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编码技术论文

编码技术论文

时间:2022-07-07 08:2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编码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编码技术论文

第1篇

网络编码实际上是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方式。传统路由主要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转发,网络编码则能够接收到几个不同的数据组,然后将其融合编码信息,增大传输信息的数量,从而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结束了传统中认为独立比特不可压缩的理论。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有限域中的运算,将接收到的几个不同的数据组,在网络不同的结点中进行重新编码组合,然后将编码过的数据以多播的形式转发给各个目的结点,并由目的结点对其解码还原,得到原始数据,这样就实现了通信。网络编码的主要优势是提高了网络通信的系统性能,提高通信效率,这是因为网络编码增大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减少了传输数据的次数,从而能够很好地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不仅增加了网络数据的吞吐量,也提高了宽带的利用效率,还能平衡各网络目的结点之间的负载能力。在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无线通信技术的的背景下,网络编码对提高网络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

网络编码在网络数据通信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些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展开了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并且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1网络协议结构

当前网络编码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分还是在网络层方面,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有机结合,是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有一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网络编码如何有效结合协议结构中其他协议层,例如网络编码与MAC层协议或者与传送层TCP协议等等的结合问题。因为网络编码的特性与传统网络数据通信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不更改已普遍应用的传统网络协议,将网络编码与其融合将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例如,它们之间的兼容性、网络编码对网络协议结构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后来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研究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提供了框架性借鉴,使得网络编码能够与传统的网络协议有机融合,提高网络通信性能。

2.2数据传送模型

网络编码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数据智能化处理,这主要是通过对编码策略的设计来实现,而码构造算法是编码策略设计的基础。码构造算法主要是针对网络中间结点的编码方式,它需要保证目的结点能够有效识别出传递的编码信息并进行正确解码。所以码构造算法包含了编码和解码两个内容,并且要求其算法复杂程度低,易于实施应用。码构造算法主要有三种:代数型、线性型、随机型。线性网络编码能将中间结点接受的各路信息进行线性组合,这种编码运算较简单,所以得到了普遍应用。

2.3路由协议

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的传递效率和性能,它是能够将网络编码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基础,而且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以后开发新的网络提供借鉴和指导。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独立路由协议和编码感知的路由协议,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是路由协议产生的过程中能否主动编码,也就是说路由协议是否能够提高编码的利用效率。

2.4数据传输性能保障机制

实际应用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数据传输的突然性和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例如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传输延迟等。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的开发应该结合实际的网络环境,研究出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保障机制和编码策略,尤其需要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和保证数据可靠传输。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中,利用QoS保证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已研究出来几个解决方案,比如建立数据延迟时间的模型,从模型中找出延迟的解决方案;利用多速率编码器来分析各路中传输速率不同的数据,从而减小数据在编码器中的传输时间。

3结语

第2篇

一、本刊的编辑出版,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1999-02-01试行)标准化要求,投向本刊的稿件要求著者提供题目(最多不要超过20字)、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参考文献。

(一)摘要:须客观地反映文章的重要内容,篇幅一般不超过200字。

(二)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词,每篇文章选3-8组为宜。

(三)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研究方向、工作单位、地址、邮编、电话及电子信箱。

(四)文章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均应译出英文,著者姓名标出汉语拼音。

(五)参考文献:指著者引文(正式出版物)所注的出处,文中用方括号按先后顺序标出,且置于行文的右上角,文献说明一律放在文末,即采用顺序编码制。外文参考文献按照国际通行的著录格式标注。其格式如下:

1.著作:[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孙汉超.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178-180.

2.译著:[序号]国名或地区(用圆括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乔治·迪特曼.提高速度的秘诀[M].段金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151.

3.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5.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1]万晓红,欧阳柳青,杨梅,等.试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社会功能及人文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3):4-6.

6.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孙浩.肥胖已成全球问题[N].健康报,2004-05-18(5).

7.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华栏,包建.心理养生——21世纪健康主题[EB/OL].http://dzjk.com.2004-03-20.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

文报告标准专利

文献类型标

识MCNJDRSP

二、省(部)级以上立项的课题(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并附上复印件。

三、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凡“作者简介”信息一律另页列出。

四、本刊对决定采用的文稿,会通知作者再给本刊寄发电子版。敬请合作,谨表谢意。

中文版论文格式:

标题(居中,小二黑体)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作者姓名3(小四号宋)

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五号仿宋)

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五号仿宋)

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五号仿宋)

E-mail(小五,TimesNewRoman)

摘要:本文给出了一种„(五号,楷体)页边距:左右各:3.17cm,上下各:3.5cm;页眉:2.8cm,页脚3.0cm。关键词:(3-5个)

1.引言(四号,宋体,加粗)

近年来。。。(正文五号宋体,段首空两汉字字符,1.25倍行距)页边距:左右各:3.17cm,上下各:3.5cm;页眉:2.8cm,页脚:3.0cm。

2.系统介绍(同上)

2.1一级子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2.1.1二级子标题(五号,宋体,加粗)3.。。。。。。4.。。。。。。5.结论(同上)

本文给出了。。。

参考文献(五号,黑体)

[1]H.E.S.Said,T.TanandK.Baker.Personalidentificationbasedonhandwriting.PatternRecognition,33:149-160,Jan.2000

第3篇

关键词:网络编码; 构造算法; 多项式时间算法; 随机网络编码

中图分类号:TN91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1)19-0011-04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lgorithm of Network Coding

CHEN Hai-yong1, ZHU Shi-bing2, LI Chang-qing3

(1.Department of Postgraduate,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2. Department of Training,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3.Department of The Informational Equipment,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Abstract: Network coding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ose main idea is using the intelligentized function of router and encoding the transmit information by the intermediate node of network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An example about "papilionaceous net"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basic theory of network coding, the basic construction algorithm, advantages and shortages of network coding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is algorithm is discussed.

Keywords: network coding; construction algorithm; multinomial time algorithm; random network coding

收稿日期:2011-04-11

0 引 言

在传统的通信网络及信息传输过程中,中间节点都只是完成简单的存储转发功能。2000年,R Ahlswede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上发表了论文《Network Information Flow》,第一次提出了“网络编码”这一概念,论文证明了在单信源组播网络中,使用网络编码可以达到信息传输的最大流界,并通过蝴蝶网络的例子说明传统路由无法实现最高的传输效率[1]。这篇文章是网络编码理论发展的开端。

网络编码是一种基于网络层的编码技术,核心思想就是尽量利用路由器的智能化功能,将传统的路由器中对数据包先接收再转发的处理模式提升到允许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组合、编码等一系列的智能化处理,然后再转发出去[2]。

1 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

在研究网络编码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编码的概念,下面将通过著名的“蝶形网络”进行分析。假定有一个(如图1所示)通信网络,它拥有单个信源和2个接收节点,假设每条链路都无时延和无差错,且信道容量为1,即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一个单位信息量(例如1 b)。图中,S是信源节点;Y和Z是信宿节点;T,U,W,X是中间节点。源节点S要同时向两个信宿节点Y和Z发送组播信息。根据图论的“最大流最小割”定理,该多播的最大理论传输容量为2,即理论上信宿Y和Z能够同时收到信源S发出的2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能同时收到b1和b2。

图1 “单信源二信宿”蝴蝶网络如果是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如图1(a)所示,链路STTY和STTWWXXZ传送b1,链路SUUZ,和SUUWWXXY传送b2,信道容量为1的要求约束了链路WX,使得链路WX无法同时传输b1和b2。b1和b2传输到节点W时,若WX传输b1,则b2需要等待b1传输完毕才能传输,所以在单位时间内,信宿Y获得两个b1,信宿Z获得b1和b2,该方式不能够实现最大传输容量。如果应用网络编码的思想,则如图1(b)所示,令节点W为编码节点,b1和b2传输到节点W时,W对接收到的b1和b2进行编码,压缩传输信息流,从而,使得链路STTY和SUUZ分别给信宿Y和Z传输b1和b2,链路WXXY和WXXZ给信宿Y和Z传输b1b2,Y收到b1和b1b2后,通过译码操作b1(b1b2)就能解出b2,因此,信宿Y同时收到了b1和b2。同理,信宿Z也同时收到b1(通过译码操作b2(b1b2))和b2,由此,基于网络编码思想的传输方式能够实现理论上的最大传输容量。

在无环有向网络中,只要存在链路瓶颈,就可以利用网络编码来提高其信息传输吞吐量。因此,在利用网络编码思想时,应该寻找链路瓶颈,选择适宜的网络编码节点,应用相关的网络编码构造算法,从而实现理论上网络组播的最大传输容量。

2 网络编码构造算法

为了便于理解,在介绍网络编码构造算法之前,先给出以下两个定义:

定义1:全局编码向量

如图2所示,设X=[x1,x2…,xn]为信源S输出的n维信息流向量;Zj为第j条链路上传输的信息流向量;Zj为第j条链路上传输信息流中关于信源输出信息流向量的系数,则Zj=ξjXT,则ξTj称为第j条链路的全局编码向量。

定义2:系统转移矩阵

第4篇

关键词:QR码;模拟退火算法;链码;水印

1 二维码水印加密背景及目前加密解密现状

1.1 QR二维码的应用背景

随着中国3G技术的普及,以及手机本身性能的提高,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迅速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当中,其保密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有研究价值,2012年铁道部出现了用户隐私资料信息被二维码泄密的问题,病毒也开始通过二维码传播。目前国内针对二维码数字加密的技术的论述并不多,在当前期刊网上有关二维码讨论的258篇论文也主要集中于二维码自身的编码解码规则,只有16篇是讨论二维码数字手段加密的。其中加密采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复杂昂贵的隐形印刷技术。而讨论数字加密的只是对一般图像都通用的结合水印加密,未能很好的结合QR二维码自身的编码规则,所能负载的加密信息量也极少[3]。

1.2 国内外二维码加密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二维码信息隐藏技术的文献不是很多,研究对象主要是四一七条码(Portable Data File417,PDF417码)和QR码。在国内,针对PDF417码的研究较多且以空域水印为主,在国外,以研究QR码居多,以频域水印为主。牛夏牧[7]等利用变形技术对PDF417码中的各组成单元宽度加以适量的变动,采用误差累积的方式实现隐藏信息的嵌入和提取。陈峥等[3]针对PDF417码,提出了基于边界移位的隐藏信息嵌入算法。赵博等[4]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调法的水印算法,对PDF417码的组成条空进行适量的微调,将信息隐藏进二维码中。晁玉海等[5]提出一种对隐藏信息进行扩频和映射处理,根据PDF417码自身结构特点,通过微调条码中的条和空将信息隐藏的方法。Ming Sun等[6]提出两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变换的QR码数字水印,分别可以嵌入随机序列和图片。Jau-Ji Shen等[7]针对PDF417码提出一种称作关联水印的盲水印算法,该算法可以提高水印的嵌入容量并可将PDF417码用于数据认证。

⑴二维码图和传统防伪制作技术(主要是印刷)相结合,避免码图被直接影印、拍照,比如采用隐形印刷等等;

⑵掌握二维码编码技术,对二维码码图本身做特殊处理(如加密、复合、变形等),这种方法的目的有二,一是可以让别人的识读软件无法识别码图,二是可以在这些码图中编入特别信息,以作防伪校验之用。

简而言之,一个采用特殊印刷技术,一个采用特殊编码,从而提高技术门槛也就提高了造假的成本与难度。本文研究算法基于第二种方式,对二维码码图进行特殊处理,达到嵌入 信息进行防伪校验目的。

2 适用于QR的数字水印算法

2.1 水印的嵌入算法

2.1.1 水印嵌入位置及表示方案

链码和QR二维码水印信息的位置选择和像素值改变方案,根据链码、改进的LSB算法和二维码的基本理论,本文结合处如下表示方案。QR码图像是由N*N个深色或者浅色的模块图形组成,实验中是黑色和白色模块。考虑水印需要的隐蔽性,我们选取黑色的正方形作为水印嵌入单元。假设QR码的一个模块图形的大小为M*M,其中M为模块的长度(高度),单位是像素。条码矩阵的大小为N*N。每个正方形基元占用的像素点为M/N。

如图2.1所示:跟四链码的结合方式为将正方形基元平分成四等份,每一块的大小为M/2N,选择其中的一块,按统一水印规则改变整个选中块的像素值,嵌入水印信息,按照链码方向的规则给四个方向的小矩阵编码为0,1,2,3,四幅图中的红色区域分别对应着0,1,2,3。这样每个黑色QR码的正方形基元便可以承载一位四进制的数。当图像格式为RGB三色图时,结合第一章所介绍的改进的LSB编码规则,每一块像素值按规则改变后又可表示为00,01,10,11的四进制,跟位置的编码规则相结合,每个正方形模块就可以表示一位十六进制的数,也就是4bit的信息。

2.1.2 水.印嵌入流程

如图2.2 水印算法的整体嵌入步骤:

第一步:根据基本信息编码出未加密的二维码举证,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统计N*N黑色和白色模块的QR二维码可用来嵌入水印的黑色模块的个数,记为C,并记录下各个可用的黑色模块在二维码的二维矩阵中的位置。

第二步:依据伪指纹特征随机密钥生成技术,随机生成三个指纹特征数据记为T1、T2、T3,并将T1、T2、T3转码成和水印嵌入方式所采用的编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相同的编码进制,统计出T1,T2,T3所需要的占用编码位数记为n1,n2,n3。

第三步:如果n1+n2+n3>c,则说明水印嵌入位置不足以嵌入所有的指纹特征数据,当嵌入位置不足时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竞争机制,解决各个特征信息之间采样数竞争问题,模拟退火的优势能保证了嵌入位置的随机性,和各个特征信息的均衡性。

第四步:依照模拟退火算法竞争机制产生的二维指纹矩阵加密位置对应表,对QR二维码图形进行加密。

2.2 水印的提取算法

如图2.3:首先,从加密的二维码图片中解码出二维码的基本信息。

将加密后的二维码图片记为map1和未水印加密的二维图片记为map2,导入解码程序中。

第二步:将相应的两幅图像做减法代数运算,提取图像中目标区域,给定阈值大小为水印差值的一半,将低于阈值的像素点看作相同像素点,差值取绝对值选取为了实现精确定位,因为两幅图像编码格式一致,除了不通目标区域以外,其他区域完全相同,包括图像大小等。

第三部:使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实现断线的连接,主要目的是保持目标区域边缘连续,为孤立点的去除做准备。第三步:使用改进中值滤波去除图像中孤立异常点,如果除了目标区域以外,其他区域完全相同,那么基本不需要去处异常点,在做加入噪声干扰实验时去除边缘毛边是一个需要除了的问题。

第四步:采用曲线全向跟踪技术,寻找目标区域的边缘轮廓,探查到所有目标区域边缘。

第五步:将图像按照二维码自身的编码规则分成N*N块,根据上图中提取去的各个嵌入水印的矩形区域的位置,并将区域大小经过阈值判断,去掉干扰点,定位出各个区域对应得编码值,返回二维矩阵各个嵌入水印值位置对应得值。和加密时候保存的加密二维矩阵值进行对比,进行水印验证。

3 实验

含有水印的QR码的识别和提取实验

算法稳定性实验,流程如下:

(1)产生一段随机长度和随机内容的文本T1。

(2)将文本T1编码为QR码图形Q1。

(3)计算Q1的水印容量大小。

(4)通过通过随机指纹发生器和模拟退火竞争机制产生水印信息W。

(5)向Q1中嵌入水印信息W得到含有水印的QR码图形Q2。

(6)识读Q2得到T2,并与原始编码内容T1对比,记录对比结果。

(7)从含有水印的QR码图形Q2中提取水印信息WR。

(8)比较W和WR,记录对比结果。

(9)重复1000次步骤(1)~(8)的试验,并计算QR码的识别正确率和水印嵌入和提取的正确率。

随机文本T包含英文字母、数字和常用标点符号。重复试验的次数为100次,最后记录实验结果并计算正确率。实验最终得到的数据是QR码的识别正确率为97%,嵌入和提取水印的正确率为95%。该实验表明,水印算法非常稳定,嵌入的水印不会影响到QR码的正确识别,并且水印信息的嵌入和提取不受水印内容和QR码载体图像的影响。

4 结论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QR码的鲁棒性和嵌入信息量都适中的水印算法,该算法用链码的方向编码和改进的LSB算法嵌入水印信息,保证水印信息不会改变QR码的图形结构,并确保嵌入的水印信息不会影响到QR码的正确识别。与现有的利用误差特性进行信息隐藏的算法相比,该算法极大程度增强了数字水印的隐蔽性,提高了水印信息的嵌入量。同时算法不会受到QR码的容量限制,并且适合电子保存和打印等多种形式,具有提取水印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并且提出了由多种生物特征提取出的信息组成水印信息的方式,将二维码与用户绑定,实现了人码一体的认证功能。

[参考文献]

[l]何叶.基于二维条码的数字水印技术研究.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赵博.二维条码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纪兴中.基于二维条码技术的数字水印系统研究.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陈哲,张永林.数字水印技术在二维条码证件防伪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8(4).42-44.(2006).

[5].二维条码技术应用及标准化状况介绍.中国标准化.5.26-42.(2006).

第5篇

关键词:信号 空间相关性 多天线

中图分类号:TN9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056-01

多天线技术在广义上是指使用多根发送天线或者接收天线的技术,在铁路信号传输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空时码技术是多天线系统的支撑技术,应用于天线之间距离足够远,相关性足够小的情况。该技术可进一步分为基于分集(包括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的时空码和基于空分复用的空时码。空时码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在空间域和时间域联合处理铁路接收信号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信号处理技术和时间处理技术的优势,有效抵抗符号间干扰,减少多址干扰,增加分集增益一级提高整个天线阵的增益。

在铁路信号空时码和MIMO技术中,通常假设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分别是独立不相关的,然而实际系统对天线设置的限制,天线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了更直接分析相关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平坦衰落MIMO信道进行分析,并假设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分别呈均匀直线排列。在下面的分析中,设发送端和接收端天线数分别为和,MIMO信道冲激响应矩阵为,其中,表示由第个发送天线到第个发送天线的平坦信道冲激响应。接收天线上的高斯白噪声独立不相关,均值为,方差为。下面具体分析题录信号中的空间相关性对多天线技术的影响。

1 空时分组码STBC及空间相关性影响

当发送天线之间和接收天线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时,假设相邻发送或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相关数相等,即,对上述STBC方案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

使用上述参数仿真计算可知:空间相关性使得STBC性能恶化,并且随着空间相关性的增强,性能损失增加;当相邻发送或接收天线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7时,性能损失小于1dB,因此存在较小相关系数时,STBC的性能损失较小;当相关系数为0.99时,性能损失大约为3dB,因此较大相关系数会使得STBC的性能恶化。

2 分层空时码V-BLAST及空间相关性影响

3 基于特征空间的MIMO技术及空间相关性影响

根据基于特征空间的MIMO算法,可知系统的频谱效率为。由此课间,信道互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是影响信道容量和频谱效率的重要因素,二空间相关性影响特征值的经验分布。仿真试验中假设发送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分别为4,且分别呈均匀直线排列,设发送相邻天线和接收相邻天线之间的相关数相同,即。空间相关性影响信道互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分布。当空间相关性较强时,只存在较少的可利用的特征子信道,进而影响信道的频谱效率,信道容量随着空间相关性的增强而降低。

4 小结

上述多种多天线技术都有较为优越的性能,但是在译码复杂度、最适于何种信道、对天线的要求又有所不同。总之,多天线技术可以有效地抵抗衰落的影响,克服功率和容量极限。不同的多天线技术适用于不同的通信系统,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可以将上述多种多天线技术有效地结合以适用多种需求。

参考文献

[1]吕波.MIMO空间相关性近似算法及性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张平,陶小峰,王卫东,雷鸣.空时码.电子学报,2000,28(11A):110-113.

[3]温沛霖.高速铁路移动环境下MIMO信道预测与预处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4]薛辉.无线MIMO系统中空时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5]缪丹,卢晓文,谢显中.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空时编码技术[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4年01期.

[6]韦忠义,杨绿溪.空时编码与MIMO-OFDM系统的结合研究[J].大众科技,2005年08期.

[7]孙鑫,赵光,孟凤琴.Turbo码级联空时码的系统性能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第6篇

论文关键词:石油,钻井,设备,管理,信息化

 

1 前言

设备是企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设备的生产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俗话说“一流的设备才能加工出一流的产品”,要想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则必须要有一流的设备管理。在石油钻井行业,钻井设备种类多而杂,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数据,如何管理好这些数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过去,主要依赖人工填写纸质资料来处理这些数据,后来发展到计算机软件管理。由于石油行业钻井施工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石油,使用设备管理计算机软件也存在一些难题,设备的信息仅集中在后勤机关部门,没有延伸到野外施工的钻井队一级,这种情况使得设备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能与现场数据进行实现实时更新。

为了更好地做好钻井设备管理工作,江苏油田信息中心开发了基于数据中心的钻井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钻井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2 解决方案

2.1设计思路

开发一个钻井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系统延伸到钻井队。后勤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采集设备静态信息——设备基本信息,钻井队和维修部门负责录入设备维修信息,所有数据集中保存到基地数据中心,实现野外钻井队和后勤基地数据共享。

2.2功能设计

按照功能,将钻井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生成报表、数据查询、代码维护、用户配置等,具体实现以下目的:

(1)数据采集

实现钻井设备信息的采集,具体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是指设备基本属性,动态信息是指设备使用信息和维修信息。

(2)生成报表

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按照给定的模版自动生成一定格式的报表,供用户进行下载和打印论文格式模板。

(3)数据查询

供用户使用不同的条件查询设备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4)代码维护

管理人员可以对设备类别等代码进行扩展维护。

(5)用户配置

管理人员可以对各类用户进行授权配置,使不同的用户能够操作不同的数据石油,从而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

系统的结构组成见图1。

图1 系统结构组成示意图

3 系统功能实现

3.1软件设计

在石油行业,进行钻井施工作业的钻井队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如果采用常规的安装计算机软件的方法,将导致软件维护升级工作难度非常大。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采用了基于Web的形式,即B/S模式。

3.2编码

钻井队用到的设备类型多而杂,每一种设备需要关注的属性也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编码的方法。

(1) 钻井设备类型编码

对油田用到的所有钻井设备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编码,具体情况见表1。

 

钻井设备代码

钻井设备名称

0100

钻机组成部件

0101

井架

0102

天车

0103

游动滑车

……

……

0200

工程设备

0201

钻井泵

0202

柴油机

0203

压风机

……

……

0300

钻井液设备

0301

振动筛

0302

除砂器

0303

除泥器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均线形态组合,走势,盈利概率,亏损概率,统计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股票交易中,有很多历史数据,这些历史数据蕴涵着价值很高的信息。其中,移动平均线能够很好的反映股市的走势。移动平均线反映了市场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成本,对判断股价的趋势有重要作用。同时,短期均线对股价有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作用,投资者常利用均线捕捉处于启动初期的个股,寻觅个股的最佳买点。

证券业采用的这种判断方法缺乏准确的数据依据,于是,将均线形态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然后统计出各种均线形态向盈利和亏损转移的概率进行统计,这些统计数据对投资者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统计表明,单一的均线形态向盈利和亏损转移的概率都比较小,提供的信息量比较小,为了提高转移概率,本文考虑统计各种均线形态组合。

2.均线形态

2.1 相关术语

1.移动平均线:先选定时间数列的平均数,在该期间内求取移动总值,然后除以期数,就可求得移动平均值的长期趋势值。其计算为: MA= 其中:T为平均期数,Pj为第j天的股价(指数)。以时间为横坐标走势,以移动平均数为纵坐标,将各点以移动平均数连成一线即为移动平均线,简称均线。

2.概化:概化是一个过程,它将大量的与任务相关的数据集从较低概念层抽象到较高的概念层。

3.均线形态:假设研究对象是n条移动平均线,均线形态是指n条移动平均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某种持续状态。

4.均线形态组合:一种均线形态与其前后的均线形态之间的组合就叫做均线形态组合,均线形态组合反映了均线形态的一种变化。

5.涨幅:股票的买入上涨幅度,计算式为:(抛出价格-买入价格)/买入价格。

6.盈利目标:投资者认为是投资成功的股票涨幅。

7.亏损目标:投资者认为是投资失败的股票涨幅。

8.转移概率:由某种均线形态组合向一种均线形态转移的概率论文开题报告。

2.2 均线形态在当前股票分析中的应用

股票分析中,利用移动平均线来确定买入点的方法由来已久,并且形成了许多分析理论,其中著名的有美国投资专家葛南维提出的“移动平均线的八条法则”。还有一些根据多条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买入点的理论,天数少的平均线要比天数多的平均线较为波动。两条移动平均线组合分析时,天数少的移动平均线升破天数多的移动平均线即为买入信号,反之,跌破天数多的移动平均线即为出售信号。

2.3 均线形态组合的应用

根据均线形态,人们可以凭经验,总结出某些盈利概率大的买入点。这种判断往往不准确,有时一个金叉信号只是股市调整时表现出来的临时状态,实际上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该股票的下跌。同理,那些总结出来的一些盈利概率大的均线形态组合,也可能出现下跌甚至狂跌的情况。对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准确知道具体的盈利概率,就能做到心里有底。

对某种均线形态组合,通过对该均线形态组合的在交易记录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然后统计出其中向盈利和亏损两个状态转移的条数。向盈利转移的条数除以该组合的总条数,就是该均线形态组合的参考盈利概率;相应,向亏损转移的条数除以该组合的总条数,就是该均线形态组合的参考亏损概率。

可以统计出各种均线形态组合的转移概率,筛选出其中盈利概率或者亏损概率较大的组合作为理想的买入点或售出点,称作理想组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将股票交易原始数据转换成形态数据,再采用现有的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挖掘。

3.算法设计

3.1 均线形态的计算机识别

本文仅研究1日,5日,10日均线,称10日均线为长期均线,5日均线为中期均线,1日均线为短期均线。以8%为盈利目标,-3%为亏损目标。

3.1.1 均线位置关系的编码

编码的目的是用数字来区分各种均线位置关系。令短期均线的码值为3;中期均线的码值为2;长期均线的码值为1。编码规则:从上到下对应编码的高位到低位。例如图1所示一组均线,在10-6-11这一天,3条均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处编码为312。

图1 某时段均线图

3.1.2 均线位置关系的概化

股票均线的某种位置关系的持续反映了其走势,如短线持续上扬,反映出该股的上涨,中线处于最高或最低位走势,说明该股处于调整期;

在时间维度上概化位置关系表,增加一个持续天数维度D。某股s从第 i日起,状态231维持了3天,概化后如下表1所示。

表1 均线位置关系概化表

 

股票

时间

编码

持续天数D

S

I

第8篇

投稿须知

1 稿件总则

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字数以不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论文的排序为:中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包括二级单位,邮政编码和所在省、市)、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英文标题、作者汉语拼音、工作单位英译名(包括邮政编码和所在城市汉语拼音)、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尽量与《洁净煤技术》一致,请参照本刊网站的“论文模板”。

文中所用技术名词前后应一致,新名词应注明原文或加注释。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规定使用。

外文字母需分清大小写;容易混淆的英文、希腊字母要书写清楚;字母带有上下角标时,要明显区分其相对位置。

2 关于作者单位和署名

作者署名中的单位一般指成果所属单位,而不是作者投稿时的就学单位或工作单位。作者署名的单位应该是注册的法人单位全称,为便于读者联系,作者应列出法人单位下设的二级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名称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 (依托单位)”。如: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ib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执行,也可使用[依托单位XX实验室]这样的名称。

作者顺序以投稿时的顺序为准,不予变更,如不得不变更,须提交带有全部作者签名及第一作者单位公章的变更证明。

3 题目

题目应准确、精练、易读和便于检索(含关键词),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

4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独立成章;目的是让读者尽快了解主要内容,补充题目的不足,同时便于文献检索。摘要中应含有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具体的结论。

采用第三人称,具体明确,语言精练,中文摘要篇幅为250~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对应;缩略语/字母词至少在文摘中出现一次全称,新的外文中译名至少出现一次。

5 关键词

主要用于文献检索,尽量使用通用名称,专业范围宽窄适宜,缩略语/字母词应以全称形式出现,关键词要求4~8个。

6 正文

6.1 基本要求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用词规范,平铺直叙,不用口语、俗称和感叹词等。

6.2 引言

引言的主要内容为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理论依据、试验基础、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的结果、作用和意义等。主要包括3部分:①阐述论文的写作背景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②阐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展情况及现在的知识空白和不足,参考文献的引用一般在此处标注;③引出主题,通过比较本文与其他研究成果的不同之处,引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6.3 图表

插图绘制要大小适宜(半栏或通栏)、工整、匀称。图中尽量使用符号,请用6号Times New Roman及宋体字,图号和图名用中英文对照。插图应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幅。

稿中表格也按顺序编号,表名用中英文对照,表文中尽量使用符号。

7 基金和科研项目 

一般只列出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和基金项目,并提供项目编号。

8 参考文献

8.1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是:

科学依据,表明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区别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成果;

索引作用、节省篇幅;

有助于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8.2参考文献的要求

应选择最近5年的论文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在引用文句后的右上角标明参考文献序号,参考文献以15篇以上为宜。勿引用尚未公开出版的资料。漏引可能带来误解,产生严重后果。尽量引用级别高的学术类期刊,这样对增加论文的学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8.3参考文献为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如下:

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文献类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页-止页.

序号  作者姓名.论文篇名[文献类别].刊物名称,年份,卷号(期号):起页-止页.

若为中文期刊类参考文献,请您通过知网查询各著录项目对应的英文翻译并补充,切不可自行翻译。

9 注意事项

请勿一稿多投。本刊不接收一稿多投稿件,在稿件受理期间,不得另投他刊。若录用后发现已在他刊刊出,本刊则不予刊登,作者应承担经济责任并记录在案,我刊以后不再接收该文通信作者的稿件。

请在作者注册时尽量提供详细信息,尤其是当前研究课题及研究方向等,以及稿件所涉及的科研项目概况和有关的背景资料。

编辑部从收到稿件之日起,在2个月内通知作者审稿结果。稿件发表后,即致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文字删改。如果作者不愿意删改,请事先说明。

录用的稿件将收取版面费并与编辑部签署版权转让协议。

第9篇

《科技传播》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708;国内统一刊号:CN11-5820/N)。《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本刊栏目主要有:本期关注、科技要闻、特别报道、学会动态、论文推介、科技传播、理论研究、基础科学、应用技术,信息科技、院士风采、图书推荐、科普新知等。

《科技传播》是关注科技传播与社会协调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广大知识群体的高级论坛,是科学家、工程师、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以及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从事科技史、传播科学、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科技传播理论与实践、科技传播教育等研究的专业人员的学术阵地,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本刊为半月刊,每月10日和25日出版,大16开,每期定价18元,全年征订432元,订阅请与杂志社联系。常年征集科技传播、理论研究、基础科学、应用技术,信息科技等相关科技文章,欢迎您向我刊投稿。

【格式要求】

1、正文以前部分

论文题目:为便于检索,标题须精准、切合内容,字数不多于17个字符。

作者姓名:作者署名不超过5个,须与作者信息一一对应,可用上角标作具体标明。

作者信息:作者工作单位、所属省市名称、邮政编码须完整准确。

摘要:须包括研究背景、材料方法、主要结论或研究成果,字数约150字-200字。

关键词:须简练、准确,数目3-5个,分号间隔。

2、正文

内容须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角度客观、表述准确(切勿涉及单位机密或其他相关信息);正文须包括引言、正文与结论;另文中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文中所附表格为三线表、图片格式均为jpg,公式必须准确无误。

3、参考文献

文章须有参考文献,如文内参考文献有标注,须标注清晰,参考文献数目为至少3个。具体内容包括:序号、作者、文题或专著名称、刊名(出版社)、出版日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4、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置于该文首页页脚。内容包括如下:姓名,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工作单位,职务,从事具体工作,研究方向;为了方便回复,请作者在文后附上通讯地址、收件人姓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

5、字数要求

不少于3500字。

【联系方式】

编辑部电话:010-64465945、010-64465953

发行部电话:010-65681316

第10篇

党怀义 常永亮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作者自行开发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加密压缩软件。在简单说明了当前加密、压缩技术的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主要描述了该新型加密压缩软件的技术方法特点、功能特色、实现流程和关键技术难点。该软件采用专业的加密方法,兼顾专业压缩功能,以寄生加密、自解密加密结合文件分割等特色功能见长,以简单、实用、友好的操作界面等得到了用户较高的评价。随着作者在此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该软件的功能还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和扩充。

关键词:数据压缩,数据加密,寄生加密,自解密加密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促使信息技术普遍第运用于各行各业,不但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也已经深入到了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安全与保密逐渐成为人们应用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首要问题。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动态性的网络系统应用使得涉及到我们个人隐私、银行账户、商业秘密等重要信息在存储过程中很容易遭到有意或无意攻击与盗取。一旦重要的信息遭到非法窃听、截取,将会给用户的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目前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由于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对存储和管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种既能提高信息的有效存储,提高存储效率,又能确保信息安全的强有力的应用软件,为用户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2  新型压缩加密设计

2.1  加密算法与加密软件

密码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

加密算法是一些公式和法则,它规定了明文和密文之间的变换方法。由于密码系统的反复使用,仅靠加密算法已难以保证信息的安全了。事实上,加密信息的安全可靠依赖于密钥系统,密钥是控制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的关键信息,它的产生、传输、存储等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密钥类型不同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称加密(秘密钥匙加密)系统,对称加密系统最著名的是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AES(高级加密标准)和欧洲数据加密标准IDEA,另一类是公开密钥加密(非对称加密)系统, RSA是Rivest、Shamir和Adleman提出来的基于数论非对称性(公开钥)加密算法。

虽然著名的通用数据压缩软件,例如Winrar、Winzip等在压缩数据信息的同时,具有数据压缩安全密码防护功能,但由于软件本身的应用普遍性和加密算法通用性,已经有许多解密软件来破解加密口令,这种密码防护已经形态虚设。

如何评价加密软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 加密功能。加密功能是加密软件首要考虑因素。一个出色的加密软件不但可以可靠地给用户硬盘中的各种格式的信息加密,而且还能够提供即时加密,例如电子邮件、剪贴板等,也就是说好的加密软件既要有静态信息加密功能,尤其是电子邮件。通常,好的加密软件还为电子邮件软件提供专门的插件程序,以方便电子邮件的即时加密,还需要有对动态信息的加密功能,这样才能保证用户信息的万无一失。

b. 附加功能。好用的加密软件在提供基本、可靠的加密功能的同时,还提供了其它一些实用的功能,例如保密删除、信息压缩等功能。保密删除可以保证那些不想要的信息从硬盘中彻底抹掉,防止被他人恢复窃取,信息压缩可以提高存储效率。

c. 易用性。对于所有的软件,易用性是十分重要的,加密软件更是如此。易用性不仅仅是指界面的友好,还包括加密效率。面向普通用户,一两分钟就可以学会使用,这就是易用性。加密、解密时间的长短是加密效率的直接体现,让用户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应用加密软件。

d. 安全性:口令加密是一种原始、简单的加密保护措施,但安全性比起专业、复杂的加密算法就要差许多,商业秘密、金融信息等重要信息的加密都必须使用专业的加密软件。因此,加密软件的实现方法就成为该软件优劣的一个标准之一。

2.2  压缩算法与压缩软件

信息压缩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利用一种技术把信息表达中的冗余信息剔除,使压缩后的信息基本能够代表未压缩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存储效率。信息的表达基本都存在着一定的冗余度,通过采用一定的模型和编码方法,可以降低这种冗余度。因此,可以说压缩就等于模型(在压缩程序中,用来处理输入信息,计算符号的概率并决定输出哪个或哪些代码的模块叫做模型)加编码(对某一个符号该用多少位二进制数进行编码)。模型和编码两个模块相互是具有独立性,模型又有静态模型和自适应模型。

压缩通常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有损压缩就是压缩后的信息与原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损压缩就是压缩后的信息经过还原过程后,与原信息之间没有任何差异。有损压缩一般用于多媒体压缩,在满足一定压缩比要求的同时,满足人们视觉或听觉感官的完美要求,这两个要求相辅相成,此消彼长,但主要取决于目标存储介质的存储量大小。本文讨论无损压缩。

数据压缩起源于四十年代由 Claude Shannon 首创的信息论,它的基本概念是信息究竟能被压缩到多小?这个概念借用了热力学中的名词"熵"( Entropy )来表示一条信息中真正需要编码的信息量。

D.A.Huffman 于 1952 年第一次发表了他的论文"最小冗余度代码的构造方法"(A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inimum Redundancy Codes)。60 年代、70 年代乃至 80 年代的早期,数据压缩领域几乎一直被 Huffman 编码及其分支所垄断。

1977 年,以色列人 Jacob Ziv 和 Abraham Lempel 发表了论文"顺序数据压缩的一个通用算法"(A Universal Alogrithem for Sequential Data Compression)。他们提出的两个压缩技术被称为 LZ77 和 LZ78。简单地说,这两种压缩方法的思路完全不同于从 Shannon 到 Huffman 到算术压缩的传统思路,人们将基于这一思路的编码方法称作"字典"式编码。字典式编码不但在压缩效果上大大超过了 Huffman,而且,对于好的实现,其压缩和解压缩的速度也异常惊人。随后Terry Welch 提出的LZW 算法继承了 LZ77 和 LZ78 压缩效果好、速度快的优点,在算法描述上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成为了UNIX 世界的压缩程序标准。

目前,基于字典方式的压缩已经有了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标准,从古老的 PKZip 到现在的 WinRAR,特别是随着 Internet 上文件传输的流行,ZIP 格式、RAR格式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没有哪一种通用的文件压缩、归档系统不支持它们。

第11篇

高校学报的信息传播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科技期刊正在尽力借助各种网络传播形式等新的载体形态,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提升知识信息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在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报目前的信息传播模式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上第一本科技期刊诞生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第一份高校学报《利济学堂报》至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在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5世纪以后,人们传播和交流知识信息的主要媒介是书籍,然而,用书籍交流存在实时性、互动性等方面的缺陷。17世纪之后,信函交流成为人们传播新思想和新发现等信息的热门手段和主导传播方式,同时以此来确立知识发现时间的先后顺序。到了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形成印刷商、书商、出版商等职业化的信息传播者,科技期刊赖以发展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条件日渐成熟。到18世纪末,科技期刊开始向行业化、学科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到19世纪,专业性科技期刊几乎遍及所有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20世纪以来,科技期刊(高校学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期刊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技期刊的种类以每50年增加9倍的速率发展,使科技期刊逐渐演化为科学交流的一种主要的知识信息媒体。

高校学报的信息传播模型概况及结构

(一)通用的信息传播模型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奠基人香农(Shannon)提出了信息传播的一般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型高度概括了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无论是人人、人机、人物、物物之间的通信都适用于该模型,因此该模型也适用于物联网的信息传播过程分析。无论是什么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都应该包含四大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

同时,⑴信息传同时,⑴信息传播是一种社会信息共享活动。信息可以同时为许多个个体拥有,这是信息的共享性特征。信息在经过传播之后,对受传者来说,增加了所接收到的信息,而传播者并不因为该信息为受传者所获取,自己就失去这一信息,而是与受传者同时拥有这一信息。⑵信息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活动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性质决定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只要有信息传播活动出现,就必然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生的。信息传播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成员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还会创造新的社会关系。⑶信息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信息传播是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进行的,传播者总是由于某种目的向受传者传播信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之后也总是要考虑所接收的信息与自己的关系:接受、部分接受还是不接受,而这一点正是传播者迫切需要知道的。⑷传、受双方具备共通的意义空间是信息传播实现的前提。信息传播必须以符号为中介才能实现,而符号的含义必须是传、受双方“共通”的。

共通的意义空间指的是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的意义拥有相同的理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对于信息传播过程,一些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各有优劣的传播模型,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分析,提出“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另外,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以及卢因的“守门人”模式等等,对于信息传播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同时也有一定的理论缺陷。本文主要依据Shannon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高校学报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型

根据高校学报对知识信息的编辑加工处理和出版发行过程,对照香农的通用信息传播模型,具体分析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可以得到:传播内容(即信源)包括论文全部的创新性内容及其相关信息(如参考文献等);传播者应该包括论文作者、编辑、审稿专家和印刷者;传播媒介包括:纸质期刊和发行渠道等;受传者包括:审读专家、一般读者等。由此分析可以得到高校学报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型如图2。

1.信源:知识信息。这种知识信息是客观实在的,知识产品是客观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且这种知识信息由问题、事实、假设和理论等组成,具有复杂的结构,每一种知识信息都有自己的内核,或表现为一种逻辑结构,它们在变换中是不变的,但是内核的具体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高校学报要传输的知识信息包括:传承科学理论,如: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传播工程技术,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设备、新材料等相关的知识集合及文献信息。

2.编码:信源的编码涉及论文作者、编辑加工、专家审稿及印刷出版等多个方面的方法、技术和规范,编码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源的传播质量和效率。其中论文作者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和相互的交流研讨决定并给出知识信息,因此其在高校学报传播模式中居于重要地位;编辑部包括编辑加工和专家审稿,其主要责任在于把作者提供的初始文稿信息进一步选择、处理、分析、加工、完形等,保证知识信息的质量和提高知识信息的强度,以求达到知识信息出版发行的目的。

3.信道:纸质媒介或网络传输,其主要功能是将作者和编辑部处理转化过的信息符号,依照适应性和媒介性原则进行有效的技术处理和编辑(诸如划版、标注、排版、校对、改版等),使之进一步具体化、畅通化和对应化,并最终通过完整化的期刊文章的文字转换(由手稿转换成印刷符号)。而这其中只是将学报作为知识信息传播的一个通道。

4.译码:对传输的知识信息的理解和接收分析,主要涉及读者或读者群等。通常,读者意味着高校学报传播功能价值和功能意义的直接承接者、呈现者和评价者。

5.信宿:对信息传输的结果、效果进行评估,读者经过理解和分析得出学报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知识信息熵的大小。信息熵是反映论文价值高低的量度和读者对论文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学报信息传播体系结构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可简单定义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具体包含两层涵义: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第二,物联网用户终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物品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因此,可以说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各类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特定的协议,把各种物品与互联网实现连接,进行信息处理、传递和交换,以实现物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一种网络。为了实现物联网的功能目标,其中的“物”应该具备:(1)要有唯一的身份标识码;(2)要有存储功能;(3)要有被感知的数据接口;(4)要有处理数据的能力(CPU);(5)要有数据传输通道(含协议)。否则,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学报信息传播系统,其中的“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知识源的真实性、科学性相关的所有“物”,如:实验地点、实验设备、实验数据的原始记录,还有分析检测的、实验验证的相关信息、论文作者的背景信息等等;二是与信息受众相关的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电视和其它阅读设备等等。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宏观与微观、定性和定量地分析高校学报承载知识信息、编辑加工和专家审稿的水平、信息传输效率等功能的物联网系统(具体如图3),同时又可以很好地了解论文作者的创新过程,增大受众的信息量,又可以方便验证论文数据的真伪,防止实验结论造假。该体系结构模型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在感知层实现知识信息的可追溯性和验证性,在网络层实现知识传播的实时性和传播信息受众的广泛性,在应用层实现多媒体手段的知识信息获取和高校学报的综合评估认证。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对各种科学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的感知和实验数据的汇集,以及对这些设备唯一身份的编码标识,对论文作者研究背景数据库的建立和作者知识背景的溯源分析;还有高校学报知识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关于知识逻辑的云计算模型分析等等。无论怎样,这些关键技术的逐步解决,对于高校学报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提高高校学报的协作效率和资源共享程度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第12篇

关键词:有限状态机;状态编码;状态分配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897-02

Design Technology of State Machine Based on Verilog and VHDL

JI Yo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 Designing a synchronousfinite state machine (FSM) is a common task for a digital logic engineer.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a vari? ety of issues regarding FSM design, including status coding method for status assignment, input and output of state machine.

Key words: FSM; state coding; state assignment

通常情况下设计一个状态机最重要的决策是使用什么状态编码。一个不恰当的选择会导致状态机使用太多的逻辑或者运行太慢,甚至这两种坏结果都会出现。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很多能够选择优化的状态编码的工具和技术。这些方法一般都使用了最少的状态位或者采取诸如PLA的两层逻辑实现。下面将进行详细讨论。

3.1高级编码的状态分配

一个高级编码的状态分配对于状态向量来说只使用很少的触发器,同时需要一个附加的逻辑来完成状态的编码和译码。

3.1.1一位热码编码

在一位热码方式的编码中,一位状态向量表示一个给定的状态。所有其他的状态位都为零,因此如果有N个状态就要有N个状态触发器。因为状态位本身就直接可以用来指示状态机是否处于一个特定的状态,所以状态的译码是非常简单的,也不需要附加的逻辑。使用一位热码设计技术具有很多优势:

1)一位热码通常运行的更快。速度与状态的数量无关,而是仅仅取决于转换到特定状态的数量。当增加了更多的状态后,高级编码的状态机的速度会明显变慢。

2)无需考虑寻找“最佳的”状态编码的问题。当修改状态机的设计时,这一点具有特别的益处的。因为当你增加了一些状态或者改变了其他一些东西时,一种被认为是最佳的设计可能就不再是最好的了。而一位编码对于任何状态机都可以说是最佳的。

3)很容易用硬件描述代码来设计一位热码状态机,能够在没有状态编码表的情况下直接根据状态图编写。

4)易于修改。当增加或者删除状态或者改变激励方程时,对状态机的修改可以在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情况下完成。

5)相对于高级编码状态机,通常不需要占用大量的布线区域。

6)通过静态时序分析可以很容易的找出关键路径。

7)易于调试。很容易发现虚假的状态变迁,当前显示的状态也没有很大的意义。

3.1.2准一位热码编码

如果状态机具有两组几乎功能相同的状态时(例如对同一个设备进行读操作和写操作),就可以使用准一位热码,用一个标志或者一位状态位来指示当前有限状态机在哪个状态组里,剩下的状态位就是一位热码的编码。这样对一个给定的状态进行译码时我们就必须检测两个状态位。这种方法拥有纯一位热码的大部分优点,但是需要少量的逻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标志位在技术上是状态向量的组成部分,但最好把标志触发输出引脚看成状态机的另一个输入。

另一种准一位热码的编码方法对初始状态使用全零或者“无热码”的编码。因为所有的触发器已经置零,所以这种编码使得状态机容易进入复位状态。这一点在需要同步复位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