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30 01:27: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毕业生;论文;选题;相关因素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科研在护理水平评定中所占地位愈来愈重要。护理人才尤其是既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专业发展所翘首以待的。毕业论文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查过程,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1]。选题是科研工作最关键的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工作水平和研究价值,同时决定了最后撰写论文的水平[2]。因此,为更好的解决护理本科毕业生在论文选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6名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护理本科生的选题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学校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6届全日制护理本科毕业生46人,均为女性,年龄在20-25岁,学制4年,已修完规定课程,包括《护理研究》,《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统计学》等,教授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问卷参考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以及其他资料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护理本科生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选题的内容,选题的方式、时间,自觉影响论文选题的因素等,选择式自由如实回答,共12道题目。
1.2.2调查方法:向46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采用现场发放与现场回收无记名方式,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认真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46份,回收46份,问卷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71.74%的毕业生选题时间是实习中期,选题内容广泛,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人文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选择临床护理方面的是最多的,占41.30%,最少的是护理教育,占8.7%。选题方式各异,其中占63.04%的毕业生是自主选题导师认定,只有8.7%的毕业生是导师指定题目。而选题的依据中,最多是可利用材料丰富,占73.91%,最少的是老师提供的研究方向,占4.35%。
2.246位毕业生的学校指导老师职称最多的是讲师,占43.48%,最少的是教授,占30.43%,其余的是副教授。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一般,占58.7%,而28.26%的毕业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3.04%的认为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整个论文写作过程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但是老师的职称和关注度对部分同学的论文写作存在一定的影响。
2.3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论文选题选题都和下列因素有关:缺乏系统培训,缺乏拓展材料,文献查找困难,没有时间精力,和指导老师缺乏沟通。其中占前三位的是:84.78%缺乏系统教育,78.26%缺乏论文写作相关知识,73.91%不会查找文献。
3讨论
“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3.1在学校缺乏科研论文写作等的系统培训。调查对象均为四年制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已经学习过科研相关课程,比如《文献检索》、《护理研究》和《专业英语》等,因其学时数较少,学分比例低,对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影响很小,而往往被学生所忽略。也安排了关于毕业论文撰写的系列讲座,邀请讲授老师均是教授,副教授,但课堂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研究设计、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的系统训练。同时,护理专业师资队伍本身的科研素质与论文写作能力还比较薄弱[3],虽然部分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科科研的进展,但往往忽略联系科研选题与研究思路,使学生对护理科研仍是一知半解。
3.2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在论文选题时学生因求资料好找,容易写等原因,极易使得选题内容陈旧、选题不到位,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因此在选题时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主体,并与学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4]。
3.3临床实习任务重,精力投入不够。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是学生论文撰写中的阻碍因素[5]。护理临床实习任务的艰巨性及工作时间的特殊性等,导致学生无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又有28.26%的学生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在学校催促定选题之后,没有过多与老师沟通和翻阅资料,随便应付了事。
4结论
选题是研究工作的起步,正确的选题一经决定就为研究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选题也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开端,能否恰当的选题,对于整篇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因此,教、学双方均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6]通过上述调查可见,可以把影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因素总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不会查找文献;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实习期间太辛苦,没有精力等。客观因素包括:整个论文筹备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育;缺乏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等。学生方面应当合理安排好自己时间,做好论文写作的规划,积极查阅相关文献,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问题意识,开拓思维,全面地认识问题,并及时与导师沟通,提取有效信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方面应在学校多组织相关讲座和开设相关课程,强制性让学生去学习,支持学生多参与前沿护理知识的学习,探讨科研写作的模式,使学生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燕燕.丁雪梅.钱英.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认知和撰写能力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306-4307.
[2]肖顺真.护理研究.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3]谢伦芳.关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57-359.
[4]赵国玲,哈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5(2);45-46.
[5]马芳,宋建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分析与思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64-66.
[6]段明娟,张晓勤.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0-221.
[7]王向东,吴永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研究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
1.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 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一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 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 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一专业系一学院一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 论文选题与设计 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践之中。
2.1.2 设计的实施与督查 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 成果评估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 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3.结语
1科研立题
立题是实习阶段的第一步,传统的带教方式是带教老师给出一个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学生按照实验方案中的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实验,不能很好理解立题依据,实验设计原理,这样学生就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结合,在实习之初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样的实验,失去了对实验兴趣和热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实习之初,就将PBL教学理念和立题相结合。首先由带教老师提出将要开展的科研项目,详细的介绍给全体实习生,同时提出该项研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选择科研项目,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尊重,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毕业实习中去。
2论文查询与研读
确定指导老师和课题方向后,要求学生对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论文查询与研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研读学科具有前沿性的文献,了解学科研究前沿,了解学科研究内容和进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和手段能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文献检索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带教老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所选科研项目有关论文,积累科研项目有关基础知识,根据这些基础知识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索主题词,学会使用万方、维普、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轻松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参考论文。找到自己所需论文后就要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的研读,在研读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实验方案设计
论文查询与研读及立题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实验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根据积累的科研项目相关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思路,依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实验材料、设备仪器,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实验方案确定后邀请做相关研究的高年级研究生参加,讨论方案设计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既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又达到了PBL教学的目的。
4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实验操作阶段完成之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启发学生学会分析结果,例如选择何种统计软以及结果何时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结果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也为毕业后科研生涯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奠定扎实的基础。
5论文写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完成之后,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毕业论文。启发学生思考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素、注意事项等。论文写作完成之后,带教老师全面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撰写出更专业的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作者单位:453003新乡市河南省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
马晗:女,硕士,助理实验师
摘要护理专业大学生实习是实施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而目前的护理本科生实习基地多不能满足护生实习要求,笔者认为应从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建立临床教师队伍、制定带教目标和内容、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完善临床教学反馈体系等方面着手,构建满足护理本科生需要的临床实习基地,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培养更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实习基地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6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习,才能巩固所学书本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护理本科生是未来护理工作队伍中的主力军,其实践能力的高低与护理行业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他们的临床实习就显得更加重要[1]。临床实习基地是护生完成临床实习的场所,本文通过探析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构建措施,为不断完善和满足其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有效信息。现报道如下。
1临床实习基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不断扩招的影响下,现在每年都有大批护理专业本科生到临床实习,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临床实习基地存在一定问题,无法保障和满足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需要。
护理专业本科生通过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不仅掌握了护理学专业知识,而且对临床医学、人文、社会、心理等方面知识也有系统了解,他们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且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和管理意识,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骨干力量。面临实习,一方面,他们对实习医院的环境、设施有较高的要求,对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也有较高的期待;另一方面,他们进入临床实习后,在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过程中,由于其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规章制度的不了解、操作技术的不熟练等,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护生实习是实现由学生向临床护理工作者角色转变的过程,期间离不开完善的临床实习监管体系及具有较高学历、精湛操作技术、良好沟通能力的临床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目前,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基地在医院环境、医疗设施、管理制度、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地域及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内地与沿海、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医院环境及医疗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部分医院实习监管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对护生的监督、监管及信息反馈,直接影响临床实习质量。(3)现有临床实习带教老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带教目
标不明确,部分带教老师存在与实习生沟通困难的问题,不能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所带护生。(4)由于带教老师自身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部分带教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2新型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对策
2.1确立临床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护理本科生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掌握了较丰富的护理学及交叉学科知识,临床实习基地应在三甲医院进行,实习工作应得到医院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另外,医院需要设立专门的临床实习示教室、实训室、学员交流室等供护生学习的场所。再次,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要交通便利,能够为学生提供住宿及就餐场所。
2.2建立临床教师队伍研究发现,在对护理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的能力要求方面,本科生和专科生存在差异性,本科生对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方面满意度不高[2]。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本科生的实习效果,学校应与实习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责任心强、较好沟通能力、热情耐心的护理工作者,对其进行专业系统化培训,使其胜任临床带教工作,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作为带教老师,应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探索带教新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医院应对带教老师进行定期考核,并将其记入个人档案。创造机会增加带教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带教成绩优秀的老师应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奖励,树立榜样模范。
2.3制定带教目标和内容临床带教老师应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结合本科生特点制定出具体的临床带教目标和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教育和培养护生。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基本知识方面。要熟悉各种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护理方法,能够正确判断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能够正确书写护理记录单。(2)操作技能方面。要熟练掌握各种临床常规操作,操作要规范准确。(3)角色适应方面。护生要成功进行角色转换,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增强职业责任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2.4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对知识传播、理论向实践转化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从实习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充分利用临床实例进行带教[3-4]。还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规范带教制度,明确带教任务、流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带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能激发护生实习积极性,使他们取得较好的临床实习效果。
2.4.1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此种带教方法以带教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个人情况,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的带教计划,学生在科室实习期间分管相对固定的患者,根据不同层次和阶段目标对患者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护理。这种带教方法既能体现整体护理,又能充分发挥带教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4.2导师制实行临床实习导师制是类似于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一种临床教学培养模式。导师可以对实习生进行系统指导,及时发现护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实习生可以更好地与导师进行交流,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学会分析、研究临床实际问题,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毕业时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而且还具备护理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2.4.3建立教学病房教学病房为带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教学场所,有利于开展各种临床教学活动,例如专科知识小讲座、护理查房训练等。建立符合本科生需要的临床教学病房,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2.5完善临床教学反馈体系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与反馈体系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可为实习生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考核成绩、实习科室等,开放此系统,可由实习生自行查询,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定期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入电子档案,统计常见实习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定期排查反馈问题的落实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定期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临床实习基地应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和优势,从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建立临床教师队伍、制定带教目标和内容、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完善临床教学反馈体系等方面着手,尽可能满足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需要,帮助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适应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同时,学校还要与实习医院签订协议,使临床实习标准化、规范化,更好保证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钟玉杰.推行“导师制”-提高护理本科生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J].现代护理,2010,14(1):117-118.
[2]陈凤辉,樊新霞,姚鸣.不同层次、不同民族高等护理教育临床实践教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2):3370-3372.
[3]郑海燕.反思法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11):3835-3836.
[4]沈艳.护理带教随笔[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1):528.
各位老师、同学晚上好,今天由我代表我们上海中山医院实习小组给大家做实习汇报。 首先,请大家看几张上海中山医院的图片,第一张是中山医院的门急诊大楼,又被称为a楼,是逸仙医院,干部病房,门急诊部的所在地。我们急诊,心电图以及部分手术室的实习是被安排在这里的。下面这这几幅图分别是一号外科大楼,三号内科楼,以及急诊的输液大厅,中山的手术室10号楼也是很有特色的,因为没找到图片,所以在这里就不展示了。
我们小组一共有8人,每4人一组,分为两组分别在不同的科室交替实习。今天我主要想给大家说三个方面:轮转科室,教学特点和中山医院的护理特色。
我们在中山医院一共轮转了10个科室,分别是普外科 、心内科 、急诊科、 手术室 、心电图、重症监护室 、妇科 产科,其中内外科我们各实习了10周,10周中让我们分别轮转了内科血液透析室 和外科门诊换药室各 1周,其他科室各实习4周。
对于教学特色,我想说说中山医院的带教结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中山的带教主要由护理部的一位老师负责,在她下面有内外科总带教,急诊总带教以及其他带教。在这些总带教下面还有各个科室的带教老师,在实习过程中,这些科室带教会为我们安排有经验的老师给我们实施一对一带教,当然也有的科室做不到一对一带教,这时候就需要组长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尽可能的为同学争取最大的利益。而且,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与老师的有效沟通在中山医院实习中是非常的重要的,记住,我说的是有效沟通,因为我们在刚开始的实习中,不是没有和老师沟通,但我们发现有的老师不是很愿意和我们外地实习生多说,经常是沟通无效,这就直接导致我们在最后的考试上错误百出,被总带教批评的很厉害。
而每次在进入一个新的科室时,每个科室的老师都会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科室的环境,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带教老师会抽时间给我们介绍一些科室的常见疾病和用药,像我们实习的心内科的内科总带教就经常抽时间给我们讲心内科的疾病。然后就是每个科室老师都会给我们做一些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因为我们大内大外科只转一个科,所以有些其他的专科操作总带教就会集中时间安排我们去其他科室去看示教。同样的,因为大内大外科只转一个科,其他科室的疾病就不太有机会见到,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总带教会在每周安排一个时间为我们请各个科室的老师过来给我们上课,下周就会对上周学的内容进行考核。
而出科考试成绩主要平时提问成绩、操作考(基础+专科)成绩、小讲课考试成绩、护理查房和小讲课成绩、整体护理考(大小病史)成绩,这里护理查房和整体护理考是本科生特有的,总带教的要求非常高,通常都会给你挑出很多的毛病,比如在病史考试时,她在听完你的汇报以后,通常会问一些和这份病历有关的问题,比如疾病的相关知识,或是这份病史的信息,比如这位患者是有高热的,那她会问你患者哪天发热,最高体温是多少,说实话,我们都是背病史的,有时不会注意的这么小的地方,那你就会被很严厉的批评,因为你对病史不熟悉,刚开始也许你会觉得很委屈,但事后,你会发现老师批评的对,一个对病史不熟悉的护士是称不上好护士的,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护士。所以在实习过程中,也许你会被批评很多次,每次都很犀利,特别是总带教,她所到处没有批评人是不正常的,但是我想我们还是要多从自己这里找找原因,因为如果你真的做的很好,她是不会说你不好的,只是她对实习生的要求很高,特别是本科生,当她批评你时,只说明你没有能达到她的要求,但是她当你面批评你,但是从她内心里还是知道熟好熟坏的,当有一天她不再批评你时,说明她已经放弃你了,这种被我们称为打击教育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成长了很多。
最后,我还想和大家说说中山医院的护理特色。说实话,我很喜欢也很欣赏中山医院护理部老师们的护理理念,这些理念在她们的护理中都表现出来了。首先就是双向核对制度,在中山医院,从病人的入院到出院,无论是进行宣教,还是操作,都是双向核对的,即:护士在执行任何操作时,不直呼姓名,而是让患者自己说出姓名。这样可防止患者因听错姓名发生差错事故。当护士在实施各项治疗时,如果忘记呼叫患者姓名,患者可反问护士自己的姓名或拒绝护士操作。一般医院可能也是要求护士在核对时让患者自报姓名,但说实话,很多护士都做不到,但是中山医院,上至护理部主任,下到科室护士长,每天都在病房检查,检查的内容就是双向核对、巡房和健康宣教,也就我今天所介绍的这几方面,所以在中山医院,双向核对的执行率是很高的,因为如果被查出来你核对时没有让患者自报姓名,是会被严厉批评的。
中山的护理特色还有就是每一小时巡一次房的巡房制度。每个小时我们都会去病房转一圈,补液的病人看看他的补液量和速度,穿刺部位的状况,有没静脉炎等输液反应,手术的病人看看他的伤口有没有出血,这些看似很小的观察要点,如果不注意观察,有时也是会致命的。因此,中山医院的巡房制度让我们在进临床的初期就养成了一个观察病情的好习惯,这对我们以后独立当班是有很大好处的。
健康教育也是中山医院的一个护理特色,无论你在哪个病房,科室都会有一本健康教育指导的文件夹,里面有与这个科室有关疾病或检查的健康指导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实习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当你熟悉科室环境以及常见疾病后,老师就会让你去和病人做健康指导,这不仅让我们巩固了知识,也让我们和患者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当我们在病人身上做有创操作时,病人才会比较愿意让你在其身上操作,即使失败,他也会用一句“没关系”来安慰你,不会让你很难看。
最后,我总结了8个字,希望对大家的实习会有帮助,那就是勤学、勤问 、勤说、勤做。勤学,就是在实习阶段不要光顾着做,还要多看书,很多临床的疾病,在我们上课时是不学的,多看病历,要学会充分利用医院的病历资料,你会有很大的收获,这比单纯的看书本要客观形象的多。同时还要学会利用医院的内部网,因为医院为了方便医生发论文,内部网通常都是可以查阅文献的,这对做毕业论文是很有帮助的。勤问,就是要多问,学问学问,有学就有问,这才会有进步。但临床老师通常会认为本科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都很强,没什么可教的,也想不起来教你些什么,如果你有不懂的问题却不问,对你来说损失很大。勤说,就是要多说,多与病人说,多与老师沟通,有的病人是老病号,他懂得比你还多,与这样的病人多沟通,你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很形象,不需要死记硬背。勤做,就是勤动手,不仅是临床的操作,还要学会帮助老师做事,有些临床老师会嫌我们速度慢,宁愿自己做,也不要我们做,觉得会增加她的麻烦。我就遇到这样的老师,和她一起上晚班时,一开始就只能兜兜房间,其他的只让你看,什么也不让你做,那我就在她给病人打针时帮她递递棉签,换水时写写补液卡,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就让这位老师记下了,以后跟她上班时她会主动让我打针,让我充药,甚至她上班时会主动要求带教老师让我跟她上班。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大家知道,在临床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的。不要消极的看待一些事情,更不要觉得老师对你不好就有情绪,到头来,损失的只有你而已,老师依然拿她的工资奖金,她教你是情分,一定要知道感激。
最后,希望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实习中实习顺利。谢谢!
【摘要】概述了信息素养的现状,目前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和存在问题,从我国的嵌入式教育实践出发,进行嵌入式和反嵌入式教学,提出信息素养整合教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 医学院校;嵌入式;专业;信息素养教育
一、信息素养
1.信息素养概念
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Library Association,ALA)在1989年提出的,指准确判断何时何地需要信息,并快速有效获取所需信息,评价、利用已经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就目前而言,国内医学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不是很高,这不仅影响到其个人的今后择业及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国内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信息素养不仅包含信息利用和处理能力,最主要的是还包括信息获取与甄别、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创新与传递的综合能力。从我国的教育实践及社会发展出发,应加大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利用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信息素养现状
2.1学生信息意识淡薄
学生对“信息素养”概念并不清楚,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听说过。有些学生不知道图书馆在高校信息素养课程中的服务内容与作用,认为图书馆就是借还书的地方。大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缺乏需求,对医学专业信息的敏感程度较低,还未及时认识到掌握知识信息的重要性。获取知识信息的主动性较差,不善于捕捉、利用已有的最新知识信息,即使有了信息的需求,常常停留在信息感性认识的阶段,认为信息素养就是能够操作计算机网络和能够借阅图书期刊资料等。
2.2学生信息能力薄弱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研究方法、搜索策略、信息组织和评价,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目前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只是在检索技术上有所学习,对于如何选择适合的信息源、制定正确检索策略有待提高,对于信息的筛选、评价和分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信息的创新与开发。也就是说学生不知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即使找到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
2.3信息道德教育匮乏
信息道德就是在获取利用信息过程中,每个人都应循序的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现代社会的信息已是非常丰富,不少大学生在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时,出现道德缺失,在接受良莠不齐信息时,失去了甄别能力,致使很多学生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利用不良信息出现犯罪行为,造成社会负面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应当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重点培养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独立课程教育、课外通识教育、嵌人式教育。
1.独立课程教育
我校主要由图书馆承担的本科“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研究生“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来完成,它们都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课,通过大课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实习,传授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医学专业的文献知识、特点和用途,掌握常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的操作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对医学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分析,提高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大学生具有前期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将来的科研课题相关工作与学习创造基础。另外我校还开设了网上在线课堂,同学们能够随时下载PPT、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
目前本科“文献检索与分析”、研究生“医学信息检索”课为27学时,本科生为限选课,研究生为选修课。都由信息部兼教研室老师承担教学任务,他们都能够较全面系统地讲解文献检索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这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相关内容,但是因为学生基本都是大一大二新生,专业知识不足造成学生对此课程不感兴趣,而且目前学校对本科生大部分专业取消了毕业论文写作,使得学生认为此门课程近期学而无用。研究生为研一选修课,随意性比较大,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因而没有选择此门课程,造成研二做课题时不会检索文献。
2.课外通识教育
是指图书馆以讲座培训方式为主,开展的包括常规数据库讲座和新生人馆教育培训。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大一研一学生快速全面了解图书馆资源和各类服务,我校在每年开学周都会对全体新生进行集体培训,后期安排学院各班级来我馆各楼层参观讲解。常规讲座由信息部统一安排学科馆员到各学院及附属医院进行图书馆资源宣讲,也会邀请数据库培训师来馆作专题讲座,用户根据需要任意选择。
培训讲座多为数据库专题培训,由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或者数据库培训师来讲授,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由选择是否来图书馆听课,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快速了解相关数据库使用及相关产品的目的,但因为前期宣传不到位、读者信息需求意识不强,培训现场略显冷清,没有完全达到培训预期效果。
3.嵌入式教育
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QlL)的界定,嵌入式教学是指把图书馆及其资源的利用教学作为(学科)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既要教授专业学科内容,又要培养成功完成与图书馆有关的作业的能力,而且对两方面的学习结果都要进行测试。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素养相关知识通过“馆员-教师”合作模式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相关的文献检索等医学信息素养知识融入到课堂中,侧重医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培养,对大学生其专业学习能力水平提高很有帮助。但想要融入课堂中,前提是建立在完备的信息素养标准体系、系统化的信息素养培养计划及激发专业课教师与图书馆员合作的专业课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外部政策环境的基础上。如今,在某些专业课中嵌入3-4个课时的有限的文献检索教学内容,是无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信息素养教学。 (下转第23页)
(上接第22页)
三、我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
我馆目前从国内的嵌入式教学改革实践出发,开展了适合我校实际教学环境的两种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
1.嵌入式:护理本科专业在大二时已经开设“文献检索与分析”课程,对数据库等检索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学习,但由于课时有限和专业知识欠缺,许多学生只是学会检索技术,应付完考试。护理本科专业在大三下学期开设“护理研究”课程,此门课程中有4个学时的“文献查询与利用”章节,护理学院老师文献检索能力有限,因而来图书馆寻求合作。在学生有了相关专业基础,专业课老师主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嵌入式教学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对近3年15个班级开展嵌入式教学,通过与专业课老师前期沟通,采用学生分组选择护理专业题目、检索相关中外文文献、个人撰写综述、小组撰写课题申报书等手段,使该课程文献检索环节内容更加充实,在有限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将专业课与检索知识融合,达到了老师教学效果满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目的。
2.反嵌入式:结合实际现有条件尝试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反嵌入式教学,即保留“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课独立讲授的模式,将不同医学学科或专业内容要点嵌入到该信息素养课程中,创设出相应情境,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整合。针对不同层次及专业班级采用不同实践操作练习,并增加相关专业数据库讲解。本科生重点要求掌握中文数据库检索,结合不同专业开展操作练习。由于研究生课程学习压缩,“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由原来的必修课变为了选修课,这势必引起研究生对此门课程的不重视,加之研一专业课程较多还未涉足科研课题,不能及时知晓文献检索课程与今后课题开展的密切联系性。因此针对研究生重点掌握中外文数据库使用,外文全文、学位论文、综述等查找,文献管理软件使用等,以个人导师研究方向及课题为检索需求,有针对性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分析,真正做到检索策略的调整与文献内容的甄别分析。
四、小结
嵌入式和反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都是在老师专业指导下,学生们运用探讨研究的方进行自主学习,主动获取专业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实践教育活动,实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今后如何进行适合我国现有国情的更有效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改革,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28(1):14-15
[2]黄振江.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教学模式的创新[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5,(1):78-80
[3]肖丹,王喜明.从嵌入到整合——高校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4):88-90
[4](印度)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等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2-4
[5]于春萍,李艺纹.关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本土化的思考[J].现代情报.2013,33(3):17-19,23
【作者简介】
王婷(1980-),女,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从事图书情报学研究。
1 TM理念及其发展
1.1 TM理念 TM是近10年来国际医学领域提 出的新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转化医学的科学 定义,但其思维理念被认为是连接基础学科与临床学 科间的双向转化通道(Two-side Way),即TM思维 是如何从实验台到病床边(Bench to Bedside ),又从 病床边到实验台(Bedside to Bench)的一个双向过 程,是一个连接着基础与临床循环式的研究体系[2]。 TM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 间的固有屏障并建立起关联,使日新月异的基础医学 研究成果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预防与治疗的措施 和策略。同时根据临床医学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应 用基础研究方向,从而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 床到实验室的良性循环[3]。究其根源,了M的实质是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整合,是多学科、多 层次、多耙点的交叉融合,它是一次伟大的医学革命TM的目标是建立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和参与性 的4P医疗模式,而TM最重要的内容是转化研究,即 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有效地应用到临床[]。 DoughertyC5]在TM体系的学科建设中,提出了 3T 转化医学研究模式,指出学科服务的职责就是促进各 个知识领域之间信息的有效流动过程。李维等[]认 为,在3T TM研究模式中,了表示转化,了1、了2和了3 代表医方服务体系转型中的3个重要的转化步骤。 每个转化步骤都对之前的研究结果进行检验,范围逐 渐扩大,从基础科学研究的发现到临床研究,最后扩 展为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型,如图1所示。
1.2 TM的发展 200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设置临床与转 化科学基金(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A- ward,CTAS),已资助23个州的39家医学研究机构 从事临床与转化科学研究工作;008年,法国已建立 覆盖全国的23家临床研究网络中心;2008年底,在 TM 委员会(Translational Medicine Board,TTMB)的 组织下,英国的TM研究进展显著[7]。我国TM研究 中心的成立及相关学术会议的陆续召开,标志着我国 已开始全面启动和发展TM[8]。但由于我国TM发 展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①由于 TM研究平台严重不足使得基础科学家与临床人员 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导致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脱节;②转化效率低;③转化过程缺乏规范,随意性 和功利性时常居主导地位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与 社会预防之间未能建立有效循环;⑤科研投入与社会 贡献存在巨大反差[1]。
2 TM在护理发展中的应用探索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和环境的不 断演变,护理专业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 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3个阶段的转变,护理事业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护理学科本身具有偏 人文学科的特点,导致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 等发展缓慢。TM思维的提出目的是打破基础研究 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 双向转化,缩短科研与临床之间的转化时间,提高转 化效率,将医学各学科发展的独立化转化为系统化、 科学化;使得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护理、预防等应用 学科的共同快速发展。新形势下,亟需引进TM来指 导护理事业的发展。
2.1 TM指导护理管理成果的应用护理管理学是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护理 实践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通过计 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5个管理职能,达 到保证护理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目的。目前我国 护理较医学发展相对缓慢,加之护理自身的特点,现 仍存在很多问题:护理部重视护士的护理能力考评和 各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却缺乏对科室的健康水平的了 解,包括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科室近期遇到的困难、 患者结构或需求的变化等;护理人员每天机械地完成 护理工作,缺乏对护理研究的重视;护理人员缺乏对 临床医学发展的学习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只注重护理 专业自身容易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以及护 理发展落伍。鉴此,笔者认为TM可以很好地上述解 决问题。
2.1.1加强医学思维理念的转化 TM强调的是理 论与实践双向结合,研究与临床的双向结合,可以转 化为管理层与基层的双向结合,演变为从管理层决策 到基层实施,从基层实施反馈到管理层决策。自上而 下的TM强调从管理层到基层的转化。而现实中很 多决策由于基层参与者兴趣不高或态度不认真、应付 公事,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导致决策实施出现偏 差。所以,应从管理上和临床工作中树立TM意识、 强化TM理念,并借鉴发达国家TM研究与实践的成 果及转化理念,结合传统的思维方式与环境条件,实 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
2.1.2推进协同创新,成立TM的管理部门鉴于 TM逐渐成熟,护理管理层应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 主要职责是把护理科研成果或领导决策传递到各科 室并实施,通过反馈进行整合,制定最优方案。同时, 部分部门人员深入各科室实行转科,通过在不同科室 的学习与工作经验,找出各科室发展的优点与不足。 对于优点要在全院进行交流与学习,进行推广;对于 不足,管理部门通过研究、磋商等方法进行协调矫正。 这样既遵循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又对护理工作进行了宏观调控,从而保证了护理管理 部门的先进性和护理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2.1.3强化政策引导和加大经费支持,以TM指导 医院护理科研发展加大医院护理科研的宣传,争取 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将护理科研建设纳入医院整体 发展规划中。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基层,向院领导报告 阐述护理研究对于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意义,以及开 展相应研究和合作的可行性,听取院方意见及决策, 争取获得最大支持。同时,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管理 层,大力提倡护理科研,加大对科室护理科研人员经 费支持,鼓励科研成果投入临床应用,协调临床与科 研工作、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完善相应制度,鼓励科研 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积极性与及时性,增强科研平台 建设,提供有力的科研保障。
2.1.4加强护理人员的全面发展由于医学各学科 之间的方向差异,各学科内容的细化,导致了各学科 发展相对闭塞,各学科内容的单一化和空洞化,阻碍 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大部分护理人员除了护理知识 外,对其他医学知识几乎了解很少,很容易导致护理 专业与医学发展的整体方向脱轨。经常关注各学科 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以及保持和各学科联系人之 间密切沟通,才能使护理专业快速发展。由于TM研 究涉及很多学科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倡导医学各相关 学科的共同参与,以及融合各学科的优秀人才,建立 TM的医疗、护理、预防全方位研究平台,促进多学科 交叉合作,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 系,对护理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2.2 TM在护理科研中的体现 护理科研是指研究 探索新的护理理论、护理方法、护理模式的过程,其目 的在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士 工作强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护理教育奠定基 础,促进护理专业的持续性发展。通过护理专业不断 发展和自我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护理 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其他医学学科相 比,护理科研的起步晚、水平低、发展慢,且主要表现 为科研成果产生与临床利用不成比例。每年全国各 种护理专业期刊要收录成千上万篇科研成果论文,具 有巨大的实用价值。但这些成果被临床实际应用较 少,大部分护理工作并没有跟上科研脚步,依然停留 在几年前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缺少TM研究平台。 TM研究平台的建立致力于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之间的壁垒,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 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研究,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 临床实践,使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直接联系,缩短了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进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础研究能直接为临床服务。TM平台应包括临床 护理团队、护理科研团队、市场研发团队。临床护理 团队主要负责以临床为基础的科研论题的搜集以及 护理成果的实施及反馈;护理科研团队主要负责护理 项目的研发,通过进行实验或调查,发现和分析护临床实践,使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直接联系,缩短了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进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础研究能直接为临床服务。TM平台应包括临床 护理团队、护理科研团队、市场研发团队。临床护理 团队主要负责以临床为基础的科研论题的搜集以及 护理成果的实施及反馈;护理科研团队主要负责护理 项目的研发,通过进行实验或调查,发现和分析护临床中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得出科研成果;市场研发团 队主要负责把进行反馈后修订好的最终科研成果进 行社会层面的推广。其中临床护理团队和护理科研 团队是TM的基础,而市场研发团队是影响国家护理 水平的直接因素。众所周知,护理领域是一个潜力极 大的市场,对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无疑是一种推动。 应有专门管理机构从事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 作,整理科研成果,定时向社会提供信息。当然,上述 理论必须基于各种理论条件的成熟:①必须立足于临 床实践,重视护士科研意识的培养。同时提高全体护 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新思 维,充分认识护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性。②加 强在职人员有关临床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即如何在 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研究以及形成论文并发 表。③为护理科研提供相应的技术平台及保护制度; 摒除大众的“重医疗、轻护理”观念,强化社会大众肯 定与支持。
2.3用TM成果规范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学(Nur sing Pedagogy)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 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活动及其规 律的应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发展社会服务项 目。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形 成了全方位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结构合理的 课程体系、日趋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的评价 体系等,并为我国临床护理工作输送了大批优秀人 才。但现阶段仍存在较多问题: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 差距。护理教育较临床发展相对滞后,有些护理教材 更新速度较慢,知识相对陈旧。同时,专业教师和临床 教师司职不同,造成了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之间衔接 不上,加大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9]。②护理本科毕业 生科研意识淡薄,进入临床工作后遇到问题不做深入 调查研究。③专职护理教师缺乏与临床护理人员交 流,二者相对孤立,缺乏对临床护生工作质量信息的反 馈。④本科生撰写论文的水平较低,缺乏相关能力的 培训,毕业论文敷衍了事。而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引入 TM思维教育,有助于专业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基础和临床研究融合[M]。
2.4以TM为指导,促进护理教育发展学科建设 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专业发展的标志。良好 的学科建设必须拥有高质量人才和超前的医学思维 和研究成果。因此,将TM纳入护理教育,有利于促 进护理教育与其他医学学科教育的融合,护理教育与 临床实践的同步,保持护理教育的先进性。应从以下 几方面着手。①在课程设置中,加入TM课程。护理 专业课程一般分为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等, 这些课程着眼于培养护生专业技能,不利于护生拓宽 眼界和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将TM纳入护理教育, 有利于培养护生TM意识;护理研究课程加入TM教 育,有利于促进护理研究以实践为主思维的养成。此 外,纳入TM课程,有利于激发护生对TM的兴趣且 在临床实践中提高运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②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TM人员,挖掘和有意识 培养在以上各方面都具有一定基础和能力的交叉型 学科人才[11],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紧跟先进医学的发 展步伐,保持护理专业发展的先进性。③护理研究中 纳入TM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双向结合, 保持教育与临床的一致性。④在教学理念中不断地 把临床实践的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中,摒除落后的理 论、方法、以及护理器材,充分利用护理的TM成果, 保持理论教学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应用科学大学;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德国高等教育
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一类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前身为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1998年开始,为了便于国际交流,避免国外将其误视为一种高职教育机构,德国高等专业学院开始统一使用“应用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英文称谓。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除了综合性大学(Universit?觟t)之外的第二大类高等教育机构,在2010/2011年冬季学期,德国共有240所应用科学大学(含29所行政类高等专业学院①),在校学生人数为716630(其中29780人在行政类高等专业学院学习),占德国全部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为32.1%②。应用科学大学既提供学士层次的教育,也提供硕士层次的教育,并且可以和综合性大学一起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自成立以来,应用科学大学凭借其应用性科研和实践性教学等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成为德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德国近一半的信息学和企业经济学毕业生以及大约2/3的工程师都是由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出来的。[1]
那么,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是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呢?有哪些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呢?本文重点从招生要求、师资要求、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和校企合作等环节来分析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招生主要面向具有职业教育背景
或实习经验的学生
应用科学大学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个环节即招生环节上便十分注重招收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应用科学大学招收的学生需要具有“高等专业学院入学资格”(Fachhochschulreife)。这是一种专门针对应用科学大学的入学资格,学生通常是在职业高中、专科高中③或职业专科学校等职业教育学校获得这一资格。除了接受学校的理论教育之外,学生往往还需要完成1年(在有些联邦州是半年)的职业实习(Berufspraktikum)才能获得这一资格。除了这一专门的入学资格之外,持有“普通高校入学资格”(Allgemeine Hochschulreife)④或“绑定专业的高校入学资格”(Fachgebundene Hochschulreife⑤的学生也可申请进入应用科学大学学习。不过,不少专业都要求这类申请者在入学之前先在相关职业领域完成一次学前实习(Vorpraktikum)或者专业实习(Fachpraktikum)。因为有这样的录取前提,所以应用科学大学所招收的学生已经普遍具有所学领域的实践经验,有不少应用科学大学的申请者甚至在上大学之前已经完成了双元制职业培训,获得了相应的就业资格[2]。这些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及其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无论是对其个人的学习还是对于提高应用科学大学教学的实践性都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教师聘任以具有实践工作经验为前提
应用型教师是培养应用型学生的一项重要保障。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师资结构来看,应用科学大学里除了全职教授之外还有许多来自经济界、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校外特聘讲师(Lehrbeauftragte)。例如,柏林经济与法律高等专业学院(HWR Berlin)有156名全职教授和495名兼职的校外特聘讲师[3]。校外特聘讲师能将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融入学校的教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这类教师不是学校的固定教员,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他们的流动保证了学校教师总是能够将最新的实践知识带入课堂。
从教授的聘任要求来看,应用科学大学的教授不但必须具有博士学位,而且要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其中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还必须是在学校之外的企业或其他机构获得的[4]。富有实践经验的校外特聘讲师和教授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实践性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为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三、专业设置聚焦于应用性专业和学科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应用性比较强,也比较容易就业的学科或专业领域,例如:工程科学、经济学/经济法、行政管理和法律维护、计算机科学、塑造/设计、信息通讯、健康/护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教育等[5]。突出应用性可以说是应用科学大学专业设置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根本标志。德国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多而全,重在培养学术后备人才,特点在于按照学科内部的发展逻辑设置专业,教学和科研也都十分重视推动学科的发展。应用科学大学重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即能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与此相应,应用科学大学的专业设置也以实际中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和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为导向。因此,应用科学大学很少设立纯粹的、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或社会科学(如社会学)专业,甚至完全不设立此类专业。如果设立的话,更多的也是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专业。例如科隆应用科学大学(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设有“应用社会科学学院”,开设社会工作管理、幼儿和家庭教育学、社会法律咨询等学士或硕士专业[6],最近又新成立了“应用自然科学学院”,开设了技术化学和药剂学化学两个学士专业,并且计划开设物理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两个专业。[7]
四、教学以实践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科学大学在教学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实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包括实验教学、实践学期、项目教学、毕业论文和学术考察等。其中,实践学期(Praxissemester)是应用科学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期间,学生必须要在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中完成至少一个实践学期,而且学校通常要求这些校外机构所提供的实践教学和学校所提供的理论教学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一般选择在企业中完成其毕业论文。通常来说,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比例为60%~70%,在有些学校,这一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⑥。其次,就教学内容而言,应用科学大学即使是在理论教学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实践导向,学校所强调和看重的并不是系统性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科学知识和方法如何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偏重于传授那些与职业和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一特点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在高校信息系统(HIS)的一项调查中,“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得到了97%的学生的认可。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学除了使用课堂讲授法之外,还结合使用实地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8]
五、科研以应用为导向,贴近实践
应用科学大学在成立之初被设计为一种以教学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的高等教育决策者并没有将科研和发展看成是应用科学大学的任务,直到1985年《高等学校总纲法》(Hochschulrahmengesetz)得到修改之后,应用科学大学方才获得了从事应用性科研和发展的任务。随后,各联邦州也相继修改了本州的高等学校法,赋予了应用科学大学从事应用性科研与发展的使命。此后,以应用为导向的科研逐渐成为应用科学大学除了实践性教学之外又一个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的标志性特点。正如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BMBF)所指出的那样,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是以应用为导向和贴近实践的。它并不是去寻找“最高真理”,而更多的是寻找马上可以付诸实施的问题解决方案。[9]
德国政府着力引导和大力支持应用科学大学开展应用性科研。联邦教育与科研部专门设立了针对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资助路线,并且鼓励应用科学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研究。例如,为了增强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竞争力,使其有能力和综合性大学一样通过竞争获得第三来源资金(即来自欧盟、联邦政府、德国科研联合会等的科研资金),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于1992年启动了“应用科学大学的应用性科研和发展”专项资助路线。2003年,联邦教育与科研部调整了资助路线的方向和重点,将重点放在资助应用科学大学与经济界、综合性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所开展的合作研究。资助路线的名称也相应地被改为“应用科学大学与经济界联合从事的应用性科研”。这条资助路线旨在增进应用科学大学与校外伙伴联合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促成知识和科技的转移,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应用科学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让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应用性科研项目并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按照规定,科研课题申请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至少与一个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开展合作研究;第二,作为合作伙伴的企业必须承担至少20%的科研成本(现金或等值服务);第三,提交一份意向书,介绍科研的目标、收益和参与企业[10]。应用科学大学目前已经成为受德国企业欢迎的重要科研合作伙伴。企业投资也成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科研资助的主要来源。2008年,国立的应用科学大学共赢得了2.46亿欧元的第三来源资金的资助,其中有1.01亿欧元来自企业。[11]
应用性科研对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除了让学生参与应用性科研项目,直接锻炼和发展从事应用性科研的能力之外,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还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将科研结果融入教学,向学生传授应用性和实践性知识,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重视校企合作,
让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
校企合作可以说是应用科学大学实现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之目标的关键。无论是实践性教学还是应用性科研都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与此相应,应用科学大学十分重视让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包括: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毕业设计岗位,企业委托大学进行科研或与大学开展联合研究,作为培训企业担任大学双元制专业的培训伙伴,参与大学的师资建设(如在大学设立基金教席或者提供兼职教师),资助大学设立实验室/研究机构以及参与高校的管理与决策。学生、教师、学校和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分别以各自的方式积极参与或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教师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向企业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完成企业提供的实践教学项目、完成毕业设计和参加双元制培养项目等方式参与校企合作;学校方面则通过成立“跨学科的能力中心”将全校的科研实力和服务能力整合起来[12],面向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并为此成立专门的科技转化公司,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例如,明斯特应用科学大学将全校的科研力量整合为6大能力中心,即:建筑、环境和资源,健康/生命科学,产品开发/程序开发,应用社会科学,企业管理/服务管理,交流/信息。每个能力中心包括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例如“建筑、环境和资源能力中心”包括以下16个研究领域:建筑/工业建筑、设计性工程建筑、能源生产和供应、建筑维护、交通、建筑材料、工程物理、水利工程、水利经济、水利供应、废水管理、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设备管理、后勤、环境工程/环保/环境控制、建筑物科技。每个研究领域又可再度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例如,“能源生产和供应”这一研究领域包括13个研究方向和重点:电力供应、物质性和能源型生物能源利用、风力发电设备、核反应器技术、热能设备、太阳能设备、取暖技术、中央供暖站、燃料电池、光电、沼气使用、对废物的能源利用、天然气供应系统和天然气储存设备[13]。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能力中心,应用科学大学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针对工业企业界和社会管理部门的服务型企业,并开始像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一样宣传自己的服务能力,有不少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知识和科技转化有限责任公司,推动学校与经济界的合作。政府也通过不同的资助项目或政策推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不同参与主体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局面。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带来了便利,而从学生的实习、学期项目和毕业设计中,往往会衍生出进一步的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便利条件。
七、政府与评估机构平等对待不同类型的高校,尊重高校的办学特色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之所以能够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方面得益于德国政府“不同但是等值”的分类办学原则,另一方面也与德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有关。德国政府从设立应用科学大学之初,便确立了要将应用科学大学办成不同于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宗旨。在博洛尼亚进程开始之后,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规定应用科学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与综合性大学颁发的同类学位完全等值,要求高校在招生时以及政府机关在招聘时平等对待应用科学大学的毕业生。德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和认证机构在评估和认证时不用综合性大学的标准来衡量应用科学大学,而是尊重高等教育机构自己所确立的办学目标,重点考察其教学安排和组织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确立的办学目标。此外,作为外部评估的一个重要形式,德国最富影响力的高校排名机构——德国高校发展中心(CHE)在排名中不仅明确将综合性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区分开来,而且拒绝进行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整体对比和排名,而是对各个专业学科进行多维度(课程、辅导、办学条件、声望等)的评估,将被评估的专业学科归入上、中、下三个等级[14]。德国高校发展中心的排名方法充分照顾到了德国高校均质性的特征,避免因排序将细微的差异人为放大。政府管理和评估的这种导向保证了德国高校可以坚持自己的办学定位,有效地避免了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
八、结语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从成立之初便旨在发展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应用科学大学才没有因为盲目模仿综合性大学而沦落为二流的综合性大学,而是成功地发展成为一种与综合性大学“不同但是等值”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不仅明确地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且从招生、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和校企合作等环节入手切实保证了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能够得以实现。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在入学前便已积累了所学领域初步的实践经验,入学后在兼具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性学习,经过实习、实践学期、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成长为符合就业市场需要、能够独立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或从事应用性科研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上述经验值得我国高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大学以及高职院校参考。
注释:
①行政类高等专业学院(Verwaltungshochschulen)负责培养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未来的高级公务员。
②Statistisches Bundesamt. Bildung und Kultur. Schnellmeldungsergebnisse der Hochschulstatistik zu Studierenden und Studienanf?nger/-innen [R]. Wiesbaden: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2010:3.
③专科高中(Fachoberschule)学制一般为两年(其中一年为专业实践教育),主要接收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已经参加过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实科中学毕业生可以免去一年的专业实践教育。
④凭“普通高校入学资格”可以申请在德国任何一所高校的任何一个专业学习。
⑤凭“绑定专业的高校入学资格”可以申请在所有高校中的特定专业(如物理学)中学习,适合偏科的特长生选择。
⑥受教育部直属高教司的委托,本文作者2010年在德国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参观了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应用科学大学,访谈了14所应用科学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或新闻发言人。本文未标明其他出处的信息来自于访谈。
参考文献:
[1][2][4]BMBF (Hrsg.). Die Fachhochschulen in Deutschland[R]. Bonn: BMBF, 2004:16,11,10.
[3]HWR. Daten und Fakten [EB/OL]. http://hwr-berlin.de/hwr-berlin/portrait/daten-fakten/,2012-10-17.
[5]KMK (Hrsg.). Das Bildungswes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10/2011[R]. Bonn:KMK,2010:145.
[6]Fachhochschule K?觟ln. Studieng?覿nge der Fakult?覿t für Angewandte Sozialwissenschaften[EB/OL]. http://f01.fh-koeln.de/studium/studiengaenge/, 2012-09-04.
[7]Astrid Rehorek. Campus Leverkusen der Fachhochschule K?觟ln[EB/OL]. http://www1.fh-koeln.de/imperia/md/content/www_ f11/studium/camplev_studiengangsvorstellungen_20100129.pdf, 2012-09-04.
[8]孙进.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特色——类型特色和院校特色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11(10):67.
[9]BMBF(Hrsg.). Forschung an Fachhochschulen. Brücken zwischen Wissenschaft und Wirtschaft[R]. Bonn, Berlin: BMBF, 2006:6.
[10]BMBF (Hrsg.). Angewandte Forschung an Fachhochschulen im Verbund mit der Wirtschaft (FH3)[R]. Bonn: BMBF, 2008:1.
[11]Wissenschaftsrat. Empfehlungen zur Rolle der Fachhochschulen im Hochschulsystem[R]. K?觟ln:WR, 2010:124.
[12]BMBF (Hrsg.). Forschungslandkarte Fachhochschulen. Potenzialstudie. Bonn, Berlin: BMBF, 200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