接受我们的服务和指导,必然首先要使学生接受我们的引领,这就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所应兼具的服务与指导能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努力将朋友与师长这两种面对学生的身份有效地结合,并真正实现亦师亦友。
3.熟练使用网络交流媒体。网络时代的辅导员不但要以传统的模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且要能够综合利用E-mail、BBS、QQ、BLOG(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载体。例如,利用QQ建立班级群,可以让班级所有同学在群里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互动交流。这种方式同学们喜欢,同时也能拉近辅导员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在BLOG里,辅导员可以写下工作日记和生活感想,可以发表自己对眼下一些时事的看法,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公布奖学金、贫困补助、就业、专转本、自考等相关信息,而同学们可以随时在辅导员的BLOG里留言和咨询。BLOG的最大特点就是隐互,在BLOG中没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分别,有的只是平等的交流者,同学们也不用担心有人会认出自己,因此他们少了几分顾忌,多了几分坦诚,也会大胆地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要。
总之,我们应认识到,新时期高职学生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富有战略性和艺术性的工作,既要放眼群体,又要聚焦个体,更要依势以策。为此,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积极实践,善于总结,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高校辅导员是专门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教育者。他们肩负着教育、管理和组织的责任,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大学生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今天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购物,还可以在网上交友、聊天、开会,甚至玩游戏、赌博等,互联网正在改变网民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如今已以超出网民想象的速度在迅速发展,据联合国互联网管理论坛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世界网民的人数将超过20亿,而中国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居全球首位,而其中,中国青少年网民为接近2亿,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均匀水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一)注重网络娱乐,荒废学业
网络的娱乐功能尤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影视的点击率非常高。目前网络游戏的发展很快,很多网络游戏都免费向网民开放,这给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网络游戏爱好者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能够上升到更高的级数,通宵达旦在线打游戏。晚上睡眠时间不够,就在上课的时间睡觉,甚至干脆就逃课,找别人代替,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一定会荒废学业。相比于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和网络音乐的危害比较小。由于网络下载资源的便利性,很多学生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观看。尤其是肥皂剧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韩剧、偶像剧在大学生群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过度观看这些没有营养的电视剧会影响学生的休息时间、学习时间,同时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
(二)网络信息丰富了教育的内容
一方面,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信息的学习当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变传统的单一灌输为多维空间、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为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实际上我们应该采用另一种方式去看学生上网的问题,有时你可能天天看着孩子,但孩子即使看着书本,但思想却游离在网络游戏之中,这种现象谁也把握不好,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大学生了,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得用网络资源,合理的安排上网时间,知道在网上能收获什么,又要回避什么,也就是完全掌握好这个度也是个很难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的,渐渐的,一点点的去指导,渗透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方法创新
(一)运用网络加强学生的信息化管理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大众化、普及化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辅导员可以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电脑、网络、相关电子传媒以快捷全面的方式采集有关学生的个人、家庭、成绩、道德、生理、心理、生活、诚信、就业等各种信息,要力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依托电子信息系统强大的功能对信息进行即时分析判断,做出决策并执行。辅导员运用网络加强学生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为提高管理水平,为辅导员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辅导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博客空间
博客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集成日记评论、留言板、相册、邮箱等各种即时通信软件的个人网页平台。我国各大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都推出了博客空间栏目。辅导员平时都是面对面地和同学进行交谈,虽然讲得井井有条、合情合理,但却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取得的效果极为有限。并且由于辅导员平时工作繁忙,管理的学生又多,和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非常困难。如果学生不想和你交流,那你就一定不是一个合格,而通过开设博客空间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这样会让学生感觉老师能够理解自己,老师同样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以及意见看法发表到空间中,让学生经常访问该网站并鼓励学生们留言,和辅导员交换意见。这种方式是学生喜欢而且容易接受的方式,一开始会出于好奇登陆空间去了解自己的辅导员的日志和感想,而随着了解程度的增加,便会试探性地和辅导员在空间中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慢慢地便形成了习惯,并乐于通过这个方式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
(三)获取网络娱乐有关信息
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都产生了很大危害,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积极辅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对网络游戏厌恶。但是引导这些“中毒”较深,远离同学和父母的学生回归正常是很棘手的一个问题。因此辅导员要另辟蹊径,可以从网络游戏人手,了解关于游戏的一些内容和特色,让自己也变成一个“行家”,以这种身份和学生交流,从而获取学生的信任,以便接下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渐让他们意识到网络游戏巨大的危害性,从而摆脱网络游戏的束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中庞大的信息流量、多元的社会认知体系给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压力。在网络环境下有序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适当的给学生上网络课,让他们在网络上如何获得有用的医学知识,进行医学文献检索。利用网络写医学论文,这些都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多看健康的知识,多收集正能量的资料,及各种相关知识。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应,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是摆在辅导员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三种身份 实现途径
中央把2012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是“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作为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群体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师德情操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辅导员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做好学生的亲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大学生的人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新时期下,如何切身履行好这三种义务,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进步,是本文要谈论的内容。
一、做学生的贴心人
“我每个可爱的学生都是我每天开心向上的动力,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我的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跟班听课是我每周坚持做的一项工作,第一次听课发现班级同学由于到了大三学年,外出找工作和做兼职的特别多,出勤率不高。我便逐一点名,让班干部和同宿舍的同学下去通知这些同学,告诉他们找工作和做兼职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和上课时间冲突,即便挣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失去的知识,如果不能按时上课一定要向我请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纪律意识。并且在第二次班会中和学生们说明这样做并不是要和他们对着干,专门找他们的茬,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着想,敦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我约束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学习对他们人生的重要性,认识到校风校级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跟班听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出勤率都很高,而且养成了向我请假的良好习惯。
给学生干部制定“分管联系图”、“班级成员信息联络负责人及负责联络对象图”,让班委统计好同学们的所有联系方式,尤其是家人的联系方式。与学生一起拟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贫困生补助、奖学金分配等名额,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在奖学金分配这个问题上,我遇到了担任辅导员工作以来的第一个难题。班级奖学金之前按梯度划分为五个梯度和等级,每个梯度的奖学金名额大致相差几百元,全班同学也达成了共识。可是分配后,个别同学就有意见了,为什么要把我放到这个梯度的第一个,为什么不把我放到上个梯度去,那我就可以多得几百元奖学金。那段时间,这几位同学经常到办公室找我反映这个情况,他们都认为自己应该再提高一个梯度。一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理不出一个头绪。通过不断思考,我发现了班级奖学金的一个分配细节——拿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同学和学校一等奖学金的同学,他们分别自愿拿出三千元和一千元贡献给班级作为大家的集体班费。这件事情让我很感动,于是我便和之前有意见的同学一一谈心,拿这些获得高额奖学金同学的事迹来感化教育他们,果然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应该为这点小事争来争去,奖学金分配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通过这些事情让我也体会到了学生工作要严,谨,快。严,即要严格,虽然学生们现在都已成年,但是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求学,自我约束意识不强,因此还是需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和监督,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谨,即要谨慎,处理学生问题要考虑周全,三思而后行,做到一碗水端平,为学生着想,对工作负责;快,即对于学生突发事件要处理快速,迅捷,在最佳处理时期做出最快反应,把事件的负面影响降低最小。
二、做学生的亲人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但无论如何琐碎,在我的眼里,学生的事就是大事,学生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打心眼里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看待,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们的喜悦和烦恼。第一天接管班级的时候,我便召开了班委会议,初步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对一些特殊的学生重点加深了印象。当天晚上去学生宿舍和每个同学见面的时候,我便和这些学生多交流了一些,鼓励他们都加上我的QQ号,有什么烦恼和开心的事情都可以随时和我沟通。我也加入了班级的QQ群,每天关注学生的状态和日志,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不时和他们聊上几句,排解他们心中的烦恼。由于和学生年纪相差不大,我便让同学们叫我姐姐,没想到这个称呼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顿时拉近了我和他们的距离。很多学生都亲切地叫我常姐或者青姐,我感到非常幸福,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学生和我像亲人一样,关系非常密切。一个学生在我的QQ空间留言:“自从青姐接管了我们班后,我们不再是没人爱的孩子。我们遇到困难时,会找青姐;收获成功时,更会第一时间与青姐分享。”我时常能看到同学们发表这样的留言,尤其是在每次班会过后,学生都会针对我的讲话谈很多的感想,让我觉得欣慰和感动。
一次具体的事例让我更加坚定做学生亲人的信念。一天,一个学生急急忙忙地来找我,我看到她眼带泪水,便急忙询问清楚,原来她的父亲早已过世。母亲在外打工,身体还非常不好,一直含辛茹苦地支持她的学业。偏偏这时,她的姐姐又患上了严重的疾病,需要不少治疗费用,也需要亲人的照顾。这位学生便坚持要求退学,想拿出这学期的学费去照顾姐姐。我当时就告诉她哪怕再困难也要坚持上学,既然努力到了现在就不要轻易说放弃。病可以治好,钱可以再挣,学业一定要按时完成,不然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姐姐只会感到更加痛心。我先向院系请示,批准了这个学生的请假申请,让她先去照顾好自己的姐姐,如果有困难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为她捐款,并且我每天发短信询问她姐姐的病情和她自己的想法。在一周的交流和沟通中,这位学生终于打消了退学的念头,重新回到了学校,并且婉转地拒绝了我帮她募捐的想法。
三、做学生的引路人
记得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每个院系都在拍毕业合影照,与老师和辅导员告别。其中一个院系的学生依依不舍地向他们的辅导员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喊道:“老师,我们爱你!”而另外一个院系的学生却对他们的辅导没有一丝的不舍,反而一脸的厌倦,好像永远都不想再见到这位老师。当时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至今我还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怎样的付出差别造成了这两位辅导员的不同境遇。这件事时常鞭策着我去思考,去改进,以便做到切实保护学生的利益,指引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服务,引导好他们的就业和考研。
在班会上,我时常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等方面问题,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尽力让每位同学都能刻苦学习,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奋斗打拼。在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求学问题上我格外上心,经常反复和大家探讨公务员考试、招教考试的经验方法和考研的择校问题、复习思路。几次班会后,那些平时不太努力的学生在我的不断鼓励和督促中变得勤奋好学了起来。
一届合格的学生离不开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其实一名合格的辅导员何尝不是这些合格的学生造就的呢?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乐学生之乐,忧学生之忧。作为辅导员,我们要以学生为工作中心,要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要融入学生,做学生的亲人;要帮助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为人师表者,不仅要以学高而过人,而且要以德高而服人。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者兼备方为师表。作为合格的辅导员,我们必须搞好学生工作,同时更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师德情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陈伟强
正月期间,无意中从侄子的书桌中看到了一本《学会感恩》的书,趁着放假有空,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学会感恩》是由杨芮如编著,告诉大家:胸怀感恩的心才会懂得爱自己、爱别人,也才能长久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爱,享受快乐,享受幸福的人生。
恰巧遇到自己今年是我入职华软的第10个年头,人生有几个10年?因此有很多感想,本来这感想想留到3月刚好10周年那时才写,但3月却是最繁忙的开学时期,因此提前了。
认识华软、入职华软,那是一个非常恰巧的事。那时刚认识老婆不久,总想留在广州或珠三角工作,因此,过了05年的春节,我就积极上来广州找工作。我这样的专业,除了考公务员,就是教书,恰巧那年,我们的专业很难在广州或珠三角地区立足,就连广州本地的生源也迟迟未收到教育局考试的通知,而我成绩不算拔尖,且是外地生源,因此只有将就业的方向放在民办中学。还记得,当时跑到天河五山那边的一个民办中学投了简历,然后回到广工五山校区的高四复读的难兄难弟的郑佼同学蹭吃蹭网。
在郑佼同学宿舍上网时,我很幸运地了解到华软一个系——软件工程系正在招辅导员。尽管是大专院校,但因为专业对口,且自己再差,也是个本科生,因此抱着试探的心理,计划去投简历。巧妙的是,此时,与我当班长期间比较多联系的大学班主任杨老师来电,问我工作找成怎样,当时我跟她说我想投华软辅导员。谁知她立刻说,我们学院有个退休的老教授-胡主任返聘在那工作,说她帮我牵手桥搭线,让他帮忙!
更巧的是,这个老教授,我是认识的。他是我们系的主任——胡主任,但从来不上过我们的课,只是在我毕业实习时,因专业老师不够,且我们实习地点比较分散,因此,他担任了我实习指导老师。
我实习时,要上一些专业课,且实习指导老师要听,然后给实习成绩。那次,胡主任听我的课,因我上课标新立异,最终给他老人家批得一无是处,但我很诚恳地接受老人家的批评,且过后还亲自送他到两公里以外的车站坐车回广州。
也许,正是这次的诚恳,深深地打动了老人家。当杨老师打电话给他时,他第一时间记起我,并答应尽最大的能力帮我,还让我送做好的简历到他家,让他亲自送到华软人事处,并极力推荐我。
在面试前几天,我终于接到华软人事处的面试通知。那学期,为了尽心尽力找工作,不再搞兼职,家里也供应不上,很穷,连坐车的车费都没有。只好在面试前一晚到初中同学——土钦痴吃痴睡,那晚实在没办法,只能不好意思跟他借几十块,作第二天坐车到华软的车费。
到了华软,找到了胡主任。他首先跟我说之前找辅导员的那个系要求应聘的人需是计算机专业,因此我不符合。推荐我到另一部门-教务处,还说教务处很辛苦,但处长人很好,让我去尝试一下。
见到麦处,她的笑容让我第一印象感到她是个很和蔼可亲的一个人。她原是广大科研处的处长,后来退休后返聘到华软教务处。还记得当时我面试的地方是在C101旁边的一个小课室,还记得当时麦处问起我大学期间担任学院学监一职的情况。
在胡主任的帮忙下,在麦处的赏识下,我最终进了华软,进了教务处,开始了我的工作。尽管期间,教务处进进出出很多同事,基本每个同事都换了岗位,唯有我,在这个部门,这个岗位,一坚持,就是10年,从未变动过。
入职华软,可以说是一个碰巧,也可以说是一种缘份。这过程中,有命运的安排,更有我的努力,有杨老师的牵桥搭线,有胡主任的大力帮忙,有麦处的赏识。因此,我感恩,我珍惜,我用我的努力回报帮过我的人,回报接纳我的华软。
入职华软,那时工作要求很严格,一进来,处长就给我一些册子,让我尽快地了解学分制,学习学院的规章制度;入职华软,那时工资很低,实习期间500块,一直拿到7月,转正后也才1600;入职华软,那时工作很艰苦,早上9点上到12点,中午一个小时吃饭,无休息。还记得,还在学生时期难以适应的我,当时中午实在太困的时候,去厕所蹲个几分钟,渡过打瞌睡艰苦时刻。
华软10年,我付出了很多,但我也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在华软,我深深体会到邹小姐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处处体会到华软一派派创新的气象;深深体会到数学博士后出身徐院长严格起来又很有逻辑思维的管理思维;深深体会到麦处那种发自内心时时、处处将我们当作他的同事的平易近人的长者风度;深深体会到麦处时时为我们承受委屈,却从未对我们发过脾气的领导风范;深深体会到教务处同事间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和友谊。
在华软,我学会了做任何事,首先想到的不是人情,而是规章制度,且要严格遵守;学会了做任何事要符合逻辑思维,要有章可循;学会了要与老师和谐相处,要爱护学生。
我从事差生辅导员工作已经整整十年了,回顾我的差生辅导员历史,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当属2004级5班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班是德育处头痛的“毒瘤”,是老师们心跳的“差班”。这个班的小谢可谓是“风云人物”,抽烟,喝酒,打架,是家常便饭,甚至公然与老师作对,课堂上辱骂老师屡见不鲜。受他的影响,其他的同学也变得肆无忌惮,在他的周围,有了部分追随者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除了好事什么事都干的小集团,被戏称为“十大金刚”,弄得班上乌烟瘴气,臭名昭彰,成了全校的焦点。我走马上任时的确让我忧心忡忡。不过,在开学的头一天,有件事却让我愁眉舒展,喜上眉梢。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在办公室等待学生报名,大概是接班的原因,学生不认识我,因此,我等了很久,未见一人前来报道。我正心急如焚时,“老师,我报名”,我耳边响起了我盼望已久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好小子,一身斑马服让我以为我身处在马戏团而非是在学校,经验告诉我他不是一般的学生。“姓名”,我问道。“谢金”,原来是他,赫赫有名的小谢,难怪与众不同。一阵寒喧之后,我初步了解了他的一些背景和“作恶”的事迹,他好象一点也不避讳甚至还有一些自豪,我知道他这是想给我一个下马威。对此,我表现得非常冷淡,完全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教育,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诧异。报名完毕后,我自顾整理我的资料,让他离开,他很犹豫地走到门口,看了看外面,又回头看了看我,我假装不理他,我想他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可以理解,毕竟他是大哥大“级别”,完全是众人的焦点,想不到今天会如此黯然。这样持续了几秒钟,他又走回来,“老师,外面还有很多同学,他们不认识你,我去把他们找来吧。”说完,飞快地跑出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一阵窃喜:他原来也是一个想引起老师注意的学生!果然,不久便来了许多学生,小谢居然替我当起了临时指挥员,叫这些学生排好队,有序地报名。这些学生也很愿意让他这样“调兵遣将”,这让我看到了他不错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决定先从他身上突破,让整个班的面貌焕然一新。下面是我用到的一些方法:
一、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
但凡差生都有一个毛病:迟到、旷课、甚至逃学。对此,我设计了一个小插曲。报名的当天,我就告诉每一位学生,下午三点到校有重要事情讲,迟到和不到者后果自负。约定的时间到了,我并未按时进入教室,而是躲在一个让学生看不见的角落观察学生们的到校情况和他们的一举一动,小谢也在其中。他们先还有一点文明,不久就开始活跃起来,加之小谢的推波助澜,教室完全炸开了锅,人声鼎沸,简直比菜市场还热闹。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已经超过了约定的期限,这时学生们开始议论:怎么搞的,老师还没来。小谢也在大放厥词,“老师也迟到,居然还要教育我们”,其他的几大金刚也跟着附和。当然,难听的话也此起彼伏,我还是不现身。时针已指向四点半,小谢想要煽动同学离开了,是应该出马啦。我的突然出现让他们始料未及,个个瞠目结舌,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我不动声色,坐在教室里,望着学生们。就这样僵持着,还是小谢打破了沉寂。“老师,你也迟到了”。“不错,老师迟到了,请问一下,你们有何感想,可以畅所欲言,决不秋后算帐”!首先发言的当然是小谢,“老师,本来迟到了没什么的,但你没有任何表示,要知道我们等得花儿都谢了呀”,全班哄然。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学生也纷纷发言。有说我不守时的,有讲我说话不算数的,有谈我摆老师架子的。总之,是应有尽有。待他们说完后,我问:“老师迟到了,你们就这样愤愤不平,那你们将迟到作为家常便饭,甚至将旷课归结为理所当然,我们有作何感想呢”?学生们哑然,小谢也无言以对。我见状,忙趁热打铁,将此事件延伸到做人的准则中,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中,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小谢也听得入了神。末了,我站起来,深深地向学生们鞠了一躬,很真诚地说道:“小谢说得对,是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向你们道歉”,教室顿时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意味着什么。
二、欲擒故纵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和,小谢变了不少,但也有旧病复发的时候,那是在一堂物理课上,他因听随身听被老师逮了一个正着,并且还理直气壮为自己辩解,把物理老师气得火冒三丈,拉到办公室让我进行教育。我一没有叫他请家长,二没有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更没有大打出手,而是像第一次见面那样来个不问不理,做自己的事情,他也同样耗着。到我上语文课了,我站起身径直走了,他显得很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我正上课时,我看见他磨磨蹭蹭地来到了教室门口,“报告”,他用很低的声音喊道。我假装没听见,继续上我的课。“报告”,声音大了起来,我还是不理他。过了一会儿,我见他叫第一排的同学借纸笔,开始在门口写起字来,时不时地看着黑板,我知道他在做笔记。见此情景,我示意他进来,他好象如释负重。这节课他举了无数次手,但我没有叫他一次。下课后,我也未同他说一句话。就这样相持了几天,直到一位学生告诉我小谢已去向物理老师道歉了,我才在班上对他的行为进行点评,既指出其错误之处,更不失时机地点出他可取的地方,让他既得到教育,又获得温暖。
三、情感陶冶
让小谢发生质的变化是在一次班会课上,当时我布置了一个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全班同学都写得不错,尤其小谢的作文以其情真意切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在班会课上进行一次家长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这堂班会我邀请了家长们出席。当小谢用哽咽的声音念完他的作文时,我看见他的妈妈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事后,他的妈妈告诉我,小谢很少哭,就连他爸爸把他打得皮开肉绽都不哼一声,他们一直认为他已是不可救药,没想到他有那么多的心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母子关系开始解冻,感情日见弥深。小谢有一天主动找到我要求担任班长,并在我面前立下军令状:不将班上管好就“解甲归田”,愿受老师任何处罚。我欣然答应了他请求。果然,在他的带领下,班风明显好转,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成立班委会,以小谢为“龙头”,培养他们自主管理能力。
差生学会了做人,自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也是家长的心愿,是老师的初衷,在此基础上,我又以“我们虽然平凡,但是我们不平庸”作为班训,鼓舞他们的斗志,激发他们的潜力。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用辛勤的汗水,诚挚的真心,迎来了我教学和德育的双丰收。我班被评为“红旗中队”,我也因为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师。小谢也被评为“文明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差生?非也,不差也。你们学习但求问心无愧,做人唯求真我风采,我以你们为荣。
2004级5班,这个特殊的班级,小谢,这个特殊的学生,从这里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这是我以后差生工作的宝贵财富,在这里我领略到了差生的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与差生同行,痛并快乐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一如既往地从事我的工作,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执着的追求,无私的奉献,去浇灌绚丽灿烂的希望之花,让差生变得更加魅力无比。
关键词: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职业养成教育;酒店管理
0引言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在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贯通和融合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衔接模式。武汉商学院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酒店管理专业“3+2”人才培养试点班,旨在构建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互通机制,实行针对性“一站式”培养,按照高职3年和本科2年这两大培养环节来实施教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进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人才培养的高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晰酒店职业素质要求,并科学设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环节,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
1全方位职业养成教育
1.1构建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的参与机制
学校、家庭、酒店企业和学生是职业养成教育的4个主体,需要四方联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中的第一个培养环节在高职院校实施。首先,高职院校抓住新生报到的时机,迎新时让老生展示出良好的职业风范,组织家长和学生参观酒店实训中心,开展家长与新生座谈会,向他们介绍酒店行业和职业,解答他们的疑虑,及时消除他们的职业认知偏差;其次,解读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3+2”人才培养模式,使家长们能积极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新生入学教育邀请酒店职业经理人参与,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介绍和职业发展心得的分享,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感知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生既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客体,也是主体之一,要加强自律和自我修炼,并重在实践,不断提升职业素质。
1.2打造课堂、师资、实践基地与校园文化助力平台
1.2.1拓展课堂空间和内容,打造“三个课堂”
在第一课堂即专业课教学中融合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编制课程大纲时设置课程的职业素质目标,要求任课教师重视学生日常的职业化训练,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引导,重点培养他们创新、沟通和独立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在第二课堂即校内开展课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感恩行动、校园文明行等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组织演讲比赛、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开展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策划能力。第三课堂主要是践行环节,在酒店实习、社会调查等校外实践活动中延续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现校园与酒店企业、社会的有效衔接,通过学生身体力行,从自我做起,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升。
1.2.2发挥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班级指导老师与德育老师的多重作用
首先,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成效是武汉商学院考核专职辅导员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次,在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中,要求合作高职院校从大一开始配备辅导员助理,由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其主要协助专职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第三,为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课业指导、学业指导、竞赛指导和职业指导等;第四,进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劳动模范、师德标兵和技术能手担任德育教师,开展主题讲座、学生座谈会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2.3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专业实训与实践活动来促进职业素质养成
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世界知名酒店和合作酒店的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环境化熏陶和潜移默化式教育;在实践教学中模拟酒店场景,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进行职业意识、礼貌礼仪、服务规范、职业习惯和职业行为等方面的渗透教育;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酒店观摩、专业见习、节假日兼职、企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职场氛围和酒店职业人风范,收获感悟,在真实的职场中得到浸染。
1.2.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影响力与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武汉商学院一直重视校报、微信公众号、校园网、校园广播和校史馆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多年来,武汉商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致远讲坛”、“一系一品”、“心海导航”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强调体验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积极弘扬武汉商学院“商道惟诚、知行致远”的校训精神及“和谐、和睦、合作”的校园文化。
2全过程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贯通培养以“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内容融通”为基本原则,开设的高职阶段课程与本科阶段课程有序衔接,教学内容以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基础有机融合。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的全过程,主要通过“五段式交互成长型”职业养成训练体系,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校内学习到校外实习、从入学到毕业,分为5个阶段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2.1职业认知与情感培养
此阶段包含高职段的第1、2学期,旨在让学生形成职业认知、唤醒职业意识和培养职业感情。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入学教育,其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让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也可以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作讲座和交流,还可以实地参观酒店,让新生正确认知未来所从事的酒店行业,培养他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热爱。此阶段需开设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课程,例如《职业素质修炼》、《管理沟通》、《职业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形象设计》等,以专门培养学生敬业、主动、合作、责任、服从和服务等职业意识,塑造积极的职业心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并督促他们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2.2职场模拟与规范形成
此阶段包含高职段的第3-6学期,第3、4学期主要完成服务技能课程和基础管理理论课程的学习,第5、6学期主要开设餐饮部管理、前厅部管理和客房部管理等一线部门管理课程。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各项专业技能训练,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手段以及严格的课堂管理让学生履行规范的职业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每学期通过组织学生到酒店企业的见习与开办职业经理人专题讲座,让学生体验职业氛围,并逐步达到职业标准和趋于职业化。第6学期为了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2.3职场熏陶与素质锤炼
本科段的起步为专业实习,是职业养成教育体系的第三阶段,即“3+2”五年贯通培养的第七学期。学生通过酒店的入职培训走上了职业岗位,逐步适应职业环境,在酒店基层管理工作中履行职业角色,承担职业责任,进而不断增强职业意识、规范职业行为和提升职业技能,最终能胜任职业。
2.4职业定位与素质巩固
本科段的第8、期是第四阶段,学生完成专业实习后返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职能管理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此阶段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人士为辅。此阶段的学生由于实习经历和个人认知的差异,往往会对酒店职业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通过实习充分认识酒店行业,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已掌握了服务技能,无需再在课堂上学习,有些心浮气躁;还有学生认为酒店不适合自己,对未来的职业方向产生迷茫等。这些消极的想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选择,如何引导学生转变不正确的观念,对职业素质加以再修炼是授课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首先,专业授课教师可以请学生畅谈自己在实习期的见闻及感想,从而了解学生实习后的真实想法,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疏解;其次,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给实习后的学生设置综合应用型的理实结合课程,或在课程中的多设置管理类实训环节,多布置探究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实习经历进行专题研讨、模拟演练或项目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再者,在案例教学环节多增加酒店成功人士的相关案例,请学生结合实习经历加以分析阐述,引导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定位。
2.5职业选择与综合提升
最后阶段是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此阶段主要以自我管理为主,指导老师为辅。主要通过独立或组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建议学生以实习酒店为研究对象撰写相关论文或完成一项调研报告。开展应用性研究是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项测评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学生可以自由择业和自主进行毕业实习.
3全方法职业养成教育
在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中,为体现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和实现学生的职业素养优势,必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活动。
3.1课程导向法
设置职业素质课程,明确专业课程中素质培养目标。根据酒店职业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划分为职业形象、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心理和职业技能等几个方面,基于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依次开设相关培养课程,并力求前后课程的衔接得当。目前依次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质修炼》、《职业形象设计》、《形体训练》、《服务礼仪》、《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酒店服务技能训练》等。这些课程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个人自我完善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良好的职业素质并不是仅靠一门或几门专门的职业素质类课程就能培养而成,所以在其他的专业课程中设置有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成效的评价。
3.2教学提升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职业化、体验式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团队竞赛,由组员设计团队文化,课程考核时实行团队和个人的综合测评,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们上专业课时要求统一职业着装,佩戴工作铭牌,以班组为单位集中坐在一起,各个班组每次上课之前召开班前例会,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感。校内实践教学酒店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并依托校园大学生创业餐厅开展实体经营,以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在技能训练类课程教学中,由各个班组流轮负责课前准备和课后收场等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工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养成守时、负责、主动、高效等职业习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督导改进,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3.3考评促进法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保障职业素质的养成。评价体系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更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成效的保障。需要丰富学生评价的内容,将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都纳入评价系统,尤其是将学生操行的考评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不再是一味地只看卷面成绩或实操成绩。具体做法方面:①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评价,例如出勤、仪表等;②实行全过程评价;③期末考试以应用性综合测评为主。例如《酒店督导》、《职业素质修炼》等课程考核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项目式考核:成绩评定采取平时与期末相结合,平时考核学生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整理、课后作业和学生成长记录本等;期末以口试和团队展示为考核方式,采取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权重设置为60%的个人成绩加40%的团队成绩,通过强调团队协作和团队之间的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耀进,韩晶晶.酒店员工职业素质解构与问题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11).
2薛红,周耀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分析[J].旅游纵览,2012(10).
3韩晶晶,周耀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探索———以实训类课程为例[J].商情,2013(51).
4周耀进.基于职业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J].———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企业导报,2011(17).
——读《赢在中层》有感
肖?
春节过后,不禁感叹,寒假实在短暂。节日的喧闹尚在耳畔,但在开学在即时,又不禁要思考假期究竟留给我什么?发现原先定下的目标有太多没有实现:想要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想要将自己的小家布置一新、想要把电脑中的资料进行梳理……这么多的事情好象没有一件完成,唯有一直放在手边的这一本书——《赢在中层》,在每晚临睡前的翻看中接近完工。
说句实在话,书中所阐述的内容与我们教师这个行业的确有些距离,但在读完后,又不可否认它的确给了我一些启示。就我自己而言,我还是一个年轻的教师,踏上工作仅第九个年头,担任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工作也仅第四年。在这四年中,我有过成功的体验,当然也会有失意、迷惘、忐忑不安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候,自己也会静心思考,究竟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中间层”呢?下面我就将读书后的一些体会感想和我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感悟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中层这个层面的工作,在校级领导眼中是执行层,需要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在教师眼中,中层理应是服务者,为教师服务,是落实学校管理和满足教师诉求的坚实力量;在我们自己的眼中,我们又将自己定位为桥梁和纽带。在落实学校决策和检查教师工作方面,中层理应扮演管理者,然而,我们有时却面临尴尬——教师们对中层工作不理解,甚至与我们对立起来,等等。
中层在工作中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多数教师的拥护?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层,既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又要加强自己的人品修养,要以身作则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营造人人把事情做好的氛围。人品好、有服务意识、有能力的中层,才是教师们喜欢的中层领导。
首先我觉得要做一个称职的中层,就应该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作为一个学校中层,需要抽出很多时间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或参与校长的决策,制定学校相关的条线计划,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组织校内的各项竞赛活动,检查落实学校教师的考核评比工作,听课评课更是家常便饭。还要带好一个班级,教好一门学科,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其工作的紧张忙碌可想而知。这就更加需要一个业务上精干的中层,一方面能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群众的信任。另一方面,业务上过硬了,就能带好一班人,影响一批人,对一线教师的成长起引领作用,工作中就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个人魅力就更大了。
其次,我认为要做一个称职的中层,就应该要有大局意识。
这一点看似简单,真正要做到却很难。在做工作时,我们是否考虑过“我这样做老师们会怎么样看待我,评价我?”“我这样做会有哪些人不高兴?”“我这样做会伤害到哪些人的利益?”我想,如果我们总是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总是在想做每一件事时寻求所有人的认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是最有害的私心,是工作中最危险的陷阱。
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这是非常肯定的。所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用心良苦地去寻找利益的平衡点只会使自己缠足不前,一事无成。
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个别利益,而是学校的整体利益,即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做每一件工作时,都要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只有出于公心,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再次,我认为要做一个称职的中层,就应该要有开创精神。
综观许多中层管理者,有的通过岗位锻炼,仅几年时间,就脱颖而出,而有的中层,干了一辈子也成绩平平,究其原因,就是前者抓住了工作中的机遇,富有开创精神,在机遇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后者却抱着陈旧的思想,得过且过混日子。所以,一个中层要在职场上永立潮头,开创精神十分重要。“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一名中层,要使自己的思维处于“颠峰”状态,那就要通过学习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拥有广博而深远的学识,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反思来修正自己前行的步伐,更好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的执行。
最后,我认为要做一个称职的中层,就应该要服务意识。
1.何谓大学生成长档案
1.1学生成长档案
学生成长档案最早是一种新的课程评价方法,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以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为了特定的目的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后来把这种做法应用到教育上,就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原多为中小学所采用。在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高等教育管理的今天,记录下学生在校成长的点点滴滴,成为主动性教育和管理的重中之重,于是大学生成长档案应势而生,成为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运用的重要手段。
1.2大学生成长档案
大学生成长档案就是指借鉴课程评价方法,针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起来的记录大学生学习生活历程、心理状况、实践训练成果等综合内容的文献、图片等多种形式载体的资料总和。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的建立按收集的内容和性质分为学生学籍档案、学生诚信档案、学生心理档案、贫困生档案等等,大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进一步弥补了其他学生档案比较粗放的缺陷,增添了新颖的内容,促使高校学生档案更加发挥其参考、凭证、依据等功能。现代大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学生的基本情况、阶段性学习目标、措施方法、思想状况、评价总结、所在团体的活动与个人贡献、社会实践与职业规划等。
2.现代网络的几种经典技术
2.1Blog(博客)
Blog(博客):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工具。其特性是以日历的方式来组织文章(帖子)的,而且Blog可以自行对文章(帖子)分类。群组型Blog是一批为了共同目标或愿景聚在一起的人一起研究和探讨问题,而个人的Blog就是个人的研究过程的记录本,像个人日记本。
2.2RSS(站点摘要)
RSS(站点摘要):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
2.3IM(即时通讯)
IM(即时通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
2.4 Podcast
Podcast:又被称作“有声博客”,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或其它便携式数码声讯播放器中随身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用户也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该技术允许个人进行创建与,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2.5 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6飞信
飞信,是中国移动的综合通信服务,即融合语音、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覆盖三种不同形态(完全实时的语音服务、准实时的文字和小数据量通信服务、非实时的通信服务)的客户通信需求,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
3.现代网络经典技术在构建大学生成长档案中的作用
3.1创建交流新平台,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收集方式多元化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较以前都有提高,面对面,一对一的教育和交流不再可行。在现代网络环境下,IM、微博、飞信等经典技术为师生、学校与家长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增加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收集新方式,改变以往学生档案基本情况学生单方填写,写后一成不变的弊端。一些学生平时见到老师不敢也不愿说话,通过在QQ、MSN、飞信上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难以倾述的情感、学习、生活等问题得以在这里提出,通过交心,消除代沟,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背景,以及学生心理,强化学校与家长的即时沟通,动态记录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及时更新大学生成长档案的有关信息,切实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同时还可以建立多种QQ、飞信群和组,如班级飞信群、学生干部飞信群、党员QQ群、贫困生QQ信群等。在这里同学们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与群里其他同学的思想发生碰撞时,能够加深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3.2构建管理新模块,实现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档案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几乎所有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形式都可以进入网络。老师可通过网络进行学生信息采集和核对,学生也可以直接将数据信息录人档案数据库,这样既方便又省力,确保了档案信息的齐全。如果增加了基于RSS的学生管理模块,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管理功能将会更加全面和自动化。老师可以采用RSS技术即时学习信息,活动安排、成绩总结、学生反馈等,这些信息会自动、直接和几乎同时地传送给每个学生。使用RSS技术,可使老师自动跟踪学生,在聚合器中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不再需要一个一个地收集他们的信息,就可以自动获得每个学生最近更新的内容,并收集整合学生的行为进行评论。如使用Podcast能够以日志形式多方位、全面地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包括问题形成、主体思考、实践体验协作交流、问题解决等),并以文本、音频、视频多种形式呈现在网络中,能让学习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及每一阶段成果。同时Podcast方便的分类管理功能,能实现连续性阶段管理。因此,使用RSS链接源、Podcast,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通过评论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实现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
3.3增加成长记录新载体,实现大学生成长档案内容多样化
大学生成长日记是指建立一套针对每个大学生的在校期间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成长档案,通过记录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帮助学生分析检查原因,来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思想总结,学习生活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大学生成长日记制度成为完善大学生成长档案,丰富成长档案内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今多种载体形式并行的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像中小学生时期,每天用笔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当天在学习、思想、纪律、动、卫生等方面的情况及周围发生的对自已有影响的事,并会用简练的语言表述一下自己的收获失误及感想,交给老师。加之学生工作千头万绪,日常管理事物繁多,辅导员经常是忙忙碌碌,没有太多专门的时间来整理和完善日记内容。因为在今天大学生活中,网络技术更是深入人心,大学生成长日记制度的实现方式和载体更加的多样化。如通过博客、QQ空间、飞信空间、微博、Podcast 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方便快捷实现其成长记录功能,并便于学生工作者备查备份。如:博客,本身其特性就是以日历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与日记形式更是不谋而合。与博客相比,微博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方式趋于多样化、简单化。由于其具备手机发送文本的功能,用户不必坐在电脑桌前,便能实现与网络的联通。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设置QQ、飞信空间板块,比如:班会纪事、作业展、毕业创作展、毕业论文展、读书心得、心情留言等不同板块,以便大家交流和学习,这样不仅增加成长记录新载体,通过这些形式会更加丰富、生动成长档案,实现大学生成长档案内容多样。
4.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博客、RSS、飞信、QQ、微博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和探讨,搭建了教师、学生、家长更为畅通互动的交流平台,构建了更加完善丰富的大学生成长档案,促使学生在回眸中看成长历程,在发展中审视自身,及时反省和纠正,理清、拨正自己的人生规划,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莉娟.大学生成长档案构建探究[J].陕西档案,2009(2):22-22.
[2]肖云川,齐晓东.建立大学生成长日记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J].党史博采(理论版),2009(5):47-48.
[3]章大良,陈浚,陈侃翔,陈皓. 80后学生成长成才载体的创新—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9(2):61-64.
[4]马雁.实施“成长记录单”探索大学生档案管理新模式[J].云南档案,2010(11):48-50.
[5]赵敏.大学生群体中“播客”受众收听行为的调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211-213.
[6]杨哲.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4):134-136.
[7]蔡慧.大学生微博使用行为调查分析[J].IT与网络,2010(4):128-129.
“学习上、生活上,被推着往前走,蹒跚无力,迷茫困惑,不知如何解决。惟一能做的,好像就是这样艰难往前走的同时,坚持上‘幸福课’。”
网友的这些文字,出现在豆瓣小组“每天早起一小时,网络课程天天上”举办的“《幸福》了吗”征文比赛中。这个小组旨在带领组员以每天20分钟的进度一起学习网络公开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吸引了近1500名参与者。
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决定向社会公布其从本科至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起,一场国际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展开。然而,直到近10年后的2010年年初,借由美剧翻译组的“无心插柳”,破除了语言藩篱的网络公开课才正式席卷中国。
被淘课填补
“死亡?这么避讳的话题,他会怎么在课堂上讲?”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吕晗悦用“好奇”来解释她看公开课《死亡》的理由。吕晗悦是在校内网上看见这一课程的转帖的,她没想到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喜谈论的话题,居然是耶鲁大学的一门哲学课。
“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正义》的主讲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Sandel)以假设情境引导有关道德的辩驳。“哪种减肥方法是最有效的?”在《有关食物的心理学,生理学和政治学》里,略显肥胖的凯利D,布朗诺(Keuy D.Brownell)教授告诉学生去领取一个电子表决器来统计不同选项的支持率。
此外,《幸福》《人性》《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这些有意思的题目几乎从来没有出现在国内高校的课程名单里”,有学生如此评价。
更有一个戏谑中外高等教育巨大差异的段子在网络流行:“都是讨论人生的入门课,你看看耶鲁课堂上探讨的是什么:死亡(哲学部分),男女的强度差异(心理学部分),从城邦经验到民主政府(政治哲学部分);再想想我们的大学辅导员喜欢念叨什么:不许交男女朋友(哲学部分),敢交就打电话给你家长(心理学部分),爱人不行,要加强爱国(政治哲学部分)。”
“理科教学照本宣科,人文社科应付了事,既没有要培养你独立思考能力的意识,也没有增进你人文素养的环境”,山东大学大一学生吴明对新生的“通识教育”颇有微词,“学生们孜孜不倦地吃草,为的只是有一天变成商品运出去――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农场。”
与之对照的是,哈佛、耶鲁等的公开课堂、随性自然的主讲教授们,似乎构造出一个更符合大学精神的讲坛。
《死亡》的主讲人、耶鲁大学教授雪莱。卡根(shelly Kagan),在第一节课开始便客气地“邀请”学生称呼他为“雪莱”而不是“卡根教授”。他还自我解嘲般地说,随着自己越来越“德高望重”,叫他名字“雪莱”的也越来越少了。
说这话时,这位胡子看上去比头发还要浓密的瘦削老头儿,已经把一条腿盘上讲台,接着,很自然地将另一条腿也放了上去。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刘泉楚影注意到另一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桑德尔教授每次都会问学生的名字,并且持续讨论下去”,“这让回答变成了一种交流。”刘泉楚影说,这种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她并没有在自己学校的课堂上感受到。
她还格外关注哈佛课堂上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逻辑思想,肢体语言自然,观点简洁”,而她和同学们在30人的小课堂上发言还会语无伦次,这个对比让她感觉到挫败,“习惯应试教育的我们,已经过于尊重甚至忌惮所谓的‘正确答案’了。”
在《正义》课程的最后,桑德尔教授说,“这门课程旨在唤醒你们永不停息的理性思考,探索路在何方”,在刘泉楚影看来,这是网络公开课的意义所在,“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填补我们在以往生活中的空白;提供一种远离标准牢笼、勇于质疑的精神。”
白领的“幸福”课
在电驴看到有《聆听音乐》课程下载时,上海白领李娜突然激动起来。她不再心疼新买的笔记本电脑,第一次让它彻夜运行,只为第二天起床时就能看到这个公开课程。
尽管已经在广告界从业7年,李娜仍不时觉得自己或许有机会成为一名钢琴师。还在小学三年级时,她就能准确分辨出老师同时弹奏的几个音符;然而,她同样记得,音乐老师曾由美术老师兼任,音乐课常常被主课占掉,以至于小时候学会的五线谱,因为长期不接触,高中时便已看不流畅了,“从我的父辈到我们这一代,音乐基础教育都是缺失的”。
工作后的繁忙与漂泊,也让李娜一度忘记了这个未完成的心愿。现在,她以每周两集的速度学习《聆听音乐》,并且决定,“开始学习钢琴,虽然我现在已经35岁了”。
在三十而立的这一年,北京的IT从业者林森同样决定继续学点什么,因为他自我评价“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也许正是因为旺盛的好奇心,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小,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大大的随身双肩包里iPad、Mac一样不差。他其实已经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文凭,然而,“这和学位无关”。
他考虑过很多办法。比如报名在职研究生、自学考试,但发现这些都是些虚有其表、获得文凭的途径。他还联系了英国开放大学的中国办事处,一位“厚道”的工作人员很直白地告诉他,“如果你真要学东西,还是劝你不要来了吧。”
大批涌现的网络公开课对林森而言如“雪中送炭”。尽管早在两年前,他已从耶鲁大学官网下载过部分课程音频,但扑面而来的开放课热潮还是让林森兴奋不已,“我知道我有事儿干了”。
对于国内大多数白领来说,开始或继续一种毫无功利性的学习,并不容易。他们回不到象牙塔,外面又找不到资源――然而,这一状况现在已经被爆棚的网络公开课改变。
“我们越来越富有,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快乐?”这个曾困扰美国人的疑问,如今成为中国人的难题。“我只听见人们说我对现在的生活还比较满意,却从未听过谁说我现在觉得很幸福:”一位网友在《幸福》视频网页下留言。由哈佛教授泰勒・本一沙哈尔(TalBenShahar)主讲的这门课,一跃成为最受国人欢迎的课程之一。
公关公司员工张雨菲偶尔感觉自己已经有轻度抑郁的症状,每天清晨,她常因厌恶上班而赖床。有时甚至崩溃哭泣:“直到看过《幸福》课,我才开始冷静考虑,究竟是因为什么让我感受不到幸福了?”
她开始回想自己的经历。生于湖南,学于浙江,居于北京,“越进入城市的核心,压力
也越大”,曾被连续一个半月的加班累到胃病复发还不得不坚持工作,“完全没有个人生活”……这些被她刻意遗忘的回忆,在一个人进行的网络课堂上被一一梳理。
“也许看完《幸福》课,我也未必能够立刻看到幸福的样子”,张雨菲说,“但是至少我已经走上了寻找幸福的旅途。”
从资源共享大片社交模式
随着公开课的流行,网络上也自发出现了学习者的会聚地。在豆瓣网,公开课的学习小组多成立于今年6月后,其中,公开课小组在视频专区上线不到一周便达到了2000名人数上限,很快开辟了第二小组。
一家公关公司的员工赵星创立了“每天早起一小时,网络课程天天上”小组,坚持要一个班长出来带领学习,每天只允许学习20分钟课程,“这个20分钟不是随便要求的,是我们经过一定量的人工实验和研究做出来的”。
IT从业者Vicent创办的CiCistudy课程学习网站,在公开课视频专区前一天上线。在知名计算机公司“每天忙到无语”的工作状态,让他拥有了迅速的执行力。在看到“白领热衷公开课”的新闻后的第三天,他便开始了网站设计――最后,这个网站还以支持他的女朋友名字命名。Vicent计划,不只限于视频,还会聚焦于课堂交流式的社交模式,甚至加入国际名家博客的聚合信息。
“大家都是各自为战,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把大家整合起来”,品牌营销从业者、说话缓慢温柔的广东女孩Soco决定和朋友、“IT狂人”林森合作,创办一个公开课学习及分享网站,采用类似维基百科般的内容建设方式,实现笔记、心得等资源共享。两人都曾赴英国留学,亲身体会到中国学生“逻辑思维框架的缺乏”,于是在此事上一拍即合。
然而,这类网站的商业前景,Vicent和Soco都表示“暂时看不到”,因为由初现苗头的公开课热潮带来的受众群体,还处于培育及稳定期。
曾让Vicent奇怪的一个信息是,通过在网站正式上线前的简单调查,他发现“目标群体实际反馈得到的情况是白领群体更切合实际,大学生浮躁些,对公开课视频反而需求并不大”。
“现在我们中间看的人还很少,差不多有两三成吧。没有不感兴趣的,但是真正坚持看的人就不一定多了”,大四学生吕晗悦还推测,公开课程更吸引那些计划出国的学生,因为“(考)托福就得考学术性的一些英文”。
赵星坦言,目前豆瓣小组的发展尚不符合她的预期。她的理想状态是站长不发签到帖,组员们也能自觉地开帖写下学习感想,“相互之间组成学习小组,甚至对我的模式提出不同的意见及解决方案,这就成了。”然而,“这些人能走多远,坚持多久,这很难讲”。
另一个稍感挫败的细节是,以《正义》为例,同样是在5个月前上载至优酷网站的视频,第一集的播放率已经高达1.6万人次,而最后一集只有不到2000人次。
一、调查设计及实施情况
为了解天津高校普通学生对大学生入党工作的认知、评价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入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2012年10月,课题组对五所高校的普通学生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898份。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项调查的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包括两个问题:“所处的年级”和“现在的身份”①。二是调查对象的入党动机。这部分包括“是否想入党”和“为什么想入党”两个问题。三是关于做好大学生入党工作认知的调查。这是本项调查的主体,共包括11个问题,其中8个问题是选择题,3个问题是填写题。选择题分别是:认为什么样的同学够入党条件?知道班级里谁是预备党员和党员吗?认为他们够条件吗?知道班级里谁是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发展对象吗?认为他们够条件吗?参与过班级里发展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的活动吗?认为这样的活动做到完整、严密了吗?认为这样的活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了吗?填写题分别是:如果您是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的话,对自己有哪些要求?您对班级里的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有哪些希望?您对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二、大学生入党工作的有益经验
1.各高校普遍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入党工作的管理机制
具体而言,该机制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各二级学院分别负责。在二级学院普遍建立了“党建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党建办”)。“党建办”由专职辅导员老师任主任,优秀学生党员任副主任,专门负责大学生入党教育、发展学生党员以及进行党员教育工作。“党建办”之下是各学生党支部,根据学生党员人数的不同,有的支部建在班上,有的建在系里,有的按年级建立,每个支部都有具体的负责人。这样一种大学生入党工作的管理机制,能够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为大学生入党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组织保证。
2.大学生入党工作程序总体上做到了完整严密
高校大学生入党工作的程序是:第一步,接收学生的入党申请并对申请人进行考察。一般是由班级的团支书接收入党申请书并上交学院“党建办”。“党建办”对申请书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初步审查并建立档案。之后由“党建办”指定学生党员对申请人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考察。第二步,推举入党积极分子。以班级为单位,在团支书的主持下,每学期举行一次“推优大会”,推举出入党积极分子。第三步,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一是“党建办”指定“入党介绍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大约1年的一对一考察。二是学校和学院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课学习并考试,通过考察的学生即被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第四步,举行发展党员前的群众座谈会。在班级团支部的组织下,每学期举行一次针对“重点发展对象”的群众座谈会。座谈会在“重点发展对象”回避的情况下进行,要求同一班级同学谈其对“重点发展对象”优缺点的认识。第五步,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并继续对其进行考察。通过了群众座谈会后,“重点发展对象”即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在这一阶段,要对预备党员名单进行公示、组织员与预备党员谈话、填写入党志愿书、对预备党员继续考察。第六步,发展成为正式党员。预备期满一年且通过了考察后,即举行“转正”会议,使预备党员成为正式党员。
总体而言,当前各高校的大学生工作程序总体上做到了完整严密,且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从调研数据来看,在大二至大四对此题目进行了有效回答的670名学生中,共有75.8%的学生认为入党过程做到或基本做到了完整严密,只有6.6%的学生认为没有做到完整严密。
3.大学生入党工作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在上述大学生入党程序中,推举入党积极分子和举行群众座谈会是两个重要环节。如何在这两个环节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是做好大学生入党工作的关键。调研发现,各高校都高度重视这两个环节的相关工作。
首先,推举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如下:在听取学生党员对申请人考察情况的汇报后,学院团委和“党建办”共同提出入党积极分子的候选人名单。在此基础上,每个班级以团支部为单位,在团支书的主持下,举行推举入党积极分子大会。大会先由候选人汇报自己各方面的情况,然后由团员投票产生入党积极分子。为了保证这一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当前各高校普遍采取了“党建办”派人监督、当场唱票、投票人签名(仅仅作为参加投票的记录,投票中还是实行秘密投票)、投票结果公示等办法。由于名额限制,一般是每班每次推举出两名入党积极分子。由于申请人较多,所以每次推优几乎都采取差额的办法。产生条件是参会者达到班级团员数的80%以上,且得到参会者50%以上赞成票的前两名。
其次,举行群众座谈会的情况如下:座谈会由“重点发展对象”所在团支部组织,“党建办”每班下派两名党员主持并监督座谈会。座谈会上,每位团员都要发表其对“重点发展对象”的看法和评价,且形成书面材料。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一般是,大一、大二为全班团员数的50%左右,大三、大四为30%左右。如果座谈会上群众对“重点发展对象”意见较大的话,可以延期发展甚至不再发展。座谈会后,入党介绍人及时将座谈会的情况反馈给“重点发展对象”,并听取其意见。
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入党的这两个重要环节上,当前的机制基本保证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这一情况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调研显示,在大二、大三、大四年级中,43.1%的学生表示完全知道班里谁是积极分子和重点发展对象,只有12.9%的学生表示没有关心这个事;56.6%的学生表示完全知道班里谁是预备党员和党员,只有7.4%的学生表示没有关心这个事;68.8%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发展党员的活动,只有5.2%的学生表示既没听说过,也没参加过发展党员的活动;77.7%的学生认为入党过程做到或者基本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透明,认为没有做到的学生只占5.4%。
4.发展党员的结果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
从有效数据看,各高校大学生入党工作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例如,在对积极分子和重点发展对象的评价中,82.0%的学生认为完全够条件或者基本上够条件,只有2.2%的学生认为都不够条件。在对预备党员和党员的评价中,82.2%的学生认为完全够条件或者基本上够条件,只有2.1%的学生认为都不够条件。
三、大学生入党工作中的问题
1.出现了部分对入党不感兴趣的“政治冷漠者”
政治冷漠是一种消极的政治参与类型,即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生活冷淡、不关心,甚至不参加政治生活。[1]参加政党及其活动是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回避或者不参加政党、不参与政党活动则是政治冷漠的表现。调研发现,当前几乎每个年级都出现了相当数量对入党不感兴趣的“政治冷漠者”,且表现出二、三年级的政治冷漠者较多的特点。具体而言,一年级有13.1%的学生表示不想入党,或者无所谓;到二年级,这一比例上升到34.3%;到三年级,则进一步上升到35.1%;到四年级,可能认识到党员在就业等方面的一些优势,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28.7%的较高位置。从理论上讲,政治冷漠的原因既可能是公民对其所在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反感,又可能是公民对政治体系及其活动的信任,即认为不需要自己参与也会很好。但不管怎样,公民的政治冷漠不利于政府掌握实际情况。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较高比例的政治冷漠会使管理部门“以党建带团建”的计划难以实现。
2.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有待端正
这是当前大学生入党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入党功利化,即为了达到某个功利目的而申请入党;二是本身的入党积极性不高,是在外力(家庭、身边同学等)的压力下才“被迫”申请入党。从本项调查的情况看,只有52.7%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是“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而申请入党的,高达36.9%的学生表示自己是“为考公务员、选调生等做准备”而申请入党,10.4%的学生认为自己申请入党是“为了实现家长的希望”,或者“看着身边的同学入党了,自己也想入”。更为严重的是,有23.2%的党员和预备党员表示自己申请入党是“为考公务员、选调生等做准备”、“为了实现家长的希望”,或者是“看着身边的同学入党了,自己也想入”。究其原因,近年来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的招考中,很多职位要求必须是党员才有资格报考。这就意味着,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入党,相当于增加了就业机会,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入党功利化。
3.入党过程的某些环节还有待明确细致
第一,在入党的标准上如何处理好“德”和“才”的关系?根据有关规定,发展党员的原则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但怎么算是“成熟”则没有具体标准。这给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例如,调查中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入党成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专利,由于挂科、英语四级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一些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非常优秀,但思想、作风等方面很好的学生被挡在了党的大门外。
第二,发展党员的数量和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虽然各高校每年都制订发展党员的计划,但由于专业、申请人数量等的不同,以及采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因此发展党员的计划数目并不是非常明确。在具体工作中,没有明确的数目和比例又往往给“协商”和“暗箱操作”留下了余地。调研中,很多学生建议应进一步增强民主性和透明性,不要内定发展对象。
第三,在入党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上如何发扬民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前在入党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上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但调研中也发现,在这两个环节中,存在凭人缘、主观印象投票和评价的情况,甚至存在私下拉票,找与自己关系好的人参加群众座谈会等问题。这无疑背离了在这两个环节发扬民主的初衷,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的质量,破坏了大学生入党工作的严肃性。
4.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培养还有待加强
真正解决思想上的入党问题,还需要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培养。但是,大学生的入党工作往往只是关注入党过程中的教育和培养,却忽视了入党后的继续培养。这造成极少数大学生一旦成为预备党员,就感觉万事大吉,自我放松了。相对于其他新入党的群体而言,由于受到年龄、阅历等的限制,大学生预备党员和党员还存在不成熟之处。因此,放松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和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容易造成极少数大学生预备党员和党员的行为失范。
四、做好大学生入党工作的对策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入党寄予了很大期望,认为入党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只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能够入党。而对大学生入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们也都认为应该给予较为彻底的解决,这样才能始终保证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课题组针对当前大学生入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
1.改进党的知识教育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自觉向党靠拢,端正少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从小学到大学,关于党的知识的教育并不少,但却缺乏灵活多样的、实效性突出的教育。在大学这一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方面是大学生渴望获得好的党的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又因为好的教育的缺乏而苦恼。可以说,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大学生出现“政治冷漠”和入党动机不纯等问题,与党的知识教育方式落后不无关系。在调查中,很多调查对象提出应改进当前党的知识的教育方式,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自觉向党靠拢,端正少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摆正党的知识教育的目的。从功能来说,大学的教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德”的教育,一种是对“才”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德”的教育重在对人心灵的触动,培养人正确的“三观”,而不在于现实的功利性目的;对“才”的教育重在增长人的技能和才干,培养其一技之长,可以有功利性目标。党的知识教育显然属于前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两种教育的界限,用对“才”的教育方式来进行党的知识教育,使学生为了考试、为了“入党”而去学这些知识。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党的知识教育的初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端正党的知识教育的目的;其次应改革相应的教育方式,用讲座、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改革考试方式,用谈感想、做演讲、写论文等多种可选择的方式进行考察,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向党靠拢。
第二,加强入党的责任教育。如果说前一个建议重在吸引学生向党靠拢的话,第二个建议则重在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应当使每一个想入党和进入入党程序的学生都认识到,入党绝不意味着“升官发财”,绝不意味着“享福”,而是意味着更大的付出和责任。在教育中,应设计一些环节去考验学生的意志,使其真正认识到做一名党员是要付出很多的。这样,以净化想入党和进入入党程序学生的心灵,使其早日实现思想上入党。
2.从细化过程着手完善入党程序,保证学生党员质量
第一,应进一步明确学生党员的“德”、“才”标准,克服现实中存在的重“才”轻“德”问题。党员首先是品德高尚的人,这在大学生中也有普遍认识。在对“您认为什么样的同学够入党条件”一题的回答中,44.6%的学生选择“思想和学习都要特别好”,47.3%的学生选择“关键是思想好,学习一般以上就行”,二者相加达到91.9%。相反,只有1.4%和6.8%的学生选择“学习要很好,思想无所谓”和“差不多就行”。相对于“才”的考察来说,“德”的考察似乎更难进行。课题组建议,应通过经常化的考察来克服这一难题。具体而言,应每学期或每学年都进行学生“德”的考察,按照班级进行投票,评选本班品德好的学生,将平时考察结果作为入党考察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在吸收入党时才进行“德”的考察。
第二,应总结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入党的数量和比例,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党员发展规划。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申请入党以及入党的数量和比例是有所不同的,而且这样的区别也是有一定规律性的。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探寻规律性,在不违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前提下,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党员发展规划,克服发展党员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应做好充分动员和规范工作,切实发扬入党关键环节的民主。解决入党的两个关键环节上民主不真实的问题,关键在于做好之前的动员和活动过程中的规范工作。首先,应在两个关键环节举行之前的一定时间(至少一周以前)召开动员会,使学生都知晓此事,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其次,应在举行两个关键环节时,向学生说明活动的重大意义,要求其出以公心,认真负责地行使民利。再次,应认真对待一些学生的意见和举报,经过详细调查,严肃处理存在的问题,创造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入党环境。
3.做好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真正实现思想上入党
大学生党员往往是大学生政治上的表率、学习上的标兵、工作上的骨干、生活上的榜样。[2]因此,真正实现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入党、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党员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大学生党员这一特定群体,做好入党后的继续教育,本课题组的建议是:首先,党课和入党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应向预备党员延伸。在预备期内,应继续上党课和参加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还能够对想入党的学生和入党过程中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实现“以党建带团建”。其次,应特别加强对学生预备党员和党员的责任教育,使其认识到作为一个预备党员和党员的重大责任。
总之,做好大学生入党工作意义重大,各高校在长期工作中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应本着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克服其中的问题,将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注 释
①身份包括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五种情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