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测量教学论文

测量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28 14:5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测量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测量教学论文

第1篇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林庆华,栗保明.等离子体辐射对固体火药燃烧速度影响的研究[J].弹道学报.2005(03)

[2]李倩,徐送宁,宁日波.用发射光谱法测量电弧等离子体的激发温度[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1(01)

[3]狄加伟,杨敏涛,张明安,赵斌.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在大口径火炮上的应用前景[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0(02)

[4]杨家志,刘钟阳,牛秦洲,范兴明.电爆炸过程中金属丝电阻变化规律的仿真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02)

[5]郭军,邱爱慈.熔丝电爆炸过程电气特性的数字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6(01)

[6]苏茂根,陈冠英,张树东,薛思敏,李澜.空气中激光烧蚀Cu产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03)

[7]李兵,张明安,狄加伟,魏建国,李媛.电热化学炮内弹道参数敏感性研究[J].电气技术.2010(S1)

[8]赵晓梅,余斌,张玉成,严文荣.ETPE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的燃烧特性[J].火炸药学报.2009(05)

[9]杨宇,谢卫平,王敏华,郝世荣,韩文辉,张南川,伍友成.含电爆炸元件电路的PSpice模拟和实验研究[J].高压电器.2007(06)

[10]郝世荣,谢卫平,丁伯南,王敏华,杨宇,伍友成,张南川,韩文辉.一种基于电爆炸丝断路开关的多脉冲产生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08)

[11]伍友成,邓建军,郝世荣,王敏华,韩文辉,杨宇.电爆炸丝方法产生纳米二氧化钛粉末[J].高电压技术.2006(06)

[12]林庆华,栗保明.高装填密度钝感发射装药的内弹道遗传算法优化[J].弹道学报.2008(03)

[13]王桂吉,蒋吉昊,邓向阳,谭福利,赵剑衡.电爆炸驱动小尺寸冲击片实验与数值计算研究[J].兵工学报.2008(06)

[14]林庆华,栗保明.电热化学炮内弹道过程的势平衡分析[J].兵工学报.2008(04)

[15]蒋吉昊,王桂吉,杨宇.一种测量金属电爆炸过程中电导率的新方法[J].物理学报.2008(02)

[16]钟建忠,刘列,李立民,门涛,文建春.电爆炸丝断路开关的电磁辐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7(12)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管用时.导线内交变电流趋肤效应近似分析[J].邵阳高专学报.1994(03)

[2]李海元,栗保明,李鸿志,宁广炯,王争论,杨春霞.等离子体点火密闭爆发器中火药燃速特性的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4(02)

[3]谢玉树,袁亚雄,张小兵.等离子体增强发射药燃烧的实验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1(03)

[4]张洪海,张明安,龚海刚,杨国信.结构参数变化对等离子体发生器性能的影响[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4(03)

[5]孟绍良.电热化学炮用脉冲电源及等离子体发生器电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6]戴荣,栗保明,张建奇.固体含能工质等离子体单药粒点火特性分析[J].火炸药学报.2001(01)

[7]赵科义,李治源,吕庆敖,段晓军,朱建方.电爆炸金属导体在Marx发生器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3(10)

[8]弯港.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流动控制机理数值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9]李海元.固体发射药燃速的等离子体增强机理及多维多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10]王争论.中心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及其在电热化学炮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11]成剑,栗保明.电爆炸过程导体放电电阻的一种计算模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12]李海元,栗保明,李鸿志.膛内等离子体点火及燃烧增强过程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2(03)

[13]龚兴根.电爆炸断路开关[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04)

[14]戴荣,栗保明,宁广炯,董健年.SPETC炮等离子体发生器自由喷射放电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01(04)

[15]刘锡三.高功率脉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核物理动态.1995(04)

[16]杨汉武,钟辉煌.PSpice模型用于电爆炸丝的数值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S1)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马新欣.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

[2]徐凯.硝基甲烷及其分解产物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14

[3]林鹤.HMX共晶炸药的制备与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4]牛田野.特殊等离子体环境物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5]刘卉.含吡啶环高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6]黄勇,时家明,袁忠才.NumericalSimulationofIonosphericElectronConcentrationDepletionbyRocketExhaust[J].PlasmaScienceandTechnology.2011(04)

[7]王娟.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8]董岩.多氨基多硝基苯并氧化呋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9]刘进剑.多氨基多硝基吡啶及吡嗪氮氧化物含能配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4

[10]赵国政.氮杂环硝胺化合物的理论设计与母体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4

[11]汪建.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及模式转变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12]郭长平.一步法微气孔球扁药成孔机理、燃烧性能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13]金涌.电热等离子体对固体火药的辐射点火及燃烧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14]邓忠新.电离层TEC暴及其预报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

[15]刘宇.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16]王亮.薄层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一体化,数控,探索

 

随着越来越多高精尖技术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使用,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科技装备,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的数控机床的使用率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凸现,数控机床的使用率将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随着数控机床普及率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大量懂得数控编程与机床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便面临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数控技术工人的新的挑战。

传统的中职数控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数控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相对分开,各成一体。导致学生跟着理论老师学完一个学期的理论之后,利用期末集中到数控车间跟着实践老师再学习实践。因为数控技术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积极性普遍不高。通常一本书的理论学完了,真正掌握的学生很少。而期末到车间实践的时候,很多学会的东西也已经忘了很多。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觉得数控技术难学,普遍抱有恐惧心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症结后,我校从2005年开学以数控专业为试点教育教学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即把数控专业学生第二年所学的专业课分成数控车削技术、数控铣削技术、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若干素质技能模块。将这些素质模块全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进,每一个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由一个老师全部完成。学生在学习每一模块时,先由老师讲解当天所学理论,学生掌握后就直接到车间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经过近几年的试点,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显著改善。

但是随着这几年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其中的不足也在教学中显现出来。数控专业学生所学的素质技能模块彼此相对独立,学生由于个人兴趣不同等原因,往往只对其中的几个模块感兴趣,而对剩余的模块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偏科。这样一来,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便失去了意义。为此,我校机械系的教师以近五年一体化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数控一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从学生在技能模块学习中偏科的问题着手,分析学生偏科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学生个人的兴趣不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致。因此,在假期中,我系老师积极探索,把学生第二学年所学习的若干模块进行了整体规划。以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两个模块为主线,把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模块的内容穿插在数控车削技术与数控铣削技术的学习中。

具体实施的步骤分为:首先,数控专业的学生升入二年级学习后,我系老师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模块学习前的动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动员大会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整个技能模块学习的总目标。总目标的实施依靠具体项目进行落实。具体的项目是由我系老师在假期中经过细致筛选,以数控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设计出的由轴类零件和平面轮廓零件组成的配合工件。通过把配合工件的内容分解,其中的知识点主要由学生将要学习的技能模块组成。接下来,学生在进行每个模块学习的第一节课里,专业老师都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学生所学模块在整个总体项目中所占的地位,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完成所分配的目标。

在CAD/CAM模块的学习中,老师会把学生要完成的总的配合工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首先从直观感受到学习完所有模块后所要完成的配合工件的造型。然后,老师会把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进行逐步分解,最终分解成学生所要学习CAD/CAM模块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白,通过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学习,逐步深化,最终才能完成整体的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学生通过对CAD/CAM模块中零件的实体造型有了了解后教育教学论文,在钳工技术的学习中,首先从要完成的配合零件的毛坯入手。老师发给每名学生原始毛坯。学生通过学习钳工技术的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研磨、测量等知识后,对原始毛坯进行加工,以保证在数控车削和数控铣削加工中对毛坯的精度质量要求。得到达到精度要求的毛坯后,学生就开始在数控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从数控机床的组成、基本操作、数控程序编制、自动加工和精度控制等知识点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学习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同时,同步开始电器与PLC的学习。电器与PLC主要包括各种电器元件、控制电路和PLC编程。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涉及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电器控制部分。在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操作的同时理解机床动作的原理,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学生根据第二学年开始时的总项目介绍,逐步随着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总目标划分了若干小的模块化目标。当学生由于兴趣或其他原因完不成其中某一模块学习时,就会造成后面的模块学习无法进行,进而影响了整个总体目标的达成。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还引入了团队竞争,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当完成一个基本模块学习实践后,各个小组会进行评比排名。基于以上两点,学生在学习中偏科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往有大幅提高。学生考取两个或多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也有大幅提高。

事实证明我校在一体化教学中引入总项目引领各个分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尝试非常成功。但毕竟只是尝试,肯定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始终立于国际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文堂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之我见[J] 职业教育研究,2004,2

[2]马春峰,于宏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

第3篇

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项目是我校为促进学生文理兼修、知行并举、全面发展、提升素养和能力而开设的一类新型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素质、特长培养和创新实践等三类课程。其中,创新实践类综合素质项目因其鲜明的实践特性和能力培养要求,其教学涉及理论拓展、实践锻炼、教学组织模式以及指导方法等多个方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面,如何发挥课程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以“电子设计”教学为例,研究、探索创新实践类综合素质项目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指导方法,总结提出了若干可行的创新思路。

“电子设计”综合素质项目面向具有电子设计兴趣爱好的二年级以上学生开展,本着“实践、协作、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营造电子设计文化、介绍电子设计方法、组织分类专题实践、开展电子系统设计课题、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为主要内容。该课程是非常典型的创新实践类综合素质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改进完善,实施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1 教学组织模式

创新实践类综合素质项目一般是依托某一专业方向的外延型综合实践设计课,它不是学生所学专业的必修内容,但与已学课程或正在学习的课程相关,为那些有相关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环境,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从教学的组织实施方面来说,应立足于激发选修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兴趣,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以“电子设计”为例,由于选修学生专业、年级各异、个人能力不同,应注重因材施教,以鼓励个人潜能发挥,不断提高其创新设计能力;实行高低年级协作编组、实施开放式教学,则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据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的教学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动态教学方案、多套实施计划

为鼓励学生的兴趣,满足实践需求,项目允许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选报选修,因此,选修学生的专业覆盖面广、理论基础跨度大、实践能力差别明显。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在不同学期采用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相应设计至少三套教学实施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秋季学期实施方案:因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电类基础课,部分学生则具备了一定的电子设计能力,因此本期以模块化设计训练和基础能力培养为主,分阶段组织学生互助自学,最终实现功能模块设计或小型电子系统设计。按照这一方案,针对选修学生情况,具体采用基础能力培养和小型系统设计两套教学实施计划,并兼顾自学和协作能力培养。

春季学期实施方案:本学期选修学生均具有一定的电路基础知识,因此主要实行春季学期教学计划,开始即以某个课题方向为牵引,直接进入专题实践训练,每个设计小组选定一个感兴趣的专题(方向),由简到难,逐步深入,一以贯之,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设计。

项目鼓励跨学期选报选修,对于连续选修的学生,充分考虑其实践、提高的需求,实行动态的教学方案和实施计划。

1.2 科学编组,协作实践

根据综合实践类课程特点及综合素质项目教学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作精神,除了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以外,项目主要以分组模式进行,并有小分组和大分组两种模式。 小分组:在功能模块、拓展设计以及小型电子系统设计阶段,采用两人编组的协作模式,并以高、低年级学生混合编组。这种模式主要在秋季学期实施。

大分组:在以系统功能划分专题的电子系统设计阶段,全程采用三人一组的协作模式,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积极协作,共同完成专题项目。这种模式主要在春季学期实施。

1.3 统筹课内外时间,实施开放式教学

根据项目的实践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教师充分利用综合素质项目课堂时间,进行课题规划,讲座辅导,指导学生课内实践等工作。根据项目需要,学生还必须积极利用课外时间和开放实验室条件,由学生骨干负责,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实践。为了便于开放式教学,在完善整体实施方案的同时,我们进一步确立了骨干职责、自主学习规范、检查要求、考核办法、辅导和资助细则等。

2 教学指导方法

上述教学组织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实践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以及协作攻关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了每一名学生的潜力,为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最佳氛围和最优环境。在具体的教学指导方法上,则应根据具体项目课程的特点,研究探索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电子设计”综合素质项目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下面以之为例,提出几点经实践检验效果良好的教学指导方法。

2.1 教师指导、学生骨干协助

创新实践类项目一般限制最多30人的选修规模,由于其设计性和实践性特点,如果要求指导组教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指导,难度较大,也不符合项目培养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倡导和鼓励更多的学生骨干参与到项目教学和指导中,并鼓励相关学科研究生,特别是在相关赛事中获奖的研究生参与项目讲座。

教师每学期从连续选修的学生中指定至少两名学生骨干。项目实施中,教师主要进行专题讲座、选题引导、过程指导、答疑解惑、考核评优和指导参赛①等。学生骨干在做好课外实践管理的同时,根据自身参与课题情况,协助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

2.2 分类实践、专题引导

本文1.1节提到,不同学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具体教学内容和指导方法上,则概括为“分类实践、专题引导”。“专题引导”是指项目实施和指导过程中,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贯穿始终的电子设计专题方向。根据所在学期和选修学生理论和实践基础,实行不同的项目专题分类设计,概括为“分类实践”。

第一学期,首先进行基本功训练,②然后以模块化功能电路设计为专题,如EDA及PCB设计、单片机入门设计、电源模块设计、放大器模块设计、测量 模块设计等。完成基本模块电路设计以后,即按照小分组模式,对基本模块电路进行拓展设计,并可进一步延伸到小型电子系统设计。

第二学期,以电子系统功能进行专题分类,以大分组模式指导学生开展电源及功率电路设计类、信号发生器类、仪器仪表类、通信类、控制类等专题方向的项目设计,每年基于实验室条件和电子技术发展动态,进行项目选题更新优化。

根据选修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述基于分类专题实践的指导方法,可以结合春、秋学期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

2.3 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创新

从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能力培养的规律出发,项目指导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不断完善创新”的方法思路。在“电子设计”教学中,从电子技术实践技能等基本功训练开始,从基本电路模块设计到小分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阶段的模块电路拓展设计,从小型电子系统设计到大分组的专题设计,从方案设计到软硬件设计,到系统测试联调,再到系统功能优化,整个过程,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不断增强。

3 结论

本文以“电子设计”教学为例,对创新实践类本科生综合素质项目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总结提出了动态方案、协作编组、教师主导、骨干协助、分类实践、专题引导、循序渐进、自主开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教学成果。

基金项目: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教学建设项目(2014117)

第4篇

关键词:单片机;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控制;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TP332.3 文献标识号:A

A Smart Hom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MCU STC12C5A60S2

CHEN Rongkun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QuanZhou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icrocontroller STC12C5A60S2 as the core, which can be used to monitor, control, alarming and display the smart home environment.The system uses sensor technology, microcontroller technology, etc., to achieve the indoor hom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light illumination collec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stop control, display and state alarm and other functions. Through the actual test, it ha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odern intelligence in the field of smart home environment.

Keyword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mart Home;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ntrol;Sensor

0引 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及选择需求的不断提升,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在改善现代人居的生活质量和完善生存环境方面正日渐发挥着其实效且重要的技术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即针对一套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的研发设计而展开了如下研究。具体来说,该系统可对室内温湿度、光照度进行数据采集;还可将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预设置的参数进行比较,再利用单片机进行编程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家居的合理功能配设,并最终获得理想满意实践效果。

1 系统方案设计

系统以STC12C5A60S2型单片机为中央控制器,主要由温湿度检测模块、光照度检测模块、键盘模块、显示模块、风扇及照明模拟模块、报警提示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系统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室内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Fig.1 Block diagram of indoo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ontrol system

为了节约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利于维护维修,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预设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进而通过单片机系统程序来控制相关模块的运行和停止。由图1可见,温湿度、光照度传感器模块可用于实时采集家居环境的数据;键盘模块则用于设定温湿度和光照度的范围;而显示模块将用于显示温湿度和光照度等级及舒适度情况。除此之外,模拟模块即用于设备运行与停止情况的仿真模拟;特别地,LED报警提示模块会用于当温湿度、光照度数据超过预设定值时来进行闪烁报警指示[ ]。

2 系统硬件设计

由于STC12C5A60S2集成度较高,只需要一块单片机加上一些必要的外围电路就可以完成硬件设计。

2.1 最小控制系统

基于系统的要求,芯片选用的是STC系列单片机STC12C5A60S2。其中复位电路、单片机STC12C5A60S2构成最小控制系统。实现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最小控制系统电路

Fig.2 Minimum control system circuit

STC12C5A60S2是一款运算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超低功耗、并可支持SPI在线编程的单片机,其内部自带2路PWM控制器、2个定时器、2个串行口支持独立的波特率发生器、3路可编程时钟输出、10位AD转换器、一个SPI接口。时下,则因其价格低廉、功能完善,已在电子行业获得广泛认可和大量应用。

2.2温湿度传感器电路

温湿度传感器电路采用了DHT系列的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DHT11是一款内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但仅有一个单总线制串行输出接口,这一配置使系统集成电路变得简易快捷。只是,由于传感器的单总线制特性,造成其发送和接收皆须为三态特性,因而外接上拉电阻,其在常规状态下将呈现为高电平[ ]。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温湿度传感器电路

Fig.3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circuit

2.3光照度传感器电路

光照度传感器电路选用的是BH系列光照传感器BH1750,BH1750 是一种用于两线式串行总线接口的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集成电路。这种集成电路可以根据收集的光线强度数据来调整液晶或者键盘背景灯的亮度,并利用自身的高分辨率探测较大范围的光强度变化。设计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光照度传感器电路

Fig.4 Illumination sensor circuit

2.4 液晶显示电路

液晶显示电路采用的是LCD12864。LCD12864是一种低电压低功耗、具有4/8位并行、2线或3线串行多种接口方式,内部含有国标一级、二级简体中文字库的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其显示分辨率为128×64, 内置8 192个16*16点汉字,和128个16*8点ASCII字符集;利用该模块灵活接口方式及简单、方便的操作指令,即可构成全中文人机交互图形界面;而且可以显示8*4行、16*16点阵的汉字,并可完成图形显示。由该模块构成的液晶显示方案与同类型的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相比,不论硬件电路结构或显示程序都要简洁许多,且该模块的价格也略低于相同点阵的图形液晶模块[ ]。

2.5 风扇及照明模拟电路

风扇及照明模拟电路选用的是NPN系列的8050三极管,其原理即是利用三极管的开关工作状态。具体地,当监测智能家居环境温湿度数值和预设置数值对比不一样时,单片机将输出PWM1信号控制风扇(本文用马达)进行智能调节;当监测室内光照度比较暗时,单片机将输出PWM2信号控制室内照明,相应地进行室灯照明度的智能调节。反之亦然。基本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风扇及模拟照明电路

Fig.5 Alarm and analog lighting circuit

2.6键盘电路

键盘模块电路是由4个轻触式按键 S1-S4和最小控制系统组合构建而成。键盘功能设定:按键S1第一次按下修改预设值,而后再按下S2键、S3键或S4键进行参数设置,设置完成后,再按下S1键,参数设置成功。S2键按下就是对任一参数进行设置;S3键和S4键按下则进行相应的加1或减1操作。如果并未按下S1键,即按下了S2键、S3键或S4键,将保持前状态继续进行,数据显示也不会发生改变。

2.7电源电路

单片机及外围电路都需要直流5V工作电压,均由变压器次级线圈输出 ,经由整流、滤波、稳压而得到[ ]。其对应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电源电路

Fig 6. Power supply circuit

除以上各电路模块之外,还需要各种信号控制温湿度、光照度、液晶显示、风扇及照明、报警等。各功能模块均通过I/O接口连接至单片机,单片机将集中处理这些信号并作出回应,从而将各个模块连通整合在一起。另外,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有可能出现干扰的输入及输出通道还设置并加强了一定的隔离措施。

3系统软件设计

采用8052内核,具有64K FLASH的程序存储器和1280字节的外部RAM数据存储器,系统选用C语言[ ]进行开发。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重点包括主程序、初始化程序、数据处理显示程序、温湿度传感器DHT11程序、光照度传感器BH1750程序、控制电路程序等。并且将任务分成不同的模块处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图7系统程序流程图

Fig.7 System flow chart

4 系统调试结果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STC12C5A60S2单片机能监测控制智能家居环境系统的运行与停止,并将监测控制数据显示在LCD上。当监测智能家居环境温湿度数值和预设置数值对比不一样时,单片机将输出PWM1信号控制风扇(本文用马达)进行智能调节;当监测室内光照度比较暗时,单片机将输出PWM2信号控制室内照明,也就是智能调节室灯的照明度。反之亦然。

5 结束语

本文研究开发了集温湿度、光照度监测控制为一体的智能家居环境系统,采用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并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智能家居环境参数的精准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结果准确,符合智能家居环境的监测控制要求。

第5篇

关键词:物理;学生;能力培养

一、领好路,入好门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开学科,我校对此十分重视。物理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物质运动现象,是研究物质的一切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和物质各层次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物理科学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校初二有五个班,五个物理教师每人一个班,初三有六个班,由六个人教,这样让每个物理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中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暑假中,我校六个物理教师全部到东台市第三中学去听了新课改讲座。从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的特点有这样两点:(1)以能量为主线贯穿始终,不强调定义的严谨和严密。(2)易学,难教。为了不影响初三的中考质量,抓好物理课的教学,我觉得在初二时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帮学生领好路,让学生入好门。刚接触物理这门课,学生对之往往有一种新鲜感。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许多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已,如不及时深化,这种热情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物理实验课。如我在二(1)班就做了大气压强的实验,学生感到很新奇,水为什么没有从倒着的杯子中留下来,是谁托住了水杯中的水;再如我用三棱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得到了彩虹等现象明显的实验,以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为学生今后发奋学习埋下了火种。这样良好的开端使得我校在第一次初二月考中每班物理优秀人数都在25人(班级人数一半)以上,及格人数在45人左右,低分控制在1~2人,收到了优良的效果。

二、亲其师,信其道

我校平时教研气氛很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得有一缸水,上学期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参加了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竞赛,一批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年青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脱颖而出。我校还要求教师写案例交流,写教学论文并编写成论文交流集,名称为《走进新课程》海中教研第六期、第七期等。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连,当学生对自己的老师产生崇拜心理,认为老师学富五车时,如果我们的教师再能在此时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加之教师又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学识渊博,学生才能热爱老师,听从教师的教诲,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强探究,重实验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由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根据初中生的这一身心特点,我把初二(1)班和初三(1)班各分成了10个实验小组,每组5~6人,列学号1~10号为实验小组长,11~20号的为实验小组副组长。我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我经常在课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如:探究放满水的水杯中还能再放多少回形针时,先让学生猜测,有学生猜能放5枚,也有学生猜能放30枚,在我的启发下,有学生大胆的猜测能放80枚,而这位学生大胆的猜测却招来了其他学生的一片嘲笑声,我并没有在此时打断学生,而是继续做实验,学生随着我放回形针的动作,一枚一枚的数着,当过了30枚时,略感意外,当过了80枚时,教室时已极奇安静,真是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当过了150枚时,好多学生都已忘记了呼吸,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的表情,结果放了168枚后仍未有水溢出,使学生大感意外。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探究。在这个实验中,我先提出探究的问题再让学生去做出猜想和假设,并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实验的操作中,引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并加强了他们在实验中的交流与协作,从而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进行了较好的培养,使之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为今后学生独立对实验现象进行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如,东台实验初中的王宪老师在盐城亭湖初中的新课程会教课上,把学生现场分成多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测量长度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提,当四个小组的学生都测量完以后,让四人同时上台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很好的启发性。这节课也因此获得了这次会教的一等奖,该同志代表盐城去省里参加全国会教,再次获得全国13个一等奖中的第二名,这为我们东台的物理教育在全省树立了一个标杆,同时这也是我市推进新课程教改而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

四、重思维,力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我有时也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基思维能发散,多元化,从而发挥其思维独特的创造性。在串、并联电路实验教学后,提出问题: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我先让学生画出所有的电路图,再让5~6人为一个实验小组,利用器材进行探究。受已学知识的干扰,学生置于“矛盾”之中。这时学生排除“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思维定势进行逆向思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事实证明,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感觉到有新意,在讨论中,不时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很快就有7~8个实验小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随之提出了新的问题,而这是我始料所不及的。这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和深广度,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效果。

五、重实践,强应用

在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我通常都强调学生既要能记住它的定义,还要能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它表示什么,在物理学中引进它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而这才是学习这个概念的作用和意义之所在。不少学生对物理实验感兴趣,觉得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茫然,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缘故。而大丰市实验初中的陈老师却在比赛中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解决了我多年来的困惑,他让一对长得很像的学生相互配合,一个做物体,一个做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由于戴着一顶帽子,则像的表演难度更大,物不断地做动作,像在不断的出错,不断的纠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这样的优质课也给听课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为我所乐道。

因此,教师应重实践,强应用,引导学生灵活的学习物理。每次我向学生讲解物理新知识时,我都能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应用,还要求学生观察身边世界,并找出相关事例来进行比较等。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课用杆秤举例,让学生分析出其中的道理,并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做秤”通常采用的手脚等。

这其中又应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画出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的平衡条件”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能运用自如。2007年的中考,物理试卷中就有杠杆使用的一道大题目,而我校学生的得分率就较高,当年我校中考物理成绩列所有乡镇初中第二名,而这也是我校重实践、强应用的最好诠释。同样在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并利用学校实验室的现有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如用电能表测量在教室里用自制的电路板烧水时消耗的电能等实验操作,从而提高了对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还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用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从而培养学生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习惯,并最终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教师要提醒学生步步小心,处处留意,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第6篇

关键词:体育 学习评价 内涵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182-02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评价的概念:在我国的文字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在英语中“evaluate” (评价)这个词,在词源上的含义也就是引出和阐发价值。

教育评价诞生于“八年研究”,“八年研究”指的是美国自1933年至1940年开展的一次课程改革研究活动。在研究中主要研究人泰勒说:“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评价(实质上就是课程评价)的泰勒模式。

当把“评价”一词特别地用于学校教育领域或课堂教学情境时,在一些情况下,“评价”就是“教育评价”一词的简称。下面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评价”一词在教育教学活动情境下的若干典型的解释:

格兰朗德(N.E.Gronlund)认为,评价是为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的(课堂)系统过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定量描述(测量)和定性描述(非测量)两方面。根据格兰朗德的观点,评价总是包括对测量结果需求程度的价值判断。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包括测量和非测量两种方法,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即: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

斯塔费尔比姆(L.D.Stufflebeam)等人认为,“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设计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斯塔费尔比姆还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总之,可以这样来描述“教育评价”概念,所谓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eluation),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不妨把这个定义看成是广义的教育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用不同的定义。

二、学习评价的内涵

自桑代克提出了学力评价的观点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其实教育评价首先就是从学习评价开始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评价正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人们开始在不同的层面上对教育评价进行研究。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对学习评价的内涵方面的研究文献非常少,为避免歧义,有必要对学习评价作一说明。

首先,学习是与获得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情况、能力、效果有关系的,并通过对学习的过程、情况、能力、效果的评定和阐发而达到教育的效果,这才有学习评价的概念的出现。

从前面国内外学者对“评价”一词在教育教学活动情境下的若干典型的解释中,我们知道当把“评价”一词特别地用于学校教育领域或课堂教学情境时,在一定情况下,“教育评价”也就成了“学习评价”一词的简称。“评价是为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的系统过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定量描述(测量)和定性描述(非测量)两方面”;“是按照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教育计划的效果等进行测量的过程”。其实,这些解释都是与学生的学习评价紧密相关的。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学生通过教学所发生的行为,予以确定的过程。学习评价的对象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评价者主要是任课老师。

三、学习评价与教学评价、学习测量的关系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评价与教学评价并不是一回事,不过,由于教师和学校教学工作质量是通过学生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的,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是基础和根本,世界各国学者一般也是更多地从学的方面论述教学评价的。在我国的教学论文著作中,对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并未做严格的区别,只是简单地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从而造成某些认识上的混乱,实际上,教学评价更多的属于学校管理和教育督导研究的范围,学习评价则属于教学论的研究范围。

学习评价也不能等同于学习测量,测量是人们对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运用各种测量手段和各种信息只是对学生行为进行描述,而不管其价值如何,而评价则以这种描述为基础而试图确定学生行为的价值,即根据测量结果对学生的行为作出价值判断。简言之,学习测量着重于对学习状况的数量化测定,而学习评价则是在测量的基础上,着重对学习状况的“解释”与“判断”。在学习评价中,测量的手段和工具很多,但主要是测验。教师根据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做出价值判断。判断既可以用于形容词,也可以用于短语,或一组评语表示,它主要回答某个学生在某个学科的某个单元学习中学得“怎么样”。

四、中学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的内涵

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增长,以及运动技能的形成,都处于最佳状态。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于提高我国全民族的体质水平,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战略意义。

开展中学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中学体育是进行智力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促进智育的积极因素,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加强体育文化教养的一部分内容。

鉴于学习评价的内涵,我们可以引申和总结出体育学习评价的含义,体育学习评价首先是对学生的评价,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除了是为达到体育目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之外,体育学习评价还要依照划分的五个学习领域、六个水平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学习成果、对学习过程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情感进行评价 。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体育学习评价能使我们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加以断定,进而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和改进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评价这一教学环节激励学生、教育学生。

为此,笔者通过对教育、体育教学领域方面的专家34人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的涵义问卷调查,专家问卷调查按社会学调查统计通用要求进行,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专家问卷调查表。问卷初稿征求了专家的意见并反复修改后,抽取10个专家,对问卷作了效度评价(见表1)。从专家调查结果看,调查问卷所列各题能反映所要调查内容,具有有效性。为了检验问卷的信度,对问卷进行了重测,两次的相关系数为0.9132(P

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学习评价的涵义中是“对学生的评价”的有28人,占调查人数的 82%,认为是“为达到体育目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的有32人,占94%,认为是“通过体育教学实践, 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的有31人,占91%,认为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情感的评价”的有 33人,占97%。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体育学习评价:体育学习评价是指根据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对其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既包括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诊断判定,又包括对学习结果的评定,还包括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叶澜主编,陈玉琨,沈玉顺.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新时代的到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也随之偏移到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由此,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然成为了教师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就以如何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为主要内容展开探讨,以期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兴趣 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倘若只是通过理论向学生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很难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更遑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为了课堂上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信息素养得到培养,教师应以人为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爱护学生,激发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唯有从内而外的兴趣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故而,为了让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关心学生,同学生进行交谈,如此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信息教学中。比如说对于喜欢看漫画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以漫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动漫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让学生在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够转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的信息素养得到发展与提高。 

二、鼓励学生,维护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刚开始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学生对于一些操作还有着许多懵懂的地方,可能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类似误删图标、切换不了输入法等等错误。此时,教师一定要包容学生,鼓励学生,如此才能维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避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使其逐渐丧失了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当然,在对于学生犯下这些错误时,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包容,而是要进行相关的指导,耐心的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操作,鼓励学生每一次的进步,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的兴趣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多用一些像“真棒!”“很好!”“跟上次比有着很大的进步呢!”等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上的关注,从而能够更努力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更好的发展。 

三、角色转换,推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学生的心理上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故而在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都有着不可测量的潜力。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这些潜力,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由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从而更好的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开发。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 

而如何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就要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这样学生与教师的隔阂才会消失,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而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除此,教师还需要适时向学生传播温暖,如此才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与和谐,才能促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好的开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变成学生的合作伙伴,还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更为浓厚。 

四、教学方式改革,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刚开始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大多的学生有着很大的期待,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科不但有娱乐板块,同时许多学生对于高科技都有着向往与期待,希望能够真正接触到高科技。但伴随着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推进,其教学内容越来越难,大部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改革,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到计算机这一领域之中。由此,教师可以借鉴一些新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一些计算机基础比较差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其能够跟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全体教学水平。还有,教师还可以通过竞赛来引起学生的挑战欲,让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等等方式,都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结 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如何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进行教学的所有分析,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由此,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陈信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 

第8篇

一、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我在基层学校听课时发现,实验教师都感受到数学新教材备课难,课堂操作更难,难就难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完全改变,教材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难在要凸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难在要突出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难在要用个性化教学替代模式化教学上;难在教师角色的转变、理念的转变上。而这些“难”最终落脚反映在操作层面上就是一个数学教学设计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具、学具准备费时间,教学情景难创设、活动难组织、过程难展开、教学突发事件难应付、课堂进程难调控,教学任务难完成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我想结合平时的教学教研实际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想法:

1、创设一个丰富、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情景。我们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加工,就地取材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活动情景、故事游戏情景或实验情景等,用一个好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加教材的感染吸引力,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爱学数学。

2、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数学即活动,无活动的数学将失去生命力。在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迭》的教学时,一位老师让学生课前自制各种盒子和收集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子,课上

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盒子展开与折叠,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学生这些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体验了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观察、实验、制作、测量、猜想验证、讨论交流、阅读、游戏、竞赛、表演等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设计要从活动的内容、任务、形式、组织、到达到的目标、使用的材料、涉及到的问题、活动的程序等方面做一个全面计划安排,要在备课中书面反映出数学活动设计。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去猜想,去探索,把数学活动要作为学生知识生成、知识建构的载体来加以重视。

3、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问”,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定会以好的问题为前提,数学问题设计得好,它可以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它可以调控课堂教学的方向和进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把数学问题作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线索来处理。数学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数学内容的重难点,首先设计“中心问题”或“核心问题”,然后围绕“核心问题”向前后辐射,设计与之相关且有梯度的“问题串”来,最后考虑设计问题的提出时机,问题的展开与分析探讨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另外,备课时一定要书面反映出你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满堂问,随心所欲的问。

二、对实施数学新课程的体会

1、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汲取、去积累、去更新,要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终生需求。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把握新课程。要自觉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与学生一道成长,与新课程一同发展。

2、要提前做好数学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山区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必备的教具和学具,对课程需要的教具、学具等材料,我认为不能等、靠、要,应该在教学前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自制准备妥当,切忌临阵凑合应付。要搜集相关的课程资料,备写实用、富有特色的教案,课前多回味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梳理教学程序,修正细节,查漏补缺,使教学准备万无一失。

3、尽力挖掘和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以感染、吸引、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数学。在听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日历中的方程》一节课时,一位老师让学生任意勾出日历中一数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并说出三个数的和,这位老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三个数是多少,这样的教学情境瞬间激起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非常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因而,我们倡导用新颖的数学教学情景来感染学生,用数学的逻辑美、对称美、形式美来吸引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数学资料来熏陶学生,用数学强大的应用性、基础性、工具性来激励学生,让数学真正成为思维的“体操”。

第9篇

生成性资源是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生成性资源是即兴的、灵动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体验,因此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才能让课堂绽放精彩。而课堂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灵机性,有效的动态生成,就必须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情况,顺着学生的思维。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一、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预约性生成”的智慧火花,让它绽放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因素和场景,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案,更应注重学生参与活动,及时捕捉“预约性生成”的智慧火花,让它绽放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得美丽。使“预约性生成”成为课堂上的一个亮点,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学习经验,获取丰富的情景体验。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第一次自主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圆,学生纷纷动起手来,一段时间过去了,大部分学生画的都很好,但问题也就出来了。有的同学把纸给划破了,有的同学画的圆不封闭,有的画成椭圆……教师急中生智,没有按部就班地用教案,而是调整了方案。大家画得都很认真,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好呢?你认为在画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难点是什么?教师抓住这一机遇,把问题又一次抛给学生,让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得失(优生的成功和后进生的为难处),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画圆的方法,并且明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虽然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还是要教的,虽然学生的”非预约性生成”打乱了教学的正常顺序,但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因此,我们应在预约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构建。

二、不拘预设,让课堂变得灵性,充满智慧和活力

灵活生成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内在差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出了多变性和复杂性,这也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挑战。如果教学活动的进行与我们教师事先所做的教学预设不相吻合,教学活动不能再按照预设来开展,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呢?这是值得每个教师深思的问题。是拘泥于预设,无视真实的教学,还是直面真实的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呢?很显然,我们应该尊重事实,尊重教学实际情况,选择第二种做法。应该说,课前的预设只是为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教学方案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自己应对教育教学论文突发事件的掌控力,及时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这才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之前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关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相当了解,于是他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人民币,你知道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不仅把教材中提到的知识点都讨论出来,还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有人说10元人民币上画的是;有人说人民币上画的风景是桂林山水和三峡风光;甚至有的学生提出拿人民币对着光看,可以辨别人民币的真伪,等等。如此一来,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的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直接经验得到了系统化,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教师还按照预设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必将受到影响。这时教师可以机智地将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智慧和活力。

三、重视师生生成,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主体是学生,课堂上师生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活剧,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单纯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提出,教师在动态生成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那种认为学生是动态生成唯一对象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对象应该是学生和教师。这与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主体并不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环境、学生等的影响,会产生灵感。形成即兴的教学思路,从而对原来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和必要的补充。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一开始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估计正确与错误会同时出现,然后可以抓住认知冲突,组织讨论。但结果是,学生在尝试计算“3/7+2/7”时,无一例外都是等于5/7。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灵机一动,改变原定思路,设问:为什么不是等于5/14呢?你有什么理由说服老师?面对老师生成的新问题,学生通过折纸、画图、实物举例等多种方法,说明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学生的学习参与十分投入、有效。

四、利用错误,促进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并能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使错误巧妙地服务于教学活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在学生观察圆锥后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圆锥有无数条高,并且都相等。”面对学生的错误“发现”,教师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辨析。首先让学生指指、量量圆锥的高,当他从顶点沿着侧面指到底面圆周上时,立刻有学生反驳:“高应该和底面垂直,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所以只有一条。”在辨析中,大家都明确了圆锥高的含义,并知道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在此基础上,教师趁势追问:“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一石击起千层浪。一个学生拿起空心圆锥说:“只要在上面蒙一张纸,找到底面圆心,用一根铁丝穿进去直到顶点,这段铁丝的长度就是圆锥的高。”“那这个实心的圆锥,难道要在它的底面钻个孔去测量?”“把它靠在墙边,用体育课上测量身高的方法量。”……学生在倾听、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充分展开错误的思维过程,既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也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至高境界,它要求教师有动态生成的观念、强烈的课程意识,从教材出发,以学生为本,机智地开发、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在师生、生生动态的合作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的生长点,使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主题图教学 优化策略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05-02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因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意识仍处于形成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合理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并运用数学图画以及模型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题图便是在充分认识小学生思维特征的前提下,把数学问题转化为主体明确的图画,然后再将图画应用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当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却未能充分认识到主题图的本质特征,进而乱用、错用主题图。基于这种情况,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优化策略进行阐述。

1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从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内涵方面来看,主题图教学的优化是一个相对繁琐的过程,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很多,比如情境性、灵活性、数学化以及社会化等多重原则。

首先,情境性原则指的是,在日常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根据主题图呈现的主题情境来创设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充分相符的情境。数学教师在主题图情境设计时,应进行充分准备,杜绝为调动学生一时学习积极性而创设情境的行为,彻底走出创设主题图情境的误区,使学生真正成为情境的体验者,而教师则是情境的引导者。

其次,灵活性原则指的是,数学教师在充分理解、分析主题图的过程中,应更加灵活地予以把握和处理,从而使主题图具备一定现实性特点,努力使陌生教学材料变得熟悉化,熟悉的材料更加生动化、形象化。

第三,数学化原则指的是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来源于生活的主题图转化成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及科学精神,而这一过程中教师素养的提升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第四,社会化原则指的是小学生数学主题图情境包含了现实社会文化内涵,一方面反映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要。因而,数学教师在进行主题图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深入挖掘主题图内部所隐藏的社会化知识,使学生们充分欣赏并感受到主题图,最终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习惯。

第五,结构合理化指的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变教为学,变课堂为学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问。教师只作引导、释惑、解惑,教学效果相当不错。高效合理的课堂结构,必须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综合使用这些策略与教学标准,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效率。

2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优化策略

2.1 进一步优化数学主题图教学情境

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编写小学数学教科书的过程中,编写工作人员应始终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再以主题图方式呈现在小学数学教科书当中,利用简洁明了且具有较强生活特色的图画表达出数学思想,使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取数学知识及其技能。当前,小学数学教科书虽然已将数学思想渗透进主题图当中,然而其内容却多以图片形式进行呈现,若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完全根据教科书中的内容来创设情境,导入课程,通常会相对生硬,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积极分析课程,进一步优化数学主题图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将他们更好的引入到课堂当中。

例如,在讲到《四边形》这节课时,为能够进一步优化主题图教学情境,数学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首先,使用摄像机针对校园内不同空间进行拍摄,然后把所拍摄的内容予以剪切,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使学生指出照片当中那些图形是四边形。在观察视频及图片的过程中,课堂气氛一定非常热闹,学生们会一边观察,一边指着上面的内容,并针对其中不同场景哪些是四边形进行积极讨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还将会沉浸在兴奋当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如此一来便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进一步优化数学主题图探究过程

在设计数学教科书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充分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出了很多主题图,以此帮助学生们学习教材中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是就图论图,照本宣科,未能真正把新课标的全新理念引进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如此一来便无法更好的提升学生们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无法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中,务必要进一步优化主题图探究过程。唯有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探究过程,小学生的读图能力才将会得到切实提升,也只有这样小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将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例如,在讲到《位置与方向》这节课内容时,为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让他们自由结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势必会兴趣盎然,不仅能够更加迅速的掌握基本方向,同时也将亲自动手绘制出学校的大致方向图,并较好绘制出教学楼、办公室、操场以及大门等建筑物的方位,可能还会有一些小组会用自己的脚步测量出建筑物之间的具体距离,然后将所测量的距离标注在学校整体方位当中。如此一来,便为学生们进入更好层次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进一步数学主题图合作交流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编写人员对每一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设计,而且基本上全部的主题图均体现了合作交流教学改革的思想,方便了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水平以及彼此之间的团队意识。所以,数学教师应认真组织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进行积极且广泛的合作交流。

例如,在讲到《时、分、秒》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家拿来时钟或者手表等计时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统计。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所拿的计时工具与同学们分享使用,使大家清楚自己手中计时工具的特点,最后学生们应使用各自的手表进行仔细讲解,再针对主题图上的时间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良好的提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缺少利用主题图教学的指导、过度铺展以及不合理的删改主题图等原因,对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效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若想要切实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不仅需要充分尊重诸如灵活性、情境性、社会化以及数学化等多种原则,使小学生得以欣赏并感受到主题图,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目标及其具体策略,诸如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参与、目标的完成、师生间的共同交流、教学内容的实施以及课堂教学的反思等等。教育教学经验表明,唯有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情境的感受及参与,才能够有效改善现今小学数学主题图教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冬兰,吴毅松.让主题图为我所用――以一年级数学主题图使用过程为例[J].新课程(教研),2011(7).

[2] 黄秀梅.从“告诉”走向“体验”――北师大版小数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札记[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7).

第11篇

【关键词】形象教学;数学问题;教育教育;情趣化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简单地讲,你家有几口人?学校有多少间教室?你买一本书用了多少元……这些都是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电教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如用讲数学故事、做游戏,课件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书本式的数学教育,让数学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切实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一、模仿日常生活活动来传授新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于生活中,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如: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课件,以“今天我当家”这一课例,让学生模拟带20元或30元去超市购物,体会一下,妈妈每天买菜的情景,此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片沸腾,学生们一边模仿售货员和顾客买卖的情景,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上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再比如:学习应用题后,我与学生就我的电话单展开对话:

师:这是老师上个月的电话费单,根据你平时了解的有关电话费用的经验以及这张账单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从账单知道固定电话的月租费是15元,加上新业务费3元,共计18元。这是这部电话费都要收的。

生2:每打一次电话,3分钟之内是0.2元,您每次打电话的时间是多长呢?

师:我每次打电话都是不超过3分钟。

生3:账单中只有市话费一项,说明您只打市话,没有打长途或其他电话。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帮老师解决一些问题吗?老师上个月用的电话费是28元,其中月租费是18元,每打一次市话费是0.2元,老师上个月一共打了多少次市话呢?

学生凭借已有的与电话费有关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根据电话账单上的信息,主动地进入信息的再加工、再创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即深刻理解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又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二、从生活中搜集数学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重视按照课本中的内容传授知识,很少关注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造成了教学与生活的严重脱离。学生只是学会了书本上的死知识,并不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感觉到的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学。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重视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让他们尽早感受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要求学生到超市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用途,积累一些相关的信息。学生对这种活动很感兴趣,会自觉去搜集一些小数各部分名称,小数的产生等信息。这样一来,有了这些活动经验,上课时,他们对小数就不再陌生了,更容易接受。像这样的活动很多。如:在学生学习了怎样收集数据、整理制作统计表、统计图以后,我让学生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并根据统计的情况设计一套为元旦联欢会采购水果的方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学到的统计应用到实际活动之中,随学随用。联欢晚会又是他们盼望的事,每个学生都会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际数学化。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客观规律,通过活动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还让同学们知道了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季节的特点,它的设计才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要。

三、数学内容生活化,情趣化。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的新理念,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和发现数学规律,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时,我问:你们给老朋友带来了什么礼物?学生兴高采烈地拿出了一件件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我接着问:用什么方法把礼物留在纸上。学生纷纷动手,通过描画自己喜欢的物品,初步感知了周长。接着,我又问:要想知道画了多长怎么办?同学们立刻动手利用已有的测量知识和经验去测量,很快量出了小礼物的周长。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并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动中悟,在悟中学,学生怎能把新知识掌握不牢固呢?

再比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确定方位,我把这节课“确定位置(一)”也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安排在电教室内。

师:谁能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吗?

生1:我是三组的。

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把位置确定了,谁还愿意说一说。

生2:我是第四组第5个。

生3:我是第一组第6个。

……

师:刚才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座位位置。其实,每位学生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为(3、4)、(4、5)、(1、6)等,谁知道这里的前一个数表示什么吗?后一个数表示什么吗?

生4:在前面的表示第几组,在后面的数表示第几个。

师:说得好,谁能把自己的位置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

接着,全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位置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

师:下面老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座位情况进行如下游戏:一个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对,坐在这个数对所表示的位置上的同学立刻站起来等,学生沉浸在游戏快乐之中,在愉快地探索着、交流着,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从而苦变乐学,情感与态度得到培养。

再比如教学“确定位置(二)”时,也就是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我把这节课安排在户外来上,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操场上,向学生提出哪是东南西北,哪是东偏北或西偏南等,接着我又问:如果以我们学校为观测点,你们的家的位置是 偏 ,距离学校几米……教师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对教学有亲切感,学生会因为熟悉而喜欢,学生思维会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只有走进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个性品格,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需求,使那些对数学“死渴”的灵魂重新复活,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性转化,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网址:.

[2] 《如何在课堂上关爱学生》 郑娟 新乡一附小 百度文库

第12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主副科教师 均衡度

袁贵仁于2009年11月强调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2010年7月13日)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均衡是基础,师资均衡是关键。广泛开展的各种均衡评估活动,都离不开对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的评价。目前教育资源的均衡度评估通常包括区域、城乡、群体等的均衡发展的评估。但现行的评估体系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缺憾,那就是对农村初中学科师资均衡度关注不足。本文希望通过探索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的影响因素,构建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测评模型。

一、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比较早,主要为:(1)在经费投入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实行由各级政府共同分担经费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1];(2)在师资上,美国通过经费保障、专项培训和相关的政策导向,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人数不够、素质不高等问题,日本为促进师资均衡发展,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3)在法规上,制定了一系保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法律、法规[2];(4)在学科方面,美国1993年以法律的形式将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外语、地理和艺术制定为必修课程。国内学者对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区域发展不均衡;(2)城乡发展不均衡;(3)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均衡;(4)义务教育均衡度、均衡发展指数模型构建等的研究。目前国内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不足:(1)对学科发展均衡的关注不足;(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模型还有待改进。翟博[3]首次建立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测量指标、测量方法及测量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如其评估体系有4大项25小项,而与师资有关的只有2项,其权重是很小的,这显然与师资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是不相符的。所以,科学地选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发展的因素,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对农村初中合理配置高素质的各科教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测评体系建立

(一)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的借鉴

目前普遍认可并使用的顾客满意度指数(America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Index,简称ACSI)模型是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它可用下图所示的模型表示[4]。

该模型把顾客满意程度及其决定因素――顾客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联系起来,同时也把影响利润水平的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度联系在一起。这一指数模型ACSI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相似于图示模型,副科教师顾客相对主科教师的均衡的评价是通过诸如道德纪律与法律意识、教学管理科研能力、工作成效和评价体系等多角度、多方面来进行的。其中副科教师顾客对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质量感知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副科教师对教育教学地位的感知价值,直接决定主副科教师均衡度。因此,要研究副科教师对农村初中的顾客期望及感知质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即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体系内容有哪些。

(二)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测评体系内容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是由顾客感知价值决定的,而感知价值是主、副科教师感知质量比较产生的,顾客期望是副科教师同等享有主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条件、待遇、地位及名誉等的先期期望。因此,对主副科教师均衡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副科教师的感知质量,提高了副科教师的感知质量,就提高了主副科教师均衡度。因此,构建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测评体系,归根到底就是构建农村初中副科教师感知质量测评体系,这对促进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是指副科教师对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的感知效果与他们对主科教师享有同等待遇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均衡状况。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中副科教师预期质量(即主科教师的感知质量)是指副科教师期望享有主科教师同等的教育教学条件、待遇及地位等;副科教师的感知质量是实际感受到的学校给予的教育教学条件、待遇及地位等的总体评价;主副科教师的感知价值差是指主副科教师在享有的教育教学条件、待遇及地位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评价;主副科教师均衡度是主要用标准差、变差系数等指标来测度主副科教师在享有的教育教学条件、待遇及地位等方面存在的离散的程度。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均衡是基础,师资均衡是关键。参照义务教育阶段初级中学对教师考核和评价内容及相关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的访谈,把影响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主副科教师均衡度的因素归为四方面。

(1)道德纪律与法律意识:师德水平、法制意识(变相体罚、侮辱学生等)、教师纪律(不缺课、迟到、拖堂、提前下课等)、课堂被占(副科上课时间被用来上主科的课、搞劳动、开会等)。

(2)教学管理科研能力:备课情况、课堂纪律管理、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板书、作业布置批改、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运用等)、班级工作管理、教学改革及教学论文。

(3)工作成效: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和提高学生能力。

(4)评价体系:评奖评优、职称晋升、教师地位(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的评价)。

三、提高农村初中主副科教师均衡度的途径

(一)提高副科教师的感知质量

农村初中的副科教师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教学服务理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农村初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面无表情,教师感叹学生缺乏求知欲,学生抱怨教师教学不得法。副科教师应重视师生课堂人际合作并运用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来体现教学,即交往的理念。交往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要素。首先,注意教的时机,激发互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抓住问题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在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让学生认为一堂课下来,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有所启示。其次,注意教的艺术,乐于互动。课堂教学中对于疑难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有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有利于挖掘潜能、激发学习情趣。最后,注意教的对象,全体互动。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重在激励,引导参与,鼓励并帮助学生尝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副科教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犯错时,不能变相体罚学生、挖苦学生或侮辱学生人格等。上课前要充分备课,不缺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副科课程不随意被主科教师占用等。在课堂中的教学要情绪饱满、稳定;语言表达流畅,用语规范,语音准确,口齿清晰,感染力强;板书书写、绘图规范、准确、工整、美观,电教及实验演示操作稳健、熟练、从容、自如,适度布置作业,作业有批改有讲评有订正。这些方面都有利于提高副科教师的感知质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增强副科教师的感知价值

增强副科教师的感知价值,使农村初中副科教师享有主科教师同等的教育教学条件、待遇及地位,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均衡创造充电机会,均衡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针对农村初中副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较低的实际情况,必须为初中副科教师均衡创造充电机会。各地教育管理机构要真正将副科教师的“充电”放到重要位置,鼓励学历没有达标的农村初中副科教师参加脱产学习、自学考试、函授等形式,采取诸如带薪参加培训、报销培训费用、培训与职称和考核挂钩等积极措施,提高学历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

其次,均衡提高教师地位,均衡教学条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地理教师与其他科目教师的待遇不平等,自尊心受到伤害,致使他们地理教学态度不认真,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领导、家长和社会要尊重地理教师,关心教师的生活疾苦和心理需求。实行均衡政策,均衡教育经费的投入、均衡校舍条件和教学仪器设备、均衡职称评定的指标。尽快出台相关规定或法规,提高农村或者落后地区一线教师的工资待遇,高于而绝对不能少于城市或者发达地区的教师。在实行绩效工资时,要从均衡思路出发,关注薄弱学校、关注薄弱教师为学生做出的更多付出。教育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角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副科教师的教育研究要以教学行动研究为主,是为改进教学实践,解决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研究。

最后,均衡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多重发展。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阻碍了农村初中副科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副科教师要有实施新课程的热情,必须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建立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制定明确合理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师德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态度、能力与水平、工作绩效、教育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师生关系、法制意识,等等。在建立评价机制上,由应试教育的评价转向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敬仰教育规律,不要用“分数崇拜”干扰教师的灵活多变的思想,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三)降低副科教师的抱怨度和提高副科教师的忠诚度

当农村初中的教师,特别是副科教师对教育教学条件、待遇和地位等产生抱怨时,一定要及时进行补救,防止负面的口碑效应。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时代,更需要关注网络上口碑的“乘数”效应,小问题扩大化,“滚雪球”不断衍生新的报道。因此,各校领导应建立及时快速的补救通道对抱怨的教师进行妥善处理,如可以通过咨询室、校长信箱等通道来缓解,还可通过定期座谈、意见箱等方式。最主要的是通过听取副科教师对学校领导及其教育教学情况的意见,及时改进自己的领导方法和提高自己领导的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杜洪琳.美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

[2]杨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自美国的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4,(11).

[3]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

[4]胡晓辉,王唤明.对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的初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5):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