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男性护士论文

男性护士论文

时间:2022-07-23 13:55: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男性护士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男性护士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护理专业中招收到男护生,而使传统的单一女性特色的护理队伍发生改变,并且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而传统的护理教育都是以女护生为对象,面对此变化护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应该针对目前的新形势对教育方法和方式作适当的调整,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并且成为合格的护士。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始终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但是随着民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单一性别特色的护理队伍格局在维护个人权利,注重个性化护理的新观念下发生改变,护理工作对男护士的需求增加,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增加,基于这种原因男护士的数量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增长。而我校自2002年均有男生报读护理专业,虽然每个年级中的男生所占比例较小,但我们不能将管理女护生的模式直接而生硬套入到男护生的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任课老师都应该要有不同以往的管理和教学方法。

1专业思想教育

新入校的男护生,心理上尚不成熟,专业思想尚不巩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全方位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十分必要并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榜样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男性从事护理事业也是很有前途的,有挑战性的,比如在班会课中介绍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形成对护理专业的逐步印象,了解护理工作者在促进人类健康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给学生介绍一些获得卓越成绩的男护士,如2003年获得第39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护士——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学生对于男性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心。

1.2优势教育通过分析男护士的优势,来帮助他们认识到男性在护理事业中是不可或缺的。

1.2.1客观优势男性擅长理性思维,且逻辑性强,遇事冷静沉着、判断力强、处事果断、独立性强、依赖性小,接受信息快,动手能力强,对电子化信息和机械性高新技术掌握较快,同时男性在担任繁重体力劳动时具有生理和体力上的优势。遇到突发事件时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男性的稳重果敢能给人以充分的信任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护士更容易获得患者的信赖,在护患沟通中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护理是一项集脑力、体力于一身的高压力性职业,需长期倒班,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尤其在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更是需要护士具有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等特制,男护士的加入无疑会使临床护理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优质高效。

1.2.2男护士特别受男患者的欢迎据调查,男患者比女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女护士在给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等操作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尴尬情形,所以在涉及隐私的操作中,男病人可以欣然接受男护士的护理。这对于心理护理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2.3有利于护理团对的发展护理队伍成员的单一性别现象,使公众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很容易使人们将护理看成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也使得人们将护理人员看成是弱势群体,女性护理工作者也可能因为长期得不到来自异性的职业认同而使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男性的加入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1.3团体心理训练让所有新入校的男生组成一个同质团体(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本身的条件和问题具有相似性1),除了让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生活外,还让他们每周都有机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指导老师适时地给予辅导,可以通过“对话”、“主题讨论或辩论”等团体辅导形式,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学会解决问题及克服情绪和行为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对待护理事业,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2进行赏识教育

由于高校扩招,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学习差、行为差、自卑感较强。因此,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和闪光点,都要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男生勇敢选择护士职业加以鼓励和宣传,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职业选择。老师的称赞对于中专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不应该在学生面前说他们的短处,而是多给他鼓励。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男生,他们存在逆反心理,故与之交流时,多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着手,以朋友的身份,用轻松的方式,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积累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合格护士而努力。

3沟通能力的训练

由于我校的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而且是所谓的“差生”,所以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不愿和人沟通;而护理工作是以人为中心,与病患的沟通将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所以,在辅导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男护生沟通能力的训练。

3.1鼓励男护生多在公共的场合发言,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其表达自我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心理素质。比如,班主任老师在组织班会的时候要鼓励男生多发言。因为各护理班女生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尤其对于新入学的男护生,此方法可以使男生在班级中与其他的女生建立比较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然如果有机会,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此来锻炼自己,如演讲,辩论等形式的锻炼机会。3.2鼓励男护生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医院当义工,在这样的工作中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亦可以使其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可以提前了解医院的环境和护士工作的方式。建议学校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4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虽然目前各大医院都紧缺男护士,他们的就业前景乐观,可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医院都会将男护士安排在诸如ICU、CCU、急诊室、精神科、手术室等工作要求高的岗位,在这些科室所接收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急危重的,所以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对护士的要求自然就高了,除了要具备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的特质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4.1加强男护生的人文知识由于大部分中专生的素质是差强人意的,而护士的人文修养将直接影响到和病患的交流,所以在培养男护士的过程中,人文知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

4.2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核心,没有过硬的医学知识的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甚至可能要造成病人的损失。

4.3加强技能训练由于护理操作的细致、烦琐,但是男性在面对这样的工作的时候可能耐心差于女性,所以护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适当的调整,如讲解护理操作的原则至于细节部分可以由学生自行把握,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护理工作是一名实践性学科,所以动手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确保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过关。

5结果

在男护生的培养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帮他建立各自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护理事业中的佼佼者。

第2篇

朱晓斌

上海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和研究工作。20余篇,《男性不育的Y染色体微缺失》相关研究曾获2006年上海市泌尿外科/男科年会优秀论文,参编了《世界卫生组织男性不育标准化检查与诊疗手册》。获得上海市2007年优秀青年教师专项基金。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周六上午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有生育要求但迟迟不能受孕的夫妇也越来越多,所以现在全国的“试管婴儿”中心都门庭若市,但试管婴儿成功率成了困扰助孕夫妇的重大难题。近半年瑞金医院生殖中心的妊娠率突破了60%,慕名而来的患者总会在就诊时问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呢?现为大家粗略介绍一下试管婴儿成功5要素。

1.个体化的促排卵方案。众所周知,做试管婴儿时需要把女方的卵子取出来,然后在体外和男方的结合,形成胚胎后再植入女方体内,所以卵子的质量尤为重要。然而在临床上,每个女性的身体情况、卵巢功能、激素水平都不一样,个体化促排卵方案的灵活应用非常重要。

2.充分完善的男方准备。走到试管婴儿这一步,男方的重要性并不是那么突出,但男方取卵前的充分准备绝对是试管婴儿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对于一些平常取精困难的男士,我们建议先提前保存,这样既可以避免取卵日无可用的尴尬情形,也可以缓解取精当天的紧张情绪。还有一些重度少症患者,在取卵前的一个月可以尝试药物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的密度和活力,保证取卵日有足够行ICSI(第二代“试管婴儿”)手术。这种情况也可以提前把冷冻保存。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告知男性同胞,在这段时间要适当运动,健康饮食,放松心情,充分休息。

3.适合移植的子宫内膜。有许多患者会在临床上问,为什么我的胚胎评分很高,但最后却没有怀孕呢?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找不到原因。但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可以检查并且改善的,那就是子宫内膜情况。如果我们把胚胎比作种子的话,那么子宫就好比孕育宝宝的土地。

4.优秀的胚胎实验室技术。在卵子和取出后,需要在胚胎实验室完成受精过程,所以优秀的胚胎实验室技术非常重要,这里面包括精准的ICSI技术、严格的操作流程、适宜的温度湿度、恰当的培养环境等。我们的胚胎实验室人员有时需要半夜过来看受精情况,防止受精失败而进行补救ICSI。

5.轻松愉悦的就医环境。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也是唯一一个患者可以控制的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科室护理人员会帮助每个患者走完这段旅程。从最初的宣教检查,后来的建卡促排,最后的移植验孕,从抽血到打针,小到挂号问药,大到取卵移植,护士小姐会一直陪伴您左右。所以您仅仅需要抱着一个必胜的信念,怀着一颗积极的心态就可以了。

第3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性别歧视 社会学理论 社会政策建设

论文摘要:职业性别歧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经济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做了深入研究。职业性别歧视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社会问题,社会学理论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了这一现象,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政策当仁不让地担负起其消除职业性别歧视的职责。

劳动力市场同样受“供需关系”的掌控,但现行中国显然是劳动力的买方市场,雇主的价值、偏好将导致不同的市场结果。学者赵耀对雇主雇佣行为调查表明,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存在的,一些雇主坚持不选择女性,认为女性不能兼顾家庭和事业,生育和照顾家庭会影响工作和加大支出成本,75.6%的调查者“同意”或“很同意”这种观点。还有部分对雇主对女性未来发展的适应性、工作内容和岗位变动的应变性表示担忧。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职业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虽然每年的调查结果有所变动,总体状况没有明显改善。经济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都非常深入地研究了职业性别歧视,社会学以独特的视角弥补了经济学纯理性考量的缺陷,且非常有解释力。

一、社会学理论的解释

1.女性劳动就业中的角色期待。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强化以及对男女两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不同角色的期望是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影响到女性是否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决策,而且决定了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也会影响雇主的招聘行为。

2.个人偏见理论。该理论是由贝尔克(Becker)创立,是在“身心不悦”的基础上建立的,用贝尔克的话说就是,“如果某个人具有歧视的偏好”,那么他就乐于以某一群体替代另一群体并为此支付某种费用。他认为,这种偏见来自雇主、雇员、顾客三个方面。(1)雇主歧视。假设一些雇主对一部分人具有主观的偏爱或对另一部分人具有嫌恶情绪,而与其技能无关。如一部分男性雇主对女性雇员抱有偏见,即使女性与男性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他们也只愿雇佣男性,除非女性雇员和男性雇员之间的工资差别大到足以抵消对女性的偏见的程度,才会雇佣女性。(2)雇员歧视。这与工作职位的竞争、工作中的磨擦、人们对民族、种族、性别、年龄、健康等的认识的不同有关。例如,大多数白人对有色人种持有偏见,有些男性雇员不愿接受女上司的领导,或者有些人不愿跟老年人、残疾人一起工作,即使他们能够胜任。(3)顾客歧视。顾客有时对被服务的对象也会有偏见。如外科医生、机械工程师、司机顾客喜欢男性提供的服务;护士、导游、空中小姐,顾客喜欢女性提供的服务。

3.互动理论。斯坦福大学的理姬薇 (ceciliaL.Ridgeway)教授于1997年在解释两性职业和报酬不平等的问题时提出这一理论,她认为,人们生活在互动的交往中,在求职、应聘、面试时都会有直接和间接的互动。基于性别的显著差异,互动过程形成了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地位信心。在男性优于女性,更胜任工作的观念影响下,造成具有与男性同等能力的女性对自我的期望不同。同时,男性利用占据权威位置的机会,故意忽视或消除对他们不利的因素以维护他们的利益,使得女性很难改变这种状况。评价职业报酬时,人们通常较少选择异性参照群体,更多的采用与同等任职资历的、同样性别的人相比较的方法。这种通行参照群体的选择,导致社会网络的同性化和职业性别隔离。

4.激进女权主义的自行就业观点。激进女权主义从强调私生活领域的问题出发,认为女性在社会劳动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主要根源在于她们在性和生育方面受男性控制,不能自主。因此他们提供的战略便是使女性与男性分离,鼓励女性去创建自己的产业,如商店、银行、企业、饭店、医院、书店等,以做到自行就业,免受社会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 转贴于

二、消除职业性别歧视的社会政策建设

1.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一些发达国家为促进女性就业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值得借鉴,包括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失业保险政策、职业介绍和指导政策、公共就业工程等政策。美国(“一揽子职业中心”)、法国设立专门机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很多发达国家积极介入女性就业,财政拨款补贴公立职业介绍所,为妇女就业和企业用人提供免费服务;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为妇女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女性自主创业,制订了明确的支持政策,这方面美国和欧盟都走在前列,取得显著成效。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一,我国社会需要制订《反就业歧视法》,依靠法律的强制来保证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实现同工同酬;当前,不少中小私营企业违反劳动合同法,不缴纳包括生育保险在内的五项保险的行为,严重损害女性劳动者,法律要制定细则予以纠正。第二,女性承担着生育和照顾家庭两大社会责任,女工生育保险应尽快转变为社会统筹,实现企业的成本向社会转移,由社会来承担妇女生育哺乳费用以及生育保险金。第三,应该健全和完善女性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长期失业和下岗的女性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各级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帮助她们寻找就业机会,开展再就业服务,把保障和服务结合起来。第四,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对象应包括各种类型的女性从业人员,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能够惠及所有女性,提高三条保障线的救助水平和力度,使失业女性的贫困状态能够得到缓解直至消除。

参考文献

[1]赵耀.中国劳动力市场雇佣歧视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77.

[2]苏艳明,曾春媛.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状及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6,(3上).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预见性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大多由于心脏本身疾病、劳累、感染导致心排血量明显下降,以致不能满足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从而表现出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和淤血、肿胀等一些列症状。目前发病率占心脏病的20%,但死亡率高达40%。因此,其预见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对1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5―2009年收住心力衰竭的患者150例。男性81例,女性71例,年龄58―70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心力衰竭61例,左心衰竭58例,全心衰竭33例。

2 病情观察

2.1症状观察 150例患者有61例明显表现出疲乏、头晕、失眠、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左心衰的症状。58例患者均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脾肿大、尿少、双下肢浮肿等右心衰竭症状。另外33例患者均有上述左心衰竭的症状。

2.2诱因分析 发生心衰的患者有诱因者达90%,如能及时识别这些诱因,及早加以预防控制,可减少心衰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

2.2.1 感染 体力劳动与情绪激动,冠脉供血不足,心率增快或心律不齐,肺栓塞,均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很有可能导致肺水肿而发生死亡。

2.2.2 钠盐摄入过多,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停用洋地黄使用过量,均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另外,治疗配合不当,如亲属不能细心照料,漏服药和中断用药,体力活动未限制,这些因素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3 护理对策

3.1一般护理 缓解呼吸困难,帮助患者采取半卧位及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肺源性心脏病者1―2L/min,心衰I°和心衰II°患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减少活动中国。心衰III°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作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当病情好转恢复起床活动时,活动应循序渐进护理论文护理论文,如果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心率加快等不能耐受征象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

3.2饮食护理 应给低热量、低钠、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不胀气饮食,如水果、蔬菜、牛奶、瘦肉、鱼等。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饮食中钾的含量,保持大便通畅,用力排便时,可增加心脏负荷和诱发心律失常,饮食可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缓泻剂或肛塞开塞露,避免用力并增加心电监护。

4 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4.1洋地黄药物 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其治疗和中毒量很接近,且用药的个体差异较大。护士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方法、时间,用药前后监测心率、心律。给药前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乏力、色视等听心率、心律,若心率过快、过慢,节律变为不规则或规则心律突然变为规则,为洋地黄中毒表现。应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并报告医师处理,不宜与奎尼丁、心痛定、抗甲状腺药物合用,以免增加毒性,定期测定血中地高辛浓度,静脉推注速度要慢。

4.2利尿药物 能抑制钠水的重吸收,使体内过多液体排出,减轻或消除水肿,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心功能。用药期间要观察利尿剂不良反映,查血电解质注意脉搏和血压变化,及时发现低钠、低钾、低镁的临床表现,报告医师处理。

4.3血管扩张药物可减轻心脏前后复合,改善心功能。用硝普钠时须用微量泵,且避光,严格控制输入速度、浓度并监测血压及心率,避免低血压发生。

5加强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使患者全面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的有关内容。强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劳逸结合的重要性,保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气候变化时要注意增减衣服,以免冷刺激引发心脏病的发生。

第5篇

幼儿教师与护士一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只有女性才能从事的职业。这种观点无疑是偏激的,也是错误的。但是要彻底改变社会对它们的看法,却并非易事。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注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意识到幼儿教师单性别化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诸多不和谐之处,认为男性在幼教工作中可以弥补幼儿园中“阴盛阳衰”的状况,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发展等多方面都可起到女性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于是社会上开始出现鼓励男性加入到幼教行列中去的声音,幼儿园的大门也开始纷纷向男教师们敞开,越来越多的幼儿男教师由此诞生。私以为,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出现并非出自偶然,而是时代的产物。

其实,幼儿男教师在中国早已有之。上溯到上个世纪

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界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学前教育奋斗的有志之士,陈鹤琴、陶行知、张宗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理论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张宗麟先生更是有着“中国第一位男幼师”的称号,他在对现实学前教育状况不满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前往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做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并于1926年到1928年间先后发表《幼稚教育概论》等数十篇论文和译著,震动了中国教育界。张宗麟先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他的事迹无疑为当今社会的男幼师们树立了楷模。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张宗麟先生那个迷茫和探索的时代已经过去,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社会主义虽然只处在初级阶段,但国家重视教育,改良政策向教育倾斜,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充分发展壮大。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里最基础的部分,它的发展和建设理所当然地被提上计事议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21世纪最关键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于是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许多女性开始从事幼教工作,并一度占据了幼儿教师头衔的主导地位。

可是随着幼儿的主体地位的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了所有幼教工作者头疼的问题。逐渐地又有人开始反映许多男幼儿具有女性化倾向,矛头直指幼儿园教师性别单一化问题。人们开始觉察到幼儿园里应该拥有一定比例的男幼师。因为“男性有阳刚之气,其外表刚毅、果断,若揉合了女教师的耐心、细致、温柔、能歌善舞、富于表现力等优点,将会使幼儿园茶馆暖气以来的‘阴盛阳衰’现象逐渐得到平衡、调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男性在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套使用、名目繁杂的体育设施方面将大有用武之地。或认为男教师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幼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认为男教师会对幼儿的性别意识起到积极影响;更有甚者称其为“为儿童的精神世界补钙”。总而言之,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男性开始打破传统的思想偏见,逐步迈向幼儿教师的行列,肩负起培养后代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了学前教育研究领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幼儿男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尊严

客观地讲,幼儿男教师在社会的呼声是越来越高的。许多大城市的幼儿园和家庭都认识到男性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都欢迎男性前来担任这一职业;绝大多数学者也都呼吁广大热爱学前教育的男性青年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共同为学前教育和幼儿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幼儿男教师们却遇到了诸多困难。他们一方面被人们用空洞的褒扬抛向高空,一方面又被现实的重力拉回地面——可谓结结实实地摔了个“重伤”。在对武汉市内几所幼儿园里仅有的六名男幼师的一项专项访谈中,作者发现六名“园宝级人物”均或多或少对现实有所抱怨,而抱怨的最关键问题还不是事先意料中的低薪问题,而是社会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认同感问题。

有着两年工作经验的李明(化名)告诉我,尽管每年的年终评选他都会有奖项归入囊中,但是他由衷地感觉到“我的职业价值在世俗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从而我的人身价值也似乎因此贬值”;“感到很没有尊严”;“等到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社会上更多的是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嘲笑和讥讽,绝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这样的现状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尤其是当作者满怀豪情地采访一位“武汉市先进幼儿教师”的时候,听到他这样说,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是社会需要的职业,但在它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遭到社会无情地鞭笞。究其原因依旧是传统社会观点的束缚问题。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教育孩子是女儿家的事情,社会、包括家人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这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以至于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恋爱、婚姻、社会地位……同时,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着学校等级制度,认为从幼儿园到大学,肯定是越高级越好,学校的老师水平也理应是一层比一层高;反过来,幼儿园里的老师就被认为是能力和水平低下,自身修养不够了。

我们说,职业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这项职业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同时社会和周围人的眼光以及他们对待这项职业的看法也正是职业价值的侧面反映。幼儿男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受限的现实状况,仿若有人在他们背上贴上了一道标签,这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正如前面所说,幼儿男教师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三、幼儿男教师的发展前景展望

如今,21世纪即将迈入第九个年头,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进步之一便是幼儿的地位日渐被抬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体性地位,还了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本来面目”。可是,在幼儿的主体性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的时候,人们对于幼儿男教师的关注程度却并没有因此而递增,相反,似乎还有削弱的趋势。“以人为本”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却仅仅局限在了学生这个主体上面,却没有涉及到学校、幼儿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特别是男教师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悲的现象。

第6篇

关键词: 《啊!拓荒者》 女性主义思想 解构 建构 和谐两性

一、引言

凯瑟是美国拥有很高声誉的女作家,被推崇为“美国立国以来一名最伟大的女作家”、“美国文学界的第一夫人”。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不断崛起,许多评论家自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从女权主义角度对凯瑟及作品进行探讨。早在1940年,法国雷恩大学的伊冯・汉迪就在博士论文里强调凯瑟的心理是“纯粹女性的”①。1948年美国范得比尔特大学的约瑟芬・杰瑟普在博士论文里也指出,凯瑟的作品在歌颂女性时最有感染力。她认为凯瑟的女权主义主张女性脱离男性,独立生活②。前辈研究学者对凯瑟的女性主义研究多集中在凯瑟如何表现女权思想。本文主要梳理凯瑟建构女性世界的整个过程,从解构男权社会到建构女性世界正如世界女性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片面走向全面、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激进走向平和的过程。凯瑟在《啊!拓荒者》中表现的女性主义思想也是经历了一个由解构、建构到两性和谐相处的过程。

二、批判和解构男权社会

在作品中女性主义要求瓦解父权制的统治,建构女性的世界。凯瑟在作品中分别对男权社会文明、男权社会中雄伟的男性形象进行解构,为建构女性世界打下基础。凯瑟把故事安排在美国西部荒原,是因为这里的土地是处女地,这里的文明体系还没建立起来,这里是自由的天堂,这里远离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主义文明社会,男权制文明在作品中处于缺席的状态。

1.解构男权“主体”光环下的男人。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处于主体地位,男性是社会的“家长”和“统治者”。但在作品中,凯瑟为读者还原了真实的男人,他们或是乡村的愚夫和莽汉,或是知识阶层的伪男人。作品中奥斯卡和洛是乡下愚夫的典型。他们没有头脑和智慧,只知道蛮干,心胸狭窄、好嫉妒、大男子主义是他们的典型特征。奥斯卡方脑袋、宽肩膀,显得蠢笨,洛较奥斯卡灵敏些,但总是犹豫不决,“他们不在乎干力气活,但讨厌新尝试,而且从来不觉得有必要为之花大力气。甚至洛,尽管比哥哥灵活,也不喜欢做任何与邻居不同的事,他觉得这会太引人注目,让人说闲话”③,“在麦收中,当麦子已经熟透,人手很紧时,洛会去修篱笆或是补马套子;然后冲到田里,干活过了头,结果在床上躺上一周”④,奥斯卡和洛就是这样不知道动脑子。他们不但做事不动脑,而且心胸狭窄,经常嫉妒别人。他们嫉妒弟弟能出去读书,“唯一令他们兴奋的莫过于弟弟在大学里混不下去了”⑤。弗兰克是乡村的莽汉。他非常粗鲁,经常骂骂咧咧,经常发无名的怒火,他猜忌、警惕一切,他希望别人认为他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经常对着报纸发火,认为报纸上的某些离婚案是对他个人的冒犯,继而就愤愤不平起来。这样的男人也想征服女人,他要他的妻子成为他的奴隶,对他俯首帖耳、低声下气。

相比之下,埃米尔和卡尔稍理性些,但面对生活依然没有足够的勇气,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埃米尔一直依靠着姐姐亚历山德拉,姐姐培养他成为大学生,他却被情所困,最后被弗兰克枪杀。生前,他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有时他谈到要学法律,有时,也是最近了,他又讲要去沙丘弄更多的地。他有时忧伤起来就像他的父亲”⑥。卡尔是个事业上的失意者,正如奥斯卡和洛所说,他是一个“流浪汉”和“无业游民”。他也深知自己的处境,他说:“我是自由的,但自由就意味着哪里都不需要你……我没有房子,没有土地,没有家人,我留宿街头、公园和戏院,我连这里的一片玉米地都买不下。”⑦作品中,男性的软弱和无能暴露无遗。男性之所以被认为是主体,是权利的拥有者,可以拥有对女性的支配权,是因为男权社会为男性披上了华丽的外衣,一旦掀开男性的伪装,我们就发现男性的软弱和无能。因而,如果给女性一个自由的舞台,女性同样可以撑起蔚蓝的天空,也许会更好。

2.解构男权社会规训出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男人和女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女性一直是男人的奢侈品,是画家的模特,诗人的缪斯,是精神的慰藉,是护士、厨师、替男人生儿育女,是他们的文秘和助手⑧。在《啊!拓荒者》中,凯瑟让被男权束缚的女人玛丽亚以悲剧结束。玛丽亚从小就是男性欣赏的“他者”,她“皮肤黝黑,长着一头像洋娃娃一样卷曲的棕色头发,一张灵巧红润的小嘴,一双圆圆的黄褐色的眼睛。每个人都注意到她的眼睛,那棕色的瞳孔闪着金色的光,仿佛是金矿石,如果光线柔和一些,看起来更像科罗拉多州的一种叫‘虎眼’的矿石”⑨,“小玛丽亚就被打扮得看上去像个精致的小妇人,乔叔叔把玛丽亚举到肩膀上,让大家都看到。他的那些哥们儿在他身旁围成一个圈,一边欣赏,一边逗着这个小女孩”,玛丽亚“乖巧地接受着大家的玩笑,大伙儿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这样伶俐听话的孩子”。玛丽亚为了所谓的爱情,和被父亲喻为“绣花枕头”的弗兰克私奔,这并不意味着她有理性的爱情观。两人生活一段时间后,发现彼此并不合适。弗兰克抱怨生活、脾气暴躁、蛮横无礼、嫉妒心强,而玛丽亚天性快活。但玛丽亚并不敢冲出“无爱婚姻”,她反而可怜弗兰克,她认为不能让男人快乐是她的错误,女人的遭遇是无足轻重的,这种自卑和自我轻视的态度正是男权社会规训出来的女性的典型特征。当和她相爱的埃米尔要求玛丽亚和他一起离开村庄时,玛丽亚“恪守妇道”,斥责道:“埃米尔!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坏话呢?我不是那样的姑娘,你是知道的。”⑩最后,当她和埃米尔欲分不能时,弗兰克发现玛丽亚不在他所设置的“牢笼”里,开枪结束了两人的性命,同时也结束了传统女性可悲、可叹的命运。

三、建构女性世界

1.成功地建构起带有男性个人主义、父权制性质的女性世界。澳大利亚的女权主义作家埃莫伊拉・盖滕斯曾在其著作《女权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曾指出:“……妇女要被认为真正是个人……她们必须‘成为男人’。”在小说的开篇,亚历山德拉就以男性化的形态出现的。她“个子高挑、健壮,走起路来又快又稳,好像对自己要去哪里,接着要干什么都胸有成竹”{11},她“穿着男式的长外套一点都不显得别扭,好像很舒适,本来就该是她穿的似的,还挺有年轻军人的派头”。而埃米尔则“穿着一件肥大的黑布外套,看上去像个小老头。他的帽子拉到了耳朵下面,鼻子和胖鼓鼓的两颊冻得通红并皲裂了,他低声抽泣着”。{12}凯瑟对亚历山德拉和埃米尔形成鲜明对比的出场形象安排绝非巧合,因为贯穿整个作品,亚历山德拉都是以睿智的家长形象出现。亚历山德拉购买下大量的土地,多年以后,她从贫苦的拓荒女变成了富有的农场主。在家里,她坐上了原来属于男性的位置,家人都“不敢和这一家之主当面发生冲突”。在社会上,亚历山德拉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赢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男人们的尊重――“有一阵子,人们开始到我这里主动要求借钱给我――而这时我已经不再需要了”,而且“城里的,银行里的,县办公室里的男人似乎都喜欢看到我”。当奥斯卡和洛想阻碍她和卡尔的感情时,她毅然地回绝了他们,说:“这件事只关系到我和卡尔,与你们无关。”亚历山德拉已经从传统女性的附属地位晋升为独立女性的主体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活目标、人生理想、个人品质、经济实力等方面,作为女性的亚历山德拉都超越了男性,并且取而代之。

2.建构起了强大的、充满爱的女性世界。艾弗是一个所有人都厌弃的人,只是因为他与常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他更热爱自然,更热爱动物。只有亚历山德拉了解艾弗的智慧和知识,她经常去向艾弗请教,在艾弗因经营不善失去土地后,她收留了艾弗。奥斯卡和洛反对她收留艾弗,还要求她把艾弗送进精神病院,但亚历山德拉坚决拒绝奥斯卡和洛的要求,并且按照艾弗的生活习惯来安排他的生活。亚历山德拉的善良和宽厚还表现在她对待弗兰克的态度上,弗兰克是一个性格怪癖的人,但亚历山德拉为了她和玛丽亚的友谊,非常友好地对待弗兰克。弗兰克枪杀了她最疼爱和最寄予厚望的弟弟――埃米尔,她虽然非常伤心,但她理性地分析事情,认为其实“受伤害最大的是弗兰克”,所以她想尽办法要把弗兰克从监狱里救出。

四、两性和谐

随着女性思想的不断发展,女性主义者们抛弃了最初的两性二元对立模式,选择了男女两性和谐相处的理想方式。亚历山德拉是一位比男人更成功的女拓荒者,但在经历生活的重重磨难之后,她发现她需要卡尔,需要一个支持、理解她的异性。她常常梦见一个有力的男人抱起她,让她摆脱现实的苦和累,她也由最初的反抗、压抑梦境发展到接受,这足以说明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女性意识,并且开始慢慢接受萌动的女性意识,最后她勇敢地接受了卡尔的爱。亚历山德拉选择和卡尔在一起,是因为亚历山德拉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卡尔最理解自己、最爱自己。亚历山德拉和卡尔在一起相守的场面,正是凯瑟女性主义思想的高峰和闪光点,凯瑟以亚历山德拉和卡尔的结合结束故事并不是凯瑟向传统女性观念屈服,而是倡导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卡尔和亚历山德拉的感情建立在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两人是新型的夫妻关系,亚历山德拉经济依然独立,性格依然坚毅,她也认为只有卡尔是最理解她的,“是她生命的全部”,“朋友般的婚姻是安全的”。在小说的结尾,亚历山德拉和卡尔紧紧相拥,他们不再受男权文化的影响,因而对未来充满希望。小说给读者留下的是群体感和完满性格的复归。重聚和对彼此的需求抵消了所有的排斥犹疑之感。

注释:

①②转引自孙宏.从美国行到多重性――凯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外国文学评论,2007,(2).

③④Willa Cather.OPioneers!.Houghton Miffin Company.Boston.Sentry Paperbound Edition,1941:23,28.

⑤⑥⑦Willa Cather.OPioneers!.Houghton Miffin Company.Boston.Sentry Paperbound Edition,1941:77,52,54.

⑧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6.

⑨⑩Willa Cather:O Pioneers!Houghton Miffin Company.Boston.Sentry Paperbound Edition,1941:9,122.

{11}{12}Willa Cather:O Pioneers!Houghton Miffin Company.Boston.Sentry Paperbound Edition,1941:7,6.

参考文献:

[1]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英]索菲亚・孚卡著.王丽译.后女权主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第7篇

关键词: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乳腺肿块;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环境、激素的作用,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1]。如何早期诊治乳腺疾病,如何既能切除乳腺病灶,又尽量减少对外观的影响,成为女性患者特别关注的问题。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对可疑病灶可通过2~3mm的穿刺针孔进行完整切除,获取可靠地病理组织学标本,达到切除各种良性肿瘤和明确诊断的目的,解除患者疾患,具有直观快捷、安全无痛、无并发症、无疤痕等优点,从而受到女性朋友推崇。我院自今年5月份开展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至今共计20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见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5月至今,我院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如下肿块患者20例,年龄24~44岁,平均年龄33 岁,术前均经体检、彩超等明确诊断,肿块在6~10mm病例13例,肿块在10~20mm病例11例,其中乳腺纤维瘤19例,乳腺导管内瘤1例。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做好术前影像如B超、钼靶照片等检查;用物准备:10ml注射器1付,另备一次性9号无菌注射针头1~3个,2%利多卡因2~5支,生理盐水2~5支,肾上腺素1支,麦默通手术包1个,创可贴,绷带3~5卷,腹腔镜套,记号笔1个;器械准备:术前检查仪器性能,真空装备是否完好,特别是真空桶有无破损,导管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屏幕角度便于操作;其他;备皮,准备开胸上衣。

2.2 术前评估 了解患者健康状况,避开月经期;有无胶布过敏,是否疤痕体质;包块部位,质地,活动度。心理状况,对疾病认知情况,手术对局部形体美观有无影响等。

2.3健康教育 大多数妇女对乳腺疾病认识不足,认为乳腺包块小,无大碍,既不影响形体美观,又不影响日常生活而忽略其危害性。因而护士详细讲解乳腺疾病潜在危害及防治方法。并发放图文并茂的乳腺疾病知识宣传册,增加直观性。

2.4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担心手术切口会留下疤痕,影响局部美观。护士耐心解释,告知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优点,展示该手术痊愈后患者局部图片消除遗留疤痕的顾虑该手术区域为女性特殊部位,操作者又是男性医师,部分患者顾虑手术时胸部而感到羞涩,对手术有拒绝心理。护士告知患者手术时有仪器操作护士一直陪伴,谁是关注其状况,使患者心理上获得安全感。

2.5术中护理 麦默通微创术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过程,护士必须掌握麦默通操作流程及性能,熟悉每个程序屏幕出现英文含义,根据手术流程调节各段程序。术中提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与B超,手术医师密切配合,术时让患者看B超显示屏。告知包块大小,增加患者对其疾病认识的直观度。穿刺前给患者戴上眼罩,操作护士不时握持患者的手,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达到精神上的松弛。手术完毕,摘下眼罩,再次让患者观看局部B超影响图片,了解手术效果。并将清除组织常规送检

2.6术后护理 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胸带是否包扎过紧,询问有无胸闷、憋气症状,教会患者腹式呼吸。 适当活动患侧上肢,防止患肢制动过久,引起患肢麻木、可做握拳、曲肘等动作,以利于血液循环。术后应特别注意局部乳腺组织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对胶布过敏者注意创口贴处有无红,肿。指导患者术后饮食不受影响,可进普食,当天进软食,以易消化为主,少吃油炸或高脂肪食物。此阶段病检结果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护士主动告知病检结果报告时间,随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

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患侧上肢1个月不提6斤重物,肩关结外旋幅度不宜过大,腺纤维瘤有复发的可能,每次月经后3~5 d自我检查1次,3个月进行1次临床随诊,嘱患者少穿紧身胸衣,以减少的压迫。对45岁以上患者建议每年做一次钼靶X线检查。发放出院指导卡

3讨论

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型微创诊疗技术,适用于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结节,乳腺囊肿等各种乳腺疾病的检查与治疗,该手术解决了女性患者对传统手术切口遗留疤痕的顾虑,既维护了女性外观形体的美观,又使疾病得到早期诊疗,解除患者隐患,消除了女性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达到了二级预防的效果,减少了乳腺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全新华.实用乳腺疾病诊断与保健[M].第1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9

第8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乙状结肠扭转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的实践经验。结果36例中,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后来4例复发行手术治疗;3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治愈;9例行乙状结肠复位系膜短缩固定术治愈,后来2例复发,再手术行乙状结肠大部切除术治愈;2例行乙状结肠肠造瘘2期大部分切除吻合术治愈;15例行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1期吻合术治愈。结论乙状结肠扭转需手术治疗,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吻合术是最佳术式,1期切除吻合术是可行的。

乙状结肠扭转以手术治疗为主,合理的术式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键,1998~2006年,我院共收治了36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现就手术治疗实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36例病人,男性34例,女性2例,年龄54~76岁。21例有不同程度便秘,4~8d排大便1次;19例病人平时有不同程度下腹坠胀不适,且多次出现腹痛便后缓解。7例经保守治疗梗阻缓解;3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9例行乙状结肠复位系膜短缩固定术;2例行乙状结肠复位造瘘2期大部分切除吻合术;15例行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l期吻合术。

2治疗方法

进腹腔后先将乙状结肠复位,仔细观察乙状结肠血运情况,有无瘀点瘀斑、坏死灶、乙状结肠系膜有无血栓形成及侧支循环影响程度、肠管扩张程度、乙状结肠系膜长短。若行乙状结肠固定术,嘱巡回护士协助置入肛管,与术者配合行乙状结肠减压,之后将乙状结肠系膜缘与侧腹壁缝合固定或将乙状结肠系膜沿血管走行呈扇形将其重叠缝合短缩系膜后与侧腹壁缝合固定。若决定行2期手术,则将乙状结肠行肛管减压后拉出双腔造瘘。若决定行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1期吻合术,则分离乙状结肠系膜血管,确定切除乙状结肠长度,勿使吻合后形成张力,确保吻合处血运良好,将欲切除段乙状结肠系膜血管逐一结扎切断后,台下置入管行肛肠减压,于远断端拟切断处置肠钳切断乙状结肠,消毒后将乙状结肠近端拉至腹腔外手术台下无菌袋内,行盲肠造瘘,置入F24蘑菇头引流管,接无菌输血器行术中结肠灌洗,具体方法为:先用温生理盐水(34℃~3℃)持续肠腔灌洗,连冲边挤压肠腔,将从小肠到乙状结肠之肠内容物全部清除,以引出液清亮为止,之后用1:10稀碘伏液(含有效碘0.05%,生理盐水稀释)2000m|冲洗肠腔。灌洗满意后,于近断端拟切断处置肠钳切除乙状结肠,消毒后行1期乙状结肠端端吻合,闭合系膜孔,将盲肠造瘘管于右下腹戳口引出,并将造瘘处盲肠固定于侧腹壁,1:10温稀碘伏液冲洗腹膜腔,盆腔置引流管l根,关腹。术毕扩肛1次,术后每日扩肛1次直至排气,造瘘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每日冲洗(将甲哨唑片0.8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自造瘘管注入肠腔,2次/d,冲洗后夹闭3h),10d后拔除造瘘管。

3结果

36例患者,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后来4例复发行手术治疗;3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治愈;9例行乙状结肠复位系膜短缩固定术治愈,后来2例复发,再手术行乙状结肠大部切除术治愈;2例行乙状结肠肠造瘘2期大部分切除吻合术治愈;15例行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1期吻合术治愈,无吻合口瘘发生。

4讨论

第9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中专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方法:分析聘用中专护士护理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的原因。结果:确立中专护理教育改革方向和目标。结论:为提高中专护理教育质量提供可行性目标。

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国家行列。

论文百事通要实现这一规划,需要增加大量的医务人员,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现状最重要的是护理人员严重短缺,随着中专学校的扩招,生源质量的下降,中专护士的专业素质随之下滑,严重影响到临床护理质量,作者就我院近年聘用的中专护士专业素质进行了探讨性研究,汇报如下:

我院地处西北一座地级市,是一所民办股份制医院,自2004年6月到2007年6月,医院先后聘用中专护士82人,现在岗人员18人,护士流失率高达78%,绝大部分护士在我院工作6月~2年就相继跳槽被聘到其他条件、待遇较好的医院,在对聘用护士的管理与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近年来毕业的中专护士的专业素质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1聘用中专护士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1.1专业认知不够,对从事护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在对新聘护士的管理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护士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知道自己该干的是什么,不该干的是什么,虽然都进行了临床见习,但独立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护士角色状态,工作中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一次大查房中,护士长让两位新近护士给一位长期卧床病人翻身擦浴,两位护士面露难色地完成了护理,很不规范地草草了事,事后护士长批评两人,其中一位问护士长:“护士竟然干这样的工作不成?”,可想而知,这些护士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对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

1.2缺乏主动工作能力,责任心不强

新聘中专护士普遍缺乏积极主动工作能力,工作中本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还要经常请示护士长,一些常规护理工作,护士长不督促不执行,有些护士的工作非常被动,可以说“不推不动”,而且责任心不强,遇到脏活、累活,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比如:一位工作五个月的夜班护士在一次值班中遇到一位术后尿管不畅的患者,自己束手无策,又不能主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一直等到第二天上班后才把情况告知护士长,问题才得到解决,这样的类似情况在我院新聘护士中时有发生。

1.3新聘护士动手能力差,护理操作技术不过关

我们在对新聘护士的培训、管理中发现,近年来毕业的中专护士动手能力差,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不过关,部分护士实习一年的时间内有些护理操作未曾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常规护理操作如:铺床、静脉注射等也不能顺利完成,这些护士的基本护理技术水平让人十分担忧。我院一位工作三个月的护士在给一位男性胆囊术后病人导尿时,尿管未进入膀胱就给尿管注气,结果损伤了尿道,导致出血,最后经一位医生的帮助才完成了操作,事后科主任在晨会上考问他的导尿知识,她能基本回答,问她为何不会导尿?她说这是她第二次进行导尿。类似上述情况的事例在我院新聘护士中常有发生,一些护理常识性的操作、基础性的技术常常出错,比如:导尿时不知道操作包中的镊子作何用途;静脉注射后不会指导病人止血;与病人沟通不畅导致病人将胃管拔出等等,由于护士的一些不当操作给病人带来新的痛苦,加剧了护患矛盾,甚至给医院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2中专护士专业素质降低的原因分析

2.1中专学校的扩招是导致专业素质下滑的主要因素

随着高校的扩招,九十年代后期中专学校也逐步开始了扩招,2006年我国新入学中职生达650万,到2010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将达到800万(1),一些学校的扩招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为了追求效益而无限度招生,在扩招的同时,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质量的下降成为必然。

2.2生源质量下降是导致专业素质下滑的重要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自建国后一直是为我国基层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力量,而且一直是国家统一招生和统一安排,为了及时就业,为了跳出农门,中考后大量的优秀学生进入中专学校就读,生源质量得到保证,毕业生素质不容置疑,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大量优秀学生就读了高中,招入中专的学生是被高中拒之门外的青少年,甚至是一些“问题”学生,一些地方中专招生分数线降至150分,其中包含40分的体育成绩,招入中专的一些学生数学、理化成绩在10分之内,近年来中专学生生源质量下降众说周知,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严重滑坡也就在所难免。

2.3学校教学质量随招生人数增加逐渐降低

在扩招的同时,中专学校的教师人数和素质并未及时增加和提高,教师满负荷工作,教学质量随之下滑,由于学生人数增加而一些教学硬件并未改变,教学设施落后,原来20人一组的实验改为30人或40人一组,学生不仅无法看清实验操作步骤,而且不能动手操作,加之学生普遍存在主动性和自制力差,实验教学质量不能保证。

2.4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缺陷制约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个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2)。我国多数中等卫生学校没有自己的教学医院,学生的专业见习缺乏专业化系统管理,另一方面,近年来医患矛盾日益恶化,临床护士在带教过程中为了避免承担风险,防止所带教学生发生不必要差错、事故,有意无意的限制了实习护士的动手操作,使一些护士实习结束后一些常规操作都不曾接触过。由于在校时专业基础理论不扎实,实习护士容易产生恐惧、自卑心理,操作缺乏主动性,临床实习时间被荒废,护理操作技能得不到巩固和提高。

2.5医院降低了护士准入门槛,使低素质不合格护士有了生存的土壤

近年来医院为了降低成本,大量聘用低学历护士,甚至用护工代替护士的部分工作,一些人托关系走后门把刚刚毕业的护生聘为岗位护士,正规编制的护士队伍逐渐被临时聘用的护士所取代,新聘护士进入医院后多数未经正规的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这些护士进入医院后靠自身的努力很难考取护士资格证书,便通过找人替考来获得证书,该文作者中一位教师所在院校某班39位学生在06年护士资格考试中就有12位替考者,此风气在一些地方甚为严重,由于用人制度的缺陷和准入体制的腐败,一些有背景学生在校时就没有学到多少专业知识,而这些人往往被安排到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医院工作,护士专业素质的降低必然导致医院护理质量的降低。新晨

医学教育机构是培养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土壤。医疗卫生教育的质量和方向直接影响着其所培养的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和工作能力(3)。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中专学校培养的护士专业素质严重滑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为此,作者建议,教育部要下决心尽快取缔三年制或四年制中专护理教育层次,改为五年制护理教育,并对新生至少进行二年的基础教育,以解决生源质量下降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也进行教学资格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严格限制无条件地扩招,强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严格控制毕业率,不合格学生杜绝毕业。建立完善的护生实习管理体制,确保实习目标的达成。严格管理各地护士资格考试,杜绝作弊违纪现象发生。严格执行护士准入制度,严厉查处违规用人的医院,没有护士资格证书的不能上岗,改善就业环境。通过一系列改革彻底改变中专护士专业素质下滑的局面,提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为保证人民健康、保障医疗卫生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汉朋.中职学校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特殊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3:5~6.

第10篇

南京胸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胸心外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手术患者,按照住院顺序编码,使用抛硬币法简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频率降低、血氧饱和度升高、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14/6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早期护理干预;胸心外科;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72-03

[作者简介] 鲍秦琴(1986-),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胸心外科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高,手术过程对呼吸系统有严重的影响,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进行胸心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如何提高胸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降低呼吸道感染率和死亡率是当前医务人员关注的一个热点之一,目前有研究报道,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为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对该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间收台的60例胸心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胸心外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手术患者,按照住院顺序编码,使用抛硬币法简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2.4±12.5)岁,其中食道癌手术患者8例,肺癌手术患者26例,心脏手术患者12例,其他种类胸心疾病手术的患者14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2.8±12.5)岁,其中食道癌手术患者10例,肺癌手术患者25例,心脏手术患者15例,其他种类胸心疾病手术的患者1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全麻。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胸心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护理内容为:术前用药及术前胃肠道准备,术后进行病情观察及进行各种管道护理。患者手术前接受与手术治疗有关的知识宣传教育,询问患者病史,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让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戒烟戒酒。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病房住院环境 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每天定期打扫病房,保证病房干净、整洁,保持房间通风,房间内空气清新、温度及湿度适宜。对有呼吸机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减少灰尘及其他污染,减少肺炎发生率。同时对护理人员开展预防感染的相关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被褥,夜间关灯休息或者使用暗光灯光,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1.2.2护理 由于手术后需要进行治疗,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治疗。

1.2.3开展心理干预 大部分患者手术前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担心整个手术过程是否能顺利,担心手术麻醉效果及手术后疼痛问题,担心手术费用过高而对家庭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等,因此,手术前必须给患者心理支持。为了保证心理干预质量,该研究主要措施是:由具有三级心理咨询证书的护士对胸心外科护士进行心理培训,让每个护士都能单独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保证心理干预的质量。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个人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开展循序渐进的心理干预,消除患者心理负面影响。

1.2.4腹式呼吸训练 嘱患者采取平卧位,全身放松,吸气时候尽量使腹部最大向外扩张,呼吸时腹部尽量向内收缩,并保持胸部保持不动,以不憋气为宜,呼吸频率控制5~6次min左右。

1.2.5有效咳嗽排痰训练 让患者端坐5 min,保持平静,让患者先深吸一口气,让声门紧闭,使膈肌迅速抬高,增加胸腔的负压,同时让肋肩肌快速收缩,然后咳嗽,让声门迅速打开,让气体快速从呼吸道冲出,利用急速的气体将痰液排除体外,每天让患者练习数次,直到患者能熟练掌握。

1.2.6分散转移患者注意 手术后通过给予患者读报、看电视、听音乐、按摩患肢皮肤等方式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对伤口疼痛的耐受能力。

1.2.7功能锻炼 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早期功能锻炼的认知。

1.2.8 饮食睡眠护理 手术后患者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早期可以食用少量的高蛋白纤维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进食量,同时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补充水分。如果患者无法通过胃肠补给营养,则必须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禁止患者吸烟喝酒,或者使用辛辣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发生便秘,另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后10 d的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脉氧饱和度指标,检测患者手术10 d后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14/6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2,P=0.004﹤0.01)。

3 讨论

3.1早期护理干预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作用

胸心外科手术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严重,大部分患者接受的手术均存在创伤面积大、住院时间长、患者住院期间存在较多的不安全隐患,这些均影响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胸心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4-5]。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住院环境,让患者在比较舒适的病房中接受治疗和护理,缓解患者烦躁的心情,对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强化患者接受护理,保证手术后能顺利进行护理,保证各项临床治疗有序开展。在进行护理过程中注重心理干预,制定合适的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负面心理影响,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分别为(13.04±2.32)次/min、(96.8±1.5)%、(69.4±2.4)L、(2.82±0.08)L/min、(1.20±0.14)L,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明显高于文献报道采用护理干预取得的治疗效果[6-7]。主要原因分析: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全面从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对患者进行干预,及早消除影响患者术后的因素,因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护理干预。另外,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拔管时间(4.25±2.31)d、住院时间(10.52±3.62)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8]。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能明显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研究文献亦证实了这一点[9-10]。

3.2 呼吸功能及咳嗽训练的临床意义

呼吸系统受损在胸心外科手术中比较常见,因此,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及咳嗽咳痰训练非常重要,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同时也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11]。另外,也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手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影响患者手术后恢复。通过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让患者能自行熟练进行正确的呼吸,促进患者将残留在肺内部残留的气体顺利排出体外,提高肺部换气量,减少肺部死腔的通气量,增加肺交换气量,保证机体能够交换到充足的氧气。开展咳嗽咳痰训练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将气管残留的痰液排除体外,降低患者手术后肺部发生感染的几率。 研究文献报道[12-13],通过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及咳嗽训练能改善胸心外科手术患者肺功能的情况。

3.3胸心外科手术患者早期护理干预需注意的问题

为保证顺利进行早期护理干预,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具体的每个细节均由科室护长组织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尽可能平衡利弊,为患者制定一个最优的护理方案,在执行早期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意见反馈,不断改善。由于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制的影响因素,比如新护士轮转科室、护理人员个人经验有限、沟通技巧不够熟练、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配合等[14-15],因此对参与早期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必须要经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保证护理干预工作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胸心外科手术患者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研究样本例数比较少,结果的验证有待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

参考文献]

[1] 林军,樊梅.心胸外科护理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361-362.

[2] 仲继红,陈雪莲,王晓峰,等.心胸外科压疮全程预防干预的做法与效果[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6):637-639.

[3] 耿利琼.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胸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5,11(17):1421-1422.

[4] 廖星梅.术前护理干预对62例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中外医疗杂志,2011,30 (11):170-171.

[5] 郭丽丽,申秀英.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 94-95.

[6] 刘春蓉.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2,5(9C):111-112.

[7] 陈爱荣.健康教育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24-26.

[8] 成聪利. 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2,8(1):2680-2680.

[9] 郭丽丽,申秀英.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94 -95.

[10] 邵爱仙,姚玉娟,沈丽娜,等.呼吸训练技术对明显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20.

[11] 范悦.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0):147-148.

[12] 刘黄华.心胸外科病房防止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9(13):139-142.

[13] 郭慧明.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7):29-31.

[14] 林世红,韦成信,戴艳萍,等.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综合应用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03-104.

(收稿日期:2014-09-06)

文 题

第11篇

患者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2岁。接诊时,除3例意识障碍外,其余均神志清

楚,自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急救地点为患者家中、宾馆、饭店、办公室及娱乐场所。

2急救体会

2.1AMI患者的急救准备

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医疗器具,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立即出车,并根据呼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2.2AMI患者的现场急救

2.2.1接诊后的医嘱

嘱咐AMI患者和家属要冷静并保持室内安静,不要慌忙送往医院,要帮助患者就地平卧进行家庭急救。禁忌剧烈搬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肌工作量,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加重心肌缺血,继而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嘱咐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或速效救心丸10粒。这些药物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防止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下一步急救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

在有条件的家庭可立即给予吸氧。因AMI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所以吸氧不但可以提供心肌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预防心肌进一步损伤,减少梗死面积。

2.3医生到达现场后急救

2.3.1生命体征的监测

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以及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

2.3.2镇静止痛

AMI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如不及时止痛,会加重心肌缺血。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如不缓解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

2.3.2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我们常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3M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

3安全转运

对AMI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进一步治疗,据文献报道,AMI患者转运途中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者占院前死亡的10%~20%。因此,安全转运十分重要。

3.1转运前的准备

作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有的患者经现场处理后,疼痛缓解,认为没有必要去医院;有的患者病情危重,担心搬动有危险,对转运存在着顾虑。因此,应对患者及家属作好解释工作,说明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也应交代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在转诊同意书上签字。

持续心电监护,再次描记心电图,测量生命体征,检查静脉通道,全面了解患者现状,估计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如可能出现血压低,准备升压药;可能出现呼吸不稳定,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选择好转运时机。

与医院取得联系,用电话告之院内,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病情,需要准备的用物如氧气、心电监护仪等,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

3.2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

搬运病人时,应使担架保持相应水平位,特别是上下楼梯或上下救护车时,勿大起大落,以免加重患者恐惧及心理负担,同时应安慰患者,对神志清楚者,应告诉患者现在所处位置,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保持各管道通畅。对于已静脉输液者,应注意输液速度,输液针头是否固定稳妥,局部有无红肿,药物有无外渗;氧疗者,应注意氧流量,并妥善固定鼻导管,防止管道扭曲及漏气;气管插管者,应予便携式呼吸机或简易人工呼吸机给氧,控制好呼吸频率及潮气量。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转运途中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警惕心律失常的发生。注意患者呼吸、血压及脉搏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

严格交接班。患者转送到医院后,并不意味着院前急救结束。此时,应和病房护士一道将患者送至床旁,向其介绍入住科室及接待他(她)的病区医生护士,消除其陌生感。同时,向病区护士交待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转运前的各种处理,正在输入的药物及滴注速度,和病房护士一起检查各种管道,连接好输氧管,一切交待清楚后,急救护士方可离开病房。

4护理

4.1重视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急救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都焦虑不安,周围围观人群多,急救环境差,不利于患者的救治。因此,安慰患者及家属,疏散周围人群,显得尤为重要。在救护过程中,要动作敏捷,轻、稳、准、快,稳定病人情绪,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的态度、熟练精湛的技术给患者安全感,赢得患者信任。绝不能由于自己的负性心理状态影响病人的情绪,要言语得体,语气和蔼,关心体贴患者,从而融洽护患关系,使病人保持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4.2持续吸氧

吸氧是心肌梗塞治疗的重要措施,氧浓度控制在2~4L/M。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需氧要求,控制心肌梗死的范围,因此,及时、有效的吸氧是非常重要的。

4.3疼痛的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因此,需要迅速的给予有效的止痛剂。遵医嘱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药物镇痛时,应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情况,专人守护。

4.4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确诊后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转运途中应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并发症。

4.4.1关注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发病24小时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2]通过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性质的早博、室性心动过缓和房性心律失常等,并及时予以救治。护士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测质量,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4.4.2防止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多发生于心肌梗塞时的最初几天,以左心衰竭为主。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4.4.3血压监测

如果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应结合神志意识的变化、皮肤的颜色、未梢循环情况等判断是否休克,如果确定休克应立即给予抗休克处理,积极抢救。

5小结

在AMI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急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湛的护理技术,应做到反应快,迅速而准确地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地遵医嘱给药,保证患者基本生命支持,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以提高AMI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周秀华,主编.急危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

[2]李秋萍,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第12篇

1.1对象

从自愿报名参加专业英语培训的护理人员中进行选拔。选拔标准:①通过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②学历为本科及以上;③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④参加医院组织的统一英语考试,成绩>80分。最终选取160名护理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其中男性6名,女性154名;年龄20~39(25.34±3.46)岁;学历:本科150名,硕士10名。

1.2方法

专业英语培训活动包括集中授课、分组情境模拟演练、英语授课比赛、护理英文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为期9个月。

1.2.1集中授课和情境模拟演练

每月进行4次集中授课,共8个学时,第4周的2个学时为特定情境的床边演练。①集中授课:由我院编译组教师担任集中授课的教师,这些教师均兼任某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授课,英语水平为专业8级以上。集中授课分为理论与临床实践两部分,分别选择《新概念英语2》和《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作为培训教材。其中《新概念英语2》为中英文双语编写,附有英汉对照词汇表、课文注释及简短的练习讲解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完整的英语学习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各感觉器官的功能,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教材则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分为不同场景,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视、听、说教学活动,锻炼护士专业英语的临床应用能力。②分组情境模拟演练:每单元后设置角色扮演、故事复述、情境问答、专题讨论等练习形式。教师讲授完理论内容后,共同观看录像,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情境模拟演练。共分为16组,每组10名护士。情境模拟演练结束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更正。

1.2.2英语授课比赛

英语授课比赛采取幻灯片授课的形式,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每个小组的护理人员分别在小组内进行初赛选拔,每个小组选拔出1名优秀护理人员,共16名护理人员参加了由护理部组织的英语授课决赛。在比赛前,邀请编译组专家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最终有4名护理人员获得英语授课比赛一等奖。通过英语授课比赛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授课能力,而且为临床教学和外语交流储备了人才。

1.2.3护理英文学术报告

护理部、科教处组织安排护理人员书写相关专业学术报告,然后组织英语专家团队对上交的护理英文学术报告进行指导及筛查,选取部分护理人员作护理英文学术报告,每半年组织1次,每次3h。学术报告的重点是新技术和本专业最新发展趋势,以帮助护理人员增强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通过举办护理英文学术报告可提高护理人员学习医学英语的内在和外在动机,提高其在医学专业领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1.3效果评价

在培训前后进行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语考核,并统计SCI篇数。①英语笔试考核:满分100分,以历年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考试试题为笔试内容,题型包括选择题、阅读理解及词义转换、英译汉、完型填空、作文书写。②英语口语考核:满分100分。聘请山东大学3名外籍英语教师、我院编译组2名英语专业教师和有过出国进修经历的2名博士生作为评委,通过对预先设计的相关问题提问,考查听说能力,然后通过对抽签选中的护理情境对话进行现场翻译,考查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③SCI篇数:统计2012年1~9月和2013年1~9月160名护理人员发表的SCI文章篇数,包括已被录用还未刊出的文章。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英语笔试和口语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的差异。

2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语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1);培训前共发表SCI文章7篇,培训后12篇。

3讨论

为提高在职护士的英语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临床护士的需求,在护理部的组织下,对160名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英语培训活动。由表1可见,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英语口语成绩比培训前平均高出21.4分,英语笔试成绩比培训前平均高出1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通过集中授课、分组情境模拟演练、英语授课比赛、护理英文学术报告等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的英语口语表达与书写能力。多形式的专业英语培训活动为临床护士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并提供了一个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平台。传统的护理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学员听的被动学习方式,其弊端是造就了一大批高分的“哑巴英语”。本次英语培训活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活动场地体现了临床护士的实际需求,活动主题贴近临床护士的工作和生活;活动以对话形式开展,突出语言的功能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此外,通过举办英语授课比赛、进行临床护理案例英文学术报告,可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促使护士主动思考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护理新进展,不但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促使了护理人员撰写和发表SCI论文。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