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03:4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品德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课堂;分组讨论
一、如何进行分组
既然说到分组学习,教师首先就应该明白如何进行分组,怎样分组才能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分组都有什么样的策略方法,最好每个小组不要超过6个人。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分组的技巧与方法:
1.采用混合型分组方式进行分组
分组切记不要按照等级进行分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智商、情商等都不相同,如果采用等级划分,这样会有明显对比,对于差一点的学生身心都是一种打击,这样不仅没有产生好的效果,还会严重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学会“混合型分组”。所谓“混合型分组”就是将理解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和相对能力较弱一点的学生进行交叉分组,这样互相帮助、各取所长。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同一小组的学生讲解习题、分析事物、分享经验,以此来增长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绩差一些的学生,通过别人的讲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样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轻松开心,思想品德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2.可以考虑不同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
分组方式无非只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式,学生通过自由结组的方式,进行分组,这样学生之间肯定会找一些比较要好的学生进行结组,这样结组的结果,会使学生没有陌生感,畅所欲言。还有一种分组方式就是分配式,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进行好差交替结合的分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小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3.小组内的职责分配工作要做好
既然要分小组,教师就一定要把学生的相应职责也分配清楚,组内一定要有组长,组员也要做好分配,各司其职,这样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有哪个人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耽误了小组的成绩,学生就会领悟由于自己的不负责任,对于别人的伤害,这样比教授书本上的字字句句要有用和实在得多。
二、如何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
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小组学习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进行讨论,大家通过同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辩解,沟通交流彼此之间的想法、意见,学生会通过讨论得到结论,摒弃不好的思想道德,吸收优良的想法,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学会理解与互谅,达成共识。对于话题的选材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如何进行话题的内容选材、形式选择
话题的内容一定要吸引学生的眼球,牵动学生的思维,这样才乐于思考,勤于学习,教师应该重点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角度,巧妙地利用语言,将话题设置为学生都十分关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大家积极地参与进来,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寻找答案,主动进行互动,教师选题一定要忌讳选题“偏”“难”“怪”,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抵触思想品德课堂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好的心理影响。
2.话题讨论的方法设计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相对比较发达,思维相对开阔,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观察法、引导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巧妙地设计疑问,让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展开深层次的讨论,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对讨论结果如何进行评价
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小组及时的给予评价,这样既有效的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成果,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取心。评价当然也要有一定的规则,对于规则的定制,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采用严格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所谓的小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品德和素质,首先学生一定要做到积极主动地参加小组组织的活动,积极发表自我意见,其次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相互信任,做到不彼此猜忌,再有就是每一个小组成员要有进取心,勇夺好成绩,思想品德课堂还要要求学生不安于现状,大胆质疑,想法勇于创新,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能够有具体的解决方法,对于任何事情都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有着高度的准确度,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标准也是思想品德课堂要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
2.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展示讨论成果,并能够详细认真地对话题进行阐述,有条有理地解决,教师可以准确地作出评价,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也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对思想品德课堂进行重新规划。思想品德这个科目是在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方才能成大事。初中阶段更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更应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高效快速地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岩辉,杨新建,刘玉梅.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
[2]王佳慧.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河教育,2007(06).
转眼间,从XX年9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现在,我总结近一年来的得与失,便于发扬好的地方,改进不足的地方。回顾走过的路,才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定期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时,我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这一年里,我担任小学数学五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工作,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参加了新教师培训。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对板书、教案等多加揣摩,进一步掌握了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规律,课后认真及时的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在教学四项规范达标中取得合格。
成绩是可喜的,收获是丰硕的。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待提高: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知识的时候,有时还不能很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部分教材的内容把握不全面。其次论文意识不强。最后,有时自己的脾气太过孩子气,在处理有些事情时过于急躁,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与经验。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与反思中,我会不断地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越做越好。
【关键词】体育课 德育教育 注意 问题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体育课有其独有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具有突出的作用: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的形成的提高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那么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1.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身教胜于言教。无论是传统体育教育还是现代体育教育都强调教师示范作用,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见到部分教师在公众场合下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说话不文明、行为不端正,对人生品评失公正,这些都在不断地“腐蚀”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自身形象至关重要,学生的年龄愈小教师本身的形象就愈高大,其影响就愈深刻。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体育课要像体育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我在观看一些体育竞赛课后,让我明显的感觉到体育课在变味:体育课上拉来了一车大南瓜,体育课变身音乐课……这些为迎合形式而情景化、德育化的体育课放弃体育课本质的东西。难道,一节好的体育课就是为了德育而情景,为了德育而德育?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应以渗透为主,应充分反映体育教学的特点,防止把体育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因此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避免体育、德育、生活脱节的现象。
3.用“心”关爱学生
教师的教育作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士语、方言和粗话;当学生犯错时,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询问学生,并给予帮助;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要有耐心,不厌其烦的教授学生;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同时还要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不仅要具备思想教育的能力,而且要用“心”去关爱学生才能把思想教育更好地寓于体育教学之中。
4.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选择优化德育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同时也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和不同要求,采用说服法、榜样法、评比法、奖惩法等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贯彻德育教学时,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5.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内容要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是以适宜身体活动为主,教学内容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材。其中有许多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如队列练习、活动性游戏、球类、接力等。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类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如通过队列练习,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活动性游戏、集体项目和球类教材等,都有各自严格的规则和集体配合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爱护集体、尊守纪律以及胜不骄、败不馁勇敢坚毅的思想品德教育;教授武术时选用英雄模范人物、爱国将领的先进事迹来激趣、引趣,并教育学生以英雄人物、爱国将领为榜样,热爱祖国、热爱学习不断端正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与态度,从而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当然,也不能将教材处理简单化,如上耐久跑、越野跑的教材,就告诉学生爬雪山、过草地的事迹教育学生;上跳高、“山羊”课这类的教材时,则教育学生勇敢、果断、树立信心等,不能因为教学中要融入德育教育而引入一些空洞的思想教育,而应启发、鼓励学生坚持完成,大胆跳越,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端正学习态度,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6.抓好课的常规进行经常性的教育
体育课教学 常规是保证体育课正常进行所采用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是一个实际的教育过程。有目的地加强组织教法,能更好地提高课中思想教育的效果。组织越严密,教法越得当,学生在课中所受的教育就越深刻。如通过检查上课服装、器械及进行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快速集队,并清查人数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通过对体育器材的发放使用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通过轮值领取器材,课后协助收回器材,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勤.《当代体育》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2007(4).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3]李俊.《中国学校体育》双月刊.
[4]曲宗湖,顾渊彦.《体育课程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
1. 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当把握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2.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 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
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2)言行避免粗暴;(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 体育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在情境中调动学习者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进行信息加工,通过学习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即合作学习),亲身体验来完成学习任务”。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理论依据。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显然这种主张明确地否定了传统思想品德课那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应当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情境的刺激下产生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改变。
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是“抛锚式”教学模式心理学依据。初中生认识事物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学习知识技能离不开真实的问题情境。“抛锚式”教学中的“锚”,就是富有感染力、能够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被教学设计确定的“锚”,作为特定的中心教学问题情境展示给学生,叫做“抛锚”。“锚”一旦抛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通过中心问题情境为思想品德课堂承担载体和桥梁作用,把原本抽象的思想品德课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使学生想学和乐学。
二、“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及其特点
传统思品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不够重视学生的“学”,教学环节设计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教学活动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很少,课堂枯燥乏味。况且思品课内容原本就抽象,如果不是借助问题情境,将抽象的内涵化作能看得到体验得着的直观具体情景,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而不得其解。“抛锚式”教学打破了思品课堂长期以来的这种僵局,赋予鲜活、形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它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教师不再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创设和利用真实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引发学生需要,不断联系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形成新的经验。抛锚式”教学克服了传统课堂司空见惯的单纯说教,形成情境交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新格局,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为初中思品课改开创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活动通过“立锚”、“抛锚”、“说锚”、“固锚”、“提锚”五大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对“锚”的兴趣,不断给学生以情境刺激,使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抛锚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课堂运用,给长期沉闷的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抛锚式”教学模式遵循生活性原则,坚持以生活为中心。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生活出发,最后回归生活。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信息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生活和时代气息、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环境。要求情境内容要真实可靠,有感染力,最好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或者是身边的人和事;情境展示的方式要多样化,但避免盲目追求形式上的不断翻新;主题要鲜明,针对性要强,服从服务于课标和教材。“抛锚式”教学遵循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道德品质的说教者、灌输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升华。强调学生合作学习,包括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学会合作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所必须养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和品质。只有让学生学会合作共事,才能为学生开辟一个融入社会的平台。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抛锚式”教学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几个环节,通过“立锚”“抛锚”“说锚”“固锚”“提锚”五大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来完成学习任务。下面,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一课为例,浅析“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应用。
第一环节——立锚
立锚,就是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中心教学问题。“抛锚式”教学第一步是借助于空间环境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生活一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较为容易提取已有经验参与学习活动。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P64三幅图及其文字说明,面对同样的一场雨,这三位同学的情绪反应如何?把“面对同样的一场雨,为什么不同态度有不同的情绪表现?”这一中心问题情境,确立“学会调控情绪”课堂教学的“锚”。
第二环节——抛锚
抛锚,为了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经验,在情境体验中学会新经验和解决新问题,将“锚”抛出(确定问题)环节至关重要。根据情境,展示问题:1.生活中,人们会碰到许多同样的事情如刮风下雨、停水、停电、交通阻塞等,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2.情绪与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态度有什么关系?3.不良情绪可否避免?4.你经常会采用哪些方法来避免不良情绪?从而明确本课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在学生对问题初步进行思考后,开展下列活动,以加深体验、在体验中进行分析。
第三环节——说锚
说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趁着学生对“锚”产生浓厚兴趣,顺势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一:让学生讲述与情绪有关的故事之后以《相关链接》中老奶奶为下雨发愁的故事,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活动二:用P65韩国青年杀母的故事,针对书中三种不同观点,让学生写出自己对不良情绪能否避免的问题的看法,从中引导学生要以理智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活动三:用P66的材料进行小测验、开处方。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助人自助,并归纳情绪调控的具体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活动四:用P67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人的情绪从表面上看,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其实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的,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即“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从中学会尊重、关心。
第四环节——固锚
联系老奶奶为下雨发愁的故事对“我”启示开展活动五。
活动五:“一吐为快”与“献计献策”
“一吐为快”:生活中,你有哪些不良情绪?咱们今天就一吐为快。
“献计献策”:由小组成员共同出谋划策,说一说遇到这样的不良情绪你该怎么调节?
通过此环节及时创设辅助情境,以拓展问题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推演到一般性认识,从而达到强化训练即固锚的作用,学会在各种状况下调控情绪。
第五环节——提锚
“抛锚式”教学强调学习过程总结评价,这叫提锚。提锚作用在于概括全课,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由此形成对问题情境的体验、感悟、理解升华为新的经验,并同化或顺应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即到达迁移训练,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我”看到的平时某些人不善于避免不良情绪的表现有哪些?造成哪些危害?假如是“我”,“我”该怎么办?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品德,快乐课堂,探索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我们重建初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创设快乐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研究教学艺术,努力创设快乐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营造“快乐课堂”呢?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以积极的情绪创设快乐教学
“快乐”是情感的体验,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组织教学,调控情绪的积极心理,是成功教学的条件。你积极的情绪会感染学生,例如你灿烂的笑容,你愉快心情,你积极情绪下绘声绘色的讲课,都会使学生有激情,有快乐。每次上课之前,应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上讲台。当自己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你看到的会是一张张带着孩童的轻松愉快的笑脸,自己也会沉浸在孩子们的欢乐之中,此时,你会觉得自己不像是在上课,而是在和孩子们聊天、游戏、沟通、畅谈……,学生们思维敏捷积极与你配合,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使得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度过。
2.要求教师课前充分备课
备好课是关键。要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充足。备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对“快乐”教学的适度把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所以快乐教学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如果“快乐”无度,不注意对“快乐”的及时引导和控制,结果“快乐”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导致教学失控,所以要切记对“快乐”教学的适度把握。
2.2 要注意“快乐”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教学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有时候,“快乐”的案例是举了,但由于老师没有加以恰当引导和延伸,结果使得学生乐不思学,没能及时把“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2.3 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苦乐观。
快乐有三种形式,第一是过程快乐,结果也快乐;第二是过程虽然艰辛,但因为有收获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第三是虽然过程快乐,但因活动没有价值,便产生懊悔。因此,要把快乐教育和勤奋教育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在学生承受范围内,越是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成功,快乐程度会越高,反之,则索然无味。
3.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品德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应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认识到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学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都可以大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4.创设“快乐”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今日说法”、“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4.1 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问题情境、质疑情景、辩论情景等。
4.2 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生兴趣,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漫画、小品、相声、歌曲等艺术形式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的讨论来。
总之,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注意调解自己的情绪,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寻找优化教学的窍门,让学生在乐中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快乐”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风采。
参考文献
1.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1.2 师与师、师与生间的配合。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操场)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教学中,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10分钟。在这10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再如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3.评价中进行渗透
众所周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在赞扬他的长处之后,及时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这名学生听后,纪律观念逐步增强。
除表扬外,批评对学生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过于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 渗透
一、将德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教育方针。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
二、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活动的小组长随机安排,不在固定到某一个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小角色,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
三、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评价中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德育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
如在课堂中常有学生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怯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四、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模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教师言行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五、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思想品质上的种种弱点就会在偶发事件中表现出来。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少批评,多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1.处理方法要灵活。
2.采用的手段要多样。多利用无声语言(眼神、动作、表情)与有声语言相结合的方法,尽量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
3.语言运用要恰当。对出现的问题判断要准确,使用语言要恰当,切不可过多使用非教学语言,更不能挖苦讽刺。评价也要恰当,不能伤人自尊心。
一、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我相信学生在我的主导作用下能管好自己,所以,首先 ,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于是,我着手对管理体制进行“放权”:通过几次班干部例会,要求班干部敢想,敢做,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做到讲究卫生,不随便丢纸屑杂物,在平时,我总是把纸屑杂物丢到垃圾箱里,那些近旁的学生看到我这样做之后,会和其他学生说,那些随便丢纸屑杂的学生会受到教育,再也不随便丢纸屑杂。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我。这样的一种正面影响一定能有益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除了学习,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因此我利用每周一的班会,结合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在班会课上做相应的安排。
三、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能力。
良好习惯的培养始终是本学期的教育重点之一。那么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尝试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也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尝试以下的做法:
1、鼓励班干部敢想、敢做 。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2、清洁卫生由小组负责。卫生由每个小组负责,采用轮流值日的方法,选好卫生小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按照值日工作的顺序进行打扫卫生,打扫完毕后,将卫生用具放回原位,然后在卫生值日本上作好相关的记录并由组长负责检查值日情况。
3、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利用班会开展一些小活动,诸如: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童话故事比赛,口算比赛等来益智身心,鼓励孩子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
4加强家校联系。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本学期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与多位家长进行交流。
5、成立自律小组,以学生管理学生,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意识。自律小组各个成员主要工作内容为负责每日班级的考勤,卫生,仪表服装,校会以及课前准备和课堂纪律的监督与劝导,做好宣传工作,制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班级形成一个有正气,有次序的良好班风,为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自律小组各个成员各有分工,每日与参加年段评比的同学保持联系,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时通知有关同学予以纠正,并定期向全班同学做工作汇报,总结前阶段之成果与不足,对同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同时也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齐心协力,使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正常化,制度化,使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重要作用,自觉为班级争取荣誉,做到自觉自律。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做到讲究卫生,不随便丢纸屑杂物,在平时,我总是把纸屑杂物丢到垃圾箱里,那些近旁的学生看到我这样做之后,会和其他学生说,那些随便丢纸屑杂的学生会受到教育,再也不随便丢纸屑杂 。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我。这样的一种正面影响一定能有益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除了学习,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因此我利用每周一的班会,结合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在班会课上做相应的安排。
三、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能力。
良好习惯的培养始终是本学期的教育重点之一。那么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尝试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
班级管理的主人,也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尝试以下的做法:
1、鼓励班干部敢想,敢做,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2、清洁卫生由小组负责。
卫生由每个小组负责,采用轮流值日的方法,选好卫生小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按照值日工作的顺序进行打扫卫生,打扫完毕后,将卫生用具放回原位,然后在卫生值日本上作好相关的记录并由组长负责检查值日情况。
3、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利用班会开展一些小活动,诸如: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童话故事比赛等来益智身心,鼓励孩子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
4加强家校联系。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本学期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也利用班级网站、或是平时放学时与多位家长进行交流。
5、成立自律小组,以学生管理学生,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意识.
【小学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一】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始终一如既往持续着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我、鞭策自我。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关心群众,团结协作,与同事相处融洽;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坚持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乐于理解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资料,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透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每一个教学资料,都做到精心准备,力求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心参与、主动探索、自主思考,运用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创新。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不管是担任副班主任还是正班主任工作,我都能认真做好各项班级工作,关爱班中的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想道德教育。报着一颗爱孩子、爱工作的心来精心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用心主动与他们相处。注意用自我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要讲礼貌、懂礼貌,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忙、团结友爱,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分辨是非,热爱祖国、热爱群众、热爱生活。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
总之,我在工作上发扬了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校为家,以教为本;五旷课、请假,无迟到、早退,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忙,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奉献自我的力量。
【小学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二】 一转眼,一个学期快过去了。在这个学年中,我和平时一样都是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我很乐意跟大家说一说在这一年中我的工作状况。
一、思想认识。
这一学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学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我,鞭策自我。对自我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一学年来,我还用心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年的教学任务很重。我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案。
这学年主要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思想品德、科技、社会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培优扶差是这学年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十分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必须有很大的进步。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务必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状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十分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十分起劲。一段时光下来,学生都有进步,有的进步十分快。
三、领班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透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群众、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资料。我还常给班干部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状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四、出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用心、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责感。
五、主要成绩。
一、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指导学生正确辨别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通过班会课的讨论、发言使学生自己懂得哪些言行是学生应该有的,哪些言行是学生不该有的,从而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言行。同时,通过个别谈话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及时必要思想教育,及时修正学生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倾向,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形成了一种学生有困难找老师,有问题找老师,有心事找老师的局面,学生很大限度上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很大程度上信任自己的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倾诉对象。这样一来,班级工作就非常容易开展。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阻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自觉地团结在班主任的周围,自觉搞好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二、提高学生成绩方面:
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谈话,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的辅导与关心,尽量把问题处理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的各自不同情况,对他们分别给予单独的辅导和监督与督促,帮他们走过学习的困难时期。坚持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针对想的问题比较多,瞻前顾后的学生,引导其做好眼前的工作,安心地投入紧张有序的复习;对思想包袱重的学生,鼓励他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坚定信念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督促学生锻炼身体
下午放学后开展体育活动,上操场上打排球,慢跑放松心情,调节状态,同时也增强体质,更好地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俗话说;不会玩的孩子也不会学。游戏活动的同时也在学习。它可以开发智力。使学生的智和体同时发展。
四、教育反思:
学期工作虽已结束,但我总有些不甘心,觉得自己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还有不足:
1、在教育学生方面,方法简单,有些事情处理的不能另学生信服,至使一小部分男生和老师对着干。
2、对班干部缺乏系统的培养。只是要他们做事,没有教给方法,策略,他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