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

时间:2022-06-02 23:56: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制图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械制图教案

第1篇

Abstract: "Mechanical Draw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s courses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specialties required. In this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subsequent course learning, curriculum design, graduate design and graduates working capacity for the students. As the national training and technical reserve labor forc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rain much-needed human resources for society and the quality of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关键词:机械制图;CAD;空间想象;模型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CAD;spatial imagination;model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247-01

1对学生进行调查,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近几年,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普高的扩招,高职的生源增多,但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整体水平在下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教学不适应。通过对本校2008级机电系3个班共计120位学生关于制图教学的问卷调查,发现有30%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制图相关内容,无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差,接受能力差,这部份学生认为教材太深,进度太快,学起来觉得很吃力,甚至有厌学的趋势;同时有50%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得过且过;仅有20%的学生认为教材较浅,教学进度太慢,感到很简单。面对这种情形,“一刀切”教学已不能适用。

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越学越差,而学习好的学生产生轻视课程的态度。因此,要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分三个层次,小部分学生在进校前没有接触过制图且无空间想象能力,立体感差;较大一部分学生进校前没有接触过制图,但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接触过机械制图。面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就可对全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划分三个层次进行:基础好的,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发挥潜能,多进行一些形体复杂、高难度的内容;而一般的学生,完成原教学大纲要求;至于基础差的学生,以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为主,适当降低难度。

2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机械制图》理论知识抽象,单纯讲述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自身素质,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其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一个老师,必须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防止知识老化。②脱离教案,保证讲授连贯流畅,从容自如。讲课是讲解,不是读讲稿,更不是背教案。要有讲有解,既讲又解,才能引导学生集中思想、身临其境地获取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应具有编写教案又能离开教案讲授的本领。③精练与多练相结合。精练与多练是制图教学的一个特点,把精练与多练结合起来,根据大纲精神和实际需要,合理安排题型和题量,该多练就多练,该精练就精练。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④重视板书、演示图的过程作用,活跃课堂气氛。美观、清晰、整齐的板书、演示图的绘图过程,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演示图的绘图过程,应布置在黑板上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作图过程的地方。一些讲授作图方法内容的图最好使用彩色粉笔按作图步骤有层次地画出,边讲边画,讲清图中的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关键。《机械制图》学的就是由图看物,由图想物,通过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再到空间的思维转换,逐渐强化空间想象力。目前,高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普遍缺乏,严重影响了《机械制图》教学效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如何打破这一瓶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每位制图老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适度地利用直观模型、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①结合实习,培养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参观,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达到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的目的。②利用直观模型。教学初期,在学生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可利用直观模型辅助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把观察、分析与想象结合起来,去研究空间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但是,直观教具应在教学初期使用,应当逐步有控制地使用直观教具。过多地使用直观教具,会使学生过于依赖这些直观教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想象力。③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多媒体课件能够逼真地模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原理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表示出来。

4适当增加《机械制图》课时

大多数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时较普通本科院校少,甚至为本科院校的1/2,选用的大多数为60左右学时的教材,有些高职院校采用“2+1”的教学模式,制图课时甚至压缩到40-50学时,由于课时量少,时间紧张,学生对制图的有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类,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结果导致后面相关的专业课受到很大的影响。

5结论

《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出技能全面的合格人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机械制图》教学特点,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机械制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姜铁均.汽车机械基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职业教育 感想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把一个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较难的。为此,各个学校在《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普遍的做法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堂,将CAD与《机械制图》两门课程融合到一起。这些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改进很有帮助,但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过程中应注意几个结合: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教学使教师省了不少事,但这样上课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强化重点之处,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否则,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还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卜、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

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但如何安排其顺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是学《机械制图》后再学CAD,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课程割裂开来,仍然是作为两门课程来处理,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而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辅,《机械制图》为主,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才。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使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用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这样一种《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是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为一,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相结合

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课程教学 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1 《机械制图》课程概述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机械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严密性,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许多授课教师通过网络教学手段展示了实际绘制过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教学手段之一,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而目前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出发,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了教师的一致欢迎。

2 教、学、做三合一新型教学方法

本文以《机械制图》专业课程教学为例,系统地阐释和分析教、学、做三合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在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传授课程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理论素养,引导其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掌握一定的研究学习方法,还要积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不断培养和提升其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做三合一新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2.1 备课阶段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弄清备课的目的和方向,以便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结构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其中,完善教案是教师在备课时的重点环节,是实现教学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机械制图》因其本身固有的严密性与抽象性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生们在课程学习时普遍感觉吃力,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以此为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内容。对教师而言,教案是其整个课堂教学安排的重要依据,必须不断补充和完善,在依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细化成一个个小的学习阶段,并在每一阶段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以起到引发思考,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机械制图概念。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引入机械制图的基本定义和概念,并明确机械制图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方法。②机械制图的绘图准备。在学习绘图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各类视图的基本投影方式以及其标注类型,以便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③视图的分类标准。在这一小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保证看图和绘图便捷的基础上,引入一些形状各异、复杂程度参差不一的机件。④视图选择的依据。一般地,不同的机械条件下,所需的机械视图种类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深入了解不同视图位置配置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掌握视图选择的方法。⑤各类视图应用范围。不同种类的视图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教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根据各类视图应用范围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方案,以提升教学质量。⑥绘图方法和步骤。如何画视图是机械制图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大纲的根本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积极提升教学效率。

2.2 课堂授课阶段 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授课中,授课教师利用分段教学的方法按照实际授课需要划分授课阶段,通过师生配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强了授课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其自主解决问题。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其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但与此同时,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学习潜力巨大。在课堂授课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度性和适量性,不可过多或过少。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技术归纳和总结,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并安排一定的练习,加深理解,巩固教学效果。

2.3 实践动手阶段 实践动手阶段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最终阶段,《机械制图》的时间性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实践锻炼的方式积极提升其专业素质,独立完成教学内容。在此阶段,教师积极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将一些较为抽象的课程内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实现了动态和静态的相互转化。另外,教师还根据实际学习需要安排了一些教学实习活动,指导学生动手绘图,并划分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互学互助,极大地调动了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了传统教学向新型教学的转变,取得了良好成效。

3 小结

总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掌握最新知识,而且提高看图、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参考文献:

[1]陈家栋.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

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思维能力 多媒体 思维训练机械制图课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难点是学生识图、绘图技能的培养。在复杂的立体转化为平面和平面转化为立体的空间认识、立体思维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难以适应的情况。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所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教学教师省了不少事,学生也跟着省了不少事,这样课上下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那只能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还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在上完一次机械制图的多媒体讲课后,就及时地安排一节习题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通过实例的讲解,启发学生的思考,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然后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时解答不同学生的疑问,将共同的疑点记录在案,在下一次课中重点分析与讲解。通过巡回检查,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因人施教,对掌握较好、完成作业较快的学生,增加一些有难度的习题,培养其知识深度学习。对一些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重点放在掌握基本概念与内容上。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同时使用传统的板书方式,使其两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真正把握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使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是从点到面、从面到体、从局部到整体,它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从旧知联系到新知识、从个别推理出类别,那就要求学生具体很强的思维推理能力。如何得用多媒体手段来来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呢?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时,用课件演示组合体形体分析法,然后用另一个动画演示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全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学会了演绎推理的方法。

其次,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归纳推理法学习新的知识。如在棱柱的投影的教学中,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棱柱的各种形状,然后从直三棱柱的投影出发,最后总结出其它棱柱的投影的作图方法。这样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

第三,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齿轮投影的教学中,先用动画课件展示螺纹的投影,复习他的表达方法,然后再展示齿轮及它的投影,根据两者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齿根,牙底的联系),教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两者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思维方法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更多的时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是以知识的接受为目标,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这种模式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尤其是今天的中职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本身就欠缺,如果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机械制图》这门功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在要相贯线的教学中,相贯线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看书本,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存在相贯线的零件,然后再讲解相贯的投影特点。这样画图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当图画好了,投影讲完了,时间也差不多下课,没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假如老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把这些内容做成动画,上课时就用动画展示这些存在相贯线的零件,再用课件展示相贯的投影形成,这样老师就不再把时间花在画图上,内容也由抽象变生动、具体,还给学生留有很充足的时间和学习材料去思考和交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引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从而达到“学活了、会学了”代替“讲清楚、听明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海雄.浅谈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3,(12).

[2]李祥伟.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职业 技术教育.2006,(11).

[3]沈月英.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常州工学院

学报.2007,(8).

第5篇

关键词: 《机械制图》教学 教学案 应用

在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是,纵观当前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加之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仍存在“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更多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实际的操作和实习,学生缺乏对事物的感官认识和对知识的认知度,只能“背”图,不能“作”图、“读”图。在这种教学局面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去思考、质疑、探索,更谈不上去创新了。这种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教育的新形势。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教学案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让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教学案的基本理念

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与教学方案,也就是将教案与学案的内容融为一体。学生依据教学案先自行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上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合作、动手操作、虚心好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诱导、启发,并利用课堂检测掌握学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评讲。教学案实质上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学案不仅起着沟通教与学的作用,而且起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二、教学案的编写方法

1.教学案的结构

(1)教学案中内容结构选择要体现一体化的要求。例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主梳理(课前导学)、课堂探究(课堂例题)、随堂闯关(课堂检测)、自我评价(课后作业)、衔接高考(对口高考班拟此项,让历年对口高考题再现)等均是教学案中重要的内容。教学案中的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

(2)教学案中要包含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要做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学案中的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要有创新性,要具有时代感,要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

2.教学案的编写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编写是一项艰辛而系统的工程,为了提高编写质量,机械教研组应人人参与、集体讨论、分工共同合作。一份优质的教学案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学案编写要经过如下程序,一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纲、考纲确定教学目标;二是按章节分配主备教师,建议机械制图学科一次课(2课时)一份教学案;三是集体讨论,确定格式、内容和习题;四是由主备执笔,完成教学案编写;五是使用完后,集体反馈意见,完成修改。

以中职机械制图第三章第六节中圆球三视图为例,简要说明教学案的生成及编写内容和过程,供大家参考。

(1)教学目标:①明确圆球的形成及投影特性;②掌握圆球三视图画法及求其表面上点的投影;③灵活运用辅助平面法求圆球体表面上点的投影。

(2)自主梳理:①圆球面的形成(学生完成填空题,填空题略);②圆球的投影及分析(学生看直观图完成填空题,直观图与填空题略);③圆球的三视图的作图步骤(学生完成填空题,填空题略);④求圆球表面上点的投影(学生完成填空题,填空题略)。

(3)课堂探究:例1:补画圆球的左视图并求作其表面上特殊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例2:补画俯视图求作圆球表面上一般位置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

(4)随堂闯关:例3:求作圆球面上线的投影(三视图图形略)。

(5)自我评价:练习1:补画左视图并求作圆球面上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练习2:补画俯视图并求作四分之一圆球面上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练习3:补画主视图并求作二分之一圆球面上线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

三、教学案的正确使用

教学案的使用,应体现出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常有下面几个步骤。

1.发:课前要将编写好的教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并对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查:课堂检查,检查学生的自主梳理情况,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3.导: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探索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讨论问题似懂非懂渴望启发时,教师要善于借此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讲:教师对课堂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疏漏的知识点,或不太科学的表达,或难点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精讲,目的是使知识点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巩固重点,攻克难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归纳小结,形成一条鲜明的学习主线。

5.练:教学案中随堂闯关部分由学生在课堂完成,而自我评价部分则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6.评:教学案经教师批改后,对错题或共同的错误分别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评讲。也可将相关易错知识点融在后面的教学内容中并进行有针对性评讲。

四、教学案的应用效果

我在任教《机械制图》学科高三复习课和高一新授课时均采用了教学案,学生反应很好。由于“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案符合了实践性强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抓住教学的主线,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同时在第二次备课时依据教学案的问题,可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第二次备课的针对性,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使用了教学案后,所任教班级学生该门学科成绩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容量、课堂效率均有所提高。

教学案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将会给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不断地及时搜集学生学习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教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要灵活地给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尽管在教学案的设计编写中会花费教师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同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但只要有利于推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和绘图实践能力,还是值得的。

总之,在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中使用教学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认真细致地研究,挖掘出教学案的巨大潜力,使教学案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更好地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教学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6篇

制图是工科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目前的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碰到难懂、难学、深奥的课程就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来提高教学效果。

1.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在讲授一门新课和一节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习目标提得愈具体明确,愈能引起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以拿出往届学生的作业,让同学们知道制图的具体内容,应该达到的标准,这样,往往很多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都会认真仿效这些优秀的制图作业,给他们一个高的起点,当看到自己也绘出同样好的图样时,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常有学生说“这个物体的空间模样我总是想不出……”,其实这大都是空间想象能力太差的原因。此时,我们不妨发挥一下模型和橡皮泥的拐杖作用,帮助学生想象空间物体的形状。课堂上老师先从图形上帮助学生构建物体形状,继而取出模型进行对照说明,给学生以“眼见为实”的感觉。课堂上一个接一个的模型演示,也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也克服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的不利因素,学生才有信心和兴趣去学。

2.充分备课,把握教学各个环节。对于《机械制图》教师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教案。在这方面我们首先就是熟悉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每备一份教案,都要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逐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才认为教案合理。如《机械制图》视图这一节分解为:①什么是视图?讲清概念及分类;②画视图前要做什么?掌握各视图投影方式法及标注;③视图为什么这样分类?为看图和画图方便,表达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形状的机件;④何地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位置配置关系;⑤何时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应用范围;⑥如何画视图?视图投影规律及各视图特征表示方法。

在备好课的前提下,练习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把练习题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训练了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在制图中的应用,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容易起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在黑板和挂图上是不能实现的),我们就能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图形,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如果有条件,制图习题集上的练习题可以画出二维平面图和三维立体图进行对照,通过评讲,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除了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外,还应该带学生到车间现场进行参观了解,增加对实际机器零件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空间思维的培养。在制图的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生产中的实际图样让学生进行读图的练习,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制图作为各类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把握教学改革的动向,增强教学的预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7篇

摘 要:本文对中职机械制图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分别从教材、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积极查找导致低效教学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制图;低效教学;对策

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最基础的课程,课程内容以“绘图”和“识图”为主。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多、知识相对抽象,对于基础知识薄弱(主要是初中数学关于立体几何的学习基础)、学习被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中职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y度,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机械类专业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未来的岗位就业。因此,积极探索当前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改变现状是中职教育者应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机械制图教学低效的表现

1.教材的“形式学科化”

虽然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机械制图教材经受了几次变革,但仍旧无法摆脱“形式学科化”的弊端,章节形式单调、内容与实际岗位脱节、课程缺乏弹性,不利于中职生进行选修学习和自学学习。现实生产中一些新的方法、工艺、技术在课程中得不到充分反映,阻碍了机械制图课堂的高效教学。

2.“学生主位”缺失

被动学习现象仍旧突出,教育者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做了一些改变,如加入了课件教学、多媒体等元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课程内容导致学生积极性缺失的问题。但课堂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停留于做笔记、做练习、被训练的状态,始终摆脱不了活动“配角”的地位。

3.学生缺少学习“内驱力”

课堂低效有教材与教师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由中职生自身的学习“内驱力”不足造成的。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大部分中职生基础水平低,对立体几何等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力度不够,基础不牢,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有难度。加之教法单一,更使学生缺乏热情与动力,识图直接变为背图,一切为了考试,不但机械制图学习效果不佳,更对接下来的学习造成影响。

二、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有成效地学习。

1.用好“模型”,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很多学生学不会、学不好机械制图课程,还是受自身能力的影响。空间想象力是学习此课程的关键,但大部分中职生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或者是这种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深入学习,所以教育者要先帮助学生攻克这个难关,先让学生学得顺畅,他们才能学出成绩。如在学习“正投影作图基础”一课时,“制图难”仍旧是学生最大的学习障碍,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自制的模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感。通过剪裁和粘贴,用硬纸板做一个三面的投影体系,用笔将原点O、X、Y、Z轴标注好,在三面体的正面、侧面以及水平面角落处将“V、H、W”标注出来,投影物可以是粉笔盒,然后让学生对投影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三视图”就能够很快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雏形。而学习展开三视图时,教师可以直接将模型打开,学生就会直观地观察到三视图是怎样在一个平面上进行立体表现的。

2.注入现代元素,体验学习乐趣

机械制图是一门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很多乐趣的学科,但为什么学生觉得它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呢?一方面是受机械制图课程本身的“学科性”所限,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的单一教法所致。教学改革呼吁教育者一定要与时俱进,与时代脉搏保持同步,在教学中适当添加一些现代元素,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感受到时代最前沿的信息。如将先进的电化技术引入机械制图教学中,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绘制,将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的内容通过多媒体以清晰可见且鲜明的形象展示出来。这些元素给课堂增添了活力,给学习带来了乐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如在制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3DstudioMax”“AutoCAD”等软件提前将教材中的一些例图以及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一些经典例题制作出来,并通过“Powerpoint”做成电子教案。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一会呈现实物空间,一会呈现图纸空间。尤其是借助绘图软件让学生掌握制图技术时,虚拟的三维空间通过多媒体变得直观起来,刺激了学生的想象力,而当他们将这些想象告诉教师时,教师又可以通过软件将这些想象变成“虚拟的现实”,并让学生进行验证,这样的制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新时期的教育者要勇于面对困境,直面担当,不要因为教学低效就轻易否定学生的能力,置疑教育体制,而是应该沉静下来,从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方式中找问题、寻出路,在汲取他人之长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大胆探索创新,引领中职生在机械制图专业的学习道路上高效前行。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计算机绘图 CAD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33-02

一 前言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都是必须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这两门基础课程,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全面了解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才能加强学生的识图和绘图以及通过计算机来辅助绘图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这两门课程并没有结合起来,这样分离的教学方式势必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这两门课程存在一些共同点,势必在教学过程中导致内容的重复,教学任务也加大,教学的效果也就相对减弱。如果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一体化结合来进行教学,将是从事相关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下面就这一问题并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做一些探讨。

二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的必要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一体化的必要性。

1.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现状

为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做了调整,一些原有的内容被削减,但相关的作图原理知识要求并没有降低。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致使学生对作图的空间思维能力下降,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而目前使用教学的计算机绘图课程――CAD是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这款软件的功能强大,应用也相当广泛。相对手工绘图来说,它可以更加快速、精确、美观地绘制出多种机械图形,在绘图效率和质量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两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机械制图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手工绘图技能的培养,很少与计算机绘图结合。而在计算机绘图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如何教学生使用CAD软件。机械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只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及平面与空间形体的转换能力,才能利用计算机来绘制出各种符合要求的机械图纸。但是,如果只是具备了机械制图的基础,只是采用手工制图,这样的制图效率就很低,难以符合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这两门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机械制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一体化的优势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一体化的优势。(1)可以避免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独立教学导致的缺陷;(2)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有效地衔接,既可避免机械制图的枯燥乏味,又可降低计算机制图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加强他们掌握绘图方法和技能的能力。

三 实施械制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1.充分了解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之间的关系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它的目的主要在于能有效地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一些基本技能,培养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而计算机绘图主要是通过CAD制图软件,利用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通过各种指令来绘制图样,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缺一不可。

2.相应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置主要是指具备足够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师,这样才能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要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制图结合起来教学,就必须要求有具备一定机械制图理论和计算机绘图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资源。

3.合理的教学大纲

合理制定教学大纲是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这要求教师必须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教学大纲与计划,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制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制定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以便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手工绘图能力。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基本的绘图和编辑知识,将一些基本的简单图形用CAD代替手工绘图,这样在结合两者的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第二阶段,机械制图把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作为重点,CAD则侧重于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及绘图技巧的应用。

四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探讨

1.将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

要学习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机械制图应该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学生只有通过学好这门课程,才能为计算机制图提供重要保障。同样,计算机制图取代手工制图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所以,可以以实际应用为前提,将这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将原有的教材进行优化,同时教学大纲、教案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2.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室主要讲授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而实验室主要讲授CAD软件的使用和实践。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就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按照相应的知识模块来穿插讲授,使教学更加灵活。

3.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绘图将取代手工绘图。但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不能从一开始就使用计算机来绘图。手工绘图是基础,只有把手工绘图练习好,才能打下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功。再有,手工绘图也具有它相对的一些优势,比如在没有电脑的前提下,就需要通过手工绘图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CAD的大部分功能后,就可以让他们做一些难度适当的练习题。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的目的。这样不仅节省了学习时间,还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将机械制图与CAD制图结合起来练习和讲解,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老师教学也变得轻松,从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总结

总之,单一的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必须将其与计算机制图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章凤群.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整合之我见[J].科学之友,2010(18)

[2]王小政.谈机械制图与CAD绘图的模块化整合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0(4)

[3]杨军.浅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有机融合[J].科技信息,2009(32)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40—03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它有自身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并和其它一些相关课程及生产实习课有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它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画图能力,实质上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实行教学改革,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幽默风趣的讲解,把课本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结合自己近年来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技工学校进行《机械制图》教学。

1 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机械制图》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对刚入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此必须使学生对学习该门课有一个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首先,要调整好学生心理状态,使其明白学《机械制图》是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仅是学好其它课程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必须学好《机械制图》的理念。其次通过旁征博引,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树立起学好《机械制图》的信心。技工学校所培养的是企业未来生产一线上的骨干,企业技术上的主人。至此学生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动力,希望和信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引导学生走向学习。在教与学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备好合理的教案

每备一份教案,可将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然后逐个解答每一问题,直至全部解答完毕。如《机械制图》中的剖视图一节,首先复习视图的表达及特点,然后引入新课;(1)什么是剖视图?讲清主要概念;(2)采用剖视的目的是什么?(3)如何画剖视图?(4)机件实体如何表示?(5)如何确定剖切的位置?(6)如何进行标注?(7)剖视图如何配置?(8)剖视图如何分类?(9)何时采用何种剖视?各类剖视的应用范围等等。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小结中将内容连贯、抓住共性、突出特性,条理性强,加之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视频或多媒体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3.1 诱发学习动机,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制图学习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制图的地位、重要性,并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他们懂得:制图课程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响,不能掉以轻心。所以笔者第一堂课就是带他们去参观车间,让他们了解机械制图在生产中的作用。在课堂上明确阐明这一点,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任何机械专业从业人员,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不能从事技术工作,如果看不懂图样,就不能从事生产。对于每一个未来的技术工人,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而语言艺术有两方面,一个是比喻性,另一个是总结性。

机械制图教学的比喻性就是把教材抽象的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把所要讲的内容表达出来,降低知识难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长对正,高平齐,而宽相等是个难点。把左、右、俯、仰视图置于两同心圆中,将同心圆之间的距离比喻为学生较熟悉的运动场跑道,而运动场的跑道的宽度到处相等。再如:讲线面的投影时,铅垂线可以比作电线杆,水平面可以比作桌面。讲投影法时将太阳处于中午12点位置时太阳光线垂直地球,比喻为正投影。将太阳处于其它位置时,太阳光线倾斜地球,比喻为斜投影,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

3.2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和活跃思维

技校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不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课件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让学生具有足够的形象储备,降低问题难度,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时,将教室的黑板、地板、墙壁当作V面、H面、w面,以显示不同投影方向的投影视图,使学生找到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之间相对应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掌握了投影与视图的基本概念。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三个视图放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三视图,使学生逐步掌握空间构思能力。

3.3 适时提出疑问,激发学习精神

适时设问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组合体尺寸标注中,设问组合体的尺寸应如何标注呢?引出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接着设问如何使尺寸标注不出现重复漏注呢?引出形体分析法的尺寸标注方法,因势利导引出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尺寸基准等,教学效果很好。

设问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能经常有效运用直接思维方法提出多种发散思维的设想,就会对学生起示范或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讲线面分析法读图时,一条线可以是一个平面的投影?那么教师可提出一条曲线可以代表什么投影呢?同样一个平面投影可以是一个封闭线框,那么曲面投影呢?这样可以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设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学习动机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锻炼学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第10篇

【关键词】制图能力;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空间构思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产品设计的必备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得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需求,加强学生制图能力培养,机械制图教学需要长期不懈的进行改革实践。

1.建设三维CAI课件,增强空间思维创新能力

传统的制图教学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融合成为机械制图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二维软件(如AutoCAD,CAXA)和三维软件(如Pro/E,UG),有效集成多媒体素材(如动画、声音、音乐和图片)进行开发三维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挂图、木模等教学用具结合,增加了知识的信息量,解决了课时减少产生的知识讲不透问题,增强了学生空间思维创新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三维多媒体课件中引入的素材尽量采用外部链接,使得开发后的课件更灵话、编辑修改更容易。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教材、学时数等多种情况,借助媒体素材库进行修改和调整(如图片、动画的选用),从而将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授课意图融入其中,克服了课件封闭性问题,使多媒体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实用,通用性更强。

2.利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建立教学互动论坛体系

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网站,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电子教案、课程参考习题及其答案、课程现场教学录像、课程CAI多媒体课件、课程零部件三维模型、课程实验指导书、机械制图标准及计算机绘图标准等。教学网站为教师教学及辅导、学生学习及课后做作业搭建起一座桥梁,创造了一个无形的课堂。通过不断更新的网络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教与学的互动论坛,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要想学想问,每网的计算机都可以满足要求。教师则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组织教学。通过教学的互动论坛,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3.开展双语教学研究,积极进行机械制图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双语教学一直是高等教育强调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高校,要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至10%的双语课程。”从近几年各高校对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和教学资源选择是否合理、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等。寻求应用外语和母语进行制图教学的契合点,如何能达到最佳效果,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如何把它扩大到更多的层面,深入到更深层次是需要进一步进行考虑和研究的。

通过为外国留学生班开设纯外语制图课,或者精心选择高水平专业班级进行双语教学实践,逐步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锻炼合理选择教材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能力,健全双语教学管理机制,为实现制图教学双语化进行大有裨益的探索。

4.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表明,科研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中衍生出具有科研背景的各种题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来完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一方面又让学生接触到工程实践或者科研实践,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基础。教师还应该注意将科研内容有机的渗透到教学中,起到了引导学生和拓宽学生眼界的作用。而教师在科研活动所表现出的品质,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精神、态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会有效的促进制图教学发展。

总而言之,机械制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文件建设、实践教学推广、教学管理与改革等每一个环节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过以上几点建议,可以深化机械制图理论教学和实践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制图能力,以适应企业对综合素质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书文.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09 (2).

第11篇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和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学习、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对一部分的学生进行分班,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为不同学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难度有别的课程,来达到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程度的班级学习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孔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时采取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教学方式。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因材施教,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与孔子不谋而合的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力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我院机械制图分层次教学的内容

(一)学生分层

如何科学合理的把学生分层次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分层次原则采取统一考核的方法,面试和考试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教学的编班首先在2010级新生入学时进行,根据学生面试成绩和统一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将学生分为A、B 两层,同时,各个层次有其特有的目标及要求。A层为一个班,A 层次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成绩优秀;B层为四个班,B 层次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分层次时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就是A班少数,而B班大多数。还可以根据学期成绩进行调整,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授课分层

合理的安排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个级别的学生都能适应该级别的教学内容和水平。过高或者过低的要求都是不适宜的。在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A 层次学生,采取“多变化,促能力,主动走”原则,在完成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拓宽知识面,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对B 层次学生,采取“慢变化,重基础,多鼓励”的原则,加强基础教学,力求讲解细致、耐心,强化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步提高学习能力,以使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安排精心部署

在教师配备和教学时间安排方面作了精心部署。实施分层次教学并不意味着给学生分层次,也不意味着要把骨干和中职称的教师用在少数学生身上。主要目的还是要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努力提高各个级别的课堂教学效果。我院在教师配备上做到了周密的安排,在每个层次都配有骨干教师和优秀主讲教师。由于分级打乱了班级的体制,所以在课程时间安排上采取各班同一时间上机械制图课的方法,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有序。

(四)评价分层。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按分层次教学内容进行测试。机械制图分层次教学班级实行教考分离,期末试卷由非任课老师拟题。同一教材的A、B 班统一试卷,采用闭卷形式,考试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流水阅卷,根据期末实际成绩再一次分班,原合班的班级学生重新对半划分。学生的总评成绩结合平时和期末,各占一定比例。

三、机械制图分层次教学改革的意义

机械制图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实践,对深化本学科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思路的改革,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可取到良好的效果。

1、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次教学将成绩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上,A层次的学生使用发展目标,从而不会像分班前那样,对老师需要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而反复讲述某些简单问题感到索然无味。而对B层次的学生而言,由于针对基本目标,教学难度降低,教学速度放慢,使他们不会因为听不懂、跟不上而轻易放弃机械制图学习。分层次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这必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能力

分层教学可使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的采用、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更加优化。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学法辅导等环节更有针对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也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便于提高学生能力,从而提高了师生合作及交流的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灵活地使用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布卢姆.教育评价(邱渊等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89-93

第12篇

关键词: 网络互动 教学沟通 教学资源库

曾经有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笑话,我和同事都教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这两门课程,为了偷懒,我们约定每人做一门课程的教学PPT,然后对方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要求修改就行。本来这是很完美的计划。没想到有一天,上学期教这两门课程的老师看到我在做PPT,说他有一版这样的PPT,我只要根据自己的要求改一改就行。我恍然大悟,目瞪口呆。原来他那版PPT也不是他自己做的,是他在名牌大学网站上下载的。我虽然对现有的PPT做了一些更新,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确实省去了很多时间。但问题在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及时整理教学资料,没有建立共享的资源库。事后,我们教研组开会时提出讨论了关于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并马上付诸行动。我们教研组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多门课程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建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也有了自己组的网络平台,那里有老师们做的课件,有老师们下载到的好的教学素材,有好的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网络互动,让教学沟通更无限

教研组的存在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同一教学任务的教师组织在一起,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其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研活动不但是教师增强专业能力重要舞台,还是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与学科崇拜的发源地。教研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传统教研活动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参加活动的人员必须在固定时间、地点才能进行,且只能有少数教师发言,点到即止,大多数教师的观点难以充分表达;过于注意发挥个别优秀教师的示范功能,而忽视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作用,不利于集体智慧的形成;在教研点评时,不少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们)经常不好意思发言、提意见,使教研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改进传统的教研工作,更好地发挥团队效能,是我们教研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现如今网络技术愈加成熟,为了便于教师交流经验、沟通与联系,方便通知学校及教研组活动等各项事宜,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纸张,我们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机电组教师建立了机电教研组QQ群号。教师们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理念进行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提问,也可以为他人解疑,可以更方便教师间的交流,方便看到教研组的相关信息或活动通知。机电教研组QQ群的创建,让网络教研真正成为教师成长和教育教学的助燃剂。

Blog的全名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它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组成,这些文章的内容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相当于博客本人的随笔和日记,有的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的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且都包含许多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通过网站传达实时信息。教师博客的建立,让教学有了生机。如我现在教机械制图,一直在关注http:///wuzhigy这个机械制图教学博客,这一博客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所讲述的知识点来源于教材,力求高于教材,给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把这个博客作为自己教学的补充和鉴赏,给学生巩固知识,当然还可以把此博客和一些我发现的网上好的资源放入教研组群里,让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网络不但可以使在同一个学校的专业教师得到更有效的沟通,而且可以使我们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们沟通、切磋,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就自己教学内容建立博客,还可以在博客中记录教学的点点滴滴,有个人的教学反思,也有听课后的感悟,大家在自觉的反思行为中不断磨炼,欣赏别人,让教学沟通更无限。

二、整理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智慧的分享。

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是不限距离的,信息复制是不限数量的。这两个特点,使信息共享更具存活性。互联网就是为信息共享而生的。这里不再赘述互联网的建设,而要阐述互联网时代,建立共享理念的重要性。

共享可以让人进步。我是一个有着六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但是学术不断更新,我要不停地学习。对于白天要上课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在互联网上和同行交流、看论坛,看别人的课件是最好的最节约时间的学习方法。我还会解答网友的问题,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看法是促进思考的途径。

共享避免重复劳动。科学文化的进步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我们不需要去埃菲尔铁塔上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时可以直接拿别人的东西使用,节约时间做其他更加迫切的事情。还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资料,进行修改、处理、使用,节约更多的时间研究如何让一堂课变得生动有意义。

教研组创建了教研组QQ群后,继而又鼓励建立教师的个人博客。教研组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多门课程进行探索与研究,建立机电教研组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1.资源集中化。每个教师教学多年,多多少少有一些资料,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资料都晒出来,放在一起,也就是资源集中化。

2.资源整理。机电专业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应用》、《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联,才能使学习者更好地领会本专业的特点,更有效地掌握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对本专业课程建立资源库之前应该先整合本专业的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例如,讲到螺纹连接时,几门专业基础课均有所涉及,都介绍了螺纹种类、参数和常见的几种连接方式,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都有共同点,如连接动画、图例和一些文字资源都可以共享。同时,考虑到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将这些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提炼出来,筛选后整合,将课程综合化,其掌握知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机械制图》侧重于画法,《机械基础》侧重于连接与传动关系。《机制工艺学》则侧重于其加工与制造工艺,这些侧重点是环环相扣的,体现同一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制图》是基础,《工艺》知识用于生产加工,《机械基础》则是零件在实践中的应用,它们都是融于专业体系中的。整合资料时,将这些知识点串联,有利于实现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在整合资源时,要处理好各门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关联,先整理知识,再整合资源。

另外,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传统教学中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是作为两门独立课程进行教学的,但是,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大胆尝试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机械制图》课程按照从二维到三维的方向讲,而《计算机绘图》按照从三维到二维的方向辅助学习,两门课程在内容上相辅相成,让学生掌握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的对应关系,基于这些,我们教研组把这一任务当做一次重要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抓。具体整合的课程内容可分为几个教学阶段实施。

(1)基础知识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投影法基础知识:点、线、面的投影;《计算机绘图》讲解的是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平面图形的绘制、编辑及其技巧。

(2)基本立体和简单形体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基本立体的绘制、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及简单形体的投影;《计算机绘图》学习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基本立体的三维建模、编辑基本立体形成简单形体。

(3)组合体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组合体的画图和读图;《计算机绘图》学习三维形体的编辑(布尔运算及三维编辑技巧)、复杂形体的建模。

(4)机件表达方法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机件表达的各种画法:视图、剖视、断面及规定和简化画法;《计算机绘图》负责形体的编辑、三维实体投影成二维图形的方法及图形的编辑。

(5)零件图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零件图的画图、标注及读图:《计算机绘图》学习零件装配形成装配体及其编辑、生成二维工程图及对其标注。

在每个教学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关键问题是注意两门课程的有机结合及辅助。可以借助三维帮助理解二维平面图的意义,借助二维平面图消化三维立体的投影特性。比如,讲解零件图部分时,可以把零件结构的画法与三维模型的编辑结合在一起,使二维和三维达到一体化,使学生深刻理解二维零件图的同时,掌握三维零件立体的结构特点和建模方法,一举两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淡化两门课程,而理解为“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一门课程,也就是整合的意义所在。

3.建立资源库。我们没有花过多的费用进行学术数据库的建设。我们机电组的教学资源库的创建是我们全体组成员共同利用一个假期完成的。我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按有序的步骤,明确的分工,保存和管理资源。

我们按照素材类(视频、动画)、课程级资料(试题库、课件类、竞赛训练、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类)进行归类整理。建立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给教师提供了素材,节省了时间,同时我们还对资源库进行随时更新。当然,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还不够全面,如果可以的话,应更完善。不仅应该有专业的教学素材,还应该有专业信息、技能鉴定、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遵循“边建边用,共建共享,持续更新”的方案建设,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校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机电教育资源库建设规模将更完善和更系统,不断满足机电类教学的需要,争取更大的成绩。

如果一个学校能够共享很多教学资料和教学研究成果,则不但使多年沉淀下来的东西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且能够节约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推而广之到全中国、全世界,教育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凌波.教师合作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课程改革研究,2007(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