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10:5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动物细胞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动物细胞工程实验主要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上述2个专业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各地中学生物学实验条件不同,学生实验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动物细胞工程实验中,会涉及病毒等微生物的实验操作,因此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前设置了“安全教育、规范化操作、仪器的使用”这一准备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视频资料,学习相关实验操作后,必须在线进行实验安全知识考核,测试通过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动物细胞工程课程操作。如不合格,必须重新学习,直到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
2优化实验课内容
教学改革之前,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课主要包括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冻存等实验操作。虽然能涉及动物细胞操作内容,但系统性不强,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性差。因此,课程组成员对省内高校及生物医药企业进行调研,重新修订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生产岗位技能要求,编撰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工作手册。该手册下设若干工作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任务书、准备单、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了解工作流程。课程内容以吉林正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鸡新城疫疫苗生产岗位要求为基础,优化整合实验项目。改革中,删除鸡红细胞制备及融合这一实用性较差的实验项目,设置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的准备工作,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过程的传代培养、培养过程的检测与观察,鸡胚成纤维细胞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培养,鸡新城疫病毒的鉴定,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冻存与复苏及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的复苏与传代(拓展性实验)。
3改进教学方式
3.1项目化教学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通常采取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上讲解、现场演示、学生完成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改革针对上述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为主线,教学方式做出如下改进:授课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解析任务目标;学生自主成立团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来设计实验方案,授课教师指导并完善实验方案;各团队以教师指导为基础,在团队负责人组织下,进行工作;完成任务报告单,组内进行汇报交流;实践技能考核;课程实践教学全部结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收获与心得汇报。
3.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相结合的特点[2]。但在以往实验教学中,大多仅使用PPT中“图片演示”功能,忽视视频教学的应用[3]。因此,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将视频教学作为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课程组成员录制实验操作视频,使学生能对实验项目直观化。同时,课程组购买大量实验教学光盘,便于学生拓展知识面。
3.3虚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
仿真教学又称模拟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扮演某一角色,从而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客观条件的不足,能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验环境,从而提高学生职业及实践技能[4]。基于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考察各兄弟院校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基础上,购买了莱医特虚拟仿真软件。在实验项目过程中,学生在观看课程组录制的实验操作视频后,可以在学院机房仿真软件上进行“预实验”,即通过软件进行原代细胞分离、换液、传代、冻存、复苏等基本细胞操作。通过仿真软件的“预实验”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对细胞操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教学软件的考核,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胞操作的注意事项,总体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4改革考试方式
客观公正、真实有效的实验考核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也能调动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督促和引导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态度,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5]。因此,课程组制定了适合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技能考核、小组讨论、心得汇报、组员汇评、本人自评、实验效果、教师评价、奖励分值上述8项内容,其中技能考核、实验效果、教师评价各占20分,其余4项各占10分(以百分制计算)。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课上实践操作、课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促进了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更加能适应日后的工作需求。将一部分实验内容交给学生自主设计,仅向学生讲授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操作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仅发挥引导作用,试剂配制与器皿的灭菌等具体操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上述措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学生们能够自主申报挑战杯项目、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创新创业项目,各级生命科学竞赛等;能独立完成项目和毕业论文;还可承担教师的一部分研究工作,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5.1实验室配套设施不完善
学院细胞间实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数量不足,实验进行时,每位同学都需要动手操作,不能满足有限学时内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频繁进出细胞间,实验材料出现污染情况。此外,在细胞冻存环节中,多组教师同时进行实验时,细胞冻存盒数量无法满足实验需求,只能用程序降温法。这不但增加了教师及部分学生的工作时间,细胞冻存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计划今后增加细胞间面积与超净工作台等配套设施数量,提高实验课程效率。
关键词: 动物学教学 合作教学模式 组织形式
合作教学是一种充满乐观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性的教学体系,它坚信学生的天赋才能和心理潜力是无限的,它以开发学生的巨大的潜在资源为研究对象,它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密切结合的科研方向。[1]
一、动物学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合作教学模式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本校生物科学专业04级、05级、06级、07级学生进行合作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专家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认为以下几种合作教学的组织形式很有实效。
1.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出一定的问题,师生围绕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内容。[2]另一种方式是教师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围绕教学内容自发提出各种问题,通过思考与讨论进行解答,教师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答方式中的最佳途径,并进行开放式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问题解决途径的多样化。[3]
2.以小组合作和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通过自由组合,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日常教学活动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加强课前学习指导,例如借助《动物学课程导学纲要》,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资料查阅,小组交流。课堂上各组利用所准备的内容进行发言并回答其他组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借助动物图片、模型、影视等精讲重难点。
3.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动物学的很多内容探究性较强,可在课外按以下步骤实施:(1)选择课题,制定方案,要求学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科内容,独立提出课题,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2)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3)展开专题研究。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开展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调整研究方案。(4)课题小结。要求学生写出小论文及时进行交流,使之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提高。
二、动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习的愿望。在合作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起好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中介作用,提供学生质疑、证明、反驳的机会;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触及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作业的设计尽量需要动脑筋或动手操作,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来当几分钟的老师,讲解某一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分析讨论,要适时加以引导,提供相关课外书目,让学生通过阅读完善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
2.突出思想性、方法性教育。合作教学模式要求在广泛的认识背景中进行,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多个研究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介绍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献身科学的成长历程,关于动物生长、繁殖和发育问题的历史、现状,等等。教师要用系统的观念来讲解动物的生理、发育、遗传、进化、生态、行为等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并在教学中渗透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让学生实际应用对比研究、系统树排列方法、测量统计等来进行学习。
3.体现知识的时代性与前沿性。动物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加速了知识的更新,而且使一些新的科技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过去被认为重要的课程内容(或者其中的一部分知识)在今天来说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一些以前没有的内容却十分重要。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讲述经典内容外,对动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动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成果等,教师可结合相关章节进行介绍,要求学生通过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了解动物学的前沿知识,为合作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4.提升教师素质。合作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生物学知识,深厚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因此,教师要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从专业上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学习需求,以及他们各种认识能力发展的需求;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使学生能够在教育价值相同但主观评价不同的学习中进行自由选择,引导、启动、激励学生进行独创性和建设性的学习活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合作教学模式只是无数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并且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各有特色,我仅仅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动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