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22:4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扶沟县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在省、市森防站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积极推进森林健康理念,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按照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一站三网”体系建设,结合“杨树病虫害综合治理工程”及“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试点试验研究”实施方案要求,完成了下达我县的各项测报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心测报点的自身建设
1、人员配备情况:我县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现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7人),专职测报员5人,各乡、镇(场)均配有一名兼职测报员,使全县林木病虫害监测覆盖率达到98%。
2、办公设施:办公室5间,设有实验室、标本室、微机室、资料档案室;实验室配有显微镜、解剖镜、冰箱、检疫及调查取样工具等仪器设备;微机室配有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并加入国际互联网;办公室绘制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防治图和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固定测报点及临时测报点分布图,档案室对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历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统一归档,各类档案齐全,内容包括: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每次调查的原始数据资料,每年的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防治情况、测报等资料。
二、中心测报点的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建设方案》,按照省、市森防站的要求,我县中心测报点承担杨树食叶害虫的一般性调查和系统调查任务,并对杨树病害、蛀干害虫进行一般性调查,结合在我县实施的“杨树病虫害综合治理工程”及“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试点研究”项目,做好“不同杨树品种抗病虫能力调查”、“不同混交模式控制杨树病虫害作用研究”、“杨小舟蛾的系统观察”及“不同品种的50cm标准枝的叶面积测定”等课题的调查工作。
1、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对象方案的制定,通过对全县27.85万亩林地进行调查,我县杨树蛀干害虫主要是光肩星天牛、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杨小舟蛾一般调查和系统调查方案及“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实施方案”。
2、测报方案的实施情况。按照测报实施方案的要求,中心测报点固定五名专职测报员,在全县范围内设固定标准地32处,临时标准地3处,在全县设32个监测区,根据不同的危害程度设临时标准地。以小班面积为基数共设551个小班。根据踏查路线用比例尺为1:25000的地图进行现场调查和勾绘,将踏查路线固定并上图。对杨树蛀干害虫进行一般性调查,在城关镇小李庄村设养虫笼3个,对杨小舟蛾进行系统观察,将调查结果及时以简报的形式向省、市森防站进行上报,并反馈核实测报结果,按测报结果及时写出当年主要病虫害预测分析报告,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结合“杨树病虫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__年本文度完成了采取生物或仿生制剂防治2万亩,营造生物防虫隔离带10公里,营造混交林0.1万亩,改造纯林0.05万亩,同时开展了“不同杨树品种抗病虫能力调查”、“不同混交模式控制杨树病虫害作用研究”、“不同隔离方式控制杨树病虫害作用研究”等课题的调查工作,由于中心测报点对主要森林病虫害测报及时准确,防治措施得力,及时控制了杨树食叶害虫的危害。
三、经费使用情况
我县中心测报点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建设方案》的要求,主要用于仪器设备的配置及业务补助等方面,>!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由于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求业务技术水平较高,特别对专职则报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职测报员的业务素质。近几年,由于机构改革,我县事业单位经费紧张,不能全额供给,森防经费出现严重不足的问题,建议国家林业局及省森防站加大测报经费的投资力度,确保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高海拔;造林;柳杉;秃杉;杉木
2012年,龙胜县列入滇桂黔石漠化区和桂林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龙胜县林业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笔者作为基层林业基层技术力量,参与了该项目造林树种试验工作,现对此工作进行总结,为同行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情况
龙胜县位于广西东北部,位于东经109°43′28″-110°21′14″,北纬25°29′--26°12′之间。平均海拔为700~8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7.26%,16度至46度以上的陡坡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2%,15度以下的缓坡仅占12.8%。
海拔高林地陡,遇雨雪天气,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1]断稍严重,新稍高生长损耗严重,很多地方形成了杉木“大脚树”,商品价值低,不利于良种杉等传统用材林业发展,这是摆在全县林业科技工作者前的一道难题。
1.2试验设计与造林
1.2.1试验地点
验地位于龙胜县龙脊镇和平村3林班 1小班。为2014年龙胜县石漠化项目造林工程区域内,平均海拔985m。
1.2.2 试验设计
为研究高海拔林地造林树种的选择,充分调查后,采用3个树种与2营林技术方法按双因素主差分析[2]法进行试验设计:3个树种分别为杉木,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 ),秃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3],苗木年龄为1a生裸根苗;2种营林技术方法为林地是否炼山。试验设置3次重复,每小区种植200株。造林时间为2014年2月20日前后。
1.2.3造林技术
不炼山的林地将林地上杂草灌木砍倒,然后清理宽为1米的等高线带用于挖种植坎。炼山造林的,砍除杂灌后设置10~15m的防火道,杂灌充分晒干后选择无风或小风的天气进行炼山,并清理燃烧不完全的枯木。然后进入挖坎生产工序:造林坎的规格为:40cm×40cm×30cm,挖坎时将表层土与心土分开堆放。造林时先回表土,再回心土,并按“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造林。
2、试验测定及结果
在当年11月进行成活率测定,凡底于85%的进行补植。在2017年3月进行各小区保存率、树高的实测工作,由于大部分林木胸径没有超过5cm,无法通过胸径树高表进行材积测定,因此没有进行胸径测定。具体见表1
从表2可以看出F样本>F crit;F交互作用>F crit说明树种间,及交互作用对保存率有显著作用。柳杉3a后炼山与不炼山的平均保存率分别高达95.2%,92.4%.相差不大,但渲旨湎嗖罱洗螅秃杉及杉木均在85.7%~87.2%之间,比柳杉的保存率小。
从表3可以看出F样本>F crit;F交互作用>F crit说明树种间,及交互作用对高生长有显著作用:生长3年后,柳杉高生长高达2.7m~3.0左右,而秃杉及杉木平均高在1.4m―1.9m之间,比柳杉的高生长少。
3、分析与讨论
3.1高海拔林地造林树种选择
从上述3个表可以看出,3个树种的保存率,高生长均有显著差异,柳杉的保存率及高生长都大,在龙胜县高海拔地区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在观测中发现部分秃杉,杉木断梢,这可能因为试验地海拔高,冰雪天气的影响造成的。而柳杉没断稍,因此生长量大。据邓化虹[3]研究,柳杉在全州县高寒山区造林实施成功。建议龙胜县高海拔地区以营造柳杉为主。
3.2林地是否炼山对树木差异不大。
从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是否炼山对造林成活率无显著影响,而且没炼山的柳杉生长量更大一些,这可能是因为该地段坡度大,炼山后水肥流失多,因此生长差些。而且不炼山造林成本等各方面优异,与阳桂平等[4]报道观点相同:炼山过程中,清理防火道造林费用多,不炼山造林 ,对苗木生长有利。炼山时,杂灌砍倒后要经过15-20天左右的暴晒才能燃烧完全,而且炼山必须选择无风或风小的天气,如果中途碰到雨水天气又要延长暴晒时间,可见炼山工作很复杂,而且炼山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作业。
【参考文献】
[1][3]《树木学》编写组,[M]树木学,1996.(5):23-26
[2]数理统计编写组,1995,数理统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122-129
[3]邓化虹,柳杉―桂北高寒山区造林绿化先锋树种[J]农业与技术2012(9):105
[关键词]遵义县枫香镇 石漠化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b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298-01
一、枫香镇基本情况
枫香镇隶属贵州省在遵义县,位于遵义县西部,国土总面积147.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85万个,有汉、苗、彝、仡佬等,辖1居委会、20村委会。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完整,多溶洞,暗河。平均海拔1035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面积为10.9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5.57万亩植被覆盖率高达44、7%,年均降水量1200mm,年均气温17℃。208省道贯穿东西,遵义―仁怀高速连通枫香与仁怀。
二、石漠化现状及危害
石漠化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受自然条件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的干扰破坏,地表土逐渐流失,基岩大面积,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逐渐呈现无土,缺水植被减少,类似于荒漠景观现象或演变结果。全镇石漠化程度较高,共有石漠化面积5.3万亩。已经实施2.8744万亩,占总面积的54.2%,其中:营造刺梨、核桃、黄柏0.4779万亩、封山育林2.3965万亩。石漠化不仅严重影响该镇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于使当地丧失基本的生存条件,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危及到人的生命,因此加快石漠化的治理工作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石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严重的土壤侵蚀危及石漠化地区生态安全
石漠化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水库,抬高河床,破坏了宝贵的水土资源,使水资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生态环境恶化,极大地降低了环境容量,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石漠化加剧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
在石漠化地区,几乎年年旱涝相伴,泥石流滑坡等频繁发生,生活在石漠化地区的人只能在石缝里种点玉米等杂粮。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种了几片地,收不到一袋粮”、“一年生产的玉米产量还不够养大一头猪”成了石漠化地区农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石漠化导致了贫穷,贫穷又导致更严重的石漠化,严重的石漠化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形成恶性循环。
四、石漠化治理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1、生态修复工程所需繁殖材料遗传改良工作十分薄弱
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主要任务是造林,林木的遗传改良和森林培育技术是石漠化地区造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奠定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也是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适合在南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发展林业产业的树种,如油茶、香椿、花椒、忍冬、构树、葛根等的遗传改良和森林培育技术研究还较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的需求。要全面启动南方大面积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繁殖材料遗传改良工作瓶颈必须突破。
2、造林技术与管护措施不能适应石漠化生态修复工程的需求
以往出现有的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造林技术与管护措施不能适应石漠化生态修复工程的需求,如表层岩溶水调蓄与开发技术、地表集水截水与生物技术、新材料应用及节水灌溉技术、土地改良与生物培肥技术、土地改造与人工诱导成土、立体农业与高效旱作技术等都还不是很成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因为目前国家实施的各种工程和措施大多为单一治理措施,没有或较少配合综合措施,导致石漠化加重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
3、利用经济杠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的机制还未形成
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必须解决好贫困问题,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企业、农民自觉参与石漠化生态修复工程。从目前的情况看,解决这一问题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仍然由政府在“输血式”高成本推动,使石漠化治理可持续没有保障。目前,我国林业产业虽然形成了林业产业体系,但林业企业规模过小,有的甚至没有根据资源规模和特点盲目建厂生产,形不成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此外,呈扩大趋势的石漠化区域面积也加大了石漠化防治难度。
五、石漠化治理对策
1、立体空间治理。在山上,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手段,加强山林植被的保护,加快植被的恢复和扩增,提高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山脚及平缓地带,强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修建配套工程设施,在石漠化坡度比较平缓的地区建造生态经济林,实施坡改梯等方法,发展新型高效农业或林业经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以林果、原料林、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建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当地的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2、工程类别治理
(1)结合国家土地治理工程,通过坡改梯、小型水利工程配套及生物篱等工程设施的建设,蓄水保土,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石漠化地区缺土少水的严峻局面,保障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2)加强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地区群众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引导群众走出去,拓宽群众的就业渠道,扩大群众的生存空间。扶持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产业,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地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水土资源、林草植被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地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群众明确林草植被与石漠化的关系,增强法制观念,全民动员,以构建全社会遏制土地石漠化的格局。
3、治理技术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各行业和各级政府与项目区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系统规划,综合治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贯彻落实,促进石漠化地区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在石漠化防治过程中,我国广大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试验,并探索、总结出了各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效果显著的石漠化防治实用技术。
参考文献
[1] 喻d,吴协保.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
[2] 吴协保.我国石漠化区域划分及造林树种选择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
[3] 李琦剑.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与贵州石漠化治理研究[J].大观周刊,2014(19):167.
关键词 森林资源;现状;问题;对策;东马场林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13-01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MA Xue-l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of Yuanzhou Forestry Bureau of Guyuan City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Statu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was summarized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forest conservation aspect were analyz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utiliz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Dongmachang Forest Farm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状况是衡量林业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标志。人为经营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只有建立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林场职工生活需要,并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 东马场林场的森林资源的现状
东马场林场地处六盘山主脉一带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土石质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林区内道路交通极为不便利。
1.1 气候
东马场林场的主要气候特征为光热资源丰富、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等。林区由于受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不同的地方日照、气温、光热、蒸发量都有所不同,一般为自南向北递增,而降水量为自南向北递减。林区全年的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生理辐射量分别为2 527 h、135 kcal/cm2、76 kcal/cm2。年平均温度为6.8 ℃,年有效积温为2 263 ℃,无霜期103~148 d,干燥度1.63。平均降雨量471.2 mm,其中6—9月降雨量326.5 mm。
1.2 土壤
林区的土壤在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上分别为黑垆土向灰钙土过渡、黑垆土地带内。海拔在2 700 m以上的地区为山地草甸土,海拔在2 700 m以下的地区为山地灰褐土。一般山低湿地段为草甸黑垆土,平坦阶地为淡黑垆土,冲击扇缘部分为淡黑黄土,上部和丘陵则为湘黄土。
1.3 植被
林区植被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六盘山主脉一带的植被以森林草原和落叶阔叶林为主,逐渐自南向北变化为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和干旱草原。由于该地区的植被长期被破坏,森林的退化程度严重。林区内的森林以人工林为主,为全区森林总面积的70%[1]。
2 林业机构和人员
东马场林场是林业局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在职人员20人,有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其中林业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0人,技术人员7人。
3 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防治
一是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不及时,使得农户无法及时做好防治工作。二是防治技术和手段落后。由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广大农户依旧在防治时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使得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造成恶性循环。三是各个林业部门之间未能协调好关系,使得生产环节不能连贯,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区的产地检疫落后。五是防治经费投入不够,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病虫害防治效果差[1-4]。
3.2 森林防火
东马场防火基础设施较差,防控林火的整体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主要表现在森林防火设备极其落后,防火道路、野外巡护、交通车辆、监测设备、防火通讯、扑火装备等不完善、数量少,防火器材短缺,扑火机具配备较早且老化,而且性能差,防火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等,远远不能满足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
3.3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林种、树种结构单一,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龄组结构不够合理,中幼林多、成熟林少;群落结构简单,树种组成不合理,单层林多、复层林少;而且残次林多、优质林分少,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低,可采伐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生态功能等级偏低,导致其生长不理想、整体林分质量较差。
4 对策
4.1 强化森林保护力度
一是加大对森林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有关森林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人们对森林保护的认识。二是依法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将林区分成多个小块由专门的护林员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各项工作认真落实。三是提高护林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森林保护的质量,切实做好东马场林场的森林保护工作。
4.2 加强低产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
低产用材林应根据经营方向、目标和立地条件确定调整的树种或品种。可采取抽针补阔的方式,将纯林改造培育为混交林。按照树种调整方式实施综合改造,调整强度一般应达到40%以上,同时必须进行1次带状垦抚或除草抚育。根据林分情况,对低效纯林、经营不当林及病虫危害林、目的树种分布均匀的天然次生林等,通过抚育间伐调整林分组成、密度或结构,扩大单株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促进林木生长。实施间伐时,必须坚持“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彻底清除受害木或病源木,确保目的树种合理密度”的原则,采伐强度一般伐除总株数的25%~60%,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8。此外,还需要进行1次带状垦抚或除草抚育。及时防治染病的林分,若感染严重,则需要及时移除,并加强防治[5-6]。
4.3 加强苗生产,多元化经营方式并重
由于林场长期栽种方式单一,对外部突变的抵抗能力较弱,使得林场的经济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林场的发展需要。因此,应充分利用林场的资源,加强苗木生产,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经营理念,促进东马场林场向多元化发展[7-9]。
4.4 营造防风固沙林
森林可以防风固沙,降低风速,改变风向。一条防护林带的迎风面、背风面的防风范围分别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25倍,在防风范围内,可降低风速20%~50%。森林固沙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乔木、灌木、草的根系的固着作用来实现的[1]。
5 参考文献
[1] 韩天芳.固原市原州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 陈亚非.论述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227.
[3] 桑成达,李生彪,白雪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97-198.
[4] 潘宏阳,朱新飞,张春美,等.西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1,20(6):36-38.
[5] 董国全,牟善梅.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25.
[6] 高兆蔚.闽江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动态监测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福建水土保持,2001(3):1-6.
[7] 徐正春,王权典,景彦勤.广东森林资源流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41-45.
关键词:提高;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国家制定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全国规划新造油茶林165.8万hm2。其中2009~2010年完成新造林任务7.5万hm2,2011~2015年完成新造林任务56万hm2,2016~2020年完成新造林任务103hm2。
广西有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同时也是油茶的养生地,丘陵山地和气候条件适宜油茶种植。这几年来,田林县党委、政府响应国家的号召,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加大油茶产业的发展,引进山油茶加工厂在田林县城办厂加工油茶产品;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农户每种植667m2油茶给予300元的苗木补助经费;投入150万元建设油茶良种采穗圃14hm2,其中固定采穗圃4hm2,临时采穗圃10hm2。建立固定的油茶苗圃66700m2,年产优良嫁接苗200万株。2012年,该县油茶林面积1.68万hm2,实现油茶产值1.5亿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民朋友种植油茶得到较好的收益,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农民朋友们反映嫁接苗种植的成活率低,本人通过实地调查工作总结,总结了嫁接苗种植成活低的原因:没有做到适地适树;没有在造林的季节造林;造林前没有做苗木的处理;植苗的方法不当;没有做好抚育管护;干旱季节用轻机质苗造林。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处理办法如下:
1 做到适地适树
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阳光,惧烈风,怕酷暑。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14~21℃,最低月平均温度不低于0℃,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相对湿度74%~85%,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a日照1800~2200h。适宜油茶生长的立地条件为:在海拔600m以下,坡度25。以下的低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层较厚,pH值4.5~5.5之间,母质为页岩,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条件下,油茶生长结实良好。在黏性土、碱性土不要种植油茶。凡长有铁芒萁、映山红、金樱子、野山楂、白栎和卫茅等植物的土壤都可以种植油茶。
2 适时造林
一般地区造林时间以“立春”至“惊蛰”期间为好,最好不过“春分”。此时正是生根初期,气温适宜,芽苗砧嫁接苗蒸腾较少,成活率高。但是田林县气候春季相对比较干旱,这一气候特点会直接故造林成活率低,所以油茶嫁接苗种植应选在秋、冬两季进行,选择满足土壤湿润达30cm,雨后的2~4d的条件进行造林,此时成活率较高。
3 造林前做好苗木的处理
选择苗木时选择良种壮苗,苗龄(嫁接苗)1a,苗木必须健壮,生命力强,无断顶,无病虫害,一级苗。苗木种植前一定要用水浇透或用水泡苗,并在临时贮苗场将断顶苗、病苗、弱小苗、伤根苗挑出,病苗集中烧毁,断顶苗,弱小苗继续培育。严禁采用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4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种植时要注意技术。定植时左手稍掌握营养袋,小心全撕掉薄膜袋(轻机质杯苗不有撕袋)将苗木放入植苗穴内,四周回土稍压实,然后覆土至原根茎上2~3cm,低于嫁接口为宜。若遇干旱天气,植苗穴应尽量开在靠近坑壁一侧,确保造林成活率。造林3个月内及时进行不间断补植,保证成活率在98%以上。
5 及时做好抚育管护
一般要连续抚育3a,每年抚育2次,主要是除草、松土、培蔸、培土和扩穴。第1次在5~6月份,第2次在9~10月份,以耕代抚。
6 水分管理
油茶对水分的要求大,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 mm以上。油茶苗的水分管理主要包括异地苗木调运、苗木造林和伏秋干旱等生产环节或时期的水分管理。在田林县冬、春季空气干旱的时间,造林用泥杯的保水性较轻机质杯强,所以干旱季节造林选用保水性较强的泥杯造林,可以提高成活率。
7有害生物
危害油茶苗木的病害有油茶软腐病、油茶炭疽病和油茶根腐病等。预防和除治这些病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加强苗期集约管理,提高油茶苗群体健康程度,选择抗病虫的优良品种,清理病原残体和适时施药保护等。
以上都是本人的工作经验,希望上述的建议可以给种植油茶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粮油供给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马尾松 容器育苗 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87-02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又名松柏、青松,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针叶树种之一,因具有生长快、适应强、用途广的特点,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同时也是荒山绿化的首选树种[1]。黄平县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为马尾松生长适宜地区,近年来为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环境,全县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马尾松作为绿化造林树种,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主要材用树种之一。但是,由于传统的育苗技术受时间限制及造林成活率低,严重制约了绿化造林的进度,而容器育苗技术因其不受时间、地点、气候限制,且操作方便,造林生长快、成活率高,经济节约等优点,受到大力推广及青睐,我站这些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将马尾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了完善,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容器育苗技术
1.造林种苗选择
选择一、二级苗为造林种苗,出圃质量要求为: 一级苗需在90%以上,苗高标准为25cm 以上,径高比达1: 100 以上,二级苗苗高标准为20cm以上,径高比也为1: 100 以上,一、二级苗均要求顶芽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2.苗圃地的选择及整理
苗圃地要求地势平坦、有充足的阳光,排水良好,无污染,灌溉方便, 最好为质地疏松肥沃的半阳坡且与造林地邻近,不要选用种植过农作物的熟地,以导致病虫感染。苗圃地选好后平整宽1.5m,深10cm,的凹形苗床,床长度可根据需要而定[2]。
3.营养土的配制及装袋
用黄心土35% 、松菌土35%、火烧土28% 和磷肥2%的比例进行配置,混合需要充分打碎,混合均匀,晒干后用1×1cm筛孔过筛,用农用薄膜覆盖堆沤7d后进行装袋。营养土装袋要在整好的苗床内进行。选用9×11cm的育苗袋,袋内要装满营养土,稍微压实,排列要高低一致,为便于操作和管理,每行摆放25袋为宜,至多不能超过30袋,袋子之间稍微靠紧,摆放完毕后在苗床周围用细土或沙围好。在点种前2~3天每天浇适当清水,让营养土保持湿润和充分发酵,以便点种后种子着床发芽生长[3]。
4.种子处理
首先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松树种子先用适度温水浸泡12~24小时,用3.0%高锰酸钾喷洒种子溶液消毒30min,再进行催芽处理,催芽时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当过半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点种上袋工作。
5.点种
将已经催芽的种子进行点种,每袋2~3粒种子,播种后盖上基质土,土厚2~3mm,其上再盖上一层草,以达到保湿、保温和防止淋水时被冲掉的目的。选草时最好选用新鲜稻草,密度在70~80%之间,同时预防鼠害、虫害和鸟害。播种完毕后,每天浇灌2~3次水,使土壤保持湿度,达到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待6~7天后种子发芽出土便可以揭去稻草,此后进入苗期管理阶段[4]。
6.苗床期管理
6.1水肥管理
浇水时要保证水温与苗床的温度相近,根据天气情况决定喷水次数,一般每天浇水一次,气温较高时则需要早晚各浇一次水,在出圃前浇水量要注意控制,防止移栽时营养钵脱落。水温要与苗床内的温度基本一致才能喷浇。在幼苗长出真叶后,可用0.1%尿素溶液喷洒,每10d喷洒1次,或者选用腐熟的人粪尿稀释液进行施肥,5~7天施肥一次,注意施肥后用清水冲洗幼苗,以防止灼伤幼苗。
6.2除草及间苗
除草宜早不宜迟,当营养土粘润时可连要拔除,也可根据需要使用除草剂进行灭草。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进行壮苗选留,每袋选留1株。
6.3病虫害防治
要充分做好病虫害防护措施,揭草后立即喷洒0.5%波尔多液,在以后的一个月内,每隔5~7天喷洒一次0.5%波尔多液。如遇病虫害,要根据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对于程度较大的病虫害,要加大喷药密度和浓度。防治结合,防胜于治。
二、造林技术
1.造林时间
选择雨季进行造林,由于雨季初期高温高湿,不仅可使苗木在较高的存活率,而且可延长苗木的生长期。
2.造林地的选择
选择水肥条件好、相对集中连片的灌木地作为造林地,以便形成商品林基地。
3.整地
选择12月份至次年3月份进行,将杂草和灌木砍后晒干即可放火烧净,然后挖栽植坑。
4.苗木出圃
当苗高15~20cm,地径0.2~0.3cm时即可出圃造林。起苗前3~5d苗床需浇透水[5]。苗木出圃后应分级装好,不能损伤苗梢,最好及时移植,如不能及时栽植必须放置在阴凉处。
5.栽植
将容器苗放入种植坑内,周围填土,并踏实封严,栽植深度以容器袋顶部埋入坑面1cm为宜,过浅不利于存活,过深则易造成雨水冲淤。
6.幼林抚育
秋季须进行铲草抚育,夏季1次,秋季或冬季1次,幼林基本郁闭后停止抚育。在幼林阶段要特别防止牲畜践踏、火灾和人为损坏。
参考文献
[1] 陈芳平 ,周修权. 马尾松容器育苗造林好[J]. 湖南林业,2002,03:21.
[2] 张琴. 松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 中国林业,2012,03:53.
[3]曹宝山,侯西荣,蔡培印. 容器育苗造林技术[J]. 吉林林业科技,2001,01:58-59+61.
[4]冯静. 露地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181+187.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14-1
林业资源是一种生态资源,保护并科学开发林业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发展的保证。自从我国实行集体林权制度以来,逐步实施了惠林惠农制度和政策,积极提高了林业经济发展水平,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热情,促进了我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了林业资源,然而这一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究竟带来了多大的成绩和效果,需要走到农民中展开调查。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的调查与评价
通过走进某地区农民群众,采取问卷调研、亲身访谈、开展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与总结等来得出结论,通过抽取调查样本,分析这些样本的差异等等展开调查与评价。发放问卷300份,其中的276份为有效问卷。
1.1林权政策的调查评价
发放问卷中提出了“对林权改革政策的感受”类似问题,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共调查农户数276户,其中满意198户,不满意78户,满意率为71.7%,不满意率为28.3%。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农户对林权制度改革持满意态度,只有28.3%的农户持不满意态度,这说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得民心,使多数农民享受到了实惠。虽然也有一部分农户持反对意见,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享受到山林开发和经营的权利,而且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各种阻力。例如:林权抵押贷款难、贷款程序繁琐等等,导致了他们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负面评价。
1.2对集体林权改革相关政策的意见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到农民对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政策的想法和意见,经过调查数据表明:当前从事林业经营的农民最渴求一种生活与收入的稳定性,因为从具体的选择中可以看出有99%的农户都选择了老有保障,农民都希望能够享受到养老或医疗方面的保险待遇,而且有将近90%的农户希望当林业经营遇到自然灾害后,国家能够有所补偿,从而维护稳定的收入。同时,农户也希望在林权办理与采伐方面能够更加顺利。
1.3对银行贷款制度的评价
自从实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农民的林业开发热情高涨,但也面临着资金挑战,更多的农民只有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然而在银行贷款这一环节,农民仍然给出了不同的评价。同样从276份问卷中进行总结:低利息贷款52户占18.8%,抵押贷款65户占23.6%,毫无优惠贷款159户占57.6%。
从以上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在银行贷款这方面,有50%以上的农户未能享受到优惠,只有23.6%的农户采取抵押的方式获取贷款。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银行作为盈利性金融机构利益性质的影响,很多银行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山林经营规模较大和还贷能力较强的林业大户,从而保证自身的经济收益,这也是与林业经济收益周期长、风险大等原因密不可分的。基于这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才使得有50%以上的农民无法享受到银行贷款制度的优惠。
1.4林业采伐指标制度的评价
在采伐指标方面,主要从采伐指标的获得便捷性与分配科学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采伐指标获得的便捷性。实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农民就要接受和遵循采伐限额制度,然而,在采伐指标是否容易获取方面,在问卷中提出问题“采伐指标获取的便捷程度”。从276份调查问卷中进行全面分析,具体的调查结果认为非常便捷9份占3.2%,不便捷245份占88.8%,不清楚22份占8.0%。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有将近90%的农户认为采伐指标获取不便捷,也就是侧面意味着采伐指标很难获取,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严格的林业采伐制度,对采伐进行严格限制。实际上,虽然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指标下达到农村地区,然而,由于下达的指标十分有限,且操作不规范,导致很多没有关系、没有实力的农户无法获得指标,而且即使获得了采伐指标,也会因为采伐程序复杂、繁琐,影响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采伐指标分配的科学性。对于采伐指标分配是否科学、公平、合理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也进行了调查,具体的调查结果为:指标分配科学57份占20.7%,分配不科学203份占73.5%,不清楚16份占5.8%。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有70%以上的农户认为当前的采伐指标分配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原本严格的限额采伐制度造成了采伐指标相对有限,这样珍贵的采伐指标很容易被相关的权力部门进行非法操作,不正确履行规定程序,通过走后门等形式进行暗箱操作等现象时常发展,这些都影响了采伐指标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2结语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支持并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广大农民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这项制度政策仍有一些不足和缺点,需要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有5个发展动力[J].华人世界,2010,(1).
[2]杜群,王兆平.集体林权改革中林地流转规范的冲突与协调[J].江西社会科学,2012,(6).
关键词:园林植物;地被植物;研究;汇园;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地被植物的含义
地被植物一般指低矮的植物群体。它能覆盖地面,不仅有草本和蕨类,也包括小灌木和藤本。草坪植物依其性质也属于地被植物,但通常另列为一类。
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不仅用于小面积绿化,且可应用于较大的地面,它除用以覆盖地面,保持水土外,又可作为装饰。由于地被植物养护简单,不需经常刈剪,因此具有草坪植物所不及的特殊价值。地被植物除了具有草坪植物所有的功能外,还要求有美观的枝叶、花、果等,而且由于地被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各有其生长和发育期,开花及休眠期,因此有极复杂的季相变化。
地被植物的种类繁多,有木本及草本,因此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被如:草坪式,灌木型等。合理的配置地被植物,能丰富植物层次、提高观赏价值,美化环境;同时,较之草坪植物,地被植物的叶面积系数较大,在防尘、杀菌、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降温增湿卫生防护作用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面积的地被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以及分隔空间、拓展景深、屏障不雅、加强视线引导等作用。
2 厦门园博会及汇园简介
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于2007年9月在厦门举行,会址选在“华侨旗帜”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中洲岛。园区东西两翼面水,现状地势平坦,周边以郁郁青山为背景,面向蔚蓝大海,与厦门著名学府的集中地——集美学城隔海相望。
汇园为厦门园博园一景,位于园博岛(主岛)上现代园区内,邻风景园林师园。现代园区,占地面积约3.9 hm2。全园以“时代乐章”为主题,通过简洁理性的现代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多种空间感受,充分展示现代园林的新潮特性。
3 汇园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
3.1 应用种类
汇园目前应用的植物有345种,涉及植物种类85科218属。如禾本科、百合科、菊科、唇形科、木樨科等。
3.2 应用方式
地被植物按应用范围分类可以分为:空旷地地被植物、岩石地被植物、坡地地被植物、林缘及林下地被植物[2]。
3.2.1 空旷地地被植物
指在阳光充足的场地上栽培的地被植物。这类地被植物多喜阳光,在荫蔽处生长不良。如,植于路缘边的紫叶裂叶甘薯等。
3.2.2 岩石地被植物
指覆盖于山石表面或配置于山石边的地被植物。使景致更加律动,富有生气。
3.2.3 坡地地被植物
指土坡、河岸边等处种植的地被植物,可以防止冲刷、保持水土的作用。
3.2.4 林缘及林下地被植物
指在乔木林下或林缘种植的地被植物。此类植物不仅有利于保持水土,而且有利于林木生长,同时体现了自然群落分层结构和植物配置的自然美。
4 荆州市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
4.1 地被植物种类应用面窄
根据1999年城市园林绿化普查结果,荆州市有园林植物516种,隶属114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32种,被子植物108科484种。
4.2 地被植物的覆盖率较低
荆州市城区的公园以水面为主,陆地绿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少,而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则更少,覆盖率较低。以城区的“绿色心脏”——中山公园为例,面积74.64 hm2,其中江津湖水面面积43.37 hm2,占用地面积的58.11%。
4.3 地被植物的分布不均匀
荆州市的现状地被植物多分布在中山公园等少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中的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以及新建居住区绿地中。
4.4 地被植物的应用范围狭窄
荆州市地被植物多作为空旷地地被植物用于道路绿地中的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而用作坡地地被植物栽植在荆州市滨水绿地处的地被植物几为空白。除陆生地被植物的配置匮乏外,水生、湿生植物的稀缺亦是荆州市滨水绿地的一大缺憾;难以体现荆州市作为水乡园林城市的特色。
5 荆州市地被植物的应用展望
5.1 蕨类地被植物
蕨类植物以其千姿百态的叶形、叶姿和青翠的色彩,有“无花之美”之称,蕨类植物往往形成大片植被,耐阴湿者为风景林下层、北面坡地疏林地的理想地被植物。
木本地被植物
矮生灌木类:将观花类的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金丝桃(Hypeiicum chinense L.)等地被植物片植于林缘或坡地,或与山石相配与路缘,给人眼前一亮的感受。
攀援藤本类:将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薜荔(Ficus pumila)等木质藤蔓附生与景石上,或与其他耐阴地被植物相配置,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
矮竹类:如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等片植与林下,与景石组合,再配置以其他传统园林植物,营造疏朗雅致的景观空间。
尤其要推广彩叶地被植物的应用,如金叶过路黄(Lysimachia nummularia ‘Aurea’)、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iensis)等。可将双色的红背桂,或者斑叶的洒金桃叶珊瑚,或者彩脉的花叶美人蕉等彩叶地被植物作为广场地被应用于沙隆达广场等营造简洁明快、热烈的广场气氛;或片植于林下林缘,体现植物分明的结构层次和丰富的色彩;或丛植于路旁等空旷地,柔和过渡空间;或同一种单纯的或两种以上混植于树池中,在自然种植的大乔木的树干基部周围,丰富景观效果。
草本地被植物
加强球宿根地被植物的应用,如滨水绿地可以大量运用荆州市丰富的水生、湿生植物黄花鸢尾(I. wilsonii)、茭白(Zinania latifoli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草本地被植物和开花地被植物造景,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力求模拟并再现自然生态的水景,突出季相色彩和水面倒影效果,营造独特的水乡园林意境。
7 结语
荆州市的乡土地被植物资源丰富,生态习性多样,生态适应性强,而且在观赏特点上亦具有多样性,能极大的弥补传统中使用地被植物种类较少、观赏特性单一的不足;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从利用率上看,还不够广泛,大部分只是片植与道路绿地中的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或小面积片植或点缀性的丛植在中山公园等公园绿地及新建的居住小区绿地中。
因此,应更加重视乡土地被植物的栽培、驯化研究、推广和资源保护工作;加强荆州市地被植物的应用,尤其是公园绿地、滨水绿地等公共绿地中地被植物的大量应用;丰富荆州市地被植物的多样性,从而丰富荆州市的生物多样性,体现水乡园林城市特有的韵致。
参考文献: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陈树国,等主编.观赏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
[4]上海植物园编.上海园林植物图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陈俊愉,刘师汉等编.园林花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林箐.厦门2007园博会规划[J].中国园林,2006(1):30-35.
[7]郑伟,等.华中地区野生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及其利用评价[J].中国园林,2007(8):1-4.
作者简介:
[关键词] 林果 现状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27-02
引言商南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北纬33°05′49″~33°44′39″,东经110°23′54″~110°01′50″,地处北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气候带,土壤为沙壤土,境内背风向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十分适宜核桃、板栗、油茶、桃、樱桃等果树生长,为了准确掌握商南林果业生产现状,充分利用商南林果业现有生产条件和可利用因素,进一步加快商南农村经济发展,为全县加快推进林果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本人在工作之余对商南林果产业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一、林果业生产现状
商南县具有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商南县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把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突出基地建设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产品的市场化和品牌化,注重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果树品种,实现了林果业发展的新突破。止2012年底,全县林业总产值产值6233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1%。其中,林产品产量1054万公斤,产值21840.75万元;果品产量850.7万吨,产值6805.6万元。主要特点是: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全县各镇不断加大林果业基地建设,以基地发展带动林果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适应市场、突出特色、优化调整”的原则,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累计发展特色林果经济林63.6万亩,其中干果55.8万亩,水杂果1.8万亩,油茶5.9万亩,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良种丰产示范基地、板栗良种示范基地、油茶良种示范基地、猕猴桃良种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逐年扩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形成了良种核桃、良种油茶、良种板栗、良种猕猴桃等优势品种生产基地,商南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油茶发展重点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逐步形成。
2.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随着林果新品种的引进和基地规模的扩大,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应运而生,对引进和推广优新品种、示范高新技术和果农技术培训发挥了很大作用。各镇结合各自产业实际,积极组织林农开展林果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实用技术,推广先进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林果业科技培训班1258期,培训果农3.6万人次,12项新技术、新成果在林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引进国内油茶、核桃、板栗新品种46个,研究推广新技术12项,示范带动林果业基地10.5万亩,建立林果业示范园20处、科技示范户2000户,全县林果业栽培良种率达到85%以上。
3.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在林果产业协会和合作社的推动下,林果产品的市场运营体系日趋完善,流通能力也逐年提高。赵川镇建成了全县最大的板栗集散地,经销量占全县60%以上。清油河镇建成了全县最大的核桃集散地,经销量占全县70%以上。商南县清油河镇恒鑫林果专业合作社、商南县长盛林果专业合作社、商南县强力林果专业合作社、商南县木本油料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分散的农户结成了生产、技术、销售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提高了适应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存在问题
1.种类多,规模小,经济效益难以凸现
虽然全县林果种类较多,尤其是水杂果,栽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2.品质差,市场占有率低
即使已经成园挂果的果树,由于商南夏秋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同化作用和糖分积累,含糖低,着色差,品质低劣,不耐贮藏,同时,易发生采前落果现象,因此,广大消费者不愿购买当地果品,一些果品经营商宁愿支付高额运费从关中、湖北、四川等地批购苹果、梨、葡萄、西瓜、柑桔等果品,也不愿买售本县果农同类果品,从而造成本县果品没有市场,有果难销。
3.不遵循客观规律,存在育目性
很多果农认为商南气候条件优越,适合多种植物生长,一听到或看到果树发展信息或广告,就不加选择地盲目引进和发展,但到了结果期却发现挂果率低、品质差、易染病、果实不耐藏、难销售、经济效益低,继而又人为地挖毁已建果园,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浪费。
4.缺少龙头带动企业
由于商南林果基地规模较小,产量较低,不能满足一般果品加工企业生产需求,因此,没有任何人原意投巨资筹建果品加工企业,致使林果发展规模难以扩大,更难形成致富一方的支柱产业。
5. 受土地政策限制,林果发展规模难以扩大
根据林果对水肥条件要求,大部分林果建园需要建在平地,不宜建在陡坡地,这又与国务院2005年1号文件提出的严禁在平地兴建果园和造林相抵触,使商南林果发展受限制,规模难以扩大。
三、建议与对策
1.立足县情,调优结构
林果业结构调整要走出“大而劣,小而全”的发展误区和“不重实际、人云亦云、一哄而上”的思想误区,立足实际,着眼市场调结构。确定“一引三改”发展思路,即大力引进适合商南气候条件和富有市场前景的名、特、优、新、环保旅游型无公害果树品种;改造现有核桃林,采取高接换优,结合科学管护,提高品质和单产;改造现有板栗林,发展优质抗病虫品种,增强贮藏性,适应市场和季节需求;改变传统运作方式,引导创办行业协会,化零为整,形成拳头,创造规模效益。
2.合理优化果树生产布局,实施优势果树发展策略
果树,尤其是柑桔、苹果对低温和昼夜温差比较敏感,应根据各种果树和品种生态适应性,科学区划,合理布局果树发展区域。因此,商南果树宜按“南北五区”格局合理布局安排:①板栗主栽区:以清油河、青山、赵川、水沟为板栗主栽区域,辐射带动城关、十里坪、过凤楼等镇;②核桃主栽区:以清油河、十里坪、魏家台、白鲁础为核桃主栽区域,辐射带动试马、城关、金丝峡、过凤楼、赵川等镇;③木瓜主栽区:以湘河、白浪为木瓜主栽区域,辐射带动赵川、青山、富水等镇;④水杂果主栽区:以富水、城关、党马、试马为猕猴桃、樱桃等水杂果主栽区域,辐射带动清油河、过凤楼、金丝峡等镇;⑤枣树主栽区:以过风楼、金丝峡为枣树主栽区域,辐射带动城关、白浪、湘河等镇。果树发展应相对集中,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便于进行商品性生产、集约化栽培和规模化经营。
3.实施科技兴果,强化典型示范
科技兴果要以县级科技人员为主体,发挥农村乡土科技人才优势,抓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要坚定不移地开展核桃高接换优、板栗嫁接改造、猕猴桃优质良种建园、果园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力争用三年时间,将现有核桃、板栗实生园全部进行嫁接改良,确保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在发展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充分发挥县果树站、动保站和苗圃中心作用,以栽培一代、试验一代、储备一代为目标,加快新优品种的引进、繁育、示范、推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为基地乡村培养一批新型的林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4.依靠科技,提高林果产业科技含量
一是加大低产园改造力度。对低产林果基地进行嫁接改造,改良换优,实施综合科管技术措施,力争使良种普及率达到85%,丰产果园达到60%,单产提高30%,亩产量提高到50公斤,进一步提高林果业经济效益。二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加大林果优良新品种引进力度,加快良种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林果业发展步伐,不断引进和推广优质高产良种核桃、板栗及水杂果品种,提高果业产量和产品质量。同时,引导广大果农积极主动应用和推广果业发展新科技,提高果业科技含量。三是开展技术培训班,提高果农科学管理水平。每年春季和秋季分别举办果树嫁接改造、良种选育、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整形修剪等综合科管技术培训,确保每个果农能熟练掌握1-2门科学技术,增强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思想意识。四是鼓励科技人员奔赴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建园管理。制定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解决好科技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和科研、技术推广工作经费,设立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和科技贡献考核制度,促使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到科技服务行列,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作用,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宣传科技、推广科技,全力搞好林果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健全产业服务体系,保证基地增产、产品畅销、产业增效。
5.积极探索新型林果业发展模式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保护和扩大林果业自然资源, 要充分利用退耕地、荒山荒地,继续扩大基地规模,改变单一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和引进新型果业发展模式,生产出更多的林果产品,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使果业区域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市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农林生态一体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综合优势。在产品升级上,走果业集团或农村合作组织的模式,密切果业内部联系;在果业经营上,走经济联合体的模式,使果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在果业生产上,推行“果树—农作物”、“果树—黄花菜”、“果树—茶叶—农作物—食用菌”等多种农林复合经营型发展模式,充分有效开发利用各项资源,提高单位经济效益,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之目的,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6.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四大”投入机制
要在经营方式及利益分配上,对林果业实行维持山权、确定林权,坚持谁造林、谁发展、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一定70年不变甚至更长,允许转让、承包和继承。一是建立企事业单位入股合作机制。按照全面招商政策规定,鼓励县级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以各种方式参加联合发展。产业发展可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共同体,推动产业发展;二是建立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筹措建设资金,为果业发展注入活力;三是建立金融信贷投入机制。加大金融部门对果业信贷投入力度,集中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多种经营、长治、扶贫开发、水源涵养林、林业专项贴息等工程资金,按照全县总体规划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区域板块推进,使支农资金效益发挥最大化;四是建立股份制合作机制。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面向社会,开辟资金渠道,取得国家、集体、个人及外资的多元投入,允许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等多种形式入股;县上赋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建立国家、社会、集体、农户“四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红.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五个问题[J].新疆林业,2010(1):36-37.
[2] 徐红梅,刘淑茹:《陕西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果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分析》,农业经济,2008,4.
[3] 李平步.让林果撑起可持续发展大厦[J].社会主义论坛,2008(4).
[4] 孙兰凤.国内外林果业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2):52-56.
[5] 尉亚妮.关于山西现代果业发展的思考[J];果农之友;2010年08期.
[6] 杨建涛,马西宁.制约陕西关中南部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及对策[J];西北园艺;2003年12期.
作者简介:刘风敏(1959-),男,汉族,陕西商南人,技师,商南县中心苗圃主任,主要从事育苗技术推广、技术培训、苗木培育、产业建设等工作。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内容;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目的
全面、系统、动态的监测工程实施进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基本情况;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资料,明确影响各项工程建设各个过程的重要原因,找出有利于项目进展和效益提高的关键途径。
针对工程设计技术要求,提出相应的调整改进措施,为政府有效发挥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提供科学依据,全面实现工程建设目标。
积累基础资料提供技术支撑,客观系统地反映实施区工程建设业绩和效益,为该项目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经验、延长梯田产业链条以及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系统、动态监测实施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动态变化,社会与生态效益变化情况,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较好地服务于后续治理工作。
2 监测内容与方法
2.1 基本情况监测
监测内容:流域长度、宽度与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土地及耕地的地面坡度组成等;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分布、雨强,平均气温、积温和无霜期;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人口、劳动力、经济结构和经济收入;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分布情况;项目措施种类及治理面积、治理程度、林草覆盖率等。
监测方法及监测频次:采用调查监测法,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资料的调查和收集。调查分3次进行,治理工程实施前后各1次,竣工验收前1次。
2.2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监测内容:水土保持措施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监测各类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梯田、水土保持林、小型水土保持工程、封禁治理)的规模、规格和措施质量、治理进度等内容。
梯田主要监测修筑地点、梯田断面尺寸、纵横坡比、田埂高度,田坎密实度、田面平整度、梯田实施年度、面积及工程运行稳定状况,竣工后的管护情况。
水土保持林主要监测荒坡造林地点、鱼鳞坑整地规格、造林选用的树种、苗木规格、造林其密度,造林时间、完成数量、成活率、保存率及竣工后的管护情况。
监测方法及监测次。采用调查监测法,收集监理资料和年度自查验收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数据复核。治理措施每年治理完成后监测1次。林草成活率监测每年春季和秋季各监测1次。
2.3 经济效益监测
监测内容:主要调查项目实施后小流域群众经济变化情况等。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草业、副业等,只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农业主要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品种、主副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主副产品单价,农作物种植业总产值等。林业主要监测乔木林面积、单位面积出材量、总出材量、单价、总价,灌木林面积、单位面积产薪量、总产薪量、单价、总价,经果林面积、品种、单位面积产果量、总价,林业总产值等。牧草业主要监测牲畜存栏数、出栏数、出栏率、出售价格、出售总价,家禽存栏数、出栏数、出栏率、出售价格、出售总价,草地面积、单位面积产草量、总产草量、单价、总价,牧业总产值等。副业主要监测工副业产值、加工业产值、个体小商业户产值、外业务工人数及劳务收入,副业总产值等。
监测方法及监测频次:采用典型地块调查法,监测措施地块和非措施对比地块的投入、产出,由典型农户完成,年底收集资料,典型地块布设应与典型农户布设相结合。选择2~3个村,每个村选择10~14农户,按好、中、差3个等级进行布设农户数量及其比例。重点对农户基本情况与上一年及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进行监测,并按照项目实施前后经济条件好、中、差农户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产量与产值的增加量,总增加量与总产值、人均增产量与人均增产值进行分析。监测评价项目实施后实施区农民生活水平、土地利用结构、农村生产结构等,跟踪监测实施区经济效益发挥情况。在项目治理期间和竣工后实施典型调查(每年1次)。
2.4 生态效益监测
监测内容:生态效益监测主要监测土壤理化性质,田间小气候和野生动物变化、实施区植被状况监测等。
土壤理化性质,主要监测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田间小气候和野生动物变化,调查了解实施区田间小气候和野生动物变化;实施区植被状况监测主要监测水保林郁闭度,人工种草及自然草地(草场)的覆盖率。
监测方法及监测频次:土壤理化性质监测。采用固定样方法,测定0~100cm深度的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0~60cm每10cm为一层,每层取样3个,60~100cm每20cm为一层,每层取样3个;土壤养分取样深度0~60cm每10cm为一层,每层取样3个。治理前后各进行一次。
田间小气候和野生动物变化监测主要为定性描述,采取实地调查、向当地农民了解情况和当地林业部门调查成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前后各进行1次,竣工验收前1次;实施区植被状况监测采用植物样地调查方法,每年1次。
林地郁闭度采用样方树冠投影法。即在各流域选有代表性的人工乔木林和经果林实测样方内立木投影并勾绘到图上求算面积,用实测立木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计算林地郁闭度。乔木林样方面积为20m×20m。灌木盖度监测采用样方面积为10m×10m测算。
草地盖度监测采用样方针刺法测定。即在监测样方内选取1m×1m的小样方,在钢卷尺或样方测绳上每隔10cm作一标记,用粗约2mm的细针,顺序在小样方内上下左右间隔10cm的点上(共100点),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一次“有”,如不接触则算“无”,在表上登记,最后计算记得次数算出盖度。样方面积为2m×2m,样方重复数应为3块以上。流域林草覆盖度监测采用统计计算法计算。即根据县乡统计资料统计各流域的林草地面积和每年人工林草新增面积,由其总面积除以流域面积即得出各流域林草覆盖度。
2.5 水土保持措施增产效益监测
监测内容:梯田增产效益监测:监测坡耕地(对照)、新修梯田种植作物品种、产量(籽粒及秸秆等)、
水保林增产效益监测,监测新增水保林的整地形式、造林树种、造林时间、造林方式、成活率、保存率,平均树高(m)、胸(地)径(cm)、材积生长量(m3)、枝条生物量(kg)。
封禁治理增产效益监测,监测荒坡荒沟(对照)与封禁后林草植被覆盖率、林草平均高(cm)、冠(丛)幅(cm),林木生产效益(同水保林生产效益监测)、植被生物量监测植被覆盖率、草丛平均丛高(cm)、丛幅(cm),植被生物量。
水土保持措施增产效益监测主要包括各种措施的种植种类和产量,对坡改梯还要进行改造前的产量调查。
监测方法及监测频次:监测方法采用典型地块调查法。监测措施地块和非措施对比地块的产量,通过对比分析,推求措施增产量。各项措施的典型地块布设应选择在3~4个村,每个村选择6~8块,重点对项目实施前后粮食、林业生产及其他农产品产量进行调查。分析项目各项措施实施后实施区治理措施的增产情况,跟踪监测实施区各项措施的增产情况。在项目治理期间和竣工后实施典型调查(每年1次)。
3 监测后的管理
关键词:农户;增加林业投资意愿;影响因素
收稿日期:20120323
作者简介:聂文昌(1974—),男,江西靖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程规划设与林业生态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24202
1引言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确权工作完成后,农户已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但随之而来的是林地的分散经营和林地经营资金投入规模的下降。由于资金可以转化成经营中几乎所有的生产要素,因此林业资金的投入是当今林业经济发展的第一启动力[1]。所以,评价江西的林改成效的关键对象是对林地具有经营决策权的林农,核心内容是林农林业经营中的投资行为[2]。本研究以江西省宜春市林农为研究对象,考察林农在产权界定后的林业投资状况及影响其增加林业生产性投资意愿的因素,探析江西省林改的成效,为深化林权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2农户增加林业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
假设
调动农户培育森林的积极性应成为集体林权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农户林业经营的积极性来自于林业投资后预期的收益情况。理性的农户在内外部约束条件下进行资金投入改变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比较后,决定是否改变林业资金投入行为。假定农户的预期收益是纯收入最大化,那么其目标函数是:农户的预期收益=产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交易费用[3]。林产品价格水平受到国内外林产品供求关系的制约,虽然目前国内外竹木需求市场旺盛,农户对竹木产品的价格水平普遍存在将来价格提高或持平的预期,但提高的空间不大,加之在木材销售中,很多农户以活立木的方式一次性销售给木材经销商或直接销售给用材企业,交易频率和交易的机会成本等带来的交易费用在这里的份额并不大(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农户在交易中的损失可能存在)。因此,决定农户收益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生产成本,在货币表现上就是对林业的资金投入。
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对农户林业投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不多。曹建华[4]认为影响林业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交通、土壤肥沃程度、税费、投入、技术与管理水平等。黄安胜等[5]通过实证认为经营用材林、经济林和毛竹林的农户其资金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影响因素各自发生作用的大小也不尽相同。
上述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并不是研究农户增加林业生产性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假设影响农户增加林业投资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些,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有待于通过实证来检验。
(1)农户户主及家庭人口特征。主要用户主文化程度、在家劳动力人数来反映。
(2)林业生产资金特征。主要用资金来源渠道、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家庭收入来自林业的比重等来反映。
(3)户主对政策的认知特征。主要用农户对政策稳定性的认知来反映。
3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笔者组织调查人员于2009年1月和2月就农户林业投资行为对江西省宜春市多个县市的林农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的地区类别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区;涉及的林种包括用材林、经济林、毛竹林等。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和典型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样本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243份,其中愿意增加投资的占63%。
根据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回顾,结合本研究目的,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其中以农户是否意愿增加林业投资的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的6个解释变量如下(表1)。二元Logistic模型,是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的范围内。将“以后是否愿意增加林业生产性投资”中“愿意增加生产性投资”定义为Y=1,“不愿意”定义为Y=0。那么,农户投资意愿Logistic模型可以表达为:Logit[pi/(1-pi)]=β0+β1X1+β2X2+……+β6X6
式中β0为常数项,Xi表示表1中各变量。
表1模型的变量说明及回归结果
变量名称变量定义均值模型回归结果解释变量系数BWald值户主文化程度X11=小学及以下;2=初中;
3=高中及以上 1.656.947***0.719投入资金来源X20=借贷,政府补贴及其他;1=自有资金0.78————资金获得难易X31=很难;2=较难,3=一般;
4=较易;5=很易2.339.907***0.536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X41=10%以下;2=10-15%;
3=15-20%;4=20-25%;5=25%以上2.9936.206***1.001政策稳定性认知X50=认为不稳定;1=认为稳定 0.8722.416***3.081在家劳动力人数X60=2人及以下;1=3人及以上0.49————常数项47.448***-7.284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
4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243个样本的截面数据进行了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后向筛选法。这样,一共有3种计量估计结果。从各种模型的计量结果看,模型整体检验显著,不同统计模型的计量结果相似和相对稳定。对于最后一步模型的整体检验,Nagelkerke R2=0.510,-2 对数似然值=207.387,卡方检验值=114.005,并在1%显著性上显著,因此,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表1给出了结果中最后一步模型的回归系数B、wald值。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归纳如下。
(1)户主文化程度对农户增加林业投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系数B在1%水平上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增加投资的意愿越强。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林业生产的收益也越大,在接受林业科技培训、林地经营管理、各项交易谈判等林业经营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知识技能接受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这些优势最终将体现在林地的收益上。依此,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其投资林业的程度也会越高[6]。
(2)资金获得的难易程度对农户增加投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系数B在1%水平上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容易获得资金将使农户增加投入资金的意愿增强。因此,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借贷、政府补贴等渠道资金,获得林业投资资金的便利性将影响到农户林业投资的积极性。
(3)家庭收入来自林业的比重对农户增加投资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系数B在1%水平上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户家庭总收入来自林业的收入比重越大,将使农户增加投入资金的意愿增强。反之,家庭收入中林业外比重的增多会使林业对于农户来说相对不重要,因而投入的资金将会减少,甚至退出林业生产。
(4)农户对政策的稳定性认知对农户增加投资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系数B在1%水平上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户认为林业政策稳定,将使农户增加投入资金的意愿增强。
5结语
本文以宜春林农为例,分析了农户增加林业投资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资金获得难易程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户主对林业政策稳定性的认知等对增加投资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本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组织和加强农民林业经营技能培训。通过地方林业机构和林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培训,使农户掌握林业经营的技能,增加农民林业经营效益。
(2)全面深化配套改革,放活林业经营。进一步健全林业公共财政制度,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培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大国家补助;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规范抵押贷款行为,扩大抵押贷款范围,激发更多的农户投资林业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魏远竹.资金投入: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第一启动力[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5):9~10.
[2] 张小迎,冷小黑,郭锦墉.林业经营中农户资金投入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4):59~61.
[3] 郭锦墉,冷小黑.农户营销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4):1~5.
[4] 曹建华,王红英.商品林经营:环境与经济分析及政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红叶石楠;引进;浙江萧山;驻马店栽培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S687.2 文献标识码:A
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为蔷薇科石楠属常绿小乔木,株高4~6m。叶互生,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带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无毛;叶柄老时无毛。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白色。梨果球形,红色或褐紫色。分布在陕西、西南等地,是良好的园林彩色观赏植物。
1 园林绿化中的美学价值
红叶石楠在春季新叶红艳,夏季转绿,秋、冬、春三季呈现红色,霜重色逾浓,低温色更佳。园林常用红叶石楠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可用来布置花坛、花镜,是园林绿化中色块组合的重要树种。
红叶石楠做行道树,其杆立如火把;做绿篱,其状卧如火龙;修剪造景,形状可千姿百态,景观效果美丽。红叶石楠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红叶石楠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于居住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中。
2 引进的目的、意义
多年来,为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城市景观效果,从南方地区引进大量的园林植物新品种,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运输途中苗木水分流失,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等,浪费了植物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化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对园林植物的品种和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南方园林植物引进,不仅丰富了园林植物的品种,为城市增加了绿量,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了生态因子,它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市民的身体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这些植物在炎炎烈日下阻挡阳光减少辐射热,改善小环境内的空气湿度,降低噪音、防尘、挡风等,保持优美的园林景观效果,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周口园林绿化植物中常绿的红叶树种极少,常见的有红花木和红叶小檗,但这2个树种的叶片革质化程度低,耐寒性比红叶石楠差;红花木仅适宜在酸性土壤种植,红叶小檗虽然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其为半常绿或落叶树种,且2个植物品种的叶片均为暗紫红色,无论是适应性还是观赏性,都无法与红叶石楠叶片的鲜亮红色相媲美。
3 引进原则
引进的植物品种其生长习性一定要接近引种地的环境条件,特别是耐寒及耐热能力。引种时要选择自然地理区域或气候相似的地区,如湖北、河北等地。在该地区引种的适生植物,一般均适应驻马店的气候条件。
4 引进情况
4.1 实验地气候条件
驻马店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气温14.9℃,≥0℃活动积温5427.9℃,≥10℃期间积温4793℃,无霜期228d,年平均降雨量为850~960mm,西部为浅山丘陵,东部为广阔平原。驻马店市植被种类的南北交叉,表现了地带气候明显的过渡性。本地气候条件适应于多种园林植物生长。
4.2 实验地土壤状况
驻马店市的土壤类型分为黄棕壤、砂礓黑土、潮土、水稻土、粗骨土和石质土等多种类型,共6个土类,7个亚类,16个土属,36个土种。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质量相对较好,加之所处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条件相对适宜,水资源丰富,适应多种农作物种植。同样适应于多种树木生长繁殖。
4.3 引进的品种来源
试验品种来源见表1。红叶石楠苗木规格是高10~15,冠径10~15,带土球10。苗木质量要求:到达种植地时无失水、土球完整、无病虫害。
表1 试验品种来源
4.4 栽植方法及养护要点
栽植前要深翻土地,除去杂草和砾石,同时翻入腐熟的基肥,平整土地。种苗移栽时,要小心除去包装物或脱去营养钵,保证根系土球完整,用细土堆于根部,并使根系舒展,轻轻压实。
苗木栽植后要加强养护管理,保持疏松肥沃。移栽的时间在驻马店市一般是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在栽植后的缓苗期内,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在移栽后3~4d再浇1次水,以后每隔10d左右浇1次水;如遇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约15d后,种苗度过缓苗期即可施肥。
4.5 引种栽培表现
2007年3月26日种植,自4月2日起,每月进行1次抗逆性、枝条生长量观测,每2周进行1次分枝数观察。试验树种均选长势中等的固定样株。
4.5.1 生长量观测
自4月5日起,每2周分别对参试品种样株,进行参试品种分枝数及生长量,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
4.5.2 成活率及抗逆性观测
自4月5日起,每月分别对参试品种抗逆性(包括抽枝、叶异色、抽缩、裂损、萎蔫、病虫害)进行观察,并记录。
5 结论与分析
每个实验品种分别选取6株对其样株进行枝条生长量(每棵样株测量5个枝条),叶片颜色、枝条分枝量等进行分析、对比。通过观察2个品种的数据(见表2)分析表明,“红罗宾”红叶石楠比“红唇”红叶石楠引种成活率高、枝条生长量长、分枝量多、生长势好。
表2 不同品种的红叶石楠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