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3 21:27: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教材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增多,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教学策略思考与实践

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在高一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中,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则。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着重在“读、讲、练、辅、作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效果。

1、读。俗话说“不读不愤,不愤不悱”。首先要读好概念。读概念要“咬文嚼字”,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及辨析概念。例如,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原始概念,是不加定义的。它从常见的“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我家的家用电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自然数”等事物中抽象出来,但集合的概念又不同于特殊具体的实物集合,集合的确定及性质特征是由一组公理来界定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常常是“集合”的代名词。再如象限角的概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和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的细微差别;根据定义如果终边不在某一象限则不能称为象限角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和掌握数学概念。其次读好定理公式和例题。阅读定理公式时,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如高一必修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中由三个条件推导出一个结论;对数计算中的一个公式,其中要求读例题时,要注重审题分析,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书写规范。读书要鼓励学生相互议论。俗语说“议一议知是非,争一争明道理”。新课程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辅以相应的探究内容和思考的内容。例如,让学生议论分别通过图象与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分别掌握正余弦函数的性质等。

2、讲。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将“冰冷”的知识加温后传授给学生。讲是实践这种传授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讲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每堂新授课中,在复习必要知识和展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着重揭示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解决学生疑惑。比如在学习两角和差公式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五套诱导公式,可以将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某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半特殊的教(750度,150度等)能不能不通过查表而求出精确值呢?这样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就呼之欲出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中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鼓励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同步。让学生自己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讲解函数的图象应从振幅、周期、相位依次各自进行变化,然后再综合,并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其次讲要注重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3、练。数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怎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进行练习。首先练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忌过早地进行“高、深、难”练习。鉴于目前我校高一学生的实际现状,基础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课本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要求学生要题题过关;补充的练习,应先是课本中练习及习题的简单改造题,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可以完成。即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摸得着”。一定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知识、应用方法,在练习中分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并获得再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老师们在现有习题的基础上基础上简单地做一些改造,便可以变化出各种不同的题目;其次要讲练结合。学生要练习,老师要评讲。多讲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中包括成功的与错误的。特别是注意要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发生过程,在课堂造就民主气氛,充分倾听学生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方法。还可适当让学生涉及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要求学生掌握通解通法同时,也要讲究特殊解法。最后练习要增强应用性。例如用函数、、三角、向量等相关知识解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所学知识,研究此数学模型。

第2篇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札记

类比——数学能力的基础

一类最值问题的两种通用解法

递推数列通项问题解法初探

“不等”与“相等”辩证转换方略

例析数表型归纳推理题的解法

“双恒”不等式中参数范围的求法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探索性命题“三部曲”

高一数学测试

高二数学测试

一道高考题的引申

一道“剪拼型”试题的源与流

高三数学综合测试

应用几何图形巧证不等式

求参数取值范围的策略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参数方程解法

几类根式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法

数学教学中对学法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浅议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折线形函数y=|x-a|±|x-b|的图象与性质

视角问题的探究

浅议均值不等式

抓数学本质挖问题本源

谈逆向思维在折叠问题的应用

排列组合中染色问题的三种解法

数学解题中的兵法

例谈用常量替换法解题

高一数学测试

高二数学测试

2010年高考数学创新试题赏析

高三数学综合测试

拐角问题的疑与惑

要有运用向量解决问题的意识

一个含逻辑关系问题的求解与反思

关于三角函数图象的点点滴滴

江苏高考附加题的简解

如何理解f-1(x+1)与f(x+1)不是互为反函数

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

关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分类讨论的五大诱因

几何概型三板斧

等可能假设在概率中的作用

利用复数求函数最值慎防犯方向错误

应对立体几何新题型的策略与方法

浅析运用柯西不等式的解题策略

浅谈定义域与值域给定的函数问题

杨辉三角型数列及其应用

高一数学测试

高二数学测试

聚焦高考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一道高考压轴题的七种切入方法

高三数学综合测试

韦达定理为何在这里“失灵”

一个简单结论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妙用

构造格点计数模型证明一类组合等式

由五点作图法确定正弦型函数中的ω与φ

传球问题的解法探究

第3篇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衔接问题 思考

一、引言

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顺势而为,向上快速发展思维。从初中到高中,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与现行高中教材有一定的脱节现象,加之高中教学内容突然增多,高中一年级整体教学内容远超过初中三年的教学内容。另外高中的数学语言更抽象,要求学生思维方式发生质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迁移。

此外,学生学习环境变化、基础知识的差异、学习方法的不同步等原因,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陷入困境,顿感前途渺茫,认为数学深奥、高不可攀、不可接近,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使每个学生很快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值得数学老师研究探索。因为这将有助于初中高中教材脱节现象早日得到解决,有助于解决初中、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观念、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统一认识,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年龄、心理、智力、习惯等个性特征对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看

初中生依赖性较强,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但是,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二)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看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有所不同。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材料信息,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其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而高一阶段就是学生思维的转型的关键期。

(三)从教学内容上看

首先,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工作

笔者认为,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第一,要让学生懂得高一数学课程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第二,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同时向学生引入一些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笔者认为,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联系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逐级逐层的进行落实。在教学伊始,在课堂节奏方面,应当采取比较缓慢的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环节,应当多采用实例以及已掌握知识进行导入;在知识讲解环节,应当首先进行教材上知识点的讲解, 然后再进行课外知识点的延伸。

2.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培养。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

3.关注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能够进行衔接的知识点,比如,函数的概念、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等的相关知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阶段,这些内容有的难度增加了,有的谈论范围扩大了等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旧知识、 注意把新知识同旧知识相联系、 相区别,尤其是要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 比较和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温故知新、 温故而探新的教学目的。

四、讨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能力。不容置疑,正确处理好这个衔接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并最终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这点对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黄光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 杨静,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新课(上);2011年06期

第4篇

其实,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思维层次、学习方法上看,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是解决学生“数学难学”,教师“数学难教”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分析

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就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而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初高中教材梯度过大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笔者曾在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笔者多次听到了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5.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第一,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第二,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的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第一,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第二,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第三,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第5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衔接;教学情景;数学思想;合作探究;多媒体

The advancement innovates and inherits, enhances the teaching validity――high mathematics effective teaching to search shallowly

Gan Haitao

【Abstract】The high mathematics as a result of each kind of reason, the teaching often presents “invalid” or “the low efficiency” the situation. Along with curriculum reform’s thorough, enhances the high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validity is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urgent matter.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hrough five aspects to the high mathematics teaching validity, elaborated the teaching idea innovation with the relations which inherits, the use effective teaching idea and the strategy, the restructuring effective classroom instruction pattern, thus promotes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reform well.

【Key words】Effective teaching; Engagement; Teaching scene; Mathematics thought; The cooperation inquired into; Multimedia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数学能力主要渠道,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一学生对高中阶段该如何学习,可以说是心里没底。高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扎扎实实做好衔接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份教师在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引进新颖的教学模式时,往往犯了矫枉过正的毛病,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式全盘否定,所以在教学中非但收不到效果,反而引起新的困惑和问题。关键是怎样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呢?

1 既要切实做好初高中数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又要做好心理和情感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否得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当初高中两个平台出现缝隙时,我们如何在两个平台之间架设梯子,使得梯子加长又能调整好坡度呢?首先,内容的衔接是首要其中。在高中教材中,存在高中需要而初中欠缺的内容,如根式化简、十字相乘法、韦达定理、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等等。在教学中,可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启发,分层次”的教法,利用初中的知识点,由浅到深地过渡到高中知识,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少坡度,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达到“平稳过渡”的目的。其次,学习方法的衔接。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教学中也采用了“讨论式”和“自学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但是也随着产生导致课堂教学密度小,规范性差等问题。进入高中以后,内容多,课时少,例题和练习题难度大。在思维形式上,对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对数学语言的抽象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多数学生表现为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部分新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师无法继续开展有效的教学。到了高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三,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更是学生心理和师生情感的衔接。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就非常显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教师平时要通过多个渠道认识学生的心理,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同时,师生不断进行着情感、知识、思想等交流,因为情感交流是基础和起点,所以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热爱关心学生,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进行。总之,衔接教学是为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构建一个平台,它既包括内容和方法的衔接,又是心理情感的衔接,如果顾此失彼,定会得不偿失。

2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也要批判继承讲授法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从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引领者、合作者、服务者的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然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此我们不要操之过急,要经历一个学习――反思――设计――实践――反思――改进的行动研究过程。新课程不是对传统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它并不排除接受式学习方式,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首先,不是什么内容都要让学生去自主探究的。如公理、定义名称、规定等,例如,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通过正、反例理解定义的关键,教师向学生交待清楚,学生则只要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即可。其次,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要适时,高中课程安排紧凑,不允许全部合作探究,否则时间利用率不高,教学目标不能较好完成,反而还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三,采用合作探究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既面向全体同学,又兼顾其他同学,特别是思维不够敏捷的同学,适当的讲授可以使学生反思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及时修正错误,获得正确科学方法。最后,采用合作探究要和讲授教学法有机地相结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该讲授的地方讲授,该自主探究的地方就要探究,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既要体现探究式教学的主动性,又注重教师对知识的讲授。总之,教无定法,我们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去选择,真正让教学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使课堂教学收到显著的效果。

3 重视结果和过程,更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有效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理解成只要学生懂得解题就行了,更要重视学生今后思维和思想的发展。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们在初中和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重结果轻过程”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一大弊端,一些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为了应试,往往仅仅把内容和结果简单地抛给学生。对数学教材及教材中反映的数学思想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没有深入探讨。其实,数学思想方法孕育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如何能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内容和思想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缺少这些,结果和内容仅仅是一个空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数学知识演变的过程和学生掌握思想的过程。数学思想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如通过探究和引导,发现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在实践中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

4 创设教学情境,但是不能泛生活化,从而弱化数学性

数学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引入新知,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是教学有效性的大势所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严谨的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年来,教师在对教学情景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矫枉过正,把情境教学当成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步骤,盲目创设情景,弱化数学本身的特性,这就有点过于追求形式了。例如在上《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课时为了引入“集合”这一概念时,教师播放了十几分钟“狮子、鸟儿、鱼”的风光片,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再举几个集合的例子。这样设置过多的情境,小题大做,喧宾夺主,本未倒置,以“生活化”和“活动化”代替“数学化”。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针对性,不能紧扣课题,离题十万八千里,更谈不上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要求在教学中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直截了当。二是教师对情境的难易程度度把握不准,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别,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要让每位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得到发展。三是情景缺乏启发性和挑战性。不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要不问题太“生活化”,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要不问题充满“神秘感”,学生会望而生畏。情景的创设,应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5 掌握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利用传统教具

近年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演示特点,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传统的教育手段有许多优势。首先,多媒体技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直观生动,使学生的情绪高度兴奋,将心智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去追求。其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大容量、快节奏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这对于高一课时少内容多的教学现状,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方式。其三,运用现代学手段,有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常常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而达不到理想的观察的结果。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突破这种局限性,可以从多角度观察,使学生得到清晰的形象,有助于概念的形成。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数学能力和拓展思维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还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有些教师采用多媒体过度,过滥,导致具有多媒体的依赖性。教师精心制作课件,花费了大量时间;有的课件过多采用无关图像、音乐和动画,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效果适得其反。因此采用多媒体要根据内容和时间安排,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多媒体,比如“直线垂直平面”的教学,用简单的粉笔、细绳、三角板之类的教具就可以有效地体现,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思考,比单纯的视觉效果好得多。同时,当时间比较仓促时,传统教具可以拈手拿来,省时省力,更能发挥效果。因此,教师应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效果整体优化。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在高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收到最大的效益,教师必须掌握有效的策略,当然,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可以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具也各有用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诚.《高中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衔接》,2006年1月

[2] 夏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中学数学》,1996年11期

第6篇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难易程度。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都大大降低了,初中教材偏重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相反高中教材对概念的定义就严谨严格得多了,如函数的定义等。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对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具有“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等特点。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这些都是造成高一学生学习障碍的客观原因。

2.教法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3.学法原因。

到了高中以后,学生在学法上还容易有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容易靠记忆去学习数学。初中教师在讲课时,对知识的讲授非常细致。由于时间充足,内容少,学生练习多,故能熟能生巧。而高中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思想方法的运用。

(2)依赖教师,忽视自学习惯。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依旧像在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3)只注重结论,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概念,不善于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四)没有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学生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听懂,课后不进行认真消化和总结归纳。

总之,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一旦知道了学生学不好的种种原因,就要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跨过这道门槛。

二、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1.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为高一学习打好基础。

入学之后的首要思想方法教育就是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增强紧迫感。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2.做好初高中衔接知识的延续教学。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第7篇

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做好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和钻研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有关培训活动。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专题研讨,对实践中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2、搞好毕业班的复习教学研究工作

组织初三数学教师学习和研讨《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引导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几节有质量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探讨和研究提高复习课质量的教学策略。

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导向与试题改革的特点。组织高三复习教学研究活动,探讨和研究高考复习教学策略。

做好两次模考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分析等有关工作,及时反思,研究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策略。

3、抓教学常规学习,促青年老师成长

组织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常州市中学数学教学建议(常规)》,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研究“常态课”、“常规课”,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召开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时间三月上旬。分析上学期高三数学期末考试情况,对下一阶段的高三数学复习提出合理建议。

2、认真参与对各所高中的高三教学调研工作,组织高三数学教师学习高考考试说明(数学),提升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月份:

1、开展高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提高高一数学教师对新教材的实施水平。

2、召开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座谈会,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和学习研究任务,商量今后教研活动安排。

3、召开高二数学备课组长会议,研讨教学要求,学进度。

四月份:

1、协助协作片开展初中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教学研讨活动,交流各校初中复习经验。组织学习《20xx年中考说明(数学)》,传达常州市中考会议精神,研讨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2、组织高三模考、阅卷及分析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组织的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3、组织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上研究课,积极参与常州市初中数学精品课的建设工作。

4、高二数学教材教法研讨会。请骨干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促使青年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月份:

1、组织高中数学学科指导小组活动,与青年数学教师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方法,学习研究“20xx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毕业班复习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组织初中数学中心教研组活动,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商量七、八、九年级新教材的培训工作。

3、召开我区数学学科区、市级教科研课题组组长会议。各课题组长交流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六月份:

1、了解高考最新动态与趋势,分析一模、二模的数学试卷与高考数学试卷相关度,为下年度高三的教学与复习作准备。

2、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组织部分高一、高二数学教师总结一年来高中课改得失。

3、做好中考数学阅卷的组织与试卷分析工作。

4、组织高一与高二期末考试阅卷工作,及时作出试卷分析。

第8篇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职高数学 衔接 教学现状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24-01

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深刻阐释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总书记还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然而,大多数学生不愿学习,对数学缺乏热情、毫无兴趣。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使这些基础薄弱或学习困难的职高生步入正轨,并向好的势头发展,如何提高职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已经成了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同时,职高数学教学的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等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是望而生畏,怯而止步。作为一名职高数学教师,首先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应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衔接;第三,责无旁贷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探索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存在问题的方法,及时变换自己的教学。 我结合十年来职高数学教学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农村职高生源情况分析

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父母文化不高且常年在外务工,婆婆爷爷在家无力管教且过分溺爱等原因,导致他们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个别学生可以说是在中小学就被认定为差生,数学成绩尤为薄弱。就因为如此才迫于选择职校,升入职高学习,大多数学生就为混混年龄,长长身体,拿个毕业证。这是农村职高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教师教得费力,学生不愿学习,数学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

二、相对初中数学,职高数学的变化

九年制义务教育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上调,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立方和(差)公式等都不作要求或要求较低。高中数学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中有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等),同时,职高中数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一数学一开始便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相比之下,初中数学内容少,知识单一,基本题型及基本方法反复训练,而且题型比较有规律,方法比较死,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较具体。

三、学习环境、教师教法的改变

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阶段性的适应.学校环境,周围同学,教师,以及周边环境的改变都对成长期的学生有很多的影响,尤其是我们职高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兴趣,自控能力不足,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进入学校就已经完成了家长布置的任务,在学校混满三年,拿到毕业证就好。这就要求职高教师的教学相对于初中的教学有很多改变。在初中,最终目的是升学,且所学内容少,涉及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教师在重难点内容上反复强调、举例示范,学生有很多课余时间进行演练、巩固。而高中,内容难度大,独立性较强等。这些问题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困惑,甚至有的学生开始畏惧,不愿学习。如何做好初中和高中的衔接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衔接工作

1、重视师生的感情沟通与交流,给予学生关心、帮助、信任、期待等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树立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是教和学之间激起的“教育共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要讲求心理策略,对学生加强激励法、表扬法,通过语言、行动把精神传给他们,让学生自然感受到“我行”“我能”“我可以”。

2、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学习观念

首先,学生从初中升上高一,帮助他们全面了解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明确高中数学课程。其次,要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地位,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职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3)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

4、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层次深入的,职高数学知识也涉及到初中的知识。可以说是某些初中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但是相对来说,难度增大了,若能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进行初中数学与职高数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快速适应职高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先复习初中旧知识,进行铺垫,达到降低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转变学习观念,通过努力,有所成就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五、学好高中数学的建议

记数学笔记, 建立数学纠错本,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的运算技能娴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对知识进行归类。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多做数学课外题,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及时复习,强化知识体系。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无论是作业还是检测,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

参考文献:

[1]张奠宇.当代职高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J].数学之友,2009,20(10):33-34.

第10篇

关键词:高一;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10-01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反思如何提高高一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现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实践中的一些认识,自感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结合我的一些实际情况,来谈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一、对比初高中教材的异同,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高一时期要注意教学的进度不可过快,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教材、备学生,与他们一起共同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确定适当的期望值。要加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例如:我在三角函数的知识时,利用几何画板自制课件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象的形成,图象之间的相互变换等难点。在数学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努力尝试一些有益的教学方法,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寻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数学实际水平的数学方法,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时常设计一些悬念或选取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的话题.如我在讲述“等比数列”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老财嫁女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弱势群体,对数学差生讲解时尽量降低难度和起点;在习题处理上采用分层处理法,要求数学学有困难的学生只做基础题,对他们的作业采取面批以达到及时订正其中的错误的目的。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备课除了教案写作的常规要求外,还应从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这些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案。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备好教材,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学起来挺有意思的。当终于会自己独立地用几种方法解同一道题,当一个问题终于恍然大悟时,真是很有成就感。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快乐,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对解题思路的引导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去“悟”,怎能学会解题呢?解题关键,当然是思路,但是基础知识都不懂,怎么思?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教会学生解题。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理解、模仿、领悟。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创新方向发展.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学习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赖老师,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的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所以时间要合理地安排,善于挤和钻,不打乱仗。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力争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老师讲课做好准备。

2.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

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总之,要注重听课的环节,真正听清楚想明白,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1篇

关键词:高一新生 数学学习

笔者所任职的学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所教班级里的学生都是全疆各地州学校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在刚跨入高中时,都有着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有着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反差呢?笔者从自身的工作实践中分析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将无法消除

绝大多数学生在上高中前都在父母身边,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精力和体力相对比较旺盛,因此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到了高中,由于求学的需要,班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全疆各地州,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生活没有规律性,导致精神状态不佳,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再加上对环境的陌生感在一段时期内不易消除,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新的学习。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能解决,实际上,高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为了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老师们不断地给学生补充新的知识、新的公式、新的解题方法。但本人并不是一概反对补充一些公式,如果是那样,就好比只有小米加步枪打天下,对此建议把握如下原则:第一是要有节制;第二要视学生的情况;第三要视教材的情况;第四对于少数必须补充的公式和方法的探索、发现、证明,要有学生的参与,不只是直接给出。

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学生消除松懈情绪

教师可以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要学生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不要等到高三再努力,开始就要绷紧学习这根弦。在考试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激励,利用想象,调整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二、教师要做好教法与学法的工作

1.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注重教法

(1)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此外,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提高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3)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给他们讨论发言的机会,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

(4)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会有所变化。最好在开学前一段时期内对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必备的知识自己先有所了解并将它强化。

(2)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

(3)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在高一数学的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抓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这些问题我还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下去,也恳请广大教育同仁都来关注高一新生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寻求更多、更好的出路。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困境 成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具体要求有: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结合庆阳六中的校情、学情,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我校数学教学再次面临着挑战。虽然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很高,但高中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些都比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更高,在新课标下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教师要让每位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新课程,轻而易举地应付高考,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下面,笔者就新课标下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困境的成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不自然

例如初中新课标中删除了“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学生只学习了“配方法”和“公式法”,可高中阶段大部分一元二次方程用“十字相乘法”求解,简单省时,而“配方法”和“公式法”求解费力费时,且准确率不高。再比如,“韦达定理”在初中新课标里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只在教材的阅读内容中略有涉及;“立方和(差)公式”在初中新课标及教材中都未涉及,但这些内容在高中学习函数单调性、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以及几何问题时都要用到,而高中教材却未涉及,由此导致学生知识断层,感觉高中数学太难,产生厌学情绪。

二、新课标下数学教材内容变化较大

具体表现为:数学专业术语不一致,教材编辑数学逻辑不严密,教材内容安排顺序不得当。例如初中提到的“主视图”,高中新教材却规定为“正视图”;直线倾斜角的定义,新旧教材也不一致,等等。而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理论(第一印象作用),即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学生会很容易记住先前所学的专业术语,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容易造成数学概念混淆不清。例如在必修二教材中写到“圆柱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却没有强调是从圆柱的母线处开始展开,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很容易想当然或出现误解。再如,学习直线方程时,分析直线斜率需用正切函数性质,而三角函数有关内容在必修四才能学到;学习函数后求解函数定义域时,不等式解法却在必修五学习。这些都会给高一学生学习数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适当的数学内容中,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材和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主动地探索和研究数学。例如课标要求学习函数与方程这一章内容运用相关的数学软件来分析数据,学习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几何体直观图,如圆柱直观图需要借助椭圆模板,而这些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但我校学生不会运用相关软件,更没有可借助操作的计算机,这样教学内容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桎梏

曾经听班上一位来自董志初中的学生说:“听同学们讨论数学知识感觉很简单,可自己遇到数学问题时却无从下手。”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现行的合作式探究学习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一些学校课堂上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实施合作学习,取消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能静下心来独立、专心地思考问题,小组内个别学生甚至养成惰性,依赖别人,不自主思考,遇难不究,养成了只听不想更怕动手的习惯。

五、学生不善于分析错误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为主,而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还有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初中数学要求学生会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而高中数学要求学生综合多个知识点,实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诸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换元、配方等数学方法,逆向思维、创新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这样,初中学生上课只要听懂自然会有成绩,而初入高中的部分佼佼者仍用老一套方法自然是行不通的,他们一看课本时认为很简单,上课不认真听讲,心不静,脑不勤,手更懒,做题时却错题不断,即典型的“一听就懂,一做就错”。长此以往,这类学生深受打击,认为高中数学太难,劳而无获,不如放弃学习。

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探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