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二生物必修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总结

时间:2022-02-04 18:3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二生物必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二生物必修总结

第1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1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于生物学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开设生物,学生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包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实验班练习编写、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普通班课堂笔记和练习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一种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内质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二(86)、(87)、(88)三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高二(88)班是文科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学习刻苦用功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除少数学生成绩比较好外,大多数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会考”展开进行。由于会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于理科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4本学期,我担任高二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高二生物教学个人工作计划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工作计划,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以教材为根本,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夯实基础,活化能力;抓实训练,讲求效果;加强协作,优化氛围,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二、基本要求:

(一)立足双基、夯实基础

生物必修3的教学要做到“立足双基、夯实基础、单元过关、梯度性提高。以基础为主,注重书本基础知识的讲解,尽量把每个章节中的重点的知识点讲清讲透,,配以课堂练习和单元练习进行巩固,做到“堂堂清,节节清”夯实理论基础,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以讲带练,理清生物学知识,为全体学生的学业测试打好基础,为部分学生选修作准备。

(二)改善教学方法

1、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2、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备课,把时间花在备课上;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效果落实课堂上。

3、坚持互听课活动,每人每期互听课不少于20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每周一次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包括下周所有教学内容,主备人预先备课,人人发言,并有记录。

5.坚持落实组内公开课活动。

全员参加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做到全组“两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

7、同心协力,互帮互学,信息、资料共享,教学研究气氛浓厚。

8、注重教学中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好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动力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向课堂要质量。

力争上好每一节课,要加强备课,防止复习中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盲目性。课堂教学做到:一节课一个中心;抓重点带一般。重点知识要抓住基本要素,提高课堂效率,再现和归纳知识结构

10、向辅导要质量。

一要依据教学目标适当留作业;二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发现问题,为辅导提供依据;三要及时辅导,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另外要结合各类过关考试,进行考后分类辅导推进。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体目标及要求

1、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描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和原理。

2、初步学会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现结果。

3、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理解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的问题。

4、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5、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四、参考资料《45分课堂作业》、《生物必修3同步导学》

五、建议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读书背书

2.树立生物学基本思想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给学生一点联想

第2篇

充分整合本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组内听课,将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资料和教学特长加以组合使用,并且积极联系校外资源,拓宽思路和广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近几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化学高考对课本实验的考查力度在加大,突出了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

课改以来,化学考试说明中都非常重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考查。重视与此相关的化学题目,注意搜集高考前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有机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的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应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高二年级共有6个化学班,其中4个理科班,本学期化学教学内容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学情分析: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必修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材分析

《有机化学基础》是为了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本期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掌握重要的有机物的制备,使学生能够运用有关有机化学的原理及有机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具体工作措施

1、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①利用每周四下午的备课组活动时间,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②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听课,落实课堂教学,提高“优质课”百分率。

③还要探讨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制定学案和周周练的习题。

④学案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以利于课堂的实施,

⑤选择最优的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益,使本学科 的教学稳步推进。

4、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而言,一定要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5 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注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化,为高三教学作准备在确保尖子生的情况下,要做好补差工作。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促优补差工作可在晚自习或周六周日进行。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

6,精选每周的测验题, 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并且要注意习题的讲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不同试题间的关系,将各类习题和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以方便学生掌握,并有利于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应用。选修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总结,不孤立的进行教学,把握当前内容为主,连带复习前面的知识,最好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7、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并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的下降,或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在新知识的教学时,学生还有许多化学知识没有接触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太少而否定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会妨碍知识的获得。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比较好的教学策略是既重视学生的活动,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

8.灵活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形、图片、声、光等。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选修3这一模块探索到物质微观结构,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强,并且这一模块的理论艰涩、隐晦、难懂。学生不易掌握,教学过程中最好采用模型教学法实施教学,但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型较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所以实施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论的理解水平,提高学习效果。

六、具体落实措施

1.坚持至少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同时坚持选修小组、必修小组每天讨论制度,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

2.在每一章新课开始之前,由备课组长进行分工,组内老师轮流备重点、备难点、明确新教材难度的把握,并提供详细的教案、课件,为全组成员提供资料,共同探讨,提高效率。

当然,虽然任务分到了各个负责主备的老师处,但全体成员都会提前熟悉教材,做出自己的思考。

3.精心筛选题目,适当补充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力争做到减负增效。

认真出好每周一次的限时训练。认真落实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4.做好单元过关和查漏补缺工作,每章完后进行一次单元小考,每节课前5分钟,做一些巩固练习。

5.认真做好阶段考出题、审题、考试阅卷工作及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6.结合本年级的现状,对于文科班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要求在上学期将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全部结束,本学期开始化学1、化学2以及《化学与生活》的复习,准备迎接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

对于理科班的学生争取在本学期内将选学的《有机化学基础》全部结束。并准备学业水平测试。

7.认真开展“培优补差”活动,本学期,在高二年级竞赛班的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加强对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优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争取在下学期的化学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做准备。

8.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教辅用书。

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9.坚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实验的实施方案。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本学期高二化学主要开设选修课程,高二共有二十个班,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有十二个班级开设《化学反应原理》,八个班级开设《化学与生活》,经全组讨论,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本学期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主要指导思想,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本学期高二化学组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面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教学方案,保证我校的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一次过关率,力争圆满完成学生学业修习任务。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开展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把研究新课程中增加的实验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设置与旧大纲的不同点为突破口,深刻、具体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引,对照课标进行备课,特别注意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实验、知识顺序的编排的不同,注意研究不同的教材对课标的'知识点阐述、教法上的不同,从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本学科的教学稳步前进。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在教学上采取稳步前进的策略,即新课要求讲解详细,适量的作业,及时评讲,加强解题方法的讲解,遇到学生不过关的地方要及时补上,以减少高二复习的压力。

二、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课程选修修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模块,教材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基础”三个方面介绍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这些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有其理论的实际意义,更有其实用价值;是核心的基础化学知识,而且对于学生以后从事科学与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选修《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关注营养平衡,第二,促进身心健康,第三,探索生活材料,第四,保护生存环境。

从知识体系上看,《化学与生活》更多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角度展开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生活问题:营养与健康,生活与材料,环境和生存等,知识点深入浅出,充满生活情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及时引学生对化学的重新认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热情。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高二后由于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化学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建立,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必要时对他们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成绩稍微好的学生更要不断加强指导。教师需更快,更好地走近与了解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信心与鼓励,并认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化学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做好铺垫。

四、分层推进措施

1.认真分析研究新教材,以及学习学生的特点和基础知识,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高二化学教学及高二化学复习。

2.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开展教学辅导。

实现优秀生和后进生分类教学及辅导。

3.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交流会,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课堂组织及教学目标

4.加强学生学习化学心理辅导,从生活中的常见的问题和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生活和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外的兴趣,调整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和习惯。

5.收集同类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开展及时的学校和教研室的教学交流和探讨,并及时调整的教学目标的措施。

6.化学班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重于实验和课外知识的探究和收集及整理,加强逻辑教学,落实基础知识。

7.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8.指导学生作好课堂教学笔记,加强交流学习。

认真及时更改错题。

9.根据年级组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学校的要求,开展虚拟班补习,落实每一层次的学生的针对性辅导。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3一、背景分析

高二化学备课组现有教师5人,每个老师都有从事高二教学的经验。本届学生整体的基础较差。对于理科同学,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们高考中冲本科;文科同学高一的化学基础比较差,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让他们顺利地通过高二会考。

二、基本目标

理科班:完成选修5内容。

文科班:主要以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为目标,完成选修1的教学任务和必修1及必修2第一章的复习。

不管是理科班还是文科班,在教学上要重基础,不要过多的将高考的要求下放到高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经确保有较大的推进率。

另外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开展化学竞赛、实验化学、化学思维方法训练等校本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工作重点

1、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2、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其他老师进行讨论补充。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同时认真学习教务处的工作计划,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不断提高适应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编写好教学和案作业纸,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

(1)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

(2)要注意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好,中,差学生的平衡发展,同时作好分层教学工作。

(3)继续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4)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备课组活动的重要内容,做好对外开课周的研究课、以及校内公开课、汇报课的开课和评课活动,经常性的进行互听互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5)备课组老师的工作分工

所有老师参与选修班的教学案和作业纸的编写,黄波和邹颖老师负责非化学班的教学内容的编写,吴光明老师负责教学案和作业纸的审核、网上资源的下载,闵启发老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4一、工作计划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共有14个理科班,其中为重点班,其余均为普通理科班,高一时基础比较差,从第一学期还需要一个熟悉和相互适应的过程,希望能尽早进入状态。理科班周课时为4节。理科班第一学期上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学期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章),学生配套教辅为《名师金典》。

本学期,将以学校教务处工作意见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高二化学教学工作。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书中的一些实验、活动建议,对于大家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注意观察在自己周围发生的化学现象,思考和设法进行模拟或实验,大自然将成为无所不在的大课堂。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等内容,包括“认识有机化合物”、“烃和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和“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五章的内容。

从知识体系看,是在必修2第三章和第四章部分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1)建立官能团体系,认识更多的有机化合物;(2)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走进有机合成的世界,体会合成的思想和方法。但本学期主要学习第一章最多到第二章内容。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名师金典》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成立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奥赛小组),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力争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全面通过。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6节,主要学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向高考辐射。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目标

1、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3篇

新高考,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困惑,但或许其中蕴藏着很大的机遇,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对大类学生主要目标是达到二本分数线,对美术、音乐、舞蹈特长生由于几乎只1/3的时间,不仅要完成选修三的学习,还要进行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三的复习,时间非常紧张,尤其是对于舞蹈班来说。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重点对三个必修模块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比较,在新的情景中分析讨论,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过关。

另外,对大类学生进行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复习,涉及许多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以及生态工程。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是对各项技术的基本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的理由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关注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绝大部分已经遗忘,所以需要对基础进行过筛子似的复习,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复习以及在新的情景中的应用和拓展都存在明显的劣势,所以需制定周密且可行的教学计划,抓住每一个细节,抓实每一个过程。

四、 方法措施:

(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明确教学内容

要认真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尤其是考试说明中注重考察的内容,并且注意I和II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并且与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看看提高的程度。

认真分析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部分的行为动词要达到的目标,注意能力要求。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统一测试,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将高二做过的试卷、习题整理出来,选出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的集中评讲,达到知识点过关的目的

(二)重新设计章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需要打乱课本原有的章节结构,设置具有一定思维性、可操作性,又能起来阶段小结作用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每一单元围绕单元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进行单元检测且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疑难、改进教学策略。针对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单元复习时基本课本顺序为主线条,从落实基础知识开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质量。

(三)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实验多方位专题复习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设置如下几个专题:

1、 植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2、 动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3、 遗传专题

4、 生物与环境

5、 选择题解题能力专题

6、 实验专题

(四)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试题设计上讲究适量、适合测试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同时重视对学生比较,图表分析、实验等答题能力的培养。练习的批改上讲究细致、实效,学生的每一份练习都是学生的辛勤劳动成果,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我认为无论如何都得重视学生的每一次练习,做到精改精批,在训练的基础上做到快反馈,快反馈不仅使我对训练中的每一个问题或集体或个别能进行矫正或强化;还能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和教学进度;能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五)注重辅导,加强检查力度。

20xx年高三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二)面对着高考录取方式的调整,语数外在高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而对于生物,为了打好高考这场团体战,我们生物老师更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落实精讲精练,我们相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全体备课组将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在高三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将踏踏实实地做好高三的教学工作。

我们高三备课组虽然人员较少,但依然踏实前行,把各项工作做到位。我们根据新的高考要求,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本学年的教学进度以及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下面浅谈一下高三生物的复习思路:

一、高三一学年的教学进度:

教学思路: 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 把握要求、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总体上分两轮复习,重点要第一轮复习(以章节复习,适当进行整合,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

本学期完成必修课本和选修三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复习完必修三后可以每周做一份综合试卷,提高学生的整体性和综合意识。第二学期在一模前进行选修一及实验专题复习和综合试卷的练习,争取在第一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模以后则进行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的形式。

二、本学期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㈠准确定位,因材施教:

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高考要求(重点是B级的达标人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难度系数上不是面向高考试题的全部,而主要定位在85%。(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是6:2:2,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能拿到试卷上80%分数。此外,对于班内少数学有余力的同学,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练习。争取高考试卷上的20%。而对于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则相反。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高三备课组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坚持集体备课,分章节由专门老师负责有关的知识点扫描、教案和统一练习、测试,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

㈡教学策略:

1、抓好基础

高考不管怎么考,基础知识始终少不了,能力的培养,更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历年的高考卷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今年的江苏高考卷更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对于基本知识点逐章逐节进行复习,生物学科虽属理科,但一些基本的知识相当一部分需要记忆。今年,我们在每一章复习完时,都进行基本功测试。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

2、方法指导

在高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往高三学生的困惑表现在:有的同学花了时间在生物上,就是学不好,不知该如何来学生物;还有的同学是题目看上去会的,也理解的,就是不知如何来解题。这些都说明了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学习方法和解题的技巧与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这都需要老师在平常的复习中和练习中加以指导和归类总结。

3、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繁重的,但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些同学的基础好,有些差些。 一支独秀不是春 ,对于个别同学老师尽量做好课后的督促辅导工作。

4、分工协作

在高三复习工作中,分工协作,编写好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案,群策群力,做到资源共享。

5、把握四个环节

⑴懂。虽然高三是复习,但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平时生物课训练少的事实,许多复习课只能当新课上,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听懂,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在追求进度的同时更要追求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较大的收获。

⑵做。习题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把习题作为查漏补缺、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习题,我们切实落实精选、全批、选讲、订错四个环节,同时,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去认真做,在做中有所得。

⑶思。

①在教学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始终在思考中度过,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感到有点累。

第4篇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生物会考只是针对文科班的学生的,对于文科班的学生而言是及不重视生物会考,因此会考复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特点阐述了关于新会考的几点做法,从这些做法中,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会考复习效率。

关键词:生物;基础会考;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会考也发生较大的改变。现只由文科班的学生参加理科的会考,而这些科目是不需要参加高考的科目,因此对于大绝多数学生来说从心里上就不够重视,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复习生物显然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复习时间紧,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因而生物基础会考复习任务是比较艰巨。在这么紧张的时间里,如何使会考复习效率达到最大化,就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主要是提前制订好复习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订是做好备考工作的前提。认真研究往历年来的会考试卷,总结经验。最关键是上好每一节的复习课,向课堂要效率,尽可能把把主干知识在课堂上都消化清楚。

一、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定位

今年是我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一次生物会考,由于新课程改革,会考内容包括必修本的三本书,而这三本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需要108课时上完,但由于课时比较紧张,生物高二时才开课且每周只有3个课时,这样的课时对于新课程来説是有点紧张。新课直到5月15日才结束,剩下复习时间就只有一个月,如何用好这一个月,怎样开展复习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必须要制定好复习计划,而且是按周的详细计划,并对这一个月的复习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备课组内成员,

二、研究会考纲要,明确考点

高中生物会考的知识范围是依据福建省教育部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纲要》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是学生参加会考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会考复习中一定要用好它。我的做法是:会考系统复习前利用大纲先让学生了解考试的时间、题型和分值,会考复习时根据大纲重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回顾每本书的知识内容,其中可以考虑用不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合,如①概念图法:利用概念图加强各个概念间的联系;②比较法:找出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③归纳法:使特定的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④图解法:简单的图综合复杂内容,这样对于提高综合与应用能力十分有利。如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点中,涉及到不少基本概念,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归纳出它们相互的联系,用图解表示,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还根据会考刚要的知识点要求整理了一套适合于文科班同学使用的《生物学业基础水平测试复习材料》,里面囊括了各个知识点,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附有试验考察的内容。

三、熟悉题型,做好专项训练

对历年生物会考卷及会考纲要进行研究发现试卷中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分值比较高,要重视;而非选择题部分出现的频率最高的内容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增殖过程、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根据试卷的这一特点我在会考前一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纲要中的选择题进行全面的复习,并特别要求学生对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更要认真复习,找出当时做错的原因。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平时练习中的选择题进行筛选,并选出150道选择题整合成一份《选择题专项测试题》,利用学生晚自习第3节课自习时间进行测试,再利用学校的阅卷机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成绩,也对自己的复习情况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非选择题部分我就给学生总结了四张历年来生物会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给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并对每种题型的题目进行详细地评析,讲评之后个别学生还有不懂之处就要求将其背下来,让后再去询问好的学生或来找我问个明白。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对这次会考的预测,要求题目自己出题,由教师整合成一份模拟卷再次练习。

此外,要重视会考考纲练习题的分析。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考纲的练习,明确作业的完成时间,然后由小组长收集同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汇集到科代表处,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分析,提高了题例课讲评的效果。

四、了解生情,合理利用资源

由于我担任文科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课时比较紧,对学生的了解也不算深刻,特别是那些后进生的了解是不够的。我又不想再占用其他的课时,因此我只能采取分组的办法,将班级原有的座位进行了大调整,调整的依据就是按照平日的考试和小测成绩将其分成四人或六人不等的小组,并设立小组长,这些小组长也就成了他们的小老师。于是对于每次测试我都不全员批改,我只要从每班中抽取几位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集中先进行题目的分析,然后让他们进行分工,每人准备在第二天晚自习的时候给同学进行试题分析讲解,我自己准备第二天晚上的自习课进行巡视,了解这些小老师是否尽职尽责。再根据这些小老师的反馈,对一些题目在进行集中讲解,不但能提高讲评效率还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激情。另外由于是学生教学生,坐在下面的学生都能比较大胆地提问,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我自己在巡视过程中也及时地了解小老师的教学情况,对个别的题目进行分析。课后再次集中班上成绩很差的学生,了解他们经过同学的分析以后,对题目的知识掌握情况,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内容,再进行分析。在时间应许的情况下我尽可能对他们的试卷进行面批,确保教师最后的辅导精力准确落实到每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上。

以上这些就是我今年在会考备考中的一些做法,但事实上成绩的取得也不仅仅靠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取得,而是贯穿于高二整个学年的学习过程中,在课一节课上我都会精心设置课堂,让课堂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让一切的问题极大可能地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学业评价——生物

[2]陈永洪.对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的体会[J].生物学教学,2008,33(4):33—35

[3]高中生物学业基础会考复习计划

[4]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生物科试卷反馈性评价

第5篇

关键词: 高三生物课程 复习课 高效课堂

根据教育部门各年级课程设置,高中生物学课程课时安排每个模块均为两个课时。如此,广东绝大多数高中在高二下学期后半学期进入高三生物复习,每周四个课时。要完成全面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本书,选修两本书的内容,期间还要完成各种测试的试卷讲评,任务非常繁重。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创设高效课堂是有效手段之一。

一、巧妙安排复习顺序,以新角度复习旧内容

在上新课的时候,教师讲授光合作用的内容基本是按照课本安排的顺序,在第一小节中首先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其中加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然后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在第二小节中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高三一轮的复习中,此内容的切入点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然后提示学生,本内容复习的光合作用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这个反应式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此反应式,鼓励学生提出和此反应式相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提出问题:H2O和CO2是如何变成CH2O和O2的?怎么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能在光合作用中到哪里去了?哪些因素在影响光合作用?这个反应式是如何发现的?由此引出光合作用过程、场所、色素、影响因素、探究历程等相关问题的复习。

从新角度复习旧内容,使新课学习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转化成复习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其间复习回忆旧知识,还有知识体系重新构建的过程,不会让学生感觉在吃剩饭。如此处理,能充分利用学习方法中的组织策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以核心概念、核心理论为中心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例如可以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把涉及光合作用的所有内容全部囊括其中,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细讲原理典例练习,培养元认知能力,为迁移而教

在2011届最后的模拟练习中,学生所做的华师附中一道涉及光合作用的习题和2011年广东生物高考中的26题蝴蝶兰的题目有极大相似性,但是高考时有学生觉察不出两者的类同之处。在模拟试卷中这种相似的题目非常罕见,但是学生不能迁移,实在令人痛心。2011年广东生物高考29题第(4)小问,要求提供监测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此内容和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主要的步骤是一样的。由众多此类问题可见,让学生在书本中的情境中掌握一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这些知识在新情境中运用的问题,即知识的迁移问题。

布鲁纳曾说:“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训练迁移的大道。”心理学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强调基本原理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学生迁移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细胞呼吸的原理、光合作用的原理、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在基本原理教学中,研究表明,影响迁移的一个因素是学生学习的例子的数目。吉克(M.L.Gick)等人的研究告诉我们,要将某一原理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需要用多个例证(不少于两个)来说明这一原理。此外,还需指出,每个例子中原理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做才会有助于迁移。根据这一原理,在进行考点复习时,教师需对相关的考点提供足够的例证进行说明,并且要循序渐进地注意使用变式训练题。要先使用和原理相似的例子,以促进学生很好地理解,然后使用变化大的例子,这样可促进迁移。根据此原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复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将课本中文字过程的描述转变为简单的方程式;将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转换为用O2释放速率表示的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规律表格转换为曲线图。在平时教学时应多关注知识迁移的训练。

为迁移而教的另外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即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和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控。布朗(A.Brown)等人研究表明在下述条件下,迁移更容易发生:(1)所迁移的知识可用原因结果关系描述;(2)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灵活应用以及在各种情境中的应用;(3)有精力从原先学习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原则。由此在加强原理教学的变式训练时,教师引导学生能够从例题中提取出问题解决所涉及的原理及相关知识点,根据题目的具体问题,如何灵活应用原理。教师在讲解习题中学生出现的共同问题时,不仅要指出正确答案,而且要指出正确与否的原因,教会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不仅是完成了作业,而且要能领会试题在考什么考点。例如:2011年广东生物高考第26题: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摇?摇(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摇 ?摇;

此时段?摇?摇(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摇?摇?摇 ?摇?摇?摇。

参考答案:有。此时段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第一、二阶段均有[H]产生,第一、二、三阶段均有ATP生成。无。此时段没有光反应,而暗反应必须要由光反应提供ATP和[H],故不存在暗反应。

解析:此题涉及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发生的时间和过程,一些考生因为题干中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所以认为夜晚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意识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本来就是连续的过程,没有光反应也就没有暗反应。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都可进行的。如果在课堂训练中,教师通过习题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并能够灵活应用,正确迁移,他们也就不会因此失分了。

三、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在复习课中,要注重详略,多讲学生需要的。如此,可以节省上课的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复习的深度。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虽然对复习内容进行过新课的学习,但是因为相隔时间较长,基础知识遗忘得非常多。针对此现象,可以让学生采取课前复习的方法解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科班学生常常因为课外作业量大而无法完成此工作,教师可以采取课上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然后在午读的时候进行基础知识识记的巩固训练。

考试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了解考纲和学生的情况,精讲学生需要的、难理解的,略讲记忆要求多、理解成分少的,使上课的时间得到最有效的应用。比如在必修一中,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内容要重点讲,而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内容可以略讲。为了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学生画真核细胞的结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细胞分裂时期的物理模型图。在必修二中,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计算是难点,需多加练习,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假说―演绎法的步骤为线索,进行复习;变异涉及育种方式要精讲多练,育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内容是必修三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的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可让学生通过调节流程图来进行复习。

参考文献:

[1]皮连生.现代认知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第6篇

关键词: 内隐学习 高中生物会考班教学 概念 特性 应用

由于近几年江苏省会考生物试题难度越来越大,会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准备夺A的学生来说难度更是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又不增加学生的学生负担。教师可以尝试将内隐学习的相关理论在生物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内隐学习的概念

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而这种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某种测试表现出来,但是意识层面却无法觉知这种规则,不能外显地把这种规则说出来。

2.内隐学习的特性

2.1无意识性。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获得缄默知识的同时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学习,事后也无法说清获得的过程。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心理对于行为的调节过程是以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特殊整合为基础的。

2.2抽象性。

郭秀艳(2002)以高二学生为对象测试,通过阈限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内隐学习自动性、抽象性及理解性等特点。内隐学习过程能够对学习任务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化。

2.3全面性和稳定性。

内隐学习具有完整性和抗干扰性。杨治良(1994)在实验中发现,内隐学习具有高效性: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保持得更加完整,而且这部分知识较之外显知识贮存密度更高,在大脑中保存得更长久。

3.内隐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内隐学习促进学生内隐知识的转化。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自然密切联系的科学,人们每天身在其中,有大量接受反复刺激的机会。“这个现象我听说过。”这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一种“我能”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欲。但内隐知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例如:学生在学习人体的体温调节这课时,常常误以为人体发热后应多穿多盖,使得身体出汗,而事实上,只有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恢复正常时,机体才会通过出汗使体温下降,如果在发烧时继续添加衣物,反会使得体温进一步升高,对身体造成损伤。学生往往会利用已有的内隐知识结合科学的解释,感觉到恍然大悟,从而彻底地正确理解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老师一讲到底的教学过程变为师生间的互动,让每个学生头脑中的内隐知识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共同达到对知识的正确的领悟和表达。

3.2内隐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

内隐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内隐学习与直觉性思维的存在有着密切联系。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能力,而探究活动常用的方法称为“假说演绎法”,即“观察―提出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规律”这一套思路。例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揭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整个规律揭示过程逻辑性很强,教学过程如下:展示实验统计的结果?邛提出为什么会有3:1的疑问?邛提出遗传因子及其规律的假设?邛据假设进行反推侧测交实验的结果比例应为1∶1?邛实施实验验证假说。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每步推导都由老师完成,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内隐知识进行大胆的推理,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周密的科学思维,而这恰恰是逻辑推理能力形成的基础。

3.3内隐学习促进学生对零碎知识的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多知识他们已近接触,很多知识已经存入他们的大脑,只是他们没有感觉到。他们往往为不能将很多零碎知识逐条进行记忆而苦恼,当某位同学提出这一知识时,他们会很快地说出:“对,就是这个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内隐知识将零碎知识进行串联起来以便很好记忆。例如:我就做过这样的试验,在必修一学习后,让学生复习时这样进行,回顾细胞膜的物质组成时导出膜的结构是怎样的,物质的性质同时影响着膜内外物质的进出,进一步导出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再进一步联系到细胞膜的功能,往往这些知识的联想都是无意识的,但若经常这样进行记忆,自然而然这些知识就会很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内隐学习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串联,最终很多学生都惊喜地发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4内隐学习促进学生在较短时间获取最佳学习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具有一些隐性知识基础可能会更好地形成外显知识。这就启发我们想要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最大效果,应以内隐学习为前置,而后再进行相应的外显学习。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过程前先播放几遍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影片,让学生感觉在看影片资料的同时获知分裂的大致过程。当然,在播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产生一些疑问,如形态数目变化的究竟是什么?在分裂过程中出现橄榄球式的东西又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已有的分裂过程的知识进行外显学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结语

当然,外显学习同样也是学习的重要的一种形式,或者说在学习当中,既有内隐学习成分,又有外显学习成分。单独强调内隐学习也是不可取的,关键是这两种成分如何配合,从而有机地促进我们的教学,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ReberA.S.Implicitlearningofartifieialgrammars.Journalof VerbalLearning&VerbalBehavior,1967:77,317-327.

第7篇

关键词:果酒;发酵;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135-02

一、实践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1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课题1内容。其中果酒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发酵饮品,制作所需材料多种多样,同时成本也不高,制作并不需要特殊的实验用具或器材,可操作性强,且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学生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因此只要明确实验原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

2、学情分析

生物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动手操作有浓厚的兴趣。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敢于大胆尝试。传统的酒文化和果酒的保健养颜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制作果酒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说出果酒制作所需的菌种。

(2)说明果酒制作的原理。

(3)写出果酒制作的实验流程,并分析影响发酵的因素。

2、能力目标

(1)根据果酒制作原理,设计果酒制作的实验操作过程。

(2)参与制作果酒的过程,分析评价发酵的结果,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结合教学条件,采用课上课下即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课前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自学本课题内容;课上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建议及参考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组间口头交流,确定可行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相关评价及建议;课下学生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实验操作,并做好观察记录;中期汇报成果,学生之间对中期成果进行评价、师生共同对学生能否在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能否就问题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能否并实事求是记录观察的现象等进行评价;对实验后期工作提出必要的指导和建议;继续完成实验,最终进行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并进行最终的适度评价。

四、实践活动过程

1、活动前准备

学生自学本节内容;收集有关果酒及家乡葡萄酒制作的相关资料。

2、学生操作及调控

(1)课上: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谈自己对果酒的一些认识;请学生品尝教师制作的葡萄酒。

多媒体展示制作果酒的基本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指导学生根据流程、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评价。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建议:如方法、材料及容器的选择、处理;发酵条件的控制;技术咨询(如向家长请教家庭酿制葡萄酒的方法和过程等)等。

(2)课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装置、准备发酵罐、按照课上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3)中期汇报(发酵7-8天)。

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的进展,对学生能否在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能否就问题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观察现象、设计的方案是否有独到之处等进行评价。学生之间对中期成果进行评价,对有创新价值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交流。

(4)成果的汇报、展示、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践的过程,展示其作品,小组间相互品尝和评价,交流制作果酒的经验,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完成实验报告。

(5)实践活动延伸。

针对个别学生的作品中出现了“酿酒不成变成醋”的现象,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解疑和指导,进而引出果醋的制作,并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在制作果酒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果醋的制作。

“果酒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原理:

(1)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反应式如下),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 ;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果酒,并掌握其原理。

实验材料:新鲜水果、玻璃瓶或矿泉水瓶、水果刀、剪刀、榨汁机、纱布、记号笔、75%消毒酒精、塑料手套。

实验步骤: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取葡萄一公斤,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3、将一半左右的葡萄放入榨汁机中,榨汁。其余的葡萄用手挤碎(手上套塑料布,以防杂菌污染)。

4、将其装瓶,(将操作3的葡萄浆各装一瓶,但注意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瓶子总体积的2/3),密封瓶口置于实验桌上(室温控制在18~25℃)。

实验记录:

实验起止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实验结果分析:我们果酒的制作都做得挺成功的,果酒的味道纯正,其中未榨汁的酒味最浓,且有甜味,溶液颜色粉红色,味醇色正;榨汁的果酒酒味较浓,有酸甜味,溶液呈棕褐色。值得庆幸的是,所有瓶中的果酒都没有变成醋!

实验误差分析:未榨汁的果酒酒味比榨汁的果酒酒味纯正,可能是搅拌机里有杂菌。

参考文献:

[1] 朱正威,孙万儒,赵占良.《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沈 萍等主编.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8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教学设计;三维目标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12-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创新教学设计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为创设和谐的课堂而进行的设计”,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活动。当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化学创新教学设计的主要类型有情境体验式、实验探究式、问题解决式等。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知识、方法与能力的有机统一。日常教学设计中,不乏有新奇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但在这些创新中该如何避免创新流于形式、创新与课程目标脱节,该如何体现课堂教学设计的完整性、逻辑性、线索性,该如何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等等,都是创新设计中必须关注的实质性问题。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对创新设计的认识,以期能更好地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实现“三维目标”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也期望能为教师准确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服务。

1 从分析学生的已知、未知之间的联系中寻求创新设计

从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设计理念可知,现代教学设计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与认知水平的分析研究,强调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但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如何才能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如何才能确定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若能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已知、未知,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实现创新设计与三维目标的紧密结合势必有所帮助。

例:苏教版高二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乙醇的脱水反应和卤化反应”的教学设计:

熟知学生的已知、未知后,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知的内容简要回顾;学生能知的,让学生自主获得;学生难知的,恰当引导,重点探究。只有这样,课堂结构才能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也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切实为学生服务,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既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深入挖掘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述案例在学生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CH2CH2-Br、CH2CH2-0H结构相似”的基础上,确定了类推法、实验探究法,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知识、方法、能力的有机统一。通过亲身探究体验,使学生认识到类推法、实验探究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的思考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师生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乙醇的新的化学性质;通过联系已知,使学生整体把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若直接让学生在复习乙醇旧知的基础上展开断键假设、实验探究,虽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所创新,但由于知识、方法铺垫不够,师生容易陷入探究困镜,学生易产生无效假设、教师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引导学生达成主要教学目标,易导致知识生成性不强、学习方法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课堂效率不高。

深入挖掘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化学学科内在的知识规律、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本案例从反应机理看,溴乙烷的水解和乙醇的卤化反应都是SN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两者的消去反应机理也类似,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特点,确保了“科学类推”的前提。再从教材编排看,醇被安排在卤代烃后面,酚、醛、羧酸的前面,卤代烃的学习指导醇的学习,通过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掌握学习烃的衍生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为后续学习服务。因此醇是学习烃的衍生物的重要枢纽,在醇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明确了醇的教学重点,教师也在分析这些内容中提高了自身的学科素养。

2 从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中寻求创新设计

学生的学习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认知过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比较顽固的错误时,说明其在某一认知环节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学生在理解新知时缺失相应的知识铺垫,可能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有所欠缺,也可能是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少认知内驱力等。因此,我们若能找准学生产生错误认知的原因,相应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就能实现教学目标。

例:甲烷的空间构型教学设计

分析:学生在必修阶段学习甲烷时,常暴露出“甲烷是平面结构”、“CH2Cl2的结构有两种”的错误观点,有些学生需要反复巩固才能转变该观念,有些学生甚至到选修阶段学习有机化学时,还出现以上错误。究其原因,可能与这些学生缺少空间立体思维习惯有关,也可能与他们对甲烷与CH2Cl2之间的空间关系认识不清有关,也可能与他们不会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有关。这些分析说明仅仅通过在课堂上呈现甲烷分子模型的教学方法不足以使全体学生从根本上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设计思路:甲烷分子式确定一根据价键理论,用橡皮泥和牙签分组搭建模型一小组讨论,结合客观事实(键角种数等),得出正确结论一动手操作:在甲烷分子球棍模型上,用Cl替代H,确定CH2Cl2结构种数一动画模拟、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通过旋转和重迭观察有机物的立体结构,培养立体思维一师生小结甲烷的结构。

该设计的创新在于针对学生产生错误观点的原因,通过模型探究与动画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新知、习得方法、提升能力。模型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和“讨论”中有机会暴露自己的元认知,有机会运用已有知识批判思维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也让学生认识到“模型假设法”在人类确定分子结构中的应用;动画模拟分子的旋转和重迭,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判断同分异构体、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

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往往暴露了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缺失,它的存在佐证了旧有的教学设计的低效或无效性、说明了设计与目标的脱离,因此它是我们实现创新教学设计的重要着眼点之一。

3 从实验之间的联系中寻求创新设计

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实

验创新”毫无疑问是教学设计创新的重要切入点,但若能在关注“实验本身创新”的同时,研究“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达到更好的创新效果与教学效果。

例:必修2“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

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涉及的实验较多,有Fe3+与KSCN溶液反应、Fe2+与氯水的反应、Fe3+与铁粉的反应、Fe3+与铜的反应等,这些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到Fe3+的检验、Fe3+与Fe2+的相互转化、Fe3+的应用等重要知识点。若将这些实验与人类的认知过程联系、重新排序,不难发现,这些实验之间存在―定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设计思路:

将多个实验串联设计成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以连环相扣的问题解决推进整节课的进程,较好地落实了知识获得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问题解决过程中,以运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理论指导假设、实验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以探究变质的FeS04溶液开始,到探究FeSO4溶液的保存,结构紧凑,逻辑性强,体现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与传统的按部就班地教学设计相比,如按顺序讲“Fe2+和Fe3+的性质、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检验、应用”,该设计生动、有趣,知识的生成性强,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学科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来源于对具体实验的总结与概括,而对具体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探究与揭秘又在不断验证、丰富、发展这些理论。因此,一些实验之间必然隐含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隐含了人类科学的认知方法和认知过程。深入挖掘这些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设计,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从生动、活泼、有趣的角度寻求创新设计

从认知,DN学角度看,活泼生动有趣的课堂,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DN负担,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使学生长时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语言的表达方式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也可通过选取具体、生动、科普、趣味的情境素材,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贴近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例:必修1中“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引入:硅被称为古老而具有青春活力的元素,从“秦砖汉瓦”、“景泰蓝”、“唐三彩”等古代物品,到建造楼房不能缺少的水泥、玻璃等现代建材以及分子筛、光导纤维等信息尖端产品都与硅有着密切的关系,想揭秘吗?

以上的设计,按历史发展顺序,引出了课题,化沉闷为灵动,使学生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总之,面对形形的创新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只有教师真正潜心思考如何把握好新课改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真正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认知规律,摒弃“重形轻质”、“重问轻答”等一系列为教服务的表面创新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创新教学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斌,试论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误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4):42~43.

[2]温敏芳,创设活泼有趣的化学课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7):21~22.

第9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探究教学;脂肪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2-007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2.30

一、设计思路

新课改更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图表数据分析、动手做模型等方式激发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加深对脂肪烃结构与性质的理解,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思想,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改理念同时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本课在设计上突出“类别”,多处运用对比、重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专题三第一单元。学生在《化学2》中初步认识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及相应的主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的比较、归纳,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节中其他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学习了各类别有机物中的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和相应的化学反应,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时有一定认知基础,有利于本节课学习的展开;在思维能力上,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的能力,只要在课堂上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乐于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中会不知不觉完成知识迁移,将自己的认知从感性水平提高到理性水平;在情感上,高二学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社会属性增强,对价值有自觉追求,渴望得到同伴、教师的接纳和尊重,期望自身价值的体现,为课堂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可能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脂肪烃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列举出烷烃、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3)能区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含义和特点,能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整理和归纳能力。

(2)通过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性质对比,形成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归纳能力。

(3)通过分子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理解概念、掌握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有机物的认识从代表物质的性质上升到此类别的性质,由点及面,形成系统,学生树立起“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理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

2.难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本课堂采用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数据的展示(直链烷烃的熔点和沸点、几种烯烃的物理性质),设定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假设,再经过师生讨论及验证来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图片展示:当把成熟的香蕉和盛开的鲜花放在一起的时候,鲜花凋谢了,请大家思考:成熟的香蕉释放出了什么物质,促使鲜花加快凋谢?

[师生总结]乙烯,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快了鲜花的调谢。

[过渡]展示图片。其实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比如说,玫瑰之所以散发出芳香的气味,是因为玫瑰能散发出一种苧烯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10H16,同学们在饮食中经常会摄入大量的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能够治疗夜盲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这是目前最安全补充维生素A的产品,其分子式为C40H56,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花卉入手开始本节化学课的学习,感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知识回顾]烃按照是否含有苯环如何分类?指导学生阅读书本。

[总结]烃的分类。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物理性质,那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呢?

[投影]直链烷烃的熔点和沸点示意图

观察与讨论:(1)直链烷烃的熔点具有哪些递变规律?

(2)哪些烃常温下为气态?与分子中所含的碳数有何关系?

[讨论总结]:

(1)随着碳数的升高,烷烃的熔点逐渐升高。

(2)当分子中所含碳数小于等于4时,常温下为气态;当碳数介于5和16之间时常温下为液态;当碳数大于16时,常温下为固态。

[问题与探究]为什么烷烃的熔点随碳数的增多而逐渐升高呢?

[学生讨论、回答]随着碳数的增多,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熔点升高。

[追问]其他脂肪烃如烯烃、炔烃有没有这样类似的递变规律?

[投影]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表略)。

[师生总结]从以上图表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脂肪烃的物理性质具有相似的递变规律。

[过渡]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分子模型搭建出乙烷、乙烯和乙炔的分子结构,并指出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活动] 用球棍模型连接乙烷、乙烯、乙炔的分子结构模型,直观的认识到三者之间结构的主要差别。

[投影,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中数据分析,掌握烃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与碳原子数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从烷烃到烯烃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生利用球棍模型组装分子结构,学生细心观察其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更充分地认识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学习脂肪烃的性质奠定必备的基础。以点带面,显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在化学2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乙烷、乙烯结构、性质,演绎出烷烃、烯烃的结构与性质。教学时 “突出典型、挖掘本质、揭示规律、掌握类型”,运用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纵横对比、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中要不断地对比,提示三者之间的异与同,以加深印象。这种对比成功之后,对渗透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个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就水到渠成。)

[交流与讨论1]氯乙烷可以通过乙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也可以用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得到,请问哪一种方法更好?

[学生回答]如果通过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则所得的产物除了氯乙烷之外,还可能得到其他产物,而通过乙烯和HCl加成能得到较纯净的氯乙烷。

[交流与讨论2]乙烯和溴单质有可能会发生哪些反应?如何证明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

(1)如果乙烯和溴的CCl4溶液发生取代反应则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HBr生成:

Br2+CH2=CH2CH2=CHBr+HBr

(2)如果乙烯和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则反应只生成有机物:

Br2+CH2=CH2CH2BrCH2Br

因此提出只要能检验出是否有HBr生成是关键,并设计出如下方案:

如果硝酸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说明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产生了HBr,则为取代反应,若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之间发生加成反应。

提出用溴水代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是否可行?教师根据溴水中含有HBr,如果利用上述方法进行验证时会存在干扰,同时分析反应前后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确定反应的类型。[如果发生取代反应则有HBr生成,会使溶液的酸性增强(pH变小);如果发生加成反应因为Br2的消耗会使溶液酸性减弱(pH变大)。]

[练习]请同学们书写下列方程式:

乙烯与HCl的反应:

乙烯与H2O的反应:

乙炔与少量溴水反应:

乙炔与过量溴水反应:

(设计意图:利用实验方案的探究,通过对比、论证,加深对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理解,完善、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生能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知识和技能,并内化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

[过渡]:如果是不对称烯烃如CH3—CH=CH2与HBr发生加成反应,那么可能会得到几种产物?

[师生共同总结]:2种。HBr中Br加在中间的碳上得到 ,如果Br加在端头碳上得到CH3—

CH2—CH2Br

[拓展视野]指导学生阅读书本。马氏规则:当不对称的烯烃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通常“氢加到含氢较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一侧”。

[展示实物]展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新产品或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塑料制品是怎么得到的呢?

[播放动画]CH2=CH2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画将乙烯的加聚反应从抽象化到具体化,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其发生原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乙烯能够发生加聚反应主要与什么结构有关?

[学生]碳碳双键在反应过程中不断断裂和连接。

[投影讲解教师引入新概念]

加成聚合反应:这种一些具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简称加聚反应。该反应的原理可如下表示:

化学方程式:nCH2=CH2[[?]][催化剂][高温高压]??CH2-CH2??n

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分子,如乙烯。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

链节:聚合物中最小的重复单位,如??CH2-CH2??。

聚合度:n

[练习]

1.聚丙烯的生成: ;

2.聚苯乙烯的生成: 。

(分别其指出单体、聚合物、链节和聚合度)

[师生活动]特别强调:能够发生加聚反应是因为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缘故。同时分析和解释生成物的特点,及在书写加聚反应时应注意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书写。

[课堂小结]脂肪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外思考]如果烃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那么该烃能否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性质又有哪些变化呢?

八、课后反思

1.从教学设计角度反思教学效果

本堂课首先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脂肪烃作为情景引入,然后利用图表等形式,通过学生交流与探究,学生归纳总结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通过构建分子模型让学生认识到烷烃、烯烃和炔烃的不同结构,并通过表格对比,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通过证明乙烯与溴水是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能力,通过丙烯和乙烯结构对比,引出丙烯的不对称加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聚合物的播放及形成原理,来探索加成反应原理及应用。学生虽然已经初步掌握了甲烷和乙烯基本结构和性质,但是本堂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重视课堂新知识的自然生成, 教师的教学在其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指导作用。

2.从学生角度反思教学效果

本堂课是一堂理论课,且有些知识已经在《化学2》中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容易误认为这是炒冷饭,所以本堂课通过生活中的化学情境、动手搭建模型、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课堂实践能力。学生课堂上思维活跃,气氛热烈,积极思考课堂问题并能够对问题大胆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如在验证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时,有学生就提出疑问,溴水中本身就含有HBr,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代替更为合适,还有同学提出如果检验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可以的话,也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通过这些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 张永红.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与反思[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30-32

第10篇

学生处开学典礼讲话稿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跨过了严寒的冬天,度过了愉快的寒假,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在此我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耕耘,谆谆教导我们的老师致以新年的问候: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鞠躬)

轻风锁不住流云,流云带走了岁月。转眼间,精彩的2019年已经过去,迎接我们的是又一个充满挑战、充满希望的新学期。

今天发言,我想对全校各年级的同学们送去良好的祝愿和建议。

七年级的同学们,也许,昨天你还是一个稚嫩的小学生,可是,今天你已步入中学的大门一学期了,我相信,在未来两年多的日子里,你们在四中挥洒的时光,一定会成为你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应该说,你们是四中最为新鲜的血液。但是,能否让四中因你们而澎湃,因你们而沸腾,因你们而更加蓬勃向上,全在于每天、每月、每年的一步、一步……我想只有走好每一步,才更有信心和能力去迈出下一步。八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已跨进了八年级的大门。有人说,八年级是容易使人沉沦的一年,是免疫能力最容易衰退的一年,是中考前命运不定数最大的一年,同学们,你面临这个学年,将何去何从?我认为首先要战胜自己,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投身于学习之中,抢抓这个可以逆转人生厄运,走向辉煌的最佳时机,下定决心利用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实现自我的超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生这样的机会或许只有一次,相信吧,拼搏能改变命运,奋斗可以拯救未来!

时间过桥,桥下流走的是岁月,桥上捞起的是学识。九年级的同学们,还记得两年前,你们还是学校里最天真的小弟弟、小妹妹,现在你们已经成为四中最稳重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是啊!你们九年级了。作为九年级的同学,初中旅途你们已走过了六分之五。回首走过的那些日子,不得不感叹岁月如梭,在四中的点点滴滴,也许都将会成为你们记忆中难以抹灭的感动。九年级,既意味着初中学习的终点,又代表了初中最后一搏的起点。一届届九年级的学长为我们四中书写了辉煌,奋斗的火炬早已交接在你们手上,来吧,牢牢的握紧它,高高的举起它,用燃烧的激情去点燃它。衷心祝愿所有九年级的同学最后一学期中,共同奋斗,一起拼搏,最后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能自豪地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更对得起含莘茹苦的父母。

同学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争做高素质的四中人;用我们的双手,去开创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生处开学典礼讲话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刚刚立秋不久,宜人的天气,旷远的蓝天,清澈的附中校园。仿佛在每一个角落里都酝酿着活力与激情。

今天站在这座庄严拥有数十年历史的老楼面前的两批特殊的学生,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学生向刚刚从军训回来的新高一的各位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欢迎来到梦开始的地方。

看到你们,仿佛时间倒流到了两年前的今天,同样是这里,我和你们一样,穿着崭新的天蓝色的校服,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在附中的绿茵场上等待着进入梦想的殿堂,高一的同学们,你们选择了附中,就如同远航的水手窥见了天边璀璨的启明星;你们选择了附中就仿佛蓝天中的风筝掌握了风的方向;一切的一切从你跨进附中这座大门开始,终将会变得更加辉煌。

同样,在自由校区,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2019年对于这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来说终究会成为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笔。高三的火炬如期而至,而全体新高三的同学们已经整装待发,我们承载着父母的期待,老师的期望,我们承担着光荣附中的责任,[课~件 ]我们肩负着传承附中神话的神圣使命,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理想、一个目标。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曾经暗下过誓言,在

接下来的一年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为自己赢一分尊重。每当我看到附中门口的龙门书店挤满人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大家洋溢着笑脸从这个高高台阶上进进出出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午睡的铃声轻轻响起时疲惫的进入梦乡的同学们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没理由不相信,高考的辉煌同样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同样也希望所有的同学们,能向在台上的或者站在我们中间的我们的老师道声感谢、说声辛苦。因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会时刻陪拌在我们的身边,无论是太阳刚刚升起的7点是10分,还是月亮已经熟睡在天上的8点30,老师将会与我们同甘共苦,我们将于老师荣辱与共。读书为了承载责任、实现梦想,我记得在上学期我对高三学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时光学完高中4年的课程,并于1996年获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著名的哈弗大学学习,她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风雨哈弗路》,他就是被全美人民称为“奇迹女孩”的丽兹.莫里,她的故事感动了一代有一代怀揣梦乡的世界公民,污秽的泥潭不能束缚承载理想的翅膀,尤其对于我们,更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我们放弃成功。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新的渡口,面对波澜不惊的海面,我们即将远航,成秉承附中一贯高贵的信念,去为历史做出更好的选择,就像陪伴我们一路成长的哈利波特,在2019年收获一个美好的结局。

学生处开学典礼讲话稿三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学习心得。愉悦祥和的春节已经过去了,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要沐浴着春日的阳光做好充分的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播下勤劳的种子。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几点个人学习体会:

1、重视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我们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

2、课堂专心听讲

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因此,无论上什么课,我都认真听讲,课后及时的把我在学习中的困惑提出来,和老师交流。老师会在给我们解疑惑的同时给我们扩充一些相关的知识,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另外,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要做好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课后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

4、作业巩固提高

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善于总结反思

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如解题的思路、有无其他的方法等。应该有错题集,定期把错题拿出来看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我们高二的同学们来说,学业水平测试将要来临,冲A是每位同学的目标,一个A,就可以在高考中加一分,而4个A就可以加5分!五分,它可以是近万个名次的差距,更可能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考上心中梦寐以求的大学!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甘愿成为“学习狂人”,甘愿将平时玩闹的时间省下来,只为了能记住一个知识点或者多钻研一道题;校院内,多的是同学之间的相互问答,共同复习的声音,少的是其他杂七杂八的高谈阔论。这种感觉就象是在进行一场800米的赛跑,路途中的挥汗如雨会让我们觉得更加酣畅淋漓。当你累得走不动了,抬抬头,眺望远方,目标就在那召唤你呢!可别让它等你太久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准备每天在必修功课上花至少3个小时,以课本为主,掌握基础知识。地理这门学科,想要学好就是靠读图理解,多做章节小测验。生物也是这样,但在某些方面也还是需要去理解和钻研,先保证把老师发的讲义全部弄通后再做题。如化学,光把老师给的默写讲义背出来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多做题!至于物理,看似就这样几个简单的公式,但不知却蕴含了多少玄机,因此就更有必要多做课外习题!

每天都要在各学科上花时间,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一章一节每个知识点都复习到位!

成功属于永远不放弃的人。因为勤奋,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王;因为勤奋,罗曼罗兰获得了二十年心血的结晶——《约翰克里斯朵夫》;因为勤奋,巴尔扎克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人间喜剧》;还是由于勤奋,爱迪生才有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未满20岁的我们,用十足的勇气迎接挑战;用百倍的努力赢取收获;用千般的热情追逐梦想;用万分的真诚渴望他人的肯定。这一份执着,这一份坚定,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美丽。

第11篇

当天,北大多位教授和北京市百余位高中校长齐聚北京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此次论坛。他们认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无论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人文教育都对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价值。当今教育过于追求“有用”,严重阻碍了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国家建设,必须以人文教育激发“生命能量”。

唯“有用”论扭曲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的提出,缘起于社会分工发展和学科分化加剧导致的教育专门化。据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元周教授介绍,中国传统教育不分科,但西学东渐后新学堂进行分科教育,即使文科教育也分为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教育的问题浮出。

“不能简单移植西方的教育,否则培养出来的人能否对我们的国家、民族有好的影响,这是个问题。”为了应对这个价值观培养的问题,清末的文人们提出开展读经教育,民国又推行政治教育……但这些未能充分起到人文教育的作用。

现在,由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强调知识与能力成为教育的关键词,人文教育更被挤到“角落”。一位高中老师列举了他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的老师发给家长的短信,内容都是关于作业、补课和考试,其中一条竟是要求家长重视期末的模拟考试,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在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教授尖锐地批评当前高考作文存在的不良文风与弊习,总结出赌咒发誓体、爹死娘病体、排山倒海体等15种“高考体”。他指出,“高考体”流行除受社会风气影响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考生过于讲求作文技巧,不重视语文素养和基础;在高考中过度求稳;考生无生活体验,缺乏真情实感。而这些某种程度上正是功利教育的结果。

“近代的思维方式特别强调‘用’,对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课程,学校、教师都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作为北大的教师,王元周教授见过这种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让他修课、考试、拿高分都可以,但让他写论文,他不知道该写什么,甚至有学生说‘老师你给我出个题目吧’,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后还问教师‘这有什么意义’。”王元周教授表示,“中国中学、大学当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民族未来——那就是太功利。”

王元周教授还特别要求现场的校长们传话,中学老师“不要总对学生说现在要抓紧,上大学后就可以好好玩啦”。经过几年的“强化”,这种短视功利的观念深入“生”心,很多学生上大学后完全放松,浪费了自己的资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翟小宁以一则故事阐释了只求“有用”教育的隐患:“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老师来到学校的时候,他就会交给老师一封信:亲爱的老师,我是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该用来制造学术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我们的孩子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时至今日,人文教育有着更紧迫的现实价值。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危机,包括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间的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破解这些危机从根本上需要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民。应对挑战,许多国家的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导向,现在又从能力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人文教育培蓄“生命能量”

近年来,通识教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流行的“热词”。很多高校把高等教育的目标或模式说成是“在通识教育下的专业教育”,或者是“低年级进行宽口径的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专业教育”。不仅是综合性大学这样做,连高职、高专也在搞通识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香港、台湾的通识教育提得最响,美国也特别提倡通识教育。

美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本科院校被称为文理学院,强调学生必须学习广博的知识。在以科技闻名世界的斯坦福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不管学生兴趣在哪里,都必须选修一门为期一年的课程——“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在这门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传统经典(柏拉图、笛卡尔、马克思等),而且要接触世界其他文化的代表人物与经典著作(如中国的孔孟之道)。课程围绕“人何以为人”这一主题展开,无论学生将来选择什么专业,都必须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全球招生、明年开学的上海纽约大学也采取这样的教育模式,校长(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将亲自执教这门课程。

在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看来,通识教育不只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何为文化?我个人比较欣赏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提出的‘人为,为人’,即人创造出来的、为了人的发展进步的。文化就是人化,人所有特有的、脱离了一般动物、高于一般动物的东西。根据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的观点,它应包括知识、德行和信仰。”

三者之中,王义遒教授将信仰放在第一位。“所谓信仰就是公共的核心价值观,即为什么要做人、怎么做人,也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提出,一个社会的信仰首先应该是正义和真理。“《易经》中有‘人文化成’的概念,教育就是‘人文化成’。要建立坚定、虔诚的信仰,个体应该对历史的趋势了解得很清楚,能从文学、艺术的事实里面提炼如何做人。”

“学生缺乏理念的教育,不仅是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思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确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就没有很大的动力去读书、去追求。”王元周教授认为,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无法支撑学生长远的发展。

“有些学生非常现实,他们打算以后要从政,就放松学习,更重视参加社团活动去积累资历、锻炼能力。但是,他们的自信不能充分建立起来。”王元周教授指出这种学习只能算是“工匠之学”。“由于缺乏大眼光和大思想体系,对中国变迁缺乏基本理解,这种人顶多能做到部门头目,却难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人文教育就是促发、培养、积蓄‘生命能量’。”在北京四中人文教育研究室副主任连中国老师看来,人文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现美、发现价值,最后能够诞生思想。“个体生命能在一种和谐、宁静、健朗、开阔的美好状态中,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国家、人类、世界产生一种责任、悲悯和承担。”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恩哥院士表示,人文教育吸纳和再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积淀的精神文明的成果,对培养学生的人格意志、价值取向、个人情趣、想象力、创造力和责任心等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都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有思想的知识 有“人”的课堂

为了加强人文教育,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了近20门全校性的通选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有思想的知识,启发学生充分理解世界演变的过程,从而确立自己思想的体系。”王元周教授强调,人文教育不仅是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更应是理念教育。他也坦言,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学生们觉得有的课程的思想性有待加强。

王义遒教授提出人文教育必须采取讨论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据他介绍,清华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清华大学学生跟美国顶尖大学学生学习质量的比较,发现学生们的总体知识水平不差,但清华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比美国学生差。

通过阅读经典进行优秀文化传统的熏染,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我建议中学不要文理分科,每个中学生到大学时,应该有基本的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并且能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接上口。”王义遒教授建议中学生应该广泛阅读经典,“大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真正接触经典,思考人类社会怎么发展过来的,哪些该坚守,哪些该发展,形成自己深刻的理解。”据悉,人大附中倡导学生必读《论语》。

人文学科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头戏”,但人文学科不能只教授知识,而必须教授有思想、有生命的知识,不只有“文”,更要有“人”,这是在场专家的共识。

北京四中已经形成了人文教育的一套体系:必修课,深入学习与不断积淀;选修课、社团进一步拓展;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实现专题文化活动;专题讲座,讨论再次深化;假期综合文化实践活动中再感悟、再展现;集文成集,回顾反思,形成深度内化。其中,他们特别强调师生和课程两项指标。

连中国老师引用了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的一段话来阐释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任何学科的一般原理,大家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书本而知之,可是细节、色彩、口吻、氛围、生气,使得一门学科融入我们血脉的那股生机,凡此种种要从师长那里把捉,因为学科已经在他们身上获得了生命。

“所谓师生,真实而具体的含义是彼此交换过精神礼物的人!所谓师生,就是在上帝的花园里一起尽情玩耍过的伙伴!所谓师生,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教过’,而是一起‘体味过’‘怀想过’‘留恋过’‘动情过’‘活过’……”连中国老师的一席话引起与会者的反思。

“人文教育的价值就是使人变得更好。”翟小宁副校长与大家分享了他通过语文课培养学生善良心灵的案例,他提出课堂应充满人文情怀,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即使没有教材,有了人就有课堂,有了人就有精神。”

发掘“风景”的教育力

人文教育不只是人文学科的教育,还应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北京的高中和大学正在探索渗透人文教育的新途径,并开始联手行动。

王恩哥院士介绍,北大正在部分院系实行小班化教学,每堂课“限量”15个学生。这样,参与谈论变成学生的课堂义务,每个人都必须去思考、去表达,受教过程变成了求知过程。未来,北大希望做到让本科生有两个学期能享受小班教育。

同时,北大采取多学科联合培养的方式,在跨学科教育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例如,历史学系、外国语学院、元培学院三家联合设立了外国语言和外国史专业,学生需同时学习外国历史和外国语言,知识结构更完整。北大将开设的系统生物学专业整合生物、物理、化学、信息等不同学科,水科学专业整合物理、数学、生物、化学、环境等学科。高中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北京四中的老师们也在带领学生们探究水科学。

“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中学老师的事情,也是大学老师的事情。”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雷兴山教授介绍,因近年考古专业招生出现问题,北大举办考古夏令营,从全国选拔对考古感兴趣的优秀的高二年级学生。夏令营请来考古学家为学生举办讲座,北大的教授、青年教师、研究生“倾巢出动”,担任导师带中学生参观各种博物馆,带学生去考古现场体会“用手铲读天书”……

尽管北大通过考古夏令营选拔出的学生非常有限,但考古学家们还是每年抽出10天的宝贵时间,因为他们看到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在夏令营中被唤醒,开始有意识地认识过去与寻找自己,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及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作为一名考古专家,我每年都会有重大考古发现,却经常感到痛心。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1/3的文化遗产已消失。我们通过具有影响力的人士去跟官员呼吁,换来的只是无用的红头文件。后来我们发现,给中学生讲、给中学历史老师讲,是最好的宣传。”雷兴山教授说。每年考古夏令营会邀请10位中学历史老师参加,许多老师回校后办起考古社,将文物保护精神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