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13:07: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期末用英文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英文歌曲欣赏 高二英语校本课程 培养自信心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有着10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且和学生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我非常喜爱英语,也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因此选择这门校本课程是有自身优势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排斥心理。
学生是自愿选择这门课程的,其中有极少一部分英语水平还可以,大多数都是喜欢唱歌但英语基础较差的。他们说高中学习压力大,希望在音乐中能暂时地得以放松。
一、英文歌曲欣赏校本课程的展开
学校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末安排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并让学生自主选课。每期校本课程20个学时,也就是说,一学期有两次选修校本课程的机会。我的英语歌曲欣赏第一期的报名人数25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有的老师的校本课程所报人数太少,就不能开设)因此,在寒假期间,我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并考虑我校的学情,制定出了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计划方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后第一周星期五下午,我的英文歌曲欣赏课正式拉开了帷幕。第一次我选择了稍微掌握一点单词就能欣赏的英语歌曲——Big big world,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再加上Emilia 略显沙哑而不失青春活力的嗓音,使得学生非常投入。
在最后一堂课上,我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就这门课对他们究竟有多大的帮助进行了了解,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100%的学生对英语歌曲选修课的态度(非常)欢迎,95.3%的学生对英文歌曲中的新单词新句型新短语会做摘要总结,85.7%的学生认为英文歌曲中的单词短语句型对平时的英语学习有帮助,87.6%的学生会因英文歌曲的学习而去喜欢英语这门功课。
二、英文歌曲欣赏校本课程的感悟
2.1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我们周围无时无刻不充满着音乐。通过调查我发现有部分学生虽然英语成绩差,但却非常喜欢听英语歌曲,同时也因为他们受发音及词汇量的限制,想学唱却唱不好,所以跟我提及能否给他们教授英文歌的事。我在选择校本课程的时候,就考虑能否以英文歌曲欣赏作为突破口,唤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2通过歌词的朗诵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众所周知,歌词是诗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言简意赅却又充满诗意。而无论是学唱歌曲前对歌词的朗诵还是在歌唱过程中对于歌手的模仿都是训练语音语调的最佳时机。为了唱好一首英文歌,学生会认真模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语言的训练效果更佳。
2.3在轻松的氛围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许多英语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学生不背单词,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有学生就是不愿背单词,并且最大的问题就是背了就忘。但我发现在学习英文歌曲时,有些平时不爱背单词的同学为了把某一句歌词唱好会主动问我这个单词的发音及意义,并且记得很牢。比如《you belong with me》这首歌节奏明快,很受学生喜爱,其中有两句She’s cheer captain, and I’m on the bleachers. cheer captain(啦啦队队长)、 bleachers (看台)这两个词平时见得少不常用,但出现在歌曲里,学生反而轻松的就掌握了。因此,学生的词汇量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得以增长。
2.4在歌唱中掌握语法知识
语法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有的人是听得明明白白,用时糊里糊涂。有的是干脆一锅粥,美名其曰关键时刻凭语感。但我们共同的体会是只要你学会一首歌,歌词会牢牢记在心中的。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法,可谓是事半功倍。比如学生向我推荐了一首《Firefly 》,有一句You ought to know the freaky games we play,其中ought to这个词好多学生总容易忘掉to,自从学了这首歌,每次遇到ought to,我就让他们唱这一句,反复几次之后,就记住了。
2.5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参加这门校本课程的学生中,有部分是英语基础较差的。他们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由于自卑没有机会展示自己。通过学唱英语歌曲,掌握一定的发音技巧和节奏,能够站到台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家的掌声,难道这对他们不是最好的鼓励吗?
参考文献:
[1] 付宜红、孙筱. 懂一点新课程实施中的ABC[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三上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西交利物浦大学招收研究生。以前也听说过这个学校,知道这是一所位于苏州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学校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学历比较高的外教,采用全英文的教学模式。也曾听说大部分西浦毕业的学生或是继续攻读世界名校,或是被外企录用。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我放弃了国内的考研,也没有选择考公务员或是出国留学等一般大学生都会去考虑的毕业出路,这一次,我决定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选择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经过一番努力准备后,我成功地被西交利物浦大学管理学专业录取了。
我的老师来自世界各地
初进西浦,最大的感受自然是来自全英文的环境。西浦是一座不设围墙的大学,其一,学校没有围墙和大门,完全以开放;其二,这里的授课老师来自世界各地,除了教英语的老师是美国人,其他的专业课老师很多来自以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无论是上课还是课程所需的学习资料,甚至是与老师以及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都离不开英文和英文的电子邮件。此时,我才深知英语在世界上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我虽然身在国内,周围的同学也都以中国同学为主,但是由于班级人数不多,课上和课下仍有很多和外教交流的机会。而我在英美读研的同学,他们大多数时间也还是和中国人在一起。如今我国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以读商科研究生的比例最高,英美国家的商科课堂就像是华人班里插了几个外国学生一般。虽然在国外生活确实有更多接触纯正英语环境的机会,但是文化差异还是会让中国学生和西方人不会走得太近。有时候我反而觉得,哪怕比英语环境的纯粹性,这儿也不比在国外差太多。
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上课是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每位教授最基本的职责。无论名气多大的教授,在学生面前都不会表现出傲慢和自大。他们对于传授知识的态度颠覆了我在上大学时对教授的那种高不可攀的印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讲完一个知识点,他们会很习惯地跟着一句“any questions?”。教授们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教学态度,他们要让学生明白上课的目的是把知识真正地学到手,而不是像开例会一样坐在那听听罢了。很多时候教授会推荐一些读物或者是网站上的文章丰富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我们也慢慢学会了如何搜索自己需要的参考资料,把不同的观点作一个整合,最后归纳出一个自己认为更加确切的结果。这样一来,不仅督促了我们在课堂上独立地思考问题,也促进了我们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理论知识。
课堂讨论是我们每一门必修课都有的环节。例如在国际商务的课堂上,我们每周都会有一次时长为一小时的话题讨论课,针对每周学的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在老师提出问题后,每个人先提出自己对于该问题的看法,随后,大家再针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认同或是反驳,而老师只是作为旁听者,在我们讨论不偏题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被老师打断辩论。这样头脑风暴式的课堂教学,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我们对一个问题深度思考的潜能。经过活跃的课堂锻炼加上阅读教材上的文章,我逐渐发现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很多问题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不同的学者可能对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和国内传统的大学相比,除了课本是全英文之外,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上的不同。来到西浦后,我才体会到学习不再只是老师课上单向的知识灌输,然后自己默默地课后做题或者干脆把书本丢在一边。在这里,老师上课只是把要点提出来,然后引导我们去思考,结合实际去理解。尤其对于管理学来说,实践经验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决定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我们专业的教授并不像其他专业的教授一样,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好几个博士学位。但他们却有着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企业管理的从业经历,正因为他们这些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得我们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管理在实际中的运用。
例如我们的企业战略分析课,考核方式中有一项是做一份商业报告。令我没想到的是,我们竟然为了一份报告一行人坐火车去到山东的一个造纸厂参观,了解行业的真实情况,按照我以前的想法,不敢想象学院会为了一门课的一份报告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为期两天的参观和询问,在教授的引导下,我们与当地企业的高层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期间,因为对方的管理者不懂英文,我们一边用中文提出问题,一边还得把对方回答的内容翻译给外籍教授。这样的过程不仅展现了我们专业上的沟通能力,还锻炼了即时的语言转换能力。通过与企业管理者面对面的沟通,我们把实际的企业管理内容和经验作为样本,然后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并总结。学期末,在教授的指导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长达54页的全英文商业报告。
考试即公正
依据英式教学的考核体系,满分100分的情况下,每门课及格是50分,良好是60分,优秀是70分以上。刚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考核,直到老师讲到我们考试的内容,我才明白一二。
【关键词】 内科学; 双语教学; 问卷调查; 考试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070-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语言,强化英语教育成为了各非英语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教育部早在2001年已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连续多年重点扶持高校双语教学课程,重点支持高校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尽管双语教学是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效果可能受到学生、师资、教材、年龄、智力、非智力等多个主、客观因素的影响[1-4]。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分析考试成绩的形式总结笔者所在学校内科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双语班60名,均在大学入学阶段经过英语综合评价后择优进入双语班学习,已具有较好的公共、专业英语基础,熟悉双语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在内科学双语教学期间,对双语班学生发放双语教学效果相关调查问卷,采用即发、即答、即收回的方式,获得有效调查问卷60份。
1.2.2 考试情况 本校双语班及普通班考试试卷题型和具体题目相同,均包括客观题(50分)和主观题(50分)。不同之处在于双语班的主观题采用英文命题,而普通班的主观题采用中文命题。客观题则在双语班和普通班均采用中文命题。在学期结束后,分析双语班6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分析同年级临床医学某普通班146名学生的考试成绩。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表表示各类别的例数及百分率。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学生的英语水平
双语班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100%,其中76.7%的学生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
2.2 学生对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的评价
60名学生对双语数学授课效果的评价,详见表1。
表1 60名学生对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的评价
2.3 双语班与普通班考试成绩比较
双语班主观题得分和总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双语教学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通常为中、英文)讲授非外语语言类课程的一种教学形式。医学双语教学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和水平。广州医科大学顺应医学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挑选英语基础较好、具有强烈双语学习意愿的本科生进入双语班,并从基础医学阶段就系统地接受双语医学教学。调查证实了双语班学生英语水平较好,这为学生开展内科学双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2 双语班与普通班考试成绩比较 分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可程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认可态度,则往往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态度,否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本次调查中有78.3%的同学认为双语授课非常必要或有必要,但持否认态度的学生仍高达21.7%。这表明大多数双语班学生认同双语教学模式,仍有相当部分同学可能会因为双语教学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务部门应该考虑允许双语班的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自,即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允许英语水平较高但对双语授课兴趣不大甚至抵触的学生自由选择回到普通班,同时在普通班筛选英语较好且对双语授课兴趣高的学生进入双语班,从而增加学生在双语班及普通班之间的流动。
对于医学生和授课教师而言,不论是中文授课、双语授课或是全英文授课,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使得学生理解、掌握、融会贯通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表示能够基本理解上课内容,但同时表示双语教学增加了学习负担,这表明双语授课教师基本都能够较好的把握双语授课中英文授课的比例以使得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医学专业知识。大量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和医学英语表达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平时缺乏专业课及专业英语的考核可能是少数学生选择“没有增加负担”及过半学生选择“增加少许负担”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师资水平、学生素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和双语环境等[5-6]。张峰等[7]对123名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人随访,发现教师因素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力最大,其中尤其以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具影响力。在本研究中,学生认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这表明英语水平不足是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中最为欠缺的一环。大多数学生认为保证双语教学授课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这可能与传统的中国教育模式有关。尽管教师的确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巧用肢体语言、合理利用幽默艺术等多种方式发挥教学艺术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一观点的转变即便在大学仍然任重而道远[8-9]。不过这间接反映出,在现有的教学体制及条件下,快速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不仅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有必要采取外语学院培训、加强英语国家交流等多种途径提高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必要不断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临床实践经验、双语授课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闭卷考试存在诸多弊端,未必能够检测出学生学习的全面水平,但的确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记忆,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的客观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尽管双语班采用了50%的英文命题(全部为主观题),双语班在主观题得分及总成绩方面仍优于普通班,这说明双语班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内科学英语专业词汇,能够较熟练的阅读、理解医学专业英文病例。同时,尽管双语教学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总体而言,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在双语教学的压力下,学生学习可能更为主动、积极,从而更好的掌握内科学专业知识。这正符合医学双语教学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复合型人才的总体要求。
总之,本研究调查显示,根据目前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双语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内科学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与中文教学相比,双语教学模式并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可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运用医学英语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琪,张权.提高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J].江苏高教,2013,28(5):90-91.
[2]关庆凡.高校历史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5(6):113-115.
[3]牛力,刘燕.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153-156.
[4]朱旭,邓静,曾华,等. 流行病学双语教学改革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35-137.
[5]黄海涛,刘晶,于洋,等.医学生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6):870-871.
[6]武敬杰,许世彬,赵新雅,等.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育,2008,16(5):64-65.
[7]张峰,赵宏革.高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J].现代教育科学,2011,19(6):149-151.
[8]王彩霞,包品红,陈平安,等.《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33-135.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多元识读教学
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上对汉语的重视逐渐加强,国际汉语教学事业如火如荼,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在持续增长,这也对国际汉语教师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改革和完善国际汉语教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势在必行,为此我国设置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英文名称为“Master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简称“MTCSOL”,“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自2007年5月以来,全国近百所大学获批为该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14年,北京理工大学成为第三批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单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教学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多种汉语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北京理工大学开设了硕士专业课程《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下面本文将以北京理工大学的MTCSOL为例,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2年,国家汉办在旧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师认证的有关标准和中国汉语教师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年版),简称《新标准》。《新标准》要求汉语教师要“了解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具备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基本能力”“了解中国基本国情,能客观、准确地介绍中国”“具有跨文化意识、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对每个次标准做出了详细解释。在跨文化意识方面,其要求汉语教师了解世界主要文化的特点;尊重不同文化,具有多元文化意识;能自觉比较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跨文化能力方面,要求汉语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能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并能使用任教国语言或英语进行交际和教学。[1]针对以上要求,北京理工大学制定了《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大纲及课程设置。除了让学生习得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学校更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敏感度的探究
Chen和Starosta在1997年指出,跨文化敏感是一种人们能够积极乐观地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以便激发在跨文化交际中行使恰当有效的行为的能力。它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得以解释:自尊、自我监督、思想开放、移情、交际参与度和理性判断。在交际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和自信,不仅能在交际中建立自我价值和自我成就感,更有利于处理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压力和挫败感。国内外学者对如何测量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陈国明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TheinterculturalSensitivityScale)在学术界使用较为广泛。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含有二十四项问题,能够反映跨文化敏感的五个要素:即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以及交际专注度。[2]度量表的选项分为五个程度,每一程度对应相应的分数。受访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答题,最后统计分数以判断其跨文化敏感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从事海外汉语教学,因此具有较高的跨文化敏感度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北京理工大学会在该专业每届硕士生上课的第一天和课程结束的前一天进行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目前,学校已接收两届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对两届学生调查后发现,学期初的调查结果与学期末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学期初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文化差异认同感分值最高,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信心分值较低,而交际专注度和交际愉悦感最低。这说明学生在学期伊始时已经有了较强的文化差异认同感,在过往的跨文化交际中能够保持积极态度,同时在交际中能专注于互动,但在交际中缺乏自信且缺乏交际愉悦感,即只是完成了跨文化交际,并没有享受其中。针对这一特点,北京理工大学在课程安排上进行了调整,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增加了学生与留学生的交流活动时间。学期末的调查显示,交际信心一项的数值上升最多,交际愉悦感其次。这说明,在对《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一学期的学习后,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有所提高,这能使学生尽可能靠近国际汉语教师的标准要求。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多元识读教学模型
(一)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拥有能够和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正常而有效沟通的能力。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汉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因此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有更深层的含义。国际汉语教师需要有能力成功传播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需要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批评地识读对方文化和中华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避免“非你即我”的思维模式。这样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批评识读能力,即通过多元识读教学模式来实现。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多元识读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已呈现多模态化,因此我们交际和认知的方式也是多模态、多元的,仅仅掌握传统的识读能力已不能完成多元国际环境下的交际。新伦敦小组(NewLondonGroup)在1996年发表了《多元识读教学:设计社会未来》一文[3],认为随着传播媒介带来的交际方式的不断变化,需要通过交互运用不同的交流模式,包括语言文字、图像、视频等不同的符号系统来获得意义。[4]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建构多元识读教学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批评识读能力,提高在多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效率。多元识读教学模式是指以“新伦敦小组”提出的教学设计方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多元识读教学的核心概念是“设计”,包括意义的主动设计和社会未来的积极设计,具体地说是可利用资源的设计、设计过程及重新设计。[5]多元识读教学模式由四个要素构成: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判性框定及改造时操练。[6]北京理工大学依据这四个要素构建了以多元识读教学模式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在课程实际操作中,明确指导是指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的讲授;情景操练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书本、视频、PPT等资源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角色转换;批判性框定是指学生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文化语境中体会的不同文化含义,深层剖析世界各文化并再输出,提升文化差异认同感;改造时操练是指学生在进行汉语教学活动时能够从跨文化的角度设计教学。北京理工大学按照多元识读教学模型安排了跨文化交际课程,见表1.所有的教学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1至8周的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授为主,授课内容为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9-14周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对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消化理解,从跨文化角度展示世界不同文化特征,提升文化差异认同感,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信心。在课外,安排学生与留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体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过程。15至16周仍然以学生为主,学生自行选取汉语教学知识点,从跨文化的角度设计教学并演示。
四、结语
一、以培养工程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在构建实践中,从小规模系统向中规模系统逐步演进,在实践中学习并将知识运用融会贯通,完成三部曲。首先,将软件工程思想渗透到Java语言的学习中,让学生先在编程中体会软件工程知识给学生带来的好处,这些内容可以在上Java语言课中安排。并且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的实验课程外,学生在将近学期末要分组做综合实验,实验题目由老师指导选题,从一些在软件公司聘请富有经验的开发人员,让他们参与整个综合实验的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大二时就已经开始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的软件项目接轨。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收获很大。在语言课之后,学生开始软件工程开发基础课程学习,以经典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为主线,教师选择一些实际的案例,选择的项目以中小规模为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事例按照瀑布模型展开,使学生在做项目中学会沟通和自主学习。还可以在课程中安排读书工程,要求读3本以上的书,记入读书工程学分,同时进行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可以按如下步骤展开:首先,通过教师选择一些实际的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同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待小组成员确定案例后,模拟实际开发环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分析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研究成果,老师再给予补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之后,安排团队与软件开发实践课,拓展学生项目管理实践、团队管理与交流实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一位老师担任项目总监,在分配一定的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学生要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属性的软件产品。另外,学院安排一个由老师组成的实践团队,分工并指导软件开发的各阶段,让每个老师所擅长的方面充分体现,并在项目开发最后,由老师和部分同学给每个小组打分,计入软件工程实践课的总分中。这些工作我们将在下学期实施。
二、考核制度改革
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积极推进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3]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考试形式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提交论文、提交软件作品等多种考试形式;为了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考试命题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参考每年的软件分析师、设计师水平考试的相关题目,也可以加入适当的英文考试题,这样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促进能力的发挥;考核方式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如日常实验考核、提交文档及期末卷面考试结合在一起。
三、创新方式归纳
(一)挖掘课堂效率,加强课外实训创新教学过程不再仅局限于课堂,要求学生在掌握教师授课的知识之余,通过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开发项目中。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小组,通过自愿报名加考核的方式筛选出有兴趣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进来,为他们安排固定的实验室,所要完成的项目是由学生自己申报并争取通过审批。在实践活动中,由专门的老师指导,但很多知识是靠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去了解。为激励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每支学生团队进行中期和最后两次评价,并选出好的队伍参加学校及省里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更有动力,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从创新实验室创建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大赛陆续传来佳绩,在全国ACM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上均取得好成绩,其中全国ACM大赛获得一次亚洲区铜奖和多次全国一、二等奖。(二)强化校企合作IT实训,构建多维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加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新实践能力,软件学院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和完善出一套“多维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的资源引入高校。由一些有实力的软件公司派出一线工程师和核心研发人员到学校做培训,他们带来真实的项目,并组织大三学生,有计划地免费进行一个假期或更长时间的培训,然后公司选择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到公司实习,当然是采取自愿的方式和公司签订合同。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学生没有实践机会,不能适应外面的工作需要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生普遍反映进步很大,并且还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三)提升项目式创作组织效益比较好的公司,带来自己公司的项目,并从公司派来有开发经验的人员到现场指导,学院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开发项目的实施,每周开1-2次会,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加以指导。经过了一年的项目开发,已经小有成绩,这些小组的成员都能一直坚持下来,说明这种形式的项目开发给学生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四、创新实践教学成果
从2008年起,我学院每年就业率逐年提高,到2012年止,就业率高达92%,已是全校各学院中就业率最高的学院,而且,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消息来看,对我们学生的评价也很高,普遍反映学生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
五、总结
面对就业的压力与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我们除了要抓好课堂上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扎实基本功和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走出课堂,加强课外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提升自己面向工程的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这些正是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所难能可贵的知识积累。
作者:陈立岩 单位:黑龙江大学 计算机学院
【关键词】《服务营销》 教学改革 实践 教学目标
一、《服务营销》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是远低于美国的近80%。可见,我国的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此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专业英语在跨国沟通上显得尤其关键。因此,非常有必要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服务营销》双语课程。服务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涉及面较广泛,综合性较强。相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服务营销专门以无形产品(即服务)为研究对象,而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易逝性更决定了服务营销的特殊性。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服务营销》双语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被动学习
首先,许多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大多数教师以平铺直叙地讲授知识点为主,对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并且,由于缺乏沟通,大多数学生不清楚也没有主动思考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标,仅仅停留在学校“让我学”的层面。因此,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期望和需求,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清楚课程要达到的目标,非常被动,那么,该课程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学分任务”的现状了。
2.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难以达到双语教学要求
除了部分高水平大学以外,多数大学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相对不高,绝大多数学生在上《服务营销》双语课程前没有修读过任何全英或双语课程,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英文原版教材。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其英语读写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听说能力却比较差,缺少对跨文化情境的理解,与双语教学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英文原版教材和教辅资料不多,缺乏中国本土化的教学案例
目前可以选择的英文原版教材不多,调查发现主要有三本,分别是《服务营销(英文版、原书第5版)》(瓦拉瑞尔・泽丝曼尔 等著)、《服务营销精要概念、战略与案例(英文影印版)》(道格拉斯・霍夫曼 著)、《服务营销(英文版、第6版)》(克里斯托弗・洛夫洛克 著)。一方面,英文原版教材根据作者当地文化和语言习惯编写,多采用国外企业案例,且实证主义特征明显,与中国教材差异较大,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制约,大大降低了课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与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如演示文档、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极其缺乏,使得任课教师备课时花费大量时间在基础材料收集和整理上,效果甚微。
4.缺乏既懂专业又熟练英语表达的专任教师,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大多数任课教师的母语是中文,且他们在国外学习和进修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既懂专业又熟练英语表达的专任教师比较紧缺。受限于双语形式,课堂表达往往会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讲义进行,以翻译为主,较少自由发挥和课堂互动。这样一来,双语教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另一方面大幅度限制了课堂信息量,降低了教学质量。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教师备课和上课事倍功半,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5.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市场营销是一门非常强调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专业,而激发兴趣则是促使学生提高这些能力的最好方法。但是,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以“老师讲授知识内容,学生被动接收”为主,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使之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虽然有些老师会在教学中注意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方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生依然感觉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课外学习环节缺失,课前不主动预习和搜索相关资料,课后没有反思、复习和总结。因此,总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
二、《服务营销》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思路
针对当前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具体解决思路。
1.以“学生参与―教师引导”为模式,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规范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行为实践活动,它是整个课程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保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建议采取“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的模式(见图1)。在该模式下各个环节应当由教师来控制,而学生则应该主动参与。
图1 学生参与―教师引导模式
在“学生参与―教师引导”模式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2)精选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3)组建学习小组,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4)根据具体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例如讲授、案例分析、开放式讨论、主题演讲、辩论、实训项目等;(5)以提高能力为目标,采取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2.明确教学目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首先,必须明确《服务营销》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熟悉“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该模型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该目标,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键在于上好第一节课。第一节课的主要目标包括:(1)引导学生思考,使之明确其学习目标;(2)了解学生期望,并在后续课程中设法满足;(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4)传递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设想、规则和考核方法等。例如,笔者在第一节课写了三句话,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句是“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目的是告诉同学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大家的兴趣;第二句是“Your attitude, not your aptitude, will determine your altitude”,目的是提示同学们学习态度的重要性,要积极主动才能提高自我;第三句是“Tell me and I will listen. Show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目的是告诉同学们参与和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亲身经历和参与才能真正学会。
3.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构建课程知识框架体系
每一门学科和课程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知识框架,而选用不同的教材,这一框架体系会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该课程,学会自主梳理和构建知识框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构建有系统、有结构、有层次的课程知识框架体系,提高其从整体上掌握和运用服务营销知识和理论的能力,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导向的实训项目中去。
4.以实训项目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自发组建3―4人的团队(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项目。实训项目一般从期中开始,每个团队选择一个服务业中的企业或单位进行相关专题的研究。要求各小组从选题、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数据分析、问题诊断,到提出解决方案的每个阶段均在老师指导下由各团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有任何问题均可在课外联系老师进行讨论和指导。最后,在学期末结束前向全班进行主题演讲汇报,大家就相关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5.以提高能力为目标,采取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与教学改革配套的是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在“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的模式下,应该以提高能力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比较单一和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与前文各项改革相匹配,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具体包括:(1)考勤和纪律(20%);(2)案例分析讨论表现(20%);(3)实训项目演讲和报告(30%);(4)期末总结,要求构建自身课程知识框架体系,总结课程学习的收获和不足(30%)。
6.健全和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还需要同行和高校重点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引进更多优秀的《服务营销》双语教材,加快本土化案例开发。双语课程教材遴选要重点考虑两方面因素:内容是否合适以及学生价格承受能力。此外,还要注意英文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注重内容和案例的本土化。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知识架构,补充和开发服务营销本土化案例。在引进国外教材过程中,一方面以教学目标和大纲为依据进行适当改编;另一方面,增加对难懂的英文、关键概念的中文注解。
(2)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重理论说教、轻能力培养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这就对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英语表达能力强,又要求具备实践经验。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大多数老师只满足部分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创造更多机会让老师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举办双语教学在职培训班,加强国内外教学经验学习和交流等,并将这些活动纳入教学考核系统。
(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激励制度。建立和完善《服务营销》双语教学质量评价和奖酬激励制度,是保证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在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上均采取多元方式进行。例如,评价主体包括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同行、学生等;评价内容可以将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构建出相对健全的考核指标。与质量评价相对应的是奖酬激励制度,可以从工作量系数、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等各方面进行制定,以便提高教师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对近几年《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发现,改变双语教学的现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努力下,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才能推动其不断完善。一方面,学校要高度重视,在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上给予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学习,加强与同行的经验交流,积极与学生沟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最后,同学们要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与老师沟通,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杨莉. 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8): 48―53.
[2]王建国. 基于合作学习的国际营销学双语教学改革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4): 18―19.
关键词 高校 毕业论文 全程化管理
1 全程注重制度建设,强调规范要求
1.1 注重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要求是毕业论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前提。在毕业论文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文件,如选题专家审核制度、中期检查制度、成绩评定制度、延期毕业制度等,并将这些制度要求以学院正式文件的形式在全院、导师及学生中间予以公示和说明。在全程的论文管理中,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准绳,结合弹性灵活的突发事件处理决策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
选题专家审核制度指选题由师生共同产生,答辩领导小组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筛选。中期检查制度指学生提交论文初稿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于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成绩评定制度则主要是制定评分标准,将导师初评、交叉评阅、答辩评分制度按合理比例组成,最终评定学生论文成绩。
1.2 强调规范要求
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除了要求其能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外,也十分注重其文章写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因此,我们在建设和形成书面制度文件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制定了论文模板。
在模板中,对字体、目录、参考文献、文本编排顺序等格式要求,给出严格的规范规定。同时,还会做出一些明确的量化要求,如:题目应该简短、明确,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关键词一般为3~6个,每一个英文关键词必须与中文关键词相应;目录一般按3级标题编写;文本主体(包括引言、正文与结论),字数不少于8000字;参考文献应在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应少于2篇等。
2 全程依托网络平台,实时监控与反馈
2.1 定期检查,辅以不定期抽检
首先,我们采用“以定期检查为主,随机不定期抽检”的方式,对学生提交各项材料情况加以实时监控。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根据毕业论文的各个具体环节,详细制定进度表,细化各阶段任务,给出一个供师生参考的毕业论文 “时间进度表”。按照我们的进度安排,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在实习结束后。实习前,教师出选题,答辩指导小组讨论选题,初定选题,学生带选题进点。实习结束后,大四第一学期第6~7周召开师生动员会,收集学生选题、专家筛选选题;第8周确定选题,配备指导教师;第9~10周指导老师下发任务书,学生提交开题报告;第11~14周学生提交外文翻译及原文、文献综述;学期末,学院组织初期检查,检查学生提交情况和教师指导情况。大四第二学期第3周,学生提交调查报告、问卷、论文初稿,学院组织中期检查;第4~10周,导师反馈论文意见,学生修改,导师定稿、签字;第11~12周,导师初评、交叉评阅、论文答辩、成绩汇总,召开工作总结。
2.2 师生互动,灵活弹性管理
整个毕业论文进程,我们实行师生互动的管理,成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指派一名专业老师为论文秘书,指派一名学院办教学管理人员协助论文秘书进行过程管理。领导小组在宏观上对师生论文进展进行监督,论文秘书和教学管理人员督促师生按时完成各项分解任务。学生记录教师指导记录,并在学生中选取优秀学生组成学生论文检查组,对同学进行督促,并对论文格式等进行规范化检查。
3 注重基础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毕业论文不是本科教育中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与前期专业课程学习、科研素养培养、毕业实习等紧密联系的一个系统教学过程。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将专业学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工作作为同一项工程,进行四位一体的改革与实践。将论文训练过程前移,强化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并以毕业论文为载体,将学生四年的课程理论学习、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竞赛活动,与实习的前后衔接等形成有机整体,构建成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四位一体的全程化论文管理结构图如图1:
(1)专业学习。大学前三年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启动论文写作的预备阶段。开设社会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统计学、公文写作等课程,进行论文研究方法、论文规范性(包括格式规范化)培训,使学生能够掌握毕业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文献检索,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2)科研训练。成立学院科研指导小组,对学生开展专业科研训练。结合教师科研,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进行论文撰写、发表或参赛。
(3)毕业实习。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①我们把实习教学与毕业选题工作结合起来,学生带选题下点实习,根据实习内容选择选题方向,或者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在实习中遇到的工作重点等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在实习中收集相关资料,把实习与毕业论文的工作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②
English Nursing Foundation Stage
Lv Xingye;Zhu Yi; Wang Hui;Lv Haiyan;
Sun Han;Ji Meiheng;Liu Xifei;
Han Dongmei;Wan Hui;Li Yanjun; Li Xiaoqing
(河北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 067000)
(Chengde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Chengde 067000,China)
摘要: 开辟国际护理就业市场是我国未来护理教育方向之一。生源质量下滑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但只要教育与管理得法,涉外护理教育还是大有可为的。
Abstract: To open up a nursing market in abroad gear to the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here' s no getting away from the fact that the quality of student-resourse is letting down. If the method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s correct, foreign-related care education in English will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关键词: 英语护理 基础阶段 一体化
Key words: English nursing;foundation stage;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74-02
0引言
自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我校课题组对除自治区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以外的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2所中、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英语护理专业”开设时间、在校生人数、已毕业人数、出国就业人数等。在收到反馈的143所中、高等卫生职业院校中开设有“英语护理专业”的有120,占受访院校的83.9%。“英语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数约为52917人,累计毕业人数约为59799人,累计国外就业约1896人。出国最大的障碍仍是语言关,特别是听力和口语。承德卫校自1989年开办英语护理专业以来,截止于2008年5月已向国外输出1087余人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中东等国就业。2007、2008、2009年分别出国136、152、174人,分别占同期英护毕业生的35.4G、36.1G、30.5G。工作签证(包括护士、护工)占出国人数的70G,留学签证(澳洲、英国)占30G。早年由于出国渠道不畅,大部分学生留在大城市就业,因为英语好的护士在大医院受青睐。近几年出国途径增多,故大部分都是后来出国的。我校是全国英护教育协作会理事长单位,其英护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来,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就此于2002年成立了英护教育基础部,教学与管理与校本部相对独立。经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对近6000余名英护新生进行一年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现介绍如下:
1学生管理
1.1 签订齐抓共管协议书依据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部的实际情况,详细制定齐抓共管协议书。入学时要求家长认真阅读并签字同意,一式两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对学生及家长都有较好的约束作用,特别是在解决一些纠纷方面更有意义。
1.2 准军事化封闭管理职业学校的学生巩固军训成果,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非常重要,因为自制力差是他们最突出的缺点,军事化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执行时间上的刚性,这对学生英语活动的进行及养成教育相得益彰,大有好处。
1.3 禁止使用手机前提是宿舍内安装卡式电话。手机对中职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从一定程度上讲,管住手机就管住了学生。
2教学管理
2.1 分层教学在新生入学后2周军训内完成。用初中水平的英语试题进行测试,一般不考听力,时间控制在90min内。因为是摸底测试,不用提前通知复习。然后严格按英语成绩分班。基本分两个层次,称为强化班与普通班,其比例控制在2:3。对于分数不够要进强化班的学生要予以杜绝。可一学期进行一次微调。一学年进行一次大调。但重新编班,彻底打乱秩序对学生会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也会使管理缺乏延续性,因此近几年来我们都采用强化班调进与调出平均掌握在10个人左右、原班级整体不动的办法,实际运作中很成功。
2.2 教材选择由于职业学校学生英语水准终极目的是通过雅思考试,所以选择教材非常重要。精读教材先后用过《高职院校英语读写教程》、《许国璋英语》、《大学英语预备级》、自编教材等,泛读一直用《新概念英语》,口语用外研社的《走向未来》。听力一直用《大学英语听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由于不是一套书,因而系统性与互补性较差。近年来由我校主编的《涉外英语综合教程》得到了同行的认可。通过在教学应用中不断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 教学方法为考试学英语,使很多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烦厌甚至失去兴趣。我们的宗旨是在一年级要求背诵,以强化语音、语调为主。在英语发音上特别要求其准确性。坚持英语月考,教师集体备课,优秀者上示范课。语音要求强化始终,人人过关。课上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英语表演为必备内容。
2.4 课外督导检查主要检查英语的背诵与模仿,包括精、泛、听所有内容。学生的背诵潜力很大,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切忌拖延欠账。除了课前检查以外,主要利用中午时间和第七节自习课来完成。要求每次都要打分,人人过关,达不到要求者过后补上。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其做法确有效果,学生的英语表达有惊人进步。但需要教师极大地付出。
2.5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2.5.1 仿背诵及角色扮演课前15分钟,可采用个人主动参与结合抽查的形式进行模仿背诵,按授课内容安排角色扮演。最适合角色扮演的是听力课,因为听力课多数是对话和幽默小故事,需要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该活动要持之以恒,认真评价记分。
2.5.2 早读每天早自习安排30分钟进行,由学生会学习部学生监督。内容为精、泛、听课文。要求尽可能大声朗读或背诵,人人张口,鼓励学生边听磁带边大声模仿朗读和背诵。强度掌握在冬季也要达到轻微出汗。
2.5.3 午间交替进行听音和英语背诵检查在老师指导下,每天中午听音30分钟,内容可选用同水平课外资料。午间背诵检查精、泛、听课文。听力大部分是对话,事实上背诵模仿听力课文在发音及语调方面都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2.5.4 双人口语和故事会固定安排在每天第一节晚自习进行。一般双人口语为30分钟,可由两个人自选题目对话交谈,或以听力课对话为脚本进行。故事会为15分钟时间,每天固定几组到讲台上表演。要求讲故事要脱稿,辅以惟妙惟肖的动作。主持人先收集故事内容并准备好台词,为防止流于形式,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会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向教师反馈。
2.5.5 英语书法比赛于开学后的第一个月进行,主要是集中展览各班的优秀作品。要求学生有组织地参观并在以后的英语作业书写中坚持、渗透。整洁、规范的英语书法对学生英语学习意志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2.5.6 英语单词比赛各班组织代表队,结合初中学过的内容,采取汉译英、英译汉、抢答、动作猜词、单词接龙等形式。可以台上台下互动。这一活动一般安排在开学第一个月进行。
2.5.7 模仿背诵比赛举办时间为每年10月和次年3月。因新生语音的纠正应侧重于开学第一个月,所以模仿背诵比赛在开学一个月后举办是很有必要。经过一学期学习,来年开学初再举办一次同类比赛,能使学生提高信心,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2.5.8 英语主持人比赛英语节目主持人在学校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每天的双人口语,还是大型英语活动的举办,都离不开英语节目主持人。因此英语节目主持人的培养选拔,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就要留意。每周一至周五轮流主持节故事会,每班至少培养5对。对英语主持人要实行个别指导、统一培训,定期交流,随时回访、使主持水平逐步提高。每年5月下旬举办全校英语主持人比赛并进行才艺展示。此活动也为不断选拔高年级英语活动人才奠定基础。
2.5.9 讲英语故事比赛此活动几乎是每天固定的英语活动。由班节目主持人安排,每天按固定组别上讲台,要求讲英语故事达到脱稿、语音模仿并带动作。全校性英语比赛比赛在每年6月份举办,节目主持人由公开选的学生主持。要求人人参与,各班在进行充分的预赛中选出参赛选手,以此掀起英语学习的。
2.5.10 学唱英文歌曲及比赛①歌曲选择:歌曲选择既要注重旋律优美,又要注意相关语法知识及歌词,这对促进课堂英语教学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Yesterday once more这首歌在我国流行了几十年,对不同时代的学生同样有影响力。Carpenter那如诉如泣般的演唱、富有磁性的声音对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震撼力。每届学生都是从这首歌学起的。Take me to your heart 和The day you went away对学生的发音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等都有很好的训练作用。Big big world 和My heart will go on 里突出了do的强调作用。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学英文歌曲或在一些重要活动如运动会前学唱Hand in hand等。②时间安排:每天安排10分钟,时间在上下午预备至上课前。各班要有学生会文艺部的学生进行监督,确保人人开口,管理纳入操行。各班统一从互联网上下载后,用带有USB接口的影碟机接电视机播放,将歌词及翻译印发各班。英语教师在课上要抽出一点时间对歌曲背景、词汇及语法做一简单介绍,指导学生欣赏。③检查考核:首先要求熟练地背出歌词,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因为歌词就象散文诗。然后尽量模仿原唱;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可以看着歌词演唱。唱完后要予以点评,认真打分,计入成绩。每3―4周学完一首英文歌曲,每次每班抽查6―8人,唱过的可重复抽查,总之要求人人会唱。实践表明,即使抽不到,许多学生也踊跃前来演唱。对于加强班的学生,该项工作要持之以恒,不可流于形式。不能唱的学生至少能熟练背诵歌词。④举办英文歌曲比赛:以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为目的,在各班充分预赛的基础上每个班选拔3―4名选手参加校区比赛。
学唱英文歌曲的目的不单纯是学歌曲,首先优美的歌词就象美妙的抒情诗,里面有各种语法现象。背诵歌词并演唱,就等于把书本上的英语说出来成了活生生的口语。一些复杂的语法知识由枯燥变得生动了。另外学生敢于在老师及众人面前演唱,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及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8年来我们坚持始终,不断调整相应曲目。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教师们也能演唱多首英文歌曲,这使师生之间相得益彰。
2.5.11 英语戏剧、小品比赛每个班推出2-3个节目参加比赛,要求学生参与尽可能要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哪怕只有一句台词。选材包括传统的短剧、英文故事、中文小品英译等。由于举办此项比赛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属综合性赛事,涉及到主持、模仿、背诵、故事、歌曲、才艺展示等,因此从第二学期开始就要布置。英语教师在指导时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适当辅以道具。该活动既是全校文艺活动的盛会,又是一年英语教学及活动的总结。
2.5.12 参加英语“文化周”活动这是各年级都要参与的、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有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主持人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文化小制作、李阳的“三最”模仿比赛、英文节目汇演、参观出国学生工作及生活展等内容。有的内容年年都在增加、更新,还有归国回来的学生现场演讲,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反响,不断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2004年以来,我校为迎接校庆都要举办英语文化周活动。
2.6 英语校园文化建设英语内容在教室里张贴,英语文化在宿舍里提倡与彰显,英语励志格言写在楼层及楼梯旁,校园内常换英语板报,师生之间尽量在更多场合用英语交流,用英语写请假条等。做到以上各项既讲求形式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负责督促落实并作出榜样,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英语的习惯。
关键词:翻转课堂;水污染控制技术;双语教学
一、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环保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析应用效果,寻求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为探索适合高职环保类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提供基础数据。
二、研究方法
1.单组实验法。选取10个单元,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共18 周。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主要侧重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从教师授课方式和学生接收效果两个角度进行调查,对实验结果进行论证。
三、水污染控制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学习资源的准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获取知识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角色更像教练,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知识的传输由传统教学中课上教师灌输给学生变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但这不表示教师放弃了课前的活动。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引导,这就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准备上。在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中,主要依托的是校内建成的网络课程资料。资料中有教师录制的关于各个知识点的微视频,以及PPT、word文本资料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前将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发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登录网站在线学习。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总结疑点、难点问题。
2.翻转课堂与双语教学的融合设计。水污染控制技术作为国际化建设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需要授课教师具有国际思维,积极关注和学习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与工艺,这些需求使双语教学的开展成为必然。在水污染控制技术中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的污水处理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成为国际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相应的污水处理知识,同时和翻转课堂相融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课上内容、对象的设计。通过翻转课堂前期的准备,学生对当堂学习的内容已有了大概的理解,教师在课上可以重点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与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比如,教师可以重点讲述比较抽象的内容,如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单元的运行过程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选择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大量引用典型污染控制设计范例以及具体、形象、可视性好的插图,使原来抽象的内容和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专业领域的国际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结果与讨论
1.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英语能力。在实行双语授课之初,全班只有极少数学生敢开口用英语回答问题。翻转课堂模式和双语教学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对英文水处理知识的理解力和接受力。经过10个单元的双语授课,从原版英文教材和期刊中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案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基础英语的学习热情。在学期末的授课中,全班已有近半数的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并能以比较准确的表达回答专业问题。
2.提高了实训技能。学生反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课堂上接受知识比较被动,如在水处理实训课上更多的只是记忆步骤,机械操作,技能并没有得到多少锻炼。而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后,学生在课前已对将要进行的水处理实训项目有了充分的了解,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理解完成技能操作,从而达到预期的技能训练目标。
3.增强了学习积极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层面的收获很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加深了对水处理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堂上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充分表达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多数学生表示,新模式下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在课前多了解相关知识,增强了学习参与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育教学改革 终结性评价 多元化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顾晓琳(1979- ),女,吉林白山人,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公共外语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吉林 长春 13011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235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72-02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评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对师生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做出评估,并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普遍采用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如过度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等。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同时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现如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
我国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面普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教师或用人单位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有着其他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盲目地取消,但其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由授课教师来组织考试,而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则很少参与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另外,这种评价方式缺乏激励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感受和表现在评价中无法呈现,成绩决定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容易使学生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也可能会降低英语授课教师思考、探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积极性。总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许多方面都难以满足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无法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更难以促进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传统评价方式基础之上,引入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极为迫切。
二、大学英语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1.理论基础。多元化评价体系理论源于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拥有上述9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则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这一理论向传统学生能力评估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研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2.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为了克服终结性评价为主导的单一性评价方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学者们提出了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新型评价模式是从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多个方面实现多元化,是能够全面地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系列方法。同时这种评价能够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语言潜能、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提供改进教学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引导者,负责评价活动的组织和记录,在评价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而学生是评价体系的中心,体现着被评价者和评价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评价内容多元化,即能力评价与知识评价相结合;(2)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3)评价标准多元化,即将统一标准和个人标准相结合;(4)评价形式多元化,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多元化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具体实践
1.评价内容多元化。在传统大学英语的评价体系下,教师将期中、期末等考试中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高低的尺度。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消极情绪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减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可能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越不喜欢学,学习成绩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事实上,这种单一的评价内容无法完全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因而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一个完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会注重对其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测试,而且也强调对其英语实际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态度、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从而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提供全方位、立体的综合性学习信息。
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在组织评价活动时,应该对教学内容的多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如在英语课文讲解完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用所学的英语单词讲故事,观看英文电影后为电影重新配音,组织英语歌曲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反应能力,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等;还可以通过阅读英语刊物、撰写读书报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英语的整体水平。
2.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作为英语的学习者,是英语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多元化评价体系也应由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与协作。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受评者变成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教师也变成评价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自评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报告的形式来实现,报告可以使学生以周记或日记的形式记录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内容和进展。学习报告为教师和学生评价学习效果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并且是课堂评价的有益补充。学生的自评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可以分为课程前自我评价,课程进行中自我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效果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也可以在开展口语对话、情景剧表演、课文复述等英语技能训练活动的时候进行,让学生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地自我提高和进步,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的综合能力。
教师评价并不仅仅指终结性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试卷成绩所做出的判定,而且还包括教师所做出的形成性评价和诊断式评价,主要是指在课后教师和学生多沟通,帮助他们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督促并检查学生的作业,为学生随时提供指导性和诊断性的信息。教师评价必须和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评价标准多元化。大学英语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应采取灵活的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天赋和个性,统一的评价标准很难满足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要以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知识目标作为统一的参照标准,而且要以学生纵向发展的自身进步情况作为个人标准,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学英语知识目标的统一标准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期末考试中以统一的试题呈现,而学生自身发展的纵向标准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档案的形式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内容包含与学习相关的所有资料,如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最喜欢的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预期的目标、参加英语活动的照片、英语刊物的读书报告和学习报告等,这些资料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想法、进步情况等。档案收集的时间可以分为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定期将档案袋中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得出纵向比较的自我评价,不断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做出记录,作为多元化评价的一部分。
4.评价方式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同于以往单一的试卷测试的评价方法,而是将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引入评价活动中,如学习报告、问卷调查、座谈会、对话表演、情景剧、英语辩论等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授课教师及时了解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自身英语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使学生能更好地认清自己英语学习的实际状况。通过座谈会,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沟通,帮助不同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更有效地对学生实际能力做出评定。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也能为教师的教学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进而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大学英语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克服了以往评价方式的简单化、评价内容的刻板化、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以及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多元化评价体系既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当然,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如不同的授课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评价标准参差不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评价的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标准,并积极进行师资培训,帮助老师充分理解和把握多元化评价体系。随着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其评价内容的立体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标准的灵活化,将会成为高校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胡延峰.构建多元化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分析与探索[J].林区教学,2008(5).
[2]李秋.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功能[J].科技资讯,2009(33).
[3]罗少茜.英语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 案例库的研究与开发
1.1 究的基本思想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 以往的儿科学临床教学经常遇到以下困难:①儿科 病人年龄跨度大,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病史及体 征往往不典型,资料难以获得;②病情变化快,不易 观察到阳性体征。有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病情变 化非常快,比如,高热惊厥、婴儿腹泻等疾病,就诊时 可能病情很重,但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快得 到控制,而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学生不易看到典 型表现;③医疗与教学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多是独 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常常不配合,甚至 拒绝学生实习,给临床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 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观察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成 为临床教师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医学生扩招数 量的增加,学生多,患儿少的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新 的医师法的颁布,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给我们临床 教学带来新问题,而临床医学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的学科,案例学习是主要途径,加之见习课床边教 学,学生也只能看到疾病过程的一个点,不能对整个 病程有直观的、全面的学习。因此,探索案例教学的 新方法、新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2 案例库的设计与制作针对目前儿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整合以 往的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研制成数字 化儿科学案例库。《儿科典型案例集锦》是卫生部资 助的多媒体教材项目,《儿科案例库》是西安交通大 学资助的教学改革项目。两个课件均采用 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进行制作,为网络版多媒 体课件。用浏览器来阅读,通过校园局域网,在多媒 体教室可以访问,还可以通过Internet与其他学校的 教师及学生共享、交流,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简单。 《儿科典型案例集锦》中所选择的案例,均以五年制 儿科学大纲要求为蓝本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 实的住院病人,每个案例包括:主诉、现病史、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全部过程。 《儿科案例库》在每个案例后,设计了由教师编写的 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试题库,自学测验内容,使学生 学习案例后,能及时复习理论,做练习,巩固所学内 容,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首页上方设计了课件介绍、使用帮助、软件下 载、友情链接、中文版及英文版按钮。考虑不同学习 者知识层次以及上机条件的差异,本课件提供了一 些必须的播放插件,推荐了部分的优秀医学网站。 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跳转功能。案例页面设 计了案例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 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理论参考的书签按钮,帮助 学习者快速查找到相关学习内容;并通过超链接按 钮,快速进入其他学习单元。在案例正文中,有素材 表现的地方设计了小图,点击小图后出现大图。视 频、音频、动画设计为按钮,点击后出现相应的视频、 音频及动画。并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师 生的反馈意见,对案例库进行补充、修改,使之更符 合临床教学的要求。
2 数字化案例教学实践
2.1研究对象在我校98级31名留学生,218名五年制本科生 《儿科学》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案例库进行案例教学 实践,分别与97级33名留学生,203名五年制医学 生儿科学成绩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98级医学生案 例分析题答题准确率进行分析,以问卷形式对授课 教师教学进行评估,并将课件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院、福建 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使用和评估。同 时在我校第二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扬州人民医院 儿科教学中使用。
2.2教学方法
2.2.1在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案例教 学法如在讲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首先给 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病例中展示患儿的症状、体征 图像及文字描述,由老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 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病因中的胎 儿、母亲、分娩、胳带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展 示相应的图像、动画内容;讲解体征时,将案例中的 体征图像点出,学生可以看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 病时,患儿有紫组,反应差等体征。点击视频按钮, 播放患儿的觅食、拥抱、握持放射减弱的视频;讲到少见疾病共11个系统,53多个鎌案例均为真辅助检查时,通过提问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诊断学方法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诊 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案例的诊断,教师再结合患儿的头颅CT、B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 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以及选择方法,将学习过的知识 横向串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思 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2.2在见习课上,模仿临床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 典型案例教学每次见习课,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 每组5 ~6名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大家充分发表 意见后,每组总结出患儿的临床病史、查体、实验室检 查特点,提出诊断和诊断依据,提出鉴别诊断以及依 据,做出相应的诊疗计划。然后,每组选出1个学生 代表,将讨论意见做总结发言后,其他组的同学就病 历及讨论结果提出质疑,对提出的疑问,由学生给与 解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带教老师给与指导。 每学期安排5 ~6次的案例教学。
2.3教学效果与评估
2.3.1期末从儿科教研室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试 题,卷面总分为100分,案例分析题占30分中,共设 计了 2个案例分析试题,分别测试了基本知识点、诊 断分析能力、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制订治疗计划能力。 然后,与上一级本科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推断数字 化案例教学对儿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
2.3.2数字化案例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教 学方法进行评估。学期末,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问 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进行评估;院内 组织教师座谈会对课件使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并 分析院外案例库使用反馈意见。
2.4统计学分析考试成绩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案例分析题答题准确性比较用均数士标准差,并进行检验。
3 结果
3.1医学本科生《儿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校内 学生见表1;留学生见表2。分别在97 (5)与98(5)本科生中随机抽取1个 班,进行案例答题准确率比较97 (5)为20.1 ±0.24; 98 (5)为26. 39±0.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2教学评估3.2.1教学方法评估发出问卷50份,收回49 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有较大帮助;■缺点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交流 减少。
3.2.2教学效果评估发出问卷30份,收回29份,教学满意率为96.5%,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多媒体制作精彩;。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收获较大;多媒体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希望进行更多的案例教学。
3.2.3对课件使用评估院内发出问卷15份,收 回14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教学效果好;教学重点突出;院外课件使用反馈评估意见有:课件设计思想独特,体现了课程整合的功能, 功能齐全,案例典型;制作编排合理,图像精美,声响视音频效果好, 画面简洁,色彩柔和,便于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课件中贯穿了加强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的教 改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该课件国内 较少见,希望能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弥补了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学习的好 帮手,是教学改革中一项很实用的方法;
4.讨论
4.1发展了传统案例教学将典型案例数字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克服了 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只能看到每个病人病 程中的一个点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 展示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数字化案例信息量 大,可以表现全方位疾病的特点,丰富了案例教学的 内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实习生专题病例讨 论,能极大地提高实习生对典型或疑难病例病理与 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举一反三地将书本 知识迁移到临床实际应用中,很好地培养了实习生 思维发散和辩证鉴别能力,强化了 口头表达能力,纠 正了模糊概念。实践证明,病例讨论运用恰当,能使 实习生的观察、诊断、独立思考、病案分析、实际操作 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丨2。
4.2体现个性化教学特点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环境, 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与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学 习习惯与节奏自主掌握进度,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特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 热情和学习潜能丨3],符合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
4.3教学效果良好 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使用数字化案例教学 以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80分以上的 学生占到80%以上,经x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 异。从院内外课件使用反馈来看,体现了课程整合 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4具有可扩充性,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数字化案例教学课件为开放的网络课件,可以 及时添加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 育资源;还可以进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 学生的联网学习,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打破了床边教 学的时空界限,为今后临床医学的网络教育提供借 鉴。
关键词:合作办学;专业课教师;土木工程;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20-02
一、引言
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加之“一带一路”策略的逐步展开,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更加密切,这明显增加了国内对具备国际化视野人才的需求。因此,教育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是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目前合作办学基本采用“2+2”的模式,即前两年在国内进行基础课学习,后两年在国外完成学业,而第二年的专业基础课讲授的优劣,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学生后两年能否顺利融合到当地授课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这种现状,对合作班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是一种机遇与挑战。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依托教育国际化的指导思想,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每年招收2个教学班,目前已经招收了3届。笔者有幸参与了专业基础课的讲授,针对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在完成中澳双方的授课目标与具体要求的前提下,重点探讨合作办学中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可以对国内其他合作办学的专业课教师有一点启示。
二、中澳合作办学中专业课教师的机遇
合作办学与普通教学,不管从授课模式、授课语言、课程安排、考试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这势必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对授课的教师也是一种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拓宽国际化视野。我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本着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学生的宗旨,课程安排参考澳方学校的课程配置、配套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指导和考核标准等,结合中外双方的教育特点和各自优势,进行适度微调,使之既符合外方教育体系,又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详细了解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这是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的基础训练,也让专业课教师了解国内外教育在同一门课上的区别,形成了中外教学的有效互补。另外,合作办学主体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来自外方外,中方教师也基本上在外方学校进行培训交流过,对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十分有利。如果说了解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限于课堂,外派培训则是直观的认知,文字资料很难与之相提并论,且中澳双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再次拓宽了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2.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合作班的授课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主要是考虑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最新教学内容的切合度更高,英语口语相对较好,与外方教师沟通便利,在外方学校进行培训时,接受能力更高,效果更显著。但是,随着办学年数的增加,也会逐渐暴露一些弊端,如一些青年教师欠缺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好。针对这些情况,我院对中方教师的安排进行了调整,对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学历结构和职称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了有帮有教、共同进步的师资队伍。若想保证后续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团队协作是关键环节,这也与普通班级教学的单人授课有所不同。针对团队的协作能力,学院建立了多个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群或教学小组,各成员实时交流,在逐渐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也使得教学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3.紧密贴近外方学校和教师。每年的授课,除了固定的基础课教师外,外方都会委派新人加入,而每次的学期前的见面会、学期末的总结会以及学期中的定期研讨会都是由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直接交流,双方针对存在的问题、授课计划以及将开展的试验或者实习展开讨论,汇总意见,这个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外授课方式和方法的思想碰撞。中方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和学习国外的授课安排、课程配置、实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提高个人的教学认知水平,可以从不同角度安排专业课的讲授。而每学期至少两次的中外学院关于合作办学的交流会,更是紧密贴近合作方的机会,能够从更高的角度了解合作办学的进程。
4.薪酬待遇体系。我院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的合作办学,学校较为重视,投入较大,每年资助至少两名年轻教师赴澳方学校进行培训,资助五名年轻教师赴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进行培训学习,为以后的中外办学进行师资储备,这属于工资待遇之外的额外红利。另外,针对进行合作班授课的教师,我校单独列支明显高于普通班级的授课系数,并计入年终考核,因此,课程比较多的教师可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对合作班教学的认可。
三、中澳合作办学中专业课教师的挑战
1.课程繁重。中澳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强度大,课后作业较多,全新的教育模式、考核方法和英文授课,也让学生感到巨大压力。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虽然仅仅比普通班级每周多2个课时,但教师的前期准备、授课过程和作业批改与普通班级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用一个崭新的思路在全英文环境下进行。另外,与课程相结合的实验课程,也需要提前准备,70个学生,每5个人一个小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一次实验课需要持续3天的时间,这在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是一个繁重的任务。因此,合作班教学的教师一个学年下来的教学工作量基本在450个学时左右,是普通班级正常教学工作量的2倍。但在实际的排课和上课过程中,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2.研究梯队难以建设和融合。合作班教学的教师均是名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一般进入我校3年后才能教授合作班的课程,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的5年内正好是研究成果频出的黄金时期,期间若有好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方向,则很容易脱颖而出。但是繁重的合作班教学任务会明显影响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首先自己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很难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其次,若加入其他教授的研究团队,考虑到协作时间的不连续性,要么科研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要么很难完成团队中安排的任务,久而久之,会影响个人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另外,从学院的角度考虑,合作班的教学也很难形成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研究梯队,难以按传统的国内教学思路开展本科生科研教育。
3.职业发展规划。现阶段国内的高校基本都是科研与教学并重的高校,虽然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但是教师若想得到更好发展,作为支撑的科研成果必不可少。一般来说,一名博士毕业的研究生若想成为优秀的高校教师,省级基金、国家级基金是必不可少的,其他荣誉的获取更是需要优秀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在中澳合作办学的条件下,教师承担着更多的教学和科研以外的工作,其科研成果难以跟普通教学班级的教师竞争,久而久之,将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仅仅从学校的职称评定角度考虑,如果学校采取统一的职称评定标准,那么合作办学授课的教师就难以跟普通班级授课的教师进行竞争,在职称晋升上就会有较大的难度,进而影响职业规划,若不能很好的协调,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结语
在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趋势的背景下,进行合作班授课的专业课教师虽然在拓宽国际化视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薪酬待遇方面有较好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科研梯队建设和职业规划受限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良好解决,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扶持,在各项政策扶持下,加之教师的个人努力,将会化挑战为机遇,形成良性发展。合作办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中澳双方的教育特点,扬长避短,促使办学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消化并形成一套适合于各自学校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模式。优秀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凸显机遇,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院的长远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B.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教师,2007,(11):20-24.
[2]魏永红.切实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J].上海教育,2007,(11):32.
[3]蔡杰进,余展涛.中法合作办学模式下专任教师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6,(3):1-3.
Study o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ers of Sino-Australia Cooperative Education
―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r Example
LI Hai-bin,ZHU Bin,SHEN Yan-jun,WANG Le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05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