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3 17:07: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档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人事档案内容失真、材料不全、管理政出多门、档案利用范围狭窄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就必须采取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用人与管档相分离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等措施。
一、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事档案内容失真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而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内容的真实性却不高。有的档案中材料内容前后不符,如时间方面,出生年月公历、农历填写随意,且没有说明;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也是大致一个年月,每次填写时也往往不一致。姓名改变后不写曾用名,也不加以说明,这给材料的归档造成麻烦,尤其是一些比较常用的名字,如:建平,建红等,更是容易出现同名同姓的情况。档案中的考核鉴定材料大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只有成绩,没有差错。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干部职工在填写材料时没有实事求是,只看重自身的利益,怎么有利于自己就怎么写而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则随意性较大。人事档案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任其一错再错,致使人事档案不能如实反映本人的真实情况,给档案的利用带来困难。
(二)人事档案材料不全一些本该有的履历表、年度考核表没有,一些本该有的学历、职称、工资材料也不全。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干部职工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像履历表、年度考核表等类似的表格已填过不少了,自己近年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填也罢。有的人在填写表格时能省则省,履历表中学习简历从高中或大学开始填,家庭成员及社会主要关系都没有。还有一些如学历、培训、职称等材料,一旦落在个人手中,他们就紧紧地放在自己身边,认为这样更安全,用起来也更方便。二是分管人事的部门没有将材料及时收集归档。一些单位分管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并非专职人员,往往是身兼数职,于是有时只是将档案材料仅仅作为要保存的资料加以收集堆放,没有及时归档,导致个人档案中材料内容不全,更严重的是当有同志调离时也没将归档的材料放入其个人档案中。
(三)人事档案管理政出多门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旧体制,但又有突破旧体制的趋势。人事档案总体上是单位、部门管理,分别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中心、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人事管理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事档案的多头管理是传统“档随人走”的人事管理模式的反映,它既是束缚人才流动的障碍之一,又是影响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逐步推行,在大中专毕业生学籍档案的管理上,个别部门拘泥于传统管理模式和自身利益的诱因,档案管理权限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
(四)人事档案利用范围狭窄人事档案的利用是所有人事档案工作的目的。从我国人事工作的现状来看,由于人事档案强调保密性,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小,利用频率低。按照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主要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最多的主要是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范畴。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成为吸纳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而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大中专毕业生要面向市场自主择业,这些变化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流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而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又加快了人才流动的频率。显然,传统人事档案的利用制度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人事档案的利用应当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化中介组织甚至外资企业,人事档案的利用频率应当适应人才流动的频率,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改革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责任感,把人事档案工作看作一项政治工作,在平常的管理中体现它的严肃性,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在繁杂琐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有了责任心,才能不厌其烦地去收集材料,才能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才能按照要求将材料及时归档、整理成册,才能将人事档案材料当作一种资源。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材料的鉴别、分类,更是要了如指掌。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人事资源。
(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员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人事档案的性质决定了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办事,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是非常必要的。遵循《收集制度》,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明确收集的范围和要求,让制度使人事档案内容充实,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遵循《鉴别归档制度》,明确鉴别的内容和归档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有效的鉴别,及时存真去假、查漏补缺;遵循《保管保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保障人事档案的安全,延长使用的寿命;遵循《查阅制度》,明确人事档案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重质量,抓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以制度来维护管理,以管理来保证质量,切切实实做好管理工作,让人事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四)建立用人与管档相分离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要改革现行“人档合一”的单位、部门所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按照“人档分离”和集中统一的改革思路,将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以及政府其它部门所属的相应机构承担的人事档案管理职能剥离出来,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权重新上收归政府所有,成立政府所属的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除公务员身份的人事档案仍由党委组织部门管理外,企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改制破产的企事业单位置换身份后的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非公有制单位的人员以及其他社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统一由政府所属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应设立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应设施和提供服务的经费来源方面,从初始设置的“以档养档、适当收费”逐步过渡到由公共财政全额提供经费,从而以机构的独立性、职能的专业性、服务的无偿性为基础,逐步建立为社会公信力强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陈小薇.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初探[J].就业与保障,2006(2).
[2]吕春影.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蹼阳职业技学学报,2004(11).
论文摘要: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人事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合理调配使用人力资源提供可靠的信息参考。新时代、新世纪的企业变革使它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机制变革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困境的对策,以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人员流动频繁,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弊端日渐显露。人事档案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已成为我们必须努力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1当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但旧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企业发展对人才管理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端已显露出来。具体可以总结为:
1.1企业人事档案单一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职工层次的多样性不适应。
目前,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大都采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这种管理模式适合本单位内部人事档案来源比较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同时这种模式也方便查找和利用,涉及面比较窄,也很有利于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企业职工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要与之相适应。企业人事档案还是要坚持统一由人事部门管理,以及企业人事档案工作也必须由企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自己的管理权限负责某一级的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再适应企业职工的这种多样性的特点了。
1.2僵化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与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不适应。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企业在招聘使用员工的时候,更多地看重个人的能力,企业对员工的约束主要是靠合同、协议,而不是人事档案。员工如履行了合同、协议,即可自由流动,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用工制度的变化以及人才之间激烈的竞争,出现了许多员工为求个人发展而从原来的单位跳槽到另一单位另谋出路的情况,而旧单位为维护本单位利益而不放其人事档案等情况,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死档弃档”、“人档脱节”、“人质档案”、“档案克隆”、“虚假档案”的情况。加之企业人才流动较快,使现行的人事体制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体制难以发挥其服务功能,因而也难以适应这类型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需要。
1.3企业人事档案的内容不够完备。
现代企业制度最明显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也要完善起来,要能够正确反映出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德才情况等。企业是以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创造力,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这跟一般的机关干部的做法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企业的人事档案除目前的基本内容以外,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管理需求充实一些内容。同时,通过调整企业人事档案的内容构成,才能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而不是仅仅照搬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1.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薄弱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被裁减,且一岗多职,造成档案工作兼而不顾。还有的档案人员更换频繁,因业务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档案工作。随着当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员工数量不断增多,档案数量也与日俱增,档案管理难度增大,有关的管理措施未跟上。
1.5档案利用价值不高
由于档案材料的不完善,不能客观地反映本人的全貌,使得档案的利用价值相对降低。不重视企业内部的实绩考核,轻视人事档案记录,人为地造成了人员与其档案的两者分离,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企业人事档案利用率的降低。
2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改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
2.2建立科学的人事档案分类系统,充实档案内容
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同小异,它们之间虽存在着许多共性,但不同类别的人员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社会责任、职业特点、素质要求、任用方式、考核内容、社会评价、报酬待遇等方面的不同,在人事档案内容上也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家公务员的档案体现了政治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侧重于服务社会、创新技术的业绩记载,中介组织人员的档案体现其诚信和非官方人员的特色。在同一个人的人事档案中也是有差别的,如有的内容可以进入公共信息体系,有的则只能处于高度的保密状态。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在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分类管理人事档案。根据不同类别的人员设计不同的管理制度,对档案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增加反映个人个性特点和专业能力的资料,使人事档案更加贴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提高人事档案的价值。
2.3加快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既包括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又包括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最终是要在企业中建立一个以企业员工人事档案信息为基础的员工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初步要求则是建立人机结合的技术性管理系统,实现人事档案的计算机管理。
2.4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人才是企业前进、发展的动力,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亦是同样的道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引进高素质的档案人才是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企业也应注重对现有档案人员的培训,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2.5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的提供利用
人力资源管理知人、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人事档案信息的提供,所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认清形势,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改变长期以来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
2.6建立人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增强人事档案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传统人事档案;现代人事档案;转变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 记录和反映人员社会经历及其德才能绩等方面数据和信息的, 以个人为单位集中起来的, 具有一定保存价值和有机联系的原始历史记录。而现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必须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传统人事档案的突出弊端
1.1 人事档案是员工身份的证明,由员工所在单位保管,被迫依附于单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人事档案无论是在企事业单位, 还是政府部门都是员工的身份证明,它根据人事管理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个人在国家社会、组织单位的地位和权利都由这一身份证明所决定。但是它都是暂时由单位保管,常常会造成员工被迫依附于单位
1.2 人事档案的所有权普遍认为归属于个人,管理要向其相对人收取管理费
我国传统的社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往往要向相对人收取管理费用, 而且2005 年出版的《中国人才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常常带来巨大收益。实质上,按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人事档案应该归国家所有,是不应该收取保管费的。
1.3 人事档案相对人的权利不能合理的保障
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都清一色地规定: 不允许本人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这种规定已经使许多人深受其害。
1.4 人事档案的管理权的比较混乱,且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主要分为多头管理和都不管,常常是为了方便流转,仅仅履行档案的收发手续, 缺乏实质性的动态管理机制,内容陈旧, 不能反映相对人的实际情况。
2 现代人事档案改革的解决措施
2.1 建立人事档案之外其他合适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员工考核依据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制约了员工的合理流动和科学考核。现代人事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人事档案之外的科学、合理、公正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员工考核依据,不单纯依赖于人事档案,这样才可以提高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2 政府应正确界定人事档案的所有权,实行无偿性的管理服务
我国法规规定, 以往形成的人事档案(包括干部档案、学生档案、企业员工档案、士兵档案等) 都应属于国家所有。这样来说,人事档案的管理就没有什么理由向其相对人收取管理费,政府以及所设立的人才流动中心应该提供无偿性的管理。
2.3 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透明度
修改有关的人事档案管理规范, 删除以往的不合理规定,明确规定人事档案的相对人可以通过授权方式, 查看和合理修改本人或其直系亲属的人事档案信息内容,确保公民的信息知情权得到应有的体现。
2.4 改革现行的人事档案制度,建立公共部门与非公单位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应明确规定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对于公共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集中的管理体制;对于非公单位, 实行统一指导, 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政府系统的档案馆应当成立专门负责管理人事档案的文件信息服务中心。通过让更多的组织和单位都享有管理人事档案的权利,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改善人事档案内容结构状况, 增强人事档案的社会功能, 使之真正成为组织识别人才、任用人才,了解有关人员工作业绩、能力和水平及其诚信情况的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英玮.周艳.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7(1).
[2]王英玮,张秋燕.关于改革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J].档案学通讯,2009(4).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档案 档案管理 问题策略
管理好人事档案就是在做好人力才信息资源管理,他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事业单位人事都能干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中中不可缺少的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将其改革融入到会议日程之中,彻底的改变原始股老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借助现代化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理念,全面发展公共信息资源,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从而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针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做出了一系列的机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也逐渐的趋向于社会化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在人事领域为人事服务。所以,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也针对人事档案现行的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强调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完成自身变革。
1、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事业单位往往会忽视掉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够及时的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滚利工作融入到工作日程中,这样就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很难高质量的为事业单位服务。
2、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没有经过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过程,导致为数较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相关工作流程了解不全面,从而导致了这些管理人员对管理业务管理的积极性不够,精力投入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最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手段比较落后,有些事业单位在抽调档案室中,原始手工方式进行操作居多,这些也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部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收集工作缺乏一定的管理力度
在收集归档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导致收集归档工作做的不全面,材料收集不当,存在达不到真实和准确。同时没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虚假现象。这些都严重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已经质量价值。
4、人力与档案分离和放弃不用档案数量增加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流动也逐渐频繁,这就造成了人才与档案分离,也导致了放弃不用的档案越来越多。
5、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不能做到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不断更新还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进入到了办公自动化,只是有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得到开发,导致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还没有真正的运用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这样既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同时也影响了其具体的工作效率。
6、管理机制尚未得到真正利用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不变还存在着利用价值轻,着重保密的现象,导致档案开发意识较差,这种着重抓管理却轻微利用的行为,导致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利用价值越来越低,档案功能也变得较为弱化。
二、新时代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思考
提高领导层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度。
事业单位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把它当成是单位干部建设的一部分,还要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融入进会议日程之中。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科学化档案管理机制,通过档案管理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建立一套档案管理考核制度,对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从业人员进行有质量的考核,务必做到现场指导以及动态管理,从整体上做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有条理化。
1、从现实出发,着重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化建设
在配备铁质档案库专柜的同时,要积极做好档案库房的防火防潮等工作。要做到无论在作风还是政治上都有着绝对责任新的党员参与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同时,要将档案库房、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档案阅读室三室分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管理混乱现象。
2、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人事选择中要积极选择无论在作风还是政治上都有着绝对责任新的党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对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系统性培训,以便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从而,脚踏实地的去做分内的工作。
3、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以及提高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计算机协调管理制度,在对所用档案收集整理进行严格的控制,这能更好的避免虚假材料入档。调整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卷宗处理细节,促使事业单位卷宗管理更加富有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
4、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要想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材料,要做到认真整理、仔细鉴别。发现档案中有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如发现手续不全的材料要及时退回提供材料的部门并督促其将材料补办齐全,从而,保障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价值、准确价值、真实价值以及权威价值。
5、从实际出发,完善和改进人事档案使用性能
完善和改进人事档案使用性能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保留人事档案中的重要部分,二是丰富和扩大人事档案内涵,最后补充有关求职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问题。做好以上三点才能更好的尾事业单位服务,才能有效的减少弃档现象,完善人事档案使用性能。
6、加强与人力资源机构的沟通
关注人力资源机构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做到沟通的基础上,有效的控制好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真实性可利用性。
7、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是数据库能有效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同时将先进的课教学技术手段融入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以便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使用寿命以及提高其工作效率。具体做法以计算机辅助管理为主,将人事档案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实现人事档案纸质格式与数据化格式并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再给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创新理念和进步的机遇。要合理的抓住时机,不光要在制度上做出更新,还要在理念上优化,按照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积极探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彻底的走出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机制困局。
参考文献:
[1]金子成,朱玲.区县专业档案管理及归属流向的探讨[J]. 北京档案, 2009,(01) .
[2]李扬新.“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效益”的研究基础——关—于“档案信息利用效益”的理论认识[J]. 档案管理, 2007,(05) .
[3]刘东斌.关于档案形成在前说的几点说明——答郑文、关素芳、王茂跃、张翠华先生[J].档案管理, 2007,(06) .
[4]刘东斌.论“收文”不是档案——四论档案形成在前[J].档案管理, 2008,(01) .
[5]刘东斌,程训方.论档案的记录过程——五论档案形成在前[J].档案管理, 2008,(02) .
[关键词]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E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348-01
每个人才都是由自身的诸多资料构成的,所以,可以把人事档案比作是人才的身份证,它标志着人才的基本信息,所以,一个企业想要选拔出高质量出色的人才,认真管理出人事档案显得意义重大,但是,现在在我国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的管理尚且存在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就是选择的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的素质和能力,其次就是没有设置一个合理的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当然,还存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不及时更新,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认真仔细对待。
1.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
在人才市场中,人事档案就相当于每一个人才的身份证,人才市场中人才众多,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所以,如果单单凭借手工录入人才信息往往是不全的,时间久了查找起来也定是不容易的,所以,建立人事档案显得意义重大,有了人才市场的详细的人事档案,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人事档案评定这个人工作的能力,工作时有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曾经的工作经历,受到的工资待遇,以及与上下属所处的关系如何等等,根据人才评定的这些种种因素进一步来决定对这个人才招收与否,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它隶属于人事管理,所以,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人事档案,可以更好的管理更多的人才,让人才的招收更有依可循,也是发现问题的一个参考依据。在现在的生活中,还总有一些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严于律己,不严格对待这项工作,忘记了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肆意篡改人才人事档案,让其他真正优秀的人才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这也是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出发,积极解决,让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为人才服务。
2.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高
人才市场有着众多的人才,这些人才又都隶属于各个行业,各个部门,所以,管理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的这些管理人员,理应有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让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首先,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的就是耐心和细心,人事档案需要录入的条目众多,再加上需要录入档案的人才的数量也不在少数,所以,面对这众多的数据资料,把它们一一整理分类记录输入计算机,需要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要的耐心和细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一但是,现在很多的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就缺少这样的耐心和细心,分类整理档案时并没有十足的耐心和细心,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把人才的基本资料记录混淆,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受到损失。另外,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者还需要必要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非简单容易的工作,它需要有各种专业的步骤融合在一起,方能建立一个一目了然简洁明了的人事档案,所以,这对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又是一大考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就没有这种基本的能力和素质,输入档案混乱,让人才招聘者很难分析研究,对于这部分的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相关部门也没有采取措施进行培训来改善这种现状,久而久之,对于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是一种阻碍。
2.2 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
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首先要秉承几个基本的原则,对于这些基本的原则定是不能违反,如果违反,这对于人才市场选拔合适的人才会造成阻碍。但是,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缺少严格的规定。首先,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就是真实性,人才的人事档案一定要严格的依照人才的真实情况进行记录,不能有一丝的作假或者是隐瞒,但是,在真正的人才市场人事档案中总有许多的人才在家庭背景或者是学历等标准上进行更改,但是,相关部门却并没有对这些诟病进行整治,让人才人事档案越来越失去效力。再者,不仅仅是擅自修改人事档案的问题,更有甚者借助一些外力虚构一份有利于自己的人事n案,企图在人才招聘者那里蒙混过关,这些问题都很容易的看出我们的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制定的并不严格,所以,我们要对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重新的修订,剔除不合理的,保留合理的部分。
3.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具体举措
3.1 选择能力素质达标的档案管理人员
上文已经提到了,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能力达标的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那么就不可能建立一个合格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的人事档案,所以,我们要从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抓起,首先,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就是耐心和细心,人事档案不比其他的资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否则不仅影响人才本身,也会影响人才招聘者,所以,无论是在分类整理人才资料,还是记录输入人才资料时,都要时刻核对检查,不能出现纰漏,充分保证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另外,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着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所谓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就是面对纷繁错杂的人才资料要迅速分类整理,把众多的人才按照类别分好组,进而再对每一个小组进行下一步的信息录入,有着对工作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再加上专业化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人才市场人事档案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3.2 规范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现在的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人事档案造假不断,这也来源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不严格,正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松懈,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才会随意篡改人事档案,在家庭背景学历等上作假,让人才市场招聘者很难分析研究,更有甚者,直接做一份完全虚假对自己有益的人事档案来欺骗人才招聘者,这对于众多人才来说是不公平公正的,所以,为了众多的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理应做一定的修改,把其中积极有益的部分留下来,剔除掉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对于私自篡改人事档案的管理者一定要严格处理,在制度规定上明确标出,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人才市场人事档案成为考察人才的硬性标准。
4.结语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向着各自的方向开始了努力,人才招聘者为了招收更多的人才,于是出现了人才市场,在人才市场中,人才的人事档案才是考察人才的硬性标准,但是。现在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达标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理应积极改善,积极思考,让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事 高校人事档案有效管理
所谓人事制度,主要是指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为管理单位或个人的人事管理业务。当年国家人事部提出“人事”是人事管理改革的一项举措,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推行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社会化方式。目前,许多高校正逐步建立起以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管理为主的人事机制,但在执行程中存在一些诸如机构与被高校间职责不清,相关的配套措施及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这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思考的话题。
一、人事制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内涵
人事制与高校人事档案:高校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新聘任教工的人事及档案关系由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代为管理,高校与个人建立聘用关系的一种人事制度,具有灵活多变的用人机制。实行人事的人员在聘期内,高校依照聘用合同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管理,解聘或不再续聘的转回人才服务机构,脱离与学校的关系。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高校在聘任合同的约定下享有人才的使用权,承担相应的因使用人才而产生的按劳付酬、考核奖惩等义务,逐步使人才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把原来由单位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本单位中分离出去,走向社会化管理。而在高校推行人事制度下的人事档案管理,旨在减轻高校有关人事的事务性工作负担,消除新接收人员对单位的依赖,以实现高校用人的自主权,尤其可以帮助解决高校在人才引进、毕业生接收、职称评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编制、户籍挂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是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高校生机和活力,而实行的人事制度,也是高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代管的高校人事档案内涵:完善的代管档案主要有:干部履历和自传、鉴定和考核、学历和评聘职务、政审、党团、奖惩、工资、任免调动等十大类,根据用途分:如民主政治类:入团入党入伍,组织鉴定、考查考核,职务任免、奖励惩处、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等;学历学位类:履历、自传、学历、学位、学籍、出国访问、进修培训等;专业技术类:职称评定、论文奖励、成果专利、科研成果等;社会保障类:如工资晋升、福利待遇、选举评优、购房和住房公积金、合同与协议等;教育卫生类:如学籍学位、履历、自传、计划生育、保健医疗等;安居乐业类:如房屋权属、婚姻和户籍、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弃档与出国等保障权益的档案;派类:各类任命、出国访问、代表登记等等;它们与被代管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在他们在不断成长中产生的新生资源。
代管的高校人事档案性能:代管人事档案是高校“察民情、解民忧、维民权”的重要资源,具有较强的查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她可用“凭据”帮你寻根溯源,用“数字”为你排忧解难和去伪存真;在个人的“成长发展、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中几乎都离不开它,如工资档案可核实工龄等,学籍和房产档案可办就业手续和确定房产权,婚姻档案可办购房贷款、遗产继承手续;又如晋职晋资、进修培训、医疗保险,产权公证,寻校友、求佐证等,都可显示它的“威力”,尤其在当今凭证作用和法制效应越来越凸显的年代,是一种难以估量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特色资源和效益资源。
二、人事制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各类档案资源的整合,档案馆就成为了人事档案的管理主体。高校实行人事制度后,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实际上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由学校档案馆对传统体制下的教职工档案进行管理;另一部分被租赁聘用的教工档案由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当一大批租聘者长时间被正式聘用后其档案才能转至校档案馆,期间有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被正式聘用,长时间被代管的档案都是人事机构管理,但的人事档案在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1.机构与高校管理职责不清
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的不规范,使双方职责不明确,操作中容易失误;如机构侧重一般的接收保管和存放,重接收,轻管理,在接收材料时基本不审不看、不按章归类,不及时装订,更本谈不上整理和装卷,以及目录信息的著入等管理,出现代管的人事档案大多以原有结构状态存在,组卷较散乱,管理有失严肃,既使丢失了也无依据;同时,档案在未正式传入高校时,高校档案部门又不可能去查询和监督,以及查缺补漏,更谈不上及时进行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转来的材料没有电子目录信息等,最基本的管理水平都未达到,致代管档案的质量受到影响。
2.代管的人事档案内容不齐全
人事档案的内容是随着个人成长在不断增加、是处于动态状,需要连续不断地补充与更新,才能真实地反映其现实面貌,但有的档案内容的补充和收集较缓慢,如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业绩考核、职称考评、继续教育、晋职晋资等材料十分丰富,收集缓慢影响了档案的查阅和利用;又如形成材料不齐全,如有的过去虽然是招工或转干、升学或晋职,但档案中无记载,有的材料无审批意见及个人签名等;还有的因多次调动或重新建档,出现了部分档案缺失等,减弱了凭证和依据功能;还有的组织考核、评鉴材料不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其本人的全面了解。
3.代管的人事档案材料不连续
高校接收或拟引进的人员即便是租赁制,对学历的要求最低也得在硕士以上,因此,学历材料是收集重点,如自高中到博士学历的原始材料,应具有报考表、入学登记表、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或鉴定表、授予学位审批表等,但代管期间材料收集的不及时,致许多材料连续性不够。
转贴于中国
4.代管的人事档案查阅不方便
高校组织和人事部门在需要查阅代管档案,或各党支部办理入党或预备党员转正事宜、例行人事调查等时,需经由高校人事部门到机构去代为借阅或开具证明后自行前往查阅;或代管的个人在报考硕士、博士、评定职称、办理户口等需依据档案材料开据证明等,都需反复要走多个流程才能办成,利用起来极为不便。同时,高校人事部门对代管者的档案是先收集和整理,再不定期集中转递至机构,转递中易致档案实体损坏或散失,影响代管档案的管理和查阅质量。中国
三、人事制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双方管理机构不仅要规范管理,重要的是强化管理意识,熟悉和掌握人事档案管理技能,不断拓展和延伸服务功能,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和谐工作环境,为双方提供优质、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1.优化人事档案的服务环境
为促进人事制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效能,要及时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职责,提高双方档案管理者的政治和业务水平,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一专多能”、爱岗敬业、精通业务,具熟练掌握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研究、鉴别、分类、编排、归档、保护各个环节的技术,而且还要掌握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水平,优化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环境。
2.规范人事档案的管理程序
高校与机构之间须加强沟通、协调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具体程序和措施,同时,高校要积极配合机构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机构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档案保管上,双方都要做好协调工作,着力解决职责不清、范围不明、关系不顺、程序不规范、运行机制不畅、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制定严格的合同,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可操作的措施、具体工作程序以及各个工作环节间的运行机制等,建立健全包括材料收集、人事档案保管与保护、鉴别、查(借)阅、转递等规章,机构要按程序做好代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而高校也要积极地对代管人的学历变更、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及年度考核等材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并及时完整地转交给人事机构,使代管人事档案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3.做好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
全面和及时地收集材料,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每年新形成的材料针对性的收集和整理,如晋升、晋职、考核、任免、各种奖惩、出国访问、离任审计等材料,增强全程跟踪意识,认真加工甄别,鉴定取舍,力求真实完整,手续完备,严格把好归档材料质量关;机构与用人单位要注意沟通信息,方需及时把握材料形成的规律,掌握材料的来源和环节等,了解材料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动与单位或个人取得联系,高校力争在材料生成之前给予指导和督促;及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交换联系制度,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机构把需归档材料的内容及范围以书面形式发到用人单位,定期联系,用人单位对人事材料及时收集、鉴定、登记,年终和机构进行档案移交,以确保代管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完整性、长期可读性。
4.拓展高校档案部门的管理功能
高校档案部门不仅要承担起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的职责,而且还要成为人事制度下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枢纽或中转站;因此,高校人事部门需要在每年新进人员之后将即时更新的名单及时转给档案部门;在人事档案材料产生后,档案馆及时对人事处移交的人事档案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将人事制度下的人事材料及时向“中心”进行移交。同时,在业务上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所在高校的人事档案情况;在人事档案材料产生后,档案部门对方移交来的人事档案及时进行整理和著入,集中统一管理,提供系统性、完整性的档案服务。
转贴于中国
5.建立代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体系
机构应及时建立代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高校建立系统的信息连接,实现信息共享,用人单位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快捷方便地查阅本单位所属人事人员的电子档案,并要有选择地对代管者的自然情况和基本信息等进行录入和采集,如晋职晋资、考察考核、培训教育、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工作简历、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通过分类加工、有序整理,使之成为完整的人事档案信息系统模块,但信息采集工作须建立在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确认“三龄一历”的基础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唯一性;强化日常管理效能,建立查询、借阅、统计、分析等的现代管理体系,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对有关人事档案信息的需求。中国
在人事制度下,高校人事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尽快形成与其相适应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发挥人事档案制度的优势,使人事档案在高校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黎.高等学校实施人事制度的思考[j].科技情报,2008(3)
2 蔡颖.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工人事档案管理[m].源于实践 服务全局,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8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策略;烈士陵园
人事档案管理在烈士陵园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烈士陵园各项基础性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力保证。所以,在烈士陵园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强化人事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一、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容易缺失。当前我国烈士陵园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内容缺失、造假现象等还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烈士陵园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下降。大多烈士陵园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在其管理的过程中投入足够的设备、技术等,致使人事档案管理者不能保证所搜集信息的准确性,有的管理者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档案资料出现失真,最终无法对其有效利用。当前的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缺乏整理人事档案资料的能力,对于造假问题无法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烈士陵园的人事档案上出现很多虚假信息,烈士陵@人事档案的可信度也随之下降。
(二)更新慢、利用率低。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信息。因为当前烈士陵园对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很多档案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整理采取漠视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烈士陵园在遇到新情况时,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三)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众工作效率。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然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先进技术手段还未真正融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从整体上分析,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实现互联网检索和查询还存在一定距离,这对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具有很大限制作用。
二、强化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注意基础工作。烈士陵园可以将人事档案纳入自身的中心档案管理体系,制度规范的完善,组织机构的创建,设备设施的采购等都属于烈士陵园的基础工作,在烈士陵园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严密遵守领导负责制,有效履行各项责任,加强对基础性工作的管理。通过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达到增强人事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为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管理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进行信息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强化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的必然趋势,通过创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有助于促进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人事档案管理者在对电子资料以及相关设备的控制过程中,可以有效增强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对相应的基础设施予以完善。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化终端,促进档案资料向电子资料的转变从而呈现出微缩化、数字化的特点。纸质档案以手工管理方式为依托,虽然已经形成自己的管理方法与制度,但是与当前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不相适应。体积小、储存量大是电子档案的重要特点,它的保管载体与普通纸质档案相比,对环境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也必须以计算机设备做依托。而当前很多烈士陵园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电子档案得不到恰当保存,丢失损坏的情况相当普遍。要想更好地进行信息化管理,创建自动化办公设备是烈士陵园的有效选择,通过与已有设备的恰当连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从事工作。
(三)转变传统模式。人事档案管理者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的实际情况,转变陈旧的管理模式,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同时,增强烈士陵园领导者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使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有效地查找相关人事资料,使烈士陵园人事档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烈士陵园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要想更好地进行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在观念上下功夫,用现代化管理思想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的来源、保存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条新的管理模式的有效支持。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不仅有传统的纸质版信息,还有光盘、磁盘等电子资料载体。这些新载体的出现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巨大挑战。在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要以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思维为依托,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致力于创建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使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凸显出来。
服务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属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烈士陵园的人事档案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注重对人事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以有效参考人事档案信息。对此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领导要注重对人事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烈士陵园的人事档案管理要进一步加强,使其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保证烈士陵园的各项工作有效进行。
科室、中心档案管理是当前烈士陵园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较常应用的两种模式。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应用时较为僵硬,所以烈士陵园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使烈士陵园各部门能够增强资源共享的程度。至此,烈士陵园的人事档案管理才会拥有更强的严密性。
(四)加大人才培养。要想更好地创建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加大对信息化档案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举措,因为人不仅需要对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创建,还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有效开发和维护,除此之外,加工、保存各种档案信息都需要人的参与。当前很多烈士陵园的人事档案管理者缺乏这些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档案学管理知识等都有待加强。对此,要对位于一线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管理人才适度引进,利用优厚的待遇来保证他们坚守岗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人事档案管理者的素质达到一定水平,档案信息资源才会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烈士陵园人事档案的作用才会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有效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语
烈士陵园的人事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烈士陵园的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但是对其进行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认真分析当前的新形势,有效利用新技术,从而使烈士陵园的人事档案管理得到真正强化,最终促进烈士陵园各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塔娜.解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管理学家, 2014.
人事档案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从业人员工作的重点。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以工作的单位为基础,人――档案――单位,严格捆绑。人事档案的内容是以计划经济时期的定级、职称等内容为主。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以管理为重点,注意保密,轻视服务。并且在人员大流动的如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从业者的素质难以跟上时代要求。可以说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大流动的时代背景,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创新。
一、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概述
(一)人事档案概念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目前出境、计算工龄、工作流动、考研、考公务员、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以及升学等都需要个人档案,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当重要。人事档案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材料归档制度。新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及时归档。
2.检查核对制度。检查与核对是保证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手段。
3.转递制度。转递制度是关于档案转移投递的制度。
4.保卫保密制度。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人事档案材料带到公共场合。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房。严禁吸烟。离开时关灯关窗,锁门。
5.统计制度。人事档案统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人事档案的数量、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补充情况、档案整理情况等。
(二)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指以某种指导思想为基础,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和方法。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同,比较典型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和市场经济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计划经济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一种模式,即人员与工作单位高度吻合封闭,人员无法在社会上自由流动,人事档案的内容更多的是在单位的表现、定级等内容,凸显单位对人的管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保存。市场经济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与人员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相对应的,即人事档案管理上重视的是人才服务,以服务为主,体现在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信息,并且人事档案管理是一种开发的模式,进出自由。
二、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员的管理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仍然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色彩,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难以与人员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以下几个问题。
(一)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僵硬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是分层、多元化的,按照身份进行划分,整个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僵硬并且条块化。
首先,按照人的身份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将全部人事档案分为干部、工人、学生三大块,这种划分是建立在城乡二元分离的基础上的,干部、工人和学生这种分类是以城镇居民为基础进行划分的,而广大的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是不纳入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的。此种划分的基础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延续。毫无疑问,此种按照身份的划分和城乡二元模式,与当前的市场经济人员自由流动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是相对立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定居下来后,涉及教育、职称、工龄和社会保险等问题由于缺乏人事档案造成农民工无法享受相应的权益。
其次,档案管理机构条块化,人事档案的管理机关无法统一,造成人事档案的分散。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上按照干部、工人和学生进行划分,相应的人事档案由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即使是同一身份的人事档案,又有不同的级别划分,分数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关,条块分割。这样产生的问题就是不利用于人才的流动,一些用人单位往往利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人不放档,而档案往往又和人才的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结构造成人才无法自由流动。
最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落后,许多制度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制定的,而那时计划经济色彩仍然较浓,制定的人事档案制度具有封闭性。制度设计上的就是封闭性的,在管理体制上当然具有僵硬性。
(二)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的封闭性
首先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按照身份进行划分,各身份之间界限分明,并且人事档案必须以工作单位为基本的管理单位。在以往职工只要成为国企的一员,就能享受干部般的待遇,如果成为干部,则其住房、薪资、养老、医疗等有了终身的保障,人事档案也进入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统一、分级管理,虽然目前人事档案制度较以前已经有所改变,但是干部、工人和学生的人事档案只对内部开发的封闭性仍然没有改变,等级鲜明。
其次,人事档案的内容处于保密状态更多的是为了保存而不是公开使用。人事档案的内容多为人事简历、评价等内容,注重的是人的历史身份,并且人事档案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政治上的政审,只在考公务员、升职、上学、入伍等特定时期运用,其他时期大多数都处于保密的封存状态。
(三)人事档案内容陈旧无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人事档案的内容偏重与人的历史身份,如籍贯、求学表现、工作表现、个人简历、各种评价鉴定等内容。目前人事档案的内容是与陈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注重的是人的历史身份,注重的是政治上的审查。因此人事档案的内容当然与此相适应。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个体经营自谋生计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合资、三资、独资等多种形式的企业纷纷建立,为社会就业提供了新途径的同时也引起了用人机制的变化,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更加看重一个人的个人能力,而非其历史身份,从哪个单位来的,企业对职工的管理靠合同而非人事档案。职工在履行合同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好的岗位,流动性大,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跳槽现象越来越多,而很多原有单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扣留其人事档案,导致大量死档、弃档的产生。
三、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以开放式心态树立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
我国的人事档案是由政府、企业和高校人事部门管理,内容保密,不对外人开放,个人也不得私自查阅。事实上,人事档案中需要保密的材料十分有限,且大部分档案内容本人已经知道,只有极少内容本人知道结果却不清楚其过程,因此,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应以开发的心态,适度开放人事档案。另一方面,政府、企业和高校对个人的人事档案具有垄断性,如企业对职工的评价如何,职工完全不知晓,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且导致人事档案的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政府、企业和高校完全可以对人事档案采取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并且对人事档案的制定过程予以全流程的公开,增加透明度。当然对人事档案各级管理机构,有一定筛选的过程,对于那些涉及隐私的内容仍然加以保密,不予公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大幅度流动,企业招聘看重的是求职人员的能力而不是政治身份,对人事档案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查明求职人员真实身份和能力等。求职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在教育、社保、职称等方面。针对不同群体的诉求,人事档案管理应以他们的需要为主,积极为他们服务,方便社会公众查询人事档案,为社会服务。树立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首要的是要让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梳理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自我完成的,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长期的培训,不断的强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起来了,档案管理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在管理组织结构上顺应人员流动的社会趋势
市场经济中,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目前的情况下,公务员、工人和学生的身份界限在不断的打破,公务员可以辞职成为工人或学生,工人和学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社会不再以身份进行划分,尤其是大量的学生、工人涌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工作学习,而他们的人事档案有的留在当地,有的进入北上广的人才服务中心,进行档案托管。人才档案由人才服务中心托管是目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上组织机构的一个创新,人事档案脱离由原来的单位改为专业的人才中心进行托管,人才中心对人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在未来可以预见,人事档案的管理将逐渐由工作单位转向为专业的第三方档案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实现人事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克服目前的条块化、分级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意义;策略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时代,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高校人事档案集中了高校人才的重要信息,作为高校重要的资源,在高校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工作,因此需要加快引进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全面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人事档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校人事档案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当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存储更为便利,同时检索更加便捷,档案信息的接收和传输更加便利,档案信息在校园局域内实现了共享。另外,当前高校人事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全面提升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为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为高校选人用人提供参考和服务。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有效实现了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而且在高校内部人事档案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各部门能够快速调取人事档案信息,为高校选人用人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服务,而且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使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有效保证了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促进档案信息的准确和完整。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档案材料无法及时转移,再加之信息沟通不畅,档案信息无法及时更新,无法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实施后,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人事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档案信息更具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档案信息保持一致性,不仅确保了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而且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为人事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改进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十分繁琐,每天面对大量的档案资料,档案人员工作强度较大,但整体工作效率却不高,手工操作也容易出现失误。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人事档案信息实现了自动化统计和分析,记录一次即能够重复对该数据进行使用,校园局域网内人事档案信息实现了共享,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充实自身的知识积累,从而更好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领导层需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给予重要的支持,针对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战略,制定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规划,并在制度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更好地推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全面提升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为高校的发展服务。(二)创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要不断加快改革创新,更好地与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相适应。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基于高校管理传统、风格等基础上进行。其创新策略要与高校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相适应。而且在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其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并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吸取其精化部分,从而探索到一条适合本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路径,使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和创新取得重大成效,形成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使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更具科学性。(三)构建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网络化管理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与高校目前的办公系统相吻合。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对人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管理需要注重安全防护,根据级别的不同对于授权范围有所约束,比如在阅读、修改、输入等方面进行控制,以保护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在名称、字段以及引用等各方面,一定要规范化处理。最后,网络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充分体现出其自身的优势,在全校推行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个院系之间可以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四)有效保证人事档案数据资料的安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对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人事档案信息系统软件升级过程中,一旦兼容性较差,则会导致信息不被识别,会对用户的正常使用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十分复杂,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系统时刻面临网络病毒及黑客的侵袭,信息数据极易丢失及泄漏,因此需要通过设立防火墙、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及加密技术等有效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另外,为了有效保证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要避免与社会网络相联,以此保证人事档案数据资料的安全。(五)加强人才培养。在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离不开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因此需要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其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信息化技术,并能够在工作中对其熟练应用。因此当前应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和学者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打造一支具备科学管理能力及精湛专业技能的综合性管理队伍,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挖掘人事档案的重要价值。
三、结束语
在当前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高校人事档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高校的人事工作及高校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在加快推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水平,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快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与人事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马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2).
[2]谭丽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3).
【关键词】公墓;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是公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人事档案中包含公墓管理部门员工的具体资料信息,能够为干部的考察与评选提供可靠依据。因此部门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应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对管理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地为部门各项工作服务。
一、加强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
人事档案在公墓管理部门档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将每个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及科研水平等体现出来,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公墓管理部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利用人事档案,我们能够了解过去、总结经验,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查阅人事档案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工作人员的思想言行、个人素质、业务水平及历史等状况,了解其德能勤绩等方面的信息,以此作为公墓管理部门人才选拔与任用的重要依据。当前,公墓管理部门领导日益提高了对人事档案管理与开发的重视程度,也为这项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注重方法的创新,才能满足新时期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
二、加强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为保证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相关领导与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尽快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在公墓管理部门工作日程中纳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和其他业务一起发展、规划和执行等。同时还要切实增强公墓管理部门每个员工的思想意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都真正意识到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这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人员必须清楚知道公墓人事档案与自身日常工作、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为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提升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果,还需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内容及范围等明确下来,督促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逐步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为保证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还需要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保证公墓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避免出现遗漏、丢失档案资料的情况。此外,还要认真梳理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工作流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工作规范。这样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有序开展,并更好地服务于公墓管理部门。(三)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在开展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将各种软硬件设施配置齐全,并有效推动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公墓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保证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为今后档案开发与利用夯实基础。对此公墓管理部门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可以设置专门的资金,其来源由部门既有资金与上级申请拨款为主。这样才可以尽快购置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除湿器等设备,只有资金充足,才能及时更新与维护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也能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为今后的利用提供方便。(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为提升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进行创新,夯实基础。要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利用起来,让公墓人事档案得到动态维护与管理。同时公墓管理部门要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尽快开发出与之相应的动态管理软件系统,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能够对公墓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让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存储、利用等工作更加规范,促进其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对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公墓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工作,让他们掌握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并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创造性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尽快对自身的业务知识进行更新,满足时展需求,不断提升公墓人事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并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等现代管理技术,形成新的理念,从而更好地胜任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履职尽责,避免出现疏漏。
三、结语
总之,公墓人事档案中记录了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是人才选拔与任用、领导决策制定等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公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同时还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公墓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最大限度发挥出公墓人事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根据十余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就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谈几点拙见。
1.1档案移交不及时
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1.2“弃档”现象较严重
一是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医院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往往只是面试即可。
二是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
三是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原因。
1.3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用人不规范,考核、档案工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给出国政审、职称评定、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4人事缺少特色服务
目前大部分地方人事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1.5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2加强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2.2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一是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2.3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要不断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经常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新要求,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健全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要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成立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2.4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的改制工作日渐深入,企业的性质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经济体系。由于企业性质及管理模式不同,人事档案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和完善改制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
一、改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对改制企业调查的情况来看, 改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改制后,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意识淡薄、管理不严、档案流向归属不明等问题。二是档案资料收集难、档案管理队伍不稳定、档案利用率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事工作者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不利。三是人员调动频繁带来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在扩大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由于流动人员多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等,他们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他们的人事档案或存在原单位的某个“角落”里,或在自己的手里,这样不利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四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报酬等利益问题使得一部分人心理失衡,少数人依然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注意的思想,认为人事档案工作清贫、枯燥乏味,从而缺乏进取精神,工作作风懒散、工作热情不高、缺乏责任感,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提高。
造成改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也有体制上的问题。
二、加强非公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形势下,改制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理应和其他工作一样得到重视和加强。
1、提高认识,切实把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摆上位置。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不重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企业,一个对人事档案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才信息资源没有充分认识的法人代表,怎么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又怎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决策者,应自觉提高对人事档案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是价值的观念;二是信息的观念;三是服务的观念。从而,增强依法管理人事档案的意识,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重要的基础工作,摆上位置,规范管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要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改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若干规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制》、《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登记制度》以及《人事档案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并认真贯彻执行。
3、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政治业务水平。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人事工作和档案工作的专业培训以及现代科技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既掌握档案工作业务知识,又掌握人事工作知识,也掌握一些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因为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具有政治性、管理性、服务性的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讲政治,并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防止出现违犯人事档案工作纪律的情况发生,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