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职工安全

图书馆职工安全

时间:2023-01-29 10:0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职工安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职工安全

第1篇

[关键词]请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目标;设计原则

一、课题背景

目前计算机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人们去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对于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的请假管理系统近几年才得到许多图书馆大力使用。事实上计算机辅助的图书馆职工请假系统已经在国外许多国家的图书馆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在,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请假管理成为现代化图书馆运作很重要的一部分。请假信息批复的工作都是由人工操作,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并且给图书馆的日常运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利。为图书馆开发基于iphone的图书馆职工请假系统,对于图书馆的传统的管理起着颠覆性的作用。大量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图书馆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特别是各行业的信息管理圈,智能化信息处理已是提高效率、客观审查、规范管理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然而,国内的大多数图书馆在对于请假管理时,还是使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批复管理方法,例如手工记录、电话请假、短信请假、email请假等,不仅对于请假的批复速度慢,在审批批复时需要专门人员进行审批批复、统计、制成请假单或者报表,当报表或者报表单最后交到主管人员手上时,也许时间已经过了几天,根本不能发挥请假批复真正的实时批复的作用,严重降低了图书馆的日常的运行效率。

二、提出问题

目前还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一直在用人工记录的方式对来处理图书馆的图书馆职工的请假申请。这种方式烦琐易错,受人力因素影响过大,增加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成本。另外,使用人工的方式对请假请求进行批复经常会出问题。

请假信息的处理是商业信息的一部分,面临很多的信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消耗许多的财力,并且整理数据十分费劲。一个图书馆对其图书馆职工的正常请假的申请进行统计,通过报表形式输出,合理调整图书馆职工请假安排,用计算机请假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处理,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统计报表和请假原始数据,方便了对图书馆职工的请假信息进行及时的批复。

三、系统设计目标

通过对目前图书馆职工请假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吸取前人的优秀的设计想法,并且结合大家实用软件的一些常规习惯的考虑,以及图书馆职工的业务逻辑的具体分析,设定图书馆职工的具体功能为:查看已审核请假单,请假单的申请填写,查看单据审核流程图,图书馆主任查看待办/已办任务,图书馆主任对请假单据的审批,馆长查看待办/已办任务,馆长对请假单据的审批,登录密码的修改。

四、项目总述

该项目主要使用对象为图书馆的中层以上的管理层负责请假管理的图书馆职工和其他图书馆职工。管理层的负责请假管理的负责人具有双重角色,既要像其他普通图书馆职工一样填写请假请求申请,又能设置为对普通职工的申请批复的人员,根据职能的不同,享有不同的权限。对于每一个部门的部主任,馆长来说可以查看本部门的请假申请的情况,拥有某些审批权力。普通图书馆职工只可以对自己的请假申请进行操作,管理层的负责请假管理的负责人可以操作所有图书馆职工的请假申请。本图书馆职工请假系统的主要研发目的是方便图书馆对所有图书馆职工的请假申请进行实时的审核批复,提高图书馆整体的运作效率。

开发的这个图书馆职工请假系统维护的周期短,运行很稳定,对于指令的执行效率快。系统的后期的售后维修显得更加便捷和易于操作是由于系统具有可修改性,可理解性等等的特性。

五、系y功能结构设计

模块化设计主要是指解决当你面对复杂问题时从上到下的慢慢地一环一环的把软件的各个系统功能分割为很多个模块的过程。模块的分割并不是随便分割的,需要有其本身的独立性。

图书馆职工请假信息根据性能设计,主要的功能区域为:

查看已审核请假单:请假申请信息的填写:查看单据审核流程图;图书馆主任查看待办/已办任务;图书馆主任对请假单据的审批;馆长查看待办/已办任务;馆长对请假单据的审批;登录密码的修改。

系统的结构主要有以下的三个功能区域:请假信息管理、待办和已办任务管理、权限管理。

六、用户界面设计

人机之间沟通交流的是通过用户界面的设计来体现出来的。情感特性说的是指机器和人之间在沟通交流时所形成的没有间隔障碍的沟通的关系。感觉特性是指机器和人之间在触觉,听觉等等层面的感受。在用户界面设计中需要从人机交互的内存容量限度,有用户使用提示信息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简便易懂的界面语言,界面架构设计清晰,简洁的界面等等方面考虑问题。

七、设计原则

第2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图书馆 人力资源管理 对策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民办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然而,与办馆条件相比,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落后。由于办学定位、目标、生源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与公办高校迥然不同,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不能简单地照搬公办高校图书馆管理办法,而是需要根据独立学院的管理机制,建立起符合独立学院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利用体制上的优势,来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我在分析公办高校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公办高校图书馆人事制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公办高校图书馆陆续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普遍做法是实行岗位聘任制,目的在于突出岗位,淡化身份,确定岗位之间的差异,明确岗位职责。具体做法是按工作性质进行分类,按需设岗,每个岗位有聘任条件、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只要符合条件,任何人就都可申请参加该岗位的竞聘。通过定岗、定编、定职责,双向选择、逐级聘任,以期改变图书馆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和工作效率不高的局面,并建立平等竞争机制。

然而,纵观公办高校图书馆改革现状,改革所达到的目的并不理想,仍然普遍存在职工人数多于岗位数,工作量不饱满,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和工作效率不高的局面。这是目前公办高校图书馆无法解决或没有得到切实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

1.机构设置多而全。

公办高校图书馆根据开展的业务,一般设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部、阅览部、信息咨询部、技术部和办公室等部门。但目前很多业务实行标准化和业务外包,例如,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基础上,新书编目与加工等工作实行外包,省时省力,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多数公办高校图书馆没有因业务外包而减少部门设置和缩减岗位数,因体制原因继续维持机构设置和在编人数,人力成本并未降低。

2.按人设岗现象普遍存在。

在理论上,公办高校图书馆遵照“科学设岗、逐级聘用;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强化岗位、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突出业绩;强化考核、效率优先”原则进行岗位聘任。实际上,因体制原因,要真正做到按需设岗、工作量饱满很难。例如,某公办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岗位设置在采访、编目、信息咨询、自动化等部门的比例占70%―80%;在流通、阅览等部门占30%左右。业务外包后,采编部门的岗位人数明显过多。

3.岗位职责单一。

多数公办高校图书馆工作职责十分单一。例如:采访人员只做书、刊采购工作;编目人员只做编目数据的套录、加工工作;流通人员只做图书借还工作;阅览部人员只做开馆服务工作,等等。这也是公办高校图书馆因人多,被迫将工作分解,保证人人有岗位所致。这无法实现达到工作量饱满和按需设岗。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人事制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我对全国独立学院进行了初步调研,结果显示,成都地区独立学院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工作整体落后;四川地区没有一所独立学院对图书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全国也只有极少数独立学院图书馆根据独立学院的发展、办学目标和定位,对图书馆机构进行重组和精简。此外,多数独立学院未进行图书馆建设和队伍建设,在招聘人员时,不考量专业背景、综合素质。故独立学院图书馆同样存在着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二)问题

1.组织机构不健全。

因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图书馆只设阅览流通室,开展最基本的阅览和借还服务。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学术水平均不高。

2.职工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

尽管独立学院招聘人才机制灵活,但没有或缺乏对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进行中长期规划。招聘时,忽略了引进与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相匹配的专业人员。因此,职工的专业背景“撞车”严重,且专业背景与独立学院所设专业相距甚远,服务水平的提升比较缓慢。

3.岗位无差异,人、岗不匹配,未按岗定薪。

借还、阅览服务岗位一般由具有高中、大专、本科学历的职工承担。因机构不健全和招聘工作的不深入,造成同性质岗位,学历不同,但薪酬差别很大,职工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而技术性强、有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或有教师资格证,并从事信息咨询、读者教育和网络维护和系统管理的职工,其薪酬与同等学历的借还、阅览岗位的职工无差别,未做到按岗定薪。

三、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独立学院较之公办高校,其跨越式发展和管理机制的灵活性,给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大优势,可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并完全按照岗位条件引进所需人才,真正做到“科学设岗;择优录用;以岗定薪;突出业绩;效率优先”。

(一)确立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依据此规程,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一定要与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相一致。在此基础上,确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长期目标,以此为前提,合理建设图书馆机构、人员结构和设置职位数,来适应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目标需要。

(二)利用优势,探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分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量的管理即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最佳效应;质的管理即是采用科学方法,对职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利用人力资源完成组织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其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择人员、员工培训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和福利及劳动关系等。

其中,工作分析是指根据独立学院图书馆工作所作出的明确规定,规定该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及雇佣什么样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的行为过程。可主要从工作要素、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环境、怎样操作、操作的难易程度及任职资格等要素来进行。利用独立学院机制上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来确立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人员选择、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核心内容。

1.建立独立学院图书馆组织机构。

充分进行工作分析后,根据业务发展来确立机构设置。一般可设在馆长责任制下的后勤管理科、综合科和信息服务科。综合科下设采编组和行政管理组;信息服务科下设借还组、技术组和信息咨询组;后勤管理科下设保安清洁组、文献资源整序组和读者服务组。

2.进行岗位分类,按需设岗。

(1)岗位分类

所谓岗位,也称职位,是根据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目标而设置的具有一个人工作量的要素单元,是职权和相应责任的统一体。岗位是图书馆“细胞”,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岗位设置以“事”为中心而设,不因人而转移;二是岗位不随人走,职工的去留不影响岗位的存在;三是岗位数量取决于工作本身大小、繁简难易。

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是有效进行岗位分类的前提。基本原则是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第一,最少岗位数量原则。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希望图书馆的岗位越少越好,这样能使独立学院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第二,能级原则。能级主要指图书馆各岗位的功能等级。其功能的大小,取决于岗位工作性质、任务轻重、责任大小及繁简难易的不同。功能越大,能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图书馆能级从高到低,可分为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第三,系统原则。系统指由图书馆工作中若干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要素组成,各要素是图书馆工作的有机整体。在考虑岗位设置时,应把每个岗位放到整个图书馆工作中,使其在整体规划下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又在分工的基础上有效地综合,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调,从而发挥最大的效能。第四,规范化原则。指岗位名称及工作职责范围应规范。对图书馆技术岗位的规范不宜过细,重点强调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服务;对非技术岗位则可规范到怎样操作、操作标准、操作次数等细节上。

(2)按需设岗

岗位人数应根据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目标、图书馆面积、在校学生人数、馆藏资源数量和开展的业务工作等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科学设置。

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图书馆为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个,在校学生1.5万人,电子资源130万,年新书进书量6万余册。岗位人数如下:

后勤管理岗位:保安人员3人,负责24小时新图书馆的安全工作;清洁人员5人,每人负责4000平方米地面、桌面、窗户和卫生间的清洁卫生;上架整架人员5人,每人负责4000平方米阅览室书刊上架、整理、开包验收和书架清洁卫生工作;读者服务人员3人,负责周一至周日每天14小时的文献资源的复印、光盘刻录和读者快餐服务。

行政管理岗位:采编人员1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书刊采购、数据套录、期刊验收、书刊宣传工作;行政人员1人,负责原始数据编目、日常行政管理、人事、教务等工作。

信息服务岗位:借还人员6人,负责周一至周日每天14小时的图书借还、补办借阅证、读者咨询、文献资源推送、资源管理与检查等服务工作;网络技术人员2人,负责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维护、网络维护、主页维护、设备维护等工作;信息咨询人员(教师)3人,负责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读者教育,以及结合学院发展,创造性地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等工作。

3.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案。

薪酬管理指对职工的薪酬形式、薪酬结构、薪酬水平、薪酬等级、薪酬标准等内容进行制定和调整。薪酬管理目标有三:一是引导职工与图书馆保持相同的发展目标;二是激励职工;三是吸引和留住职工。

在薪酬管理中,图书馆应与独立学院人力资源部门充分协调和沟通,制定出图书馆职工的薪酬政策、薪酬计划和薪酬结构。特别是在薪酬结构中需要根据职工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薪酬结构。薪酬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薪酬成本在不同职工之间的配置、基本工资与其他工资之间的比例关系调整等。

四、结语

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可充分利用独立学院体制优势,建立符合现代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和独立学院图书馆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首先做好对职工的管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图书馆就有强大的活力,工作中就能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文献资源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其次,通过合理设置薪酬,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最后,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才能实现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秦璐,王国颖主编.人力资源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西亚.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分类和岗位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5).

[3]陈斌,强自力,张西亚.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岗位聘任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

[4]张晓峰.独立学院图书馆人事管理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

第3篇

(1)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应顺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用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公共图书馆单位文化建设和发展,使单位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图书馆人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在和谐的环境中完成对人的思想、理念、精神的再塑造。

(3)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应全面反映工作宗旨与行业精神、工作与学习、管理与服务、思想与行为等各个方面和层次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集中全体人员的思想和智慧,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有特色的单位文化体系。

(4)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应发动全体图书馆人共同参与,树立人人是文化建设主人、人人是单位形象代表的观念,激发干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单位文化建设做贡献。

(5)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单位文化建设应与本单位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单位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单位干部职工长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要做到目标明确,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确保单位文化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2公共图书馆单位文化建设的构成

公共图书馆单位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管理手段的内涵。其构成系统从结构层面而言包括:

(1)物态文化层。即见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表层文化。主要是单位直观形象如单位的环境、标识、单位人员的风貌等。它们虽然以物质形态存在,但能反映单位的观念、精神,表层文化更多从感官视觉上给人以强烈感受。

(2)制度文化层。制度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规范,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特点。制度文化包括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廉政制度等。

(3)行为文化层。行为文化是单位干部职工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表现在业务工作、事务管理、待人接物、仪表举止、廉洁自律等各个方面,是单位理念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单位形象的直接展示。

(4)理念文化层。理念文化是单位的核心价值观、单位精神、单位共同愿景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3宁波市图书馆单位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宁波市图书馆在抓好业务建设的同时,注重单位文化建设。围绕着“公益、平等、开放、创新”的单位精神,充分利用本馆丰富资源,为职工提供各种提升素养、展示自我和拓展创新平台,积极营造积极和谐,健康向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从“学习、和谐、民主、规范”四个方面来打造“馆员之家”,形成宁波市图书馆特有的单位文化。

3.1利用特色资源,打造学习之家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适应时代需求的图书馆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把职工的道德素质修养的提升放在首位,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利用本馆丰富资源,为职工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之家。

(1)利用讲座资源。当前,图书馆讲座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领域拓展的一大亮点,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宁波市图书馆,从2006年4月开始,天一讲堂经多年打造已成为宁波市的文化品牌项目,每周都有不同的名家走进讲堂以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来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馆领导带头聆听,在馆领导的带领和教导下,职工形成一种自觉的学习聆听意识,不断提升自我。

(2)利用图书资源。图书馆最大的资源便是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300余万册,还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我馆鼓励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并适时组织职工参与到读者的阅读沙龙活动中。

(3)充分利用中心馆资源。宁波市图书馆是宁波地区的中心馆、龙头馆,每年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培训期间我馆均安排相关业务人员参与,形成馆内馆外互相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发展良好氛围。

(4)充分利用图书馆系统资源。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推进,图书馆系统和馆际之间的交流随之加强。每年,我馆多次派员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图书馆系统举办的各类培训、研讨会,开展馆际互动交流,整体提升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社会文化服务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专业业务人员更加明确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安于图书馆工作。

3.2丰富文化生活,打造和谐之家

职工文化活动是促进单位和谐、增强单位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有效载体,“馆员之家”的打造是我馆单位文化建设的特色。

(1)读者活动共参。每年我馆都面向市民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在2014年举办的文化惠民活动中如“风雅鼓楼,诗琴永丰”端午雅集、“天心月圆诗画甬图”中秋诗会,我馆职工不顾节假日积极参加,与读者互动,增进了解。

(2)单位活动凝力。首先,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建立职工活动室,开展系列健身活动,如乒乓球、台球、棋类等。2014年,结合文卫工会健康年活动,组织职工开展诸如健康歌表演秀、幽默创意比赛等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引导职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科学健身,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形象、健康的体质,为社会公众服务。其次,为引领树立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图书馆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先后组织开展职工拓展训练、中秋职工才艺展示活动,举办“最美甬图人”微演讲等等活动,在职工形成相互理解、包容、协作、欣赏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团队。

(3)共建活动互进。宁波市图书馆馆外流动图书馆170余家,本着“共建促发展”的原则,积极与流动馆开展共建互进活动。先后与局机关联合举行了“六一”职工亲子趣味活动,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了趣味运动会,走进象山某驻军开展交流联欢,通过活动不仅增进相互间的交流,同时从他们身上学到坚守无悔这一朴实的人生观。

3.3发挥员工力量,打造民主之家

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意识和监督作用,让职工参与管理,主动关心单位建设发展,积极为单位发展出谋划策。

(1)强化意识。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坚持每月开展职工教育,不断增强职工民主意识,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自省意识。每年“七一”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到文明结对村慈溪胜山镇胜山村,为特殊群众送“微心愿”,到余姚梁弄实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推进民主建设。充分发挥职工的民益,确立职工在“馆员之家”中的主人翁精神,在领导班子中形成了调研、分析、讨论、决策的工作作风;从开放时间的调整、职工食堂的提升,到图书馆新馆建设,新管理制度或实施办法的出台,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参与讨论,听取员工的意见建议。发挥工会职代会作用,让职工履行民主决策的权利,重大决策如《职工岗位职责和岗位系数方案》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此外,为保障女职工权益,行政领导还与工会签订了《女职工权益保障协议》。为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设立意见箱、网上邮箱,开展网上或书面调研。

(3)加强监督。党支部专门设立了纪检委员,对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等进行监督;部门主任和工程项目负责人与馆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以加强廉政建设,杜绝不正之风。

3.4健全管理制度,打造规范之家

“馆员之家”重视营造温馨、规范的工作学习环境,提升单位内外形象。

(1)提升形象。重塑单位环境,注重单位内外整体形象。我馆本着“以读者为本”,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一楼原图书外借室和三楼原图书阅览室的图书排架布局做了调整,打破“借”、“阅”界限实现一体化服务,提升图书馆对外服务功能。对本馆的VI系统进行提升,尤其在图书馆对外形象宣传中常用的如log、色彩、字体进行规范,统一基调、统一规格,规范设计制作摆放。重新设计制作了公告栏、宣传栏、宣传资和各开放部门借阅制度;开设了微信平台,还对本馆外立面环境进行整体提升。在公共场所安放自动饮水机、在服务台增置常用药、老花镜、雨伞满足读者的需求。

(2)严格制度。为加强单位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先后建立或完善考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出差审批制度、财务管理细则、合同管理制度等等,对外借借阅制度也作了重新的梳理,明确了操作流程和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律可查。

(3)加强检查。坚持每天小巡查,每月月底对安全、卫生等情况大检查,不定期对上下班和工作秩序进行抽查,发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按期处理。

第4篇

摘 要:探讨了图书馆消防安全的现状,论述了目前我国消防安全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现代典型图书馆消防系统设计新理念,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增强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完善消防设施等若干项解决图书馆防火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消防安全;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F4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237-01

1 图书馆消防安全的现状

1.1 灭火器配置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应根据书库、阅览室的收藏对象、建筑面积、消防等级等情况来配置灭火器的数量、品种。对灭火器配置的设计计算,原则上应先确定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火灾种类以及要保护面积所需的总灭火级别,然后根据各设置点的具体要求、所应选的灭火器并根据配置场所的固定消防设施情况进行修正。但在某些图书馆,在灭火器配置计算工作中,主观随意性较强,不遵守国家技术规范,或是降低标准,偌大的配置场所只有寥寥数具;或是认为多多益善,超标准配置,即使配置场所设有消火栓、喷淋等灭火系统,也不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规定的修正参数进行酌减,造成单位资金不必要的支出,发生变相浪费现象,加重图书馆负担。

1.2 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种类较多,其主要产品有:探测器、控制 器、功能模块、显示设备、通讯广播等五大类。从1999年6月浙江省消防设施检测中心的报告来看,报警 系统的问题相当突出,有60%的探 测器失灵,存在误报或不报警的现象。

1.3 消防设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各图书馆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图书馆对纸质文献的消防设施对数字资源,对计算机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等处的消防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对数字资源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许多图书馆的计算机服务器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而在这些重要部位,存在晚间无人值班,缺少消防监控系统、自动灭火设施的现象,给图书馆埋下了很大的火险隐患。

1.4 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图书馆的领导、职工消防意识淡薄,制度不全,管理不严,缺乏消防设施,或有之也形同虚设,无消防功能可言。图书馆消防栓无水,灭火器过期失效;书库、配电问内有煤气瓶、烟蒂等情况普遍存在;更有甚者,在木结构的古籍库房隔壁开设茶室等娱乐场所:到处有事故的苗头。对此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实有酿成重大事故的可能。

2 现代典型图书馆消防系统设计新理念

2.1 消防系统

图书馆藏书多,所以对火灾和消防系统的设计一定要谨慎而且要高效快捷。为此,现代图书馆建筑一般设计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于涉及到图书馆中的藏书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很高,因此设计为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此系统为喷头常闭的灭火系统,喷头的作用直径设计为2m,为了使其灭火效率提高,设计过程中喷头应尽量不要设置在柱子和墙壁边缘,管网中平时不充水(无压),这样就可以排除因为喷头喷口处封口松动泄漏的滴水而引起书籍的发霉,腐蚀等。火灾发生时,火灾探测器报警后,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闸门排气,充水,由干式变为湿式系统。只有当着火点温度到达开启闭式喷头时,才开始喷水灭火,报警阀设计为雨淋报警阀,离地面的高度为1.2m。这样对书籍的潮湿变腐很有抵制作用,而且灭火效率也很高,很及时,的确不失为一种对图书馆既实用又巧妙的灭火系统。

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因为图书馆藏书量很大,应将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为集中报警系统。在系统中设置必要的消防联动控制输出,输入接点或输出,输入模块,用于控制有关消防设备,并接收其反馈信号,设计后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上能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控制信号,并能进行联动控制。而且为了便于管理,保证系统可靠运行,设计时将集中报警控制器设置在有专人值班的消防控制室或消防值班室内,决不能安装在其他值班室内由其他值班人员代管,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其底边距地面的高度设计为1.4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设计为0.8m,正面操作距离设计为1.5m,此外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设计也满足区域报警控制系统的要求。

2.3 防排烟系统

而对于一般的暖通空调设计来讲,还应考虑建筑的排烟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的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自然排烟就可以了。但是图书馆的藏书量大,一旦发生火灾,那烟气是相当的大,靠自然排烟系统根本无法得以很好的排烟。图书管的中庭体积超过了17000平方立米,按规范要求其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排烟量非常的大。而且考虑到如果发生火灾或某层失火后,烟气可能在自然送风系统的压力下也不易排放,所以应设计为机械加压送风排烟系统,而且设计每层采用独立控制的方式,一旦某层失火后,该层及上一层加压送风阀同时打开,疏散楼梯间均采用加压方式,隔层设置自垂百叶风口。这样的排烟系统设计对图书馆的烟气排放是既有效又是最恰当的。

2.4 消防保护系统

图书馆属于一级消防单位。不但要对所有载体的文献资料、图书馆的一切设施设备,施以现代化的保护措施,还要对到馆的工作管理群体与读者群体的安全予以全面的考虑。在重点防范部位(珍善本库、计算机主机房、主要通道等等),设置摄像系统、防盗探头、紧急按纽。图书馆可在大门总出入口设置防盗器,也可在某区域内设置防盗器,根据各馆不同的管理要求及馆舍设计情况而定,但一定要在图书馆“方案设计”出台之后,“施工设计”进行之前确定下来。各层各室的烟感、温感探头的设置要根据其功能控制区确定数量。各种文献载体的库房、计算机房等都是图书馆消防重点中的重点,在设计时应格外考虑安全系数。各交通转折口、各层房间都要设置明显的紧急疏散与通道标识,电源控制要有UPS(不间断电源)来保障,确保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导向无误。

3 图书馆消防安全的管理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安全意识

图书馆消防工作必须贯彻“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从图书 馆领导到普通职工都应注重消防安全,开展消防知识安全教育,注重和消防部门加强联系,通过消防法规教育,消防器材操作使用等的培训,提高职工的消防素质,将消防措施落实到位,是保障图书馆消防安全的基础。

3.2 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消灭各种安全隐患

“隐患险于明火”,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达到相应的耐火等级。如书库内防火墙耐火时问不低于4小时,书库门不低于耐火2小时,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设立应急指示灯等。所有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与使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及有关电气设备规程、规定,并及时检查、更新老化电气设备、电线等。

3.3 配置消防器材,完善消防设施

各馆应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不同的灭火器材。提高图书馆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使用含有高新技术成果的安全防范系统,如先进的报警、灭火系统、烟感探测器、中央控制监测系统等。定期检修消防器材,确保消防设施时刻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3.4 健全消防组织

图书馆消防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落实专门人员,要健全消防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做到全馆有人抓,部、室有人管,下班前有人查,闭馆时有人值班。

参考文献

[1]麦群忠.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界,1997,(3).

[2]周建军.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J].天津消防,2003,(10).

第5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技术,这也导致了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成为职业院校图书馆的重要问题。拥抱互联网时代并不意味着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将要受到挑战,对于职业院校安全管理问题也在不断地进行的探究。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技术下,提高职业院校网络安全管理是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1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地方,其主要针对职业院校内的教师、学生开放。职业院校的图书馆作为培养专业人才、传授知识的场所,主要有知识信息量大、创新能力强,学科众多等特点。因此,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下,可以针对职业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进行更新,对信息资源的数据进行搜集、储存等,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搜集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互联网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生活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那就是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现有图书馆信息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信息资源的多样性

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下,信息资源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依靠搜集纸质图书的数据而来,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将图书进行扫描,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依靠云端进行储存,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不仅仅在图书馆中观看,同时可以在图书馆数字版中进行观看,对于图书馆数据的搜集、处理、储存、检索和管理提出了新的途径。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进步,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针对职业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也在逐渐多样化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为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创新。

1.2 信息完整可靠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搜集、处理和储存主要依靠图书馆管理者的人工进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逐步向数字化发展。因此,减少人工处理数据可能存在的漏记、误记等现象,从而为信息的完整性进行充分的确认和保障。故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职业院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2.1 设备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图书馆虽然已经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但是由于职业院校的经费有限,对于图书馆互联网设备的更新换代较为缓慢,许多职业院校购置第一批网络设备后再未进行相应的更新换代,因此,对于职业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者而言,缺乏相应的工具和设施进行图书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处理。由于设备的陈旧,从而导致图书馆管理者不能更好提高信息资源采集的效率,使许多新型应用无法及时更新和下载,不能更好地转换成工作成果,而且系统间、设备间的不兼容也导致图书馆管理员重复劳动,加大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时间。

同时,设备陈旧也不利于职业院校图书馆的网络安全。互联网强大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不安全因素。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强大和运用,通过互联网技术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员也在逐渐增多,因此黑客攻击等事件也在不断发酵和扩大。黑客技术的逐渐增强,对于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设备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职业院校多年来对于设备不进行更新换代的情况,导致现有职业院校的设备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需求,随时可能遭遇黑客攻击、产生信息泄露等后果。因此,职业院校应当重视互联网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从而避免互联网设备陈旧造成的多种问题和不利后果。

2.2 软件因素

职业院校的图书馆作为一个公众场所,其具有开拓性和共享性,因此职业院校的网络具有强大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对于访问者十分友好。但是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网络也会带来巨大的不利因素,例如,如果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可以随意窃取来访者的信息,造成设备上来访者信息的泄露。同时,互联网的共享性,甚至可以得知共享网络中的任何信息,因此,互联网的共享性将造成共享同一网络来源的用户将面临严重的信息泄露的危险。

互联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其对于人类的贡献不可估量。同时,互联网也会面临着相应的威胁,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也会让普通访问者遭受病毒、黑客等攻击,面临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自身,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同时,如果过于依赖互联网,忽视互联网的危险,也是极为不明智的举动。

图书馆作为公众场所,更应当警惕互联网的威胁和矛盾之处。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其互联网网络是具有极强的公开性和共享性特点的,随之而来隐藏的互联网攻击手段和因素也层出不穷。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威胁,是图书馆管理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2.3 人为因素

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者的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图书馆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管理者是图书馆的灵魂所在,也是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计划制定者和决策执行者。然而,现有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者多数为职业院校年龄较大的职工,其本身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认识不足,甚至对于互联网操作存在许多的误解和熟悉过程。因此,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之上,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面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观摩,许多职业院校的管理者无法熟练掌握,造成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3 职业院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策略探究

3.1 加强图书馆管理者及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的提升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因为职业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于职业院校的技术管理和信息资源保护需要依靠人员来完成,因此,提升管理人员及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互联网信息资源技术的提高。

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者及用户是接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首要人员,对于上述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加强和扩展,有利于提高互联网信息资源技术的革新以及保护。对于职业院校图书馆而言,保护信息资源,免于信息泄露和信息的不完备,对于图书馆而言十分关键。通过对图书馆管理者和用户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让他们意识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泄露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为保护信息资源安全应当采用的手段,让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者了解到信息资源技术的方便性和便利性,对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图书馆应当加强管理者和用户的安全保护意识,做好图书馆的保密工作,减少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失误。

3.2 完善职业院校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

职业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者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其应当制定完善的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图书馆管理者应当加强自身对于图书馆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认知,针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探究,分析图书馆网络安全存在的危险,参考其他院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优良之处,同时结合本校的特点,制定能够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图书馆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者从自身出发,以自身的经验和学习,针对互联网的特色,制定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需要完美的执行,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也是图书馆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者作为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应当针对自身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效率,制定行之有效的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才能解决图书馆现存的安全问题,解决图书馆现有威胁,更新图书馆互联网技术,完善图书馆网络管理制度的风险控制与预防。针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者还应当明确责任的划分和承担,才能为图书馆网络事故找到责任的承担者,加强图书馆网络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效能,增强图书馆网络安全制度的落实。

3.3 利用网络优势,进行信息资源的专项收集

设备的陈旧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的资金有限,不能将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因此,针对课题的需求进行图书馆信息的专项收集,将有限的经费运用到最好的地方,实现经费的最优化处理,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个有利保护措施。针对图书馆的收藏和图书馆管理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资源的专项收集,有利于图书馆信息的搜集,同时也有利于图书馆管理者对于图书馆信息的整合,实现图书馆信息的有效优化和部署,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一大表现。

?⑼际楣葑试吹淖ㄏ钍占?运用到图书馆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之中,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提高课题书籍的使用效率和整理,结合职业院校学科的特征和发展方向进行整理,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便于图书馆网络安全的科学化管理。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开放;制约条件

中图分类号:G259.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5日

按照教育部规定,为了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国内高校必须配备校内图书馆,并规定了生均藏书量。由于前些年高校扩招,一般高校的学生数量都数以百万计,因此高校图书馆藏书资源丰富,动辄上百万图书、丰富的期刊和数据库资源,数量上可能不逊于地方公共图书馆。国内高校图书馆历来只对本校师生提供服务,不对社会开放,但近来也有些地方开始尝试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2014年12月1日,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11所成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本市市民可以免费办理借阅证,享受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及相关服务,成都市教育局对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服务提供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对于高校图书馆是不是应该对社会开放,虽然有人认为是必然趋势,有助于弥补公共图书馆投入不足的问题,但国内还存在争议;即便是应该开放,那么必须同时启动哪些政策以避免负效应?本文认为,虽然高校图书馆图书、数据资源丰富,公办高校又是财政拨款为主,应该对社会开放,开放是有前提的,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硬性要求高校开放图书馆。

一、开放高校图书馆的限制条件

虽然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是一种趋势,但是就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而言,受制于现有条件,对社会开放图书馆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便已经开放的高校也多有限制,或仅限阅览,不外借;或限制接待人数;或收取费用,真正实现无限制、免费开放的高校图书馆恐怕只有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而该馆据说是“唯一一所由教育行政部门创办的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限制高校对外开放图书馆的其他因素主要有:

(一)多数高校图书馆场地不足。高校连年扩招的结果是学生规模迅速扩大,而相应的办学投入并没有跟上,办学的软硬件条件没有及时跟进。除了985、211等重点高校外,多数高校需要部分地靠学费收入维持学校运营,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如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方面投入不足,图书馆服务能力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强。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室和借阅室都设置了桌椅供读者现场阅读,但空间有限,尤其是教室资源不够,专门的自习教室不够,所以很多大学生就把图书馆当成了自习室,排队进馆、提前占座等现象非常普遍。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硬件设施连满足本校师生需求都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对社会开放,读者增多,势必挤占本就稀缺的座位资源,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四川大学图书馆在开放三天之后,就宣布暂停对校外读者办证,原因就在于外来人员增多之后,挤占了本校师生的资源,影响了本校的正常教学科研,违背了办馆的初衷,而川大学生对暂停办证之举多持支持态度。

(二)高校图书馆人手不足。现行管理体系下,高校教职工数量、岗位数量和比例都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数量上对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岗位进行倾斜,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属于教辅岗位,不可能喧宾夺主,岗位数量有限,通常没有闲员。在不开放的情况下,都需要轮流值晚班和周末班,如果对社会开放,读者数量激增,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现有的人员数量肯定远远不够,需要增加人手。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每天接待读者1.5~2万人,最多的一天,接待读者3万人,2013年7月份共接待读者25万人。如此大规模的人流如果进入一般高校图书馆,恐怕靠现有场地和工作人员是很难正常运转的。而国内高校岗位将逐步实现定编定岗,主管部门不会因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而考虑增加岗位,因此人员短缺情况恐难以避免。

(三)馆藏资源不足。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校的师生,保障其教学和科研,馆藏书籍资源也多以专业期刊、书籍为主,与多数社会读者的需求不符。例如,多数高校的文学书籍、小说等数量较少,对本校职工和学生都只允许每次借1本。也有一些相对热门的书籍,如财会类书籍,社会上也会大量需求,若大量社会读者涌入,势必会使本已稀缺的资源变得更为紧俏,到时本校师生可能就无书可借,从而对正常的教学工作造成冲击。

(四)对高校安全带来新威胁。由于治安形势并不乐观,很多城市偷窃、抢劫等刑事犯罪时有发生。为了保证师生安全,维持正常秩序,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校园都是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尤其是外来车辆不能随意进出校园。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外来的车辆如何管理、人员如何管理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例如,本校车辆凭通行证进出,校内道路通常限制车辆时速低于20km,而社会车辆进入校园后并都遵守该规定,比较容易发生事故。此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可能会乘机进入校园,伺机作案,对学校师生财产、甚至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五)管理上存在困难。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后,面临管理上的困难,需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创新。目前已经对社会开放的国内高校图书馆,还没有适应新的情况,通常是对社会读者进行限制,减少服务。对于校内读者,不必担心借书不还,超期或图书无损还可以罚款。而校外读者的素质和信誉如何,高校图书馆管理方无法掌握,因此只能选择不借、少借、收取高额押金等方式。但是,一旦出现纠纷,这些读者是否能服从管理,还未可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家庭轿车,到时停车可能会成为严重问题,大学校园会成为大停车场,如果不让这些车辆进入,校外大概也没有那么多停车位。

(六)配套制度措施未跟上。一方面多数高校并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还需要靠学费或其他创收维持运转,因此没有理由提供纯公益。本校学生使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实际上是付费的,那么对社会读者的服务是否也应该收费,收费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高校能否通过提供服务获利;另一方面既然是作为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补充,为地方公众服务,那么地方政府是否应该承担相应成本?工作人员的岗位编制、资助的额度如何确定?关于这些问题,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这种情况不利于调动高校开放其图书馆的积极性。熊丙奇(2014)“如果高校图书馆工作量增加而没有收益,对外开放的状态肯定不长久。”从目前已经对社会开放图书馆的高校所采取的措施看,大家其实是不情愿的,还有顾虑。

二、开放高校图书馆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的首要职能是为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在确保这一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开放。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既要优先保障本校教学科学需要,又有成本、管理上和安全上的顾虑。

为了提高高校开放图书馆的积极性,政府应该:

(一)增加政府投入,提供服务能力。制度的耦合原理要求地方政府在要求本地高校(特别是非本地财政支持的高校)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时,提供财政补助,每年增加专项拨款,承担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成本。依靠财政补贴,高校图书馆可以扩建或新建场馆,购置设备、图书,从而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保障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在土地使用、规划审批方面进行倾斜,使高校图书馆能有充足的场馆、停车等设施。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分担高校因开放图书馆产生的成本,并使高校从中获益,才能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实现双赢。

(二)出台法律法规,保障高校权利。由于开放图书馆可能会影响校园安全、带来新的纠纷,为了使高校图书馆放心,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规定高校可以自主决定对社会开放的时间、方式;明确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收费方式、标准、处罚标准;明确校外读者若在高校图书馆内发生意外的责任判定;建立社会读者诚信档案,对信誉不佳的、有违法犯罪记录的读者例如黑名单,供高校参考等。

作为高校图书馆,应顺应开放的潮流,积极稳妥地推进开放工作,针对面临的问题,高校应以下措施为开放提供保障:

1、解决编制问题,保障人手充裕。在当前高校管理体制下,高校图书馆岗位紧张,主管部门不太可能为此专门批准岗位,因此需要从其他角度破解人手不足问题。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是一种服务地方的行为,是否可以考虑由地方政府设立部分岗位,或从地方公共图书馆安排编制?目前国内只有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同时又是宁波市第二图书馆、宁波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宁波市红领巾图书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和鄞州区图书馆,六馆集于一身。”(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网站简介)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应该是一个范例,可供借鉴。此外,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人事方式或聘用已退休专业人员,即可解决编制不足问题,又可以节省一定的资金。

2、提供安保服务,确保校园安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以后,进入校园和图书馆的车辆和人员势必会增加。必须加强安保措施,增加保安人员数量,加强巡逻,对进出校园和图书馆的机动车辆和人员进行管理,规范校内秩序,确保校园安全。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学校保卫处必须与当地公安部门加强联系。学生在图书馆自习期间,经常会携带手机、钱包、笔记本等物品,在偶尔离开上厕所或其他临时情况时,这些物品通常放在桌上,为了避免外来人员增多导致丢失物品情况,需要加强监管,馆内外需要增加摄像头监控。

3、创新管理模式,适应开放需要。出于保障本校教学科研的考虑,必须运行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情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为了减少对本校教工、学生使用图书馆的冲击,可以限制对外开放的时间,可以不外借或限制校外读者的借书规模,原计划对外提供600个名额;同时为了避免图书资源受损,防止有些信誉不佳的读者有借无还,必须收取高额押金,如西南民族大学对校外读者收取300元押金;高校图书馆不是纯公益性图书馆,可以对社会读者收取一定费用,设立一定的门槛;考虑到高校图书馆藏书的专业性较强,不适合普通公众,可以重点为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应是一种趋势,有利于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不足。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还只是出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使高校图书馆对开放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只有通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提供制度保障,提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使其能在不影响正常职能,保障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前提下,能对外提供服务,才能调动高校开放图书馆的积极性。高校有了开放图书馆的动力之后,就会想办法解决人手不足、安全保障和管理模式等问题。只有实现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双赢,才有可能使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长期持续下去。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国臣,梁正华,石军毅.首都图书馆联盟中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19.

[2]杜辉,王贵海.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4.

[3]刘子辉,陈强,杨应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策略分析[J].图书馆,2013.2.

[4]霍素彦,于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实践研究[J].兰台世界,2013.8.

第7篇

1.1现代大学医院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

大学医院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临床路径等标准化治疗模式的运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临床信息系统和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逐步建立,医院管理信息化数字网络、远程会诊、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影像无胶片化,计算机控制药品入出库、交费划卡、计算机控制物品耗材入出库、零库存、安全保卫消防智能化等广泛运用。由此看到信息系统成为现代医院的神经系统,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现代大学医院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软件的开发,重视和加快信息素养教育。

1.2现代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伴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学图书馆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已从单一服务,向咨询服务、数字服务、个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服务转变,不仅具有日益丰富的国内外专业数据库和电子图书等信息资源,而且基本开展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工作,进行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定题服务、回溯检索、情报分析、编制各种专题书目索引,开展辅导读者查阅文献资料;并承担起信息素质教育的职能,把信息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在拓展新业务新技术,图书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已培养和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信息教育服务队伍。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服务,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1.3现代大学医院信息素质教育相对滞后

现代大学医院越来越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医院总体信息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与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医院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相比较而言,仍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医院信息素质教育缺乏,教育培训形式单一;二是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教育,专业化、个性化、实用性的培训严重不足;三是信息素质教育往往是被动而非主动,缺乏系统教育规划;四是缺乏信息素质教育师资等资源,更没有纳入到医院整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五是大学医院图书馆或相关信息部门建设相对滞后,不能独立地开展医院信息素质教育;六是大学医院与大学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没有建立和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更难以实现有力的支撑。

二、构建现代大学院校图书馆联盟与学科化服务新模式

2.1构建现代大学图书馆与大学医院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是大学信息化服务和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构建大学图书馆与大学医院图书馆协作与联盟,加强学校与附属医院图书馆之间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图书馆资源优势,促进大学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向医院延伸,影响和带动大学医院图书馆业务的拓展和专业人员技术技能等素质提高,全面促进现代大学医院信息建设与服务。构建现代大学图书馆与医院的紧密联盟,在具体的建设方法和内容上主要包括:一是医院可聘任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指导院图书馆工作和参与院图书馆建设,全面指导相关业务的开展;二是以大学图书馆专业骨干组建起医院不同学科服务组,以学科服务、项目服务为医院带队伍培养专业人才;三是建立大图书馆观念,以图书馆联盟共同构建和推进三个发展规划,即图书馆联盟人才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协调人才引进培养;资源建设规划,开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服务建设规划等,把医院信息服务纳入到大学图书馆发展中。

2.2引进学科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

学科馆员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为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优质的学科信息化服务开展的一项知识服务。所谓学科馆员就指高校图书馆委派的、专门与某一院系或学科进行对口联系、主动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图书馆信息人员对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能力是临床医务人员无法相比的,特别是学科馆员熟悉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具有学科专业背景,一般有较强的业务知识,有较高的外语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技术,从而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保证医务人员科研的顺利进行。可以大大节约了科研人员的时间,间接地参与了科研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科研的发展。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可以实现以学科馆员服务为基点、以馆藏文献信息为保障、以网络信息为先导,联合科研管理部门、图书馆及科研人员三方,构建基于学科馆员服务的高校科研信息保障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科研信息服务。现代大学医院引入学科馆员服务,就是为医院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主动提供专业性、个性化和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跟踪重点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对学科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研究等。同时,可以二次、三次文献的形式将学科的新动态新观点揭示给读者,服务于科研。为医院逐步培养自身的学科化服务团队。

2.3开展专业信息教育与培训

专业化信息教育即是大学图书馆的工作职能,也是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优势。图书馆在推进知识服务过程中,均建立起以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和教学研究部为核心的专职培训部门和培训队伍,有关信息教学均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培训逐步常态化。因此,把大学医院的信息化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日常信息教育培训日程中十分可行和必要,即可开展专题项目、特定群体(每年招聘大学生、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的信息培训,也可列入教职工继续教育内容等。有利于于营造大学医院信息氛围,提高教职工信息素质,增强教职工意识和信息能力。

三、总结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建设;电子资源建设;服务质量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服务于广大师生,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多方位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最全面的服务。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从继承、积累和探索的角度,系统地收集和掌握所承担科研课题的完整信息,因而对可供参考的图书资料要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同时,由于教学科研人员所需的图书资料是其所要开展的科研工作的依据,因而必须强调所参考图书资料的准确性;参考文献为科研人员解决科研问题所必需,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在前人或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需要全面完整地掌握大量的文献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所以,科研人员所需求的图书资料还要求具有完整性的特点。

1 优化纸质图书建设

1.1 多方面结合按需订购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结合读者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案。依据书商提供或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的文献出版信息,广泛征求读者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认真做好读者需求调查,根据读者的反馈信息作为订购依据,促使所购图书符合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要求。

1.2 采购多样化

在经费有限而需求无限的情况下,为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保证采购图书质量和到馆率,增加采购工作的透明度,本馆以招标的形式选择书商。在采购形式上,采取现场采购与书目预订相结合的原则;在采购人员组成上,图书馆人员与二级学校领导和专家参与的方式,尽力解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文献需求,支持教师围绕自己的学科专业和兴趣购买图书,较好地保证了所购图书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特点,保证了图书的到馆率和利用率。

1.3 拓宽文献资源的利用范围,实现资源共享

为保障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保证两个校区图书资源共享,图书馆在两校区开展了图书通借通还,在两个校区书库分别设立了查询机和通借还窗口,通过校园网进行异地馆藏图书信息查询,加快了图书流通,极大地方便了两校区师生对图书的需求;与广西大学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活动,广西大学图书馆为本校教职工办理了30多张馆际互借借阅证,方便了师生在广西大学图书馆借阅纸质文献资源;积极参与地区性、全国性高校馆的资源共享工作,2011年加入CALIS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并已完成了读者数据和馆藏的提交工作,加入CALIS将进一步推动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行、共建进程,丰富学校文献信息服务内容。

2 电子资源建设

注重数字资源建设,坚持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重。近年来随着资金投入量的不断增加,本馆加强了馆藏电子资源建设。图书馆在选择购买电子资源时,首先要要求供应商先提供免费试用,让读者充分熟悉了解电子资源的学科专业特点和使用方法,然后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并根据读者的点击率综合评议后决定购买数据库的各类。目前拥有《CNKI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北大法律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华古籍全文检索系统》、《Springer外文数据库》、《EBSCO外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等10个数据库。根据学校特色专业发展的需要,注重特色文献资源库的建设,建立了钦州学院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数据库和其他特色学科资源导航数据库,启动了刘冯数据库建设工作,初步建成了海洋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泰语角等阅览室。

3 积极完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3.1 管理手段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建立了以图书馆网站为平台,以电子文献资源为主体、关联服务不断拓展的图书馆网络服务系统。馆内的文献采编、典藏、外借、阅览、书目信息和读者外借信息查询、校区间的通借通还、电子文献阅览与下载等各项工作均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实现了图书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书目管理等相关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检索。

3.2 服务工作的网络化

图书馆建立了自已的网站,功能日益完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为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等服务提供了优质的网络平台。

目前图书馆主要提供以下网络服务:

1.WEB服务:图书馆的各项网络服务都可以从图书馆网站上链接。

2.OPAC(公共查询服务):在电子阅览室及各流通书库设置检索机,为读者提供网上查询图书馆藏书目数据、读者借阅信息和读者自助服务。

3.电子资源服务:介绍常用电子资源的内容和使用方法。主要以全文数据库和电子图书为主。

4.网站开通了各种与读者顺畅交流的途径,如馆长信箱、新生入馆教育栏目、咨询台、读者留言、在线QQ联系电话等,通过交流,解答读者在使用图书馆和检索信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 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人性化服务

完善了全校教职工的电子邮箱催还书功能,针对教职工图书借阅逾期较为严重问题,采用通过电子邮箱的方式进行图书催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馆内扩大了读者借阅权限,增加了学生读者假期借书的册数和延长借阅时间;为方便全校师生借阅图书,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管理系统,开通图书网上读者借阅情况查询、图书续等功能。

4.1 实行藏、借、阅、检一体的全开放式服务管理模式

为充分体现“藏以致用”的原则,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借阅提供了全开架借阅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读者,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4.2 加强了读者的交流和沟通

1.图书馆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全方位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

2.采用读者问卷调查、流通阅览数据分类统计等途径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及获取资源的满意程度。

3.采编部、阅览部等深入二级学院、教研室及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读者对文献资源的订购建议,提供多种方式让读者直接参与文献资源建设。

4.利用网站首页上的“新书通报”、“好书推荐”和在两校区流通书库设立“新书推介栏”,向读者推荐思想性强、学术价值高的图书。

5.开展多种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通过书面、口头、电话、网上留言、在线交流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为读者充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29页)

分利用本馆资源提供指导。编印“图书馆的常规问题”,解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例如图书馆的机构设置、文献布局、服务方式、借阅制度等。为方便读者了解图书馆概况,在图书馆主页上还设置了“入馆指南”、“读者服务”等栏目,供服务24小时查询。

4.3 搞好读者培训,提高信息素养

本馆注重读者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日常培训和课程教学,提高了师生利用文献信息和终生学习能力。2011年3月在图书馆成立了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研室。授课教师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文献检索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断充实教学内容。通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文献的检索方法和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增加了信息意识,为今后独立进行信息获取、利用以及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5.1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2011年,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图书馆修订完善了图书馆规章制度,对旧的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修订补充,基本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减少了管理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保障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2 成立了钦州学院大学生读者协会

读者协会是由校团委领导、校图书馆直接指导的全校性学生社团,是联系图书馆与学生读者的纽带和桥梁。协会宗旨是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树立良好的读书风气。

5.3 营造安全、文明、幽雅、和谐的读书环境

近年来图书馆重视环境建设,从抓安全、文明、卫生入手,不断改善管理环境、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读者创建了一个较为舒适宽松、清雅宜人的学习环境,较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教育功能和环境育人的作用。

5.4 延长开放时间,从时间上保证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

目前图书馆阅览室周开放时间达77小时,超过教育部周开放时间不低于70小时的规定。图书馆服务器24小时全天候运行,读者可随时利用电子资源。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窗口,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充分了解了读者的需求,就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中国图书情报工作实用大全[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0.

[2]王岩青. 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需求与服务探析[J].科学大众,2010(02)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

大学图书馆文化是一种以校园为背景,以图书馆资源为平台,以馆员与师生互动为基础,以追求知识为目的,以育人为核心形成的一种由馆员与师生共同认可并遵循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图书馆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3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为中介、物质文化为基础的结构体系。

1.大学精神与大学图书馆文化的辩证关系

大学图书馆文化是文化在高校里的社会形态展现,是大学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之一。大学精神是学校发展之魂,是大学图书馆文化深层次的哲学彰显,是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大学图书馆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没有大学文化作为载体,大学精神就失去了孕育生长的土壤,没有大学精神的凝练与坚守,大学就没有了精气神,就失去了灵魂。

1.1 大学精神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灵魂

大学精神承载着大学人的理想、追求、信念和为之奋斗的动力,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办学理念、文化氛围、道德水准、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内驱推动大学人克服一切困难,不屈不挠,奋斗求索,同时大学人也在不经意间牢牢打上了大学精神的烙印,约束和推动他们按照这种精神行事和生活,大学图书馆人也是在这种精神激励下去完成读者服务工作,这与图书馆精神文化不睦二和,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

1.2 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弘扬大学精神

构建大学图书馆文化须以大学精神为价值导向,建构大学精神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根本任务。大学是知性精神产生和人文汇聚的场所,是研究高深学问探索未知,弘扬科学民主自由精神之殿堂,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发展不只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发展,而且打造图书馆自己的精神文化,因为它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核心,是治馆之魂。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图书馆的本质和个性特色,以及图书馆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同时,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过程是馆员与师生相互交流、心智情感不断形成地过程,在不断积淀、提炼、培育和筑建中完善大学精神。

2.加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

目前,在高校中应将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区别开来,这样才会涉及图书馆文化的真谛,才能体现出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笔者结合滨州医学院图书馆文化建设践行情况,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在大学精神引领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

2.1创新物质文化建设

彰显环境文化、馆藏特色,创造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是大学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主要目的。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图书馆的馆舍、馆藏、周围环境等“硬件”构建,是图书馆的物化表现形式,其特点表现为直观,读者可以切身感受。

图书馆的建筑和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资源,文化不仅体现在有形更体现在无形,孕育在图书馆的每个角落,深藏在师生行为中。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图书馆楼外形酷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寓意图书馆在滨医精神的引领下,承载着人类知识宝库,为学校的发展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图书馆楼共六层,每层走廊的两侧都摆放着读者导读移动宣传栏,墙上悬挂着不同学科名人的肖像和名言;厅内有青年人励志的名人名言;服务台摆放着工作人员服务承诺的台签与花卉。这些无声的资源无时无刻不感染和教化每一位读者,影响和渗透在无声地进行,这正是图书馆育人课堂的本源和真谛。

在藏书建设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发展规划和重点学科建设,定期开展读者文献需求调查, 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 有计划、按比例地采集,严格过滤, 确保把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地提供给大学生, 抵制和阻止那些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的侵扰。医学类图书是我馆收藏的重点,也是我们的特色。近几年为满足广大师生对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购置、试用、自建数据库近30个,此举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读者服务的水平与质量,而且对学校的教学、科研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我馆还利用宣传栏、馆办刊物、移动图书馆、微信平台等进行新书推荐、好书共赏、社会热点宣传等, 还结合各种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人文精神等教育, 为校园文化建设增辉添彩。

2.2 创新制度文化建设

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是确保大学精神在图书馆的贯彻落实,也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保障。合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是确保高校图书馆运转的根本,是协调图书馆工作、规范图书馆活动及其员工行为、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的重要保证。为适应新形势,图书馆制度建设要符合时展的需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维护职工和读者的合法权益。图书馆制度建设必须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注重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目标追求等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含义。图书馆制度文化是个长期渐进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完善,不断创新。

滨州医学院图书馆在吸收先进院校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同时,逐步建立既适应新形势又兼顾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构建合理流动、相对稳定、有效激励的用人机制。我们针对滨州、烟台两地办馆、人员分散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职工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相继出台了《滨州医学院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图书馆党风廉政责任制度》《图书馆工作条例》《图书馆考评奖惩细则》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实行馆长问责制,两地统一管理,人员相对固定,馆员竞争上岗的人事管理体系。在制定岗位责任的同时,我们建立了合理的考评制度,对全体员工进行不同岗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年终评优、职务晋升进行挂钩,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的用人政策。对考评优秀的职工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发起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2.3创新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结构中的核心层次,相对于中层的制度文化、浅层部分的物质文化而言的。大学精神是图书馆精神文化的灵魂和支柱,是图书馆精神文化的核心,在图书馆的生存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图书馆的本质和个性特色,以及图书馆人特有的精神风貌。以下是我馆的几点具体做法:

2.3.1 制定团队精神文化

面对图书馆这样的大团队、不仅需要有细致的制度,更需要比制度更有“弹性”、更为“万能”的“团队精神”。图书馆要树立团队精神,就必须强化团队意识教育,只有成为和谐团队,才能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提升整个图书馆的工作。2005年4月,我馆党支部发出《关于开展凝练“图书馆团队精神”活动的意见》,并开展了“图书馆团队精神”的征集活动,后经全馆上下反复酝酿,最终提炼出自己的团队文化。即:“爱岗敬业、团结进取、乐于奉献、务实创新”。以不断进取的态度,进行团结协作;用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创造出一流的部门工作和一流的服务水平,为我校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服务。团队文化,已经成为我馆管理和服务的默契,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

2.3.2 加强团队意识教育

我馆的“陈列室”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以及各项荣誉证书等,是我们开展爱馆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团队意识教育和增强馆员凝聚力的重要场所。室内每一件实物都在向我们无声地述说着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观看使每位馆员受益匪浅,倍加珍惜今天的工作环境和获取的s誉,努力工作,争创一流服务,已是每位馆员的心声。从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举办一次业务知识、爱岗敬业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消防安全讲座等多元化的与馆员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培训,让所有馆员都有机会获得知识更新知识。

3.结语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信息服务中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大学精神为引领,不断创新图书馆文化建设,逐步构建能够适应时展的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图书馆文化。因此,遵循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特质,并将高尚的大学精神特质融合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中,不仅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伟利.基于大学精神的大学图书馆文化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36-38.

第10篇

关键词 图书馆;读者服务;人性化;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08-02

1读者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理由。高职院校图书馆实行人性化服务,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读者。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读者,图书馆应当研究他们的不同需求,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恰到好处的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以使得读者在顺利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心理上获得最大的满足。

1.1研究型读者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中,有一批研究性质较强的读者,其中有教授、副教授、各系部主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工作者。这些读者多年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具备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科研或管理经验,研究能力较强,科研成果较多,求知欲强,研究方向相对稳定。这些读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要求是:迅速、高效、新颖、真实、准确、连续、系统、全面。

1.2娱乐型读者

这类读者中,一部分是纯娱乐型的,一部分是学习娱乐型的。纯娱乐型读者中教职工和学生都有,以年龄较长的教职工为多。这些读者喜欢通俗文学、钓鱼、歌曲、影视、花鸟、健身、养生等书籍, 其借阅目的是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使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娱乐型读者中教职工和学生都有,以学生为多。学生读者在专业学习之余,还有对生活和社会的探索欲望。这些读者通过借阅社会热点小说、文艺期刊、社会科普类、文化心理类图书来探索社会、认识人生,学习与人交往的有关知识。这些信息对他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职工读者则通过借阅相似图书,提升修养、拓宽知识面,为提高业务水平积累力量。

1.3知识扩展型读者

这类读者中既有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教职员工。他们的特点是: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望,有很强的干劲,兴趣比较广泛,精力也比较旺盛,探索欲和求知欲都很强,希望通过获取知识,帮助自己在未来的事业上有所作为。这些读者借阅的图书范围比较广泛,借阅量比较大,借阅周期比较短,借阅频率相对较高。一方面他们需要钻研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又对社会经济、哲学历史、文学法律等社科类图书有较高的需求。

2馆藏资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其进行人性化服务的主要依据。要实行人性化服务,除了充分了解自己的读者之外,最重要的是为不同读者找到对应的馆藏资源。同时,从馆藏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为每一种馆藏资源找到相应的读者,也是深度服务读者的必要之举。这要从两方面入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价值。

2.1深入挖掘纸质文献资源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仍然以纸质文献为主体。纸质图书仍然是大多数读者喜欢借阅的文献形式。传统的阅读习惯和纸质图书特有的魅力,是纸质图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两大原因。这些资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文献价值较高。纸质图书的特点是携带方便,阅读形式简单直观,无需借助其他工具或平台。有些图书馆搞的“飘书”活动,更体现了纸质图书在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营造学院读书爱书氛围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需要深度挖掘纸质图书的巨大价值。

2.2积极推动数字化资源的使用

数字化图书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很多读者也开始慢慢了解数字化资源的存在形式和使用方法。其方便、高效、便于检索、编辑的使用特点,使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借阅率不断升高。数字化资源极大的改变了信息文献的存储和流传方式。积极推动数字化图书的借阅,是图书馆实行人性化服务的重要途径。

3“硬”环境

这里的“硬”环境,是指图书馆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书架摆放、灯光布置、借还设备、阅读环境等。图书馆的建筑应当首先考虑安全性和便利性,而后兼有休闲娱乐性,同时能够体现文化特色。有些图书馆入口使用大理石铺设,“看上去很美”,但雨雪天气,却容易让读者进出图书馆时候滑倒,所以应该使用防滑的建筑材料,使图书馆具备人性化的特点。在图书馆的门厅内部和走廊,可以悬挂名人字画、警句格言、摄影作品等,以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文化关怀。图书馆内的地面还应考虑是否铺设地毯以隔绝噪音。图书馆本来是个安静的阅读场所,读者来回走动产生的噪音,势必影响到其他读者的阅读体验。图书馆的窗户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设施。窗户兼有通风和采光两个功能。有些图书馆为了追求立面美观,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却偏离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集中式的玻璃幕墙能开启的窗户小而且少,这造成现代高校图书馆纵深的内部空间很难自然通风。同时,这种设计对室内的采光也带来困难,灰蓝色钒钛玻璃材质直接影响室内读者的眼睛健康。因此,窗户的设计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之初,就应该体现出对读者的人性化关怀。休闲娱乐性方面,如果能够在图书馆周边或内部,提供一些休闲设备、读书长廊、聚谈广场等形式,并配有充足的座椅,这样可以为学院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利于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工作和学习更具有人性化。

4“软”环境

这里的“软”环境,是指基于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制度等,而展现出来

的一种人文环境,集中体现在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上。要营造高质量的“软”环境,首先图书馆员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与读者互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读者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富有弹性的进行解说、推荐等工作。在与读者互动的过程中,图书馆员应当尽量体现人情味,使读者身心放松,在轻松愉快的人文环境下,完成图书借阅、文献检索等过程。在图书馆的“软环境”中,图书馆员的“微笑”最有标志性和符号意义。善意而宽厚的“微笑”,所传递的是一种尊重与包容,加上优雅的姿态、谦逊的语言、和蔼的表情,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这种服务形式下,图书馆员可以将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发挥到理想水平,把图书馆的价值真正展现出来。读者尤其是学生们,能在这种人文环境下找到“家”的感觉,让来自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读者们,在这里找到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消融和释放,在放下包袱的状态里学到知识,得到友谊,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图书馆慢慢会成为高职院校所有读者心目中“最愿意去的地方”和“最有收获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叶仕平.高校图书馆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角色定位[J]. 图书馆学研究,2013,2:81-84.

[2]张文霞,王晓勤.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2013,3:36-37.

第11篇

[摘要]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工作通过合约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竟争优势的目的。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采编工作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将日益扩展,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健词]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

一、业务外包的产生及其背景

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已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已竟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业务外包因能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竟争优势,并能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竟争中日益受到企业瞩目。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这种经营策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世界最大的运动品牌耐克的核心竟争力是运动鞋的设计、应用与研发气垫(NikeAir)技术,而所有的制造工业外包给世界各地。微软公司的核心竟争力是创造他的软件产品及其他公司发展策略性合作,提供顾客服务和支持,而其他的工作都是外包。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业务外包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通过合同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以便集中自身的力量搞好改变基础结构,提高核心功能的工作。业务外包这一经营管理方法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是正在形成的一个趋势。

1977年日本东京都一份报告称,93所图书馆中有47所将分编工作部分外包。1981年5月15日日本《自治日报》报道,在被调查的542所公共图书馆中,警卫外包的占37.7%,清洁外包的占58.5%。1997年在被调查的全美授学士学位以上的117所高校图书馆中,33个正在进行或已进行编目外包,16所正在考虑。1998年秋美国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组”来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并在ALA的冬季会议上设立了公开论坛来讨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在我国,从九十年代以来,业务外包逐渐为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但业务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编目工作方面。

二、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类型

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较成功和成效最好的外包业务有下面几种:

1、采访业务外包。采访业务外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纲目订购,它实际上是一种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采书合约,书商根据图书馆采访人员圈订的纲目控制范围(如:专业范围、主题控制、出版社控制、阅读水平控制等)和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将选出的图书送到图书馆,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将适合的书留下,不需要的图书退回给书商。这种方式可以节约采访人员选书的时间,也能保证所购图书具有针对性。另一种方法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交由书商订购。近几年,地区采编中心和图书公司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供应商要能发展下去,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竟争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附加服务,其中包括书目数据的配送以及装防盗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和书标等手工处理过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编目外包。编目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早在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图书馆已开始将编目业务部分外包,1967年OCLC成立之后,由于它费用低,质量高,OCLC更是成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编目外包的服务商。在中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图书馆普遍采用了编目外包方式。编目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文献处理的速度,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负荷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编目,图书馆书目数据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3、书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进程中最繁重的一项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它耗时耗力,很多图书馆都将此业务外包给建库承包商。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外包,包括依据卡片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和到现场依据文献实体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前一种方法简便、经济,但卡片信息不全,依此制作出来的书目数据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的效果。后一种方法是较为彻底的做法,双方通过签订合约,由承包方派员进驻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建库,同时还按照现在的标准全面重新加工。

4、自动化业务外包。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图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径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5、后勤物业管理。大学图书馆的行政和后勤虽然没有公共图书馆复杂,但事务性工作很多。近几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各地政府都投入巨资建设新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如华南师范大学新馆面积为23500平方米,湛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为23000平方米,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绿化、空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层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可以采用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两种,全部外包可以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管理处的联络,深圳南山图书馆即是采用此种形式。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部分外包主要用于:

清洁卫生:对于几万平方米馆舍来说,清洁卫生是一项较繁重又不可忽视的业务,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给保洁公司来完成,图书馆办公室可以建立明确的检查制度进行监督。

绿化保养:图书馆要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绿化是不可缺少的摆饰品,而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些植物进行保养,因此可以委托给学校的绿委会进行托管,以保证图书馆的花木常青常开。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图书馆领导最为头痛的问题,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图书馆内书籍是易燃物品,同时还保留着大量的文物和古籍,因此图书馆消防安全在后勤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图书馆可以将此项业务交由消防公司来完成,消防公司派专人进驻图书馆,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器材,并可以和图书馆合作,开展消防演习,进行消防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意识。

设备维护:除计算机设备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空调、电梯、影印设备、视听设备等,这些也可以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委外服务。

三、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价

业务外包之所以能被图书馆所用并得以发展,是由于这种模式确实能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利益,有着明显的优势:

1、图书馆实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专业机构(团体)往往具有规模经济,有着专业程度高和高度效率化,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可以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并能节省庞大的人事费用。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地区采编中心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采编中心是一个以采、编、配送一条龙服务为特色的服务机构,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采编中心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图书加工工作,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在美国,图书馆成为OCLC成员馆后,套录一条书目记录费用是1.5美元(OCLC成立之前,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条书目记录成本是75美元,Ohio大学图书馆是30美元),委托编目,平均才2-12美元。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据统计,图书馆单独编目,每种图书约10-15元,而套录每种图书是0.3元,委托地区采编中心或书商,编目是免费。

2、节约人力资源,克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的困难。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很难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员,因而也使图书馆难以进行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保证自已的先进性。如选购成熟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既可以降低开发软件的风险,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又如南海学院图书馆,由于是新建图书馆,专业人员少,因此将采编业务全部交由广东高校信息服务中心完成,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生产制作出标准的书目数据,使南海学院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员。以联合编目为例,美国Ohio大学图书馆1967年共有编目人员15名,每年处理约2.5万种图书,成为OCLC成员馆后,编目人员减至5人,每年可处理5万种书,以每名工作人员年薪5万美元计,每年节约工资约50万美元,而全部套录OCLC数据也只需花7.5万美元。

3、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可以专注于自已的核心业务,提高竟争优势。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将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进行整合,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竟争优势,保持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4、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回溯建库为例,如果要完成30多万种中文图书,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已建库,估计要用1-2年时间,而委托建库商,可能只需要2个月时间。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促进图书馆的重心转移,发挥图书馆的竟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直接购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大缺馅是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对外部技术的严重依赖。一般情况下,技术外包可以产生良好的短期回报,但不知不觉中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只停留在使用上,而不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包括人才),从而损害图书馆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某些技术决窍必须通过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学会。采购业务外包方面,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增加和学校评估要求,广东高校这几年购书经费增加很快,常常一次拔数百万元,校方限期完成,图书馆将数百万的采购委托给供货商,有的馆甚至要求供货商每种书配5——10册,积压的旧书也配上,从而造成藏书质量的下降。

四、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策略

业务外包主要是透过与外包商合作及关系之调整,以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图书馆仍要承担规划、目标制定、监督标准制定及执行、评估及修正等工作,换言之,业务外包服务质量的好坏,图书馆应负责任,因此在制定外包策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决定业务外包考虑因素。实施业务外包之前,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任务、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成本效益,听取各方意见,明确自已的核心业务,从而确定哪些业务与核心业务关联性不大,或是本馆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或是自已完成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因素都是图书馆考虑进行业务外包的原因。

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签定合作协议。外包商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外包业务成功与否。图书馆应全面考虑外包商的财务、人力资源、信誉、管理控制及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是否熟悉业务、价格水平等条件,在审慎外包商各方面因素后,认真签订外包合约,作为双方共同遵守及管理的依据。合约的内容应包含:工作目标及预期效益、合作范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合约修改与终止、付款方式、培偿问题等。

3、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和管理。图书馆把业务外包出去后并非万事大吉,相反,应密切注意并配合外包商进行各项活动。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图书馆还必须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的监督,重视业务外包的过程管理,尤其是技术业务工作,同时应建立一套可以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直接反馈给馆方的机制,如提供意见箱、电子公告栏、留言板等。

4、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无论是与本馆职工还是外包商。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双方在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在图书馆内部,外包势必会影响到一些工作人员的利益,如编目外包,从前图书馆内部往往以编目人员为核心人物,知识层次最高的当是编目人员,由于编目外包,他们可能要转变角色,由台后服务走向台前服务。因此,要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五、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前景

虽然图书馆业务外包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顾虑。但是它体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图书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虚拟馆藏比例的上升及联机编目的普及,图书馆内从事信息贮藏与处理的人员将减少,从事读者信息服务人员,尤其参考咨询人员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人员,图书馆的整个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应用等都应加以重视与重新分配。人力删减、经费紧缩、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迅速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业务的应用层面日益扩展。委外服务不仅促进图书馆从节省成本及提升效率等方面进行创意思考,同时也是图书馆思考改造其组织作业流程、实施机构重组的一项良方。可以预料,随着图书馆管理的改进,业务外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雷永立,杨成杰.OCLC网络化发展道路的启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56-59

[2]杨谦.美国图书馆采访业务外包模式与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2(5),

42-43

[3]王兵.业务外包-高科技时代集团经济发展的方向.科技管理研究,2002(4),18-20

[4]黎震.南山图书馆物业社会化管理探索.图书馆论坛,2001(5),92―93

第12篇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 素质 自我提高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 (2010)6-0000-00

随着科学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全方位普及,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和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图书馆已经逐渐向网络图书馆转型,而读者的需求也呈现出诸多差异性和个性化,在此环境下,图书馆员工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教育服务,用优质的服务,来树立图书馆员工的新形象。

1 提高馆员业务素质的必要性

21世纪图书馆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网络化,二是数字化,这种网络背景就要求,我们的馆员队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根据传统观念,以为图书馆无非是借借书、还还书的服务部门,不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所以导致图书馆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也阻碍了图书馆网络发展的进程。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将不再只与图书打交道,而是与计算机、网络打交道,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对图书馆员提出更高的业务素质要求。

1.1 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网上信息资源是由各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多种数据库组成, 图书资料人员除必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之外,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它包括综合知识与技能;必须拥有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知识, 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懂得常用的联机专业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语言和结构;懂得修改图书馆的联机目录查询,能利用远程登陆检索其它图书馆目录等等。

1.2 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

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是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因为外文原版书刊在馆藏中占有比例较大, 而精通外语知识的图书管理人员欠缺,所以外文资料利用率偏低。而且开展联机检索,网上获取信息,实现馆际合作,进行西文编目等等,也要求图书馆人员必须具 有熟练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

1.3 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必须 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是图书馆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图书馆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另 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料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加,信息量、知识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因此,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之外,还需具备广 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在系统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期刊学以及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一、两个领域中学有专长之外,还须在此基础上做到一 专多能,熟悉和掌握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等相关学科 知识,能对用户无法解释和理解的信息给予正确的解答和导读。

1.4 不断加强培训学习

目前,图书馆从业人员虽然基本上达到本科文化程度,但全日制学历占少数, 函授教育构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主体,具有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精通外语,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所以图书 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馆领导要采取切实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争取使每一位馆员都有机会参加适合自 己的继续教育。

2 提高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每位从业人员,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2002年11月15日,

3 提高馆员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一位公民,也应熟悉如宪法、刑法等有关国家的基本法律,除此之外,必须熟悉和掌握与信息服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有关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图书馆员是 信息的管理者和传播者,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又不违背知识产权法。必须具有信息保密意识,在信息产品的提供中, 必须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个人隐私,做到所提供的信息客观、公正、合理、合法。必须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对于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从制度和技术上保证信息正确、有效、安全畅通,以纯 洁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服务中,遵纪守法,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经纪人。

4 提高馆员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员担负的信息责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向导,帮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找到相关的资料,指导读者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料。馆员要熟练地掌握要类数据,科学地编制各种导读系统或向导系统,有针对性地、定期地、分学科把 资料搜集整理起来,方便读者查询浏览。

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和院校各系、部、教研部门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科建设的开展状况,科学客观地提供学科发展的动态信息,充分了解师生对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满足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以及学生借阅的需求,从而实现图书馆“有限的空间,无取的服务”的工作目标。图书馆员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通过自己特定工作来丰富社会文明,应当充满对自己职业的幸福感和荣誉感,进而为工作注入活力,增强敬业精神。

馆员对读者,应当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在为读者提供规范化服务的同时,应当自然地产生对渴求知识人群的敬意,主动增强服务意识,体现对丰富知 识,崇尚文明的敬仰。在接待读者时,要把读者当作自己工作和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取向,尽量满足读者地需求。在读者遇到困难 时,要耐心、细致、诚恳地进行解释,得到读者的理解、支持和信赖,使读者以馆员良好的服务得到心理上的补偿,避免读者与馆员之间产生紧张、对立的情绪,成 为读者的知音、益友,得到读者的信赖和尊敬,这样的馆员与读者之间才能很好地沟通情感,在通过丰富的职业情感,体现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形象,促进图书馆 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

5 结束语

博尔赫斯曾说过:“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果天堂真的像一座图书馆,那么我们图书馆员就好比快乐的天使,我们是信息的建造者和管理者,也是信息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让我们努力完善自身素质,刻苦学习现代化图书管理技能,以推动知识产业科学的发展,旺盛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