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密技术论文

加密技术论文

时间:2022-10-15 07:3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密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密技术论文

第1篇

首先是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用相同的钥匙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锁,换言之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加密方法使加密过程得到了简化,交换信息的双方不需要互相交换和研究专用的加密方法。在交换阶段一定要确保私有钥匙没有被泄漏,才可以保证报文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但是这种技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假设交换的一方对应的是多个交换对象,那么他就一定要维护多把钥匙。其次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密钥在非对称加密中被分解成私有密钥和公开密钥。这种技术当前被广泛的应用在了身份确认和数据签名等领域。

2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呈现出的现状

2.1我国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软件核心技术

数据库、操作系统以及CPU是网络安全核心其中最为主要的三个部分。现阶段,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在建设和维护网络安全方面消耗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大部分的网络设备及软件都不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而是从国外进口的,这就导致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难以跟上时展的脚步,在处于这种竞争劣势下,就极易成为别国窃听和打击的对象。除此之外,国外一些杀毒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开发商几乎已经在将中国的软件市场垄断。基于上述这些情况,我国一定要进一步加快研发软件核心技术的速度,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能够确保我国网络安全运营的软件技术有效地开发出来。

2.2安全技术不具备较高的防护能力

我国的各个企事业单位在现阶段都几乎已经建立起了专属网站,并且,电子商务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状态之中。但是,所应用的系统大部分都处在没有设防的状态中,所以很有可能会埋下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并且在进行网络假设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没有及时采取各种技术防范措施来确保网络的安全。

2.3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比较欠缺

由于互联网通信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服务器和配置器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功能也变得更加完善,性能也变得更好。但是,不管是人才数量方面或者是专业水平方面,其专业技术人员都难以对当今的网络安全需要形成更好的适应性。此外,网络管理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安全管理导向能力,如,当计算机系统出现崩溃的情况时,网络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有效地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3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深度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内容

各种类型不同的网络安全威胁因素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相应地网络安全技术也一定要不断获得提升和发展。加强识别网络安全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以安全防护的相关内容为出发点,加强分析网络安全技术深度防护的力度,主要是对网络安全行为的内容和网络安全防护的匹配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特征库签名的深度报文的特征匹配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安全防护分析方法,即根据报文的深度内容展开有针对性的分析,利用这种途径来获取网络安全攻击的特征,并利用特征库对匹配的网络攻击内容进行搜索,同时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还有,基于安全防护的职能分析以及基于网络行为的模型学习也同样是一种较好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即通过模拟具有特征性的网络行为以及分析网络行为的特征获取网络攻击行为的提前预警,这样就可以为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有力的条件。

3.2把网络安全产业链转变成生态环境

产业价值链在近几年时间里随着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行业也相应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价值链变得越来越复杂。此外,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预期环境的变化速度,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在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参与方一定要加强自身对市场要求的适应能力。

3.3网络安全技术将会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网络安全技术要得到优化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始终。此外,智能化的网络优化手段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人工化的网络优化手段。同时,还可以将网络优化知识库建立起来,进而针对一些存在于网络运行中的质量问题,将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提供给网络管理者。所以,国内网络安全技术在未来几年时间里会在IMS的基础上将固定的NGN技术研制出来。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制能够给企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业务支持。

3.4朝着网络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国内互联网的业务量在近几年时间里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尤其是针对那些IP为主的数据业务而言,对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的处理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想要对语音、图像等业务需求形成更好的满足,因此,要求IP网络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包转发和处理能力,那么,未来的网络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一定会朝着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国内网络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广泛应用硬件交换、分组转发引擎,促使网络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切实提升。

4结语

第2篇

1.1硬件方面的安全问题

(1)芯片陷阱。在计算机中所利用到的芯片,通常具备秘密功能,而且这些秘密功能很难让人察觉。在国外,对于我国所使用的CPU集成了病毒指令及陷阱指令。他们能够通过对无线代码的利用,从而使CPU等内部指令得到有效激活,进一步导致内部信息发生外泄,最终导致计算机瘫痪而无法正常运行。

(2)电磁泄漏。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会辐射出巨大的电磁脉冲,恶意破坏者则通过对计算机辐射的电磁波进行接收,进一步通过复原获取计算机中的信息数据。

(3)硬件故障。在计算机存储器硬件遭遇损坏的情况下,便会导致所存储的数据无法有效读取出来。

1.2软件方面的安全问题

(1)窃听。主要指的是资料数据在进行网络传输过程当中,被第三方非法获取,从而造成资料数据的流失。对于企业而言,遭遇窃听则会泄漏公司机密,从而使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2)病毒入侵。主要指的是电脑病毒,对于电脑病毒来说,能够进行自行复制,从而对应用软件进行更换,并且还可以更改资料或删除文档。

(3)网络钓鱼。通过或者仿冒网络商店的构建,从而获取网民的信息资料,进一步造成网民个人信息泄露或直接的经济损失。

(4)伪装及篡改。在“伪装”方面,主要指的是攻击者伪装成合法的使用者,从而轻而易举地获取使用权限。在“篡改”方面主要指的是资料被篡改,比如储存或者处于传输过程中的资料被篡改,那么这些资料的完整性便遭遇损坏,同时这些资料的安全性也失去了可靠性及安全性。

二、计算机安全常见问题的防御对策探究

1、加固技术

使用加固技术可以使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涵盖了防腐加固、温度环境加固、密封加固及防震加固等。对于加固技术中的防辐射加固来说,是将计算机各方面的硬件,比如电源、硬盘、芯片等均进行屏蔽,从而使电磁波辐射现象的发生实现有效避免。当然,对于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工作,除了加固技术外,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为了使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便可以使用数据备份的方面,把有用的数据进行定期复制,并进一步加以保存。

2、加密技术

为了使信息窃取实现有效避免,便可以采取加密技术。该项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对称加密技术,另一类为非对称加密技术。其中,对于对称加密技术来说,主要是指信息的发送方与接收方使用同一各密钥进行加密及解密数据。非对称加密技术即为公钥加密,通过一对密钥的利用,以分别的方式进行加密与解密数据。

3、认证技术

对于认证技术来说,主要是指通过电子手段的加以利用,以此证明发送者与接受者身份的一种技术,同时该项技术还能够辨识文件的完整性。也就是说,能够辨识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或非法存储等。认证技术分为两类,一类为数字签名,另一类为数字证书。其中,数字签名又称之为电子签名,主要是将数字签名当作报文发送给接收者。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通过安全可靠的方法向相关部门提交资金的公钥,从而获取证书,进一步用户便具备公开此项证书的合法权益。对于需要用户公钥的人,均能够获取此项证书,并且通过相关合法协议的签订,从而使公钥的有效性得到证实。对于数字证书来说,将交易各方的身份信息逐一标识出来,进一步提供出验证各身份的方法,如此一来用户便能够使用这些方法对对方的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 XML 数据加密 RC4 ECC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具有高效、成本低的优点,使电子商务渐渐变为新兴的经营模式,且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发展,人们也开始发现结合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将来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移动商务不单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移动电子商务在为客户提供通信的灵活及自由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安全的地方,威胁到了网络客户的个人及信息的安全。所以,关于研究传输数据过程当中的加密问题是很值得重视的。

1立足于XML的数据加密技术

XML加密技术是将XML加密规范作为基础,XML加密规范由W3C发展且在2002年9月公开的。XML加密首要特征就是既能加密完整的XML文件,还可以加密一个XML文档中的数据及部分内容。因此,在一个文档中只需要对部分需要加密的部分进行加密的时候就可以在加密的时候将它们单独加密。还可以将同一文档之中不同的部分在加密时使用不同的密钥,然后把同一个XML文档发送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接收人看见的部分就只局限于与自身有关的部分。将同一XML文档运用此种方式加密,加密部分的首尾会产生两个XML标签,以此来表明这个文档的加密是按照XML加密标准实施的,加密之后XML文档的数据就会显示一串密文来代替之前的真实标签及内容。XML加密标准让提供XML数据的一方能够随着不同的用户需要对内容实行颗粒化的处理及控制,因为没有对整个XML文件进行了加密而只是对特定的数据进行了加密,所以XML处理器还是可以处理及识别整个文件。

2立足于XML数据加密的设计与实现即混合加密方法的原理

现代密码学的运用考虑到密钥的保密性,组成现代密码系统的要素包括明文、算法、密钥和密文。基于密钥的算法一般包含不对称加密算法及对称加密算法。这两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不足。运行速度与对称加密算法相比慢了很多是不对称加密算法的主要不足,因此在加密大数据方面来讲不太实用。对称加密的主要不足体现在以下三点:(1)是密钥的安全性;(2)互相通信的两方的密钥都是相同的,由于通信的内容有可能是双方运用一样的密钥形成的,因此其中的一方可以对发送过的消息进行否认;(3)在参与通信的人员太多的时候就会产生密钥数据的急剧膨胀。

混合加密的技术就是将不对称加密算法及对称加密方法的优势相结合。混合加密技术中,每个客户和对端共用一个秘密的主密钥,经过运用加密该主密钥完成话密钥的分配,主密钥的分配运用公密钥方式,再将这个主密钥用作加密用户信息的密钥,也就是运用对称加密算法对大数据量进行加密,比如交易过程中的客户或商品的详尽资料,再运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对小的数据量进行加密,比如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

3安全及性能的分析

由于运用XML加密技术的数据安全方案之后生成的文件为XML格式,所以拥有XML技术的全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点:第一,能够运用在不相同的操作系统上面,即跨平台性;第二,立足于文本文件的加密文件,能够在文本编辑器上进行查看、编辑和修改;第三,加密文件的结构可以经过DTD和Schema文件先定下来,这样的结构定义可以使得不同系统公司的数据交换顺利的进行;第四,拥有极强的扩展性;第五,每一项数据的理解及识别都非常容易,应用程序来访问数据时不是依据数据的位置而是依据描述性记忆,使得应用程序适应改变的特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第六,根据文件的性质可以帮助它经过防火墙及其余安全机制,使交换数据变得更加方便。

4结语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XML技术的发展,XML技术输送结构化的数据这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到移动电子商务活动中,这种技术的安全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保证数据安全,在移动环境中使用便利,就必须得将结构化的数据加密,这篇论文对XML加密技术的研究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这篇论文根据移动电子商务的特征,依赖于XML语言处理数据的优势,研发出将加密数据立足于XML的移动电子商务数据的技术,之后详细阐述了XML加密技术的详尽使用方法及相应的算法,通过不对称加密及对称加密这两个角度做切入点,对移动平台的数据加密采用混合加密的方法,然后再对XML加密技术的安全和性能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 舒凯.移动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研究[J].移动通信,2004(09).

第4篇

一、数据加密的历史起源与基本概念

1、数据加密的历史起源

香农在创立单钥密码模型的同时,还从理论上论证了几乎所有由传统的加密方法加密后所得到的密文,都是可以破译的,这一度使得密码学的研究陷人了严重的困境。

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结构代数、可计算性理论学科研究成果的出现,使得密码学的研究走出了困境,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当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和非对称密钥加密体制的出现,为密码学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后,用于信息保护的加密的各种算法和软件、标准和协议、设备和系统、法律和条例、论文和专著等层出不穷,标志着现代密码学的诞生。电脑因破译密码而诞生,而电脑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

2、数据加密的基本概念

所谓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Data Encryption Technology),也就是说,通过密码学中的加密知识对于一段明文信息通过加密密钥以及加密函数的方式来实现替换或者是移位,从而加密成为不容易被其他人访问和识别的、不具备可读性的密文,而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就能够通过解密密钥和解密函数来将密文进行解密从而得到原始的明文,达到信息的隐蔽传输的目的,这是一种保障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的非常重要的技术。

二、数据存储加密的主要技术方法

1、文件级加密

文件级加密可以在主机上实现,也可以在网络附加存储(NAS)这一层以嵌入式实现。对于某些应用来讲,这种加密方法也会引起性能问题;在执行数据备份操作时,会带来某些局限性,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时更是如此。特别是,文件级加密会导致密钥管理相当困难,从而添加了另外一层管理:需要根据文件级目录位置来识别相关密钥,并进行关联。

在文件层进行加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因为企业所加密的数据仍然比企业可能需要使用的数据要多得多。如果企业关心的是无结构数据,如法律文档、工程文档、报告文件或其他不属于组织严密的应用数据库中的文件,那么文件层加密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如果数据在文件层被加密,当其写回存储介质时,写入的数据都是经过加密的。任何获得存储介质访问权的人都不可能找到有用的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密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文件层的加密/解密机制。

2、数据库级加密

当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面时,数据库级加密就能实现对数据字段进行加密。这种部署机制又叫列级加密,因为它是在数据库表中的列这一级来进行加密的。对于敏感数据全部放在数据库中一列或者可能两列的公司而言,数据库级加密比较经济。不过,因为加密和解密一般由软件而不是硬件来执行,所以这个过程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性能出现让人无法承受的下降。

3、介质级加密

介质级加密是一种新出现的方法,它涉及对存储设备(包括硬盘和磁带)上的静态数据进行加密。虽然介质级加密为用户和应用提供了很高的透明度,但提供的保护作用非常有限: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经过加密。只有到达了存储设备,数据才进行加密,所以介质级加密只能防范有人窃取物理存储介质。另外,要是在异构环境使用这项技术,可能需要使用多个密钥管理应用软件,这就增加了密钥管理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加大了数据恢复面临的风险。

4、嵌入式加密设备

嵌入式加密设备放在存储区域网(SAN)中,介于存储设备和请求加密数据的服务器之间。这种专用设备可以对通过上述这些设备、一路传送到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护静态数据,然后对返回到应用的数据进行解密。

嵌入式加密设备很容易安装成点对点解决方案,但扩展起来难度大,或者成本高。如果部署在端口数量多的企业环境,或者多个站点需要加以保护,就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跨分布式存储环境安装成批硬件设备所需的成本会高得惊人。此外,每个设备必须单独或者分成小批进行配置及管理,这给管理添加了沉重负担。

5、应用加密

应用加密可能也是最安全的方法。将加密技术集成在商业应用中是加密级别的最高境界,也是最接近“端对端”加密解决方案的方法。在这一层,企业能够明确地知道谁是用户,以及这些用户的典型访问范围。企业可以将密钥的访问控制与应用本身紧密地集成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确保只有特定的用户能够通过特定的应用访问数据,从而获得关键数据的访问权。任何试图在该点下游访问数据的人都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数据加密技术展望

数据加密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三个方向:第一,继续完善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第二,综合使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利用他们自身的优点来弥补对方的缺点。第三,随着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的流行,如何利用机密技术保护数码产品中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降低因丢失这些数码产品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将成为数据加密技术的研究热点。

四、结论

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信息安全涉及重大国家利益,是互联网经济的制高点,也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关键,发展信息安全技术是目前面临的迫切要求,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网络与信息安全还涉及到其他很多方面的技术与知识,例如:客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病毒防护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等。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对上述安全技术进行取舍。

参考文献

[1] Christof Paar,Jan Pelzl,马小婷,常用加密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9.

[2] Dafydd Stuttard,石华耀,傅志红,黑客攻防技术宝典:Web实战篇,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5.

[3] 徐立冰,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揭秘,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4.

[4] 九州书源,电脑黑客攻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8.

[5] 科尔伯格(Collberg C.),纳美雷(Nagra J.),崔孝晨,软件加密与解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5.

[6] 段钢,加密与解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07.

[7] 武新华,加密解密全攻略,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09.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安全管理维护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215-01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比较广,尤其Internet的普及,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重要,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到广泛重视。由于网络的特点,网络安全问题只能减少,不可能根本杜绝,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有效的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维护,提高网络安全性能,是计算机网络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1.1 网络系统影响因素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过程,计算机系统本身具有一定漏洞,这些因素都对网络系统有一定影响,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共享性,开发性,这促使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性,网络系统存在一定风险,具有一定漏洞,是网络系统本身结构因素,网络的协议Tcp/Ip协议本身就要全球通用性质,这也是网络能全球应用的根本,网络系统需要不断完善与提高,逐步修复其漏洞,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1.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计算机网络不安全主要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黑客的攻击,黑客是网络高手进行系统的侵入,一般都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尤其对一些重要数据的窃取,网络系统必须防范黑客侵入。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病毒侵入,病毒是一段木马程序,一般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对计算机软硬件有一定的破坏性,网络系统必须做好防范病毒规划,利用一些查杀病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治,计算机病毒只能预防,不能杜绝,这也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防范病毒的主要方法,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软件、硬件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防火墙技术对计算机病毒能起到拦截和阻碍入侵,但对计算机病毒不能起到杀毒作用。一般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体系中一道屏障,起到保护作用,对数据起到过滤作用,促使一些不正常数据或病毒不能入侵计算机,对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2.2 数据加密技术

防火墙技术一般只起到数据过滤,安全保障作用,但要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必须采用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数据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数据的保密性,从而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加密技术是将数据转换成密文,并将密文进行传输或存储,数据接收方只有通过相对应的密钥才能对受保护的数据信息进行解密,从而获取原数据源。数据加密技术一般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对方一般应该知道密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可以进行多道数据加密,以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解密,数据加密分对称加密技术与非对称加密技术,加大破解难度,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2.3 黑客诱骗技术

网络攻击多数都来源于黑客攻击,对黑客的防范是解决网络安全关键因素。黑客诱骗技术就是网络专家编写的网络系统,让黑客进行攻击,对黑客进行跟踪,发现黑客运行轨迹,能起到对网络系统的有效保护,黑客诱骗技术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3 网络管理技术

3.1 网络故障管理

网络出现故障是常用现象,如何解决网络故障是关键的,对网络故障的发现,分析、检测是一项复杂过程,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的设备要及时检查,分析出现网络故障的可能,减少网络故障发生,是防止黑客攻击的有效方法。网络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起到网络安全管理职责,提高网络故障管理是提高网络管理技术主要手段。

3.2 网络配置管理

网络管理技术中网络配置必须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完成,必须准确的完成网络配置,网络配置在网络管理技术中起到重要作用。网络配置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网络进行初始化,并对网络信息进行配置,从而保证网络能够进行正常的网络服务。网络配置对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监视组、控制组、定义组、辨别组来组成通信网络的对象,从而对计算机网络提供服务,并将网络性能保持在最佳水平。科学有效的进行网络管理配置,是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的主要指标,必须对管理人员提升专业技能。

3.3 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性能管理主要是对系统资源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并对网络的通信效率进行评价。网络性能分析的结果对网络的针对测试过程或网络的配置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网络性能管理是以收集到的W络的运行状况的相关数据信息为基础而进行的管理行为,同时网络性能管理需要对网络性能日志进行维护和分析。

4 结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网络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提高网络安全性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必须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提升网络技能,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网络管理技术手段,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规律,科学的进行网络管理,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梁成长.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4).

[2]王.基于网络技术在上市公司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16(14).

[3]贺海侠,何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方面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14).

[4]谭广通,刘佳.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测控技术发展的辅助作用[J].网络空间安全,2016(05).[5] 张灵丽.浅议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13).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电子信息安全为主体,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电子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述,提出主要的安全要素,找出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三、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 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总之,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闫兵;企业信息安全概述及防范[J];科学咨讯,2010

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相关性;应用

一、电子商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网络威胁

目前,在互联网上,还没有一种完善的方案或者体系是专门来解决电子商务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主要可以分为商务交易安全和计算机网络安全两大部分,而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网络威胁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信息的窃取引发的安全隐患。这种类型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使用者没有采用加密措施,数据信息在网络上通过明文的形式进行传送,入侵者可以通过通信长度和频度以及信息的流量和流向等的分析,或者通过公共电话网或者互联网的方式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以及交易记录等信息进行窃取,在网关或者路由器的位置对数据包信息实施截获[1]。(二)对消费者使用数据的完整性进行破坏。这主要是攻击者通过服务器对包含消费者重要信息的数据包进行破坏,时消费者不能完成正常的交易行为,其中比较常见的手段是,在消费者输入密码的时候实施攻击,跳出密码出错对话框,在此时迅速获取消费者的交易密码,并对其进行修改。(三)利用病毒入侵或者恶意程序入侵的方式。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存在它的漏洞,这就为攻击者的入侵提供了条件,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病毒注入,使消费者的电脑启动变得非常慢,严重的甚至发生系统瘫痪。通过木马病毒的注入和不断的变异,使其依附在每一个程序上,然后攻击者就可以对整个电脑中的文件木马进行窃取,这是电子商务中比较普遍使用的病毒入侵[2]。另外还有蠕虫病毒入侵,蠕虫病毒通过自身不断的进行复制,并且在局域网中迅速的传播,进而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不能正常运行,攻击者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用户数据的窃取了。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一)数据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数据加密技术是一种主动的防护保密技术,它利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将明文转换成无意义的密文,只有特定的接收方才能将其解密还原成为明文,通过这种方式来阻止非法用户对原始数据的理解的盗用,进而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加密算法又称为密钥,它的算法一般有公用密钥算法和对称算法两种,它只用于加密密钥,而在解密密钥中不能进行计算和应用。根据加密算法的不同,加密技术可以分对称加密和公开密钥加密,其中公开密钥加密在许多机构中用于加密体系的完整构建。在公开密钥加密中任何一方都可以通过非保密的方式向他人公开信息,因此它主要用于机密性信息的加密,而对称密钥则在对加信息的解密中有更多的应用[3]。通过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对于解决电子商务中数据被破坏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为交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身份认证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身份认证又被称为身份鉴别,它主要是通过被认证对象的一个或者多个参数对其身份是否符合或者是否有效进行验证,以防止攻击者假冒或者篡改消费者的信息。在网络交易中如果不进行身份识别,就很容易给第三方提供条件对交易行为进行破坏或者盗取。因此,要想通过网络来实现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身份验证的问题是一个难题,这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说[4]。一方面,传统的交易方式是面的买的交易,容易进行身份验证,另一方面,网上交易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进行,而通过网上的交易,要想对用户的合法性进行确认是比较难的。目前电子商务采用的措施也主要是通过注册,成为合法的密码登录用户[5]。但这种口令毕竟是由一定的数字或者字母排列组合而成,其复杂性也对其安全性的强弱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在进行密码设置的时候尽量使用字母、数字以及特殊符号等组成的安全性强的口令,这对于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防火墙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应用于网络安全设备中的主要技术,它通常使用状态检测、服务以及包过滤等手段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控制。防火墙中对网络的服务和边界进行了假设,因此它对于内部的非法访问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单一网络的使用,这种网络比较适用于相对独立的、服务种类相对比较集中的一些常见企业专用网。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基于状态检测方式和基于服务方式两种,一般采用的是专用的操作系统,这对于减少黑客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防火墙的隔离技术也使它在电子商务的安全交易行为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三、总结语

实现电子商务的安全的内容包含了实现商务安全和计算机网络安全两个方面,因此具有复杂性和较大的难度。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中,能够有效的制定安全技术规则,实施安全技术手段,进而推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网络在不断的发展中,攻击者的入侵和破坏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只有保证技术的不断进步才能真正为电子商务的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广.网络仿真工具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37-38

[2].杨明辉.高校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实验教学的设想[J].华章.2010(08):74-75

[3].李磊.网络安全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对策研究[C].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9(07):116-117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共享性、开放性以及互联程度也在不断扩大。internet的广泛普及,商业数字货币、网络银行等一部分网络新业务的迅速兴起,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归纳总结,提出网络信息中的一些安全防护策略。

1.引言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因特网高科技手段进行经济商业犯罪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因此,如何采用更加安全的数据保护及加密技术,成为当前计算机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与重点。网络安全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安全,关系到网民、企业甚至是国家的信息安全。因此,发展更加安全的网络安全技术,是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繁荣发展的关键,成为当前计算机安全工作的重点。

2.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来源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索很多,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危害较大,归结起来丰要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感染

从“蠕虫”病毒开始到cih、爱虫病毒,病毒一直是计算机系统安全最直接的威胁。病毒依靠网络迅速传播,它很容易地通过服务器以软件下载、邮件接收等方式进入网络,窃取网络信息,造成很人的损失。

(2)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

这是指来自局域网外部的恶意攻击,例如:有选择地破坏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伪装为合法用户进入网络并占用大量资源;修改网络数据、窃取、破译机密信息、破坏软件执行;在中间站点拦截和读取绝密信息等。

(3)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

在局域网内部,一些非法用户冒用合法用户的口令以合法身份登陆网站后。窃取机密信息,破坏信息内容,造成应用系统无法运行。

(4)系统的漏洞及“后门”

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无漏洞的。编程人员有时会在软件中留有漏洞。一旦这个疏漏被不法分子所知,就会借这个薄弱环节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攻击,大部分的黑客入侵网络事件就是由系统的“漏洞” 和“后门”所造成的。

3.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现在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必不可少。从技术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由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就此对我们常用的几项防护技术分别进行分析。

3.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ifrewal1)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系列部件的组合,它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甚。不同网络或网络安拿域之间信息都会经过它的过滤,防火墙就会根据自身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而且它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不会被病毒控制。防火墙可以阻j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机器,防止他们篡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它为网络信息的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为我们更安全地使用网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防火墙”技术是指假设被保护网络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服务而采取的一种安全保障技术,它通过监测、限制和更改通过“防火墙”的数据流,一方面尽可能地对外部网络屏蔽被保护网络的信息、结构,实现对内部网络的保护,以防“人放火”;另一方面对内屏蔽外部某些危险站点,防止“引火烧身”。因而,比较适合于相对独立、与外部网络互联单一、明确并且网络服务种类相对集中的统一互联网络系统。防火墙可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除了安全作用,有的防火墙还支持具有internet服务特性的企业内部网络技术体系vpn。vpn,可以将分部在世界各地的lan或专用电子网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这样一方面省去了专用通信线路,也达到了信息共享的目的。

3.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中最荩木的安伞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数据加密来保障其安全性。加密是对网络上传输数据的访问权加强限制的一种技术。原始数据(也称为明文,plaintext)被加密设备(硬件或软件)和密钥加密而产生的经过编码的数据称为密文(ciphertext)。解密是加密的反向处理,是将密文还原为原始明文,但解秘者必须利用相同类型的加密设备和密钥,才能对密文进行解密。

3.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ids)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威慑、检测、响应、损失情况评估、攻击预测和起诉支持等。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朱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3.4病毒防护

可采用如下的方法或措施:

(1)合理设置杀毒软什,如果安装的杀毒软什具备扫描电邮件的功能,尽量将这些功能伞部打开;

(2)定期检查敏感文件;

(3)采取必要的病毒检测和监控措施;

(4)对新购的硬盘、软盘、软件等资源,使用前应先用病毒测试软件检查已知病毒,硬盘可以使用低级格式化(dos中的format格式化可以去抻软盘中的病毒,但不能清除硬盘引导的病毒);

(5)慎重对待邮件附件,如果收到邮件中有可执行文件(如.exe、.com等)或者带有“宏”的文杀一遍,确认没有病毒后再打开;

(6)及时升级邮件程序和操作系统,以修补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

3.5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是系统核查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其实质是查明用户是否具仃它所请求资源的存储使用权。身份识别(identificaiion)是指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的过程。这两项上作通常被称为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至少应包括验证协议和授权协议。网络中的各种应用和计算机系统都需要通过身份认证来确认合法性,然后确定它的个人数据和特定权限。对于身份认证系统来说,合法用户的身份是否易于被别人冒充足它最重要的技术指标。用户身份被冒充不仪可能损害用户自身的利益,也可能损害其他用户的利益或整个系统。因此,身份认证是授权控制的基础。只有有效的身份认证,才能保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等安全机制的有效实施。

安装必要的安全软件,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这些都是必备的,而且还要安装并使用必要的防黑软件。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及时应在电脑中,在上网时一定要打开它们。最后要及时给系统打补丁,建议人家下载自己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补丁程序,这是我们网络安全的恭础。

第9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得到普及和覆盖,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的覆盖为人们的生活、娱乐、办公提供了便捷的网络环境。但同时也存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的漏洞,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相关技术,在网络中传播病毒、窃取重要机密信息,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维护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稳定安全,需要对威胁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因素进行了解,并针对这些因素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可靠性。 

2 网络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及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种类 

2.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管理中,运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运行的数据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安全性、适用性。计算机的安全在网络环境下需要得到两方面的保障,也就是计算机物理安全及计算机逻辑安全。其中计算机物理安全是指计算机的系统设备中跟数据相关的设施,应受到物理相关原理的保护,以免设备元件丢失或损伤;计算机逻辑安全是指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其运行要符合逻辑,确保数据的完整、可用及保密性。 

2.2 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威胁的原因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自然因素、突发因素、人为因素。其中,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和自身带有的薄弱性对计算机网络的自然因素及突发因素具有重大影响,而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人的刻意行为引发的,是威胁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的最大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通过非法入侵的手段,对计算机数据和编程进行篡改、窃取、破坏,或病毒传播。另外,因计算机网络自身的特征,使其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易导致信息泄露、非权限访问、资源耗损或被窃取、破坏等。其特征及危害如表1所示。 

2.2.1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项全面开放的技术,其网络环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攻击,特别是物理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主要指的是身份识别发生错误以及间谍行为、偷窃行为等。其中偷窃行为就经常发生,使得一些含有国家、企业等重要文件的计算机机器设备被偷窃,造成了机密信息的泄露和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使用互联网时需要有用户名及用户密码,若身份识别没有顺利进行,就会使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失去保护屏障。身份识别包括口令破解、算法考虑不周、口令圈套、随意口令等。 

2.2.2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 

因计算机网络不限国籍,具有全球连通性,使得计算机网络会受到局域网、本地网甚至更宽范围的有害程序入侵。有害程序入侵包括病毒入侵、木马危害、软件的更新或下载等。另外,因网络系统的各项设备相互连接,当某一设备遭受病毒入侵,容易形成整个网络安全环境的破坏。 

2.2.3计算机网络的共享性 

计算机网络资源可供人人共享,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在网络上或搜寻信息。网络的连接需要依靠线缆,而线缆连接和系统会存在一定漏洞,容易对网络环境造成安全威胁。线缆连接包括拨号进入、窃听、监控、冒充等节点,所形成的每个节点数据信息都有可能被搭线窃听。系统漏洞主要是指在不安全的服务、配置及系统初始化等,使得计算机在网络运中因自身的漏洞,对网络安全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3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现状 

3.1 计算机网络管理不全面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得到广泛应用,但依然存在一些操作系统上的缺陷,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缺陷。计算机网络管理类型多样,有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安全硬件及软件、内存的安全管理等。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性,若某一程序管理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致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故障,甚至瘫痪,让黑客有了更多机会攻击、破坏计算机网络的电脑程序,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2 互联网络中的漏洞 

计算机的互联网功能,使其在为用户提供某一网络服务时,易遭遇非法入侵。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在传输信息、安装软件、加载资料、执行操作功能等时候会遭到不法入侵,那是因为计算机本身具有传送信息的功能,而传输信息的时候经常会存在一些可执行的文件,这些可执行的软件需要通过编写才能形成电脑程序,而编写程序难免会存在人为疏忽,让计算机网络遭致破坏甚至瘫痪。此外,可执行软件在传送运行中,若受到远程监控或被安装间谍软件,就会使相关信息造成丢失,使编写程序受到侵害。

3.3 计算机网络的病毒侵害 

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系统可以被重新创建,其进程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和维护性,所以程序软件在运行或远程操作中,容易遭到病毒的入侵、破坏,对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造成损伤。另外,计算机病毒具有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可进行自我复制,若某一计算机系统遭到入侵破坏及监控,其他计算机也有可能遭到病毒入侵,使其程序在黑客计算机中被监控,或由于用户下载了带有病毒的软件、浏览带病毒的网页时,同样会给病毒入侵有可乘之机。 

3.4 不具备计算机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时,很多人不具备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由于普遍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不足,且相关操作知识有限,所以在浏览网页、传输信息、和相关联网操作时,不注重对信息的保密,也没有安全意识,很容易误判一些网络信息或软件,接收别人的传送文件或下载带病毒的软件,致使计算机出现中毒现象,形成信息的外泄等。 

4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4.1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物理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物理措施是指在网络背景下,计算机的运行要具备健康、安全、稳定的物理环境,包括计算机的机房安全、硬件设施安全。在计算机机房中,要确保其不受电磁干扰和地震危害,保证机房环境具有防火、防潮、防水等功能。另外,实施计算机物理措施,还要对安装计算机设备的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记录、处理,检查计算机机房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对电缆的正常指标进行检查,观察机器设备在运行时是否存在杂音或异常情况,对机房人员的进出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一些非授权人员对机房设备进行人为破坏。 

4.2 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对相关企业甚至国家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对网络非法侵入和网络犯罪行为加以约束、制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操作行为做进一步的规范,并注重提高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的管理技能及法制思想,使其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政府管理机制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例如计算机网络安全资料管理机制、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管理制度、网络维护管理制度等,确保和规范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操作有法可依。 

4.3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水平 

4.3.1加强计算机的病毒防治技术 

计算机病毒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操作存在较大的威胁,并逐渐呈现智能化病毒的趋势。因此,一定要提高计算机的病毒防治技术,通过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预防病毒入侵的手段,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通过提高计算机防病毒手段,使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防病毒软件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病毒并删除危险。当前,计算机网络防病毒软件一般常见的有瑞星杀毒软件、360杀毒软件、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 

4.3.2加强计算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强技术也叫隔离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强技术通过控制访问权限,阻止黑客攻击,并预防病毒侵入服务器,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防火墙技术是一项独立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工具,加强防火强技术对防火强的硬件设备进行设置,可以提高计算机服务器的运行安全。 

4.3.3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储存信息和网络传输信息加以重新编码,使其具有一定的破解难度。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包括连接端口、网络节点、网路连接等的加密,不同的加密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计算机数据完整性的辨识、计算机数据的传送、计算机数据的存储、计算机密钥管理技术,其中计算机密钥管理技术又分为解密密钥技术和加密密钥技术。 

4.3.4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 

计算机入侵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相比较更加新型,不仅对防火墙的弱点有补充作用,而且可以以最快的时间检测到入侵者,并对其入侵行为加以分析、控制,做出必要的应对措施,以保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入侵检测系统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节点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检验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是否已被入侵,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较全面、及时的保护。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也受到一定威胁。为了在网络环境下,维持计算机的运行安全,需要对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所了解,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防范非法入侵行为,对计算机出现的系统漏洞及时修补,维护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稳定、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振美.分析计算机安全问题[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06(27):13-15. 

[2] 韩锐.计算机网络安茜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分析[J].信息通信,2014,01(133):152-153. 

第10篇

关键词:云计算;加密;隐私数字资源;属性基加密;权重属性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068-03

Encryption Policy for the Library Privacy Digital Resources in the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LI Zhi-p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Sontan College, Guanzhou 511370, China)

Abstract: As for the safety of library privacy digital resources in the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ata encryption, studies the algorithm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ntity based symmetric encryption system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n it introduces the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 probes into its composite structure access, and the main encryption algorithms. Since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urrent cipher text-policy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 (CP-ABE),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use the weighed one.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encryption; Privacy Digital Resources;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 weighted attribute

1 背景

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研究中发现,基本包括公开数字资源以及隐私数字资源,其中前者主要为电子图书、报刊以及书目信息等等,这些内容均可以公开;后者则主要包括有学位论文、学生信息以及财务数据等等,这些数据均不可以公开。在云计算发展应用下,数据提供者及其访问者不再是传统的一对一模式,数据提供者在进行数据提供的时候,需要将其存储在第三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数据库中,通过此才能够为广大数据访问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借助服务商的多种开发接口则可以享受到数据阅读及查询等服务。但是在此过程中,云服务端所存储的数据则可能会出现被非法窃取及篡改问题。在图书馆数字资源中的一些电子图书等公开信息,则不必对其实施保密处理,在云存储保存中也可以采用明文形式,只需对其进行完整性检测。但对于隐私数字资源,一些保密学生信息及学位论文等等,为防止云服务提供商私自使用数据,或第三方用户盗取数据,云计算都必须先进行加密处理。

2 基于身份的加密体制

2.1 数据加密技术原理

数据加密简而言之也就是采用某种算法实现之前明文文件或者数据的处理,将其转换成为一些不可读的代码,也就将其称为是“密文”。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应用相应密钥,才可以看到具体的文本内容,以此有效确保一些不可公开信息数据不受到非法窃取及阅读。将此过程逆向处理也就是解密过程,也就是将“密文”形式成功转化为之前数据形式的过程。其中图1则为典型数据加密模型。

2.2 云计算环境下数据资源的加密技术分析

在云计算环境中,基于密钥特点则可以将加密算法分成两种,其中一种为对称密码算法,另外一种则为非对称密码算法。前者也被称为传统密码算法,在其应用中需要确保数据拥有者和数据访问者协调确定出一组加解密密钥,之后借助于加密密钥实现相关数据的有效加密,数据访问者在进行数据访问的时候,则可以通过数据拥有者或者密钥管理中心到相应的解密密钥。其特点是在加密与解密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密钥,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性比较高,加密速度较快,在实际数据加密中也比较常用,最常见的主要有DES、AES、IDEA 等。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非对称密码算法,简而言之也就是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一致,其中加密密钥也被称之为公钥,可以公开;解密密钥则被称之为私钥,不可以公开。这一加密算法也被称为公钥密码算法,最常见则主要有RSA、ECC等,属于是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的公算法,也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算法原理简单、易于使用。

但是在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进程中,互联网中的数据共享也逐渐广泛,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数据加密方式,则无法有效满足实际网络应用需求。对于云计算数据资源安全加密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云计算加密技术研究中也成为新的方向。基于身份的加密、属性基加密、引入权重的属性基加密等各种加密算法都不断地被提出、论证、实施及改进。

2.3 基于身份的对称加密体制

在图书馆数据资源管理过程中,数据量非常大,在数据加密中如果还是单纯采用非对称密码体制,无法有效提高其应用效率,因此则可以采用对称密码体制实施数据加密,操作如下:

第一 步:应用对称密码算法实现图书馆数据信息[F]的加密处理,之后即为加密文件[S]。

第二 步:将[S]分成[n]个数据块[s1,s2,…,sn]

第 三步:对每个密文件块[Si]签名,假设签名序列为[σ1,σ2,…,σn],数据块[Si]的签名为[σi=μH(Si)α]。[H]在密码学中属于是[hash]函数,不同长度的0,1字符串均可以将其在群[G]上映射成为元素,在群[G]中[μ]则属于是生成元,[α]也就是图书馆数据中的私钥。

第四 步:在云存储数据库中保存图书馆密文数据库以及相关签名。

第 五步:检测文件[F]过程中,图书馆则需要生成挑战[chal=i,vi],并发送给云存储然后等候应答。其中[i,vi]为挑战对,用来对第[i]个数据块进行检测,[vi]是为数据块[i]选取的随机数。

第 六步:基于挑战[chal=i,vi]结果,云存储系统则需要对[μ,σ]实施返回应答。[μ]则需要实现图书馆挑战随机数乘以云存储数据块,乘出来的结果相加也就是[μ=i=1nviHSi];[σ]则是在计算过不同数据块签名及挑战随机数之后,进一步实施结果相乘所得,也就是[σ=i=1nσivi]。

第 七步:在进行方程[e(σ,g)=e(μμ,v)]成立判别中,也就可以分析图书馆的数据完整性。其中[e]也就是密码学的双线性映射结果,本身属于是函数运算;在群[G]中[g]属于是生成元,在进行图书馆公钥[v]生成过程中需要用到,也就是[v=gα]。

在身份加密体制实施加密处理,公钥也就可以应用用户身份信息,从而避免了任务设立CA中心的负担,但这一加密体制在应用中依旧存在多种问题,比如说数据拥有者如果想要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实现多个授权用户访问,那么在进行公钥设置过程中,则可以分别将访问用户身份信息作为公约实现机密,随着用户量的加大,需要实施协商的密钥数量也会有所增长;同时如果网络环境本身安全性不够,关于密钥的协商及分发安全渠道问题则需要进一步探索。

3 基于属性基的加密体制设计

访问用户身份信息具有唯一性,然而在其属性研究中则非常可能具有共性特点,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则提出了基于属性基加密的概念。这一方式和之前应用用户唯一身份信息作为加密数据公钥具有一定差异,基于属性加密体制在设计过程中,数据加密公约则是用户属性集合,只有用户属性集合和密文属性集合共有属性数量,能够和门限要求有效满足的时候,一个访问用户才能够解密一个密文。也就是将属性划分为普通属性和许可属性两类,用户只有在其持有的属性,并且也能够对密文访问结果以及许可属性条件有效满足的时候,才能够有效实现数据的成功解密。

3.1 傩曰加密体制的复合访问结构

假设用[TA]表示普通属性结构树,[TB]表示许可属性结构树,则基于属性基加密体制的访问结构[T]由[TA]及[TB]用“与”门操作实现,子树[TA]包含的普通属性集管理者则属于授权中心,子树[TB]则主要为属性集,管理者为数据属性。解密密文的获得必须要确保用户持有属性和[TA]和[TB]同时满足,同时也能够“与”门根节点[T],所得到才是正确的解密密文。

3.2 主要加密方案

1)密钥第一部分生成算法:将用户[u]的属性集[U]作为输入,选择随机元素[ti∈Z*p]、选择随机数[r1∈Z*p],计算[d1=gα1-r1],再为[U]中的每个属性[αj∈U]随机选择[rj∈Z*p],计算[dj=grtj-1]。最终输出用户私钥第一部分为 [SK1=(d1=gα1-r1,?j∈Au:dj=grtj-1)]。

2)密钥第二部分生成算法:将用户身份[bk]作为输入,选择随机元素[ti∈Z*p]、选择随机数[r2∈Z*p],计算[d2=gα2-r2],再为用户身份[bk]随机选择[rk∈Z*p],计算[dk=grtn+k-1]。最终输出用户私钥第二部分为[SK2=(d2=gα2-r2,dk=grtn+k-1)]。

在执行完这两部分算法后,用户[u]的一个完整私钥[SKU=(SK1,SK2)]就能够成功生成。

3)复合访问结构[T]生成算法:随机选取[s1,s2∈Zp]中的两个随机数,并且将其一一对应作为子树[TA]和[TB]的根节点,采用递归方式将共享秘密分配在[TA]中每个非叶节点。

4)密文主体部分生成算法:

分别计算 [c1=gs1],[c2=gs2],[c*=Me(g,g)α1s1e(g,g)α2s2],

最终输出密文为

[ct=(T,c*,c1,c2,?αj,i∈TA:cj,i,?tj,i∈TB:kj,i)]。

基于属性基加密方案的应用特点主要有:不管是加密还是解密方案均具有一定动态性,并且可以灵活应用,在用户解密能力以及保护密文中,可以显著实现细粒度控制。但其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每个属性值的地位和重要性都不尽相同,属性加密方案中对这方面的差异性未作区别对待,这不符合客观实际应用环境。

4 引入权重的属性基加密体制

基于实际应用环境的综合考虑,关于属性值地位则可有一定差异,在属性基加密过程中则可以加大权重的引入及应用。在图书馆数据系统中,用户属性不同则权值也具有差异,在解密过程中,只有确保密钥属性能够对密文访问结构有效满足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正确解密。实际应用中为减少计算量,属性的权重值可以分别取为不同的自然数,具体算法实现如下:

1)属性集转化算法([Γ]):将系统全体属性输入其中,属性不同权值也具有差异。对于全体属性集[Γ=λ1,λ2,…,λr]中的每一个属性[λi],分配属性[λi]允许在系统中的最大权值为整数[θi=ω(λi)]。可信中心依据属性在系统中重要程度的不同,对系统中的每一个属性都分配一个系统允许的最大权值。将属性集[Γ]中的每一个属性[λi],依据权重进行分割,将其分割后的最小份额设定为1,分割之后的属性[λi]所对应的则分别是[(λi,1),(λi,2),…,(λi,θi)],组成的集合也就被称为是全体属性权重的分割集[Γ?]。

2)系统建立[(1λ,Γ?)]算法:选择素数阶[ρ] 的群[G],记[u=iθi]。系统随机选择[h1,…,hu∈G],此外随机地选定指数[α],[α∈Zρ],可信中心根据安全参数[1λ]与全体属性权重分割集[Γ?] 运行系统,也即将全w属性权重的分割集[Γ?] 输入到系统。在以上计算过程中则可以生成公钥为[PK=g,e(g,g)α,gα,h1,…,hu],主密钥为[QK=gα]。

3)加密算法[(PK,m,A)]:输入参数则分别为公钥参数[PK]、访问结构[A]以及消息[m], [A]则属于是矩阵访问结构[(Q,f)],函数[f] 则能够有效实现属性权重最小份额和[Q]的有效对应。属性[λe]的第[θt]个权重分割位置则需要和矩阵第[i]个位置相对应,也就是确保[f(i)(λe,θt)]。[Q] 则可以作为是[l×n]的矩阵,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先在[Znp]上确定出一组随机行向量[v=(s,y2,y3,…,yn)],则可以在加密元素[s]分享中应用。如果[i=1,2,…,l],则可以计算得出[γi=v?Qi],[Qi]则和[Q] 的第[i]行相对应。

加密算法公布密文则为

[CT=C=me(g,g)αs,C*=gs,C1=gαγ1h-sf(1),…,Cl=gαγlh-sf(l)]

4)密钥生成算法[(Qk,S*)]:在密钥算法过程中,则需要首先将主密钥[Qk]和用户对应属性分割集[S*]分别进行输入,随机确定[t∈Zp],将分割集[S*]生成为属性对应的私钥[SK]。以上计算过程中所得私钥为[SK=K=gαgαt,L=gt,?x∈S*:Kx=htx]。

5)解密算法[(PK,CT,SK)]:数据接受者在得到相应密文自后,在解密算法中一一输入公钥参数[PK]、私钥[SK]以及密文[CT],如果在私钥中的属性分割集[S*] 能够对密文访问结构[A]有效满足,也就能够成功解密,并有效恢复出消息[m]。

引入权重的属性基加密体制的优点体现在该方案不但支持细粒度的访问控制,也区别对待了不同属性的不同重要性,更加贴近于实际应用环境,近年来引起较多学者的重视。

5 结束语

图书馆隐私数字资源属于是自身特有的宝贵资源,在其应用中安全性非常重要。加密处理则是有效提高数据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在云计算技术发展进程中,网络环境下的数据机密技术要求也随之加大,不断有新的加密算法提出、应用以及否定、改进等等,任何一种加密算法均具有自身的应用优势,因此在未来数据加密中,将实现不同加密体制的共同发展。由于算法原理简单、易于使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性高以及加密速度快,对称加密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中基于属性加密算法能够有效将传统的身份控制及认证,扩展成为用户属性集合认证,能够进一步实现其控制手段的丰富性。基于与门、或门等控制单元,能够设计出和不同情况相其和的访问控制结构,其在理论设计上的复杂性,近年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在当前应用过程中,基于属性加密算法和相关方案还存在一定不足,而属性权重的引入就是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 杨D, 胡予濮, 张乐友, 等. 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分级身份签名方案[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1, 45(2): 27-33.

[2] 刘西蒙, 马建峰, 熊金波, 等. 密文策略的权重属性基加密方案[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3, 47(8): 44-48.

[3] 苏金树, 曹丹, 王小峰. 属性基加密机制[J]. 软件学报, 2011, 22(6): 1299-1315.

[4] 刘帆, 杨明. 一种用于云存储的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2, 29(4): 1452-1456.

第11篇

【论文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中的每个角落,对其网络的应用以来也来越高,然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安全的问题也渐渐的浮出水面,大量的信息都出存在网络上,可能随时早到非法侵入,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的策略进行探讨分析,仅供参考。

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发展速度很迅猛,在给人们工作带来方便和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在在承担着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例如像数据被剽窃、黑客的侵袭、系统内部的信息被盗等,虽然在计算机的系统里安装了很多的安全软件,但还是难免发生诸如的类似的情况,目前,怎样能够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全球都在关注的话题。

一、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1.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攻击手段可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并不盗窃系统资料,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或信息炸弹;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黑客们常用的攻击手段有获取口令、电子邮件攻击、特洛伊木马攻击、www的欺骗技术和寻找系统漏洞等。

2.计算机病毒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曾引起世界性恐慌的“计算机病毒”,其蔓延范围广,增长速度惊人,损失难以估计。它像灰色的幽灵将自己附在其他程序上,在这些程序运行时进入到系统中进行扩散。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主板等部件的损坏。

3.网络软件的漏洞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曾经出现过的黑客攻入网络内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大部分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1.设置身份鉴别系统

首先在用户进入(即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前,系统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鉴别,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系统的合法用户,其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这是系统安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2.设制口令识别

一是设置口令字;二是采用智能卡和口令字相结合的方式;三是用人的生物特征等强认证措施,如指纹、视网膜等,口令字的设置原理是:在信息系统中存放一张“用户信息表”,它记录所有的可以使用这个系统的用户的有关信息,如用户名和口令字等。用户名是可以公开的,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用户名,但口令字是秘密的。当一个用户要使用系统时,必须键入自己的用户名和相应的口令字,系统通过查询用户信息表,验证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口令字与用户信息表中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该用户即是系统的合法用户,可进入系统,否则被挡在系统之外。

3.安装防火墙技术软件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实际上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在网络网关服务器上运作,在内部网与公共网络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保护私有网络资源免遭其他网络使用者的擅用或入侵。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一个防火墙(作为阻塞点、控制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如防火墙可以禁止诸如众所周知的不安全的 nfs 协议进出受保护网络,这样外部的攻击者就不可能利用这些脆弱的协议来攻击内部网络。

4.安装网络版防病杀毒软件

防病毒服务器作为防病毒软件的控制中心,及时通过internet更新病毒库,并强制局域网中已开机的终端及时更新病毒库软件。

5.采取数据加密技术

采取加密技术的主要因素就是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对数据流的加密,这样有效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目前最常用的只有线路加密和端对端加密,线路加密是将需要保密的信息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然而端对端加密就是发送信息者在通过专用的加密软件,将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也就是说将明文加密成密文,然后进入tcp/ip数据包封装穿过网络,当这些信息一旦到达目的地,将由收件人运用相应的密钥进行解密,使密文恢复成为可读数据明文。

6.加强管理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

在进行技术方面的防护措施后,还要对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提高安全方面的意识和提高技能发面,使他们在进行操作时避免不要的失误,一边跟好的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是很重要的,虽然目前有很多的安全软件的产品,例如像是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技术方面的维护,相对来讲光靠技术方面的维护也是不够的,由于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防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使网络技术能够跟好的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锡林,郭庆平,程胜利.计算机安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

[2]池瑞楠.windows缓冲区溢出的深入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6(9).

[3]李军.浅析互联网出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d].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 .

[4]贾晶.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简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6(28).

第12篇

论文摘要:在军事活动中,军事信息的交流行为越来越效繁,局城网,广城网等技术也逐步成为了军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信。息的劫持与反劫持等安全技术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扰为了保证我军军事秘密这个大前提,对网络坏境下军事信息安全加以阐述.

1军事信息安全概述

    军事信息安全一般指军事信息在采集、传递、存储和应用等过程中的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为防止自身的意外原因,实现军事信息安全,起码要做到的是:提出有效策略,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制,使用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网络来保障信息采集、传递、应用过程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利用性以及可控制性,信息安全状态的确定性;信息的可恢复性等。

2网络环境下军事信息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军事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说是网络 计算 机上的军事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显露,在确保系统能连续正常运行的同时,保证计算机上的信息安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网络应用必须考虑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军事信息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点。

2.1计算机病毒

     现代 计算机病毒可以借助文件、邮件、网页、局域网中的任何一种方式进行传播,具有自动启动功能,并且常潜人系统核心与内存,利用控制的计算机为平台,对整个网络里面的军事信息进行大肆攻击。病毒一旦发作,能冲击内存、影响性能、修改数据或删除文件,将使军事信息受到损坏或者泄露。

2.2网络攻击

    对于网络的安全侵害主要来自于敌对势力的窃取、纂改网络上的特定信息和对网络环境的蓄意破坏等几种情况。目前来看各类攻击给网络使用或维护者造成的损失已越来越大了,有的损失甚至是致命的。一般来讲,常见的网络攻击有如下几种:

    (1)窃取军事秘密:这类攻击主要是利用系统漏洞,使人侵者可以用伪装的合法身份进入系统,获取军事秘密信息。

    (2)军事信息网络控制:这类攻击主要是依靠在目标网络中植人黑客程序段,使系统中的军事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落人指定入侵者的手中。

    (3)欺骗性攻击:它主要是利用网络协议与生俱来的某些缺陷,入侵者进行某些伪装后对网络进行攻击。主要欺骗性攻击方式有:ip欺骗,arp欺骗,web欺骗、 电子 邮件欺骗、源路由欺骗,地址欺骗等。

    (4)破坏信息传输完整性:信息在传输中可能被修改,通常用加密方法可阻止大部分的篡改攻击。当加密和强身份标识、身份鉴别功能结合在一起时,截获攻击便难以实现。

    (5)破坏防火墙:防火墙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目的是防止非法登录访问或病毒破坏,但是由于它本身在设计和实现上存在着缺陷。这就导致攻击的产生,进而出现军事信息的泄露。

    (6)网络侦听:它是主机工作模式,是一种被动地接收某网段在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并借此来截获该网络上的各种军事秘密信息的手段。

2.3人为因素造成的威胁

    因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人机系统,除了技术因素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因素。如国外的情报机构的渗透和攻击,利用系统值班人员和掌握核心技术秘密的人员,对军事信息进行窃取等攻击;内部人员的失误以及攻击。网络运用的全社会广泛参与趋势将导致控制权分散。由于人们利益、目标、价值的分歧,使军事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现脱节和真空,从而使军事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广泛而复杂。

3 网络 环境下军事信息安全的应对策略

3.1信息管理安全技术

    军事信息存储安全最起码的保障是军事信息源的管理安全。随着 电子 技术的快速 发展 ,身份证、条形码等数字密钥的可靠性能越来越高,为了验证身份,集光学、传感技术、超声波扫描技术等一体的身份识别技术逐渐应用到军事信息安全中来。

    3.1.1指纹识别技术

    自动指纹识别系统通过获取指纹的数字图像,并将其特征存储于 计算 机数据库中,当用户登录系统时,计算机便自动调用数据库中的信息,与用户信息进行比对,以此来保证用户对军事信息使用权的不可替代性。

    3.1.2虹膜、角膜识别技术

    虹膜识别系统是利用摄像机来采集虹膜的特征,角膜扫描则是利用低密度红外线来采集角膜的特征,然后将采集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注册者信息进行比对,借此来保证登录的权限,进而起到保护军事信息安全的作用。

3.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使用者的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和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型和监测型。

3.3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对军信息内容进行某种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其他人在没有密钥的前提下不能对其进行正常阅读,这一处理过程称为“加密”。在计算机网络中,加密可分为“通信加密”和“文件加密”,这些加密技术可用于维护数据库的隐蔽性、完整性、反窃听等安全防护工作,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既然网络本身并不安全、可靠,那么,就要对全部重要的信息都进行加密处理,密码体制能将信息进行伪装,使得任何未经授权者无法了解其真实内容。加密的过程,关键在于密钥。

3.4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是通信双方在网上交换信息用公钥密码防止伪造和欺骗的一种身份认证。在传统密码中,通信双方用的密钥是一样的,既然如此,收信方可以伪造、修改密文,发信方也可以抵赖他发过该密文,若产生纠纷,将无法裁决谁是谁非。

    由于公钥密码的每个用户都有两个密钥,所以实际上有两个算法,如用户a,一个是加密算法ea,一个是解密算法da。

    若a要向b送去信息m,a可用a的保密的解密算法da对m进行加密得da(m),再用b的公开算法eb对da(m)进行加密得:c=eb(da(m)); b收到密文c后先用他自己掌握的解密算ddb对c进行解密得:db(c)=db(eb(da(m)))=da(m);再用a的公开算法ea对da(m)进行解密得:ea(da(m))二m,从而得到了明文m。由于c只有a才能产生,b无法伪造或修改c,所以a也不能抵赖,这样就能达到签名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