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时间:2022-11-20 14:01:21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21世纪的今天,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往往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基础条件,不仅仅有区域空间的设置,同时也有场地的设置。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更要结合幼儿的基本身体情况,并合理地规划区域活动器材,结合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活动,并做好材料的全面投放,实现幼儿全身心的健康发展,推动幼教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做好有限空间的合理利用,实现区域活动环境的创优

环境这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在环境的创设下,结合环境的利用,实现幼儿全身性的健康发展。对于幼儿园空间的设施,往往需要做好活动材料的积极投放,并做好幼儿周围环境的直接支撑。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往往需要创设多层次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并实现幼儿的轻松愉悦学习。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现状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幼儿园,一个班级主要有42名幼儿,在教师周围摆放着较多的玩具和材料,同时中间也包含较大的空间,通过对幼儿课桌椅的摆放,做好幼儿的集体教育。教师在对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应多采取三维空间的创设,幼儿园的活动室有较大的封闭性,幼儿对材料玩具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高度的重视,以至于教师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仅仅有着相对模糊的过程,失去了区域活动的意义,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对策

1.扩大室内外地面和墙面空间的使用范围

教师通过对室内外地面和墙面空间进行使用,为幼儿提供知

识,并做好信息的基础刺激,将幼儿的学习能力综合提高。活动开展中,同伴协商规定游戏规则,不仅仅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也实现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增强。教育性的凸现,就要结合活动的形式。比如,在“金色的秋天”活动开展时,以“中秋节”为主题,制作月饼盒灯笼,布置区域活动环境。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时,要保证有较强的趣味性,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比如,“我自己”主题活动的开展中,要结合小叶子以及数的形状,对自己的外部特征认识,结合班级的墙饰,对幼儿学习过程进行记录。

2.有效利用阳台走廊以及窗台

阳台走廊空间的利用,可以培养幼儿信息捕捉的能力。通过在橱柜进行标记,并结合点数对应或者是图形对应的形式,对幼儿物归原处的习惯进行培养,同时也有利于积极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在楼梯墙上,增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图像,并在台阶上对小脚丫进行绘画,这种创设过程,仅有着较强的教育意蕴,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相对较好的行走习惯。

二、遵循特色原则,实现活动材料的创优投放

幼儿对新事物的持续兴趣较短,同时幼儿园材料的合理使用中,更要结合具体的调查,并分析幼儿年龄特点,做好材料的选择,及时地更换材料,展现多层次和递进性的材料层次。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现状

调查分析发现,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幼儿园在材料的使用中,92%的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年龄,对材料进行选择,5%的教师注重材料的可利用性,仅仅有3%的教师不仅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同时也注重材料的递进性。这一原因的出现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材料的反复使用中,逐渐出现破损现象,这种教育价值不仅仅需要借助于材料表现,同时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更要依附于材料实现。材料的完整性,不仅仅要有一定的美感,同时也有着合理的构图,将幼儿的审美水平显著提高。一旦材料破损,幼儿不仅缺乏材料使用的实际兴趣,同时也难以形成独特的审美感。

其次,材料使用人数较多,幼儿之间的纠纷逐渐增加,这种材料有着较小的投放量,难以实现活动的最终目的。

最后,材料投放难易程度的不均匀,同样也难以科学合理地实现活动的应用,在游戏材料的应用中,图片难以实现根本上的配对,幼儿兴趣逐渐降低。一旦游戏完成之后,材料使处于闲置的状态,缺乏有效性的利用,将幼儿的劳动成果被忽视。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优化对策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中,要做好具体的优化。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优化对策,具体体现如下:

1.合理分析幼儿的年龄,做好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年龄,做好材料的投放。对于蔬菜总动员主题的一种区域活动而言,就要借助于积木和橡皮泥等工具,并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展,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由于幼儿对于蔬菜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师要结合图片以及玩具,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地投入。

2.联系幼儿的实际发展,做好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瓶子总动员”,这一活动中,主要是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发展特点,通过对彩色瓶子图片的提供,在新材料的发现之后,做好角色的基础分配,加强合作性的表演,练习幼儿的表演能力,发放幼儿熟悉的一些手偶和头饰,并结合合作表演以及听故事的形式,不断提升表演的能力,增强区域活动的兴趣。

3.结合幼教的教育目标,做好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兴趣的培养中,要结合幼儿的好奇心,在多种玩具的投放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引导幼儿更好思考,将科学探索的兴趣进行培养,联系教育的目标,实现教育目标。对于幼儿教学主题的结合中,可以联系《芽》主题性的活动,做好幼儿美工能力的培养,结合豆豆粘贴画的工具,对形状不同和颜色不同的豆豆进行搭配,联系有关豆豆的知识,加强幼儿对豆子的了解,并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材料投放中,不仅要保证材料有着组合性的投放过程,同时也要保证材料的安全性

投放。

总而言之,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相对而言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系统功能,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优中,教师要加强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联系幼儿身心的全面了解以及发

展,注重环境材料教育价值的充分体现,在区域环境活动中,注重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学

习能力的不断培养,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彩艳.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策略[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08(11):42.

[2]杨松鸽.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J].新校园:中旬刊,2015,12(2):157.

[3]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5):70-72.

第2篇

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不积极,达不到教学预期效果,但这种教学方法是可取的,是适合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习惯的,更能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师幼通过情感交流,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人格,通过活动不断探索新知识,掌握新知识。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诸多问题,本文总结出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情感互动;现状;无人问津;客观条件

前言:

人们常说,小孩的天性就是玩,这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在幼儿园里面,他们第一次走出家门第一次与社会接触,也是在人生中的第一阶段的学习。幼儿园教师在教授幼儿知识的时候,往往遇到许多令人头疼的事,幼儿在听讲的时候往往表现为好动不专注,而在幼儿园的区域内开展活动,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师幼的互动当中,是幼儿在玩的乐趣中更好的接受学习内容,并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1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现状

幼儿园区域互动教学行为已经在国内外幼儿园普遍使用。在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已经成为目前幼儿教育模式中最主要的一种。幼儿园通过开展区域活动,实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通过立体的情景再现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教学中,达到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实现了多维教育,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乐趣。幼儿区域活动在师幼不断的互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1受地域与季节的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及师幼互动受限制:

在中国的发展中,出现了地域性,分为城镇和农村。在我国的城市和乡镇中,有很好的教学场地,可以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而农村因为条件的不允许,很难开展区域活动。中国的气候是四季分明,最为明显的就是冬季,由于气温低下,在室外很难开展区域活动,有些活动在室内根本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幼儿园区域活动很难实现师幼互动。

1.2幼儿园区域活动认识不清,师幼互动可有可无: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认识不清的现象尤为突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与教师互动中得到情感的交流,从而使得幼儿身心得到全方面发展。然而有的幼儿教师却不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并且认为师幼互动可有可无,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更让幼儿在学习上抹杀了其自主性,对学习知识自然而然出现厌倦心理。[1]

1.3幼儿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专业性不强:

在教育中,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在幼儿园教学中更是如此。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专业性不强,有些幼儿园为了降低办学成本,甚至雇佣一些民间人士,根本不具备教师基本能力,还有一些幼儿园在教师素质的培训上投入很少,使得教师很难有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这也是导致了区域活动的片面性、无创新性,更使得幼儿对所开展的区域活动提不起兴趣。

1.4师幼情感互动不积极,活动得不到反馈:

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通过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情感互相交流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幼儿在活动时会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寻求一些帮助,更希望在互动中得到表扬,教师在活动中要不断的指导,进行帮助与鼓励。有些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情感交流很少,基本上就是幼儿在区域中玩,老师东走走西逛逛的,即使提出问题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并不会深入的指导。这样就使得活动得不到幼儿的反馈,使得教学无效而终。更有甚者一些区角活动形同虚设,无人问津。[2]

2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对策

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不积极,达不到教学预期效果,但这种教学方法是可取的,是适合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习惯的,更能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师幼通过情感交流,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人格,通过活动不断探索新知识,掌握新知识。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诸多问题,总结出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2.1改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客观区域活动条件:

客观的区域活动条件主要受环境和材料的限制。在环境方面,幼儿园尽量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让教师与幼儿互动不受环境的限制,例如单独的活动教室,班级中足够大的活动文化墙角等等。在材料上,幼儿园要提供充足而又新颖的活动材料,教师在材料上也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去选择,准备上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做到合理的安排,科学的选择。

2.2转变幼儿园师幼互动中的教师互动行为观念:

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这时候就需要幼儿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活动中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还是辅助的作用,更要充当活动的参与者,不要只当旁观者,让幼儿感受到你的激情,带动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转变好这种观念,才能使得活动取得效果。[3]

2.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应遵循平等互助的原则:

在幼儿园中最怕发生的事情就是对待每位幼儿的态度不一样,使得学生出现异样的性格,在幼儿园活动中更应注意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不应表现自己喜恶,在活动中应遵循公平平等的原则去对待每位幼儿,对做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做的不好的幼儿加以鼓励,来更好的完成活动。

2.4优化管理者理念促进和谐师幼关系: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难免会出现教师因幼儿的不配合,活动开展不下去,这时候就需要幼儿园园长进行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已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有些幼儿园由于管理者得理念很守旧,从根本上阻碍了区域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改变管理者的理念,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为更好的师幼互动提供有利条件。

结束语:

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育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够实现师幼在情感上的交流,更能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学会分享、展现自己的能力,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幼儿园更要提供好开展区域活动的客观条件,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好的跨入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扇门。

作者:骆秀曼 单位:燕山大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杨晶.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新职教师与成熟教师师幼互动行为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它深受幼儿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创设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农村幼儿园也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1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分析

相比城市,我国的农村相对落后。因此,相对于城市幼儿园,我国的农村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首先,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在不断改革,但是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依然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幼儿园的校舍不但面积小、装修简单,而且一些基本的教学设施设备也存在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其次,幼教老师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农村地区生活设施相对短缺,有些老师不愿意来到农村进行教学。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幼儿老师宁可租房待在大城市,也不愿扎根在农村。其三,农村幼儿园缺乏系统的教育制度和范。很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模式都是照搬照抄城市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但是农村和城市存在着明显差别,这就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城市的优势我们不可否认,但是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处。农村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城市的汽笛喧嚣,有的是潺潺流水、鸟语花香。在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老师可以时常带着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让小朋友和大自然亲近。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2农村区域活动开展的具体方法

2.1激发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句话不仅除了强调学生已有经验对课堂学习的作用,还包括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同样遵循这一理论。因此,在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制订计划,即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我要用哪些美术材料?”“今天我要制作一个怎样的美术作品”?“今天我想和哪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等类似的问题,这既有助于幼儿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培养,又有利于幼儿语言、想象和思维的发展。计划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这是由于人都有一种将脑中所想事物变成现实的急迫感,这种急迫感将促使幼儿更加热情地参与到美术区域活动中。

2.2解放自己、解放幼儿

如今,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不是只要开展区域活动,就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只注意幼儿有没有完成游戏任务,没有注意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幼儿活动时教师对活动材料和活动方法加以控制,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由度极其有限。教师不应该将重心集中在“任务”的完成,更多的应该关注于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过程中的一些表现,才是真正值得教师注意的。反之,一旦活动方法要求和难度较高的话,幼儿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只能被动地按老师规定的方法活动,无法满足自主活动的需要,从而对活动慢慢失去兴趣。

2.3抓住教学点契机,进行随机活动

区域活动不只是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里,任何一个休息玩耍的时间都可以进行区域活动。例如: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发现“巧手坊”里有一个孩子脱下了自己的鞋子,拿着放大镜,津津有味地观察着自己的小脚,旁边几个正在做手的记录卡的孩子,也纷纷脱下鞋子,观察起自己的小脚丫,并开心地议论着。这时,教师应及时为他们提供了脚形记录卡,并在生活区里增添了“洗洗小脚丫”,在表演区增添了“小脚模仿操”,在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沙地、鹅卵石地、软地和草地上行走,用脚体会不同的感觉。让幼儿互相交换信息,获得更多生活体验。

2.4分享交流美术作品,收拾整理材料

结束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环节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仍然不容忽视。半个小时的美术活动后,有的幼儿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美术作品,有的幼儿还没有完成,有的幼儿甚至还没有开始做,针对这种结果不一的情况,教师的总结评价和部分幼儿的分享交流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能满足完成作品幼儿的成就感,而且也能鼓励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下一次继续努力。最后的收拾整理工作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有序收放和整洁有序的习惯,还能培养幼儿的分类归类能力,教师要注意让幼儿有所准备地收拾材料,否则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强制幼儿结束活动会导致幼儿产生抵触的情绪。

2.5丰富学习材料,层层递进调整

随着游戏的深入进行,有的孩子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久而久之,幼儿对于没有挑战性的游戏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给游戏进行调整,为游戏增加挑战性,让幼儿兴趣更为持久。如幼儿在玩小小面点师的游戏时,在游戏初始阶段,投放的游戏材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点心模型,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如何招待客人和买卖点心等,当幼儿熟悉游戏的基本流程后,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了解他们生活中更多对面点店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细化游戏规则,在游戏时不断丰富游戏材料是很重要的。其中我的体会是,开始只呈现最基本的游戏环境和材料,然后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根据需要及时丰富游戏材料,这样更能促进游戏的发展,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3结论

总之,美术区域活动虽然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户内游戏活动,但是也具有一些活动规则和教学策略,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这个美术区域活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不可一味地任由幼儿自由摸索,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这样,幼儿才会在这个区域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它深受幼儿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创设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农村幼儿园也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龚海燕.有效开展农村个体幼儿园的区域活动[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4:14-15.

[2]卞海霞.浅谈农村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游戏[J].快乐阅读,2015,04:94.

第4篇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结性的,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而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了这一条件。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因此,我园在课程实施的方式上除了结构性高,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外,在区域活动、建构活动、戏剧扮演活动方面,重点做了许多研究。本园以主题为主线、发挥领域、区域的优势,有机融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探究创索,在各方面的水平发展起重要作用。总结我园成功开展区域活动,我认为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工作:

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时候操作材料的投放。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可隐含在投放材料中,渗透在教师可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老师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用,活动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但投放的资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吸引幼儿,但也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还应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投放材料之前要观察幼儿,分析适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材料所呈现出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次,以尽可能多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往往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另外,投放的材料要有探索性,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必须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另外还应注意区域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各个区域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应进行有实效的指导,引导幼儿进一步地探索,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指导应全面具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适当地调整活动计划,幼儿的兴趣如何,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幼儿间的互动,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都应是教师关注指导的重点。

活动结束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幼儿不同的经验,分享交流作为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在分享交流活动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分享交流,幼儿能积极地展现自我,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思考讨论,激起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通过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将学习经验迁移应用。分享交流中,幼儿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吸收内化,并将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孩子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分享交流,幼儿可以充分展示各自不同的才能,教师也可以了解幼儿在动作、思维、语言表达、交往合作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更好地指导。分享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分享交流,也可以采取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交流的方式可利用小组型、集体型、全园型,也可以是小范围的,即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遇到了问题,可以让幼儿做即时的讨论。总之,分享交流是贯穿整个区域活动的。

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实施都面临着新的境域,区域活动在其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对于幼儿园区域研究,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学习新理念,寻找更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方式。

第5篇

在实践工作中,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打造环境文化,营造幼儿快乐游戏的氛围

环境文化对于培养幼儿性格、构筑健康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长期以来,我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尤其是着重打造了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影响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从教师仪表到一言一行,从班级管理到同伴关系等,都要求做到教育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力求让幼儿在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活动氛围里进行快乐自主游戏。在平时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主题墙饰,或向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品德教育,或给幼儿提供进一步感知探究的源泉等。

二、投放丰富材料,提供幼儿快乐游戏的条件

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可利用搜集来的各类废旧材料通过创新加工等制作成美观、实用、操作性强的教玩具。比如用纸杯做成的茶具、用药盒做成的小汽车等都深得幼儿的喜爱。在材料投放上,要注重做到三同要求:

一是同一年龄,要求多层材料。同一年龄幼儿在理解、表达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因此投放的材料应有一定的难易差异,以让每个幼儿都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游戏。

二是同类区域,要不同材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相同名称的区域里要投放隐含不同教育价值的材料。

三是同一材料,要求不同玩法。要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达成多个教育目标。

三、拓展区域环境,延伸幼儿快乐游戏的空间

幼儿园坚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预设”和“实际”之间的关系。《纲要》要求: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观察幼儿,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为此,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我在平时活动中注重将孩子们的作品悬挂起来,既装饰美观了活动室,又让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我还动员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编网或隔断帘用于间隔两个区域,并在上面吊挂了图片、卡通头饰、幼儿手工作品等。立体空间的使用使幼儿游戏环境变得更加丰富了,也有效地引发了幼儿与环境之间、与幼儿之间、与老师之间的多向互动,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四、利用家长资源,搭建幼儿快乐成长的桥梁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要健康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教育缺一不可。我通过两化建设,争取到了家长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和配合。

一是家园活动制度化,通过开展家园活动,提供亲子体验平台。我在班内设置了专门的家园活动区,比如理发店、超市、医院等,家长每日都可以自行安排和幼儿一起在区域里进行亲子游戏;家长每天都可以走进班级,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同时,我班还定期举办“家园同乐”活动,邀请家长入园和孩子们同时游戏。

二是家园联系常态化,建立家园手册,构建家园联系桥梁。幼儿园专门制作了家园手册,每月定时填写一次幼儿的发展状况、兴趣需要等。中班幼儿小刚是一个中途转园的孩子,初入园时性格孤僻,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和同伴交往。后来,在家园手册上,班内教师了解到小刚特别喜欢玩汽车,于是老师搜集了各式各样的汽车玩具投放到区域里,并有意识地引导小刚去和其他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活动。结果一个月下来,小刚脸上有了笑容,性格也活泼开朗了许多。

五、创新指导模式,提供幼儿快乐成长的保障

为了实现“以幼儿为本,做好幼儿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好朋友”的目的,我在平时活动中形成了“观察为主”、“适时指导”、“记录评价”的区域活动指导模式。

1.“观察为主”。重视“理解孩子的理解”,要求平时区域活动时重点做好区域活动的观察者,主要包括整体观察和局部观察,尽量不要盲目地去干扰或打断孩子的游戏行为,以让孩子在“被尊重”的氛围中去游戏。

2.“适时指导”。平时要学会观察,不能随意干预幼儿游戏,但这并不代表要错失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时机。在幼儿区域活动时,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一个游戏者的角色进行参与指导:

一是当孩子无所事事时,要采用参与策略。

二是当孩子冲突升级时,要采用移情策略。

三是当孩子不够自信时,要采用表扬策略。

四是当孩子离题万里时,要采用问答指导策略。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课程背景;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一、围绕主题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合理的游戏材料库

我园区域活动是随着主题的发展需要设立的,通过对各个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操作来达到主题课程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要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就必须先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情况,结合游戏推进材料的收集、使用,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材料库的建立,选择适宜的、有效的材料,并积极与材料进行互动。

1.有目的地收集材料

在大班主题活动“环保小卫士”中,孩子们发现颜色、形状、大小、材质各不相同的废旧瓶子竟能变成功能不同的玩具、美观雅致的艺术品。于是在幼儿兴趣基础上,结合主题“环保小卫士”活动目标,生成了主题性区域游戏活动“瓶子总动员”,旨在让幼儿通过和瓶瓶罐罐的多通道交互、多方面参与,探索出瓶子的多种装饰方法和玩法,体验废旧材料的价值,同时在游戏中提高审美创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索能力。为此,结合区域创设内容,师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如在“瓶子DIY”美工区中收集矿泉水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各种瓶子以及毛线、彩纸、颜料等各种辅助材料;在音乐“瓶”之声音乐区中收集制作了易拉罐组装成的架子鼓,用啤酒瓶装不同量的水做成的旋律钟,在可乐瓶中加入豆子、大米等材料做成的沙锤。这些材料经过有目的地收集后,为区域游戏的开展做了充分的材料准备。

2.有目的地筛选材料

虽然有时我们是有目的地帮助幼儿收集材料,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该区域的活动,所以我们还要与幼儿共同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选择适宜的材料有层次、有目的地投入游戏。

二、根据主题课程开展生成性活动,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往往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并且根据主题生成的活动,及时合理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使幼儿与材料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区域活动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

在“瓶子总动员”的主题区域活动中,各种各样的瓶子成为幼儿游戏的最佳材料。在美工区,各式各样的瓶子成了粘贴画、涂鸦画的好材料,幼儿通过剪、贴、画、绕、卷等多种表现手法将瓶子制作出“小动物瓶偶”“花篮”“涂鸦瓶”“瓶贴画”“瓶子镜框”等多种形态的工艺品。在语言区投放了一些故事《小鹿历险记》《小马过河》等背景图片以及相应的瓶偶,幼儿运用瓶偶有序、连贯、清楚地分角色讲述故事。科探区投放了各种瓶子、沙子、斜坡、气球、醋、小苏打、记录表等实验材料,幼儿利用各种瓶子探索“瓶子吹气球”“瓶子滑坡比赛”“光的折射”“瓶子转转转”中蕴含的科学奥秘。

三、结合主题投放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材料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机会。因此,我们在活动区域中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投放不同层次、难易度不同的材料,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如“瓶子总动员”区域活动中,我们增设了一个“饮料加工厂”的生活区域,提供的材料有各种饮料瓶、模板、扭扭棒、油画棒、箱子、记录表等。能力稍弱的幼儿会给瓶子装饰;能力一般的幼儿会筛选瓶子、贴商标、封瓶口等;能力较强的幼涸蚧峤加工好的瓶子送到“休闲小站”进行买卖。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材料和操作方式,为他们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进而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也增强了孩子们与材料的互动,使他们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团结合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主题下的区域活动能让幼儿自主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我们教师要结合主题开展情况,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丰富有价值的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在操作、探索中积累经验,从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幼儿教育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适合时展,能够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儿童智力的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皮亚杰关于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的聪明才智来源于动手操作。可见,动手操作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各个幼儿园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和区域活动结合起来,在幼儿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把区域活动教学变为教学的常态。

    二、幼儿教育者要明确区域活动目标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活动之初,就要结合幼儿特点明确活动目标,这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另外,区域活动目标作为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制定要符合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要与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幼儿园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围绕整体课程目标制定区域目标,结合幼儿园的最近发展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教育主题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

    比如,在区域活动中,为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教师针对活动目标设计以下主题活动项目“打开扇贝”“编织贝壳”“玩贝壳”,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根据幼儿的爱好,分成活动小组,引导幼儿关注并参与到主体活动中来,在个性化学习中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活动:生活区,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打开扇贝,清洗扇贝、煮扇贝、品尝扇贝等活动提高幼儿对扇贝的了解,对扇贝基本特征的把握;益智区,根据扇贝颜色大小进行分类、排序、数数、配置等活动;音乐区,利用贝壳做各种乐器,在扇贝上演奏不同的音乐;美工区,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为贝壳染色,装饰成各种精美图案,制作各种精美的玩具。区域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有效区域活动教学要突出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讲都极为不成熟,自主行为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都很低,都需要家长和教师特殊“照顾”,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的现场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它直接决定了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推行。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担当幼儿的支持者、引领者和合作者多重角色,只有教师角色到位,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观察幼儿行为,了解幼儿特点。区域活动教学要顺利开展,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把握幼儿的行为特点,了解幼儿的知识能力水平。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能够通过幼儿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把握幼儿的行为动向,进而更深入地分析幼儿的心理,争取做到对幼儿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灵活、更准确地选择活动材料,给幼儿积极地指导。比如,在活动区域如果教师发现孩子对折纸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多拿一些五颜六色的纸张给孩子玩,孩子争着抢着拿起自己喜爱的纸张做艺术品,折好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一棵假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挂在树上,孩子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审美意识也得到有效提高。

    2、尊重差异,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在开展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在活动区中,有不同的活动内容,有的侧重简单知识的学习,有的侧重简单技能的提高,有的侧重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有的只是满足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幼儿工作者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能力的不同在材料投放上显出层次性来,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使教师的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体现出区域活动的优点。比如,在科学区针对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就要体现出不同了,一种是单纯的颜色认识,适合对图形没有经验的孩子玩;一种是颜色和形状认识,适合有一定图形积累的孩子玩,这样,在不同的活动中,孩子都能根据需要,根据兴趣进行选择。即使是同一种活动,也要体现出差异来。比如,在拼图区按照难度差异对图片进行分类,教师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对拼图进行差异化分类。让每个孩子都能从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功的快感,不断朝着“最近发展区”前进。

    3、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活动中,孩子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原本掌握的技巧,在活动过程中就可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时教师就要给孩子及时的指导,帮助孩子完成整个活动;有的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想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但不知如何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就要认真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帮助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思想,这是一种巨大的突破。总之,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每一位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中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之,幼儿教育者对幼儿个性的发展,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区域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促进孩子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重视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挖掘孩子潜力,开放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利杰,孙敬.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

第8篇

[关键词]理论指导 专题研讨 观摩交流 经验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56-02

一、理论指导,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2011年5月15日,吉林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专题讲座在吉林市教育学院西一楼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教研员、市直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共两百余人。活动中,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李海英做了一场题为《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的讲座。通过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和老师们分享了在区域活动组织过程中,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与讲评,使教师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环境布置、教师讲评的策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参训教师针对区域活动中的问题进行了现场互动,分享交流了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的策略,给教师们有效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

二、专题研讨,引发教师对科学开展区域活动的深度思考

我们借助“吉林地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项调研”的机会,与调研单位的老师们进行专题研讨,不仅梳理了老师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引发了教师们对科学开展区域活动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是对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的又一次有力推动。专题研讨后教师们纷纷反映受益匪浅,表示要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观摩交流,共享区域活动的丰硕成果

为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园品质,促进教育教学与区域活动间的有效整合,借助“吉林市第五轮幼教专题教研展示现场会”活动,我们组织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幼教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以及刚刚加入到市直队伍中的吉化六所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活动中,承担开放任务的幼儿园园长向参观者对本园区域活动的创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说,并突出展示了富有个性特色的活动区域和趣味多变的多功能操作材料。有的班级区域活动围绕当前主题内容;有的班级能充分利用班级空间,根据主题及幼儿兴趣、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设置各活动区,有相应的标识;有的班级空间开放、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划分,并能体现动静分离;有的班级特色区域环境创设有特色。在观摩活动中,老师们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一幅幅温馨、愉快的学习、游戏画面映入了参观者的眼帘,一个个有趣的区域活动内容和一件件精美的操作材料让参观者不时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四、基本经验

经过几年的坚持,我市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已经形成特色。2009年以来,以省级示范园为示范,在其他幼儿园普及开展区域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幼教教研员则加强督促、指导力度,以保障各幼儿园区域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一)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快乐成长

1.区域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聪明才智

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的天地,里面设置的各种区域使幼儿感到温暖、舒适、方便、有趣和可玩。各种区域活动就是一个个游戏内容,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在一个个游戏中,幼儿不断实践、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增长知识、摸索规律、探究奥秘,从而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发展了幼儿的聪明才智。

2.区域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情绪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打开了认识大千世界形形的美的途径,在这些过程中,幼儿能获得一种积极愉悦的感受,这是一种心灵深处的美的心理活动,是积极的情绪体现。心理学家把喜悦、愉快归为积极情绪,把愤怒和哀伤、恐惧归为消极情绪。通过实践证明,积极情绪能明显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成长,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还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区域活动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尽情地模仿成人的活动,体验成人的活动。当幼儿在模仿活动中获得一些经验后,他们就会转移到现实活动中来。这种行为一旦成功,幼儿会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已经能够在许多方面独立工作了,从而更不会依赖成人,生活自理能力大大加强,幼儿自信心也随之树立起来。

4.区域活动发展了幼儿的个性

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锻炼和发展良好个性的条件。个性特点也是幼儿模仿的内容之一。如幼儿扮演一位英雄,就应该表现得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等。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幼儿体验着各种各样的个性品质。久而久之,这些品质则可能成为幼儿的个性倾向,并且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来。幼儿在这些游戏角色的扮演中,获得了健康的体验,从而锻炼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

5.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这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区角的设置和运用能跟教育内容统一起来,为幼儿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例如:区角可根据教育主题和内容更换内容和活动材料,还可随季节变化及时更换内容和材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合理利用区角,能及时给幼儿传递各种信息,使它成为最佳的教育环境。

6.区域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破坏,如把玩具拆坏,把小动物弄伤等,冷静地询问一下你便会发现,这是幼儿好奇心的驱使,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及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要鼓励幼儿的这种探索精神,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获得更多实践知识,积累宝贵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区域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区域活动研究促进了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

各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的骨干力量。在开始的区域活动研究中,他们只是跟在示范园教师后面研究,对活动研究了解不多。现在他们成长起来了,成了区域活动研究的骨干力量。在他们刚实行区域活动研究时,他们感到困难很大。但他们迎难而上,在几年的区域活动研究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区域活动的实质和意义,还能组织、指导本园内教师进行科研讨论、课题研究。区域活动促进了他们的迅速成长。

2.区域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在几年的区域活动研究中,教师们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区域活动研究,又将活动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对活动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理性思考。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3.区域活动的指导和引领提升了教研员的业务水平

第9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是指根据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特征,制定合理的幼儿教育目标和计划,并结合教师指导,通过让教师在特制的活动场地中自主选取材料,依据自身兴趣进行活动。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目标,完善幼儿园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幼儿学习和活动实践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在更新了教学理念的同时,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和挑战,对于幼儿园中班学生来说,保障其合理的区域活动体验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一环,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历和幼儿的心理及行为特点,探讨了新时期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的规划和开展,在区域活动空间、时间和活动主题、材料以及教师要求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保障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幼儿区域活动体验

(一)保障幼儿区域活动的时间

据报道,美国幼儿一天在幼儿园的时间为9-10个小时,其中约有4个小时是在进行区域活动。反观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只是重视区域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区域活动的有效时间却难以保证,从而难以实现区域活动的真正目的。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质量,首先要保障区域活动的时间,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完成活动中的任务。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已经初具发挥想象力和探索的欲望,在一些情况下,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延长区域活动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另外,除了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在幼儿进行游戏、课间或者饭后,都可以允许幼儿自由地进入活动区域,让幼儿尽情地完成任务或者开始新的活动。

(二)保障幼儿区域活动的空间

要保障幼儿区域活动的空间,就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既要做好区域活动的整体设计,也要考虑好区域的局部规划。

在进行整体规划时,要注意到教室是进行区域活动的空间,也是进行集体活动和幼儿生活的场所,因此,应当结合幼儿生活与活动的整体需要,详细划分区域布局。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活动区域的实用性、美观性,也要避免区域活动环境为幼儿带来压抑感,让幼儿能够尽情放松愉悦。在进行局部规划时,则主要将安静的区域(例如阅读区、美工区等)与较为嘈杂的区域(例如角色扮演区、表演区等)分隔开来,有效地保证幼儿区域活拥男Ч。

三、丰富区域活动材料,提高区域活动材料可利用性

(一)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活动材料

不同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不同,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需要结合幼儿需要,因材施教,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活动材料,从而更好地符合各个幼儿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进行区域益智活动的拼图游戏时,一些幼儿擅长拼图,能够较快地完成拼图任务,再去进行其他的区域游戏,而另外一些幼儿虽然具有拼图的爱好,但却不擅长使用教师准备的拼图玩具,因此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拼图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幼儿可能会失去拼图的耐心,完不成活动任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准备不同难易程度的拼图材料,例如图形规则不同、面积大小不同的拼图元素,保持幼儿在拼图时的兴趣。

(二)设置具有可探索性的活动材料

对于幼儿园中班学生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具有吸引力,强烈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发挥探索能力,去了解身边的世界。中班的幼儿已经初具动手和独立处理事物能力,配合同学和老师完成活动任务,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满足自身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设置区域活动材料时,要重视活动材料的可探索性。在设置具有探索性的活动材料时,教师要做好观察和引导作用,注重增加幼儿的实际动手机会,利用活动材料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实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不但要保障区域活动的空间、时间,提高活动材料的层次性、可探索性,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师角色,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做好准备。

首先,教师需要做好细致观察的工作。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不能放松和休息,而是投入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例如孩子喜欢哪个活动形式、哪个活动区域、哪种活动材料等,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多良好的体验。

第10篇

本学期,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发展为本,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资源,使我园的教育

教学在稳步中不断发展。

二、工作思路

依据教体局工作重点和园所自身的发展需求,以研究教学与研究幼儿一体化为基本思路;以园级教研和各教研组的教研为依托;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常态教研为重点;将教研与科研、培训相结合,平行班教研与特色组教研相结合,各领域教学策略研究与特色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我园保教质量。

三、现状分析:

1、在教研组建设方面,大家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同伴互助效果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深化项目研究,在园本教研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总结经验成果。

2、在队伍建设方面,教研组长由召集人、组织者逐步向专业引领者转化,在教研活动中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组织作用和专业引领的作用,但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与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但各领域的首席教师还不成熟;青年教师进步较快,创新意识强,但还需加强日常教学的各项基本功。本学期将加强研修,促进各领域领军教师的凸显。

3、在教研组织形式上,将园本教研与平行班组教研以及课堂集体教学相结合,既满足日常教学所需,又引领和支持教师进行专业研究。本学期将继续延续这一做法,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活动实效。

4、在教研内容上,从制定教研计划入手,以研究教学策略为抓手,将教研工作指向“真问题”,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缺乏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本学期继续将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园本教研的落脚点。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反思,将研究教学与研究幼儿一体化,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学习,在对幼儿学习的研究中获得教育智慧。

5、在教研成果的总结与提升方面,各年级组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意识到要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幼儿的学。有的组思路清楚,从本领域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关键经验出发总结教育策略;有的组内容丰富,从幼儿发展特点出发,总结出不同年龄班提问设计的方法。

四、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一)加强全园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1.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优秀的幼儿园参观学习,定期开展园本培训活动,通过同伴互助、交流切磋让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鼓励教师多阅读有关幼教专业方面的书籍,经常上专业网站查阅有关幼教方面的教育信息。我园将积极鼓励教师学习提炼经验,升华理论,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撰写经验文章向杂志和网站投稿,并能获得奖项。

(二)以游戏化教学为契机,深化课堂集体教学实效

1、开展园级以体育游戏为主线的身体锻炼活动。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完成幼儿园体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本学期将在各年龄班的户外身体锻炼活动中开展走、跑、跳、投掷、攀岩和钻爬等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上将根据各年龄班的不同要求进行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各年龄班选择不同适合本年龄班的活动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

2、开展园级的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当教师能巧妙地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的目的和内容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也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要让其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这将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幼儿喜爱数学,期盼进入数学游戏中。本学期将以各年龄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评课、研课的方式进行。

3、开展园级集体语言游戏教学活动。

幼儿园语言游戏这是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运用的环境。这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在幼儿园语言游戏中,游戏的形式与发展语言的任务有效结合,构成了“教学游戏化、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本学期将以各年龄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评课研课的方式进行。

4、开展园级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当前幼儿园要实施《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中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本学期,将对全园的区域活动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时间和内容上的调整,将原来的一周一次的区域活动时间改为每周三次,在内容上提倡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桌面操作材料,增加区域活动的多元化内容,并提倡增加对废旧材料的使用,还将开展全园的活动展示活动。

(三)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优化一日活动质量为目标,加强课程管理,开展园本研修。

1、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关注常态教学,保教管理人员通过听“随堂课”、“ 自荐课”、观察选择性活动组织情况,随查教师备课、教学反思、工作日志、《幼儿成长档案》、教育随笔等案头资料,全面掌握教师一线工作的真实情况做好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2、立足我园身体锻炼、语言和数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抓好园本研修。

借助本园经验型教师在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教育领域的专业引领作用,实施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究,以提高我园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教学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计划性。

3、做好班级特色工作。进一步开展班级特色工作,每班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特色教学计划,并在计划的指导下认真组织活动并逐步形成班级特色教育的积淀。

4、保质保量的开展区域活动。在科学合理的计划指导下,形成一定的具有班级特色的区域活动长效机制, 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内在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年级组教研以课题或小专题的形式入手,要求人人参与活动,使每个人都成为小专题的研究者,在研究中做到了研究深入,操作务实,资料规范完整,教学研究、教学实录、研究随笔、观察记录、经验文章和论文等都围绕研究主题、体现研究过程。

2、立足园本特色积淀和当前课程改革实践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在专家指导下做好科研课题的开题工作。

(五)加强教师反思能力,构建反思型教师角色。

1、通过理论培训和指导,使教师们掌握教师反思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2、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通过每月撰写教学反思、特色教学心得和教研体会以及学期末教学经验会等形式,切实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六)切实发挥好示范园的辐射影响作用

1、组织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传递我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经验与做法,指导民办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与环境区域创设工作。

2、接待各级幼儿园教师的来访、咨询、参观。

3、继续做好与嘉禾、永康、宝迪乐和快乐宝贝幼儿园定点帮扶工作,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明确帮扶工作重点,拟定帮扶 工作计划 ,采用邀请来园参加观摩研究讨、网上研、训资源共享等方式,及时传递双方教学实践的经验信息,取长补短、互助提高,真正实现携手共进。

4、认真做好各级教师的培训和幼师实习、见习生的培训指导工作。做到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要求,明确业务骨干教师的培训职责与要求,抓好培训双方人员管理,保证外培工作实效。

(七)开展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注重创设宽松的教研活动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每月一个主题,请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活动的发起人,组织教师教师进行主题沙龙活动。

五、每月重点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在全园教职工会议上,传达教研计划,明确本学期教研任务。

2. 各平行班组长制定本年龄班活动计划。

3.启动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

4.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5.师徒结对仪式

6.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十月份:

1. 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课堂实践活动。

2. 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区域活动展示活动。

4. 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5.有经验教师(骨干教师)教学活动展示。

十一月份

1. 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研训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4.送课下乡活动。

十二月份:

1.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研训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一月份:

第11篇

关键词:家长资源;区域活动;有效利用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幼儿、教师共同学习、成长,多渠道获取课程资源等思想已经深入到幼儿园每一位教师的心中。这充分表明在新课程实施中,家长资源利用和开发的重要性,家长们不仅是课程决策的重要参与者,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他们可以为幼儿园开展适宜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方案献计献策;可以为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家长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个性素质、收藏品以及家中的有关物品等,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家长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良好的育儿经验同样可以影响教育教师及其他家长。

但是,从目前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来看,家长资源开发和利用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丰富幼儿园资源的作用,幼儿园对家长资源的利用也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各幼儿园开展的与家长有关的活动也都是短时的或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我们认为,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幼儿园在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前往往没有形成清晰的目标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开发和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参与区域活动、更好地配合教师共同开展区域活动,有效促进家园协同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创造机会,让家长感受区域活动

1.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作用

作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家长委员会对增进家庭和幼儿园间的信息传递,整合、提升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调动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家长委员会上,我们向家长委员们展示了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作品、介绍了我园区域活动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家长委会会成员的宣传,扩大辐射面,及时了解了家长们参与活动后的感想,为后续的家长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家长开放日中感受区域活动

我们将区域活动在家长开放日中向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区域活动,真实感知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并在区域活动开放时发放区域活动调查问卷,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专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帮助家长从不同侧面认识自己的孩子,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自主性学习、良好品质、分享交流能力等的培养。从而认识到区域活动这一课程模式的重要意义。

通过以下一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也很好地证实了区域活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真正走进了区域活动。我们在区域活动家长开放日时90名小班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经据计显现,在未参加区域活动开放日活动之前家长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一点也不了解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9%;听说过,但不了解的有64人,占总人数的71%。参加区域活动开放日活动后,对区域活动已经了解的有77人,占总人数的86%;有所认识,但还不清晰的有13人,占14%。在问卷调查中家长们还提出了一些困惑,如,区域活动的材料一直只有这些吗?孩子分散在各个区域,教师能指导得过来吗?等等。各班教师将问题汇总后撰写了区域活动问卷调查反馈,解决了家长心中的困惑。

二、利用环境,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

环境的创设同样让家长感受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足迹,因此将区域活动作品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是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

1.创设班级环境

教师都知道儿童的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通常墙饰、挂饰等来展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作品。其实在班级环境中区域活动作品的展示既能起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内容。

2.创设幼儿园大环境

我园利用幼儿园走廊、楼梯等公共空间,将各班幼儿的区域活动作品展示出来,不仅美化了公共空间,还让家长们欣赏到了各个班级不同风格的区域活动作品。每当来园、离园时,总会听说孩子兴高采烈地向家长介绍:“这是我印的小气球”“这是我折的衣服”……

也会听见家长对孩子说:“这是大二班哥哥姐姐画的小企鹅,是画在石头上的哟!”……

三、多种形式,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通过多渠道的感受区域活动、了解区域活动,家长充分意识到区域活动这种课程模式给幼儿发展带来的益处,自然就愿意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这也为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发挥家长资源,收集物质材料

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幼儿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基础与条件,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有许多需要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工制作后再投入使用。让教师时常感到困难的是:需要某些材料的时候,一时无法收集到;向家长发出收集某种材料的通知时,部分家长不能理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创设机会,让家长感受区域活动”“利用环境,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幼儿园创设了材料资源回收处,让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分类收集纸质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等各种材料资源,并定期将收集到的物品整理到保管室供教师制作区域活动材料使用。毕竟全园家长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在整理时总能欣喜“淘”到自己满意的、需要的材料。

2.家长助教,走进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家长是在充分了解了班级开展的区域活动目的、内容与计划的基础上,作为平等的参与者提供材料的。因此他们在提供材料时由原来的纯粹根据教师的要求机械地提供材料,转变为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在听取教师建议的基础上,自己主动提供一些相关材料,有时甚至会提供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材料,并因此而丰富与深化了区域活动。

例如,小班的教师结合水果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区域活动。昕昕妈妈在送昕昕来幼儿园时说:“我学习过营养健康的课程,可以找个时间给班上的孩子们讲一讲。”在接下来的家长助教活动中,昕昕妈妈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制作成了课件,生动有趣的向孩子们讲解了各种水果的不同营养及对人类的好处,活动过后孩子们都亲热地围着昕昕妈妈。教师通过这次家长助教活动也受到启发,在语言区开辟了“昕昕妈妈告诉我”的活动,将课件内容用录音的方式投入在语言区。

这样的家长助教活动,拉近了孩子、教师、家长心灵的距离。此时,家长不再仅仅是材料的提供者,而是教师的合作伙伴,真正起到了“家长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的重要意义。

随着幼教改革的发展,家长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被引入幼儿园。只有在区域活动中有效利用“家长”这个“活资源”,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重视、关心、参与幼儿园区域活动,真正地形成家园合力。

第12篇

摘要: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并指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操作和探索,去发现周围的各种事物。因此,便需要老师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投放材料,为促进幼儿顺利开展操作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选择和投放的原则。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材料;原则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82-01

通过开展科学区域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多种感官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在选择和投放科学区域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保障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顺利开展[1-2]。下面,本文就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原则进行具体论述:

一、材料的投放应具有层次性,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幼儿园开展的科学区域活动,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并且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区域活动环境。因此,在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时,老师首先应该让幼儿明确其活动的意义,然后再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材料的投放,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科学区域活动的作用。

例如:在开展益智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便为幼儿设计了连连看的游戏,即让幼儿将屏幕中相同相连的图案找到并取走。但是,老师在设置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便综合设计了多中难度系数的操作材料。其中,主要包括一颗星、两颗星和三颗星等难度系数。这样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灵活选择可操作的难度系数,并且还可以要求幼儿在练习一段低难度系数的游戏之后,可以适当进行较高难度系数的游戏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二、材料应具有变化性,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在选择和投放科学区域材料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变化性的原t,从而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老师创设的“小球站稳了”的集体活动中,老师准备了非常丰富的材料,并让幼儿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让滚动的小球站稳。幼儿积极投身于活动过程中,并在活动之后表现出意犹未尽的心情。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又准备了更多适合开展拓展游戏的材料,如:纸、盒、积木和扭扭棒等。由于幼儿在之前开展的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便可以充分利用老师准备的多种材料让小球站稳,从而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材料的投放应遵循丰富性的原则,充分激发幼儿的潜能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有趣的材料能够有效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一方面,在老师选择和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去购买一些种类繁多的玩具材料,而是应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投放更多更环保的活动材料。例如:麦秆、玉米皮、泥土和沙子等。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能够有效增加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幼儿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幼儿的喜好都不一样,因此,在开展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应该遵循丰富性的原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四、材料选择应贴近生活,坚持真实自然的原则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老师选择和投放材料应该坚持贴近生活、真实自然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够丰富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来源,而且有利于引发幼儿对材料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充分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同时,所选择的材料应尽量是真实实物,让幼儿能够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有效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五、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应具有引导性,激发幼儿思维

在开展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促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做出成品。主要原因是:如果老师投放的材料缺乏一定的引导性,便会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盲目摆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自主探究效果。同时,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必须具备引导性,便需要全面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以及各种材料之间的联系,为幼儿制作成品提供一定的线索。但是,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老师应尽量选择使用合理的语言指点,避免老师代替幼儿操作,从而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自己的思维。

例如:在开展“调制泡泡水”的活动中,老师应利用活动前时间,为幼儿准备好小碗、水、汤匙、洗洁精、蜂蜜、积塑、吸管、示意图;然后让幼儿看着示意图动手试一试,看看能够变出什么呢?部分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并不认识示意图上的蜂蜜、吹字,只能靠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猜测。这时,老师在一旁做出一个吹气的动作,让所有幼儿都顿时醒悟;然后,一些幼儿便开始在碗里加水,又看示意图,加点蜂蜜和洗洁精,再使用积塑将其搅拌,当吹出泡泡时,所有幼儿都感到非常开心。

六、以科学小制作为载体,让幼儿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

为什么区域活动时,总有很多小朋友选择美工区,是由于它除了画,还有很多的手工制作,活动结束之后会有作品呈现,放在展示柜上,幼儿从而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那科学区该如何满足幼儿的这一需求?恰好大班现正在学习的主题《我班有个小问号》中有一周是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其中有许多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发明,比如爱迪生发明的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本茨发明了汽车等。于是我们在科学区第一次投放了灯泡、电池和电线,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怎样才能让电灯发亮?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的材料投放,在第一次的材料基础上又增添了旧的小台灯、吸管、一次性纸杯,各种形状的纸盒,幼儿在一次次摸索和老师的引导中了解到可以利用这些制作小台灯,并很乐意自己动手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小发明。第三次我们有投放了一些彩纸、珠子等,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小制作装饰的更美。

七、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科学区域活动逐渐成为了广大幼儿园教育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活动形式。但是,我们还应该针对区域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原则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激情,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游戏水平,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