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8 19:2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软件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实训教学
1 引言
面对全球软件外包方兴未艾的趋势,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一方面是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方兴未艾,依然充满机遇,一方面却是巨大的威胁已然来临,前途荆棘密布。尽管从政策支持、硬件环境建设到软环境培养几方面,已涌现出一批的软件园、软件出口基地,政府、企业、高校业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是中国方兴未艾的软件行业,面临的是“绿色工业”的“能源危机”。
妨碍刚刚起步的中国软件产业加速发展的症结,是国内软件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表面看来,我国软件人才增长速度还要高于产业发展速度。2006年,我国软件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另有约40万软件人员从事软件与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等相关工作,同时每年还在以5~7万人的速度培养新的人才。从数量上说与软件产业的需求基本吻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一庞大的软件队伍却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需求。
软件外包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规模和人才是两个关键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相互左右,归根到底还要归结到人才问题上。软件外包企业需要大批的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工程师;需要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1]。
缺乏软件外包人才表明了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旺盛,也反映了高校和社会的计算机教育与培训不能适合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问题上,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呢?这仍然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从软件外包人才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及目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不同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特点,分析和总结不同方式的优势与弊端。
2 软件外包人才需求特点
2.1 软件外包人才的结构需求
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发展的是软件业。软件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一般人们的理解更要专业,尤其与我们现有的软件教育模式是不相匹配的。现有软件教育模式所培养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纺锤型”。而如同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一样,软件工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好像是“金字塔”型:塔尖5%的人才是架构师,中、高层的35%是管理项目、技术和产品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项目经理、CTO或者技术总监等,底层的60%应该是软件编码人员,我们称其为程序员。
从外包人才的结构层次看,国内外包市场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了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因此说目前国内三个层次的人才供应都有问题。
2.2 软件外包人才能力需求
由于外包服务领域的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软件外包服务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对外包人才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有行业自身的特征。从对人才的要求分析,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综合来看,语言沟通能力、行业技能和经验、项目管理和协作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是从事软件外包行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3 国内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人才预计将增加近2.5万人,人才压力巨大。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已经成为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招聘的普遍难题。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2]。从目前的培训渠道看,国内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来源主要包括有:产业已有人才流动、大学毕业生、引进国际人才、企业自己培养、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等等。
3.1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历教育
目前,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体,拥有社会教育机构所不可比拟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软件基础知识和英文读写能力。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学校缺乏获知的渠道,加之高校教材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软件外包技术发展速度,因此学院还无法培养出合适的软件外包直通人才。这些毕业生他们缺乏的是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
3.2 各种自发的社会办学的培训和认证机构
社会办学和认证机构通常以取得技能证书或就业为目的,注重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少机构由于缺乏良好的师资、而且过分重视培训的盈利目的,学员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考核评定,使得学员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3 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
由于有了软件外包的参与,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外包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得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要求脱节。
3.4 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
由于社会上招聘不到合适的外包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很多软件企业加强员工的内部培训。最大的好处是参与培训的员工熟悉企业的外包工作方式,在具有丰富外包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的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企业内部培训成本过高,培训后的员工离职带来的培训损失,成为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训的制约因素。
4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各种培训渠道都各有利弊,那么面对巨大的外包人才缺口,是否存在破解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银弹”?经过对各种外包人才培养方式优劣的综合比较和分析,由软件外包企业全面参与的专业培训方式或许是解困良药。业界人士称之为“企业实训模式”。“企业实训模式”不是空头设想,实际上,IBM、惠普等大型软件公司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这种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著名软件外包企业东软也已经对此模式进行考证和试用推广,并历经五年的锤炼总结,于2007年正式推出东软自主品牌的软件工程师认证实训体系,并正在国内积极推广这种软件外包人才的最佳培训模式。
4.1 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通过对东软的了解,我们发现近年来东软在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上始终能做到快速增长。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对日软件外包基础人才(即程序员)培养方面的三个来源,其一为与高校的定制培养模式,其二为通过东软的培训中心进行的认证体系课程及实训项目培养,其三为社会招聘后部门内部培养。而这三种来源在培养模式和所采取的课程及讲授方法上都采用了“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的独树一帜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方式。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正是东软能在短期内获得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
4.2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随着东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业务的具体要求,英语已经成为员工应该掌握的必要的工具,员工的整体英语能力也成为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沿用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采用的“企业全真案例实训教学”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模式之外,为了切实有效帮助员工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英语能力,大连东软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东软其他部门整合资源共同推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混合式语言学习(Blending Learning)”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特点为“线上线下互动,面授在线结合,自主强化配合”。此种“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东软员工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既考虑地域、时间的差异,也考虑个体培训需求和原有基础的差异。对于在职的员工,培训的最大问题就是很难长时间在统一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中的面对面培训,因此可以采用以E-learning学习为主,面授学习和电话外语辅导进行辅助的“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在线学习平时积累和反映出来的问题,汇总后进行一些学习方法及关键问题的讲解,集中时间短,针对性强,充分与在线培训优势互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是一套基于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解决方案,即集成“水平测试—能力细化分析—学习建议方案—在线学习提升+面授语言培训+电话外语辅导—水平再测试”的个性化测评、学习方案。该学习方案将针对员工的具体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方式进行,至少历时三个月,以英语学习为主,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语种,比如日语的学习。该培训模式已在东软内部从事欧美软件外包的项目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论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将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系统化,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反向制导推出需要考核的内容,并将其细化分解成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及课程,然后采用项目全真案例实训教学配合混合式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必备的知识传授给参训学员,当其通过标准化的在线水平考试系统考核合格后即可输出到企业工作,这种培养模式经过东软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应用;问题;对策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应对信息化变化的挑战就必须高度重视软件的开发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但目前一些企业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
一、项目软件管理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为什么要有项目管理
没有项目管理,项目也有可能成功。但没有管理的项目,很难保证项目的利润空间,对公司来说,亏损的风险就大。所以,我们要有项目管理,以保证公司在总体上是盈利的,注意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盈利。
二、项目软件管理的发展现状
现在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特点、应用对象也各不相同。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的软件开发正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多数开发团队中都会出现同时开发多个版本、开发维护工作并存、多地点同时开发等情况,给软件开发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管理不善,必将造成版本混乱,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在一种无秩序的不良状况下运行,严重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三、项目软件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1、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或不够系统。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解决策略: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应实行项目经理知识技能资格考核制度,让项目经理自觉补充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
2、项目计划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没有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项目。
解决策略: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管理意识问题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没能从总体上去把握管理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
解决策略: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项目经理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解决策略: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不重视项目经验的总结
项目经理在项目结束时有些是因为自身对写文档工作的兴趣或意识,或者是因为紧接着要参加下一个项目,总体对项目总结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项目总结报告一再拖延,有些是交上来的报告质量较低,敷衍了事。
关键词:社会调查;领导干部信息化能力;关键步骤
一、引言
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应用于经济管理、数学、教育、生物、医学、心理学,而且还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满意度调查、薪酬调查等方面。另外,它也越来越受社会工作者的青睐,成为他们了解社会、研究社会现象、研究对策的最好工具。做好社会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政府部门的重视,因为社会调查结果越来越成为政务部门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基础。正像同志所说“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才是正确之路。
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它是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它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社会公众联系的桥梁。
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性质可以用四句话表述: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方法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带有认从论的学科,它包含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基础学科是统计学,所以涉及很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对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必须应用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之所以说社会调查包含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因为在社会调查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贯彻着管理学的思想,如社会调查目标确定、调查计划制定、实施调查的组织监督与实施、调查工作的控制与调整、调查工作总结等,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构成了社会调查的完整过程,而且还体现了管理学在社会调查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做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是实现社会调查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调查的关键步骤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程序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步骤:选题、准备、调查、分析和总结。
关键步骤一:选题。选一个合适的调查问题在初学者看来并不困难,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从程序上看,选择调查问题是一项社会调查活动的起点,是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步,调查问题一旦确定,整个调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调查问题选择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决定着调查成果的优劣。因此,应当对选题阶段的工作给与高度的重视。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出一个有价值的、创新的、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澄清调查工作的思路。
关键步骤二:准备。如果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在于确定调查的目标,那么准备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实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是指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就像实施一项工程之前必须进行工程设计一样,要保证一项社会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调查目标的完满实现,也必须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这里所说的工具准备,主要是指调查所用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当然,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关键步骤三:调查。调查阶段也被称为收集资料阶段或调查方案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基础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在这个阶段,调查证往往要深入实地,接触被调查者,调查工作中所投入的人力也最多,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最多。因此,需要很好地组织和管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或者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我们事先所考虑的调查设计往往会在某些方面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或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弥补,发挥研究者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关键步骤四:分析。分析阶段也被称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就像从地里打下的粮食,要经过很多道加工工序,才能成为香甜可口的食品一样,从实地调查中所得到的众多信息和第一手资料也要经过调查研究者的多种“加工”和“处理”,才能最终变成调查研究的结论。这里既有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转换和录入计算机等工作,也有利用各种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加工、处理得方式及手段主要是定量的统计分析,这是由现代社会调查的特定方式、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性质所决定的。
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描述性研究侧重于单、双变量的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主要依赖于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事件分析等多种量化分析方法,而探索性研究则往往倾向于定性分析方法。
关键步骤五:总结。总结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调查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集中、规范地反映出来的形式。它是社会调查成果的体现。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调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从调查的目的、方式、到资料的收集分析方法,以及调查得出的结论、调查成果的质量,都要在调查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反映。同时,还要将社会调查的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发挥社会调查在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中的巨大作用。
在本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调查报告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调查报告的整体机构是否完整,各部分的安排是否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检查观点是否明确,表达是否准确;检查引用的材料是否恰当,是否有说服力;通读全篇报告,检查语言是否流畅,图表的制作是否清晰美观。
三、实例说明社会调查的关键步骤
为了更好地说明以上关键步骤的具体内容,下面举一个实际的社会调查准备阶段产生的社会调查规划的例子作为参考:
第一步:选题。根据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的需要分析,本例是党校中对干部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希望根据本次调查获得三方面信息:一要了解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二要了解领导干部现有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三要了解他们对已开的信息化课程的满意度及意见。学校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课程更新与调整,更切实地满足领导干部信息化能力提高的需求。确定了调查目的后,确定调查题目为“领导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调查”。
第二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和题目,进行调查前的准备,首先,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实施部门和具体人员职责,确定调查方式;其次,确定调查工具,即调查问卷;再次,进行相应的调查前培训。
调查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访谈、座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本例因为调查的人员比较多,希望了解的信息比较普及,所以选用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定需要非常科学的方法,问题不能太多,最多让填写答案的人在半个小时内完成。问卷涉及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并要覆盖要调查的内容。语言要简洁易懂,尽量减少专业用语,如果有专业用语,需要加以说明。
调查前的培训工作,是针对实施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主要是要讲解如何进行调查前的指导语的陈述,如何辅助调查,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如何处理的培训,这个培训关系到是否能获得全面而真实的调查数据。
第三步:调查。实施调查期间,需要认真执行计划中的步骤,调查员要组织好被调查的学员,宣读调查问卷填写规则,并负责说明解释。最后,收回整理调查问卷并统计回收率。
第四步:分析。统计分析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当前,用于社会科学调查比较好的统计软件有SPSS(Statistical Packageforthe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图形菜单驱动界面的统计软件,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美观漂亮。SPSS采用类似EXCEL表格的方式输入与管理数据,数据接口较为通用,能方便的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其统计过程包括了常用的、较为成熟的统计过程,完全可以满足非统计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
第五步:总结。调查报告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描述了整个调查工作,也体现了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一些结果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下面是该实例准备阶段的规划文档。
对党校学员的信息化能力调查规划:
第一,调查目的:领导干部信息化水平是否达到一定标准,让学员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和应达到的标准之间的差距。另外,通过对学员信息化水平的调查,给党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和课程的侧重点提供依据。
第二,调查标题:领导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调查。
第三,调查范围:在党校学习的全体学员。
第四,调查时间:入校初期(培训前)和毕业前期(培训后)。
第五,调查内容:(详细内容请参见“信息化能力调查问卷”)(略)。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能力;局域网组件、维护、管理的能力;现代网络媒体的使用(物联网、微博);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网上购物、预订机票和酒店);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和信息检索能力;办公安全管理能力;工作计划进度管理软件Project的使用能力;社会调查与统计软件的使用SPSS;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如杀毒软件、压缩软件winRAR、备份软件gost、PDF阅读器、聊天软件QQ或MSN、图片处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多媒体播放器);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移动存储设备);综合应用能力。
第六,调查形式:调查问卷(或电话访谈)。
第七,调查统计、分析内容:根据培训前调查确定哪些知识需要确定为信息化能力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分析培训后调查问卷结果,与培训前的调查问卷比较,得到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分析哪些培训内容完成较好,哪些培训需要加强,哪些内容需要调整。
第八,调查数据分析软件:SPSS。
第九,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读者是校级领导、教务处、计算机教研室教师。
第十,组织调查部门及人员: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及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
从这个例子看出,要想实现高效的社会调查,必须从两方面入手,既要抓好组织实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又要运用好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具体内容要经过深思熟虑,问题设计要有能体现显示情况,并能反映正确的信息。规划必须周密,尽力将社会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在规划中设计出来。只有将五个关键步骤的工作都认真执行了,才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
四、总结
社会调查是一个实践过程,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具体表现在:数据来源的代表性、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结果对问题或情况的说明性、解释性,最终关系到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的决策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在上大学时,我有一个梦想,要成为一个计算机高手,但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我没有学习计算机的机会。工作后,我一直从事物理学科的教学,直到1997年,我才如愿成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此后的几年间,我几乎花费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来学习计算机技术。通过那一段时间的努力,2000年我调入宁夏灵武市教育局从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及教育城域网管理工作,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参与了《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测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宁夏版)和《宁夏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技术手册》的编写。但我心里始终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信息技术培训,没有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2006年12月,已届不惑之年的我终于有幸参加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中的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成为了“携手助学”项目教育的受益者,在短短10天的培训中,我感觉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和新的理念,同时也完成了我向大师学习的宿愿!
培训课程中开设的《操作系统的安装、维护与管理》科目由微软认证培训中心(CTEC)优秀讲师讲授,主要讲授了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安装、Windows 2000及Windows Server 2003的系统管理。在教学中,讲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利用教师和学员的互动探讨,学员的讨论练习,教师的总结归纳来帮助学员学习操作系统的安装、维护与管理。特别是讲师每天最后1小时的总结,帮助学员回顾当天学习的知识,建立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结构,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学员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学员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这样的学习培训,使我学习到了Windows 2000的强大管理功能,了解了Windows 2000及Windows Server 2003的资源管理方法和重要性,掌握了架设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及FTP服务器等操作方法,并在学习中更新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为自己的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Office与教学活动和管理》的培训前,我感觉这个内容的设置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我自己从事Office办公软件培训也有5年的时间,曾作为授课讲师先后在自治区及县市参与过上百期培训,自认为对Office软件还是比较精通。但通过这次培训中讲师结合行文的规范和流程、制作演示文稿的规律、电子表格使用的技巧,针对Word、PowerPoint、Excel的操作规律和技巧进行的详细讲解以及与其他学员的交流与互动,使我深入了解了Office软件的操作技能、操作规范和操作技巧,对Office办公软件有了新的认识,也切实感觉到我的Office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此次我在各位信息技术师资培训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既学到了先进的操作技能、知识,又学到了新的思想和理念,使我对信息技术的技能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使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风险
1.职业道德风险
会计岗位本身需要从业者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专业技能。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加大,导致会计这一职业的考核相对松懈,使得会计队伍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良莠不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财产,或者在其他人授意下为其侵占财产提供便利,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职业道德风险和财务管理人员主观意识有关,具有不可预测性,而且因为电算化实现了网络操作为资金转移提供方便,故该风险必须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电算化应用第一风险因素[1]。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存在两种形式,一是财务人员主观故意出具虚假电子凭证、电子账簿,从中渔利。这种情况下会给单位审计造成影响,使其不能有效地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其“总结-评价-规避”的作用机制的发挥,即操作风险会导致审计风险的提升[2]。二是非主观故意而是操作失误导致的损失,比如在支付中打错了账户、数字填写中数字填错等。操作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健全和培训的不到位,导致操作者精神松懈,技能低下。另外操作风险也可以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影响财务工作进程,严重地会导致单位违约,需要交纳违约款,给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3]。
3.制度风险
事业单位如果制度不全,会导致一部分人以权谋私。而电算化应用,让资金转移操作简单化。进一步说,制度点风险和电算化应用风险是彼此影响的,会导致单位处在较大的风险当中。比如关于资金、资产管理的制度不详细,导致会计人员帮助一些人做假账,以权谋私;收支预算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内部控制不到位,造成单位活动出现了资金浪费等[4]。总而言之,制度风险包括了制度不全导致的风险,也包括了监督不善导致的制度不能落地从而出现的一些风险,而电算化应用使得该风险扩大。
4.软件风险
软件风险指的是会计电算化软件带来的风险。第一,现阶段主要体现是,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系统功能利用不全,主要在报账、收支预算管理方面应用较多,而对于其带有的财务分析功能等使用率低,而恰恰财务分析对于单位财务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即因为这一功能使用少,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第二,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存在漏洞,或者计算机软件系统存在漏洞,被病毒攻击以后造成信息泄露。事业单位掌握着国家一部分重要的信息,而这部分信息以财务信息为核心,如果其被黑客所得,对国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5.硬件风险
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有相应的计算机硬件来支撑,如果硬件质量不足,或者硬件之间存在不兼容,就会影响软件功能发挥,从而降低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甚至于因为硬件冲突造成乱码,或者导致存储数据被毁。而被毁掉的数据需要采用专门的修复技术才能予以恢复,一般这种恢复要视信息重要程度而收费,不仅价格不菲,恢复后数据也不一定完整。最主要的是,修复数据过程中如果数据被拷贝,后果不堪设想。
6.维护风险
事业单位采购电算化软件之后,会和软件开发者形成合作,后者要定期给前者提供维护,或者在前者要求下进行一些技术培训以及系统诊断。但如果对方人员少,便可能延迟提供服务,这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很可能造成损失。另外维护风险就是维护人员趁客户不备将电脑中重要数据拷贝销售获得不法之财。亦或者维护人员技术水平问题,导致系统问题更加严重。另外,还存在软件开发单位有意刁难不履行合同,或者而不进行售后维护的风险。
7.内控风险
内控风险即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内部控制风险。事业单位部门人多员杂,不能保证内部人员都是守法人员。如果财务人员没有给系统加密,就会导致其他人随意登录复制信息,造成单位信息外泄。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有几种:第一,单位制度不全,没有要求地重要信息予以保护;第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低,没有意识到内控重要性;第三,财务人员主观故意不予加密,导致的信息外漏。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以上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联合存在而且彼此产生影响机制提升风险级数。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风险,建立风险预测机制,必然会对单位造成损失。
二、规避会计电算化应用风险的对策
1.人力资源严把招聘关
单位招聘财务人员时,要对其思想品德、业务能力、操作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评,择优入取。要在工作过程中,机动灵活地进行相关政策学习,提升其法律意识,使得会计人员能够端正认识,使其根除那些违法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利用电算化软件工作过程中,能够积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地发现管理的疏漏之处,减少单位损失,保护国家财产。
2.加强内部审计,杜绝违规操作风险
事业单位必须要定期内审,对财务工作情况以及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为了确保内审部门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作用得到发挥,在部门架构设置上实行内审机构和财务部门并列。在工作中,需要内审部门对财务部门进行动态监督,对其存在的错误工作予以及时纠正,确保财务提供虚假记账凭证的情况得到控制。当然,审计部门也必须要精通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否则就是行外指导行业,难以达成监督成效。另外,对于财务部门操作风险,还需要技术部门配合,对其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5]。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财务部门工作予以规定,包括财务报表制度、财务岗位管理制度、财务绩效考核制度、财务收支预算制度、财务审计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销制度、部门岗位奖金制度等,只有分门别类地细化制度,才能确保制度约束,降低会计人员以及其他主体违法操作,保护单位以及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另外,要将电算化应用和这些制度充分融合,从而打造财务部门信息化管理机制,对财务信息能够做到科学分析,找到资产、资金浪费之处,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4.科学升级系统培训
为了减少系统漏洞,保持软件高效运转,需要在开发单位指导下系统升级。每一次升级都需要对功能作用熟悉一遍,要进行系统培训。在培训中要充分明确电算化软件的优势和劣势。比如优势是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劣势是在使用初期必须要对一些命令功能予以学习,这对于一些年龄大的财务人员来说存在很大的压力。培训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和电算化软件培训,并能够耐心指导其使用,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确保其在短时间内熟悉系统正确操作,最终实现传统管理模式向电算化管理模式转变。鉴于操作风险对单位资产资金的影响,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对容易发生错误操作的部分进行充分讲解,提高会计人员对此的注意,做到有效规避。
5.做好硬件维护工作
按照会计电算化软件对硬件的要求来匹配各种硬件,使得硬件之间兼容性提升,降低蓝屏等故障出现次数。平时要轻拿轻放,不要强烈震荡,有效避免硬盘损伤,确保数据完整。要积极地清理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电脑主机内灰尘过多导致的散热不良。要确保单位内线缆通畅,从而为电算化形成数据传输提供保障。
6.定期维护
事业单位财务部要积极地联系电算化软件开发单位,对其进行定期维护,提高其稳定性,确保财务工作顺利开展。为了避免维护工作带来的风险,首先,要积极地拷贝数据,将其另存。其次,要选择技术高负责任的维护人员或者业务人员,防治维护中发生各种意外。要和维护人员搞好关系,这样可以在故障发生后,可以让其短时间到场,缩短等待期。最后,为了确保得到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和开发单位签订合同,以具体条文来规定彼此责任和义务,防止后期责任不清导致的维护不利。
7.加强安全管理内控水平
首先,要针对财务部门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其次,要将安全内控写入考核系统,使其和奖励挂钩,确保会计人员主动提升安全控制能力,比如设定电脑用户密码、文件密码。其次,人力资源要负责密码分配,对于内部公开的文件用统一密码,要求密码不可外泄,对于高度机密文件则需要专用密码。然后,要组建单位电脑维护团队,积极地建立防火墙,提高黑客入侵难度,保证财务信息得到高强度保护。另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监督力度不足情况,即上级对下级单位监控不足,其也属于内控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事业部门上下级之间应该实现软件系统对接,确保专款专用,减少国家财产浪费。同时也涉及到了上下级单位之间电算化报表的传输,故此需要对这些文件予以加密,防止泄露[6]。
8.建立风险测机制予以工作总结
具体风险预测指的是对导致风险的一些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比如软件质量、硬件水平、会计能力、制度内容等,并将这些影响因素予以评级,对威胁程度高的因素予以关注,并给出具体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做到事前预防,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而所谓的工作总结,则是要求财务部门就会计电算化工作予以阶段性总结评价,对工作效率、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总结,从而有效弥补不足,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必须要谨慎,因为其掌握着国家的一部分资源、资产、资金,一旦误操作导致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而且电算化工作还存在其他客观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彼此影响,会造成连带反应。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从会计人员为代表的主观因素、制度为代表的客观因素综合入手,形成系统的风险规避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平.浅析会计电算化风险及防范[J].卫生经济研究,2003,(z1):63~63.
[2]田欢.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的风险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6,(S1):54~58.
[3]刘文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J].中国审计,2010,(11):60~61.
[4]黄大双.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2009,(35):102~103.
一,说明
按照合同规定,乙方为甲方提供KAYE验证系统技术服务及KAYE仪器技术培训.本报告是甲方按照合同针对乙方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进行验收的文件.二,KAYE验证系统技术服务部分的验收
乙方提供KAYE验证系统及工作状况的验收
项目
设备名称
工作状况
甲方确认
乙方确认
1
Validator20__
2
SIM盒
3
SIM盒
4
HTR-400
5
IRTD-400
6
12根湿热探头
7
12根干热探头
备注
验证系统提供的证明书验收
项目
设备名称
设备证书
复印件
甲方确认
乙方确认
1
Validator20__
2
SIM盒
3
SIM盒
4
HTR-400
5
IRTD-400
6
12根湿热探头
7
12根干热探头
3,验证系统操作完成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
甲方确认
乙方确认
KayeValidator20__验证系统概述
验证软件安装,启动,设备连接,用户帐户建立
设置验证试验参数,建立SETUP文件及其管理
热电偶探头自动校正,延长探头使用寿命
热电偶探头引入,布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启动确认试验,修改报告表头参数
生成SETUP报告,校正报告,确认报告,总结报告以及报告打印整理
操作验证系统的注意事项
温度设备技术与KAYE验证系统相关的知识
温度验证技术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
甲方确认
乙方确认
为甲方验证工作提供验证系统的硬件,软件技术支持
协助甲方制定验证方案
协助甲方设置验证试验参数,建立SETUP文件及其管理
指导,协助甲方安装热电偶探头引线器,布置热电偶探头
协助甲方解决确认试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帮助甲方生成SETUP报告,校正报告,确认报告,总结报告,并打印整理验证报告
三,双方确认本合同项下的验证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合同规定期限以外,乙方提供技术服务天.
甲方确认同意向乙方支付合同项下的余款人民币元,合同规定期限外技术服务费元,共计人民币元.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1 虚拟机技术简述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能够通过软件模拟出具有所需的硬软件系统,与实体系统并行运行。广义的虚拟机既包括对操作系统进行的模拟(如小型机系统、x86架构系统等),也包括对运行环境的模拟(如Java虚拟机、.NET框架等)。鉴于信息技术培训使用终端多为Windows系统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本文主要讨论使用VMware系列软件对终端系统的模拟。
VMware系列软件中,最为常见有VMware Workstation和VMware ESX Server,前者为本地版本虚拟软件,后者为服务器版本软件。两者都可以对大多数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进行虚拟化。使用虚拟软件,呈现给用户的是多台终端,每个终端有独立的CPU、内存、磁盘、网卡、声卡等各种硬件。
将虚拟机应用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具有众多优点:一是节约费用,在经费有限、实体终端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虚拟技术,为每位学员创建多台可操作的系统(如信息安全课程中,每位学员可以获得一台Windows Server虚拟机和一台Red Hat Linux虚拟机),并且对虚拟终端的操作不必担心会对实体环境造成损坏;二是管理成本低,虚拟机易于创建,运行稳定,对实体硬件支持要求不高;三是易于进行培训实施,虚拟机克隆方便,能够快速地为每位学员提供硬件统一、配置一致、软件完备的操作环境,如可以预装一台虚拟机,进行参数修改、数据库配置等各项操作后克隆,学员可以在初始环境一致的虚拟终端上进行系统配置、数据库操作、系统调优等各种练习。
2 两种VMware虚拟软件的比较
2.1 使用方法
VMware Workstation提供本地化的虚拟服务。对于一个信息机房,需要在每一台学生终端上安装VM软件和操作系统镜像。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可以先在教师机上通过VMware Workstation创建一台培训用虚拟机,配置相应的硬件参数,安装培训所需操作系统,进行系统初始配置、数据库软件安装,然后通过局域网共享软件将安装好的镜像发送给各学生机终端,最后在学生终端上加载系统镜像。学员在学生机上通过VM软件进行虚拟机操作。
VMware ESX Server提供服务器化的虚拟服务。首先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VMware ESX Server系统(服务器上不需要预装Windows或Unix操作系统),创建一台虚拟机作为VCenter管理机(此管理机用做今后对所有虚拟机的集成管理),进行IP地址和硬件规划后,登录VCenter管理机,进行培训用虚拟机的创建和克隆。学员通过远程桌面工具连接到虚拟机进行操作。
2.2 优势比较
硬件要求:VMware Workstation要求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对学生机硬件(尤其是内存)要求较高,运行一台虚拟机的实体终端内存1G以上适宜;VMware ESX Server要求有一台服务器,对学生机硬件要求不高。
运行性能:VMware Workstation创建的虚拟机共享实体终端的内存,运行效率与分配的内存息息相关;VMware ESX Server创建的虚拟机共享服务器内存,VM系统对内容一致的内存共享管理,运行效率高,例如20台虚拟机都运行Windows2003操作系统,VM系统会创建一块内存区域供Windows2003系统基础服务使用,这一块内存为20台虚拟机所共享。笔者曾经对VMware ESX Server进行过性能监控,一台32G内存的服务器,虚拟出40台Windows2003终端,每个终端内存1G,在30台终端同时有学员操作的情况下,服务器内存使用率在50%以下。
成本费用:除去软件成本外,使用VMware Workstation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实体终端的硬件上;在信息机房终端硬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VMware ESX Server的主要成本在服务器上,成本较高。
2.3 比较总结
3 小结
虚拟机技术在终端数量受限的情况下,为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使用虚拟机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成本低、性能高、管理高效,学员可以获得多套实操练习环境,培训效果好。常用的两种VMware虚拟软件各具优势,VMware Workstation可以用在日常培训中,VMware ESX Server在多专业大规模培训、信息技术实操竞赛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共享化和虚拟化也必将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个鲜明标签。
关键词: AutoCAD培训教学 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AutoCAD软件迅速普及,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软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生产和组织模式,对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与人才知识结构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始加入到AutoCAD培训学习的行列。笔者从事AutoCAD教学工作多年,对于如何开展AutoCAD培训教学,达到培训教学目标,实现“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职教目的进行了不断的总结和探索,现就AutoCAD培训教学体系和培训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以AutoCAD软件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培训教学体系。
AutoCAD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只是一个工具,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绘图工作效率,有效地节约资源。因此,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软件的应用能力为主要依据,以提高AutoCAD绘图操作技能为目的构建培训教学体系,使学员学到的知识、技能能真正满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
1.注重实用,精心布局教学内容。
AutoCAD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全,命令有数千个之多,要在短时间内让学员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在AutoCAD培训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注重实用性,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互动,另一方面学员所学到的知识是能够经常在实际相关工作中能用到的,并且真正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在教学内容布局上,教师应当打破教材固有的顺序结构,坚持以应用为主线,使学员学有所用,在应用的基础上讲解相关软件功能,使学员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随着标准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对输出的图纸不仅要求具有成套性、责任性,同时要求规范美观。虽然AutoCAD软件自身带有一些图纸样板,但由于是按国外使用习惯定制的,不一定符合我们的习惯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创建自己的图纸样板。这就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就可以围绕图纸样板讲解相关的知识命令,包括它的作用(可以实现公用图形符号的共享,统一规范图纸尺寸、图框、标题栏、绘图环境相关设置,并可随时通过样板文件新建同一模式的图形文件,避免重复的劳动,提高出图效率)、创建的方法步骤要点及所用到的相关命令(定义属性块、创建视口、布局等)功能。学员通过学习不但能了解相关的命令和知识,而且马上就可以用于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学练结合,突出实操技能。
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安排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堂讲解、实操演示与学员上机实践练习的结合。实践出真知,对于设计软件的学习,听三遍肯定不如动手做一遍效果好,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员上机实练,在课时分配上应侧重于上机训练。笔者认为在教学初始阶段宜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学时按1∶1分配,即先用2学时介绍课程的基础知识,使学员了解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对课程建立整体的初步认识之后,安排2学时的上机练习,熟悉设计环境及一些基本操作。然后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学时按1∶2分配,在保障必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AutoCAD实操技能的培养。
3.避繁就简,穿插绘图实用技巧。
在AutoCAD作图时,运用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就存在着效率问题。例如在图形编辑中,通过控制被选图形的夹点能快速进行一些基本的编辑操作,如拉伸、移动、旋转、镜像、缩放等操作,比分别使用单个的编辑命令要灵活快捷得多。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这些实用技巧,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实例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加以传授,引导学员在进行图像绘制时,养成分析图形构成,采用最简捷的方式进行操作的习惯,从而提高操作技能与效率。
二、在AutoCAD培训中采用切实的教学方法。
在AutoCAD辅助设计软件培训教学中,除了采用常规的讲授法、演示法等方法外,教师还要积极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介,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运用实例教学法,实现学以致用。
实例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具有一定真实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实例,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员在学习AutoCAD操作技能的初级阶段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选择实例时,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选实例,以覆盖所要讲解的命令为原则,难度适中。由于此种教学方法是学员在课堂上直接参与,教与学进行了很好的互动,并且使学员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而相关命令的使用方法,学员会掌握得比较牢固。例如,笔者在讲AutoCAD编辑命令时,就以一个阀体图形的画法作为实例,此图形看似复杂,但在引导学员对图形进行分析之后,找出这个图形画法的最佳途径(如图所示),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学员通过实例的完成,不但掌握了相关命令(如旋转、镜像、圆角、偏移)的使用方法,而且掌握了旋转结构特点图形的给制技巧与方法。
实践证明,在AutoCAD教学中采用实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通过实际参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以学为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组织交往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交往式教学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将学员分成小组,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可使所有小组成员都从中受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针对培训学员年龄不一、专业不一、计算机应用知识水平不一,在AutoCAD新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上存在差异的特点,采用交往式教学方法,让学优生和学困生一起讨论、交流,学困生可以弥补不足,学优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技能。教师采用各种方法,鼓励相互受益,维持激励的氛围,可使学困生的忧郁和压抑心情缓解,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此外,交往式学习还可以培养学员的合作精神和交住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员整体的练习效果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完成每次课的教学目标。
3.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增强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在AutoCAD教学中,教师应建立课程多媒体课件、实例展示等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功能,使学员实时清晰地观看教学过程。同时,控制学生的计算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师生的交互平台,实现电子举手,以及在线答疑,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实现无障碍沟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为粮.借鉴 创新 超越[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会迅速拓展农村教育的时空界限,可以迅速了解国际国内的教育信息,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意识到位
学校努力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意识,通过学习、参观、培训让教师充分感受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着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2、认真组织、精心安排
为了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组长,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为组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3、经费投入有保障
本学年来,学校投入了一定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到位。学校还保证信息化软件的投入,每年用于购置软件、教师信息化培训、教育教研等方面的经费逐年递增。
4、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为了使远程教育项目工作常规化,从起步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校依据县教体局及学区安排,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资源使用登记制度、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管理、收集制度及网络的维护等。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把教师的年终评比、平时的考核与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结合起来,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备若干节课的电子教案,上若干节多媒体课。
二、加大硬件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硬件设备的保障。因此,学校加大对信息化设备的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的进程。计算机教室的更新之后,为教师使用计算机、学习操作计算机提供了硬件保证。这一系列措施都为学校更好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为远程教育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三、加强软件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开发信息技术课程
(1)学科课程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开设活动课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文字编辑、电脑绘画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让学生上网获取信息,使学生养成上网搜集资料的习惯,自发上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
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后,学校的资源十分丰富,有教学教育光盘,《师资培训》、《学科教学》等;有卫星数字、视频资源:即空中课堂电视节目、优秀案例、课件制作等;由远教ip接收系统接收的资源。
四、注重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
有了优质的资源,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能够把优质资源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远程教育知识的培训,学校专门召开了远程教育动员会,从思想上让广大教师了解远程教育,重视远程教育,认识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必要性、现实性及长远性,在使用中体会远程教育实际意义,逐步达到人人爱远程教育、管远程教育,在教育教育工作中离不开远程教育。
我校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培训机制,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落实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学校组织多次大规模的培训,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培训内容尽量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实用技术,让大家尽快进入角色,尽快适应环境,在实践中提高、在应用中精练、在回味中反思。培训内容如计算机基础应用、课件制作、internet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数字校园使用等,从而不断提高全员素质。目前,我校所有老师均能运用远教资源辅助教学,中青年教师大多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和编制课件的能力。
在我省开展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其课程体系设置要根据贵州实际,符合贵州省情,充分考虑贵州是一个基础教育相对落后、中学数字化实验开展相对较晚的省份。因此,课程体系制定的指导思想是以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主线,以加强贵州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目的,培养中学数字化实验师资,着力解决目前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提升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教学水平,建立一支能够起到引领、示范和承担各地培训的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队伍。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制定,目标是要通过培训,使受训教师掌握中学数字化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提高数字化实验的教学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在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培训,使培训者初步具备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研究能力。任务是设计好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数字化实验课程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探索有效和符合贵州实际的中学数字化实验培训内容,为贵州培养一批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为贵州的基础教育服务。
2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贵州省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际,根据全省中学开展数字化实验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掌握数字化实验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情况,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应以“重基础、强操作、重实际、强能力”的原则来制定,培训模式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反思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2.1集中培训课程体系集中培训阶段内容由五个课程模块组成,详见表1。
2.1.1数字化实验概论模块数字化实验概论模块含数字化实验室的基本概念、我国中学数字化实验开展概况、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发展情况、教育部2000—2010年中小学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装备规范说明等。
2.1.2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模块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物理中的位移、时间、温度、力、周期、电流、电压、磁场、电场、光照度、光强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化学中的温度、浊度、电导率、pH值、微电流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生物中的氧气、氧化碳、电导率、浊度、温度、湿度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2.1.3中学数字化实验软件系统模块介绍中学数字化实验软件系统,即软件系统内容与组成、传感器与软件系统的联接与设置、软件系统的使用、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验图像图线的认识与分析、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报告等内容。
2.1.4数字化实验操作训练模块数字化实验操作与训练模块,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学科,其培训具体内容根据中学实验要求如下:(1)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培训项目,见表2。(2)中学化学学科数字化实验模块培训内容,见表3。(3)中学生物学科数字化实验模块培训内容,见表4。(4)小学科学数字化实验操作训练模块培训内容,见表5。上述实验操作与训练,是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不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的培训,其具体实验项目是根据三个学科的中学实验开设要求来选定的,在集中培训时,可根据受训教师情况,选择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进行培训学习。
2.1.5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与组织管理模块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与组织管理模块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学数字化实验的开设、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及数字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与讨论。
2.2校本研修
集中培训结束后,参训者回到学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校本研修,主要内容包括:就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参训者QQ群进行网络讨论交流,并由网络指导教师跟踪指导解决。针对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组织、开展、设计,可进行教学讨论、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网络交流、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以期发挥每位参训者在实际数字化实验教学中的主动作用、参与作用和交流作用,共同提高和巩固培训成果。
2.3反思总结
经过为期2个月的校本研修后,参加培训的学员,在中学数字化教学实践后,反思参加培训学习的方方面面,对自己数字化实验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等写出总结,对自己还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并对培训班从课程设计、组织安排、培训管理、校本研究、网络交流等方面,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使今后的培训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中学实际,符合引领全省中学数字化实验的教学的开展和教育前线教师的需要,为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的培养提供服务。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全球领先的项目管理培训公司、PMI(项目管理协会)全球注册教育机构ESI国际公司近日的全球调研报告《PMO全球现状:迈向新世代》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中国市场的五大特点
ESI国际公司已连续两年PMO调研报告。此次调研针对超过17个行业展开了调查,收集了能源、电信、IT、建筑、医疗保健、制造、政府及金融服务等行业和领域的超过3000多份各级项目管理人士的问卷反馈。
ESI亚洲客户咨询服务总监Ravi Sahi认为,ESI国际公司通过调查发现,PMO正逐渐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说,新一代PMO已经诞生。新一代PMO从属人员具有更高的成熟度和更强烈的商业意识,注重学习,并且关注客户满意度。
Sahi指出:“我们发现,随着PMO逐渐成为企业运营的主要支撑力量,PMO从IT部门转移并渗透至整个企业的趋势仍将继续,而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也正在逐渐由PMO全部接管。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北美的PMO普及程度依然领先,但亚洲尤其是中国PMO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ESI国际公司的报告显示,PMO在中国市场呈现出以下五个特性。
第一,中国PMO能对培训影响做出评估,但对培训的ROI评估尚有不足。只有31.58%的PMO从属人员表示他们的PMO对ROI进行了评估,低于亚太区39.16%的平均值。
第二,在保持培训的持续性上,中国PMO发挥着积极作用,高达91.3%的PMO从属人员认为他们的PMO在提供培训机会方面表现优异。
第三,中国PMO能够显著提升项目各层级的可见性及执行力,改善沟通与合作。72.8%的PMO从属人员认为PMO使得风险和质量管理得以改善,有70.4%的人认为PMO改进了组织范围内的流程、标准和方法。
第四,大多数中国PMO能有效评估自身的有效性。72%的PMO从属人员表示其PMO对自身进行了正式的测评和报告,高于亚太区66.06%的平均值。
第五,中国PMO依然受到项目经理及高级管理层的质疑,仅有33.33%的PMO从属人员表示他们的PMO价值没有被质疑。
Sahi总结说:“PMO在中国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捍卫自身作为整个企业不可或缺的存在上,中国PMO依然任重道远。尽管PMO在成熟度和发挥培训中心作用的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需解决企业高管和客户质疑PMO作为整个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等根本性问题。”
PMO与项目管理软件
作为PMI的认证教育机构,ESI国际公司注定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培训方面。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项目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将项目规划、项目成本管理等与项目相关的标准管理流程体现在软件中。在一些人看来,好的项目管理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形成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PMO从属人员只要按照软件的流程来管理项目就可以了,这或许可以降低企业对项目管理人员的要求,因而无需太多高端的PMI认证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