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5 09:0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税收征管工作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地税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组织收入,确保完成每年地税收入任务。
组织税收收入是我们地税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本职所在。五年来,我始终坚持不管工作再忙、再复杂,都牢牢扭住组织税收收入这个中心不动摇。
一是落实工作措施。每年通过税源监控、提早落实计划、领导挂点、绩效考核、奖惩挂勾、及时督促、及时调度等措施,并通过狠抓征管质量、规范执法、大力清缴欠税等工作,确保组织收入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完善征管的文件,如制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钨砂、稀土税收管理办法》、《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车辆税收征管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二手房、土地交易税收征管办法的通知》等,有效地促进了组织收入工作。在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下,确保了每年地税收入的均衡入库和过半任务、全年任务的完成。其中年年累计组织入库地方税收10416万元,同比增收2080万元,增长24.95%,此外,还征收教育费附加、工会经费等527万元。
(二)抓税收征管,提高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税收征管是地税工作的基础,税收征管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地税工作的成效。因此,我们把抓征管作为地税工作的主线,重点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为重点,切实加强税源管理。制定和完善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办法和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奖惩并举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日管行为。加强户籍管理,分类、分户建立纳税人户籍档案。通过税源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内税源情况,重大税源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在掌握税源情况的基础上,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企业的监控,针对不同行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如二手房交易税收管理办法、车辆税收的委托代征管理、矿产品行业地方税收管理等。同时,抓好征管质量考核,严格责任追究,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提高。如在安远县局,围绕重点考核征管“四率”,细化量化了考核指标,直接考核到人,采取征管软件考核与深入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按季进行考核,使征管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在省局组织人的抽查中受到好评。
二是以征管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征管查协调运作机制。最近五年,是全省地税系统改革力度较大的几年,其中征管改革是最重大的一项改革,也是各项改革的突破口。在征管改革中,我紧紧抓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推进了改革的顺利实施。在年的征管软件上线准备工作中,通过科学调度,集中时间和人员,严把数据采集、审核、录入关,确保了省局征管软件在年月日成功上线。在年年征管机构调整中,根据经济发展、税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征管工作思路,把谢坊、壬田两个农村分局集中在城区办公,整合现有征管资源,推行税收的行业化管理。同时,规范征管秩序,建立征、管、查协调机制和每月例会制度,促进管理部门和办税服务厅之间、管理部门和稽查之间、管理部门内部之间、机关与分局之间的协调有序运转。规范征管资料的传递和征管系统的操作,加强对征管系统操作的考核,保证在征管系统上的操作及时、准确、规范,有效减少了征管系统的误操作和垃圾数据的产生。
三是狠抓协护税体系建设,建立部门协作有效机制。几年来,我注重协调部门关系,积极与矿产、土管、房管、财政、国税、交警、公安等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为地税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年年,以规范服务和税收征管为目的,积极建立了国地税之间广泛的新型协作机制。一是实施日管信息情报共享。国、地税每月进行一次征管资料传递,双方进行数据、资料比对、核实,使信息交换成为常态化,进一步完善了税收征管。二是实施国地税联合办证。纳税人只要向地税局或国税局一家提出申请,两家税务机关就会自动完成内部流程,实行共同审核,共同核发税务登记证件,既节约了办证时间,又为纳税人节省了办证费用,受到纳税人的好评。三是实施窗口发票税款征收互相代征、互相审核把关。全年国税代征地方税收210万元,为国税把关增加税收468万元,取得了互利双赢的效果。四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解决税收管理中出现的交叉和肓点,提高了税收政策执行的协同性。
(三)抓规范执法,建立了依法治税的新机制。
一、小税种税源流失的原因分析
小税种税源流失现象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现以房屋出租税收征管为例具体说明。
(一)确定纳税主体难。出租房屋的房产税以房屋所有人为纳税人,但在现实征管工作中,所有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情况越来越多,房产的所有人与使用人不一致,导致纳税主体容易悬空。实践中,多次发生房屋租赁税征收机构与房产所有人难以联系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同时,部分纳税人还以提高房屋租金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承租方,造成承租方对税收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税收征管。
(二)税收宣传到位难。税务部门每年的税收宣传大多集中到企业、个体经营者,对个人出租房屋行为申报纳税的相关税法宣传重视不够,宣传不多。加上房屋租赁的纳税人群体多、情况比较复杂,有单位房屋出租、私有房屋出租、转租等。因此要想将房屋租赁税收政策宣传到位,让每一个房屋租赁的纳税人知晓税收政策,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总体上,税务部门对小税种的宣传积极性不高,加上小税种宣传工作难度大,小税种的纳税宣传不到位。
(三)税源管理监控难。房屋租赁具有涉及面广、税源分散、周期短、变动性大的特点,给税源监管带来了三大难度:一是产权所有人难以寻找,有的产权所有人和房产不在同一个地方,有的是委托亲朋好友帮忙看管,代收房租,查找产权所有人往往给税务机关带来了一定难度,对一些承租又转租的纳税人,要想找到他们更是难上加难。二是租赁关系难以确认。在税务机关征税时,租赁双方相互串通,有的说是借用、有的说是自用,有的说是合伙经营、共同承担风险,致使租赁关系无法确认。三是变动频繁难以监控。房屋租赁经常出现转租、停业、短期租赁等情况,人员变动较为频繁,给税源监控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部门之间配合难。房屋租赁管理工作涉及房管、公安、工商、税务、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等多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部门间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行为不规范、综合管理手段不够完善,总体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信息不沟通,数据不共享,没有共同规范管理房屋租赁市场,各部门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协作配合机制,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无法从源头上对房屋租赁业税收进行监控。
(五)租赁收入确定难。一是合同不规范。有的房屋租赁合同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在合同中签定包含水电费、工商和税收等各项税费,特别是商场租赁承包情况较为严重,税务机关很难准确划分,给税务调查带来很大阻碍。二是租赁双方恶意勾结,降低计税依据,其合同金额远远低于原始签订并实际操作的合同。对于这种情况,税务机关对其收入取证相当难,由于其手续完备,税务机关只能按照虚假合同计征税收,虽然税务机关有核定征收权限,但实际征管工作中难以操作,租赁收入认定难。三是出租方将房屋出租后,不签订房产租赁合同,以内部承包名义,签订虚假的联营承包合同,按期从承租方取得固定收入,变相将实际的租金收入人为地转化为联营利润,税务机关难以认定。四是口头协定,现金结算。房屋出租行为一般十分隐蔽,房屋出租户、承租人往往只是口头商定租赁关系,没有规范的文书和账据,有的房屋租赁只有几个月或半年就更换了人,都是现金结算,白条代替发票,很难找到证据确定真实收入。
二、杜绝小税种税源流失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小税种管理,是我区认真分析研究全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源分布状况、财政收入现状后对今年财源建设工作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新举措,对地方财政收入有着积极的影响。由于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全区完成年度财政收入任务困难较大,鉴于此,我们积极建议在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之际,把辖区小税种征收作为其日常工作职能之一。各街道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增加聚财增收的责任感和财税服务进社区的紧迫感。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小税管理的领导和协调,保障小税种管理的有序开展,责任部门应对成立所属单位的小税种管理领导机构,确定今年小税种管理的重点税种、行业、项目,并提出加强小税种管理的具体要求。在小税种管理当中,明确按项目、行业、片区分工负责,认真落实社区片管员、管理员的责任,做到人员落实到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完善考核机制,把小税种管理纳入岗位责任考核,实行按季考核,对小税种管理出经验、有成效的人员给予加分和通报表扬,对小税种管理措施不力或敷衍了事,因主观原因造成税源流失的除给予扣分和通报批评外,还要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三)加强摸查,强化管理。小税种管理点多面广,各税种之间各有特点,征管上也必须因地制宜、因税而异。首先在对小税种税源、征管现状进行摸底调查、跟踪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各税种自身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征管手段、措施。各社区应根据本辖区内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强化对小税种的监管。
(四)加强清理,净化秩序。以税务干部为主导,镇街及社区配合的工作方法,针对小税种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清理,净化小税种管理的税收秩序。针对税源隐蔽、征管难度大的特点,积极组织社区专门人员开展拉网式清理检查,分地段、分行业逐户造册登记,防止税收流失。
一、灵活调度资金,较好地保证了人员工资等重点支出需要
针对上半年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在预算执行中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对各项专款和各单位申请资金的报告,视可能妥善安排,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努力,上半年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较好地保证了县直行政事业人员工资的发放。二是保证了企业养老、老干部医疗统筹、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保资金及盐矿债券的及时兑现,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保证了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今年全县安排城建资金8000万元,主要靠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收取。为保证建设工程需要,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往来资金,另一方面克服各种困难统筹预算内外资金,上半年共投入2600万元;四是集中在县级支出的村级三项经费、民政定补及纳入“一卡通”范围的各项支出均得到较好的保证。
二、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调度组织财政收入
今年全县总收入任务625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250万元。为保持收入的序时均衡入库,我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年初多方排查财源税源情况并协调国地税部门,及时分解下达了收入任务,为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二是按月及时编制“丰县财政收入月报”,详细分析县镇财税收入情况、和其他县市对比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为保证资料的及时性,我们在月度终了后2-3天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报送领导,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准确决策;三是参与制订了财税收入考核办法、财税三局考核奖励、开发区及木业商场税收征管等有关政策的制订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方面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四是建议并制定了财税三局财税征管工作月度例会制度,以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制定下步工作措施,商量解决阶段性和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准确掌握财政收入情况;五是抓好罚没收入、水资源费、电力附加和水费附加等收入的管理工作,和综合股、票据办联合制订了核对、稽查办法,进一步堵塞了漏洞。经过努力,上半年全县和财政系统收入情况良好:1-5月份,我县财政总收入(含基金)完成31935万元,同比增收12817万元,增长67%,完成预算的51.1%,超序时进度9.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304万元,同比增收4999万元,增长48.5%,完成预算的49%,超序时进度7.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498万元,增长56.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7%,同比提高3.7个百分
点;非税收入入库28*万元,增长20.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8.3%。
三、努力规范管理,有条不紊做好各项改革和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部门预算编制,借助部门预算编制软件,严格预算执行,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档次。重点是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预算内外统筹安排,同时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尽量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明确支出类型和支付方式,努力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尽力保证教育、支农等必不可少的最基本性的政策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尽力向经济一线倾斜,努力保证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招商等必需支出。二是切实抓好乡财县管工作。重点做好镇级预算的编制工作,为强化镇级预算管理打下了基础。三是落实措施,配合国库股着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化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在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调控能力,规范资金拨付方式,合理划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范围,建立用款计划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财政资金。四是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制订了丰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申借款有关规定及办法。上半年在做好日常资金审核、审批的同时,与行财、政府采购中心密切配合,严格审查审批购管项目及资金,较好地发挥了自身职能作用。
四、积极、主动、认真地做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为适应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年财政系统一项重要工作,为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一是以财政简报的形式及时向局领导及县主要领导汇报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精神,并召集县财政各有关股室、县直各单位会计,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培训和具体部署,使大家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认真、全面、细致地清理确定省与县、市与县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事项及划转基数,积极、主动与省市财政联系,清理核对省与市县之间、市与县之间政府性财政债务,并做好预算外资金分享集中与补助的清理和填报工作,为下一步理顺预算外资金管理关系奠定基础。
五、做好小车购置管理工作。
针对小车购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和县纪委一起对全县对全县小汽车情况进行检查,按规定统一办理保险,并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小车数量、人员编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参考省市文件提出小车配置初步方案,给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较好的控制了我县小车购置上升的势头。
六、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班加点做好20*年度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审改及20*年数据更新的布置、填报、审核和上报工作,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为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联系国、地税部门,认真做好200*年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及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的布置、填报、审核和上报工作,为国家研究税制改革方案,制定财税政策,加强财税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财政、税务部门共同摸清企业所得税税源分布和构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税收征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盛夏时节,在六盘水市的大街小巷、集市店铺,不时可以看到地税干部逐户开展调查的身影。一个个地税干部的身影在店铺穿梭,一张张纳税人基本资料表越摞越厚,办公室里一盏盏灯光在夜幕中闪亮;不论是县区局门口还是办税大厅,最让人注目的是“倍加努力,促进税收征管工作迈上新台阶”的红色滚动提示。这是六盘水市地税系统干部全力以赴狠抓税收征管工作的感人一幕。
六盘水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社贵动情地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有了这样一支地税干部队伍,我们的地税事业将会更上一层楼,无往而不胜。”
多年来,担负着筹集财政资金、调控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责的六盘水市地方税务部门,在为这座年轻的城市带来无限活力的同时,更为六盘水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5年组织收入105,489万元,比上年增长40.72%;2006年组织收入135,265万元,比上年增长28.2%;2007年组织收入181,118万元,比上年增长33.9%;2008年组织收入243,662万元。比上年增长34.53%。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四年年均增长34.35%,增幅居全省前列。今年1至8月,六盘水市地税系统共组织收入200,273万元,完成省局计划的72.56%,比上年同期增长23.21%,增收37,728万元。
多年来,六盘水市地税局牢牢坚持“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的工作方针,在着力抓好税收工作的同时,该局始终紧紧抓住精神文明建设这根弦不放松。2005年以来,六盘水市地税局机关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省“文明单位”称号。全市地税系统2个基层征收单位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2个基层单位分别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5个征收单位继续保持市级“青年文明号”,7名基层税干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市局机关在2008年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谋划发展――体现辨证思维和统筹方法
近几年来,六盘水市地税局始终坚持“把握大局,统筹兼顾;抓住重点,突出特点;攻克难点,创造亮点”的基本工作思路和“一年一主题,每年有创新,年年上台阶”的发展目标I抢抓机遇,敢为人先,运用辨证的思维和统筹的方法谋划发展。
对该局推出“一年一主题,每年有创新,年年上台阶”的发展思路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儒雅、睿智、思维敏锐的六盘水市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社贵是这样解读的:正是全市地税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勇敢面对困境、面对压力,六盘水市地税事业才实现了科学、持续、健康地稳步发展。
2006年,为强化税源管理、建立新型协税护税体系,该局与市工商、国税、公安等23个部门签订了《协税护税信息传递协议书》,涉税信息由纵向获取向横向获取拓展,税源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拓展。同年,市地税局主动承担了全省新版综合征管软件(新版MIS系统)推广业务培训并在全市地税系统率先试运行的任务,全市六个县级征收单位均顺利实现了新版MIS的成功上线运行并通过了省地税局的评估,为全省推广运用打响了第一炮。
2007年,六盘水市地税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部门职能基本清晰,岗位职责基本明确;工作程序基本规范,税收执法基本公正;基础资料基本齐全,信息数据相对准确;基础税源基本清楚,管理监控逐步到位;业务技能基本达标,人员素质大幅提高;管理手段基本齐全,信息应用效果明显;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工作流程基本顺畅;基层建设基本规范,纳税服务不断优化”的征管基础建设目标,其“拓荒”精神和创新气魄得到了省地税局的认可。而其产生的“蝴蝶效应”是,之后受省地税局新版综合征管软件推广领导小组的委托,编写了《新版综合征管业务软件操作指南》,对全省税收征管信息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该局创造性地采用“要素*系数法”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定额核定,从而使定额核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当年,在全省率先对中心城区出租车推广使用机打发票,规范了市中心城区出租车行业的税收管理。
2009年,为切实提高煤炭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重点税源管理,全市各级地税机关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煤炭税源监控系统建设预计将于11月底完成并投入使用,为全市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基固本――把握内核走科学发展之路
多年来,六盘水市地税局结合实际,牢牢把握住核心重点,着力打造“一二三”,全面推进征管基础建设,突破了一个个难点,创造了一个个亮点。
全市地税系统“以税收业务规范为指南;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新版MIS系统为平台;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争先创优为动力”,着力打造“一个操作指南”、“两个知识库”、“三个管理系统”,努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为减轻纳税人负担、降低征税成本,全市地税系统全面展开“税银(邮)合作”。2008年全市地税系统通过农村信用联社或邮政支局划缴税款的个体工商业户已达11213户,占总户数的32.39%,占达到起征点个体户的62.47%,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当年推出的“管理员讲评制度”目前依然走在全省前列。
全市地税系统21个办税服务中心(分中心)的办税服务窗口功能基本齐全,基本设备齐备,办理涉税事务高效便捷,基本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减轻了纳税人的办税负担,确保纳税人尽可能地享受到优质快捷的服务。
2009年8月3日上午8时20分,六盘水市地税系统通过2009版MIS成功打印出第一份完税证,并顺利为纳税人办理了定额发票领购,标志着2009版MIS在六盘水市地税系统的测试和上线顺利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级数据集中。
“昔日之得不足以自矜,今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六盘水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社贵认为,“时代要求我们发展创新,这种创新必将促进时代的进步。历史赋予我们跨越精神,这种精神必将促进历史的跨越。”
不断进取――展现六盘水地税人精神风貌
多年来,六盘水市地税局坚持一年明确一个工作主题。以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将2006年确定为信息化建设年;以征管基础建设为重点,将2007年确定为征管基础建设年;以税收服务为重点,将2008年确定为税收
服务年。结合市情,将2009年确定为“队伍建设年”。实践证明,一年明确一个工作主题,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有利于解决突出问题,有利于搞好重点工作,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这更得益于六盘水市地税局党政一班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地方税收工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开展地税工作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因此,我们必须以一流的思想作风、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队伍素质、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部门形象,为全市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六盘水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社贵告诉本刊记者。
2009年以来,六盘水市地税局以科学发展观的高标准指导税收工作协调发展。在工作方针、工作主题、工作原则、工作要求、工作保障上,力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和谐贵州,建设。
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把“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纳入各级税务机关的议事日程。从“管理型”的执法思维向“服务型”的执法思维转变,努力做到把管理寓于服务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大力开展文明办税服务,全面加强和规范办税服务厅(室)建设,规范办税服务制度,不断创新纳税服务手段,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节省纳税成本。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工作思路的确定,关键在人;工作措施的落实,关键在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关键也在人。多年来,六盘水市地税局党组十分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机关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力求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各级地税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洁型班子;切实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选拔一批行家里手。一直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树立“靠素质立身、靠业绩取胜”的理念。
张社贵常常对同事说这样一句话:“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细节,经得住诱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收入突破4000万元大关,“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一个低保”工作得到很好落实,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证,确保了政府运转,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20*年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财政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今天,召开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年工作,刚才,时群同志对20*年的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并就20*年的各项工作全面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
今年,按照县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全县财政收入要增长12,达到4500万元。完成这一目标,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客观来讲,也有很多有利因素。一是全县的财源基础更加坚实。去年以来,在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引下,全县下上按照“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植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绿色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工业经济迅猛增长,一大批外来客商纷纷落户平利投资兴办企业,天宝制药、众鑫缫丝、金海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在今年相继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去年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今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势;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所有这些都为今年的财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税源基础。二是各级各部门对财政工作更加重视。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项目、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把财政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加大督办考核力度,为做好财政工作强化了组织保障。三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完善,县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不断规范,政府采购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全面启动运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加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维护了良好的财政工作秩序,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使县乡财政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并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形势,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今年财政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二、强化工作措施,奋力实现全年收入目标
20*年,我县财税征管任务非常艰巨。希望各征收部门和乡镇,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夯实收入基础,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征管力度,千方百计组织收入,保证4500万元收入任务足额入库。
㈠加强财源建设,夯实收入基础。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实力。只有夯实财源基础,才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好完成任务与保护发展的关系,切实把财源建设作为各乡镇和各部门的首要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20*年,我们要按照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继续坚持“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育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管理,培养大户,发展龙头企业,提升绿色产业效益;二是大力招高引资,适度扩张规模工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三是培植生态旅游业,壮大三产总量,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重点财源建设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奖补资金,改变扶持奖补方式,把扶持重点调整到乡镇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上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财政增长问题。
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奖惩。今天,县政府要把收入任务分解到征管部门、协管单位和各乡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夯实任务。会议结束后,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迅速研究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将任务细化到人头,把税额落实到点上,排出进度单子,按进度入库,确保不欠帐。财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措施,加强督查检查,按月考核,按月通报,兑现奖惩。
㈢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各乡镇和税收征管部门,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控管,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严禁在县内买税卖税和挖税。大力挖掘财源潜力,加强对建筑安装和装饰行业的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农村税改配套措施,健全征管网络,确保“农业四税”足额按时入库。加大非税收入的组织力度,强化综合预算。坚持收入目标责任制和财税联席会议制,共同促进全县税收征管工作。
三、强化监
督管理,确保县乡财政健康运行
㈠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按项目,按标准编制好20*年财政预算,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合理调度资金,千方百计确保工资、社保资金的发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各乡镇要把工资发放作为确保稳定的重点工程来抓,哪个乡镇挪用工资,就要追究哪个乡镇长的责任
。在这里,再申明一条纪律,凡拖部、教师工资的乡镇,一律不准购置小汽车、修建办公楼,财政部门一定要把好这个关。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所有纳入预算的单位,其支出都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指标以内;财政部门要严格按进度、按项目拨款,严禁擅自调整支出项目和支出标准。要严格控制“人、车、会、话、水电”等费用支出,切实把公务消费控制在财力可支撑的范围内,严禁搞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㈡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管。一是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今年,中央决定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这是一项政策性强,量大面广的工作,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从现在起,就要做好调查研究,测算摸底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不出问题,不留后遗症,真正使农民减负增收。二是积极开展公务消费改革。规范会议结算、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工作,大力压缩公务消费支出。三是强化财政监管改革。全面推行报帐制和财务总监监督制,规范县、乡、村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制定明确的支出标准,规范乡村两级财务报帐办法;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逐步推行“直通车”的资金拨付方式,确保专款专用。
㈢积极化解不良债务,维护良好的财政秩序。乡村两级负债过多,破坏了良好的财政秩序,形成恶性循环财政状况。长此以往,不能保证政府正常运转,损害了政府形象,也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作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各乡镇都要认真搞好财务清理,盘清债权债务,规范各级财务秩序。对历史上形成的遗留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化解措施,提出偿还计划,逐步消化。乡镇财政部门,要切实当好政府的管家,合理调度资金,把保工资作为乡镇财政的第一任务。在不影响工资发放的情况下,量入为出的安排其他支出,严禁出现新的债务和赤字,逐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财政体系,维护良好的财政和金融秩序。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早谋划、早部署为原则,打下良好的税收工作基础
一是层层分解落实税收目标,责任到单位,任务到人头,实行了班子成员分片负责、科室挂分局责任制;立足抓早、抓紧、抓细、抓实,从年初抓起,从每月抓起,毫不松懈地抓好组织收入工作。
二是实事求是下达年度税收计划,定期召开税收分析会。认真查找了税收执行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原因,提出了增收建议,增强完成全年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以税收收入和征管质量为重点,挖掘税源潜力,以市局“架梁立柱,固本活源”要求为目标,夯实税基,培植税源新增长点,不断扩大收入规模,增加收入总量,提高征管质量,努力完成收入任务。
(二)大力组织税收收入,顺利实现“双过半”
一是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确保收入质量。在组织收入工作中,认真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的原则。
二是加强户籍管理,全面拓展税收监控的管理面。建立健全与工商、地税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各类生产经营者信息,防止出现漏征漏管;严格执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完善个体工商户电脑定税,抓好征免临界点纳税人管理。
三是抓好税基管理。认真做好应纳税行业、企业应税收入的核查工作,准确核实税基,摸清税源,进一步加强对非正常经营、专卖连锁经营、跨区域经营、直销代销等的监控;认真对企业财务数据和重要经济指标进行收集,深化数据的分析利用,统筹开展各税种评估管理。
四是着力抓好欠税管理。深化欠税分析,加大陈欠清收力度;不断增强防范新欠的预警能力和清欠能力,严防新欠形成,努力把欠税遏制到最低程度。
今年以来,国税收入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收入形势依然严峻。我局始终紧扣组织收入中心,牢固树立完成收入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职工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积极落实“挖潜力找收入、精征管要收入、强稽查补收入”等措施,顺利实现了季度开门红、半年“双过半”。截止6月20日,我局1-6月税收收入累计入库2700.67万元,完成我局年度计划的53.27%,快时间进度3.27个百分点。通过采取一系列增收保收措施,有效弥补了政策性减收364万元(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减收47万元,企业所得税减收317万元)造成的收入缺口。“两税”收入累计入库2130.17万元,同比增收700.78万元,增长49.30%,快时间进度3.25个百分点。“其他税收”累计入库570.5万元,同比增收322.2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3.28%,快时间进度3.2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入库394.03万元,同比增收92.45万元,增长30.65%,占县府年度计划的54.73%,快时间进度4.73个百分点。
(三)夯实税收征管基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征管质量指标。按川国税函59号文及遂国税函18号文相关精神,根据省局税收监控分析系统的数据,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我局税收征管质量。在每个月的局务会上对上月征管指标情况作出说明,与相关科室及税源管理单位研究讨论提升征管质量指标的各项工作措施,安排部署征管工作任务,并纳入目标考核,征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是初步制定税源管理专业化方案。根据省市局要求,为加强税源管理,促进征管转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新格局,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效率,从国税的现状出发,结合我县税源结构及分布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县国家税务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提出了以信息管税为依托,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纵向互动、横向联动、整体协作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三是积极组织,做好组织机构代码比对工作。为加强税源监控,更好的组织税收工作的实施,也为了向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县局组织各税源管理单位对组织机构代码差异进行了比对,其中处理未登记信息1166条,共享信息392条,错码信息23条,重码信息36条,并在比对的过程中在发现了一些漏管、已注销或查无下落的企业,为我局加强纳税人管理、强化税源监控,提高征管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认真完成新版发票换版工作。根据“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建立平台、网络开具”的工作思路,对现有发票进行了清理,并将库存中停用发存按照市局要求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销毁。启用新版发票以来,通过简并票种、压缩手工发票,有效地适应机打发票的使用和网络在线开票的推广,为全面提高普通发票管理水平和数据应用水平实现由“以票控税”转为“信息管税”奠定了基础。
(四)切实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一窗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全天候”服务,扩充服务方式,积极为纳税人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咨询服务、告知服务、专项服务、提醒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努力把办税厅建成“纳税人之家”。
二是积极推行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加强对纳税人的指导,提高银税协议签约成功率。截止到年6月15日,个体签约成功356户,其中双定户签约通过354户,占达起征点户数的55.22%;共计扣款成功1376户次,扣款38.24万元;每月通过短信平台,做好税款征收期纳税提醒服务工作以及税法宣传工作,并利用短信平台发送节日祝福,政策提醒等,切实做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
三是积极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今年我局围绕“和谐税收·魅力”税收宣传月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先后开展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金兵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县人大副主任陈德政、县政协副主席李发扬等县领导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启动仪式,工商、财政、公检法司等部门及社区、纳税人代表、中小学学生社会各界群众2000余人,组成了象征税收宣传20年的20个方阵参加了启动仪式。全县纳税10强代表郑重承诺“依法诚信纳税、共建魅力”;税务人员宣誓“依法征税、优质服务”。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整个宣传活动得到了各级媒体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四是大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全面开展岗位技能、公务礼仪培训,提高办税效率、规范服务行为,注重服务技巧,提升服务形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纳税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服务行为,优化了服务手段,全县国税系统普遍树立依法服务的观念,切实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好纳税人合法权益。
五是加强行风建设。强化内部效能,我局严格上下班、着装等纪律,推行局领导轮流带班制度,加大对效能建设情况明查暗访力度,在全局形成以遵章守纪为荣的良好氛围;提高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效率,切实加大了行业纠风力度,通过开展税务执法监察、专项清查、初核、治乱减负等途径,重点查纠了以税谋私、以税挤费、税收政策不落实、乱收费、乱摊派等行为,杜绝了各类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和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不正之风;坚持聘请行风特邀监察员,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特邀监察员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加大整改力度,从而畅通了行风监督渠道,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国税工作的好评。
(五)坚持依法治税,税收法制环境不断完善
一是加强依法行政,完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十二五”规划工作。我局将依法行政纳入重要议程,及时成立或调整了县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工作“四落实”。同时将依法行政、“六五”普法等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纳入了全局干部职工学习计划、纳入了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做到了“三纳入”;以税收改革为动力,以推行规范的执法责任制和“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单位”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二是认真开展专项工作,确保专项任务的完成。认真开展了税务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和税务稽查案件复查工作;组织学习《遂宁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要求我局行政处罚案卷必须按照标准进行行政处罚,使我局行政处罚案卷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年上半年共计享受税收优惠的户数786户,其中企业36户,个体750户;优惠金额321.7万元,其中增值税69.7万元,企业所得税252万元。免费办理税务登记证95个,免收办证工本费1900元。同时定期清理优惠软件中的数据,及时对垃圾数据进行了修改,上半年共清理55条未申报信息;大力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利用“税收宣传月”活动对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同时按照年度“六五普法”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工作,举办“六五”普法学习6次,参加学习人员达400余人次。
三是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积极协助行政复议机关落实领导责任,全面掌握行政复议工作信息,定期向政府提交行政复议工作状况分析报告;积极协助行政复议机关首长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按照法定时限及时负责地签署法律文书,推动建立并完善重大行政复议案件集体讲座制度;积极协助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工作责任制;积极协助行政复议机关加强对所属工作部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监督;积极协助行政复议机关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制度;积极协助行政复议机关定期总结行政复议工作,对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是严格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全面提升税收执法能力。认真组织开展了年度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对我局的执法工作进行了日常监督,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了税收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制定了我局年度税收执法检查方案,明确了年度我局执法检查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加强了对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的追究。
(六)不断推进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年工作规划》,按照省局“13131”基本工作思路和总体策略,全面落实惩防体系,加大源头治理工作力度,化解潜在风险,实现了“四个确保”、“三个安全”、“七无”、“三零”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
二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制定下发了《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在全县国税系统内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分工负责制,并纳入目标考核,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与税收工作同步发展,整体推进,保证了落实。
三是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优良传统、廉洁从政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突出抓好《廉政准则》及总局三个配套文件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进一步拓展廉政教育的形式和领域,建立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的“三早”预警机制。
四是深化“两权”监督。加强对贯彻落实上级和县局党组重要决策措施、重大工作部署的监督检查,结合重点企业征管服务质量综合绩效评估;开展督察内审、执法监察、定期走访和“跟班作业”等,加强对组织收入原则执行情况、税收定额调整、停歇业管理、普通发票管理、滞纳金罚款征收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继续推进政务公开,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干部选拔、财务管理、政府采购、“三公”费用管理等过程的监督,规避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确保干部不出问题。
五是继续推进“读书思廉”活动。按照市局的部署和要求,突出抓好活动与党的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政风行风建设、业务工作的结合,在抓好读书思廉“三三六”基本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领导上廉政党课,廉政文化征文、读书思廉心得交流与评比、廉政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广读、深思、精修,在“思廉”、“修身”、“践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力。
(七)以人为本,不断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
一是狠抓班子建设。根据年初拟定的年党组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按月组织中心组学习,通过深入学习,有力地促进了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深化和班子能力的提升,强化班子理论武装;积极开展争创“四好班子”活动,推动班子建设不断上台阶。制定了年度计划,确定了创建目标,明确了基本标准及要求,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不断丰富和充实创建内涵。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以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为契机,开展了以“加强社会公德,塑造诚信人生,构建和谐社会,争做文明公民”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和各类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营造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氛围;做足做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慰问对象家中、病房、征管第一线,亲切关怀他们的生活、学习、身体等情况,并送去了组织的问候。共走访慰问在职及离退休职工21人次。深入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加强领导干部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消除误解和隔阂,营造了和谐共事的氛围;切实抓好日常基础工作,加强日常管理,不断夯实人事工作基础。
三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积极贯彻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面实施干部能力培训工程。通过全员读书、人人上讲台、岗位练兵、视频讲学、网上学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干部在岗培训活动,大力构建“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一体化”的干部在岗培训工作格局。上半年来,组织“1+X”学习提升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6次,完成市局视频讲学任务2期,送培78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其中:“361”培训18人次;岗位履职能力提升培训3人次;组织视频讲学学习7期,培训人员300余人次。
(八)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开展
按照“巩固、规范、创新、提高”的要求,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树文明新风活动。
一是继续做好“巾帼建功示范岗活动”,成功创建全国巾帼文明岗。组织开展学先进活动,并结合部门实际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月活动。“三八”节期间,积极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清明”节组织部分党员开展缅怀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向旷继勋烈士敬献了花篮,参观了烈士纪念馆。组织开展文明执法、诚信纳税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深入创建活动内涵,我局办税服务厅创建工作得到省、市妇联和上级局的充分肯定,实现了一年一台阶,二年成功创建全国巾帼文明岗目标。
二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知识学习活动。在我局行业网学习天地专栏上刊载评论文章《大力实施公民道德教育》,转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职业道德应成为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等相关内容。同时,还将《文明市民读本》、《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礼仪手册》在各单位之间进行“读书漂流”活动。
三是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为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人居环境,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促进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县局还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以“创省级文明县城?我们在行动”主题的实践活动,60余名国税干部到街头、进小区拾垃圾,把建设美好家园付诸于实际行动。上半年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获得上级好评。
四是深入推进志愿者服务活动。除积极参加全县范围集中开展的活动外,我局志愿者服务分队还到敬老院开展帮孤助残、爱老敬老等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六一”到新星乡小学看望留守儿童,并送去了价值近1000元的学习用品。
五是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县局积极收集书目,利用行业网刊载了《保卫延安》、《红岩》等十大红色经典书籍,引导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
六是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为贫困学生、“留守学生”服务的道德实践活动。同时,在干部职工子女中开展了给家长一封信活动。
七是认真落实计生“三结合”工作,完成了40户帮扶任务。
(九)深入开展税务文化活动。
一是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县局工会一道开展了迎新春游园活动、“五一”游戏竞赛活动,增强队伍凝聚力。
二是继续打造国税文化园。制定了《县年国税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对国税文化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再造;坚持以小区为平台,组织职工和居民,开展了“迎新春”工会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学习、创作、鉴赏、展示廉政书法的活动;健全小区阅览室管理制度,进一步丰富藏书种类和数量,开设廉政图书专柜,供干部职工及家属借阅;定期更换小区知行苑展板和书画长廊展品,不断丰富小区廉政文化内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继续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召开了家属座谈会,评选表彰“五好家庭”和“助廉先进”各5名,教育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共建和谐清廉的国税家风。
三是组织职工参加国税系统各类税务文化活动。组织3名职工参加全市国税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党旭国遂”歌咏比赛活动,1人活动了一等奖;组织2名职工参加全市国税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党旭国遂”征文朗诵比赛活动;组织职工参加全市国税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党旭国遂”小品比赛活动,取得了三等奖;组织老干部参加全省国税系统退休干部书画摄影诗文作品征集活动,目前征集诗词13首。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结上半年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
一是税收政策性减收,税源不足导致收入压力增大,收入形势十分严峻;
二是对税收征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分析研究得不够;
三是干部职工综合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教育培训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职工工作积极性还需要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是执法风险和安全意识不强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是税收经费严重不足,一定程度影响到我局税收工作正常开展。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不辞辛劳前来我镇检查指导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四年,是中央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镇税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镇在上级税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始终把原原本本落实税改政策、实实在在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执行政策不走样,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控管理,有力地巩固了税费改革成果,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基层干部满意“三满意”。现将我镇2004年税费改革实施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辖35个行政村,30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843人,版土面积285.11平方公里,其中计税面积24778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青苔关、拥门关、吊桥河、黄柏山四个国营林场村的税收工作由我镇负责指导,全镇税改户数达9019户。2003年全镇农业税正税134.72万元,附加26.944万元,农业特产税29.13万元,附加5.826万元,共计196.62万元,人平税负59.87元,亩平税负65.24元。2004年农业税正税76.9828万元,附加15.3965万元,合计92.3793万元,人平负担28.12元,亩平负担37.28元。此外,2004年全镇发放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1.8万元,发放中稻良种补贴资金31.1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结合实际,做好税费减免、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
2004年中央和省里出台了取消了特产税、降低了农业税及附加三个百分点以及水稻、良种补贴等政策。为了确保这些政策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施中牢牢把握“三个坚持”,即:坚持政策公开、减免补贴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坚持政策统一,严禁随意调整税率、扩大范围、变更政策;坚持程序过程公开,规范操作。在具体分解落实过程中,我们按照“进村、入户、上墙”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农户粮食直补按照2002年税改数字进行登记造册,并公示公开,为了核实准中稻面积,本着“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及时从农技、农经、财税等部门抽调了20名专职工作人员和镇村干部一起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全镇的中稻面积逐户逐地进行核实,切实履行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农民签字认可、张榜公布的程序,接受群众监督。并直接发放到户,避免存在中间舞弊环节。同时,为了确保税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我们又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进行督导检查,通过“听、看、查、谈”,走访了近千户农户,实地查看张榜公布表,认真听取了农民的意见,核对了农民档案的有关数据,并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以上措施,有力确保了农税减免到位,粮种补贴到户。
2、规范征管行为,积极推进农业税收征管改革
税改后,我们积极探索建设新的体制下税改征管体系,按照“八到户”、“十不准”的要求,坚持专业化征收为主、乡村干部协税护税为辅的原则,切实履行农税征管、执法的主体职责,进一步规范征管行为,为加强税收征管,我们在原财政所基础上成立了征管所,组织力量对全镇农户税收据实核定、并集中填写《农业税纳税通知书》,于4月份以前全部发放到户。同时,我们改进了农税征管方法,采取“三定”(定时、定点、定额)为主的方式征收税款,全镇39个纳税单位全部推行了送税制,在送税制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了票据管理,做到一户一票,一税一票,杜绝打白条。此外,对于少数外出打工户和困难户纳税的难题,我们严格贯彻省委、省政府“三不准”的行为准则,采取寄信和上门征收的办法,积极动员外出打工户和困难户想尽千方百计,缴纳税款。到年底,全镇92.4万元的税收任务已全部入库,为全镇其他各项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强化“一事一议”和“两工”的审批管理
税改后,“一事一议”和“两工”的征收使用是税改后农民负担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从狠抓“一事一议”和“两工”使用审批入手,坚持有事才议、无事不议的原则,认真做好审查监管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事。全镇39个单位都按照规定程序确定筹资筹劳项目预算。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经管站审核,由镇政府报县减负办审批。经县减负办审批,全镇39个单位有28个单位进行筹劳,共计预算筹劳14.5万个。有8个村进行筹资,共计筹资7.59万元。二是严格控制标准。经批准的8个“一事一议”筹资单位,筹资标准都控制在人平15元之内。28个村“两工”使用单位筹劳标准都控制在劳平10个之内。三是严格使用用途。经“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严格按照批准项目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结算。“两工”使用主要用于防洪抢险、公路维修、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四是严格及时公开。各村将筹资筹劳提取、使用、结算情况采取召开会议、办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五是严格监督管理。镇经管站将加强各村筹资筹劳监管力度,进行定期审计,确保筹资筹劳按政策规定提取、使用和结算。
4、全力推进配套改革,确保了镇、村、学校的正常运转
税费改革后,镇村收入相对减少,如何做到“三个确保”,关键是配套改革要同步推进,坚决到位,不拉后腿,做到减人减事减支,从根本上减轻群众负担。第一、加大了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撤销了镇教育组,调整了全镇中小学布局,合并了3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小学,辞退了代课教师和临时工勤人员67名,全面实施了教育“一费制”。经过精减后,全镇中小学共有公办教师252人,退休教师67人,财政供给297.8万元,省拨公用经费21.66万元,基本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第二、加大了政府机关改革力度。一是清退了临时工、编外人员15人。二是撤销了四个总支和办事处,设立了五大办。三是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双向选择、末位待岗、竞争上岗等机制整合干部队伍。镇领导干部职数由原来的19人减为9人,镇干部总数由原来的68人减至44人,其中离岗学习1人,转岗6人,三放活13人,提前退休离职退养4人。每年在职及退休干部工资、分流人员基本生活费、加上年费用支出需要131.65万元。通过财政包干、转移支付、政策性增资、上级扶持资金及发展企业,我们取得收入131.65万元,基本持平,保证了镇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第三、合并了事业单位。由原来的七站八所15个事业单位精减合并为8个。第四、加大了村组改革力度。对村干部职数从严控制,严格执行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编制3人,1000至2000人的村村干部编制4人的规定,撤销村民小组长,全部由村干部兼任。全镇共精减村组干部350人,每年节约开支10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村干部125人,工资总额50.8万元,费用及支出17.3万元,五保及优抚支出33.2万元,合计支出101.3万元。村级收入108.18万元,转移支付50.4161万元,两税附加32.77万元,村办企业纯收入25万元,保证了村级正常运转需要。
5、有效化解债务,减轻了村级负担
清理化解村级债务,是巩固农村税改成果的关键举措,为化解旧债,遏制新债,我们一方面出台系列相关文件,并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全镇各村债务进行清查、核定、冻结,实行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从源头上控制了增加新的债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种方法,采取有效途径化债:一是划转债权化债。在自愿协商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结对互抵,冲销集体负债128万元。二是盘活资产化债。主要将村级集体闲置的固定资产,经村民代表会同意,公开进行拍卖,用于化债60.73万元。三是清理挤水化债。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对形成的村级债务逐笔审核,挤出债务中的水份,全镇共挤水化债7.18万元。四是发展增收化债。鼓励创办村级资源型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发展增收化债的目的。全镇通过发展企业,增加集体收入化解债务28.16万元。五是削减高息化债。主要是对民间借款,在清理核实基础上,按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利率计息。六是节支化债。全面落实村级零招待费制度,实行报刊限额征订,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并将转移支付资金、两税附加、村级集体收入节余部分,全部用于化债,此举共化债12.14万元。通过采取上述化债途径,全镇共化债291.6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5%。
6、加大农民负担的检查、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测网络
一是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资金和两费附加管理使用体系。我们坚持两税附加由财政部门按照“一票两项”的方法,随正税一并征收,并按时足额拨付到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专门帐户上,不抵税,不代扣,按村设帐,镇管村用,专款专用。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对农村优抚对象、五保户的优抚补助款按时按标准登记造册,发放到户。
二是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体系。我们在村帐站管的基础上,成立了村级财务服务中心,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工作,把全镇35个村的资金和帐务统一归并入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资金和财务统一由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管,各村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从根本上杜绝了村级财务混乱和管理松懈的难题。
三是建立农民负担监督审计管理体系。一是规范填写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并告之农户凭卡缴税,卡外负担有权拒交。二是公布农民负担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镇政府将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以村为单位,采取办公开栏、开群众会等形式,公布了税费任务详细分解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三是加大了涉农部门收费监管力度。镇政府专门成立了规范部门收费领导小组,建立了涉农收费公示栏,对涉农部门收费在全镇各村公示,并设立举报电话。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来规范教育、土地、城建、计生、畜牧、外贸等部门收费行为。四是进行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去年,镇政府先后组织三次农民负担专项检查,查税费任务分解是否做到镇村组户四对口,查负担监督卡是否全部发放到户,查是否搭车收费和加码收费。通过检查,有力的确保了全镇农民负担政策落实到位。版权所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来看,我镇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这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改革中存在和面临一些不容忽视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税改后镇村收支缺口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村债务负担沉重,化解难度大等等。因此我们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搞好下一阶段各项工作。
第一、继续搞好税费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今年,中央在去年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我们将从讲政治、讲大局出发,不折不扣的将减免、补贴、优抚等政策执行到位。
一、强化税收分析评估,狠抓税源税基管理,国税收入迈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全国税源管理工作专业会议精神,建立省、市、县局三级税收分析体系,省局重点抓好全省和分地区宏观税负、全省重点税源企业行业税负以及“十五”期间我省税收结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全年专题分析报告27篇。抽取全省20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样本,还原企业免抵等因素,较为准确地测算了我省482个行业的基础税负;利用全国税收普查资料了59个行业的增值税税负比对指标和32个工业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指标,加强了对税收分析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针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服务性调研,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主动深入全省5939户重点税源企业,帮助企业分析查找税负偏低的原因,指导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纳税遵从度。各地从税收分析入手,在加强税源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南通市局积极探索运行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淮安市局探索建立税源风险管理机制,泰州市局建立责任区考评和税收分析点评制度,苏州相城区局开发应用集纳税评估、风险监控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应用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税源监控的整体水平。全省以行业评估为重点,深化纳税评估工作。省局建立了9个行业评估参数指标体系,各级充分利用行业参数和第三方信息,开展了22个行业的评估,并在全国率先推行出口退税评估软件,进一步提高了纳税评估的准确性。组织开展农业产品、废旧物资进项税额抵扣异常企业、增值税零税负申报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超标未认定企业等“四项核查”,进一步化解了税收风险。加大对企业跨国关联交易反避税调查力度,全年调整应纳税所得额20.3亿元,补征企业所得税1.62亿元,总局专门转发了我省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经验。税源管理的加强,有力促进了国税收入的增长。全年完成国税总收入突破2200亿元大关,达到2288亿元;完成国税考核收入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增收373亿元。全年共办理出口退税645.7亿元(含免抵调库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二、推进软件整合并轨,实现信息省级集中,税收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按照全国信息化建设“一体化”的要求,把推广运用CTAISV2.0作为全面提升我省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的一次重要契机。在认真分析总局综合征管软件CTAISV2.0与江苏国税管理信息系统STAIS两个软件的技术优势和业务功能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做好系统的二次开发,形成了具有江苏国税征管特色的CTAIS2.0江苏优化版,为金税三期实现征管系统功能的迭代升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省各级国税机关在苏州、无锡试点上线成功的基础上,按照省局上线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群策群力,扎实推进,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从10月1日全面启动至11月底短短两个月时间,全省16个单位全部顺利上线运行,实现了征管数据量最大省份的省级集中,并实现了防伪税控数据的省级集中。与此同时,省局及时组织力量,进一步梳理整合、优化完善征管流程管理系统和监控决策系统的业务需求,改造重构与CTAIS2.0江苏优化版接轨的监控决策系统功能,在税收分析、预警监控、报表处理、批件处理、数据等五个方面为基层数据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强化税收执法检查,认真查处涉税案件,税收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
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开展评议考核,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增强了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税收执法检查,围绕省局年度重点工作部署和重要税收政策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对全省14个省辖市级局、13个县级局、26个分局执法情况的检查,共发现和纠正税收法制建设、税收政策执行、税收征收管理及税务稽查等6大类38个问题,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防范了税收执法风险。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深入开展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纺织服装业、石油化工业、大型商业零售业等6个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加强与公安、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的配合,开展了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税收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利用其他可抵扣票(证)偷逃税收、骗取出口退税、以及利用做假账、两套帐和帐外经营等手段进行偷税的涉税违法犯罪活动,重点组织查处了“雷霆一号”、“利剑二号”、江阴“6.06”专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全年查补税款合计18.99亿元,其中,查处10万元以上大要案1981件,曝光、公告涉税案件3322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733件,促进了税收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切实搞好“三个服务”,税收服务经济作出新贡献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总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省局机关加强自身建设,细化了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服务经济的120项工作措施,帮助基层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的协调,正确贯彻组织收入原则,缓解基层经费困难;在政策实施和征管工作中加强指导,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全省各级国税机关推广南京市局创建服务品牌的经验,全面开展以纳税人为中心、以“便捷、高效、热情”为宗旨的江苏国税服务e站品牌创建活动,整合办税服务制度、内容、措施,进一步优化了税收服务、提升了国税形象,赢得广泛赞誉。加强网站建设与管理,完善税法宣传和政策咨询功能,积极打造税企互动、上下互通的“网上江苏国税”。总局专题刊发了我省网站建设的经验,谢旭人局长、钱冠林副局长批示予以表扬和推广。以改进、完善政策服务为重点,开展“千名税官进万户企业”活动,现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涉税问题;健全基层分局每月税收法规、政策宣传咨询解读日制度,提高了税收宣传解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省全年共开展宣传咨询解读2000余场次,接受税收宣传咨询解读的纳税人达9万多人次。认真落实全国和省科技创新会议精神,积极研究制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以及扩大再就业等方面政策的落实措施,主动与省科技厅共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实施细则;及时研究答复并积极解决我省软件业发展中的问题,抓好促进我省软件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措施的兑现落实,全系统全年认真落实兑现各类税收优惠350亿元。
五、推进“三化”全面达标,打牢“两基”建设基础,基层建设取得新突破
按照基层“三化”建设“一年抓整合、两年抓突破、三年抓达标”的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征管基础建设为重点,完善了“三化”达标评估验收实施方案。省、市、县三级领导深入基层分局,系统调研、检查“三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把达标验收过程作为推进基层建设的过程。各地以基层“三化”考评验收为契机,强化“两基”建设、夯实征管基础、提升队伍素质、争创一流分局,基层税收法治化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税收服务水平、行政管理水平、队伍建设水平均得到全面提升,基层建设和管理基础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会上省局将对“三化”建设的30个基层分局标兵、10个先进分局和13个先进县(市、区)局进行表彰。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省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实施细则》、《省煤炭企业煤炭产品税费征收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煤炭企业煤炭产品税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构建全省主要产煤区煤炭税收征管协税护税机制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规范我区煤炭生产经营秩序,强化煤炭产品源头监管,防止税费流失,促进全区煤炭产业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源头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监控系统作用。
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以加强煤矿远程监控建设为重点,围绕系统配置机构和人员,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转,以达到煤炭税费足额征收的目的。(远程监控系统就是在煤矿磅房建设磅房端系统,重点对煤矿磅房、工业广场、出煤运输道路安设监控设备,并接入监控中心进行24小时监控,从而达到“关口前移”目的,并与我区现运行使用的“煤炭税费征收系统”合并联网共用一个平台,两套系统的数据、视频进行对接,形成监控中心、站点、矿端三级联网模式。)
我区现有乡镇煤矿21对,其中6对煤矿因受煤炭政策因素处于停工阶段,实际建设和生产的煤矿为15对。全区共有大小运煤车辆约2000余台,运煤道路四通八达。目前,煤矿远程监控系统已在10对煤矿建成投入使用,其余5对煤矿力争在3月20日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将实现对所有煤矿的覆盖和监控。围绕该系统设立监控中心,在煤矿运输车辆管理较为松散的煤矿企业关口设置监控站,配备人员24小时不间断监控煤矿磅房、装煤场和运煤道路,做好运煤车辆号牌登记,一旦出现违规情况,追究煤矿企业责任。
(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处罚力度,形成长效机制。
1、煤炭税费征缴系统、煤矿远程监控系统主机房和监控中心设在区安监局,由区安监局对煤矿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负责保障远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工作,确保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煤矿远程监控系统的直接责任人为煤矿企业,煤矿企业必须保障安装在煤矿的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改变系统原有位置。若因煤矿和运煤车辆人员改变原有安装位置、故意损坏、或采取其他方式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由煤矿企业负责赔偿,同时将视为有意偷逃税费,由区煤炭税费征缴稽查大队调查处理;造成税费流失的,由煤炭税费稽查大队按照相关规定责成煤矿补交税费,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处罚,情节极其严重的,由区煤炭税费征收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2、建立煤炭运输车辆准入机制。由区安监局牵头,交警、公安、交通、区煤炭税费稽查大队等部门及乡镇参与,对无证照及证照不全从事煤炭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清理,将煤炭运输车辆纳入煤矿企业管理,所有进行煤炭运输的车辆均挂靠煤炭企业,形成由煤矿管理运煤车辆,有关部门监控煤矿企业的煤炭税费征管格局。煤炭检查站负责煤炭运输车辆的税费征收,并做好车辆登记,每天定时与监控中心核实运煤车辆过关情况,确保都实现足额征收。如发现偷逃税费车辆,通知车辆所属的煤矿业主,查看录像进行证实,证实后视情节轻重责成煤矿企业补交税费并对其处以罚款。
煤矿企业要对煤炭运输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培训,规范其运输行为。煤矿企业要认真审查运输本矿煤炭车辆的相关证照,禁止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车辆从事煤炭运输。凡经发现并查实煤矿企业允许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车辆运输本矿煤炭,区煤炭税费稽查大队将按相关规定对煤矿企业进行处罚。
对小型运煤车辆管理,参照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煤炭安全管理局、区煤炭税费征缴稽查大队制定下发的《关于对乡镇煤矿小型运煤车辆实行〈准销凭证〉征收煤炭税费管理办法》执行。
3、充分发挥煤矿远程监控系统作用,将系统数据延伸至区煤炭税费稽查大队,设立监控分中心。区煤炭税费稽查大队负责24小时监控,并与税费过关征缴数据进行比对,严格筛查偷逃税费等违规行为。运煤车辆采取冲关、绕关等行为拒不交纳煤炭税费或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导致煤炭税费流失的,由区煤炭税费稽查大队负责责成车主(或车辆所属的煤炭企业)补交税费,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处罚;对违法违规的运输车辆,由交警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4、建立黑名单制度。在煤炭税费征收工作中,发现煤矿企业有偷逃税费行为的将进入黑名单。第一次进入黑名单,责成煤矿企业补交偷逃税费;第二次进入黑名单,除责成煤矿企业补交偷逃税费外,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罚款;第三次进入黑名单,除责成煤矿企业补交偷逃税费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外,区煤炭税费稽查大队将派人员进驻该煤矿企业,实行24小时税费监控和清缴工作。
5、对因煤矿企业违反本实施意见,造成税费流失严重的,由区煤炭税费征缴工作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处理,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权限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公安部门暂扣和暂停审批其火工产品;国税部门暂停发放该煤矿增值税发票;区安监局暂停发放标识卡和停止该矿的相关手续审批、上报工作。
一、回顾工作,总结经验
与会领导一致认为,以*同志为班长的财政局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的、务实的、和谐的班子,是一个上级部门认可、干部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领导集体。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实际,立足全区财政,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调整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支持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总收入从20*年的2.43亿元增长到20*年的3.5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20*年的4653万元增长到*年的7532万元,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总支出从20*年的15042万元增长到20*年的35448万元,基本上解决了历年专项欠拨的问题,专项支付率每年都在95%以上,财政收支增幅是历年来增长最快的。全区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民生事业、社会保障以及政府实事等重点项目得到有效保障。全区财政困难的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在不断扩大财政资金总量的同时,财政部门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四个倾斜”,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解决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出台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意见、政府非税收入综合预算管理办法、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办法、财政重点专项资金报账办法、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库集中试点方案等等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全区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初见成效。同时,局班子始终坚持以政治思想建设和培训教育为突破口,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大规模的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有效保证了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队伍的安全。
在会上,大家在总结近几年工作经验的同时,认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做到: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区财政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办成了一些长期想办而没有能力去办的事情,主要是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坚定信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彻底改变过去就收支论财政的传统发展理念,进一步树立“大财政”思想,将财政工作置于全区经济社会全局之中,把工作中心转移到服从服务于全区改革发展大局上来,变被动埋单为主动服务,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必须牢固树立全方位开放意识。在管好用好自身财力的基础上,广开筹资渠道,努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倾斜和支持,为我区加快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四是必须牢固树立超前意识。找准财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针对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问题,及早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乱。
二、查摆问题,剖析根源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财政局领导班子各成员联系思想和人工作实际,对照检查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和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思想根源。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抓的不够到位。大家平时都有繁重的工作任务,除局里每星期一和周五组织的集中辅导学习外,很少再挤出时间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特别是在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不够透彻,把握内涵实质还不够准确,还不能很好的把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在学风上存在着一定的实用主义思想,常常是用的时候才想起来学。对财政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反映到实际工作中来,我们一些同志总习惯于财政收收支支,看问题、做事情眼光不远、视野不宽,跳不出财政这个“圈子”,不能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全局问题少,维护部门利益多,财政部门的综合职能作用发挥不够。
(二)改革创新的步伐不够大。面对党和政府的新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新期盼,一些同志针对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缺乏超前谋划的意识,遇到棘手问题、突发事件,显得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应对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同时,虽然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出台了许多办法和制度,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但与其他县区和上级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很多做法借鉴别人的多,自我创新的少,工作中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效不够多。反映出我们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随着财政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同志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优越感,听取汇报建议的多,积极主动到部门和单位深入了解的少,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有时候下基层调研只限于听听汇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作风飘浮。有时候安排布置工作,往往浮在会议上、文件中,停在嘴皮上,真正抓任务、抓督促、抓落实还做的很不到位。
(四)干部管理上还不够严。这些年我局在机关内部管理、支部建设、干部队伍教育、廉政建设等方面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近期又对6项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但在实际执行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比如车辆的管理、请销假的管理等等。同时,对干部的制度约束还不到位,导致个别年轻干部满足于现状,工作的主动性和事业心不够强。在这一方面,虽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但手段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措施办法都针对财政业务方面的各个环节,而在在干部思想作风、行为规范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办法,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针对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深入查找,深刻剖析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对待学习这一重大问题上,从思想深处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总认为学习是软尺度、软指标,不像财政收支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来得实在。因此抓得不够紧,学得不够深,影响了认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工作作风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没有很好地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三是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制定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但在思想上还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致使有时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不够。
三、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会议提出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特别是在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上下苦功夫、下狠功夫,在精学、深学上下大功夫,进一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方位开放意识和超前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准财政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把学习理论的过程转变为推动财政发展的具体行动,转变为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具体举措。
二是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今年的财政形势非常严峻,“收入降、支出增”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全局上下一定要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对提出的目标要求,积极谋划,科学安排,狠抓落实,提升工作效率。要以保收入、保进度、保增长、保任务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13%的增长目标的完成。要以保运转、保民生、促和谐为重点,科学调度资金,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财政支出体系。要以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不断完善机制,稳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要以规范财经秩序为突破口,厉行节约,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千方百计筹措财力,确保民生工程投入得到足额保证。要严格按照省市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和补贴资金“一折统”的要求,确保财政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要努力增加财政投入,积极支持新农村、规模养殖、新型日光温室、水利设施改造等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要认真推进“家电下乡”,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大力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是加快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按照省市对财政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并抓住当前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努力在理财理念和方式上实现大得突破。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多项改革。在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中,逐步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绩效考评,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五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确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任务,努力实现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工作原则。
1.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由相关企业所在地政府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
2.整体实施,稳步推进。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0号)等规定,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同时,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淘汰退出企业的职工安置、社会保险等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监管,依法淘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监督、电价、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依法促使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退出市场。
二、工作任务
(一)淘汰范围。
1.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企业,淘汰土(蛋)窑、普通立窑生产企业。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玻璃厂小水泥厂意见的通知》(〔1999〕49号)下发后列入关闭淘汰范围而近年来又重新投入生产的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线)。
3.《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原国家经贸委令第14号)施行后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新建的机立窑。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3〕103号)印发后,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对机立窑扩径改造的水泥生产线。
5.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0号)规定,窑径22米以下机立窑、窑径25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特种水泥除外)和直径18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
6.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0号文规定,*年底前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削减机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机立窑,并依法关停并转规模小于20万吨、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的企业。结合广东省实际,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在2010年前淘汰全部机立窑等落后水泥生产能力。
7.逐步兑现各地在申报水泥投资项目核准时签订的限期等量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承诺书,地处城镇规划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内的水泥生产企业要加快淘汰。
(二)淘汰计划和进度。
根据国家下达广东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3200万吨的任务,结合广东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的实际,“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计划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3804万吨(详见附表)。
各地要根据上述淘汰范围和本地区淘汰计划指标,确定具体淘汰关停的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线)名单,并明确企业关闭或生产线拆除的时间。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增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总量。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生产线),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措施(包括小水电)一律停止执行,并在取消峰谷电价的基础上加价02元/千瓦时。各级价格、经贸、电监部门及电网企业要加强监督,确保差别电价政策落实到位。对列入淘汰名单、到期拒不关停的企业(生产线),电力供应企业要依法停止供电。
(二)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生产线)要按时依法吊(注)销排污许可证;同时,要加大检查力度,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要责令停业整改,拒不整改或经整改仍不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三)严格新上项目核准程序。省投资主管部门在核准新(扩)建水泥项目时,要支持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严禁新建、扩建和改建立窑等生产工艺落后的项目;要坚持上大压小、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原则,对达不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标的地区,一律不予核准新(扩)建水泥项目。相关项目已获核准的,当地政府要加快兑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承诺。
(四)加强质量监督。要严格按照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按时依法吊(注)销关停企业(生产线)的生产许可证;加大对水泥生产企业的抽查力度,对生产质量不达标的要责令停业整改,整改不达标的要依法关闭;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的企业。要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使用水泥的监督力度,禁止重点建设工程和建筑物结构工程使用立窑水泥。
(五)强化税收监管和信贷管理。按照国家规定取消对属于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企业所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监管力度,规范税收征管办法。金融机构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不得新增贷款,并收回已投放的贷款。
(六)建立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退出激励机制。一是设立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退出补贴资金,确保该项工作稳妥推进。二是对因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转产的项目,要优先予以核准或审批,并在省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中予以适当倾斜扶持。三是对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需分流安置的职工,按照省的有关规定落实相应的再就业扶持政策。
四、工作分工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积极推进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宣传部门:指导协调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舆论引导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对全省水泥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全省水泥建设项目核准清单和批准文件(包括项目等量淘汰承诺书),督促各地政府兑现新建水泥项目时“上大压小、等量淘汰”的承诺,加强对已核准、审批项目的监督。
经贸部门:牵头组织全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统筹协调制订各项配套措施,制订《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汇总提出年度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建议;草拟省政府与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签订的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责任书;牵头组织开展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的督查。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对水泥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审核,并在企业申报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时对其进行产业政策核查。
监察部门:对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地执行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工作进行监督,对行政不作为或执行不力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财政部门:落实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相关补贴资金。
劳动保障部门:指导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涉及的人员安置、经济补偿、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和用途变更等工作,查处违规使用土地行为;做好石灰石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开采的矿山企业,关停不规范开采的小矿山。
建设部门: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水泥准入的监督力度,禁止立窑水泥进入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桥梁、涵洞、大中型水坝、隧道、水闸等重点工程和建筑物结构工程,禁止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立窑水泥。
税务部门:加强对水泥生产企业的税务监管。
环保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推进水泥生产企业安装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装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查处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按时依法吊(注)销列入淘汰名单企业(生产线)的排污许可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进行水泥生产项目环评审批和竣工环保验收;对未能兑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承诺地区的相关项目不予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物价部门:督促落实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企业用电差别电价政策;会同经贸部门把立窑、湿法窑等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企业按限制类、淘汰类列入实行差别电价的名单。
工商部门:对不符合企业设立前置条件的水泥生产企业,不予办理工商登记;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依法吊(注)销营业执照或取消相关经营范围。
质监部门:严格把好水泥市场准入关,依法取缔无证生产水泥的企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的企业、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违规新增立窑未拆除的企业,一律不予受理换(发)生产许可证申请。对新建和技术改造水泥项目,必须经当地地级以上市政府确认已兑现等量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承诺后,方可受理企业水泥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部门:处理与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的上访事件。
电监部门:督促检查差别电价政策落实情况及对列入淘汰名单企业依法停止供电情况。
电网企业: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淘汰名单企业依法实施停止供电措施。
广东银监局、人行*分行:监督对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企业的融资控制政策落实情况,做好贷款收回监管工作。
省水泥协会:提供全省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情况、有关信息及技术咨询。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任务。为切实加强对我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的领导,省成立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对本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负总责,认真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本地区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企业(生产线)名单及依法对淘汰企业吊(注)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的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推进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
一、对局领导班子的总体评价
从征求和反馈到的意见,以及我在财政局工作的近四年来的切身感受,总的认为,财政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的、务实的、和谐的班子,是一个上级部门认可、干部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领导集体。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实际,立足全区财政,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调整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支持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数字对比看:2005年,全地区财政收入为2.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4653万元;全区财政总支出为1.3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为1.04亿元。到2008年全地区财政收入已经达到3.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257万元,财政总支出达到3.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达到2.23亿元,财政收支增幅是多少年来增长较快的。
从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看: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效显著。全区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民生事业、社会保障以及政府实事等重点项目得到有效保障。全区财政困难的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从机关建设和内部管理看:我们始终坚持以政治思想建设和培训教育为突破口,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有效保证了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队伍的安全。
总结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我的切身感受是,要加强班子建设,切实做好财政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区财政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办成了一些长期想办而没有能力去办的事情,主要是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坚定信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彻底改变过去就收支论财政的传统发展理念,进一步树立“大财政”思想,将财政工作置于全区经济社会全局之中,把工作中心转移到服从服务于全区改革发展大局上来,变被动埋单为主动服务,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必须牢固树立全方位开放意识。在管好用好自身财力的基础上,广开筹资渠道,努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倾斜和支持,为我区加快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四是必须牢固树立超前意识。找准财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针对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问题,及早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乱。
二、局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
我局领导班子总体状况是好的,也卓有成效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党的十七大和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我认为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差距。在主观方面:
一是学习抓的不够到位。大家平时都有繁重的工作任务,除局里每星期一和周五组织的集中辅导学习外,很少再挤出时间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特别是在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不够透彻,把握内涵实质还不够准确,还不能很好的把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在学风上存在着一定的实用主义思想,常常是用的时候才想起来学。对财政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反映到实际工作中来,我们一些同志总习惯于财政收收支支,看问题、做事情眼光不远、视野不宽,跳不出财政这个“圈子”,不能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全局问题少,维护部门利益多,财政部门的综合职能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改革创新的步伐不够大。面对党和政府的新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新期盼,一些同志针对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缺乏超前谋划的意识,遇到棘手问题、突发事件,显得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应对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同时,虽然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出台了许多办法和制度,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但与其他县区和上级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很多做法借鉴别人的多,自我创新的少,工作中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效不够多。反映出我们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
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随着财政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同志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优越感,听取汇报建议的多,积极主动到部门和单位深入了解的少,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有时候下基层调研只限于听听汇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作风飘浮。有时候安排布置工作,往往浮在会议上、文件中,停在嘴皮上,真正抓任务、抓督促、抓落实还做的很不到位。
四是干部管理上还不够严。这些年我局在机关内部管理、支部建设、干部队伍教育、廉政建设等方面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近期又对6项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但在实际执行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比如车辆的管理、请销假的管理等等。同时,对干部的制度约束还不到位,导致个别年轻干部满足于现状,工作的主动性和事业心不够强。在这一方面,虽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但手段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措施办法都针对财政业务方面的各个环节,而在在干部思想作风、行为规范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办法,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在客观方面:我们在加快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许多客观因素和体制制约,如我们“不区不县”的局面、企业学校移交后“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兰铝税收分成不合理的问题,等等。这些客观存在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和弥补。
三、个人在学习、思想、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到财政局工作以来,始终信守一条,就是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干部群众,坚持以公正廉明、德才兼备的标准待人律己,尽职尽责。经过不懈的努力,各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组织和干部职工要的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下六个方面。
一是整天忙于事务性、业务性的工作,不能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到了抓工作上,在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学习的系统性、深入性、全面性不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不够。
二是重制度建设,轻监督检查。不论是“大财政”管理,还是局机关管理,一向都是主张靠制度来管人管事。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结合现实状况,相继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近几年来,在我的带领下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总体执行情况是良好的,但有些规章制度执行仍未到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有的执行的不很理想,我自己在具体的监督检查抓落实方面也做的不够,亲自挂帅、督促检查落实不够。
三是重具体工作,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抓得还不够。
四是由于受财力影响,资金预算平衡难度相当大。这个问题,给我局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对有些自认为不好办和无法办的事,不是积极正确应对,用科学辩证的方法去剖析解决问题,有畏难情绪,有时就得过且过,不去深入探讨研究。有时面情软、怕惹人,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好人”思想。
五是在实际工作中开展自我批评多一些,开展批评的少一些。其思想根源是怕得罪人,怕撕破脸皮难以共事。尤其在班子和中层干部之间,想大事提个醒、小事求和气,这在干部管理教育中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六是开拓创新不够。随着日益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财政改革也是日新月异,推陈出新,工作中对上级安排的财政改革,为完成任务被动推行的多,自主创新的少,同时也以工作太忙而不能积极专心而又自觉地参与、投身到财政改革创新中去。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对待学习这一重大问题上,从思想深处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总认为学习是软尺度、软指标,不像财政收支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来得实在。因此抓得不够紧,学得不够深,影响了认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工作作风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没有很好地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三是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制定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但在思想上还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致使有时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不够。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述问题,有些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有些是出现的新情况,需要我们领导班子和我个人认真对待,并切实加以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全力推进财政各项工作赶超跨越、科学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特别是在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上下苦功夫、下狠功夫,在精学、深学上下大功夫,进一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方位开放意识和超前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准财政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把学习理论的过程转变为推动财政发展的具体行动,转变为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具体举措。
二是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今年的财政形式非常严峻,“收入降、支出增”的矛盾十分突出。截止5月18日,一般预算收入仅完成273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34.12
%,短平均进度7.55
%,其中:国税短平均进度18.18%,地税短平均进度5.23%,财政税短平均进度13.46%,。因此,我们全局上下一定要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对提出的目标要求,积极谋划,科学安排,狠抓落实,提升工作效率。要以保收入、保进度、保增长、保任务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13%的增长目标的完成;要以保运转、保民生、促和谐为重点,科学调度资金,建立科学高效的财政支出体系;要以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不断完善机制,稳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要以规范财经秩序为突破口,厉行节约,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千方百计筹措财力,确保民生工程投入得到足额保证。要严格按照省市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和补贴资金“一折统”的要求,确保财政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要努力增加财政投入,积极支持新农村、规模养殖、新型日光温室、水利设施改造等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要认真推进“家电下乡”,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大力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是加快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按照省市对财政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并抓住当前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努力在理财理念和方式上实现大得突破。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多项改革。在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中,逐步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绩效考评,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五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