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我感悟总结

自我感悟总结

时间:2022-08-26 11:0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我感悟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我感悟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福建高考 现代文 感悟类作文

一、困境与思索

面对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板块70分的最高赋分值的诱惑,任何师生都希望在此处能为最后的成绩多争取些胜利的筹码。尽管实际的作文教学常常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但一想到作文在决战高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人都没法甘心放弃。于是,在面对作文这块摆在面前的硬骨头一定要啃的挑战时,我们就有了纷繁的战略与战术:分文体写作训练法;“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四部曲训练法;“凤头、猪肚、豹尾”步步为营设计法;并列式、总分式、正反式、递进式、因果式等文段关系结构法;文采修饰法……众法纷呈,不一而足,也不论它们有的是否有交叉或抵牾,有的是否片面或大而无当,总之是来个大杂烩乱炖,结果是老师搅得晕头转向,学生吃得消化不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虽说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但如上述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给写作内容和形式过多的要求和束缚,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无所适从或顾此失彼。鉴于上述作文教学中的教训,笔者一直在反思和摸索:能不能在高三这有限的时间内,找到一种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地成功写作的作文模式和作文方法?这种模式和方法既要能使学生对其操作程序易于理解和掌握,又要简约不简单,能幻化无穷,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充分自由的个性创造空间?

二、探索与发现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的试题分析中,笔者在对自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历年福建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研读、分析中,获得了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启示。

现将2004-2007这四年的福建高考现代文的行文思路以图表的形式梳理如下:

从上述对2004-2007年福建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行文结构及思路的梳理图表中,笔者发现了作者创作这些文章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1、由于这些选文都是作者以一个对象为触点,由此触发广泛的联想和想像,最终的创作目的在于表达对生活、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所以,它们都可冠以“感悟类”文章之名。

2、作者在选文中的创作思路流程都可用图表表示为:

3、这些感悟类文章的感触点可以是物,如《书》《日历》;也可以是景,如《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还可以是生活瞬间细节/片断,如《泪与笑》等。

4、这些感悟类文章的联想和想像方式有:《书》的连锁式(由触点联想出与之同类或近类的对象)、《日历》的辐射式(分别由触点的多个特点进行联想)、《泪与笑》的对比式、《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的因果式等。

三、实践与总结

“读写不分家”、“以读促写”, 是已经过长期语文教学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由此,笔者在这一教学思路的指引下,尝试将上述名家的感悟类文章的创作规律和方法引入到课堂,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类作文的写作训练。在第一次做这样的教学探索实践中,笔者在对学生进行了感悟类作文写法指导之后,就07年福建高考作文“季节”一题,开展了一次要求学生进行行文结构和立意构思的训练,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将学生的创作思路提纲展示如下:

相对于07年考生作文(以高考评卷中抽出的优卷为参比对象)的构思和立意水平,笔者认为,上述教学尝试中,学生的感悟类作文的写作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为此,笔者深受鼓舞,在后来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这种感悟类作文的巩固训练,以期能被熟练掌握和运用。

在这样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笔者发现训练学生写感悟类作文有以下好处:

1、训练感悟类作文有利于学生有逻辑、有条理地写作

自作文由命题式向话题式转变以来,学生写作的自由进一步放开了,写作的范围也更大了。伴随着这些改革之利,学生写作的随意性弱点――行文跳跃零散,段间衔接混乱;材料杂乱堆砌,材料与中心无法统一;杂思纷呈,立意群龙无首――也被充分地暴露出来。而感悟类作文“选定触点――联想、想像――思考感悟、总结提升”的创作思路流程,可以非常清晰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该怎么走,一阶段一阶段该写什么:第一步要选定与话题有关的或能引出话题的触点,对触点进行或记叙或描写或概述;第二步要由前触点引发与话题相关的联想、想像,对这些联想、想像的内容进行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第三步要对一、二步所写的内容进行水到渠成地思考、感悟,顺理成章地加以总结和提升,通过或议论或抒情的方式点明文章的主旨中心或论点。依据这样的写作流程,学生写作的行文思路就有了明确的轨迹可遵循,就不会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了,也就达到了作文基础等级中“结构完整”、“中心明确”的要求。

2、训练感悟类作文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写作

也许有人会对上述要求有质疑:要求所有学生都依照“选定触点――联想、想像――思考感悟、总结提升”这同一创作思路流程来写作,这不是新“八股”?这不是与新课标中提倡的“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1]等理念相违背?这样单一的训练模式会不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僵化和雷同?笔者认为这些顾虑都是不必要的,因为,虽然流程是限定的,但写这类感悟类作文,最大的活跃点和开放点是在它的“联想、想像”环节。联想和想像的方式有连锁式、辐射式、对比式、因果式等几种,学生可以依据各自的思想取向和材料占有量来各显神通,各展其才。而且,这几种方法还可以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打开思路,以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材料和安排文段间的关系,如连锁式可以是层进结构,辐射式可以是并列结构等。这样就既可以让学生对作文话题的思考角度四面开花,又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有可依的章法。

3、训练感悟类作文有利于学生全面调动各种积累,内容充实、丰富地写作

作文取材面狭隘、内容贫瘠陈旧,长期以来成为困扰学生的写作瓶颈。笔者认为,学生之所以出现导致作文低分的上述硬伤,纠结点是学生在对自我生活体验的开发上存在不足和欠缺。而在感悟类作文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可以运用前述的多种联想和想像的方式,活跃思维,全面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观察、生活、情感、阅读等积累,使学生较为流畅地实现由积累到写作的迁移,从而使得写作素材有广泛的源头活水。

4、训练感悟类作文有利于学生真诚地、有个性地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我们常常会为了所谓的事例的典型、语言的文采,而容易片面地强化学生眼睛向“外”看的训练――看时事热点、看名人名言、看古典诗词,尽管这些积累确实非常必要,但是,如果过于偏重,甚至以此为作文高分的取胜法宝,那么就势必会导致学生只知收集他人的生活素材,而无视个人的生活悲喜;只会人云亦云地对公众舆论亦步亦趋,而没有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独立的是非判断;只会拾人牙慧,顶多是一个剪刀加浆糊的“缝补匠”,而不会有自己的创新。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里将充斥着假、大、空,表面上材料丰富,底蕴丰厚,文采华美,但揭开这些技巧上的面纱,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文章中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缺失,学生作为一个“人”的鲜活思想、真挚情感、独特个性的苍白!

而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2]显而易见,上述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传统做法是一种只为应试的短期投机行径,与作文教学的真正终极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作文与其说以素材和文笔取胜,还不如说唯有真情才有真正的成功文章。而感悟类作文,所谓“感悟”,是基于写作者的真切感触、真诚思考和个性领悟,因而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写出真情实感,这样也就可以解决作文中素材大同小异、感情空洞等问题了。由此可见,感悟类作文训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时事,注重阅读积累,也可引导学生由外转内,回归自我,去倾听自我内心对外界点滴的回音,去真诚地关照自我的情感和思想,不断地内省和提升,从而获得真正地成长和成熟,并因此在对自我生命的真诚拥抱中获得生命的自豪。而一个人只有在对自我感到自豪的时候,才会自信、坦诚地展示自我,自由、大胆地表现自我独特的情思和个性;也只有这样,他的作文才会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真诚,从而达到以真情感人的效果,而且也满足了高考作文“感情真挚”、“有个性色彩”的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感悟类作文写作方法的总结和教学实践的摸索,笔者认为让学生训练感悟类作文,可以较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更好地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行的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模式。

“纷繁世界,智者不惑。”虽然我们很难达到智者洞察一切本质的境界,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摸索和实践,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化繁为简,让学生获得的教育成效不断趋于最大值。

参考文献:

第2篇

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版)中认为,以任务型原则为指导,优化教学过程和策略,能使得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强化认知,增强体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仍多以“师讲生听”为模式翻版,使得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忽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激情。给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舞台上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增强学习潜能动力。

一、利用导学案例预设任务,引导自主感知

鼓励学生带着任务参与课程学习,能使得他们强化认知感悟,不断增强理解感知。特别在一些新授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妨设计一定的导学案例,让他们在自我主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深化理解感知。

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和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优化需要,设计一定的导学案例能使得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有效深化理解感知。在导学案例的设计中,一方面,突出“留白”艺术,让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学习问题和不足来自寻相关学习策略方法,强化整体理解感知;另一方面,注重“延伸”引导,通过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知识重难点、学习方法引导等,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深入探究,强化自主感知。以这样的形式来丰富任务教学,能使得他们在带着任务探究中主动和文本、作者、教师进行对话,全面展现自己的理解感知。

通过导学案例来预设任务,能够让学生带着自我主动思考的激情深入探究课程学习内容,强化认知。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 2 Growing pains的“Reading B Home alone”教学中,可通过设计相关生活事例情境,鼓励他们针对“Reading A”中的思考题目,进行自我预习,帮助他们拓宽思维。根据文本表达的主题大意,围绕“What did the author think at home?”和“How do we settle the problem?”进行引导思考探究,鼓励他们从文本找出相关的信息答案。通过这样的自主感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和文本进行合作,将认知感悟转化为主动实践运用。

二、突出合作交流探究任务,强化认知体验

带着任务学习,能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方向更为具体,起到指引推动的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针对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互动交流,不仅能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还能够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加深理解感知。

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能使得他们有针对性围绕学习任务来拓展延伸自己的认知感悟。按照英语交际性原则要求来丰富课堂教学,能使得他们带着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互动交流。在教学中,一方面,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能动性,引导他们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将感知转变为指导实践运用的动力;另一方面,多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像学困生和性格内向学生,鼓励他们针对学习问题进行相互合作讨论,不断深化认知感悟。

通过互动合作探究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能使得他们针对各自的学习疑难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模块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B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学中,可要求学生通过同桌交流的形式,围绕“Reading A”来强化整体认知感悟。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围绕“What do you do for your health?”和“How do we make us become health?”进行小组合作,帮助他们增强整体认知感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活化教学过程,能使得学生针对学习疑难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交流。用合作化的思维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能帮助他们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增强表达运用灵活性和地道性。

三、尝试延伸任务互动过程,激活潜能动力

任务合作探究使得学生对课程知识有更为深刻的感知,能有效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延伸任务互动不仅能使得学生在自我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深化理解,更能够使得他们在不断调整自己学习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语用技能。

延伸任务互动能使得学生在不断自我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激活自身的学习潜能动力。按照任务互动要求,建议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感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呈现自己的认知感悟,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思维策略。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发展创新中的表现,运用激励评价的方式来增强他们学习信心动力。学生在尝试拓展延伸中更好延伸学习感知思维,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促进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综上所述,突出英语课程教学任务型,能使得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大胆表达和主动交流,有效提升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围绕教材资源活化、教学过程优化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利于促进他们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满足学科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7).

[2]商蓓.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层次;策略

“温故知新”是行之有效和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总结和主动归纳的过程中获得丰富感知。学生学习能力各不同,有针对性帮助他们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围绕基础知识、语言表达和拓展延伸,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训练,更能使得英语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能让学生在积极训练的过程中有效总结,便于他们更好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一、基础习题,给学困生补“料”

缺补结合是教学中首要的指导原则,也是学生有针对性发现和探究问题的重要基石。学困生缺少一定的基础知识,需要教师在摸清他们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思考题目,让他们能够形成更多的有效认知思维方法。

针对学困生的认知难点和不足,注重从基础性作业引导入手,利于他们在主动实践运用中产生一定的思维方法。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Integrated skills”的“Speak up:What?蒺s he like?”作I设计中,可要求学生围绕Helen和Sandy的对话,结合“Reading”部分中学习的“The different qualities of friends”表达主题,要求学困生就“How many characters of your friend do you know ?”和“Do you often play with your good friend? ”等问题进行交流,从作业练习中尽可能运用到humorous、tall、ponytail等有关的特征词汇,让他们能够对课程内容深入总结反思。

围绕学困生的认知感悟不同,多给他们更多的作业练习指导,能使得他们在主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给他们更多的思维灵感和训练方法,让他们能主动参照运用。结合认知规律,注重练习题目设计的多样性,在突出反复训练和主动优化筛选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自我练习和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有针对性发现问题。

二、表达交流,让中等生畅“言”

作业设计不能局限于书面性,更应该具有动态化。中等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一定的惰说习惯,对在学习感悟中发现的问题不能主动提出,在对话交流上仍停留在就问题回答的现象。此现象一旦不被重视,很容易陷入“哑巴英语”的泥淖。

多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主动训练的过程中及时纠正问题,利于他们深化理解感悟。如,在牛津英语七年级下册的Unit 6 Outdoor fun的“Speak up: We?蒺re having a picnic”作业练习中,不妨调动学生会英语的家庭成员一起参与练习互动,可要求学生就“What are you going to have a picnic?”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the picnic?”等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点进行交流,给他们更多训练的机会。通过这样的表达交流,让中等生在主动汇报自己学习经历和知识的基础上,能使得他们能自由运用课程知识,帮助他们在实践训练中获得丰富的感思体验。

多让学生参与表达,让他们在找到更多学习方法和建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调整策略,能使得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悟,并能使之转化为实践运用技能。设置的作业应能体现学生的认知表达发展需要,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找出问题和不足,帮助他们在积极交流中增强语言感知,强化识记运用。

三、拓展训练,给学优生增“能”

给学优生更多自我尝试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练习发现主动拓展延伸,更利于他们深化整体理解感知,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拓展训练来活化语言表达运用,能让学生在主动增加知识能量的基础上产生学习的激情和冲动。

拓展训练,让学优生在跳起来摘果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乐趣和。如,在牛津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作业设计中,不妨就“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要求学优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相关的有趣问候方式,让他们就“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he strange way of greeting?”主动展示搜集成果,让他们在增强理解基础上获得不一样的感悟体验。

从学优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跨文化语言学习表达交流习惯以及异域的民情风俗习惯出发,让学生从中筛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利于他们深化理解。围绕学生好奇心,多给他们设计开放心练习,让他们在主动应对的过程中找到切入点,定能使得作业设计更有人文性和价值意义。

如上所言,注意从差异化的作业中找到更多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有针对性训练运用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利于其在训练中提高综合语用技能。从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调整作业训练方法,更能使得教学在目标明确和方法具体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运用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4篇

关键词:紫砂雕塑;工艺质量;创作实践;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J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47-01

紫砂陶艺是我国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可谓名家辈出,代有精品,紫砂具有无拘无束的表达性,使紫砂雕塑别具一格、独秀一方。

本人从事紫砂雕塑工作已长达几十年,在这创作和造型制作的过程中,本人也经历许多的失败和成功,但作为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艺人,就必须自我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在探索和实践中完善自我。以下我来谈谈我对紫砂雕塑艺术的认识:

一、从工艺质量上来说,烧成品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从事紫砂雕塑工作的同行,都会在工作遇到令人头痛的难题,这个难题就是大型作品在烧制过程中的开裂问题:一个大型作品、从设计到制作,为它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一般人所不知的,但它的烧制成功率却只有50%左右,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难题,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在烧成这个关口上带给作者的是许多暗自流泪的无奈。

二、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我总结出紫砂雕塑四要素:形态、气质、神韵、意趣。形态: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要流露出自然来,神寓栖于形中,寄物而通,使人感受出自然舒服之美;气质:即作品所内涵的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神韵:是指能体会出精美的韵味,凡有神韵的作品,皆有鲜明的个性,富有生命力,创作者的精神就显示出来传达出来了;意趣:即作者和览者的思想、修养情趣。物奇则生趣,趣又见意。因此,作者有修情趣方可致之,览者有同样的修养与情趣方可共鸣。

三、一件紫砂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取决于设计制作者的个人修养艺术素养,制作技术的精湛,不同的题材要反映不同题材的精神,必须要重视精神世界的表达,作品往往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归真”是我看见的一件作品,也是一件较为典型的作品,它表现了现实社会灯红酒绿,嘈杂喧闹,各种压力、各种竞争使人浮燥,生活失去本真。“归真”很“纯”、很“干净”,不沾俗世一毫一木,描绘的是一个人,不男不女,身披一件大披风,坐在那里,披风的底边处,慢慢演变出树的、滕的根须来,有粗糙的树皮向上逐渐变为隐隐的树叶,这人五官模糊,不言不笑,从胸前披风重叠的缝隙中可一直看到披风里面,里面什么也没有,空的,却有一只精美无比的手作佛指捏花状伸在披风之外,在如此静态的作品前面,偏左,形似披风下有脚突起的边上,有一个树洞,竟有一只松鼠从洞里探出小小的脑袋,略略向外、向上张望,这个脑袋真的可以动,这个动与静形成对比。静是我们心灵的本真,静了之后看到的动是我们的活力,我们健康向上的阳光似的活力,感情归真,看清本真,追求轻松的生活。这便是我对自然地“精神感悟”。用紫砂这样的材质表现出来,每一个人的感悟都不同,这就是我对这件作品的内心感情,是我对它的一个感悟。

紫砂的雕刻艺术,也就是紫砂的造型艺术和书画雕刻艺术的有机结合。紫砂艺术源于生活,是艺人平时对自然和生活中的感悟,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提炼和加工,创造出来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的艺术作品来,而紫砂的雕刻艺术,是在以精美的紫砂造型艺术为载体的基础上,艺人根据制作的作品的特征和作品本身的含义通过书画的形式进行点缀和装饰。

在紫砂艺术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多少春秋,通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扬,紫砂雕刻这一艺术奇葩,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永放光芒。现当代书画家刘海栗、程十发、华君武、陆俨少、李可染、唐云、亚明、范曾、韩美林等紫砂名手联袂创作也成为紫砂艺坛的佳话。更为紫砂雕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增光添彩的贡献。

紫砂的雕刻艺术是紫砂装饰艺术中的一部分,也是书画名手以紫砂器皿为载体的情感的渲泄。一幅优秀的紫砂雕刻艺术作品,作品必须有扎实的书画功底和本领,以刀。另外一种意义是笔墨工夫,并予以高远的章法,用刀的快慢、浮沉、宽窄,都会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和清新俊朗独特风格。同时也是文人参与紫砂,与紫砂名手们联袂创作的典范,在紫砂雕刻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任淦庭老先生,十五岁就拜紫砂雕刻名手卢兰芳为师,炼就了一手绝活,那是当今无人可比的,那就是装饰成对的花瓶时,左右对称作画,布局匀称舒坦,堪称绝技,他特别注重写意笔墨的线描变化,雕刻的书法刀锋灵秀遒劲苍朴、正草隶篆各具风格,尤以大篆和古隶见长,他对紫砂艺术的贡献,不但体现在他许多传世作品上,也为紫砂界培养了很多大师级别的人物。

紫砂艺术历史悠久,这一艺术瑰宝享誉海内外,众多爱壶、玩壶的人士对其只是欣赏、赞叹,丰富的艺术内涵很少有人深层次地去探究,紫砂艺术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以上是我对紫砂的雕刻艺术一点浅薄的剖析。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方法适应了这一要求。此方法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需要独特技巧,并要求教师关注相关事项。本文通过分析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提出实施体验式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中职 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式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大纲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定如下: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倡探究式学习。中等职业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针对中职德育课堂上普遍出现的缺乏体验和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如何改变教师自我中心,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在德育课程中的体验程度,关注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一、中职心理健康课的特点

1.心理健康课需重视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灵的境遇,不同于与其他学科,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在于关注中职生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管理、实施自我管理、职业选择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中职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此,教学的重点应是知识的应用,单纯的知识讲授在很多学科都可以奏效,对心理健康课却不适用。知识没有内化和体验实践,是无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

2.心理健康是自我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 即“助人自助”。教师应该积极提高心理体验情境,提供指导和协助,这也是教师主体地位的体现,即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心理情境,通过引导来使学生实现自我感悟,达到认知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3.注重同龄人间的教育

学生对课程内容感悟分享的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学习的重要方法。同龄人间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相近,使这种教育方式更适合学生学习和解决相关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多分享,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体验的重点就是实践。体验式教学就是关注实践,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和感受来认识、掌握知识或技能,要求通过唤起学生记忆表象来进行教学。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以下环节。

1.心理创设情境是前提

新课程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团体情感互动而产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经验和感悟。

在实践中,心理情境创设的首要因素是关注活动形式。相关情境的创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是否自然地表现自我,是否能激发真实的心理体验,取决于教师模拟的心理环境。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应的教育活动并加以创造,使之适合所用中职生。

2.感悟分享是关键

心理活动后的感悟分享环节是学生认知成长的重要过程,是心理活动课的点睛之笔,学生的体验将感官经验升华为认知观念,然后将活动课的影响扩展到中职生的日常生活中,强化新意识、新观念。

活动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分享环节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有些学生不愿意开放自己,不愿意谈自己,对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心存顾虑,可能会出现欲言又止的情况。此时更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不破坏规则和不暴露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3.课后反思反馈很重要

课后反思也很重要。学生在活动中作为主体所得到的感受可能会受到性格和环境的影响而不同,或者因为认知不全面而不同,课后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更真切地审视自我,以更冷静的态度对自我进行再认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心理、行为认识更客观,完善自我教育。另外,学生通过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进一步深化自我认知,达到内心成长和人格完善的目的。

学生通过写日记、记录活动感受或感想,可以发现新问题,也可以认知更多,形成价值观,作出积极的选择。如某学生在“认识自己”章节中的“戴高帽”活动感受里写道:“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默默无闻,一无是处。我今天才发现,我还是有优点的,没想到我的同学们会认为我有那么多的优点,看来我得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职教生涯只是我的另一个生活的起点而已。”

第6篇

1、先估计自己在一分钟内的鼓掌次数,将第一个进入你脑海中的数字填在表格里。

2、老师喊“开始”后,每位同学用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鼓掌,并默数次数。

活动二:我的优点

1、每人在本页纸的背后写出三个自己的优点

2、第二步:将A4纸贴在用胶布贴子身后,其他的同学在其身后写上该同学的优点。

3、讨论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活动三:夸一夸总结

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轮流一个同学站在中间              

    A:我的优点何其多,你且大声说

    B:**同学,你的优点千千万,且听我来盘一盘,你******

总结本堂课自己的收获

以“健康成长”为基点,开展系列主题中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少先队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以“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主题活动,让少先队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去体验道德,体验教育。

第7篇

一、当堂练习,摸准脉动

反馈,作为教与学相互沟通的重要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尝试和灵活运用的机会,这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感知,帮助他们主动暴露学习认知思维,以便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借助当堂练习,能在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基础上,便于教师及时调整策略,有效优化教学方法。

设置科学合理的随堂练习,在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中摸清学生的学习实情。如,在人教版(下同)8年级下册第1课《藤野先生》教学中,根据阅读导引中“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我设置了两道练习题目:一是请你以不超过200字给藤野先生画像,展现其显著的特征;二是让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并通过一两句话来概括其中的异同。这样的练习设计,考查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文本素材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从相关的文字信息中摘录筛选出相应的内容,让他们对藤野先生有更为直观形象的认知。通过两个题目的相互融合,使得学生感受到藤野先生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严谨、热情和善良,帮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更为全面的感知。通过练习来找出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作者在藤野先生的教育下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使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跃然纸上。借助这样的练习引导,使得学生通过拓展延伸,深切感受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深层次原因,也使得学生对作者表达的重要内容有更多的深刻感思与认同,深化理解感悟。

围绕课程教学要点和学生认知差异,突出“重点展示和难点化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应的破解策略,帮助他们不断深化阅读感知。设计的练习应多对学生自我充分酝酿和自我深思有一定的导向意义,让他们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主动思考探知,帮助他们找出其中一些“端倪”。深入挖掘练习中的隐藏信息,鼓励学生结合个体感知并主动搜集整理,让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运用课程知识。

二、网络互动,教学相长

借助网络信息实行线下反馈沟通,能有效弥补课堂上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影响,能使得学生在广泛获取丰富反馈中主动学习,并借鉴外来先进学习经验和方法。网络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更为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网络互动,拉近了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距离,让他们在多方交流中获得深刻感悟。如,在9年上册第1课的《沁园春・雪》的教学中,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建议学生根据该词描述的内容,就“北国雪景”搜集作者写作该词时的相关背景知识。学生利用互联网认真查阅了相关的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并结合时代背景提出自己的理解看法,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联想空间。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运用时空穿越的方式,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与进行“交流”,深入挖掘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建议学生利用QQ群、微信号等方式,在课余相互展示搜集的素材,让他们带着不一样的观点主动沟通。我则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以客串交流者的身份,适时在群里抛出一两道富有指导性的思考题目,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进行深入交流,帮助他们强化整体理解感知,有效丰富他们的阅读感知思维。通过网络互动反馈,让学生走出自我理解思维定势局限,使该词能主动与写作时代相结合,让学生真正体会“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意义,也使得诗词教学绽放旺盛的生命力。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形式进行交流,能使学生在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认知视野,获得不一样的感知体验。多给学生设计具有导向性的话题,让他们在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强化感知体验。多尊重学生不同意见,让他们在相互争鸣和彼此讨论中形成更多的认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化知识。

三、片段练笔,学会反省

实践出真知,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表达运用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运用片段练笔来引导学生反馈,使学生在自我尝试的过程中找到学习切入点与平衡点。运用片段来练笔,让学生在主动训练和积极总结的过程中反复训练,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片段练笔,学生将语言文化知识积累主动转化为实践运用。

学生在主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生成更多不同凡响的智慧。如,在9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深入揣摩孔乙己的内心活动,我要求学生在通读孔乙己喝过半碗酒与别人争辩是否识字的事,让他们模拟鲁迅先生的笔法,从孔乙己其他的外貌特征去描述,通过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相比较来主动剖析,深化理解感知。有的同学以外貌描写为起点,“孔乙己花白的胡须很是浓密,约莫寸把长,特别是喝完酒后,胡茬上沾着的酒,仿佛一抖就能掉下来;孔乙己的两颊深深的陷了进去,好似骆驼突兀的驼峰。”有的同学则是以孔乙己的眼神为描写对象,“听完了别人说自己不认识字儿,他当时露出不悦,眼睛斜视对方,好像在说不识字么?要不咱俩来比一比。”有的同学以口语描述为起点,“不值得一提,不可理论,读书之高,非你辈知也。”这些描述,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让学生从自我反省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问题。通过对比,也使得学生对自身的阅读理解感知和表达运用有了全新的感悟体验,让他们在自我深入探知的过程中掌握阅读与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提高了综合语用技能。

在指导学生片段练笔的过程中,多关注学生认知需要,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给他们提供具有开放性和多样化的训练题目,在主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积淀。尊重学生的意见,给他们更多的自我调适和主动运用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筛选有效信息点的基础上,能紧扣重点进行反省,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活泼课堂;表达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49-01

英语作为一种表达用语,交际性是最为显著的特征。打造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让学生主动表达和积极交流,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让学生开口说话,让学生能自愿主动表达英语”,成了专家学者和教师们的共识。活泼课堂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站在课堂中央大胆表达心声;活泼课堂应该是教师离开讲台,多深入学生倾听呼声,根据发现问题因材施教。活泼课堂,一切全在“不言之中”。

一、登台演说,展示风采

给学生大胆放飞梦想和主动登台演说的机会,让他们在积极展示自己的风采过程中获得理解感悟,不仅能帮助他们形成更多的感悟体验,还能让他们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习英语的激情。给学生搭建登台演说的舞台,会使他们在不受拘束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登台演说,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豪感”。如在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的Unit 2 《A new student》的“Story time”教学中,围绕Miss Li、Yang Ling、Nancy Black等角色介绍,我建议学生回想入学时的情境,建议他们就“How am I going to introduce my school?”主动登台演说,建议学生能够运用教材中的“Are there…?”“How many...are there?”等词汇、句型等,让他们有更为深刻的感悟与体验。登台演说,让学生有了自我陈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主动发挥想象,能对教材文本有更多的印象,帮助他们掌握介绍同学等方法。

登台演说使学生有了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表达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感知,让他们能够结合教材有更多的深刻认知。围绕课程内容,多给学生设计表达任务,让他们在主动预学探知的过程中搜集背景资料,让他们在自觉整理的过程中形成逻辑认知思维与方法。

二、合作讨论,学会交际

语言在交际中才能展示特有的魅力。英语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师生沟通、生生交流,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认知感悟。合作交流运用,让英语课堂在丰富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切入点,更能使学生有深刻的理解感悟。

运用合作讨论,能使学生在彼此对话中找到更多的话题,利于他们自觉探索。如在四年级下册的Unit 5 《Seasons》的“Story time”教学中,根据学生喜欢不同季节特征,我建议学生就“Which season did you like best?”进行同桌交流,帮助他们打开话匣子。在此基础上,可要求他们就“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favorite season?”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他们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相互协作,帮助他们在主动交流交际的过程中获得丰富感思,让他们的感悟体验更加深刻。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对讲故事有了更多真切的认知,让他们在彼此交际的过程中生成敏锐的语言感知。

合作讨论模式运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自,让他们由被动听讲向主动探知转变。依据课程教学重点和学生认知难点,多创设开放化和差异性的话题任务,引导学生在自由选择和主动交流中大胆表达,帮助他们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

三、发表感言,提升技能

在学生学习后,多邀请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认知,让他们在发表感言的过程中更好总结反思,不仅能帮助他们归纳学习认知思维过程,还能使他们在大胆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学生发表感言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他们的理解感悟不断深入和表达运用不断提高的过程。

注重从感言中找到调整教学策略方法,更能使学生有不一般的认知。如在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Story time”教学中,围绕“Fancy dress party”现场特征,我建议学生根据自己在语言表达中的收获,围绕“What am I going to do in the dress party?”提出意见和建议,让他们能够从文本中的词汇短语、语句中摘录出有用的信息。学生通过发表感言,能使他们在不断优化认知感悟思维的基础上主动阅读感知文本素材,更能使他们在自愿表达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认知感悟思维方法。

学生发表感言,利于他们在找出自己的问题基础上,帮助他们有更多联想和想象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带着一定的感悟主动融入课堂。结合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不妨在指导中给学生明确的表达目标方向,引导他们结合认知感悟主动获得更多的体验,让他们有更为详实的感知。

多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突破个体学习局限的基础上主动活化理解感知思维,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交流中找出原因,更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多言、敢言、会言,不仅能体现课程的人文性与开放性,也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让他们的思维方法有深度、广度。

参考文献:

[1]陈炜.从“敢于”到“善于”,小学英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J].内蒙古教育,2015,(5).

第9篇

一、自我阅读感思,体味文本形象美感

带着质疑、好奇阅读,得到的内容定会不一般。学生自我阅读其实就是他们接受文本形象的“再造”。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形象的美丽,让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丰富认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带着思考主动阅读文本,让学生从相应的文本意境中找出其中的形象,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美感。

如在《回忆鲁迅先生》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读思考题目:你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是什么样的?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和模糊记忆,说出了一些形象:喜欢抽烟,待人友善,总是一副短发,且根根向上,等等。我待学生说出了各自的感悟后,又引导他们就本文进行自主阅读,并建议他们圈划文本中鲁迅的形象描写,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深刻了解和感知。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不注重打扮、饮食等方面的描写,读者对其透露出来的友好、和善等形象表示充分的认可,也让我们体味到了一代大师的风范。引导学生自我阅读感思,让他们的阅读与文本中内容有效融合,使课堂教学富有一定的趣味,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挖掘人物形象身上的“真、善、美”,便于他们在借鉴学习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感悟。

二、任务探读感悟,体味旺盛生命活力

运用任务引导阅读,让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理解通道,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更能帮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活力。合作探读感悟能使学生有更多取长补短和博采众长的机会,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唱出更多的生命华章。

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中,我让学生蒙眼绕教室走上三圈,结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磕磕碰碰,无形中产生了恐惧与紧张。带着这样的认知,我引导学生自我思考:人在困难面前,应该怎么做?结合文章表达的“生命是顽强的”这一主题,我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有机会采访海伦・凯勒,你会对她怎么说?结合你在教室里绕圈时的感受,你有怎样的认识?一旦你有与海伦・凯勒相同的三天时间,你会怎样安排?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来体味海伦・凯勒的顽强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这些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从中警醒自己要热爱生命、顽强生活。很多学生为海伦・凯勒的顽强乐观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认为她的榜样力量势必会影响几代人,给了我们更多的感染。

任务探读的运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我阅读感知的机会,让他们借助群体的力量获得更多的启迪与思考。引导学生在同伴交流、小组讨论、争辩质疑的过程中相互沟通,使合作成为常态。在探读中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沟通,让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在互助互信的过程中产生耀眼的火花。

三、活动延伸阅读,体味心灵交融愉悦

识记最好的办法是亲身体验实践。创设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主动阅读,使阅读走出依赖教材的被动学习模式,让他们在深度解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和心灵震撼。活动延伸阅读,能使得隐藏在文章背后的情感、灵魂跳出文字束缚,使学生产生富有一定深度的理性认知。活动拓展使阅读不再是学生个体的一种认知,而是语言的对话与生成。

如在《祝福》的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全方位、全视角地呈现小说的内容。有的学生扮演祥林嫂,以化妆的形式来展现不同年龄阶段的祥林嫂江河日下的情形,让学生在视觉上有更为直观的认知感悟。通过任务角色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鲁四老爷、柳妈、祥林嫂的婆婆、四婶等不同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透过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捕捉到相应的信息,让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人性的冷漠和可恶使祥林嫂在一次次的碰壁中,越来越沦为人们嘲笑和侮辱的对象。在情景剧表演总结上,有的学生认为,正是这些不经意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让他们从中受益匪浅,让他们在佩服鲁迅先生高超的写作技巧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大师的风采,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深层次思考。

以活动为契机,让学生带着情感主动融入其中,带着丰富的想象,主动拓展,能使阅读教学成为一种精神洗礼。多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感知和深入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找到关键点,帮助他们撬动整个思想,让他们在不断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第10篇

一、敢于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提高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我们应把政治课堂变成一个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什么是有效的参与呢?我认为有效的参与是教师上课时能真正调动每位学生的脑、口、眼、手、情感等的真实参与,从而达到师生、生生交流合作的和谐共振。而有的教师上课太“霸道”,讲课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上课到下课,自始至终都在讲。我听过一堂课,一直是教师“包场”,好不容易到最后十分钟出了几个习题,本以为该让学生讲讲练练了,可这位教师还是一讲到底、包办到底,一点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这样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更累。你想,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学生能喜欢吗?

二、巧妙设疑――把握教师的主导性

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下降。在打造优质高效政治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合理的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例如,我曾经执教过一堂市级公开课,课题是《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堂课的内容很抽象,于是我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多花了些心思。导入新课时,我用了一段化蛹为蝶的视频,伴随着《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直观感悟了蝶变的过程,这时我抛出了三个探究小问题:蝶对蛹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吗?蝶对蛹实现了质的飞跃,生命的升华,这体现了什么道理?蝶从蛹的母体中孕育而来,继承了它的部分基因,这又体现了什么道理?这样,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和探究,他们讨论得很积极、很投入,课堂效果颇好。

三、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深刻说明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就高,就能把学习当做一件愉快的事来享受,全身心投入,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变换教学方式,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课时,我尝试采取辩论赛的方式组织教学。课前,我设计了两个辩题:正方:金钱是财富的象征,我们应把赚钱作为人生追求;反方:金钱是万恶之源,我们不应把赚钱作为我们的人生追求。课堂上,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辩题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效果非常好,学生在争论中与教师的引导下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只要精心准备、积极探索,政治课就可以上得非常精彩。

四、总结升华――强化有效课堂的点睛之笔

我们教师已经习惯了每堂课都给学生做一个小结,学生也习惯了由教师来做总结,但我觉得这样的总结索然无味,也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好的课堂总结应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堂课的总结部分,对应新课导入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蛹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舞?’蝴蝶说:‘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问:‘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蝴蝶回答道:‘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获得了生命的升华。’同学们,你有什么感悟?”当我把《破蛹化蝶》的小诗呈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过了一会儿,我富有感情地朗诵了一段教师寄语:“假如你甘愿做一只蛹,懦弱的蜷缩在阴暗的角落暗自神伤,那样即使有人为你打开一扇天窗,你也终日不见阳光;假如抬起你那低垂的头,勇敢地破茧而出,你将会变成那只美丽的蝴蝶;假如你现在还没有破茧换蝶的力量,至少应有破茧换蝶的勇气。假如你仍没有破茧换蝶的勇气,至少应有破茧换蝶的姿态!同学们,抛开心灵的桎梏,想一想生命中那只翩然而来的蝴蝶吧。要么沉沦,作茧自缚;要么爆发,破茧而出。同学们,让我们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铸就人生的辉煌!”教室里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样的结尾升华了主题,耐人寻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S]

第11篇

   青年教师成长心得及感悟通用2022

  教师是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但由于青年教师都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阅历较浅,教学经验不足,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或者一段时间的重点扶持和培养,一年来,我们英语组根据学校的安排和要求,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实际能力,为我校取得良好的办学成效起了重要的作用。回顾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下面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明确方向、目标。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明确方向、目标是首要任务。首先要抓好教学基本功,因为教学基本功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把教学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就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着重提高专业技术及教学水平。提高青年教师准确把握课标、正确处理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素质。课堂教学功力是一项综合功力,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主功力,为此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帮助青年教师明确方向。

  二、常抓不懈,促其钻研。

  每学期开学伊始,我校教导处就安排学初听课表,安排时,校长、主任都做了慎重的考虑,本着督促、帮助、提高的原则,周详考虑,合理安排,通常在开学初全体青年教师,全面听课,了解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施教情况;再检查他们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学期中,是全校性的观摩课和探索课,由学科带头人、骨开教师展示课、示范课,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论是什么样的上课、听课活动,青年教师们都踊跃参与,课后进行讨论与小结,并做认真的记录。通过认真的执行听课制度,全体青年教师能认真备课、上课,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水平逐年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三、在“学”字上下功夫

  学校除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使他们更新教育观念,了解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同时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校内、校外培训,使青年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实施“青蓝工程”我们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选配有经验、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当师傅,建立“师徒协作”的共同体,师傅帮助徒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及每学期具体工作计划,每学期按计划开展工作,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带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通过师徒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程序与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打造高效课堂。

  四、在“研”字上求实效

  1、以教研促提高。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教法灵活,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天职。针对青年教师刚走出校门的现状,为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水平,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围绕“专题式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先进行专题研讨,然后带头上好上教学研讨示范课,再推动全体教师参与研讨,实现激发教师以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目的

  2、在反思上下功夫。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青年教师成长心得及感悟通用2022

  今天我就教师的成长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体会,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与大家共勉,因为我自己的专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没有资格谈经验的。

  我想结合我个人的认识和体会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立志(树立目标)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我们选择了师范,就意味着把老师作为职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做什么样的老师,是做一般的老师,做好老师,还是做名师,我们必须要思考?有了志向,努力才有目标,奋斗才有方向。我1999年大学毕业,说实在的,当时觉得读师范做老师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当时根本没有什么目标,到了任教的第一所学校海南振发学校后,我开始确立自己第一个目标,那就是是做个好老师,做个在学校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师。树立这个目标不是我有什么理想,而是振发学校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一切都是靠实力说话,你不能做好老师就没有在私立学校工作的可能,所以一开始的目标更多的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对这份工作有了感情,做好老师就不再是单纯的功利性目的了,而是出于对学生负责的责任感和工作负责的事业心。

  二、学习

  本学习主要是学习教育理论著作、名师教育专著和名师课堂实录。我们的教学实践需要理论支撑,而教育理论著作的阅读可以使自己的理论素养得以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可以更好地树立好的教育理念,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重视理论著作的学习。教育理论著作我读的并不是太多,原来读师专时学的理论基本上还给老师了,现在主要是读函授那几年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理论,现在基本上一个学期能读一本理论方面的著作。名师教育专著是我读的比较多的一类书,这些专著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智慧,更有操作策略,读这些著作,是多个层面的学习,有理论,有实践,有操作。

  三、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职业生涯是与教育教学实践分不开的,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教师焕发光彩的地方。任何教育行为都是实践,任何教育行为都是展示。实践需要展示,展示才能促进发展。展示需要积累,需要锻炼,需要勇气,需要能力。在工作的几年间,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课堂练习自己,利用自己的学生练习自己,另一方面,努力把握走出去展示的机会。工作几年来,我先后去英才小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做过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交流,先后去九小等学校做过课堂教学的展示。每一次展示就是一次实践,每一次展示就是一次提升。

  四、总结——提升的基础

  我本人也是通过许多教训慢慢懂得了这一道理。例如,我开始从教时,满足于能够把课讲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能够让学生喜欢跟着我学就已经很满足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提升,许多自己教过的课当时灵机一动,课后心头一热,一个星期后还能激动不已,但再过一些时间后,自己竟然脑子里一点印象也没有,在碰到类似的问题还得靠临场发挥和一时的灵感,更糟糕的是,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自己拿不出经验、说不出道理,只有朴素的体会。实践告诉我,在教学上要想迅速提高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进行反思和总结。

  最后:我认为一个教师要想迅速的成长起来,有四个先决条件:1、要立志,立志是事业的大门,目标树立要有梯度;2、是要积累,要有所准备,而积累要靠学习3、是要有机遇,而机遇只对有积累的人起作用,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4、是要善于总结经验。总结是关键,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每次总结都是一次经验的提炼,一次理论的构建,一次专业的成长。最后,希望未来的老师努力学习,努力实践,用心,用智慧,用责任,去实现自己专业成长之路。

  青年教师成长心得及感悟通用2022

  转眼间,来到芙小工作已将近三年的时间了。三年对于我一生的教育事业来说,只可是是沧海一粟,对于人的整个生命来说也只可是是几十分之一。可是,三年对于我这个刚刚走入社会的人来说却能够用意义非凡来概括。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开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运的是,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忙,而我本人也倍加努力,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这三年里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艰辛和欢乐,我把自我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本事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仅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教师都十分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我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我当成学生一样,进取吸取周围其他教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我的水平。此外,学校组织的科组活动和团体备课活动,也使我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总的来说,我在这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还是具体的课堂操作本事,个人基本素养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在大学中都无法学到的。尤其这一年里,我转变了很多观念,并且更加明确了“关注学生”这一重要思想。

  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可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着他们最原始,最真实的想法,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这些细节表现,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情景随机地改变自我的教学行为,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关注着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适时地去调整自我的教学。在真正的课堂上,就算有上万人坐在学生中间,教师也要做到熟视无睹。因为你的眼中仅有学生,必须要做到“心无杂念”,这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

第12篇

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炼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3.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分析挫折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自我体验建构的过程,所以德育从思辨、体验开始,不是从灌输法开始。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健康人格的成长需要具备面对挫折的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一(1)班,一般初中都是班级佼佼者。但到高中环境起很大变化,成绩波动大,所以有许多挫折,许多心理问题需要解决,同时高中生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所以本课时,以思辨、体验为线索,本课时的授课策略采用创设情景法,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为主,让学生进行逻辑辨析和归纳总结。

通过对意志品质的特点、意志品质培养方法的学习和活动体验,引导学生自觉磨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坚强起来。

【课前准备】

1.辩论人选,程序的确定

2.班级挫折调查和统计

3.邀请家长代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暖身操

教师组织和引导:游戏规矩。

学生活动:轻柔体操。

请学生向左转,后一位学生为前面的学生揉肩、敲背。然后互换位置,相互问好,说一句相互鼓励的话。

教学意图:制造轻松气氛,学会自我鼓励。

活动二:人生难免有挫折,所以要享受挫折

(一)林肯的经历――猜猜你是谁

教师组织和引导:猜猜你是谁。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学意图:感悟名人也有挫折,挫折越多,成就越大。

(二)挫折调查问卷――高一(1)班挫折调查和家长的挫折调查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调查后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主持调查活动。

教学意图:使学生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理解家长的挫折。培养主持人的心理品质和活动能力。

活动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要享受挫折

(一)辩论

正方:挫折对我们弊大于利;反方:挫折对我们利大于弊。

教师组织和引导:制订辩论规则。

学生活动:主持并进行辩论。

教学意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心理品质。认识挫折的两面性

(二)教师总结

教师组织和引导:用各国的俗言总结。倘若你把挫折看成财富,你将拥有真正的幸福。没有挫折的就没有真正幸福。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学意图:做学生明白要成功必须经过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活动四:只有直面挫折才可享受挫折

(一)故事感悟――挫折具有两重性

一个父亲,不务正业,嗜酒。一次酒后失手打死了人,进了监狱。他有两个儿子,还年幼,只相差一岁。成年后,一个儿子一事无成,也嗜酒,也在一次酒后失手打死了人,进了监狱。儿子说:“因为我有这样的父亲。”另一个儿子,不嗜烟酒,读书成材,成为一个企业的经理,有美满的小家庭,另一个儿子说:“因为我有这样的父亲。”

你们觉得为什么同样环境成长的两个儿子会有两种不同的结局呢?

教师组织和引导:提供故事素材,引导思辨,做出总结。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学意图:认识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炼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

(二)我来当编剧――面对挫折三种态度,三种结果

学生甲:(冷静)“这次我考得特别不好,说明最近我的学习状态不好,我要及时调整,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不气馁。”(无数个夜晚挑灯苦读)

学生乙:(垂头丧气)走进教室,“哎,我真是笨死了,又是50分,看来我就不是读书的料,我决定了,立即回家卖红薯!”

学生丙:(愤怒)“我决不能原谅自己的失误。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十分钟过后)禁不住朋友的邀请,拿着篮球就出去了,(红光满面)“其实我也不错了,张三才考了30分,我比他高20分呢!以后再努力也不晚。”

三者面对什么样的挫折?对同样的挫折三人表现出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各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教师组织和引导:提供素材,让学生表演,引导思考,做出总结。

学生活动:表演情景剧,思考回答。

教学意图:使学生明白不同态度,就有不同的人生。提高表演者的表演能力和心理品质。

活动五:只有战胜挫折才可享受挫折

(一)视频――断臂钢琴少年,破茧化蝶,成为中国第一达人

他是怎么做到的?

教师组织和引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上台发言。

教学意图:培养合作能力和发言人心理品质,使学生掌握分析挫折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学生写出挫折清单,提出问题,请在座老师家长针对孩子们的挫折提出战胜挫折的方法

学生主持、调查。

教师组织和引导:引导学生对同学、家长和老师进行调查。

学生活动:主持调查,写出挫折清单。

教学意图:从家长和老师处学习人生哲理,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三)班主任总结

教师组织和引导:精讲抗挫折有效方法。

要正确归因――分析挫折原因,端正心态,战胜自己:

许多挫折是因为人比人造成,所以要经常告诫自己人比人比死人,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

许多的挫折是自己目标太高引起,要告诫自己要实事求是。

许多的挫折是方法不对或用心不够引起的,所以要改变方法,更加用心。

许多挫折是消极心态的引起,告诉自己每一件都要积极,承认现实,面向未来,多看积极面。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有情。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活动六:结课

人生无坦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我们直面挫折,战胜挫折,享受挫折。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合唱。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感悟只有直面挫折,战胜挫折,才可享受人生。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