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林业大学毕业论文

林业大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11-30 18:36: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业大学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林业大学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工科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更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检验。笔者通过抽样,对近年所指导、评阅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从论题的选择、观点的提出, 到论据的运用、文字的表述, 问题多多, 不一而足。在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南京林业大学2003——20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针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缺乏创新,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

与大多数高校相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选题也是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然后教研室根据学号随机平均分配给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主要侧重在新闻、公关、秘书、语言、文学、广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届论文共396篇,其中新闻类选题25篇,占6.3%;文化类选题23篇,占5.8%;广告类选题12篇,占3%;秘书类选题70篇,占18%;语言类选题38篇,占9.5%;文学类选题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结合秘书专业实际的很少。有的选题大而空,比如《周国平散文研究》、《浅析海岩小说的创作》、《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关于中国民营企业道德伦理的探讨》、《当代秘书素质要论》、《秘书美学浅谈》等,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些问题很难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论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选题虽有新意,比如《中国饮食类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秘书学研究现象新探》、《论秘书工作的管理效应》、《公共关系在企业秘书中的运用》等,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查找困难、缺乏实践感性认识、投入写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袭现象严重

从六届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因为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届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的初稿抄袭已有的论文,而且屡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学生较少,大多学生将别人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剪切粘贴、注水,拼凑为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指导老师的严格把关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写,如《浅论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语言的突破创新与规范化》、《论李白诗歌中的送别情感》、《论中美文化下的姚木兰与郝思嘉》、《对解梦文化的思考》、《浅谈文学美与服饰美》、《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等。

3.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是合格的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文献综述、致谢等的撰写都要符合规范。比如《浅论古典诗词与阳羡茶文化》,这个标题有歧义,实际上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阳羡茶文化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标题可改为《从古典诗词透析阳羡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语法、拼写错误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笔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残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称“我认为”,有的地方论述缺乏逻辑性与严密性,层次紊乱;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注释不规范;小标题的序号标注欠规范、口语化严重;文献综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综合,缺少评述等等。

4.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答辩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论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届的答辩中,总有一些学生论文写得不错,但表达能力欠佳,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成绩。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不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甚至因紧张而憋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等等。这些对于文秘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选题方式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选题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将毕业论文写作等同于被动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这种选题方式经常会使指导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研究外国文学的老师可能对武侠小说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学的老师可能在语言学论文的指导方面也有困难,研究广告的老师对公关、秘书等领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学生重视不够

从近几年来的写作实际来看,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当成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他们不以为然,觉得写得好与不好都能毕业。有的学生甚至在写论文前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查阅过期刊;有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有的学生在交稿前几天才匆匆忙忙赶论文;有的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念念提要和目录,随便回答几句就行了。

3.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与写作论文冲突

因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在大四,与学生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在时间上发生冲突,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将毕业论文看作就业、考研、实习的绊脚石,产生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指导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催交论文时,有的学生竟然拒绝:“老师,我在外地,两周后才会学校。到时再说吧。”更有甚者给老师发短信:“我最讨厌做的就是这件事。”

4.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扎实

毕业论文的写作在人称、标题、摘要、关键词、标点、文献综述、序号标注、注释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写作实践能力低。答辩过程中的结结巴巴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论文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5.缺乏严厉有效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对于不按时完成毕业论文或有严重抄袭现象的学生,学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处罚教育,否则会导致不良风气的盛行。事实上,很多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前途,对学生采取过分宽容的态度。

三、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1.改革选题方式,将写作时间安排在大三

选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题,教研室再根据学生选题方向确定指导老师。要选择可行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题目,尤其要结合文秘专业的实践。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负担,主要原因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多数学校都把毕业论文选题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把中期检查放在大四第二个学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辩时间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这一段时间正是毕业生实习或急于找工作的时间。面临当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正忙于复试, 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写毕业论文。为避免写作时间与就业、实习、考研相冲突,将论文写作在大三即第五学期布置,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计划书和论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论文的修改。这样错开时间就能避免写论文和找工作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毕竟大四第一个学期初的招聘会还比较少,毕业生还没有完全开始找工作,如果指导教师严格要求的话,毕业论文应该能够发挥它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2.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

文秘专业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平均只有32课时。建议在大二增设毕业论文写作课与实习课,学时32,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在学生理解论文写作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论文写作实践能力,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切实提高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实践课上,可以通过演讲、主持、辩论、模拟答辩、模拟法庭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面试、答辩中能够从容面对,游刃有余。

3.完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明白为人为文都要诚实,这是道德的底线。让学生知道论文的剽窃与考试作弊一样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并与学士学位的授予挂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务部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论文写作进度关、内容关、格式关,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完稿后可以借鉴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图书馆论文过滤系统,如抄袭超过40%,论文即为不合格。尤其对初评为校优秀的论文,也应进行过滤,抄袭不能超过10%。对答辩中表现极差的学生要求二次答辩,如仍不合格,推迟毕业。

4.端正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端正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毕业前学习的最后一关,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接受实际工作,面临具体写作任务时,往往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学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连内容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等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内容的创新了,这些情况都与其大学阶段缺乏科学系统和实际的写作训练、忽视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身上,教师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相长。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目前高校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下,结合各校专业实际,寻求解决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启示;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各级政府立足得见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制定了茶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99级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建建和何荣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听取了安溪县茶果局局长蔡健明,祥华、长坑、大坪、西坪等乡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报告和情况介绍,走访了12位当地茶农、茶商,5家当地较有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召开数次小型座谈会,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与成效,掌握了安溪茶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对这次调查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做的初步总结。

一、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和经验

安溪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多数为粉砂性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酸性强,属于亚热性气候带,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山高雾多,泉甘土赤,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加之悠久的种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优良的茶叶品种,孕育了茶业王国的“天之骄子“,使安溪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改革开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安溪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做法与经验有4个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安溪县逐步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①科技型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型:大坪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家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高山绿色食品富硒乌龙茶为一体的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公司与所在地安溪大坪乡政府协作,与当地茶农合作,在千米海拔高山上建立了万亩绿色食品茶园基地,既是公司原料基地又是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个原料生产基地。

②同业工会十农户型:同业工会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联合农户建设10万亩成片的铁观音基地和6万亩乌龙茶“绿色食品”基地,并指导茶农统一管理茶园,举办各种形式的茶叶促销宣传活动。

③收购站十农户型。安溪县和各乡镇都设有茶叶收购站或农贸市场,每逢“墟日“或茶季,茶农都会将毛茶运往收购站,直接与茶商进行买卖交易。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西坪镇已建成全省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茶叶中心市场,长坑乡正在积极建设长坑茶叶市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也已竣工。收购站十农户型正在向专业市场十农户型转变。

2.围绕茶业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所依托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其组织体内,必须建立起一个核心部门——龙头企业,以发挥其对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与利益协调作用。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农户、生产,一头联系市场,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能否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功能,能否保证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是理顺产业化组织体内经济利益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所在。安溪县现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已达50~60家。国有企业安溪茶厂在全县设立22个茶叶收购站,年收购毛茶5000多吨,加工销售带动农户2万多户。①众多不同规模的茶厂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3.通过科技兴茶,促进了茶叶产业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来培壮扶持主导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安溪县提出“科技兴茶“的战略口号,各乡镇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如西坪镇邀请农科院和农学院以及县茶果局有关专家、教授、农艺师授课4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8期,参加听课人数达到12350人次。安溪茶厂针对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如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拣梗设备——电脑茶叶拣梗机来拣剔茶梗;斥资30多万元建立茶叶农残检验室和理化审评室;与厦门大学联手开发“乌龙茶水分自控系统”等。县政府与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三大基地:与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山无公害优质茶园;与省市县各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优茶业系统调控应用技术及良种示范基地;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富硒茶研究生产示范基地。

4.宏扬茶文化,健全市场流通服务体系。

占领市场是产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顺畅及时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实现其价值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溪县做足茶文章,宏扬茶文化,大力提高安溪茶的知名度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由茶叶行业工会协调,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茶艺表演和茶叶产品展销会,开办茶艺馆,建立连锁店,并以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首届安溪铁观音”等活动形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和市场。

二、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不足

安溪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溪县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十佳”县市。1999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90年增长6.63倍,7.3倍和6.34倍,年均递增率25.34%,26.51%和24.73%。②全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③

从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与发展茶业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茶业比较利益,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茶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加快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跃上了新台阶。

1.解决了市场与农户的衔接问题

农业产业化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可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有机地组织到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系统之中。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户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而且使农民产前计划有指导,产中服务有保障,产后销售有渠道。通过一体化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利益,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强了抵灾抗险的能力。

2.立足地方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具体表现为:①立足本地优势,形成了以茶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结构。安溪茶业发展规模居于全省首位并在全国产茶县中居于前列,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三个外贸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现已有茶园25万亩,年产量1.35万吨,产值3亿元,加工、销售附加值6亿元,从事与茶相关行业人员60万左右,占全县人口的60%,④②主导产业带动型的产业化模式使农村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群体。安溪从特色产业茶业入手带动了印刷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机械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产业链。③拓宽了农业的原有结构。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农业超出了初级生产范围,拓展了其与非农产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横向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新型伙伴和联盟关系,将商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纵向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3.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络,拓展了农产品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起到了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作用,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有显著功效。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其茶业销售网络在90年代初步形成并日益扩大。安溪茶叶主要内销往本省的漳州、厦门、泉州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外销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和东亚的日本,每年为国家创汇2000多万美元。目前,正在进一步开拓美国、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市场。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专业化高度发展,农业实现高度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当前我国农业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各种经济成份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利益关系还不协调,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经经营形式还较为少见。安溪茶业是1985年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后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化的提出更是才短短几年时间,所以几年来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名牌战略实施不力等不少困难与问题。仍需当地政府、农户、企业团结协作不断努力。

三、安溪茶业产业化实践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及环境的巨大变革,加上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无疑会加快。安溪县以其特色产业——茶业为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此次的安溪之行,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如何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在当前我国农村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通过合适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吸引分散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等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农业产供销、产加销的一体化经营利益共同体。根据农业各产业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选择恰当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相对松散型的联结方式,如“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农户”型,这种模式比较适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这种形式中,公司与农户之间仅是一种简单的契约性商品买卖关系。可采用紧密型联结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带有专业合作性质,通过利润纽带或产权纽带(如股份制)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把产供销、农工贸联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实施者,负责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并向农户提供农用生产资料和负责产品的加工销售,农户则按企业的要求生产,成为产业化中的“原料车间”,参与企业的最后利润分配。在发达地区,及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的地方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也可采用半松散半紧密型的联结方式,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生产基地,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负责基地的生产管理,双方一般签有协议成合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使农户利润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部分经济作物种植业都可采用此形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那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等企业,往往能带动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互相配合、分工合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制,增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的功能。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建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将现有的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推向股票市场,利用股票上市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进行多种样式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政府应当在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3.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品牌战略,积极扩大出口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中国农产品将面临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当今世界商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是致胜之本。培育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迫切任务。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特色、杜绝以次充好,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它既是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企业信誉的一种措施,又是拓展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只有树立具有特色的名牌,加强宣传,扩大经营规模,才能成为左右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巨头。

4.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其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再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加工规模,带动农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最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改良农业产品品种,调整农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工作,鼓励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②加强现代农业良种开发推广工作,与农科院所、农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引进名优特水果、蔬菜和粮食品种,建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花卉栽培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③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有偿承包”等形式,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农业技术推广落到实处。④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开发推广工作,适应市场细分化的需要,加强农产品新品种和加工业的适用技术开发推广,着重发展市场潜力大、加工增值多的产品、运用技术,并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5.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化的过程。政府应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维持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站在大市场、大流通的高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为分散的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保障。再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引资、产品展销、技术引进等服务工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正确处理政府行为与农户(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要真正面向市场,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要求安排生产,保持生产与市场的动态一致性,就必须避免政府代替农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包揽过多。此外,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制止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真正减轻农民(企业)负担,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注释:

①④安溪县茶果局:《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安溪乌龙茶简介》。

②《2000年福建年鉴》第340页。

③《2000年福建年鉴》第177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征、李建平、郭铁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杜梅萍:“九五”留给“十五”的最大课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前线》2000.4。

3.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业经济》1996.10。

4.董雅珍: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江淮论坛》1996.6。

5.张开华:试论农业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及政策导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6。

6.王书芳:农业产业化:又一次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与争鸣》1997.11。

7.陈昭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调研世界》1998.2。

8.李刚、赵华安、李新香、阎方台: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型农民的若干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0.7。

9.沈筱敏:我国传统农业的分化与现代农业的成长,《农业经济问题》2000.4。

10.刘建华:立足闽东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福建经济》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