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02:1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通信工程;实训模拟系统;管理
当今社会需要的工程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其中,通信工程模式是一项保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的通信系统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即管理过程中一些人为的因素影响了效果,有些任务的责任不够明确,工作的推诿和种种个人原因影响了工作进度,信息共享程度也比较差,从信息的汇总到后期的查询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此,急需设计一款通信工程管理实训系统,该系统基于管理的工作流程以及核心的业务处理模块,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分解,可以模拟实现通信工程中各个阶段的内容:前期阶段、设计阶段、投标和招标阶段、实施阶段、监理阶段、验收阶段。从而可以改善学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让理论知识可以很好地和通信工程真实项目对接,增加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1项目管理系统性概念以及功能介绍
1.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系统的概念
通信工程学生项目管理实训系统是一个将通信工程项目的实际流程情况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解成几个独立的管理流程,根据通信工程中包含的招投标实务以及工程监理实务和项目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基本要求来完成相应的开发和业务的配置。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项目招投标、项目设计、实施以及项目验收等工作流程转化成系统实训子项目,形成一个整体流程,让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平时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和项目跟踪,更为清楚地掌握所学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同时也能提高项目管理的相关业务能力。
1.2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功能概述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合当下常见的OA办公、工作流、业务模型、过程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PDA于一体,运用C/S和B/S双模式开发,轻松建立工程项目管理平台,系统支持局域网、本地网络、广域网以及互联网,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对项目进行跟踪和管理。
1.3简单解析系统结构
系统以项目的实际流程进度为主体,以项目工程进度、项目施工成本、业务合同管理为主要中心模块,整合常规个人办公、项目分包管理、业务材料管理、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以及项目人员管理,相当于整个系统都是按照项目对应的流程和需求进行开发设计,通过实际项目中各阶层的权限、业务权限进行分工协作,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工作流程让操作者对项目业务进行工作审批。系统中包括了普通企业通用管理模块,而对于项目业务进度的跟踪,本文采用最先进的EXCEL工作流表单定制技术,使用更方便,支持学生二次开发。
1.4实际操作优势
第一,可以对分包商情况、每笔费用使用情况、供应商情况、员工情况进行系统查询。第二,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的跟踪和安排,实时了解各项目的动态情况。第三,员工可以通过系统功能模块中的岗位设置,实现虚拟权限以及工作过程的信息化,不需要纸张办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可以牢牢把控项目的进度、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第四,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项目适应性。自定义的系统模块设计添加,可以按项目需求进行配置实施,快速帮助操作者进入全新的网络项目管理中。
2网络数据传输与同步问题
2.1网络数据的运用
基本数据在项目中的安全、快速、同步的问题,将以项目的数据库配置以及项目的运行环境,同时基于局域网络、互联网络,以此实现项目数据的安全管理。项目研发数据传输方式一:对于网速很慢、网络不是很稳定等情况,可以采用定期传输数据的方式,通过U盘或者数据线,定期生产离线包上传到总部服务器数据库进行同步,同时子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同步刷新。项目研发数据传输方式二:使用互联网进行管理,遇到网络不好的问题,可以采用本地运行模式。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的C/S模式开发,客户端可以实现数据的缓存和业务逻辑,客户端能够安全、快速地访问系统数据。项目研发数据传输方式三:对于网速好的,可以使用普通模式访问服务器端的数据,随时随地同步跟踪观察即可。项目研发数据传输方式四:参考华为大数据处理模式,采用分布式数据储存进行数据处理。
2.2基于工作过程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系统集成
针对工程材料管理的特殊要求以及办公资料的需要,系统可以与PDA扫描设备进行数据连接,用户只需手持PDA扫描设备就可以进行材料的入库、出库及盘点。同时对项目资料的打印和下载起到快捷方便的作用。PDA扫描设备可以通过GPRS网络以及数据线连接等方式,导入到数据系统中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对于类似于供应商的管理,可以提供B/S架构的订单模式,供应商直接在网上提交单据。用户只需查询审核并且导入到系统中就可以实现自动存储。数据接口,系统可以导入Excel数据,直接生成表单,也可以直接导入Excel数据格式,方便在外地或者单机模式下也可以对项目进行调度管理。
2.3系统特点
(1)C/S框架下采用windowsform设计,数据库支持sqlserver和oracle等大型数据库,系统简洁,操作简单,上手快,易用性强,学习者不用专门学习也能了解和使用。(2)采用Excel计算公式嵌入技术,管理界面更美观,业务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一个流程或是数据的工作就是一个简单的表单,没有复杂界面,实现异步数据开发,大大降低了业务之间的耦合。(3)融OA办公、工作流、业务模型、过程管理、进度管理、PDA、成本管理于一体,管理员根本无需增加别的办公软件就可以实现项目的管理功能,真正的一键式操作管理。(4)超强的兼容性,完全兼容Excel,可以导入及导出Excel,生成PDF文档,同时对于电脑的兼容也极强,能应用于windowsXP,win7,windowsserver系列,同时支持Linux和MAC系统。(5)工作流程不死板,可以自定义工作流程,实现了工作的无缝安排、自主跟踪和验收,做到了真正的系统办公,让管理者管理时更轻松、有效。(6)完美强大的报表功能,可以对表单进行直接输出、标准报表、三联报表等,配合打印功能。(7)高性能,基本采用富客户端的理念进行设计,服务器端更多承受数据的压力,保障了软件的稳定性。
2.4权限分工协议
(1)用户操作权限:添加、修改、删除、输出权限,授权用户拥有权限分组功能,同时任何操作记录都会生成在管理日志(最高级可见)。(2)项目管理权限:授权用户可以对应访问的项目,每个角色都有对应的授权,采用用户组权限管理系统进行权限限制。(3)审批流程:对定义的不同的表单拥有相应的审批流程,实现数据的工作流同步管理。(4)系统模块权限:授权用户可以使用的对应模块,以组为单位建立模块权限。
2.5主要模块
2.5.1人员管理模块
员工档案:员工信息、个人经历、证照列表、培训记录、奖励记录等员工基本信息。用户资料:用户组权限系统分配定义、用户的添加和删除功能。员工工资:项目中员工工资的计算、统计记录以及发放情况的统计。
2.5.2个人办公模块
包括个人总结计划、项目动态、工作流程、文件通知、请假日志、工作任务分配。
2.5.3合同管理模块
合同信息:各种项目设计到的合同电子档和管理。合同执行:各种合同变更和合同记录功能。
2.5.4材料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对仓库进行盘点、计算、库存查询。材料计划管理:材料预算计划、采购计划、库存预警等。材料购买合同:对材料合同进行追踪管理,材料入库、出库损耗管理、材料结算以及实时材料。工具管理:工程使用工具的统计和租借管理。
2.5.5资料管理模块
可以自动生成合格的评定数据和不合格数据,自动汇总表格,自动管理表格,自动评定意见,汇总分部及子分部,并且可以保证表格与统一用表书籍一致。提供了表格填写范例、填表说明、条目说明等使用教程。资料网络同步化管理,可以多人联网在线协同编制资料,同时项目经理及监理可以随时进入审批。可以自己建立目录,绘制任意表格,复制表格,添加表格,复制表格,外部导入Excel,导出Word,导出Excel\PDF,编排表格顺序等。选择相关单元格系统可以自动按要求生成图形。内含专业的技术及素材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参考。
2.5.6项目财务管理模块
通过付款单方式,对上述发生支出应付款进行支付。通过收款单方式,对工程上的收入项目进行入账。工程成本、人员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各种支出分析以及收入动态生成分析。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相关应付款日志、收款日志等财务交易信息。借款账单、还款账单、存款账单对财务日常的资金进行记录。
2.5.7机械化设备管理模块
设备信息、设备维修、设备的配件管理、设备借出借入、设备验收、设备折旧等管理。机械设备在工程中的使用情况,进场、出场、租用情况的管理。
3结语
通过该系统,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模拟实际通信工程项目监理中的任务管理,让学生对通信工程管理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中也另外包含了考核模块,包含上传作业、批改作业、批量下载功能等,充分发挥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学习互动。当然,该系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通信工程的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完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工程。大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还有更复杂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在系统的设计和完善过程中需要更细致的规划工作。即便如此,它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实训模拟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黄兰,张优里.基于工作过程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145-148.
[2]向科.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网络工程实训室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3]张迪.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applied talent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were carried on teaching reform. Thi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was discussed from necessity and ideas of course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course development design ideas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work process-orien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was highlighted.
关键词: 工学结合;工作过程;课程开发
Key words: work-integrated learning;work process;cours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53-02
0 引言
高职教育相较于本科教育,无论是从知识体系、就业渠道、还是学历层次上,都无法与之抗衡。而现如今,高职院校生源数量逐年减少,就业形势也是异常严峻。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为扭转被动局面,适应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寻求适应于现代高职教育,适应于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组织方法。作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建设课程改革项目的一名参与者,笔者也积极投身于高职课程改革的事业中。以下将以《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来探讨“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
1 《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是以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为目标的核心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建立、流水施工计划和工程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等。多年来,这门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诸多问题。
1.1 从现有课程的知识结构上看,课程开发主要是以学校为主,教学内容的组织基本沿用本科的学科体系结构,导致与岗位需求仍然存在距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另外,教学内容的选取过深、过难,理论内容偏多,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偏离了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2 课程教学中所谓的“工学结合”,虽然有“工”、有“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真实的工作”和“顶岗实习”真正全方位地联系起来,更没有把它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应该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也应该区别于本科教育。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还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仍占主流,实训多被忽略,并且,理论和实践脱节,它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4 在对学生的考核上,也主要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过程性考核及实践操作考核欠缺。
上述问题的存在,亟待我们对本门课程进行积极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的设计。
2 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提高学院教育质量为核心,举校企合作之旗,走工学结合之路,在准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基于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组织起整体架构,基于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开展项目教学,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和项目管理规范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不断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以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开发可按以下三个步骤完成:
2.1 了解市场需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首先深入企业了解人才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描述出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课程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编制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二是按照合同指标通过有效的策略全程监控和管理成本消耗和工程质量。
2.2 构建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设计成与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课程有关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中并且尽量要以教学项目的形式表现。教学情境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为学习情境一: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学习情境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2.3 项目划分,学习任务确定 结合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和教学项目的设计中,确定具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细分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室内外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五个工程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成五个学习型任务,即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工程施工平面图布置,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学习情境二划分为三个工程项目:项目一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二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项目三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及现场管理。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工作任务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形式上可进行多样化选择,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3.1 以项目为载体展开教学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逐项开展项目教学。教师先根据项目工作要求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模仿试做,并指出模仿过程中的错误,要求学生重做,最后由教师总结以促进提高的教学步骤完成项目教学过程。在进行项目具体操作时,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点评,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容“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并且对于项目的展开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2 案例教学法 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校企合作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进课堂,由他们由浅入深的给出几个典型工程案例,通过引导、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亲身感受到实际生产和工程实际的氛围。
3.3 真实工程模拟教学法 利用项目管理沙盘实训来模拟真实工程项目场景,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项目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可以一个最简单的框架结构项目为实训内容按照不同的工序展开教与学,让学生围绕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业务操作、资源合理利用等核心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施工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市场资源的有限性及风险性,从而深刻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领悟科学的施工管理规律,提升现场管理的能力。
3.4 施工现场教学法 对在校内实训基地难以完成的教学项目,可由学院出面联系实际工程项目,将课堂搬到工程施工现场,并聘请施工工地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老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容易。也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4 考核与评价
按照“能力为主、知识为辅;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原则,将原来主要以期末考核为主的方式转变为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的考核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工作过程评价,把学生的态度、表现、成果纳入评价指标,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能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
5 结束语
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教学中,大大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离状况,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更为有利,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另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各项工作任务中,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诚信经营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协作的精神,而这正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一项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钟明耀,文娜先,姚书琴.基于“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设计[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97-100.
P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校园绿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103-03
Construction of Campus Practice Base for Landscap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u Xiaoju
(Landscape Technical Faculty,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angji 8311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 of campus landscape engineering major pratice ba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peration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ampus major pratice base.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campus greening maintenance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but also improve the level of campus greening.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ampus major pratice bas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Campus practice base;Construction;Operation;Campus greening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精湛、娴熟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1]。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它是一种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型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的是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的是一线技术员,所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环节的训练。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2-3]。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校内实训基地是实验室、实训场所、实训设备、教学导师、实训教学计划、实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实训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涵盖了实验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教学竞赛承办、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技能培训、双师队伍培养、高新技术推广、对外增值服务等诸多服务功能[4-5]。
1 建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三段式,两联动”,它是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它是由园林工程技术的行业背景和要求所决定的,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形成的。其中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的学习必须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训练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由于距离学校远、教学管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教学成本高等原因,不能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因此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制约本专业发展及人才输出质量的瓶颈。
经过多次调研总结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景观设计与制图,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养护,花木生产技术员等3个工作岗位培养景观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园林花木生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根据这3个岗位群的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来建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
2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2.1 实验室 本专业目前拥有植物生理、种子检测、园林植物病虫害、土壤4个实验室,可以完成《园林植物》《园林苗圃》《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实验项目。另有一个植物标本馆正在建设中,为《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技术》等课程项目中园林植物识别与考核提供了实训平台。
2.2 实训室 2008年园林工程技术技术专业作为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的辐射专业建设了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插花与花艺装饰3个实训室。2014―2016年通过国家师资专业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对这3个实训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可以完成相关课程园林总平面图绘制、园林总平面图识图、小游园种植平面图绘制、居住区绿地设计平面图、花篮的制作、花束的制作等共46个实训项目的学习与训练。
2.3 实训场 2008年学校在示范建设中,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园艺技术专业辐射专业,建成了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和园林工程实训场,由于投资所限,实训场设备不足,特别是园林工程实训场只进行了场地规整,园林工程设备及作为实训的园林工程施工要素未进行建设。
2.3.1 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 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主要结合《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和《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进行园林树木、草坪、花卉的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越冬防寒等实训项目。有草坪修剪车、草坪修剪机、打草机、打孔机、修枝剪、绿篱剪、高枝剪、油锯、打药机、打坑机等仪器设备。
2.3.2 园林工程实训场 园林工程实训场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该实训场包括设备维修保养实训室、沙盘工程施工实训室、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灌溉系统施工安装演练区、植物造景实训区。服务《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
2.3.2.1 设备维修保养实训室 主要是存放和陈列存放、陈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必需的园林养护机械;园林机械的保养、维修、示范及练习;操作示范园林施工器械的现场教学;园林专业学生设计、施工作品展示。
2.3.2.2 工程施工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 内有1个主沙盘和7个子沙盘。主沙P供学生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作为经典园林作品的示教道具和教研、教学活动中已完成的园林工程项目的展示。子沙盘主要是学生模拟操作演练区,可进行道路、广场、水池、坐凳、花坛、微地形、亭台、廊架、假山、雕塑的施工演练,所需材料由缩小规格的真实材料或仿真预制品代替。子沙盘均可进行安装拆卸,对学生通过模拟施工形成现代设计理念,积累竖向设计体验,对提供潜育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子沙盘针对园林施工的7项核心施工内容,供学生进行园林工程各施工要素的施工流程学习,施工方法学习,施工管理规范学习。
2.3.2.3 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 学校南区划定2 000m2范围作为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所用仪器及工具都已具备,不需要另行购置。该区主要用于园林测量教学、园林施工放线演练。
2.3.2.4 灌溉系统施工演练区 在学校南区划定在2 000m2范围作为灌溉系统施工演练区,主要为学生提供园林绿化灌溉管线安装的练习,在该区域学生可以进行管材识别、各种绿化管网安装布置的演练。
2.3.2.5 植物造景实训区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本地常见园林植物的造景方法和造景流程,通过实际动手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可以完成植物造景、立体花坛、绿雕的施工展示。通过展示植物造景的作品来体现高职园林工程技术学生的实践成果,同时可以锻炼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3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园绿化养护
园林专业的在校学生按照班级划分片区,负责校园的绿化养护工作。后勤派出1名技术工人进行统筹协调,每个班级指定专任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技能考核,同时结合《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的实训项目和教学实习完成树木、草坪、花卉的修剪、病虫害防治、移栽、浇水、施肥、越冬防寒等项目,保证校园干净整洁、生气盎然,体现农业职业院校的特点和职业氛围。
2016年5月,园林工程技术专业2014级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时钟花坛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完成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项目的实训,同时将学生的作品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体现了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的专业水平。
4 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效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完全由专业教师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与养护工作等都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同时是开展对外服务的窗口,每年开展对外服务项目20余个;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开展了8项校级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满足每年的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的需要;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已经承办了4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景观设计项目”技能大赛,这与本专业校内实训及的的建设和完善是密不可分的。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地基地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行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本专业在行业和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影响力稳步提升。
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制图》等课程可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上提高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5 结语
高度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高职学生的立身之本。高职院校发展的好坏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是息息相关的。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质量,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教师的培养水平。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与校园景观绿化养护的结合,对专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毓惠,汤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281-282.
[2]戴桂荣,张泽.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9):23-25.
[3]苏青,秦树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探析[J].科技导刊,2013(5中):244-245.
1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学院国家级示范性高职专业建设的要求,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2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对国内农林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和比较2005、2006、2007、2009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培养方案,充分听取园林行业专家意见及建议,及近几届优秀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确立了“三结合、三循环、双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实践教学内容
2.1.1实践教学项目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时,每门课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项目,以保证在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异同,实践教学项目分为: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生产实习(岗位见习)、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等。
2.1.2实践教学形式手段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形象教学、感性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形式,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2.2.1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经过近3a的建设,学院已经建成了园林绘图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实验室、园林植物标本室、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室、园林建筑材料实验室、园林盆景制作实验室、园林艺术插花实验室等,购置了包括联想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制定了一些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园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2.2.2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师实验操作水平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增强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引进和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实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教师学生,既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又培养了师资。
2.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园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本专业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1)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训练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这些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园林植物繁殖栽培管理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园林规划设计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实训基地相继建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2)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势,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利用这些企业的先进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企业的窗口,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建设的校外基地有: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温江川西卉森发展有限公司、成都花都先锋园艺有限公司、四川绿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成都绿茵景园园林工程公司、都江堰市五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个实践教学基地。
3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3.1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自2002年以来,通过不断总结提高,邀请企业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3.2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专业技能的基本单元。只有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才能为综合实训项目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开发建立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能力模块,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开发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是指: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技术施工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途径。实践证明:近几年学生都是因为具备了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4生产实习(岗位见习)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应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验证、巩固、深化、拓展所学知识,提高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基层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接触专业生产实际,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劳动意识和职业意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使学生在实习中切实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从2002级开始,暑假的7~8月,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实习单位开始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日志、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评定。
3.5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主要包括技术等级考核和资格考评。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是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毕业生、待业与下岗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实施准入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相关公司、企业资质申请与晋升的必要条件。本专业从2002级学生起,在毕业前期都要通过中高级园林绿化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毕业生持证率达98%以上。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同时提高了专业就业率。
3.6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培养目标、保证人才质量的必需手段。同时毕业实习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全面检验的必要途径。毕业实习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原来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情况来看,毕业实习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专业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7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等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由本专业教学团队组织讨论,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课题,按照毕业设计和答辩计划,专人指导,集体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逐年提高。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工程造价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探索的背景与基本思路
CDIO工程教育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以美国工程院院士Ed.Crawley教授为首的团队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在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后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它 是 构 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是以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从研发到运行)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能力的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师资、学生考核以及学习环境)以及实施过
程。
应用技术大学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
根据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我国将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对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应用科技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应用技术大学(原为应用科技大学)要进行试点改革,实施本科阶段职业教育,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建立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制度,建立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制度,技术技能联动积累创新制度,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以“双师型”教师团队为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
笔者认为,应用技术大学实质就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国家战略思维吻合,可从理念和实践操作上,借鉴吸收国外经验,弥补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空白,通过“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探索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如何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会贯通于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笔者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黑龙江东方学院是首批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该校为首批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单位,对其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理念
基于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理解,结合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步伐,在吸收传统公办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自身不断探索,总结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理念。该理念就是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国家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实用技术型工程造价人才为目标,以塑造学生工程造价职业能力为手段,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经过三年左右的理论学习,一年左右的实训实践,初步掌握工程造价初级工程师的基本技能,熟悉造价行业各种规范和各种软件,做到毕业后能上手快、有发展、能提高的职业规划。
(二)调整学时比重,突出实践能力
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调整了公共课与专业课学时比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时调整包括压缩公共课(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学时,增加了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学时;压缩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践课学时;调整了专业课学期时间,重新规划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时间。
公共课程而言,对于“两课”内容和英语、高数等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进行学时设置外,其他相应减少学时,《工程图学》由两个学期调整为一个学期,学时整合为60学时;《线性代数》压缩为40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压缩为48学时。专业课而言,将三大力学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合并为《工程力学》;增加《安装工程构造与识图》、《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清单)》、《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计价)》、《市政工程构造与识图》、《市政工程施工》、《市政工程估价》、《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等专业课程。
调整课程学期,将大部分公共课程集中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除“两课”、英语和体育外,其他公共课均在第二学期结束。毕业实习调整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的第11-16周,毕业设计调整在第八学期的1-10周。
(三)增加实践类教学,围绕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引入国内一流的工程造价软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外,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项目为载体,以完整的项目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建立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联,以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这实际上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能力、交往能力。
黑龙江东方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就是将工程实践的软件、课程设计与项目相结合,将学习软件操作、课程设计、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相融会,增加了《钢筋抽样软件应用》、《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图形算量软件应用》、《计价软件应用》、《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水、暖、电)》、《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程造价综合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BIM应用实训》等实践类课程,将项目引入课程,通过真项目、模拟项目与课程有机结合。这就正确处理课程的功能定位与课程体系架构之间的关系,以全面落实由职场需求和学科专业要求确定的能力和态度目标,以反映职场典型工作和任务的综合性项目为载体,科学设计与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四)校内外实训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呼应
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与校内外实训实践需有机结合,同时也需要第二课堂的相呼应。黑龙江东方学院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公司,率先在黑龙江省建立了标准化实训室,基于此实训室可以进行相关课程培训,如广联达系列软件课程学习、沙盘模拟学习、课程设计实训等。同时,可在学生中成立学术社团,现已经成立算客联盟,组织学生自发进行专业学术比赛,将第一课堂学习的知识自发进一步操作,积极进行第二课堂兴趣比赛中,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造价软件算量比赛、沙盘模拟比赛等。从而使学生从“让他学”,变成“我要学”,转变学风,促进良性循环。此外,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有机结合,让学生最好实现无缝对接。
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思维模式的大胆解放,勇于创新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这是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高校的要求,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要勇于向国家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学习他们在应用职业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同时,要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交流,吸收引进与本身改革结合。从思想上打破陈规模式,勇于创新,突破原有的应验办法,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认真学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将国家试点改革与学科发展相统一,促进工程造价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二)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与建立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 CDIO工程教育中,一个能把工程训练视为“提出、创设由若干实践问题构成的问题链,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过程”的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应用技术大学中,要真正发挥CDIO工程教育的逆商教育载体作用,就必须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须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为此,黑龙江东方学院一方面,注重培养自身师资队伍,通过提升学历、骨干教师计划、工程实践锻炼计划等,提升工程技术经验;另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
开放式人才培养的思考
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开放式的培养环境。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设备支持,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相关支持。学生在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阶段,都需要大量的深入工程一线,高校在相应管理教育上,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这就需要政府从法律层面上给予相应规定,行业需在制度上给予支持,企业需要积极接收,争取通过多方努力实现多赢局面。
结语,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探索,是新时期新阶段黑龙江东方学院基于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机遇,借鉴国外先进工程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改革必将对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更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HGJXH C110564
参考文献:
唐杰.独立学院CDIO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6期
Wang Quan;Wang Changyuan;Zhao Li;Wang Shurong
(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32)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摘要:文章通过我国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及人才需求的分析,总结出软件工程外包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依托,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了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ation and talent needs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basic qualities that the software outsourcing talents should have; taking the train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as the basis, explored the new mode of software outsourcing talent training from the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s,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关键词:软件工程 服务外包 培养模式
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Service Outsourcing;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127-02
1国内外软件外包发展现状与趋势
所谓软件外包就是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它们的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的公司开发,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目的[4]。目前,全球软件的销售额为6,000亿美元,而其中软件外包的销售额即达到1000亿美元左右。全球软件外包的主要发包市场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国家,接包市场主要为印度和爱尔兰、中国等国家。菲律宾、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陆续加入了世界软件外包的竞争行列。其中,美国市场被印度垄断,欧洲市场则被爱尔兰垄断,中国的软件外包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其中日本是中国目前软件外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在国内,软件外包是服务外包产业中重要一环,是当前能够为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行业之一。软件外包的大幅度增长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中国目前已经有不少的公司开始介入软件外包这一领域。软件外包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有西安、武汉、上海、北京、大连以及深圳等城市。
2软件外包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2.1 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软件工程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各专业领域工程应用能力,包括需求分析能力、总体架构设计与开发能力、系统集成与测试能力、项目部署与实施能力、项目评估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
2.2 熟悉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过程,具备综合运用工程、经济、管理等知识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组织及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2.3 获得有效的沟通交流、写作表达能力。具有撰写项目任务书、可行性分析报告、需求工程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等工程项目文件的编纂能力,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2.4 获得学习能力,增强工程创新意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2.5 熟悉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2.6 掌握符合ITO和BPO两种外包类型的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熟悉和遵守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态度。
3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教学模式有弊端应当说,我国高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较扎实,但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却比较薄弱,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相当距离。究其原因,与传统的“先基础,后专业”的教学模式有关,由于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安排不足,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而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不明显。这就好比是学车,造成“考到了驾照却不敢上路”的尴尬现象[3]。
3.2 教学内容跟不上技术变化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使得高校专业教育始终无法跟上软件技术变化的速度。
3.3 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密切合作软件产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实践训练,然而我国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至今还没有建立教育界与企业界的良好互动,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依然不尽人意,这与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相比存在着不小差距。
4探索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4.1 构建包含ITO 和BPO两种外包类型的课程体系外包类型按业务类型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指组织为了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将全部或部分IT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即服务外包提供商)来完成。信息技术外包(ITO)涉及基础信息技术外包、信息系统操作服务外包和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等三大方面内容。课程中心在ITO,立于ITO适当涉及BPO。在面向服务外包型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中,着重构建包含ITO和BPO两种外包类型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精神,构建由专业基础与理论系列,语言与程序设计系列,工程素质系列组成的外包型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外包素质要求的外包人才。
4.2 增加实践实训环节软件工程专业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各软件外包企业所共同要求的,能否熟练掌握软件外包企业的常用软件和实用技术,也是外包企业考查人才的重点。因此,我校在实践教学当中,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而不是“填鸭式”地灌输。在实践中,我校师生共同提出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实践课题,学生创建项目小组,小组长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小组其他成员则模拟系统构架师、软件开发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等角色,而教师则扮演“客户”或“技术总监”的角色。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握了规范的软件开发流程,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体会到团队合作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3 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起完整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基础、专业)、企业实习/实训和课外科技活动三个层次。学校与企业的环境不同,无论学生在学校专业知识的学习多么深入,系统,其实际开发经验毕竟是缺乏的,一时间也很难快速融入到工作团队中。 为此,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采用3+1模式,即前六学期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七学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根据企业要求开设企业所需要的选进技术和前沿技术,第八学期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真实的项目中去,这样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了其他企业交给它的项目。在这以过程中,它又为这些企业培养了熟悉企业业务的人才,降低了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从而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共赢局面[4]。
5总结与改进
我校已在06级开始开设试点班,采用面向服务外包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四年级试点班学生均全部进入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实训,企业对学生表现反馈意见优良,学生的动手、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均达到公司的人才要求,并签订了就业协议;07级学生已全部安排好实训协议,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总之,面向服务外包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们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运用、改进、经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同时又将这一培养模式运用到实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该成果达到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并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价值,对各高校计算机学科都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绍东,熊聪聪,王玉峰.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学改革与实践,2010,(4).
[2]董振宇,王莉莉.面向软件外包行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6).
[3]徐瑾.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
关键词: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堂实训;教学案例分析
【主题描述】
“案例实训”是“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可以通过现场施工图识读、计算工程量、查阅定额、套用定额、计价等一系列现场演示来进行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实训”教学是以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分部分项工程为案例,根据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完成每一工作过程任务为目的,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实训各环节实践,完成施工图识读、计算工程量、查阅定额、套用定额、计价等步骤,进而掌握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对应的专业技能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案例实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使教学与实际生产高度对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案例描述】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13级室内与家具设计(大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和“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属于工程项目管理中“投资或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艺术学、建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按照《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是计算规范》(GB 50854―2013),装饰工程项目划分为: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及隔断、幕墙工程,天棚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门窗工程,其它工程等,这也是这门课程计量和计价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楼地面工程中整体和块料两种面层在定额计价模式下的计量与计价。课时安排:两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是:1、楼地面工程的主要内容;2、楼地面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3、楼地面工程的消耗量定额的使用与计价。4、复习前章学习定额计价法费用组成和计算。重点是计量和计价的方法,难点是工程识图与定额的应用。重点和难点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案例实训来使学生通过工程识图来计算工程量,再通过应用定额来计价,最终计算出工程总价。
【教学流程】
一、内容讲解
逐条讲解“楼地面工程的主要内容”、“楼地面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两部分容。先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此时学生处在读懂字面意思但不会应用的阶段。
二、实训方式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实训内容和所有步骤;步骤为:分析断面结构查定额确定计量项目分析平面图计算工程量套定额确定基价以市场价确定人、材、机的费用换算不同厚度、材料价格按题意和相关费率计算措施费、利润、规费、税金等费用计算工程造价教师讲解学生交换核查总结经验。
三、实训内容
以事先准备好的施工图为基础,根据本节课程中计量和计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假设条件,制定案例。施工图的主要内容有反映整体面层和块料面层施工断面和图各一张,反映建筑铺装平面布局的平面图一张,使用块料面层时某一房间采用多色简单图案镶贴块料面层的施工平面图一张,使用块料面层时某一房间采用多色复杂图案镶贴块料面层施工平面图一张。假设的内容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按定额算价不调整;无单价措施费,总价措施费仅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其他项目费和工程排污费为零,还假设了所有主格的市场价,施工地点在昆明市区,按照《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规则》(DBJ53/T―58―2013)计算工程造价。
四、实训环节
1、准备与分析
学生需要准备好《云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定额》、计算器、工程量计算表、费用计算表格、汇用汇总表等。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不同面层在计量和计价项目上有哪些不一样;垫层及面层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差别;块料面层中如有不同花色和不同价格材料图案镶贴时计量和计价方式有些什么差别,垫层厚度不一样、强度不一样时如何换算等。
2、整体面层的计量与计价
(1)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整体面层的构造断面图进行识读,并根据案例题意及定额列出工程量计算项目;
(2)建筑平面图识读,根据整体面层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各项目工程量,完成工程量计算表的填写包括计算公式和计算量,以备核查;
(3)套用定额,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并掌握垫层和面层厚度的换算;
(4)在上一步骤计算的直接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再通过题目假设计算措施费、规费、税金等费用,最后计算工程造价。
3、块料面层的计量与计价
(1)块料面层的构造断面图识读,并根据案例题意及定额列出工程量计算项目;此阶段注意出现“简单图案镶贴块料面层和多色复杂图案镶贴块料面层时的工程量计算项目。
(2)建筑平面图识读,根据块料面层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各项目工程量,完成工程量计算表的填写包括计算公式和计算量,以备核查;此阶段注意出现“简单图案镶贴块料面层和多色复杂图案镶贴块料面层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
(3)(4)步骤同上一环节。
4、核查
在学生完成每一个实训环节时,学生互换计算表格、计算步骤记录和最终计算成果。指导教师边讲解计算规则、方法、过程和公布参考答案,边由学生互相核查交换同学的计算项目、公式、数据等是否正确。
5、查找问题,总结经验
当教师公布计算公式和参考答案时,答案错误的原因也同时被找了出来。此步骤旨在让每一位同学在分析别人计算对错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计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分析】
本次课堂实训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中,先从理论入手,逐条讲解“楼地面工程的主要内容”、“楼地面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让学生有了实践的目标,再通过案例实践学生识图、计量、计价等能力,检验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学生的认知也从“读懂字面意思”升级到“理解并会应用”。
二、做到了承前启后
教学过程中,通过直接费进一步计算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再通过题目假设计算措施费、规费、税金等费用,最后计算工程造价。这部分内容就是本教材中前一章的内容,而这个方法的整体应用则是计算“墙、柱面工程及隔断、幕墙工程,天棚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门窗工程,其它工程”等章节都会用的方法。因此作为本章第一节内容的“楼地面工程”的案例法做到了承前启后,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和训练方式。
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训模式
因为整个课堂实训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学生独立在完成任务,教师仅仅起着督促和引导作用,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热情非常高,能够认真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通过学生互相检查,既起到了互相督促的作用,又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课堂案例设计不仅能体现教师的职业水平,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其中有的同学还在教师的案例讲解中提出自已的见解和题目中没考虑的问题,被教师所采纳;还有的同学提出了使用计算机软件CAD来辅助计算面积的方法以减少人工计算的工作量的想法。这些现像都是因为学生知识理解到一定层次才具备的能力。
四、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通过案例实训,改变了学生课堂上只听不练,消极接受知识的上课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虽然此方法在其它课程中也有应用,但在“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中应用则需要任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讨论】
虽然“案例实训”在“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堂课的内容和案例刚好可以安排在90min内完成,如果遇害到大的案例,则这么一个时间段则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个人为单位限制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学条件还不允许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计量与计价。
参考文献:
[1]郝改莲.高职园林专业的项目驱动实训教学案例分析[J].林区教学,2014,(2):9-10.
[2]沈君.教学案例分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黄亚倩.优质课是这样炼成的――《认识方向》教学案例分析[J].辅导员(教学版),2012,(6):52-53.
[4]万广文.思想品德学科落实廉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健康成长 需要俭朴》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9):116-118.
[5]胡春梅.案例分析:《生殖类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4,(9):58-59.
[6]李凌倩.基于教学案例分析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以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孙树东.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考试周刊,2014,(64):164-16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造价;质量监督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合格是保证工程企业长远发展基础,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断提高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监督和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核心,为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以及工程造价预算审核是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下面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展开简要论述,着重探讨如何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质量监督责任意识不高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企业中的很多质量监督工作知识流于形式,实际效用较低。对项目整体质量监督缺乏责任意识,无论是对施工现场质量监督还是对施工前准备工作,以及竣工后验收工作的监督,都缺乏监督力度。由于责任意识不高,通常查不出质量问题,或及时存在质量问题,监督人员也不能有效检测到,当问题发生时直接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2.项目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不足
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更多选择经验丰富人员进行管理,主要质量控制情况也从经验角度分析。这种形式对项目质量管理有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其主观性也过强,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会影响质量控制效果。由于内部缺乏完善的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过于依赖管理人员经验,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管理人员对现代建筑数据分析以及相关量化统计知识接触甚少,直接影响项目关键环节质量[1]。
3.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不到位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发现,由于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不到位常出现工程造价超预算可能,影响施工企业利益。由于建筑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建筑施工材料价格存在上下变化浮动情况。尽管宏观政策不断干预,但由于建筑工程自身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等特点,使工程造价对价格波动无法准确掌握,易出现工程造价预算超标[2]。另外,由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缺乏对项目工程量以及工程造价审核,缺乏对造价知识的准确把握,忽略工程实际情况套用审核额定,到造成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不到位,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利益。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与控制有效对策分析
1.完善项目质量监督法律体系
为有效提高项目监督和控制质量,首先要从法律角度予以强制管理。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质量监督工作更好开展打好法律基础。同时,要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积累,对规章制度各方面进行补充,以实现全面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3]。规章制度内容要具有广泛性,要包括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细节,贯穿于项目工程施工整个流过程中,同时将各项工作有机联系在一下,形成一个资源优化管理网络,促进项目质量管理效率的提高。
2.明确管理职责
施工企业质量监督部门要不断增强项目管理意识,提高质量管理责任感。要将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实行按岗分配,根据监管人员实际情况进行岗位分配,使职责明确的同时,促进每个职工发挥出最大效用,提升工作效率。不同岗位职责落实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岗位重复,造成资源重复浪费,也要避免出现漏洞,降低管理质量。另外,要对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自身行为不断规范,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和知识培训,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解答,促进管理人员专业性的提高,增强和完善其监督管理手段的同时提高质量监管效率,达到项目质量管理目的。
3.加强工程造价预算审核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是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与企业经济利益。①在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中,首先要加强工程量价审核。准确把握工程量价是提升工程造价预算质量的重要内容。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前,要求预算人员对工程量价进行准确审核,依据工程量计算标准,套用定额,结合最新宏观政策以及计价规定,并对施工所用各种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把握,达到熟悉掌握工程预算造价审核各个细节[4]。②要对工程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要结合工程实际,深入施工环境,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现象。预算人员对工程施工面积大小以及现场施工土方情况进行认证勘察,并对材料使用情况、运输情况以及废弃情况准确把握,对施工前环境全面了解,避免出现工程造价预算审核漏洞。
4.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评估体系
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有效,要采取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就是一种科学、有效措施。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个体效益联系起来,对绩效优秀者予以合理奖励。定期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科学考核和评估,在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下,对各方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对质量管理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表现突出者,进行合理薪酬奖励。这种绩效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增强其责任意识,加强项目质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质量监督和控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有着限制性影响。因此,要加强控制措施研究,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以及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管理加大重视力度,从法律制度建设、职责落实管理、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以及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评估体系等方面完善施工质量监督和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章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研究――塔里木大学南疆基层基本技能实训大楼工程案例分析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2(10).
[2]赵惠玲.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完善对策[J].江西建材,2014,08(30):333-335.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学习;校企合作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将作为对大学评价的最重要内容,“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1-4]。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积极应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改革。在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工程类本科生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5-7]。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为指针,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探析了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构建、校企对接、工程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举措。实践证明,这些探索与实践,促进了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内容与体系构建
1.1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对高等教育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8-9]。具体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专业则有不同的社会需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结合近几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归纳目前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体现在培养目标涵盖的内容上,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与途径。②加强学生工程意识,掌握力学、材料、管理、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③增强相应实践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土木工程结构各构件的构造、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相关材料试验和配比技术以及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等。④掌握土木工程项目策划与风险分析及项目管理方法,了解招投标的编制方法并熟悉相应流程,掌握施工全过程相关资料的编制及管理。⑤学习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等问题的程序和方法。⑥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参与项目管理、协调与沟通的能力。培养目标可概括为“理论基础牢,工程意识强、能力口径宽,工作作风实”。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围绕培养目标建立与之契合的模式。
1.2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工程实践的综合衔接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可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工程实践学习两个阶段,校内学习是工程实践学习的基础,工程实践学习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两个学习阶段应各有所侧重,还要有机衔接。校内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理论基础牢,因此,相应的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应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学校的通用标准来制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标准为导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系统灌输、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和工程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工程实践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发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应采用“以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式,该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由学校院系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习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先进企业文化,要细化到工程实践学习每个环节。要实现两个学习阶段的“相互呼应、有机衔接”,重点要解决工程实践学习内容的模块化设计问题,对既有工程实际问题、项目等进行筛选,建立基于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块和工程实例学习库,能够使得学生在学分制下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模块。同时,解决校企共同制订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问题,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
1.3科学提出学生实践学习内容及能力培养要求
面向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两轮企业学习的实践,总结了企业实践学习的内容及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1)企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测量、CAD工程制图、土木工程造价、工程结构计算软件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控制及管理、工程资料编制与管理等方面。(2)企业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在企业的现场顶岗实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具体要求是:①参与工程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策划方法,掌握团队建设与沟通方式。②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招投标过程。③掌握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环节的原理、方法。④熟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参数和适用范围。⑤掌握工程项目各个层次的验收要求、内容以及组织。⑥掌握安全、进度、环境等管理方法。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学生还应养成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进工程实践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开展深入、务实的校企合作。当前形势下,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通过企业反馈的用人标准需求,有针对性地改革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这种情况下,校方与企业之间签立合同,建立一定的合作模式,如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定期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要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需要将学校的知识体系、人文体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在专业共建、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与企业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和深层次合作。
3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的对接实施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实施。就培养目标和实践学习的总体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满足。因此,在开展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之初,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调研,以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规模、技术力量、指导能力、承接工程类型、安全管理措施等是否满足同学们去实习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好中选优,共同协商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校企协作组织实施、学生顶岗学习实践的过程管理等。
3.1构建“菜单式”实践学习内容
从工程实际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企业实践学习内容是很丰富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开展满足培养要求的实践学习值得探索。我校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合作企业项目情况、师资队伍情况、学习时间、学分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及今后就业意愿,建立了“菜单式”实践学习模块,这种“菜单式”选择学习,是指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和岗位需求,按照校企共同议定的培训“菜单式”,自主选择实习内容的一种实习方式,该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执业工程师的摇篮,应根据不同类型执业工程师工程素质的要求和学生所选的不同专业方向,引导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因材施教,让他们进行菜单式选择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较务实、有效地推进了校企联合教学。
3.2做好企业实践学习前期准备
做好企业实践学习的前期准备是保障实践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应对拟接受学生学习的企业项目部进行专业的考察,重点了解项目部现阶段主要工程内容是什么,提前规划学生们可以参与哪些工作,让同学们有所准备;大致了解该项目部的项目情况、设备、技术力量、现场管理方式等;还应对项目部的工作环境、生活及学习条件情况做一下了解,以便让同学们提前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工程一线当中。
3.3建立企业实践教育学习过程管理机制
总结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两轮企业实践学习经验,为确保同学们企业实践学习的安全和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实践学习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管理工作:(1)按计划落实项目部及校内外指导教师。(2)各指导小组建立QQ群,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和学生日常联络、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的学习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指导,上传学习资料和学习软件等。(3)学校周边的企业学习点(市内),指导教师经常去工地或项目部进行现场指导,及时了解学生企业学习现场情况。(4)外地企业学习点(含省内外),指导教师可选择性地去部分企业学习工地现场,看望项目部实习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同项目部领导及企业指导教师交流,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5)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要保持经常地联系,通过校内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现场的察看,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企业学习情况,掌握“卓越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学校、企业、学生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在学生企业学习中所做工作的不足之处,完善学生企业学习的过程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广泛地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打下基础。
3.4开展学生企业实践学习的考核评价
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期间,每天都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下当天的工地见闻、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学习心得等内容的《企业学习日志》,定期交由企业指导教师检查指导,企业学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给每位学生的企业学习表现都签署了自己的意见,并给出企业学习成绩。返校后,每位学生都撰写了不少于5000字的《企业学结报告》,全面总结在企业学习中自己的见闻、感慨和收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企业学习日志》的记录情况、《企业学结报告》的撰写情况、报告会总结汇报的情况以及企业指导教师对同学的评价打分,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学生成绩合格后,取得企业实践学习模块的学分。
4结束语
通过我校两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企业实践学习证明,按照上述内容的校企联合开展的实践学习取(上接第717页)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所用到的经验有效地结合,不仅巩固和深入理解了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交际和务实的能力,使得专业能力与工程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切身感受到了企业及工程实际独有的文化,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感性认识。由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总结企业对学校、学生对企业、企业对学生、学生对学校的建议,深入探索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工程实践教育+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相应的教学计划的改革、系列化的教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各种软、硬件的条件建设,建立具有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43.
[3]王向红.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模型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31-36.
[4]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教高[2011]1号.
[5]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9-21.
[6]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47-55.
[7]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8]许继安.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实践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0(1):217-218.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熟悉各构件受力特征、构造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整体认知,并与相应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这个过程涉及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建造房屋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两大课程体系”和“四分段课程模块”体系。即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详见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图解”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也形成了“四分段教学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职教规律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即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两课”、体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基础素质与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包括识图、识图实训、建筑CAD、建筑CAD实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与实训、认识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实训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课程实训、施工工艺实习、核心技能培训、测试、双证书培训与考试、毕业设计、顶岗实训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有了新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础岗位、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材料,大胆地对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我们组织编写教材,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整合与教材建设
(一)专业课程整合
课程及内容整合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造房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需要。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遵循建造规律、认知规律、删减不相适应的老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新内容、突出应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
(二)专业教材建设
根据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新的课程体系,按照“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之职教特色要求,直接选用统编的公共基础课、选修课教材,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大部分采用了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我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有杨平均主编《建筑力学》(下册)、常跃军主编《建筑施工技术》、韩应军主编《建筑施工组织》、郭大州副主编《地基基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杨文选副主编《建筑施工组织》、参编《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王长平副主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李松岭副主编《建筑工程监理概念》、孙荣玲参编《建筑工程概预算》、牛元甫参编《建筑施工技术》等。建筑教研室、结构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自编了一批实用的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顶岗实训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总结
【摘要】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为提高居住空间设计n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为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打造和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平台。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同时,也是居住空间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逐步提高。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系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能够独立完成居住空间的设计能力,能熟悉居住空间设计的工作流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在国内,以目前的就业反馈信息来看,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眼高手低,在学校所做的实践的知识很多都只是凭空想象做出来的,设计出来的东西很多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导致刚踏入设计公司的学生因实战能力的欠缺而无法上手,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要花费大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公司重新学习,就业单位对此很无奈,学生也很辛苦。所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可行性改革研究,从分析现行市场需求出发,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出相关建议,使得学生们学有所用,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课程目标突出实践教学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基本是对等的。一般情况下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来传授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弊端,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因此,作为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来讲,不仅要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原则、设计方法和理念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此加深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因此,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课程目标中,要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和安排上,要体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培养。做到了既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突出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可将理论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转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在课程教学内容, 尽可能达到针对性、实用性,并分析和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以及设计技能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设计团队完成项目的设计,要求学生以设计小组的工作模式进行学习和设计,分工合作、团结协调。让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而教学方法却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即使教学改革设想再完美,它都必须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上,同时还要和具体的实际相结合。
(1)运用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库的建设,强调案例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典型的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同时,让学生分组对进行案例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自己整理分析整个案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还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主体,激发了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索性的学习。
(2)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进行项目分析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根据各组完成的项目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项目案例,设计好任务书,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收集好案例中各项目材料。如: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并结合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对案例进行设计构思、讨论并绘制设计草图等。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还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3)“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法。目前,很多院校都采用“假题真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它可以模拟真实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在设计项目中掌握设计的操作流程。但与此同时,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实际工程结构的做法。所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则是必要的措施。
“走出去”模式则是教师可以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材料和施工工艺,学会处理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工地施工管理能力,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相比课堂理论的讲解更加轻松和深刻。而且通过学生实地参观和老师现场讲解,以及工地的亲密接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引进来”的模式则是指在教学内容的授课上,除本学院专业教师讲课以外,可以邀请同等其他院校的教师来为学生进行讲课。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引进相关专业的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讲课,并不定期的举行专业前沿讲座,让学生们可以随时了解行业动态。
3、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居住空间设计以往的考核方式是根据专业特点,一般以单元作业加考试大作业共同构成课程考核。作业制作要在课程教学环节内完成。课程考核作业基本是根据给定的项目图纸,绘制全套的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案。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需要进行,着重要体现实践能力考核和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考核的可以多元化,也是势在必行。可以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考核。具体有以下几个方式:
(1)设计理念的表达;全面全新的设计理念;团队的协作能力。
(2)设计作品项目化的考核方式,即以项目过程化考核与作品效果考核相结合,以设计项目的具体要求为考核标准。
(3)工作规范考核方式,即知识技能考核与工作态度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的考核。
(4)多样化考核办法,可以通过考证或技能竞赛获奖相结合,采用多种渠道来认定学生课程成绩。
二、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想
1、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完善“双师”队伍建设制度,要求每位专业教师不定期去企业学习锻炼,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实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选派优秀教师区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同时,在不影响基本教学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以此提高个人研究水平,并为个人发展积极搭建平台。
2、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必需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在上实践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真正得到锻炼,学习解决生产实践以及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管理能力,培养自身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提升自己的设计施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
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目前在一些设计院校逐渐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与社会接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教与学相互补充。在工作室里,教师可以更充分地对学生的辅导。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根据装饰设计公司的操作流程,对设计过程和设计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之间可以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起到榜样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在高年级的学生的带动下进行设计创作。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形成你追我赶的效应,以此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让学生在所学的设计课程中发挥更多的自身能力和价值。
居住空间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总结,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力求做到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跃辏吴能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J]. 襄樊学院学报,2009(11):81-83.
[2]张锐,庞大庆.广告设计课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8(8):194-198.
[3]范贵德. “工教结合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N)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
[4]钱抒.“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N) 正德学院学报第10卷第2期 2012 年12月.
BIM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立体化、可视化共享技术,它可以对建筑设计、建造及运营维护过程中的方案进行可视化展示、分析和优化,BIM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对建筑行业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及创新型的变革。在此行业大背景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融合BIM技术,优化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BIM技术;可视化;立体化;应用型;实践教学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当前在应用型土木工程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约占全部学时的30%左右,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课时安排和环节设置比较合理,但由于土木工程具有分散、唯一、周期长等特点,而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一般为3~4周,在短暂的现场实习期内,学生无法完整接触一个项目从图纸到成品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当前倡导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教学过程按实践-理论-实践的顺序交替进行,也就是说大量项目化课程教学都要求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学习,而建筑工程的工作情境如果只能通过平面来描述,效果必定不甚理想。虽然当前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学时安排上较为合理,但实践教学的目标即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了融合BIM技术,优化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教学改革。
二、融合BIM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ld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即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建造及运营维护过程中的方案进行可视化展示、分析和优化。例如:在设计阶段,BIM技术可将传统的二维模型转换为三维模型,并且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建筑性能分析,从而优化设计方案;在招投标阶段,可以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模型算量,工程量会算得更为清楚准确;在施工阶段,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检查施工方案是否合理,物料、塔吊摆放是否安全、方便等。BIM技术还可以深入到更细微的地方,包括房间布局、电梯方向运行、安全出口位置、多专业管线碰撞试验等多个方面。将BIM技术融合于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通过BIM技术,建立校内BIM教学实训室,将案例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配套安装设计及施工现场布置等信息模型作立体展示,向学生提供直观的项目情境,学生通过可视化的三维立体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设计过程及施工现场环境产生直接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教学的各项要求开展实训活动。学生通过在接近真实的建筑信息模型中学习、训练,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即时直观地看到实习实训的结果,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大大提高,实训效果大大提升。通过融合BIM技术,改变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天天在施工现场,只学到一点点”为“到现场感受体会,回到实训室进行分析、整理、计算结合的全方位职业能力训练”的现状,且随着BIM技术与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将形成涵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招投标阶段各环节职业能力训练的、一个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严格遵循“场景认知-概念原理-互动讲解-要点强化-实训练习”的实训教学路线(如图1),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融合BIM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一)构建融合BIM技术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土木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平台[1],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践教学内容与工程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并引入BIM技术,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实践教学应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背景[2],以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和创新素质为目标,按照学科特点和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规律,系统设计、整体优化,以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统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2。
(二)建设适应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内BIM实践教学实训平台[3]依托学院现有的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构建融合BIM技术的建设工程技术集成展示、招投标模拟、工程项目管理模拟等综合类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并且在训练时间、训练内容、仪器设备、教学电子资源库等方面全面对学生开放,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推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为方向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训题目,然后组织实训过程,总结实训效果。建设融合BIM技术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电子工地上直观立体地看到拟建工程,继而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课程的知识,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并且优化结果也即时显现,提高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兴趣,激发了学习动力。
(三)加强与建筑企业的合作,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外BIM实践教学平台[4]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的形式,加大与校外施工企业的深入合作,建设校外BIM实践教学平台,把现场发现的实际问题利用企业BIM技术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分析、计算、优化,将得到的结果回归到施工现场第一线,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利用企业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场地优势,拓宽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以工地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在真实、复杂、开放的实践环境中到了充分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四)在BIM实践教学平台上,教师们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使教师的工程应用素质也得以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高校教师自身在科技理论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合作施工企业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组织学生全程参与、协助教师解决项目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知识面,提高工程应用素质,而且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五)教师和学生在BIM实践教学中实现角色转换[5]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放开的原则。一方面,教师应以帮助学生提升将实践教学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潜在能力转化为实际技能为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转变角色,变“教授”技能为“指导”与“管理”实践过程,教学方式应遵循多样化原则。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创新主体,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具体运行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受教师被动的“教”为学生主动地“学”,用“任务”来驱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力发挥出来,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围绕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开展评价,形成一系列的实践考评方法结合BIM实践教学平台的运行,应形成一系列的实践考评方法:从单纯考核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转变为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单纯考核个体的学习情况转变为考核团队的学习情况;从强调考核学习结果转变为考核学习过程;从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转变为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结合的考核模式。
综上所述,通过融合BIM技术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化及应用,将立体化、可视化的三维建筑模型及“电子工地”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和基础,学生通过立体化、可视化的模拟训练,增进了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应用创新型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楠,贾宏俊.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5(09):161-167.
[2]涂劲松,李瑞霞.基于BIM技术应用的土木类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构建[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7):76-80.
[3]刘红勇,何维涛,黄秋爽.普通高等院校BIM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10):98-101.
[4]彭国军.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