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3 10:42: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
二、调查时间
2017年7月至9月。
三、调查范围
虹星桥小学六年级学生50名。
四、调查方法
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
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调查结果
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
(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
(3)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
(4)还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2)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理表现或想法:
(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时边说边大笑,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
(3)听到周围的人讲过文明语言,所以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3)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明:
(1)玩的时候:做游戏时有些人会赖皮,然后互相用语言攻击。
(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那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
(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
六、分析
1)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的。在不文明的环境里,小学生的语言、举止都会受到影响。
2)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表现为用一些不太雅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发泄的方式。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3)高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讥笑同学,这也是讲不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
4)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脾气、度量不算大、吃了亏,嘴上一点也不饶人,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现代中国人,应该发扬光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担负起建设文明、繁荣祖国的重任,必须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我觉得要提高自己
的自身修养,首先就要做个文明的小学生。我建议我们的长辈们,所有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请你们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起榜样来,让我们一起营造文明的氛围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现在,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总会带一些零花钱来校外的小卖部里去买东西吃或买玩具玩。可是,这些同学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此我为此事作了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
我利用这个周末的时间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他们有的说:是同学的。有的说:是我的。可是,这些同学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决定去问问这些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的回答:我没有给她钱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给他坐车钱,他还是那么迟才回来,原来他把钱拿去买别的东西了。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去偷爸爸妈妈的钱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捡到钱不交给老师的同学有百分之五十,妈妈给他的坐车的钱,却用来买别的东西的同学有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在这些经常带钱来学校买东西的同学当中,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占百分之三十。他们大多数是因家长给他们的车钱或给他们在学校订学习资料的钱来买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学是去偷爸爸、妈妈的钱,他们趁没人时再去偷的,这样使小学生养成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
小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是从这些地方得来的:
1、有的学生在地上拣到钱不给老师,而是去买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学生让别人请客所以有了钱。
3、爸爸、妈妈给他们的搭车钱,他们却用来买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手上的钱,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偷偷地拿来买东西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乡土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和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图片或网络是不够的,应该利用地方乡土资源,开发地方资源中丰富的知识因素和教育因素,一方面强化、巩固政治课堂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得到升华,探索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之路,从而使政治研究性学习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认识乡土资源价值,明确政治研究性学习目标
要使政治教学与时代同步,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固有模式。《关于福建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管理的意见(试行)》中指出:“地方课程的内容以地方区域性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为主,既要体现地方的传统、特色,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时代性、地方性、实效性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的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政治学科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植根地方乡土资源,确定政治研究性学习方向
中学政治研究性学习,实际是一种探究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确定研究方向为首义。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在内外条件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不同程度上都会具有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漳州市,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福建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是闽南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海岸地区。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南靖土楼等景点。。漳州有着我们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利用好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探究地方乡土资源,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
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现、提出研究问题――提出设想和方案――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进行相关拓展研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激活已储知识――学习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用文字或书面表达进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政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具体操作过程为:
1.精选内容,确立研究主题。政治研究性学习强调社会性、实践性,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管理与监督。研究主题的确立非常重要,在积淀丰厚的乡土资源中,应选择与确定那些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并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又能反映社会、地方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理想和培养宗旨的资源,确定主题。如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过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有《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漳州户外广告状况的思》、《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研究》、《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调查》、《漳州市婚礼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漳州拖鞋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研究》、《漳州市民理财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大型超市满意度调查与研究》、《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等课题。
2.上报课题,制订目标。选定课题后,师生密切协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题规划是课题实施的保障。设计目标前,教师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大纲》和《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选择提供可供借鉴的研究资料,并作专题讲座,营造有关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围绕主题从兴趣和爱好出发,成立研究小组,推选组织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要求能从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与基础、实施方案、活动安排、评价方式、成果交流等方面撰写课题方案,这样可以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比较规范和有序。
3.实践考察,活动实施。课题方案确定后,教师应带领有关课题组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与课题相关的乡镇、街道、工厂、社区、历史名胜古迹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通过实地参观乘坐漳州市公交车,漳州至天宝,漳州至南靖,漳州至龙海等线路的车辆,同时对乘客、司机和服务员进行采访、问卷调查等,详细记载了活动经过,收集到大量信息。《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在老师的带队下,从加塘溪的源头开始沿溪而下进行实地考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溪段溪水质量的变化,溪两岸的污染源、污染物,溪水受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同时采访岸边耕作的农民、路过的行人等,在附近居民中发放问卷调查表,记载了活动记录,并在电脑之中储存有关资料。这一过程,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是活动能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4.筛选信息,整合材料。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后,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拓展相关研究,整合部分材料,写成结题报告,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包括:(一)公交车上存在的不文明问题及分析,分别从乘客、司机、服务员的不文明举止及公交车上的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剖析;(二)我们的思考及建议,从社会各方面说明如何加强公交车上的文明建设,提出了构建文明车厢的构想。《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为主题的结题报告,分别从舆论宣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市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独特见解。
5.交流评比,深化成果。在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之后,教师应把学生的主要探究成果融汇总结,参加学校的成果展示评比;同时,本人还结合漳州市级各类小论文评比,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送去参赛,近六年来有三四十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如《推动绿色发展,创造低碳生活》获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高中组一等奖;《生财有道,理财有法》、《构建和谐车厢――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报告》、《文化生活,和谐消费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均获漳州市政治小论文评选高中组一等奖;《飘落花瓶的诉说――交通安全的警示》、《“摩的”取缔与否――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的思考》、《贴出文明,秀出精彩》、《遏制过度包装,倡导简约生活--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报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二等奖等。这些都大大得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同时教师本人也结合自身在做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加以整合、推广。二年多来,笔者结合主持《乡土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这一省级教研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现实背景中主动对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研究,使我校的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步构建起了以漳州乡土资源文化为研究内容的的特色之路,形成了有地方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体系。开发出了《政治小论文写作与鉴赏》、《漳州民俗风情》、《漳州旅游》等校本教材,大大丰富了地方的课程资源,同时这些教材对指导学生进一步参与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和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政治研究性学习,确实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实践机会。在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发挥教师科学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就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使学生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学校可组织各班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和“活雷锋”,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各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学校可评选表彰“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先进集体”,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等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二、营造校园文明氛围,催化养成
“孟母三迁”无非是寻找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或氛围。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发挥中职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文明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中职生的风范。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推动学校文明礼仪建设的目的。开展“文明礼仪诚信”活动,制订修身计划,发挥文明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举行“告别不文明行为宣誓暨签名仪式”,开展讲座、辩论、演讲等活动,组织黑板报、手抄报、征文等比赛,在一系列活动中评选“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先进班集体”,通过举办大型“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先进班集体”颁奖晚会进行总结汇报演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熏陶感悟教育。
三、发挥课堂功效,促进养成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礼仪课程要重视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的关系,结合礼仪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礼仪实践,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如站姿、坐姿、握手、传递名片、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礼仪的原则,注意言行举止,提高礼仪素养。利用课堂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知识,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使良好的文明习惯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养成
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仅凭说教是不可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是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明礼仪行为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而且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努力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使文明礼仪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习惯。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关心集体、劳动光荣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参与道德、纪律、卫生等基础文明的管理监督与考核,使学生在参与中抑制和防范不良行为,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践行志愿者精神,“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利用周末、假期深入乡村、企业、社区、敬老院,开展免费家电维修、文艺演出、义务家教、献爱心送温暖、法律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奉献自己、快乐别人。
五、努力构建网络,巩固养成
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带回家”主题活动,号召学生做文明礼仪的使者,把“文明礼仪带回家”,将自己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与父母进行交流,相互沟通并做父母的监督员,纠正父母不正确的言行。发挥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学生把礼仪教育延伸到家庭。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等途径,加强家校共建活动,对家长进行文明礼仪宣传培训,呼吁家长重视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在点点滴滴中、在举手投足间,做孩子的榜样,从而形成学校主抓、家庭配合、双方联动、三方受益、互利共赢的局面。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不仅是完善校园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将校园行为规范延伸辐射到社会行为规范中,并让他们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改善社会环境,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此,社会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传统,在全社会展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文明礼仪素质,同时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要大力整治和审查节目内容,整治低俗作风,为中职生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杰,孙燕.如何培养文明礼仪良好习惯.
[2]张玉燕.中职学生礼仪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问题及对策.东方青年・教师,2012,7.
[3]梁明骅.加强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之浅见.维普资讯网,2012.
[4]辽宁省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不学礼,无以立”关注道德细节,培养文明习惯.
[5]浅谈中职生德育课教学文明礼仪的培养.道客巴巴,2011.
题
报
告
范
文
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研究有效途径
课题类别
心理健康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盖章)
xx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年
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本课题是在xx年xx月杜林乡代营小学开题,评议专家是:参与人员是本校全体教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本课题题目是: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研究的有效途径。
研究内容是:
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3)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
组织分工:
为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
通过印发《校园文明公约》、《校园文明歌》,召开师生大会,利用班会,晨会,校园小广,
国旗下讲话,出墙报,出专栏,张贴文明标语,出文明礼貌内容的展示版等形式,大造舆
论,使师生充分了解文明礼仪活动的做法和要求,认清其目的,意义,充分认识讲文明礼
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文明进步社会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要求,是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日常行为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谐校园的基本体现,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广大师生认识到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体制,强化监督,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我校在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下狠下功夫,逐步完善了三项机制,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呈现载体丰富,色彩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态势。
1、建立领导机制。学校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由校长主抓,教室师人人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成立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及成员分别分管学校的一个年级组,活动中要深入下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领导例会制度,每周领导例会时专门部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情况,并定期将各自负责的年级组活动开展情况做以阶段性总结、汇报、交流。
2、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少年儿童学礼仪,用礼仪,对讲文明礼仪的班级进行奖励和表彰,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等形式,宣传和推广示范班级礼仪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建立教师督导评估机制。将学校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纳入对教师的督导评估,并与教师考核、评优、晋级挂钩。
研究进度:
我校本着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实践育的原则,从学校教育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学生,树实
验形象,创和谐校园’’工作思路,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为切入点,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稳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明确目标,分段实施。
第一阶段:以校园礼仪教育为主,兼顾其他礼仪的培养,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随
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策化、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礼仪规范。
第二阶段:以家庭礼仪教育为主,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出入有礼,热情待客,礼貌拜访的好习惯,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经常主动和父母沟通,正确处理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第三阶段:以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师学生逐步养成在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让礼行,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文明习惯伴学生健康成长。第四阶段:以国际礼仪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文明程度,加大国际礼仪的宣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师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国礼仪,在与外国人交往中都能不卑不吭,知书达理,展现少年儿童良好的精神风貌。
.本课题创新程度: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利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题目的理由。
研究目标:
本研究目标是积极探索礼仪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着重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开辟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成长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课题研究基础:
1.研究人员精干,业务出众。课题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科研能力。他们年轻有为,在各自的岗位上曾获得了不少荣誉,同时,他们又十分好学、工作热情高。
2.对国内外礼仪教育的动态有了较好的把握。阅读和研究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其教训,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起点。
3.学校将心理健康作为特色已多年并成为沧县示范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课题组成员中有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项省市课题,均已结题,课题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途径:
礼仪教育进课堂。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礼仪因素,通过课堂教学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加大礼仪知识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礼仪知识。2、征集礼仪文章、组织小学生以文明礼仪为内容开展童谣、儿歌创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3、查找不文明行为、动员小学生做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学生、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进行调查、监督,并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向师生通报,促进学生讲礼仪、用礼仪。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互相监督,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4、举办中队会拉练。全校各中对相继开展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文明天使在校园”“文明之花出处开”“文明用语我先行”“文明上网我做到”“礼仪花香满校园”等贴近儿童实际的主题队会,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学生在准备队会,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5、家校互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送礼仪知识读本,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动员家长和小学生一起学礼仪,把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拓展到家庭,把家庭教育的成果在延伸到学校,达到家校互动的目的。6、社区实践、学校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学校不乱扔杂物,一走出校门就有乱扔的现象,对此,组织各班走进社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开展了“我为社区添新绿”“做清洁小卫士”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分配金额: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多年来以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此课题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参考资料,学校并把这一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其它经费上予以保障。
预期成果: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以
内)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1
2018.
9
《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2
2018.10
《春风化和雨
绽放礼仪花》
论文
3
2018.11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途径》
论文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
2
项
)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8.12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五、乡、镇中心校(县办学校教科室)意见
盖章
年
月
我校自开展创建“绿色校园”工作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确立了创建“绿色校园”的目标,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提高办学水平。我们高度重视创建“绿校”工作,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创绿”工作的全过程中,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创绿”的几点做法:
一、统一认识,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孙凯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
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观点。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构建起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站定期广播环保知识,利用宣传栏定期出专刊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张贴环保标语等。
3、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建设进程。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征建了运动场,校园小广场及其附属设施,有计划购买花草树木在植树节、青年节、妇女节等节日中种植。由于有科学规划,有每年持续植树和有效的管理,我校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把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净化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次总评比,把环境教育和爱护校园列入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和防病各项工作。做到校舍净化,无卫生死角,厕所无异味,食堂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每餐高温消毒,保证教工、学生的身心健康。
4、投身社会大课堂,环境体验教育效果突出。我校通过以生活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用多种环境实践的课外、校外及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每年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组织学生参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讲座、诗歌朗诵、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演讲辩论、科技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爱鸟护鸟、绿色消费、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鼓励学生撰写环境论文、调查报告进行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科普小制作竞赛,在市县级比赛中均获得骄人的成绩。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成果和体会
"绿色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广大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爱绿、护绿、育绿的意识。学校通过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校园更绿、更美了。学生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学校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道路、运动场、教室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宣传栏、牌匾设计新颖内容生动、醒目;草地、花圃有维护栏、花草树木有知识简介牌;公共场所摆放鲜花;学生不吸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不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学习;做到了"地面无纸屑、门窗无乱画、墙壁无鞋印、桌面无乱摆、室内无高声、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的要求。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他们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使学生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培养其纯洁的爱心。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约水电、节约用纸,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在这些活动中全体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仔细地清除垃圾、清污、除尘,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净化了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质,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项目的推进,学校建立起了庞大的教学资源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电影资源。充分利用这部分优秀电影资源,通过学科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少年儿童的潜能,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都能得以全面发展,应该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人类从发明电影至今100多年来,已沉积了二十几万部各类电影。在这浩瀚无际的电影海洋中,有一大批令人百看不厌且值得每一代人都去看的优秀影片。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了印刷术对人类文化的巨大影响,它不但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作为“第七艺术”看电影轻松培养高素质,观世界尔后形成世界观。如何利用条件性资源(优秀电影)促进素材性资源(学生行为、品德)的内化,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生过程,则成为电影课实验学校的研究性课题。将优秀电影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无疑是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种课程形式并存”这一思想的践行。
一、背景
在我们做过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衣服纽扣掉了,你将怎么办?”。结果自己把纽扣缝上的占15%,买一件新衣服的占25%,把衣服交给家长的占60%。反映了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现状:坐在我们教室的独生子女,绝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依靠父母,遇到困难束手无策,吃不得苦,不愿吃苦,意志力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父母和长辈的宠爱甚至娇生惯养,缺少“苦"的锻炼,致使不少学生行为习惯极差;亲情观念淡薄,人情味淡薄;这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和教育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充分利用电影资源,开展了《独生子女的故事》系列电影为主题的电影课例研究。
二、选片
面对儿童成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选取了《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背起爸爸上学》、《第一公子》、《熊的故事》和《小鹿班比》这五部影片组成了“独生子女的故事” 系列电影,用《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背起爸爸上学》两部影片中穷孩子在逆境中不屈服命运,不被生活重担所压倒,自强自立而健康成长的故事和《第一公子》片中富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下,自食其力的成长历程为主,以动物故事片《熊的故事》和《小鹿班比》为辅,对学生进行主题电影课例教育活动。在面向学生群体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小学生在观片中受到启迪,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感悟,使其素质得以提高,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质及审美情趣得以增强。
三、体验
“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教师根据影片内容精选并剪辑精彩片断,在教学中,通过影片片断赏析,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利用电影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开展电影与思品,电影与社会,电影与自然,电影与活动,电影与语言等学科进行专题赏析。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参与,实现行为内化。
学生行为的内化,重在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与评价和行为的活动体验这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围绕这两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自我行为评价与认识活动。
①以班为单位进行独生子女情况进行调查。②完成“爱心”和“自信心”的相关问题(如家务劳动、遇到困难等)的问卷调查。③完成班级调查报告。
2.活动体验。
①影视活动。为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主题电影人物的感受,引起学生在心灵上的共鸣,我们开展了“优秀观看日记评选”、“电影歌曲演唱会”、“电影故事演讲”、“优秀电影绘画展览”、“电影片断表演”等。
②爱心活动。人与人:在学生中开展“给身边的人一份爱”系列活动,如“给父母做一顿饭”、“在小伙伴家做客”、“给老师沏一杯茶”、“给邻居打扫一次楼梯”、“给贫困同学捐一件学习用品”等。人与社会:为让学生能有机的融入社会,关注社会,我们开展了“找角色活动”、“做文小市民”、“建文明中队”、“做文明学生”、“校园拒绝零食”、“告别不文明行为”等系列活动。人与自然:同时为让学生进一步热爱环境、热爱自然,我们开展了“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我给公园洗衣服”、“学校水电小卫士”等活动。
③自信心活动。以学习与生活为主题,开展诸如“我做我该做的事”、“爸妈不在家我当家”、“面对学习困难不低头”、“我要当班长”等在遇到各种困难时自己如何面对的相关活动。
3. 体验成功,成果展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小组、班队、年级为单位在小组中、班上、年级、学校汇报活动成果,以展览、演出、演唱、表演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学校予以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我能行”,其自信心得以进一步增强。
四、意义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始终把握教师只是进行“导演”和“策划”,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表演者”,让电影活动成为学生展示个性、陶冶情操、体验美、创造美的舞台。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间建立一种彼此密切的联系,使教学内容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真正达到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不仅是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所要追求的教学境界。
杜俊: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老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使课堂融入更多的“多彩的生活”,即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以生活为中心,实现来源生活——活化教学——回归生活。唯有如此,方能构建起高效的思品课堂。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就要进行教学前构思——备课体现生活化,预设展现生活化。就这一点,哪位教师先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李世红:我理解的备课体现生活化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从学生生活中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捕捉生活实际,进行精妙的加工整合,这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载体。如我在进行九年级《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课的教学时,针对目前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只知道吃穿要名牌,相互送礼要档次,在学校食堂就餐,包子馒头吃一半扔一半,饭菜吃两口就倒掉的现象,我组织班里的摄影爱好者跟踪拍摄学生每日就餐、生日宴请的情况,并拍下父母在夏日炎炎的农田里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课前将拍到的画面进行一定的加工、整合,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望着一片狼藉的饭桌,再看看辛劳的父母,倍感惭愧。我抓住这一教学契机组织讨论: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气氛热烈。课后,我欣喜地发现,生活中的攀比现象明显减少,学习上的竞赛正积极展开。
黄爱琴:李老师在教学前构思中巧妙地挖掘加工整合教学资源,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我认为课前构思我们还不要忘记联系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做到联系生活立体化的同时,教学预设展现生活化。我在讲九年级《投身精神文明建设》一课时,设计了如下问题:调查857农场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我们学校及我们自己家中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存在的原因有哪些?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857农场因我而美丽,我能为农场精神文明建设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与农场具体问题的结合,在学生调查反馈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内容的学习,促进知识的迁移,达到了明理、启思、慎行、悟德的目的。
杜俊:的确,课前构思中充分挖掘教材已有资源,对已有的资源作切合实际的适当的加工整合重组,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材的利用率,而且也为学生的知行融合搭起一座桥梁。但是,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才是真正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平台。那么,审思我们的教学过程,各位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注重课堂生成重现生活化这一问题又是如何把握的呢?
赵熙秋:我认为要想让教学中洋溢生活的气息,要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加强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讲《两代人对话》这一课时,我将这样的社会现象推向课堂,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帮忙做家务,便试着拿奖金做“杠杆”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一次两次还灵验,可以后就麻烦了,不给奖金就不干,给少了还不愿意干。家长们都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懂事。针对这样的社会问题,我将思品课设计成一堂辩论课,孩子们观点大体有3种。第一种认为主动承担家务既可以体现孝敬父母,也可以培养与父母的感情,所以他们认为向父母索要奖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第二种认为家长以奖金做“杠杆”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有助于从小培养我们的理财观,培养我们对劳动的兴趣。第三种认为家长的奖励不应该是物质的,而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可以陪孩子旅游等。这样的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为有效,我针对这3种情况,进行适时引导,让他们真正明白这件事情没有对与错之分,不管有无奖惩我们都要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减轻负担,用自己的劳动成就人生。可见超越课堂、走向生活、实现教学资源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才能体现教育的实用性。
陈立红:赵老师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不是被动和灌输知识,而是一种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选择,去行动,突显教育效果。其实,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来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的活动,如情境表演、辩论赛、社会调查、记者采访、出谋划策等形式更有助于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还能让学生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杜俊:针对刚才两位老师的做法,我觉得生活化的课堂中,也不要忽略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更不要忽略学生品德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须要通过连续性、渐进性、系统性的教学行为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黄爱琴:说到连续性、系统性的教学行为,我认为,一节课的课尾不能戛然而止,而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记得讲《难报三春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来一次问卷调查,但安排在课前还是在课后一直犹豫不决,我把想法发到网上和大家研讨,最后很多同事都认为放在课后更能使学生切身感受父母的辛苦。
这份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
“爸爸妈妈每天早晨几点起床?“起床后干了哪些活? ”“春天种地时爸爸妈妈几点起床?”“爸爸妈妈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爸妈最大的烦恼是什么?”“爸爸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我们农场的学生家长多数是种水田的,春育秧,夏洒药,秋收割,冬打粮。特别是春天育秧,家长们大多早晨两三点起床,每天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才回家。学生在调查父母的工作情况后,体味了父母的辛苦与难处,课上汇报中他们深深反思自己的言行,避免了以往那种要面子的攀比心理,我进一步疏导教育,水到渠成地为布置下一步“用行动感动父母”的实践作业奠定了情感基础。
李世红:黄老师在《难报三春晖》一课中恰当地将课堂向生活实践中延伸,让我想起那句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认为大家在打造生活化课堂时,不要忽略了思品课的主旨体验和实践,不要忘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杜俊:李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构建 “生活化”课堂应该是 “感悟(创设情境)—体验(合作探究)—明理(活动小结)—导行(拓展延伸)”的教学过程。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导行,布置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延伸课堂教学,形成辐射力,才能真正实现思品课的知行统一。
陈立红:杜老师说“导行”,让我想起我们在学习《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一课后,我们团队的同事们相互借鉴,我采取的方式是号召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借助“帮困结对”“赈灾助学”等活动实施教育,通过“献一份爱心”“做一日劳动”等体验活动,将课堂教育渗透到社区、家庭,鼓励学生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爱心与责任”转化为自觉行动,人人身体力行、有责任感、有爱心。在爱心结对活动中,学生们淳朴的同情心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有的把结对学生接到家里一起学习生活一段时间,有的送去学习用品和书籍,还有的甚至利用假期体验生活,他们经常互通书信,切磋交流学习心得。在互帮互爱的交流中,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了提升,这比简单的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杜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教研论坛暂时告一段落,刚才大家研讨中所谈的各自的生活化思品课堂三思的做法与体会,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究、丰富、完善。最后,请各位老师用精练的语言分享一下本次研讨中你的收获与感悟。
李世红:构建生活化课堂应有3种境界:教学设备合理安排与使用的场境,师生交流的情境,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的心境。
赵喜秋: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体现“三适”即:适应课标,适度选材,适合教学目标。
黄爱琴:教学过程中的“三精”更能体现生活化课堂的有效性。即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对课堂动态生成的精当把握,精致教学中的剖解点拔,都会提升学习效果。
陈立红:生活化课堂要我们教学效果追求“三度”:教师知识宽度,学生参与厚度, 师生交流中达到解放学生眼睛、双手、头脑、嘴巴、空间、时间的温度。
摘 要:部分学校部分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一些问题:普遍是老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学生实践更少,造成老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听起来没劲的尴尬局面。要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喜欢,终身收益”,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个中心四项原则”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转换原则,老师个人表演向和全体学生共舞转换原则,严格要求学生向严格要求老师转换原则;从最终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化原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全体起舞;要求老师;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67-02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正在高校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材和教学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但是,一些高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回应社会热点,教学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固有的缺陷:说教,空洞,脱离实际的弊端暴露无遗,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最终是学生浪费青春,国家浪费资源[1]。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以此达到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用得上”的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中心四项原则” 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转换原则、老师个人表演向和全体学生共舞转换原则、严格要求学生向严格要求老师转换原则、从最终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化原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实践是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素质的重要功能,能够发挥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同志指出:“知识分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2]”。实践是获得真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学习理论而不了解实际,这样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知识的掌握也是肤浅的,很难自动内化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了那种空洞说教,“满堂灌”, “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并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现和挖掘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从而学到许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广泛参与活动的策划创新和准备组织,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在探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自觉砥砺品行,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3]。如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专题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搞卫生、讲故事、 唱歌跳舞、 锻炼自我,了解社会,奉献爱心,实现自我价值,然后要求学生写服务后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自然推断一个简单而朴素道理:是一个人的价值,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 。讲道德修养专题时,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分析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并提出解决对策,让学生在反思检讨他人的行为同时解剖自己的行为,得出结论:文明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恋爱婚姻是当代大学生不容回避的问题,通过组织“大学生校园谈恋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活动,可以使书本知识与大学生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融合,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程序法专题,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法,课前精选案例,确定好模拟法庭的角色,审判组织、双方当事人、证人、法警等人物,事前组织学生熟悉案件事实,确定案件审判焦点,熟悉审判流程,并进行反复操练。然后,在课堂上尽情发挥,精彩演绎,其他旁听的同学感同身受,受益非浅,活动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转化自己的角色,从单一角色走向多重角色,从领衔主演向幕后总导演转换。
二、教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1.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转换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知识80%内容与我们高中以前的知识重复,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其他课程也重复,大家都是似曾相识,似懂非懂,导致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没有兴趣,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临时死记硬背一些基本知识概念,考后全部忘掉,内容知识缺乏新颖性、时代性、针对性。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道德水平、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发生很大变化,可以概括为:学生发展速度快,信息量大,求知欲望强,渴望成功等时代特征。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和脱节,教材上没有及时回应,导致学生思想困惑迷茫,所以,要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能被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培养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青年学生真正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通过法制教育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基本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规则意识、权利与义务一致原则、程序意识等 ,并不是要求他们记住几个法律概念与特征,关键就是希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精神力量。
2.老师个人表演向和全体学生共舞转换原则
三尺讲台,不仅属于老师更属于广大学生,要真正还课堂于广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教师的讲授功能的同时,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应当积极调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参与其中,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潜能才能更充分挖掘与发挥。因此,在每节课后或每次课中都要注重加入一些思辩类,哲理类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难点的问题,主题可以是与书本内容紧密联系的,抑或是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烦恼或感悟。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热烈地讨论与交流,最后由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或者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坚决反对老师不顾学生的感受与需求,“满堂灌”“一言堂”,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白艺术”理论。此外,笔者还尝试着让部分学生代表当“小老师”,老师要甘当“大学生”,当然其他的学生还是学生,由“小老师”完全自主主持一堂课的教学,他们可以选择讲授教材中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关联的部分内容,使其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老师进行认真点评,肯定优点改正不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鼓励学生分成小组积极进行案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专项讨论,新闻评论,以案说法等教学活动,如: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的道德分析,真正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总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真正还课堂于广大学生。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增强制度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从政行为,根据《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务人员问责是指公务人员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对其追究责任。
第三条问责对象包括全县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垂直管理部门的副科级(不含副科级)以下从事公务的人员。
第四条实施公务人员问责,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教育与责罚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问责事项
第五条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问责: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影响和妨碍法律、法规的正确使用,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决定或上级交办事项,不认真贯彻执行的;
(二)因工作失职、渎职,出现行政执法错案、引发各种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
(三)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变更收费标准或改变收费性质等乱收费的;
(四)违反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办法,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处罚、以罚代管的;
(五)其他执行不力情形。
第六条在服务群众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问责:
(一)违反单位工作禁令和服务承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或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解释、不说明,置之不理,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三)擅自脱离工作岗位、旷工、迟到、早退、工作时间打牌、下棋、上网玩游戏等不遵守工作纪律的;
(四)违反禁酒规定的;
(五)服务态度“生、冷、硬、横”,言行举止不文明,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未按规定服务程序办理,或因服务质量不高,致使服务对象利益受损的;
(七)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受理或处置不当,造成媒体反映强烈、群众越级访和集体访的;
(八)其他服务方面需要问责的情形。
第七条有下列违反工作效能方面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问责:
(一)对职权范围内应予办理的事项拖延懈怠、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拖延不办、处置不力的;
(二)违反马上办、限时办理服务内容,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或办理结果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三)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商合法利益的行为不受理、不制止、不查处、不及时反馈的;
(四)对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不解释、不请示、不移交,置之不理,或对其他单位有法定依据需提请支持、配合、协助的有关事项不支持、不配合、不协助的;
(五)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履行法定职责,未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影响单位整体工作进度的。
第八条有下列违反廉洁自律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问责:
(一)在执法和服务工作中,收受、索要服务对象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二)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
(三)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指定服务或从中牟利的;
(四)接受服务对象为其报销各种费用、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
(五)在公众场合言行举止不当,有损公务人员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其他自律不严情形的。
第九条其他需要问责的事项。
第三章问责方式
第十条问责的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责令当面道歉或公开道歉;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责令辞职;
(九)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
采用本条第(六)项至第(九)项问责方式中有关内容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的程序办理。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县纪委、县监察局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严重程度、损害和影响的大小决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问责对象采用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对问责对象采用责令当面道歉或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问责对象采用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加重问责:
(一)一年内出现2次及以上被问责情况的;
(二)在被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威胁、陷害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四)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采取不正当行为干预调查,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第十三条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以免责:
(一)因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详细、明确规定或要求的,无法认定责任的;
(二)因不可抗拒因素致使行政过错发生的。
第四章问责程序
第十五条公务人员有本规定前述的问责情形之一,或根据下列情况经初步核实、反映情况属实,需对当事人问责的,由本单位或负责本单位纪检职责的派驻组织负责进行初步核实,反映情况属实的,即启动问责程序。也可由问责机关直接启动问责程序。
(一)上级机关或县级及以上领导的指示、批示、通报或督办、转办的事项 ;
(二)县纪委委员、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提出的问责建议;
(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检举、控告;
(四)工作检查、民主评议或工作目标考核中发现有问责情形的;
(五)新闻媒体曝光的。
第十六条问责程序启动后,由单位或问责机关进行调查。被调查人员应当配合调查。调查中应当听取被调查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如其成立,应当采纳。
一般事项应在当日进行调查处理,复杂事项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提交书面调查报告。特殊情况的,经过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调查报告包括问责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建议。
第十七条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调查人员、、,导致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八条调查终结后,对县管干部被问责人需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当面道歉或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的,可由本单位直接问责;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的,可由问责机关进行问责。被问责人需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被问责人员需追究法律责任的,按程序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垂直管理部门的被问责人员需问责或给予政纪处分的,依照干部管理权限由问责机关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九条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1至2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问责情况应及时告知提出问责批示、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条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单位或问责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一条作出问责决定的单位或问责机关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后,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按照程序进行复查或复核,并根据复查、复核的情况,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应当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消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被问责人的名誉。
第二十二条对受到组织处理满一年的公务人员,按公务人员管理权限跟踪考察,对改正错误、工作积极的由本单位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提出重新任用建议。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上级机关对公务人员问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 精选作业内容
英语作业的内容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地把基础性作业与发展性作业合理搭配、有机整合,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有能力去完成,建构出合理的英语练习系统。因此,我们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层次性。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要把知识点综合为若干个专题,每复习完一个专题,就要安排学生做一套题进行巩固训练。再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布置复合句的练习时,我特别强调了同位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不同之处以及that和what的运用。我挑选了一些习题,从易到难,逐步渗透。学生在完成这些习题的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厌烦的情绪,因为之前刚刚讲过相类似的问题,立刻让他们去解答,他们仍然保持着串联知识的激情。而且相同类型的作业,对于巩固他们的知识,理清知识点,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我曾经让学生们自己去搜集资料,找出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并通过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去说一说:哪些是有礼貌的行为,哪些是不文明行为?因为学生们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怀有好奇心,他们就特别愿意去找资料。之后,我还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问题来考一考别的同学,那节课学生们异常兴奋,课堂上的讨论也相当热烈。学生们在提问题、讨论、回答、练习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运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更让他们对于这种形式的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 丰富作业形式
作业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加强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技能的锻炼。因此,我们的英语作业要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又要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做到人人都可以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
1. 交际性作业
为了让学生们能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交际性的作业,让他们去完成。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口语交际形式去完成。
在教模块一Unit 1 School life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课后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学校生活方式,并以汇报形式向全班同学陈述。其过程如下:每一位学生都是记者,他们可以分别采访四位同学,进行对话实践,同时,将调查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调查结果。再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学生进行总结,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作交流汇报。这样的过程,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而且是积极地参与,老师不需要强迫他们,他们也会十分情愿地去完成调查报告。
2. 操作性作业
学生对于网络世界都很痴迷,他们喜欢上网聊天,喜欢写博客,更喜欢玩游戏。如果我们利用学生的爱好,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心得写一写,发到自己的微博上,与同学们分享,他们也会非常乐意去完成。
在学完模块一Unit 2 Growing pains之后,我让学生用英文去表述一下自己的Growing pains, 如果你能用英语写得很多,那你就自由发挥,看看有多少人来围观。如果你不能写得太多,也可以用图片,用简短的文字去表述。不管作业的形式是怎样的,只要能表达你的意思,并能吸引别人的眼球,你的作业就算成功了。我给他们一周的时间,然后去查一查自己博客的点击率。因为有了竞争,学生写得就更加卖力了。通过这种作业,不仅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也增加了他们课外知识的信息量,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3. 趣味性作业
学习英语兴趣最重要,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也要充满趣味性,让学生们喜欢,他们才会愿意去完成。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们观看英语节目,可以让他们学唱经典的英文歌曲,看经典的迪士尼英文动画片,听英文名人故事、演讲,或收集、制作一些英文黑板报、手抄报。我们还可以把学过的课文与对话改编成短剧,让学生们进行课本剧表演。
一、厚积薄发
大量阅读是在量上促使学生做好材料储备,积累作文内容和文字的表达经验,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调动阅读兴趣。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更要深深地懂得要写好作文必须多读书。在阅读中可以丰富人的思维、语言,再理性一些还可以丰富表达方法、写作技巧。
在教学中,我本着这样的理念,首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学生识字较少的低年级,我发动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倡导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班级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因为学生很小,所以只需要讲述书中的大概故事内容。凡是能将故事梗概说清楚的,就给予奖励,同时给家长发送报喜短信。在家校配合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逐渐高涨起来。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叶老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此我非常认同,因为习惯就是本领,就是技能。在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逐渐升温的关键时候,我开始渗透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符号标注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卫生读书的习惯等,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句划上问号、精彩的地方划上感叹号、有趣的地方划上自己喜欢的符号等。同时学生还应该养成爱惜图书、不用手指沾湿翻页的卫生习惯。我提前教会学生部首查字的方法,适时开展阅读竞赛,让大家在同样的时间阅读一本书的竞赛,或者在同样的时间里阅读多本书的竞赛。
2.丰富图书来源。我校阅览室的藏书是我班学生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但阅览室藏书更新较慢,学生对距离自己生活较远的阅读内容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鼓励学生订阅期刊杂志、互相借阅。在我班的有限空间里,我设立了一个图书角,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发动学生将自己读过的书带给大家看,并交给班级的图书管理员,让管理员登记编号放在图书角,在学校阅读的要随看随时重新放好,需要带回家的要在管理员处作好记录,保证带书来的同学不遭受丢书的苦恼。其次是可以网上阅读,比如《夏洛的网》、《绿山墙上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等。
3.保证阅读时间。在学校我把每天清晨和午后学生未到齐前的时间列为阅读时间,每周有两节课到阅览室阅读,每天都有三到五分钟的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就是每天阅读不同话题的内容:天气、环境、节俭、立志、感恩、历史、军事等,培养学生每天都读书,而且涉猎广的阅读习惯。
4.提供展示平台。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广,单单一种读书汇报会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所以我又在班级开展了“三班的百家讲坛”“我讲三国”“三天光明”“童话世界”“体坛新星”等,开展了专题辩论“我该崇拜谁”“故事应该这样”等,以充分展示学生平时的阅读成果。
二、丰富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作文水平不是在课堂中培养出来的,一定要把学生从课堂和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思想更活跃,生活更精彩,体验更丰富,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更有生活味。
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自然之美,组织学生远足、春秋游、野炊、野餐等,并深入社区,体会小公民的作用,开展啄木鸟行动、宣传演讲、不文明行为调查、小小调查报告等,让学生放飞想象,体验心灵自由之快,自由抒发自己的想法、大胆想象,敢于表达真实的自我,鼓励学生说出写出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
三、扎实训练。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扎实的训练。
1.多种形式训练,在变幻中使学生保持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结合阅读生活和开展的课外活动,可适当为学生提供素材,进行各种形式的练笔。例如:换写结尾、续写故事、创编故事、编故事接力、即兴作文等。
2.教师引路,降低难度。教师在命题作文前与学生共同分析命题要求,抓住关键,以减少学生对命题作文的畏惧心理,尽早地构思作文,有时间占有写作材料,做到有备而战,下水引路,交流互动。我比较喜欢动笔,和孩子一起写活动体验,下水共享,在命题作文时我同样喜欢亲自试试,写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校园一角、喜欢的一处风景。有时我下水在前,给学生一个鼓励,有时我下水在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师生共同提高。
3.定期过关是检验。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五个级别的检测标准,从结构到内容,从布局到字数,都做了详细的计划,让学生可以采取自己申报通关、定期检测通关两种形式,并利用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掌握写作本领。
四、摘桃品鲜
这是2008年2月沛县“新・心”德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的一幕。
一、只待新雷第一声,望帝春心托杜鹃――新理念新思路
2007年8月,江苏省沛县教育局局长郑恒良专门主持召开了沛县德育工作研讨会。会议就“德育观念与德育手段已远远落后于当前的德育发展形势,德育工作该如何开展才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话题展开激烈讨论。
“我们的学生现在还会走路吗?”郑恒良局长此语一出,四座皆惊。难道,学生走路还有什么新说法? “同志们有没有观察过我们的学生走路的形象,耸肩缩脖走, 勾肩搭背走, 推搡喧哗走,踩踏绿地走,违反交通走……学生走路的形象体现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折射着我们德育工作的成败。推而思之,我们的学生还会说话吗?我们的学生还会唱歌吗?我们的学生还会做事吗?如果我们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走路、说话都不会,那我们还奢谈什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常态下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入手,讲究时时德育,处处德育,生活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才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根本啊!”
郑局长的一席话,奏响了沛县“新・心”德育系列教育活动的序曲。“新・心”德育活动是“五新”德育活动和“五心”德育活动的统称。“五新”即:展文明新仪、讲文明新语、唱文明新歌、走文明新路、做文明新事;“五心”即:抱怀仁之心(对人)、秉公正之心(对事)、持洁静之心(对物)、怀感恩之心(对世间)、彰进取之心(对学习、工作)。“新・心” 德育秉承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以“走进师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为切入点,以“净化师生心灵,提高道德素养,优化生命质量”为目标,通过开展以“新・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德育活动,从师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体验的方式,让师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唤醒师生的自我思考,打造沛县中小学师生文明礼仪新形象。
2007年10月,“新・心”德育研究课题组成立,郑恒良局长亲自任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在全县中小学广泛调查中小学存在的德育问题并把解决这些德育问题做成了德育实践课题。课题组成员分成三个小组,一个是以教育局书记为组长的理论组,负责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活动指导。一个是以教育局德育办主任为组长的实践组,负责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一个是以分管德育的副局长为组长的督查组,负责活动的督查与深化。
2008年2月,“新・心”德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徐州市教育局有关领导、沛县教育局党委全体成员出席了启动仪式,全县中小学校长、中心校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等5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新・心”德育系列活动的意见》。
“新・心”教育系列德育活动通过“行政手段,课题引领”的方式,在沛县中小学高调高位推进。 随后,“新・心”德育被批准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新・心”德育系列教育活动的突出特点是“课题引领――个性体验――校本模式”。课题组通过调查,把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分类归纳,从课题研究的高度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在解决学生德育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体验德育的方式,让师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讲究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推广“新・心”德育的方式上,采取“校本德育”的模式,不搞一刀切,全县各中小学根据各校各班各人的特点与实际各订方案,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二、总把新桃换旧符,流水高山心自知――新举措新形式
1.体验课程,体验式教材
体验课程是21世纪德育课程改革的新走向,体验德育已经成为继承和超越传统德育的新范式之一。体验式德育教材是对传统德育教材困境与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当代具有活力和魅力的德育教材新样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新・心”德育研究课题组结合学生德育实际编写了《沛县中小学生新・心”德育文明礼仪规范》,这本小册子成了全县中小学通用的“县本”德育教材,各校在此基础上又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还在每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新・心”德育文明礼仪课。学规范,习规范,内化行为,形成习惯,成了沛县“新・心”德育体验课程的宗旨。
例如,沛县实验小学校本德育教材《“走文明新路”文明礼仪规范》对学生的姿容要求是:要自信行走,精神抖擞,充满活力。行走时不穿拖鞋背心,不化妆,不戴首饰,不染黄发,不烫发,不穿奇装异服;不耸肩缩脖,不手插裤兜,不东张西望,不急跑猛追;不踢物行走,不边吃边行,不看书行走,不勾肩搭背……“走文明新路”文明礼仪规范几乎覆盖了学生所有空间、时间、场合、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文明行走的规范与范式,真正把规范落实到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
2.生活即德育,德育即体验
沛县“新・心”德育坚持“生活即德育,德育即体验”的方针,使用校本体验式德育教材,不再是单纯的说教,不再是教师和家长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创新德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德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在推广“新・心”教育的过程中不搞全县一刀切,各校结合自身情况,深刻领悟“新・心”德育的内涵实质,积极制订“新・心”德育系列活动计划和方案,并上报县教育局“新・心”德育课题研究组。各校在课题研究组的指导下再进一步细化、实施,落实到各班级和个人。课题组成员对各校活动进行调研,边研究边指导边推进。
3.一校一方案,一班一主题
沛县“新・心”德育活动坚持“一校一方案,一班一主题”的校本模式,充分发掘各校的德育资源,体现出各个学校鲜明的特色和很强的实效性。
例如,正阳小学通过留守儿童与父母通电话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感恩教育,赢得了外出打工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城镇中心校通过“新・心”德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的“三进’活动, 促进了学生和老师、家长、社会的交流,建立起了和谐的情感沟通模式,成效显著。栖山中学借助本镇市级德育基地资源,开展“新・心”德育系列活动,学生感同身受,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沛县初级中学通过开展“我校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对自身的言行重新审视的机会,活动虽小,效果显著。湖西中学各班举行的“如何看待有偿拾金不昧、有偿为人带路行为”辩论会使高中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新・心”德育活动通过各个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得到落实,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例如,结合新・心”德育活动中“展文明新仪”的要求,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针对较多中学生留长发、怪发、染彩发的现象,鸳楼中学初一(5)班班主任以发型为突破口,召开了“理美丽发型展文明新仪”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进行发型大讨论,开展美丑大辩论,举行标准发型比赛,举办身心健康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4.创作、传唱新歌谣
江苏沛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新・心”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作、传唱新歌谣,这项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
以沛县歌风小学为例,该校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传唱的或是一些缠绵的爱情歌曲,或是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成人歌曲,甚至还传唱灰色歌谣。于是,歌风小学以开展“新・心”德育活动为契机,抓住学生喜欢唱、喜欢编儿歌的心理特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以编写“新・心”德育为内容的儿歌评选活动。该校把“新・心”德育的内容逐条细化,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学习,并制定出学习计划,然后编写出朗朗上口的儿歌或童谣。各班积极响应,创作出很多关于“新・心”德育的儿歌。
如,讲文明新语的儿歌,“文明新语记心上,时刻运用不能忘,虽说只是一句话,体现社会新风尚”;展文明新仪的儿歌, “在校校规遵守好,在家家训要记牢,努力学习求进步,将来报国都有招。”再如关于安全的儿歌,“玻璃黑板真新颖,易碎似刀提个醒;拐弯处,莫急跑,以防对方来撞到;不追逐,不打闹,争当文明小标兵”;等等。歌风小学把这些征集来的“新・心”德育儿歌在学校广播站定期广播,在校报、黑板报上发表,做到人人皆知,人人皆诵,人人践行。随后,学校又开展了为文明歌谣、童谣谱曲的活动,把音乐教师和音乐感比较强的同学组织起来,进行组词、谱曲,最后创作出五首适合于同学们传唱的校园歌曲,其中包括有着昂扬向上的旋律的校歌《起点》――“美丽的歌风校园,是我们含苞待放的地方,朗朗的书声,动听的歌声,矫健的身影,谆谆的叮咛,是我们永久的记忆。美丽的歌风校园,是我们人生远航的起点,文明守纪,勤奋求真,好学善思,灵活创新,是我们永久的遵循。我们将从这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这些活动深深地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现在校园里到处能听到文明的话语,看到文明的行为。
三、唯见新月吐蛾眉,一片冰心在玉壶――新跨越新起点
为了深化活动,沛县教育局组织了全县中小学生“新・ 心”德育知识竞赛、礼仪展示大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知识竞赛分中学组、小学组两个组别,各镇中学、中心小学,县直中小学共540名学生参加竞赛。竞赛的内容涉及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公共礼仪、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几方面。在全县中小学“新・心”德育礼仪展示大赛中,全县各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学校踊跃报名,共计58组节目参加了竞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节目内容新颖,学生表演大方,各校用心设计,采用礼仪展示、默剧、小品、相声、快板、合唱等形式,从校园、家庭、社会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全县中小学生清新向上的精神面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推进了沛县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新・心”德育的进一步开展。
“新・心”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沛县中小学师生文明礼仪形象焕然一新,全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生中染黄发,打耳坠的现象绝迹了;成人歌曲、灰色歌谣被新歌曲(谣)取代了;说话文明礼貌了;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不少学生家长反映,自“新・心”德育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变得懂事了,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了;社区群众反映,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家长、群众,社区精神文明也有很大改观。在“徐州市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沛县歌风小学曹婕获得“徐州市美德少年”称号;沛县第三中学于扬获得“徐州市美德少年”提名奖。沛县王店中学学生谢长玉被评为“沛县十佳道德模范”;有156名学生获得“沛县美德少年”称号。2009年11月1日上午,沛县三河尖矿校四年级二班庞厚举、孔译、王舒三位同学途中捡到一万元立即交到派出所,在民警同志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失主。2009年11月14日,沛县龙固中学15岁学生王传翔和小伙伴在徐州云龙湖游玩时,冒着严寒,跳入冰冷的湖水,将落水女子救出,徐州新闻媒体相继作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