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建设

时间:2022-10-03 16:53: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电网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电网建设

第1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174

在城市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代化建设中,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是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对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概述

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可知,从配电容量、规模等方面进行分类,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有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而配电自动化主要是指站房总和自动化、相关自动化设备、调度中心到终端站房的安全监控、故障预警与保修、自动化抄表和各种信息数据采集等。因此,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需要根据类型、实际要求、目标、未来发展规划等选择合适的规模,并保证其经济性、可扩展性和安全稳定性等,才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供电需求。目前,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合理应用有着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灵活性比较好,在实际进行建设时,可以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类型选择子站、主站和终端等,并且,在以后的扩建中,只需要增加一定量的主站系统,则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用电需求。二是,自动化程度较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并加强操作技能提升,则能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

在实践过程中,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初级阶段需要注重系统供电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提高。首先,注重双电源环网供电模式的合理应用。在进行初级阶段的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连接好相邻两条线路,并通过两个电源来构成一个环网供电模式,才能使配网结构得到合理优化,从而保证配电网手拉手供电方式的实际效果。在这个系统中,需要使用的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在结合微机的情况下有着多次重合功能、自动操作功能、遥控操作功能等,并且,通信与远动设备、事故信息和监控系统等操作也能由微机控制完成。例如:装置和线路如果出现故障问题,则会通过RTU将信息迅速传递到微机控制中心,这时主站系统会对其进行自动化判断,并确定故障的发生范围,以便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断开故障段开关的操作。其次,注重自动符合分段器应用模式的合理应用。在进出变电站出线的安装时,通过自动重合闸开关发挥保护作用,可以在线路上安装多字自动配电开关,并同时安装电压检测设备,对于提高整个配电网的运行安全性有着极大作用。如果配网系统的某个线路段出现故障,自动重合分段器会自行进行判断,并确定关合故障的时间。由此可见,根据供电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不但能降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成本,还能大大提高配电半自动化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注重系统网络结构的合理优化,减少线损情况。在结合微机进行操作和控制的情况下,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注重整个系统网络结构的合理优化,并有效建设线损情况,才能真正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各个方面的用电需求。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数据远程传输系统的构建和完善。通过GSM公众无线通信网短信息服务,可以实现各种数据信息的远程传输,因此,在输电线路上安装合适的电压检测设备,对于降低线损程度有着极大作用。其次,注重负荷管控系统的不断推广和应用。通过GPRS、GSM等移动通信网络来构建基础通讯平台,可以实现远程用户的有效管理,并提供高效的服务,从而达到远程自动抄表、有序用电、监控符合和检测电能智能的目的。最后,合理采用检测终端。在充分利用监测终端的情况下,各种数据信息可以得到及时、有效、全面的采集和整理,并且,变压器的运行情况也能得到全面监控,以在加强无功补偿和三相平衡的基础上,实现配网运行方式的优化管理,从而降低故障问题带来的影响,对于提升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配网建设需求、未来发展规划等进行全面分析,才能真正提高区域经济的自动化程度。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加强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采用分阶段建设的方式,才能增强区域配电网能力,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有着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闫雪松.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164.

第2篇

我国智能电网基础建设的推进是高效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内容涵盖广泛,其中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新能源、智能小区等多方面,其中的输电网络部分,因网络面积大,涉及广泛,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在我国的输电网络建设过程中,多年来都存在着“重发轻供”的影响,输电线路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实现智能电网的观点格格不入。1.1输电线路材料高耗能、重污染。输电线路杆塔基本采用钢铁型材或水泥制品,绝缘子几乎全部采用玻璃或者瓷质。不论是钢铁型材,还是水泥制品或玻璃等,都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还会产生重污染的废弃物。1.2输电线路金具无创新。我国输电线路所采用的金具都是仿制品,技术多为模仿国外的经验,而没有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本土化的创新与改进。1.3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制作手段落后。在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设过程中,我国仍采用爆炸与开挖形式为主的方式。这两种手段都会对植被造成破坏,对周围环境也有不良的影响,不符合目前的环保理念。1.4输电线路线损过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输电线路的损失居高不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在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采用的载体是钢芯铝绞线,此种原材料在交变电流磁场的作用下,会使温度升高,电阻变大,造成电能损失。

2智能电网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2.1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指的是电网的智能化,主要是利用目前的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测量技术,结合新型的设备来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智能电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运行,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在受到网络攻击或者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面积停电,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用电量,对电能负荷进行智能化调节。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和储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降低对环节的污染,在保证电能质量的情况下,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2智能电网的特点。2.2.1及时性。智能电网能够分析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并通过相应的监控设备来对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控,一旦发现电力运行设备出现运行故障,能够及时的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排除。在无法确定故障原因的情况下,也能够及时的把电网中有问题的元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很少或不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另一方面,智能电网还能够抵御人为的破坏和网络攻击,在最大限度上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2.2.2交互性。智能电网的交互性主要指的是电力用户的交互,用户能够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以此对供求关系进行平衡调节,实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智能电网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电网的实际供需能力对电力进行选择性购买,而智能电网也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调整电力的负荷运行。2.2.3节能性。在目前的电网中,大量的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式,降低了电力生产到电力消费环节的能源损耗,有效地提高了电力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发电环节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3信息时代下智能电网的建设技术

3.1用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用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了智能电网的交互性,对用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包括智能电表和AMI的建设。智能电表是目前智能电网用户端的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对智能电表的安装,可使用户对电力用量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利用智能电表管理侧的接口,进行权限内的管理和操作,达到对电力使用情况的反馈。智能电表的主要作用包括对电力使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维护和升级,在较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用户的利益。AMI建设,AMI主要指的是用户侧的管理系统,AMI实现对用户用电数据进行实时的收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电力要求和参数调整电力的负荷,电力用户也可以根据电力价格的变化和自身的实际需求调整电力的使用情况,提高电力用户的主动性。3.2智能输电网络的建设。输电环节指的是对电力的传输。在传统的电力输送环节中,由于电网结构和输电线路分配的不合理,常常会导致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浪费,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我国电网输电环节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第一,降低输电损耗。目前,我国输电线路的损耗率一般在7.20%左右,损耗量十分巨大。为了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采用高压技术和超导高温技术,通过减少输电线路的电阻来提高远距离电力输送环节中电能的整体利用效率。第二,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输电环节中电力运行设备的实施监控,通过观察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变化,对电力负荷情况进行调节,排除电力设备中所出现的故障。目前,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由智能传感器的传感网组成,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和网络节点参数进行监控分析,可以防止输电网系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输电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智能监控系统还能够根据预设信息来进行自行判断,当系统安全在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动报警和操作。3.3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建设中,目前的信息通信技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目前大型的变电站都设置在郊区,且变电站之间相隔较远,如果采取布线方式来实现通信,不仅效率较低,还需要耗费较多的施工材料。而4G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能够极大的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扩大信息的传输范围,减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成本。光纤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建设相应的通信光缆,来实现变电站之间的信息通讯,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光纤通信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和协调性好的特点,可实现变电站之间的良好通信。

4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进入了智能化改革中。信息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在不断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智能电网中,各个环节都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相应的信息传递和远程控制,形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型网络,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作者:姜英武 郭术明 单位:双城市农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钟金,郑睿敏,杨卫红.建设信息时代的智能电网[J].电网技术,2016,(13):141-142.

[2]朱全邦.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J].企业文化(旬刊),2016,(12):79-80.

[3]郑钊.基于信息时代的智能电网建设要点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旬刊),2016,32(18):117-118.

第3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规划;评价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智能电网系统是将供电端到用电端的所有设备通过感测器连接,形成绵密完整的输电网络,并对其中的信息加以整合分析,以达到电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借此降低成本、提高用电效率。从智能电网的构成来看,依据电网特性分为发电与调度、输电、配电、用户等四种类型的供需关系,配合产业推动及环境建构,形成六个构成内容以及智能电网总体规划的架构。

一、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的系统规划措施

1.智能发电与调度

(1)提高再生能源并网占比:整合全系统通讯协定完善系统互通性,通过需量反应调度机制,维持电网的稳定调度能力;研究大型储能系统、导入抽蓄电厂变速运转控制,增加再生能源调度空间。

(2)提升发电厂运转效率与可靠度:进行快速系统复电规划,并强化先进设备资产管理,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及增加系统运转可靠度。

2.智能输电

(1)提高输电效率:更新耐热导线,增加输电容量及降低输电损失,推动变电所智能化,提高整体输电容量及供电效率。

(2)增进输电安全:推动先进输电故障测距系统、马达及保护设备更新,密切监控线路的动态热容量,以减少系统故障及缩小停电区域,增进输电安全。

3.智能配电

(1)提升配电安全与效能:推动配电自动化建设,以便于偏远的抢修不易地区、工业区及都会区等主要地区的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提高馈线自动化普及率,当线路故障发生时,调度人员可依配电网络信息系统,快速定位故障区间,以加速完成复电。

(2)强化分散式能源整合:将未来配电网络信息与电表资料管理系统信息整合,以增加再生能源导入,并可通过储能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再生能源充分融入配电系统中。

4.智能用户

(1)用户/终端信息建设:推动高低压用户智能型电表基础建设、建立用户端需量反应机制、推广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及其他能源系统管理服务,协助用户端落实节能减碳政策,并有效/即时管理未来智能电网的供需平衡问题;同时研议其他创新可行做法进行构建,以降低构建成本。

(2)制定用户服务规划:分阶段完成智能用户系统构建后,推动相关衍生如智能充电站技术(包括G2V,V2G等技术)、需量反应推动、分散式能源及储能在家庭中的应用。

5.智能电网产业

(1)发展关键系统与设备产业:配合整体智能电网推动规划(含发、输、配电及用户等)将智能电表系统、电动车智能充电系统、先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广域监测系统、智能家电系统、微电网系统及储能系统等7项列入推动范畴,并协助厂商参与国外示范计划。

(2)创造服务性智能电网产业:在智能电网基础构建完成后,比照国外先进国家,推动电价回归市场机制,带动电能管理系统服务产业发展。

6.智能电网环境建设

(1)发展高再生能源占比及快速平衡电网供需的关键技术,如研究再生能源间歇出力预测、快速升载、先进电力电子设备与微电网、先进配电自动化、AMI资通讯技术、储能系统。

(2)发展基于ICT技术的智能电网技术,如:智能储能系统及需量反应服务(含卸载控制及负载预测、卸载流程与控制策略等);能源信息分析及安全管理(含即时性能源信息分析与异常行为侦测、资料加解密、通讯安全等);能源信息通讯网络技术(IEC61850相关标准的通讯应用)。

(3)构建智能电网设备标准及检测平台,就目前智能电网相关国家标准,包含自动读表系统、氢能与燃料电池、风力发电、太阳光电、电动车辆、智能家庭及信息安全等方面,评估筛选及构建检测验证平台。

(4)持续进行自动读表通信界面相关标准研究与草案研拟、先进电度表计量检测技术研究等,包括自动读表系统、氢能与燃料电池、风力发电、太阳光电、电动车辆、信息安全等皆有标准草案在进行,以补强智能电网相关标准及构建检测能量。

7.智能电网环境建设

(1)审视现行电业相关规范,改革现行需量反应制度,包括传统控制型(直接负载控制及可停电力等)需量反应制度、评估市场型(需求竞标、紧急型等)需量反应制度。

(2)审视现行电价制度,包括合理反映供电成本确保电业正常发展、评估多样化电价制度(时间电价、紧急高峰电价、即时电价及高峰时间电价回馈等),进而推动具节电诱因之电价制度,以提高用户节能意愿。

(3)推动用户节能管理制度,研究及建构吸引业界参与的商业模式。如发展与推广住宅能源管理系统、商业能源管理系统及工业能源管理系统,以提高节能减碳效益。

(4)人才培育,如结合大专院校设置智能电网研究中心培育技术及相关人才,并配合智能电网的构建,结合地方政府推动一般民众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

二、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规划安全架构

1.防火墙的配置

为保护智能电网免遭外部攻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分别在智能电网系统中设置防火墙,通过设置有效的安全策略,做到对智能电网系统的访问控制。不改变原来网络拓扑结构,且保证通讯速度不受较大影响,可以配置使用基于状态检测包过滤技术上的流过滤技术的防火墙――硬件防火墙系统。

2.资料加密系统

各端点可能有大量的资料,除了要在资料传输上保证通道的安全外,也应对信息内容本身加密。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威胁最大的其实还是来自于内部,因为威胁来源位于系统内部,窃取或其他恶意行为要容易很多,进而系统受到入侵的可能性将更大。因此,直接对信息内容加密是最有效的办法,可采用高强度的加密技术对资料内容进行加密,进一步保证信息保密性等安全性要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力行业的计算机系统中,有很多资料必须要有实时性,传输时间必须低于规范要求,若是采用公开密钥加密系统,虽然防御强度非常高,但复杂度也较高,运算处理的时间相对较长,可能无法符合规范要求。因此要有所取舍,才能够达到网络安全的要求。

3.防止地址转换协议系统

基本预防或是阻挡地址转换协议攻击的构思有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去预防地址转换协议攻击,就是将地址转换协议的缓存区状态设成静态。该方法的缺点为:不能在动态环境

中工作;当网络管理者在部署整个网络时,这对网络管理者来说将变得很难处理。为此,可以采用思科高端交换器技术,将IEC61850网络拓扑加入具有文献技术的高端交换器中。这样虽然成本较高,但能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而对于外置入侵侦测系统也能有很好的保护。

4.入侵侦测系统

智能电网系统的可用性要求非常重要,但阻断攻击与分散式攻击难以预防,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入侵侦测系统,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异常流量行为,并即刻做出防护措施。另外,入侵侦测系统除了可以达到侦测分散式与阻断式攻击之外,也能侦测蠕虫病毒、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等,还可以支持位置转换协议等各项弱点与攻击的预防。

5.信息传输加密产品的配置

为了保护数据信息从发起端到接收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在每一级网络配备的防火墙系统与边界路由器之间配备网络层加密机。由于网络层加密设备可以实现网关到网关的加密与解密,因此,在每个有重要传输数据的网点只需配备一台网络层加密机。利用加密技术以及安全认证机制,保护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靠性。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高加密强度的安全隧道,认证通信双方的身份,实现基于应用的访问控制;有详细的日志和审计记录,对所处理的每一次通信或服务都可以进行详细记录;提供穿越防火墙的VPN应用模式,可以直连的方式把通过认证的数据直接传送到主机的应用程序;可以与第三方认证产品集成,提供更强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

三、智能电网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

1.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专项评价指标体系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技术性评价指标以《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为基础,主要技术指标涵盖互动性、全面性、先进性等方面。互动性指标包括信息标准化、配置标准化、功能互动等指标;全面性指标包含辅助设备与优化措施等指标;先进性指标包含智能设备、过程层同步对时、易操作性、易维护性等评价指标。

2.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专项评价指标体系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评价技术性指标主要依据《配电网技术导则》《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等标准提出,包含安全性、互动性、优质性、先进性等指标。其中,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配电网网架结构的安全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等;互动性指标主要考虑信息互联的标准性,反映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互能力,包括与上一级调度自动化系统交互能力、与生产管理系统交互能力、与电网GIS平台交互能力、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交互能力、与95598系统交互能力;优质性指标主要反映用户供电质量;先进性指标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设备的覆盖率、配电网高级应用等。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项目专项评价指标体系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工程技术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规范》等标准提出,具体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和先进性等指标。其中,可靠性指标包含主站系统可靠性、终端可靠性以及通信信道可靠性等;安全性指标主要是指系统设计是否遵循《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规定》等要求,通过信息内外网、公网通信、主站侧、终端侧、智能电表五个层次体现;先进性指标主要包括信息传输响应时间、数据库查询响应时间和信息交互等指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产业 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71-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类来讲,电力已经和食物、水同等重要,不论是日常的照明还是企业的运营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电力产业资源被列为国家的重点资源,并主要由五大电力公司运营和建设。由于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低碳环保和能源合理利用等已经成为全球电力系统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概念浮出水面,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于一身,代表着未来全球电网的发展趋势。

1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指的是电网的智能化,至今为止,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智能电网将先进的通信、传感、计算、物理、自动化等技术融为一体,对原有的网络和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形成新型电网,从而形成一张可以将所有用户的所有行为整合到一起的电力传输网络。智能电网由智能变电站、终端、调度系统、配电网、发电系统等组成,可以实现智能监控、全自动化、抵御攻击等功能,为电力产业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环境和技术,是电力产业的又一次革新。全球也已经大力开展智能电网方面的建设,我国国家电网计划投入5000亿元,并制定了《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技术规划》,希望在2015年建立“三横三纵”的智能电网。

2 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1)灵活、可靠的电网拓扑和设备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智能化,电网拓扑和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汶川、雅安地震也突出了地震、冰灾等自然灾难或者异常情况对电网拓扑和设备的高度要求。灵活、可靠的电网结构,坚强的主网架构,高质量的设备都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要求。

(2)高度集成的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高度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基础之上的,电网的智能化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支持,不论是数据的获取、故障检测,还是网络的控制、智能调度都需要通过通信网络来完成,使用通信技术用于智能电网建设,大大提高了电网产业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并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3)智能量测和传感技术

通过智能量测和传感技术,可以实现用户侧的远程管理和监测,主要由智能电表、数据管理量测系统以及通信网络组成,支持随时监测、智能控制、双向通信等功能,完成了电力产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管理和服务。

(4)智能调度技术

智能调度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通过建立横纵贯通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智能电网的在线分析与监控,新型设备的高效调控以及电网拓展规模的需求。通过智能化调度,可以提高电网对异常故障的响应速度,为防御灾难、驾驭大电网、灵活高效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3 智能电网建设在电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电力产业具有投资大、产业链长、技术广的特点,因此,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可以提高电力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强电力产业的高效运作、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智能电网对电力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虽然是地大物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的高度使用,渐渐使我国也处在能源捉衣见肘的处境,以往电力产业的能源来源主要是煤炭,但我国煤炭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同时,煤炭存在污染严重、使用效率低、不可循环再生等问题,而智能电网建设不仅可以促进现有能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并且挖掘了很多像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对新能源输送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消纳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和性能。

(2)促进设备产业体系的创新

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就是具有灵活、可靠的电网拓扑和设备,只有坚强的网络和设备作为后盾,才能促进智能电网高校、灵活的运作,因此,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必定会促使电力设备产业体系进行技术创新,加快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出台,优化整个产业结构,智能电网的建设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调度六大部分,未来几年之内,势必会迎来整个产业链设备的投资和改建,推动设备产业体系的创新,从而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

(3)推动电力市场化的革新

我国虽然一直提倡厂网分离,用户直购电等政策,但长期以来,电力产业的市场关系仍然是“用户―电网公司―发电厂”,电力行业也一直处于垄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我国电力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造成了电力生产的高度污染和浪费。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全面实行智能电网建设和节能环保发电调度,打破了以往的产业链,推动了电力行业市场化的革新,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我国电力行业将会得到全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

(4)提升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

电力产业一直是国民发展的根本,如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力产业,智能电网建设覆盖了通信、传感、计算、物理、自动化等多个行业,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智能电网的建设必定会带来相关产业的规模、效益的提升,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智能电网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更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整个社会加入到智能电网的建设中,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

4 结语

电力产业是国之根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革新,智能电网融合了通信、传感、计算、物理、自动化等多行业技术,为电力产业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环境和技术。智能电网建设采用智能化和数据化技术,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智能电网高度响应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信在电力以及相关产业的大力推动下,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功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我国的电力产业也将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第5篇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由于智能电网本身的使用诉求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针对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不同地区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内容。从广义范围考虑,智能电网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物理电网建设来实现的对计算机通讯技术、测量传感技术以及新能源控制技术之间的完整融合,智能电网使用覆盖电能应用的发送、输入以及销售等众多环节,是对电能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也是一体化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呈现。基于智能电网技术发展下的电力系统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电能使用需求,并且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是当前节能环保、电能服务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在电力供应系统中的集中呈现。基于智能化电网使用背景之下的智能电网概念也得到了我国电力市场的普遍认可,无论是骨干网架构建还是各级电网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均突出了信息通信及数字化电能资源配置对于电力市场发展的积极影响。

1.2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1.2.1电力市场发展与智能电网建设之间表现出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

这是由于电力市场受到智能电网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在选择权开放化之后用户便可针对不同的供电方式来进一步达到优化用电的目的。此外,关于电力市场执行制度的革新对于现有市场经济运行也起到了积极的导向意义,通过价格驱动来实现对电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这是双向互动价值在电力系统中的突出体现。

1.2.2智能电网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电力市场的发展进程。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成为了支撑电力市场模式改革的重要技术力量,而智能电网的出现也为电力市场信息流和电力流的获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此外,智能电网在电力企业中的渗透也使得传统的供电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无论是供电系统还是电能使用都显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这就更加突出了电力市场发展对于电力产品的积极引导作用,是现阶段促进电力交易便捷化和精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

从当前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市场基本运行结构以及系统运作方式的影响分析,基于智能电网建设所带来的电力市场发展已然成为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营发展变革的必要趋势,这对电力市场化格局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应积极争取政府广泛支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2.1能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智能电网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化石类能源消耗和使用频率的减少,在积极促进新能源使用的同时也实现了网络手段辅助下针对电网能源输送的优化处理。不难分析,随着当前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日臻成熟,更加实用化的能源资源利用势必将突出智能电网的配置与使用优势,进而最大程度促进电力企业能源资源的相互整合。对于用户来说,用电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智能电网的网络终端来实现,这就使得企业用户实现了日常用电的正常供给。

2.2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供需关系的改变

从智能电网的物理平台建设角度分析,分布范围的扩大也使得用户用电的传统运作模式发生了变化,这一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势必将导致电能领域供需关系的革新,无论是智能电网中的集成双向通信技术还是电力传输技术都进一步促进了日常用电问题的有效解决。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实时价格的公布不仅成为融洽电力市场各领域关系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也产生了重大变革,这也是当前电力领域孤岛运行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模式当中,智能电网被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孤岛,并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协调与控制来实现多余电量的远程输送,这对缓解电网使用压力以及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旦电网遭遇故障,那其中的独立运行系统便会自动解列,保障孤岛电网的持续运行。

2.3完善电力市场建设与发展机制

对于电力市场发展而言,智能电网的出现对于电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而其中针对电力市场拓展而形成的执行机制建设问题就成为了完善电力企业直流输电以及设备更新的必要手段。智能电网中所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尽可能控制电网损耗的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电网系统本身的灵活性,这对控制电能交易成本极为有利。基于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而来的智能电表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这不仅使得用户能够实时获取必要的电力信息,增强了电力用户与电力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对于电力市场透明化信息机制的构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

当前配电自动化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站房综合自动化、当地自动化设备、调度中心到终端站房的信息数据采集以及安全监控系统,此外还涉及到对停电的管理、有关地理信息、故障的报修以及应答、配电设备的检查与维护、抄表自动化、负荷管理系统以及用电控制系统[1]。其基础为一次网架,配电自动化系统就是它的核心,与此同时对多种通信模式实现了整合利用,从而实现了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全过程的自动化监控[2]。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国城市电网改造以及建设过程中的非常关键部分,另外它还是组建智能电网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深化研究并建设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1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根据规模和容量的大小可以将配电自动化系统分为小型、中型以及大型这三种类型。图1所示为比较常见的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结合图1可以知道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具备很多的优点,其中最为显著地就是其灵活性,在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中型类型来进行建设,并按照要求装设好主站、子站以及终端。在以后配电系统如果需要对其实施扩大建设,那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增加几台主站系统,然后在其中选择某一个作为中心站。在建设配电网的整个过程当中,其中自动化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2 智能电网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

就现阶段而言,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极大失衡现象,所以在实施建设配电网系统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全部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以及建设模式来进行。为了使得我国能够真正做到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必须要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充分的考虑在内,并且要结合远景发展规划以及配网建设现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必须要在经济能力范围内来进行,有针对地深化城市电网的改造以及建设工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建设我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然后慢慢地将所有的配电自动化子系统构建成为一个完好的大自动化系统。综上所述,文章作者认为在实施建设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配电网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可以分阶段的进行,这样可以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使得以往的投资得以保护,从而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基于此,在实施建设智能电网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分阶段进行建设。

2.1 初期提升供电可靠性

(1)供电模式采取双电源环网。在这一阶段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把相邻的两条不同线路进行连接,这样两个电源就可以实现环网共同供电,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配网结构的优化。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将会在系统中使用到,该开关具备多次重合作用,并且还是利用微机来控制重合命令,除以上功能之外,自动操作以及遥控操作等这些功能也是线路开关所具备的。如果线路或者设备出现了某些故障,则就是利用RTU来对其实现传递,然后主站系统判断传递过来的信息,最终可以很快的明确故障发生的位置,之后就是发出指令把出现故障位置的开关断开。

(2)采取自动重合分段器的方式。在进行安置变电站出线的时候,采取自动重合闸开关来实现保护的作用,在线路中间配置多组此类开关,同时还配置电压检测装置。自动重合分段器可以判断配网系统中所有的事故,其判断的依据就是关合故障所耗费的时间。此种方式在设置时间的时候,必须确保系统变电站内部的断路器在自动断开以后其能够实现延时断开。站内部的断路器实现重合,采用这种方式能够保证从电源侧至负荷侧进行送电;根据一定的顺序断路器依次进行合闸,然后再次合上故障点的时候,站内部的断路器这时候会再次进行断开。安装在故障点两边的线路断路器锁定故障段并且将其断开,此举能够有效确保再次送电时候的成功率。通常情况下,要是使用遥控操作开关,那么价格会很贵;对于某些供电部门而言,它们实际管辖的区域虽然比较小,然而他们维修人员的数量却是非常多;对于某些小区,如果供电需求量不是很高,可以采取人工操作开关这样的形式,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成本,采取这种配电半自动化的形式也能够很好的保证供电安全的可靠性。

2.2 优化系统网络结构,减小线损

第一,需要构建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有关的实践表明利用网短信息服务就能够完成信息和数据的远程传送,同时在输电线路中间配置有电压监测装置。针对每条线路在运行时的实时电压情况可以使用微机来进行监测,如果馈线不符合要求,那么视情况可以增添配变布点,此外还可以配置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采取这种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输电线路上产生的损失,进而使得输送效率和输送电压质量得到明显地提升。

第二,就是需要对负荷管控系统积极推广使用。构建通讯网络平台,从而使得用户远程管理模式得以实现,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升用电服务的质量,此外还具备自动远程抄表、有序用电以及电能质量监测和负荷监控等功能;实时监测用电客户的用电量情况,这样可以防止窃电现象的发生。建设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用电管理水平。

第三,配置监测终端。监测终端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平台信息数据的采集过程进行监控,这样就可以对变压器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有了信息数据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来优化管理配网的运行模式。如果出现了异常现象或者发生了某些故障的时候,就会立刻提醒,然后迅速解决故障点的问题,最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供电。通过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停电时间,这一点对于变压器稳定安全运行来说,其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需要精确记录电压的越限时间,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电压的合格率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控制电压水平,此举能够显著提升供电效率并且明显使得供电质量得到改善。

2.3 利用微机处理信息数据并实现自动化管理

所谓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就是把营销系统、配变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以及电压负控系统进行集合,将以上系统进行集合之后便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配网管理系统,集合后的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几个重要的功能:在自动统计发生在线路上的损耗的时候,能够和SCAIDA实现密切的配合,并且可以连接上相关企业的对应信息网,该功能深化了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的程度;能够自动对配置无功和电压进行优化,这样就保证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3 结束语

在实施建设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时候,会牵涉到很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所以必须要充分的结合实际具体状况,从而实现电网系统的逐渐升级。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系统重构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对智能电网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现代化电网得到不断发展,就要加强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下继电保护系统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重构。对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系统重构进行分析,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意义深远。继电保护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对此,对面向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进行重构已经成为当下相关人士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重构的重要性

近几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继电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不断提升,但是运行过程中的继电保护系统属于刚性结构。在链接方式以及网络应用条件上,均需要提前设定。这些因素的存在降低了继电保护系统的自适能力。另外,要不断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可靠性。这充分证明了继电保护系统的重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从而极大的改善了我国智能电网运行效果。对继电保护进行重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完整性,重构后的继电保护,要起到保护系统的最作用。(2)低速重建,当一次性系统和继电保护相脱离时,导致其运行不正常,致使电网产生较大的事故,这就要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重建,重建过程中利用最低功能,进而避免电网云心过程中出现故障。(3)进行系统重构的过程中,需要将系统进行重新组合,进而满足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指标,使继电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2 继电保护系统重构方法

2.1 继电保护系统重构准则

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重建时,应当满足以下原则:

2.1.1 功能完整性。一般情况下,已经重构的继电保护系统应当和原有保护系统的功能相同或者超过原有的功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对部分功能如保护工作速度或者选择性进行降阶或者解除,进而使系统最低安全指标得到满足。

2.1.2 重构的快速性。因为一次系统不能和继电保护系统脱离,因此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应当本着高效快速的原则。对多套保护需求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应当对最低功能进行维持,进而采取分步实施策略。

2.1.3 重构的可靠性。继电保护重构时,需要对设备组合进行重新选择,因此对于重构的新系统而言,一定要保证其的可靠性指标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2.1.4 重构的经济性。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重构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资源进行重新划分。因此在可靠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减少对资源的占用。

2.2 继电保护重构通用模型

如上所诉,继电保护的重构也就是进行保护资源重新组合,其中包括资源、组合资源以及怎样组合三个要素。

2.2.1 继电保护资源。结合继电保护系统的组成,可以把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划分,使其成为不同功能原件集合。例如,在重构过程中,可以将继电保护系统划分为互感器、通信通道、测量以及比较原件等功能原件。一般情况下,可以对继电保护系统内部的资源进行共享,尤其是数字化变电站,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这些因素为资源的多种组合提供了方便条件[1]。

2.2.2 继电保护资源组合的实现。进行继电保护资源的组合,可以按照给定原则进行继电保护内部原件的重新连接,或者对内部信号进行重新分配。传统的继电保护原件很难满足重构需求,但是数字化原件实现起来较为容易。例如,电磁性电流互感器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的是固定的连接方式,这就导致无法在线对其链接方式做出改变。但是光电子式互感器在输出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交互实现再分配功能。

2.2.3 资源组合的方法。怎样对继电保护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是继电保护重构的关键性因素。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一次系统信息和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对信息进行综合性决策和诊断。结合以上三个核心要素,可以将其分为功能原件层、重构执行层、协调层等。

很多变电站将继电保护功能称为继电保护重构所需功能原件层。信息采集和分析决策计算机共同构成状态检测和重构执行层,主要对各个继电保护原件的状态信息进行采集,结合所采集的材料对运行状态进行诊断,从而对故障的异常原件进行确定,并明确代替原件的重构方案,再向各个功能原件下达重构命令。可以根据电网拓扑结构对多个区域设置决策处理中心。大部分情况下,区域内处理中心的计算机可以使这一区域对继电保护重构决策的要求得到满足,如果涉及跨区信息,则可以使决策层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对其进行协调[2]。

3 促进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重构策略

由于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为继电保护运行效果提供保障,进而使电网使用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对其进行重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策略:

3.1 不断强化故障诊断功能

为了实现继电保护系统的重建,提升智能电网构建速度,进行设备重构的过程中,电网运行工程中可能发生异常状况。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判断这些状况,并对故障进行适当检测,从而将存在的隐形故障查找出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我国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诊断功能,当对设备进行重建之后,降低故障的发生率,进而预防电网运行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同时,需要不断提升电网运行效率,进而建立安全可靠的系统。

3.2 完善继电保护的系统功能

为了使继电保护系统的重构得到加强,需要使系统的自动化诊断和故障的排除功能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对继电保护系统功能进行完善,从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对现代化领域中通信技术进行应用,为智能网络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不断加强继电保护的重构,这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3]。装置运行过程中,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提升,并充分的发挥保护作用,进而使智能电网的科学性得以实现。

3.3 继电保护系统重构的发展方向

为了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重构效果,就需要不断加强继电保护功能的单元和原件诊断。利用继电保护的重构,进而实现系统所要求的保护功能,为信息提供开放性接口。进行功能原件诊断的过程中,注重隐性故障的诊断。进而及时判断出硬件失效问题和动作行为错误等问题,使每个单元进行相互协调,使继电保护故障带来的电网故障被降低,提供安全可靠的电网运行环境,保护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为人们的安全用电提带来一定保障。

4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实施智能电网,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构建是关键部分之一。进行电网保护系统的重构,可以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发挥各个功能时,需要加强继电保护系统的重构,进而提升系统自动检测作用和异常故障的检测能力,这样可以及时转换电网运行方式,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从而减少对电网正常运行的影响,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方,刘登.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4:137-138.

[2]汪敏.关于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系统的探讨[J].通讯世界,

2013,11:159-160.

第8篇

摘 要:电力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电网结构的不断调整,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和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运行,以此来提高电能质量,保证电网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本文结合智能电网的主要定义和特点,对信息时代下智能电网的建设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时代 智能电网 建设技术

前言:在目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进入了智能化改革当中,而信息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智能电网中,其各个环节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相应的信息传递和远程控制,形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型网络,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一、智能电网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1、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主要指的是电网的智能化,其主要是利用目前的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测量技术,结合新型的设备来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智能电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运行,主要表现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在受到网络攻击或者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停电,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用电量,来对电能负荷进行智能化的调节。最后,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和储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降低对环节的污染,并且在保证电能质量的情况下,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

2、智能电网的特点

2.1及时性。

智能电网能够对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通过相应的监控设备来对运行设备的运行⑹进行监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现电力运行设备出现运行故障,能够及时的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其进行排除,在无法确定故障原因的情况下,也能够及时的把电网中有问题的元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很少或不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以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从而几乎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在另外一方面,智能电网还能够抵御认为破坏和网络攻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

2.2交互性。

智能电网的交互性主要指的是能够实现与电力用户之间的交互,用户能够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以此来对供求关系进行平衡调节,实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智能电网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电网的实际供需能力来对电力进行选择性购买,而智能电网也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来对电力负荷进行调整。

2.3节能性。

在目前的电网中大量的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式,降低了电力生产到电力消费环节的能源损耗,以此来有效的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发电环节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二、信息时代下智能电网建设技术

1、首先是用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

用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了智能电网的交互性,而对用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包括智能电表和AMI的建设。对于智能电表来说,是目前智能电网用户端的主要建设内容,智能电表的安装,能够使用户对电力用量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可以利用智能电表管理侧的接口,来进行权限内的管理和操作,实现对电力使用情况的反馈,而智能电表的主要作用包括对电力使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维护和升级,在较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用户的利益。AMI建设,AMI主要指的是用户侧的管理系统,AMI能够实现对用户用电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电力要求和参数来对电力负荷进行调整,而电力用户也可以根据电力价格的变化和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对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实现电力用户的主动性转变[2]。

2、智能输电网络的建设。

输电环节主要指的是对电力进行传输,在传统的电力输送环节中,由于电网结构和输电线路分配的不合理,常常会导致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浪费,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我国电网输电环节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解决:首先是降低输电损耗,目前我国输电线路的损耗率一般在7.20%左右,这样的损耗量是十分巨大的,为了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采用高压技术和超导高温技术,通过减少输电线路的电阻,来提高远距离电力输送环节中电能的整体利用效率[3]。另外是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输电环节中相关电力运行设备的实施监控,通过电力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变化,来对电力负荷情况进行调节,并且可以对电力设备中所出现的故障进行排除,目前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由智能传感器的传感网组成,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和网络节点参数进行监控分析,可以防止输电网系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输电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在另外一个方面,智能监控系统还能够根据预设信息来进行自行判断,当系统安全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动报警和操作。

3、智能变电站。

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建设中,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目前大型的变电站都设置在远离郊区中,并且变电站之间相隔较远,如果采取布线方式来实现通信,不仅效率较低,同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施工材料。而4G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能够极大的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扩大信息的传输范围,并且减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成本。对于光纤通信技术来说,主要是通过建设相应的通信光缆,来实现变电站之间的信息通信,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光纤通信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和协调性好的特点,实现变电站之间的良好通信。

结束语: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电网的主要建设方向为智能化电网建设,结合电网系统的实际特点,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能够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金, 郑睿敏, 杨卫红,等. 建设信息时代的智能电网[J]. 电网技术, 2009(13):12-18.

第9篇

关键词 智能电网;通信管理;通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234-02

0 引言

自国家电网启动智能电网建设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在智能电网方面的投入和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十一五期间,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就通信网建设情况来看,国电总部及各省公司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数据网、交换网、视频会议网络都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覆盖程度和服务水平[1]。

1 智能电网对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现状与需求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进程、《“十一五”通信发展规划》和“三集五大”项目的逐步推进,使得电力企业对于通信管理系统需求的迫切程度日益增加。一方面随着电力企业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的规模扩大,电力企业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相关的设备和种类都在更加的复杂、多样,企业通信管理系统异构现象严重,不利于电力企业通信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电力企业在通信管理方面实现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深入了解电力企业在通信管理系统方面的需求、如何进行通信管理系统的建设成为讨论热点。

1.1 通信管理系统日益繁杂

电力企业通信系统具有建设较早、分布广、内容庞大、管理分散、流程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等特征,但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深入,越来越多的业务已经逐渐依赖于IT系统而存在、运行,业务与IT融合程度逐渐深入。随着信息化平台上所支撑和运行应用和系统的多样化,使得电力企业对于通信管理系统的管理难度也日渐增加。电力企业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下,在通信系统建设方面需要完成调度智能化、调控一体化,需要建立新的通信组织、通信标准、通信管理系统运维体系、专业化的通信系统运维团队,来统一协调解决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运营、运维等问题,从而促进各省市电力企业通信管理,符合智能电网建设所要求的高效交互的理念。

1.2 高效通信管理系统需求

电力企业业务增长使得其对于后台支撑体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立其一个完善、标准化、流程化、先进、高效的通信管理系统需求日渐迫切;此外,近几年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设项目,也使得电力企业面临来自各种设备和系统所收集的信息,通信管理系统承载压力也逐渐增大,对于信息挖掘、信息集中管理、信息智能分析的要求也开始出现,如果利用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综合利用,为电气企业决策、执行作为参考,如何实现通信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使用也成为建设难点。在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电力企业在今年开始尝试将骨干传输网的支撑能力进行提升,将其支撑能力建设放在电力行业通信类项目建设首位,迅速扩大骨干网建设范围,在不同地区建立不同等级的安全策略、优化区域节点的网络传输速度,巩固基础骨干网的支撑能力、提升核心骨干网的传输速度,从而保证整体通信管理系统高效传输和使用。

1.3 网管系统和配电通信建设亟待规范

由于历史建设遗留问题,我国电力企业分布在国内各区域的通信电力分区、网络规划、区域建设状况均有差异,且没有十分示范、完善和统一的管理流程,从而使得在网管系统的配置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化,无法充分发挥该系统对于整体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的支撑作用。此外,随着我国配电通信、用电通信建设项目的实施,也使得对于通信管理系统要求有所提高,配电自动化、全网调度一体化、光纤到户、三网融合等都要求在配电通信、用电通信方面实现全国覆盖、全面监控[2]。

2 如何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

2.1 设计原则及具体举措

首先,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设计时,应重点包括建立以国网、省网、地网三层系统,三级互联通信管理系统架构的建立;总体设计、分布实施、分层应用、分区管理,从而实现全面覆盖我国各省市区域的目的,在进行通信管理系统使用时,可以将数据采集、运行监测、集中管理等功能集成到区域或省网通信管理系统中。其次,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设计时,还需要按照成本最优、流程标准、功能智能的设计原则,进行整体框架和模块的设计。所谓成本最优,即无论是核心骨干网或是数据交换网的设计,都需要在满足国网、省网、地网通信需求的基础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严格设备选型,保证电力行业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成本最优化;由于智能电网本身的特征,要求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时充分在已完成工程或已使用系统上,遵循原有系统适用性,将未来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流程标准,一方面通过整体流程优化、流程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全新的、适应智能电网要求的数据交换模型、系统建设标准等;功能智能就要求电力企业在进行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建设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实践和经验,实现整体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在预警、数据分析、自动化等方面功能的智能化[3]。

2.2 注意事项

首先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时,需要注意整体项目规划的统一性,需要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分布部署。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在早期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的综合网管类系统,需要进行新型适配器的研发将其接入到整合后的数据交换系统中,从而实现数据联网功能;新建设的综合网管类系统,可以直接将数据交换系统拓展一个接口,进行接入,实现数据联网。其次,在进行早期建设的综合网管系统建设优化和改造时,需要针对性的去完善其标准规范中不具备的基本模块;如果该综合网络系统无法进行改造和完善的话,电力企业应当考虑直接替换为全新建设的系统,并将原有功能进行整合;最后,电力企业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时,需要遵循相关建设标准、建设规范,比如《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和《坚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表》,结合电力通信管理系统的特点和需要来进行建设[4]。

3结论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下,电力企业通信管理系统建设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电力企业应当拓宽视野,加强自身通信基础设施、应用、流程等各方面的建设,在项目建设方面充分支持智能电网整体规划,实现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第10篇

1.2提升大范围能源转移能力

由于我国能源高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以及北部地区。所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能源运输性质极其严峻。这一严峻现状促使我国必须要重点建设我国的能源配置产业,降低我国在能源运输上的压力。电网则作为能源资源科学利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在大范围内实现能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从中国国情实际具体出发,加快建设具有坚强骨架的智能电网,可以实现电力的大规模大范围低损耗运输,促进能源基地的集约式开发,可以推动能源在国际上快速流通,实现国际能源优化配置,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3加大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

建设智能电网可以加大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为清洁能源的高效发展提供气体与基础。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但可以满足东南沿海经济区的能源需求也能大力带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智能电网全面建设后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整合了自动化以及储能技术。这样的电网可以将所有的能源接入并且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以及统筹安排。并可以有效的解决由于大量电能接入电网而产生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问题,提升电网系统对于安全能源的接纳能力。

1.3满足用户实际需求,改进用户体验与电力系统服务质量

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有效地提升电力系统的服务能力。坚强智能电网可以保证电能质量与电力运用的安全性。智能电网不仅可以提升服务质量也可以加强供电方与用电方的积极互动,满足用户的个人需求,使服务更加多元化。通过运用智能电网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户方便地接入退出,可以极大地促进例如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2.电力投入与产出研究

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对电力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科学分析方法对投入以及产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具体得到影响投入及产出的具体几点因素:

2.1新兴技术的发明以及创造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新技术新发明被创造并投产,例如电动汽车等行业逐渐成为主流。由于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兴盛,大量电能被消耗,而能源问题特别是电力能源问题成为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电网建设投入可以增加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2新型能源结构的逐渐架设

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显现,大量传统的高耗能企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取决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大型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推动传统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战略调整。可以在环境问题如此严峻的今天仍然可以保证较大的产出。所以加大智能电网的投入可以保证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

3.智能电网对国民经济影响研究

我国智能电网的完全建设仍需将近10年左右。十年间电网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本文通过对文献查阅并通过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预测。

3.1运用影响力系数的分析

通过运用影响力分析对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分析我们得到07年以来电力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系数低于1。这说明07年以来,我国电网建设投入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小,但通过对数据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影响较小,但是每年增幅较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大。也通过数据显示在2020年左右具体系数大于1,也就是说在2020年左右可以在国民经济中产生极大的影响。

3.2运用感应度系数分析

通过运用感应度系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电网建设在感应度系数一直大于2。也就是说我国电网建设的投入一旦有较大变动便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地影响。特别是在这两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电荒的现象,可以明确地看到只有加大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投入方可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并通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对我国能源战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解决我国能源分布与高耗能产业分布的问题。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但可以在电力调度上产生巨大的优势。智能电网也可以改善用户体验并促进互动,提升电力产业互动。

(2)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可以在保证传统高耗能产业的能源需求的同时,更加可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可以促进例如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3)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分析得到了几点影响电网投入对国民经济促进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新技术的发明及创造以及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保证。

第11篇

一、通信技术配用电网系统的应用研究

PON一般指的是一点到多个点的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大致原理如图1所示:PON系统线路终端是OLT、ODN和ONU构成。OLT位于中心机房的多业务平台,提供光纤接口。ONU则负责来自用户的业务接入。ODN则是信息传输通道负责信号功率的分配。PON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EPON和GPON网络,该技术应用缩减了网络传输成本。WiMAX一般指的是无线宽带城市局域网接入技术,其网络系统有核心网和接入网组成。核心网包括路由器、3A服务器、网关设备和用户Data,主要实现用户的身份认证、服务漫游和管理等功能,并提供相关网络接口;而接入网主要负责通过基站和用户站实现用户的无线接入。WiMAX网络体系利用了包括OFDM和MIMO等多种最新通信网络技术提高网络通信输送带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更好实现固定和移动用户的高效无线接入。WiMAX技术虽然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但是可用的电力频点较少,不适合组网,亟待国家通信部门分配频谱资源。PLC技术是一种电力系统相对特别的通信方式,它利用电力线缆作为信息传输媒介,通过载波手段传输相关信息数据,在35千伏以上电压级的输电系统中大量应用,主要承承担调控电话、远动和线路继电保护信息。PLC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配电网自动化网络和远方集中自动抄表系统的信息通道。但是PLC技术的信道复杂多变,需要克服包括信道噪声干扰、时频变化等困难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带宽和可靠度。

二、PON、WiMAX和PLC通信技术组网的经济成本比较

PON技术的带宽速率是1250到2500Mbps,传输距离为20千米,而WiMAX技术的带宽是70Mbps,传输距离为1到3千米,PLC技术带宽是200Mbps,传输距离为0.5Km,但是在主要性价比上,PON在建设成本、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和产品成熟度上都很高,基本没有限制因素,WiMAX技术则处于高水平,但受天气地形因素限制;PLC技术的建设成本则相对降低,而且其可靠性、实实时性和安全性也处于较高水平,不过产品成熟程度一般尚待开发并且受到电网负载和结构因素限制。综上所述,PON技术有比较明显的传输性能优势,但是网络光纤建设工程组网成本高,没有成本优势;而WiMAX和PLC技术则在投资实用型和施工容易程度上更具性价比优势。

三、结语

配、用电通信网是智能化电网配用电工作方面应用的占有重要地位的网络支持系统,基本遵循利用PON光纤专网为主要架构,无线专网和宽带PLC网络为补充,带宽需求量不高或者不足的地区可以采用CDMA或者GPRS等无线公网通信手段作为带宽系统的完善。这样的建设方案才能满足智能化配、用电通信网对布网速度、通信带宽输送和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作者:王浩乃单位: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12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对策

引言

电网的建设推动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有利于建立现代化的电力系统。采用有效的应用对策,把电力工程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智能电网不同领域的建设,促进了我国电力工程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1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性

(1)提高了智能电网的质量。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有利于提高智能电网的质量。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促进了电网系统的自动化运转,保证了智能电网传输电能的效率,提高了智能电网的质量。电力工程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了运行装置的自动化,实现了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采集和准确记录。电力工程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决定了智能电网的建设的高效性,尽量减少了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促进了电网系统的高效运转。(2)加强了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能力。传统意义上的电网在采集数据时,需要人为操作进行分组。传统的物理电网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水平不高,且操作较为繁琐。现今,采用的电力工程技术则充分借助了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提高了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能力,并且对运行装置加以分类,以保证电网系统工作的有序进行。对各类数据信息加以对比,以为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数据参考。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需要提高电力工程设备的运行效率,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为电力工程技术的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优化了电力工程的运行方案,促进了智能电网的高效运作,加强了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能力。

2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

(1)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质量优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技术中,质量优化技术即对电能进行质量优化。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各个指定对象的电能存在差异,对差异化的电能加以分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以实现质量的评定,继而提高质量优化的效果,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质量优化系统。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用户端的具体情况,以选择匹配的用电接口,把用户评估与电能质量相结合,以实现质量优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必须符合操作标准,以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高效运转。(2)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柔流输电技术。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策略,即把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了电力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双重标准,促进电力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经过专家的多次试验和研讨,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交流电压的输电过程。柔流输电技术更好地作用于高压变电,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电力来源。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中,需要以清洁能源作为电能源头,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把控制技术与电力工程技术相结合,对智能电网中的运行装置加以分类控制,实现针对性的有效调节,以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稳定进行。此外,柔流输电技术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供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提高了电网系统中线路传输电量的效率。(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目前,直流电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直流电的电流传输形式保证了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需要转换电流,可以采用控制换流器。控制环流器的使用,为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使用提供了设备支持。换流器核心功能的发挥依靠原件中的管段,进而提升了电力输送的效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服务于近距离或远距离的直流传输,主要应用于远距离的输电工程中。(4)能源转换技术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能源转换技术。新能源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又一能量来源,有利于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运作效率。能源转换技术的使用,在为智能电网提供发展动力的同时,协调了电网运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新能源的使用实现了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低污染、低消耗,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电力系统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电力供应。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提高了电能的供应水平,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电力工程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满足了我国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白亚峰.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J].科技风,2016(24):128.

[2]闫珺.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4(17):60-61.

[3]吴燕.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5):53-54.

[4]刘森.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