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3 02:4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家庭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问题。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早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终身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学生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家庭教育出现了明显的缺失,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传授小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外,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教师针对小学生的特性,总结出几点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目的在于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促使小学生家庭教育更有效果。
一、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
小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安全感,因此,小学生对于家长以及班主任有较强的依赖,小学生希望自己的父母以及教师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自己,并且能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但是,现实是不少家长工作繁忙,学生都是爷爷奶奶在照看,父母陪学生的时间短是造成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这就会导致不少学生孤僻、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的现象,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家长要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教师每天都会用15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来陪学生阅读,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会天真的提出“为什么小女孩的家人不管她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等类似的问题,此时,正是家长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机,“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亲人了,她并不像你这么幸福,你现在可以和亲爱的家人一起喝茶一起读书,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小朋友正在遭受苦难,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快快长大,快快懂事,不调皮,不让家人担心……”,学生会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家长对学生错误的思路和想法做出指导,让学生能够分清是非,并且对于家长的教导牢记于心,陪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亲情的陪伴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也是缺失最严重的,作为家长,要想真正将家庭教育做到位,花费时间和精力陪伴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二、创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环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的温馨是任何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社会关系往往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父母,进而影响着家庭生活,学生的父母回家后,和学生交流少,长时间抱着手机过个人生活或者长期沉浸于复杂的社交环境,习惯晚归,往往也会引发家庭的不和谐,这就容易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创造和谐的氛围,也要做出表率,让学生当作标杆和榜样去模仿。学生的母亲做饭时,父亲可以和学生协商,一起帮母亲摘菜,摘菜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更多的话题和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其他小朋友回家后也帮妈妈摘菜吗?”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活技能,饭后,父母还可以陪学生做游戏,游戏的输家负责洗碗,不仅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与学生更加亲密。生活中,父母精心地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温暖,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高效地完成了家庭教育。
三、重视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出现了溺爱学生的现象,由于父母工作忙,陪学生的时间短,不少父母认识到自己没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于是,为了弥补学生缺失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往往对学生百依百顺,甚至到了过分溺爱的程度。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校园里往往会出现“孤芳自赏”的情况,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也没有人帮忙解答,很难适应校园生活,而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更是不言而喻。因此,父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困难,适当性地不满足学生的需求。某次其中考试,教师已经许诺学生数学考试成绩高于95分,送给学生一个儿童手表作为礼物,因为部分考试题目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学生考取了92分,但已经是全班第一的成绩,出于挫折教育的目的,尽管对学生的成绩十分满意,已经准备好的儿童手表还是被锁在了抽屉里,并与学生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沟通,鼓励学生面对挫折,要有勇气迈过去,期末考试中,学生数学成绩考取了全校唯一的满分。挫折教育往往会让学生更加独立,也能够促使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家长要让学生在困难中树立信心,战胜挫折,在挫折的历练中逐渐成长、成熟。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可谓是一张白纸,父母是在这白纸上第一个下笔的人,因此,家庭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家庭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给学生的,学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都与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成长是不健康的,从这一角度而言,父母重视家庭教育,给学生最温馨、最直接的爱与帮助往往会让学生终身受用。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的塑造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凡是家庭教育抓得好,孩子进步就较快,较好,反之,则较慢,甚至有害。
一、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1 、农村家长大多专注生产和外出创收,忽视孩子家庭教育。 农村家长大多起早贪黑的忙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潮的兴起,大批年轻父母外出务工,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这些家庭多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看管。 而很多爷爷奶奶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采取过度顺从孩子和溺爱孩子。这就是俗话说的“看似爱,其实害”。而亲朋好友在看管孩子的时候,由于不是自己孩子,所以大多数觉得不好批评,甚至是不敢批评。所做的仅仅就是管孩子吃住而已,这就出现了“看而不管”、“管而不教”的局面。
2 、一部分 农村家长缺乏必要的素质,难以正确的教导孩子。 相当部分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不能有效的教导孩子的现象在农村仍然突出,有些家长教导孩子也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而已,而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方面教育就显得很吃力,更别说培养孩子创新、动手能力了,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更有甚者,在偏远农村,一小部分家长连对孩子进行基础的文化教育都显得很困难。
3 、家长缺乏必要的责任心。 一些家长简单的认为,自己的责任只是供孩子读书,将孩子抚养长大,自己所要做的就是按时给孩子交学费,管孩子的一日三餐。至于孩子学的怎么样?将来能学成一个怎样的样子?完全凭孩子自己努力,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不可否认,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在农村还大有人在。
4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必要的艺术性。 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够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松的体力劳动。所以这类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只看重一个指标――学习成绩,其他方面则较少涉及,教育方法也大多简单粗暴,全然不顾这种教育方法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什么。
5 、“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较高,加之大学生就业面向市场化,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使部分农村家长滋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他们认为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高额的费用,将来毕业后即使找到工作也会背负了巨大的债务,使一些贫困家庭难更愿意选择让孩子早出社会,早挣钱,分担家庭压力,这也使得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培养热情不高。
二、 对策及建议
1 、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 获得好成绩是每个小学儿童的向往。孩子愿意学习,只是他不会,也还没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没有能力迫使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成绩不佳,不是孩子的过失,而是孩子的不幸。有了不幸,家长就应当帮助,不能把低分数看成是孩子懒惰、不认真和不够用心的标志。须知,这时他们特别需要家长的理解、帮助和培养。作为家长,必须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客服粗心的毛病,树立学习自信心。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孩子的个性,这是小学家庭教育的核心。社会的发展需要个性,然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它又通过各种规则在扼杀个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是人表现自我最理想的地方,父母则是对孩子表现自我最宽容的人,所以,家庭理所当然成为孩子个性发展最理想的“沃土”。父母需要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活动和与人交往过程中展现并完善孩子的个性。
2 、 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 。 有一位教育先行者精辟地指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良好的家庭气氛是促使子女学习进步,升学顺利的重要条件。”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家长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显得更加重要。全面关怀孩子在家庭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要诚实、有礼貌、不自私,父母要以身作则。不仅局限于言传还要身教并行。有时身教多于言传 ,效果会更好。其次是周围环境,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长辈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这些都是静无声息的教育因素,它们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远胜于一般的说教。另外父母的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应以自己的良好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正气、文化浓郁、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使 孩子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和熏陶。 再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意见不统一,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而且常常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这样孩子就是非难辨了。 同时 也不利于孩子及时改正错误。
3 、开展家访活动,指导父母的家教行为。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它不仅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是一个具有多向作用的过程,也是提高家长素质的过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虽然家访已渐渐淡漠,但是针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能及时反映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分享孩子的成长经历;能及时掌握孩子的近况和动态,便于老师和家长协调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能让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向家长传播相关家庭教育知识,增进师生情感,培养家长与老师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默契;特别是对解决个别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具有突出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 家庭教育 影响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品行、习惯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着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思想品德具有多样化特点,是人们在相关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品德行为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等,具有稳定性。针对小学生而言,其正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外部力量给予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息息相关,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中坚力量,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
首先,基础性作用。小学生成长环境相对单一,主要包括家庭与学校。在此情况下,家庭环境俨然成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若家庭环境处于和谐、温馨的状态下,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完善的个性,同时促使小学生理解、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反之,若家庭环境处于复杂、动荡状态下,易导致小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阻碍小学生思想品德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其次,延伸性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生接受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媒介。然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涉及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方法,缺乏实践性。因此,需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迫使思想品德得以延伸。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将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模仿与分析家庭行为的基础上,致使相关理论得到印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最后,补充性作用。小学思想品德均以“一对多”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老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家庭成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补充。家长采用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家庭式思想品德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增加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更利于学生接受,进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二、探究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家长忽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现象。诸多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属于学校的责任,家庭在于提供生活物质条件,并非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因此,学校应以组织家长会的方式,引导家长正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问题,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做到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致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此同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物质基础放置同等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价值,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提供保障。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应以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方面,以家庭实际情况为依据,为子女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诸多时候,家长已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必须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楷模。在此背景下,家长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彰显家庭教育的作用。
3.优化家庭教育方法
目前,诸多家庭存在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家庭教育作用难以发挥,阻碍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例如,部分家长教育方式属于简单粗暴式,部分家长采用体罚的方式,此类教育方法均属于极端教育方式,易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阻碍学生发展。由此可见,优化家庭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因此,必须引导家长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保证家庭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以平等沟通为基础,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与子女构建可信任、可理解的朋友式关系。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促使子女接受家长的教育理念。其次,避免采用极端教育方式,例如,打骂、恐吓等。此类极端教育方式,一方面,易导致子女与家长间的关系不断疏远;另一方面,达不到家庭教育目的,甚至适得其反。最后,以子女性格特征为依据,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学生呈现的性格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家长应以自家子女特点为依据,采用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
三、小结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作为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在学生成长环节中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应加强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家庭作用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家长在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作用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手段,显示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优势,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初子墨.试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时代教育,2014,(21):124.
[2]金爱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才智,2012,(19):85.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
当前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小学生还是走读形式,并不住校,因此,除了在学校之外,家庭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由于小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和心理承受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和亲人作为孩子从小接触的人群,对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将重点探讨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家长的教育方式
通常存在两种不健康的教育方式。一种是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通常一个孩子周围围绕六个家长,对孩子所提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如果遇到一些困难也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家长帮助孩子解决,这样一来,孩子将没有一点儿抗打击能力,倘若在没有家人保护的环境下遭遇一些困境,往往会备受打击,手足无措,也不会自我调整心态。另一种方式是第一种方式的相对面,在一些家庭,父母对孩子所抱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倘若孩子没有达到家长严苛的要求,就会挨骂,甚至挨打,这样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较好,但是却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往往有一种怯懦和自卑的心理。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家庭不幸福或者家境不好的学生,往往独来独往,不善于与人交流,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因此,老师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对于他们不成熟的心智来说,倘若不加以重视,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
3.家长的文化水平
家长的文化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学习需要一定的氛围,在学校如此,在家里也是如此。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那么可能对孩子的学习不太重视,或者只重视了孩子成绩如何提高,对于孩子的心理特点、情绪变化不懂得如何去正确引导和教育。
二、结语
小学生的心理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于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他们也喜欢模仿。因此,针对以上提出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建议家长可以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的、乐观的榜样,以保证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小霞.基于“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5).
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误,符合或者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系统,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是影响人们决定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而这个核心因素,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就是清澈的泉水,洁白的纸张,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目光。这时候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将作为价值观形成的最初元素,永远的沉淀在脑海中。
目前,处在历史转折期的中国,社会深刻变革,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速,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元的价值观取向。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之风比比皆是,严重的影响了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势必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和祖国的希望。从大的方面来讲,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而在这三者之中,家庭教育似乎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培养孩子习惯、道德、品行和兴趣,当然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指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党的十的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其中就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但就目前而言,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成绩决定一切
在家庭教育中,几乎一边倒的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成绩决定了一切。这严重违背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抱着这样以偏概全的错误教育理念,家长在引导、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孩子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放松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独立精神、办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会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缺乏生活能力的“书呆子”,也使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一般,但综合素质高的孩子被打入另类,更使得我们可爱的孩子,陷于无边无际的学习海洋中痛苦挣扎。更有甚者,个别家长只看分而忽视德,这种忽视则可能诱发严重的后果。马加爵案件、复旦投毒案这样活生生的案例还少吗?
二、盲目参加兴趣班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特长,希望孩子有更多的出路,甚至还想着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成为体育明星、艺术家。不顾孩子的喜好,盲目地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学弹琴、学舞蹈、学书法、学画画、学奥数、学英语、学游泳、学武术,学了这个学那个。其结果是劳民伤财,既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又增加了家庭经济的压力。而这样快节奏的生活,难免让孩子心烦气躁,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些什么?不知道到底自己喜欢什么?长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生活的兴趣,逆反心理也随之而来。“五技鼠”看似有五技,但实无一技之长。不妨静下心来,问问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发展。
三、娇生惯养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从出生就注定凝聚了更多人的关爱。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爸爸、妈妈,这样的家庭环境心无旁骛,一心只为一个孩子。所以,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吃什么就做什么,玩什么就买什么。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全家总动员,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健康幸福快乐。这样的聚光灯下,我们还能看到孩子的缺陷吗?孩子还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吗?蛮横、自私、任性、冷漠……他们怕吃苦,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他人的长处,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对他人缺少关爱和尊重,和同学不能和睦相处。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团结,更何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他们在顺境中“幸福”成长,看似无忧无虑,但却危机重重。就像温室的花朵,稍有风吹雨打就可能会半路夭折。
四、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烙痕,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而这样的烙痕和悲哀,偏偏又出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好好学习,光宗耀祖!”“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挣大钱!”这种功利主义的传统使得中国人的教育观念里历来重成绩、重成果,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家长认为,一切与考试无关的都可以忽视。父母的功利主义无形之中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当问到孩子们的人生理想时,当大官、挣大钱、当明星,这几乎成了现在孩子最崇高的理想。反之、解放军战士、医生、教师则被很少有人向往。因为孩子们知道,权势可以左右一切,金钱可以换来一切,明星可以得到一切,在这样几乎扭曲的价值观念下,孩子们不但不能健康成长,甚至会让孩子走上歧途。有时候,家庭教育中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孩子,还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显然,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应该与时俱进的结合孩子的实际,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才会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会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导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影响深远。长辈的教导、家庭的教育、家庭成员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每位家长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必须是有利于下一代健康地、快乐地成长、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理念。正确树立育人理念,转变立德树人观念:是“为家教子”还是“为国教子”?是“以智育人”还是“以德育人”?是“以分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没有观念突破、理念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
首先尊重理解孩子,家长应充分认识孩子是一个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激励孩子发展自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在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让孩子不仅好学,而且乐学。其次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父母除了开发孩子智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提升孩子的自理独立能力。既允许孩子有其正当需求,又让孩子事事处处有大局意识,让孩子明辨是非,健康发展,有效的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合作的能力。
再者注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功效既取决于家庭是否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重要的取决于父母是否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家长应努力给创造锻炼的机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长应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主动抛弃烦恼、破除陈规,为孩子搭建一个又一个拼搏和磨练的机会,让拼搏精神和孩子的自我发展紧密结合,让孩子茁壮成长、立志成人。让孩子懂得“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勇敢地直面挫折,大胆地将挫折教育贯穿家庭教育始终,如此不仅让孩子成就理想,而且更是使孩子摆脱溺爱、早日实现梦想。家庭成员的生活和谐、文化氛围、文明习俗、爱好差异等都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因此,民主自由宽松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树立民主向上意识,构建健全人格,实现自身价值,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家庭教育理念,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人生、和谐社会创造靓点。
2明确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2.1亲子沟通———家庭教育的基础我在课题调研中“最不愿意对话对象”调查晴雨表显示,家长成了孩子最不愿意对话的对象。通过调查发现我校70%左右的孩子不想和父母相处,因为孩子不愿听父母的“唠叨”。因此,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什么都愿意说。家长应该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尊重理解孩子,学会倾听。实事求是,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数学跟一楼的比,语文跟三楼的比。再者,不要把孩子作为炫耀的本钱。孩子暂时不如人,也没关系。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家庭作为最温馨最安全的港湾。
2.2教育就是要求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生活上做到:不挑食、多运动、有节奏、自己事情自己做。有这样一个案例:学校组织春游,有个孩子不会摔跤,看到其他同学摔跤,结果自己从凳子上受惊吓摔成骨折。这个教训让我们觉醒,应该让孩子从小运动起来,顺应态势调整学生生活节奏,让孩子能动起来,也能静下来,能疯会静。在日常的家庭学校教育中,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听课、作业、订正、反思、整理;行为习惯:待人接物、诚实守信、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即规则:不要认为我的自由不影响别人的自由;思维习惯:辩证、多元、不走极端。《易经》告诉我们不能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人,不能用负面情绪影响孩子。注重德性成长,让孩子养成向善之心:学会倾听、理解同情、帮助、恻隐、孝敬、感恩。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让他们学会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地球负责。顾明远家教理念,正视了孩子的人生信念,让孩子热爱生活、直面挫折、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2.3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小有良好的人生规划孩子天真烂漫,只有性向与志向结合,才有幸福的人生。让他们保护好奇、养成习惯;发现兴趣、引导兴趣;只有性向与志向的结合,才能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没有人为诺贝尔奖而奋斗,只是他们的性向所致。说过,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家长要学会等待、发现、引导;不要超越、跟风、放任、强加。文凭时代即将过去,孩子的终身财富会是健康、能力、人品。
3家庭教育怎么教
3.1说教灌输灌输仅仅是一种手段,网络时代越来越不受欢迎。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是有学问的。不该说的话:当代劝学篇、不能吃亏论,人上人等。看看韩愈的劝学,读书不为功利。老人为生计捡菜叶,社会学角度值得同情,家庭教育上看是自酿苦果。源于不能吃亏的教育。不该当孩子面说的话:有意无意的话都产生教育影响。多用正面情绪影响孩子,力求对孩子强化训练。训练就是持之以恒;强化就是适度奖惩。行为习惯主要靠训练,奖励不应该是预设的,幼儿园、小学孩子忘了怎么得到小红花,只记得得了小红花。另外,惩戒应该就事论事,有位家长用“你再这样妈妈就死了”,让人心寒,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3.2渗透影响注重环境育人,身教胜于言教。教育最原始的形式就是效仿,孩子学大人。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浙江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张绪培说“父亲最大的教育是不教我,而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我”,父亲善于阅读,孜孜不倦。儿时起,我开始看书,现在我可以很快的浏览,也可以精读。知情意行始于行,只有参与才有体验。诸如,魏书生的德育让孩子更多的参与班级管理;美国“最牛校长”的建议,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家庭生活;美国周末都是家庭集体行动,而中国人多是公干。我们应该领悟家庭教育必须要回归家庭。
4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4.1不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长跑,更需要的是耐力教育阶段不容跨越,教育不要反季节,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中国不少人认为大学是终点,大学应该是起点,中国已经输在国际教育的起跑线上,名校学子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专业,只当做敲门砖。美国人说,这样普及大学的国家,我们不怕。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学会等待。
4.2我们的孩子从小每一分钟都被家长安排要清醒的认识到学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第十名现象”提醒家长应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学会安排是重要的素质。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子女的养育以及教育的功能。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自我意识不仅包括自我认识,同时也包括自我体验,而且还包括自我调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评价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积极地作用。
1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自我意识
1.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孩子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家庭教育。
1.2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发展,其发展的状态是由低到高的一个发展过程。小学阶段正处于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萌芽于成长阶段,如果小学生不能够正确的树立自我意识,也不能够做到客观的评价自己,对其以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能够提高其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的意识的发展,达到一个自省的目的。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是想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积极地作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家庭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2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1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与约束。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同时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比较注重孩子的意愿以及尊重孩子的意愿,也会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反之,一个家庭里,父母总是为孩子做决定,就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性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不高。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也是发挥一定的作用的。
2.2 小学生评价能力方面
小学生评价能力方面,不仅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还包括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公正的去评级孩子,不能够过分的溺爱孩子,同时也不能够进行高标准地批评孩子。家长对孩子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从中得到肯定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在进一步的努力中,去改善自己的缺点,从而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展。再者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还应该是具体的评价,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一个良好的度,这样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并且为以后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奠定一定的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评价的意识。这样可以使孩子即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闪光点,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发现在记载一段时期内的不足与缺点,提高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说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由此看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2.3 小学生自信心方面
自信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史相当重要的。也可以说,自信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状态。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才去的是鼓励性教育,在各个方面都比较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这个孩子的自信发展也会与别人有所不同,很明显,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有自信的。因此,也可以说,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采取的方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与孩子自信心水平的提高以及孩子自信心的发展都相当的重要。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老师批评孩子,对孩子实行的不是温情教育,总是认为孩子有很多的毛病,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会显得不自信,会影响到孩子自信心的提高以及孩子成就感的缺失。因此可以得出,父母在实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应该对孩子尽可能的鼓励,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较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误区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11-0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慢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带手机进校园,课间聊QQ,逃学上网吧等不良现象已不再是偶而发生的了,加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农村孩子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再有就是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改变,很多农村家庭在一定程度上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父母离异、家庭矛盾极端化、过分地追求金钱等悲剧愈演愈烈。在诸多家庭因素的影响之下,大多数儿童都出现了内向,自卑,厌学,自以为是等心理健康问题。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所以,家长应当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关爱,富有亲情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家庭矛盾。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成为孩子的表率,从而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熏陶,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但是,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知识浅薄,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始至终总认为自己真的就是一家之主,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既便是长大成人,不能改变的永远都要依旧遵从,在他们眼中孩子只是自己发号施令的对象,而所谓的家庭教育也无非就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所谓的“平等、沟通、朋友”等这些词对于他们来说怕是闻所未闻。长期如此,无疑导致了家庭教育中的多个问题:没有沟通,出现两代人严重的代沟;自以为是,缺少平等、真诚;滥用权威,忽视民主;缺乏关爱,淡化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当然不会取得好的成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在家长身边一天天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然而,不少家长平时只注重自我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调查发现,众多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因为家庭变故所导致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究竟家庭中哪些因素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呢?
1 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坏毛病,做一个好孩子,但每次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指出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做,而是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先是一通数落甚至打骂,而过后也不再深究,总以为“收拾”一顿后总会改掉。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父母爱读书看报,那孩子也会效仿父母努力学习,父母热心、邻里关系处理和谐,那孩子也就心胸开阔,为人直率……其实,父母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之中直接影孩子的一言一行,我们经常说言传身教,也许就是如此。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做家长的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2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大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受教育的地方就是学校,而家庭只是提供给孩子衣、食、住、行的场所,不负有任何的教育义务。所以大多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使孩子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不良行为。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迁就,小错误不闻不问,很少对孩子提出规范的要求,使孩子产生“小皇帝”或“小公主”心理,欲望过大,不懂得按照行为准则,以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形成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
加之近年来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好多家长不是关心自己的子女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学校的安全管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等问题都成为家长饭后闲暇之余探讨的主要话题,而当有人提及自己子女学习成绩时,大多家长都是避而不谈,如此,做为子女感觉父母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学习,而是学校发展存在的更多问题,因为家长过度地片面地看待教育,从而导致子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
3 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过分地给孩子施压也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近些年,农村家庭父母在教育孩子态度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们常说慈母严父,而如今却非如此。在一般农村家庭做母亲的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做父亲的却总把子女视为“掌中宝”。同样的,做父母的对子女严而做爷爷奶奶的却总会将其放任自流,任其“胡作非为”,由于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导致子女各种恶习的形成。如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家庭,子女铺张浪费、说谎话、追逐名流等心理健康问题就会越多。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关心子女学习的只是一味过分看重分数的高低,只重结果,不看过程,长期给子女过重地心理压力,导致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厌学,甚至逃学、辍学。
总之,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人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朝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认知与情感共发展―― 小学德育教学浅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12.
[2] 胡利娟.孩子们,做生活的强者[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26.
[3] 吴培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对新课改的启示[J].青年与社会,2012(2):15-16.
[4] 杨红梅.提高心理辅导课活动有效性的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1):52.
1 望子成龙型。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学习成绩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奖励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反之家长则几天都没有笑容。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书,孩子除了要学好学校的功课,还要参加校外各种辅导班。
2 顺其自然型。具体表现为:其一、“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父母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而许多祖辈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大多数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其二、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有些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无论孩子怎么样他都不管,由他去,认为“树大自然直”,管也没用。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有的对人冷漠、自私、思想封闭,有的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 溺爱包办型。特别是由爷爷奶奶带的儿童,孩子们在家庭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于他们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几乎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做学习以外的任何事。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常表现出自私、霸道、不懂得谦让、不懂得与朋友之间的相互友爱,并且自理能力极差。
4 民主平等型。这一类型的父母既不溺爱,也不纵容孩子。父母尊重孩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换意见,做什么事常常由孩子自己决定。父母对待孩子比较宽容,孩子有了错误能原谅,让孩子改正缺点,不是训斥与责难,而是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供建设性的参考建议,更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亲力亲为,十分注意言传身教。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一般心理都比较健康、乐观、开朗,积极上进。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家长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过高地设计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愿望转化为一种不可改变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成长的道路,什么都按既定的办,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对孩子的正当要求不予满足。这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原则的。
(二)重智育轻德育
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有些家长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分数,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以不计较,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忽视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无视学习规律,一味增加家庭作业,把孩子束缚在书本和题海中,并规定不准看文艺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等。其结果是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很差,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三)只重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
许多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育子经济投入增加,超前消费,对孩子的吃、穿、用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娇纵溺爱,有的家长热衷于以物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事业心、责任感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四)有些家长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
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可自己却泡在麻将香烟美酒之中,虚度大好时光;要求孩子尊敬自己、孝敬自己,自己却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张口骂娘,污言秽语,等等。有的家庭打麻将、打扑克、喝酒成风。也有少数父母,夫妻关系不好,整天吵架、分居、闹离婚,置子女于不顾。
(五)教育方法上重打骂轻说理
有的家长开始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教,任其自由发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态度粗暴,采取训骂体罚手段。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了,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犯法就成。家长不能和学校密切配合,造成许多教育误区,给孩子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
三、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1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觉、起床,睡觉要有正确的睡姿,吃饭不挑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自己削铅笔或灌钢笔水,自己整理书包,每天做好时间安排等。
2 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礼貌意识,让孩子习惯使用文明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有的孩子比较内向,看见陌生人容易不知所措,对这样的孩子要耐心去引导。另外,穿着要整洁,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3 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才能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好的道德习惯是一个人一生无形的资产。孩子从小要养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勤劳节俭、遵守学校及社会的规章制度等。
4 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与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孩子总是渴望优秀的,但只有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这是孩子们必须知道的道理。因此,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通常是比较好的,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大多数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做到不长时间守着电视机及不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不用父母的督促、陪伴也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12-01
1.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语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修养,这一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中的大部分人文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更是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些传统文化精髓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授与灌输,但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很难满足学生对于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需求。尤其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中有很多较为抽象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还不太健全的小学生来讲,课堂教学的先天局限,使小学生很难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得间接经验的讲授完全理解与掌握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因都是源自于生活与社会实践,家庭作为小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的家风家规、以及父母亲等长辈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示范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当前,全社会都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阅读"活动,家庭作为"全民阅读"的最小组织单位,通过积极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一方面,能够对小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让孩子将阅读转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学习,弥补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局限;另一方面,家长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自身人文素养也得到提升,无论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课程的开外辅导能力,还是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引导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家长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行为示范,以及及时的教育引导,让抽象的东西变得贴近生活的同时更鲜活,让学习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养素养在每一位小学生家庭蔚然成风。
2.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上文中已经提到,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语言知识、文学、历史知识等,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小学生作为思想和行为还不太完善的特殊个体,单纯的依靠自身的主动性与兴趣去弥补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不足,可能只适合个别孩子,对大多数的孩子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小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与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时间需要在家庭,尤其是父母亲的身边度过。尤其是周六、日,以及寒暑假,小学生可以在这期间在家长的帮助与指导下去发现自身的兴趣,有针对性去探索感兴趣的未知领域,在发现与探索中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家长通过包括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参加夏令营、旅游,观看电影、戏剧,写日记、观后感、读后感等形式,让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与学习的新内容。让语文学习成为小学生家庭生活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让小学生快乐的学习语文。让小学生学会在家庭生活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由于小学语文自身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大都依靠家庭才能完成,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更加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保证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正确引导。小学语文课业辅导不仅仅是强调任课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应该包括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小学生对于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的学习更适合于通过感性的、直观的方式,而现阶段来看,大都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这方面应对办法不多,尤其是办学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更广大的农村地区。而恰恰相反,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在家庭生活与学习中,小学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家长有更多的条件与机会让孩子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是课堂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在家长的正确与积极指导下,积极、有序,甚至是小学生自己主导的开展符合小学生自身兴趣与特征的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不必需要精心的组织与策划,实践教学的载体是无处不在的。在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可以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在吃饭的时候、参与家务的时候、家庭共同观看电视的时候、外出旅行的时候、过马路的时候、坐公交车的时候等等。看上去的无处不在,需要家长的责任担当与身体力行,更需要家长的一如既往的韧性与热情。
每一个小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这样每一个小学生获得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就越来越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枯燥乏味,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创建了小学生的共享平台,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在实践活动中自身的其他素养也得以养成与提升。尤其是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分享,形成团队学习,集体学习的良好氛围,小学生在思辨中感悟,在思辨中提高,这无论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还是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支持,二者缺一不可,要想出色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必须依靠家庭教育的有效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学生;成长;作用
有人将家庭教育比作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它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每一个家庭都要对家庭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并协助学校和社会,使得小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石[1],对社会其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是针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着重论述,首先对家庭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然后阐述论述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最后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实施途径及方法。
一、家庭教育概述
1.1 家庭教育概念。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家庭生活实践和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的具有教育影响意义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地、自觉地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在这个“微型课堂”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这位教师对小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的。
1.2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1.2.1 家长对孩子的言传多于身教。
由上述关于家庭教育的概念的描述可知,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然而,当前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时,言传却多于身教,也就是说家长整日地对子女进行说教,大谈做人的道理,条条框框,将得甚多。但是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却不按照这些“大道理”进行办事,这就导致了表里不一,嘴里那么说,但是行动起来却表现得十分让人失望。对于小学生而言,家长的言行的巨大反差会使得孩子不知所措,并不知道是家长“言传”的是正确的,还是家长“身教”的是正确的,这就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2 家长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教育重点在于智育[2]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智育,比什么都要强。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舍得。这主要表现在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将孩子送往重点学校进行学习。除了在正常的学校学习之外,家长还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和特长班,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家长们看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应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孩子的智力教育之上。
二、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分析
2.1 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在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中进行,通过家长与孩子的互相沟通、家长的言传身教并利用家庭的环境氛围对孩子实施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2.1.1 家长对孩子的良好的榜样作用。
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一定要考虑到其言行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孔子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于家庭教育中,就说明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证实,孩子倾向于模仿大人的言行。这就说明了家长的榜样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反过来,孩子又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品德修养,一言一行,甚至神态表情,动作细节,无不对小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行为会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3]。2009年,将三个班级中的所有家长召集到学校会议时,对各位家长的一些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分析,作了如下的问卷,实发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数为118份,有效率为99%。
关于班级家长生活习惯的调查问卷
各位家长,为了能够使你们在孩子心目中有一个良好的榜样,现在对你们的生活习惯进行一个调查,希望各位家长能够认真对待。谢谢你们的配合!
1、家长姓名:
2、家长性别:
3、遇到挫折时,你是怎么对待的?()
A.避而远之; B.无所谓; C.勇敢面对
4、您晚上一般什么时候睡觉?()
A.晚上10点以后;B.晚上九点左右;C.不一定
5、您早上什么时候起床?()
A、很早B.正常工作时间C.睡到自然醒
6、周末你们全家会出去玩或是参加活动吗?()
A.会 B.不会 C.偶尔
7、当你在孩子面前犯错时,你的态度是怎样的?()
A.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教育孩子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B.不会承认错误,在孩子面前应该保持威信
8、您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吗?()
A.有 B.没有 C.偶尔
9、您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吗?()
A.不关心; B.关心
通过这样的调查问卷,首先对家长是一个自我提醒,其次就是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榜样作用。
2.1.2 良好的教养方式的作用。
一般而言,可以将教养方式分为四类:(1)民主型。家长对孩子关心、尊重、理解、信任,爱而不惯,严而不苛;(2)溺爱型。家长一孩子为中心,对孩子过度溺爱,对孩子的物质的需求上的满足远远多于对孩子的精神上的需求。这就造成了孩子在家庭中过度“受宠”;(3)专断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格苛刻,粗暴生硬,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家长的简单粗暴使孩子自卑、懦弱、冷漠、逆反,没有安全感;(4)放任型。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家长对孩子不关心,使孩子冷漠、自私,不懂爱和关心,行为放纵,没有责任感和同情心。
2.2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作用。
在小学阶段,孩子对于外部事物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孩子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做人道理。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起到补充的作用[4]。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家长对孩子在校习得的知识的“辅导作用”。孩子在学校学得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疑问,在孩子放学回家时,家长可以对子女进行课业上的“辅导”,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知识简单所决定的,大部分家长对于小学的“辅导”还是能够胜任的。(2)家庭教育是孩子在校受到的德育的补充作用。小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还会教会学生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会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孩子回到家中时,一般会在家长面前提及德育的一些问题,家长会对子女进行一些补充。(3)家庭教育能够全方位地影响小学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只是对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起到协助和补充的作用,还应该注意加强对孩子的全面教育,使学生在心理、品德、技能等方面都能有一个提高和完善。家庭教育还能影响小学生的成长方向,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每个孩子都会对家长的言行进行模仿,都具有家长的特点和品质,一个品质高的、勤奋向上的、热爱劳动和学习的家庭势必会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三、家庭教育的实施途径及方法
3.1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既是一个人素质的基础内容,也是一个的基本修养的真实反映。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完全要靠家长打从孩子从小时逐渐培养的。家长在对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培养的时候,首先要对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作息时间的严格要求,是孩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内容。其次,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生活的好习惯。思考生活,可以使得孩子能够正确地审视社会,对社会有了很好地审视,就会在社会中能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
3.2 加强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可以对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加以正确的引导。家长加强对子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可以使得孩子不仅能够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够学习各种学习之外的知识,例如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等。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那么孩子就能够以学习的态度来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包括学习中的问题和生活上的难题。家长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可以通过如下几步:(1)为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2)使孩子养成“学要学个踏实,玩要玩个痛快”的学习习惯;(3)使孩子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在学习之中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校教育更是起到了强大的“后盾”之作用。只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才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应该从我做起,为孩子提供优良的家庭成长环境,为培养一代品质好、素质高、有知识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欣.家庭教育的作用及实施方法[J].青少年研究,2003(2).
[2]桑冬平.大学生家庭教育作用弱化成因分析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
一、传统道德的内涵
传统道德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的综合体。它具体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灵深处,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道德是非常广博的,甚至由于中国传统上多元化的价值判断标准,所以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是很抽象、深奥的,并不适宜中小学生过早接受,因此不能将传统道德一股脑儿地灌输给中小学生,只能有所判断,有所选择。在本文中,由于针对的是中小学生这一群体,所以笔者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定,主要是指一些经过筛选提取,比较适应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对中小学生行为进行指导的传统道德。
二、传统道德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影响
(一)传统道德丰富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内容
传统道德内容上的广博性给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出身耕读世家,自身对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视的来说,他提倡“百善孝为先”,强调对父母长辈孝顺的重要性,曾在家训中写道:“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并且认为孝顺和友爱是家庭和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关注自身品德的完善,他在最初的时候和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在他认识到这些危害时,不断地加强自律,改掉缺点,提升自己的修养,变成一个具有大成就的名人。在农村中,孝顺和个人品德的完善也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农村中的很多家庭由于经济状况的问题,父母多在外打工,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接触,也缺乏父母对自身的管教,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对父母要孝顺,对个人的行为和品德要加强关注。
(二)传统道德丰富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形式
传统道德中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不论是针对个人的家教,对家庭的家风建设还是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家训,都有涉及。那么在这些方面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许多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方式。首先,建设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中小学生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其次,父母言传身教。在上文中我们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父母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怀,自己每日无所事事,荒废时光,却一味地去要求孩子尽全力学习,谋取一个好前程,这种行为很难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产生良好的引导。最后,个人自省。不论传统道德的力量有多大,但是如果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道德对个人行为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在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自省精神的塑造,让“吾日三省吾身”真正落在实践之中。
现下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是缺乏传统道德教育的,对自身行为也缺少相应的管控,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传统道德与农村中小学生的行为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家庭教育作为切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钱叔河.往来家书全编[M].海南出版社,1997.
[2]钟东林,余先荣,罗文.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J].学园,2013,30.
[3]邓菲菲.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分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