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标三实经验总结

一标三实经验总结

时间:2022-07-09 09:1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标三实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标三实经验总结

第1篇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管理学等专业均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上述各专业的基础课开设。然而,在大部分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远远不够。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存在三个弊端:一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教学地位以教师为主,教师讲的过多,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过少,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以课堂为中心,与现实社会脱节。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说明,缺乏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问题但无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更无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目标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满足于书本内容的学习,

使得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为了考试通过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如何教授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在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经济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兴趣引导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多样,逻辑性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既有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又有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既有宏观经济的整体分析,又有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既有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和教训,又有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总结;研究方法上既有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还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这样庞大的内容体系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数学分析方法在经济学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有别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经济学中数学的运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数学公式来推导、论证经济理论,在辅助其他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难度不大。二是编制数学模型,计算、验证经济学理论或进行经济预测,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和掌握。这种定量分析虽然能使经济学更能应用于实际,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但在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偏差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数学分析方法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企图为其经济基础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因此,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的经验总结。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课堂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必须加以改革。

(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的现状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学习。能否学好西方经济学,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很大关系。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非常熟悉且敏感的课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大家各抒己见,在辩论中明白是非曲直,使学生了解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研究、借鉴西方的一些有益的做法。

(二)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与社会脱节的现状

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很多问题的结论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掌握,但如果不讲方法,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实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例如,在讲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时,需要学生记住: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动;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引用大量的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商品例子,通过对这些商品价格改变后总收益变化的分析,加上几何模型作图说明问题,实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

(三)改变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现状

这种以教师教替代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满足于记忆授课内容,使得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为了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也就无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有的学生考核方式下,学习成绩的好坏占很大的比重,很多学生将通过学校的考试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也有很多老师将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这就脱离了教育的根本。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个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而是在于教会学生对经济现象的深入认识和了解,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没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单纯是知识点的熟练记忆,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对老师而言是教育的失败。

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深入发展,其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深入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理论要点,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改变单纯理论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比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使基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变枯燥的理论为生动的实践分析,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供求定理的讲授过程中,运用谷贱伤农的实例分析说明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变化的影响;在支持价格的讲授过程中,运用最低工资法的实例分析说明支持价格政策的应用;在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分析中,结合农产品市场的特征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的原因。通过实际例证的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二)教师主导和学生导向相结合

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中,一直坚持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认识和主张,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以往大大提高。

(三)学生考核方式的改革

第2篇

【论文摘要】充分认识成人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是成人教育走向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认真总结成人教育的实践经验,探索规律,为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好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服务。这是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的地位。”

我国的各类成人教育部门,担负着培养、教育跨世纪人才的重大历史责任,在跨世纪的时刻,对成人教育的各种社会功能进行重新审视,无疑具有现实的和历史的意义。

一、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

“成人教育主要是对走上各自生产和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它能直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不言而喻,成人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功能。

1.促进科技进步的功能。成人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促进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成人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通过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成人学校能够为科技发展输送大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为科技进步及创新提供人力、智力上的保证;其二,成人教育的对象大都是在岗人员,其中不乏一些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他们在成人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直接作用、应用到生产第一线,能解决生产、生活中丞待解决的难题,从而直接为科技创新服务,直接促进科技的进步。

2.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功能。这里所谈的劳动力素质,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及技术水平。

马克思认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可以看出,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其所受教育的多少: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者的素质则越高;反之,劳动者的素质则越低。

通过一定阶段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劳动者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判断、思维能力,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知识水平及技术技能,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开发能够与产业结构、生产的发展相适应。

对于已经从业的劳动者来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以得到提高,经济也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二、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

成人教育最基本的政治功能就是提高劳动者的政治思想素质,以使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自主行为及判断是非的能力等符合规范、符合要求。这里,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指导功能。主要指成人教育有对人们的认识、思维、意识、情绪、行动等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调节和引导。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形形的新思潮纷至沓来,外来思维方式、价值观及外来意识,犹如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一齐涌入人们的眼前,令人眼花潦乱、目不暇接,在各种新思想、思潮面前,一些人往往茫然不知所措。

要使每一位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的努力不可或缺,家庭、社会、学校的综合教育亦缺之不可。就学校教育而言,通过对成人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重视榜样、发挥典型作用的教育以及加强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教育课“两课”的主渠道教育,无疑可以使陷入困惑的人们少一些瞒怨和指责,多一些理解、支持和参与,激励他们积极上进,不断进取。

成人教育通过对成人政治价值观念的不断灌输,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政治态度、观念意识及理想信念。

2.规范功能。我们知道,现在的成人学员虽然思想较成熟,言行较谨慎,但他们的意识、思维、行为等较之以往已有了较大改变,可以说现在的成年人是很有希望与潜力的一代,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煜煜生辉的地方。但是,由于年龄、家庭、知识水平等因素制约,在一些成人学员的言行中,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随着学习环境的逐渐宽松,成人身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不合规范的行为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原则上讲,成人学校对于所有成人学员在接受教育期间,对其学习、人际交往、服装仪表、品德、行为等都有比较明确、清楚的规范性条文予以规范和约束,同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要求等也对每个人意识、行为予以严格的规范,从而使每个成人学员的行为、言行符合规范和要求。

强制性的条文规范——刚性规范,对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实属必然,也很必要,而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等对于制约成年人的行为也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柔性规范,能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深切地体会到一个人的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背道而驰;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更不能违法犯法;“个人利益”的获得与实现,必须要受到社会公德及法制的约束和限制。

三、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由于教育投资少,整体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仍是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潜在危机,所以需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对于成年人接受知识、更新知识、学历教育及上岗培训等具有十分显著的功效。

1.传递功能。这是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具有的功能。在成人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使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使我们的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

在“传道”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各种有用的文化知识,传递、输导给成人学员,通过持久、深入、由浅入深地不断传授,可以使成年人在成人教育中吸收、汲取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及现代科技知识。在成人教育中,教师是文化传递的直接者,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种文化知识、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都会传导到社会成员的脑海中来,使他们充分掌握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工作岗位担任特定角色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从而对他们的一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受益无穷。

2.创新功能。作为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教师,对文化知识不仅有传递、解释、传承的义务,同时也有选择文化、创新文化、更新文化的责任。正如列宁所说:“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革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不言而喻,只有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其中,不断地对旧有文化、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文化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

我们知道,成人学员是社会的劳动成员,也是社会某种职业的承担者,他们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而且也是为了改造社会、造福于社会,所以在学习中成人学员渴望学到良好的文化知识,和先进、有用的科技技能。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成人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是成人教育走向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认真总结成人教育的实践经验,探索规律,为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好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服务。这是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叶忠海.成人教育学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第3篇

南京办事处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区域业务开展工作基本顺利,全年回款额25.7万元,基中第四季度完成回款额14.5万元,占全年的56.4%,成功开发了分销商31家,终端酒店53家,回款情况如下:

1—3月  4—6月 7—9月  10—12月

58304元 35120元 19000元 144961元

销售回顾:公司产品的结构多层次, 系列组合,依托自身商誉优势, 在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上,近亲繁殖、扩张道路。从4个品牌,8类产品,由2005年11月初在流通领域中常见的辣根王,果汁,寿司酱油,鸡汁,直至后期逐步登陆市场的寿司醋,辣椒油、芥末油等,均在消费界取得部分认可。产品销售过程是通过引导最终消费者,从而带动产品流通的策略,我们同时为销售商和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至上的服务,直接有效的供求资源和网络信息,整个工作是在消费以及流通两个领域同步开展,使销售队伍——销售商——消费者之间进行整合。

经营分析:

1、经销商的定位,南京现有的两个经销商:A(李军)与B(黄丽春),A现有的销售网络集中在市内酒店宾馆,主营高档干货,餐料配送业务。B的客户群面向流通市场,同时也兼营终端业务,A和B的销售网络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同时也缺乏一定的成长性,他们因其客观因素限制,业务拓展能力不强,短期未能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进行业务延伸。

2、产品消化周期差异化,产品消化周期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使用量,这与各地区的饮食文化密切相关。公司的芥辣、寿司醋,芥末油消化周期较慢,同比之下,鸡汁、果汁、正处于市场成熟增长阶段,我们在为公司带来增量产品的选择上, 需要准确定位。

业绩来源:销售商理念是考虑自利行为和风险因素,我们的终端销售队伍在消费界的推广效果, 打消了销售商对风险因素的顾虑,从而选择了我们产品作为利润微薄的名牌产品的替代品,鸡汁产品在争夺劲霸的产品份额,果汁替代新的品牌,芥辣则抢占爱思必局部市场,而寿司酱油和醋更多的倾向于引导销售。此外, 公司产品在消费界的客户根据不同层次性质区分为:大型餐饮公司或星级宾馆,中档酒楼,专业粤菜馆,咖啡馆等,产品分类全年销售比例如下:【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存在问题:

1.经销商违规(冲货、窜货)

南京地区前任经销商与公司战略方向和销售策略的意见上产生分岐,公司因故终止该经销商的产品经销权。然而该经销商竟以此为耻,并拉开了导火索,与南京办销售队伍为敌,浓浓得火药味将鸡汁、芥辣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甚至,不惜重金,余近求远,从别的区域采调公司产品低价冲击南京市场,使我们销售队伍在客户眼前的信誉和产品推广带来恶劣的影响。

2.空白市场尚未开发

前期工作重心在南京,时间原因,未能及时将江苏中部、北部及安徽部分市场开拓,这些区域市场的工业产业密集度低,在消费水平和餐饮业的发展也较逊色, 相对产品品牌竞争的程度上也明显的低,从战略的角度上,这些区域宜早开发,作为待机市场, 先入为主。

经验总结,于2005年12月18日,南京办在双门楼宾馆天之味产品“厨艺大观”活动,收益匪浅,利用到场嘉宾的人脉资源,不仅提高了产品在厨艺界的知名度,同时也收集了很多业内人士资料和动态信息,以便后期的沟通与合作。

餐饮业宏观分析:2005下半年禽流感带来餐饮风波,南京市餐饮业全年零售额78.69亿元,下半年零售额仅35.75亿元,同比下降27.9%,大中型餐饮上客就餐率同比减少22.3%, 禽流感已成为导致今年下半年餐饮业萧条的主要因素。

微观分析:消费者要求在预算的约束下将效用最大化,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而生产者在技术约束下,将利润最大化,在双方自利行为的交互作用下,以达到市场均衡,从现有两者均衡比例来看,以下是消费者的选择购买行为比例:

现代营销趋势更多的体现出上朔到生产领域,下伸至消费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流通领域。

2006年工作计划

2006年预计全年回款100万元以上,保持增长345.9%,预计第一季度完成15万元回款,第二季度25万元回款,第三季度回款30万元,第四季度30万元,南京市内终端用户预计扩增至150家,分销商增到70家。

工作方向:

1.对经销商的管理

定期检查核实经销高的产品库存,配合公司发货时间及物流工作,确保经销商的库存在短期内消化,不出现积压产品及断货现象,同时协调好各分销商的渠道,有销售网络重叠现象的,避免引起产品价格战。

2.解决产品冲货、窜货问题

实行奖罚分明制度管理体系,解决因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造成的市场威胁,查找冲货根源,经核实无误后取消违规经销商的产品促销资格,时间为1年。相反,提供有效信息并持有凭证的销售商,公司给予相应的促销补贴政策。

3.销售渠道下沉

进一步将产品深度分销,由原来的批发市场深入至农贸市场,在终端的走访中,针对信息的收集,寻找对产品需求量大的消费群。目前,浓缩果汁产品的需求量集中在咖啡馆、茶馆,我们还需要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寻找相应的切入点。

目标市场:

将对扬州、泰州、盐城、淮安、镇江、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安庆、淮南、淮北等苏中、苏北、及安徽局部市场进行开发,搜罗并设立特约经销商, 享有与南京经销商同样的经销政策,实行自然销售,特殊区域可视情况而定,是否增派销售人员。

重点促销产品:

鸡汁和果汁在2006年将被重点推广,两个产品的消化周期短,但在市场竞争方面优势不明显,准备将相应消化周期长的寿司醋、芥末油,辣椒油等停止促销,从而补贴鸡汁和果汁产品的促销,能起到重点产品的增量效果。

销售队伍人力资源管理:

1.人员定岗

南京办固定人数5人,终端4人,流通1人,准备从终端调派1人兼跑流通市场, 而原负责流通的人员兼跑省内周边城市,开拓空白市场。

2.人员体系内部协调运作

每日晨会进行前日的工作汇报,端人员将负责的区域业务工作表格化,流通人员将市场信息和竞品动态提供给终端人员,终端方面的供求信息和网络资料由流通人员安排解决,大家交换意见,进行信息沟通,为销售做好全方位的工作。

3.关键岗位定义,技能及能力要求

终端人员销售对象为市内酒店,宾馆、咖啡茶馆等,面对直接消费者进行服务,要求在谈判技巧和国语标准化的程度上有所提高,要有实际的终端业务开发率, 流通人员销售目标是为产品打开分销渠道, 通过分销过程, 最终到达消费者, 流通人员要具备清醒的思维, 长远的战略眼光, 善于沟通、分析、认真看待问题的启发性和套路背后的逻辑性,打开每一个产品流通的环节,确保产品顺利分销。

第4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特点;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0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37-001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同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条件,地位极其重要。然而宏观经济学历来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探讨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已成为迫切需要。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理论高度抽象

与一些应用学科相比,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运用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抽掉次要因素、规定典型环境以突出主要经济变量关系。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之上的。在这一基础之上,该学科大量使用数学工具进行逻辑上的抽象推理,将经济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经济现象抽象为单纯的数学符号。

2.宏观经济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宏观经济学理论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指导并反作用于现实经济生活。然而,宏观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它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抽象和概括,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差异很大。因此,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国的国情,有选择性地对其中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加以借鉴和吸收。有一些理论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资源条件、市场体系发育程度的差异,在我国目前是行不通的。

3.宏观经济学派别林立

西方经济学是在16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从它产生到现在历经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派别林立、观点各异的特点。宏观经济学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的,庞大的体系和林立的派别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给初学者造成了众多疑惑与费解。

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1.充分认识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就是按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及集体讨论,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从而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案例教学最大特点是它培养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的。它是将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有效桥梁。

但是,仅仅分析一些经典案例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选编本土化案例教材尤为重要。案例的选择一方面要以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另一方面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说服力、现实性、代表性和时效性。在案例教学当中应少讲重在学生讨论,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对于宏观经济学,启发式教学尤为重要。

在教学当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循序渐进、不断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这样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一些结论的教条,学会思考问题,培养思维技巧,达到开设宏观经济学最主要的目的。启发式教学还包括介绍学生阅读一些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的经济学读物,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布置课下作业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得到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从而更好的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小测试,这些小测试的成绩可计人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防止考前突击。

3.其他相关课程的支持

作为经济学各专业基本课程之一的宏观经济学同样也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和理论支撑。随着经济学的迅速发展,经济分析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一些模型推导和问题求解,数学方法作为一种工具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另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此,在开设宏观经济学课程之前,应开设数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等课程。

数学思想在追求精确和理性的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高度的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部分数学专业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随机过程、常微分方程等,可作为选修课有效补充经济数学未能达到的内容。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学启蒙课,可以对经济类一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先入为主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为他们后续系统学习经济学的知识打好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结

总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需认真探索,积极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劲,祁春节.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6,(5):46-48

[2]罗君丽.关于开展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探索,2007,(10):150-154

第5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成本;成本控制

目前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之中存在着较多的资源浪费情况,无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之下,有效实现成本的控制与降低,所以下文将进一步分析目前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现状,结合问题提出降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具体措施,以此推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较好发展,同时给予施工部门更大的工程利润。

1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施工上来看,施工方法不到位会直接导致质量不过关,所以很多的工程需要重新进行开展,这就存在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现象,并且在材料的管理以及应用上都存在着不足,比如仅仅选用低成本的材料但是却无法满足质量要求,或者对于材料的储存方式以及领用环节不完善等,造成大量公路材料的浪费与损耗,这些都会增加施工成本,不利用目前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1]从管理方法上来看,很多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都无法实现更新与优化,往往在数据的收集上会存在着时效性不强,准确性不高,真实度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为成本数据的核实造成障碍,不能够为成本控制工作奠定相应的基础;并且因为项目管理是一次,通常在整个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而结束管理行为,所以在施工过程之中,一旦项目管理无法实现全过程化、全覆盖化,那么增加的成本是无法进行后期的弥补的,所以综合来看,需要从管理结构与施工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相应问题。

2高速公路工程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2.1正确认识高速公路工程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成本控制工作归根到底指的是利用对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进行合理配置,加强对工程开支的控制、调节以及限制,从而实现成本目标,将不同项目的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从企业发展上来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能够较好地提升社会积累[2],促进企业自身利润的有效增加,因为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盈利的主要途径,所以管理部门需要在明确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基础之上,落实好成本控制行为,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

2.2建立全阶段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上文提到过目前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不能够割裂开来,需要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面覆盖,实现对于成本数据的有效收集,所支出的相应成本需要实时进行提交,以此增强成本数据的时效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活动进行提前规划,综合结合施工实际状况以及中标文件综合进行成本目标的制定,实现对于施工成本经济活动的规划与监督[3],加强对成本的决策与规划,对于可能出现的偏差需要提前进行预案的设立,落实经济责任制度,从而实现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前的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在施工进行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费用提交制度,对于一切的支出在核对的同时进行检查,利用完善的审核机制,将损失与浪费的可能性降低,同时结合先进的工程成本分析信息技术软件辅助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针对不同项目中的成本偏差目标进行分析,加强管理,从而实现对于支出成本偏差的有效纠正,这里所需要进行的成本控制内容包括人工开支、工程材料开支、费用开支、劳动资料开支等多个方面,管理部门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大开支环节加强管理,明确存在的差异原因,从而实现经济责任制度的有效落实,实现成本的下降。在工程竣工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收尾工作,避免出现多余的管理费用等[4],将相关人员进行清退,及时结算没有付款的项目,因为很多机械以及场地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然后加强对于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与汇总,联合预算部门进行整体清查,对比成本控制目标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实现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加强对于成本控制工作的经验总结。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的过程之中眼光需要放长远,加强一定的保修支出会大大小于重修的费用,所以对比支出成本,管理部门及预算部门需要正确做出成本控制的相应选择,推动工程建设的有效发展,实现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相应建设。

2.3加强成本控制目标及标准的规范化

成本控制工作并不是仅仅从宏观的预算范围进行设定与控制,就能够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位的而是需要相对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以及成本控制标准,所以在制定成本控制的目标与标准的过程之中,需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首先需要分析差异影响因素,因为成本的增加与偏差往往是存在于工程的不同工作质量、工作效果上,所以需要加强成本节约与成本超支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科学合理的额定范围。才能够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5]另外成本控制工作应该是全员性的,这不仅仅是关乎个体部门以及项目经理等,而是综合性地需要整个项目建设者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所以想要实现成本控制,也需要将成本控制工作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才能够推动成本控制工作的全面化与规范化。同时在这一环节之中可以采取PDCA的管理形式,实现对于目标的分解与设定,将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名职员身上,一旦存在成本超支的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上交报告,报告如果存在不合理现象等,就需要针对相关的部门及人员进行综合处理,以此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细化。

2.4从技术更新角度看待成本控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应用全新的施工技术,来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促进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比如说一些公路往往在两年到三年之内出现病害复发的概率较高,但是将热再生施工方式应用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之中时,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路面的持久程度与耐久程度,避免出现工程复修等现象,但是应用新的施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施工前期成本投入较大[6],如果工程成本控制工作注重短期效益,就可以选择在原有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进行改善,如果立足于长期成本收益,可以应用新技术去进行高速公路的有效施工。

3结论

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之中,普遍在成本控制上还存在着管理方法不健全、管理形式不规范等多种问题,所以成本管理部门需要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施工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进行相应的优化,比如说管理体系、管理时长、技术应用等,以此推动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唐志伟.浅谈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6(15):230-231.

[2]李锋.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降低途径[J].价值工程,2016(4):25-27.

[3]梁愉.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用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8):192.

[4]廖林平.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8):174-176.

[5]卫党委.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第6篇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具体的工作是怎么实行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1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2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适应新世纪教育形势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努力搞好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将过去一学年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小结一、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本人在过去一年里,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通过自学、培训及自练等方式,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具体体现在:1.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观得到转变,更新了教育思想。2.进一步掌握了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了教学技能。3.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并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为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时事及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严谨治学,依法执教,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观念,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

2、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策略》等,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获取现代教育的信息,使自己更加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得心应手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级开展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在教研活动中,认真做好准备,积极参加并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认真作好记载和活动小结,及时反思。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材的培训中,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4、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仅认真学习理论,还要更加重视的是深入好教师的课堂,认真听课,学习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及应用生成的能力,与老师探讨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提炼,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5、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上得失,撰写师德论文及政治学习心得体会,在教学中,认真吸取教学得失,分析原因,撰写的经验论文,体现了新的教学意识。

三、存在的不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虽然努力的学习,但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和某些素质较高的教师相比,还差距很大,如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采用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的措施

1、继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牢固专业思想,并加强师德的修养学习。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

3、积极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自练、自学,敢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为搞好来年的教学工作而努力。

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通过本学期参加“国培计划”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确立现代教育观。

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每一次培训,对我都是一种帮助和提高。具体总结如下:

1.我渴望差距越来越小。

作为一个在偏远农村工作的一线教师,不仅教学任务繁重,而且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但为了胜任自己的工作,我时刻不忘自我充电。

参加这次__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利用这里丰富的资源来提高我们农村的教育质量。我真的渴望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小。

我能够参加这次的培训真的是很幸运。尽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可是,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想看一看,听一听,如一天不看、不听,就好像少了点什么事似的。说实在的,我这样做不是为了凑时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真正吸引我的,是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分析那些经典的案例故事,结合自己过去工作历程,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专家们那些高瞻远瞩的引领洗涤了的心灵,启迪着我的智慧,解开了许多我工作中存在的困惑,掌握了许多工作的技巧。专家们精辟的点评与透彻的分析,这其中的营养实在太丰富了。虽然每天都很忙碌,可我会倍加珍惜次学习的机会,尽量挤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收获,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提高,有一个飞跃。

2.通过一次培训,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细节,充满师爱,从细微处入手,充分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3.听取了专家的新课改培训,树立了课改意识,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

我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改变是关键,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继续教育为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继续教育。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

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4一年来,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育水平的提高。现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教研组长成员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再按学科教学结构分为若干基层培训小组,以教研组长为基层培训小组的组长。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教研组的基层培训小组及教师都将拟定出各自的培训达标计划,培训措施及培训总结和培训经验。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学有目标,学有收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继续教育的文件,使全体教师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和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并制订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相关的制度,从组织上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落实和保证。

二、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职业道德教育:

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教师自身的的言行、尊重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加协作精神,健全人格,提高教师们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能力。

2、信息技术培训。

为让我校教师尽早地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用好我校教育资源,制定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达标计划,采取分类培训,分步达标,平时训练,假期定级培训的方式,把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科教学的培训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皆能基本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用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3、学科教学业务技能培训。

进一步抓好抓实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教学效果检测等教学环节的常规培训。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让更多的教师采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手段与形式,提高课堂效果。

进一步加强各类活动课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探讨研究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任务,撰写经验总结,改进小学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紧紧抓住市、区教育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系列评比机制,结合我校实际,着力培养我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积极认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市、区级有关培训,提高培训者的能力和水平,为造就和培养我校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创造良机,扎实稳步地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三、保证时间,落实经费

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做到时间保证,对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教师参加学历进修集中辅导等学校均能为教师保证时间,同时学校在继续教育经费上也得以保证,让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无所顾之忧,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我校顺利地开展下去。

四、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决心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总结本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开展继续教育,并做好教师继续教育的校内培训和督促工作,鼓励教师把教师继续教育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用于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科研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5通过今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无论是在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受益颇多。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它是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一、教育观得以确立。

现代教育观,就是要把“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陈旧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师德修养的认识

在这次学习主要是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主,同时也有观看《师德启思录》等影音资料,是走上讲台以来的一次师德洗礼,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师德在教学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待教育事业是“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对待受教育者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要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要真诚相待、主动参与;在原则层面上则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不争夺名利,严于律已,真正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校本研修面对面

我对“校本研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校本研修”的精髓所在,有以下收获: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

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务。目前,有一部分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现有的知识足已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教师轻视学习,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抵制态度,因此,提高教师对学习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不断学习之人,来完善和提高自我。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不能等,不能看,不能靠。自己一定要主动出击,要实践。要变要我进步为我要进步

四、课堂教学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校际联动,通过同伴互助,通过专家引领,通过骨干培训,通过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新认识。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体会,更多的尝试,更多的提高。同时,我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第7篇

关 键 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

中图分类号: 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5-0011-07

引言

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已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极端事件风险管理、资本规划、业务发展战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 。然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大型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并没有使金融行业很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此前进行的压力测试, 宏观压力情景假设要比现实宏观经济衰退程度更弱、持续时间更短,而且忽视了经济体系间的相互影响及反馈效应。由此,如何将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监管、银行压力测试有效结合起来成为新课题。近年来,宏观审慎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形成, 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在全球得到较快推广,用以评价系统性风险可能对银行业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监管部门提早制定应对措施,提高银行业经营稳健性。然而,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发展较晚,相关建模技术方法仍处于探索和研究当中, 全球范围内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或者最佳实践,世界主要经济组织、各国央行以及全球主要金融机构都在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技术方法。 本文力图通过对全球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技术方法及实践的分析,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有效评估系统性风险影响提供借鉴。

一、 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流程及实践分析

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主要包括环境分析与制定压力测试目标、设定压力情景、构建压力测试模型、重新评估压力情景、压力测试结果分析和报告等5个步骤。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以及业务结构确定压力测试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银行根据已设定的压力测试目标制定压力测试情景; 压力测试建模部分包括宏观经济模型构建和信用风险模型构建,压力测试建模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压力测试评估有效性;根据压力测试情景以及模型进行压力测试和评估; 银行需要深入分析压力测试结果, 并向监管部门、 经营管理层汇报,以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2] 。 从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实施方式看,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形式。自上而下的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主要是由监管部门利用银行业整体数据实施的压力测试。该模式能够对压力测试实施统一的前提假设和建模技术,保持了统一性,有利于行业间或国家间的相互比较,而且实施起来简便、节省资源,但是该模式忽略了金融机构间的差异性,无法判断各金融机构压力情景下的表现 [3] 。该模式适用于金融机构微观数据不足的情况。自下而上的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是由各金融机构自行开展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然后将压力测试结果上报汇总至监管部门。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体现各金融机构的差异性,更真实地反映金融行业存在的脆弱性;能够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内部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取得更好的压力测试效果,有利于金融机构为极端事件做好充分准备。然而,该模式由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压力测试情景及建模,导致压力测试的可比性较差,透明性降低,而且该模式实施起来也较为繁琐,需要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 [3]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实施方法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在条件允许下,部分国家监管部门会同时进行两种模式的压力测试,以提高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质量和可信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世纪90年代末已开展了基于系统性风险视角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目前已成为金融部门评估项目(FSAP)、全球金融稳定性评估报告(GFSRs)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评价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4] 。2009年,美国针对大型控股银行公司进行了前瞻性评估,确定银行面临宏观经济压力下的资本充足性。2010年、2011年, 欧盟也针对成员国的主要银行进行了宏观压力测试,评价银行体系在欧债危机背景下受宏观经济冲击的脆弱性和资本充足性。2010年, 我国针对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亦开展了相关压力测试,主要评价房价下降可能对银行信贷质量的影响。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在全球主要国家得到应用和广泛开展,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方法得到不断完善和创新,并获得较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而支持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落实。

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理念和相关应用已取得较多成果,然而作为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的核心部分——压力测试建模还存在很多不成熟、 不完善的地方,这也是各国监管部门加强研究和推进的重要方面。 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包括宏观经济建模和信用风险建模两个部分。宏观经济建模方面,监管部门需要事先将制定的压力情景转变为具体的宏观经济指标波动,即首先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宏观经济走势,即基准情景,然后在基准情景基础上根据压力测试情景需求对宏观经济施加压力,得到压力状态下的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这部分建模技术相对成熟。信用风险建模方面,信用风险建模主要解决宏观经济压力情景向微观金融机构传导的机制问题,即将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因子与宏观经济指标建立起关联关系, 这部分建模技术方法发展相对不是很成熟。 下文将一一介绍宏观经济建模和信用风险建模技术方法和实证研究成果。

二、宏观经济情景建模技术方法分析

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首先需要解决宏观经济情景建模问题,其建模方法主要包括结构性计量模型、向量自相关回归模型(VAR)以及统计方法 [5] 。从实践看,很多监管部门主要使用已有的经济预测模型构建宏观压力情景,在部分情况下, 现有宏观经济模型无法包括所有压力测试情景指标,这就需要扩展已有模型。

(一)结构性计量模型

结构性计量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宏观经济压力情景模型,结构性模型是根据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关系,建立起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和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性计量模型能够囊括实体经济部门、 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 进而能够进行政策分析,有利于提升宏观经济模型的完整性和现实性。同时,结构性计量模型所得到的经济指标预测结果具有内在一致性。结构性模型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简称DSGE),DSGE模型通常假定家庭或企业部门存在一个代表性个体、 理性预期和无摩擦的完全竞争市场,随着研究的深入,模型假设逐步放松,逐步引入交易成本、粘性价格、垄断竞争、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预期、劳动力市场摩擦、金融市场摩擦等假设,模型更加贴近现实经济运行状态。但是,结构性计量模型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主要是涉及众多方程式,模型本身求解难度较大;由于多数用于分析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宏观经济模型都是线性模型,该类模型可能无法捕捉压力情景下各经济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而且也很难给出特定宏观压力情景出现的概率 [5-6] 。

一个简单的结构化计量模型可以表示为生产部门、居民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三部门方程组,即:

其中,(1)-(6)式分别为生产函数、技术增长、资本累积、资源约束、效用函数、居民部门支出约束、政府支出约束。Y为产出量,K为资本,N为劳动力投入,?啄为折旧率,I为投资,C为消费,G为政府消费,?准t 为偏好系数,W为实际工资,rt 为资本税前报酬率,?子n为劳动收入税率,?子k为资本收入税率,?追为定额税。代表性居民通过选择资本、消费和劳动使效用最大化,而政府部门支出资金主要来自于劳动和资本收入税以及定额税。

从实践看,瑞典、捷克、匈牙利、加拿大、罗马尼亚、美国、法国等国央行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都是结构性计量模型,而且大部分为DSGE模型。

(二)VAR模型

VAR模型也是使用非常普遍的宏观经济模型, 具有简便、灵活的特点,该模型不再区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而是将所有变量视为内生变量,对于所有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具有内在一致性 [5-6] 。当VAR模型受到外部初始冲击的时候,向量可以用来预测冲击对于整个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如果需要加入类似于结构性计量模型的经济结构关系,还可以将基于经济、 金融理论的变量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引入VAR模型,构造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简称SVAR),由此可以捕捉模型系统内各变量之间的即时结构关系。

型设置宏观经济压力情景。日本央行所使用的VAR模型包含五个宏观经济变量,分别为GDP、通货膨胀率、银行信贷余额、有效汇率、隔夜拆借利率,数据期限为1978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一季度,基于AIC准则确定模型滞后阶数为4阶 [7] 。由于VAR模型脉冲效应对于变量的排序敏感性很高,日本央行通过对模型变量排序施加递归约束,以此确定模型的新息影响。除此之外,VAR模型还可以用于跨国压力测试。Castren et al.(2008) 基于26个VAR模型建立了GVAR(global VAR) 模型,GVAR模型中国内和国外宏观经济变量同时相互作用,以分析欧元区的信用风险 [8] 。该模型使用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实际产出、通货膨胀率、实际有效汇率、长短期利率、石油价格。英国宏观经济模型使用的是两个国家的GAVR模型,两个国家为英国和美国,其中英国表示为一个小型开放国家, 而美国被看作是其他世界经济部分。该模型宏观经济变量包括产出缺口、名义短期利率、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率。

(三)统计模型

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bank(OeNB)使用多元t-Copula模型为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建模,该模型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边缘分布不同于联合分布,另一方面宏观、金融变量之间呈现尾部相依性,有利于模拟极端压力情景 [10] 。统计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然而,统计模型并不利于政策分析,无法获知政策传导渠道。从实践看,该类模型在各国央行的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更适合对于计量精度要求更高的金融机构使用。

三种宏观经济模型构建技术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各国央行及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主要还是根据已有数据序列长度、 模型预测准确性和稳健性综合进行考量, 最终选取更为合适的模型构建宏观经济压力测试情景。从实践看,前两种模型应用范围较广,统计模型应用范围较小。宏观经济模型之前就已开始应用于政策分析,建模技术已相对成熟。

三、信用风险建模技术方法分析

设定好宏观经济压力情景后,还需要建立宏观-信用风险因子传导机制,即建立信用风险模型。这涉及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是选取合适的因变量,第二是选择恰当的自变量,第三是选择恰当的模型和传导机制。

(一)信用风险模型变量选取分析

1. 信用风险因子选取分析

因变量方面,因变量主要是用来反映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变化情况的指标,即信用风险因子。从实证研究看,不良贷款率、信贷损失准备金率、违约率、信用转移概率等都经常用来作为信用风险因子。 然而不同指标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良贷款率属于滞后指标,一般要慢于经济周期变化;而信贷准备率虽然也具有一定顺周期性,但是其人为调整的因素更大;违约率相对更为理想,但是由于数据累积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银行违约率数据序列累计相对较短,经常不能满足建模需求; 信用转移概率数据累计也相对不足,在实证研究中较少得到应用 [5-6] 。当然,因变量的选择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例如在我国,由于银行业经历过不良资产剥离的情况,因而不良率并不适合构建模型需要。因变量的选择还涉及数据层次的选择,因变量选取涉及行业层次和微观层次两个方面。 如果相关信用风险因子数据较少, 一般使用行业整体数据建模;如果信用风险因子微观数据较丰富而且可得,那么信用风险建模就会使用银行机构微观层次数据。奥地利、加拿大使用了行业违约率作为因变量,匈牙利、捷克使用不同资产组合作为因变量,而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则根据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违约率数据分别构建信用风险模型 [6] 。

上述提及的信用风险因子都是基于历史数据,具有后向性质,无法很好地预测未来。预期违约概率(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ies,EDF)具有前向性质,能够预测未来企业违约的可能性。EDF是根据KMV模型计算得到的,KMV模型是基于默顿模型演变而来的, 默顿模型最早由默顿于1974年提出,将期权定价理论运用于贷款定价,并将违约债务看成是企业资产的或有权益,认为某个企业的资产价值低于债务价值时将发生违约。 默顿结构模型的核心在于公司价值的波动性是公司违约的主要来源,当公司价值下降到一定边界值时,就会违约。基于默顿模型和B-S模型,KMV公司成功开发了基于市场信息的KMV模型, 广泛应用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于违约概率(PD)的预测 [11] 。KMV模型根据B-S模型可得等式: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资产价值、资产风险、杠杆是决定公司违约的三大主要因素,而上述模型参数可由公司的股票价格、 其波动性和账面债务求得。Asberg and Shahnazarian(2008),Castr′en,Fitzpatrick and Sydow(2008)均使用EDF作为银行信用风险因子 [12-13] 。Asberg and Shahnazarian(2008)分析了瑞典非金融上市企业的EDF,并将所有企业EDF中位数与工业生产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短期利率建立相关关系, 利用VECM模型检验了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对EDF的影响最大,工业生产指数下降或者通货膨胀上升会导致EDF上升。Castr′en,Fitzpatrick and Sydow(2008)用欧元区公司EDF的中位数衡量信用风险,并根据8个行业部门分别计算EDF。其模型将EDF的解释变量确定为股价、GDP等5个宏观经济变量。KMV模型具有一定前瞻性,相比利用历史数据构建的信用风险建模,具有一定优势,不过EDF数据需要企业公开上市,这样才能获得其股价变动的信息, 然而现实中银行客户中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均为非上市公司,这部分企业是无法应用KMV模型的。

2.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自变量方面,自变量主要是宏观经济指标,由于各个国家经济环境、银行业业务结构不同,所使用的宏观经济指标并不相同。一般而言,GDP、通货膨胀率、汇率、利率指标都是各国常用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个别国家使用的,诸如房价、居民收入等。一般而言,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公司违约率较低,但公司倾向于过度承担风险;当宏观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公司前期所承担的风险无法消化,违约率会大幅上升。违约率与GDP的变化并不是同步,存在一定时滞。实证研究都对GDP做了处理,多数使用GDP增长率,也有实证研究使用GDP一阶方差。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DP确实与违约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影响具有普遍性。现实中所能使用的利率形式有很多,诸如银行间借贷利率、市场利率、基准利率、实际利率等,实证研究中并没有统一的形式。然而,实证研究的结论具有一致性,认为利率与违约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且Diana Bonfim(2007)研究认为建设部门与利率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14] 。利率对违约率影响的机制在于,利率上升时,公司债务负担将增加,更容易出现违约行为。通货膨胀与违约率为正相关,表现为通货膨胀高时,货币政策会收紧,经济景气度将下降,企业债务偿付能力将下降;通货膨胀较低时,货币政策将放松,企业经营景气度将逐步提升,债务偿付能力会进一步上升,违约率会下降。

(二)信用风险建模技术方法分析

模型选择方面,宏观压力情景传导模型一般包括线性回归分析、 非线性回归模型、VAR模型以及综合性模型等等。目前,宏观经济与信用风险因子的内在关系研究尚不充分,这为构建信用风险模型增加了难度。

1. 线性回归分析

最小二乘法(OLS)是最基本的线性回归模型,Deventer(2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澳大利亚银行、日本三菱银行及韩国、美国多家大型银行的研究表明,宏观因素影响着信贷利差,从而意味着它影响银行信用风险 [15] 。但是,线性回归并不能很好捕捉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研究中线性回归应用较少。

为了改进简单OLS回归可能产生的模型误差,金融机构数据充足的国家可以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用以对主要金融机构建立信用风险模型。希腊中央银行利用经济增速、失业率、实际信贷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以及总资产、市场势力、存贷比等银行特征变量,对不良贷款率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波兰中央银行利用面板数据预测各个银行的信贷损失准备金率,该模型所使用的宏观解释变量为3个月银行间拆借利率、GDP增速、 实际工资变动率, 还包括银行特定解释变量。Lehmann and Manz(2006)使用信贷准备金率衡量各个银行的信贷质量, 基于静态或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建模,模型以各银行特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反映各银行对于宏观经济变动的敏感性 [16] 。

2. 非线性回归模型

Wilson(1997)、Boss(2003)设定宏观经济因素和贷款违约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使用Logit模型将贷款违约率转化为宏观综合指标Y,以指标Y作为因变量与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更好地利用各宏观经济指标所提供的信息[17-18] 。该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pt为贷款的平均违约率,yt是pt经过logistic函数转换得到,xt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琢为解释变量的系数。(18)式各宏观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模型,考虑各宏观经济变量可能存在滞后性,因而对其进行P阶自回归分析。模型中假定?滋t和?着t序列不相关。该模型一是考虑了宏观经济变量对信用风险的滞后效应;二是考虑了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的反馈效应。

Wilson(1997)用各工业部门违约概率与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的敏感度直接建模, 通过模拟将来违约概率分布的路径,得到了资产组合的预期损失,进而模拟出在宏观经济波动冲击下的违约概率值。Boss M(2004)利用Wilson提出的模型,根据加总的企业违约概率估计出宏观经济信贷模型来分析澳大利亚和芬兰银行部门的压力情景。目前,基于Wilson模型的宏观压力传导机制得到广泛应用。 国外方面,IMF对各国银行体系稳健性评估、各国央行自身风险评估以及部分学术研究都使用该模型;国内方面,华晓龙(2009)、沈阳、马望舒(2010)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也都运用了该模型 [19-20] 。

3. VAR模型

VAR模型除了用于前述的宏观压力情景设定外,也逐步应用于信用风险模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Alessandri et al.(2007),Marcucci and Quagliariello(2008)使用违约率基于VAR模型分别构建了住户部门和工商部门的信用风险模型 [21-22] 。其中,公司部门模型的变量包括违约率、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短期利率和实际汇率5个指标。在结构设置方面,两个模型认为违约率滞后于宏观变量。 其研究通过脉冲响应发现,除了通货膨胀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均对违约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Glenn Hoggarth et al.(2005) 通过VAR模型建立了英国银行信贷核销率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率、名义短期利率的内在联系。实证研究认为,信贷核销率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关系,与名义短期利率成正向关系。而且,不同经济部门信贷核销率受到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信贷核销率对产出缺口变化非常敏感,而居民部门信贷核销率对于收入的变化更为敏感。匈牙利中央银行使用VAR模型分别对公司部门贷款和商业房地产贷款进行建模,其中公司部门模型的解释变量为GDP增速、通货膨胀率、名义有效汇率、同业拆借利率。相比回归分析,VAR模型是近年来才刚刚开始应用于信用风险建模的,因而应用范围有限, 不过随着VAR模型在信用分析建模方面的优势逐步得到显现和认可,未来该模型应用范围有望得到不断扩展和延伸。

4. 综合性信用风险模型

上述信用风险模型仅是研究了信用风险因子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而没有考虑到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也忽视了金融体系对于宏观经济形成的反馈效应。因此,近年来,更多的学术研究从经济金融理论出发,致力于构建更加综合化的信用风险模型, 使信用风险模型更加接近现实状态。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监管部门逐渐认识到,评估系统性风险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不同风险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金融体系内的传染风险。 传统的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并不包含这些系统性效应,诸如同业拆借市场或者批发性融资市场的崩溃、 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资金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反馈效应等等。 最早出现的综合性压力测试模型是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bank的系统性风险管理系统(Systemic Risk Monitor,简称SRM),该系统通过统一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网络模型,评估银行违约概率 [23] 。外部冲击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敞口的冲击可能诱发银行违约,在一个网络模型中会导致银行间风险的传染。 另一个相类似的模型是英格兰银行的RAMSI模型 [21] 。RAMSI包括一个用贝叶斯VAR模型制定宏观经济情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净利息收入的银行间网络模型, 以及一个模拟资产迅速出售的价格函数。SRM和RAMSI模型均没有包含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反馈效应,RAMSI模型包含了来自流动性风险的反馈效应。 在加拿大央行的模型中, 资金流动性风险是市场流动性、 违约风险以及银行资金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Daniel Buncic and Martin Melecky(2012)根据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提出了一个新的、实用的宏观审慎压力测试模型。该模型包括6个组成部分,一是根据一国特定统计模型和跨国危机经验制定宏观压力情景;二是因外汇敞口而产生的间接信用风险;三是各银行不同的授信标准; 四是压力时期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之间较高的相关性; 五是信贷集中性以及剩余期限对于未预期损失产生的负面影响; 六是使用资本充足率作为衡量银行抵御系统性风险的指标。

除了上述模型和研究,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反馈效应也得到更多关注,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反馈效应主要通过需求和供给因素实现 [25] 。从需求端看,居民和企业金融条件的恶化将会冲击到消费和投资需求;从供给端看,借款者信用水平的降低将会促使银行提高授信标准,增加融资成本。Von Peter(2009)建立起一个有效解释宏观经济与金融间稳定关系的框架 [26] 。他尤其分析了由于宏观经济冲击导致信贷损失后, 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性会限制信贷供给,这将如何影响宏观经济。Goodhart,Sunirand and Tsomocos(2003) 也提出了研究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反馈效应的框架 [27] 。他们将金融脆弱性视作一种均衡问题,即银行需要权衡信贷、投资机会的成本收益。在此框架下,金融部门遭受冲击进而会通过信贷收缩影响到实体经济。不过,整体看,当前综合性信用风险模型仍没有很好地包含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反馈效应。

综合性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模型的不足在于,模型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因果关系以及最终的结果透明性不高。因此, 该类模型可能会违背宏观压力测试的一些基本原则,诸如模型需要足够简洁、透明,具有弹性便于政策制定者和公众进行沟通。另一方面,综合性模型包含了多种传导机制以及反馈效应,能够更加完整地反映违约事件的可能影响。

信用风险建模从简单到复杂,各有优势和劣势,简单模型假设较少,压力测试所含有的误差较低,但是可能无法达到更为深刻的研究目的;而复杂模型能够更好地刻画信用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复杂模型本身已包含了一定前提假设,因而模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不管怎样,各种模型之间并不是完全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的。

四、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方法所面临的难题

实际上,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实践不长,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监管部门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同时新巴塞尔协议也强调金融机构要通过压力测试确保资本充足性。 因而,现在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备受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重视,不断有创新方法涌现。然而,当前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还存在一定缺憾和不足之处,这也为未来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研究指明了方向。

1. 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方法尚不完善。(1) 当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模型缺少反馈效应。当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建模中仅考虑了宏观压力情景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但是没有考虑到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自我调整,从而反过来影响宏观经济,进而形成反馈效应。诸如,宏观经济下滑,金融机构风险增大,面临收入、资本充足率下降等难题,势必会提高授信标准,降低信贷增速,这会反作用于宏观经济,有可能导致经济进一步衰退, 进而再一次将宏观经济压力传导到金融体系。现有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缺乏对反馈效应的考虑,或者对于反馈效应的构建过于简单,这也使得当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表现为静态测试,而非动态测试。(2)当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缺乏传染效应。当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过程中, 单个金融机构仅考虑自身情况,或者将整个行业作为一个互不相关的整体,然而从现实情况可以看出,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具有一定传染性,尤其是挤兑风险。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金融联系日益紧密,信用风险传导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尤其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传导渠道也更为通畅,这对于金融行业较为开放的国家尤其如此。当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并没有考虑上述传染效应,这显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因而压力测试缺乏可信性和实用性,对于危机的考虑不够充分。

2. 压力测试模型尚没有正确的考虑到危机时期非线性或者结构性断裂关系。当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建模多为非线性回归或者VAR模型。然而,实证研究发现,当危机来临或者市场处于压力情境下,宏观经济变量与金融风险指标通常是非线性的,甚至会发生一定跳跃或者结构性断裂,这种特殊关系是现有模型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的。

3. 宏观经济变量与金融风险指标关系仍有待探索。从现有的模型看,多数模型都是解决违约率、不良贷款率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而对于LGD、EAD等风险指标,因受到数据限制,相关研究很少,在压力测试中的应用也不多,很多时候都是采用常数数值,这种简便方法可能会低估风险的存在。

4. 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模型缺乏完善的校正。除了上述模型不完整、不完全等情况,更为关键的是,当前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模型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回测检验。由于当前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建模时间短、 相关数据累积较少, 甚至尚无法覆盖完整的经济周期,这使得所构建的模型可能有所偏颇,甚至存在较大的模型风险。因而,不能为了计算结果而建模,而是要使建模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其结果经得起推敲和现实检验,否则建模的意义就不大了。

五、政策建议

我国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刚刚起步,尤其是在建模技术方法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未来还需要加强此方面的工作,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重视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一方面,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是新巴塞尔协议对于使用内部评级法的金融机构的重要要求,以此确保金融机构资本保有的充足性;另一方面,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也是监管部门落实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目前,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在我国开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监管部门要加强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常规性推进,做到每年、每季度定期性有效开展,以此确保我国银行业有效应对外部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和稳健经营。

第二,加强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理论研究。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需要进一步深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相关理论、实证研究,推进对于相关领域研究,进而不断探索出适应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同时,还需要加强与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及各国央行的合作和交流,充分了解国际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第三,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专业性较强,需要具有数据挖掘、金融理论、计量方法等多种理论背景的专业人才, 因而需要加强此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和保障。

第四,加强相关数据累积。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金融系统的相关数据、金融机构经营数据等等,而且建模对于数据的质量和累积长度也有很高要求,因而需要注重数据累积,确保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the 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Stress testing at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rvey results and practice[R]. ,January 2005.

[2]Andreas A. Jobst,Li Lian Ong and Christian Schmieder. A Framework for Macroprudential Bank Solvency Stress Testing: Application to S-25 and Other G-20 Country FSAPs[R]. IMF Working Paper NO. 68,2013.

[3]José Vi?觡als. Macrofinancial Stress Testing—Principles and Practices[R]. IMF,.

[4]Marina Moretti,Stéphanie Stolz,andMark Swinburne. Stress Testing at the IMF[R]. IMF Working Paper NO. 206,.

[5]Foglia,A.. Stress Testing Credit Risk: A survey of Authorities’ Approach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vol.6,No. 2, 2009.

[6]Martin Melecky and Anca Maria Podpiera. Macroprudential Stress-Testing Practices of Central Banks in Central and South Eastern Europe[R]. 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 5434. September 2010.

[7]Akira Otani,Shigenori Shiratsuka. Macro Stress-Testing on the Loan Portfolio of Japanese Banks[R]. Bank of Japan Working Paper Series,No.09-E-1,March 2009.

[8]Castren,O.,Dees,S.,Zaher,F.. Global Macro-financial Shocks and 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ies in the Euro Area,ECB Working Paper No. 875,2008.

[9]Sklar,A. .Fonctions de repartition ?滋a n dimensions et leurs marges[J]. Publications de l'Institut de Statistique de l'Universit?e de Paris,8,229-231,1959.

[10]Seidner,M.. The Systemic Risk Monitor and the Macro Stress Testing at the OeNB: Status Quo and Future Developments[R]. Workshop “Advances in Stress Testing in Central and South Eastern Europe”,Thessaloniki,19-20 May 2010.

[11]Peter J. Crosbie,Jeffrey R. Bohn. Modeling Default Risk[R],2002.

[12]Asberg,P.,and H. Shahnazarian. Macroeconomic Impact on 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R]. Sveriges Riksbank Working Paper No. 219 ,January 2009.

[13]Castr'en,O.,S. D?ees,and F. Zaher. Global Macro-financial Shocks and 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ies in the Euro Area[R].ECB Working Paper, No. 875,February 2008.

[14]Diana Bonfim. CREDIT RISK DRIVERS: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FIRM LEVEL INFORMATION AND OF MACROECONOMIC DYNAMICS[R]. Working {aper,2007.

[15]Deventer DV ,Kenji I1 Credi t risk models and the B asel A ccords[M]. Beijing :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2005.

[16]Lehmann,H.,and M. Manz. The Exposure of Swiss Banks to Macroeconomic Shock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R]. Swiss National Bank Working Paper No. 4.2006.

[17]Wilson TC. Portfolio credit risk[J]. Risk,1997,9(10):111-1701.

[18]Boss M,Krenn G,Schwaiger M,et al. Stress Testing the Austrian banking system[J].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2004,(11):841-8521

[19]华晓龙. 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

[20]沈阳,冯舒望. 宏观经济变量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J]. 会计之友,2010(8).

[21]Alessandri,P.,P. Gai,S. Kapadia,N. Mora,and C. Puhr. 2007.“A Framework for Quantifying Systemic Stability.”(December). Prelimina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Stress Testing of Credit Risk Portfolios: The Link between Macro and Micro,”hosted by the BCBS and the DNB,Amsterdam,March 7,2008.

[22]Marcucci,J.,and M. Quagliariello. Is Bank Portfolio Riskiness Procyclical? Evidence from Italy using a Vector Autoregress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2008(1).

[23]Boss,M.,T. Breuer,H. Elsinger,G. Krenn,A. Lehar,C. Puhr,and M. Summer. Systemic Risk Monitor: A Model for Systemic Risk Analysis and Stress Testing of Banking Systems[R]. Internal Technical Document,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bank,2006.

[24]Daniel Buncic and Martin Melecky. Macroprudential Stress Testing of Credit Risk: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Policy Makers[R]. University of St. Gallen Discussion Paper, No. 2011-39,September 2011.

[25]Marco Sorge .Stress-testing financial systems: an overview of current methodologies[R]. BIS Working Papers No 165,December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