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技术论文

网络技术论文

时间:2022-09-05 05:53: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技术论文

第1篇

1云计算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架构

1.1基于无线通信的云计算发展方向这种技术作为一项全新且令人瞩目的技术,一问世立刻就获得了各方关注。云计算模式开发为优化无线通信网络的奠定了一个扎实基础,它给无线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主要有几个方面:(1)模式的变化。在过去的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环境中,所有的无线设备都出自各种不同的生产厂家。与此同时优化了得到的数据,这些数据存在太多的不确定。为了加强系统的实用性,运营商将会对各种的应用和设备提出不同要求,并不断对技术限制做出妥协。如果使用云计算方式,可以得到诸多服务的支持。无论是哪家厂商提供的设备,运营方都不需要担心细节,只需要体验服务。(2)降低成本。每一个网络优化系统,都是由唯一运营商专门建设。人工成本和设备的维护增加了成本维护的费用。如果运营商采用云计算模式,则运营商获得的资源就来自每个不同的个体,换句话来说就是资源源于世界各地,那么自然而然成本就会得到大幅的下降。

1.2云计算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关键在过去运营商常常采用GPRS的无线传输,这样的传输方式网络延迟大。使得打开网面的速度慢的可以,更不用说采用云计算模式。云计算在很大的程度上处理数据,都是在“云”端进行处理,可是就算是单独的输入输送的数据量也绝不再少数,并且还需要尽可能的缩短延迟。并且还有很多人在使用GSM网络(也就是2G网络),云计算就更加不可能实现了。但是在3G乃至4G都将要普及的现今云计算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而各运营商普及的wifi网络提供的高速网络更强过3G网络,而对于热点全面普及的城市,要搭设云平台也就变得相当的容易了。而对于台式机的云来讲,这个传输速度就略显不足了,可是考虑移动设备本身输入输出的数据量有限,而要满足云计算的要求只需将输入输出界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就可以了。对于云计算来说,越大的传输速度无疑就有越大的好处,高速宽带和较低的延迟,以及无线或有线的以太网的融合,都是云计算的根本[3]。

1.3建设无线网络云平台的技术难点(1)虚拟网络稳定性。云计算本身就是在虚拟化技术下正常运作必须满足要求,特别是灵活性。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程序工作,而不需要对网络设置进行重新更改。(2)应用程序接口的删除和复制。开发人员不再需要通过寻求他人的求助或者与销售人员联系,而是利用云技术来完成业务。总而言之一句话,不管用户是否需要,用户都可以通过随需计算获得帮助。(3)高速宽带的无线接入。以高速的带宽保证服务的质量,以最高的传输效率降低网络的延迟。(4)多址技术、多用户检测。多用户检测技术:合理利用用户信号的幅度、不同的用户码、网络延迟、和定时等信息,这样可以真正降低来自多址多径的干扰,从而检测出各个不同的单独用户。

1.4云计算对中国电信的影响中国电信很好的将云计算和无线技术相应用结合,电信运营商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及相关资料,这是运营商的最大财富,如果能够得到准确的统计和分类,用户资源的合理应用,并与资源供应商合作,将有最大的发展机会。云计算首先需要将所有的系统资源很好的连接,以创建新的应用程序和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有着强大的发展力。代表了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应用的方向,将成为爆炸性的云计算服务和基础设施,可见的用户数和用户需求的理解,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于电信运营商有很大的云服务优势视角。从电信运营商只要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庞大的用户群;在宽带无线移动因特网的地位优势,加上充足的财政资源和市场运作经验等,可以在云服务成为主流。

2虚拟机的云计算平台的实现

2.1虚拟机在云平台上搭建的几大优势云计算的核心就是虚拟化,这也是业界广泛的共识。云计算搭建虚拟机平台有以下几项优势:(1)可扩展的云平台;虚拟机可以实施删减和增加工作对云计算的集群,还可以对节点进行备份和迁移工作,这样就可以达成云计算环境的动态拓展的目的。(2)硬件的独立性;因为虚拟机不同于最低层的物理硬件,他是一种特殊的虚拟系统软件,可以根据不同的硬件,配置不同的虚拟机。(3)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大规模的集群中,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往往很低,绝大多数的计算资源都被闲置了。而要如何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就是采用虚拟机更加充分的发挥机器的硬件资源。在搭建云计算平台时,一台物理机只要硬件允许,是可以同时创建甚至运行多个虚拟系统,而每一个的虚拟机都可以看作是集群中的一个独立运行的节点。这样虚拟机虽然可以共用计算机的物理资源,但是他们会维持双方之间的隔离状态。就像串连电路,即使一台虚拟机崩溃也不会影响到全部需立即的运行。虚拟化技术把硬件资源进行了完全的开发,而且用户不用担心资源分配不合理,最大化发挥硬件价值[4]。

2.2虚拟机上部署云计算环境的注意事项(1)云计算的局域网。其中一个最大的云计算的价值是其无穷的资源供应。如处理能力,内存和存储方面都影响了的业务灵活性,而IT资源迁移到云能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从所周知云计算对网络容量的要求比较高,假如供应商和局域网的带宽不满足云计算的要求时,云模式就无法正常运作,就例如:如果MicrosoftExchange服务器和Outlook客户端之间的网络极其的不稳定,那么他就会影响两者的整体运行。即便两者的服务再出色,依然会让人大失所望。解决方案就是适当的监管。作为新技术,在过去IT业也没有对其制定相应的标准,所以他们不知道多少的网络带宽符合其服务器的需求。要想成功将虚拟机运用到云平台上,还要求云管理员的仔细管理和监控。(2)数据传输费用。云计算价格体系是在无限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消费,而不是连接硬件和成本的传统方式。依照真实使用情况,收取一定的处理能力,内存,存储和网络资源等费用。这种以现用现付消费的云计算方式,可以显著的实现成本的节约,同时的实现了IT环境资源的有效管理。而没有采取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不能迅速找到不正确资源,导致大量隐性成本的浪费。幸运的是,这些参数指标不是很难预测。首先,应密切关注资源在虚拟机中的用途。在所有V2C的过程中,服务器是通过用虚拟机启动,并且会接触到相关的消费计算的指标就是虚拟平台和云计算的虚拟机参数。这些参数指标的正确理解将帮助你结算费用,并避免虚拟机继续移动到云后每月产生的费用账单。(3)云监测和核查。任何云提供商都应该用在唯一的托管虚拟机消耗和资源利用提供的参数指标,但规则要求对各层次单独审核。(4)云计算迁移工具。就算是通过精心的策划,如果要将本机的虚拟机托管迁移到云平台上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3结束语

云计算的出现对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网络新技术的发展。随着云计算大规模的落地,云计算网络主流技术将逐步明晣。最新的SDN技术将可能成为云计算网络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王榕国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第2篇

目前,配网通信系统的主要方式为串口通信、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然而串口通信局限于带宽小的缺点,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网的需求。无线通信减少电力架设线路,虽然减少投资成本,但是从经济角度看,日常的通信技术使用费用高昂,长期的积累也是企业的负担,而且宽带小的缺点不适应在范围广的区域使用。

2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应用

2.1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要与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结合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特点,对配网业务要求能够以最大限度利用无源光网络(PON)接入技术能力。配网自动化必须具备以下要求:(1)各种恶劣的环境,能够保持系统稳定运行,电力应急机制的能力和稳定性。(2)系统的拓扑灵活多变,满足复杂多变业务种类。(3)灵活组网能力,满足主站向终端下发控制命令,又能够使终端上传数据到主站,以实现分散接入,又能够双向收发信息。(4)设备适应性强、可靠性高。比较方便安装、携带和维护。(5)利用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特点,充分利用资金、设备和人力投入,提高通信质量,提供高质量的业务。

2.2工作原理

而无源光网络系统(PON)主要由一个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一组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NU)组成,光分配网络(ODN)或连接器把一个OLT(主站)连接一组ONU(变电站),连接由光纤和无源分路器共同构成。一般而言单个分路器分路比为2,4或8,实现多级连接。不需要电源、设备简单,全天候的环境运行工作,主要任务负责为ONU(变电站)网络提供用户侧的接口,完成OLT(主站)到ONU(变电站)的传输(下行方式)ONU(变电站)到OLT(主站)的传输(上行方式)的转换,实现各类业务的接入。

2.3配网自动化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拓扑结构

配网自动化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应用的结构,一般常见的网络结构有如下:

(1)星形结构:

OLT(主站)和光分路器(ODN)之间用一芯光纤连接,OLT放置在主站中心机房,光分路器(ODN)放置在中心机房或集控站、营业厅,由于ONU(变电站)有多个网络接口,可以灵活设置接口的优先级和带宽,光分路器(ODN)和ONU(变电站)之间通过芯光纤连接,站点内放置ONU(变电站)通过光分路器(ODN)节省光缆的数量实现与主站设备的互联互通。同时,可以对立划分不同的虚网,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可以为各种业务提供灵活的网络接入,对站点的业务接入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语音网关设备和合波设备,电话和有线电视也可以通过PON系统,在一芯光缆上增加,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接入服务。

(2)链形结构:

光纤呈链式分布,采用多级分光,不等分光功率的光分路器方案。OLT(主站)沿着光缆敷设到达第1个站点时,由分路器分光,一路经一芯光纤接人站点ONU(变电站)设备,另一路接着到下一个ONU(变电站)站点,依此类推,直接连接中间不经过其他设备,各个站点虽然经过多级分光实现,保证了扁平化管理。链形结构可以节省主干光纤资源,提高光纤资源的利用率。

3分析配网自动化系统业务隔离和数据安全的应用和解决措施

无源光网络(PON)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能够承载多种业务,为电力企业提供不同类型(集中抄表、配电网SCADA系统以及需方WEB管理等)的业务通道。而分类型的业务对于分别管理至关重要。明确业务之间的分界点,应用业务隔离把不同类型的业务,提供相应的传输服务质量。根据不同的要求,有效地确保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然而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具有解决问题能力,以下是无源光网络(PON)技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1)传输上行数据采用TDMA(时分多址复用)的方法,ONU(变电站)可以在自己的时隙内发送数据,避免通道停滞,具有良好的通道逻辑隔离能力。

(2)采用标签技术划分各个不同类型业务的分类,区分OLT(主站)与ONU(变电站)的业务,由于OLT(主站)使用三层光分路器(ODN),可以将各种数据归属到不同类型的业务平台,有效地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无源光网络(PON)在数据通行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确保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4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正文字数:6300字)

【参考文献】

[1]张健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3]刘婉华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4]陆宏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1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9月;

[7]黄秉刚,《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之探索》,《人民教育》,2002.4;

[8]郑晓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杂货内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2.2;

[9]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2.1;

[10]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

[11]毕作勤刘强王绪东,《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4;

第4篇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项目进行设计及使其得以实现是综合每项技术的持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处理的问题,因此学校对专业课程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应该是没有课时概念的、连续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灵活的分配课时。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有总体时间方面的要求,但学生的工作时间必须在老师的指引下,让项目小组经理对其进行安排。学校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就必须安排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综合实训,且保证学生在实训中具有灵活的、充足的、连续的课时,一般情况下实训时间至少需要两周,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各项操作任务的综合实训,进而才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达到最低的就业岗位要求。

2应不断增强老师的实训指导水平

在开展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老师的实训指导水平、能力,进而才可以使实训任务顺利地完成。综合实训指导不仅要遵循服务、生产的规律,而且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规则,且应安排双师型、具有实践经验和相关工作经历的老师来开展综合实训工作。必要时应安排专业、年龄、技能等优势能够互补的指导小组,并依靠集体力量将综合实训的指导工作完成。另外,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企业中的骨干人员来担任学校教学中的实训指导人员,让学生在这些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一步地对企业需求进行了解,进而增强老师综合实训的指导能力及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3]。

3分析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训教学成果

3.1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中的综合实训主要是通过对岗位进行轮换,利用项目或任务模式,把学生按照课程的顺序及教学环节中的进度分散掌握能力全部贯穿在一起,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就全面地了解、掌握工作环境。同时,在进行综合实训时,学生必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引下独立将相应的任务完成,且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严格、完善的考核标准、实验条件,进而才会让学生更加重视课堂综合实训,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及综合操作的职业技能的提升。

3.2可以使教学和就业岗位之间实现零距离的对接

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其专业设置通常是针对实际的岗位而设立的,其培养的所有学生都必须要与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学校要求学生在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就必须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方法。在以往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老师强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及单项的技能,却忽略了这些技能、知识在具体工作、操作中的综合运用。而课堂综合实训主要就是针对该问题,解决技能、知识在工作岗位、工作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3可以有效推进本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综合实训教学的灵魂在于根据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利用综合的知识技能的方式、思路对学生进行训练,其效果的实现与前期课程教学有关。因此,在开展课程综合实训的过程中,一定会引发前期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倒逼态势,使课程整合得到深入的开展,所有课程都必须根据综合实训教学来进行。在综合实训教学中形成的新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考核及评价方式、课程结构,给其它教学、课程做出了相应的示范,这必然会带动整体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4结束语

第5篇

基于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设置逻辑关系。在该图中,先确定工作岗位,根据岗位要求提炼职业能力,分解出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确定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课程群,再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1.确定网络技术专业的关键岗位

通过对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确定网络技术专业的四类工作岗位,分别是:

(1)系统集成与运维(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2)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师);

(3)网站开发(网页美工、网站开发工程师)

(4)IT设备销售与维护(IT设备销售员)众多的工作岗位,在短短的三年职业教育中,是无法完成所有岗位的学习。根据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硬件条件、学生多年的就业方向、多年的教学效果反馈,确定了2个关键岗位,分别是“网页美工”和“网站设计”。该2个关键岗位,有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有缺口很大的就业需求。在电商行业的推动下,“网页美工”岗位的需求量很大,往这个方向就业的学生占据很大比例。2.确定岗位对应的专业课程通过对关键岗位“网页美工”和“网站设计”的岗位需求分析,经过研讨,确定出每个岗位对应的课程群。三、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1.确定课程目标经过广泛调研,同时参照工作岗位的岗位需求,确定关键岗位课程群的课程目标,使其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比如课程《DIV+CSS网页布局设计》的课程目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掌握CSS设置文字、段落、图片、表单、菜单的方法,熟悉CSS+DIV页面布局的常用方法。②能力目标:能合理设计网页的布局方案,能对网页进行创意美化;能运用DIV+CSS对网页进行优化和布局,制作有创意的网页特效;能网站,并进行网站的简单维护。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其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2.制定课程标准

(1)项目化教学标准。在既定课程目标基础上,以知识、能力与素质作为总项目进行分解,形成可量化的子项目。课程标准以子项目展开,用项目与任务取代传统的章节。每个任务中都规定了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各个子项目的实施都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机房里完成,总学时为72学时,采用分段式集中授课的模式,每周16节,4周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

(2)调整课程内容。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把岗位上需求较弱的部分弱化,甚至删减掉。比如针对“网页美工”的工作岗位,以往都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利用Dreamweaver中的表格、菜单、控件等来制作网页。但这种方式在实际岗位需求中使用较少,于是用课程《DIV+CSS网页布局设计》替换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在课程内容上,利用4-8个学时了解Dreamweaver的内容,重点掌握“DIV+CSS”布局的技巧和方法。

3.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采取“优秀作品赏析”、“模仿操作训练”、“小组合作”、“分段集中式教学”、“项目实战训练”、“参与真实项目”、“以赛促学”等多种形式,形成“多模式”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迁移CDIO①教育理论到课程教学方法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4.编写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市面上很少有基于岗位能力的教材,即使有,也很难有符合本校需求的教材。为了让学时拥有一本合适的教材,2014年3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系主任联合广东省几十所高校,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编写“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系列教材”。目前已经出版了9本教材,其他教材正在编写或出版中。该套基于岗位能力的教材由多个任务或项目组成,每个任务或项目是一个完整的环节,该环节的组合方式为:任务介绍(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归纳总结拓展提高实训。技能是学生自己练会的,不是教会的。教材中只是给出一个引导,领学生进门,更多的内容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实践多了,才能创新,才能做书本之外的东西。

5.“分段式”实施岗位课程

岗位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碎片式教学不利用项目化教学。“分段式”教学将18周的一个学期分成多个教学段。比如72学时的课程,利用4周的时间集中上完。在这4周时间内,只开设一门专业课程。“分段式”教学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必须是非常熟悉该门课程的老师才能胜任该课程的教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二、三年级学生。“分段式”教学实施岗位课程,突出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有利于网络技术专业岗位课程的顺利开展。

6.改进评价方式

以往的评价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国语注重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改进后的评价方式由过程考核和作品考核两部分组成。在过程考核中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职业素质评价。过程考核占总分的50%,作品考核占50%。作品考核即结果评价,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需要提交一份与课程相关的综合性作品,作品的综合性评价分就是作品考核的分数。比如《DIV+CSS网页设计布局》课程,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任课老师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一个综合性的网站,学生根据要求自己选题、设计、制作。完成后提交作品,老师会根据作品评定一个分数,并提出修改意见,发回继续修改。学生修改后,再提交作品,老师根据修改的作品,重新修改分数……只要学生愿意,可以多次修改作品。这种方式在时间上会拉的比较长,但是能出很多优秀的作品。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作品质量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总结

第6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须以市场调查为依据,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分析本专业岗位迁移的方向及岗位迁移所需的基本能力,重构课程体系,探索一种既能适应本专业岗位需求又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也必须围绕职业岗位群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

1.1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工作岗位调研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注重企业实际需求的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明确人才需求规格,注重岗位迁移能力培养,准确定位培养方案。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珠三角,江西省及萍乡市的部分网络科技公司、大型招聘网站上招聘网络人才的单位、国内几家知名的网络人才培训机构和近几年网络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调研的主要内容是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从事的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内容及岗位迁移情况。本次共调研企业和事业单位共83家,走访网络专业毕业生56人,得到网络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其中进行过岗位迁移的人员共有65人次。

1.2网络技术专业工作岗位及主要迁移岗位

根据调研收集到的信息,对工作内容相同的工作职位及部分迁移岗位进行合并,目前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位有:①网络管理;②系统集成;③网络测试;④信息安全;⑤网络布线;⑥网络维护;⑦系统管理;⑧网页设计与制作;⑨计算机维修;⑩网站营运管理;輯訛輥网站策划。对上述11个职位进行整合,把相近的职位放在一起,得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岗位群主要有三个: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构建和网站设计与开发。

1.3网络技术专业岗位专业核心能力

为了使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对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经过提炼得出工作岗位对应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最终确定符合市场化要求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岗位需求和岗位迁移的专业核心能力。

1.4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迁移能力与职业通用能力

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得知,毕业生在发生岗位迁移以及企业在选择用人时不但要看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看毕业生的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事业心、灵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性、自信心、压力的承受能力、礼貌与成熟等,其中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看重。因此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结构目标、专业能力结构目标,还应包含人文素养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等素质拓展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岗位迁移能力奠定基础。

2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紧密结合网络专业的发展、市场需求,以适应职业岗位群体的迁移为依据确立专业岗位课程培养目标。针对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而需要的三个工作岗位(网络管理维护、网络构建、网站设计与开发),通过调研和分析得出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确定工作过程对应的职业技能目标,确定关键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得到基于工作岗位及岗位迁移的三个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3结束语

第7篇

(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讯技术

也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得以广泛应用,且不断的想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而广播电视技术也逐步发展,以实际的工作需要为基础,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优化可以通过上述两方面进行。不但能够对广播电视系统发展潜力予以开发,同时还拓宽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爱你。而数字电视模式也随着网络系统的应用而开始展现出其优势,数字电视通过HFC基础网络模式予以传输,这项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局限性,在结构上更加先进,能够从整体上保证效益的优化。另外,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催进HFC服务的发展,保证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在数字网络系统建设发展的过程贺总,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也在不断的开发网络的双向传输系统,保证电视广播网络数据带宽升级,丰富美体综合业务,最终实现多信息一网传输模式,令广播电视网络更加完善。通过对广播电视系统联网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节目的稳定播出,不仅如此,还能更加方便、快捷的满足了生活的实际需要,还能促进有关节目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调控,确保播放顺序的优化性,让整体运作环节有条不紊的发展。以上就是广播系统联网的意义可在,广播系统联网不仅突破了传统节目播出的局限性,确保了内部播放环节的优化,这大大降低了节目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相对比于其他方式的操作,该种操作方式也是相对较为简便的。

(2)制作节目时,对节目各个环节的优化

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分步骤进行,这样不但可以缩短节目制作周期,而且还能够提高节目质量。例如,注重对机房应用的有效性,保证视频编辑环节能够保证节目的完善,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需要分机房进行运作,而后期的合成则通过网络模式进行,从而加强节目制作质量,提高效率,达成节目制作的最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若编辑发现节目需要进行编辑,则可以进一步予以修改,从而提升节目质量,优化后期制作系统,满足节目受众的需要。而通过网络,远程编辑则可以将材料从电视台系统材料库中下载下来,进行进一步的编辑,草编完成后,再进行数据的传送,在电视台进行进一步的合成。但是该技术目前还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挥,远程编辑必然会展现出其优势,得到发展和应用。现场编辑主要是针对电视节目时间性要求和现场性要求而存在的,因而在时间和现场这两部分的要求相对较高,记者在现场采访完毕后,通过网络系统可以通过随身设备将采集到的信息,从数据库中下载下来,进行现场草编,也能够直接联机进行编辑,不但缩短了制作周期,还为后期的编辑质量提高提供了方便。

(3)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常见的两种模式分别为:ATM网和以太网

如何才能将两种模式充分的结合,促进混合网模式的应用。首先,ATM网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对其服务器的应用,通过对其节目后期制造模式的深化,促进其节目播出环节的优化,满足实际工作的目的,运用浏览服务器,我们可以对这两种网络的有效结合,以满足实际工作的日常要求,促进其媒体服务器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相关质量的影像的有效压缩,实现对浏览服务器的有效传递,而后又经过相关环节的传送,传输到PC机上,确保其视频配音环节及其编排文稿环节等的需要,促进实际工作系统的完善,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有效协调。在网络的应用中,数据的存储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关于该模式网络技术方案的深化

为了促进广播电视网络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其节目制作环节的存储及其管理模式的深化,确保其网络化、数字化的实现,优化其网络建设,使其满足系统的需要,促进其性能的价格比的提升。主要就是技术是否先进性,可靠性高不高、性能高不高、是否具有可扩展性和配置是否灵活等。电视台的网络和别处的不同,它需要有足够的带宽来满足的它的那些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的应用需求,而这些应用需求主要是电视台的业务性质决定的,采用最新的组网技术和最新的产品,一定要保持网络系统的先进性。应当注意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健全,从而保证能够对网络素材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各个环节中的素材都有效、完善,催进网络服务器能够稳定运行,使得网络技术优化具有可持续性。从而使得现实生活目的能够予以满足,使得当前电视广播技术能够得以深化,也能够令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在当前已经逐步的得到了优化,这种优化主要是针对结构模式以及信号传输和及诶单分布。通过优化,可以令广播电视网络客户端受到的图像效果同前端基本相同,并且不断的优化下,广播电视网络中的数据服务想着双向性发展,从而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项目。

3结语

第8篇

20世纪80年代,网络技术运用到广播电台制作中“。十一五”期间,广播电台制作网络化进程得到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改进,广播电台制作播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传统的制作播出方式被网络化的制作播出方式所取代。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的构建,提高了节目的质量,提高了节目制作的速度。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化正处于初期建构的阶段,许多技术还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2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技术

2.1节目内容制定依据听众特殊性技术

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使得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电视和电脑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收听广播电台的人群一般只有老年人,边远地区的人和出租车司机们。依据这些听众的特殊性,运用网络技术来调整节目的内容是必要的,适应这些听众的真正需求。

2.2节目源的储存技术

数据矩阵排列形式是储存信息的主要方式,节目信息的储存主要有在线储存、近线储存和离线储存等方式。在线储存是利用本地储存设备的方式储存信息,这种形式普遍采用大规模的数据储存设备,储存的容量较大。近线储存方式是通过磁带机、光盘塔等设备来储存信息量较小的信息,离线储存方式是通过比较方便携带的磁带、光盘和U盘等设备进行储存信息。

2.3信源采录技术

信源采录技术是利用数字和模拟等方法搜集和记载信息源的技术。录音机、数码产品、闪存设备的运用为信源的采录提供了技术支持,光纤等传输方式的应用也为信源采录传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节目制作编辑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技术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制作编辑的技术。这项技术是广播电台节目制作的重要一步,通过网络合成和特效技术对广播节目进行制作编辑,为节目的播出奠定基础。

2.5播放分发技术

广播的播放分发技术是以音频服务器为中心,利用网络技术播出节目的技术。直播和重播是节目播放方式,通过定点播放、连续播放和手动播放来实现。定点播放是播放工作站设定播放时间点播的节目,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重播的节目,还可以用于节目预告和广告节目。连续播放是设置几个节目之间的自动连续播放,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大量节目的顺序连续播放。手动播放是主持人手动点击播出节目单上的节目,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直播节目。

2.6音频节目传输技术

音频节目传输技术通过转换格式来实现,运用网络技术把现有的音频材料转换成节目需要音频数据,也可以实现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之间互相转换。网络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数字音频格式管理和传输的编辑储存,有利于音频节目传输和音频输入信号之间切换更通畅。

2.7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系统安全技术是运用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方式来确保节目播出安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系统安全技术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

3网络化发展的方向

3.1节目内容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

全面发展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技术,适应听众多样性的需求。提高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水平,对市场的科学预测,合理设计内容,信息资源收集整合,技术提升等方面都要运用到信息化管理。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避免内容的重复出现,必须建立资源的有效利用机制。为跟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广播电台要大力发展信息化和特色化的节目内容,信息资源收集、内容制作等方面都向信息化发展。

3.2服务现代化技术发展方向

技术支撑是广播服务现代化的实现的必备条件。数字版权和用户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可以保障广播服务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节目内容被未授权用户的访问和使用,可以通过加密和授权认证技术对节目内容的版权进行保护,保证广播电台节目来源的合法权益。由于用户需求渐渐趋于个性化,因此,广播电台可设置付费内容,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节目的选择,为广播电台开展一条宽阔的经营道路。对于用户的管理是广播电台实现服务现代化的重点。因为用户需求的不同,广播电台要根据用户的选择,分析出用户的选择趋向,从而制定相应的节目内容,以促进广播电台产业的发展。

3.3多元化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网络技术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中的全面应用,广播的渠道也向多元化发展。其渠道主要有数字地面广播、数字卫星广播、有线数字音频广播、互联网广播。数字地面广播是通过地面覆盖的方式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它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抗干扰的能力强。数字地面广播可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但传输音频,还可以传输视频等,开阔广播电台的业务范围。数字卫星广播是通过卫星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卫星可以远距离地传输数据,不受地域限制,覆盖面积广,广播电台通过卫星广播提高了广播信号的覆盖面。有线数字音频广播是通过有线网络和传播数字音频的广播方式。数字有线网络的发展是有线数字音频广播运用的技术支持。互联网广播是通过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广播电台要有效利用互联网,用多种形式来提供特色的服务内容。

4结语

第9篇

异步授课模式是主要指运用网络课程和流媒体技术。在具体的授课中,对于学习者来说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访问事先存放在Web服务器上编制好的网络课程,而为了方便学习者一边浏览课程内容,一边听老师授课,它一般采用树状结构的布局,就好像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在右边可以显示相应的章节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向老师发电子邮件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等方式在线跟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这个过程,就好比是学生在老师推荐的参考资料引导下,在图书馆中自行查阅资料一样。这种授课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时间状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及进度,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上下载资料并向老师请教。而它的缺点就是不能面对面的就某些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也对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要让这种授课模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师一个方面要准备好较全面的能充分体现学习者学习特点并适合在网上表达与传输的电子教材,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提供大量跟课程相匹配的各种信息资料。另外,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在为学习者解答疑难问题时对学习者的学习做出形成性评价的应答与反馈系统,它的教学效果将会达到最优化。

2同步授课模式

这种授课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网络视频将不在同一地点的学习者和老师连接起来,让学习者在规定好的时间内与授课教师进行视频,听老师的讲授,并且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这种授课模式说简单点就是通过网络将教师在远程授课教室中运用演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向学习者传递的教学内容传递到学生所在的远程学习教室,学习者通过感知、理解、练习、运用等过程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和教师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设备进行交流互动。最后,由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

3个别辅导授课模式

这种授课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模式。它的实现主要依赖Internet的CAI软件,它主要包括:在公共FTP文件服务器提供CAI软件资料库、在浏览器中运行CAI软件,以及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比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自己遇到的任何问题可以在线或发邮件向老师请教,而问题的解答老师就完全可以围绕学生的问题本身进行指导。这种个别辅导的授课方式较传统的个别辅导方式来说,极大的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习者的自信心。这种授课模式的实现是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通信。CAI软件在Internet上主要有三应用种方式:

(1)让学习者自由下载存放在Internet上的各种CAI软件以及软件资料库,并运用该软件进行个性化学习。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运用FTP技术将Internet上的资源共享转化成了个人的资料库。

(2)为了增强教学材料的交互性与实时性,可以直接在网上运用Flex编写CAI程序,内嵌在客户端Web页面中。这种一次编制的CAI程序可以跨越所有平台运行,极大地拓展了CAI软件所涵盖的范围,也使得这种授课模式有了比较高的性价比。

(3)网络虚拟下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来进行。这个“书面”主要是指学生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在线或发邮件向老师请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在线或回复邮件做出指导,这种解答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也可以提升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它要求授课的时候学习者和教师要同时连网,所以很多时候很难达到这种时间上的同步性。

4讨论学习授课模式

网络上进行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利用现有的BBS系统进行讨论学习授课却是最简单最实用的一种。这种系统具有众多功能,如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借助于这些功能,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有名的专家或教师建立的网站上设立一个相互对应的学科讨论主题,并让学习者在特定的主题区域内发言,同时也可以让学习者们对别人的不同意见进行评论。由于这个过程是由权威专家监控的,所以它可以很好的保证学习者的讨论和发言不会偏离既定的学习目标,而且也可以让没有及时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大家的发言和评论,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5探究式学习授课模式

探究式学习授课主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出发,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潜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瑞士的著名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授课,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模式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一些适合学习者探究的问题,由老师和学习者经过讨论最终提出一系列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利用其他的一些手段如实验、社会问卷调查等,让学习者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模式的授课,可以养成学习者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并能提高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协作式学习授课模式

网络上的协作式学习授课模式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所建立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师生、学生之间就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相互的讨论、交流和合作,最终让学习者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与个性化教学的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养成,因此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这种授课模式实施的主要形式有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在相互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协同工作、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享各种信息和资源,共同分担学习任务,最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网络协作式的学习授课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交往过程:师生是平等的合作者;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整体学习效果。由于网络上所有的应用系统都是基于C/S模式,所以实现网络协作式学习也要采用C/S模式。另外,为了方便客户端程序,不使Internet的操作过于复杂,应在现有的服务器平台上加载学习系统。正是因为Flex技术不仅具备Web应用程序轻松部署、广泛传播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结合桌面程序快速反应、动态交互性强的优势,所以它能对学习者带来更强的动态性、响应性等学习体验。所以,Flex是该类学习系统的最佳选择。客户端和服务器是Flex系统的核心部分,学习者与协作学习系统的界面是客户端,而管理和协调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与协作则是服务器。客户端以flash文件方式加载运行,对于软硬件平台没有要求。

7游戏式授课模式

游戏式授课模式是指将学习者所学的内容隐藏在网略游戏任务中,学习者通过解决网络游戏中的任务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授课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授课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游戏或电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游戏集竞争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学习性于一体,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实玩游戏就是在好奇心驱动下的一个探索过程、高度互动交流过程以及学习的过程,而这些正是教育追求的所在。

8模拟型教学模式

模拟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模仿各种自然现象及各种实验。通过模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演示事物变化的过程,比如可以通过三维展现原子、分子的结构。让学生借助于这些生动、逼真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事物本质,这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的形象化。同时,这种模式可以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假设,并能直观地观察这一假设的效果,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模拟各种实验室现场,可以避免由于害怕引起突发状况而放弃实验操作的情况,有利于学生技能的训练。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模拟型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系统中缺乏多媒体、人机交互效率低、界面单一缺乏美观性、不友好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虚拟实验操作中的认知摩擦问题。

9练习与测验式授课模式

第10篇

1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

在特定条件下将网络化通行证模式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这样能够依据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之上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实践计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通过辅助其它技术手段之后是可以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部分软件只能够在老式的服务器上面运行,但当更换了服务器之后或是更新之后,倘若用户要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此时的CPU大部分被占用,在这个过程中倘若其它用户也要使用该台服务器时,那么就要求使用者进行等待,某种意义上来降低了其运行效率。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现有网络进行改善,使得异地工作站的网络配置能够与其它配置进行匹配,还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异地进行高版本的软件安装程序,达到了软件通行证远程操控的目的,促进了软件应用水平的提升。

2发挥现代网络优势,实现网络化的软件安装使用

在上述中也有所提及,应用软件在普遍情况下完成安装并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大量资源被占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给予用户带来很大不便,倘若本地工作站受外界因素影响,软件运行不正常,会致使重要数据遗失,给使用者带来重大影响,新形势下,网络技术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出现的各种状况已经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对软件采取多种安装方式。

2.1安装软件服务器

在本机上,用户大多是通过系统管理员配置达到软件调节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服务器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为软件相关工作更深层次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何以系统管理员为途径对用户数据库或者是软件数据不定期进行更新或者备份,防止系统运行出现问题或者系统崩所造成的影响,但是充分考虑到服务器的存储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多个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用户高层次需要,但是相对来说能够将损失最小化处理。

2.2安装软件到具备较丰富硬件资源的工作站

采用这种方式,不仅仅实现了本机用户的使用,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借助网络技术,直接采用MOUNT盘,使得其他用户能够利用技术手段使用软件,考虑到部分工作站在硬件资源方面存在欠缺,而在本地工作站又很难对大数据进行存储,为了确保数据不被丢失,就可以采取此种方式,在诸多实践中证明,用户可以在软件使用和工区数据调查时在两个基地上上面完成,显示必须在具有网络设施和网络宽带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共享,倘若两者之间相差距离比较远,所需等到时间也更长,倘若遇到网络状况出现异常,数据传输也会不完整。采用此种方式能够是机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外挂磁盘实施网络化管理,全面考虑到外挂磁盘使用量比较大和容易损坏等诸多特点,可以采用网络挂接磁盘的方式实现计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可以将其简单的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系统管理员直接挂磁盘的形式。其二;磁盘在特定条件下自动挂接,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数据实施或者进行相应的调整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用户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方法,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只要输入简单的指令,便可以数据随意使用。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在用户经过授权或者获得授权指令之后能够对软件和相关数据调用,极大程度方便了没有大磁盘的用户。

3结语

当前我国使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正处在不断深化的阶段,同计算机和应用软件两者之间有着直接联系,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使其效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在各方面得到保障的同时,效益最大化,为企业更好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宋晓鸣

第11篇

(1)随着社会化的进步,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快速发展,成为了我国甚至世界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电子商务方面的或者其他行业的物流业。传统物流,派发时间长,货物用送也是浪费很多时间,如果物品保质期长,倒也没什么,但是像化妆品或水果类的派送,这无疑增加成本又不讨好,而且,对方也不一定有耐心去等,这在背后极大的影响了商业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没有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发展,也就没有现代商业的进步,整个社会的经济也许至少要再花那么几个世纪的时间才能感到现在的水平。

(2)标准化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编制并使用统一规范的通用代码,使用不同的代码代表不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物流动态,能够便于企业的统一管理。因此在物流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过程中,信息代码应该作为网络化的基础。而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仍然没有使用合适的信息管理软件,代码不明确,信息表达标准相对混乱,容易出现误差及滞后情况,从而使物流成本大幅度的增加,这表明大部分物流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2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对于项目管理的话,我们知道,这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其中比如财务预算、项目规划、人力分配、材料供应量、实际消耗量以及需要考虑的各种人为的其他意味状况导致的不良后果。所以。对于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人工管理是非常不好的,不是说不能,而是它的缺点完全大于它的优点。毕竟人脑不是电脑,不可能将所有信息一字不差的全部记录下来,即使使用笔记记录或者其他方法,但也会出现丢失或者找不到又或者出错的地方,这都是人工无法避免的。有人会说,我们可以进行监控操作,但只是单一的依靠这种方法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的。所以,相比较,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管理中显然占有很大优势。

(2)在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中,网络技术的重心在于对产能速度的辅助方面,对生产管理进行适配,提供高质量的生产信息,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网络技术进行生产管理适配时,企业的生产流程趋于衔接流畅、节奏紧凑,确保项目及生产流程不变、产品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杜绝员工出现操作散漫、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也正因为网络技术具有交互性,能够确保企业的生产信息能够动态反馈,信息来源多元化,企业深入了解客户的实际要求,与客户即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准确掌握客户需求变化,实现通过网络技术同步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

3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很好的避免有些流程监控不到位以及的现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统一的财务软件,也减少了手工做账的麻烦,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工作失误的问题。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业务流程一体化,在以后的内部信息监控中也更加方便。企业总部就可以对企业的资金和物质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使企业效益实现最大化。

(2)我们都知道,财务在一个企业中是占有很重要的经济位置,是整个企业运营的活力枢纽,没有资金,没有周转余额,一切都是免谈,整个企业也会陷于瘫痪状态。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利用现代一些财务管理的软件或者整理分类的办公软件,比如word或excess等最常用的软件,可以很便捷的实现管理操作。各种高科技软件公司每年都会研发出出一些或改进办公软件,即使碰到需要存储的信息容量很大,我们也不用担心。在一个企业当中,财务管理和企业内部其他管理都是一体化的,并不是单独存在,所以就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能。如果财务管理出现问题,那么其他部门也就不能很好的正常运作。说来说去,网络计算机技术,不论处在哪个行业,它的优化管理功能是人为永远都无法比拟的。

4结语

第12篇

1.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很受大众的喜欢与它的高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且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它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工业界、高科技界和学术界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希望可以通过靠科技技术的结合实现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进步,许多国家还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列入国家的重点研究技术,而且一些周刊和杂志对无线网络的评价也很高,认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未来引领世界计算机进步的主要技术。

1.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很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方案中还处在初级阶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我国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上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仿真计算和网络协议等,在人们的生活和军事中的应用还很少,而且无线网络现在已经可以用来作环境监测,我国却没有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到实处。

1.3目前,中国的未来技术研究方向中有几项是专门针对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进行直接论述的,而且在一些重大会议的决策里面,也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列为三大前沿信息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中的自发组织网络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都成为中国重点信息技术研究,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如此重视的情况下一定会有所成就,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也成为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广泛地被应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很深刻的影响。

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

2.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和发展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探讨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方面的应用科学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环境探索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探索强烈的欲望,而且关于环境的采集数据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出现及时地解决了环境探索方面的难关,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户外的野生动物的跟踪、发现和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人们能够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成长环境做监测,比如说动物生存环境的气象、洪涝灾害、地球的物理环境、环境的污染状况、大气的监测等等,根据监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和改善措施。

2.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起于军事领域,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是它能够在国家的边疆上站岗放哨做警卫,将无线传感网络器安置在国家的边疆防线上,士兵可以直接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国家边疆进行防御,接受来自不同方向的信息并及时果断地做出相应的措施。无线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另外一个应用就是可以对目标进行定位,以及时地防范敌军的可能的侵袭和进攻,还可以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对无人驾驶的车辆进行摆布,战争结束后,无线传感网络还能对战场的破坏性和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监测并且评估。

2.3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最贴近人的生活的应用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器可以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很多方便,并且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舒适,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比较人性化智能家居,比如说像冰箱、真空吸尘器、录像机和微波炉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远处遥控这些家用产品,而且还能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在家里的主要房间安装监测器,以便随时控制家里的安全。

2.4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健康护理人的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用来对患者和医生的行为进行监测,人的身体里面有很多我们并不知道的生理和心理数据,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安装在病人的身上就可以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得到及时的救治,无线网络传感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加的方便,用途也会更加的多,还能实现医疗的远程遥控。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