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26 23:3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物质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我们中学生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消费也越来越高,大手大脚的消费似乎成为一种习惯

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也越来越多。导致一些家境不好的同学变得自卑,和为了所谓的攀比,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作为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所用的都是父母所勤劳赚来的血汗钱,因此本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理财情况。

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理财、消费情况,以及中学生的消费观念。

研究内容:调查中学生的零花钱用途、来源、数量

研究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了解

研究对象:临高二中高一年级学生

二、 调查问题及结果

问题一:你每个月零用钱是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

结果 :A、40% B、25% C、20% D、15%

问题二:你每个月零花钱的来源

A、父母给的 B、勤工俭学 C、新年的储蓄款 D、亲戚的资助

结果 :A、50% B、25% C、10% D、15%

问题三:零用钱的用途

A、购买学习用品 B、去游戏厅 C、存储起来 D、其他

结果 :A、45% B、30% C、5% D、20%

问题四:当你购买一件商品时,你最关心的是

A、实用性 B、外观包装 C、是否符合潮流 D、价格

结果 :A、20% B、40% C、30% D、10%

三、 调查分析:

根据问卷的整理,了解到中学生大多都是父母给的,还有中学生的消费很高,大部分中学生的用处是购买学习用品,但也有不少的中学生把零用钱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当代的中学生的依赖性还是较强,大部分都是依赖父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自赚零用钱,但即使如此,中学仍是高消费人群。中学生的消费意识还是很淡薄,不懂得赚前的幸苦。

提倡:中学生应去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以增强中学生的简朴的生活观念,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xx二中高一(1)班

    活动内容

xx一日行

  活动目的

  活动人员

  活动时间

  总结与体会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组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感触,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大自然的芳香,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呵护大自然,歌唱大自然让每个角落不再有污染物、废弃物;让大自然永远绽放它的美丽,散发出它独特的芳香,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组的每一个人都互相有了深入的了解,觉得用学之间并不是那么陌生,而是缺乏互相交流,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组的友谊关系进一步增强,直至最好。

             

xx二中学生早餐情况调查

x年x月x日九位学生的早餐情况:

项目对象

馒头

方便面

海南粉

烧饼

豆浆

鸡蛋

其它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学生5

学生6

学生7

学生8

学生9

x年x月x日学生的早餐情况汇总:

      项目对象

馒头

方便面

海南粉

烧饼

豆浆

鸡蛋

其它

  学生

30%

5%

10%

10%

20%

10%

第2篇

怎样撰写调查报告

[例题] 以“发扬勤俭美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主题,以周围学生调查对象,根据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表现,写一份调查报告,题目自拟。

撰写调查报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着力点要明确:

首先,要深入调查,占有材料。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此,就应该亲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点”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学们就要认真回顾平时手头搜集到的有关于“勤俭是美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费导致事业失败”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次,要认真分析,找出规律。这是调查的目的。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总结出事物的规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外,还要对占有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如以“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勤劳节俭、合理消费”为门类加以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

再次,要立场正确,观点鲜明。调查报告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如上例中,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乱花钱、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惯和问题。

最后,要概括事实,有叙有议。不能光罗列现象,而且要适当地进行分析、议论,阐述观点。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社会原理进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观点全面。

2、报告格式要规范

(1) 标题。

①单标题,如上例标题可拟成:《中学生合理消费的调查报告》,以清楚交代调查的内容。

②双标题,可拟成《合理消费----XX中学调查报告》

③标题不用“调查报告”字样,也可用一般文章题目形式,如可拟成《中学生应该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2) 前言。这部分内容,往往对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作必要的交代,总领全文。如上例中调查地点可以是XX中学整所学校,也可以将初一整个年级作为调查对象,还可以随机抽查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表现两个方面。

第3篇

调查全面,学生参与度高

据悉,这次调查方式为问卷式,分别在《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上刊登调查问卷,同时,在课堂内外官方网站设立“2010中国小学生成长状态调查”专区,点击后进入相应的问卷调查栏目。问卷的统计采取随机抽样统计。另外,通过网上调查专区填写问卷的,其调查数据自动进入信息统计库。这部分青少年必须是有上网条件和上网时间。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往往来自城市和城镇,在周末集中上网的比例很高。一些青少年在回寄问卷的时候特别写信说明,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但因为住校上网受限制,或者上网填写问卷需要注册,不如直接寄信来方便。

2010年青少年成长调查从今年1月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共回收邮寄以及网络有效问卷超过十万分。采样范围包括中国内地所有地区,来自生活于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问卷占大多数,其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了这部分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自我认知。

网络游戏并不是狼来了

调查结果显示,当今中小学生对于网游的选择上更加趋于理性,每周玩两个小时网游或者基本不玩的小学生占到了64.21%,这一选项在初中是84.30%,高中生则达到了88.37%。

66.67%的小学生、72.36%的初中生和62.06%的高中生认为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不沉迷就好。”网络游戏在中学的盛行度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严重。

韩寒不敌郭敬明,鲁迅成为中学生最喜欢的现当代作家

在中学生最喜欢的80后或90后作家中,郭敬明虽然饱受抄袭门、炫富门等种种非议,但仍显示出其强大的人气力量,在初中生中以50.63%的支持率超过了第二名韩寒(43.72%)以及第三名张悦然(10.18%)。在高中阶段,郭敬明仍以43.17%的支持率超过了第二名韩寒(29.36%)以及第三名徐鹏(18.31%)。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90后作家无论影响力与支持率仍旧无法与80后作家们相抗衡。

与80后和90后作家之间的竞争相比,现当代作家之间的选择则显得平和许多,初中阶段的前三名分别为鲁迅(50.75%)、冰心(39.20%)、朱自清(29.40%),高中段的鲁迅仍旧成功成为第一(33.87%)、余秋雨则以21.37%的支持率紧追其次,金庸的排名是第三,支持率为19.19%。

90后消费更显理性,国货整体不如国外品牌

在消费分栏调查中,71.10%的高中生和68.86%得初中生认为质量是第一位的,价格其次,但在外形、款式与功能上,初中生更注重前者,说明针对初中生的产品在外形设计上要更加前卫时尚,满足他们追求“酷”的性格特点。高中生则没有太多区别。

在同时的“2010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排行榜’可以看出,在消费领域,在休闲衣物、食品等方面,国货整体支持率要高于过国外品牌,出电脑品牌外,绝大多数电子消费类产品均是洋品牌的天下,而国货品牌仍未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多数中学生承认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消极心理

在关于心理方面的调查中,68.49%的初中生和78.11%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心理比较健康,但有时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其中69.75%的初中生和67.84%得高中生认为已普遍出现过焦虑情绪的体验,同时,来自身边人的影响(尖子生、学习竞争、找不到朋友)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个别人产生自卑、嫉妒、封闭心理。

面对这种心理焦虑,极少数同学作出的类似离家出走、自杀或犯罪等极端行为,对此,大多数高中生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成绩不好,学习、升学压力太大,其次是心理有障碍,认为是因为家庭不幸、不适应社会、失恋的比例要低于初中生的选择,说明高中生更愿意从当事人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今青少年普遍缺乏专业心理健康老师

第4篇

一、正确把握生活化的内涵

首先,必须正确把握关注怎样的现实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关注的生活,大致可以从由点到面、由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活三个层面来考虑:

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展,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文化传媒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人生、社会的观察思考不断扩展和深入。因而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许多困惑、烦恼和见解。

二是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现实生活。

学生受自己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兴趣爱好、目标追求等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现实问题有着自己关注的热点、兴奋点,如招生制度改革、劳动就业形势与政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安形势等。同时,出于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也会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表现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不能对学生兴奋点视而不见,只是根据铜识学习的需要指令性地组织探究现实问题。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尽的职责,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人对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有:

1、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人们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总是源于和基于现实生活。学生也正是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需要来观察社会、认识世界,进而创造生活、发展自身的。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出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去学习和研究。由于带着问题去研究,学生学习主动,课堂效果很好。

2、让学生在生活中分析问题。

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分析和研究,将会使教育和教学更有针对性。如在学习艰苦奋斗精神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中学生消费面面观”的小论文。同学们对目前中学生在消费中普遍存在的“攀比”、“求异”等现象进行了分析。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已,此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会做人。让学生在生活中去领悟和感受,这要比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去讲要好得多。劳动就业是当前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开展“寻找当地创业者的轨迹”的社会调查。学生调查的对象十分广泛,有当地著名的企业家,也有自己的爸爸、妈妈等亲友。孩子们在调查中深受教育,有同学在调查报告中写道:“从企业家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企业家应具备的品质那就是肯干、勤奋、自信、诚信以及善良。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地体会到企业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的重要性,更让我领会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产品的质量才是发展的保证。”

三、有效开展综合探究课,注重探究活动开展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保证学生学有所获。

第5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同时,应该突出教学中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启发、点拨和解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及社会实践来自主获取新知识,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并懂得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 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将学生分为4大组,设计问卷,深入学校不同年级调查中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 ,并撰写调查报告。(设计意图:该调查是学生自身及周围同学实际生活的情况,易于实行、花费时间少。既可以把调查的结果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反思自己消费行为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又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调查、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

2.导入新课。教师:课前引言。学生:上台用多媒体展示: 《通化市第一中学学生消费现状》问卷调查的调查背景、调查人数、调查时间、调查内容以及通过调查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设计意图:数据结果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增强说服力、调动积极性、提高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思、多说、多做;回归生活。)点评:略,并导入新课。

3.展示:本节课题。设问:阅读教材,找出生活中不同消费行为归结起来究竟是由哪些消费心理引起的?并分组完成学案表格,并由小组代表讲答案与大家一起分享。

展示: 1.消费心理面面观。

(设计意图:本块内容简单,教给学生自学,简单提问即可;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结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消费观需要参考哪些要素,从而在消费过程中自觉践行正确消费意识。)师生合作,完成上表。教师:上面我们分析了4中消费心理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展示:4中不同鞋的广告。设问:4种不同鞋的广告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学生:略。总结: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因此,(引出下个问题)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

展示:2.做理智的消费者。

过渡:略。展示:FLASH《我赚钱了》及一段歌词:我贷款按揭名牌西服手表和电脑,,我能贷多少就贷多少一直还到老啊,,还款的滋味是实在难熬,谁还谁知道啊?设问:通过动画内容以及歌词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设计意图:本动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在让学生了解现实的同时,动画的幽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更有效的了解生活中的错误消费行为,提高理性消费的觉悟。)学生:略。总结:归纳得出理智消费之的消费原则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设问:适度消费是不是反对贷款消费?如何看待“月光族”“星光族”现象?如何把握适度消费的“度”?学生:略。过渡:适度消费并不是抑制消费,因此国家才提出一系列鼓励消费、刺激消费的措施,而商家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一系列的促销手段此起彼伏。设问:你是否买过促销商品,有何感受?学生:略。总结:归纳得出理智消费之的消费原则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过渡: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全面成长,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过得的物质消费势必会增大地球的承载能力。展示:有关环保和节能的标志。设问:做为一名中学生,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实现“绿色消费”。请你说说你的经验之谈或献计献策。学生:分组交流回答,略。师生合作:依据学案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框架。

第6篇

关键词:主题探究; 行动学习; 体验感悟

人教版《思想品德》的每一个单元前面都安排了一个主题探究活动,它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主题探究活动,立足于不同年级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终身信守的价值取向确定主题,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通过开展调查、访谈、制作手册等活动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实践性是它最大的特色。主题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活动,培养合作、沟通、处理信息等能力,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柏拉图曾说过:“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要认识的东西。”每一个主题探究活动中都蕴藏着学生“必要认识的东西”。问题是教师如何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去找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据此,我在主题探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行动学习”的尝试。本文就此谈一些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

一、什么是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又称“做中学”,它是英国管理学思想雷吉.瑞文斯(Reg Revans)提出的。它要求受训人员提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然后把问题分配到小组内不同的成员身上,在一段时间内,小组成员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群策群力,分享知识与经验。“行动即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最终使问题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找出原因。这种学习方法在企业培训中获得成功后,被人们称为是一种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行动学习的理论支持来源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刺激接受者。思想道德建设不能靠说教,“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学习者如果是主动的、建构的、目标指向的、情境关联的、生活化的,则学习是最有效的。因此,主题探究教学中运用“行动学习”完全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它是德育领域的一种新范式。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是思想道德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领者和催化师,遵循“问题、计划、实施、质疑、反思、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培养合作、沟通、独立思考等能力,构建尾于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体系。

二、如何开展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看似复杂实际简单。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中被经常使用,只是缺乏系统性和组织化。如有一次教学《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我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站在十字路口观察闯红灯的人数。然后以骑车人或行人的身份,在红灯亮起时带头遵守交通规则,看看是否带动了其他人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人是否少了。事实说明人们违反交通规则也有明显的从众心理。这就是一个行动学习的行为。

“行动学习”在主题探究教学中的实践,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问题的不确知、没有满意的答案是行动学习的起点

行动学习首先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行动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没有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达到学习的目的。主题探究活动:“关注校园周边文化,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建议同学们对校园周边的文化环境进行调查。有个同学就对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8”产生了兴趣,在社区里对人们对不同数字的嗜好做了调查。主题探究活动:“共编《维权手册》,保护合法权益”,建议同学共编《维权手册》,有些同学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对人们买东西是否看保质期进行了调查。在学校组织的学习“八荣八耻”的主题探究活动中,有一组同学关注到了学校生活中的细节,写出了《青少年学习“八荣八耻”应从细节做起》的调查报告……从以上事例中,我们看到教材中主题探究活动将正确的思想观念蕴涵在丰富的活动之中,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这不应该是唯一的。对同一个目标,学生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去把握,去体会。学生提出视角的范围,从可能性上讲是无限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只有自己感兴趣的视角,愿意探究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行动的热情。最有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事实上,问题的发现往往源于生活。不管是欧几里德定律,还是牛顿运动定律;不管是爱迪生的科学发明,还是诺贝尔的炸药……都源于对生活的思考。这里的生活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学习也包含于生活之中。只有是学生亲身体验的问题才易成为有意义的问题,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才易让学生体会。

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就等于为下一步行动铺好了路。但这还不够,因为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做好引导工作。一般而言,在引导学生确立研究问题时需要考虑三个基本的要求,即把握可行性,注意科学性,鼓励新颖性。例如:调查“人们买东西是否看保质期”的那组同学,最初确立的问题是:食品安全卫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调查。这个主题显然太大,不管是调查的面上,还是调查所需要的时间与专业能力上,都非初中学生所能完成。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组内讨论,逐渐缩小研究范围,最后将问题的切入点放在商品的保质期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在进程困难中提出有调察力的、有启迪性的建议是行动学习成功的保证

行动学习不仅需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研究“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行动学习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行动学习过程包括前期的明确探究主题、制定计划、收集资讯;中期的付诸行动(调查、实验)、质疑与反思(讨论、调整);后期的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汇报陈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生成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团队成员不断提出有洞察力的、有启迪性的建议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行动进行下去,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⑴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众人拾柴火焰高,思想的火花是相互碰撞出来的,建设性的建议需要集体的智慧。因此行动过程中我们提倡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团队)。它有助于学生共同地、自主的开展活动,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激发自己的潜能,激发集体创造性思维。我们现在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5~6个学生组成,他们根据兴趣特长自主组合,围绕探究主题,合作解决问题。例如:初二(2)班有一个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队名叫“梦羽”。队长楼可人负责组织开展活动,整理活动报告;队员余蔡璋负责记录活动过程,参与制作活动报告;队员王海韫负责制作活动报告;队员钟雨婷负责拍摄活动照片,参与制作活动报告。他们先后开展了“植树节植树”、“颂国庆60年,展时代新风尚”、“教师节送贺卡祝福老师”等活动。在开展纪念植树节活动的时候,大家为怎样使活动更有意义犯了愁。有队员说收集资料制作展板上街宣传,可是费时费力有没有效果还不知道;有队员说到植物园认养一株树,可是这要钱而且现在有没有这个活动也不知道。最后队员余蔡璋说:“昨天我在小区公园里玩,看到一个新鲜的土坑,估计是一棵树被人挖走了,我们不如买棵树苗,亲手再种一棵树上去,帮助小公园修补脸上的这个伤痕。”后来他们在活动记录里写着:“我们亲手把代表我们对大自然热爱的小树苗放进坑里,慢慢再把土铺上去,看着我们队员们亲手栽种的树苗屹立在小公园里,我们格外的兴奋和快乐。”

⑵发挥教师的“催化师”作用

有关“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的论述有很多,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工作。除此以外,行动学习还要明确“谁”、“何时”、“何地”、“如何做”等问题。这就涉及到“行动计划的制定”等诸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同样需要小组成员齐心协力,献计献策。那么老师呢?老师如何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呢?放任不管当然不行,管得太多又变成了包办代替,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老师在行动学习中扮演着“催化师”的角色。“催化师”把握行动学习的过程,控制研讨的节奏,激发质疑和反思,是行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催化师”要把握好“度”。适度引导有两种含义:一是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指导,即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意。在学生还未进入状态时不能给予更深的指导,而应先引导他进入研究的状态;在学生没有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再让他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只有在学生认为需要指导的时候,再给他提供指导才是最恰当的。二是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提出科学的、有新意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活动的可行性等。行动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行动的过程,在行动中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非研究结果本身。

⑶发现原来未曾看到的意义是行动学习最大的价值

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所讲,如果你在学法语就说话;如果你在学电脑就使用电脑;如果你想成为作家就写作。“行动学习”以实践活动为重点,行动计划的制定也不是纸上谈兵。只有付诸行动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促进学习者不断的对问题加以质疑和反思,才能获得新的感悟,即“发现原来未曾看到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内化为属于学生自己的思想观念。

①在自主探究中构建意义

现在中学生自主探究大多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我手头上有一份《市民对数字嗜好的调查报告》。起因是正月初八,一大早就听见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妈妈说:“今天初八,那是人们要图个兴旺发达,在新的一年当中赚钱多多!”妈妈的话引起了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人们就那么喜欢“8”呢?难道其它数字也有它的意义吗?人们最喜欢的数字是哪些?于是一组同学自己设计了调查问卷,来到社区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人群分为三组:老年人,青年人和中年人,儿童。通过数据分析,同学们得出以下的结论:老年人思想传统,绝大多数喜欢“6”和“8”。喜欢“6”是希望“六六大顺,永远顺利;喜欢“8”是希望兴旺发达,能发财。同学们认为老年人思想传统但可以理解。因为过去的日子艰苦,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只希望能吃好穿暖。中年人、青年人喜欢“6”比较多,因为他们选择了“顺利”。他们说人生有许多“关”,只有顺利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才会有较好的事业、较好的未来。有一位博士后,说他喜欢“7”,因为“七上八下”,“7”比“发”还要好。这使同学们敏感的心感受到了强烈的事业心。这使同学得出结论:中年人和青年人是事业追求型的。难能可贵的是同学还想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这句话我们讲了多少遍,很多同学置若罔问。通过对数字嗜好的调查,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事业进取之心,少年奋斗之情。对于儿童的调查,每一个数字都有人喜欢,原因五花八门。由此,同学们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不一般的笑容。

以上学生活动结果说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这样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学习者是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②在质疑反思中提升能力

主题探究:“了解世界文化”,有位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发现,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传到西方后,于明末清初再度传入中国时已得到了很大改进,而在中国印刷术改进的速度却很慢。为什么?我们不是一直以四大发明引以为自豪吗?活字印刷术不是上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吗?通过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这位同学得出结论:要学会学习,即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学会创新,既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也不停留在别人既有的水平上,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从对四大发明沾沾自喜,到认识到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是思想上一个多么巨大的进步啊!

2005年4月的一天,杭州天目山路古荡联华超市门前的消防栓被一辆路过的面包车不慎撞断。水即刻喷涌而出,淹没了路面,给交通带来了相当的不便。我校初三(6)班的崔蔚晓等三位同学刚好路过,不假思索一起上前,捡起断裂的消防栓压到断口上,整整45分钟时间,三位同学的衣服鞋子都湿透了,直到自来水公司的抢修人员赶到。《钱江晚报》以《丰潭中学女生好样的》为题作了报道。有一组同学从这件事上想到:这个消防栓是不是经常被撞坏的呢?于是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了附近的商家,得出了结论:(1)这个消防栓安置的位置不对,最好能够移一移;(2)即便不能移,应该设置一个醒目的警示标志,引起过往车辆的注意。最后他们还把建议递交给了有关部门。那时候学校正在掀起学习“八荣八耻”的浪潮,他们从这件事情上还想到“八荣八耻”是一个大的框架,我们应当将它落实到一些细节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于是同学们又确定了“青少年学习“八荣八耻”应从细节做起”的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实地采访,撰写了调查报告。他们发现同学们对“耻”的行为都能够很正确的做出判断,是非界限分明。但对“荣”的细小行为都不是很重视,有时关个灯,移下桌子,回答个问题,于人方便却没想到,或者不屑去做。因此他们认为,我们对“耻”固然应该鞭挞,对于“荣”更需要大力宣扬。

从这两个实例我们看到,质疑和反思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而且使学生“发现了原来未曾看到的意义”,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这正是行动学习最大的价值。

三、行动学习是发展智慧、感情与技能的手段,帮助促进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

徐冉同学在《市民对数字嗜好的调查报告》最后一段写道:“对于老人、中年人和青年人、儿童的调查,我不仅得出了这些结论,更重要的是对于将来深入社会进行交往学习,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从设计调查问卷,到实地采访,再生动的写出调查报告,这都是一个飞跃。我通过父母对我的提示及鼓励,了解了“调查”是什么概念,该怎么去写。这锻炼了我的交往能力,也提高了我在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我很欣慰!”开展“行动学习”以来,实践证明“行动学习”是发展学生智慧、感情与技能的有效手段。“行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的研究问题和实际行动联成一体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能力。“行动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能力,也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

《课程标准》指出:“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开展行动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感悟,构建属于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体系。行动学习促进学生践行主题探究活动中蕴涵的思想道德观念。他在实践,他在思考,才能体验和感悟,既“发现原来未曾看到的意义”。这样内化为属于他自己的思想观念,才是有意义的。主题探究的目的正在于此。我们开展行动学习,不是停留在行动本身,也不是停留在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完成,目的在于行动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梦羽”小队在“颂国庆60年,展时代新风尚”的调查报告中写到:“本次报告由杭十三中初二(2)班王海韫、钟雨婷同学制作。具体分工是:资料由大家一起收集,互相补充,调查问卷由钟雨婷制作,两人一起调查,数据分析由钟雨婷完成,调查报告由钟雨婷撰写,封面、目录由两人一同设计,活动感想、小结由王海韫撰写。因此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建设60年来所取得伟大成就,而且锻炼了我们个人的组织策划、团结协作、与人交往、换位思考的能力,使我们更加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以上有些啰嗦的叙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两位同学不仅触摸到了祖国前进的脉搏,而且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合作的很好。

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小组成员能力与兴趣的差异,很多时候就是其中能力较强的一两个学生包揽了行动学习的全过程,其他成员则坐享其成,造成了小组合作学习起不到全体成员共同进步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具体分析班级因素、学生因素,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其次,也有不少学生“以没有时间”为理由拒绝参加探究活动,也有家长和教师不支持探究活动,认为探究活动花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最后,社会上有些单位、人也不理解、不支持,没有形成支持学生调查研究的氛围,造成有些学生喜欢从网络上、书本里查资料,也不愿意走出校门实地调查。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第7篇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二、开展研究性

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主动探究、分析、判断、体验等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获得研究的结果。在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关心人类、关注社会、保护环境。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研究的课题,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去搜集资料、参与活动,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理想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学习合理消费这一小节时,教师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了几个子课题:“三代人的消费观”“高中生的消费观”“寄宿制学生消费剖析”等,然后选择了几个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两个专题,一个是“中学生消费之我见”,一个是“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通过丰富多彩的研究方式,学生获得了研究成果。在研究性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要想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创新精神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童图新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教育;高中致贫;资助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0

一、“高中致贫”概念的界定

目前,虽学术界研究高中教育的文献相对较多,但明确提出“高中致贫”概念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主要通过学者们对有关教育致贫的研究来理解“高中致贫”的含义。

比较早对教育导致家庭贫困进行讨论的是王成新和王格芳,他们在研究关于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中提到了教育导致贫困,在农村因为教育所产生的消费成本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因素之一,但是没有明确界定“教育致贫”的含义。随后,学者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余世华在“因教致贫”原因探析的研究中,解释了“教育致贫”的含义。他指出,教育所导致的贫困表现为教育成本的投入与家庭经济收入不协调所造成的经济贫困。

本文所研究的“高中致贫”属于因教成贫,是指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为了使子女能够接受高中教育,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教育中去,由此造成的家庭贫困现象。

二、“高中致贫”原因探析

造成“高中致贫”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和政府层面进行讨论。

1.家庭层面

家庭既是“因教致贫”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造成“高中致贫”的推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低、家庭受教育子女多以及家庭父母的教育观念落后等。

家庭收入低是造成高中贫困的最根本原因。查海波对安徽省的一个贫困县进行了调查,他指出2004年一个学生完成一般高中或职业高中三年的学业需要支付9000元~11000元的费用,这相当于一个农民两年半的全部收入。王善迈等人的研究也指出,对于收入最低的5%和10%的城镇家庭而言,供养一个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所需学杂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70%和31%~56%。这些数据都可以表明高中阶段的学费对有些家庭来说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

家庭多子女现象与家庭贫困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在落后贫困地区,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从封建思想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受一些传统思想比如“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有些地区家庭多子女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在这种落后贫困文化的影响下,又受到了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影响,有些家庭为了改变子女贫穷的命运,砸锅卖铁也要让他们上学读书,需要支付的教育费用随着子女受教育数量的增加必然增多。

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的观念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受主体价值观念的支配。古语有“寒门出贵子”“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如今社会也提倡“知识改变命运”,这说明教育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意义重大,是贫困子女改变命运的关键途径。有些家庭存在着对优质资源盲目追求的现象,同时对教育的预期收益抱有过高的期待,这种思想上的贫瘠强化了教育致贫的根基。

2.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主要是学校收取过高的教育费用以及其他一些乱收费的现象等。

学校教育的全部费用构成其成本, 根据成本分担的原则和教育的特殊属性, 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必须部分地分担成本。高中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其不断上涨的学杂费和上万元的高额择校费, 导致一些家庭陷入经济贫困。

同时,高中学费支出只是高中学生家庭教育支出的一部分,很多家庭还要支付杂费、食宿费、择校费和交通费等,有些学校还出现了一些乱收费现象,这些费用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所以,高额的教育费用成为“高中致贫”的潜在因素。

3.政府层面

政府不是导致贫困的直接原因,但是由于一些政策上的原因,也是造成“高中致贫”现象难以回避的因素之一,这些因素包括政府对资助资金投入总额不足、资助制度不健全、资助标准偏低等。

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方面的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全国性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制度才刚刚建立。

当前普通高中的贫困生资助主要还是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学校和社会的资助。政府财政资金、学校和社会资助是提供资助的三大主体。其中政府是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是实施资助的主力,这几年虽然加大了力度,但其投入远远不足以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需求。

现有的学生资助制度也存在问题,比如王善迈等人在其研究中就提到了高中学生资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调查组通过对甘肃、湖南以及江苏三省的高中资助政策进行分析,发现高中资助比例比较低,政府并没有拿出额外的资金来建立高中学生的奖助贷学金,而且各省的资助政策在设计上存在问题,有些资助与学生的实际经济情况不相符。

三、政策与建议

1.提高政府投入比例,加强政府财政责任

政府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财政应保持充足性和公平性,努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中政府投入的比例。适当增大对高中学校的扶持力度,增加对高中贫困生的资助额度,从而尽量保证学生可以享受到有质量的高中教育,真正实现政府有力提供教育服务的财政责任。

2.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

在经费的筹集上,真正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使教育投入得到保障。特别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投资中去,逐步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捐赠的高中学生助学基金。加快建立高中学费减免制度,健全高中助学贷款和延期支付学费的制度。

3.收费标准保持稳定

市、县各类示范学校、实验学校应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把读书交费的“门槛”降低,禁止乱收费现象,让相对贫困家庭的子女读得起书。

4.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提高助学金使用效益

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可有效避免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拿着乡镇出具的贫困证明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的现象。一是学生自己写申请,说明家庭基本情况;二是通过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审 核;三是学校做好贫困生家访工作,实地调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四是及时发现那些性格内向、需要帮助但不愿申请资助的同学,以免因为贫困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5.重视并做好贫困学生及家庭的精神疏导工作

在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的同时,要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走出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的阴影,全面提升家庭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王成新,王格芳.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与根治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24(5).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理财;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和理财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相比于中学时代,有了更多的资金和业余时间可以来进行分配,虽然步入成人的行列,但是对于人生资源的分配能力还不足;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在大学生活中,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身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既存在着合理、理性的消费行为,也存在着不良的消费行为。

(二)大学生理财的目的和重要性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理财意识以及心理特征。并且针对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明确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理财意识。其次,勤俭节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阶段更应该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大学阶段理财只是初步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种理财习惯,可以为以后的人生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二、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数据调查显示报告

我们通过一款名叫问卷星的app,对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大学生理财集中体现在花钱、省钱及挣钱方面。作为一个没有正式收入的成年人,大多数大学生的理财消费观念正在趋于成熟和理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大学生上大学所花学费获取渠道和方式,包括学校的奖学金、困难资助、勤工俭学、家长资助等。父母提供是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占96%;依靠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占18%;有39%的学生利用勤工助学、做兼职的方法获取生活费和零用钱。

根据问卷调查大学生的生活费,零用钱主要用于一日三餐,电子产品和购买衣物。恋爱支出过度成为一部分“月光族”的主要形成原因,在学习用品方面的消费战极少数。

1.电子产品的发展节奏日渐加快,大学生对于新型电子产品的喜好以及关注度基本处于社会前列队伍。

2.吃喝,娱乐和日常用品(服装,化妆品)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据较多,一部分消费金额用在了娱乐方面,这一现象在大二,大三的学生中有明显的体现。

3.大学不限制自由恋爱,加上家长给的生活费基本都是一次打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这让很多拥有爱情的同学有了足够的“发挥”空间,但却没有合理的限制消费。找兼职工作也是因为生活费已经“入不敷出”了。

在这次调查问卷中,因为100人中有56人是大四学生,因此为了消除调查对象的年级对于数据的影响,我对年级和消费去向进行了交叉分析。

由图1可知,大致上并不受年级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的理财消费意识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如今的大学生正在充裕的物质生活中,形成新的理财消费观念。据调察,只有极少数大学生具有理财观念,绝大部分并无理财意识,而且缺乏实际行动。相对于大学生消费的超前,理财意识并没有超前。只有个别同学有储蓄能力,一个月下来还会有些生活费剩余。大部分大学生都是“月光族”,他们对自己一个月用多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用完了可以向朋友借一点周转下,用途理由充分的话,可以向父母请求补充”。

三、造成大学生理财现状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现在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从苦日子走过来,自然不希望在物质方面对唯一的孩子进行苛刻。大多数父母对于学校的生活消费标准并不是完全了解,因此并不知道给多少才是合适。总以为少给绝对不行,多给剩下的他们会自己攒下来。这种宁多不少的态度,也变相误导学生的理财意识。

(二)社会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贫富差距近些年来愈发明显。导致部分家境不错的学生无法摆脱“虚荣心”;传递速度的加快,让人们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也增长了人们的物欲。对于自控能力远不足的大学生势必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校外不良环境的存在,也让学校生的“生活费”有了固定去向(网吧、KTV、夜店等)。

(三)自身问题

1.很多大学朋友都不曾对一天的消费有过克制心理,觉得这些消费都是小费。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自己的消费。

2. 大学生之间容易出现攀比现象 。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有了更多的钱供自己支配,但是大学生的自制力还很欠缺,自己对钱的控制力很薄弱,因而造成了大学生盲目地乱花钱。

3.大学课余时间充足,但是学校依然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学校的教育制度、管理制度都与大学生消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校虽然也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但往往都是说教式的,形式主义的,政治化倾向明显,不从学生实际情况了解,不从实际情况出发,没有说服力。

四、培养及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方略

1.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没有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应该实事求是地根据学习、生活情况确定合理的消费标准,量力而出。同时,大学生在消费前期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消费计划,做到有计划消费。

2.不论家庭有多富裕,让孩子们看到勤劳简朴的父母,这会为孩子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为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可以让他们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父母还要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消费情况,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给予引导,引导他们树立储蓄意识和理财观念。

3.学校应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上来解决和树立理财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人的精神世界满足,就会对物质世界的欲望减少。在学校多设立可以让学生进行兼职的工作岗位,把学生的参与劳动情况列入成绩考核。

参考文献:

[1]周亚莉.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以及问题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94.

[2]朱艳飞,向秋兰,李佳.培植大学生的生态消费观[J].法商论坛,2008,(1):91.

[3]薛艳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及应对办法[J].商业研究,2008,(2):36.

[4]周莉.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问题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94.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个性化作业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81-01

个性化作业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安排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任务。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完善和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推进个性化教学,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让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设计与布置个性化的有效作业后,教师需要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高中政治个性化作业的评价与以往的作业评价不一样,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高中政治个性化作业进行评价。

一、注重主体性评价

传统作业评价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和师生间的交流,关注的是作业答案本身的对错,采用优、良、中、差等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的创新性和相对学生以往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这也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作业中,教师可以布置独立完成的作业,但更多的扩展型作业则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例如:在《多彩的消费》新课学习之后,布置以下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1)通过网上搜集文字数据资料,来解说世界和中国当前反对铺张浪费的潮流。(2)利用周末到附近的酒店走走,并进行随机采访,并完成相关调查报告。学生作业的自我评价及互动式评价已不仅仅是检验学习效果、复习巩固学科知识的工具,还是改善传统师生关系与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与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新平台、新途径。

二、坚持多元化标准

传统的作业评价主要的关注点是学生作业答案的正确与否,忽视了对作业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在同一把尺子的标准下,教师往往用一个叉就否定了学生的劳动,抹杀了学生的创造火花。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评出好学生和差学生;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做作业,而不是评出好作业和差作业。因此,在作业评价上,要淡化结果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以搜集资料的功夫深浅和有没有独特且言之有据的观点为准,以主动、创新、拓展的作业为准,尽量让评价是开放的、持续的、自主的、发展的,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能只有一个尺度,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执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作业态度、作业的习惯,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我们设计个性化有效作业的目的。政治教师针对各种学习任务,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例如:在《新时代的劳动者》新课学习之后,布置以下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1)通过网上搜集文字数据资料,来解说世界和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2)利用周末到附近的人才市场走走,并随机采访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求职经历访谈,并完成人才需求的相关调查报告。对于这样的个性化作业,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不要轻易表扬,只在独立思考解决了较难问题或有所创新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让他们产生后续的动力,而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只要能有一点点进步,敢于来回答或答出一点点就给予肯定,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政治创新思维的激情。

三、强化过程性评价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行为 徐州地区

体育行为是指人在内在动因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身体和心理活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的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已经实施了五年,面临升学压力的高中学生的体育行为现状如何?体育生活是否已经得到重视?高中体育工作是否摆到应有的位置?体育活动是否得到保证?因此,调查分析高中生体育行为现状,发现高中生体育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发展高中生体育生活的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徐州市十所高中(徐州一中、徐州七中、邳州运河中学、邳州二中、邳州四中、新沂一中、新沂二中、新沂三中、睢宁高级中学、树人中学)。各校均随机抽取120人作为研究对象,有效参与人数为1140人。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市高中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高中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

在“你对体育消费是什么态度?”的选择上,选择愿意消费的46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1.0%;选择不愿意消费的333人,占总数的29.2%;选择不确定的341人,占总数的29.9%。说明大部分高中生还没有确定体育消费态度,花钱买健康的意识还很淡薄。

2.2高中生获取体育信息状况的调查分析

在“你是否关注体育方面的信息”的选择上,选择关注的256人,占总数的22.4%;选择不关注的460人,占总数的40.3%;选择不确定的426人,占总数的37.3%,说明大部分高中生不太关注体育信息,可能是因为学习紧,时间少。

2.3高中生每周体育活动次数的调查分析

在“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体育课、早操、课间操除外)”的选择上,选择一次也不或者1次的为50人,占总人数的4.4%。选择两次的为375人,占总人数的32.8%。选择三次的为473人,占总人数的41.4%。选择四次及以上的为244人,占总人数的21.4%。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高中生每周都能参与体育活动,只有很少高中生很少参与体育活动,统计结果是很让人欣喜的。

2.4高中生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分析

在“通常每次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课、早操、课间操除外)”的选择上,选择0~20分钟的为222人,占总人数的19.4%;选择20~40分钟的为455人,占总人数的39.8%;选择40分钟~1小时的为326人,占总人数的28.5%;选择1小时以上的为139人,占总人数的12.2%。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高中生每次锻炼效果有保障,还有一部分高中生每次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

2.5高中生体育活动场所的调查分析

在“你通常在什么场所进行体育活动?(单选)”的选择上,选择最多的场所是学校的体育场馆、353人占总人数的30.9%;其次是寝室209人,占总人数的18.3%;再次是公园、马路203人,占总人数的17.8%;在公共的体育场馆的163人,占总人数的14.3%;在家里的148人,占总人数的13.0%;选择其他的40人,占总人数的3.5%;在校内外收费的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活动的26人,仅占总人数的2.3%。高中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寝室、公园、马路,学校内外收费的体育场馆很少有人去。

2.6高中生体育活动项目的调查分析

在“你通常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单选)”的选择上,选择最多项目的是篮球207人,占总数的18.1%;其次是排球204人,占总数的17.9%;再次是乒乓球183人,占总数的16.0%;选择羽毛球的136人,占总数的11.9%;选择足球的116人,占总数的10.2%;选择散步、跑步的105人,占总数的9.2%;选择健美操的67人,占总数的5.9%;选择游泳的53人,占总数的4.6%;选择武术的45人,占总数的3.9%;选择其他的学生人数为26人,占总数的2.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器材、场地能够得到满足的项目,高中生选择的人数相对多;器材、场地或者指导很难得到满足的项目,选择的人数就相对的少。

2.7体育活动在高中生业余时间安排上的调查分析

在“业余时间通常活动的事项(可多选)”的选择上,选择看电视的463人,占总人数的40.5%;选择上网的397人,占总人数的34.8%;选择听音乐、广播的389人,占总人数的34.1%;选择体育活动的312人,占总人数的27.3%;选择学习的287人,占总人数的25.1%;选择看小说、杂志的229人,占总人数的20.1%;选择逛街、购物的149人,占总人数的13.0%;选择找朋友玩、谈对象的97人,占总人数的8.5%;选择其他的47人,占总人数的4.1%。可以看出体育活动在高中生业余时间安排上已占有一定的比例。

2.8高中生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调查分析

在“你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单选)”的选择上,选择学习紧、缺少锻炼的时间的329人,占总数的28.2%;选择校园体育环境影响的198人,占总数的17.3%;选择家庭体育环境影响的158人,占总数的13.8%;选择缺少或者没有场地、器材、设施的146人,占总数的12.8%;选择没人指导或者没有人一起活动的97人,占总数的8.5%;选择对体育不感兴趣的90人,占总数的7.9%;选择没有特别原因的84人,占总数的7.4%;选择社区体育环境影响的40人,占总数的3.5%。结果表明:高中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紧、缺少锻炼时间。

3.建议

3.1全社会都要关心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采取合作的态度和行动,积极探索使学生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方法和对策,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贡献。建议采取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组建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

3.2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体会乐趣、体会成功、放松身心,培养体育情感体验,增强锻炼的主动性。体育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运动中感受乐趣,在运动中形成态度,在运动中形成习惯,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3国家要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让学生有场地锻炼,有器材可选择,有体育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切实落实好学生的体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1,(1):28-38.

[3]周厚权.盱眙县高中生体育行为的调查报告[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4]马金梁.吉林省高中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第12篇

来自《17173第7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中学生和IT从业人员最多,分别占19%和10%;沿海地区的网游用户数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广东、江苏和上海分列前三位。另外,本次“17173第7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的重头戏“网络游戏风云榜”参与调查游戏多达300款,入围“网络游戏风云榜”提名的游戏有100多款,涉及的国内外网络游戏公司有70余家。

国产游戏发展趋势劲挺

作为“17173第7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的重头戏,“网络游戏风云榜”通过线下线下的投票,“2007市场占有率前15强网络游戏”、“玩家最喜爱2D、3D游戏”等奖项终于尘埃落定,分别被魔兽世界、跑跑卡丁车、天龙八部、征途等游戏获得;而九城、征途网络、搜狐等网络游戏企业则获得“中国大陆客户服务最佳的十大网游企业”殊荣。

对比去年和今年的17173网游风云榜不难看出:国产游戏迅速崛起,并日益受到玩家的推崇。2006年,“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前15强网络游戏”前三甲均被国外游戏垄断,今年市场占有率中的冠军和亚军则都是国产游戏。整个榜单中,国产网游更占据了近三分之二的份额,如《征途》、《梦幻西游》、《天龙八部》、《完美世界国际版》等。而在“中国大陆玩家最喜欢的十大3D、2D网络游戏”、“中国大陆反外挂十佳网络游戏”等榜单,国产游戏也均有很好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雄居“中国大陆年度最受期待网络游戏”榜首的仍是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online。

“好的音效和画面”是一款好游戏的必要要素,在“中国大陆音乐、音效十佳网络游戏”和“中国大陆画面十佳网络游戏”榜单,国内外的网游作品几乎各占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国产网络游戏在音乐音效和画面制作方面的水准正在快速提升。

而在“中国大陆玩家最喜欢的十大2D网络游戏”榜中,获奖和入围提名的大都是老牌劲旅,不难看出2D网游的用户忠实度很高,2D网络游戏在中国大陆也还有着相当大的市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奇迹世界》、《QQ音速》、《惊天动地》虽位列玩家心中最爱,却无缘“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前15强网络游戏”。事实上,多种因素影响了它们的市场占有率,玩家对于网络游戏的选择有着“喜爱”之外的居多因素。应该说,一款游戏光有好的质量还不行,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还得考虑宣传营销等多方面的因素。

游戏人群正向高收入和高学历化发展

最新调查表明:网络游戏的支持群体正向高学历和高收入化发展。

2007年,网游用户仍以19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居多,其中20-29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最多,占总用户总数的60%。而26岁以上的用户的比例相比去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占到了37%,从这个数据看来,网游用户有大龄化发展趋势。2006年,在网络游戏玩家各学历阶层的人群比例差别不大,大专及本科学历的玩家稍微突出。而2007年的调查报告则显示:大专以上学历的玩家占到了59%,初中以下学历的玩家仅占6%,相比较而言,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对网络游戏的接受度与参与度较高,成为网络游戏玩家的主体。

另外,报告数据显示,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用户比例占24%,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玩家占到了14%。而去年,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用户比例仅占12%。

网络游戏支持群体的高学历和高收入化发展也直接影响了玩家的游戏目的。调查显示,玩家玩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比例为30%,其次是交朋友和锻炼智力。而去年的调查结果则显示交朋友是玩家的最主要游戏目的。

娱乐成玩家最主要游戏目的

高学历和高收入人群的迅速增长,证明网络游戏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游戏内容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游戏将成为网络游戏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向。

玩家呈现高学历化趋势

网游金矿激发异业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游戏产业对周边产业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本次调查增加了对IT数码、化妆品和快速消费品等异业的调查。调查显示,63%的网络游戏用户对网络游戏和异业进行合作持非常认可的态度,只有5%的用户对此反感。

78%的玩家认可异业合作

事实上,近年来,包括快消品、汽车、服装、IT甚至于旅游业的不少知名品牌都向规模大、参与人数多、有良好口碑的网络游戏伸出了橄榄枝,在网吧渠道、活动赞助、用户互动等方面,与网络游戏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合作。

从“17173网络游戏风云榜”这张网游晴雨表上,我们看到了网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也看到了这个朝阳产业的巨大潜力。可以肯定的是,在即将到来的2008年,风云变幻的网络游戏市场将会更加精彩!

链接:“17173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是由网络游戏第一门户17173.com独家发起并承办的网络游戏界年度盛典,已成为印证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现状与发展的产业年鉴,得到政府、游戏企业、玩家极大关注和支持,为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2007年度的“17173网游市场调查“自10月1日开启起来,历时1个半月,从第一轮的网上投票到第二轮的手机投票,共回收有效问卷40多万份,影响力之大不仅在网络游戏界令人惊叹,玩家广泛积极的参与更彰显了“17173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活动在业界的权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