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8 10:58: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生物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概念 教学探索
【正文】:生物学概念是生物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的理解与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教学是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形成并理解概念,明确所学的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要学好生物科学,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学概念。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学校实行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展示──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本人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取以下一些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现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本人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
一、联系生活,让事实成为学生概念学习的支撑
生物对初中生而言是一门陌生的课程,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与生物相关的现象并不陌生,老师可以使用这些事实来作为学生概念学习的支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学实例和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这些感性的认知中抽象概括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最终形成一种理性的认知。例如当学习“种子的萌发”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我首先让同学们思考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选择春天播种,而不是在冬天和夏天了?)一定的水分(我们现实生活中在播种前要用水浸泡种子),充足的空气(播种前农民伯伯通常要松土);与事实、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他们的印象和理解,还能够锻炼他们观察、分析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生物学的谚语或俗语引出概念,使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例如:七年级上册"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引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叶落归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山不容二虎”“草盛禾苗稀”生物的竞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捕食关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引出生物影响环境。“橘逾淮北而为枳”引出环境影响生物。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对概念的初步掌握
一个完整的概念由几个要素组成,我在教学中往往引导学生找出几个要素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初步掌握。例如:七年级上册,传粉(花粉花药柱头)受精(卵细胞受精卵)生态平衡(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七年级下册,消化(食物消化道分解细胞吸收)反射(神经系统刺激反应)八年级上册,先天(生来遗传物质)仿生(结构和功能仪器和设备)八年级下册,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受精卵)等。通过找概念中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可以更深入的剖析概念的内涵和有利于学生的识记。
五、通过实验研究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其基本要素,也是生物学的基本语言,学生们都希望在概念教学的同时辅以实验教学。老师要抓住实验与概念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去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去思考、掌握概念。例如七年级上册在学习细胞时,我分别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人口腔上皮组织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组织细胞时,我让学生第一次观察后将生理盐水换成清水再观察,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腔上皮细胞在清水环境中会破裂,而洋葱的表皮细胞不会,同时引入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的概念,原因就是植物的细胞壁对细胞的形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让学生对于细胞的相关概念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学生对于细胞壁与细胞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区别也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学习叶片结构及其功能的相关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制作徒手切片,然后进行观察,在实验中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掌握
此外,我还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自己总结生物学概念和规律,形成一个自我的认知体系。如让学生探究水温与金鱼的呼吸次数,通过金鱼鳃的开闭来计算呼吸的次数与频率,通过控制水温的变化来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记录数据,最后将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也就一目了然了,再让学生用语言将概念表达出来。
六、进行概念的比较学习,避免概念的混淆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法在运用于学习中能有效地避免概念间的混淆,对加深概念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这一技巧。例如七年级上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等,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七年级下册:“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八年级上册:先天和学习行为,八年级下册昆虫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针对这些概念可以进行比较教学,突出两个概念中的不同点,让学生更能够掌握概念的本质,有利于纠正许多常见的错误,使其掌握起来自然更清晰,避免概念间的混淆。
总之,对概念的教学要采取用各种教法,使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但是选用的方法一定要与所讲的概念相适应,要使概念的引入、理解、巩固能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透彻易懂,不要使概念教学变得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陈旧教学模式。
一、生物教学注重概念教学情境的引入,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生物学科的先决条件
在生物教学中注重概念教学情景的创设,简捷地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教学实例:冀教版“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节中的核心概念是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细胞的数目增多,通过细胞的生长,细胞的体积增大,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物体由小长大。这个核心概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如何把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的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设计概念教学情境播放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学生通过观看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观察细胞分裂的特点,可以自己总结出细胞分裂的概念,并能总结出细胞分裂最终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实验教学情境引出核心概念,例如,学生分组制作不同部位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课件展示不同部位的细胞,学生观察找出这些细胞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可以总结出细胞生长的概念、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体积由小长大。
二、画概念图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概念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讲授的概念内容在黑板上绘制成概念图。概念图的绘制,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建构了知识的整体框架。概念图的绘制使学生更能清晰地分析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有意义学习,最终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节课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本节的重要概念。通过概念图的讲解,学生对本节的重要概念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网络,不再是死记硬背,机械的记忆,概念图还总结了前面章节中学过的神经系统的组成,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的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三、动手制作生物模型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概念的形成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物能最直观、最有效地表述生物的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事物;一种好的记忆方法、好的讲解方法都能够让学生根深蒂固地记住事物。教学实例: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结构”一节,在讲细胞的结构时,我课前先准备好琼脂、培养皿、花生、绿豆、芸豆、小麦、塑料膜等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细胞模型,制作完成后,再由代表讲解所制作的细胞模型是哪种生物的细胞,其中所选的实验材料代表细胞的哪些结构。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细胞模型的过程中,建构了细胞结构的组成这个核心概念,加深了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这个知识的理解。
四、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利用“归纳”教学模式,注重重要概念的建构
“归纳”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进行实物观察,科学想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其共同的重要特征以形成概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实例:冀教版七年级上册“双子叶植物”一节的学习中,我在教授双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这一概念时,首先向学生展现了一些根茎叶花比较齐全的双子叶植物的实物和图片,学生通过这些信息思考、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出这些植物它们主要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最后得出具有这些特征的植物称为双子叶植物,只学会概念是不行的,还得活学活用,最终用所学的概念去判断一些植物它们是不是双子叶植物。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突出事物的有关特征,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实际上就是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因为概念一旦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学生就会感到更加真实,掌握概念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也有利于概念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当然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不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侧重点也就不同,所以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生物概念的理解对于概念教学来说是基础,学会运用才是概念教学的宗旨。总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使学生及时掌握和学会运用生物概念,还需要一线生物教师的不断探索。
作者:刘雯雯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十三中学
在这一年的教学中,自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这一年是充实的一年,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不仅教学经验有所提高,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也有所提高,并认真的完成上级所布置的任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所教的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七年级生物的几点体会:
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我来到了xx小学。时光匆匆,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将近尾专声。这一年的时间,对于新任教师的我来说收获不少。在这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更让我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我对这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作如下总结。
来到xx小学,我担任了小学幼儿园大二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在这之前我城区幼儿园任教,因而对这块教育教学工作较为熟悉,所以虽然教学环境、教育对象有了改变,但工作开展得还算顺利。
关键词:重要概念;构建;生物素养;归纳;探究
重要概念是指一个学习单元中以概念内涵的形式呈现的若干概念性知识。如果能深入地研究、探讨生物学概念教学,特别是重要概念的教学,对把握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推动和促进当前的生物学教学的发展,是有很大的益处的。下面我就如何形成生物学重要概念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通过事实性知识来形成重要概念
所谓事实性知识就是指事实,它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它是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必须知道的基础性知识。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形成往往要基于很多的事实性知识。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在讲述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这个重要概念时,并没有直接提出,而是通过一个实验为什么白鼠会生下灰鼠这个实验,列举了很多事实性的知识,如灰鼠提供取出胚胎细胞的细胞核,黑鼠提供除去细胞核的受精卵,白鼠提供子宫等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事实性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帮助他们形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这个重要概念。
二、通过了解前概念形成重要概念
前概念是生物学概念建立的基础。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概念都属于前概念的范畴。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新知识取代学生原来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也包括背景经验。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重要概念。学生对于种子的萌发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而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但是,这个原来的概念是否正确还要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有的同学一直认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会受到光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原来光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但他们之前认为水、空气、温度等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这些原有的概念都是对的。
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重要概念
初中生物的很多重要概念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帮助形成。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提出的问题是否贴近生活,是否具有趣味性或者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地学习。研究表明:问题和概念只有全部被展示不是单独地被提出时,学生才能最投入地学习。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分裂这个概念。学生要对细胞分裂的过程完全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一个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这个细胞通过一次分裂以后形成新的细胞,每个细胞里面含有多少染色体?有的同学说还是23对,有的同学说23条。这道简单的算术题引起了学生认知的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探究细胞分裂过程的欲望,进而建立起这个概念。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的组成这个概念,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谈谈对血液的认识,根据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思索,进行探究,最终通过归纳,概括出血液的组成这个重要概念。
四、通过比较有关知识形成重要概念
比较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把一些易混淆的重要概念加以区分,进而掌握概念之间的共同属性和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结构这个重要概念。可以对比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找出两者相同的结构和不同的结构,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人的性别决定这节中染色体的类别这个重要概念,通过比较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图,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归纳出染色体的类别。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重视生物学重要概念,紧紧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进行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形成,提高了生物学科学素养,这种科学素养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著名教育家先生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参考文献:
[1]伯海英.前概念转化策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生物教学,2012(6).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摘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三节。我在河北省黄骅市吕桥一中七年级一班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检测;研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13-0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三节。我在河北省黄骅市吕桥一中七年级一班进行了实践研究。这个班共有54人。
因为我们这是农村,学生都对一些生物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决定充分利用这个课程资源,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出结论。
首先我进行了前测,提问:1.环境可以影响生物,那么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什么?2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主体倒过来,生物对环境又会怎么样呢?测试结果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都能回答,但是我问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心中暗喜,这正是我想要的。我可以利用这种情境导入新课。
接着我让学生们打开书19页,阅读课本第一段。看了一会,有的同学举手回答,说出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我继续追问,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有的同学迷茫的看着我,有的同学赶紧到书上找答案。略一停顿,我就把学生按前后桌四个人一小组,最后六个人一小组分组,讨论书上的资料分析,经过讨论,每一组都能说出生物有哪些特点适应了什么样的环境。
总结之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举出我们身边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同学们都沉默了,有的咬着笔杆,有的皱着眉。我笑了,拍了一下手掌,指了指窗外。窗前有两棵槐树。这时特别调皮的王世庆站起来就说:“哦,老师,我知道了,槐树的根老长了,适于吸收水分,有利于它的生存。”我鼓励他答的很对。这时纪律委员把胳膊伸直了,高高的举起手,我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老师,王世庆没举手就站起来回答问题,我记他违反纪律吗?”我窃喜,一是同学在无意中对其他同学的行为做了评价,另一个原因是平常说了很多次让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也不管用,一班可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但就是上课学生的积极性上不来,我正愁着没有机会改变这种死气沉沉的课堂呢。“我希望同学们都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谁知道答案或者是好的建议,都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但是有一条必须记住,一定要等到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讲完以后再站起来回答。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听完这句话,有很多同学抢着站起来,一个同学开口回答后,其他同学又坐下了。这时一个个答案就像一朵朵的小荷花浮现出来,绽放开来。一个同学说:“树叶表面有层透明的膜(角质层),下雨天进不去水。”(括号中的内容是我给同学们修正的,下同)另一个同学说:“冬天树叶都落了,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蒸腾),是对寒冷冬天的适应。”有的说:“荷花的叶子用上面喘气(上表皮的气孔呼吸),我用塑料包起来试过,适于在水中生活。”有的说“苍子(学名苍耳)果实有刺,有利于它的繁殖。”“柳树的种子在白毛毛里面(柳树的种子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满处飞,有利于它的繁衍。”“桃花梨花杏花都非常漂亮,可以吸引蜜蜂等昆虫传粉。”“棒子(玉米)的花不好看,利用风传粉,所以种的时候要合理密植。”……在同学们回答的过程中我或者微笑着点头,或者竖起拇指,或者拽上句英文verygood…给孩子们爱的鼓励,使孩子们更起劲的想答案。
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我除了表示鼓励之外,还认真观察着同学们的表现、表情。我发现有一个孩子眼睛闪着光芒,看着同学们回答,等着别人坐下后,挺起上身,一犹豫的时间,其他人又站起来了,他只好又缩回去。这个孩子是个单亲家庭,平时基本上不说话,很自卑。我想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在一个孩子答完后我急忙说:“我觉得尤。。。。一定也想好了答案,是不是?可以给我们说说吗?”他慢慢的站起来,瞅了瞅我,我用自己的眼睛鼓励他,告诉他一定能行。他唯唯诺诺的说:“人是不是也适应环境啊?”接下来就不说了,我提示他:“人有什么特征,适应了什么样的环境呢”“你看,人要不适应环境不就死了吗?”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稍作补充,最后总结了一下:“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适应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人也不能例外。”然后我歪着头问他:“你是小达尔文吗?”他怔了一下,不明白我是什么意思。我说:“你怎么知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原理。你的视角非常独特,同学们让我们为尤。。。。的表现鼓掌加油好不好?”他红着脸在同学们的鼓掌声中坐下,脸上有了一丝自信的笑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农村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把学习变成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作为学习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不仅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培养了情感,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也生成了新的教学目标。在小结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而且后测的题目全部答对的有48人,只有6个同学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错误。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是有效的。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求知欲;个性发展
寻找的前提:我们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多数课堂都是满堂灌,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最后使教学变得机械、死板、沉闷、压抑,缺乏灵性和生命力。
近十几年来,课改之风层出不穷,其实课改就是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大胆自信、主动求知、敢于创新的能力。顺着这个课改之风,结合我们生物课堂的特点:初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21个探究性实验和79个课外探究实验,因此,探究性实验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但是,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去实验,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能突破,相信这样的生物课堂是最适合学生发展和需要的。下面说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摸索和
看法:
一、重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激发兴趣
七年级上册共有探究性活动57个,其中安排了6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由于探究的内容不同,各个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肯定不同。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组织实验过程中也几乎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但困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而没有压力也能学会,所以,第一个探究实验换做“温度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因为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每个探究实验都有六个步骤和三个原则,难点在于理解三个原则。首先,“对照原则”,要学生理解它,就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自来水和温水,否则无法知晓不同的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是否会有影响。第二,“重复原则”,要理解,就要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组,设疑:为什么不做一个组,让学生思考后得出做探究实验一定要遵循“重复原则”。第三,“单一变量原则”,向学生设疑:除了温度不同,用不同的金鱼实验,结论会如何?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动手理解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和遵循的三个原则。这些都是其他科目无法给予的快乐,也是其他科目无法满足的成就感,引导好第一个实验,后面的实验就容易进行和拓展了。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发展探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六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六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在种子萌发的实验中,我除了完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基本程序外,还建立了完善的探究思维顺序。因为这个实验中涉及几个变量,但要学生明确这几个变量,我们不能急着让学生设计完整的探究方案,应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以此来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再让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和总结哪两个组可以作为对照实验,每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这样一来可以分散教学的难点,二来可以让学生排除畏难的情绪,这样一个多变量的探究实验就能迎刃而解了。例如,种子萌发需要什么环境条件,让学生按照课本进行实验,分析无水、适量水、过多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从而让学生找出实验变
量――水分,再设计第四组适量水放在低温(冰箱)的环境中,让学生分析哪些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可以允许几个变量?让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理解和体会“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并且能掌握实验设计的关键,一举突破实验设计的难点,这样就会对以后的探究性实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或拓展探究实验,激发求知欲,体现个性发展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拓展,就不能形成能力,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达不到课改的宗旨,就会回到原来的教学模式:死板、沉闷、压抑。我们如果想真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进行拓展和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第一,完善课标的探究性实验的同时,我们可以创新,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种子的萌发”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突破课本进一步创新探究,让学生用雪碧、可乐、牛奶等来代替水,看种子是否也能萌发,这种创新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另外,还能提升对其他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初中生物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学会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生物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存在的物体,促进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一、网络资源在生物课堂中的特点把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网络资源的特点就是范围广、内容多、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学生有兴趣才会更加投入精力,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大量的课堂实践表明,在教师采用网络资源与课本知识结合授课以后,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专注,老师课件上的图片、短片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去了解图片上、视频里的具体内容。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教师可以播放一株植物从播种到萌芽、再到生长的过程,每一过程需要什么养料的短片,许多城市里的学生从小就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更不用说植物生长具体需要什么养分了。这样选用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多方位的图画、音频、视频可能更具吸引力,单纯的文字更能触动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和知识。
二、网络资源在生物课堂中的融合创新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课堂中都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活力,吸引学生,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初中生物学科也不例外。传统的生物学科教学弊端重重,有许多知识单凭教师的讲解和普通挂图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知识,所以就会出现没有兴趣听讲、上课犯困、课下不能完成作业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研发出更高质量、更加丰富充实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他们良好地发展。如运用课本知识和网络资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当然,在一些学校中,会出现滥用网络资源的现象。如有些教师不重视课本的基础知识,一味地使用动画、课件授课,导致学生太过于依赖计算机,反而失去了动手实验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代替实验的,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植物结构,然后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具体结构,二者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网络资源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现如今,网络资源丰富,而课本上的知识是比较单一和有限的,已经远不能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了,再加上本身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就比较匮乏,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展示知识。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深加工课程内容,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换成立体生动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想象模拟微观世界的变换过程,使难以用肉眼看到的现象直观化,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兴趣继续探究生物知识。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节《血液循环》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用文字先介绍一下血管的种类概念、三种血管的示意图,再通过动画展示三种血管的特点、所处的位置等,请学生总结三种血管的异同点,每总结一种,教师可以采用动画的方式播放出其具体的形式,让学生知道自己回答是否正确。再如下图,在讲授“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节时,教师可以播放血液循环的动画,让学生按照身上器官的位置指出血液是从哪里流向了什么地方,经过了哪些器官,最后回到了哪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更好地记忆知识,也有益于教师建立研究型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从网上获取资料是大势所趋,学生可以搜索一些关于生物学科的文字资料、形象的图片资料、直观的视频资料等,找到对自己有用的资料进行再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班级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共享。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进行整理,每一章节按照不同模块分别总结,整理制作属于自己的教辅课本,帮助自己学习每一节的知识。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先寻找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概念性质等文字资料,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再补充完整;搜集关于DNA双螺旋的动画,通过动画可以清楚DNA、性状、染色体、基因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心得,相互解答遇见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总之,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大大降低教师的授课难度,将死板的知识生动化、立体化、简单化,同时,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物的氛围,使学过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形象的体系,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作者:王玉娟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
一、教材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七年级《生物学》中继“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之后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知识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能为以后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二、教学目标:主要是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
1.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2.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
五、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置疑:“植物体由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从何而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第二部分:1.讲解探究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变量,怎样设置对照实验。然后,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最后,对照课本上的方法步骤,分析每一步操作的原因。2.播放实验视频:(主要是6个步骤)要重点观看和讲解。3.分析试验结果:(1)同样是天竺葵,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了,说明了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一种使碘液变蓝的有机物――淀粉(2)遮光部分未变蓝,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1.从实验题目中体会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绿叶、光、有机物。2.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实验教学
一、生物实验课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一轮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生物学课程是为提高未来一般公民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而设置的,它和物质科学、天文、空间和地球科学等一起,构成了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基本科学教育,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这些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围绕课程总目标中“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新课改预期目标实现的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活动建议,为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科学方法,也为关注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实验的过程即是文化知识的复习运用与实践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
二、目前农村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
首先是对生物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导致:
(1)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不足,好多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缺乏,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生物实验室或生化实验室合用一间,教师难以正常开设实验课。
(2)生物课全部被安排在早晨第四节课和下午两节课上,且其在学科中排名极底,一些生物本科专业毕业,业务素质较强的优秀教师纷纷转行。很多教师不是生物专业毕业,存在现学现教现象,没有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未掌握中学生物实验课的类型、内容要求、基本方法和操作,因此实验课基本上不能开设。
(3)由于生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量大,课时量不足,大多数地方每周排了两节课,开两年。加上一些教师思想上重视不够,教学中怕麻烦怕失败,往往以教学进度紧张为借口,将本来有条件做的试验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试验也不补充,或随意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用放录像代替基本实验等。
(4)现在虽然教材有了大的变化,但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还未跟上,考查中还很难评价学生真正的实验技能,使得一些实际操作技能确实强的考生与平时基本上不做实验的考生应试时并无多大的差别,这样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教师教学中在黑板上讲实验,一些学生一到考试前就背实验的错误倾向。
三、强化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建议
(1)生物教师要向学校领导多讲讲生物实验课在培养,普及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努力赢得学校领导经费方面的支持,丰富教学必须的一些仪器、药品和用具。如显微镜、载玻片、滴管、酒精灯等,从而给学生充分创造实验的机会。
(2)因为好多小学受师资和设备的限制,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以前接触实验的机会并不多,七年级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务必先让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实验室内的设施,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可利用多媒体或实物表演,为学生提供不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所带来危害的事实,进行安全教育,以使学生从中领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结合实物,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做简单介绍,组织学生集中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等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内容要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教学秩序,使学生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要分工合作,每2~6人分为一组,设小组长、记录员、实验员和汇报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织,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独立性,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必须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也可让学生换组合作学习,以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以培养科学实验的协作精神。
(4)不管是生物专业教师还是兼职教师,应提前一个月备好课,因为新教材中的一些实验需要课下长时间提前准备。
(5)对实验课的总结不仅包括填写实验报告册,更重要的是分析和关注成败,要及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6)根据实验课类型,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如探究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一般步骤,设计实验方案时要特别强调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而验证类型的实验,则更注重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方法的指导
(7)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小组里面,通过一些如比较潮湿肥沃和干燥贫瘠的土壤环境中蚯蚓数量的多少的课外探究等活动,从而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和认识活动,使学生从小就知道未来的学习活动将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随时随地自己可以去获取。
(8)在实验课教学中,务必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容许学生差异的存在,要能容忍失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提出很多新奇古怪的问题,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创造的 潜能。如有的学生学完显微镜的使用一节后就萌发自制简易显微镜的念头,这时教师一定要给以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能力的提高会使个体更好的获取知识,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卢文祥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中小学教材课程研究,2004,(2)
范冰霜(1985.1-),女,湖北省宜城市,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望的最直接表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使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具灵活性,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且能够扩充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激发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图像激趣,疑问激趣和想象激趣等。
关键词:信息时代 学习兴趣 生物学学习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化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的特征和趋势。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然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教育当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如何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的关键点所在[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精力充沛,主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而当下人类已迈入信息化时代,必然要求兴趣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有所不同,应根据时代背景的不同而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
1.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动机,现代教育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教学信息,以其形象逼真、新颖别致、跨越时空限制的巨大优势,对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强烈刺激,创设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主动接受信息,以达到强烈的信息记忆。学生因生动活泼的影象教学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此影响下产生对新技术和未知领域的渴望。例如七年级生物上册《开花和结果》的教学导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所以,我运用了一组春暖花开的图片,配以歌曲,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了观花、赏花的愿望。接着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让学生联想桃花落了会长出什么?继而引出课题《开花和结果》。这样整堂课学生的情绪都很高,都集中精神听课,积极踊跃的发言。
又如,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个体又有许多形态和结构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克服空间的限制,在瞬息间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热带雨林的丰富资源、海底世界的奇妙、南极北极的生物、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等等,这一切,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也难以想象。而现在,学生可以通现代信息技术来领略世界的博大、生物的精彩,掌握自然科学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2]。
2.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常常需要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现在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疑问提出,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性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疑问的查询和解答。解答问题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鼓励,如果问题没有获得完整的解答却能引起学生的争论,或因问题的解答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讨,都足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趋向,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又自主创造新的问题展开引申性的交流或提问,综合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实现在兴趣的促动下进入问题所建构的思维环境中。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知识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积极发现教材内容中的有效信息和疑问点,激发学生兴趣。
如探究:花的基本结构
讨论: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描述花各部分结构的颜色、数量和功能?
花的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讨论,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解答相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学到很多知识,也能更好的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记忆犹新。
3.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好胜心,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的本性在教学的成功诱导下得到应有的展现,且使其对学习的兴趣更多的集中于对问题本质的探讨,通过信息技术所能实现的表现形式,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深的想象思维空间发展。
例如: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中,随着克隆羊多莉的问世,有的科学家提出研究克隆人,你认为会成功吗?在克隆的人的问题上,请发表你的意见。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再利用网络查询这方面的知识,就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深层次发展。
又如: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课后阅读:“生物圈Ⅱ号”,让学生读完后设想科学家是如何维持“生物圈Ⅱ号”的,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模拟的“生物圈Ⅱ号”只维持了一年多,如果你是科学家的话,你能不能让“生物圈Ⅱ号”维持的时间更久,怎么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热爱生物这门学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自行编排表演从而使想象的天性得到施展,带给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想象加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求知的欲望。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兴趣最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能持之以恒。而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生物教学所能运用的手段和资源更加多样,更加丰富,能为生物教学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生物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显露,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不去理会学生是否掌握这一知识点,只是为了赶教学计划,使学生变为被动的学习者,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能力。下面将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三个教学案例为例,为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果做借鉴。
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近些年来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所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动能巧妙解决学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些年来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形形的生物》一节时,因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生物的多样性和每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4人为一组,并让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各组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到纸上,然后相互交流和分析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组长统计一共列举多少种生物,然后各组以组长为代表,展示和交流本组统计的情况,并大概说明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最后教师再把自己手中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并让各小组讨论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为什么生物会多种多样,然后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总结本组讨论结果回答问题。这种小组合作?W习的教学方法,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创建。
二、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往往是死板的、机械式的,即教师照本宣科,不理会学生的上课状态,也不管学生是否完全接受消化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常感到枯燥无味,以至于无法提起兴趣去学习生物,从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这一节时,教师应首先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然后再根据重难点创设情境,教师先布置学生在白纸上画自己想象中的细胞是什么样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强烈对比熟悉细胞的具体形态。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BBC关于《细胞》纪录片与课程相关的节选部分,用动态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学习兴趣。创设细胞学习的具体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巧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重难点精心准备的,是贴近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它可以突出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质疑能力。教师要学会巧用导学案,不能盲目地使用,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层导学案,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这一节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前段时间对细胞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层次设置导学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具体情况设置A、B两种导学案,A导学案适合接受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的学生,可以在《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这节导学案的设计中简略概念式填空,在后面练习中加一个拓展训练,用以拔高。B导学案是针对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来说的,在这节导学案的设计中应该添加知识回顾,在后面添加知识框架填写,且出的习题应简单易懂。学生拿到属于自己的导学案后,开始预习并做题,然后交给教师,教师通过学生做题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在《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这节课的困难点在哪里,课上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分层次导学案可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学习需求得到解决,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受到冲击,不利于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立。只有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