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时间:2022-04-29 14:41: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语文复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第1篇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届高三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从期末考试看来,学生对考纲规定的高考考点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靠。许多学生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仅有一点模糊印象。另外,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为今年的高三语文复习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共有5位成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和新教师,大家决定同舟共济、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打好高考这场大硬仗。

二、复习指导思想

在围绕《大纲》的基础上,依据高考《考试说明》,结合本届学生实际情况,复习备考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既要对语文基础知识作系统的切块复习,又要重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复习时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把专题复习和语文综合训练有机结合,教给学生相关考点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复习阶段划分

根据我校高三复习工作的整体安排,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本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2006.2,23-3.23

以学习第六册文言文单元及文言文阅读复习为主,中间安排适量的语文综合训练,点面结合。综合训练每周一次,周末进行。

2006.3.27-5.5

以现代文阅读及写作训练为主。对第一轮复习内容进行认真的反思、回顾,做好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查漏补缺工作。综合训练每周一次。

2006.5.9-6.5

用这个时间对一模、二模进行反思、分析,做好语文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然后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关注高考的最新信息,对高考热点进行重点训练。

四、具体做法和措施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深入研究高考试卷,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打团体战,精心备课,确保质量。

3、切实提高练习质量,讲求语文教学效益,注重语文复习的实效性。

4、坚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评,抓牢抓实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复习工作的各个环节,力争做到一着不让,

五、本学期使用的复习资料

1、《世纪金榜》 延边大学出版社

2、《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西苑出版社

3、《最后冲刺----模拟试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六、复习工作的具体安排2、结合高考热点,进行重点强化训练。

附计划表

时间内容分工2.20-2.26《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华岩、王桂香

2.27-3.19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潘少波、周晓伟、华岩、王桂香、詹志清

3.20-3.26强化训练及一模

3.27-4.16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复习潘少波、周晓伟、华岩、王桂香、詹志清专题复习王桂香、华岩

4.24-5.5基础知识查漏补缺詹志清

第2篇

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语文学科特征,用单纯的大运动量训练替代了体会感悟,最终导致语文学习和复习的失败。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复习不应该脱离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色,应该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重视学生主体知识的建构。而教师在高三复习中的越俎代庖,为了赶进度完成复习目标而无视学生的学情,采用题海战术的做法,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所以,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高三语文复习应该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调整复习思路,回归学科特色

笔者经历过几届高三的复习,曾经运用过题海战,但事实说明:

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机械重复的大量练习,并不能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其次,提升难度并不能代替知识获得和巩固。因为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感悟、迁移、运用。

其三,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生缺乏必要的积极准备和消化吸收,因此效益很差。我们可以看到,到高三后半学期,考试几乎不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学生已经从畏惧考试变成视考试为家常便饭,麻木应付。

所以,高三语文学习中,积累、感悟仍旧是重要环节,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高三复习,必须回归语文特色。

二、设置学习情境,回归语文兴趣

语文其实是而且应该是一门充满趣味的学科。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人文精神上说,一方面可以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汲取前人语言和思想的精髓。所以,高三复习中应贯彻“学养和使用相结合”这一原则。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我们的做法具体有两种:

其一,广泛阅读,精心筛选学生阅读素材,设置阅读情境。高三学生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要求他们课外花大量时间阅读。而且,学生也未必能找到真正有益于高三复习的读物。所以老师必须为他们创造条件。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就常常预先做好相关阅读材料的收集编辑工作,然后以讲义的形式定期发到学生手中,使学生既节省时间,又能读到有益的素材和文章。

其二,语文知识点的复习和迁移阅读感悟的有效整合、穿插。例如,在连续复习基础知识的字音、成语、病句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这时,学生肯定不再觉得枯燥乏味,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既提供了学生复习巩固的机会,同时,又能使学生沉浸在语文阅读的氛围中,增加作文素材。

总之,灵活地把语文阅读积累与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穿插、配合。一方面,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阅读,能更好地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时间同一内容的复习和单纯的练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需有高度的全局观念,要在遵循整个复习计划、进程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保证各个考点都能在阅读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作为学生,既要能够遵循教师的复习思路,在每个阶段巩固好复习的重点板块,又要有自主调配、查漏补缺的能力。

三、注重自我体验,回归主体地位

高三复习中教师容易居高临下,否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我们要放弃盲目蛮干的做法,明确且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应该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精讲精练。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教师的导向作用”上显身手。高三语文教师的作用从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转变为:1.控制学生学情,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2.点拨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3.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第3篇

高考前100天工作安排

2月26日星期五做好“冲刺100天”宣传召开“冲刺100天”教师动员大会语文周练2月27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生物、地理周练2月28日星期天零班继续补课,晚上班主任例会3月1日星期一分班召开“一模”动员会,规范答题。数学周练3月2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物理、政治周练,制订第二轮复习计划3月3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制订第二轮复习计划英语周练3月4日星期四召开高三全体教师会,布置一模考试。化学、历史周练

3月5日星期五全天组织学生参加一模考试。同时组织老师阅卷。3月6日星期六全天组织学生参加一模考试部分老师参加市统一阅卷3月7日星期天部分老师继续参加市统一阅卷。做好阅卷成绩分析工作。3月8日星期一数学周练3月9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重点做好一模成绩分析物理、政治周练,3月10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重点做好一模成绩分析英语周练3月11日星期四化学、历史周练

3月12日星期五语文周练3月13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召开年级教师会生物、地理周练3月14日星期天召开家长会,晚上班主任例会3月15日星期一分班召开师生对话会数学周练3月16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物理、政治周练,3月17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英语周练3月18日星期四化学、历史周练3月19日星期五语文周练3月20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开始进行文、理综合训练(每一周1次)3月21日星期天上午理科零班补课,下午生物、地理周练。晚上班主任例会3月22日星期一数学周练3月23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物理、政治周练,3月24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英语周练3月25日星期四化学、历史周练3月26日星期五语文周练3月27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进行文、理综合训练。3月28日星期天上午理科零班补课,下午生物、地理周练晚上班主任例会

3月29日星期一数学周练3月30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物理、政治周练,3月31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英语周练4月1日星期四化学、历史周练4月2日星期五语文周练4月3日至10日参加市研讨会,文综、理综合训练4月3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进行文、理综合训练4月4日星期天上午理科零班补课,下午生物、地理周练晚上班主任例会4月5日星期一数学周练4月6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物理、政治周练,4月7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英语周练4月8日星期四化学、历史周练4月9日星期五语文周练4月10日至16日分类指导、学法指导。文综、理综训练4月10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进行文、理综合训练4月11日星期天上午理科零班补课,下午生物、地理周练晚上班主任例会4月12日星期一数学周练4月13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物理、政治周练,4月14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英语周练4月15日星期四化学、历史周练

4月16日星期五语文周练4月17日至23日各班出一期高三后期学习方法和心理指导黑板报4月17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进行文、理综合训练4月18日星期天上午理科零班补课,下午生物、地理周练晚上班主任例会4月19日星期一数学周练4月20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物理、政治周练,4月21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英语周练4月22日星期四化学、历史周练4月23日星期五语文周练4月24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进行文、理综合训练4月25日星期天上午理科零班补课,下午生物、地理周练晚上班主任例会4月26日星期一分班召开二模考试动员会,召开全年级老师会4月27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物理、政治周练,4月28日星期三全天,组织二模考试4月29日星期四全天,组织二模考试老师参加二模考试阅卷4月30日星期五休息5月1日星期六休息5月2日星期天补上一天的课,讲评试卷5月3日星期一分班进行二模考试小结

5月4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物理、政治,对二模考试进行分析开展班级之间排球友谊赛5月5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

文、理综合训练5月6日星期四开展班级之间排球友谊赛5月7日星期五开展班级之间排球友谊赛5月7日至14日加强与外界联系,获取高考信息、交流卷。命一套难度较低的模拟试题5月8日至9日第一次考前适应考试5月9日星期天分班召开老师碰头全晚上班主任例会5月10日星期一数学高考模拟检测5月11日星期二英语高考模拟检测5月12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文综、理综训练5月13日星期四语文高考模拟检测5月14日星期五自由复习

5月15日至16日第二次考前适应考试5月15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物理、政治周练5月16日星期天晚上班主任例会5月17日星期一数学高考模拟检测5月18日星期二英、数、化、地备课组活动,重点:考试技巧辅导英语高考模拟检测5月19日星期三语、物、生、政、历备课组活动重点:考试技巧辅导文综理综高考模拟检测5月20日星期四语文高考模拟检测5月21日至22日第三次适应性考试5月25日至31日摆滩设点,各科从信息卷和交流卷中重组一套模拟题6月1日至6日回归课本,讲解重组卷,猜题押题。“应试”指导、心理咨询6月7日至8日学生高考,老师时刻关注学生情况,尽可能的减轻学生心理负担6月9日至11日指导学生估分,填报相关志愿

第4篇

备考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为起始。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个比较清晰的调控。

1.制订高考复习计划。“备学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环节,问卷调查是沟通师生的重要渠道。高三复习伊始,就要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据此制订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热点和难点。每一届的问卷都有修改与完善。2011届复习之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只有14%,学习时间在六科目中最少的是语文。学生知道背诵与默写很重要并努力了,对于字词读音没有信心,劣势点还有句式仿写与现代文阅读。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习习惯与兴趣,结合优劣点来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段。在考前一个半月的二轮复习时,又设计了知识点自我监测表,使学生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此时,适当地再调整复习计划,节约了复习时间,调剂了枯燥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一些自制的问卷或者学生的反思小结,让学生自己熟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答题得分等。学生有了自我反思,就能自主地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安排。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转化老师所提供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有意义地建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师的全面帮助下,学生自查知识点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途径,学生因此会视学习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备考效率。

当然,获取学情还有多种途径,如检测、师生座谈、个别谈话法等等。

二、兴趣培养是备考的保障

高三语文复习课是否还需要生动的课堂互动?是否就是大量语文知识的满堂灌?高三的语文课为什么让学生感到如鸡肋一般?究其原因,由于过多地强调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参与,过多地强调习题训练而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复习课,先罗列知识点,习题讲解,再练习巩固,归纳小结,学生成了机械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单向地接受,老实地被灌输,自主复习无从谈起,主动探究、自我发展丧失,所以学习就成了了然无趣的事,效果大打折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三复习备考亦如此理,教师切莫以升学压力为借口而忽视了学生的爱好与喜欢。复习备考既是一场技术战,也是一场心理战。试想,学生若毫无兴趣了,复习备考的效率从何而来?复习课也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精彩的导入、适时的互动、积极的探究,都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高高在上”的高考真题,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入学生内心?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复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相辅相成,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三、专题练习是备考的手段

专题复习是高考复习主要的形式,那么选择复习的专题和习题就是关键的环节,过多的无效题只会增加学生的压力而无益于提高成绩。教辅资料往往搜集了各省甚至地市的多轮模拟试题,我认为这样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提高备考的效率?看好和做好高考真题是关键,总结最近三年的全国、省市高考题,剔除各地教材考纲差异,再分类按专题由学生来完成。做过了,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并在以后解题中都必须参照高考真题的解答方式进行。

例如,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先归纳出答题技巧和常用术语,再选取高考真题十余篇,让学生对照剖析进而熟悉历年的考点、题型、解法。现代文阅读的常见答题形式有:(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在文首的常见术语有: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打下伏笔,设置悬念,总领下文等;在文中的常见术语有: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领下文等;在文末的常见术语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等。(2)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性”;排比,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地强调了“对象”的“特性”;设问,引发了读者对“对象”的“特性”的思考等等。这些都要先回答出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并结合语境再展开。(3)某一个词语可以换成另外一个吗?当然不能,答题的常见技巧是按照词性来进行的。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诸如此类,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能清晰地看到,高考题也有着严密的答题规范和可以把握的答题技巧,学习兴趣更浓,学习信心也倍增。

四、思路分析是备考的灵魂

考试本身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高考备考不能只看做了多少题,而重点在于掌握了哪些思路。复习考点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对于考题的思路分析,是将大脑思维转换为语言思维进而形成文字的核心,是备考效率提高的灵魂所在。

在高考真题的剖析讲解中,要帮助学生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优化考试心理,消除得分隐患。参考答案要让学生认真领会,找寻得分点,抓住有效点。

选择题的解题思路是,对于每一个备选项,必须要确定是否能够准确地判断是非,一道题避免出现两个以上似是而非的选项,不能在模棱两可中捉迷藏。要求学生严肃订正选择题的态度,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字词薄弱、题干阅读的信息遗漏,还是思维方法错误,都要做到明确并慢慢改进。

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要记住常见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格式,明确得分点。主要是,有问必答,先问先答,问什么就答什么,怎么问就怎么答。

写作题的思路是,首先要保证答题时间,每个学生经过自我监控,都要预留恰当的时间。其次是书写认真、合乎规范,强调美感与可读性并重。

第5篇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策略以学定教高效

新课改以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似乎深入人心,而现实中,这些理念仍然停留在口头上。由“以生为本”衍生出的“以学定教”乍听振聋发聩,而到实际教学中往往还是以师为本,以师定教。以学定教,那就要分析学生学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等等,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因为教之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所以课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笔者作为高三分管校长,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 从作业中了解“学”,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我刚工作的时候教的是初中,记得那时候每天都有很多作业要改,但是到高中之后,我发现改作业好像不是语文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批改任务基本上集中在大小作文上,日常性的作业基本上就忽略了。所以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练习册上一个问答题只是几个字,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轻率浮躁的习惯,一到考试语言组织总是出问题。而且老师不批改作业,也就无法及时了解学情,及时调整。

所以本届高三,我要求组里老师每天必有批改的作业,而且每项作业上都有分数,每周必须有一次作文成绩,大小作文隔周一次。一开始老师们有点抵触,认为语文很多作业不好以分数量化。但是我们知道高考就是用分数来衡量的,所以每天必须有书面作业,而且要收上来批改,如果是一早的课,课后也要回批给出分数。每个班有一张登分表,由课代表每周五交到年级组。

这个工作做起来之后,老师确实很辛苦,但是收效也很明显。比如复习到语言运用、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的时候,这些都是要学生用语言表达的,哪怕只有几个小题,老师在批改之后的讲解更有针对性,也更轻松自如了,学生因为老师的批改,做起作业来也更认真,听起课来也更投入。而且教学相长,批改作业过程中会给老师很多讲解的灵感,甚至会丰富原有的答题思路。

批改之后,我们要求老师尽量使用实物投影,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展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所以我觉得学生为什么那么在乎数学,这和数学老师每天必须批改作业有关,我们即使不能像他们每天几套作业的批改量,但每天一次还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显性的反馈和激励的。

二、 从旧题中反思“学”,温故整合,事半功倍

高三复习永远有不断的练习材料出现,新的题目永远也做不完,其实在一段时间后,尤其是第二学期,回顾旧题,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并能自己把它矫正,能力更容易得到提高。且由于是旧题,会降低难度,又加深印象。况且,无论是考试还是专题复习,学生都已经接触了大量典型性的题目,能把它们全弄明白,各个知识点也就掌握了。对学生而言,整合贯通旧有知识可能会难一点,所以我们备课组就集中力量,落实这项工作。

我们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课集体备课时间,第二学期的集体备课我们除常规性工作外,主要就是重点突破,通过每月一次的互评课,对有提升空间的、学生掌握又不太好的项目进行集中专题整合探讨。

举例1:二模之后,我们把所有的答题思路和模式等,和学生一起整理成专题知识清单,把厚厚的教辅资料整理成几张纸,方便学生巩固。针对学生几次考试中的弱项如“现代文阅读语言的表达特点”,我们专门讨论了一次专题复习,就是从曾经学习的课文语段和曾做过的试卷习题中,寻找典型的语言特点术语词,让学生感性接受积累这些知识点,建构他们的知识清单体系,然后又重做曾经考过但得分不理想的语言题,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问题,再进行巩固训练。

举例2:作文复习,坚持专题化、序列化,不同点是加大前后专题知识的勾连,尤其是紧扣学生的实际状况。高三第二学期关于作文的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复习专题(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选择运用材料)、上课思路、材料选择等,听课结束后集体再研讨,然后全年级共用教案课件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回顾整合曾经做过的题目,自主分析,总结自己的问题和经验,学生必须是这个过程的主体;重点二,老师加强指导,针对共性问题提供解决策略,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帮助升格。

三、 在检测中紧扣“学”,以学定考,稳步提升

看了不少名家关于语文教学的心得,他们很少提及练习和考试,不知什么原因。但是考试、检测依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到来,因为有回避不了的高考,于是不断地练,不断地考,大概就成了现在高三的一大特征。也有很多教师抱怨,这打乱了本来的教学节奏,一考试,原来的教学不得不停下来,从备考到试卷讲评,动不动就是半个礼拜。

但是经验和能力的获得往往来自实践,实践之后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检测、考试也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是自我激励的重要手段。光学不练,学生发现不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从进步。再退一步说,学生始终是要参加高考的,平时不练,高考岂不傻了眼?

但是练也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教师始终要从学生出发,明确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每一次练只能是对学生的一次伤害,弊大于利。

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

策略一:学考结合,正向激励。除我们无法掌控的考试外,我们一定要让每一次检测都能给学生以正向激励,就像架子上的葡萄,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必须立足于所复习的内容,复习什么就考什么,根据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检测,一点一点帮助学生掌握。

策略二:化整为零,重点强化。不要动不动就是“高考仿真”,把高考的题型分解,在阶段性检测中重点强化某一类题型,让学生得到充分检验。至于高考仿真卷,可以到第二学期再接触。

策略三:自主纠正,自我消化。现在每次检测,我们都是网上阅卷,小题得分下来之前,我们都会把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答案自批。小题分下来后,学生再回批,从而发现自己认识上的问题。教师再针对学生得分低的项目或容易忽视的地方有重点地讲评。自主学习,学生更容易掌握答题规律,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提是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即使一开始没有,慢慢培养,也会形成。

而作文,根据得分,先同学互批,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角度写上评语,教师再复批,指出评语中存在的问题。作文如果只有一个分数,学生不知其所以然,那么考多少次都是一样。

策略四:矫正训练,巩固到位。检测也是复习,应该说是一次很好整理提高的机会。所以每次检测之后我们并不是匆匆讲完试卷赶往下一复习点,而是充分利用这一次检测,让学生得到强化和提升。

高三基本上每一次大小考试都是网上阅卷,在批改中,备课组有针对性地要求阅卷中注意截屏,挑选典型错例,每人把自己负责批改项的问题整理成学案,再提供一些同类型的反馈训练题。学案的内容主要包含:该题得分情况,出现的问题,学生错例(截屏),巩固练习。

挑选错题类型时,我们主要侧重那些如果被指出来并得到重视就可能被改善的问题,例如书写不规范,思维打开方式的不严谨、不全面,读题不细心导致扣题不准确等。课堂讲评时,学案和PPT结合使用,基于学生问题,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四、 在同步考试中体验“学”,设身处地,有的放矢

教师同步参加考试,一度受到非议,但是教师不亲自参与考试,在指导学生考试上更多的是想当然,而非真正从学生思维出发来指导。这一届,我们要求老师们无论大考小考,都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

参与考试和自己备课式的做题感觉是不一样的,备课做题基本上是看看题目大体有个思路,然后对照答案再去分析理解,然后把自己理解到的讲给学生听。而且我们很多时候是由答案推导思路和方法,但是学生拿到题会怎么想,他会怎么组织语言,这些我们很少去想。而同步考试就不一样了,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教师要把试卷写满,既要理解题目,又要寻找答题思路,还要组织语言,真正从一个应试者的角度去感受,而当答案下来后,再来分析问题所在,这样,讲解时和学生的思路就更贴近,也更能帮助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