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 22:01: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绘画艺术鉴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课堂教学,改革
公共艺术选修课主要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与我们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几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态,例如音乐、美术、书法等,对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把握不同艺术类型的特点和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目的。所以教育学论文,目前全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把开展艺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
但是,我们同时看到,目前高校中开设的选修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探索。例如,相关教材缺乏,教学难易程度很难把握;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监控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核心期刊。尤其是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除了面临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教材缺乏针对性、艺术教学中的地域性内容不突出等问题。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阵地。要想解决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学论文,我们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环节来进行改革:
1.努力改变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以传授知识和技巧训练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愉悦的状态下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修养。
选修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不同,选修课主要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通识教育,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训练,主要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部分非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普遍使用的是艺术史论方面的教材教育学论文,这就造成了过于专业化而忽视了非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到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公共艺术选修课应当以欣赏具体的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和了解艺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深入领会艺术作品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获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审美修养。
2.广泛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包括声像资料和影视艺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核心期刊。在这一过程中,仅凭老师枯燥的讲解显然无法实现上述目的教育学论文,这就需要借助声像资料等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进行全面而精准的展示和解读,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国绘画作品鉴赏中,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极大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兴趣。
3.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目前,国摘要举措。可以采取与本地政府文化部门、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艺术院(团)、风景名胜区等机构共建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式的实地教学,采取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等方式,加强本地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视野。
4.通过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保证教学效果,应重视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学论文,注重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活力,要尝试借助布置平时作业或者安排课堂讨论等形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在论文写作和集体讨论过程中,不追求标准答案,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经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5.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专业技能等之间的联系核心期刊。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尤其是从自身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作为跨专业选修课,上课的学生都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选修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尤其是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教育学论文,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艺术和艺术作品,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经济学院专业的同学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对于清代中期“扬州画派”进行解读,进而进一步明确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
所以,公共艺术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地方性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原.高校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04):46-47.
[2]吴金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8):72-73.
[3]韦静涛.论高校美术鉴赏课创新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32-133.
[4]庞侃.浅谈美术鉴赏作为高校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构建[J].美术学刊,2011(3):62-63.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美术 教学
一、把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美术文化,形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因此,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课程的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要求教师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及需要改进之处。
二、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参考: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课
程
安
排
上
学
期
美术鉴赏
绘画
工艺
……
美术鉴赏
雕塑
设计
……
设计
绘画
……
(为高考报考专业做准备)
下
学
期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书法
篆刻
……
摄影摄像
……
(学校能开设的其他美术模块)
备
注
1. 课程开设既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高一年级选修音乐,高二选修美术课程的需要.同时也需要考虑部分学生高一至高三美术课程继续深入学习的需要。
2. 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学校教学条件,注意整合学校师资与教室的条件,尽可能多提供学习模块。
3.每个学校的师资与教学条件不同,开设的课程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必须遵守1+2或更多的模块教学要求,满足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要求。
当前学校开设模块教学的情况是:多数学校选择在高一开课,也有个别计划在高二才开课,每周一课时。都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有两个以上美术教师的学校则开设了二至三个模块,最多教师选择开设的模块有“绘画”,累计排序下去的有“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设计”、“书法”,从调查情况也看到,教师较擅长传统美术技法及现代媒体技术。选课方案由学校制订,学生基本没有选课的主权。因此,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1)各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应该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说明。美术教师通过举办作品展、讲座、座谈等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点,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也可通过一些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模块。
(3)召开班长或美术课代表会议,组织指导学生根据学校设课和自身情况确定个人高中阶段的课程修习计划,并及时选定每学期课程。让学生自行填写学习自愿,由班长或美术课代表进行人数的协调与合理搭配,并将名单提交任课教师进行合理分配。
高中美术课程选课指导1
领域:艺术
科目:美术
系列:美术鉴赏
模块:美术鉴赏
专题:
课程类型: 必 修
学
分:一学分
学
时:18学时
开设学段:高一、高二
评价方式:论文或研究报告、考察报告、作品分析、美术鉴赏水平测试等
课程内容简介:
1. 鉴赏基础:学习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2. 鉴赏学习活动:鉴赏中外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等途径检索与搜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象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3. 考察活动: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写出考察报告。
选择建议:
本模块是高中阶段美术必修课程,每一位同学都必须选择。通过鉴赏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能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了解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审美与鉴赏的能力。
评价方法:学习态度30﹪;学习效果(美术考察或美术鉴赏论文)70﹪。
咨询教师:
高中美术课程选课指导2
领域:艺术
科目:美术
系列:绘画雕塑
模块:雕塑
专题:
课程类型: 选 修
学 分:1学分
学 时:18学时
开设学段:高二、高三
评价方式: 考 查
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课程内容简介:
雕塑学习内容主要了解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并选择泥、陶、石膏以及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通过雕塑的学习能掌握和运用雕塑的艺术语言和制作技巧,进行雕塑作品的基本创作和学会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选择建议:
雕塑学习是提高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表达能力,理解雕塑作用和艺术价值的一种有意义的美术学习活动。对希望提高自己认识空间、表现空间能力的同学和有志于将来进入大学相关专业学习的同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考试说明:学习态度30﹪;作品创作70﹪。
咨询教师:
比较项目
人 美 版
人 教 版
美术课标适用性
知识
价值
注意选取适合高中生理解的素材来构成知识体系,知识背景、知识内涵较丰富,重视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丰富的知识背景与知识内涵,重视宏观与微观的比较分析,知识要点展示明确,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能力
价值
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
情意
价值
学习导向明确,注重以多种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欣赏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结构及呈现方式
结构
设计
结构清晰,主次突出,内容和形式结合较好,图片设计适中,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特点。
结构清晰,主次突出,情境创设灵活,图片的文字点评有详有略,符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特点。
课题
设计
课题的呈现富有文彩,注重视觉美术语言的表述,又注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课题文字富有文彩,呈现的形式既突出主题,又富有人文特征。
活动设计
活动栏目丰富,注重创设学生学习的多元情境,将活动设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如:思考与讨论、知识窗、名家论述,人物故事,学习活动,艺术实践,自我评价。
活动栏目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将活动设计融于实践情境中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如:思考与探究、小辞典、小资料、背景资料、练习题、扩展练习、推荐参考书目。
其他说明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术鉴赏》、《绘画》、《篆刻》、《雕塑》、四本。教材开本小,文本较薄。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术鉴赏》、《绘画》、《篆刻》、《书法》、《工艺》、《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六本。教材开本大,文本较厚。
三、深入研究教材,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教师普遍反映教科书内容容量大,教学内容组织困难,18学时难以完成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配套的教辅资源缺乏,现有的资料性教参很难满足教师教学设计参考的要求,而且还不齐全。以下试比较其中两个版本的教材,分析当前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美术》人美版和人教版教材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到,高中美术新教材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学本,并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增加了大量的、多样化的活动性学习内容,体现了课程选择性的特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学本,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建议根据课标内容要求、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认真研究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选取共性的课题或基本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并结合校本课程资源、有广州地区特色的原生态美术文化资源,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合理重组。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可组织学生开展分层、分组、分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前课外主题
性阅读自学等多形式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较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课堂常规教学、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表现在教学设计文本粗略,忽略对课外作业情况的评价或分析,无课题板书,吝于图解、示范,不出示经典作品的题目、作者,无明确的作业练习要求,教学语言表述忽略美术术语的运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强教学设计;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要随意选取,偏离教材的主要内容,如美术语言、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创作方法和美术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此外,对于配套的教参辅助材料缺乏的情况,建议区内教学资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术课程。
四、研究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更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归纳,而不是知识的片断;故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针对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仍以传授式教学为主的状况;教师可根据模块特定的内容和目标而采用学习指导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体验法、实践法、比较法等,也可以大单元的方式,设计融表现与鉴赏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借用一般教学模式如经验学习模式、比较发现模式、探究学习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等。
根据上述分析,对高中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1)突出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与运用。
(2)认识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重视解读试验教科书,可从学生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引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4)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的个人意见,又鼓励学生运用特殊的工具材料进行独特的创作。
(5)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鼓励以岭南、广州地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作为案例研究的突破点。
五、改进和完善美术课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并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或评语相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建议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参考以下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表:
《3D动画设计——梦幻汽车》作业要求暨评价表
作业要求(评价指标)
A
B
C
D
E
优点
不足
汽车造型富有创意:美观而富有想象力(20%)
20
18
16
14
12
汽车结构合理,并有一定的复杂性(30%)
30
27
24
21
18
材质、灯光具有仿真性和想象力,贴图适宜(20%)
20
18
16
14
12
动画关键祯设具有丰富性(10%)
20
18
16
14
12
场景设计生动而有趣(10%)
10
9
8
7
6
关键词: 动漫专业 审美素质 审美能力 审美创造
审美素质是指审美主体观察美、认识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审美素质的优劣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高低。动漫设计是“朝阳”产业,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动画和漫画。
一、通过美术鉴赏,提高动漫专业动漫专业的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动漫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美术鉴赏》课来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审美和审美再创造的能力。
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包括动漫专业的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感知有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也有后天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同一物象,为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结果,是因为他们的审美感知的差异。例如秀才和卖烧饼的农夫他们同时看到月亮,秀才会被月亮的审美特征所吸引,处境生情地吟诗感伤,而卖烧饼则会联想到他要卖的烧饼怎么还没卖完。这就说明不同文化素质的人的审美感知是千差万别的。动漫设计的审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
首先,我们应通过提高同学的文化素质,帮助他们理解动漫设计的内容美的真正内涵,内容美的内涵很宽泛,有社会美、精神美等,主要是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内容美不仅仅指你表现的人或物是美的就可以了,关键是你表现的主题是否是向上向善的。毕加索的一幅油画表现了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妇,仍然很美很震撼,这是一种凄美,又凝聚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比很媚俗的性感的女体可能更触动人的心灵。因此,动漫设计要注重内容美的表现,创意上要弘扬社会向善向上的主旋律,中国的许多动画片都是表达惩恶扬善主题的,比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九色鹿》弘扬的就是善良和正义终究会战胜阴险和邪恶,九色鹿出于善心救了溺水人,而溺水人后来在利欲的驱使下,恩将仇报出卖九色鹿,九色鹿据理力争,说服了国王,赢得了正义。这样的动画片是以一种视觉语言诉说正义和善良之美。因此,动漫设计的教学要注重创作内容美的表现,选择内容和主题健康的作品让同学来欣赏,使动漫专业的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创意理念。现在有些动漫专业的学生喜欢在动画作品中表现血腥和暴力,这是应该坚决制止的。弘扬动漫创作的内容美决定了我国动漫设计的品位和精神境界,所以,高校教师应倡导动漫专业学生在动漫设计中凸显内容美。
其次,美学是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核心的科学。美学是有关认识美和创造美的科学,能提高人文素质。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素质,许多学校开设了美育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对于高校动漫专业学生而言,审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动漫产品的审美品位的高低。因此,美术鉴赏是动漫设计专业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直接有效的方法。美术鉴赏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审美客体美术作品可以把欣赏者带到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审美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知识及艺术修养拓展艺术形象的内涵,使艺术形象更饱满,更具内涵。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是培养学生审美再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美、美感和艺术是美学的重要问题,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方法,美术作品欣赏得越多,审美能力提高得就越快,“操千曲而后晓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美术鉴赏是将抽象的审美理念通俗化的重要途径,因为直观的美术作品可以将抽象的审美理念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学的理论是抽象的,其中有关优美和崇高的解释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作品比较提高欣赏能力最有效果。比如,将有关维纳斯的作品在一起比较鉴赏,以便充分理解优美和崇高的含义。“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这种审美典范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共同的审美理想,《米罗斯岛的维纳斯》的震慑力来源于雕塑的优美和崇高,她的形体的曲线是有韵律感的,螺旋上升中又寻求着力的均衡,表象既有西方女性的活力四射,又有东方女性的内敛和矜持。上身的和下身衣裙形成和含蓄的对比,人们看到这一雕塑,已经忘却它是冰冷的大理石,而感到它的温度感和生命力。相比之下,《克尼多斯的阿芙罗底德》虽然自然优美,但缺少活力与生气;《昔兰尼的阿芙罗底德》虽然竭尽全力地表现女性的人体美,丰满的肌体婀娜多姿,但妩媚有余,端庄不足;《巴特列的阿芙罗底德》妩媚迷人、朦胧含蓄,内在的灵性与睿智却微乎其微。它们只能给人以兴趣的玩味、纯粹的感性的形式美,这也是它们与《米罗斯岛的维纳斯》的天壤之别。通过作品比较,学生懂得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区别,明确真正的艺术美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从而进一步理解艺术的真正内涵,理解美学中的抽象理论,并将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美术鉴赏紧密相连,使美学不再是玄学,而是指导人们艺术实践的重要学科,美学理论也成为对各艺术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作品比较进行教学,动漫专业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比较才有鉴别。”马克思曾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会对人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欣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艺术鉴赏的实践。欣赏艺术作品愈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欣赏艺术。“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器而后识器。”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因此,多鉴赏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正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我们在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多运用作品比较分析,使美学中的深奥理论形象化,使动漫专业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认识掌握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因为美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再创造,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并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知识及艺术修养,从艺术作品中获得不断更新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享受。这无疑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好美学的重要方法,更是使美学理论成为指导艺术实践的关键。美学教学还应该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这样才具有强烈的美感和审美再创造的可能性。因此,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动漫专业学生理解美学中所讲的三大核心问题:美、美感和艺术。因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术鉴赏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人对现实即美术作品的一种审美关系,而对于这一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更有利于动漫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普通高校的审美教学,进行作品比较的范围很大,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学科在当前审美教育中的优势,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引导动漫专业的同学表现动漫设计的构型美
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应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构型美。美术作品的构型包括以线构形和以面构形两种形式,对于动漫设计专业学生来讲,这两种形式都应理解它们的审美特征并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地创作动漫角色。
理解以线构形和以面构形两种构型形式的不同审美特征。
第一,以线构型具有浓厚的东方情结和中国元素,因为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线造型,线条在中国绘画中是有意味的形式:画家通过线条的长短、曲直、疏密、起伏来表现画家的心境和对生命的体验,甚至可以表现他们对社会的评价。比如:坡的《枯木竹石图》就是利用粗犷的曲直对比强烈的线条来表现怪石和枯树,从而抒发他磊落不平的心境和疾恶如仇的人生范式。我国初唐“画圣”吴道子的线条更是随心流转,在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图》中通过线条来表现人物的情态,天王的威风凛凛,皇后的端庄秀丽,侍女们的婀娜多姿,甚至可以表现火光的流动。线条在中国绘画中具有无穷的生命活力,创造了意味深长的意境。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应发扬中国绘画线条的表现魅力,创作具有浓厚中国情结和彰显中国元素的动漫设计作品,例如,用方直的线条来表现刚毅坚强的性格,用柔和的曲线来表现温顺善良的性格。
第二,从事水墨动画设计的学生应掌握运用中国线条的独特韵味。通过线的流转,墨色的浓淡表现不同的意境。中国早期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是成功运用中国画线条来构型的成功例证。
三、启发动漫专业的同学展示动漫设计的色彩美
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应巧妙运用色彩美。色彩在动漫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动画片中色彩缤纷的《九色鹿》记忆犹新,对色彩鲜艳的《挪扎闹海》难以忘怀,都是色彩留给观众的余味无穷的艺术表现。中国动漫创作非常注重色彩的装饰美,在装饰色彩的表现中,可以打破常规色彩的约束,随意创作,比如土地可以不是土黄而是蓝色,天空可以不是蓝色而是黄色,根据场景意境表现和角色塑造的需要主观地表现色彩。中国动画片中色彩的运用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理念息息相关,譬如,在中国的京剧艺术中白色象征阴险狡诈,黑色代表忠诚正直,红色代表刚烈勇敢,中国动画片中角色的色彩设计也运用了这样的色彩象征意义,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就是成功的例证。动漫设计专业学生要理解色彩的情感表现特征,在具体的场景和角色塑造上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选择恰当的色彩表现,比如表现阴森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场景需要用蓝、绿等冷色来表现,表现欣喜热闹的场景应用红、黄等暖色来表现。
综上所述,无论是通过美术鉴赏还是表现动漫设计的构形美和色彩美,目的都是让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在欣赏美和创作美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我国动漫设计的审美品位,丰富动漫设计的艺术表现技法,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双.动漫产品的价值延伸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1,(1).
[2]贾秀清,孟宁.解析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现代传播,2009.
中图分类号: 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论文摘要】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的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美术课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那么,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该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审美教学呢?以下会对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的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同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创造力。笔者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以及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高度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准确地讲,就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性情,美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审美教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让其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以此来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艺术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它可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分为课堂外和课堂内两种形式。在课堂内,应该抓住美术做平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在课堂外,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
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审美,提高欣赏力。艺术欣赏包括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的审美愉悦,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 ,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 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
3.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新课程改革中,美术课在教材体制上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设计课题,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循序渐进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授为副线,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与技能,主线与副线密切关联,交互进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让学生通过对事物观外形,听声音,尝味道等活动,增强感性认识,从而熟悉事物的基本特征、比例、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色彩,以此增强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包括感受的敏锐性和意境的感受,情感的应发能力,通过应用、判断、吸收、积累、最终转化为表达手段,提高综合表现力。以技法训练的静物水彩写生为例,它是将具有现实美的一组静物,变为艺术美的画的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注意对静物的选择,色彩的配置、布局,从内容到形式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美感,通过静物本身就要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在美术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来“摆摆看”,找到最佳的方式,体验怎样的布局美,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加之教师简单的讲评,也可以使学生领悟到静物构成美的道理,发自学生内心的美感会油然而生,且具有亲切感和激动感,创作之情随之喷涌而出。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仅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及其重要的一件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有形。”中学生往往充满幻想,作为教师应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为审美创造力,以学生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引导其进行审美创造活动。
总之,审美教育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境,使其掌握美的基本规律,以及运用美的形式法则,并最终提高审美能力。为此,教师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将审美教育贯彻美术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散文 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05-01
散文在中学语文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散文教学与一般的鉴赏不同,散文鉴赏是鉴赏者个人的感受、共鸣、想象、体验和评价,而散文教学则属于群体活动,是教师的个体鉴赏成果的发散与学生群体的鉴赏的被诱导。
从散文创作发生来看,大致是由深度层次到表层意义再到字面结构。鉴赏发生却相逆于创作发生的逻辑顺序。但散文层次性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对散文结构进行有序的分解有助于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接受鉴赏信息,进而完成整体鉴赏和理解,把握作品的真谛。
“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公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可以说,所有读者个人的感受、共鸣、想象、体验与评价,无不发端于散文给予读者的最初感受――散文的语言以及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形象美和音乐美。
语言是散文的物质基础,离开语言的咀嚼和赏析,语文教学便是空中楼阁。散文的语言又倾注了作者的情感,并进行最佳的选择和锤炼,因而使散文比之通讯、特写等文体具有更加鲜明的形象美和音乐美。例如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下了一点小雪后,“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快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数行文字,诸多色彩,俨然一幅济南冬天的水粉画,绘出了它的暖和、秀美、宁静,令人油然而生爱意。
语言的形象美,有如其上的极状画卷之真实、生动、具体而外,还有组画式的色彩对比,使形象美更具特色。如范促淹《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百余字,两幅图。一绘洞庭阴晦,极状了洞庭的霪雨、阴风、浊浪、日月、山岳,无不在笼罩薄暮的灰色画面中,作者凄迷的失意顿感在其中添生。二绘洞庭晴明,传神地写出洞庭春日的明丽、色彩的缤纷、生命的活跃。至此,洞庭的阴晦之状、晴明之貌跃然纸上。
这种大色块的组画对比,不仅体现出了作品对象的形象美,更体现了作者在审形度态上的审美意识。把握作品的绘画美,并对它进行独立的审美观照,是散文鉴赏和教学渐进的第一步。
上述这些依附于语言的浅层鉴赏对象,是鉴赏散文中所接触到的第一外观印象,是激发群体接受鉴赏,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相对于浅层结构的鉴赏,散文意象美的鉴赏又进了一层。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体,是作者对客观的象经过主观审美后升华而成的结晶。它是内在的。我们要可以从《醉翁亭记》一文中略知一二。欧阳修以乐为旨,乐贯全篇。这自始至终的“乐”,使欧阳修仕途失意的烦苦之心在山水之“象”中自解,无论是“山水”之象,还是“在乎山水之间”的意,都形成了一种意象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描象写意,在其第三、四自然段的文字中,不仅有外在形式的绘画美,更有作者的感受。或是洞庭风雨凄冷,或是洞庭晴明艳丽,均寓意明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在的“象”充分意象化了。“象”在“意”的感知下,产生了美,化合为意象,不只是自然的写象了。
意象作为一种深层鉴赏的对象,是审美情绪激动后,被浅层鉴赏引导下的产物。它是在鉴赏者共鸣、想象、体验后,对散文作品进行再认知的对象,它形成了深层结构中的鉴赏对象之一。
散文又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录,它无疑将作者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道德情感这一内容引入到散文鉴赏的行为中。对于这一鉴赏对象的解析,促使了散文审美内容向另一深层次鉴赏的递进。高尔基的《海燕》用浪漫主义笔法,浓墨重彩的描绘了暴风雨来临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黑色闪电”的形象,处处写海燕,句句写海燕,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是处处写人,字字议政,深刻反映了俄国大革命前夕的严峻形势,同时也表现出十月革命时期学生、工人运动的磅礴气势,昭示着革命暴风雨即将到来,沙皇专制统治一定崩溃,革命事业必然胜利。所以说,作者的社会历史道德情感的意蕴,深藏在语象、语义之中,深藏在意象层内。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文章是作者历史责任感的结晶。
有些散文作品,在表层意象中创造了一种美景,但在表层意象的景美中,饱含着“人更美”的意蕴。最终显示出来的不仅是山水风光、花鸟虫鱼之美,还有人物的心灵之美、道德之美、情操之美,同时还通过这些折射出人物所共有的时代特征。如果离开了对这一内核的领悟,那么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散文的艺术特点。
因此,教师在鉴赏和教学过程中,必须潜心发现和准确把握散文的内在思想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并以自身激情拨动学生心弦,来进行散文作品中的社会历史道德情感这一层面的剖析和挖掘,这无疑有助于对作品进行深度理解。
从形态到意象再到社会历史道德情感,是散文鉴赏和教学的三个层面,它们不断层迭,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又从各自不同层面来构造出不同的审美对象。
参考文献:
[1]周益俊.品新颖构思 赏文本形象[J].中学生语数外,2009-12.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在整个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美术学专业教育担当起了培养各种层次与规格的美术师资和美术人才的重任。美术教育质量的高低是促进美术教育事业本身的基础,同时对提高全民族审美文化素质至关重要。为满足学生的高考要求,近年来我国已有一百二十多所高校(不含民办二级学院)设立美术学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仍在继续扩大,明显表现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高水平师资严重短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关键词:高校,美术学,培养方案
美术学专业以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高级美术历史与理论人才为教学目标,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系统、扎实的美术历史与理论知识、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评论及写作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富于艺术洞察力和学术敏感性、突出的写作能力、诚信务实的学风,能够胜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和科研、文博收藏、新闻出版、艺术评论、艺术鉴赏、艺术管理、艺术策划、艺术编辑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地说,其教学目标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德育在教育中应放在第一位。在中国从古至今的教育思想中一直都非常重视德育,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现代教育观念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突出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中的作用。美术学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当教师,毕业生更应具备完善的人格、拥有爱心、热爱生活、真诚善良、身心健康等素质,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以真、善、美来关怀和塑造新一代学生。
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教育学、审美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学法、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要有能适应中、初等美术教学、研究或进一步深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美术史论、艺术概论、绘画、雕塑和工艺基础知识以及绘画和工艺制作基本技能等;要有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崔卫在博士论文“学校制度下中国美术教育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中认为,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系统性不强、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教育目标不明确,表现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基本套用了过去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的学科特性,学生难以形成适应美术教育实际需要的系统知识结构,很难满足以普通中学为主的学校基础美术教育的要求。课程系统性不强,表现在课程体系中对美术学学科基本理论、学科教学法、学科发展历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显得有些单薄;美术学教学研究、开发以及评价的机制和机构不够;片面追求绘画技巧训练、轻视美术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教学;更多地把绘画技能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忽略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事实上,美术学是属于艺术文化范畴的学科,缺乏文化理论修养的人,很难真正在技能上达到较高的境界。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不仅表现在合格师资数量的有限,更表现在高水平师资的严重匮缺。
随着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明显,开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综观国内外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现状,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普遍受到高度重视。考虑到我国的传统与目前国情,我们一方面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成果与经验,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教学理念与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调查研究与分析综合,初步认为转变教学观念迫在眉睫,先进的教学理念必须具体落实到本科课程体系当中,使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不仅能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美术文化,而且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充分发挥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功能和作用。这些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学生从事创作的综合“技能”不够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学生综合文化艺术素质偏低,这正是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其原因固然与学生本身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有关,与部分美术学专业教师缺乏对美术教育这门学科的深入理解和重视教育观念陈旧等也不无关系。这些主、客观原因的共同作用,加剧了本来开课就不足的美术理论、史论及文化修养方面的课程更加得不到重视,使美术学专业学生群体文化素质先天不足问题雪上加霜。
我国的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普遍存在专业课程没有突出师范性,教育理论课程偏少,而欧、美、日等国的相同专业所占比重一般都很高,我国香港地区的美术师范教学中甚至只把教育类课程称为专业课,而把美术与设计类课列为选修课。迄今为止,国内尚有一些院校美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技能类课程比重偏高,导致专业理论方面的课程学时不足,课程安排零散而难成系统,学生在专业技法学习中由于缺乏审美意识,常常停留于僵化、肤浅的课堂练习之中,收效并不好。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我们应积极推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文化相结合、技能与素质相结合,做人与从艺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具有坚实的、全面的知识基础,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审美鉴赏能力。实施以上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制定和完善能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之中。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要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将美术欣赏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在欣赏课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且多数美术教师也不太清楚大纲上的精神要求,容易对教材形成片面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一遇到欣赏课就一跳而过,而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中外美术名作。即使上课,也只是走马观花,一扫而过地介绍,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等,很少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评论,这无疑就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在整节课中,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教师讲得平淡无味,学生听了也反应淡淡。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教育目的,也偏离了审美素质教育的宗旨。
初中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课而得以实现审美素质教育。在初中美术课中,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以外,教材的欣赏课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这就向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启发和熏陶,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然而,课内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毕竟有限,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美术欣赏课中,就必须以审美教育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激发心灵的感受,寓无形于有形之中
美和审美是联系在一起的:审美活动、审美过程就是要感受美,换言之,就是要发现美,感觉到美,进而调动起自己美好的情感,即“美感”。“美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指审美情感。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但联系也同样明显。可以看出,有关审美能力的问题更为根本,因为解决了它,有关审美情感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不管用哪种观点来看待美感,也不管用哪种理论来解释美感,审美能力起作用的效果都伴随着情感反映。因此,要用心去感受美,以激起心灵的浪花。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审美情感。美术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并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范画、投影、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处在浓厚和强烈的求知欲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画展,博物馆等,无形中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利用课件展示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宽广的画面、磅礴的气势、流畅的笔墨、浓艳的色彩,描绘了祖国的万里江山,表现了“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主题。那绵延壮阔的群山、冉冉升起的红日、高大苍劲的绿树,无不给人以美的遐思。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能够使学生透过画面,悟出作者的立意,受到美的教育,并陶冶热爱祖国的情操,升华自身的思想感情。
2.处理形神关系,培养审美感受。作为美术教师,还要处理好有形与无形的辩证关系,如果仅仅重视美的形式和美的外表,仅仅重视美术技艺的传授,仅仅重视美的图形、美的色彩、美的景物的欣赏,而不注意去挖掘其中更深一层的内涵,忽视了从创造美的主体心灵中寻找美的源泉,不主动去激发学生心灵的感受,那么,我们的审美教育就会是失败的。
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都会经历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但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与不像作为唯一的标准。有了这些思考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因此,教师不能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不能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中,而应从美学中对艺术的不同观念入手,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观念在艺术史上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思路和界限。比如,在出示我国20世纪著名的大艺术家齐白石的作品《虾》时,学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而出示现代西方最著名的美术家之一毕加索的油画作品《格尔尼卡》时,他们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时,教师就应告诉学生,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了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美的追求。由此,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在欣赏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神情和动态,或色彩鲜艳的《鸳鸯戏水》、《出水芙蓉》、《桃花飞燕》等中国画时,更懂得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北京故宫》与《巴黎罗浮宫》时,就要引导学生去领悟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油画在色彩、材料、工具以及各自的特点等表现手法的根本区别,使他们开阔视野,使美术欣赏课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启发和教育。
三、学会欣赏和鉴赏,是理解美的重要途径
不管是由美引起了人的美感,还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发现、创造了美,美都能使人愉悦,使人沉醉。就像做了一场好梦,梦醒了之后,意犹未尽;也像品了一口美酒,口留残香,回味无穷。这种对美的细细品味,就是欣赏。艺术鉴赏就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起兴动情,用发自心灵深处的冲动,并根据一定的感受、理解与评判,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作品的得失与成败,从而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艺术修养。中学美术教育,更要注重艺术接受和审美心理的教学和研究,使学生形成新的自我与个性,孕育和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只有在鉴赏中获得的审美体验,才能调动再创造的联想和想象。艺术鉴赏能力对艺术创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创造又是在评价过去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存在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关键是看我们是否有心利用,是否善于运用。为了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优秀的美术作品,并将之作为鉴赏对象。这样,当学生看得多了,就有了比较,就有了鉴别和欣赏。
但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都会有一种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并将之作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我国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时,就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当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就要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把作品的内容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将画家的思想精神升华为民族精神。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各个画种的图片资料,并比较在画家笔下的各种表现手法及情形,学会用审美的目光去分析,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创造是美的源泉,是升华美的原动力
创造是美的源泉:美,要体现生命运动的本质。其次,审美,就是要去发现美,感受美。可以说,美就是心灵创造的产物。因此,创新是美学永恒的主题。
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欲望,但却不一定具备创新能力。审美教育的目的和职责之一,就是把人的创新力诱导出来,将体内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创新品质不是外部植入的东西,而是个体经过外界诱导而生成,是不断成长和变动的。教育所要做和能做的是:为创新品质的培养与生长提供价值引导和有利的环境支持;诱导和激发、培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欲,使之转化为创新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他是学生知识、技艺的传授者,是学生思维方向的诱导者,更是人格形象的塑造者。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所以说,研究个性、挖掘个性、张扬个性是教师挖掘创造才能的重要途径。
艺术创作是从无到有,从朦胧到清晰,逐渐发生、形成的过程。这一孕育过程有长有短,是作者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艺术素养、个人性格之综合沉淀、升华的结晶。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灌输创造的理念,注意让学生从“有形”中揭示出“无形”,培养学生从具体中概括出抽象的能力。创造既是这一过程的结晶,也是结晶过程的催化剂;既是产品,也是生产的原动力。创造是美,美源于创造。
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更是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它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任务,另一方面,它在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主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这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应负的教育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宋艳.透视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论文摘要]清代,山人、石涛、石谿、弘仁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被称作“四画僧”。这些有创造精神的画家,带着强烈民族意识,以愤世、压抑的情感突破巢臼,在新的审美区域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凡论及唐、宋、元、明、清的绘画成就时,人们往往对吴道子、米芾等人津津乐道,很少谈到画僧的成就,而在区分画家身份时,学界仅有“士大夫文人画家”、“民间职业画家”、“宫廷画家”三种类别,画僧亦遭到忽视。只是在讨论清初的绘画时,人们才注意到山人、石涛、石谿、弘仁等画僧的成就,画史上称其为“四僧”。他们是一些旧明遗逸,心怀亡国之痛,在笔墨之中抒发激越、压抑的情感。其绘画形式不守前人规范,笔墨豪放,风格奇肆,笔情恣纵,锐意创新,在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科中皆有建树,合时代新貌,有极大的创造力,为中国美术教育史发展增添了绮丽壮阔的波澜。
一、山人
山人(1626~1705),享年八十岁。他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甲申之变,清政权的建立,使他承受着国破家亡的承重打击,为躲避政治迫害,23岁时便皈依佛门,佛事之余,奋志书画。他有很多别号,如个山、雪个、驴、驴屋等,书画常以“山人”署名,四字相连,似哭之笑之。他画山水多有荒寒萧索之气,画花鸟虚疏淡泊,冷逸逼人,这也正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他继承文人画传统,其花鸟画不拘形似,以意象为主,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面构图大开大合,黑白相映,纵横驰骋,常以一石、一鸟、一鱼、一草,构成单幅画面,不空不塞,突破时空的局限。例如《花鸟图册》是其14幅花鸟画中的一幅,写一小鸟拳足缩颈立于孤石之上,呈抿嘴凝神之状,用笔用墨变化多端,富有层次,画法自如而意味无穷。三百年来饮誉画坛,清代“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二、石涛
石涛(1641~1724),原姓朱,名若极,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相老人、苦瓜和尚,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他是明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终年55岁。因他一遍游名山大川,饱餐“五老”、“三叠”之胜,领悟到大自然中的生动神态,故其艺术修养日益精深。他以炽热的感情,好山,看山,勤于貌写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故而能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和规律,成为一代绘画大师。在绘画美学理论上,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形成了带有强烈主体意识和鲜明个性色彩的独特而完整的画论体系。现举其重要的论点分述如下:第一,“画从于心”,心师于自然,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第二,“我自用我法”,反对因袭,扬弃古法,注重革新、创造,这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之骨髓。第三,“盲人示盲人”,这是艺术鉴赏之大忌,为石涛品画美学思想准则所不容。他的创作思想,直至今日还有着深刻意义。
三、石谿
石谿(1612~1673),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字介丘,号石谿、白秃、残道人、石道人。青年投身反清斗争,失败后一日对镜再三,大哭不止,自剪头发,伤面流血,出家为僧,时年20岁。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在学习传统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中度过,经常驻足于名山大川,流连忘返。他喜用渴笔、秃毫,苍劲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使得笔墨交融,形成郁茂苍浑、酣畅淋漓的情趣,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存世代表作有《云洞流泉图》、《层岩叠壑图》和《雨洗山根图》等,以繁密的布局、苍劲的用笔、郁茂的景致、幽深的境界,显现出石谿鲜明的艺术特色。石溪在继承传统中,直逼古人,但却不为法缚,面向造化,自出机杼,造妙入神,因而被人们列入逸品和神品之中,是一般画家所不能达到的。
四、弘仁
弘仁(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大奇,为僧后,名弘仁,号浙江,又字浙江僧、无智,梅花古衲。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甲申后,弃发为僧。工诗文,擅长山水,兼写梅花和竹,喜仿云林,深造妙境,虽学宋、元各家,但又直师造化,自题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画有卷册多种,笔墨秀逸,风神洒落,还有设色山水和墨笔山水长卷,均为精绝之作,被称为“新安四家”(又称“海阳四家”)。与石涛等同受益于黄山,因而又有“黄山画派”画家之称。他画的《山水图》造景清新别致,笔墨瘦劲简洁,悬崖直壁,势险而有稳姿。弘仁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因而在诗画中常有流露。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
通过上述史实,我认为他们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贡献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是值得一提的:第一,“四僧”在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科及美术理论、美术教育上皆有成绩,发展是全面的。如山人那些极其夸张、傲岸不驯的艺术形象,成了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幻化和象征,极具感染力;第二,艺术贵于创新,“四僧”聪颖好学,在美术发展史上亦有许多创新与建树。如承前启后的石涛虽逃于禅而隐于画,一生云游四方,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于是留下了无数精劲秀逸之致、奇气异彩横溢的作品;第三,“四僧”在中外美术交流中有重要的作用。如石溪的绘画作品,见于著录者近百幅,现存画约30余幅,分别珍藏于北京、南京、香港、美国、德国、英国等地;第四,“四僧”对当时与后世的画坛皆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花鸟绘画出现于“乾嘉盛世”这一时期,各以独特的笔墨、构图、色彩,塑造艺术形象,使这一绘画团体具有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意义。
我认为清代“四僧”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应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一是“四僧”有高深的学养,扎实的绘画功底,刻苦努力,潜心绘事,精进不懈,死而后已。这都体现在他们学术思想和艺术创作之中;二是“四僧”与民间画工、宫廷画师以绘画为谋生手段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是以画为寄托,以画为乐趣,故能不受外界干扰,能独立地作画,抒发自己对美的追求,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三是“四僧”在晨钟暮鼓声中生活,更少一层凡俗的束缚,而多一层禅思的切身体会,因能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将一切恶境皆变为殊胜之境,令人身心无碍,所作亦充溢出尘之思、清高之感;四是“四僧”所居大多为自然环境保护较好之丛林兰若,能直接接触自然,较他人易获得自然天真、淡泊宁静的创作环境,外师造化,而这正是画家创造佳作所需的基本客观条件。
在清代画坛上“四僧”艺术的崛起,有其时代与社会原因,他们以笔墨抒写异常突出的个人感受,以成熟老厉的笔墨情趣,体现若即若离的现实态度,从而推进了中国古代美术的演化。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不仅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并在美术家的行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们的独特笔墨意趣是时代社会的心声,是更具表现性的艺术形式。他们学识修养高深,在艺术中的进取与革新精神、创造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榜样。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近年来,报考高职美术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多,对考生的要求也逐渐发生变化。文章分析了高职高考美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专业;美术高职单向招录;美术教学
高职单向招录美术高考班在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开设已有多年。期间,笔者也带了几届高职高考美术班的专业教学。近几年来,随着报考美术专业的考生急剧增加,高职单向招录工艺美术方向也在不断变革,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笔者根据高职高考美术的现状和教学体验,谈谈单向招录的高职高考美术教学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应改变仅仅“用眼作画”的习惯,进而转向“用脑作画”。现有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临摹与写生,学生一开始容易养成模仿对象的习惯。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但始终难以跃入美术基础之门,只因画画的过程不注意理解表现,仅仅停留在把眼晴看到的形象照抄下来。久而久之成了一部照相机,这不能不说是教学上的遗憾。此外,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形似,死抠局部的外形,追求所谓的“象”,也是不可取的。美术高职高考对形的要求,首先是“型准”,只有形体基本准确,才可以进入相关细节的刻画,任何“形”都必须在“体”里面找,这样的“形”才有意义,有时甚至为了突出画面的形体空间感,不惜“以体写形”,不再拘泥物象表面的形似,而追求内在的神似。
以素描头像写生为例,虽然之前在教学上已经安排了石膏头像的临摹和写生,笔者以为学生对头像已经初步懂得理解和表现。其实不然,学生在画真人头像时,又回到了最初只会描轮廓线及五官的外形,一上明暗就乱了套。由此可见,学生在画石膏的过程当中,想的只是石膏本身,没有认识到画石膏头像也是画人。既然同样是画人,那就离不开头部的形体与结构,特别是要注意头骨与肌肉的穿插关系,不要每个地方都画得硬邦邦,该是骨点的地方画结实点,是肌肉的地方要放松点,这样画出的头像才有生气。画画不应只停留在眼睛所看到的表面,而应该表现对客观对象的理解和感受。
2.表现方法应由“写实”转向“写意”。高职高考美术虽然要求表现客观对象应写实一些,但是不能全盘照抄,应当根据作者的主观感受作适当取舍、夸张和强调,不能面面俱到,这也是画面艺术效果的关健。这就要求作画前应当先有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想法决定画法,画画表现的不是对象,而是对对象的理解和感受,面对客观对象要有所感悟。古人云:“意在笔先”,有了“意”方可作画,作画过程要至始至终围绕着“意”慢慢展开并不断调整画面,直到接近内心的“意图”,便适可而止,切忌盲目照抄,没完没了。
以人物速写为例,面对模特第一印象最重要。人有各种各样的神态,如安详、腼腆、害羞、专注、忧郁,等等,要抓住人物的第一感觉,特别是要捕捉典型的神态和动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归纳和概括出来,必要时局部可作适当的夸张和变形,使其看起来更有味道。此时表现技法就需要主观写意一些,如果据实照抄,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而且容易被许多细节所迷惑,最终会失掉最初新鲜的感受,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3.对空间的理解表现不能局限在室内空间,而应当借鉴大自然的空间表现。大多数考生往往只局限在室内作画训练,很少到大自然当中写生,所以,对空间的理解表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户外风景写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感受真山真水。如山川原野、城镇村落、小溪流水、建筑树丛……都是训练的好题材,可以扩大视野,陶冶审美情操,感受光色变化和丰富而和谐的色彩与色调,极大地丰富绘画的表现手法,使之作画充满激情,这些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户外风景写生是必不可少的,应当引导学生把风景画的大空间应用到室内静物的小空间,学会把眼前简单的静物空间放大放大再放大,真正做到“小中见大”。画画的过程应当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真正使画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这一点相当重要。反观现在的学生,总是抱怨画画辛苦,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画画的真谛,须知苦中是可以作乐的,这便是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
以色彩静物写生为例,学生往往只注重静物本身的塑造和表现,结果画出的东西必然十分孤立,画面上只有静物的体积感而没有容纳静物的空间环境,技法十分单调,画画过程中应重视静物周围环境的表现,如衬布、桌面、墙壁、地板、窗台等在画面的整体空间构成关系,衬布可以想象成山川大地、河流湖泊,表现的时候可以主观写意些,学会灵活运用色彩来表现整体的空间色调。
4.应重视学生绘画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欣赏国画、油画、书法、音乐、戏曲、舞蹈、文学、电影等姊妹艺术,多方面汲取艺术的营养,不要被应试教育所束缚而成为画画的机器,闲暇时应多方面欣赏各种娣妹艺术,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只有这样,才能为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有学生问,美术高考高分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应当从画外功夫来,艺术来源于生活,不理解生活的艺术,又哪来绘画的艺术。
二、对应措施
1.画画之前,先让学生全方位仔细观察理解对象。引导学生理解对象的形体结构,观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的明暗变化,然后选择最佳角度和最佳明暗关系来表现对象,切忌一坐下来就开始画画,没有目的性盲目模仿对象。
2.作画过程要始终围绕着第一印象,有条理有步骤地展开。任何时候停下来,画面的整体关系都是生动完整的。所以,画画之前,必须对对象有好的感受,作画的过程事实上是在不断地调整画面,使之符合自己感受的过程。
3.有针对性地解决绘画过程存在的问题。如构图、线条、明暗、块面、调色、塑造、色调等问题,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那么画面整体的问题也就慢慢解决了。
关键词:俄语学习;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4-0307-01
一、可利用的俄语学习网络资源
1.查找搜索方面。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所难免,未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常常需要查找资料。互联网产生和普及应用之后,为查阅资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但是随之一系列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怎样查找所需的资料便是众多问题之一。作为我们查找资料必不可少的工具,常使用的搜索引擎有:yandex.ru яндекс是大学生们经常使用的搜索工具,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站,不论是单词解析、语法解释、文章浅析等等都可以搜索到,毕竟яндекс是最大的俄文门户网站。而dir.spylog.ru 也是一个不错的可推荐的网站,各种各样的网站在该网站中都会分类列出,所以在进行查找的时候非常的方便;google则是众所周知的强大的搜索引擎,能够进行各种语言的搜索。
2.新闻报刊方面。
作为俄语学习的专业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俄罗斯的日常生活交际用语,同时还要关心俄罗斯以及国际社会的的时事政治,因此,阅读报刊杂志则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比较有名的报纸有:utro.ru 《莫斯科日报》(“Московская ежедневная газеда”) izvestia.ru《消息报》(“Известия”),比较受人们欢迎的杂志有:nights.russ.ru、magazines.russ.ru。经常阅读这些报纸杂志对了解俄罗斯的时事政治、提高俄语的阅读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说不只是想要了解俄罗斯时事新闻,更多的是想要提高俄语的阅读和听力的话,不妨尝试一下中国新闻网站像: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新华网的俄文版,在网页的顶部会提供各个国家的语言选择项。其实利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达到练习和提高的目的。
3.邮件等交流方面。
对于外国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提高外语沟通交流能力的方法便是与所学外语的本国人进行包括文字上的和口头上的交流,在国内的学习者们能够与他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的机会可能并不是很多,这个时候网络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较常用的俄罗斯邮箱网站是mail.ru 并且这不仅仅是个邮箱网站,同时你还能够阅读新闻,进行游戏娱乐,查找关于汽车、体育、商品、视频等各种信息。对俄语学习者来说这应该是个非常有益的网站。
除了邮箱外mail.ru Агент则是一个可以进行即时聊天的工具,同时可以进行视频聊天,这就是国内俄语学习者与俄罗斯人面对面的口语交流成为可能。如果说利用邮件的沟通对于俄语学习者的书面交际能力以及语法、句式组织有巨大的帮助,那么利用mail.ru Агент就是有益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并且这种提高是飞速的,卓有成效的。
另外,还可以推荐给广大俄语学习者的有second life和Facebook 这都是能够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的工具。
4.文学方面。
俄罗斯的文学应该说称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不论在诗歌方面还是在小说方面,都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俄语学习者很多都抱着一种想要阅读俄文原著,以领略从原文中所流露出的作家的最原始的情感和思想。lib.ru对俄罗斯文学怀有极大憧憬的学习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Библиатека Максима Мошково还是比较方便的,网站顶端有图书的分类,便于进行分类查找,此外还可以通过直接输入图书名称进行检索,极大地满足了各类读者的需求。
5.论文方面。
不论是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外语专业学生,都要求提交论文,然而小语种的学生在写论文时常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去何处查找相关的外文资料。就拿俄语举例,在知网上能查找到得俄文资料客观的说是比较有限的,很可能远远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因此,与大家分享几个有帮助的网站。referat.ru是一个能够查找俄文论文范例的俄文网站,网站提供不同类型的关键字检索,所以说对俄语学习者来说是很方便的。此外,ruscorpora.ru 5ballov.ru这两个都是不错的能够对撰写俄语论文提供一定帮助的网站。
二、网络资源的作用
将网络资源融入到俄语学习中给广大的俄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使略微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对学习者更具吸引力,与此同时也让从前费时费力的资料查找过程变得简单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艺术鉴赏方面。
众所周知,俄罗斯也是艺术家的殿堂,不论是绘画还是音乐,俄罗斯都人才辈出。就拿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来说,俄罗斯巡回展览派的不少画家都举世闻名:苏里科夫、列宾、列维坦、希施金、谢洛夫等等。在俄语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要接触俄罗斯艺术,那么对这些知名画家的画作鉴赏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找全这些画作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网络为此提供了便利。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输入所需的画家和作品名称,便可以找到作品图片和画家介绍。这为俄语学习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交际能力方面。
通常对国内的俄语学习者来说,找到俄罗斯人并经常同他们进行交流不是很方便,然而口语交际能力却又是绝大多数俄语学习者的软肋。这时候,网络便能够轻而易举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同外国学生进行音频和视频对话,这样即使足不出户,不用跨出国界也可以得到口语锻炼的机会,快速的提高说话的能力。
3.俄罗斯国情方面。
了解俄罗斯地理、历史、人口、民族等方面的状况是对一个俄语学习者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过去,我们对这些内容的了解都只限于书上用文字进行的抽象的描写,而在网络走进我们的学习之后,在网上可以查找到有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对于文字来说,图像更为直观,更具有表现力,能够更清楚的俄语学习者进行理解和记忆。
综上,能清晰地看出网络给俄语学习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让所有的俄语学习者受益良多,它在俄语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在俄语学习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朱磊,2011年第一期(下半月)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艺术史论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概论、绘画基础、美学原理、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西方设计史、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专题、西方现当代美术史研究、美术史专业论文写作、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世界美术史研究专题、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等。
艺术史论专业就业方向
艺术史论专业培养具备中外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各级文化部门、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出版机构、文化公司等单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史论(美术史与美术理论)专业一直是美院中比较冷僻的专业。近几年,随着美术院校的扩招和美术考生队伍的扩大,美院史论系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考生注意并引起他们的兴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国外相比,国内设计艺术行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毕业生可以在文博系统、高考、美术研究院所、出版社等行业从事具有专业知识的鉴定、研究人员、教师和编辑等工作。其中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通过研究生学习之后,进入了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和中学担任艺术课程教师。
1.掌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各个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学综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能力;
3.具有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艺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1?“色彩造型”的表现性
色彩造型是塞尚艺术的特点,受印象主义的影响,塞尚的艺术从研究印象派的不足到自身作品具有了丰富的色彩,表现了极强的色彩造型特点。他以色彩来展现作品中的光感和空气感。但塞尚并未满足于此,而是追求自然中的美,用“色彩造型”的方法表现出大自然的美。色彩使塞尚作品更具有表现性。
意大利美术史家里奥奈罗·文杜里曾经这样评价塞尚的艺术:“这个心灵的世界具有无与伦比的华美色彩胜境,色彩的通体谐调既强烈又宁静,复具有均衡构图的稳固性”。在塞尚的作品中,艺术家没有强调客体的明暗、体积、空间,而是用色彩关系取而代之,用色彩的关系使画面变得生动、协调。塞尚注重局部色调,用纯色及色彩之间的对比表现物象的丰满,而不是用各种色彩的混合、色调的强弱来表现画面结构中的各种关系。
在塞尚的作品《玩纸牌者》中,画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中的形象、情节。在对两个玩纸牌的人的刻画中,画家注重色彩的造型作用,背景是深暗色,而玩纸牌者的面容、服饰以及木桌色彩都略浅,以此来突出画面前方的两个“玩纸牌者”,使得整个画面协调,人物形象更加突出。画家用交错的笔触通过色彩的变化构成了画面中和谐的关系,使作品中的人物更有立体感,画面更具平衡美。
又如作品《圣维克多山》,画面略带忧郁气息,却难掩崇高庄严之势,这就表现出画家崇高而深沉的感情世界。画家没有运用大色块来表现自然,而是运用生动坚实、朴实有序的笔触,细微表现出圣维克多山的风景。画面色彩斑斑点点,冷暖色变化交替,细微的色差恰到好处地体现出画面的和谐,极具美感和表现力。
在塞尚看来,色彩与结构同样重要,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甚至更能构成画面的和谐。塞尚曾对拉尔盖说:“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①在寻求这种“关系的和谐”中,塞尚不是可以追求客体的逼真、画面的真实,而是运用色彩来展现作品的精神意蕴,通过画面中色彩塑造起来的形象、情节等来表达艺术之美。
2?“艺术变形”的表现性
塞尚吸取印象派对于色彩的运用,同时追求自然的永恒之美,但是塞尚并非一个完全摒弃传统的画家。他善于引进传统艺术中被遗漏的东西,而放弃传统艺术所提倡的东西。由此,他采用了多点透视法,是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之间就此实现转折。
静物题材的作品是塞尚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也是体现塞尚“艺术变形”手法的创作结晶。在这些作品中,塞尚将物体表现的光和色,运用“色彩造型”和“变形”手法的结合,将物象的体积感表现出来。在其作品《苹果与桔子》中,画面中的两个水果盘并不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桌子上的水果盘更像要从桌子上掉下来一样,显然,画面中的焦点关系被打破了。正是由于画面的独特结构关系,使画面中的物象更具生命力,整个画面实现了“艺术的真实”。
在塞尚的作品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刚出生的人”在观察着世界,并画出他眼中所看到的一切。
从欣赏塞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变形”的重要性。变形手法的运用,使赛上的作品不仅充满了生命力,更使画面的表现力极强。在塞尚拆除“艺术传统”之墙时,塞尚同时也使表现性艺术代替了再现性艺术。
3.意味的表现性
在塞尚的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塞尚力求建立画面的和谐,而这种和谐是由“结构”来实现的。塞尚眼中的结构,不是指画面中物象本身的结构,而是画面的秩序感。在塞尚的静物题材作品中,静物的摆放、色彩有时候是无序的,塞尚将这种无序性转变成有序的画面结构,使画面更有意味。
塞尚之前的艺术,主要是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造型艺术,衡量艺术的标准以对客观物象描摹的逼真程度为准。而塞尚则打破了这个艺术标准,他甚至能用圆柱体、球体、椎体来表现客观物象,加入自己对于客体的主管见解,使画面不仅和谐,而且有意味。在塞尚看来,绘画没有任何社会功利性,只是形与色的结合,空间与关系的协调。在塞尚的画面中,虽然看似没有情感内容,实际上却体现了画家的主观见解。正是这种看起来“纯造型”的画面,使画面具有了意味。这种意味的存在,使塞尚作品更加拥有表现性。
在塞尚的作品《大浴女》中,我们领悟到了塞尚艺术精神的精华。画面的主体是女,但是画面的背景却是大自然中的风景。画面中间部分被两侧的树木围绕成一个空虚的空间,两侧树木倾斜向内,整个画面呈现出三角形结构,这种构图被康定斯基称之为“神秘的三角形”。画面两侧的女各自组成了三角形。作品中的女不同于古典绘画中的甜俗媚人,而是像“在河边洗澡的士兵”。画面主题鲜明,画家显然没有遵循那种敦实的写生原则,而是用粗线条表现了一副具有古典意味的风景画。画面中的浴女,俨然不再是单纯的人体形象,而更像是一曲荡气回肠、气浪滚滚的音乐,又像是被色彩固定的建筑,风景空间与形象的结合,使画面颇具意味。
作为世界美术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画家,塞尚的艺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也大胆地从传统美学的绘画观念中走了出来。塞尚运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意味的表现”等艺术手法,是其艺术不再是之前再现自然、模仿自然的造型艺术,而是更加注重画家主观意念的表现。塞尚独特的艺术特色、创新精神以及绘画理念,在其之后的艺术发展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塞尚为现代美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附录:
①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Z].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 彭亚.外国美术简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2] 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3] 朱铭.外国美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