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07:0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品油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省商务厅《关于做好2014年度成品油经营企业年检工作的通知》及市商务局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区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现就做好2014年度成品油经营企业年检工作通知如下:
一、年检时间
凡持有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企业,必须在2013年1月30日前到区商务局内贸科参加年检,逾期不参加年检的,视同自动放弃其经营资格,并通报工商部门在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年检时取消其成品油经营项目。
二、年检方法
中石化、中石油两分公司负责将区内所属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年检材料集中后报区商务局内贸科统一参加初检,其他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年检材料直接报区商务局内贸科参加初检。本辖区内所有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由区商务局初检后,统一上报市商务局进行年检。
三、年检内容及报送材料
(一)年检主要内容。年检期间,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区加油站(点)经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实地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有无违反《成品油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行为,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地址与批准证书内容是否一致;成品油供油协议的签订、执行情况;上年度企业成品油经营情况;成品油经营企业及其基础设施情况;质量、计量、消防、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情况。对违反规定和年度检查不合格的成品油经营企业,按《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二)我局将根据全市蓝天工程要求,做好油气回收和车用燃油品质升级工作,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检查督促,在年检中重点检查成品油经营企业油气回收改造完成情况,成品油经营企业的供油协议和进货渠道。对没有按照计划进度要求完成油气回收改造的企业,要督促整改,按期完成。对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或不具备第四阶段车用汽油(乙醇汽油)和第三阶段车用柴油批发条件的企业购进成品油,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等违规行为予以查处。
(三)年检材料的报送。年检材料要求按A4纸规格装订成册,一式三份报送区商务局。需上报年检材料如下:
1、成品油经营企业年度检查登记表(原件、按填表说明填写);
2、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正、副本(原件、复印件);
3、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需提供有效期内、符合《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要求的成品油供油协议(复印件)及成品油供油协议供油方出具的供油协议执行情况证明(原件);
4、有效的《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复印件);
5、有效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
6、具有合法资质的审计部门出具的上年度成品油购进、销售情况审计报告或报表,或者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成品油购销、代储纳税凭证(复印件);
7、油库及加油站(点)的产权证明文件(复印件);
8、油库及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验收报告(复印件);
9、油库及加油站(点)基础设施在上年度迁建或扩建的,需提供省商务厅(或原省经贸委)对油库及加油站(点)的批复文件及相关部门的验收合格文件(复印件);
10、企业上年度在质量、计量、消防、安全、环保等方面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说明(原件);
11、加油站正面、两个侧面、油罐区照片各一张(共4张照片)。照片用A4纸打印,应注明油库或加油站的名称、地址、照片拍摄的位置,同时报数码照片电子档;
12、成品油批发、零售经营企业分别提供10张以上2014年度分批次进货发票;成品油仓储经营企业提供代储发票或相关业务证明(复印件);
13、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企业油库库容证明。
上报材料中的证书复印件,由我局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加盖公章确认。
四、年检的基本要求
1、年检工作是做好成品油市场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局将严格按照省市部署,认真落实年检工作具体措施,积极组织好年检工作。并做好迎接市商务局对我区成品油市场监管情况进行检查。
2、对企业违反成品油管理规定,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偷逃税收,盗用他人商标和标识以及销售普通汽油、违规经营甲醇汽油等问题的,年检不予通过。
Abstract:Petroleum policing method's issuing and executing, entrusted with the new content for our country's Oil play's energy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further deepened the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was clear about "Means" an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relations, the search energy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deepening.
关键词:石油企业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Key words:The Oil play petroleum price policing method
作者简介:宋平,1974年生,男、甘肃静宁人。大学专科学历,助理安全工程师;郝福君:1971年生,男、甘肃张掖人、大专学历、炼油助理工程师;白鹏全:1970.7、男、汉族、宁夏隆德人、大学本科学历,技术员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061-01
一、《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出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国际原油价格在经历2007至2008年剧烈震荡之后,受股市上涨以及对全球经济提前复苏的乐观预期鼓舞,国际油价近日持续上扬,这也增加了我国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为进一步规范石油价格管理行为,发改委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主要内容摘要:
1、原油价格由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自主制定。
2、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
3、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二、《办法》与石油企业节能管理的关系
1.价格机制与节能管理
根据新的价格机制,国内原油及成品油价格将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随着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以及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最终将由市场竞争形成,而企业竞争优势的培养,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在低成本战略成为企业发展的保障之时,低成本战略是一种防守状态,它是企业试图从企业内部深挖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各种途径,将自己的产品差异化,将相同的外部市场条件通过与自身经营管理的结合内化为企业独有的竞争力,以低成本求相对高的利润空间,而节能管理恰是与“低成本战略”是密不可分的,是企业低成本战略的主要内容。
2.价格水平与节能管理
目前,舆论普遍认为我国油价过高,与国际油价涨跌趋势不符,其实不然,我国汽、柴油含税价格与中东产油国和美国部分城市的价格相比,油价水平是要高一些,但是与印度、蒙古、阿富汗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油价水平在石油进口国中处于较低水平。较低水平的油品价格和发展中国家较高的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产出消耗的能源量)是相适应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美国的4倍多,是日英德法等国的近8倍),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目前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这已经关涉到国家的能源安全,所以作为产能的石油企业,更应该将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作为一项长久战略。
3.社会责任与节能管理
国内成品油以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以80和130美元为线,执行不同政策以协调国内各方面利益关系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这凸显了石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独特使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资源开采难度不断加大,开采成本逐年上升,如果按照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该原则执行,那么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将受到压缩甚至为零,因此国内石油企业必须切实从节约资源出发、节能降耗、从企业内部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实施低成本战略以应对风险,在盈利空间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
三、石油企业节能管理应深化的几个认识
1. 深化科学发展观念,做好节能基础性工作
价格脱离行政干预而与国际接轨,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国际油价调高,将给国内市场带来乐观的盈利预期,石油企业要转变这种观念,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制定和现行生产管理体系相配套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管理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制度和问责制等基础性工作。
2进一步强化企业低成本战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国内油品价格虽然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但其主导因素还是国内的平均加工成本,所以控制经营成本仍是石油企业重中之重,企业应重点加强对耗能设备及工艺的节能降耗管理,改善生产工艺流程,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通过降低企业能耗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 优化管理,改进节能管理方式与思路
企业大力推行降低能源消耗,既要及时跟上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及时学习、引进、推广,同时也要自己开发一些节能技术,可以是新技术,也可以是现有技术的新理念的新应用,同时从降低能耗、优化管理新思路的角度进行认真研究改进管理方式。
4.增强企业上下节能意识,营造节能氛围。
长期以来,作为生产能源的石油企业,更容易忽略能源的节约,能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所以企业应注重将节能工作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加以执行,要求各部门、各岗位都要制定节约计划,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水做起,将节能紧迫感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同时总结普及节能的经验和做法,树立各种先进典型,并给予奖励鼓舞,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培养和增强全企业节能意识。
5. 深化社会责任意识促企业节能管理
石油企业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责任,如保证国内原油供应,维持国内油价稳定等,从《办法》来看,发改委推出的定价机制并非让油价只涨不跌,事实上油价体系是以一个油价波动22天为条件的不固定周期变量,这是国家在平衡强势与弱势利益方面所做的政策性努力,在这一点上是与石油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不谋而合的。基于我国石油资源的紧张与短缺已成定局之形式,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化节能管理仍将是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战略保障。
参考文献:
[1]发改委就《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答记者问 中国石化新闻网 2009-05-11
一、细化纳税对象,找准管理方法。
现在纳税人各种经济成份鱼龙混杂,行业千姿百态,过去税收管理单一,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征纳矛盾较多。我们从细化管理对象入手,把道县共2500多户纳税人细化分五大类20种行业及特种纳税人,一类纳税人为28户一般纳税人企业和50户小规模企业、29户加油站、8户总商、4户大中型超市、6户家电、8户通讯器材销售店、18户小水电站;二类纳税人为12户皮鞋制造厂、10户药品零售店、48户个体砖厂、2户金属材料制品厂、35户木材加工厂、;三类纳税人为10户矿产采掘户、全县的定点屠宰;四类纳税人为道江镇起征点以上个体工商户、农村城镇的小超市;五类纳税人为道江镇起征点以下个体工商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收。并明确一、二类纳税人为全局的重点纳税户,对一类纳税人实行驻厂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对二类纳税人实行行业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三类纳税人为代征纳税人,由各专业管理办公室代征办法;四类纳税人为普通纳税人,五类纳税人为监管纳税人,这两类纳税人实行分路段、乡镇实行税收管理责任区管理办法。
二、摸索行业特点,细化管理办法。
明确了四类纳税人50种行业或特种纳税人,选取一些典型户来调查各行业及纳税人的特性,针对行业特点,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上想实招,下苦功。通过反复探索和不断总结完善,从20*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分别对加油站、砖厂、药店、超市、家电、通讯器材销售、总商、皮鞋、小水电、废旧金属制品等10个行业145户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帐实核对,抓好加油站税收管理。道县共有29户成品油销售纳税人,加油站点46个,加油机都安装了税控装置。20*年8月,我局成立了成品油管理小组,对加油站实行专业化管理。在对全县所有的加油站进行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各加油站油罐数量、形状、尺寸,把采集来的数据和各种类型油罐的计算公式全部录入电脑,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量出油罐内的油面高度,就能准确计算出库存油量,顺利解决了加油站库存油难以核实的难题。同时,建立健全了加油站日销售台帐与进货报验制度,加油站每天登记日销售数量,进货时,应在进货前一至两天向成品油管理小组申报进货数量,货到后必须报告管理小组到场验证核实数量、金额后,经双方签字方可入库,并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签字后,方可认证抵扣,杜绝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今年5月份,通过盘存核实加油站销售数量,道县农机加油站核实库存差96635.63升,隐瞒销售收入347179.01元,补增值税59020.43元,道县上关加油站核实库存差22430.54升,隐瞒销售收入84910.52元,补增值税14434.78元;道县城北加油站核实库存差39160.15升,隐瞒销售收入146181.14元,补增值税24850.79元,共计查补增值税98306元。根据管理需要,我局还建立了油价涨跌报告制,油价涨跌加油站应及时通知国税部门,及时调整税控装置的计税价格,实行动态管理;每月至少分上、中、下旬到各加油站抄录税控加油机数据,不定期巡查各加油站,以防止加油站不经过加油机加油。对税负明显偏低、财务欠健全的加油站,将其纳入重点纳税评估和稽查范围,认真分析、研究原因,实施稽查;对账务不健全、收入有明显差距,连续两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取消进项税抵扣,采取核定税款或预储税款等征收方式,今年就有2个加油因机外加油补缴增值税3.3万元。
二是以电控税,抓好砖厂和废旧金属制品行业税收管理。
县局专门成立砖厂税收管理组,制定了全县砖厂实行以电控税征管办法,按生产规模、年产量、年销售量、年耗电量、年定税额、实际入库税款、砖厂引风形式,实行以电定产、以产核销、以销计税的征管方法进行税收征管。核实了各砖厂每度电生产砖坯数量,剔除了非生产用电因素,核定自然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8元,机械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5元的大致计税标准。通过有效控管,48户砖厂年应纳税额由20*年度的18万元增长到20*年的42万元,今年1-9月已入库3158*.6元。
道县有2户利用废旧的金属材料进行冶炼制造线材的企业,根据这个行业耗电量大,产品多少与用电量息息相关的特点,由税收管理员进行了驻厂调查,掌握了线材的销售价、收购废旧金属的成本,得出了产品耗电比,每吨产品均耗电1200度,按这个耗电标准,由耗电量得出生产量,再由生产数与产品结存数计算出销售数量,按市场线材的价格核实销售收入,监控这两户企业准确申报纳税。原来这两户企业总是以没有生产多少产品,每吨产品没有什么毛利为借口,一年最多缴税4万多元,现在进行准确监控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准确清楚,今年1到9月申报缴税26.4万元。
三是以票管税,抓好药店、家电、通讯器材销售、小水电等的税收管理。
关键词 项目 费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项目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成本范围内,为了完成项目目标所要求的质量标准而进行的多项工作的总称。项目管理是通过对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等约束条件的控制,达到对整个项目的有效管理。
一、项目概况
某成品油管道工程沿途经过山东中南部、江苏、安徽省北部地区。管道输送汽油(90#、93#)、柴油(0#、-10#)两大类四个品种。管道全长740公里,管道主材为螺旋缝埋弧焊钢管和直缝电阻焊钢管。管道主要采用沟埋敷设的方式,管道沿线多处穿越河流、公路、铁路。管道外防腐采用加强级熔结环氧粉末和阴极保护,穿跨越段采用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石方段管道采用加强级3PE防腐。
二、费用控制的目标
费用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来开展的。项目的费用控制就是把项目投资发生的费用控制在批准的投资范围以内,把项目进展发生的实际费用和预先编制的费用投资计划表进行比较,监控费用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偏差,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避免不合理的费用发生,确保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
在某成品油管道工程这个项目中,费用控制就是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把中石化发展计划部所批准的投资进行分解,把各个线路工程、站场工程的费用进行明确,确保整个工程在计划的时间范围内,达到该工程所要求质量,同时使工程费用控制在批准的投资范围以内。然后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费用使用计划,确保每个计划期的费用控制在投资计划的范围以内,对各个阶段的实际消耗费用和计划使用费用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使费用消耗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三、费用控制的方法
招投标是项目费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投标人之间的价格竞争确定合理的工程价格,同时对不同投标者实行了优胜劣汰,为控制造价打下基础。招投标对项目费用控制的关键在于“费用控制的优化”,通过招标标底的编制、招标过程中的商务谈判、合同范围和内容的划分、合同计价模式的确定、风险转移划分和转移等方式,使费用控制的优化在满足质量、进度的前提下将招标范围合理组合,既能满足费用控制的要求,又能调动承包商的积极性,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设备材料的费用控制。
设备材料在整个工程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采购货物质量的好坏和价格的高低,对项目的投资效益影响极大。该项目主要的设备材料包括各种管材、离心泵、配套电机、阀门以及通信自控系统,设备材料费达到整个投资的一半,所以设备材料的费用控制是该工程费用控制的主要工作。
某成品油管道工程设备材料的购买主要通过招标工作进行,严格执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和《某管道经理部招投标管理办法》,使设备材料的招投标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经理部根据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设备材料技术规格书和投标单位进行技术交流,通过招投标确定中标单位。设备材料费用控制的首要条件是中标单位所提供的设备材料能够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费用。通过和中标单位签订设备材料购买合同,明确合同价款所包括的内容,例如包装费、运输费、保管费、手续费等,对设备材料的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工程施工的费用控制。
项目的工程费一部分是设备材料费,另一部分就是建筑安装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部分组成。通过对各个标段(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进行费用分解,使工程费用和各标段一一对应,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费用进行的控制的目的。
某成品油管道工程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项目费用的分解,先根据专业进行划分,然后把每个专业分成几个标段,经过层层的细分,再对每个标段进行招标,确定各个标段的价格后汇总得到该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将该费用和投资计划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进行对比,发现偏差并及时调整各个标段的费用,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进行费用控制的目的。
首先是根据专业该项目可以分为线路工程、站场工程、自控及通信工程等。线路工程又可以分解为线路土石方、管道防腐、管道安装;站场工程又可以分为齐鲁首站、淄博分油站、徐州分油站、宿州末站等。其次是根据管径大小和经过的施工地段不同又将整个线路分成了不同的标段,如该项目的管道安装工程分成了七个标段,项目部分别对七个标段的管道安装进行了招标,同样对线路土石方、管道防腐也分成了不同的标段分别进行了招标。这样在概算分解中,我们就需要对线路土石方、管道防腐、管道安装单独进行计算,把定额进行细分,然后根据各个标段的划分标准将费用分到各个标段,明确每个标段的具体费用。
根据项目部物资采购部提供的采购资料,在上述费用中需要将有项目部自行购买的一些材料费用扣除,例如经理部单独对线路工程施工中所需的电焊条、环氧粉末、胶粘剂等材料进行了采购。所以在该项目每个标段的招标工作中,必须明确该标段招标所包含的内容以便确定标底。同时定额中的材料费已经包括了材料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的装卸费、运输费及途耗,在有些合同中就不需要单独提出了。
某成品油管道工程所包括的费用内容很多,只有对费用进行一步步的分解,把整个费用细分到每一个具体的标段,明确每一个标段所需的费用,才能够对该工程的费用进行全面的控制。通过对各个标段的平均费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费用的一些因素,如管径大小、施工难易程度(一般地段和石方段)等。
四、影响费用控制的其它因素
在整个费用控制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影响费用控制的其它因素:
在招投标工作中,编制的标底是否真实反映了项目施工所需的费用。标底是进行招投标工作的基础,有了标底,才能够正确判断投标单位报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标底是将计算的项目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套用相应的定额、并按照规定的取费标准计算得到的。但是在我们进行实际编制标底的工作中,由于项目设计的深度、工程量计算、定额的套用和材料价格选用、其它费用的考虑等多项问题,导致标底有时与项目的实际价值相差很大,这样就对项目的费用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进行费用分解时有可能出现漏项或者多项,少算或者重复计算某项费用,这样就对实际消耗费用的计算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该项目费用计算中,我们就漏掉了管线经过市区的协调费问题,这项费用在我们的概算中根本就没有出现。另外我们单独对物资配送进行了招标,明确设备材料的运输有中标单位负责,但是在签订的设备材料购买合同中也涉及到一些运输问题,所以应当明确物资配送单位和设备材料供货厂商各自的运输范围,避免对某项运输费用的重复计算。
对一些专项评价应当提前进行,如环保、安全、地震地质灾害、压矿等评价,同时和各个地方主管部门及时联系,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该项目中由于一些专项评价进行的较晚,造成了泰安-曲阜段需要改线,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由于管线用量的增加以及设计的变更,增加了成本。
五、结语
一、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1)我县现有1个县级生猪定点屠宰场,3个乡镇定点屠宰场。从今年初检查这些企业中发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如:存在生猪残查油脂处理上的问题;有的企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不够好,存在厂区、车间死角清洁卫生不达标的问题;乡镇屠宰场未添置生猪无害化处理焚烧炉;还有的企业生猪进、出厂登记台账,检疫检验及无害化处理台账不健全规范等。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行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生猪屠宰管理、确保屠宰场猪肉品安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管理、卫生、肉品质量、召回有问题肉品、无害化处理及规范各项台账等,必须严格遵循执行和规范。同时下发责成限期整改通知单,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场检查整改到位工作情况。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促进了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屠宰操作程序及厂区建设,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年乡镇屠宰场都购置了生猪无害化焚烧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今年4至6月,会同县农业、环保部门对县内1个县级定点屠宰场、3个乡镇定点屠宰场进行了资格审核清理。经过企业自查,逐个对企业上门现场联合审核,监督企业整改,其中:县级定点屠宰场和2个乡镇定点屠宰场,通过了审核验收合格。另有1个乡镇定点屠宰场因场所、设施等条件不达标,纳入了整改之列。该企业今年7月已另选地新建,到12月厂房已基本建好,设施设备已安装调试可运行,并向县商务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待经政府批准后,于2013年元月开业。
(3)认真开展“家电下乡”执法检查。今年3至8月,和县财政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从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进行了上户检查。检查采用对购买2台家电以上的农户,上门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查出违规32家,收缴违规骗补资金10.69万元,关闭家电下乡销售网点9家
(4)加强酒类流通管理。今年为贯彻落实《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法规,向全县1000多户酒类经营者逐户上门宣讲酒类流通管理内容,及加强备案登记的目的、意义。目前走访户623家,并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5)在加大执法力度监管方面,一是执法大队制定了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天天有人执勤上岗查案,发生案件及时有人处理。二是坚持了每逢重大节假日,会同工商、公安、农业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制度、确保了我县上市猪肉品的质量安全。
(6)1、今年会同县公安、工商、安监、质监、环保等部门,开展了全县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成品油企业存在不安全的地方提出了整改意见,并整改到位。2、成立了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相关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52人次,车辆67台次,检查经营户203户。检查市场79个次、整治重点区域48处次,立案查处销售他人商标专用权案件13起。案值金额9.08万元,罚没金额6.55万元,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了食品安全工作。3、联合县纠风办、物价局开展了清理整顿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检查县较大的食品超市、服装、家电、药品零售企业10个。没有发现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行为。
(7)我县已成立12312中心机构,并安装、开通运行,但目前还未收到相关投诉。
二、2013年工作思路
1、以我县列入国家部务执法试点县为动力,切实做好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工作。继续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成品油管理、酒类流通管理、及商务其他管理工作。
2、加大商务综合执法力度,在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规范好市场秩序。
3、开展商务执法培训,努力提高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建立一支良好的商务执法队伍。
三、建议和意见
现在纳税人各种经济成份鱼龙混杂,行业千姿百态,过去税收管理单一,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征纳矛盾较多。我们从细化管理对象入手,把道县共2500多户纳税人细化分五大类20种行业及特种纳税人,一类纳税人为28户一般纳税人企业和50户小规模企业、29户加油站、8户总商、4户大中型超市、6户家电、8户通讯器材销售店、18户小水电站;二类纳税人为12户皮鞋制造厂、10户药品零售店、48户个体砖厂、2户金属材料制品厂、35户木材加工厂、;三类纳税人为10户矿产采掘户、全县的定点屠宰;四类纳税人为道江镇起征点以上个体工商户、农村城镇的小超市;五类纳税人为道江镇起征点以下个体工商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收。并明确一、二类纳税人为全局的重点纳税户,对一类纳税人实行驻厂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对二类纳税人实行行业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三类纳税人为代征纳税人,由各专业管理办公室代征办法;四类纳税人为普通纳税人,五类纳税人为监管纳税人,这两类纳税人实行分路段、乡镇实行税收管理责任区管理办法。
二、摸索行业特点,细化管理办法。
明确了四类纳税人50种行业或特种纳税人,选取一些典型户来调查各行业及纳税人的特性,针对行业特点,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上想实招,下苦功。通过反复探索和不断总结完善,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分别对加油站、砖厂、药店、超市、家电、通讯器材销售、总商、皮鞋、小水电、废旧金属制品等10个行业145户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版权所有
一是帐实核对,抓好加油站税收管理。道县共有29户成品油销售纳税人,加油站点46个,加油机都安装了税控装置。2004年8月,我局成立了成品油管理小组,对加油站实行专业化管理。在对全县所有的加油站进行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各加油站油罐数量、形状、尺寸,把采集来的数据和各种类型油罐的计算公式全部录入电脑,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量出油罐内的油面高度,就能准确计算出库存油量,顺利解决了加油站库存油难以核实的难题。同时,建立健全了加油站日销售台帐与进货报验制度,加油站每天登记日销售数量,进货时,应在进货前一至两天向成品油管理小组申报进货数量,货到后必须报告管理小组到场验证核实数量、金额后,经双方签字方可入库,并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签字后,方可认证抵扣,杜绝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今年5月份,通过盘存核实加油站销售数量,道县农机加油站核实库存差96635.63升,隐瞒销售收入347179.01元,补增值税59020.43元,道县上关加油站核实库存差22430.54升,隐瞒销售收入84910.52元,补增值税14434.78元;道县城北加油站核实库存差39160.15升,隐瞒销售收入146181.14元,补增值税24850.79元,共计查补增值税98306元。根据管理需要,我局还建立了油价涨跌报告制,油价涨跌加油站应及时通知国税部门,及时调整税控装置的计税价格,实行动态管理;每月至少分上、中、下旬到各加油站抄录税控加油机数据,不定期巡查各加油站,以防止加油站不经过加油机加油。对税负明显偏低、财务欠健全的加油站,将其纳入重点纳税评估和稽查范围,认真分析、研究原因,实施稽查;对账务不健全、收入有明显差距,连续两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取消进项税抵扣,采取核定税款或预储税款等征收方式,今年就有2个加油因机外加油补缴增值税3.3万元。版权所有
二是以电控税,抓好砖厂和废旧金属制品行业税收管理。
县局专门成立砖厂税收管理组,制定了全县砖厂实行以电控税征管办法,按生产规模、年产量、年销售量、年耗电量、年定税额、实际入库税款、砖厂引风形式,实行以电定产、以产核销、以销计税的征管方法进行税收征管。核实了各砖厂每度电生产砖坯数量,剔除了非生产用电因素,核定自然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8元,机械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5元的大致计税标准。通过有效控管,48户砖厂年应纳税额由2003年度的18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42万元,今年1-9月已入库315805.6元。
道县有2户利用废旧的金属材料进行冶炼制造线材的企业,根据这个行业耗电量大,产品多少与用电量息息相关的特点,由税收管理员进行了驻厂调查,掌握了线材的销售价、收购废旧金属的成本,得出了产品耗电比,每吨产品均耗电1200度,按这个耗电标准,由耗电量得出生产量,再由生产数与产品结存数计算出销售数量,按市场线材的价格核实销售收入,监控这两户企业准确申报纳税。原来这两户企业总是以没有生产多少产品,每吨产品没有什么毛利为借口,一年最多缴税4万多元,现在进行准确监控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准确清楚,今年1到9月申报缴税26.4万元。
三是以票管税,抓好药店、家电、通讯器材销售、小水电等的税收管理。
2003年7月,针对药店行业实行柜组销货,集中收款,收款员凭售货员开具的收款单收款,容易核实销售额的实际,他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抓紧、抓细、抓实的征管措施,向10户药店下达建账通知书,责令限期建账;并统一印制了《道县国税局药店货物销售发票》作为药店行业货物销售法定凭证,以此作为纳税申报依据。在试行过程中,有个别药店想少缴税,不开具《道县国税局药店货物销售发票》,他们派人前往药店收集证据,核实后按规定进行行政处罚。两个月后,药店行业税收管理走上了正轨,月入库税收由6000元上升到现在的20000余元,今年1到9月就入库了增值税209690元。
2003年8月,我局将药店行业管理经验在家电、通讯器材销售行业进行了推广,要求家电与通讯器材销售行业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按规定开具、使用发票,并将其使用的信誉卡视同纳税资料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其印制、使用、库存等情况。为有效监控各经营业户的开票行为,我们在外部管理上一方面加大电视等宣传力度,同时采取有奖举报等方式,促使经营者自觉按规定开具发票。在内部管理上抽调部分人员“坐店”监管,明处的坐守,暗地里盯紧,记录的记录,巡查的巡查。经过去年长达四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掌握了纳税人大量的原始数据与经营信息,为核实应纳税额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同时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和进销货登记表,按日分次如实记载经营事项,按实申报经营收入。今年1到9月,6户家电户入库增值税180666.7元,8户通讯器材销售商入库增值税110119.3元,比2004年同期又增加税收16.4万元。
全县18户小水电发电企业,销售都要用票,但用票量不大,每月只开具一份票。我局专门设立了一个水电行业税收管理员,各小水电站领取的发票由税收管理员进行代管监开,准确掌握各小水电站的销售额,保证小水电站纳税人能准确申报。今年1到9月小水电站已入库增值税67.6万元。
四是坐店核销,抓好超市税收征管。
我局对超市采取管理组管户法,设立四人超市管理组,根据超市的营业时间调整专管员的工作时间,专门进行超市税收管理。管理组根据超市报送的收款计算机核算软件,在每天上午、晚上超市收款员交接班时,到超市记录当班次每台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销售货物金额,收取超市签字认可的日销售汇总表。每月随机确定3天进行现场跟班验票,记录销售情况,核实登记每笔收入,推算出月营业额,掌握超市大概销售情况。曙光超市原月定税只有8000元,现在每月均缴税17184元,生源百货超市原定税为8000元,现月均缴税为16267元,道县好又多超市原定税600元,现月均缴税为1100元,道县信和祥超市原定税800元,现月均缴税1400元,并对生源超市与曙光超市根据其销售额超过180万元的情况认定其为一般纳税人按一般纳税人进行管理。
五是以进核销,抓好总、总经销商税收管理。
针对个体总、总经销户进货渠道正常,先款后货、商品流通交易手续完备、品牌销售不易隐藏的特点,我们首先要求其进行建帐,同时经常从各专业银行调取其电汇信汇数据或调取进货发票,再根据进货、销货线索,核实其销售收入,促其进行正常申报缴税。如对道县酒类经销商李文军原只定税为2000元一个月,现每月申报税款达6000多元;雕牌洗涤用品商刘德增原只定税1200元,现在每月申报税款超过4000元。
六是以工人人数管税,抓好皮鞋制造行业税收管理。
道县皮鞋闻名全国,销路较好,而且是道县的一个特色行业,一直存在厂子红火但税收不高的局面。我们针对皮鞋厂销售与工人人数、车板机台数、销售网点三大因素相关的特点,特别是与工人人数成直线联系的特点,对全县的皮鞋厂采取按工人的人数来核实其销售收入,督促进行纳税申报。经多次测定并与皮鞋厂进行交流,核定每个工人一天生产两双皮鞋这个标准,按皮鞋厂老板每月提供其计件工资发放表上的工人数再乘以道县当地皮鞋平均销售价来核实其销售额,并每月进行6次随机抽查工人人数,如老板提供不符人数的按最高人数计算。今年1到9月全县12户皮鞋厂实现销售收入296万元,实现增值税17.8万元。
三、创新管理思路,深化管理成果。
一是改变管理思路,强化纳税评估。对一类纳税人的28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50户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我们除了“驻厂税收管理”外,同时全面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强化日常管理。我局制定了《道县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操作规程》和《道县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与各业务岗位工作衔接办法》,对企业产品成本比率异常和税负低入预警税负的,结合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行业特点分别从纳税申报、税收稽核、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纳税约谈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按纳税评估规程要进行约谈,企业如不能说明原因的,或者理由不充分的列为重点管理对象,问题严重的,及时移送稽查部门查处。如对与能源供应关系密切的金属矿冶炼行业、非金属矿冶行业企业纳税评估中,我局核定了冶炼行业原材料、成品产出比例,即每生产1吨产成品应耗用不同标号矿渣的数量,进而以产定耗,测定企业耗用和购进原材料、辅料的数量,由税收管理员开展实地调查,对纳税人进行约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结合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进行审核分析,计算相关指标,初步确定各企业的产品成本比率,掌握企业购进材料情况。道县双丰电化厂通过购销比对被查补增值税2万余元,道县鑫利冶炼有限公司通过耗用能源测定,核实销售收入71万元,补缴增值税12万余元。湖南千金医药股份公司道县配送站税负率差异辐度达273%,通过分析与约谈,核实该企业把认定一般纳税人以前购进的货物放在以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认证抵扣,补交增值税104048.99元。截至2005年10月份,我局共对16户企业进行了纳税评估,其中企业所得税1户,增值税15户,通过评估,调账补税130余万元。
关键词:石油产业 管制 中国
我国对石油产业政府管制的发展历程
本文按照石油产业管制主体的更替及管制政策实施的变化,将我国政府对石油产业管制的演变过程描述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8年
在这一时期,我国石油产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依次为燃料工业部内设的石油管理总局、1955年成立的石油工业部、1970年6月合并成立的燃料化学工业部和5年后的石油化学工业部。虽然,石油产业的主管部门多次交替,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是国家包管一切的计划经济,国家对石油产业的监管,还算不上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管制。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98年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石油产业的主管部门由1978年的石油化学工业部,调整为1980年成立的能源委员会,1982年撤消能源委员会,归国务院直接领导,直至到1992年的三大石油公司直接隶属于国务院领导,石油产业的市场格局经历了“三分四统”和“五龙治水”。
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在进行石油产业体制改革和对石油产业的管理中,政府管制主要表现如下:
市场准入管制。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国家对油气市场准入管制都较严格,国有油气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内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这种市场准入严格管制的结果是形成了上下游分割、海陆分家、内外贸分治管理的格局。1996年,由当时的地质矿产部组建了新星公司,从事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等业务,并可从事与其生产经营相关的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其他经济技术合作。这样,新星公司成为当时权力最大的国有油气公司(但由于有“陆上、海上两个对外合作条例”的制约,新星公司的对外合作权力是受到限制的)。
价格和产量管制。价格和流通都实行国家计划的控制,并实行全产业产量总承包是政府在这一时期前大半段对价格和产量进行管制的主要表现。各油田按产量指标组织生产,而不是根据储量和效益原则决定生产。石油加工基本由中石化总公司内部行业承包,原油和成品油的价格都是国家规定的价格,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应产品的价格,所以也就形成了石化产业获得了因多年低进高出特殊价格政策转移的上游企业效益。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民营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批发零售的业务量甚至超过同期国有石油企业。
其他管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石油产业影响比较大的其他管制政策也相应被制定和执行,最主要的是国务院于1982年颁布了《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油气矿权法律关系在对外合作领域首先建立起来。该条例成为我国石油立法的一个里程碑,掀起了我国石油立法的一个。
第三阶段:1998年至2003年
1998年3月,国家将化学工业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政府职能合并,组建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石油和石化两个总公司下属的油气田、炼油、石油化工企业以及各省石油公司和加油站,按照上下游相结合、南北分治的原则,分别组建两个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集团。同年7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在这期间的主要管制政策有:
市场准入管制。由于在1998年重组的过程中,指导原则是各有侧重、互相交叉、保持优势、有序竞争,形成了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的三大石油公司,市场准入的条件在三大公司之间逐渐放宽,但对于海上石油资源的开采权仍掌握在中海油总公司手中,所以这时拥有海陆并进,内外贸、上下游并举的新星公司则成了三大公司争取合并的对象(2001年新星公司加入中石化集团)。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规定两大集团之外,不允许独立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存在。200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意见》的通知,重申了两大集团的批发专营权――成品油由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集中批发,并进一步赋予两大集团零售专营权――各地区新建的加油站,统一由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全资或控股建设。这两份文件被认为是彻底改变了中国成品油批发零售市场的状态,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自此变成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成品油市场准入的条件对三大公司外的企业来说,无疑于铜墙铁壁。而且,从这一时期开始至今的这种行政性垄断一致在延续着。
价格管制。1998年6月,我国对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2001年对油价形成机制再次进行了调整,即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与亚洲(新加坡)、欧洲(鹿特丹)和北美(纽约)三大地区市场价格挂钩(各地市场价格在平均价中的权重保密);当国际市场月平均油价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再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不突破按接轨原油确定调价总额的前提下,参照国际市场比价关系,相对调整汽、柴油价格,扩大汽、柴油零售价格的浮动幅度,浮动幅度由5%扩大到8%。
其他管制:在这期间国家对石油产业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管制政策基本延续了以前的法律法规,虽有部分政策在不断的完善,但总的政策取向和1998年前没有大的变动。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随着新一届政府的成立和政府机构的调整,形成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专设能源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务部和国土资源部为主的新的石油石化工业监督体系。石油产业市场投资的主体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原油、成品油等主要产品的定价继续与国际市场接轨;各种政策法规也逐步完善;石油产业逐步走向政府管制下的垄断竞争,竞争的范围有逐步扩大的态势。归纳现阶段我国对石油产业管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市场准入管制: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于2004年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2004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修订草稿)正式实施。从近几年来看,我国逐渐放宽了对进出口企业经营石油、石化产品资格的限制,放宽了市场准入的条件。总的说来,从2003年以来,我国对原油、成品油的进出口市场准入方面的政策呈现出逐步放宽的趋势,这为民营资金、外资进入原油和成品油的贸易市场在政策上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价格管制:这期间的石油价格还是在1994年、特别在2001年制定的定价政策的基础上,原油价格仍是供需双方以国际市场同质原油价格水平作为供应结算价格的基准价;成品油实行政府指导价,国家发改委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确定和公布成品油市场零售中准价,石油、石化两大集团根据市场变化确定和公布市场零售和批发价格。
其他管制:2003年2月1日起施行《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对加油站经营中的计量器具、成品油销售计量及相关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进行了规范。2003年2月18日《关于完善加油站产业发展规划的意见》,规定加油站设置的基本指标标准。2003年9月,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已经实施5年以上的部分石化产业标准进行了复审,废止了6项石化产业标准,总共批准了127项石油、石化和天然气产业标准,同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政策法规,分别对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强了对石油产业的监管力度,为维护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强了对石油产业的社会管制。 2003年12月30日商务部了《关于更换成品油经营证书和建立成品油市场监管信息交换制度的通知》,自2004年年初开始,在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和税务部门之间建立成品油市场监管信息交换制度,以便使市场开展有效的竞争。
现阶段政府对石油产业管制的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对石油产业的管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石油产业的管制也趋于放松,现代管制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随着我国履行WTO的国际承诺,2004年底放开成品油的零售权、2006年底放开成品油的批发权,以及2004年原油进口突破1亿吨,对原油进口依赖度超过1/3,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形势变化,我国对石油产业的管制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变化,主要对策和建议如下:
市场进入管制
市场进入管制是政府对石油产业进行经济性管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7年,期满后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办理许可证工作,需延长时间的,经审查合格后可延长2年,申请滚动勘探的企业,可领取滚动开发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可达15年。可见到,我国对开采许可证的发放采取了申请许可证制,但是,开采许可证的有效期较长。虽然,我国实行这一政策,有利于国家对油气资源的宏观管理,但同时,由于国家对进入市场的严格管制,减少了其他企业进入油气勘探领域的机会,不利于在油气资源的勘探领域中进行有效的竞争,目前“占而不采”的现象屡屡出现,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问题的存在。为此,为更好地在油气勘探领域创造竞争格局,加大我国油气勘探的力度和效率,目前我国政府需要在勘探开采的市场准入方面做到: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许可证审批权和监督权,应集中在一个部门(专职管制石油机构),便于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缩短许可证的有效期,最好控制在3~5年,这样便于及时调整进入勘探市场的企业;为了防止因大量企业进入勘探领域,技术和实力参差不齐而滥勘滥采的现象出现,应对市场中的企业进行动态管理,组织有关专家对参与企业从财务、技术、安全、健康、环保和生产计划等方面进行监督,确保竞争在有序、高效的情况下进行。
在成品油经营的市场准入方面,理论上来说,我国对成品油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是越来越宽松,无论外资、其他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机会进入成品油经营市场。然而,由于三大公司实际控制着成品油批发权,以至于阻碍了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在近期放开对民营企业的各种限制。而放开成品油经营权并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随意进入,为保证在批发和零售市场上竞争的有序性,政府或管制机构要对进入市场的企业进行资质和实力审查,确保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进入有关市场。
价格管制
从现在的国际原油定价方式来看,公式的价格常与买方地区自产地原油价格挂钩,或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上现货交易比较活跃的原油进行定价,以基准油价格加减贴水的办法是目前许多原油交易中确定交易价格的重要方式。
如何改革目前我国对油价管制的现状,提高我国合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的效率,维护国家的石油安全和保证消费者的需求呢?本文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缩短“中准价”调整的滞后期,特别是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滞后期。要尽可能的缩短油价的调整时期,特别是成品油价格的调价时期,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国际市场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克服国际油价上涨时积极跟进,而国际市场油价下跌时迟迟不调整的问题出现。
“中准价”中除考虑油价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等),还需要加入反映国内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调节系数。我国石油需求的1/3靠进口弥补,2/3由国内生产,只以国际市场的价格来确定国内市场的价格,自然不能全面反映国内市场的情况。所以,为使公布的“中准价”更能反映我国的石油市场需求情况,应在制定时加入反映国内市场情况的调节系数。
在听政会基础上制定石油产品的政府管制价格。石油产品的价格高低,不仅关系到石油生产和经营企业的业绩,也关系到千万个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涉及到国家的安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诸方面的因素。所以,对石油产品的定价不应仅局限在有关部门和几个大的垄断企业之间进行协商确定,而应在政府有关部门、大企业(集团)、有关专家、消费者代表等共同参加的听证会基础上,商讨主要产品的价格,防止垄断企业的寻租和管制俘虏。
重新开放我国石油期货交易市场,争取国际油价定价的话语权。目前我国有一定的石油及其产品的生产能力,有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而且已在上海石油交易所开始了燃料油的期货交易,这些都为我国重新开放原油和成品油的期货市场奠定了基础和积累了经验,我国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努力将中国原油市场、成品油市场作为亚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形成,扩大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动权,为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强化社会性管制
社会性管制较经济性管制来说,由于其范围更广泛、涉及的管制机构更多,对石油产业社会性管制及制定管制政策需从多方面入手,但从大的方面来说,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环保、安全的管制。目前,在环保方面,可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管制,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项目,要在建设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公众的意见,防止因决策失误对环境的破坏。对生产企业的“三废”处理等问题,尽可能地通过排放权拍卖和建立清洁生产奖励、超标排放严重处罚等激励性的管制措施,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对安全生产管制方面,则要采取事前控制、事后追究责任的制度。所谓事前控制,主要是要求企业在安全设施、制度、规程等方面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如果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则要追究责任人,特别是主管领导者的责任,这种事后追究制度的严格执行,也是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减少信息不对称,要求石油产业中的主要企业定期公布相关信息。这里公布的信息应不能仅仅局限于上市公司定期公布财务报表,而应对涉及广大消费者利益的信息要及时或定期披露,如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石油产品使用的安全性等信息。同时,对涉及面广、范围比较大的问题,应采用听证会的形式来决定,如成品油价格的确定等,使消费者真正参与到涉及自己利益的产品的定价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从侧面反映消费市场的需求情况。
制定生产设备的使用标准和销售终端的设备、质量的标准。制定生产设备的使用标准是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防止高能耗、低效率的设备在生产中的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防止经营者不诚信经营而出现的短斤少两,或以次充好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油企业;环境责任;实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83-02
陕北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石油大规模开发以来石油工业不但已成为陕北的支柱产业,而且带动了榆林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使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陕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榆林市近十多年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为我国能源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榆林市石油工业发展不仅为全国所瞩目,同时受到世界极大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仅是由于榆林市为全国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包含了对环境问题的担忧。随着陕北地区油气大规模的开采,资源勘探开发对区域环境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因此,解决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近年来,石油工业已成为陕西省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和陕北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方面,石油的开采使得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老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本已紧张的水资源矛盾不断加剧。
一、石油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油气资源采掘业企业应当承担起其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集团公司重组以来,延长石油集团在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资源开发、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原则,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保方针,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确定了“还清旧帐、不欠新帐”的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目标,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坚决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实施清洁文明井场、污水处理厂建设,推广污水回注、原油管输等先进工艺技术,加大废气脱硫及硫磺回收和污泥减量处理项目投入,大力开展伴生气回收利用、干气余热综合利用等节能项目研究。集团公司所属的油田公司、炼化公司、兴化集团等单位先后多次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清洁生产审计示范企业、全国绿化400佳单位、绿色示范企业、环保贡献奖杰出贡献单位等称号,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延长石油逐步走上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和谐并存的共赢之路。
延长石油环保治理工作经过了一个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发展步子迈的较快,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几年来,延长石油集团对各生产单位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调研,并对国内外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认真考察,广泛借鉴国内外环保治理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成熟经验,在与陕西省环境保护斤共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42亿元建成51个污水处理厂,使延长石油的环境面貌得到彻底改观。2006年全集团共投资8,8548亿元用于污染减排项目建设,2007年集团公司在污染减排方面的投资达26 5亿元,2008年安排了23,35亿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至2008年底环保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7亿元。
二、延长石油集团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现状
目前,在污水处理方面,油田公司每天产生污水量47972m3,共有太小各类污水处理设施142个。污水处理能力49261m3/d。注水井2932口,注水能力为43417m3/d,污水回注率达到90%以上。炼化公司产生污水600m3/h,现有污水处理厂6个,合计处理能力最大可达1350m3/h。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了浮动环流收油器、涡凹式自动气浮、自动射流溶气气浮(美国技术)、罐中罐强化除油、BAF生物曝气滤池等国内外先进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技术含量,使污水处理质量显著改善,污水处理厂均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类一级排放标准。
在油泥处理方面,油田公司油泥主要来源于联合站、选油站、污水处理厂以及井场的罐底,均按当地环保部门要求送往指定厂家进行合理处置。在钻井泥浆处理方面,各单位的钻井泥浆除循环利用一部分外,均在井场内按照《榆林市清洁文明并场建设标准》要求进行防渗掩埋;炼化公司每年约产生7万吨油泥,目前已有五套油泥处理装置,处理能力达29.6万吨/年。废渣与煤、生石灰混合后在燃煤链条锅炉掺烧处理。目前正在引进三相分离技术和油泥干化处理技术,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油泥的无害化处理。
在废气治理方面,炼化公司主要是锅炉烟囱排放的废气和工艺废气。近年来,重点实施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治理工作。一是将零散布置的小锅炉拆除,集中建设大型高效循环硫化床锅炉,除尘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代替原来的麻石喷淋除尘技术,实现了锅炉废水的零排放。二是在三个炼油厂分别建设相配套的硫磺回收装置(延炼引进5000吨/年美国梅里公司Lo-cat硫磺回收装置为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装置投用后效果非常理想,榆炼和永炼的装置正在建设之中),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回收了单质硫,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的统一。三是利用干气发电、锅炉掺烧等途径使干气得以回收再利用。
在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方面,目前全油田公司共有井场33445个。现有清洁文明井场31768个,待建1677个,清洁文明井场达标率95%。累积植树3982万株,绿化油区道路11571公里,绿化面积48288亩。
目前,管输公司拥有永坪一姚店(同沟敷设4条)、川口一姚店、甘谷驿一姚店、定边一靖边、靖边一榆林、双河一顺宁、七里村一姚店、子北一永炼、吴起一延炼、安塞一永炼、延炼一西安、小河、天赐湾一榆炼等14条原油、成品油管线。
“十一五”期间,管输公司计划投资294075 5万元,在省内建成总长约1340余公里的5个原油、成品油管输项目,形成北抵榆林、南至西安、西到定边的管道网络建设战略格局。届时,将使原油管输能力达到1 500万吨,年,成品油管输能力达到850万吨/年,油品管输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干线管道输油目标,淘汰公路运输的方式,每年节约油品运输费用5,98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兴化板块每年也投入了大量资金,重点建设了中水回用、污水管网改造、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炉内脱硫和低氮氧化合物排放,总脱硫效率和烟气除尘效率分别达到了90%和99%以上。
三、延长石油集团落实环境责任的具体路径
1.强化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建设
按照“一岗一责”、“一职一责”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建立健全环保责任体系。各单位行政正职对本单位的环保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是环保第一责任人;分管环保工作领导负主管领导责任,其他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其分管业务的环保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环保工作负管理责任;员工对本岗位的环保工作负直接责任,环保工作责任制范围覆盖了集团公司各单位所有组织、管理部门和岗位。
各单位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责任与各单位领导班子年薪挂钩考核。各单位又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签订下达,年来进行考核验收,奖惩兑现。通过逐级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横向到边,竖向到底,将环保责任目标纳入各级生产经营责任考核之中,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为环保工作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奠定基础。
2.加大污染防治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
始终贯彻依靠高新技术促进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的理念,广泛应用国际、国内“四新”技术,加快污染治理步伐。在石油开发方面:一是选用新型环保设备,加快锅炉更新换代步伐,矿区一律禁止使用烟煤,全部改用无烟煤,有效地减少了大气污染。二是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多项国内外新技术,有效的解决采油污水处理问题。三是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加强对钻井过程的管理,积极和科研机构进行联合攻关,研究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技术。四是按照“高标准、重实际、严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大旧井场改造、油区道路井场绿化和清洁文明油井的日常管理工作力度,选择易活树种,加强养护管理,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做到清洁文明井场建成一口,完好一口,坚决杜绝出现反弹现象。五是加强生产、运输环节“跑、冒、滴、漏”现象的治理,利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油气输送成本大幅下降,节能降耗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减少了车辆运输易产生的跑、冒、滴、漏等环境风险。六是大力推行丛式井注水开发模式,把过去的单井开发转变为丛式井注水开发。少修井场公路、少占土地,为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做积极的工作。
在石油加工方面:一是加大对炼油废水的治理力度,积极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扩能技术改造,炼化公司的三个炼油厂的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良好,均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标准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炼油废水的处理能力和水平,2007年炼化公司共投资994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污水汽提装置扩能改造、硫磺回收系统、污水场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二是废气治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取得了成功。炼化公司延炼成功引进一套5000吨,年国际上最先进的美国梅里公司Lo-cat硫磺回收技术装置,投用后效果非常理想,为二氧化硫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十分重视对炼油废渣的处理,积极探索对炼油废渣的处理技术。多年来和多家科研机构坚持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对“三泥“脱水和干化技术进行研究、试验,2006年和中环公司共同制定了经济可行的处理工艺方案,签订了总计868~-元的“三泥”处理水系统改造工程总承包合同,2007年完成了“三泥”脱水减量化项目。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目前拟引进三相分离机和油泥干化处理装置进行配套试用,以便积累经验,为我公司从根本上解决油泥无害化处理问题创出一条新路子。
在合成氨、硝酸铵等化工产品生产方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了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炉内脱硫和低氯氧化合物排放。兴化集团投资1300~-元与日本三菱株式会社合作开发的氧化氮CDM项目,于2009年4月30日接到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在联合国正式注册成功的通知。预计兴化股份可向日本三菱株式会社转让二氧化碳减排量为57.5万吨,年。
3.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
集团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加强了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后期管理等全过程环境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单位和责任人,重大项目实施环境监理,确保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把预防为主方针真正落到了实处,切实防止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产使用后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4.完善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我公司主营业务为石油天然气,属于高危行业,而环保事件和安全事件就像孪生兄弟,常常密不可分。因此,环境应急救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应急与救援预案》、《安全环保工作月报表制度》等环保工作管理规章制度。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各单位编制了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处置方案,不断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仅2008年,集团公司就组织专家对各单位26个综合应急预案和涉及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反恐等265个厂级专项预案、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了审查,并根据专家审查意见逐一进行了修改完善。在不断完善救援预案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开展了不同层次、规模、形式的演练,全集团共进行各类应急演练17次,其中厂级以上规模的应急演练4次。2006年集团公司在榆林炼油厂成功主办了“陕西省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获得了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的认可和好评。2008年,按照省应急办公室要求,集团公司和西安石油大学共同调研探讨,完成了陕西省钻井重大事故应急示范项目可研审查及设计工作。同年7月21日,管输公司按照省维稳办和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在靖边成功组织了防恐应急救援演练,受到榆林、榆林两地相关单位好评。通过建立、实施、完善和提升”四步走”思路开展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集团公司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故积累了宝贵经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结语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偿还旧帐、不欠新帐“的工作思路,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牢固树立“污染治理、科学减排、和谐发展”的全新理念,科学开发,有效保护,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落实石油企业环境责任上要真抓实干,为老区的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设和陕西经济的腾飞作出石油企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油气管道;问题;建议;
一 油气管道项目管理的特点分析
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具有一次性、目标性、约束性、开放性、非重复性、多变性、风险性、渐进性、系统性、整体性、建设项目组织的临时性等特点。
本文所提的管道项目指油气长输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管道。
原油长输管道是将油田生产的原油输送至火车站、港口或铁路转运点,或是由港口将原油输送到火车站、铁路转运点、码头的输油管道。成品油长输管道是将成品油由炼厂送至油库或转运站、码头的管道。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把油田(气田)处理后的天然气经净化厂输送到用户的天然气管道。
管道项目的特点是野外进行施工,施工作业条件恶劣。施工工作量大,点多
线长,经过高原、山地、沙漠、戈壁、江河、水网各种地貌。需要施工设备多,
施工现场分散,组织工作量大。长输管道的工作压力一般大于6MPa,有的甚至达10MPa,输送的又是易燃、易爆介质,如果有一道焊口质量出现问题,导致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对管道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严。
管道项目管线长,管材费用在工程中占有60%以上的比例,业主直接采办管线施工用管。管道施工企业主要完成管道的现场运输、管道焊接、管道现场补口、管沟开挖、管道下沟、管沟回填,河流、公路、铁路穿越,地貌恢复等施工工序。管道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管道项目管理的主体是管道施工企业,其管理对象是管道项目,管道项目管理应与管道项目的特点相适应。
二 油气管道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各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偏差。目前在项目管理中存有如下问题:
(一)项目管理制度较完善,但执行力度不够
经过多年的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理论的宣传和学习,项目实施了项目管理模式,并制定了各自的项目管理办法,在实际工程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一定的成效,但受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管理思想的影响,受本身体制的制约,即使有好的管理办法、好的管理经验,在具体项目管理实施中亦难以认真地贯彻和落实,导致管理粗放,项目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不够。
(二)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不明晰
应该说管道项目部在项目经理的责和权方面划分的还算清楚,但实施起来,
却是另外一回事儿。有的事情多头管理,有的工作又相互推诿,责权利难以统一。
(三)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
1具有质量管理体系,但执行不严格
完善对施工承包方的考核机制的管理经验,在具体项目管理实施中亦难以完善对施工承包方的考核是落实项认真地贯彻和落实,导致管理粗放,项目管目管理的有效方式,是项目管理各项制度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施工承包方虽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项目管理中并非所有工序都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并没有能够真正的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
2质量管理忽视了全员管理的原则
质量管理意识不能贯彻到每一个人,只是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或者主要技术
管理人员清楚、了解项目的质量管理要点、质量管理程序及质量管理的技术要求,
而没有将质量管理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参加施工人员头上,忽视了全员管理的质
量管理方针,没有让每位员工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三 提高管道项目管理效率的建议
(一)施工企业高层高度重视项目经理选聘制度
项目经理是对管道项目管理全面负责的管理者,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心,在
整个施工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项目经理是管道项目上的全权人,是管道项目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是项目承包责任者,是项目动态管理者,是管道项目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优化组合的组织者。同时项目经理也是协调各方面关系,使其相互紧密协作、配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重要的是,项目经理还是项目责、权、利的主体。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是顺利实现管道项目管理任务的重要条件。
(二)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项目经理是项目责、权、利的主体。项目经理是项目总体的组织管理者,即
是项目中人、财、物、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所有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人。他不同于技术、财务等专业的总负责人。项目经理必须把组织管理职责放在首位。项目经理首先必须是项目的责任主体,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最高责任者,而且目标的实现还应该不超出限定的资源条件。责任是实现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核心,它构成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压力和动力,是确定项目经理权力和利益的依据。
(三)完善对施工承包方的考核机制
完善对施工承包方的考核是落实项目管理的有效方式,是项目管理各项制度得到实施的有力保障,对规范施工方的管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项目竣工后,对项目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施工方进行奖惩兑现。
项目考核是项目最终一次性兑现的前提和依据。对项目审计的时间应有明确的规定,项目竣工结算的一个月内项目经理部应向业主提出申请,而内部相关部门则在项目竣工结算后两个月内应开展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以财务审计为主,考核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等指标是否达到合同及责任书规定的要求。
(四)项目控制管理的建议
管道项目控制的目的是排除干扰,实现合同目标。项目控制是实现管理目标
的手段。管道项目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
这四项目标是施工项目的约束条件,也是施工效益的象征。提高项目控制水平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组成部分。
控制目标标 主要控制任务
质量控制制 使分项分部工程达到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实现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组措施和质量等级,保证合同质量目标等级的实现。
进度控制制 使施工顺序合理,衔接关系适当,均衡、有节奏,施工实现计划工期前完成所有施工。
2007年石油石化行业按照年初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划和部署企业信息化工作,为企业做强做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7年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工作在集成和深化应用、信息安全、信息系统运维、IT治理和完善内控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中石化通过深化应用和集成,已经使ERP、MES等系统在监控企业运作,掌控企业动态方面的作用得到显现。中海油、中石油在ERP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就实现了ERP与MES、EAM等系统的集成,实现下属企业和总部之间的纵向集成。
石油石化行业重视信息安全,积极落实四部委颁发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根据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各系统的安全等级,信息系统安全已成为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系统的运维越来越受到石油石化行业的重视。
中石化已逐渐形成完整的两层三级运维体系和有一定规模的运维队伍。继中海油之后,中石油也进行了ISO 20000的认证,建立了自己的运维服务体系和平台。石油石化行业加大IT治理方面的投入力度,研究IT治理体系、完善内控流程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2007年石油石化行业各大企业加快建设覆盖全集团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强化各项业务之间的协同和对下属企业的实时管控能力。信息系统正从分散的局部应用,逐步向跨部门、跨企业的全局性的集成应用发展。
中石油: 建设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
2007年中国石油继续按照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全面建设集团公司级统一的信息系统。各信息系统的陆续建成和应用,对主营业务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企业领导经营决策和业务人员日常业务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各部门、各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中国石油把信息化作为集团公司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提高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明确了“统一、成熟、兼容、实用、高效”的十字方针,确定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六统一原则,全面、集中、统一、共享始终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以ERP系统、专业应用系统和IT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局性的信息系统建设。
ERP系统整体推进步伐加快,销售、炼油与化工、天然气与管道和集团公司未上市部分的试点和推广进展顺利,应用范围涵盖财务、采购、销售、生产和库存等业务。股份公司生产型企业推广实施了健康安全环保(HSE)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开始推广实施,企业级数据仓库系统搭建起统一、集成的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能源一号”,五年累计实现电子交易额近千亿元,节约采购资金数十亿元。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上游生产系统完成了试点和推广,油田服务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制定了系统实施标准化流程和模板,完成开发和测试,已在企业上线应用。管道生产系统全面建成应用,成为支持管道运营日常业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稳步推广,先进计划系统在公司总部及所有炼化企业全面建成应用,实现了从原油采购到生产计划、加工方案等方面的优化,为快速准确地编制炼油生产计划,优化原油采购、生产加工、产品调合方案提供了先进手段和工具。加油站管理系统的试点实施工作按计划推进,形成标准系统模板,为下步推广奠定了基础。积极推进网络体系和基础应用系统建设,开展总部和区域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建设,启动了灾难恢复和统一身份认证等项目。建设了一批海外区域网络中心,将电子邮件等基础应用拓展到国际业务中。采用统一平台建成的中国石油统一信息门户、统一域名的电子邮件系统已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大幅度提高了会议效率,节省了费用。
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保证了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信息化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修改完善了统一的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强化信息技术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定位清晰、任务分工明确的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开展了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编制了信息安全总体规划及实施计划。
中石化: 信息化规模效应显现
2007年中石化加大系统集成力度,深化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各企业、部门的局部、分散建设与应用,发展为集团公司自上而下全局性、集成化的建设与应用。重大项目、各业务板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
ERP系统推广与应用按计划进行。已有上中下游70多家下属单位的ERP系统上线,基本完成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和科研院所的ERP建设。对已上线ERP系统继续进行完善提升,培养应用典型,开展应用达标创优活动。通过数据仓库和财务报表合并、物资管理、销售统计、审计信息系统等总部层面应用系统,已经能够逐步实现利用ERP生成的信息监控企业运作情况,掌控企业动态。
ERP系统的实施与应用,促进了物资集中采购和统一储备、财务一级核算等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各体制改革和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加快供应链优化系统的推广与深化应用。建设原油营运管理系统,优化原油采购、运输,深化应用炼油企业级计划优化系统,建设化工物流优化系统,提升原油评价数据库系统,成品油一次物流优化投用,二次物流配送优化系统全面提升。应用供应链技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大物流格局,库存水平显著下降,资金占压明显减少。
开展生产营运指挥系统建设。提升完善了油田调度指挥系统,原油管网配送系统实现了对原油管输沿线油库、油罐的库存情况、管网原油的输送情况的动态跟踪、监控、实时调度和优化,炼油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对炼油企业生产情况的动态跟踪和对主要生产装置、原油和成品油资源的有效监控,化工调度指挥系统和成品油销售营运指挥系统,完成系统主要功能和统一集成平台的建立,启动HSE监控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实时监控企业重要生产过程和对生产事故的动态跟踪,动态收集企业生产安全、环保信息。
电子商务与ERP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交换,积累了大量信息,为科学采购决策提供了依据。办公综合业务处理系统(OA)覆盖总部和下属企业,实现了双向公文无纸传输。开展企业数据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实现对ERP、MES、PIMS、LIMS等现有主要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整合。油田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信息技术应用基本形成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数值模拟等技术系列,在生产运行方面进行勘探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推广勘探开发源头数据采集系统,启动企业数据资源中心建设,逐步实现油田企业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国际勘探开发综合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了适应国际化业务特色的综合业务功能和标准规范体系架构。
炼化企业各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在生产优化、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生产执行系统(MES)为ERP系统提供准确的日平衡、旬确认、月结算数据,生产调度优化系统为生产调度作业计划编制、优化,停工预案处理提供了辅助工具,提高了生产调度人员对工作的预见性、工作效率和排产的精度,化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规范了化验分析工作流程,提高了企业化验室业务自动化水平,先进控制(APC)技术提高了装置操作水平和平稳率。
销售企业应用效果显著。加油卡工程已在19个省市石油分公司推广完成,基本实现一卡在手,各地加油的目标,加油卡、二次物流及ERP三大系统的集成,实现了多系统数据共享,加强了监控力度,油品运输车辆GPS定位系统,实现了对油罐车的远程实时监控、调度、跟踪和安全行车监督。工程建设单位在异地协同设计以及项目管理方面采用信息技术和科研单位的自主软件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化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都取得重大进展。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了信息安全体系的总体规划,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工作持续开展,应用系统安全受到高度重视,强化了应用系统的用户访问控制,全面部署统一的桌面管理系统。
中海油: 有效支持集团战略发展
2007年中国海油紧密围绕生产经营管理需要、以服务海上生产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逐步替代的原则,有效地支持集团战略发展。统一集成的集团信息管理平台,集团ERP系统和集团战略、投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总部的人、财、物系统,各单位的生产管理、设备维护、销售管理和专业应用系统,构成一个平台、两个重点、三纵四横的集团信息化体系架构。中国海油的信息系统应用在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科研三个层面都取得良好效果。
ERP系统第二批推广单位已按计划上线运行。中国海油的ERP项目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海油特色”的要求,利用咨询公司的实施经验,采用国际先进的实施方法论,先做标准模板,再稳步推广。在集中统一的软硬件系统平台和共享服务支持体系的支撑下,二级单位的ERP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又是整个集团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团负责制定统一的标准模板、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管理模板和标准的更新与维护,各公司按统一的模板和标准实施。
通过建设ERP系统,提升了集团管理控制能力,实现了业务流程轨道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数据标准化、决策支持模式化的目标。ERP项目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面预算系统采用全球企业绩效管理软件领域中的领先产品,选择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实施范围包括集团本部、二级单位和三级单位。全面预算系统与ERP之间的有效集成将构成科学的预算编制和管理平台,提高预算编制与分析效率,为企业管理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海油在专业应用信息化中注重实效和自主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海上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成为海洋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之一,地面测试数据采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了油田服务的作业能力,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建立起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海上重大设施的动态应急管理。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三维可视化地质综合研究中心。地震数据库、钻井数据库、生产动态数据库、油气储量评估及管理系统、钻井远程控制系统、测井数据传输系统、MES系统、计划和预算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专业系统取得进展。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采用成系列的产品、扩展能力和性能良好。作为信息系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集团的业务服务管理系统(BSM),形成集团内统一的IT/业务服务接入平台,实现了基于ITIL的三级运维体系。建立服务流程持续优化的管理流程,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IT内控管理规划项目,按照国际标准进一步规范集团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行为。
2008: 将以应用为主
2008年石油石化行业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集团控制力,为企业加强管理、集中资源做强做大主业、规避经营风险做出贡献。
信息化将从以信息系统建设为主向更加重视应用发展,将更加重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化,更加重视管好用好已有的信息系统和IT资产,通过集成已有系统和建设配套系统提升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应用管理与应用队伍建设、安全与运维、集成与信息资源增值应用将成为2008年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节能减排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以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应对欧盟REACH(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法规的实施将受到关注。
作者简介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航空油料(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hinaAvOil,下称中国航油)2001年年末在新加坡的上市都是一个意外,甚至对于其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也是如此。
由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改组而成的中国航油,承担了母公司几乎全部的航油进口任务,而体积庞大、分支众多的中航油则是全国航空油料的惟一提供者,一向被视为中国民航业中利润最丰的部分。中国航油的上市,不仅为航油业的进一步重组打开了缺口,某种意义上也使垄断经年的中国民航业具备了更多的开放性。
与其他行业性垄断企业一样,总资产达76.3亿元的中航油,内部资产关系错综复杂,很难称得上是一个按照经济规律有效链接起来的经济实体。它拥有六家地区公司(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东北、新疆)、四家直属公司(天津、太原、云南、重庆)、14家合资合营公司、17家分公司及45家油品供应站。
有关中航油的重组上市一直有种种版本,被认为最有可能脱颖而出先行上市的是由原华北公司改制而成的中航油股份有限公司,而非负责进出口的新加坡分公司。作为中航油最大的分公司,原华北公司负责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航空油料供应,仅北京一地每年就有100万吨航油的需求量,以2000年的数字计算,占全国全年航油消耗量的1/5强,堪称中航油的利润奶牛。
在中航油的官方提法中,“积极推进”的也一直是中航油股份的上市方案。中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0年7月登记注册正式成立,津京输油管道中心和中航油股份公司天津分公司的人员、资产、财务划分基本完成。尽管中国航油关于上市的运作从2000年起也在筹划中,但至迟到了2001年2月,时任中航油总经理的郭永年在总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对于新加坡分公司的上市仍只字未提。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中国航油就从民航总局拿到了上市的批文,登陆新加坡资本市场的旅程迅速展开。后来的事实更将证明,这是一次意外迭出的上市之旅。
按照投资者的日历,2001年的12月并非黄道吉日。新加坡股市自从199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回升乏力,“9・11事件”后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更是节节走低,到中国航油上市进入最后筹备阶段的11月7日已跌至1444点。中航油路演前一个星期,新加坡《联合早报》还专门以早前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资企业鹰牌控股等为例,说明投资者并不看好外地企业。
市道不景令主承销商新加坡发展银行心怀忐忑,有关人士甚至曾几次询问中国航空油料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久霖是否要更改上市时间,在他们看来,推迟到2002年可能是更明智的决定。2001年11月18日,正式路演的前一天,主承销商还在提醒陈久霖,要做好最坏准备,有可能得不到投资者响应。陈回答说,“吉人自有天相。”
陈后来回忆,当时自己殊无把握,实在是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孰料最后拿到的成绩单竟超出所有人预料。2001年12月6日,中国航油在新加坡股市挂牌的当天,在公开募集的1.44亿股中,面向公众发行的1000万股超额认购高达8.18倍;此前面向机构配售的1.34亿股也被摩根士丹利、安联、保诚等跨国公司抢购一空,最终中国航油成功地将约8100万新元(合4700多万美元)尽收囊中。由于机构投资者的踊跃远超预期,在原定留给机构投资者的1.34亿股上又追加了100多万股,“即使是100%配售给机构,也仍然不够分配。”面对蜂拥而至的订单,主承销商曾建议中国航油提高筹资额度追加售股,只是由于国内繁杂的报批手续而未果。
首日交易开盘,股价从每股0.56新加坡元涨到每股0.63新加坡元,涨幅高达12.5%,成为新加坡证券所当日成交量最大、表现最为活跃的股票。道・琼斯通讯社发表评论称:“中国航油股票近期内将推升到每股0.70新元,不出一年将会升高到一新元,即上涨45%。”
道・琼斯通讯社的预言在一个月后就部分应验,从上市起中国航油一直雄踞于新加坡最活跃股票的前三名,1月中旬股价即升至0.71新元。
试金石
投资者的热情部分地来自中国航油的业绩。自1997年以来,中国航油每年进口航油的数量从3.6万吨一路飚升,至2000年达到160万吨,包揽了中航油总公司98%的进口订单,在全国航油进口市场的份额也占到92%。与此同时,利润自1998年起便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增长(参见附表)。
不过真正引起投资者重视的并非招股说明书上列出的上述财务数字,中国航油在新加坡的上市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长期享有的航油垄断概念。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颜・波特称,“中国航油已成为外商进入中国航油市场的惟一通道。”
中国航空油料(新加坡)股份公司总裁陈久霖对此自然心中有数。在预路演后,陈久霖与负责承销的投行人士就隆重地用三个概念来包装中国航油的故事:CHINA(中国)、PROCURE ARM(贸易手臂)和PUDONG(浦东)。
CHINA和PROCURE ARM合起来,就是中国航油的垄断概念: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是中国航油市场惟一的垄断寡头,而中国航油则是总公司伸向海外的惟一贸易手臂。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描述,母公司中航油在2000年3月正式下发文件,要求包括参股企业在内的所有下属公司在今后几年内进口航油必须通过中国航油;2001年10月,中航油总公司又再次承诺决不撤销以往的安排。
在整个路演过程中,母公司的支持一直是浓墨重彩渲染的要点。这一市场前景显然极为诱人。中国在1999年航油消耗量为470万吨,还不及美国的7%,但是植根于广袤的国土、庞大的人口之上的迅速成长的经济却为民航运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对于上游的勘探开发炼制,处于产业链下游的航油供应对于资金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外国投资者而言更易进入,利润空间也更为可观。
“浦东概念”则是指根据上市前的安排,此次筹集资金的一部分约2000万新元将用于购买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供应公司33%的股份。不仅在上市过程中浦东成为瞩目的焦点,上市之后股价在元旦前后大幅飙升,也源于外界盛传收购浦东公司一事已获重要进展。在投资者看来,这意味着垄断的“贸易手臂”向国内市场的延伸。
与此前中石化34.64亿美元和中石油28.9亿美元的筹资额相比,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拿到的8100万新元实属九牛一毛。但中国航油的成功上市,暗示着即使有中石化和中石油这样垄断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庞然大物在前,投资者对于以中航油为代表的中国成品油终端供应市场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从上市前的忐忑不安到上市后出人意料的高额认购,“采购手臂”在海外的单兵突进,为庞杂的航油公司群体测出了资本市场的深浅。
争议声中
无论是上市前还是上市后,中国航空油料(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在公司内部引发的争议从未平息。一位中航油内部人士透露说,在上市问题上,中航油曾经有过双翼齐飞的提法,即一方面让其最大的分公司华北公司在国内A股上市,另一方面让负责进出口的新加坡分公司在海外上市。
尽管早在1997年中航油总公司就拿到了国内上市的额度,然而公司决策层的意见分歧延缓了华北公司的上市进程。反对上市的一方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新加坡公司与华北公司效益都不错,因此保持现状最好,没必要把利润拿出来与别人分享。2000年就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华北公司即中国航空油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计划在争议中搁浅了。
与此同时,新加坡分公司即中国航油的上市计划却悄无声息地向前推进。按照公司内部人士的分析,中国航油上市的成功得益于两点,其一,海外公司的独特地位使得中国航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游离于总公司的控制;其二,华北公司在公司全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远远超过仅承担进口采购任务的中国航油,因而总公司在上市的利弊考虑上,对于华北公司会比对中国航油谨慎得多。
中国航油的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5月26日、由中航油、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和新加坡海皇轮船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最初的名称为“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当时中航油的进口还依赖于国内石油行业在海外的机构,成立之初虽然抱有自行采购以节约成本的想法,经验的匮乏却使分公司最后选择了做运输。1995年中航油收购了另外两家合资伙伴的全部股权,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和规划,包括获得在海外采购石油的种种授权,1997年7月1日中华航油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航空油品贸易。1999年公司实现营业额8.92亿新元(约5.44亿美元),并于当年更名为“中国航空油料(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1997年6月以后,中国航油迅速搭建了航油采购的网络,从一个账面资金不过十几万元的空壳公司变成了注册资金6000万新元、年营业额15.5亿新元(约9.15亿美元)的贸易枢纽,通过它采购的油品在中航油全部进口航油中所占比例从1998年起节节攀升,由92%、98%直至2000年的100%。1997年刚刚起步的新加坡分公司还远未获得现在的垄断地位,当时中航油的政策是在同等价格条件下优先考虑新加坡分公司采购的油品,为了从总公司拿到更多的订单,公司通过批量运输、比较采购等手段成功地压低了油品的价格,1998年就从总公司的26船货中拿到了21船的订单。
中国航油走得比总公司的期望更远。1999年和2000年,中国航油又在开发天然气、原油等新油品贸易和拓展客户方面开始了尝试,到2000年,与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贸易额达到了6%。在拓展生存空间的努力中,上市被新加坡分公司提上了日程,而海外公司的相对独立性和新加坡分公司独特的成长经历使它突破了中航油系统内部的种种争议,直接从中国民航总局拿到了海外上市的批文。到2000年3月之后,实际上中国航油在上市问题上已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障碍。
2001年11月18日,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新任总经理海连成参加了中国航油在新加坡马来亚大酒店举行的上市路演,以单兵突进形式趟出的上市之路,最终赢得了总公司的认可。中国航油的上市成功为华北公司重启上市目标打开了通道,元旦前后,已被搁置的华北公司上市问题再度提上议事日程。据消息人士透露,会后的最新说法是“积极推进,谨慎操作,但暂不增加新的成本投入”。实际上,管理层对于上市已无太大疑义,新的问题来自于中航油总公司正按照民航总局确定的改革方案进行重组,而新近几个垄断行业的改革主导权统一移交计委之后,航油与航材公司是否合并成为了疑问。华北公司还将在“积极推进”中继续等待。
垄断还会有多久?
垄断概念虽然暂时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但同时也面临着何时取消的质疑,毕竟它不是创造利润的真正来源。
事实上,多年以来,垄断带给中航油的不仅是高额的利润,同时也意味着重重束缚。2000年上半年民航全行业亏损5.6亿元,从那时起,业内外对于航油价格高企的议论就不绝于耳。随着油价的上涨,航油成本在民航运输企业的成本构成中从21%上升到30%,一些航空公司甚至将亏损原因归之为航油垄断。在中航油一枝独秀的高额利润与国内航油价格高于国际近一倍的事实面前,作为中国航油市场的垄断者的中航油几成千夫所指。
“长期以来,中航油被赋予的职责不是效益,而是保证供应;与此相联系,中航油的全部组织构架也是为完成这个任务而设立。”中航油企管部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到公司内部改制问题时解释说,“比如说,国家在哪里修了一个新机场,民航总局就要求我们把航油供应到哪里。至于成本、效益都不在考虑之内。”
时任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总经理的郭永年也对此进行了辩护。国内航油出厂价本来就比国际市场的到岸价高出近一倍,另外炼油厂与机场的不配套布局也加大了长途运输的成本。郭永年强调,油价一直由国家政府部门掌握,中航油从来没有定价权。按照规定,机场不分大小,油价均是固定的统一价格,中航油就必须抽肥补瘦。中航油甚至也没有进口权,所有进口航油都必须按照计委每年下达的配额,经过三大石油公司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完成,这也限制了在采购中压低成本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航油在享受着垄断好处的同时,也被迫接受了僵硬的计划安排下的种种束缚。因此,只有最终打破垄断,确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公平的竞争规则,中航油才能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航空母舰。另一方面,航油市场的放开也可以为民航运输企业营造一个具有更多选择的市场环境,从而加快整个民航业的市场化进程。
早在中国航油上市之前,中航油的各个子公司们便在探索市场化运营的可能,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合资公司的出现。深圳机场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是合资的最早尝试,由英国BP、香港富地石油有限公司和中航油总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则是将合资推向区域化的开始,这家目前民航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承担了华南五省16个机场的航空油料供应服务。在BP的推动下,华南蓝天正在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转换内部机制,通过买断工龄、待岗、内部退养和组合使用等一系列安排,力图改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成本。根据BP的要求,原本200人的广东分公司将精简为80个岗位。“现在,一去蓝天你就能感到那里的工作氛围和其它分公司很不一样,”中航油总部的一位官员说,“有时候,改革必须要有外力推动。”
为保证能源安全和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供应,下一步必须在阻碍石油天然气改革的难点领域有所突破。应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营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快投融资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政府无疑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集中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将仍保留在企业中的行政职能分离出来,建立综合的能源政府管理部门,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将政府的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管职能逐步分开,按照依法监管的原则建立现代监管制度,逐渐淡化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在进行经济监管的同时,增强技术、安全、环保等社会监管手段。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所处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市场特征,政府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在建立国家能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石油战略管理;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制定有关促进竞争和反垄断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根据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机制,在竞争性环节放开竞争,进行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等,在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政府管制;发挥规范、协调企业行为和督促企业自律的作用;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
(二)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培育有效市场竞争
石油天然气行业应深化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与健全市场机制。主要包括放松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终端销售市场;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鼓励其它社会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建立国内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以达到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合理引导石油天然气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应根据行业发展阶段和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在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序引入竞争。具体来说,上游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环节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引入竞争,这样有利于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促进企业增加勘探投入,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提高开采效率;下游销售环节,特别是加油站是竞争性市场,应加大放开竞争的步伐,并通过安全、技术和环保标准等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从管道运输环节来看,天然气管道运输环节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特别是我国的天然气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网非常薄弱,大部分生产者和用户之间都是单线联系,而且需求规模有限,还不具备欧美国家那样广泛引入竞争的条件,应该逐步引入竞争,可首先实行管道运输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招标制度,引入市场竞争;同时,实行运输与销售分离,加强对管道运输定价的监管。石油管道运输与天然气管道运输有所不同,石油管道可与其他运输工具平行竞争,其垄断性要比天然气管道弱,但由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石油战略的重要地位,且管道建设仍非常不足,国家仍有必要加强对管道建设的投入和监管。
(三)划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由开发勘探、管道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的性质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除管道运输因其网络特征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其它各环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应该是竞争性的。而我国的现状是这两种业务混合在一起参与市场竞争,这对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极其不利。一方面,企业会凭借优势地位将垄断延伸到竞争性环节;另一方面,会导致“交叉补贴”的长期存在。
从国际经验看,为在具有自然垄断业务的行业改革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国都在改革之初严格界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非自然垄断环节和自然垄断性环节,并将这两种业务根据改革的进程逐步分离。如美国的天然气行业改革就是从分离销售与管道开始的。首先,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把天然气运输与其他各种服务(主要是销售)分离,规定消费者可以从任一生产者处购买天然气,生产者也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和批发商卖气,生产者之间展开争夺用户的竞争。其次,要求管道公司公平地提供管道服务。尽管天然气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了竞争市场,但是,由于管道运输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提供非歧视性的管道运输服务。
应借鉴国外改革的经验,根据我国行业特征和发展阶段,逐步将自然垄断性业务从竞争性业务中分离出去,竞争性业务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而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加强监管,防止滥用垄断优势,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和稳定,保证对第三方提供非歧视性管道接入,保证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入一定程度的竞争,如可由两家国有企业竞争经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垄断造成的效益损失。在严格区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业务的基础上,应该对不能获得正常经营利润,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环节形成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避免因行业内的交叉补贴而扩大垄断的范围。
(四)投融资体制改革
我国石油天然气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石油天然气行业又具有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投融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石油天然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机制,形成包括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对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过去由政府决定和主导投资的方式,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角色应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公布投资信息,协调国家级的投资项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项目适当进行投资,但这些项目的投资决策应充分科学化和民主化,且不一定由国有企业独资经营;同时,抓紧制定和规范我国天然气企业境外投资监管制度。至于具体的投资活动应由企业自主决策,鼓励多渠道,包括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方式,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的投资;鼓励各种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参加我国石油天然气建设,逐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外投资,支持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企业跨国经营,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予以帮助。
(五)价格体制改革
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往往是各行业改革的攻坚环节,它要求市场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有相应的体制环境和配套条件,如在自然垄断领域就要求有发达的管网作保证,而这些在我国现阶段基本不具备,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价格市场化道路。
1.完善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办法,促进石油价格机制的形成
从长远看,国内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但在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完全放开价格不现实。近期改革的重点应是进一步完善石油价格接轨,接轨的原则是: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价格的确定要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二是适应加入WTO后市场逐步开放的要求,坚持与国际市场接轨;三是以企业为主体,国家适度管理;四是多种机制减少价格波动。石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可先在成品油环节突破,并带动其它环节的价格市场化进程。
2.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兼顾能源比价,形成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
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应按照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循序推进市场化进程,保障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改革初期,政府应确定管输价格,可以采取社会平均回报率或略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吸引多种资金进入,扩大管网规模;逐步放松对天然气行业其它环节的价格的管制,鼓励供求双方制定包括“照付不议”条款在内的长期供气合同;还应与可替代能源(如燃料油、柴油、LNG等)价格和物价指数挂钩,以鼓励天然气消费。改革后期,应逐渐在上游引入竞争,允许第三方进入天然气管输网络,创造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条件成熟时政府不再监管天然气井口价,但对管输价格仍然严格监管。
(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石油天然气行业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完善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特别是在投融资领域,实行法人负责制,研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并推动企业减员增效,处理不良资产。
由于国有经济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中占主导地位,为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探索国有资本的多种实现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其中,股份制是优化国有经济的有效方式之一。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并促进产权多元化的形成和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政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应从法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制定国家层面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法》;抓紧制定和修订《反垄断法》、《反倾销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等维护公平竞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石油法》和《天然气法》;为促进节能,应根据需要完善《节能法》,并加快制定《节能法》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用能行为,其重点是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为保证法律法规的落实,应加强执法,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实施管理。
(二)制定综合发展战略
石油天然气不仅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休戚相关,而且内在联系也非常强的行业,因此,在对国内外资源和需求变化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长期的系统的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不仅对行业发展非常必要,而且还将促进整个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能源可持续供应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行业内外的经济关系非常复杂,制定发展战略应周全考虑,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
(三)管理机构改革
1.建立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
能源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涉及石油等国家短缺战略物资、以及电网和天然气网的建设和运行等国家经济命脉,同时,能源内部各行业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很强,这些决定了能源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部门,其发展除了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外,还应有政府管理和协调。而我国目前的能源管理呈多部门分散态势,综合性和长远性较差,为此,应借鉴北美经验建立国家层面的集中的宏观能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能源大国的特点。应将分散在多家综合部门的能源部门分离出来重新整合,将管理权集中,这能有效避免政府职能的重复及交叉;按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别设立专业性的司局,以加强对这些行业的发展战略、政策目标、管理体制框架、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
2.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由于能源产业改革的特殊性及其广泛存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政府应该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进一步转变职能,从“指令性管理”向“禁令性管理”转变,这就要求将政策的制定与监管职能完全分开,建立独立的国家级综合监管机构和行业监管机构。
根据监管机构设置的原则及职能确定,设计了三个能源领域监管设置的方案。
第一种方案:建立独立于能源主管部门的国家级综合能源监管机构;国家级综合能源监管机构下对网络性质较强的行业(如电力、石油、天然气)设单独的行业监管机构。
第二种方案: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内设立能源监管机构,并通过立法规定其独立监管的权力,在监管机构下对自然垄断性较强的电力、天然气、石油单独设立行业监管机构,这些行业监管机构是相对独立的。
第三种方案:充分考虑现有能源管理机构的现状和正在进行的改革,可考虑在现有能源管理格局下尽快建立自然垄断性强的电力、天然气、石油行业单独的监管机构,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赋予这些机构真正行使监管的权力,并将能源局仍保留的相关行业监管职能尽快分离出来,归入成立的行业监管机构,没有建立独立的行业监管机构的行业监管职能仍暂由能源局行使。
上述三种方案是根据不同的背景和目标而设计的,从真正实现政监分开,提高监管效率方面考虑,第一种方案是理想方案,也是最符合建立现代监管体制要求的模式;从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角度考虑,第二种方案是现在应该采取的模式,但鉴于我国现有的能源管理格局,可先由第一方案起步,但过渡时间不能太长。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种方案都是在国家和地方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即都在省一级也建立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监管机构(个别行业可根据情况需要在区域一级设立相应机构,如区域的电力监管机构)。其中地方成立的监管机构,职能相对独立,权限也较大,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具体监管的实施应主要放在地方监管机构,但地方级的机构都接受国家相应机构的管理或监督;不管采取何种方案,都应在明确各自隶属关系和职能划分的基础上,处理好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国家级能源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及各地方相应机构的关系;在发挥能源主管部门和能源监管机构作用的同时,逐渐加强行业协会在能源协调发展和社会监管中的独特作用,以促进监管的公开透明,提高监管效率。
(四)建立石油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可持续供应
我国石油供应的不安全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对外依存的增大、企业石油库存量过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尚未建立、石油进口外汇支出逐年增加、进口通道安全性变差、国内石油价格过分依赖国际油价、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等等都对中国获得稳定、可靠、安全的石油供应产生影响。我国石油供应既存在价格急剧变动的经济风险,也存在石油供应阶段性、部分性供应中断的隐患,因此,完善石油安全保障体系应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1.多种方式保障石油安全
为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能源的安全供应,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和市场。现在尽管世界区域性纷争不断,但经济手段仍是解决能源领域的主要途径,我国还是应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主动出击,在全球性的石油资源争夺中逐步占据有利位置,不再受制于人。但世界的复杂形势也要求我们有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时,必要时结合使用多种办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保障石油安全应该日益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紧密联系起来,国家应增强外交活动中对能源领域的关注度及目的性,在国家层面对开放性能源政策实施统一指导和协调,建议与俄罗斯等能源大国建立稳定的能源合作双边机制。
2.立足国内,利用国际市场
总体而言,应该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解决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首先,应立足国内,一方面要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能源生产能力,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增加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大力发展油气生产。另一方面,应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形成我国多元化能源结构,特别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实行节油,发展石油高效利用技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同时,应加强西部能源的开发,提高开发和利用西部能源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在加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多方位开拓油气供应渠道。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已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调整石油供应安全战略。应尽快确定成本较低和较为可行的能源供应方案,尽可能经济、合理地利用国外能源资源。可通过对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如对运往国内加工利用的海外份额油取消或优先获得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和信贷支持等,并对份额油的进口免征进口税等办法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油气生产基地,以减少对国外的直接依赖,降低能源供应风险。
3.加强能源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我国石油不安全性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既存在价格急剧变动的经济风险,也存在石油供应阶段性、部分性供应中断的风险。应该建立一套保障能源安全的全面、系统和完善的机制,包括密切关注国际能源发展态势,全面评估我国的能源状况,监控我国能源发展变动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做出预警反应,相应采取应急措施等。应全面分析在哪些情况下我国可能发生能源危机,根据国内外能源形势适时判断可能发生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能源安全评级(可有不同的评级方法,如可按程度不同采取“蓝”、“绿”、“黄”、“橙黄”、“红”的警示),并针对不同级别的能源危机设计系统的应急方案。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从容应对,又不至于在出现一般性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暂时性的国内供求矛盾时采取过急措施而导致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4.完善油气储备体系
建立油气储备是世界各国通行的解决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其中石油是最主要的战略储备物资。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一些石油消费大国纷纷响应由经合组织(OECD)1974年设立的国际能源机构(1EA)所制定的石油储备标准,建立起由政府控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石油生产销售商也扩大了各自企业的石油储备能力,这使得这些国家在能源安全方面应变能力大大加强,并藉此给其他国家施加更大压力。而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不断上升,进口石油又主要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并且要通过漫长的海上运输线,石油的持续供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防止突发事件导致我国能源供应的中断,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组成国家级的专门机构,并由国家作专项资金安排,确保石油储备的战略性、统一性、安全性;科学确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水平,合理安排储备基地的布局,建立有效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石油储备工作,逐步形成“实物储备与产地储备相结合”,“国家为主、分级储备、官民结合”的储备体系;随着科学技术在石油天然气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技术储备也应逐渐成为油气储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以使我国能在发生石油安全危机时能启动技术储备从容应对;应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尽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真正接轨,采取国际通行的市场手段,如石油期货交易等缓冲石油危机的压力。
(五)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经济工业部门的不断崛起,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并将占能源进口的绝大部分。今后我国能源安全的焦点将集中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它的发展将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供应。多年来,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都是将煤放在主导地位,这和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及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且这种能源发展战略也确实在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以及环保对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的背景下,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势在必行。煤炭将继续在我国经济和能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甚至是一种无奈的接受。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成本的提高以及煤质的下降,结合环境压力综合考虑,煤炭在能源发展中已没有以往的优势,石油天然气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一个处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没有煤炭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如果没有石油,整个社会将立即瘫痪。因此,在强调煤炭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虽然目前还不能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但至少应该将石油天然气提升到与煤炭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重要性在性质上略有不同,石油的重要性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而天然气的重要性是作为一种上升势头非常好的清洁能源,将有可能成为我国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突破口。
(六)制订经济激励政策
建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固然要靠政府支持,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鼓励其它资金参与,实现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为此,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企业对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的投资、开发和储备。主要通过增加低息贷款、贴息贷款、调节税费、财政担保和补贴、建立专用基金,以及加速折旧等多种方式对行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我国也可借鉴国际经验制订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加快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为保证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妥善处理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上游、中游与下游间,以及资源性地区与非资源性地区的分配关系。应研究建立石油天然气行业税收在相关地区的合理分配制度,兼顾资源省区、过境省份的利益,体现向西部倾斜的政策。为保证石油天然气安全,鼓励天然气形成使用,建议逐步将生产型税种调整为消费型税,并提高汽油的消费税率,减轻天然气勘探开发、城市配气、LNG进口税赋,实行差别税率,对发电用气给予税收优惠。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保险机制,放宽审批权限,份额油返销国内实行零关税;节油代油设备投资税收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