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砌体结构施工总结

砌体结构施工总结

时间:2022-05-09 22:44: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砌体结构施工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砌体结构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砌体;强度;砌筑;质量

【Abstract】Marshalling structure has big application in small cities to compare extensively in somely, however carve the frequency of the body structure occurrence engineering trouble in recent years higher, should cause a high value.

【Key words】Marshalling;Strength; Masonry; Quality

砌体结构是由砖、石材、砌块等块材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由于造价低廉,易于就地取材,有良好的耐火性、较好的化学及大气稳定性,并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施工可以不需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城市仍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砌筑结构发生的质量事故比较频繁,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总结

1. 设计方面引起结构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

1.1不精心设计,图纸内容粗糙、不准确。有许多工程甚至是套用旧图纸,使用时也未经校核;有时参照别的图纸,但荷载增加了,而未作计算。有的虽然作了计算,但因少算或者漏算荷载,使得砌体承载力不足,如再遇上施工质量不佳,常常引起房屋倒塌。如某小学教学楼,二层砖混结构,工程接近完工时,突然倒塌,造成多人伤亡。事后查明,该工程只是参考一般混合结构布置,草草画了几张平面、立面、剖面草图就进行施工,而且使用低质小窑砖,经事后测定砖的强度不足,等级为MU5,砂浆只有M0.4,结构承载力严重不足,房屋倒塌已成定局。

1.2不进行方案优化,尤其不考虑空旷房屋承载力降低因素。一些礼堂、食堂、车间,层高大、横墙少,导致房屋的空间刚度很差、大梁下局部压力大,很容易引起质量事故。一般情况下大梁支承于砖墙上,可按简支梁进行内力分析。构造上做成能实现铰接(梁端可有微小转动)的条件,比较好的做法是梁垫预制,而不是与梁整体现浇。再就是遇到空旷房屋,可按框架结构计算内力来复核墙体承载力,若墙体不足以承载由此而引起的约束弯矩,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者将窗间墙改为加垛的T形截面。有的设计人员注意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但忽略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计算。高厚比不足会引起失稳破坏,而局压不足、又未设梁垫,或梁垫尺寸过小,则会引起局部砌体压碎,进而造成整个墙体倒塌。

1.3重计算、轻构造。圈梁、构造柱的设置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可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尤其是抗震设防地区。

2. 施工方面引起结构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

原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其承载力。水泥(灰)、砂子、水、掺合料等组分的成分、含量以及配合比的准确性,都会严重影响到砂浆的使用性能和强度,导致砌体承载力下降,施工中必须按照国家现行规范严格控制;块体材料的等级(强度)也必须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实际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砌体结构质量事故的概率约占30%以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砌体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砌筑质量,施工中除应掌握正确砌筑方法外,还须做到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可靠。以保证砌体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施工管理不善、工序不到位、质量把关不严是造成砌体结构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中砌体接槎不正确、灰浆不饱满、组砌不当及砖柱采用包芯砌法等引起的结构频率很高。

砌筑时在墙上任意开洞、留设脚手眼及沟槽等,砌体上施加了荷载或脚手架拆除后未及时填补洞(槽)、脚手眼等,都会过多地削弱墙体的有效面积,影响其稳定性。再者,墙体前期强度较低,而施工荷载又大,很容易造成墙体失稳倒塌。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及《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具体要求和规定进行留设。有的墙体比较高、横墙间距又大,当楼(屋)面结构未施工形成整体结构时,墙体处于悬臂状态,且砌体初期强度又不高,施工中如不注意临时支撑加固,遇上大风或水平施工荷载等不利因素时,必将造成失稳破坏和伤亡事故的发生。

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砌体,解冻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观测、加固措施,留置在砌体中的洞(槽)、脚手眼等应及时填砌完毕,并清除房屋中剩余的建筑材料、机具等施工荷载,有条件时,解冻期间应暂停振动作业。保证砌体对强度、稳定和均匀沉降等的要求,防止砌体发生位移、倾斜及倒塌事故。

3. 砌体常见裂缝分析

3.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过者剪力,当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了裂缝。

3.2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地基土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冻胀土中的上部开始冻结,体积膨胀,向上隆起产生冰胀应力,而这种应力大小又是不均匀的,从而引起砌体开裂。

3.3温差引起的裂缝。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约束时,都会引起砌体开裂。此外由于混凝土屋盖、圈梁与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亦会引起裂缝。

3.4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的抗震性是较差的。固应严格遵守抗震规范、按规定设置圈梁及构造柱及其他抗震措施。

3.5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则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各种裂缝,以致出现砌体被压碎、断裂,崩塌等现象,导致结构失效。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必须加固处理。

4. 裂缝预防

4.1防止裂缝的建筑措施。为了防止砖混结构的房屋裂缝,在房屋总体布置方面应作以下考虑:

(1) 在宽度10~15m多层房屋总体布置或群体建筑中插建时,高大房屋与低小房屋的距离宜控制在10~12m左右。在此距离不能满足时,应辅以其他措施。

(2) 高大房屋与低小房屋相距较近时,低小房屋的边长宜平行于高大房屋的相邻边。

(3) 低小房屋与高大房屋相距较近,刚度又较差,同时在施工时又不能很好安排,而且其长边与高大房屋相邻边垂直,应将低小房屋作分段处理。

4.2在结构措施方面应考虑的因素

(1) 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沉降缝:房屋高低差别较大或荷载差别较大时,应设沉降缝,将高度或荷载不同部分分开;房屋平面形状比较复杂时,不论高低都要分开;地基不均匀时,结构类型不同时,地基方法处理不同时,房屋部分有地下室、部分无地下室,分期建造时应分开。

(2) 在有高低差别或荷载差别大的单元组合房屋中,若需设置地下室时,地下室则宜设置在较高或较重单元下,这样可减少高低或轻重单元之间的差异沉降。

(3) 在单元或分段单元内,合理布置承重墙,尽量使纵墙拉直、拉通并贯穿房屋全长,避免中断、转折。横墙间距宜不超过房屋宽度的1.5倍或20m。

(4) 在砖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高应不小于180mm,配置的纵向钢筋应不小于410,必要时梁高和钢筋还需加强。

(5) 圈梁布置应沿房屋外墙四周封闭,内纵墙上亦应有圈梁拉通,有关距离应按规范设置。

(6) 开窗面积应适当控制。墙身局部开孔削弱过大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梁等构造补强。

(7) 对防裂要求较高的房屋,不宜采用中间设置柱子、四周为承重砖墙的内框架结构形式。

(8) 用油毡将屋面板与墙顶分割开,做成滑动面。为了保证滑动面平整,铺油毡前用砂浆严格找平,油毡以铺两皮为宜。

(9) 为了减少平面房屋顶层两端“八”字形裂缝,必要时可在顶层裂缝敏感区的墙两侧加钢筋网片。

(10) 平屋面隔热层宜做在屋面结构层上面。

(11) 温度伸缩缝和沉降缝缝内需保持畅通,不得填塞。

(12) 屋面保温层与整浇层与女儿墙侧面脱开。

(13) 为了防止底层窗台上出现裂缝,可在底层窗台墙中配置通长的细钢筋,或把窗台线做成小型钢筋混凝土过梁,或在窗台下作反拱。

(14) 大梁搁置在墙上时,在大梁支座下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梁垫。

4.3处理砌体裂缝的常用方法。处理砌体裂缝的常用方法有:表面修补,如填缝封闭、加筋嵌缝等;校正变形;加大砌体截面;灌浆封闭或补强;增设卸载结构;改变结构方案,如增加横墙,将弹性方案改为刚性方案,柱承重改为墙承重,砌体结构改为混凝土结构等;砌体外包钢丝网水泥,或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加强整体性,如增设构造柱、钢拉杆等;表面覆盖,对建筑物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的裂缝,为了美观的目的、可以采用表面覆盖装饰材料,而不封堵裂缝;将裂缝转为伸缩缝:在外墙出现随环境温度而周期性变化、且较宽的裂缝时,封堵效果往往不佳,有时可将裂缝边缘修直后,作为伸缩缝处理;其他方法:若因梁下未设混凝土垫块,导致砌体局部承压强度不足而裂缝,可采用后加垫块方法处理,对裂缝较严重的砌体有时还可以采用局部拆除重砌等。

5. 砌体的加固方法

5.1扩大砌体的截面加固。适用于砌体承载力不足但裂缝尚属轻微,要求扩大面积不是很大的情况。要求砖的强度等级与原砌体相同,而砂浆宜提高一级同时≥M2.5。具体方法有新旧砌体咬槎结合及钢筋连接两种方法。

加固后的承载力计算:

N≤Φ(fA+0.9f1A1)

N——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Φ——由高厚比及偏心距查得的承载力影响系数;

f、f1——分别为原砌体和扩大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A1——分别为原砌体和扩大砌体的截面面积。

5.2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一般适用于砖柱。外加钢筋混凝土。可以是单面的、双面的和四面包围的。竖向受压钢筋可用8~12,横向钢箍可用4~6。

5.3外包钢加固:

适用于加固砖柱和窗间墙。用水泥砂浆把角钢粘贴于被加固砌体四角,并用卡具临时夹紧固定,然后焊上缀板而形成整体。具有快捷、高强等优点。

加固后为轴心受压的砖柱:

N≤Φcon(fA+αf′aA′a)+Nav

加固后为偏心受压的砖柱:

N≤f′A+αf′aA′a-σaAa+Nav

f′a——加固型钢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a、A′a——分别为受压或受拉加固型钢的截面面积;

Nav——由于缀板和角钢对砖柱约束而提高的承载力;

σa——受拉肢型钢Aa的应力。

第2篇

【关键词】:砌体结构规范;混砌;混凝土坎台

[ Abstract ]: new edition of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masonry structure of ( GB 50203-2011 ) in the old norms based on the part change, masonr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ill inevitably affected by these changes influence. Combined with our project department in construction of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mainly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tion ), on the new code of these alterations have been summarized, mainly discusses those chang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construction of major matters, to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hanges intention. And summed up the new standard of the mandatory provisions.

[ Key words ]: masonry structure specification; mixed brick; concrete Hom Station

中图分类号:TU5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2011年版《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后文简称新规范)在2002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变动,不仅修改了部分条文,同时也删除和增加了若干条文。相比2002版规范,新规范对一些施工做法进行了细化,对部分要求做了合理的改动,新增的部分内容使其与其他规范相协调。这些修改或增加的内容都会影响砌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砌体规范新增加内容及其原因分析

2.1增加砌体结构工程检验批的划分规定;

原规范没有给出检验批的具体划分,此条规定使施工人员在验收时对检验批的划分更加明确,避免由于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纷争。

2.2增加“一般项目”检测值的最大超差值为允许偏差值的1.5倍。

这是从工程实际情况考虑所增加的的规定,在实际施工中,超过允许偏差值的情况是大部分普通工程都存在的,此规定不仅限制了最大允许偏差,而且在此施工偏差下,不会造成结构安全问题和影响使用功能及观感效果。

2.3增加填充墙与框架柱、梁之间的连接构造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脱开连接或不脱开连接施工。

在设计进行设计时,若不考虑填充墙水平作用,而由于施工连接方式的方式不当,造成地震发生时结构各部件受力不合理,而危及房屋结构安全。故在设计进行设计时就要明确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连接方式,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严禁私自改变连接构造方法。

2.4增加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连接钢筋采用植筋方法时的锚固拉拔力检测及验收规定。同时附录中也增加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验抽样规定,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测记录。

这是从工程实际施工情况考虑的,虽然设计图纸要求填充墙钢筋在主体结构施工时预留,但由于施工的极其不方便,一般主体结构施工时不会预留钢筋,而都采用后植筋的施工方法,此条文弥补了填充墙植筋的锚固力检测的抽样数量及施工验收无相关规定的空白。

3、砌体规范修改内容及其原因分析

3.1修改砌体砂浆的合格验收条件

对砌体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合格验收条件较原规范作了一定提高,同时提出了若要保证施工质量除保证块体和砌筑砂浆合格外,尚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的保证施工质量的综合措施。

3.2修改砌体轴线位移、墙面垂直度及构造柱尺寸验收的规定。

这是根据实践所做的修改,对施工有利,而且不会影响结构安全。

3.3修改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墙底部砌筑其他块体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的规定;

除多水房间外,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的墙体底部不需另砌烧结普通砖或多空砖等,此条是经过多年工程实践所作出的结论,此条规定对施工有利。而对混凝土坎台高度的修订,是考虑踢脚线便于遮盖填充墙底有可能产生的收缩裂缝,此条规定对墙体美观有利。需要注意的是,宜为150㎜是从结构板面考虑的,而不是成活建筑地面,150㎜的得出来自于楼板地面做法多为100㎜,踢脚板多为100-120㎜,正好将坎台与填充墙连接处遮盖住。3.4修改冬期施工中同条件养护砂浆试块的留置数量及试压龄期的规定;将氯盐砂浆法划人掺外加剂法;删除冻结法施工。

修改砂浆试块留置数量及试压龄期是为了更好了解冬期施工效果及砌筑质量,而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冻结法施工已基本不再使用,故新规范将其删除。这些修改更加符合现在实际施工情况。

项目施工时有可能产生争议的条文

结合我项目实际施工时有争议的条文,现总结如下:

4.1 关于加设拉结钢筋

规范规定每120㎜墙后放置1Ф6拉结钢筋(120㎜厚墙应放置2Ф6拉结钢筋)。120㎜厚墙是否包括120㎜厚以下的墙是争议的一个问题,若120㎜厚包括了120㎜以下,那么应该指出在施工中墙体拉结筋不得少于2根,故100㎜厚的墙放置拉结钢筋数量为1Ф6。

4.2 关于卫生间处混凝土坎台

规范规定,混凝土坎台宜为150㎜,这个高度是从建筑地面起还是结构板面起是一个争议。此条在3.3中已指出。

4.3关于混砌

规范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体混砌,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块体也不得混砌。

而对于窗口处或构造需要在在填充墙底、顶部及填充墙门窗洞口两侧上、中、下局部处,采用其他块体嵌砌和填塞是允许的,即混砌不是绝对的禁止,而是相对的。因为这些部位特殊,不会对墙体裂缝产生附加不利影响。但是在做装饰装修的抹灰工作时,也需满足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加强措施。

5、新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现将新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归纳如下:

第3篇

关键词:质量 防治

1、 引言

由于多种原因,建筑物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对受损结构进行鉴定、针对质量问题的防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情况,运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对该建筑进行了鉴定、分析,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加固工作的程序。同时针对梁、板及砌体不同的损害情况分别采取了加大截面法、粘钢加固法以及增设钢筋网面层等补强方法,使受损结构的使用功能得以快速有效的恢复。

2 构造柱的性能及设置要求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规定,为了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在房屋砌体的相应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柱,为了提高稳定性,还应和圈梁、马牙槎等在构造上相连接。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则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3 构造柱的施工缺陷及防治措施

在构造柱施工过程中,常因质量管理的松懈产生各种施工缺陷,如构造柱位移、主筋扭曲、搭接长短不一、箍筋加密区数量不够或间距不准确等现象。这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构造柱强度和房屋整体质量。以下谈谈施工方法不当会造成的缺陷及防治措施。

3.1 构造柱主筋位移、骨架扭曲变形

构造柱骨架应分楼层整体绑扎、就位搭接。构造柱主筋的长度应根据楼层高度和与上层主筋搭接的长度进行加工绑扎,箍筋弯钩应按抗震要求弯135°,并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绑扎时应沿四个方向进行,不可只顺着一个方向绑扎,以避免箍筋会顺着一个方向倾斜滑落。为避免绑扎好的构造柱在搬运过程中因箍筋松动而使钢筋骨架变形,可用电焊焊牢构造柱上的上、中、下三个箍筋。在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主筋采用搭接方式以及在马牙槎内现套箍筋的做法。避免不良施工方法可以防止构造柱主筋产生位移、骨架扭曲变形。构造柱的箍筋必须要加密,构造柱必须要与圈梁连接,在柱与圈梁的节点处应该适当加密构造柱的钢筋,加固范围从圈梁上、下边算起均应该不小于层高的1/6或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如图1所示。

图1 构造柱与圈梁箍筋加密示意图

3.2 构造柱烂根、缩颈断离、砼不密实和强度不够

构造柱烂根现象,经常出现在基础上部及楼板顶部。原因是此部位在砌砖过程中最易积存砂浆、砖渣,且不易清理。在施工时,在基础完成或在楼板浇筑完毕砌筑上一层墙体时,可在砌筑30厘米高度砌体时,清扫冲洗干净并局部浇灌构造柱,这样在支模时较易控制清扫口的高度,再次浇灌构造柱砼时,底部无死角且易于清理。在浇筑砼前,先将高标号砂浆倒入构造柱底部2厘米后,再进行浇筑工作,这样既可很好的预防这两个部位的烂根现象。

3.3 砼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和强度不足

施工中可采用以下措施预防以上质量通病出现:首先是在浇灌砼前需将砖砌体及模板充分养护湿润,避免砼中的水分被砖砌体和模板吸收,造成砼脱水,影响强度。其次是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坍落度宜控制在5-7厘米,骨料粒径宜为2厘米。因为构造柱三面是马牙槎,且又有拉结筋水平搁置,如果石子粒径过大,在浇筑时会被阻挡在拉结筋上,与砂浆分离,造成石子局部堆积,从而产生蜂窝、麻面、漏筋甚至缩颈断离现象。第三构造柱砼通常分段浇灌的,一定要在适当位置预留砼浇捣口,并在每层柱底部预留清扫口。使砼分层浇捣密实,浇捣时避免碰撞砌体和钢筋,避免墙体松动拉结筋脱开和钢筋骨架移位从而造成强度不足现象发生。

3.4 构造柱和墙体连接整体性差

按照抗震设防要求,构造柱和墙体连接可靠性却强越好。我们都知道构造柱是通过马牙槎和拉结筋与墙体连接的。下面谈谈拉结筋施工时的注意事项。避免拉结筋漏放、错放、长度不准确可采用下述方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钢筋工可对配置不同的构造柱进行编号、对不同形状的的拉结筋进行编号,并指定专人负责此工作。进行技术交底时,做好交接人、各班组长签名制度,使责任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放置拉结筋时,一定要将筋调直,认真固定在密实砂浆的水平灰缝内,避免受到外力时拉结筋松动,降低构造柱的作用,影响其与墙体连接的整体性。施工时须严格按拉结筋应在的平面位置摆放,严格控制砖墙砌体的留口尺寸,保证留口侧边强端垂直,如图2所示。

图2 砖墙砌体的留口侧边强端示意图

3.5 构造柱与圈梁部位浇筑整体性差

圈梁和构造柱钢筋交接处,圈梁钢筋要放在构造柱内侧,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构造柱在每层圈梁顶面与新浇筑砼柱交接振捣前,衔接处的旧砼面必须进行清理,清除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并用浇筑柱砼配合比中的灰砂量配置成水泥砂浆,铺在旧砼面上厚度1-2厘米,保证新旧砼结合有可靠的质量。圈梁和构造柱钢筋都严格按照受拉考虑,锚固长度不能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定长度且不小于250mm,尤其要注意与顶层圈梁相连接,当受力钢筋遇到拐角时,只允许受力钢筋在拐角两侧互锚,不允许采取内折角形式弯折。

4 结束语

在砌体墙中增设构造柱,可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 在抗震设防区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中, 得到普遍应用。管理人员需要加深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的认识,分析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使有构造柱能够达到有效的抗震目的,才能保证结构安全,需要结构设计人员在不断的分析、协调、总结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字:建筑;砌体结构;裂缝;加固

砌体结构是由砖、石或各种砌块等块体通过砂浆铺缝砌筑而成的结构。由于砌体结构的材料来源广泛,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较简单,可以不用大型机械,能较好的连续施工,还可以大量的节约木材、水泥和钢材,相对造价低廉,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并且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原因引发的砌体结构的质量事故也较多,其中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通的质量事故之一。砌体中出现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也会给房屋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当前,很多厂区、住宅区、办公、民用建筑大部门均采用砖混结构,早期建成年份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至今已有2O余年。通过对当地房屋使用现状调查发现很多房屋出现了裂缝,有的造成了上述所提及的不良后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消除隐患。本文对砌体结构裂缝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防止砌体裂缝的措施、墙体裂缝的修补与加固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总结,供同类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参考。

一、砌体结构裂缝的种类和成因分析

1、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砌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砌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八字形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和垂直裂缝。

(1)八字形裂缝: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外纵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但屋盖部分的伸长量比砌体的伸长量大得多,从而对砌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砌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剪应力和拉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将在砌体上产生八字形裂缝。

(2)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平屋顶的房屋,有时在屋面板部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力产生的。

(3)女儿墙裂缝:由于屋面板和水泥砂浆面层发生过大温度变形,使女儿墙根部受到向外或向内的水平作用力而引起的女儿墙根部与平屋面交接处砌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所产生的。

(4)垂直裂缝:当楼(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由于收缩和降温引起的楼(屋)面缩短受到了砌体的限制,使楼(屋)面构件处于受拉状态。如果房屋过长,或设计时按采暖考虑而实际上未采暖,则可能在楼(屋)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发生贯通全宽的裂缝,在四个角发生八字形裂缝。当房屋有错层时,错层处的砌体容易产生局部的垂直裂缝。

2、干缩裂缝

施工过程中,将不同出厂日期干密度不同的砌块或不同强度等级的砌块混砌于同一道墙上,造成含水率较高的块体收缩变形较大;反之收缩变形较小,这种不均匀变形会使墙中部产生不规则裂缝。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腔墙内外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砌体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外墙裂缝较内墙严重。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3、沉降裂缝

工程施工中,由于不进行地基处理,或地基处理不当,人为地造成地基变形,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形成砌体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砌体裂缝主要有斜裂缝,窗问墙裂缝,房屋底层窗下墙竖直裂缝等。其中,斜裂缝和窗下墙竖直裂缝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砌体受到很大的剪力所致,由于砌体的抗剪能力较差,当结构刚度较差,体型复杂,砌体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时,砌体就产生了裂缝。房屋底层窗下砌体竖直裂缝是由于窗下墙受基底反力后因反向变形过大所造成的。

二、砌体结构裂缝加固补强措施

在砌体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清楚以后,则应按裂缝砌体的危害程度及产生原因,采用不同的加固补强措施。

1、灌浆法

当裂缝较细、缝数量较少、裂缝已基本稳定时,可采用灌浆加固方法。对灌浆加固的强度,必要时可做试验来检验。试验的方法是:用灌浆补强试验砌体柱与原实验砌体柱做破坏试验进行对比,如灌浆补强的砌体与原砌体强度基本相同,则认为补强合格。

灌浆用的材料有纯水泥浆、水泥砂浆,水玻璃砂浆或水泥石灰浆。在砌体修补中,多用纯水泥浆;因纯水泥浆的可灌性较好,可顺利地贯通外露的孔隙,对于宽度为3.0mm左右的裂缝可以灌实。实际裂缝宽度大于5.0mm时,可采用水泥砂浆。裂缝细小时,可采用压力灌浆,灌浆压力为0.2~0.25MPa;对于水平的通长裂缝,可沿裂缝钻孔,做成销键,以加强两边砌体的共同作用。销键直径25mm,间距250~300mm,深度应比墙厚小20~25mm。做完销键后再进行灌浆。

2、钢拉杆法

墙体因受水平推力、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引起伸缩等原因而发生外闪,墙体产生较大的裂缝或使外纵墙与内横墙拉结不良时,可用钢筋或型钢拉杆予以加固。较长的拉杆中间应加花兰螺丝,以便拧紧拉杆,拉杆接长时应采用焊接。露在墙外的拉杆或垫板螺帽,可适当作建筑处理。拉杆和垫板都要涂防锈漆。在拉结水平层处,可以增设外圈梁,以增强加固效果。

3、外部加固法

当裂缝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予以加固。钢筋网可用ø6@100~300(双向)或ø4@100~200。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上,螺栓间距500mm左右,呈梅花形布置。施工前墙体粉刷层应去除干净,抹水泥砂浆前应将砌体淋湿,抹水泥砂浆后应养护至少7天。

4、嵌补法

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时,可在裂缝相交灰缝中,用高标号砂浆和细钢筋填缝,也可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砼楔子加固。楔子可与墙体等厚,或为墙体厚度的1/2或2/3。

5、圈梁法

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截面至少120×180mm,配筋可采用4ø10~4ø14,箍筋ø6@200~250,每隔1.5~2.5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淋水,以加强粘结。

第5篇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20%。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2008年4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指导一、二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通过总结实践,该办公室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了绿色建筑应符合“四节”、“一减”的要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的原则。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应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省地、减排、降耗的要求,是理想的替代实心粘土砖的首选墙体材料。在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据国内有关资料数据和实际工程统计,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在主体工程造价方面可降低大约10%左右,施工周期缩短25%左右,钢筋用量减少30%以上。

砌块砌体结构是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做为承重墙体材料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低层和多层建筑。工程实践证明,砌块砌体结构与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等结构体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替代粘土实心砖的主导产品。

一、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准备工作

1、施工现场堆放砌块的场地应整平夯实,宜采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面层,且应便于排水,并应有防潮和防雨淋设施。

2、砌筑砌块墙体前,应清除基础顶面或楼面的杂物及砂石、尘土等:按设计标高,采用与砌筑砌块强度等级相同的砂浆找平,当高差超过30ram时,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找平。

3、墙体砌筑应采用双排外脚手架或里脚手架施工,严禁在墙体上留设脚手孔洞。

4、依据排块图计算每墙段及每工位各种块型砌块及其他材料的用量,并应就近堆放,准备好主要机具。

二、配筋砌块砌体工艺流程

弹线―立皮数杆―撂底―盘角―砌筑―清除芯柱孔内散落砂浆―安装水平钢筋、箍筋、拉结钢筋或网片―置放金属隔离网―勾缝―洞口过梁安装―粱上砌体砌筑―安装过粱、圈梁、楼板模板―安装砌块孔内的竖向电气管线及插座、开关、接线盒等―芯柱竖向钢筋安装―清除清扫口内杂物―支清扫口模板―浇筑芯柱、构造柱混凝土―安装粱板钢筋及水平电气管线―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检查验收。

三、配筋砌块砌体的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及排块图弹线、立皮数杆、撂底:皮数杆应设在墙体转角处及较长墙段的内外墙交接处,其间距不宜大于15m。

2、砌块砌筑前不得浇水,如施工时天气炎热干燥。当气温超过30度时,可将砌块稍喷水润湿。

3、砌块砌筑应从外墙转角及设有皮数杆的位置开始;各层需灌孔部位的底部第一皮清扫口砌块,其开口方向宜里外交错布置。

4、砌块砌筑的水平灰缝应采用坐浆法,砂浆要满铺砌块全部壁、肋,铺灰长度不应超过一块砌块,且应随铺随砌;竖向灰缝应采用挤浆法,砂浆耍满铺砌块端面。

5、砌块砌筑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均宜为10mm,不应大于12mm,也不应小于8mm;砌筑砂浆的饱满度均不得低于90%,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假缝。

6、配筋砌块砌体的内外墙及纵横墙交接处必须同时砌筑,并相互交错搭接;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斜搓高度,严禁留直槎。

7、已砌筑完的砌体不得碰撞扰动,若砌体被扰动。应清除砂浆重新砌筑。

8、墙体内宽度大于300mm的消火栓、电表箱等洞口顶部,应设过梁。

四、砌块砌体结构节能环保的特点

1、产品生产能耗低,可节约资源

生产每块粘土多孔砖仅烧结能耗约4785 KJ,生产每块混凝土多孔砖包括水泥、成型和蒸汽养护的总能耗约4471KJ,而生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包括水泥、成型和蒸汽养护的总能耗,折合成多孔砖约3041KJ。粘土多孔砖,生产能耗约是砌块的1.57倍,混凝土多孔砖生产能耗约是砌块的1.47倍。

2、产品生产污染物排放少。有利保护环境

每生产1万块烧结多孔砖要排放C02、S02及其他大气污染物约1.14吨,而生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仅在采用蒸汽养护时有少量污染物排放:砌块生产原料可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冶炼废渣及其他工业废渣等,有利于保护环境。

3、产品生产原料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主要生产原料砂、石、水泥等原料资源十分丰富,遍及全省各地,可就地取材。而煤矸石烧结多孔砖、页岩烧结多孔砖、粉煤灰烧结多孔砖等。其原料资源有限,且有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全面推广。

4、发展基础良好,易于推广

现金省各地区均有砌块生产企业,总数约达300家以上,产能可达400万立方米以上:砌块建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工程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总结出了许多预防质量问题的措施,并建立了吉林省的砌块建筑设计、施工与验收的地方标准体系: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而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等仅在部分地区有少量生产企业,工程实践也相对较少。

5、墙体自重轻,有利于地基处理及结构抗震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内外墙厚度均为190mm。而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的外墙由于结构抗震等要求,厚度一般为370mm,内墙为240mm。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砌体重力荷载分别为:3.81、6.25、8.33、11.23;荷载相差约2~3倍。墙体自重减轻不仅减轻了基础的荷载,有利于结构抗震,还有利于节材,并可减少施工中的材料运输费。

6、施工速度快,可提高工效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砌体砌筑取砖、挂灰、砌筑次数分别为17、150、150、250。工人砌筑相同建筑面积的砌块砌体结构比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取砖、挂灰、砌筑的次数可减少约8~14倍,可提高施工效率30%以上。

7、节约砌筑砂浆,方便施工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砌体砌筑砂浆用量(m3/m2)分别为:0.023、0.084、0.084、0.117。相同建筑面积的砌块砌体结构比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砌筑砂浆可减少约3~5倍。

8、墙面平整,可减薄摸灰屡厚度

由于砌块外型比多孔砖和实心砖规整。几何尺寸偏差小,墙体表面平整,可减薄摸灰层厚度25%~30%。这样,可节省摸灰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9、墙体减薄,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

砌块砌体结构内外墙均采用190mm厚: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外墙为370mm厚,内墙为240mm厚:在相同建筑面积条件下,砌块砌体结构比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5%左右。

10、工程造价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第6篇

关键词:圈梁;构造柱;作用;设置

在当前砌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是采用粘土砖与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进行施工的,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砖与水泥浆具有着脆性的特征,因此其抵抗各种灾害的性能不够高,防止房屋倒塌等方面极为不利,因此在当前砌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并配置些构造钢筋,这样能够达到在施工的过程中增强其施工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和其他抵抗能力。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圈梁和结构柱施工的技术要求不断增加。

1、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提高其抵抗各种灾害能力和整体性的主要方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利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的过程。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2、构造柱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建筑施工要求的不断增加,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种能够保证建筑物整体性和稳定性结构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结构柱在当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剪能力,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管理手段。

2.1构造柱的作用

2.1.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能够有小的提高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更是 保证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竣工的整体性,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1.2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

2.2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详见下表)注: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按房屋层数增加一层后,根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设置构造柱。

2.3构造柱的构造

2.3.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利用其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管理手段进行分析与控制的过程,是保证建筑物结构稳定性能 的关键。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2.3.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

2.3.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

2.3.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毫米,宜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毫米的基础圈梁内。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毫米,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第7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19-01

摘要:

对多层砌体建筑地震破坏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特别强调了进行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筑抗震概念结构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砌体建筑;结构抗震;震害破坏;概念设计

由于多层砖混砌体建筑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抗剪、抗拉、抗弯强度都很低,因此,砖混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较差。造成砖混结构在地震中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所以,从根本上说,提高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必须从改进材料着手。同时,无论从发生地点、时间和强度来说,地震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做到准确预测建筑将遇到的地震特性和参数,以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来看,是非常困难的。大量的抗震调查资料和破坏试验显示,静力作用下合理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未必合理。从结构动力计算、材料的时效性及阻尼变化等因素考虑,单靠“计算设计”是很难设计出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因此,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也就是本文笔者所强调的“抗震概念设计”。下面,通过对多层砌体建筑结构震害的破坏情况加以分析,论述有关多层砌体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步骤。

1 震害破坏情况及原因分析

从许多有关震害破坏实例、破坏试验和有关资料分析研究中,可以发现,多层砖砌体建筑震害破坏的主要情况有以下几方面。

1.1 承重横墙。承重横墙破坏情况主要表现在由剪切变形引起的剪切破坏,一般呈斜向交叉的X型,也即通常所说的交叉裂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砌体抗拉应力不足,在地震力的反复作用下而形成的,其变形特点表现为剪切变形,也是震害破坏的主要形式。当墙体高宽比不同时,裂缝的变形形式也有所不同。多层砌体建筑的承重横墙破坏具有以下特点:一般表现为底层比上层严重且大部分发生在底层,特别是当上层结构无大开间时尤为严重;与圈梁设置有重要联系。实践表明,地震破坏时,在上下圈梁间墙体往往会发现锯齿形塌落破坏,说明圈梁设置对墙体有显著的约束作用;增强了纵横墙连接,增加了建筑整体性及整体刚度,增加了墙体稳定性,提高了墙体抗剪能力,约束了墙面裂缝开展,抵抗了建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造成破坏等等;横墙门洞大小及布置的影响。横墙墙肢是以其抗侧移刚度的比例来分别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因此,砖墙开洞比例要适当控制且洞口位置尽量上下对齐,保持一致。开洞位置不能影响纵横墙体整体连接,不要在砖墙上任意预留施工洞。

1.2 纵墙。纵墙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外纵墙整片倒塌。主要起因是施工中内外墙没有同时咬槎砌筑,交接处留有直缝或马牙槎;外纵墙窗间墙剪切破坏。其破坏情况与承重横墙破坏情况相似且多发生在底部1~2层墙体,主要起因是窗间墙抗剪能力较差;外纵墙受内横墙项推破坏。主要起因是由于内横墙在地震力作用下开裂而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顶推两侧外纵墙而使得外纵墙发生破坏;内纵墙墙肢出现斜裂缝或交叉裂缝。这种破坏往往在内纵墙开有规则门洞且洞口间距较小时发生,其变形属于剪切变形。

1.3 墙角。这种破坏形式也经常出现。主要起因是地震对建筑扭转作用在墙角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加之墙角们于建筑尽端,建筑对它的约束作用相对偏弱,其破坏形式按墙肢高宽比不同而不同。特别当建筑端部存在楼梯或大开间建筑,由于其整体刚度相对较弱,墙角破坏更为严重,甚至会出现天面墙角被局部抛出,也即通常所说的“鞭端效应”的现象,危害特别严重。

1.4 楼梯间墙体。大量震害调查表明,楼梯间部位的墙体破坏往往比其它部位墙体破坏严重的多,而楼梯构件本身则很少破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部位墙体横向支撑较少,其整体刚度相对较弱,从而导致该部位容易产生较大变形而破坏。特别是当楼梯设置在建筑端部时,这种破坏更为明显。

1.5 其它部位。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破坏情况外,还有建筑附属结构破坏、山墙破坏、楼盖与屋盖破坏、施工质量影响以及伸缩缝太窄而引起的撞坏等其它破坏情况,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2 多层砌体建筑进行抗震概念设计的意义

我国建筑设计的总原则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也即“多遇地震下不坏,设防裂度下可修,罕遇地震下不倒”的原则。对于多层砌体建筑的抗震设计,为了保证实现我国建筑设计总原则,必须首先进行抗震概念设计。

2.1 前面已经讲过,提高砖混结构抗震性能,从根本上讲,必须从改进砌体材料着手。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全面改进砌体材料还不太可能,只有通过抗震概念设计,才可以尽量避免由砌体材料脆性性质而引起的地震破坏;

2.2 第二:对于多层建筑砌体结构静力设计,设计人员比较容易控制。但大量震害表明,单靠静力计算设计是不可能设计出具有良好抗震概念设计思想,许多规定来自于震害经验的宝贵总结,并吸取了试验研究的成果。

3 多层砌体建筑进行抗震概念设计的步骤

多层砌体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在抗震设计基础上再进行静力计算设计,其具体设计步骤可按如下进行:

收集基本资料和数据选择结构体系(对于6度区建筑,直接采用静力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确定结构布置和构件尺寸计算基本参数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底部剪力法)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及必要时的变形验算)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不满足要求,需相应调整结构布置或构件尺寸重新计算基本参数或者调整材料强度等级或采用配筋砌体等)抗震构造措施施工图设计。

4 多层砌体建筑进行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

4.1 结构选型和布置的一般要求。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布置均匀、对称和上下对齐;词语平面突出部分长度和宽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长宽比不宜过大;建筑物立面刚度和质量分布力求对称均匀。布置时尽量减小刚度偏心,尽量避免楼梯单独布置在建筑的端部;在选择结构体系时,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或纵横墙壁承重体系;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宜采用防震缝,缝宽建议取80~120mm;

4.2严格按照抗震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工程设计。控制建筑高度、层高和层数,限制建筑局部尺寸,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对建筑总高度要用高度和层数两项指标来进行双控。有些设计人员经常疏忽这个问题;限制总度和总宽度比值。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整体稳定性;限制抗震墙最大间距。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强纵墙横向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控制横向地震力作用。

4.3 改善结构和构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主要措施有: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合理布置钢筋砼现浇圈梁;采用配筋砌体等。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墙体发生剪切破坏。此外,对于软弱地基采用砖墙条基础时,还应在基础相应部位设置闭合圈梁一道且该处圈梁高度宜适当加大。

4.4 加强墙体纵横墙交接处的拉接。主要包括:纵横墙交接处要同时咬槎筑或留坡槎,不应预留直缝槎和马牙槎;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纵横墙交接处及构造柱与后砌墙体间的拉结钢筋。

4.5 其它构造措施。如在阳台转角处和女儿墙每隔半开间设置一后浇钢筋砼小柱;突出墙外的小烟囱配置双向构造钢筋;门窗洞口最好采用钢筋砼过梁等等。

综上所述,对于多层砌体建筑的抗震设计,熟悉静力设计的技术人员,必须把握并较深入地理解抗震概念设计要点,并结合实际工程不断进行实践、分析、总结。这样,设计抗震结构的能力必定会有一个切实的提高。

第8篇

关键词: 砖混结构;裂缝控制;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5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砌体结构应用较晚,主要结构体系为约束砌体,大部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砌块的材性和结构特点以及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还很模糊,很多砌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还按照传统粘土砖的设计和施工方法,造成了墙体结构的开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砌块的应用和推广。

1.砌块建筑开裂的常用防止方法

对于砌块建筑墙体的开裂,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砌体结构专家的研究课题,全国各地专家结合各自多年研究和工程实践总结了多种原因,大体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也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并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归根结底主要有“抗、防、放”三种方法。

a)“防”主要是指采用适当的屋面构造处理,减少屋盖与墙体的温差,减少屋盖与墙体的变形,具体措施有增加屋顶的保温性能,如南方地区屋顶加设隔热层及通风层,以及将建筑物外表作浅色处理。

b)“放”是采用适当的措施,允许屋盖或墙体在一定程度上自由伸缩,具体做法主要是对屋面的刚度较大的砂浆找平层进行适当的分隔,尽可能减小屋盖的刚度,以及在屋面板下设置滑动层,减小屋面对墙体的推力,对于墙体,在应力集中部位设置控制缝。

c)“抗”即通过各种构造措施,如设置圈梁、构造柱、芯柱等,加强墙体整体性能和抗裂能力,以达到减少墙体变形,减少裂缝,具体做法有提高砌体强度,设置水平灰缝钢筋,设置构造柱和芯柱以及圈梁,在墙体易开裂的部位采取适当措施,如在外墙两端第一开间内沿窗洞设置水平配筋带,洞口两侧设置芯柱。

2.国内外对砌块建筑开裂防止的控制

对于墙体的开裂防治,各国大都如此,但欧美等国家在“防”和“放”的前提下,更注意“放”的采用,因为墙体的应力复杂,大小、方向都很难找到特定的规律来进行防治,如果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到位,即使增大配筋量也很难保证防治的效果,如我国的某些砌块建筑,按照构造要求设置的配筋量比按照配筋砌体设计的用钢量还要多,但建筑仍然产生了开裂,或者说没有避免开裂的产生,所以,砌块建筑在西方国家设计时,他们在所有认为应力集中的地方都采用控制缝将墙体分开,控制的间距在6-9之间,控制缝的设计位置可以说是无所顾忌,只要设计人员认为该处有可能产生应力集中,就可以设置控制缝。

由于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国情不同,控制缝的概念在我国一定的时间内还不能被普通用户所接受,尤其是在居住建筑中,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墙体裂缝的处理和看法上。国外发达国家的砌块建筑内墙面一般不直接抹灰,通常是在墙面上附设轻钢龙骨固定石膏板,或者直接做成清水墙,墙体对裂缝的反映不明显。我国建筑普遍使用内墙抹灰,墙面对裂缝的反映特别敏感。事实上不管什么样结构的建筑物,其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裂缝宽度的限值问题,根据德国资料显示,当裂缝宽度小于0.12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没有危险的。对于砌体结构的裂缝宽度应该比钢筋混凝土结构适当放松,但普通的客户不是从结构的安全方面来考虑裂缝的宽度,而是从美学方面来接受裂缝,一旦裂缝的宽度超过美学上可接受的范围,就影响了房屋的使用功能。因此,对于我国的混凝土砌块砌体建筑,针对目前施工经验和配套材料质量控制相对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对于砌体的开裂控制在采取“防”和“放”的各项措施的前提下,仍应以“抗”为主,即适当加强墙体的水平配筋率,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

3.砌体配筋率

关于在砌体内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含钢率)和效果,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前面提到,砌体结构裂缝的有害平均宽度(限值)定位0.13mm,而对更不利的条件定为0.12mm,根据实测裂缝宽度和试验计算分析得到不同砂浆强度、砌体抗拉强度下最小含钢率。因此,对于我国的砌体建筑,在目前的建筑条件下,应适当加大配筋率来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而且应当采取均匀配筋,并且在砌体最易引起裂缝的部位适当如大配筋[1]。只有充分减少砌块建筑的墙体裂缝,降低客户对墙体裂缝的反感和质量投诉,才有可能使我国的砌块建筑得到大量推广使用。

4.砌体结构复合墙体的连接

对于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外墙,其裂缝对墙体的保温、渗水等问题更特出,因此,对于外墙的抗开裂设计更为重要,在《技术规程》中比较明确指出墙体的拉结形式有3种形式,即有网片、拉结环、Z形拉结筋,这3种拉结方式中除了设置网片对墙体的开裂防治有利,其余两种方式只能保证复合墙体中外叶墙体的稳定问题,对墙体的开裂防治无用。参照国外标准,这3种拉结件使用的位置、节点构造各不相同,每种拉结件都有明确的使用条件和构造方式。

在美国砌体结构设计中,墙体材料的种类(包括尺寸、材质)多种多样,在一个复合墙体中,由于各种材料本身的材性特征不同,以及内外墙的温差等原因使它们的变形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材质由于产品的尺寸、空心率、强度等不同其变形也不相同。

对于复合夹心墙体最常用的拉结方式一般都采用钢筋网片作为墙体的水平配筋和内外叶墙体的拉结件,网片的设计要求同我国规范要求基本相同,按照不同建筑设防要求,网片的间距有不同要求[2]。网片拉结对于大多数墙体都能适用,网片拉结一方面不仅保证内外叶墙体的整体性能,另一方面还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限制砌块墙体收缩所产生的裂缝,只有在不能采用网片的情况下,美国规范才允许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如砌块墙体与混凝土框架柱以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等,结构件与墙体只能形成点面接触,无法形成通长的连接面。这时对于墙体本身设计首先要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防开裂设计,满足自身整体性能要求的墙体与承重结构采用环形连结或Z形连结件,但同时要保证连结件在墙体体内要有足够的锚固强度,以传递墙体平面外的力。由于锚固件的尺寸较小和灰缝强度低,为了保证是够的锚固强度,美国规范中规定对于复合墙体之间采用锚固件连结时,锚固件固定在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处的空心空洞要灌实,或将该处砌块孔洞距离灰缝40mm处铺上密目铁丝网,然后灌浆形成榫键,严格避免直接将锚固件固定在灰缝中。

5.结论

砌块建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砌块建筑必须提高砌块的设计、施工质量,适当提高配筋率,保证墙体的各项构造连结措施,提高砌块建筑的隔热、保温设计,让普通百姓真正认识到砌块建筑的优越性,只有这样砌体建筑才能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砖混结构;裂缝;解决措施

Abstract: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is a vertical bearing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wall, the wall column with brick or block, column, beam, floor, roof, trus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the cracks in masonry structure are prone to the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different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crack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

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由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砖混的承重构件主要是墙(虽有构造柱,有圈梁,但其作用是加强整体性,不是承重),传力方式是楼板传力给墙, 墙以线荷载的形式传给基础。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砖混结构住宅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指的是一种尺寸统一的建筑材料,也有异型粘土砖。“混”指的是由钢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件, 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式住宅。

1 砖混结构的优点

1.1 由于砖是一种普遍的标准化构件,其对施工现场和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不高,而且其生产原材料的地理分布范围广,加工简单,任何只要有基础加工设施的地区都可生产,原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

1.2 和钢筋混凝土以及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其所需要的水泥和钢材相对来说比较少,可降低制造成本,节省材料资源,减少投入比例,对于资金要求不高。

1.3 砖混结构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有很强的抗压、抗震效果,稳定性较高,能够很好地满足建筑安全结构和功能的需求。

1.4 对于砖混结构的施工现场、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设备要求都相对简单,施工人员很容易操作,完成施工任务。

(5)砖混结构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的抵御空气腐蚀,并且其较强的隔音效果和保温隔热功能非常适合房屋建设中使用,因此,在大多数住宅建设中人们都习惯于使用砖混结构来达到稳定性、安全性、实用性的效果。

2 砖混结构裂缝的分类

根据多年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积累的经验, 并阅读相关资料,对砖混结构的裂缝做如下分类:

2.1“八”字形裂缝

此类裂缝主要表现为房屋顶层横墙和纵墙的“八”字形裂缝。此类裂缝多发生在横墙的外端和纵墙两端的角部或第一个门窗洞口上方,从顶层楼板或圈梁底向下斜方延伸,宽度常在0.2mm 以上。

2.2 水平裂缝

此类裂缝主要表现为屋顶砖砌体女儿墙水平裂缝,该裂缝有两种表现形式:(1)女儿墙根部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分布的水平裂缝,裂缝宽度靠端部大,中间小,南向及西向比北向及东向严重;(2)砖砌体女儿墙有外错的根部水平裂缝,在裂缝以上的女儿墙和下边的墙体有向外错开现象, 此类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屋顶保温层漏雨或施工时充水,严寒冬天保温层结冰冻胀,或由于刚性钢筋混凝土防水屋面面积较大而未留伸缩缝,并且与女儿墙顶紧连接,夏天太阳照射下受热膨胀,造成将女儿墙外推,产生外错的水平裂缝。

2.3“X”形裂缝

此类裂缝主要是由于水平地震作用下,砖墙受剪所引起的剪切裂缝,该裂缝宽度较大,长度较长。

2.4 斜向裂缝

此类裂缝的形状特征随不同部位、沉降差异量的不同及冻胀程度不同是不一样的。如图1(a)所示的裂缝,是由于外纵墙与山墙相交角部地基较小范围局部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如图(b)所示的裂缝,是由于房屋端部较大范围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此类裂缝一旦出现,其宽

度可达0.5~20mm 以上,严重影响房屋的安全性、抗震性等,同时在感官上也给人们留下了非常不良影响。

3 砖混结构墙体开裂问题的解决思路

3.1 墙体与顶层檐下或顶层圈梁之间裂缝的防治措施.鉴于墙体与顶层檐下或墙体与顶层圈梁之间的裂缝问题,以及结合裂缝产生的原因,此种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

(1)顶层屋面保温隔热功能的增强,可采用性能较为优越的保温隔热材料,并结合合理的施工手段,提高保温隔热功能;

(2)在建筑顶层圈梁与砌体之间的交界面涂抹两层油毡加滑石粉,提高墙体结构的变形弹性,改善变形的约束条件,这样一来,结构的变形应力就会减少,并加强顶部砂浆的质量和集中碎砖填充质量的控制,提高砖砌体的抗裂能力;

(3)为减少混凝土伸缩现象对墙体的影响,可以在混凝土的部分分块上,留置一定数量的伸缩缝,尤其是长条形的建筑墙体,长度在规定的范围之外时,务必在不影响墙体使用功能和外观的前提下,设置温度伸缩缝,如果已经产生裂缝,可用水泥浆进行填补,并对面层进行重新粉刷。

3.2 针对窗台周边墙体的三种类型裂缝问题,提出以下对应的问题解决思路:

(1)纵墙上部两端的裂缝的防治措施是,由于该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温差影响,而窗洞洞口属于薄弱的环节,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使用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砌筑砂浆,同时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提高砌体的抗温差的能力,如果发现已经存在裂缝,则可采用水泥砂浆补缝,然后在补缝位置的面层重新刷粉。

(2)底层窗台墙的中部、窗洞口的两个角处裂缝的防治措施,在窗台墙的顶部采用配筋的砌体,控制地基反压力的反梁作用力和砖砌体的温度收缩应力,提高砌体的抗裂能力,虽然这种裂缝一般不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但如果不加处理,将会影响墙体部分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如果发现存在裂缝,要及时采用水泥砂浆补缝,并在补缝位置的面层进行重新刷粉。

(3)底层窗间墙裂缝的防治措施,在设计的时候综合考虑砌体的强度,做好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承载力不足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窗间墙断面的加大,砌筑窗间墙的时候尽可能使用整砖,另一方面是预先留置穿墙管线的通道,避免由于砌筑后打凿管线通道而降低砌体的整体强度。如果已经出现裂缝,则在底层窗间墙的两面夹钢丝网,并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灌缝补强;如果裂缝严重,则要采用扩大断面、增加扶壁柱、抽砖重砌等方式进行裂缝处理。

3 .3 其他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

(1) 下部纵墙八字形裂缝和单方向斜裂缝的防治,综合分析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建筑的布局、结构的选型,并在适当的位置布置沉降缝。如果已经发生不均匀沉降,则在沉降稳定后,灌注水泥浆于沉降缝里面,将钢筋网片贴敷在墙面上,然后粉刷水泥砂浆,再用穿墙拉筋、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加以固定。

(2)梁端底部局部墙体结构裂缝的防治,为了减缓梁与砌体的变形差异,应该在强度不足之处加设梁垫,如果大梁的荷载比较大,除了以上措施,还要在墙体上横向配筋;窗间墙留置一定宽度,宽度不足的窗间墙,用加扶壁进行加固。

(3)新旧建筑物的接缝处不均匀沉降斜向裂缝的防治,采用分段施工、设置临时加固支撑、地下连续墙等综合防治措施,要根据持力层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设计,然后制定合理悬挑基础等施工方案。

第10篇

关键字:外墙渗漏;原因;措施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 of leakage of exterior house and the measures we should take.

Key word: leakage of exterior; Reas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69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20多年的开发建设实践中,发现房屋渗漏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房屋渗漏给人们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负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所以,预防房屋渗漏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建材、设计、施工、维护等诸多方面。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总结防水工程的材质和施工过程是造成房屋渗漏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施工工艺。通常,房屋防水的重点放在卫生间管道、厨房、地面和侧墙等容易产生渗漏的部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成为建筑业的主流趋势,建筑外墙更成为房屋外墙渗漏的重点,房屋外墙不仅会缩短房屋的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同时增加了维护上的难度,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外墙亦容易积水而忽视了外墙局部的防水施工工艺,给日后的房屋外墙渗漏埋下隐患,尤其是在多雨潮湿的环境下,这个问题更显突出。房屋外墙产生渗漏的部位有以下几处:

1、山墙、女儿墙的泛水部位的渗漏

2、变形缝的渗漏

3、穿过屋面的管道渗漏

4、屋面天沟、檐沟、落水口的渗漏

5、门窗的渗漏

6、散水坡的渗漏

7、外墙预埋件根部的渗漏

8、高层建筑外墙框架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间的渗漏

以上几点外墙渗漏产生的原因,多为施工过程中的措施不当或施工工艺不到位产生的。下面结合在施工实践总结一些具体措施以预防房屋渗漏。

1、山墙、女儿墙泛水部分是整个屋面中最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山墙和女儿墙施工的时候可以加强屋面与山墙、女儿墙的拉结,增加结筋或小立柱,与压顶梁连接在一起,增加女儿墙的牢固度。

2、变形缝内禁止混入砌渣、砂浆和其他杂物,缝内保持干净,按规范要求填加油麻丝外加盖镀锌铁板。密闭镀锌盖板的制作应符合变形缝工作构造要求,保持沉降和伸缩的正常。安装盖板必须整洁、牢固、平整,接头处必须是顺水方向压接密实。外墙变形缝中应设置防水层,保证变形缝的水密性。变形缝如出现渗漏,如原采用弹性材料嵌缝的,应清除缝内已失效的嵌缝材料及杂物,缝壁干燥后设置背衬材料,分层嵌填密封材料,密封材料与缝壁材料粘牢缝严。

3、屋面的管道穿过楼板的部分要先清理干净再抹上泥浆,钢丝制网,然后用膨胀水泥混凝土封堵,就防止了底楼管道漏水。每一步的施工过程,都要仔细检查,确保防水做到位在进行一下步。

4、天沟、檐沟、变形缝施工的时候适当增加坡度,当然坡度也不能太大,2%以内就可以。这些部位做防水层时最好附设加层,而且需要用密封材料嵌填收口处。虽然这几个部位出现渗漏的原因不同,这样处理对这几处的防水性能都能得到提高。

5、铝合金窗框的下档应设排水孔,窗框阴角密封胶应嵌实封闭。六铆接、企毛方槽、螺钉等处都应仔细嵌上耐候胶。毛刷条玻璃嵌条、固定牢固,安装到位,无短头、缺角、离位现象,耐候胶应光滑平整,粗细均匀无气泡。窗扇与窗框搭接严密,关闭后应无缝隙,不透气、不透亮、不渗水。

6、散水坡的基底应采用中砂、炉渣等材料夯实,垫层应采用碎石混凝土,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散水坡开裂。散水坡应从垫层到找平层和面层与强身勒脚断开,防止建筑物沉降时破坏散水结构的整体性。而且要按照房屋建筑轴线设置温度缝,防止因温度变化造成散水坡伸缩而损坏散水坡。散水坡的坡向和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水泥砂浆罩面模压密实,纵、横向伸缩缝采用柔性沥青油膏或沥青砂浆填满密实。散水坡的标高必须高于房区路面标高,排水通畅,防止产生积水而浸泡基础。散水坡面层要加强保养,防止开裂。

7、预埋件(如落水管卡具,空调托架等)安装时应在墙面饰面之前进行,安装要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松动、位移。预埋件先进行除锈、防腐处理,使预埋件与饰面层结合牢固。抹灰时,预埋件的根部必须精心操作,挤压密实。严禁抹压成活,使其根部抹灰饰面局部开裂。饰面层成活后,避免冲撞、振动等外力作用,防止预埋件根部与饰面层脱离产生裂缝。对预埋件松动或空洞没有填实出现缝隙的,应在预埋件周围凿出20-30cm的环沟,冲洗干净,拌微膨胀水泥砂浆,分层进行填充抹压密实,外涂同墙体同色的防水胶两遍。后安装空调机,凿孔、穿管等,应清洗干净空洞,内填嵌密封材料,然后内外抹防水油膏或耐候胶,穿墙管道根部出现渗漏的,应用C20细石混凝土固定穿墙管地位置。

第11篇

    【论文摘要】总结分析了受力裂缝及非受力裂缝的不同状态及产生原因,结合工程经验提出控制裂缝的措施。

    1简介

    砖石材料是房屋建筑中采用较广泛而经济的地方材料,因宁夏当地的地质环境及条件,砌体结构在宁夏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很多。砖石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火性,材料便宜,方便取得,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等优点。但砌体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裂缝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砖砌体出现裂缝,轻者影响外形美观和使用功能,损害结构整体性,降低工程寿命,重者使建筑失去使用价值,甚至倒塌。

    2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产生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很多,如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干缩变形等,或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按裂缝的成因,墙体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墙体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地基沉陷不均匀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为变形裂缝。

    2.1受力裂缝受力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砌体结构设计中墙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没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强度,墙体由于外荷载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墙体自身可承受的极限而开裂。受力裂缝破坏基本上分为受压、受拉、受弯和受剪破坏:①受拉破坏时裂缝成竖向平行分布。②受拉破坏时可分为沿齿缝开裂和沿墙面垂直开裂。当砖块的强度等级较高而砂浆的强度较低时,砖体的抗拉强度大于该切向的粘结强度,砌体沿着与砂浆的交接面处处形成齿状裂缝,墙体开裂破坏。反之,砖体的抗拉强度小于交接面处的粘结强度,易形成自上而下贯穿墙体的垂直裂缝,墙体开裂。③受弯裂缝破坏与受拉相似。④砌体局部受压是常见的一种受力状态,如基础顶面的墙、柱的支撑处,梁或屋架端部的支撑处。

    2.2非受力裂缝非受力裂缝又分为温度裂缝及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等。

    2.2.1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对于砖砌体结构,混凝土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的变化是砌体的两倍。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2.2.2斜裂缝常见于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门窗洞的上下角上,对称产生,呈八字形,向下一层的斜裂缝比顶层裂缝小。这主要是由于屋面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屋面板对墙体顶端产生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盖的接触面受剪。而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构成了墙体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便开裂。沿墙体分布的剪力大致为两端大,中间小,由于端部正应力小,其主拉应力接近于剪应力,使横墙及内外纵墙端部出现八字形裂缝。

    2.2.3竖向裂缝常见于门窗间墙上,情况严重的还会延至以下几层,甚至出现贯通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这是因为从屋盖传给墙体的主拉应力,在门窗洞口处约为平均应力的两倍,窗间墙一般比较薄弱,当窗过梁搁置在窗间墙的两端,搁置处受过梁传来的局部压力较大,过梁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引起窗间墙受拉、受剪的动力较大,易产生垂直竖向裂缝。

    2.2.4水平裂缝常发生在顶屋圈梁下的水平砖缝中,有的在建筑四角形成包角裂缝,即会在两端间四周墙上有一圈水平裂缝。当纵墙门窗洞口多时,水平裂缝常发生在门窗洞口上的砖缝中。以上两种裂缝是由于屋盖的热胀冷缩作用,墙体内产生水平轴压力和偏心弯矩,当应力大于砌体的拉力时,在薄弱的水平砖缝中就会产生水平裂缝。

    2.3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裂缝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裂缝尚随时间长期变化,裂缝较宽。沉降大处地基会产生局部凹陷,此时其上部荷载只能由砖砌体承担,则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该应力大于砖砌体的承载能力时会出现裂缝。这类裂缝大多会发生在底层,在顶层大量的竖向裂缝或接近竖向裂缝,在底层多数为斜裂缝。

    2.3.1斜裂缝常见于房屋底部,通过门窗口,与地面成45°角,少数有可能向上延伸到二层。这类破坏可近似的按弯曲破坏进行分析,如建筑中部沉降大,而端部沉降小,使建筑物产生正弯矩,结构中下部受拉,端部受剪,墙体由于剪力形成的主拉应力破裂。

    2.3.2竖向裂缝常见于底层窗下墙的中部,裂缝上端宽下端细。原因是窗下墙两端在窗间墙上部的集中荷载作用下,使窗下墙的两端受的压力大,地基压缩下降量大,而中部向上弯曲,产生弯曲裂缝。

    2.3.3水平裂缝窗间墙上下沿灰缝常出现水平裂缝,沉降大的一端,在窗间墙的下面灰缝中产生水平裂缝,沉降小的一端水平裂缝在窗间墙的上面。究其原因,建筑物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作用时,使窗间墙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当剪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强度时产生裂缝。

    3裂缝的控制措施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控制裂缝应该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如何预防裂缝的产生。砖砌体由于本身的特点,对于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应力都很敏感,一旦出现了裂缝就无法啮合,当危及到安全时还要采取加固措施,既影响美观又影响使用,有的即使进行了加固也不能恢复其本来面貌,因此对砖砌体的裂缝问题,应着眼于预防,把症害消除在发生之前。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①为增强外纵墙及内纵墙的抗剪及抗拉能力,控制裂缝出现,外纵墙厚度宜采取370mm,内纵墙厚度宜采取240mm,增加墙的厚度后,圈梁和构造柱仍占一砖墙厚,使圈梁和构造柱不暴露在大气中,有利于控制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②在现浇屋盖部分及现浇挑檐,每隔15米左右设后浇缝一道,缝宽600~800mm,缝内混凝土断开,钢筋不断,待主体结构完成需做保温层前,再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并加膨胀剂。砖混结构顶层墙体裂缝早已引起人们关注,实践证明,采取和不采取预防措施截然不同,一般采取措施后不再出现裂缝,而且预防裂缝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增加工程造价不多,效果显着。

    4加固处理方法

    采取砌体灰缝中嵌筋法:将裂缝墙体灰缝剔除,用空压机吹扫干净灰缝,用结构胶将φ6钢筋嵌入灰缝中,外抹水泥砂浆保护层,可有效抑制墙体裂缝达2倍以上强度。此方法施工简单且有效提高了砖砌体抗裂缝能力。砌体墙外贴钢筋网片,喷射细石混凝土,增加砖砌体整体刚度,抑制裂缝发展,但此方法施工工艺复杂,施工作业面大,施工周期长。综上所述,施工中应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措施减少温度缝的产生,产生裂缝后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加固补强。

第12篇

关键词:碳纤维布;加固修复;彻体结构;裂缝试验;粘结材料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50-02

砌体是用砌筑砂浆将块材(砖或砌块)砌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承重材料,和混凝土相比,砌体虽有一定的抗压承载力,但其抗拉、抗剪、抗弯能力均很低。因此砌体结构特别是无筋砌体结构整体性较差,承载力较低,极易在外荷载作用下出现裂缝。因此,做好砌体结构裂缝的加固修复至关重要。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结构加固方法,因其具有质轻肩强、施工便捷、耐腐蚀性及耐久性好,又不改变结构形状和不影响建筑外观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固技术能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工程中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一、砌体结构的加固应用现状分析

(一)砌体结构的裂缝类型

砌体结构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产生了沉降裂缝;气温或环境温度温差太大,加之砌体所受的约束的影响,墙体产生温度裂缝;局部砌体墙、柱承载力不足;墙体错位、变形引起墙体开裂;由于设计构造不当引起墙体开裂;由于材料质量不良、施工质量低劣而引起墙体开裂;由于房屋改建加层而使原砌体房屋承载力不足;在抗震设防区经抗震鉴定,房屋抗震设计不满足要求或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要求;在地震发生后,房屋受损的修复和加固。上述种种裂缝现象,轻则影响砌体结构的功能体现,重则影响砌体结构的寿命,甚至造成严重的人身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裂缝修复加固处理。

(二)常用的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1.水泥灌浆法。水泥灌浆主要用于砌体裂缝的补强加固,常用的灌浆方法有重力灌浆和压力灌浆两种。这两种灌浆加固方法对裂缝进行修补后,其强度均能达到或超过原来砌体强度。

2.扩大砌体截面法。主要用于砌体承载力不足,但砌体尚未压裂,或仅有轻微裂缝,而且要求扩大截面面积情况。一般的独立砖柱、砖壁柱、窗间墙和其他承重墙的承载能力不足时,均可采用此法加固。

3.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主要用于墙承载能力不足时的加固,是指把需加固的砖墙表面除去粉刷层后,两面附设钢筋网片,然后喷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加固方法。

4.增设或扩大扶壁柱。扶壁柱有砖砌和钢筋混凝土两种,主要用于提高砌体承载力和稳定性。无论增设砖砌扶壁柱或是钢筋混凝土扶壁柱,它们与原砖墙的连接都十分重要。

5.增加预应力撑杆。主要用于大梁下砌体承载力严重不足时使用。通过增加预应力型钢支柱,达到对原结构加固的目的。

二、层碳纤维加固修复砌体结构裂缝的技术应用研究

(一)碳纤维和粘结材料的性能

碳纤维即纤维状碳材料。根据其原料及生产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沥青基碳纤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是把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在惰性气体中高温加热所获得的纤维。沥青基碳纤维是把煤焦油或石油沥青抽丝后经高温烧结而成的纤维。碳纤维产品包括高强度型一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高弹性模量型一沥青基碳纤维。

碳纤维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力学性能:高强度、高模量是碳纤维最重要的特性之一;(2)耐腐蚀性:碳纤维耐腐蚀性能非常优越,除强氧化剂外,对一般酸、碱均不起作用;(3)热性能:碳纤维的热膨胀系数是各向异性的,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是正值,平行于纤维方向的是负值;(4)耐磨性:碳纤维具有良好的自性能,摩擦系数小,耐磨,塑料中加入碳纤维后,磨损率可降低1000倍。

(二)试验研究

1.试件设计。本试验共2片砖砌体,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强度MU10;砂浆强度等级分别为M2.5和M5,采用混合砂浆。墙片宽3m,高1.5m,墙厚240mm。碳纤维布厚0.11mm,宽100mm,在砖砌体两面加固。

2.试验加载装置。本试验在砖砌体顶部施加垂直荷载以模拟上层竖向荷载,在砖砌体顶部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以模拟地震力。在砌体的上下两边都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梁,顶梁传递水平剪力,并使垂直压力均匀地传到砌体上。试验时,先加竖向荷载,稳压后启动液压伺服作动器施加水平荷载。通过5个油压千斤顶在顶梁顶面施加竖向轴力,千斤顶由油泵通过溢流阀供油,故能在试验的全过程保持轴力的稳定。为了使试验过程中墙移不受竖向荷载的约束,并使墙体上竖向荷载的位置保持不变,在千斤顶与钢反力大梁之间装置了辊轴。通过PL-Z630x液压伺服作动器施加顶部的水复荷载。

3.试验测量装置及试验数据的采集。为了解试件的荷载-变形规律,分析其滞回曲线,本试验安装了5个位移计以测量试件变形,分别布置在墙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以及顶梁、底梁处。试验时位移计的读数、液压伺服作动器的荷载和位移值由计算机采集,并采用拟静力试验程序实时画出荷载-位移曲线,以监控试验进程并确定试件的屈服荷载。

4.加载前墙体的破坏形态。在水平荷载小于破坏荷载约60%之前,观察不出试件表面变化,此时计算机绘制的墙片滞回曲线基本上为直线,表明墙片基本上处于弹性阶段,卸载时残余变形极小,随着荷载的增加,滞回曲线发生一定的弯曲,并且滞回曲线也逐渐丰满成为滞回环,此时墙片进入弹塑性状态。

5.墙体的侧向承载能力和极限位移。

从表1可以看出,墙片Y155的极限荷载达到加固前的98.8%,而极限位移比加固前增大了9.86%;由于对墙片X264施加荷载过大,使得墙体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墙片Y155的极限荷载较小,但仍达到加固前的74.4%,而且极限位移比加固前增大24.1%。这充分表明,由于碳纤维布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墙片的延性。表1同时表明,砂浆强度的提高将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但会降低其变形能力;垂直应力(反映了轴压比)越大则抗剪强度和刚度越高。

6.加固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在对墙体进行加固时,传统的加固方法往往会使墙体的刚度发生大的改变,使上下层结构的侧移刚度产生较大的改变或突变,对砌体结构的抗震不利,而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结构,其弹性刚度没有明显的改变,不增加结构构件的几何尺寸,不会使加固的某层结构同其上部结构的侧移刚度产生突变,从而避免使原结构水平荷载的分担情况产生大的影响,不会产生薄弱层或部位转移问题,这对砌体结构的抗震是很有利的,也是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结构的一个显著优点。目前进行的试验及分析仅基于单片墙体,其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可通过进一步的整体结构计算分析或整体模型试验进行验证。

三、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优越性

鉴于碳纤维材料及其粘结材料的这些特点,结合试验结论,不难总结出碳纤维加固施工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砌体结构加固技术。

1.质量易保证。由于碳纤维布是柔性的,即使被加固的结构表面不是非常平整,有效粘结率也基本可以达到100 %。而粘贴钢板则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相应的验收标准也只要求达到70%。此外,碳纤维布粘结后万一发现有气泡,也很容易修补,只要将树脂注射进去即可赶跑空气。

2.耐腐蚀性及耐久性。碳纤维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碱、盐等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因而用碳纤维材料加固后的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耐久性,解决了其他加固方法所遇到的化学腐蚀问题。

3.不增加构件的自重及体积。碳纤维布质量轻且厚度薄,经加固修补后的构件,基本上不增加原结构的自重及尺寸,也就不会减少建筑物的使用空间。

4.适用面广。由于碳纤维布是一种柔性材料,而且可以任意地裁剪,所以这种加固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形状和结构中的各种部位,且不改变结构形状及不影响结构外观。同时,对于其他加固方法无法实施的结构和构件,碳纤维加固技术都能解决。

5.便于施工。将碳纤维材料用于加固建筑结构,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大型的施工机械,占用施工场地少,而且没有湿作业,因而工效很高。

6.高强高效。由于碳纤维材料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补强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来提高结构及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改善其受力性能,达到高效加固的目的。

四、结语

针对上述分析可知,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砌体结构是有效的。一方面,用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可提高其抗剪承载能力,提高墙体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明显改善墙体的变形能力,增加墙体的延性,开裂位移也有显著的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另一方面,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结构,不会使结构的侧移刚度产生突变,对抗震十分有利。由于本次试验试件数量有限且对墙片的影响因素考虑较少,故只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基础性处理和定性分析,对砌体结构用碳纤维布进行的抗震加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吕西林.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陈桂生.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砌体结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福建建设科技, 2008,(5).

[4]杨,朱刚,黄仁静. 碳纤维布加固砖墙抗震受剪承载力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