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咨询师培训

心理咨询师培训

时间:2022-11-11 22:0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咨询师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咨询师培训

第1篇

心理咨询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7月15日至11月16日,在市教委的组织下,我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这次培训真是令人获益匪浅。培训期间,老师们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还结合了自身的经验,让人对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有了形象的理解。

培训老师从基础心理学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过渡到心理技能。经过此次培训,我才分清,心理的正常与不正常。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记得培训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讲心理诊断的时候,就说了,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即使对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你再怎么不喜欢都好,都不能抱有厌恶的态度,也不能说来访者有言语刺激到咨询师某根神经了,就与来访者进行争执。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如果是实在是无法接受来访者的咨询,那么就只能是转介了,不然这样只会加重。

在工作中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因为家里的贫困,所以他们交不起学费,穿不起漂亮的衣服,害怕班上同学嘲笑,所以常常不合群,独来独往。培训时,老师们也有说过,他们并不想成为独行侠的,给人感觉好像很独立,很潇洒,其实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是那些家庭优越的学生们无法体会的。并不是说家庭贫困的学生才有心理问题,家庭富裕的学生也会有。有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将钱给孩子花,自己忙自己的事业,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记得有个老师就讲过这种情况,说是一个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个孩子的妈妈很会做生意,也做得很好,可是她总是不在家。到后来孩子上了大学了,再一次心理普查中,查出这个孩子有心理问题,于是心理辅导老师就找了那个孩子谈话,结果却发现,那个孩子很痛恨自己的母亲,甚至是想杀了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母亲除了赚钱,根本就不关心自己,使得自己像是被抛弃了一般。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

通过这一次培训,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们传授知识还要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

第2篇

在省监狱系统心理咨询师上岗证培训班结束的那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天我在监内巡查,突然发现监区北面围墙下,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座小山样的煤渣堆,煤渣堆得很高,都快接近围墙的高压电网了,有三个罪犯坐在煤堆上面窃窃私语,我见状马上跑过去了,把他们喊了下来,然后自己迅速爬到煤堆上去查看情况,在围墙的刺网里面我搜出了几根铁棍和钢锹,当我把这些工具拿下来,正准备做下一步处理时,我抬头发现这几名罪犯正凶巴巴的在盯着我,我感到情况很不对,心中一紧张,就从梦中惊醒过来。醒来后,就再无睡意,心里总是在琢磨这个梦的意思。虽我时常自诩是梦的解析大师,但这个梦究竟反映了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是焦虑什么,还是恐惧什么?我竟一时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思来复去,觉得焦虑和恐惧都都不完全是,从现实出发,我认为更确切的应该是这次省局组织的培训班给了我太多的收获,激发了我内心一种强烈的需要。那么收获在哪里?需要又是什么呢?一夜细味下来,我想主要有二。

一、培训提升了我的咨询技能,激发了我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

这次的上岗证培训班,时间不长,课程不多,但却质量高,内涵深。三位老师授课的主题虽各有不同,却都是提纲挈领。讲述的内容涵盖心理咨询的方方面面,在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咨询的技能。这些年来,我先后经历了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证的资格考试,也阅读不少的书籍,虽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积累一定的案例经验。但我总觉得自己还缺乏一种底气,少了一种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究其原因我想是对理论和技能的领悟还不透切,对咨询思路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次三位老师体验式的教学,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卢祖琴老师给我们讲团体心理辅导时,反复地给我们阐述,做团体心理辅导不是做团体游戏,你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地考虑到它的咨询目的,都要体现出它的心理学原理。她给我们列举了很多的团体辅导技术,在运用这些技术时,她一一给我们指出它的理论出处。三天下来,她虽然是讲团体辅导,其实却是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从咨询关系的建立到测量量表的选择,给我们做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体会到该如何把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她让大家分组去设计的监狱九类常见人群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又激起了大家高涨的情绪,在激烈的讨论中,大家的咨询技能再一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听王求是老师讲课之前,我以为沙盘游戏只是一种投射技术,听了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沙盘游戏更是一种心理自愈技术,而且它的治疗力量是非常神奇的。方老师给我们做个案督导,她强调心理咨询是“法无定法”的。嗯,这也其实是我长期来坚持的咨询观点,导师的认同,让我备受鼓舞。……,如此点点滴滴无不让人耳目一新。

收获是喜人的。培训班结束后,大家都按捺不住兴奋之情,急欲一展身手。回到单位后,就有不少同仁开始在QQ群里探讨自己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了;还有人在悄悄打听“买套沙盘要多少钱?在哪里买好?”。我亦如此,结束后,心中产生了很多的想法,渴望自己能在监狱心理咨询上面取得更大的突破。我在想,以往的几个疑难案例,换种思维去做是否会有更好的效果呢?;也在思索,“学有专长”,我该以何种咨询风格作为我终生的追求目标,来体现我更大的人生价值呢?

二、培训检视了我的内心状态,唤起了我崇德明志的人生追求

这次的培训不仅是一顿咨询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大餐,更是一场心灵修行的盛宴。培训过后,我想大家都有深切的体会,那就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更需要的是咨询师个人高尚的情操。王求是老师讲沙盘心理治疗技术时,着一身布衣,拈着几根短须,大多数时间里给我们讲的是“接纳”和“无为”,讲完以后就要你去体验这种感受,而根本不跟我们说沙盘是什么,游戏怎么做,玩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可两天的时间里,大家完全被他那种淡定和从容的气场所感染,在无形中已是深深地领会到了沙盘游戏的魅力所在。听完他的课后有同学笑谈:“王老师的课,再听下去,我可能就会出家了”,话虽有夸张,但确也说明王老师所阐述的修行理念已是深深地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内心里我就在反复问自己,“我是否完全接纳别人、接纳了自己呢?”、“有多少东西是我放不下的?”、“我是否又能时时与他人能做到同在呢?”。思来思去,觉得自己心中的所挂念的还是太多,又叹人生要做到真正的“无为”又是何等的不易啊!。卢雅琴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咨询其实就是一个人陪伴着一个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一句话醍醐灌顶,好似一下子让我顿悟过来了,可也让我心中不由微微一颤,在监狱里面做心理咨询师,那就是意味着我们的职责是要陪伴罪犯去成为一 个人。这是多么神圣的事业!可是这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我在反省自己,在这条路上我是否准备好了?我能坚持无条件地去接纳和陪伴一名罪犯吗?毫不忌讳地说,我内心是有彷徨的,是有冲突的,我需要沉下心来,需要不断的放空自己,这将是一个艰难的修行过程。如果说,在几位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心理咨询大师的淡定和从容的话,那么在同学们身上,我又体味到

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敬业和执着。不论在团体辅导方案策划过程中,还是在方老师的个案督导课上,气氛都是异常活跃,大家都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也毫不顾忌的道出自己的疑难与困惑。所思所想极为深刻,无时不刻不在洋溢着大家对监狱心理咨询事业的热爱之情。以前我总认为,我省监狱系统的心理咨询的“高手”不多,现在看来我错了,没有想到罗昌盛同学能把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如此完美无缺,也没有想到赵政委同学的个体咨询能做得这么细致认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培训,我被同学们传递的正能量所激励,时不待我,当奋发而为;我为自己的肤浅无知而羞愧,学无止境,当静心修行。

感悟是深刻的。我想绝大部分同学在培训后,都和我一样会在不断地在反省自己。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决定着我们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个人修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宽广的胸怀,又要有执着的精神;这是一种“崇德明志”的人生境界,一直来为我所向往,可我却又时常为私欲所累,茫然而不知所措。这次的培训是再次唤起了我对这种人生境界的思索和向往。“道法自然”,我该放弃该放弃的,坚持该坚持的。

梦和沙盘游戏一样,都是内心无意识的映像。治疗师要正确解读它,就必须掌握来访者个人的过去、现在及成长背景等不同层次的认知,而不可妄加臆断。就如我这个梦,仅从梦境来看,好似是反映了我一种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然而有了这次培训的所得、所思、所悟,这个梦其实就是反映了我的内心一种责任感,它寄托了我的一种希望与追求。我在渴望着能为监狱的安全稳定发挥一名心理咨询师应有的贡献。

第3篇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是一名心理督导(心理咨询的老师);同时也在大学里给学生们讲课,是名心理老师;还是某些企业的心理培训师……虽然我拥有那么多的职业身份,但是其实都是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而已。很多人对我们的职业很好奇,认为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一定特别好玩、神秘。下面,就听我来絮叨絮叨我们的生活吧!

我在心理咨询这个圈子里已经摸爬滚打十多年了,你千万别以为十年的时间很短,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至今不过二十年,真正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称也才十几年。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蕴藏了许多机会。跟我一起学习的好多小伙伴,如今还能坚持下来的也都练就了“金刚之身”,不是名人就是“大咖”级的。我们说,心理咨询师是“三年成人,五年成才”。心理咨询师连续学习、实习三年,便基本可以进行收费咨询,连续五年基本可以做心理督导。貌似时间不长,可是能熬过两年就不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当我们面对形形的咨询者时,实际上考验的是自己的耐性和心性。

工作之一: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修行

不要以为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跟别人聊天,其实跟自己聊天的时间远远多于跟他人的。这些工作你是看不到的,只有心理咨询师自己知道。我们拿出五份的时间提高自己,才能有一份的能力帮助他人。在一周里,我们通常为他人提供咨询服务的时间只有一到两天(累计时间),花在自我提高的时间上却高达三到四天。每天,或者只要有空,我都会进行自我反思,并学习案例、探索疗法、涉猎各类相关知识,如果有需要,我还会进行周期性的“闭门修行”。这里所说的“闭门修行”,特指不对外接待咨询者,潜心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或者调节个人心性。

话分两头,先说自我学习与提升。你知道吗?这个世上有成百上千种心理咨询疗法。心理咨询工作是广义科学,需要我们吸收的不单是咨询技术本身。另外你想想,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将技术应用到咨询者身上?如果我们没有优秀的交际能力,如何才能让咨询者信任我们?如果我们不懂得察言观色,不懂得人情世故,对对方谈及的事件完全陌生,我们就无法跟他交流。有一次,一位咨询者掏出一首古诗,说:“白老师,你看看这首诗,我的心情如它。”哇,这是在考我的古文啊!

再说调节个人心性。有人说心理咨询师很幸福,能听到他人的人生,避免自己误走他人犯过的错误;心理咨询师也很可怜,咨询者的人生大多艰难,心理咨询师成为他们倾倒心里垃圾的“精神垃圾桶”。在心理咨询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体会他人的人生,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我们生来好问:“人生是啥?他人又会把人生过成什么样子?”所以当他人描述自己的人生时,我们大多是带着好奇去体会,带着深思去品味的;但是,附产品――“低落情绪”也会悄悄传染给我们。越是定力不够的新手,越是容易受到这种莫名情绪的感染。心理咨询师一旦做了三到六个月的心理咨询工作,就需要及时放松,转换关注点,离开心理咨询室,去大自然看看花鸟,去跟乐观的朋友混几日。

工作之二:咨询是我们的主体工作

说到心理咨询师,做咨询似乎是这类人最该做的工作。咨询不是聊天,更不是开导,而是陪着你认清楚自己的过程。心理咨询师以平和的态度,跟你聊你自己。我们会好奇地睁大眼睛,关注你的问题:“是啊,就像你说的,为什么你会把自己变得如此狼狈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吧!”我们通常不会直接给出答案,我们更喜欢倾听,不喜欢提建议;我们更希望用好奇来激发你对自己的问题的关注,更愿意通过不断的问话,来听到你努力得出的判断。

没错,心理咨询师就是“等着你长大,陪着你变化,在你发生重大失误时才会指出”。不要指望我们给你指点江山,不要渴望我们给你盖棺定论,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预知未来,那是巫师,不是心理咨询师。因为,心理咨询师是人,不能看到你的明天,不能预知福兮祸兮。

工作三:心理咨询之外的副业,其实也是工作

今天的心理咨询师已经不是五六年前的单一工种。那些看起来更挣钱的副业,其实早就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比如做培训、讲课、做讲座、做公众号。

技术工人只懂埋头钻研,不会宣传;销售人员只懂聊天,不懂技术……但是心理咨询师要懂技术,也要会宣传。做培训是宣传,做公众号也是宣传。我们不是职业培训师,也不是职业公众号制作者。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如果你只做咨询,就做不好咨询;如果你只能做咨询,就不可能收入稳定。

在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过程中,其实最大的获益者是自己。通过给他人做心理咨询,不仅可以防止自己少走弯路,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找到提高的方法。通过自我宣传,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也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享受,都是在了解自己,提升自己。

1. 心理咨询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公司发展不太如意,只有少数很专业的知名心理咨询工作室/公司经济效益不错。因此,如果想做面向社会收费的心理咨询业务,从业者必须是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2.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前景

心理咨询师是拥有广阔前景的职业,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区、机关、企业、司法系统等领域,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量较大。国家规定,监狱劳教部门、大专院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等都应配备两至三名心理咨询师。

3. 成为心理咨询师的途径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心理咨询 伦理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基础。2007年中国心理学会颁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对我国心理咨询行业所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规范。制定心理咨询行业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让心理师、寻求专业服务者以及广大民众了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专业伦理的核心理念和专业责任,并借此保证和提升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服务的水准,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和心理师的权益,增进民众的心理健康、幸福和安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1]。

高校心理咨询既不同于社会和医院的心理咨询服务,又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探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伦理原则及其面临的困境,并寻找解决方案,对于高校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主要伦理原则

(一)隐私权与保密性原则

在高校心理咨询进行之前,应向来访者说明保密性原则及保密性原则的例外情况,使来访者明确可以获得保密的范围。此外,在没有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之下,咨询过程不允许第三方在场,也不允许将整个过程录音、录像。来访者的一切信息,包括个案咨询记录、心理测量结果等资料,在没有得到来访者许可的情况下不允许公开。即使是在心理咨询师因教学、科研等需要对案例进行讨论时,也需要隐去来访者信息,严格保密。

(二)避免双重关系原则

心理咨询师应尽量避免心理咨询中的双重关系。所谓双重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有除了心理咨询的咨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双重关系会影响到咨询师的职业判断,也会影响来访者的咨询状态,给心理咨询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双重关系不能避免,则应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做好详细个案记录、与个案探讨双重关系以及寻求专业心理督导的方式,避免双重关系带来的可能危害。此外,咨访关系结束后较长时间内,咨询师与来访者也最好不要有其他亲密关系或性关系。

(三)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同意是指当事人在未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不能真正同意某事[2]。心理咨询开始前和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应该让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的目的、专业关系、相关技术、工作流程、专业工作可能的局限性、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权益、隐私权、可能的危害以及专业服务可能带来的利益等相关信息[1]。心理咨询师如果开展科学研究,需要让来访者了解科研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可能带来的困扰,并得到来访者同意方可进行。来访者有中止咨询的权利。

(四)咨询师职业责任及胜任力

所有主导心理健康行业的主要伦理守则都有对胜任力的陈述[3]。高校心理咨询师应保持对于自身职业能力的关注,不断提高专业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根据自己的能力为来访者提供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师应定期参加教育、培训,并积极寻求专业督导的帮助,在没有督导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寻求同行的帮助。此外,心理咨询师自身的人格完善程度对来访者心理困惑的解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咨询师应不断丰富和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以给予来访者更大的帮助。

二、高校心理咨询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一)保密性原则重视不够

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对保密性原则重视不够。他们在心理咨询开始之前没有将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告之来访者,使得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没办法完全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探索。有些咨询师在不经过来访者允许,又不属于保密原则例外的情况下,将来访者的事情透露给其他咨询师、辅导员或者其他教师。还有些咨询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来访者的信息暴露给其他同学。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门不够独立,导致来访者个人信息被公开。有些高校在新生入学期间会有心理普查,他们将心理普查中量表得分较高、有一些明显心理症状的学生叫到心理咨询室进行约谈,排查精神疾病,并对重点学生进行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很多信息被暴露给不同的学生、教师、辅导员,严重违反了咨询中的保密性原则。

(二)双重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高校心理咨询师大多数除了心理咨询工作之外,还有教师、辅导员、机关领导等多重身份,很容易与来访者出现双重身份。有些学生因为上了某位教师的课而特别喜欢对方,或者对自己的辅导员心生敬意,希望也可以向对方寻求心理帮助。一旦师生关系转变为咨询关系,就会给心理咨询带来负面影响,出现咨询受阻、咨询效果受影响、咨询后无法维系正常师生关系等一系列弊端。还有一些来访者由于特别信任咨询师,而在咨询结束后与咨询师建立起其他亲密关系,这都给心理咨询带来不良影响。

(三)知情同意被忽视

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师最容易忽视的伦理原则,就是知情同意原则。很多心理咨询师并不太了解知情同意原则,或者认为知情同意原则不重要,来访者只要跟着咨询师的思路,配合咨询的工作就可以。咨询师了解到来访者的信息之后,就直接进行心理咨询,忽视了知情同意原则。包括咨询师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咨询,这种方法和技术可能带来的结果,来访者一无所知,这就使得来访者在咨询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整个咨询进程在咨询师一人的掌控之中,不利于来访者主动性的发挥。

(四)咨询师能力不足

高校的心理咨询师除了咨询工作之外,还有繁重的教学、科研或行政任务,这就使得咨询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咨询方法与技能。他们较少有外出培训的时间,也极少有督导进行咨询指导,因此专业技能提升较慢,胜任力不足。虽然高校心理咨询师大部分都有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但是从业技能还有待提高。此外,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得咨询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思索来访者困惑的解决以及咨询师个人人格的提升,这也为高校心理咨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伦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学习

高校心理咨询中出现伦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咨询师对职业伦理规范不够重视。大部分心理咨询师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单纯,也不会有太多的责任问题,没有必然严格遵守伦理规范。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伦理原则是心理咨询师从业的最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为了约束咨询师,更多的是为了保护咨询师,保护咨询关系,使心理咨询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因此,增加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意识,加强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学习,可以从源头解决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高校应定期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伦理规范的学习,并对咨询师伦理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应将咨询师应遵循的伦理规范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咨询师较醒目的地方,使来访者对伦理规范了解的同时,对咨询师的行为也起到督促作用。

(二)提高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

高校心理咨询师大多数是兼职,虽然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师,也应该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提高自己的胜任力。心理咨询师可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外出培训、不断在咨询中总结提高、寻求督导、定期开展咨询案例讨论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咨询技术。此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三)加强高校心理咨询的管理制度

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咨询中心的管理,使咨询师做好心理咨询的预约、登记、记录、资料保管等工作,并定期对伦理原则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有条件的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从其他机构中分离出来,聘用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避免双重关系的发生。此外,还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心理咨询的相关资料,包括个案记录、预约记录、测量结果等,避免资料外泄,保护来访者隐私。只有不断加强对心理咨询及心理咨询中心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心理咨询的有效开展。

(四)完善高校心理咨询师督导制

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没有专门的心理督导师,导致心理咨询师缺乏专门的指导。完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机制为规范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同样,督导也是心理辅导人员养成教育与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3]。督导不仅能对咨询师的咨询过程给予建议和指导以促进咨询师技术的不断成熟,更能帮助咨询师个人困惑、促进咨询师个人的不断成长。因此,为保证伦理原则的执行,也为心理咨询师的可持续发展,应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咨询督导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伦理守则制定工作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J].心理学报,2009,39(5): 947-950.

第5篇

一、“职业枯竭”的内涵

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职业枯竭的概念,即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981年,Maslach等人确定了职业枯竭的三个核心成分:(1)情绪衰竭,是枯竭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感资源枯竭,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是枯竭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的态度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甚至把人当做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3)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枯竭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工作,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并不再付出努力。这一职业枯竭的三维模型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认同,并且被证明为具有跨文化、跨行业的适用性。我国学者在20世纪末才开始关注职业枯竭现象,国内职业枯竭问题研究专家许燕教授认为,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可称为心理枯竭。

二、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高校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由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两部分组成。其中专职心理咨询师主要包括学校独立的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人数极少。这部分教师能较好地胜任心理咨询工作,但他们除了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之外,还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繁重的工作很容易令他们身心疲惫,丧失对工作的热情。而兼职心理咨询师主要由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兼任心理咨询工作会让他们更加疲惫不堪,出现情感枯竭和非人性化行为。

另外,随着大学生对心理问题认识的提高,他们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敢于主动预约咨询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的情况日益凸显。通过对北京、武汉、西安的20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1~2个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占29.4%,有3~4个的占47.1%,配备了5个以上的高校只有5.9%,有17.6%的高校甚至没有专职心理咨询师。在访谈中,有不少咨询师谈到一般每天要咨询4个甚至更多的个案。长此以往,咨询师将会感到身心能量耗尽,工作动机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甚至出现冷漠、失去活力、睡眠障碍等症状。

2.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与学校和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高期待的矛盾。近年来,大学生患心理障碍与疾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心理疾病而引发的校园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笔者所在的高校连续四年对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发现新生的心理状况逐年渐差,2008级新生中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困扰的学生比例为13.2%,而2009级的比例已达16.52%。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关注,学校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在无形中给高校心理咨询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通过访谈发现,许多咨询师害怕恶性事件的发生,他们在接待有自杀倾向或具有攻击性的学生时极度紧张和焦虑,担心自己处理不好而产生严重后果。心理咨询师长期处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很容易因工作过于投入而导致身心倦怠。

3.高标准的专业要求与缺乏专业支持的矛盾。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专业要求较高,心理咨询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心理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心理咨询的技巧。咨询师要有效地开展工作,避免职业枯竭,就需要更好地依靠团队的力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所获得专业帮助与支持是十分有限的,许多学校没有划拨经费用于促进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访谈中,许多咨询师表示,专业培训的机会太少,而专业的心理督导更是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师长期得不到专业支持,很容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职业枯竭。

4.心理咨询师的高付出和低回报的矛盾。心理咨询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咨询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然而心理咨询师所获得的回报却较低。首先,经济回报较低。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兼职教师和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按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工作量或给予报酬。”但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师所获得的报酬很低,与其实际付出不成比例。访谈中发现,有些学校将咨询师的一切咨询工作都算在行政工作量里,不再额外计报酬,而有些学校则规定咨询半天计20元报酬。其次,精神回报不足。有些心理咨询师因咨询效果不明显,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第三,对咨询师的考评和职称认定难。许多高校在心理咨询师的考评和职称认定上均不成熟,导致很多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意向不明确,犹豫不决的态度必将影响他们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感到焦躁不安。

(二)主观原因

1.专业成长不够,专业知识不足。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积极的咨询态度,能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需要掌握良好的会谈技巧、影响和干预技术等。而这些专业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许多高校心理咨询师从业时间短,缺乏工作经验,虽然他们大多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的背景,但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心理咨询训练,因此,很难有效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心理咨询师在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时,会给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寝食难安;另一方面,有些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不够,在咨询中,不仅不能处理别人的问题,反而让自己卷入其中,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威胁。

2.具有易感的人格特征。许多研究表明,职业枯竭和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较高,Fontana和Abouserie用艾森克模型研究发现,在神经质、内向性格方面得高分的往往是心理枯竭的高发人群;Mil和Huebner用大五模型研究发现,神经质、内向性格和枯竭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相关。这说明具有内向、忧郁、焦虑、情绪反应强烈、孤独、冷漠、迟钝、倔强、低自尊等人格特征的人可能更易产生职业枯竭。内向的人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往往不善于向他人求助,精神压力逐渐增大,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倦怠;情绪不稳的人常常会因为工作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致身心疲惫;自尊水平低的人容易在工作中体验到无能感,从而产生倦怠。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经常接触负面情绪,如果他们具有这些人格特征,很少向他人倾诉宣泄,长期压抑焦虑,就会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心理平衡,最终导致情感枯竭。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心理咨询师人格特征方面的某些易感因素可能是导致其产生职业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③。

3.自我期望过高。许多心理咨询师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调整心理状态,然而过高的助人情结往往会导致挫败感。在访谈中,笔者发现有些心理咨询师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合理地设置自我期望值,他们往往希望自己能解决来访者的所有问题,一旦遇到挫折或咨询失败,就十分沮丧。

三、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对策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枯竭对咨询师个体、学生及学校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一旦咨询师陷入职业倦怠,他的消极心态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会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客观环境和咨询师个人两个方面寻求应对策略。

(一)环境和组织对策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心理咨询师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应为心理咨询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出现职业枯竭的情况。

1.以规章制度保障心理咨询师的权益。学校需要有关工作制度化,保障心理咨询师的权益。完善心理咨询师休假制度,学校应出台灵活的休假制度,既要保证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效率,又要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完善心理咨询师工作评价制度和职称晋升制度,让他们的工作得到充分认可,并且有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加心理咨询师编制,缩小师生比,适度减少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量。

2.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高校应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用于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咨询师只有不断接受培训,才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成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咨询技术,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另一方面,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学校要布置温馨的心理咨询室,增设各种心理咨询设备,为心理咨询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大量的研究证明,在与枯竭有关的工作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支持。国外研究发现,来自领导(如校长)的支持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同事和其他人的支持。王芳、许燕的研究表明,校领导、同事、家人、学生、家长、朋友的社会支持对降低情绪衰竭感、去人性化水平和知识枯竭程度,同时对提升个人成就感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学院—心理中心、学工部—校领导”四级心理干预机制,由各方共同承担心理健康工作,减轻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要建立心理督导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使心理咨询师在专业知识和情感上得到团队成员和专家的有力支持。

(二)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对策

1.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和人格修炼。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锻炼。只有这样,心理咨询师才能觉察并理解来访者的需求、矛盾、期待、困惑和痛苦,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咨询师要提升自我觉察能力,要准确把握自己的需要、能力、感受和状态、工作动机等,从而有效解决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格素养。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健康的人性观、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文关怀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正确处理咨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6篇

1、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是不支持个人直接申请报名的,必须要向的授权机构报名,然后由授权机构代报名,最后参加考试。具体考试流程为:向授权机构报名课程学习课后练习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

2、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心理咨询是一个奢侈品。”心理咨询师蔡玉萍在从业十数年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想得到这个奢侈品服务的客户要求是“有钱,有可能是很有文化的人” 。否则,一般人难以消费心理咨询。

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人就没有心理问题。在忙碌的工作和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不少都市人都无可避免地拥有越来越多的“心境障碍”,轻则使负能量如病毒般在人群中相互传递,重则通过网络“直播”让网友们见证各种悲剧。在为别人点燃蜡烛的同时,不少人其实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也曾在某一段时间,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状况”,却从未想过要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要么任其自愈,要么任其泛滥。

事实上,心理咨询并不只限于处理心灵创伤,也有成长类的咨询,比如职业选择上的纠结、个人自我认识突破的需要、对个人性格人格类型的理解等,不但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和他人相处,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会很有帮助。

咨询师不过是拿心工作的工具

“心理咨询师与所有来访者之间的交谈是不可以对任何人说的,包括自己的家人,谈话内容只能烂在自己肚子里。”

梁致诚,37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从业6年,北京心有灵犀心理中心执业心理咨询师

“告诉我,摆这个沙盘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

5月14日下午5点,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的一间屋子里,心理咨询师梁致诚这样问他的患者。与刚才在资讯室外大声说笑的状态不同,咨询甫一开始,梁的声音突然开始低沉温柔。

摆在沙盘里的,有佛像、木制玩偶、塑料床、石头、剪纸福字等物品。

当患者一一解释完摆在沙盘中的每个物品的含义后,梁致诚的声音再度压低:“把你当做最中间的这个佛像,告诉我,你在想些什么?”

“没什么,觉得一切都挺好。”此前从未进行过心理咨询的患者尚未进入状态。

“只有这些吗?再想想,还有什么。”梁的声音一点点温柔、低沉,像是要引导患者进入梦境,他不停地重复着同一句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他笑得很开心。”患者的思维突然开始被勾连上。

“为什么?”

“因为他是佛,大家都在看他,他不得不笑。”

……

对话就此展开,隔着一张茶几,面对面分坐于两把竹制的藤椅之上。患者在梁致诚的引导下,完成了自己生平第一次的心理治疗。

“还有两分钟,说说你此刻的感觉。”距离一小时的治疗时间快结束的时候,梁致诚恢复了正常的男中音。

“心里好像有些东西被掏掉了,感觉整个人清透了不少。”已然回复常态的患者这样总结自己的初次体验,近乎忘记了咨询中自己已然被梁指引着经历了哭和笑的全过程。

治疗结束,患者带着一身轻松起身,而梁致诚也在短暂休息后与患者告别。离开之前他一再强调刚才一小时的治疗内容,他不会告知任何人。

“心理咨询师应当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在咨询与治疗中采取恰当的措施为来访者保守秘密。”这是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要求中的一条。在治疗尚未开始之前,梁致诚所在的“心有灵犀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蔡玉萍就明确强调:“心理咨询师与所有来访者之间的交谈是不可以对任何人说的,包括自己的家人,谈话内容只能烂在自己肚子里。”

“接受了那么多负面信息,咨询师如何排解压力?”

“所以心理咨询师是自杀高危人群之一嘛!”蔡玉萍这样开玩笑。事实上,在心理咨询行业,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督导,他们可能是自己的同行,也可能是自己的前辈,咨询师会定期与督导见面进行近期压力排解和接受工作指导。

最初吸引梁致诚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引路人,是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像是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开始对成功之外的另一种研究萌生兴趣”,梁致诚为自己的发现而欣喜。那是2006年,距国家开始对心理咨询师发放经由劳动部认可的资格证书时间并不长。梁致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让他“大捞一笔”的好行业。

可是结果,却与他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

心理咨询行业虽然看似前景广阔且收入不菲,但是对于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而言,仅仅拿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远远不够。想要持久在业内做下去,从业者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就我所知,有人会一年投入20万左右去深造学习。”这样的发现让梁致诚的投资心理大打折扣。

伴随着对行业的不断了解和深入,梁致诚发现自己来这个行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用智慧助人与自助”。如今,他已经成为心有灵犀咨询室的一位主干咨询师,主做亲子沟通和婚姻咨询。在心有灵犀的画室我有幸看到了他曾治愈的厌学者的画作,6幅画作中有压抑的愤怒,也有无法逾越的压力,而最终却是在一幅蓝天绿地的惬意享受中结束。这只是众多治疗中的一个个案,比起大捞一笔,梁致诚觉得疗愈结束后“这种手有余香的感觉,挺好” !

(为保护他人隐私,本段患者是为了体验心理治疗而主动要求被咨询的记者)

与体制谈谈

“很多时候我会有一种无力感,治疗越是深入我越发现,自己与之对抗的不仅仅是患者的心理疾病,还有她的整个家庭。”

高璇,35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博士,从业5年,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咨询师

当高璇决定从德国归国做一个心理咨询师时,她还并不了解国内对心理咨询师从业者的具体要求。

彼时的她曾试图通过某种方式不经过培训而直接报名参与考试,却发现竟然办不到,在国内要想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证件,必须先通过培训机构报名,缴纳培训费以后方可通过该渠道参与考试,一般这样的培训时间从3个月到半年不等,授课内容也以应试为主。时至今日,她依旧记得第一堂课上老师问“在座的谁是心理学专业的”,当她回顾四周才发现,接近90人的培训班里居然只有她和人大一个心理学毕业的研究生是科班出身,然后再无他人,此现象让熟悉国外体制的高璇大为惊讶。

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必须在从业之前先接受300个小时的咨询。在成为正式治疗师或者咨询师以后,仍要定期进行督导和治疗。在欧洲,一名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至少是硕士,要学习5~7年,最后一年就要投入临床实习训练。必须通过资格认定机构的资格审查和认证,并获得心理咨询“执照”,才能进入心理咨询行业。

国内的心理咨询市场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看似完美的外表之下究竟包裹着什么样的内核,没有人知道。为此,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博士徐凯文发起了一个注册心理咨询师认证系统,按照西方标准来筛选符合条件的心理咨询师,意在对抗当前培训市场的乱象,然而终究受到国情和体制的限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好的心理咨询师最后会在市场淘汰中存留下来,这也许是最好的鉴别方式。”这是高璇的看法。

如今的高璇已经拿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除了偶尔接待社会个案以外,她还是中央财经大学一名兼职心理咨询师,咨询对象以学生为主。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处理。在担任高校咨询师3个学期以后,高璇发现这是目前高校学生面临的三大问题。无论何种问题,归根结底不外乎家庭的不幸福。“高校咨询有一个劣势就在于寒暑假会让咨询中断,在此时段时间内,学生若再度与家长近距离接触,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咨询效果的反复。”高璇的无奈恰恰验证了两性情感咨询师陶思璇此前的说法:“很多时候我会有一种无力感,治疗越是深入我越发现,自己与之对抗的不仅仅是患者的心理疾病,还有她的整个家庭。”

而这仅仅是高校咨询师面临的众多难题中的一个。“我不知道我们的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让学生以竞争为主,国外的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自我是不是被挖掘与成长,而国内的学生却将目光聚集在别人身上,更像是一种仇恨教育。”这样的发现让高璇颇觉奇怪,她甚至担心随着这种教育的继续深化,类似复旦投毒案件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多。“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着家庭甚至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旦孩子的价值观没有被家长正确扭转,很有可能就会频繁出现“知道你过得不好,我就安心了的现象。”

“体制,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骨血,你看着你的这些变化,却无能为力,无法走出,这就是体制可怕的地方。”这是高璇的微博内容节选。然而,饶是如此,她依旧对咨询行业怀有热情,现在的高璇时不时还会定期举办有关心理咨询的公益讲座。“我们希望国人听到心理咨询不再是闻之色变,越多的人接触心理咨询,越多的人就能更加接纳自己,接纳社会。”高璇说。

灵魂的对话者

“你对心理学越了解,越愿意去接触,你就越会有更好的方法, 去享受更多的生活正能量。”

李俊,28岁,美国催眠师协会(NGA)(AAH)认证催眠治疗师,从业8年,浮屠身心灵工作坊首席讲师

与李俊的联系一直都是通过他的经纪人来完成。一切操作,犹如一场与明星的对接。当然,李俊跟明星也多少有着联系,他所在的“浮屠身心灵工作坊”,就是由明星郝蕾出资建立的公益心理咨询单位。李俊是这里的首席讲师,以及心理咨询师、催眠师。

“除非患者强烈要求我为其催眠,否则我很少主动实施公认的标准化催眠。因为真实的催眠无处不在,那是一次次灵魂之间的对话。”这是李俊的讲话风格。

“业界公认中国地区最年轻有为的心理学专家、催眠师,家族系统排列专家;美国催眠师协会(NGA)(AAH)认证催眠治疗师;中国公益总会应用心理学催眠专业委员副会长。”这是公众为李俊贴上的标签。而他似乎很少给自己一个定义,“每个人的定义都是别人来给的,而非自己” 。因此,坐在他面前与之对话,就需要调动谈话者所有的脑细胞,非如此便不足以跟得上他的思维。

在成为浮屠身心灵工作坊的讲师之前,李俊一直从事心理疗愈工作,如今,他大部分的工作重心已然转移到工作坊中。机构致力于公益心理治疗,通过每月两次的团体心理治疗,使参与者真正得到一次完整的疗愈。同样的课程,在市面上费用是5000~20000元之间。在“浮屠身心灵工作坊”却完全免费。

“为何在这样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是太多人想问李俊的问题。

而他却笑着说,“我不知道,也许就是一个时机,就是此时此刻”。

“每一次的疗愈,你会准备多久?”

“你觉得呢?”他笑着反问。

“也许一直在准备,又没有准备。”

“对,我无法不准备,因为它已然渗透到我的细胞,但我也不可能时刻准备,用力过猛就会给学员造成压力。若你是不轻松的,你如何让别人轻松;若你是不幸福的,你又如何让别人幸福?”

李俊的言谈总是语带禅机,却绝无丝毫的卖弄,那是一种圆融通达之后将你包裹在内的大气与和谐,从甫一落座聊天到结束,我都在考虑如何通过自己有限的文字来逼真地刻画出眼前的他。

如今的“浮屠身心灵工作坊”影响力依旧微弱,除了通过每次学员上课带来的口碑传播,真正了解公益心理咨询机构、了解“浮屠身心灵工作坊”的人并不多。公益心理咨询机构,作为心理咨询界的一股补充力量,行走中依然需要更多的扶持。

“你们用什么力量坚持让‘浮屠身心灵工作坊’这样的公益机构长久走下去?”

“一件事你真正发心想做,四面八方的力量就会集结起来帮助你,所以这件事没有那么难。”这是李俊的回答。而我却自作主张地将他的谈话核心归结为“爱的力量”。因为自始至终,他都在强调心灵疗愈是引导他人去发现爱的存在,这是“浮屠身心灵工作坊”想要传递的内容。而这也正是公益心理咨询机构区别于收费咨询室的最大区别。

“国人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在不断加大,但是真正好的咨询师却数量极为有限。”这几乎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心理咨询师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至此,借用李俊的话来回答也许更合适些:“师父是什么?师父就是蝴蝶,他无法告诉毛毛虫你如何才能变成蝴蝶,但是他会让你看到,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破茧成蝶。”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你要去参加一个系统的、长程的、正规的心理学培训课程;

你要学习更全面的理论(从普通心理学,到神经科学;从心理治疗理论,到精神病学);

你要接受个人体验 (成为一个来访者,来探索自己);

第8篇

长期有效。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素质;结构

当今时代到处充满了竞争,由竞争而带来的各种冲突和压力构成了时代人们的心理底色,人们频频处于各种应激状态。当前经济危机的持续发展,人们的心理问题更是大量涌现,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因此也就相应地对心理咨询师提出了空前的挑战。早在1998年辛斌:周启元两位老师就发出痛苦的呼吁“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哪里”。整整10年过后,汶川地震再次震动了我国心理咨询界,当地灾民“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这第三防防出了心理咨询师的尴尬,将心理咨询师原有虚弱薄脆的光鲜外衣无情地剥离,呈现在光灿灿的阳光下。“防心理咨询师”这种奇闻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思考: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会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伤害!我们再次呼吁“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哪里”?那到底什么素质的心理咨询师才算是合格的,或者换句话说,合格的心理咨询人员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许多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但大都比较笼统、宏观,难以操作执行,咨询师欲提高自身素质亦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有必要将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结构与要求尽可能地进行细化,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以便给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进行参考。

综合起来说,心理咨询师素质的基本构成是知识、技能、心理、身体四大方面。并据此分别了解、掌握和提高。

知识结构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仅仅按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知识要求显然不能满足心理咨询实践需要。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要掌握的知识应该分为两大方面: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专业知识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基础性理论知识,比如哲学、社会学、脑科学、基础医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等。另一块是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变态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等。这些专业知识都应该系统扎实学习的。北美规定心理咨询师申请者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必须经过2-3年硕士和4~5年博士的心理学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可见在专业知识这方面国外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对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学历要求表现出来的。比如美国心理咨询师最低进入水平是硕士,而且必须是从临床心理学或咨询心理学专业毕业。学历要求的目的是保证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获得学历不是目标,而是对相关知识要求的一种标准。我们国家的心理咨询师的入门学历标准较低,因此造成了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影响了心理咨询师的社会信誉。

在综合知识方面,《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根据咨询实践,综合知识应该包括各学科领域的常识性知识以及异域文化历史等知识。这种知识要求,一方面是提高咨询师的个人素养,另一方面,也能满足接待来自各种领域不同教育背景的来访者的一般性需要,不至于与来访者存在交流障碍。时下,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因此,心理咨询师也必须了解社会性的时尚知识。这样与年轻来访者容易建立咨询关系。在综合知识中还包含着社会生活经验。这有助于与来访者共同探讨一些生活话题,给予一般性指导。目前我国获证咨询师绝大部分都比较年轻,年轻心理咨询师,有的还没有独立出过一次远门,除家人同学,甚至和老师都没有实质性的接触,这样如何能与来访者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呢?也更谈不上为来访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技能结构

技能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工作技能。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技能结构包含两大部分,一种是基础性工作技能即一般性操作技能,另一种就是专业工作技能,也就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能。基础性工作技能包含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语言表达技能等。专业性工作技能包括建立工作关系技能、助人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治疗技能等。基础性工作技能在较短时间内能获得较为明显的成长。而专业性工作技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训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心理咨询师的技能结构还包括社会技能,在这里主要指人际交往技能。首先表现在与家人的交往。许多咨询师与家人的交往不甚和谐,自然不能与同事与社会人员愉快相处。也就无法获得来自家庭的心理支持,工作中的负性情绪也很难化解。另外,社会技能更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方面。比如与邻里、同事、上下级、社区人员等。如果在这方面应付自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与来访者建立工作关系也就比较容易。心理咨询师需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家门校门勇敢地去深入社会,广交朋友,这既是锻炼提高自己社会交往技能的机会,也是推销自己、接触并获得潜在顾客的机会。

心理结构

作为心理工作者,咨询师的心理素质显然比任何条件都重要。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素质体现四个方面:正确观念、自信、耐心和真诚。

正确的观念体现在心理咨询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咨询师本身来说既不能形成基本的人生与生活指导原则,也不会获得持续的工作动力,更不能给身负各种困惑的来访者以正确的人生指导和面对世界的方向。

心理咨询师的自信是基于: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能。咨询师心理自信,则言语流畅,思维清晰,工作步骤有条有理,举止自若。咨询师自信的语气和神态本身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为它能增加对咨询师的信心,提高来访者改变自我,建立新生活的希望。如果面对困惑的来访者,咨询师自我方寸大乱,言不由衷、吞吞吐吐,自然也就不能给来访者以信赖,何谈咨询效果。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素质还体现在耐心上。心理咨询本身是一种长期耐心的工作,也大量消耗身心能量。许多来访者的问题不是三五次咨询就能解决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咨询工作也就无法持续,来访者的问题也就很难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咨询师的耐心首先体现在对来访者的宽容,允许来访者存在各种不足与错误的出现;耐心也体现在对对自己不满或不喜欢的人与事的包容。咨询师的耐心还体现在坚持,许多时候咨询的过程是痛苦的,艰难的,需要咨询师作出痛苦的探索并坚持下去,方能获得成效。

真诚与热情。不管哪种咨询理论或咨询流派,都把真诚当作咨询师的重要素质。因为真诚,真诚才能积极关注和理解。真诚的外在表现就是态度的热情。因热情而打消来访者的顾虑和缓解紧张和不安。这些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前提性条件。

第10篇

我说:“你远道来访是觉得马老师可以理解你,我们来尝试合作好吗?”

没想到小陈泼了我一头冷水:“我不是要您理解,也不是要您帮助,更不是要您同情。谁也帮助不了我。我看过好几本书,我知道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离开咨客自己是不行的……”

我面前俨然一位心理咨询师,不,更像一位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培训教师,颇有几分专业的感觉。我点头肯定说:“你说得对,心理咨询确实最终靠当事人自己。我知道你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这将意味着我们有较好的合作。”

小陈张口说:“我没有看很多书籍。我知道有些咨询师根本不称职,比如咨询师的背景不同,有的是医学工作背景,有的是社会工作背景,有的是教育工作背景。他们当中有的在咨询的过程中说一些题外话,甚至有时候他们的讨论与我的问题不相干,这不是不懂装懂吗?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能仔细地倾听我的诉说。”

我说:“希望我们合作得好一些,我们来讨论你所希望讨论的问题,好吗?”

没想到小张继续给我泼冷水:“其实,来您这里我也不指望解决什么问题……”

读者朋友是不是感到奇怪:这位来访者究竟为何而来?此时,小陈还在对心理咨询师品头论足,还在对心理咨询工作发表见解和看法。说真的我也有点不明就里,小陈来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不得不提醒小陈,时间快过去一个小时了,为了活跃气氛,我说:“如果有机会研讨或者培训,再请你发言,好不好?”

小陈痛苦的脸第一次舒展了,露出了笑容。

我试图把小陈的话题引导到他的具体问题上来。经过反复沟通,我总算知道了小陈问题的梗概。小陈生活在一问题家庭。父母是素养很差的人,一点也不尊重孩子,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父亲对孩子就知道打骂,母亲就知道对孩子羞辱,从来不让孩子表达自己,而且还对别人说孩子的种种不好,小陈因此从小就非常自卑,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内心形成了一个非常消极的自我。慢慢地,他不敢见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流。长大了,也很难适应工作,换了好多地方。很显然,家庭的消极影响是小陈形成消极自我的根源。听我表达了这个意思,小陈说:“我不怨恨父母,不怨恨家庭……”

说实话,如果不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素养,面对如此无端的“回击”,我也许忍不住了。但是,此时此刻,我不仅容忍,不仅谅解,而且深刻理解了小陈。小陈的自我压抑太久了,太重了,心中对父母的抱怨之情溢于言表,却还一再说不怨恨。我知道,小陈需要宣泄。这正是小陈来访的潜在动机,也是他“不需要帮助”“不指望解决什么问题”的潜台词。此刻,看着小陈,我真诚地笑了:“如果马老师猜得不错,你从来没有这样与人交流过,从来没有与人这样说过话,或者说,你从来没有过今天这样与人说话的感觉,是吗?以后,你可以尝试和刚才一样大胆地与人交流吗?”

小陈想了想,没有再继续回击我:“今天确实让我有了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感觉。生活中,没有人听我说话,更没有人这样听我说话,都鄙视我,都瞧不起我。今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对您说了那么多不好听的话。谢谢您,我会慢慢改变自己……”

直到结束会话,小陈也没有要我给出什么具体建议。然而,小陈与我告辞的时候,看得出,他心理上似乎获得了某种满足。

心理咨询师点评:

小陈为什么在心理咨询中有如此表现?是因为小陈心理上产生了对咨询师的负移情。在心理咨询中,移情是指求询者把对某人的感情投射到咨询师身上。比如把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于是,咨询师就成了求询者父母的替身。这就是移情。移情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正移情。在正移情的情况下,求询者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友好和敬仰,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爱慕之情,并希望从咨询师身上得到爱恋情感的满足。一种是负移情。在负移情的情况下,求询者感到咨询师像自己不喜欢的父母或某个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等,甚至对咨询师发泄积压在内心的消极情绪。这时候,咨询师可就真的成了“替罪羊”了。

第11篇

(韩国首尔大学教育研究所 Email: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5-0305-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5.001

1 韩国心理健康体系的构成

1.1 职业名称

在韩国,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职业名称很多,最常见的有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专家或心理咨询师等。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职业名称也有相应的变化,如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学校心理咨询师,面向一般青少年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面向求职人员的职业指导(咨询)师以及与心理健康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福利师和青少年指导师等。从事应用心理学、青少年学、教育学、社会福利学、儿童学、咨询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大学教授也会从事临床心理咨询活动,但他们的职业名称是教授,而不改称为心理咨询师。有很多神职人员从事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工作,他们一般也都保留其神职名称,如牧师、传教士、师父、神父、修女等。另外,还有很多咨询志愿者,他们接受一定时间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后,志愿参与青少年或受害妇女的心理咨询活动,他们的名称一般比较模糊,行内称为咨询志愿者,来访者称他们为老师。

1.2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及主管行政部门

在韩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非常多样,一般有医院精神科、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企业心理咨询所、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私设心理咨询室、职业支援中心、青少年综合咨询支援中心、妇女保护所、社会福利院、南北统一院,以及圣堂、教会、寺院、修炼院等。主管政府部门也根据受惠对象或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并分别由不同部门受理诸如开业资格审查等一系列相关业务,同时负责制定各项政策、法规。据不完全统计,与心理健康服务业务有关的政府部门有教育部、法务部、国防部、警察署、消防防灾部、统一部、妇女福利部、青少年委员会、红十字会等[1]3-6。

2 心理健康体系从业人员的教育与专业培训

2.1 教育内容的选定标准

在韩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正规学校的教育或称学历教育;另一个是社会继续教育或各理论学派自行组织的带有研修性质的专业继续教育。

学历教育的教育课程的选定标准有两条,其一是意义性标准,另外一个是实用性标准。所谓意义性是指,该课程是否能够反映心理健康领域的本质内容;实用性是指该课程的学习是否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2]36-37。根据这两条标准,各大学开设心理咨询相关课程。各校的具体教育内容根据培养目的而有所不同,但是一般包括如下内容:理解个人心理的领域,理解社会文化的领域,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技法领域,咨询者的伦理领域,心理评估领域,研究课题及研究方法领域,咨询者的培养与教育领域,咨询的行政管理领域及咨询政策领域等。以培养青少年咨询师的教育课程为例,其设置的教育课程结构见表1[2]43-44。

2.2 教育方法

咨询专业人员的教育因其特殊性采用的方法与一般教育不同。通常情况下,传授知识和概念时采用知识中心教育法,传授技术时采用经验中心教育法,为了开发咨询者个人的咨询能力一般要采用直接体验个人咨询和团队咨询的方法。知识中心教学法包括讲座、座谈会、讨论、课题研究以及读书、读资料、发表法等。经验中心教学法主要包括角色练习、观察、实习、利用多媒体、督导法等。个人咨询及团队咨询是指专业人员像来访者一样,就个人问题找公认专家通过咨询获得解决问题的心理体验[3]231-250。

2.3 咨询专业的学科设置及课程内容

随着社会对咨询专业人员需求量的增加,韩国各大学纷纷开设咨询学科,学科名称有的直接冠以心理咨询学,或心理治疗学,有的则在相关学科中设有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业,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福利学、青少年教育学、产业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基督教学等都是在学科内开设咨询专业的。最近几年,有部分学校不仅新开设了咨询学或治疗学,还根据社会需要开设比较时兴的咨询学科,如美术治疗学等。但这些学科规模不大,开设的课程也不像传统学科那样规范严格,大体上是社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即兴地开设相关课程,社会需要减少了,有些学科也相继消失。

韩国各大学心理咨询专业一般分为本科课程和硕博研究生课程。本科课程除了以专门培养咨询人员为目的开设的咨询学外,大部分学科并不以咨询科目为重点,而是在选修科目中开设与咨询有关的科目,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咨询学。到了硕士、博士阶段学科性质就比较明确了。下面以几个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开设的专业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一下韩国正规教育体系心理咨询专业开设的课程。

本科课程:大部分学校本科所开设的科目,有的与咨询直接关连,有的与咨询学没有直接关系。以首尔大学教育学科本科课程为例,开设的科目有:咨询原理,社会教育概论,产业教育论,个人心理理解等二十多个科目,其中与心理咨询有关系的科目大概有十多种[4]。首尔大学心理学本科课程的科目为:心理学-理解人类心理, 心理统计学,性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入门及实验,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及实验,学习及记忆的心理学及实验, 认知课程及实验,临床神经心理学及实验,生物心理学,心理测量及评估,临床心理学及实习,知觉心理学及实验,语言心理学及实验,咨询心理学,产业及组织心理, 应用实验心理学,肯定临床心理学入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情绪心理学,应用发展心理学。这些课程基本上都与咨询学有关系[5]。

硕士课程:首尔大学心理学硕士课程科目为:高级心理统计学,高级社会心理学,高级知觉心理学,心理评估,高级生物心理学,感觉-运动生理学,多变量分析法,团体过程,态度和社会认知,神经心理评估,高级临床神经心理学,高级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研讨(2)标记为(2)的科目为相同科名下可以设置不同内容的科目,学生可以重复选修该科目,在计算学分时不按同一科目处理学时。,认知神经科学,高级性格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知觉心理方法论,高级语言心理学,高级发展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研讨,心理治疗和高级咨询理论,高级组织心理学,高级产业心理学(2),实验心理方法论研讨(2),脑摄像研究方法论,计量心理学研讨(2)。上述课程大部分都与心理咨询有关[6]。

博士课程:首尔大学心理学博士课程专业科目有:性格研究研讨(2),临床及咨询现场实习,团体咨询及治疗,治疗性面谈及实习,生物心理学研讨,高级组织开发论,发展心理学研讨, 精神病理学,神经科学,高级应用发展心理学,认知治疗,产业及组织心理学主要问题,高级情绪心理学。这些大部分都与心理咨询直接有关系。

另外,三育大学开设的心理咨询学教育课程以咨询学为中心课程,内容分五个领域:(1)有关理解人类心理方面的领域。开设课程有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性格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宗教心理学等。(2)有关心理咨询理论及技法的领域。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咨询学概论,咨询伦理,咨询的理论及实际,团队咨询,家庭咨询,职业咨询,儿童发展与咨询,青年发展与咨询,老人咨询,中毒咨询,特殊儿童咨询,学习咨询,超常儿咨询,美术治疗,音乐治疗,行动修正,宗教咨询,性心理咨询,内在治疗,生活指导研究等。(3)有关心理检查测量及研究的领域。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心理检查,心理诊断,研究方法论等。(4)有关心理咨询实习的领域。主要开设个人心理咨询实习和团队心理咨询实习等课程。(5)有关各种训练的领域。开设的课程有领导能力训练,父母教育,交流沟通训练等[7]。

2.4 继续教育及各种专业培训

在韩国大部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都知道,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咨询专家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只提供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真正的临床技术或某一理论领域特殊的知识还需要单独下功夫学习。因此,在韩国各种有关心理咨询的培训非常多,参加学习的人也比较踊跃积极。这些培训大部分自费,有的是学会审查资格时承认学分的培训,有的则与资格证无关,大家只要觉得有必要学习,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报名参加。

有关心理咨询的继续教育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学会组织的各种研讨会或工作坊;大学的对外公开讲座;各心理咨询所组织的培训课程;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组织的临时性的主题讲座[8]234-238。首先,韩国各级学会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全国会议形式组织各种研讨会和工作坊,普及最新咨询理论和咨询技术。很多初学者可以在这种形式的会议上接触心理咨询的一般理论和技法,研究人员可以在这里了解咨询学的发展动向,同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其次,设有咨询专业的各大学会对外开设公开讲座,满足从业者对部分理论的继续教育要求。也有些大学会定期不定期地邀请有关理论的外国专家进行讲学活动,使韩国同行及时了解国外咨询界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成果,不断提高本国的理论水平和咨询技术。再次,心理咨询实习以及各专门理论的普及由相应的心理咨询所担负。如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研究所就要担负精神分析师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任务。有些心理咨询所还要接受一般修炼生的案例指导,通过定期的案例公开发表会,使修炼生有机会得到督导级专家的指导。另外,咨询所也会开设各种分等级的培训课程,补充正规学校的教育。韩国负责成人教育的教育机关非常多,有关心理咨询的各种培训可能由不同的教育机构组织,如,教师进修机关,企业培训机关或宗教、社会团体等。

3 专业人员的管理及资格证的颁发标准

3.1 资格证的种类

在韩国,有关心理咨询的资格证一般分为三种:国家公认资格证;学会公认资格证;民间资格证。目前为止,国家公认资格证只有六种,即精神保健临床心理师,专门咨询教师,青少年指导师,职业咨询师,社会调查分析师,青少年咨询师。现行的学会公认资格证主要有:心理咨询专家资格证,咨询心理师资格证等十多种。再就是各个专业学会颁发的有关专业资格证,如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心理咨询师等。各种民间资格证则是名目繁多,种类无数。在韩国,与心理咨询有关的主要资格证见表2[9]。

3.2 国家资格证的颁发和认定标准

国家资格证一般都具有法律依据,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或委托相应部门审核管理。下面以青少年咨询师资格证为例,简要介绍一下韩国国家资格证的颁发依据和办法。

3.2.1 青少年咨询师的应试资格

在韩国,根据青少年基本法第二十二条,同法施行令第二十三条等的规定,国家青少年委员会委员长委托韩国青少年咨询院施行青少年咨询师资格审查和考试,并负责资格证书的颁发和管理。青少年咨询师的应试资格见表3[10]。

3.2.2 青少年咨询师考试科目

青少年咨询师的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各级考试科目略有不同, 选考科目一般在所列科目中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参加考试。内容详见表4。

3.2.3考试方式及考核步骤

考试分笔试、面试、材料审查三种形式。考核步骤有以下五步:递交考试申请(网络申请);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定时定点笔试;笔试合格后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定时定点面试,面试前接受资格书面审查;面试合格后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定时定点收费资格研修;领取相应级别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资格证[11]。

3.3 学会公认资格证的颁发标准

学会公认的资格证种类有十多种,下面主要以韩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资格证的颁发标准。韩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分为两个等级,一级心理咨询师又叫心理咨询专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又称心理咨询师。韩国心理学会颁发的这一资格证,是目前韩国国内最为广泛承认的咨询资格证。心理咨询机关在招聘咨询人员时,会在应试资格上注明:需要持有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咨询资格证。心理咨询师应试资格见表5[12],资格审查内容见表6。

3.4 资格证申请步骤及常规管理

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一般步骤为:递交申请、参加笔试、笔试科目全部合格后,提出资格审查请求,通过审查后,取得资格证。资格证一般要五年更新一次,其间必须履行会员的义务,按时交纳会费,参加学会的各种继续教育活动。资格证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递交更新资格证申请,并按要求提交参加学会教育活动的有关证明[13]。

4 结论

韩国的心理咨询已有60年的历史,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既有很多相同的方面,也有很多不同 [14]704-709,[15]144-147。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不仅是心理学专业的专门领域,教育学、社会福利学、青少年学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学等不同学科,都担负着培养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并且培养出了大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在韩国,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已经扩大到很多领域和部门,如公务员、企业员工的选拔及管理,监狱以及青少年教养院、部队、警察厅、大型灾难预防,及包括南北韩统一后的心理适应。因此,有部分学者主张咨询学应独立于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这一主张直接体现在学会的组成和组织上,最早韩国有心理学会,心理学会下设临床心理学分会,学会主要由从事临床心理咨询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组成。后来,随着心理咨询领域的不断扩大,非心理学专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也加入了这一队伍,并重新分出了心理咨询分科学会。为了使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能够有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关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韩国心理咨询学会,并按咨询领域下设大学心理咨询分会、青少年心理咨询分会、职业心理咨询分会、企业心理咨询分会、部队心理咨询分会等分支学会,各地方分设地方组织,形成了另一个学会体系。该学会迅速成长,在短短的几年内吸收了千名以上的会员,大部分从业者既是心理学会下设心理咨询学会的会员,同时也是韩国咨询学会的会员。

不管这种争论多么激烈,在韩国,心理咨询职业作为新兴的职业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从业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大,培养渠道和后期专业培训的机构越来越多,韩国心理咨询业已从大规模和多样化逐渐向高水准、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翰. 为确立心理学正体性的必要努力-资格证的颁发和管理[J]. 韩国心理学会会报,2008,3:3-6.

[2]朴裁煌,南相仁, 金昌大,等 . 青少年咨询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M]. 首尔: 青少年对话广场, 1993 : 36-37.

[3]李淑英, 金昌大. 咨询专业硕博课程标准化研究[J].教育研究 ,2002,40(4):231-250.

[4]首尔大学教育学科, 教育课程[OL]. 首尔: 首尔大学教育学科,2008,9.[2008.11.19].

[8]金桂铉. 咨询教育方法论研究 [M]. 首尔: 学知社, 1992 : 234-238.

[9]韩国产业人力工团.资格证[OL]. 首尔: 韩国产业人力工团 , 2008, 9. [2008.11.19].

第12篇

关键词: 网络心理咨询 职业伦理建议 必要性 挑战 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因特网的普及,为传统心理咨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虽然网络心理咨询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但是许多心理治疗专家预测通过因特网开展的心理咨询将会成为第二大快速增长的服务领域。目前,网络心理咨询以其方便、快捷、模式的多样化等独特的优势在世界各地盛行,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喜爱,然而,有关网络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建设的研究却大大落后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应用发展。

二、网络心理咨询的概念及特点

什么是网络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种定义是美国注册心理咨询师协会(National Board for Certified Counselor,NBCC)给出的定义:网络心理咨询是与异地的当事人运用电脑在网络上沟通时所进行的心理咨询和信息提供等服务[1]。网络心理咨询的模式多种多样,有电子邮件、视频交流、文本发送、网络电话等。

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是咨询师通过网络帮助异地的来访者,使其更好地了解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好地适应环境,真正体现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咨询理念。网络心理咨询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网络心理咨询非常方便、快捷。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历史很短,我国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对心理咨询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网络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摆脱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与异地的咨询师取得联系,寻求帮助。异地的求助者通过网络就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咨询师,不需要经过长途跋涉,减少了旅途费用,进一步降低了咨询成本,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一定数量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更多的来访者,从而解决我国专业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网络心理咨询通过网络可以为一些不便于进行传统的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如不便于远行的年迈求助者、残疾人等)提供心理帮助。

其次,网络心理咨询的匿名性。在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往往采用匿名的方式与咨询师建立咨询关系,这有利于一些涉及来访者隐私的心理咨询的开展,减少了来访者对面对面心理咨询中自我暴露的阻抗,减少了求助者在自我暴露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来访者在谈及个人隐私的时候,可以毫无避讳,认真地剖析自己,向咨询师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有利于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解决。

再次,网络心理咨询的模式多种多样。与传统的心理咨询不同,在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不是面对面地沟通,而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沟通。咨询师可以通过网络电话、视频、电子邮件、QQ聊天等多种方式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咨询模式的多样性使咨询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多种咨询模式,增加来访者对咨询模式选择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

三、网络心理咨询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1996年美国学者和2004年我国学者所作的调查研究表明,网络心理咨询这个新事物已经屹立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这个行业。但是,随着网络心理咨询实践工作的开展,网络心理咨询也逐渐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网络心理咨询的职业伦理建设问题。

网络咨询伦理指网络心理咨询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网络咨询伦理一方面可以规范网络咨询师的行为,使其在咨询过程中面对两难情境时,有章可依,另一方面可以维护来访者的利益。而且,学科的伦理建设是任何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

四、网络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网络心理咨询伦理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咨询师的职业资格和能力的确认问题

在传统的心理咨询中,来访者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职业资格和受训背景。这一规定一方面可以保护来访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咨询师职业资格的监督,完善了其职业道德建设。来访者在传统的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咨询师出示职业资格证书和有关其受训的资料,当面鉴定真伪。而网络心理咨询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咨询,它是一种非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模式。尽管来访者可以要求咨询师出示其职业资格证书的电子版,但是来访者无法确定向自己提供心理帮助的是否是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咨询师本人。如果有人谎称自己是合法的心理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心理辅导,就有可能对来访者造成更多的心理创伤。

(二)咨询效果的评估问题

与传统的心理咨询不同,网络心理咨询师不能通过面对面的观察评估来访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症状改变等情况,进而评价咨询效果。由于网络心理咨询匿名性的特点,网络心理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者的周围人士取得联系,无法根据其家人、亲朋好友及同事对其改变情况的评价,了解咨询的效果。

在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可以通过来访者本人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测验两种方式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价。这两种咨询效果的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来访者本人的主观体验是一种评价咨询效果的主观指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如果来访者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一点改善,怀疑咨询师的能力时,但是为了避免咨询师对自己生活的干扰(如持续发电子邮件给来访者,建议其继续接受心理咨询),来访者可能会谎称自己的心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并对咨询师的帮助表示感谢,其实来访者真正的目的是想尽快终止咨询关系。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心理测验都是来访者本人的自我评价测验。这同样是一种主观的评价指标,不能单独作为咨询效果的评价指标,需配合其它的检验指标一起使用。

如果网络咨询师仅根据这两种指标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价,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不全面、不客观的。采取这种不客观的咨询评价方式,是咨询师对来访者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此咨询效果的评估问题也是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建设的一大难题。

(三)关于保密问题

来访者个人资料的保密与安全是网络心理咨询伦理建设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在传统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有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的责任。在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有责任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保护咨询资料。但由于网络心理咨询是通过网络展开的,咨询的所有资料都储存在电脑上,当今电脑病毒、网络黑客活动猖獗,电脑病毒和网络黑客的入侵很容易导致资料的破坏或丢失。一旦咨询资料外泄,尤其是涉及来访者的个人隐私的资料外泄的话,可能会对来访者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给来访者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不但不利于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解决,而且会使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恶化,加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四)来访者个人资料的真实性问题

在网络心理咨询中,虽然咨询师也要求来访者提供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但是网络心理咨询带有很大的匿名性,咨询师无法判断这些信息的真伪。如果来访者有自杀、谋杀等意图时,因在咨询过程中缺乏非语言信息的帮助,也无法和来访者的周围人士取得联系,所以咨询师很难判断来访者是否真的有自杀、谋杀意图,无法采取除提供心理帮助以外的其他干预措施,很难有效地保护来访者。

(五)西方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本土化问题

1999年10月美国心理咨询委员会专门制定了通过互联网开展心理咨询的有关规定;2000年有关机构联合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网络心理咨询伦理准则[2]。这些年国外的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经过进一步的修订,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而我国内地的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建设处于摸索阶段,需要而且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内地的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体系的构建基本上是模仿西方的模式,而我国网络心理咨询的临床实践受我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是不合乎我国的国情的。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伦理规范不仅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会使网络心理咨询师在现实的网络咨询过程中感到很迷茫,无所适从,甚至质疑整个网络心理咨询体系的科学性。

五、应对策略

(一)网络心理咨询机构应对其咨询师的职业资格和能力进行严格的把关

一方面,各网络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在招聘网络心理咨询师的时候,要求应征者出示职业资格证书和有关受训的资料,并当面鉴定真伪,使不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无法成为网络咨询师。另一方面,网络咨询师在进入网络咨询系统之前,要提供验证码,保证进入网络咨询系统的是网络咨询师本人。

(二)将来访者周围人士的评价作为咨询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

网络咨询师在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之前,要求来访者提供其周围人士的联系方式。一个咨询阶段结束之后,及时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和来访者的周围人士取得联系,要求其对来访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及症状改变进行评价。把来访者周围人士的评价和来访者本人的评价一起作为网络咨询效果评价的指标之一,得出的结论也就更客观。

(三)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在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之前,网络咨询师应提醒来访者也有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保护咨询资料的措施。根据来访者的上网情况,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有效的保密建议。对于咨询师的电脑,应该使用防火墙,在咨询信息的传输中加密与解密,存储与备份咨询信息等。

(四)与传统咨询方法相结合

对来访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网络心理咨询之后,如果发现来访者有自杀、谋杀等意图时,网络咨询师应尽量与来访者建立面对面的咨询关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当面要求来访者提供真实的个人资料,建立更真实的咨询关系,判断来访者是否真的有自杀、谋杀等意图,进而更好地保护来访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网络心理咨询的效果。

(五)加快对西方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本土化研究的步伐

我们对西方的网络咨询的伦理规则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应根据本土文化的特点进行修订和补充。应在西方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本土化的过程中,寻求解决我国网络心理咨询伦理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不断修订、完善我国的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

参考文献:

[1]崔丽霞,郑日昌,腾秀杰,谭晟.网络心理咨询职业伦理研究概况及展望.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1,(7):510-512.

[2]李建伟,孙炳海,桑晓芳等.我国大陆地区网络心理咨询的现实考察与未来展望.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702-703.

[3]吴岚,张大均,余林.讨论网络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7):68-72.

[4]毕红升.网络心理咨询业的开展与伦理困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5):214-126.

[5]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