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04:0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备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设备是工业生产的载体,海上石油平台生产更完全依赖于平台设备的运行。良好的设备运行取决于良好的设备。所谓设备是指用第三种物质(液体、气体、固体等)将两摩擦表面分开,避免两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和磨损。摩擦、磨损是机械零部件的三种主要破坏形式(磨损、腐蚀和断裂)之一,是降低机器和工具效率、准确度甚至报废的一个重要原因。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七个方面:(1)作用,(2)冷却作用,(3)洗涤作用。(4)密封作用,(5)防锈防蚀,(6)减震卸荷,(7)传递动力。良好的设备是减少设备磨损、提高设备效率、节约材料和能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海洋平台设备作为设备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
2做好“五定”工作
在设备管理中,胜利海洋采油厂始终抓主“五定”、“三过滤”这一主线,努力做好现场设备管理。设备“五定”制度指的是对工作实行“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的科学管理,其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
(1)定点是指首先明确每台设备的点,它是设备管理的基本工作。定点的要求是:①各个设备都要按图规定的部位和点加、换剂;⑦设备的操作工人必须熟悉有关设备的部位和点。
(2)定质是指要确保材料的品种和质量,它是保证设备的前提。要根据卡片或图表的要求加、换质量好的材料。定质的要求是;①必须按照卡片和图标规定的剂种类和牌号加、换;②加、换材料时必须使用清洁的器具,以防污染;③对油实行“三过滤”的规定,保证油质清洁度。
(3)定时是指要按照卡片和图表所规定的加、换油时间加油和换油。对大型的设备按周期取样化验。定时的要求是:①设备工作之前必须按照要求检查设备系统。对需要日常加油的点进行注油;②设备的加油、换油要按规定时间检查和补充,按计划清洗换油;③大型油池要按时间规定取样检验;④关键设备按检验周期对油液取样分析。
(4)定量是指按照规定的数量注油、补油或清洗换油。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一定要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的油箱液位补充。定量要求:①日常加油点要按照日常注油定额合理注油,既要做到保证,有要求避免浪费;②按油池油量的要求补充;③换油要按照油池润量,循环系统要开机运行,确认油位不再下降后补充至油位。
(5)定人是指要明确有关人员对设备工作应负有的责任。定人的要求是:①当班操作人员负责对设备系统日常检查,确认正常;②当班操作人员负责日常加油部位实施班前和班中加油。
在“五定”管理的“定质”中首先提出的是确保材料的品种和质量。合理使用油。要想做到合理有油。必须对油指标、分类、牌号等有所了解,在理解、明白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正确选择油。设备所使用的剂按形态分为液体油、气体剂、半固体剂和固定剂。我们常见的油品质分类标准有:API美国石油协会标准,SAE美国汽车工程协会标准,ISO国际标准委员会标准。我国从1987年以来,逐步等效或参考ISO的有关标准制订了材料的系列国家标准。GB/T7631.1《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根据应用场合将剂分为19组。
正确选用材料是搞好设备的关键。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摩擦副的运动性质、组成摩擦副的材质、工作负荷、工作温度、配合间隙、方式和装置等条件合理选择。一般设备出厂时,设备操作说明书会推荐适宜的材料。原则上要按照所要求的品种、牌号使用。当需要自行选择设备油时,主要参考如下质量指标;
(1)粘度是表示油的粘稠程度的指标。粘度是决定油膜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选用油的主要依据。
(2)油品的牯度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的性能叫油品的温粘特性,用粘度指数(Ⅵ)表示。油品的粘度指数越大,说明在温度变化时其粘度变化越小。液压油、内燃机油、齿轮油等油要求有较大的粘度指数。
(3)闪点是油的安全指标。即在规定条件下,将油品加热,蒸发出的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与明火接触产生闪火时油的最低温度。闪点的高低表示油品含轻质馏分油的多少,是油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闪点高于工作温度的20℃~30℃。
(4)倾点和凝点是表示油低温流动性的指标,凝点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将油品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倾点指被冷却的油品能流动的最低温度。倾点代表油的低温工作性能。在北方海上平台设备选用具有低倾点的油,一般油的倾点要低于最低工作温度15℃~30℃。油的倾点也影响内燃机的低温起动性能、磨损和燃料消耗。
除上述主要油指标外,还有水分、中和值、酸值和碱值、氧化安定性、残炭、抗乳化性、等指标,这些指标在设备油品的选择、检验等都是重要的参考。
“五定”中为了保证设备油的品质,要求对大关设备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取样化验油品质。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在设备管理制度中规定:在用大关设备每200小时化验一次油样,备用设备每500小时化验一次。另外中心一号2台燃气轮机、中心二号2台天然气压缩机组每月取油样送技术检测中心做铁谱分析。
3做好“三过滤”工作
英文名称:Plant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0599
国内刊号:11-2503/F
邮发代号:2-39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设备管理与维修》(月刊)创刊于1980年,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会刊,是跨行业并直接为企业设备管理、维修、改造和节能、环保服务的综合性信息型技术刊物。
关键词:设备 管理 国有企业
设备是企业的有形资产,这种资产占企业资产相当大的比例,而设备的优劣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风险等方面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大型国有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国有企业的设备明显存在老化、落后问题,大批量地更换设备投入资金太多,根本不可行,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设备管理方面下功夫,以最低费用优化设备的可用度,提高设备的耐久性,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以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发挥设备投入的经济效益。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1.普通设备的管理
1.1使用
(1)掌握所有设备技术状况和使用周期,合理安排好运行设备和备用设备
(2)进一步完善设备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做好最基础的各项工作,要保证原始记录的采集真实、及时、准确、详细。
(3)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增强操作使用人员的参与意识,做好日常的运行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加大业务技术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操作、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到对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性能和用途了如指掌,从根本上杜绝因使用不当对设备造成的损坏。
设备的良好使用习惯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减少企业投入的成本。
1.2保养
(1)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工作,“以保为主、修理为辅”严格遵守设备的保养规程。
(2)设备的日常保养和一级保养工作不容忽视,将清洁、、坚固、调整、防腐工作做到实处,使全体职工都能认识到强化基础维护保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细小问题,消除设备缺陷及隐患,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使设备少出故障甚至不出故障的必然保障。
(4)建立完整行之有效的检验制度并有完整真实的保养维修记录,要认真填写设备的运转记录和健全设备的技术档案,做到不超保、不漏保,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强化保养,对于设备多,生产任务重,没有时间进行日常保养的单位,可采用强行保养的办法,定期安排几台设备进行专门的保养。
严格认真地执行设备保养规程,就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1.3诊断
设备出现故障后不要盲目拆机进行修理,要准确做好设备故障诊断工作。这样可以内部解决的修理问题就不必外出修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1.4维修
(1)培养一批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利用专业维修的技术优势,做好设备二、三、级保养工作。除清洁和对各部位的检查紧固外,同时做好各部位的调整,使设备永远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2)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设备故障规律的总结,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共性问题。对频发故障研究其预防措施,减少同类故障的发生,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维修成本大有益处。
(3)做好状态监测,设备有发展期的规律性故障如腐蚀、磨损性故障均有一个发展过程,可以采用状态监测,事先预测其严重程度,进行状态维修。
(4)还可以利用状态监测进行趋向管理,即对测出的数据进行外推,以便预测其可能超出允许值的时间,提前安排维修。
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维修只是为了保证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持企业的持续性生产。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意义上的维修已严重落后。随着监测手段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应用,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分析处理,根据测定的结果制定修理方案,这样就杜绝了维修中出现的盲目性,对设备实行定期监测对保证机械设备技术状况良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1.5检验
设备维修后一定要进行检验和试运行,避免出现短期效应,对于出厂维修的设备更要做好竣工验收,以避免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
2.重要设备的管理
2.1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制度、设备操作者要按照相关规定,经有关部门培训,方能上岗操作。重要设备操作人员调动,原在岗人员必须带班七天以上,作好严格交接工作。
2.2要严格按照原说明书要求有计划安排好重要设备的保养维修和大修工作。设备的配件必须有足够的贮备。重要设备的修理费用不得挤占和挪用,必须给予资金及修理力量保证,使重要设备的完好得到保证。
3.闲置设备的管理
3.1闲置三个月以上的设备可以封存,封存之日起停止折旧。封存设备必须完好,启封时即可使用。
3.2封存设备超过一年以上的必须组织人员进行一、二级保养,定期做好、防腐、防尘、防潮等工作,对运转设备要定期启动运转,严防零部件丢失和任意拆卸,做到上盖下垫,保持封存设备完好。
3.3每年在雨季、冬季来临之前,对封存设备进行大检查,对不合乎封存保管要求的,要及时组织整改。
4.待报废设备的管理
对于符合报废标准但未正式批准报废之前的设备,应妥善保管,做到废而有物,废而不缺,不准随意拆件,保持设备的完整。
关键词:设备管理;现代化;企业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再生产的工具和物质基础,是企业核心生产力的体现。设备管理是一门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性的管理科学,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群众性、艺术性的管理技术。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保持设备完好、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改善与提高,确保企业沿着“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轨道发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设备管理仍处于被动管理阶段,主要表现在:设备管理人员服务性管理意识和全员设备管理观念不强,设备维修人员主动性与预防性维修意识不够,操作人员的参与度和技术成熟度不够。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企业的设备管理应该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以人为本,打造设备管理的人才优势
卓越的品牌一定是由卓越的人所创立,优秀的设备管理工作也一定要由优秀的人来担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设备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设备管理中,我们首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取各项措施充分调动设备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次,要广泛吸纳各类设备管理人员参与到企业设备管理的决策中去,壮大设备管理的人才队伍,采纳最优秀、最符合实际发展要求的方案对企业设备管理进行优化。再次,要始终大力支持和激励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对优秀的、符合实际的、满足“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要求的创新方案要积极投入到生产当中。最后,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训新的设备人员,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先进的设备需要优秀的人来管理,优秀的人才则需要先进的制度来管理。有了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队伍,但想要灵活运用设备管理的人才优势,使其能各施其职,发挥出人才队伍的最大作用,还需要有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首先,要以企业设备的现状为基础,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轨道的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制度、设备检修制度和相关奖惩制度等,内容要细致、全面,能反映出设备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其次,设备人员要以制度为基础,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设备管理人员要适时检查设备人员的履行情况对不履行职责的人员要按规定予以处罚,对设备管理表现出众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再次,要实时监控设备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对不利于设备管理的制度要及时完善,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 转变观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和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是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石,如何在现有的基石上构建设备管理的宏伟“大厦”,还需要设备人员主动服务的新观念。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管理制度能够约束人但不能控制人。因此,设备人员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是责任,管理重在服务,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新观念,努力从单纯管理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转变,树立设备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发现、解决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做到设备的实时监控,担负起服务设备、服务生产的职责。
4 实行全员设备管理模式
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不能仅仅依靠设备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通过构建设备管理新模式,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落实科学的激励机制,把与设备相关的全体人员组织到、吸引到设备管理中来,使设备管理建立在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因为操作人员天天与设备交流接触,不仅最了解设备的各种正常状态,也最先感知到设备的各种异常现象。因此,充分调动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真正实现设备管理的全员化、全过程、全天候的关键之所在,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关键之所在,也是企业现代化设备管理的重要标志。
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初期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多都是传统的工艺流程,具有工艺的大众性,但不具有工艺的独特性,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化生产工艺流程都是经过企业自主创新后的新工艺流程。因此,企业要紧紧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流程,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问题的规划和研究。以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步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轨道;以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确保企业的发展始终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从速度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
6 构建动态设备管理新模式
首先,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提前预测各类设备事故的预兆,提前处理各类设备故障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类设备事故的发生与扩大。其次,切实抓好日常故障的处理工作。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特点,定出检查的部位、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并明确检查时点。再次,切实抓好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工作。注重掌握设备的磨损规律,并切实抓好以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的设备管理工作,严禁油跑、冒、滴、漏情况,并做好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同时,始终要把设备保养工作作为日常性基础工作来抓。
7 切实抓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风险性管理工程,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安危。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是企业对设备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首先,企业在抓好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要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明确职责,真正做到在安全管理上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局面。其次,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理念,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再次,企业定期宣传安全法律法规、通报安全隐患、沟通安全信息,做到警钟长鸣,以反三违、防三超为重点,加大对重点设备、生产现场的安检力度,规范检查内容、提高检查效果。
8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做好设备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备管理决策信息系统、设备检修维护信息系统、设备配件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信息系统、设备状态信息系统等。其次,注重全过程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反馈和归档工作,注重设备档案的建立,做到单台设备终生动态档案的真实、规范、齐全,并实现设备档案的电子化,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再次,建立设备终身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对设备进行从规划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到更新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的档案管理,以有效构件设备终身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备;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1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企业为数众多,在各种企业的经营中,设备的维护管理和资金的支出成为了关系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企业如何进行设备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
二、设备一般具有下面的几个特点
1、大额性(投资额大或成本高)
设备往往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规模巨大,构件组件多,其投资额大至数十万、百万、千万甚至数亿元。
2、系统性
作为一个整体,设备是由材料、元件、零件、部件、主机、辅机等组成一个系统。所以,它具有系统的一切属性。
3、过程性
设备本身规模大、投资大、周期长,因此设备管理一般要按程序步骤,通过一系列活动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就是由设备决策、设计、制造、建造、储运、安装、调试各阶段构成的即设备形成过程,以及设备投产使用、维修直到报废的设备使用维修过程。
4、设备运行与维修成本高
有资料显示,设备系统能源消耗与运行费用日趋增加。在设备全寿命周期中,设备运行中管理费用约占设备周期成本的85%以上。
设备成本包括设备决策、设计、制造、建造、储运、安装、调试、投产使用、维修直到报废各阶段费用,即设备一生的总费用。
在设备管理中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设备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获取技术与经济双重指标的最优化成果,力求设备费用最低,综合利用效率最高。
三、目前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每个企业都有指导和规范本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手册,例如:《设备管理办法》,也许名称不尽相同但是其内容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在企业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例如: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设备管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不照章办事;只要生产第一,万事皆可再议等。
2.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追求效益最优化的概念。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片面的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例如:闲置的设备不上报、不维修;采购的设备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造成资源闲置、浪费;正在运行的设备又保养不到位,带病作业,甚至维修的时候,零件东拼西凑野蛮维修等等。
3.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设备维修操作人员对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发现问题后表现被动,不积极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工作的责任心不强。
四、设备综合管理
对设备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的综合管理是现代设备管理念的核心内容,在经历了以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为基础的传统设备管理阶段后,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所有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已经成为现代设备管理的主流观念,成为设备维修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现代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应用和发展了故障诊断监测技术和统计推断的管理技术,引人了寿命周期费用等概念,使设备管理进人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设备管理的过程包括设备的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选型时既要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使用性、维修性、安全性等因素,又要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尽量同原有的设备系列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设备后续生产、运行、维护的经济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前期管理与运行管理常有脱节的现象,实施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机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不能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
2.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是现代设备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所有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成为设备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应用和发展了故障诊断监测技术和统计推断的管理技术,引入了寿命周期费用等概念,建立以全过程管理、寿命周期管理、预防维修制度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系,使设备管理部门从日常维修转变到状态监测上来,使设备管理进人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3.实施科学的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方面。要对其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要了解设备的使用性能,掌握操作要领,实施有针对性的维护和检修方案,充分发挥潜能;要认真记录设备的性能指标,详实记录各种设备的更换时间、损坏原因以及检修所需时间、更换周期,这些对计划检修、备件储备都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地管理档案更是确定大中修周期及内容的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五、企业设备日常管理控制成本方法
首先,抓成本要系统的抓,要确定标准。不管外委维修费用还是内部的维修费用,不管备品备件还是资产折旧,都要设定一个不断降低的标准。总量标准向各个部门承接分解,就形成了各个部门的定额,这个定额可以是一段时期平均水平下降一定比例而来,准不准确不一定很重要,持续关注这个指标才是重要的。连续一段时间看指标是否合适。远远没被超越说明不合理,屡屡被超越也不合理,半年优化一次,与相关激励政策配套,就会找到合适的标准定额。还要承接指标,每月比较应、实、差,指标与个人挂钩,关注改善度,不断优化。
第二,要分重点的抓:“四化”管理“四化”管理指的是:
1、生产保障最大化:做好设备管理预案,杜绝发生故障;一旦发生应快速解决,使停机损失降到最低;
2、运行成本最低化:受条件限制,当故障需要委外维修时就会发生维修费,首先要关注这个费用该不该发生。许多故障都是我们管理的失误,或者使用环节错误使用、维护不当,或者预防检修不及时导致费用发生,这时我们要检讨这方面的失误并加以改进;
3、平日保养的备件消耗,如定期换油、绝缘胶带等低值易耗品的消耗。这部分比较稳定,适合定额管理。工具类的可以以旧换新,旧件要退库鉴定,修废利旧。此外,设备管理采购环节的浪费不容忽视。设备管理采购前期风险的规避非常重要,一些往往规划时不充分,结果造成闲置、浪费,或者事后故障不断带来了很高的运行成本。
第三、安全风险最小化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制造型企业80%以上的事故跟设备管理有关,但往往许多设备主管抱着“安全是安全员的事与我无关”和“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我头上”的态度,造成了企业“危机四伏”。抓安全首先是意识的培养,要利用一切渠道和机会讲安全,此外还要做好安全预案,对于关键风险设备和设备的关键风险点要准备预案并不断演练,模拟事故查预防措施等。
四、鼓励员工创新除了避免损失,降低费用以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生产过程的6大损失7大浪费,引导员工善于发现和捕捉创新点。建立创新激励平台,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实践中,许多快速换模、巧妙工装等发明都来自于一线员工,从机制上引导使这种创新常态化对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六、如何控制设备的综合成本
设备管理成本的控制不是被动的控制,应将更多的设备成本从不可控制成本变为可控制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设备的综合成本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设备投资预测
技术的迅速更新也使设备投资预测不准等造成的影响很难通过日常管理进行弥补,在对技术和市场把握较为准确的情况下,力争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结构升级化和合理化。
2.用价值工程指导设备购置
运用价值工程考虑寿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效益,是现代设备购置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设备综合成本的有效办法。价值工程就是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取得最好的功能效益,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购置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因此,在设备购置时,要对设备的购置费用、品质、性能、可维修性、使用维修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其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求得最佳的价值。
3.掌握设备的磨损规律和故障规律
设备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要在初期磨损阶段爱护使用,在正常磨损阶段精心维护使用,在剧烈磨损阶段前及时修理。相应地,设备的故障变化规律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故障期精心安装、认真调试、强化试运转、严格验收;在偶发故障期和加强维护保养;在进入磨损老化故障期前及时进行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重视经济和技术劣化。
4.重视对设备可维修性的考察
设备的可维修性是降低维修费用、减少停工损失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瓶颈环节的设备,其可维修性更为重要。因此,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及其维修经济性,在购置设备时要注重对其可维修性的考察。
5.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预防维修制度是现代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的维修制度,在此维修制度下,又可以分为日常维修、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维修方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费用。首先,可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如对状态易于监测的故障实施预知维修,对维修方便、故障有规律的实施定期维修等。其次,可根据经济性的不同选择维修方式,将事后维修费、预防维修费、状态监测费、停机损失费等进行比较,选择费用最小的修理方式。再次,按设备不同的劣化形态选择维修方式,预知维修是较好的维修方式。
七、进一步加强设备的维修工作
设备的维修工作是现行设备管理中工作量很大的一部分工作,是企业日常设备管理的关键性工作内容。开展好设备的综合经营管理,就是用综合经营管理的观点来指导、带动设备维修工作,并可利用以下途径来实现:
1.制定最佳维修计划
在现有的设备和现有维修技术水平的情况下,选择出最经济的设备维修费用。最佳维修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最佳维修周期、最佳检查周期、零部件的最佳更换周期、最佳维修人员数量等。建立最佳维修计划法的前提条件是建立预防维修体制,对设备的劣化做出定量分析,对维修费用做出正确的估算。
2.减少劣化损失
要减少劣化损失,应作好以下工作:
(一)日常保养(检查、清扫、调整、加油、换件)的正确实施。
(二)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和考核,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三)正确实施预防维修,逐步向状态维修过渡,提高维修计划的对口率。
(四)将用户信息反馈到设备制造商,并采取对策,减少维修工程量。
3.降低维修费用
同一项维修工作,必定有一种最省维修费用的经济方法。寻求降低维修费用的途径是:
(一)实施有计划的维修作业。
(二)维修作业方法的不断改进。
(三)维修作业方法的标准化。
(四)维修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培训。
(五)实施维修作业的外委包工。
(六)持适当的维修用工具和器材的库存量。
(七)编制合理的维修费用预算和预算细则。
(八)建立科学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4.维修效果测定
正确地测定维修的效果,继而找出改进的重点和方向,不断完善维修活动,可最终达到最佳的维修计划。
八、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今后的运营中,应该更加重视对企业设备进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要控制设备使用方面的资金支出,从而提高设备使用的性价比。
【参考文献】
[1]李麒.工程设备全过程采购成本控制[J].现代冶金,2012(04).
[2]周利文.工程设备管理与成本控制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2(03).
坚持管理思路与手段创新相结合
推动设备管理科学化
“十一五”以来,中铁五局六公司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种类、数量在逐年增加,目前公司现有机械装备能够同时满足10条国铁、5条地铁项目施工生产需要。如何管理好这些设备,公司决策层提出了对设备管理创新的要求,明确了设备管理创新不应是简单地把设备管理的职责和内容加以改变,而是要在不断吸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和经验中,运用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对实际管理中不适应设备管理的理念、方法、手段等进行创新。
侧重抓管理意识和思路创新。如何把人们对设备管理意识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如何规划出一套明确清晰的管理思路,是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目标的先决条件。为此,公司在抓设备管理意识创新上,侧重抓了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在公司决策层的认识上,统一思想,班子成员都能够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去重视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二是在全员设备管理教育上,侧重抓了八个意识方面的培养,即,全员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人本意识、核算意识、效益意识。在抓设备管理思路创新上,侧重抓了三个方向性的工作:一是明确了设备管理的指导方针,即贯彻执行“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针;二是公司机械设备的保值增值率、机械设备装备规划等重要机械管理指标列入企业发展目标;三是机械完好率、利用率、机械事故频率等年度经济技术指标列入年度工作目标。
侧重抓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在抓管理方法创新上,公司的着力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着力从传统的事后维修转变到事前保养,实行点检定修制和对主体设备推行“零故障”管理;二是从忽视质量管理到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对检修质量的严格控制;三是从质量体系的认证到“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理念融入到设备管理全过程。在抓管理手段创新上,公司的着力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强化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二是注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定期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三是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注重节约成本,降低维修费用;四是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现代化。
侧重抓设备机构设置创新。长期以来,公司能够把机械设备组织管理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历届公司班子,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生产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公司设备管理组织结构,力争通过科学设置机械设备管理组织,对施工设备合理有序地调配与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尤其在2000年企业改制以后,公司对设备管理机构作了多次较大的调整,先后成立了机械设备管理中心、机备部、大型机械养护段、机械设备物资管理中心等管理机构。2012年,公司又按照集约化管控的要求,对现有设备实行集中管理,重新改组并建立了机械设备分公司、焊轨分公司、箱梁架设分公司、无砟轨道分公司、试验检测分公司、机械设备管理部等组织机构,对公司设备管理原有的方针、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管理职责,规范管理行为,强化专业管理,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坚持完善制度与健全责任体系相结合
推动基础工作标准化
制度建设和责任体系建设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中铁五局六公司在提升设备管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的流程和明确的责任体系来提升整个设备业务层面的运转效率。
重点修订完善了系统的制度体系。近两年来,公司根据集团公司集约化要求,在总结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原有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再次修订,先后出台了《中铁五局六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六公司设备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六公司车辆管理办法》《六公司机械设备管理考核办法》等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受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制度建设还充分兼顾施工项目现场管理需要,把项目设备管理作为重点环节列入企业管理模块,对设备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权责分配、重大风险领域、关键管控环节和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规范的标准化设计。目前,机械设备管理均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重点建立细化了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设备管理工作实行公司和司属单位二级责任管理制度。一是明确责任体系。公司通过颁发《机械设备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建立起了条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二是确立达标目标。公司为推行机械设备的达标管理,确立了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达标考核标准,建立起了班组、项目、公司“三级”考核体系。同时,公司加大考核力度,把设备管理考核分成三类:即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设备管理先进个人、红旗设备,并依据标准细化了考核内容,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作为设备管理中的重点与奖励挂钩。司属各单位每月组织检查一次,公司每半年检查一次。每年度末公司进行一次评先表彰,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坚持调整资产结构与提升装备素质相结合
推动设备管理动态化
“十一五”以来,中铁五局六公司结合市场发展形势,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提升装备素质作为实现企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实。
注重调整资产结构,着眼改善装备素质。公司注重从多层面找准设备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结合点。一是摸清家底,夯实发展基础。近年来,公司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对公司的机械资产结构进行了认真归类清理、分析研究,按照“科学分析现有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对铁路基建市场的适应性,对部分性能落后、机械费用成本高以及长期闲置的机械进行合法出让,回收资金置换新装备,对部分可以以较少投入改善性能的机械进行技术改造,逐步调整现有机械资产结构”的原则,全面实施资产结构调整,努力改善装备素质。二是重视加强设备前期管理,提高选型的科学性。机械设备选型适应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机械的远期经济效益。为提高对机械设备选型的科学性,公司遵照“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操作上简单、维修上方便、服务上及时”的原则,每次在申请购置设备前,都必须多方调查、分析,通过比较其价格、运行、维修、转移成本,对远期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预测,然后按程序上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审议,最后报局审批购置。同时,购置过程均采取招标采购,在制度和程序上规范了设备采购行为,增加了决策的透明度。
加快更新力度步伐,着眼提升企业装备实力。公司加大了对设备的更新力度,尤其加大了高铁提、运、架等关键设备的投入。比如:以高速铁路架梁设备为例,公司就先后购置了900 t搬、运、架设备各2套和450 t提梁机
2台、大型机养设备2套、D.CCPG500型有砟长轨条铺轨机组1套、500 m无砟长轨条铺轨机组1套等,提升了企业的装备实力。
坚持设备智力开发及技术开发相结合
推动设备管理专业化
公司把对设备的智力开发和技术开发作为推动设备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手段。
强化“人本”管理。公司始终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提高技术素质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突破点来抓。一是注重抓设备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的经常化,通过“了解引导、沟通开导、以情疏导”等方式,教育引导现场员工从“要我管好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向“我要管好、维护保养好设备”的思想转变。同时,各单位还根据现场工作实际情况,开展“查、摆、找、改、提、升”等管理活动,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了一支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专业队伍。二是注重抓设备管理的实际操作。公司一方面通过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和师傅“传、帮、带”的方法,要求现场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另一方面,为确保现场操作人员能随时掌握企业设备状况,公司又编制了《六公司装备手册》,并达到操作人员人手一册;同时,还在生产一线不间断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升了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业务素质。
重视“技术”开发。公司在强化新设备管理的同时,把对旧设备的技术改造列入设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既严格落实设备报废制度,每年通过科学检测,及时将磨损严重、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修理维护费用高、已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坚决进行更新;并且进一步深化设备技术管理,重点通过推广新工艺,加强设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适应性。公司原有的JQ160A型架桥机内空高度宽度不能适应现场架设2101、2201型桥梁需要,公司积极与多方探讨改造方案,有效解决了此项难题,提高了老设备新用的安全系数和使用效率。近年来,公司还通过深化技术革新,喜获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1年,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的“一种门式起重机移动供电装置的集电器”及“高铁箱梁架桥机转场支架”技术,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被确定为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坚持预算管控与降本增效相结合
推动设备管理精益化
为充分挖掘现有机械设备潜力,提高现有机械的装备效能,公司重点抓了两项工作。
关键词:技术小M;"链条式"设备管理;主动性;信息化
一、背景简介
我公司目前在用起重机械设备有桥式起重机、单梁起重机共计25台,按用途可分为承担原料出库入仓抓运工作的抓斗行车和负责检修现场吊装工作的检修用起重机。起重机械设备属于高风险设备,是公司设备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4年9月,集团公司根据业务流程再造,开展了整合维修资源试点活动,成立了工程技术分公司,我公司设备保障部人员全部划归工程技术分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由于人员的流动有所减弱,在新的格局下,如何做好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成立设备技术小组,提高设备管理实力
在起重设备管理中引入“链条式”设备管理模式,即在设备管理中遵循责权对应的原则,构建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管理体系。在此体系中,公司和各车间之间形成一级管理链,车间和班组之间形成二级管理链,班组和职工之间形成三级管理链。在此基础上成立起重机械设备技术小组,小组成员由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点巡检、安全员、班组成员组成,通过技术小组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使各个管理链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更加高效,同时对各级管理链的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监督。
1、在目前车间按时点检、公司按月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点巡检制度。我们将技术小组成员按工段分成5个工段技术小组,通过班组成员、车间点巡检、工段技术小组三方逐层点检,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形成点检记录本,技术小组在点检记录本的基础上,结合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计划,对信息进行整理,整理后的汇总信息及时反馈给车间和设备管理部门。
2、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技术小组参与,开展月检活动。月检活动将重点放在现场起重设备完好率、设备利保维护和安全设施可靠性上,同时对点巡检、日常检修保养、台账更新等材料进行检查。月检过程中发现的隐患由设备技术小组汇总形成书面材料,汇报给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依据检查汇总材料给使用车间、维修单位下达整改通知,车间和维修单位应按整改通知要求对设备进行整改,技术小组全程参与解决问题并对检修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整改期限截止前,使用车间必须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给设备管理部门。通过这种备案和销案的工作模式,确保做到发现一个隐患,立即整改到位。
3、通过技术小组的纽带作用,提高了班组、车间和设备管理部门成员之间的互动,有时由于职能的交叉需要在一件事情上不断的沟通、磨合,这个过程可以让各方充分参与进来,大家各抒自见,既可以使我们对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启迪我们应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球团车间原料库3#行车,在同样的检修和维护保养的情况下抓斗行车钢丝绳使用寿命要远低于其他抓斗行车,技术小组了解到这一问题后,立即组织了各方成员对此事进行探讨,通过此次探讨,提出了细分方案,有效的解决了3#行车钢丝绳寿命短的问题。
三、积极开展活动,调动设备管理的主动性
“链条式”设备管理中每个人的权责明确,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正向激励、有效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增强设备管理的主动性。
1、通过公司“QC”活动平台,积极开展“起重机械QC活动”,主动寻找常见故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优化改造。活动以使用车间为主,技术小组和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与,成立“QC活动小组”;活动小组通过现场沟通检查、查询检修记录、查看故障分析报告、对标管理材料等制定活动目标;围绕活动目标通过直方图找出主要影响项;通过对影响项的深入分析找到末端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要求不少于2个不多于5个);针对末端主要影响因素拿出应对策略,在合适条件下实施;通过实施后的指标分析,看是否达到初期预订目标,检验活动是否成功。如2014年车间通过“减少行车运行故障次数”QC活动,成功将行车月检修次数从原来每月的21次减少到了现在的每月14次,同时技术小组成员李某针对行车制动器提出的顶杆调节位置调整方案有效解决了顶杆调节不到位,有效延长了顶杆的使用寿命。
2、开展“资源存折”活动,进行有效奖励,以体现集体和个人的水平与有效价值,有效提高了员工设备管理的主动性。基于“资源存折”的激励模式是将每个人(小组)看作一个盈亏单位,以设备完好率、故障修复率、备件损耗量等作为资源存折项,将个人(小组)的贡献量化并记入他的资源存折,据此发放奖励。如通过上次“减少行车运动故障次数”QC活动,车间年检修费用约节约1.2万元、备件费约节约1万元(制动器顶杆占3000元),我们将车间节约维修费、备件(除去顶杆)节约费计1.9万元/年计入此次QC活动小组的资源存折;制动器顶杆备件节约费3000元/年计入李某个人资源存折,年终考核,依据资源存折发放一定比例的奖励。
四、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电子查询系统
依托公司ERP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建立设备“卡片”,登陆设备管理系统,通过设备“卡片”可在账号权限下便捷查询设备运行情况及其关联文件。我们在在公司现有设备管理系统基础下,细化设备运行、故障维修、计划检修、备件消耗等项目,详细录入其相关资料,如故障维修项需录入的必须资料有:故障发生的具体时间、故障类别、故障原因、故障检修情况、故障修复的后试运行情况、备件消耗情况,通过详实相关记录和及时录入,确保电子查询系统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同时利用电子查询系统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在网上传递公司各级关于起重设备的管理思路和各类通知,专业知识讲解,月度检查情况通报等信息。
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与探索,起重设备管理工作取得了有效的成果,2015――2016年间,我公司起重设备外检通过率达100% ,月检修次数由2012――2015年的每月21次减少到现在的每月15次,备件消耗费用由2012――2015的年均205万降到2016年的188万。
新的一年公司面临的市场形势依旧严峻,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我们将不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参考文献:
[1]鲁继利等.链条式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1).
[2]赵国.创新维护检修管理机制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1).
[3]赵利勇.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探讨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
1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是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在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比较低的,并且其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也是比较低的。甚至好多的煤炭机电管理部门的岗位上拼硬的都是一些技术比较低下的临时工,缺乏专业的训练以及专业的技能。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下,其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能够安稳的工作。再加上煤炭机电设备也没有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知识训练与技能训练,使得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这也就使得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在工作单位的时候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发挥到作用。同时这也会给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因为煤炭单位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单位,好多的技术人员都不愿意在煤炭单位工作,也就是说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在吸引技术人才这方面显的比较薄弱。吸引的大多数是文化素质比较低,专业素质不够硬的一些临时工,这些临时工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安全防范意识,在煤炭机电管理部门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还有就是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培训部门没有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专门的培训,影响到了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家煤炭机电部门的正常运作。因此,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问题应该急需得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正规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方面的运转。
1.2煤炭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煤炭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不断驱使,煤炭企业或者是煤炭单位把所有的精力都运用到煤炭企业或者是煤炭单位的经济生产上,在煤炭机电设备的保养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比较少的,甚至对煤炭机电设备的运用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煤炭企业的煤炭机电设备没有得到更新换代,反而是应煤炭单位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停的生产与加工。这就会使得煤炭机电设备处于一个高负荷的状态之下。再加上煤炭机电设备的检查与管理缺乏一定的措施或者是制度方法规范,这就是的煤炭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造成煤炭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主要的原因在于煤炭机电设备的领导对此不重视,不注重煤炭机电设备的进一步管理与更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一些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标准来,也没有充分的落实机电设备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煤炭单位的外部环境。煤炭单位的外部环境是比较恶劣的,粉尘比较大,对煤炭机电设备的腐蚀也是比较大的,如果不经常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擦洗或者是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也会造成煤炭机电设备的保养不到位,也会使得煤炭机电设备的不到更好的保护。因此,为了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的长远发展以及长远的运转,煤炭单位应该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及定期的管理,促进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2如何解决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加强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要解决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就应该加强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怎样才能够扎扎实实地做好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呢?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的过程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科学的标准。首先应该制定安全目标,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坚决执行安全奖惩考核制度。煤炭机电管理的各个科室部门应该准确的科学地做出自己的安全目标。其次,还应该积极地开展安全隐患和危险源的分析与控制。最后,强化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现场管理,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和交接班制度,严格遵照制度来实行,如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应该及时的解决。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处理紧急事件能力的训练,以此来加强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2.2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解决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就应该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应该运用新的、先进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要学习现代化机电设备管理理论。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还应该走出去,去别的先进的单位学习方法,学习人家现今管理单位的经验,并且与先进的煤炭机电管理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还可以组织一些机电设备管理的专家或者是学者到单位组织讲座,让更多的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参与到管理之中,来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且掌握更多的技术。从而为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加大对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加大对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也是解决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之一。加大对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指的是完善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落实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还有就是定期的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来保证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还有就是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应该严格的落实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对待机电设备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严格要求每一项程序,严格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
3结语
总之,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直接回影响到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煤炭企业的前景发展,甚至直接会影响到煤炭企业的顺利生产与长远发展。因此,加强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同时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煤炭企业应该着重的发展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强对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质量与管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与发展。
作者:宁雪艳 单位:河南焦煤能源有限公司古汉山矿
河北涞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多、埋藏浅、储量大,矿业权多达100多个,但均为小型矿企。这些矿山的选矿厂普遍技术装备水平低,工艺简陋过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生存,普遍只入选易磨易选矿石,这就大大压缩了工艺技术突破的空间,工艺技术提升的紧迫性也大大消减,而向机电设备要效益则有着较大的潜力,设备管理水平提升在这些小选厂更容易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小型选矿设备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管理人员意识淡薄,随意性大。
这是设备管理的首要问题,重使用轻管理,对设备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不按照规范科学的设备检修制度管理,管理系统不成体系,随意性大。选矿设备经常“带病运转”,有时甚至出现破坏性检修现象,日常保养与检修不及时、不到位,事后检修则加重对设备寿命的损害,且设备性能大受影响。
(2)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全,责任心不强。
由于小选厂工人队伍不稳定,企业主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和金钱来提升工人的素质,因而大多数操作工人未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岗前培训,企业主期待工人随着岁月慢慢在工作中积累经验,部分人员虽然积累了些简单设备的维修技能,但对如何正确操作还存在偏差,“拆东墙补西墙”现象时有发生,“救火式”检修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2小型选矿设备管理提升措施
(1)改变企业经营理念,强化设备管理意识。
企业经营理念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小型选矿厂则更应该发挥其灵活高效的特点,找准经营管理的关键点,改变重效益轻管理的理念,深刻认识设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关键作用,并真正地重视它。设备管理不能满足于设备现时的正常运转,而要有保持其正常运行的能力,这就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本去培养或引进高技能的设备管理人才,组建设备管理团队并赋予实际职权,建立相应的责任和考核机制去推动和激励设备管理工作的提升。设备管理者要根除小选厂粗放随意的管理意识,大胆推进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制定规范可行的备件、维护保养、点巡检、检修、操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相适应,明确责任分工,规范操作行为。比如,推行精细化、准军事化管理,实行罚单制处理模式;备件管理要与维护和检修有效衔接;维护保养要强制“三定”,建立点巡检报表并反馈跟踪,日常、专业点检相结合,分析数据,统筹安排,建立设备档案信息系统;合理安排大中小修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避免生搬硬套条文规定。
(2)加大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力度。
设备管理的关键在人,特别是对操作人员要现场培训和考核,强化责任,使其具备岗位操作技能,切实掌握设备操作知识,做到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岗位操作人员不但要负责使用与保养,还要全程协助设备维修工作,在懂得怎么修的基础上提高怎么用的技能。严格执行“清洁、、调整、紧固、防腐”的设备保养法,精细操作、准军事化管理,将岗位操作技能等知识转变为常识,从根本上培养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操作水准。
(3)探索多样的设备管理技术措施。
针对小型选矿设备的管理现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实际有效的技术升级改造,在注重修旧利废的同时,注重改造与节约相结合,不断利用新技术、采用新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改善设备的运行方式、工作状况和环境条件,大幅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4)强化设备安全管理。
企业管理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而设备安全管理首当其冲,忽视了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设备安全事故都源于设备管理不到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点巡检及维修过程中,要严格注意有关人员的规范操作和设备不安全因素的消除,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坚决不留隐患,决不能麻痹大意。
3结语
关键词:石油化工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信息
企业要进行生产,首先要有设备,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企业进行生产,要有各个方面的管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水平高,且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点。设备一旦发生问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往往会导致装置停产、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因而,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化工设备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一、石油化工设备管理的现状
由于许多石油化工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都是设备管理的问题,所以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新装置、新设备不断增加,设备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设备的长周期、高负荷运行,也给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些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企业的需求发展,存在着许多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以下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设备的投资管理。目前主要根据生产的需求和设备价格的高低来决定投资方式,对设备投产后所需油耗、维修保养、环境污染、安全保障等运营费的高低并没有予以考虑。
设备技术管理。在预算设备修理资金时,只是按照以前的管理经验进行预算,而没有根据科学的预算方法。由于设备的折旧统一采用直线法计提,使得一部分设备虽已提满折旧,但设备仍然完好,另一部分设备虽未提满折旧,但设备技术状况老化,甚至丧失使用价值。没有按照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折旧的计提。
设备的管理范围。设备管理所涉及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各种专业技术向纵深发展,且横向综合。目前的设备管理机制仅按专业和职能进行划分,经济管理、组织人员及质量管理相对落后,造成设备管理各环节脱节。
二、石油化工设备管理采用的管理系统
随着企业设备水平的日益提高,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设备、系统和设施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复杂化、精密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并力求满足特殊环境下的苛刻要求,这为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提出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由于设备突发故障,或因更换工装和模具等造成停机损失,由此打乱了生产计划,不能按期交货、造成机会损失;设备空闲或速度下降,导致设备性能损失;因设备精度降低,生产出不合格品;设备严重磨损、腐蚀,使维修量和费用提高;设备本身设计、制造的缺陷,或因维修、操作者的差错而造成事故和公害。为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无故障、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各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管理的新理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和手段。
1.通过高度重视管理系统模式化设计的定位工作,信息系统从模式建立、目标确定和管理理念上达到以下功能要求:
1.1实现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信息管理体系。
1.2实现设备固定资产动态的流程化管理,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准确掌握设备的分布和变动情况,提高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现代化程度。
1.3系统能够提供具有良好计划性的工作体系,能够使设备管理活动花费更少的时间。
1.4通过对日常设备运行、点检、故障、维护保养记录等信息的记录,分析设备运行状况,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重点、周期、易损件的使用等,对管理者相应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依据,有效地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减少维护成本,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这在未使用该系统前是较难实现的工作。
1.5具备业务限时提醒功能(如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系统可自定义这些必要工作节点的工作任务处理时间,到达规定时间未处理的任务,将自动在系统中给予工作提醒,系统将自动发出提醒通知,并生成提醒记录。
1.6系统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多级化管理模式,可分为管理与控制级、执行与调度级、作业与事务处理级,使用户各自执行权限范围内的操作,避免互相干扰,权责混乱。
2.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如下所示:
2.1设备管理数字化工作平台通过工作流程仿真,实现工作组织、工作管理的网络化进程监控。
2.2通过工作计划完成率和工作效率的分析,发现设备管理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对设备管理的业务过程进行优化和持续优化。
2.3设备管理信息平台是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而开发的,系统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4通过管理优化预案的实施、工作过程监控和管理、设备档案与十大标准信息库的建立,形成知识管理体系,强化基础管理、深化技术管理、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
2.5系统提供菜单驱动、工作流程驱动之外的第三种工作驱动方式:图形化工作驱动。
2.6专业的报表调整和设计工具可自由定义(设计)报表统计与数据分析对象。
2.7业务功能生成器可使系统的工作界面乃至数据库表按照企业的新要求进行调整,并支持对系统进行自行维护和系统升级工作。
化工设备管理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是化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设备管理数据处理量大,时效性要求高,为便于管理,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一个很好方案。
三、总结
通过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与可靠性、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优化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各项工作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设备资产的运行、检查、维修等各项工作与相关资源的配置,大大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提高设备资产对企业高效、安全生产运行的保障能力这一核心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常国振.朱小四,万靖霞.浅谈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化工设备与防腐蚀.
[2]刘中海.邵丽.邹永强.浅谈化工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氯碱工业.
关键词:油田设备;管理问题;管理措施
油田开采和生产中,设备是主要的开采和生产条件,这也使得设备管理成为了油田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油田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基础,同时也是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的主要方式。因此加强对油田设备的管理,注重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加强对设备状态的检测等都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途径,是推动油田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1油田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设备管理不合理,运作效率低
从我国当前的油田设备管理来看,其主要采用的为智能型管理方式,需要听从企业内部进行协调和指挥,也就是不仅要管理设备,同时还需要负责生产以及质量检测等部门的指挥,使得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其实际的工作性质出现矛盾[1]。同时当前设备管理组织机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深化,组织机构为了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但是由于在员工的职责划分中不够明确,导致员工只单纯的遵从上级领导的指挥,缺乏创新性和同事间的协作性,进而使得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低,同时也限制了员工自身的发展。
1.2设备的使用年限过长而且种类较多
油田企业中所应用的设备种类较多,同一个领域中需要的设备型号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不同类型以及型号的设备是不配套的,提升了设备管理和维修的难度。当前油田企业主要的设备有抽油机、泵以及压缩机等,而且一般一个中型的油田公司需要的设备近5000台,而设备更新的速度比较慢,很多设备都是超龄服役或者接近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维修经费不足,也使得这些设备的故障频出,从而影响到油田的正常工作。
1.3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油田企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重心都放在的具体的管理事物上,对管理的理论学习比较少,缺乏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模式以及技术的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有效的提升[2]。比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油田企业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但是由于缺乏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设备出现问题时或者在设备巡检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根据设备的特点来进行管理和检查,进而使得无法有效管理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者无法有效的发现,或者即使发现也无法采取合理的对策来应对。同时从当前的油田企业来看,其员工的老龄化非常严重,这些员工的思想陈旧,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周期长,同时缺乏学习的热情,进而导致一些先进的设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2油田企业设备管理的对策
2.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首先油田企业需要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石油企业需要结合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对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进而合理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设备管理制度是维持油田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员工行为进行制约的主要方式,能够保证油田企业的稳定发展。当前石油资源的紧缺以及国际化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能够不断的优化和创新,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结合我国的国情,使得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实施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责任化,建立使用岗位责任制,来督促员工对设备的管理和爱护,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设备的运行要求,进而延长设备寿命,消除设备隐患。
2.2注重设备类型的规范化和及时更新
通过对设备种类和型号的规范,能够提升设备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为设备的维修降低成本,在设备种类和型号的规范中,需要能够注重对尺寸、备件等方面的统一。同时对于超出服役年限的设备以及存在严重透支现象的设备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测,如果发现设备经过大修后也无法胜任生产工作,必须要进行及时的更新,防止因为设备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在设备的引进中需要注重环保性和节能性,加大对设备的维修投资力度。
2.3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科学的发展使得油田开采和生产设备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这也要求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也需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的提升。因此企业必须要能够根据员工的能力水平和技术水平为其分配相应的任务。同时针对员工的岗位定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新设备操作、新技术等,需要在企业的内部设置完善的培训条件和计划,开展不同层次和技术岗位的练兵活动。
3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设备是油田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所以要想提升油田企业的生产效率,还需要能够加强对油田设备的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注重设备类型的规范化以及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式,提升油田设备的管理水平。
作者:张晓飞 单位: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五油矿地质工艺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打叶复烤 设备 管理 点检 维修
一、打叶复烤企业设备主要构成及其特点:
(一)、根据打叶复烤工艺要求,打叶复烤设备主要构成为:
1、预处理设备:即包括真空回潮、切尖解把、热风润叶、筛砂、定量喂料、人工挑选、风选除杂
2、打叶去梗设备:主要包括风分器、落料器、比例分料器、打叶器、振筛等
3、复烤设备:主要包括叶片、烟梗复烤机及碎片干燥机
4、打包设备:及液压系统、预压机、打包机、烟箱输送、称重、捆扎
5、除尘设备:布袋除尘器、压棒机
(二)、主要特点:
基于对烟叶水份、温度、加工特性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打叶复烤设备主要构成特点为:烟叶输送主要靠皮带机、振动输送机、风送等设备完成,纵览全国复烤企业,一条打叶复烤生产线其各种不同规格的皮带输送机不下30条,振动、振筛输送机也有十余台之多;风送、风选、打叶器等设备广泛使用,特别是对于打叶去梗工艺要求,风分及打叶器工作性能良否尤为重要,设备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大中片率、叶含梗、梗含叶等指标;为生产出满足卷烟企业使用的产品,根据烟叶不同加工阶段对水分、温度等的不同要求,打叶复烤设备在一条生产线上回潮、润叶、复烤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为了便于风送、风选、以及复烤润叶过程中的控制广泛采用气动设备;烟叶包装成型过程中采用液压设备。总的来说,打叶复烤设备涉及设备种类多,控制媒体多,牵扯机械、流体力学、动力、液压、气动控制等多专业,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设备特性,加强各专业技术钻研和学习。下面就复烤企业设备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维护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点检管理和设备三级保养;
怎样才能使点检工作真正不流于形式,扎扎实实的落实下去,所以点检项目、周期、人员的确定尤为重要,根据打叶复烤设备构成及使用特性,结合人员安排,当班日常设备点检工作主要由各班组跟班保全工完成,点检时间为每班一次,主要内容为:
检查各用水、汽、气、液压等设备、管道、阀门、压力是否正产有无泄漏;检查各链传动设备是否运转平稳,无异常的跳动、振动噪音,是否充足;检查各带传动不稳三角带是否运转平稳无异常的跳动、噪音;检查各滚动轴承传动部位安装是否紧固、运转是否平稳,温升是否低于40摄氏度,对于皮带机、喂料机、贮柜、落料器等低速运转部位主要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来做出判断,对于打辊、风机、高速皮带等高速运转设备则通过简单的测振、测温设备来完成;检查皮带输送设备,传送带是否置中,密封是否完好;并明确按照点检表的规定严格填写点检记录;
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则每天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点检记录进行检查,根据需要安排日保或一级保养、二级保养或进行必要维修恢复使用性能。
三级保养是指以操作、保全工为主,对设备进行以保为主、维修并重的强制性维修制度,依据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所形成的维护保养制度称为“三级保养制”。 为了确保原烟不发生霉变,必须在烟叶加工黄金季节完成复烤加工,时间紧,任务重,怎样才能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根据复烤企业加工的特殊,性加工期间三班制生产,为此制定出适合复烤企业的三级保养制度及细则。
日保项目每天上午8-9时以操作工为主、保全工参与,其内容主要包括:清理设备内外积料、积灰,调整紧固松动部位,调整带、链传动,对点检中异常部位进行检查并处理,对缺油部位进行补油。
一级保养项目每周三由车间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停机4个小时进行,操作工为主,保全工参与。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检查皮带、风分仓、叶片、烟梗复烤机、润叶机、贮柜、落料器、气锁等侧密封、扫条是否完好无异常并调整;清扫设备内外,清理皮带机主、从动辊托辊夹杂异物,清理网板、网面、旋转滤网等;调整传动机构的零部件;检查、调节各指示仪表与安全防护装置;发现故障隐患和异常,要予以排除等。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保全工配合。
二级保养项目每周日停机8小时,由保全工完成。检查设备的动态技术状况与主要精度(噪音、震动、温升、油压、波纹、表面粗糙度等),调整安装水平,更换或修复零部件,刮研磨损的活动导轨面,修复调整精度已劣化部位。二级保养计划由设备技术人员在设备点检的基础上制定出,经二级保养后要求精度和性能达到工艺要求,无漏油、漏气、漏电现象,声响、震动、压力、温升等符合标准。
1、设备管理
设备是防止和延缓零件磨损和其他形式失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设备的管理工作,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按规范要求,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是机械设备安全、稳定、持续、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对于液压站、变速箱、减速机等更换费用较大的则每烤季化验一次,根据油质分析结构确定更换时间做到按质换油。
2、设备检修管理
设备检修管理可以分为: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状态维修;改善维修及改造维修五种方式。
事后维修也称为被动维修,是一种较传统的维修方式,主要是指在发现设备出现问题之后再对其进行修理的一种维修活动。
预防维修,也称为主动维修,此维修方式是为了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故障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所进行的维修活动。
状态维修是根据设备状态监测结果来进行的维修活动,其实质是预防(主动)维修的升级,是一种有的放矢且定量的维修活动。
改善维修是指用新工艺、新方法对设备维修作业工艺的改进的维修方式。
改造维修时对设备结构进行改造的维修活动。好处是提高设备的性能或增强设备的可靠性。此种维修应事前有论证、有批准,事后有评估。
事后维修适合于有备份的设备,打叶复烤属流水线作业设备单机设备停机将会制约整线运行,所以应将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突发故障的发生。目前,打叶复烤企业采用设备检修是以预防维修为主,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在设备点检的基础上,根据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编制周、月及淡季停机检修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检修。以达到恢复设备精度及性能的目的。
3、安全管理
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无不强调安全生产,紧抓常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生产中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保证人身安全,设备管理的安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人身安全的保障,而以上诸多管理针对的就是设备安全。
三、结语
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基础,在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只有在坚持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