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21:5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虽然现在我们的幼儿园和小学针对“问题孩子”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同时开展了浩大的“治未病”工程。但是单亲家庭和组合家庭是这些“问题孩子”的源发地,家庭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极度敏感,一丝一毫的异样他们都会往心里去。所以,我们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健康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不管是哪一种单亲家庭产生的“问题孩子”,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温情,感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给他们带来的关注和爱护,让他们明白失去一个亲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还有更多关爱他们的其他成员;关闭了一扇门,却敞开了另外几扇窗。家庭成员还要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做他们倾诉的倾听者,做他们思想行为的引导者,最主要的是做他们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他们的行为千万不要横加指责或者是不闻不问,更不可以对他们做的事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言行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孩子以后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待人接物的标准都源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古人所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在孩子面前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展现出为人师、为人父母的典范。所以,家长空闲时间要多陪孩子学习,尽量和孩子一起学习,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使孩子养成一生受益无穷的良好习惯。
三、在家里培养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被大人宠溺的无以言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其宠溺程度无以复加。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挫折的锻炼,尝试失败的机会,体验失败滋味。或许有人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本身就遭遇了人生的一个重大的挫折,再也经受不起挫折和失败。这毋庸置疑,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他们就能早日走出心中的阴霾,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学习,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培养孩子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一个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并不是长大以后才需要学习的。一个人从小接受的良好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思维定势,惠及一生。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让孩子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勇敢地承担他们必须承担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有意识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和家庭的某些无关紧要的决策,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完成任务的使命感,甚至有意给他们创造条件,迫使他们去做一些需要承担责任的事务,使他们了解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的角色中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当他长大后才能自觉地担当起对社会和对家庭应负的责任。
作者:赫俊岭 单位:唐山丰润区石各庄镇四户小学
一、心理问题分类:
(一)自卑型:他们平时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二)放任型:他们平时表现为无组织纪律观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控力差,对集体漠不关心,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学习成绩差。
(三)戒备型:他们平时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没有集体荣誉感,学习无上进心,学习成绩差。
(四)狂躁型:他们平时言行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
(五)少年老成型:他们平时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但他幼小的心灵早巳背上家庭沉重的包袱,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为家庭的破裂感到羞耻,往往说话、办事与年龄不相称,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
总体上,这些孩子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教师的教育,经常与教师作对,他们有时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教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容易受外界诱惑,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父母分手后依然要象以前一样关爱孩子
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初现感情破裂而无法继续一起走下去的时候,要尽量寻找适当的机会,两人心平气和,或单方家长以一种比较轻松方式将这个决定告诉孩子,并说明父母的分开并不意味着停止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他始终是父母心中的宝贝。让他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单、孤独和不幸的。浓浓的爱意和亲情可以减少家庭的破碎所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
而现实生活中,往往离异的夫妻双方心中都有结,大都不能像朋友一样交往,有的家长见丫面不分场合随时发生口角,甚至当孩子面说对方的坏话。这样,就变本加厉的加重了孩子内心的阴影,这会改变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导致孩子疏远父母。所以,在孩子面前美化两人关系很有必要,让孩子感觉到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可是他们还是好朋友。孩子应该是父母共同拥有,不是哪一方拥有抚养权就归属哪一方的所有。因此,无论父亲或母亲,虽然不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都应该尽量多抽空多陪陪孩子谈心聊天。这样可以促进与孩子的关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谈天教育孩于一些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善恶,帮助弱者,富有爱心的人才会拥有许多朋友,在以后的道路上就不会孤独。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并不一定不幸,只要有家长的爱心给予、有良好的教育方式,那么你的孩子同样会拥有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一样的幸福。
三、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中往往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伴。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大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四、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化解孩子思想上的死结
年少的单亲孩子因为感觉到自己家庭的余宗不同,他们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五、利用社会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一个孩子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如教师、男同事等,以免形成上面所说的偏阴人格。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角色教育的问题。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的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六、科学的教养
(一)力争多放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务,不要过度保护。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于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代作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依赖,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单亲家庭问题孩子;教育方法与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相互交融的地带,这一特殊地区单亲家庭孩子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母的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中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就有九个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了解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话题是沉重的,单亲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长很少能像家庭健全时那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质量、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时予以纠正。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自顾不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观察,并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不大合群,性情孤僻。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家庭不健全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嘲笑他。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逐渐变得性情孤僻,冷漠。
2.意志薄弱,消沉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再没有了温馨的家庭,原先惬意舒适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父母面前甜蜜地撒娇,幸福的生活没有了,美好的憧憬消失了。这种消沉低迷的情绪使他们变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毫无朝气,暮气沉沉。
3.叛逆不羁,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的破裂,导致他们心中几乎没有了亲情、没有了信任。他们不接受批评,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们在扭曲了的心理支配下,为所欲为,以此来发泄愤恨不平的心情。如骆同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孩子,上课时故意发出怪叫声扰乱课堂纪律,常常睡觉,作业不做,撕烂教科书。不做值日,乱丢垃圾。学校段考时骗家长说放几天假,自己赶集去了。还常常拿同学的钱,有一次还偷窃小卖部二十包鸡腿……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他们的艰巨的任务。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关注其成长的足迹。当学生一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学校应及时调查了解单亲学生的人数,建立其成长档案袋。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用耐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使其初中阶段健康地成长。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2.双管齐下,极力争取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本地由于政府开发新城区,征收了学校周围村庄大量的田地,一些家庭日子宽裕起来,不大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就是本地是旅游胜地,很多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人的观念是孩子在学校读书,不指望他学得多好,反正将来找碗饭吃也不难。家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必须与家长沟通好,孩子在学校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学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不能缺席,必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不能扔给学校不管或父母间互相推诿。
3.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4.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
5.激励孩子树立起信心。单家庭的孩子,情绪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高位截瘫仍然笔耕不辍;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出生就遭遇不幸,却不懈努力,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他们身边同类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经历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6、对单亲问题孩子,只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不讥笑讽刺,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注意寻找单亲家庭问题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和鼓励,使他(她)知道老师看得起自己而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实话给老师。老师就可以针对性的教育。
关键词:农村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原因 ;对策及建议
一、调研目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小环境,它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加之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因而离婚率也呈上升趋势,导致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即“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18周岁以下的、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为了能够了解农村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心理症结所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进行了怀柔区农村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活动。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情况
此次调研,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所农村中学初一学生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2份。
三、{查结果与分析
(一)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学习焦虑因子比较
在112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单亲家庭学生还是双亲家庭学生学习焦虑因子都非常高,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焦虑达到8分以上即强焦虑的为67%,双亲家庭学生为68%。这些学生对考试坏有明显的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的分数。单亲家庭没有学生的学习焦虑低于3分,而双亲家庭学生只有2%的人学习焦虑低于3分,这些学生学习不会受到困扰,能够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造成学习强焦虑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1、这些学生生活在深山区,他们渴望走出大山,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因此他们格外重视学习成绩,过分的压力带来了过度的焦虑。2、家长教育知识有限,他们只关注孩子的成绩。3、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很多老师在应试的大背景下,依然将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
(二)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对人焦虑因子比较
在对人焦虑因子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焦虑程度强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双亲家庭学生,达到了22%,这部分学生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时往往退缩回避。而双亲家庭学生40%的人在与人交往中都热情大方,容易结交朋友。
这一结果与单亲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密不可分。在农村,单亲家庭往往会受到村民的关注,大家有意无意的议论会给他们带来困惑,特别是有些单亲家庭的生活比较困难,这会令学生觉得自卑,害怕与人交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我是谁”成为他们思考的话题,而人际关系成为困扰他们的大问题。因为缺少了父亲或母亲的关爱、引导,他们往往没有与人沟通的方法,加之自卑心理作祟,所以与人交往中,他们会呈现出很强的焦虑。
(三)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孤独倾向因子比较
在孤独倾向因子的比较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强焦虑明显高于双亲家庭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他们开始过多的关注自己,坚持自己的见解,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评价过高,造成其与人交往的期待过高,渴望受到欢迎,拥戴,但是当现实与愿望相反时,心灵产生极大的落空,因而产生孤单的感觉。评价过低,自卑心理导致其不愿与人交往,封闭自己,久而久之形成孤独。
2、家庭原因。任何心理问题的出现和形成,都会有其形成的家庭环境。(1)农村父母往往只关注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与父母沟通的意愿。(2)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和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隔代人之间缺少共同的话题。(3)有些父母会将离婚的怨气转嫁到孩子身上,疏远孩子。
3、学校的原因。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会无意中将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自己也会不自觉的与他人进行比较,而在比较中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体验到挫败感,进而锁住自已的内心世界。
(四)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自责倾向因子比较
在自责倾向因子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自责倾向强的比例基本一致,比例不高,这些孩子常常怀疑自己能力,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我们也会发现单亲家庭学生自责倾向弱的孩子所占比例高于双亲家庭。
这一状况反映了孩子的归因方式,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采用了外归因,这与他们的经历、感受以及社会的强化密不可分。家庭的解体令他们觉得痛苦,有些孩子产生了怨恨心理,而在社会交往中,很多人面对这些孩子的过失往往会指向他们的家庭状况,这在无意中也起到了强化作用。
(五)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过敏倾向因子比较
在过敏因子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无论单亲家庭的学生还是双亲家庭的学生大都会有过敏倾向,只是程度适中,其中单亲家庭学生过敏倾向强的学生所占比例略高于双亲家庭学生。这些学生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
农村学生普遍敏感的现状源于青春期心理特点,他们处于心理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的矛盾中,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同伴的看法。农村学生对自己往往有很高的期待,但同时也有着很强的自卑,因此他们会表现出一定的敏感。
单亲家庭的学生更易敏感,因为他们在精神上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歧视,他们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这种实际存在或臆想的社会评价压力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人产生怀疑,对人缺乏信任。
(六)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身体症状因子比较
身体症状因子强表现为当焦虑急剧袭来时,感到将会死去,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感到喘不过气,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如果焦虑是慢慢产生的,就会心神不定,心跳异常,脉搏混乱,想呕吐,食欲不振,肚子痛或失眠等等。通过这一因子的比较我们发现22%的离异家庭学生这种身体上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
究其原因,单亲家庭学生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帮助和指导,也缺少朋友的帮助,所以更害怕,更担心不好的事情的发生,一旦发生了,因为缺少了亲人关爱和帮助,会很焦虑,相应的身体症状自然就随着产生。
(七)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恐怖倾向因子比较
从表中看出,学生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强烈的恐怖倾向,单亲和双亲家庭学生的差异也不明显。
(八)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冲动倾向因子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等程度的冲动倾向中,单亲家庭学生要比双亲家庭学生高出23%。在强烈的冲动倾向中,单亲家庭的学生比双亲家庭学生高9%。这样的学生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
造成这一现象首先与单亲家庭学生孤独、焦虑等情绪密切相关,他们因为学习、人际关系焦虑,而父母不能给予帮助和疏导,同时他们又缺少同伴关怀、分享,因而会有冲动倾向,以排解焦虑等消极情绪。
其次与父母情绪控制能力密不可分。父母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敌对情绪,生活中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映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
四、教育对策及建议
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单亲状况下,父爱或母爱的缺损都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伤害,容易使这些未成年子女形成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因而学校、家庭、社区必须形成合力加强对农村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关爱和指导。
(一)家庭教育
1、榜样示范。启动孩子心中的智慧和道德资源不是靠说教,而是靠行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重在榜样示范,重在对孩子人格心灵的唤醒。单亲家长应坦然而勇敢地对待现实,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要以宽容乐观的心态立身行事。
2、责任担当。家长必须承担起来教育孩子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对孩子特别是单亲子女要做到养育并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注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交往,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引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明辨是非善恶。
3、宽严有度。在单亲家庭中,要有原则地对待孩子,不能一味溺爱,也不能简单粗暴。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素质、学校的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物理心理环境等实现的。
1、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其工作水平,拓宽其工作渠道,丰富其工作形势,如利用心理课、心理小报等媒介加大对农村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关爱;运用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农村单亲家庭青少年缓解压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通过心理咨询做好个别辅导。
2、班主任老师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确保班级氛围和谐安全。
(1)以爱育心。真教育就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有从心里出发才能打动心灵。班主任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爱,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温暖。
(2)以课育心。班主任要组织好班级团体辅导课,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有效的沟通方式,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系统。
(3)以活动育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单亲家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面对生活的积极心态。
(4)以细节育心。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要建立成长档案,关注其情绪、感受、行为等变化,挖掘优势,积极引导;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解决,要做到勤观察,常提醒,多鼓励,促发展。
(5)借用外力。班主任要积极与任课老师沟通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社^教育
社区能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结合为一体,有利于发挥三者的互促互动效应;有利于挖掘、协助和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为单亲家庭学生服务;有利于单亲家庭学生的育。
1、加强对单亲母亲(父亲)的心理关爱与指导。通过团体活动、个案咨询等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加强对单亲母亲(父亲)家庭教育的培训。开展系列社区讲座活动,指导其掌握相关子女教养技巧,改善亲子关系。
3、为单亲家庭孩子创造了健康成长的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开展教育性、发展性的团体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单亲家庭青少年不 良情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 张开荆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杨全清
关键词:单亲家庭 学前儿童 教育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
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如何搞好单亲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由于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不少家庭在不断地探索。但是,有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使大多数单亲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或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而且很难制止。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出现偏差,轻者表现为胆怯、孤独、固执和不合群,重者会产生对别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理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这类自卑感强的孩子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
有的孩子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孩子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孩子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自由散慢,进取心差这在正常家庭的孩子身上虽然也时有表现,但是在父母离婚的孩子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们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缺乏父母的“严爱”,也缺乏双亲的言传身教,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成绩下降,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常常一人独自行事。
二、单亲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容易陷入的误区
1、把夫妻双方的矛盾、离异看成是大人的事,跟孩子没有关系,因而根本不予沟通,殊不知孩子内心承受的压力有时比父母还大。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为有一个完整的家,想做一条“拉链”,牢牢地把父母系在一起。无奈中,她竟采取一系列极端方式:出走、逃学、滥交男友、割腕。在她的胁迫下,离异父母三次复合,可终因感情不和第四次离婚。见自己拼命想保住的家彻底散了,女孩抑郁成疾,患上严重抑郁症。
2、利用孩子,当作伤害另一方的武器。夫妻双方在矛盾冲突中容易失去理智,而弱者最佳的报复手段是用孩子作武器回击对方,根本不顾及孩子感受。挑拨孩子与对方的关系,经常在孩子面前哭诉或痛斥另一方的“恶行”,“不是”,让孩子左右为难。有的抚养者无端地限制孩子与另一方的接触,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与情感的健康发展。人为地阻隔孩子与父亲(或母亲)的往来,容易导致孩子的情感空白,扭曲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孩子本来与父亲(或母亲)有很深的感情,离异后,一方强迫孩子断情,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势必会使孩子出现烦躁不安、痛苦难耐等心情。
3、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单亲家庭的父母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无限的爱都在独生儿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在行为上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良习惯不敢说“不”。这样久而久之,就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成为机警,有责任心,独立、自律的人。这种偿其厚爱的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霸道及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爱,这是对的,但一定要掌握分寸,最好爱在心里,严在实际形动中。
4、有的父母因为忙而顾不上管带孩子,他们大多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漠不关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虽然他们也扬言自己爱孩子,然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爱。既没有与孩子共同体验忧乐,也谈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习如何,甚至连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也以种种理由加以推辞。另一类家长对孩子学业或教育放任自流,不加拘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会自己克服困难。这类家长与溺爱包办一样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和责任心是比较弱的,需要加以培养,毕竟孩子年幼,有很多困难需要家长帮助的。
三、单亲家庭教育子女的方法
1、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反而怨恨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家庭变故的原因,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从而取得孩子的谅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单亲家庭要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渴望。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诋毁咒骂另一方,如果孩子愿意也可以和另一方家长生活一段时间,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有益处的。
2、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把握平衡,对孩子的要求应是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还会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如果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该放松时坚决放松,家庭要洋溢着民主氛围。但原则问题决不宽松。
关键词:单亲子女 完整家庭 心理问题特征 家庭教育
引 言
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大体一致的情况下,个体发展的差异主要在于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开放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击,解体的家庭逐年增多,社会上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单亲家庭,它意味着家庭的危机和一张新的贫困形式的产生。单亲家庭子女的培养和心理调适,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于是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毫无疑问,在单亲状况下,父爱或母爱的缺损都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伤害,容易使这些未成年子女形成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并且子女的年龄越小,这种不良影响的力度越大。
一、单亲家庭子女主要存在着以下心理特点:
1.内向自卑,抑郁冷漠。
孩子也懂得比较,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得胆怯,缺乏自信,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为的冷淡,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
2.缺乏引导,生活渺茫。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凡事“大不了”当头,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3.充满憎恨,暴躁易怒。
父母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生活中稍有不顺心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
4.胆小孤僻,多疑嫉妒。
当单亲家庭子女往往对自己做出偏低的评价,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另外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和僧恨。
5.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管,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与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手段。
1.增强交流,沐浴温馨的友情。
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通过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让单亲家庭的孩子感受友情带来的幸福与温暖,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感受到人生不幸中的幸运。
2.克服自卑,扬起自信的风帆。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思想负担重,他们不愿意让老师、同学知道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对于这一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3.严字当头,剔除顽劣的陋习。
用爱心抚慰创伤,但也绝不能忘了严格要求。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倾注爱心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要求,丧失原则。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时期缺乏严格的家庭管教,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容易犯一些错误。当然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不可伤其自尊。常提醒,多鼓励,多方启迪其作为学生、子女、祖国接班人的责任感。
4.保护自尊,撑起感情的蓝天。
现在课本上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大都是描写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遇到教师讲述这种浓浓的人间真情时,感情脆弱的学生会触景伤怀,泪流满面。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当教师提问他时,却说不知道,不愿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尽量从感情上给这些孩子以照顾,避免让他们回答对他们来说敏感的问题,给学生留一片感情的蓝天,保护那颗受伤的心。
5.爱心永恒,抚慰心灵的创伤。
作为孩子第二父母的老师,首先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弥补孩子心中那份残缺的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应齐抓共管。班主任应经常和课任老师交流意见,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对教育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家长,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经常更换教育方式。
6.家校联系,不留教育的真空。
一、了解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
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因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如有的学生特别自卑,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自卑的心理影响了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于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二、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1.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加强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把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对科任老师说明,由他们帮助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2.用爱心温暖学生
班主任可以用“爱心”行动来表达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关爱,以情来感动他们,比如班主任可以在课间与他们一起游戏,还可以在单亲学生过生日时赠送一件小礼物,在他们学习困难时多加以辅导,生活上要关心他们的冷暖温饱,以真情来感动他们。
3.用友情转化学生
单亲家庭学生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班干部是班主任非常好的助手,教育和帮助这些单亲子女离不开班干部。班上可以开展“一帮一”的助学活动,每一个单亲学生都有一个班干部帮助他们,从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了解单亲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绝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4.做好单亲学生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
单亲学生的家庭,家长大多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管教不得法,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特别是有几名男同学的爸爸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也有不少离异父母,为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他们不知道这种溺爱会严重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单亲家庭子女各种性格缺陷的因素,其消极影响是绝不能低估的。所以,班主任应对单亲家长进行必要的家教指导。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能够有效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技能,促进学生的转变和成长。
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对单亲家庭子女如何进行正确的教育越来越重要。不让单亲家庭的子女成为失群的孤雁,这是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职责。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环境特殊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反复,因此班主任必须有耐心,发现反复,不能简单批评,更不能放弃。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我们必须多加关心,多加引导,多加鼓励。
关键词:单亲班主任品德教育
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单亲家庭,这是一个令人棘手的社会问题,且有随经济发展而愈发严重的趋势。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有这样的体会:在品德缺陷孩子中,单亲家庭学生比重大,问题多。品德缺陷是指学生学习精力不集中,有攻击、冲动行为,扰乱集体、说谎、逃学,学习上有困难等等。这些行为不是暂时的、偶然的,需要长期矫正。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调查研究所的调查,中学生有不良品德行为者占20%,从我对几位学生品德行为的调查发现,在品德缺陷儿童中,单亲家庭学生占有60%以上。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征有共性也有个性,据我对所教学生的分析大致有下述4种差异:
1.女孩跟母亲生活,家中缺少男性,许多本应由父亲承担的事情,都要由母女完成。因此,生长在这种环境的女孩子胆子大,行为无抵赖,厉害,并善于指挥别人。
2.男孩跟母亲生活,母亲一般视儿子为掌上明珠,尽全力保护。这类男孩子胆子小,貌似脾气大,不可一世,但外强中干,隐藏着怯懦,且不能吃苦,有小公子哥味道。
3.女孩子跟父亲生活,生活懒散,没规律,如果遇上父亲经济宽裕,便总想在经济上弥补孩子的遗憾,但久而久之,便使这类女孩子养成不拘小节,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4.男孩子跟父亲生活,个人卫生差,爱到室外活动,游手好闲,多数父亲忙着第二次组建家庭,顾不过来教育照顾孩子,也不回避孩子,这类孩子易早恋。
班主任在对待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班主任应重视情感在首先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
单亲家庭子女身上毛病多一些,受的表扬少批评多。他们往往对周围人有一种对立情绪,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地对待老师和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对这种学生训斥或说教常常无济于事,情感教育则可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首先要求教师提高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洞察能力,班主任只有把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把心交给班主任,才能达到心理交融,完成教育任务。情感教育用得好可起到情通理达作用,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情感教育混同迁就学生错误,对学生的宽严都应智谋,宽是爱,严也是爱,关键是要用好“宽”“严”这个情感教育双刃剑。我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子不和家长讲实话,我带着真情实感反复对她进行多种方式的帮助教育,她不但讲了实话,还有了转变。另一单亲家庭男生劳动非常娇气,我想方设法严格要求他,使他从劳动中受锻炼,取得了进步。
二、主动请单亲家长配合工作
单亲家庭学生的一些不良品质是多方面环境影响,通过学生内心活动产生的,是外因起作用的结果。我们做学生的工作,不可忽视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认真做好每一次家访和来访,认真把握住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每个契机。
单亲家长教育孩子困难多,他们既是父亲,又是母亲,两个人的事一人做。对这些家长,老师应同情、理解、关心他们,取得家长信任,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达到默契,促成家庭教育好的氛围形成。有一个学生,母亲因车祸去世,其父精神萎靡,对孩子很少关心,致使孩子自由散漫,花钱如流水,穿衣不适时令,基于过去我与家长关系融洽,当我提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这位家长受到震动,他打起精神立即行动,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孩子的行为有改变。总之学校主动与家庭协调配合工作,可以改善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环境,为他们健康成长多铺一条路。
三、在集体活动中温暖单亲家庭学生的心
人怕孤独,单亲家庭学生,如水中行船少了一支桨,产生不平衡感,班主任应尽量在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坐上班集体这艘几十人划的大船,找到更大平衡。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孩子当中,单亲家庭的子女占有相当的比例,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和整个社会的息息相关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寻找对策。
一、单亲子女方面
1.勇敢面对现实,摆脱孤僻自卑的心理。
单亲子女要主动调节心理,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向家长、朋友或老师寻求帮助。此外,要主动与人沟通,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相信老师和同学也会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你解决心灵上的困惑,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业余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能扩大知识面,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兴趣、陶冶情操等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单亲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单亲子女活动的积极性,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可以使他们及早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为建立自信心提供良好的机会。
二、单亲家长方面
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
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如果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抑郁、消沉、悲痛的情绪之中,那么将对子女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绪的前提。因此,单亲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面对并解决新问题,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逃避困境,用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采取宽严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双亲的抚育和教育下,会更有安全感,有利于身心的自然健康发展。然而,家庭的缺损往往也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诸多的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加强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当然,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因此,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助、自强。
3.培养广博的情感。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成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家庭中最基本的成员是夫妻和子女,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家庭结构的破裂,从而使家庭关系失调。”在单亲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情感残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帮助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子女克服情感心理障碍。单亲家长要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情感,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调整自我,用良好的意志品质战胜来自各方面的挫折和困难,使孩子明白父(母)亲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4.丰富家庭生活内容,扩大子女生活圈子。
由于家庭关系的失调,单亲家庭往往表现出沉闷、压抑的生活气氛。这种气氛势必会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单亲家庭除有常规的生活外,还应安排一些有趣的娱乐、休闲活动,家长也要学习一些有关现代家庭生活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增添生活乐趣,使孩子摆脱单亲家庭的孤独感和不适感。同时,单亲家长还应扩大家庭生活的范围,不仅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增强与同龄孩子之间的友谊,而且还要让子女多接触其他亲友中的长辈,能够跟长辈交流和沟通。
三、学校方面
1.要正确认识单亲家庭,用情感教育人。
学校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关心单亲子女,不歧视他们,给单亲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没有轻视、敌意,充满真诚、关爱的环境。其次,教师要主动去信任、理解、尊重这类学生,关心、帮助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以真诚的情感来激活他们丰富的情感领域。只有对他们倾注爱,才会便于交流和沟通,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2.开展有益的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群体里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比单独对个人进行性格培养更为有效,能使孤僻的性格日渐活泼、开朗。所以,学校要组织一些校园集体活动,教师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尽量的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充分肯定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表扬他们为集体活动做出的成绩,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集体中光荣的一员,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群体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从中获得集体的力量,以此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单亲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及人格发展的规律,本着热爱学生的精神,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聂琼芳. 单亲家庭的优秀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版) .2006.10第五期
关键词: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认识、情绪、情感、学业、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与完全家庭的孩子存在较大差异[1]。这给社会带来了不少压力。据国家青少年犯罪调查组证实,青少年犯罪有不少比例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离家出走、流浪、自杀等事例中也有不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通过对我院354名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有29名学生来自离异或单亲家庭,占学生总数的8.19%。在这29名学生中,有2名学生思想道德和学习成绩优秀;有6名学生成绩一般,不善交流,性格内向;有21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经常旷课、逃学或者迷恋上网。
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调查情况不难看出,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方面与完整家庭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探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情感薄弱。
由于父母离异或者缺位,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变化,家庭亲情和温暖缺失,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他们往往更容易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以至于萎靡不振、破罐破摔[2]。部分单亲大学生因家庭变故而表现出生活中不敢交往或在交往中多疑、戒备心强,听不进别人的劝导,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从而容易形成情绪的强烈波动导致情感上格外脆弱。单亲大学生受其家庭的心理创伤,在情感方面一般会表现出痛苦、自责、封闭、自卑、抑郁、猜疑、嫉妒、孤独、冷漠、逃避等心理特点。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他们在群体活动中的交往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必然会对单亲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3]。
2.心理逆反。
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关爱的孩子,从心底里有一种被抛弃的屈辱感,部分大学生表现为对社会有对抗情绪,难以与人合作,由此产生种种心理障碍。这种认知失调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很容易诱发各类心理问题,形成各种人格障碍,包括型的人格,甚至导致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尤其是第三者插足而造成家庭离异的。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往往对教师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对老师和同学有着莫名的抵触情绪,很不合群。
3.行为偏激。
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单亲大学生对社会、集体、他人,以及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也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家庭的打击和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容易远离集体,与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发展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容易出现行为上的偏激。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对父母的憎恨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仇视身边的人,甚至仇视整个社会,于是就有可能产生报复心理,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渲泄他们长期压抑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因而吵架、斗殴等社会不良现象在他们身上时有发生。
4.心态消极。
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而产生消极心理。他们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整天郁郁寡欢,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由于成长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经历,单亲大学生大多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表达、有烦恼自我承受,不能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或表现为任性、自私、无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征。有些单亲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烦恼无从发泄,遇到问题缺乏信心,往往选择自暴自弃或自我发泄。
二、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可能产生心理上的失衡,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我们教师应关注以下对策。
1.给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点温暖。
单亲孩子的爱的天平是失衡的。他们心中非常渴望爱。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在经历过一段郁闷伤心,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时期之后,通常会进入一个极度渴望被关注的阶段,尤其是在步入新的大学生活的阶段。我们要用爱心去陶冶,使他们领略人世间的可贵情感,在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在学习上耐心地加以辅导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还是有人爱他们,关心他们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别的日子,如学生的生日,春节,中秋节等,我们给学生送去温暖的话语,节日的惊喜和特别的帮助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建立心理咨询投送箱和单亲学生档案。
倾吐、发泄是心理的需要。我们要给学生一些倾吐、发泄的驿站。可以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恼。建立心理咨询投送箱既可以帮学生切实解决心理困惑,又可以免去他们当面叙述的尴尬,使他们畅所欲言,打开心结。另外,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深入调查单亲大学生的家庭情况,摸清单亲大学生的家庭状况有助于对学生的深入教育。我们可通过一些表格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家庭状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平时观察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深入谈话,主动与亲人联系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再将了解的情况记录下来,建立比较完善的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而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打下基础。在进行帮扶教育时,要重视方式方法,兼顾学生敏感的自尊心。
3.用肯定、尊重和集体生活点亮学生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我们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对单亲家庭学生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向师性”,关注学生主体,又要懂得学生的独立性,在民主型教育与管理中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学校还要为单亲学生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创造条件,通过集体活动的合作,让单亲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中得到帮助,满往需要[4]。单亲家庭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而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即使没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如可安排他们为班级同学发送信件、布置联欢会场地等,让他们感受到班级对他们的需要,体现他们的价值,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生活的自信,在活动中体现其价值[5]。
4.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勇于承担责任。
由于这些学生生活中缺少亲情,周围的亲人都容易把他们当成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对他们过于宠溺、过多娇惯,对他们应该做好而没有及时按质按量完成的任务加以人为的“包容”,这会让他们形成惰性和依赖性[6]。而且,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变故,对社会、对家庭不可能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对自己也没有正确全面的评价,同正常家庭学生相比,他们往往更加缺少辨析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有意让他们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参与班级和家庭的某些决策,培养他们的能力和责任感,甚至有意给他们创设勇于承担责任的事务,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他们尽到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适应社会和勇敢承担责任时,及时地给予他们微笑和鼓励,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5.社会重视,家庭关注,全方位共同努力。
单亲家庭的学生,多数心理会发生种种异常,喜怒无常、悲观失望、心理压抑、易发怒、烦躁、固执己见、敏感而离群,甚至行为上表现出极端的现象。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应负起教育责任,家庭,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单亲家庭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综上所述,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是任重而道远的“爱心工程”,教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注意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辅导需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7]。每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这项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帮助这些受过心理创伤的孩子度过人生的低谷,迎接高处的阳光。
参考文献: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聚焦单亲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华就业网,2004.6,2009.10.
[3]刘刚,齐宪磊,李守仁.浅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94-95.
[4]徐晶.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的模式构建――交往实践[J].新西部,2008,(18):148-149.
[5]郝江华.浅谈高等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27-129.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方法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身亡,其主要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们当中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卑
自卑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之一。它是由自我评价过低而引起的一种消极的、不适当的自我否定的态度。在活动中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父母离异会影响到子女的学习、认知、社会性等方面。若再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会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自己什么都不满意。
2.怯懦
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子女易产生形成怯懦性格。它的核心就是害怕,害怕一切。它的基本特征是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等。破裂家庭的夫妻由于感情纠葛,不仅无力顾及孩子,还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使孩子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抑制。因此,离异家庭子女多表现为抑郁和退缩。
3.粗暴
易冲动而又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其核心是冷酷无情。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经常争吵、打闹,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定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离异家庭子女更是如此。
4.孤僻
离异家庭的子女很容易产生性格孤僻,他们自我评价较低,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会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以至不能接受自己。他们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
5.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主观上感到非常痛苦,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社会适应能力差,依赖性较强,对集体冷漠,与师友感情疏远,容易出现对抗情绪,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以及“破罐子破摔”的行为。多数时候会出现父离异前家庭条件不错,也很有文化传统,从父母离异后,沾染了不少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与家长的教育背道而弛,厌学,纪律散漫等情况。
那么,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我班有一名叫魏鑫的同学,她的母亲早就去世了,父亲又成立了新的家庭,她与继母不和,经常闹别扭,有时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学校,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我了解了情况后,及时和她进行沟通,父亲总不能单身一辈子,你总是要离开父亲的,要想父亲好好的生活,那必须得有人陪、又人照顾。在我多次的教育下,她能正确处理与继母的关系,我感到很欣慰。
2.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 “手拉手,一帮一”、 “同在一片蓝天下”、 “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