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4 00:1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新课标为原则分年级制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比如初一阶段的学生可以加强写作手法中记叙、描写表达方式的训练,初二阶段的学生应加强抒情、说明等表达手法的训练,初三阶段的学生应以议论表达为主,并综合训练学生各项表达手法及文体的应用,使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写作手法与本领。
二、分专题进行集中式训练
1.加题专题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教师根据制定的作文训练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根据不同学期的教学计划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明确的作文分步教学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关于议论文教学,就可以细化为论点、论据、论证、论述过程等四步教学过程,由此构成了作文训练的专题教学内容。
2.专题教学三步走:
(1)理论详解。
教师应根据每课时的专题教学目标精心备课,把系统的作文教学知识进行分解到具体的教学点,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与掌握。教师应注意在理论讲授中要结合一定的作文实例,一是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二是学生在实例示范中学会理论技巧的应用。只有讲清了作文理论知识,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才能有理可循;只有提供了足够的实例示范,学生在具体的训练中才能有例可循。
(2)多主体、全方位的作文批阅。
传统的作文批阅主体是教师,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容易使作文评价过于狭隘、流于形式。作文评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又一途径,教师可通过设置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等,让学生把自己所学习的写作理论用于作文批阅中,一方面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在检查别人的错误中警醒自己。最后再由教师批阅。教师批阅应该变传统的单方面批阅,及作文后面点评的模式,而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作文总结写作中的优缺点,和学生当面讨论、指点,使学生能有提问与质疑进而获得答疑的机会。
(3)对学生作品讲评后进行再练。
在批阅阶段后,要把原文章发给学生,使学生能根据教师讲评及时修正文章,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作文错误进行二次修改,不仅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出优秀的文章作品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也起到激励示范作用。
三、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作文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是再好的作文,也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写作强调学生要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不能生编硬造。因而作文教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培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比如通过日记、周记等的方式,让学生能定期总结自己的生活所看、所思、所想;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环节,根据作文教学专题有意识地创造教学与实践情境,从而弥补学生在一些方面的生活经验的空白。比如学生写一些见闻类的作品,教师可提供学生实际观察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创作。此外,教师应尽量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环境,因材施教地进行作文教学,尽量用话题作文取代命题作文,对写作文体也不应过于限制,让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环境中抒发感情。
四、结语
在新的一年里,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培养语文骨干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奋斗目标
本学期语文教研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教学质量要攀升,课改研究再深入,教研创新显活力。
三、主要工作
1、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提高每次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力量,实现资源共享。
2、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在统筹全组工作的前提下,备课组长分工负责,备课组教研时间为单周星期三第七节
3、继续加强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创新。一是加强对新标准、新教材的学习研究。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我们教师从理论上廓清概念,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旧的、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开展语文教学观摩,研究初中语文精读课、略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名着导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的教法、学法和评课标准。三是开展专题讲座制,本学期拟定3—5次讲座,由语文老师轮流主讲,选题自定,材料人手一份。
4、密切关注毕业班的教学指导工作。召开教研组专题会议,积极探索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定期召开初三备课组会议,传达有关中考改革的动态和设想。交流教学心得体会,认真落实县教研室的“07年中考质量析会”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5、继续抓好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目前,作文教学随意化,缺少规范和序列训练。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1)要加强写字训练(书写工整),重视作文文面。(2)重视写作材料和写作技巧的积累(3)加强文体训练(文体规范、章法合理)。(4)加强思维训练(立意高远)。(5)加强语言训练(通顺—流畅—有文采)。
6、继续抓好活动课教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外阅读、课外写作、听说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等。具体的如: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书法比赛、办墙报、办手抄报、新闻采访、组织文学社团以及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7、扎实做好常规教学教研工作。
(1)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背诵。学生还可以自由选取一些短小的广为流传的课外古诗文进行阅读,名句名篇尽可能会背。
(2)重视语文学习环境的建设。各老师除积极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目以外(如订阅《语文周报》、《新课程报》、《语文报》等,还要扩大语文学习的渠道,如观看适合初中学生的电视节目和浏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网站,渗透“大语文”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逐渐让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教学条件已极大改善的今天的学生感到不满足,甚至厌倦。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如处云里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
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可以关掉片中的配乐及解说音响,只展示给学生直观、完整的画面),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师重播被观察过的录像,并打开配乐及解说音响,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由学生自由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们作文之后,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由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内容组成了语文教学,一般的老师对讲读教学感到比较顺当,或者说比较得心应手,而对作文教学常常难以下手,离开学生的写作实际谈课文的写作特色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随心所欲,而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感到困难重重。据我的观察和研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我总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好课文的同时,还必须能写一手文章,更高一点要求说,应该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可以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尤其是要经常地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章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如果教师自己不写作,不体会作品的技巧,不体会写作的甘苦,不仅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空洞的,甚至连指导学生写作也 可能是空洞的说教。
(作者单位:河南省民权县和平路学校初中部)编辑/张俊英
他在工作之余坚持文学梦想,创作出很多优秀诗篇。
他用青春播撒爱,用爱收获文学。
47岁的崔荣德是重庆市酉阳县后坪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在一天的忙碌后,他总喜欢坐在学校边的榕树下,望着天空中的晚霞。夕阳的余晖落在他的脸上,背影显得有点微弯。
就是这样一名乡村教师,2011年入围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前100名,并经《光明日报》报道后,引起不小的轰动;2014年,他用13年时间撰写的作文教学专著《六瓣文德书(我的作文秘笈)》获得全国教育类金奖。2015年被评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以来,他迄今在《人民画报》《星星诗刊》等全国数十家公开报刊发表文艺作品600余件,出版诗集三部。2015年6月27日,中国萧军研究会、华语红色诗歌促进会等单位在北京为其举办了崔荣德诗集《低处的树说》作品研讨会。
然而在这些光环背后,却是他像大树一般扎根乡村教育、坎坷而传奇的人生历程――高考落榜、创办学校不顺、家庭破碎、多次受伤……他承受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却把苦难凝结成诗,用爱心与诗意,点亮了乡村教育事业的一缕曙光。
创办私学
只为乡村孩子奉献一点力量
20世纪80年代,酉阳县小河乡没有乡中学,孩子们小学毕业后要去双河区中学上学,但这所学校同时要接收7个乡考上中学的学生,根本容纳不了。小河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读到初中,便会流落社会。
1987年,高考落榜后的崔荣德看到这种情况,便联系了两名同学,商量能否跟教育管理部门申请,由他们来创办一所私立初中,缓解孩子们的入学难题。在那个年代创办学校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但崔荣德敢想敢做,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小河乡私立中学就屹立在家乡的土地上。
第一学期,学校因为没有名气,家长不放心送孩子过来,只招到了十多名学生。两位合伙人有点沮丧,崔荣德却没有气馁,他笑着说:“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们也要把他教好,让他成为我们的典型和口碑嘛!”
学校的条件很简陋,他很早就起来挑水,学生到齐之后开始上课,中午的时候为学生做饭。因为山路不好走,放学后他还要送学生回家,回到宿舍后就开始修改作业,最后还认认真真地备好第二天要讲的课。
有时候所有的工作做完了,他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起来后腰酸背疼。
课余的时候有学生问他:“崔老师,您天天都这么忙,不觉得累吗?”
他说:“累啊,恨不得你们来当老师我来当学生。”
学生被他逗乐了,说:“看您这样子,我以后都不敢当老师了。”
崔荣德笑了笑说:“当老师虽然累,但是很充实,长大点你们就会明白了,充实使人快乐。”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崔荣德组建了“红土地”校园文学社,主编《红土地》校报。同年9月,他在河南《淇鹤文艺》发表了处女诗作《献给阿拉伯的诗行》。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学期后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家长们也都夸学校的老师认真负责;第二学期,学生人数增长到五十多人,随后人数越来越多,达到两百多人。
小河乡私立中学创办三年后,学生数量已初具规模,当地教委将其合并入双河区中学。崔荣德的使命完成,去双河区农职业中学代课,他的两名同学继续留在中学任教。
然而,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学校,崔荣德心里多少有些失落。1993年暑假,热爱诗歌的他在广东一所大学图书馆当临时管理员,学校决定破格跟他签订聘用合同,待遇为每月1200元,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薪资。恰好在此时,家乡的学校再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去当代课老师,每月报酬为120元。
那一夜,崔荣德彻夜难眠,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在他脑海里一幕幕闪现。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后,25岁的崔荣德最终决定回乡继续当老师,“只是为了多为家乡的孩子奉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命运多舛
却能诗意地抗争
当时他的妻子非常不理解,和他大吵了一架:“一千二的工作你不去做,非要留在农村当个穷老师,你脑壳有病吗?”
崔荣德给妻子解释了半天,妻子却更加恼火。她想了各种办法威逼利诱,还唆使崔荣德的弟弟去学校闹事。但崔荣德没有被这些阵势吓住。妻子觉得崔荣德是木头脑袋不开窍,一气之下跟他离了婚,抛弃了两岁的女儿远走他乡。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在经历短暂的苦痛后,他继续努力地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行走,沉稳而坚定。
2000年,崔荣德的第二任妻子陈华珍来到了他的身边。她觉得崔荣德善良又有责任感,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同一年,陈华珍生下女儿后,因多发性大脑神经硬化导致高位瘫痪,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命运再一次把苦难的石头压在崔荣德身上。
那段时期是崔荣德人生的最低谷,白天要上课,回到家要照顾刚出生的小女儿和瘫痪在床的妻子。低微的工资让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巨大的生活压力让崔荣德彻夜失眠。夜深人静的时候,崔荣德把所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希望融入文字,在白纸黑字间勾画着他的理想和天堂。他开始大量地写诗。
新年里都有和煦的阳光
妹妹,你要学会勤劳操持
学会赡养公婆哺养孩子
让高粱和辣椒红遍你们的院墙
让歌声和小鸟飞满你们的船舱
诗歌成了他的精神寄托,赋予他力量。因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他的诗歌被刊登在很多诗歌刊物上,很多读者读了他的诗都感触很深,纷纷写信支持他。
陈华珍不忍丈夫这么辛苦,不想拖累整个家庭,一度自杀。崔荣德没有放弃,他带着陈华珍先后在广东中山医院、重庆西南医院治疗,结果都一样,“暂无有效治疗办法”。直到妻子生命的最后一刻,崔荣德都无微不至地陪在她的身边,让她走得不留遗憾。
2007年,当了十几年代课教师的崔荣德,通过了重庆市“代转公”考试,被酉阳县教委分配到后坪乡聚宝小学任教,正式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
离学校最远处有个叫山羊溪的地方,密布着六七道小河沟,这是14名学生上下学的必经之路。一到下暴雨,学生们就根本过不了河。于是,崔荣德把家从学校搬到山羊溪。四年中,每到雨天,他就早早来到河边,接学生到校上课。下午,又在河边送学生回家。2010年的一天,崔荣德护送学生经过厂沟(小地名)时,忽然山体发生滑坡,石块、潮泥、草木裹挟在一起向下冲来,眼看就要将学生朱海霞淹埋。崔荣德立即飞奔向前,将朱海霞推开一丈多远,所幸的是滑坡体停在了快到山底的一处洼地,才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可他却被滑下的石块砸中脚背,肿痛了半个月。
聚宝村小学生崔浪家境十分困难,看着小崔浪的情况,崔荣德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他没有犹豫,先后拿出1000多元,连续资助他从一年级读到四年级。
多舛的命运并没有让崔荣德对生活失去信心,反而让他更有力地散发善良之光,把所有的爱和希望倾注到学生身上。
创新教法
让课堂充满趣味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崔荣德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乡村教师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在教学上大胆创新。
有一次上语文课,他觉得学生的注意力有点分散,便灵机一动,拍拍手掌,笑着说:“我是在给你们上课啊还是在给你们催眠啊,怎么你们都快睡着了呢?”
学生们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学习委员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觉得语文要背的东西太多了,根本背不下来。”
崔荣德点点头说:“虽然你们现在的年纪小,记忆力是最好的时候,但是有些课文确实太难背了,不过我有背书的小诀窍。”
学生们纷纷问:“是什么啊?”
崔荣德伸出手指,说:“要理解课文,加深记忆。上课老是我一个人在上面讲,嘴巴都讲干了你们还在打瞌睡。以后我们上课,就畅所欲言,对着这篇课文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大家讨论看谁说得更准确,加深理解之后背书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这时候一个文静的女孩子站起来说:“老师,那写作文有什么诀窍吗?我的作文一直都不大好。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没有太好的思路。”
崔荣德说:“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以后咱们要写作文的时候,大家就先聊会儿天,说说最近身边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儿,或者看了哪些书觉得挺好,大家互相交流以后写作文就有内容了。”
就这样,学生对语文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成绩随之也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1992年,崔荣德把这种教学法命名为“龙门阵语言教学法”,即用“摆龙门阵”(重庆方言――闲聊)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该方法经《中学语文》《学习报》等报刊报道后,在教育界引起反响。那时候的崔荣德只是一个任职仅四年的山村老师,却被语文教学杂志社评为当年的“语文教坛明星”。这件事引起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注意,并邀请他参与编写了该社出版的《初中作文教程》。
2011年6月,崔荣德的教学论文《激趣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获全国教育学术论文评审一等奖。而后他的一系列教学论文在《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素质教育报》等报刊发表。
2014年,崔荣德用13年时间撰写的作文教学专著《六瓣文德书(我的作文秘笈)》获得全国教育类金奖。在此书中崔荣德引用了一句古语:“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读书方面肯吃苦,在写作文方面就会很轻松。同时他认为文章是来源于生活,要留意生活中的人和事,对生活有了感悟后可写的东西就会很多。他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多年来,他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征文大赛,获奖30余人次。他用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典范,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也激发了学生对写作、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走红之后
依然内敛平和
“崔荣德先生把半生青春燃烧,用希望之火点亮乡村教育事业。他在工作之余坚持文学梦想,创作出很多优秀诗篇。他用青春播撒爱,用爱收获文学。”这是2015年6月27日,崔荣德诗集《低处的树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时,浮萍文学杂志社发来的贺词。
崔荣德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出来后,他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红人,大家发现他不仅是个优秀的乡村教师,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纷纷过来采访他。
当被问道:“您觉得诗人和老师,哪个角色对您更重要?”
崔荣德毫不犹豫地说:“老师!在这么多年的人生里,我觉得投身教育让我感到充实和快乐。”
面对媒体,崔荣德显得很内敛,不愿过多述说自己的付出,只是说现在很多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还很差,师资力量也不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多重视。
直到现在,他依然坚守在家乡的小学当老师,依然把每一次的教学做到完美,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希望能帮助更多山里的孩子实现梦想。当然,他的人生梦想,也在成就孩子的同时得到了实现。
他多次受邀去往北京、湖南等地参加各种文艺论坛、文化活动。2014年8月获中华儿女报刊社、人民政协报社“奋力实现中国梦影响力优秀人物”称号,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盛典。2015年8月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名正式代表应邀出席中国文联神州杂志社、作家报社联合组织的“中国文艺家红色之旅走进织金”大型采风活动。
崔荣德觉得,这些经历,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搜集了很多文字资料,也拍了很多照片,找机会就把外面的世界讲给孩子们听,展示给孩子们看。
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栽培,崔荣德的付出收获了幸福满满的果实。每逢春节,崔荣德的家里热闹非凡,学生都到他家给他拜年,和他一起吃中饭,那时候是崔荣德最开心的时候,“嘴笑歪了也乐意。”
每年教师节,崔荣德就会收到来自各地学生送来的祝福和礼物,其他老师开玩笑说:“崔老师,你学生对你也太好了吧。”
崔荣德微笑着说:“只要对学生认真负责,以后你们的学生也会这样对你们的。”
备课组的工作计划【一】
一、 指导思想
以学校为指导,围绕教导处工作要点,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提升。关注本备课组教师素质的提高,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二.具体措施:
1.教研活动做到主题明确、注重过程、人人参与、研讨、反思、。强化教师个人的自我实践,自我反思。
2.备课组按“四定”开展活动(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教师)。学期开始认真组织好开展一轮以整体梳理教材为主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3.要求备课组成员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变,重难点突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留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4.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集体备课,互帮互学,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培养教师的习惯,让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研究能力的有效手段.根据学校工作重点,全组人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各项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关心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实验探究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历届中考的题型及方向.
6.通过单元考,摸拟考,进行分析,分析本届初三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求.
7.继续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听课、评课活动,要求听课有记载,有点评。
8.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教学论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三、工作目标:
以“提高化学科中考成绩”为目标,正确科学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开学初尽快结束功课,争取第六周进入全面复习。力争2013年中考化学科取得好成绩。
四、时间安排:(略)
备课组的工作计划【二】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们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了认识和理解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较浓的兴趣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4、积累少,阅读面不广。
针对这种情形,本备课组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拟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1、贯彻执行三三制教学模式。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3、语文教学中,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7、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8、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