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营销监管论文

营销监管论文

时间:2022-08-24 20:1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营销监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营销监管论文

第1篇

电费风险分析方法

根据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类型统计情况来看,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电费风险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是电力营销全过程中造成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的因素或者说风险源比较多。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运行中,电力企业的电费损失情况直接决定电费风险的情况,而电费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运行的风险大小。因此更加有必要对电力企业的电费风险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的控制。电费风险是由电费损失情况决定,在实际营销中,电费损失是由不同的电力用户造成的,并不是由一个电力用户造成的,而且不同的电力用户对于电费损失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电费风险评估时,要结合电力营销中电力用户的情况进行电费风险的分析。进行电费风险分析时用到方法主要有风险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ISM模型分析法等。

影响电费风险的因素

在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过程中,业务扩展管理的风险、电费安全风险、自动化系统风险以及现场服务风险等电力营销中的因素对于电力企业的电费风险情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电费风险情况影响因素里面,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扩展管理风险一般是指电力企业的用电项目审核、供用电合同签订以及业务扩展资料管理等风险,这些电力营销中的各种风险可能都会对电费风险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电力营销过程中由于电费安全风险对于电费风险情况产生影响的主要组成因素有电表抄表风险、电费核算风险、电费欠费风险以及电费收费风险、电费专业管理风险等。

其中电表抄表风险主要是由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抄表过程中的数据误差引起的,电费核算风险则是由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用户的电费情况核算时由于核算标准不明确造成的,电费收费风险是由于电费收费中不能及时进行回收从而形成的电费收费风险,电费欠费风险则多是有电力用户的电费拖欠造成的,专业管理风险是指在进行电费管理中由于工作人员或者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电费损失,从而形成电费专业管理风险。以上的这些电费安全风险因素对于电费风险的产生以及电费风险的大小都有一定的影响或者决定作用。

最后,就是现场服务以及自动化系统对于电费风险造成的影响。现场服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人员对于电力情况的管理以及电力故障维护中等造成的电力资源损失,从而形成的电费损失等。自动化系统风险则是由于自动化管理系统故障等问题对于电网用户的使用信息等造成的不真实或者错误情况导致的电费风险,自动化系统风险对于电费风险的影响一般较大。

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全过程中对于电费风险的控制

1电力营销中电费风险控制方法

电力企业对于电费风险控制是电费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电费风险控制就是指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方法将电费风险造成的电费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进行电费风险控制首要任务就是要将电费风险事故的发生率降低,从而实现对于电费损失情况的减小控制。除此之外,需要电费风险事故中造成的电费损失情况进行控制,以保证电费损失在最小范围。还有就是需要通过电费风险转移的方法,将电费风险发生时对于电费损失的威胁进行转移,从而保证电费损失额度的最小化,实现电费风险控制。这些都是在实际电费风险控制中对于电费风险控制或降低的一些基本策略。

在电力营销中进行电费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很多,但是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电费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电费风险的控制。对付电费超出风险就可以运用远程抄表系统或者集中抄表系统进行电费风险的避免发生;对于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电表抄表中造成的电费风险则可以通过加强抄表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以及相关考核监督等政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或者避免;对于电费抄表风险造成的电费风险则可以通过专门的抄表公司或者进行抄表分包等方式进行电费风险的控制与电费风险转移,从而降低电费损失。对于自动化系统造成的电费风险的控制首先需要从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设备的硬件设施入手,要使用一些质量较好并且性能稳定的自动化设备,同时应当实施人员协助管理的方法,以避免或者控制电费风险的发生。

2电力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电费风险控制体系

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中,要想实现对于电费风险控制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电费风险控制属于电费控制管理一个重要内容。建立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先确定电费风险控制管理的主体,也就是谁来进行电费风险体制的控制管理。

第2篇

关键词:民营快递业,情况调查

 

快递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方便快捷,运费较低,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了不同于传统邮政的服务。近日,龙岩调查队对民营快递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民营快递公司在促进全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普遍存在管理混乱、超范围经营、货物丢失、赔偿困难等突出问题。

一、基本情况

经调查,目前龙岩市有15家民营快递公司(包括已办理工商登记和未已办理工商登记的),业务总量占全市快递业务总量的55%左右,从业人员超过140人.其中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的快递公司有龙岩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申通速运龙岩分公司等。

(一)从业人员数量少

目前,龙岩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有从业人员38人,其中:营业兼内部管理4人,营销揽收投递34人(新罗区28人、长汀县4人、漳平市2人)。申通速运龙岩分公司在新罗区的从业人员有32人,在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永定县、漳平市均有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有从业人员1-2人。除此之外,龙岩市民营快递公司的从业人员普遍较少,如顺通快运、鑫达快递从业人员均只有4人。论文写作,情况调查。

(二)主力快递公司业务量较大

目前,邮政的特快专递业务纳入了统计范围,但民营快递公司的业务还没有官方统计记录。论文写作,情况调查。据了解,顺丰速运2008年每个月的计划业务收入为15.5万元,申通速运每个月的业务收入为20万元左右。论文写作,情况调查。这两个速运公司在龙岩市民营快递行业中为佼佼者,占领我市民营快递行业的主要市场份额。

(三)资费普遍低廉

二、主要问题

一是普遍存在超范围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总则第八条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但龙岩市民营快递公司普遍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如顺丰的超范围经营的业务量占公司业务总量的65-75%。

二是管理不规范。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行业准入标准,进入快递行业的门槛较低,行业内部自由竞争,缺乏管理和行业自律规则。民营快递企业规模小,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松散,物品丢失都无从查起。据有关人员反映,今年以来圆通速运的2个员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拿到工资,竟从公司搬走客户投递的2箱物品。

三是从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一直以来,快递业务员没有相关业务资格证书,业务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无法衡量。业务员在快递公司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快递公司也无法为业务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造成一些快递业务员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较差,消费者对于业务员服务方面的投诉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如2008年1月31日,龙岩的赵女士在315电子投诉网上投诉粤丰速递公司的业务员,由于下雨拒绝送货,态度还很恶劣。

四是监管难度较大。论文写作,情况调查。由于民营快递公司超范围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物品没有拆封又很难界定是否超范围,各级工商部门及时查处快递公司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的难度较大。论文写作,情况调查。目前,龙岩市30%左右的民营快递公司业务联系用移动电话,如泉州天天快运龙岩办事处和圣坤达运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场所偏僻、隐蔽。论文写作,情况调查。各级邮政管理局开展快递行业制度规范和服务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也很困难,特别是龙岩市民营快递业务隶属厦门邮政管理局负责,更是鞭长莫及。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邮政法的认知度,自觉选择邮政寄送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确保信件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建立健全民营快递业务监管机构,依据《快递服务标准》和《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继续完善和落实监管机制,加大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力度,维护快递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是规范民营快递公司的经营范围。民营快递公司要自觉遵守邮政法的规定,严格执行邮政法,在合法范围内经营,规范管理。在市场中公平竞争,不能为了吸引消费者、提高业务量而采取低于劳动成本的服务价格进行运送。

三是提高民营快递公司服务水平。要加大对民营快递公司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的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不断提高快递业务员的服务水平。

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保险,营销模式

1.保险业电子商务概述1.1保险业电子商务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类型有人这样评价互联网:人们对于上网已没有选择,不上互联网就好比没有电话。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商业形式在全球引起关注。虽然它存在安全、法律、技术、费用、文化等方面的缺点,但是成千上万的企业或个人用户把网络融入企业的运营和社会生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据CNNIC资料显示,2004年12月,中国共有9,400万名互联网用户;到了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较2007年翻了一番还多,达到1.17亿,博客用户数量为1.62亿。曾几何形倍增的网民数量庞大,是一个巨大的客户群,虽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保险业是金融领域信息化程度和新技术装备含量最低的一个行业,“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网上拍卖典当并不鲜见。而保险业却长期固守传统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但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1.2保险业开展电子商务符合客户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消费者主导的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将面对更多的选择,这一变化也使现代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即使在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中,大多数消费者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鉴别和评估,但他们对于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心理需求却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强。论文参考网。这是因为消费者购买的风险随选择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对单向的“填鸭式”营销沟通感到厌倦和不信任。尤其在长期寿险一类的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上,想买保险的人期望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在自己的电脑上查询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报价,比较各种保险产品的差异,最大限度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在分析比较过程中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风险和购买后产生后悔的感觉,增加对产品的信任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追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而且人天生就有很强的求知欲。

2.保险业电子商务带来的风险与对策2.1保险业电子商务带来的风险虽然电子商务给保险业注入了活力,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电子商务在实际运作中会面临方方面面的风险,只有识别这些风险,分析本质原因,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电子商务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这些风险设涉及到网络技术风险、经营风险、行为风险、法律风险、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网络保险时亟等解决的。

2.2保险业电子商务的风险管理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设备、网络通信线路、网络服务器等设备,在静电、电磁泄漏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机密信息泄漏。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选择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建设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才能为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提供硬件保障。实施技术防范措施。保险业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资金安全、信息安全、商业秘密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任何一点漏洞都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流失。而这些安全首先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目前,防火墙技术、电子签名和安全认证,成为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的技术安全措施。

3.发展中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建议3.1重视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机遇倡导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尝试进行电子商务,获得未来的竞争力。前文提到对我国保险电子商务其进行专门性研究的还很缺乏,且研究主体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监管机构和社会研究人员应该重点关注,并且建立一个沟通得平台,使国内的寿险业快速拉进与外资公司的管理差距。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短期进修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对于取得良好经验的机构,应由监督机构进行组织,行业内进行学习,增进了解。

3.2加强保单条款标准化、通俗化建设从前文可知,网络保险适用于那些只用少量参数就可以描述和定价、条款比较标准且容易理解的保险,例如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网络保险营销的关键在于能否用通俗的语言传递给投保者全面准确的信息。2005年11月,中国保监会正式了《人身保险保单标准化工作指引(试行)》,对人身保险保单册和人身保险条款,初步提出了统一的要求。但是,目前只有少数几家推出了通俗化保单,网络保险的层次也停滞在低水平阶段。而且即使通俗化以后还是不容易弄懂。保监会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保单条款标准化、通俗化建设,并加强对保险公司保险合同的审批力度,使保险合同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规范,同时通俗化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促进网络保险的发展。

3.3加强保险知识教育,提高网络保险认同度网民数量的增加、年龄结构的优化以及文化程度的提高,对网络保险的开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网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并不等于保险知识的增加,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也不等于网络保险的强劲增长。因此,加强网民的保险知识教育,并提高其保险认同度,是引导和释放网络保险需求的必要途径。保险营销网站的推广对网上保险营销起着决定性作用,保险公司对保险知识和网络保险的宣传应以推广自己的营销网站为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与门户网站合作,推广自己的网络保险营销主页,提高网络保险的知名度;(2)联手银行、证券等行业,建立综合性金融门户网站,实现网络客户资源的共享。(3)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公众媒体,扩大保险行业的社会影响力。(3)在保险营销网站上,通过保险基

4.结 论

在我国开展的保险业电子商务的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对探讨和促进保险业的电子商务和完善保险监督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参考网。根据本文的研究,笔者坚信这样一个结论:我国保险业借金融危机之“机”,推动电子商务在保险业的运用,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论文参考网。从理论上讲推动保险电子商务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同业竞争力;从实践来看,中国的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当重视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一方面对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选择项目进行实践才行。为解决保险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及监管机构积极发挥其职能,与保险公司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保险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可奇. 沪保险市场中强外弱 中资保险继续扩张[J].金融时报,2009,(3):01一02.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发展路径

 

在世界经济频繁波动的现代经济当中,教育培训,特别是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却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甚至在经济衰退侵袭很多行业的时候,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却出现了勃勃的成长生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行业的特殊属性,使得其与经济波动的周期有错时效应,各层人士对教育的需要是刚性需求。而且教育投资还是一项终身投资。二是因为教育培训业的反经济周期性。金融危机带来产业结构大调整,新兴产业以及新技术需要新的知识技能,危机还使得一些行业发展速度减缓,劳动力市场上求人倍率继续下降,失去工作和准备就业的人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增加就业筹码,以便经济复苏后,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因此人们参加教育培训就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三是教育培训行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政治、社会和育人功能,政府在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危机形势下教育管理论文,对教育培训只能重视、不可轻视,必然通过加大投入和颁布各项支持性措施来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但是,面对巨大市场,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迅速膨胀和发展的同时,信誉、质量等问题也都暴露无余。为了对教育培训行业更好的实施监管,在赋予教育培训市场以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的同时,做好监督管理的工作,市场准入制度就成为了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

一、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现状

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的发展是近二十年里面才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的。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管理的法律基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配套使用管理办法。全国各省市均出台有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审批、机构变更审批、机构终止审批、招生简章审批、招生收费审批、年度审核。整套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似,且审批的比重较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告中所规定,各省、自辖市、自治区均出台了《关于换发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知》,2010正式启用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未取得新版办学许可证者,一律视为无证办学。无证办学均视为市场不准入。

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请。行政审批通过后颁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经营活动前招生简章和其宣传广告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正常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审核,审核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审核意见不能通过的机构,在整改后如果审核意见再次不能通过,取消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即市场不准入。

二、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培训市场准入标准设置不合理

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培训机构从业范围重叠,培训行业机构过度饱和,形成恶性竞争。培训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必然导致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争,价格过低导致教育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就是培训市场混乱的根源。而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那些不符合办学条件无法取得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学校难以引资改善办学条件,也无力吸引优秀教师执教,进而造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随着公办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将更高,更难拿到许可证。如果设的门槛过高,多数学校都达不到要求时,门槛也就没了存在的必要。

(二)教育培训市场市场准入类别管理缺位

教育培训市场不仅完成了数量上的飞跃,而且还渐渐由点及面形成了涵盖各类教育培训方向的网络,如今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IT、语言、基础课程等几大类,艺术、职业技能、学位资格、婴儿教育、亲子教育等一些新奇的课程变得随处可见,几乎所有消费者能想到的培训项目都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传统的几大培训项目的课程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划分的越来越细。而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准入资质标准是针对学校特点设置的教育管理论文,并没有针对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教育培训机构具有的教学期短和授课灵活和教学内容市场化以及学生少、对场地要求不高,这些特点并没有被资质设置所体现。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真空的无标准可依的局面。因为没有具体的资质标准,资质审批中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就遭到了挑战。

(三)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审核程序过于复杂

教育培训机构出现问题,投诉者首先会找到资质审批单位。资质审批单位为了躲避相应责任,制定了极其苛刻的资质标准和极其繁杂的审批程序。教育培训机构为申请资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都在客观上增加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负担,忽视了培训市场培育的过程,不利于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做大做强,限制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发展。

(四)审批部门多,管理部门少

目前,国内不同城市的培训机构,审批部门都有所差异,有的培训机构是教育部门审批的,有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的,还有工商部门审批的,这就导致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缺位,管理混乱。近几年由于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办学门槛高,这些教育辅导机构几乎都达不到办学所需条件,于是打起擦边球,都打着“教育咨询公司”的幌子,私下开展教育培训。

三、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的设计

(一)市场容量总量设计与控制

市场容量主要是指教育培训服务的需求量,市场预测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管理者制定正确的营销决策,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掌握新知识、教育产品、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能力,同时市场容量的测定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制定科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教育培训的市场容量是控制市场中培训机构数量的重要依据。各个地区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培训需求总量,综合考虑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存量,来确定一定时期之内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总量规模和准入的进度安排。

(二)市场资质标准科学设定

教育培训机构资质标准的设定应当适应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教育培训机构本身有着很多自己的特点,这些独有的特点是其生存之道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对于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有不同的资质标准。第一资质必须有详细的分类主要应参考以下几个因素: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规模。第二资质必须由教育部门统一发证,由专业评审委员会统一制定资质标准。第三资质必须是动态的必须和市场接轨做到与时俱进。

(三)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合理简化

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服务、一表受理、告知承诺、集中年检、网上协同审批等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联席审核制度,联席审核应该实行一次性集中告知、统一受理、集中办件、承诺办件、特事特办、先批后办。并实行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实行牵头部门负责制各牵头部门对协审部门有协调权、监督权,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审批制度建设。

(四)完善、明晰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主体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规定,经营类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工商部门审批,国家应尽快出台盈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教育管理论文,制定具体的标准,同时明确教育培训机构教学业务的监管应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强与财政、税务、物价、审计、民政、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政府应明确教育培训市场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改变“多头管理,谁都不管”的局面,从严规范借教育咨询公司名义打“擦边球”从事教育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

而对于私人性质的社会教育资源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应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政府只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上发挥作用,严格规范其发展;政府部门及公立学校举办的面向社会的经营性培训应与政府、学校脱钩,可以登记注册成为独立法人,也可以并入其他培训机构;对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培训服务,应由市场和政府双边提供,培训服务消费者部分付费,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委托部分机构实施,由“政府调控价格”,按市场需求杠杆和公平竞争机制进行管理。同时为吸引更多更好机构加入培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应同时附以机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董秀华.专业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007:143-156.

[2]侯可文,李英.国有教育培训机构走出困境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05 (11):18-22.

[3]翟立新.印度IT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考察与研究[J]. 《江南论坛》. 2010(4):78-84.

[4]夏永林,俞驰,刘立.西安地区考研培训市场调查研究[J]. 技术创新管理. 2008:56-58.

[5姚永强.论公平视域下的教育垄断及其规制[J]. 教育与经济. 2008(2):12-15.

第5篇

论文摘要: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固有产物,良性价格竞争有利于促进市场发展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我国保险市场价格监管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其目标不是消除价格竞争,而是引导良性价格竞争。我国保险企业应该综合运用科学定价、创新产品、增加服务、降低成本、加强投资等良性价格竞争策略,适应价格监管环境的变化,从容应对价格竞争挑战。

新版《机动车商业保险行业基本条款》已于2007年4月日起 正式启用。以“同质同价”为特征的新版车险行业条款的推出,主要目的是扼制近年来车险市场价格主导的恶性竞争,提升我国财产险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一方面.我国车险费率经历了从管制到放开再到管制的历程.另一方面.升息的压力使得我国寿险费率市场化迈开了步伐面对价格监管环的不断变化,我国保险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价格竞争策略才能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我保险市场的发展?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我国保险业价格监管环境变迁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由于我国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只有一家 ,国家对其费率管制是通过指导性限制实现的即保险公司可以在其总公司制定 的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增加,竞争(主要体现在费率的竞争上)加剧,费率 大战蔓延开来,个别险种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因此,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费率的管制进入了严格监管的阶段。

2003年之前,我国保险产品执行中国保监会全国统一颁布的条款和费率。这一阶段,费率由政府确定,明显高于市场价值,使国内保险公司均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从而有比较大的降价空间。2003年1月1日,车险改革在中国保险市场正式实施,车险成为第一种费率市场化的险种。车险改革后,恶性的价格竞争导致产险市场的平均价格大幅度下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利润,严重削弱其竞争力,甚至威胁到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制止恶性价格竞争,新版《机动车商业保险行业基本条款》应运而生。车险进入了“新管制时代”即“同质同价”的新阶段。

寿险市场方面,随着保险投资渠道日渐扩宽,保险公司间投资收益水平也逐步拉开差距,监管部门预定利率最高为2.5%的约束,阻碍了投资收益率高的公司在产品定价上降低费率、体现价格优势。对于利率步人升息周期的强烈预期也成为了寿险费率市场化提速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在市场的呼吁下,2006年 1月1日新《生命表》生效,我国寿险产品费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生命表》放开后,公司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受保人群的不同、公司核保技术的不同以及市场策略的需要,使用不同的生命表。2006年6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下成立了“费率市场化课题组”,对寿险费率市场化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寿险费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保险业价格监管环境的变迁有其独特我国保 险业价格监管环境的变迁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在保险市场的发展进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价格监管的变迁实际上代表了我国保险市场对价格竞争这种自然和固有的市场经济状态的认知和适应过程。然而.无论何种形式的价格监管,价格竞争作为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都是不可避免的。科学合理的价格监管的目的并不是阻止价格竞争,而是限制恶性价格竞争的形成,引导良性价格竞争的开展。

二、在我国保险市场引导良性价格竞争的必要性

价格竞争有两类:一类是良性的,一类是恶性的。价格竞争的良性和恶性不能简单的由竞争范围和程度决定,更重要的是价格竞争策略是否有利于企业健康和可持续的成长.是否能够增加股东价值。

本文将良性价格竞争定义为:在真实实力支持下的、合理的、有科学依据的,基于成本下降或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有利于实现企业长期发展 目标的理性 的价格竞争行为良性价格竞争对于任何市场都是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激发企业不断提高经 营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还会增加顾客让渡价值,同时也有利于行业的进步和健康发展。

相反,恶性价格竞争是指不顾企业 的长期利益 ,没有科学决 策支持的,不惜大幅 降低 利润甚至亏损,仅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的非理性的降价行为。恶性价格竞争会严重损害行业发展 和市 场平衡。尤其是在那些企业数量少、买方信息灵通的市场,同质产品市场和发展不成熟的市场,恶性价格竞争行为一旦出现,这就会迫使其他企业 跟进,形成恶性降价,对整个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其市场主体数 量虽然在 不断增加但仍然有限 ,保 险人和经纪人的存在使得 保险市场具有买者消息灵通的特征 ,再加上我国保险企业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有限使得产品大同小异,因此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恶性价格竞 争敏感市 场。过去的历史 也证明了这一点 。

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我国保险市场对 于恶性价格竞争叉具有显著的敏感性。因此,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自身利益,我国保险企业 廊该使用良性价格竞争策略理性竞争,避免恶性价格竞争行为挑起的“价格战”另外,保险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该正确认识价格竞争,以政府公共政策来鼓励和培育良性价格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氛 围,而不是绝对的阻止价格竞争。从我国保险业价格监管环境的变迁也可以体会到监管部门在这 ~方向上的努力因此,我国保险企业应该认识到不论价格监管政策如何变动,价格 竞争都客观存 在 ,而且只有良性价格竞争才有利于企业 、消费者和市场。不能认为价格管制就 意味着没有价格竞争,价格放开就可以随意 采取价格策略。只有 良性价格竞争策略才是应对环境变化的制胜之道。

三、我国保险企业良性价格竞争策略

1.科学定价。保险企业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标的属性。以精算技术 、信息积累 、规范管 理为支撑 实施科学 合理的差别定价 ,灵 活制定经验费 率。科学 定价不仅可以促进产 品销售 ,确保 企业 的盈利 ,更重要的是区分客户群吸引低风险投保人,减少道德风险带来的损失。费率厘定的科学性是保险企业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 国保险企业应该在精算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以科学定价指导价格竞争。

2.创新产品。保险产品易于复制和复制成本低廉的特性使得简单的产 品和服务差异化不 能形成保 险企业 长久 的竞争力。因此 ,我 国保 险企业应对 自身各险种 的历史经营情况进行 全面 、科 学 、细致 的分析 ,对保险市场进行系统 的研究根据保 险市场 中的不 同需求和投保人的特征进行市场细分综合开发出具有自身经营优势和特点的保险产品组合,以适应社 会经济形势 的变化 ,满 足社会各阶层 、单位 和家庭的不同保 险需 求 ,避免 产品 同质性造 成的价格敏感 。丰富多样的新险种不但可 以成为保险企业 重要的业 务增 长点 ,更重要的是使其在市场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把握着价格竞争的主动权 。

3.增加服务。现代营销学认为,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能够提供最高顾 客让渡价值 的企业购买商品 。提 高服务实 际上是在相同价格下增加顾客让渡价值 .通过 隐性 降低单位顾客让渡价值 的购 买价格来吸引顾 客。另外 ,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将 提高保 险产 品的效用 ,有利于形成顾客的偏爱。这 是因为不 同的顾客类型需要不同 的咨询和业务处理。

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在产品中附加优质高效 的保 前 、保中及保后服务 。尤其是财产保 险企业在 承保后应该依靠 自身先进 的风险管理技术为投保人提供防灾防损技术指导,定时查验保 险标的安全状 况。事 实上 ,发 达国家 的工业企业 购买财产保 险产品实 际上 更看重的是保 险企业 为其提供 的风险管 理服务 .因为一旦 出险 ,投保企业遭受的损失是不 能 由保险赔付完 全弥补 的。在新车 险出台后 ,一些财产保 险企业 已经 开始考虑在车 险产 品中增设免费拖 车 、医疗 急救 、异地赔偿 、24小时支付、提供代步车等服务 ,依靠服务提升价格竞争的趋势 已经初见端倪 。

4.降低成本。保险企业的费用一般包括损失赔付、理算费用、营销费用 、管理费用 和税 收等。保险企业只有在经营过程中将这些费用降到最低限度 ,才能为其产品价格保留充足的浮动空间 。

保险赔款是保险经 营的主要成本 ,它取决于保险企业 所经营业务 的风险程度 、风险管理及 防范水平 、核保核赔经 验技术 等,带有很 强的技术性 。在核保环节中 。保险企业可以根据险种的特点适当将核保权利收至总公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总公 司的人才优势 ,增强核 保人员 的经验积 累 ,规范 核保流程 ,严格控制承保质量 。在核赔环节中,加强 对理赔定损 人员的考核 和培训 ,提 高人员 的综 合素质 ,加 强对理赔人 员的技 术培训 ,尤其要加大对 保险诈骗案件 的防范与查处 ,减少不合理的保险赔款支 出。

营销费用是保险企业的第二大经 营成本 。保 险企业 除了要加强传统保险营销手段的高效利用 ,更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消费者需 求的营销方式 .综 合利用传统营销模式 和以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 网络 为支撑 的低成本 的新型营销模式。对管理费用的节约主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对各部门尤其是分支机构进行严格的成本和费用的预算控制 取消各部门和分 支机构的采购权限 .建立集 中采购中,,既能 规范采购行为又能降低采购成本 .是大型保险企业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5.利用投资。2003年以前,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制过严,使保险资金难以进入资本市场 ,获取资本市场的平均利润率,限制了国内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入资本市场 ”.从而放宽了保险资金经营范围 .使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各种障碍彻底消除 。2006年沪深 股市行情一路 上扬,投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 率达到了75%。在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我国保险企业应该将保险资金的资本运作作为公司调整经营结构的重点,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充分利用投资工具,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控制资金运用风险,创造多元化的利润构成,为良性价格竞争创造充足的空间。

综上.我国保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 目标综合使用以上五种 良性价格竞争策略(见图1)。以科学定价为基础;依靠创新产品、增加服务来摆脱同质产品价格敏感性引发的恶性价格竞争 ,培养客户 忠诚度 ;通 过降低成本 、提高保险资金运用 收益为价格竞争创造充足价格浮动空间,适应价格监管环境 的变化,从容应对市场经济 固有的价格竞争挑战。

[1]郑文哲,吴吉林.我国保险市场寡头价格竞争模型统计与决策,2006(2).

第6篇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究了旅游市场营销的合理发展趋势。

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地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业。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

二、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

旅游市场营销既指营销活动,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是研究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的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使用和科学的营销管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的实现。

旅游市场是市场学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学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表现在:(1)以旅游行业为背景进行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行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增长快、脆弱性、服务性、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2)旅游消费需求不同于一般需求,它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以无形产品和服务产品(观光旅游产品尤为明显)为主的需求,人们通过旅游消费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旅游市场营销也要体现这一要求;(3)旅游市场营销是一种具有较高知识化要求的营销(旅行社等企业营销表现更为明显),知识型游客研究、知识型旅游产品开发、知识化手段、知识化管理等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市场营销作为市场运作活动,是指通过创造和交换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其价值,以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其中交换是核心,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是目标,交换过程是否顺利,取决于旅游产品创造者或提供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价值满足游客需求程度及对交换过程的管理水平。

三、发展我国旅游营销市场的办法

(一)要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使各个旅游公司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内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旅游公司,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成员应当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存到行业协会,当哪个公司出现问题,协会立刻扣罚该公司,同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二)要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的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要注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在各级导游证考试当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考核,鞭策导游人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常抓不懈。聘请监督员,微服探察,适时进行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小结

旅游业的发展是21世纪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柱,只有对旅游市场营销作好充分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加里·阿姆斯特朗,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

论文摘要:车险电话营销有两大推动力:一是价格竞争的内在需求,二是打破渠道的垄断,重新分配车险利益格局的诉求。监管部门应顺应市场主体需求,进一步促进竞争,保险公司要在打破渠道垄断的同时,加强替代。

继2007年8、9月人保财险相继获批开展电话营销车险业务后,太保产险、中银保险等财险公司也接踵而至,纷纷计划进军电话营销车险市场。车险电话营销有两大推动力:一是价格竞争的内生需求,这其实是对行业统一条款和费率以及 “限折令”的突破与 “纠偏”;二是打破渠道垄断 ,重新分配车险利益格局的诉求。

回归价格竞争

很多人对车险电话营销评价很高,认为电话营销是保险公司直销业务的创新,是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集中体现。但客观地说,电话营销并不能算是什么新鲜事物,事实上,此前各家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中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或实施了。在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通讯工具普及的今天,很多财险公司的基层单位,绝大多数业务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电话营销展业而来。但此次电话营销的差别在于,其专用产品价格相对于其他渠道便宜了l5%左右 ,换句话说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仅仅由于销售渠道的差异,价格却大相径庭 ,形成了价格的 “双轨制”,从而凸现了电话营销的价格优势。

也许 并非监管部门的本意 ,但事实上,车险电话营销最大的意义在于,为2007年版新车险的统一条款和统一费率打开了一扇价格竞争的窗口。自2000年颁布车险行业条款以来,车险的条款和费率实现基本统一。同时,2000年6月 ,保监会 以 “遏制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的名义祭 出7折的 “限折令”,这使得价格竞争机制受到很大的约束,这与市 场内生 的竞争 需求相冲突,形成巨大的 “张力”。

很多人认为,保险竞争主要是体现在服务上,而不是在价格上,保险市场应限制价格竞争。其理由在于保险市场商品价格即保险费率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风险发生的频率。限制保险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可以保护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利润,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秩序。但是 ,价格竞争是天然 的市场 法则 ,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机制。要承认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其特殊性,保险市场的费率形成需由专门的精算技术予以确立。但这绝不能成为限制保险市场产品和价格竞争的借口。如果费率不是由市场来决定,那么整个保险市场就不能称之为 “市场化”。保险费率的确定必须要考虑供求状况,而且决定保险费率的因素会因各家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不同而有实质上的差异。统一产品和定价本身就是一种垄断行为,若以行政手段抹煞了这其问的差异,必然制约了竞争机制的有效性。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的一切利润都是消费者的成本,保险公司经营车险的利润同样是广大车主的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车险当然是在不降低保障程度的前提下越便宜越好。但只有市场竞争才能把保险公司的利润不断往下拉,直到 “平均利润趋近于零”。在我国垄断寡头和 “虾米”公司并存的条件下,试图通过实行行业统一条款和费率,减少价格和产品竞争来实现一种合谋的定价和合同安排 ,从而保证所有保险公司的利益,这无疑忽视了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即没有产品和价格竞争,保险公司 占领市场的主要手段就是渠道和手续费的竞争。于是,为了获取业务 ,很多公司采用各种手段,手续费支出远远超出规定,从而使得这~标准形同虚设,在不少地区沦为“不设防的马其诺防线”。在人们看来,高费高手续费就是在统一条款和统一价格下的价格竞争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因此,行业统一条款 的结 果只能是一种“非合作博弈”,保险公司必然会降低价格 ,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却不能从根本上治理恶性价格竞争。行业 自律规则屡订屡破!

中国对于车险费率的管制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保险业恢复办理初期对费率不加管制的过渡阶段(1980一l 985年),费率的指导性限制阶段 (1985一l 993年),严格管制阶段 (1993—2001年)、放松管制阶段 (2001—2002年)、费率市场化阶段(2003~2005年)以及重新严格管制阶段 (2006年至今)。其中在费率市场化阶段,车险出现了恶性竞争和全行业亏损,很多人将根源归结为费率市场化,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2006年颁布车险行业条款,实行统一条款统一费率,并推出7折的限折令。2007年在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行业条款的范围,从而使车险基本上实现了 “同质同价”。

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重新考量的必要。人们注意到,2003—2005年是费率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阶段,同时也是中国车险市场新增主体最多、承保能力扩张最强的阶段。根据保险周期理论,当保险行业承保能力过剩时,具备“软市场 (Soft market)”的典型特征,即市 场竞争将促使保险费率和承保利润下降。因此,这一阶段车险市场竞争的恶化主要是保险费率周期性变化的市场规律使然,只不过费率市场化使得这个规 律通过价格竞争的形式表 现出来。事实上 ,即便没有费率市场化 ,这个规律 也一样要通过其他方式扭曲地表现出来。比如,在费率市场化改革前的高度管制阶段,价格竞争就通过 “高费率、高手续费、高返还”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然,保险周期规律在我国车险市场的表现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由于保险业片面追求规模的经营理念以及治理结构不完善,进一步放大了保险周期规律作用的力度,从而使得在市场集中度仍然 比较高的情况下竞争却异常激烈。另外 ,这个阶段恶性竞 争状 况严重,与监管不力也有关系。一些产险公司保费规模迅速膨胀,资本补充的速度远远低于保费扩张的速度,自留保费资本金之比远远突破四倍的监管上限,但监管部门却缺乏有力的惩戒措施,使得这些公司仍然以价格为基本竞争手段继续扩张。

综上所述,我国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行为并不是费率市场化导致的,而是由于保险周期规律、保险业粗放经营理念、治理结构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以及监管不力等综合原因造成的。恰恰相反,价格竞争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车险电话营销是对现行高度管制的费率的突破与“纠偏”,反映了市场价格竞争的内生需求。

打破渠道垄断

车险市场是典型的中介主导型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车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车辆拥有者的人群结构由原有的以企业或事业单位为主逐渐过渡到以个人为主。数据 显示 ,从 “八五”初到“十五”末 ,十五年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从l5.8%上升至58.5%。受业务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散性的车险业务已逐渐为各种渠道所掌握。客户资源的不断积聚使渠道在与保险公司的博弈中处于明显的主动地位。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缺乏方便顾客购买保险产品的销售网点。由于受网点限制,保险公司除了专职人员外一般都由机构车险业务,商主导着 目前70%以上的车 险市场。这样,机构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保险分公司或支公司的生存 ,他们手中的业务量动辄就是上千万元的保单。而对渠道的过度依赖必然会使保险业遭遇渠道垄断之害。在渠道占据优势地位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提供的折扣比例决定着渠道选择主推某家保险公司产品的动力。而随着保险公司之间竞争的加剧,各家保险公司为获得或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竞相提高手续费水平,久而久之 ,车险的主要利润就从保险公司转移到了渠道手中。

同时,2006、2007年车险行业条款使得产品和费率几乎完全同质化 ,这就使得利润从自由竞争的生产商让渡到具有垄断地位的销售商。这样,车险市场出现 “赔本赚吆喝”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垄断渠道不仅使手续费飙升,造成车险利润旁落,而且还严重影响保险公司对真实客户信息的掌握,也是车险市场各种财务违规行为的根源。

随着渠道垄断地位的逐渐确立,其积累的客户信息也在不断增多,为了强化其垄断地位,在客户投保,提供相关客户信息时,通常会隐藏客户真实的联系方式等关键性的资料,使保险公司掌握的客户资料真实性大打折扣。客户资料的失真直接导致客户服务无从实施,或实行效果很不理想,从而难以培育客户的忠诚度,也就很容易出现客户大搬家的现象。

同时,由于渠道的垄断和保险公司之间激烈的竞争,市场手续费不断飙升,8%的手续费支付标准早 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出台超过8%的手续费范围可以进行纳税调整的规定,但是仍不足以缓解目前的手续费支付困境。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人在收取保费后直接扣留一定保费作为手续费,或者由保险公司通过其他非正常的手段进行支付,这是导致保险市场各种违规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另外 ,渠道的垄断不仅直接导致车险手续费水平的提升,而且还间接提高了直销业务的成本,从而导致车险整体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在渠道产生之前,公司直销人员的收入通常并未与其业务规模存在太多直接关系,自然也无手续费之说。但是随着渠道的不断发展,市场手续费水平的不断增长,如果仍保持以往的公司直销人员的薪酬支付水平,直销队伍的稳定将会受到挑战,买单卖单等违规操作现象将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同台竞争而最终获取不同报酬的 “双轨制”或 “三轨制”的现象决不是市场竞争的长久之计,依靠市场 “看不见的手”的不断调节,目前这种差异已逐渐被抹平。

因此,为了改变保险公司与渠道的利益分配格局,必须进行车险营销方式的改革 ,拓宽车险产品的销售渠道。改革的思路无外乎有两条 :一是通过强化车险的竞争机制,实现车险渠道多样化;二是大力发展包括 电话营销在内的直销方式。保险公司只有不断拓展营销渠道,扩大直销业务在业务总量中的比例,才能打破渠道垄断,从而在车险的产业链条 中获取适当的利润。

基于上述背景,电话营销 成为车险直销的突破口。在直销业务模式中,网上销售由于客户消费 习惯的滞后、上网人群结构与车险客户结构在年 龄层次、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上的差异 以及后续服务功能开发迟缓等原因,难以有效发展。而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向客户直销,虽然能够做到上门投保、上门递单、上门理赔,能够面对面地解答客户对于车险产品提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潜力,但业务员的触角远远不够,难 以覆盖 日益分散化的个人业务。而电话直销模式具有地域覆盖面广,可迅速触及服务人群的特殊优势,而且采用集中管理的销售方式,不需大量铺设机构,因而成本相对较低,也有利于实现集约化经营。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已普遍开通的全国统一的免费服务热线电话,加大宣传力度,扩展服务功能 ,能够达到用户主动打电话投保的目的。另外,国际经验也表明了车险电话营销的巨大潜力,如英国白1985年起,通过电话销售汽车保 险一直方兴未艾。以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10家最大汽车保险公司为例,它们都已拥有自己的电话销售系统,1/3的私人汽车保险业务就是通过电话系统完成的。

综上所述,车险电话营销有两大推动力:一是价格竞争的内生需求,这其实是对行业统一条款和费率以及 “限折令”的突破与 “纠偏”;二是打破渠道垄断,重新分配车险利益格局的诉求。相应地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这些需求,监管部门应该顺应市场主体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价格竞争;同时,保险公司在打破渠道垄断的同时,要加强替代。

顺应市场主体需求进一步促进价格竞争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被监管者会从监管者制定的游戏规则里面寻找破绽,从而规避管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监管者又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更新的游戏规则,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相互博弈可以无限期地进行下去。同样,保险监管不是静态行为,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保险监管制度的设计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而相应改变。车险电话营销无疑是对现行价格管制的 “规避”和 “创新”,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抵消了价格管制的效果。此举也必然会受到保险市场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如一些地方的新车共保中心封杀电话车险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监管部门应该顺应车险市场价格竞争的内生需求,尊重市场规律,即产品开发权和定价权应该交给保险公司,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促进市场竞争和规范发展,从而提高 消费者 的福利。

当然,我们同样反对那种不计成本、不顾偿付能力的恶性竞争行为,也不赞成承保负利润的竞争策略。但以抑制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为代价,简单地通过统一条款和价格来治理恶性竞争行为却并不妥当。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切实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来遏制恶性竞争行为。同时,要在在全行业严格实施新会计准则,增加行业内公司财务指标的可比性,引导各家公司规范经营。另外,要严格实施非寿 险业准备金新 计提办法 ,保证所有的财险公司按照新标准提取准备金上报精算报告 ,这样,一些准备金提取不足的公司将可能出现大额账面亏损的局面,股东和监管层的约束力量将会发挥作用,从而从根本上矫治恶性价格竞争行为。

第8篇

1.1实践教学对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不足。目前,很多实践实验教学课,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类似于理论课程的教学,老师讲授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很多授课教师自身由于没有实践的经历,很难根据当前电子商务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实验内容,因而学生缺乏电子商务技能的训练问题比较突出。

1.2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偏少。大部分理论课程老师都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经历,因而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往往是比较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更多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没有考虑到所讲授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课老师也没有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要把哪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比较差。近年来,虽然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的比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

1.3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多设立在经济管理学院,而很多本科院校历来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比较好的实验实训室,实验室的设备陈旧,实验实训软件较少,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

1.4校外实践基地空有其名,学生去校外进行实践的机会缺乏。为了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院校与企业签订了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希望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只是停留在协议上,由于经费、管理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去实际公司实践,根本不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情况。

2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调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六大技能(基础技能、商务技能、网站建设技能、网络营销技能、数据分析技能和网络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内容的递进式不间断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学期,邀请电商企业代表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刚进校学生初步接触电子商务,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初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第二学期,学完《电子商务概论》后,与之配套的安排电子商务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实训是学生对电子商务模式及其流程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安排计算机基础实践使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技能,具备信息文案的编辑技能。第三学期,除了《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还安排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课程,为后续网站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VB语言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抽取部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的规范性。第四学期,数据库与动态网站开发,使学生具备一套网站开发和设计的完备技能。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增强未来就业能力。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站开发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站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网站开发能力。第五学期,网络营销实践与美工平面设计,使学生掌握网络营销各项基本技能及美工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在期末分批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络营销课程设计》或《美工及平面设计课程设计》。第六学期,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领域的毕业生认为数据分析对工作帮助以及未来的提升帮助很大,开设SPSS数据统计分析将能提升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技能。移动商务实践课程将使学生跟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第七学期,跨专业综合实训与网商创业实训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可以通过校企联动面向毕业生提供仿真和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第八学期,定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定岗实习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

3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实践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须使得实践教学有效实施,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

3.1明确岗位主要能力要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目的必须明确,要在对电子商务核心岗位群及岗位主要能力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实践课程。

3.2科学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的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能力真正能够提升。

3.3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好校内实验室。校内实验实训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之一,为此,学院要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购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的模拟实践环境。

3.4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校外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学校和企业要改变观念,校外实践基地是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因此,校外实践基地要真正做深做细,让学生真正的在岗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多赢。

3.5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同时也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第9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你只要开题报告吧 我再上传点例文你对照下,

还有网站自己去看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 要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三个元素组成,即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督行为、自愿行为。通过对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分析介绍,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诚信、可持续成长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实践中难以回避的话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企业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有经济属性;二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又具有社会属性。当今社会,人本主义思潮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深远,范围日益扩大。要求企业重视经营行为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也就成为理所当然。因此,企业的目标定位应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观念转变,把追求利润与对社会负责统一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经济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有大量的企业实践证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赢利有一种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好处。其中包括:提高企业声望,减少企业运作成本;提高销售率和客户回头率;更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常规性错误和事故;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增加企业赢利。所以,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赢利并不是对立的,现代企业所推崇的回报大于索取的哲学原则,用双赢思想超越二元对立思维,也逐渐在改变企业的目标与标准。

扩展:范文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随之改变。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向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电子商务中的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现代企业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的特征,应该制定怎样的营销策略以应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以突破传统的经营思维模式的局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环境中的 B/S 架构开发出来的一种应用方式。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可以全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在线电子支付等商贸环节。电子商务将国际互联网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引入到商贸领域,对商业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被各行业广泛运用。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优势明显,因此众多现代企业都基于 B2C 模式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企业在制定产品最终价格时,除了考虑成本、利润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即定价策略中的心理因素。

在电子商务这种彼此互不见面的特殊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充满不确定性,其表现更为复杂和微妙,商家对于消费者心理状态的把握更加困难,而这种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企业良好地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改革开放使得产品种类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消费者可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市场也由最初产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消费者掌握主动的买方市场转化。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卖方市场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模式中这些特点和趋势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便捷。现代社会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模式,而传统的购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到达购物场所、挑选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耗时长,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时间,通常会消耗掉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购物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

追求物美价廉。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余地变大,因而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较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联网上的网店相对于传统商店而言,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页轻松地浏览商品、比较不同卖家的商品,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的网上直销模式可以节省成本,最终降低产品价格,因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选择价廉物美产品的心理需要。

追求个性化。买方市场中消费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极为丰富,现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想象力丰富、喜欢展示自我个性,通常希望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独一无二,这种心理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只看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的特性,这也已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指标。

追求独立思考。在消费品种类及数量急速增长的现代社会,随着消费者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者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在加强。面对传统模式下商家的各种宣传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消费者通常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产品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消费者会从自身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从而降低购买产品特别是贵重产品的风险感,增强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满意度。

追求表现自我。电子商务购物环境中往往消费者会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消费者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虚拟网店中浏览、对比并选择产品。在买卖双方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这种思想会使得消费者在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中表现自我的心理体现的愈加明显。

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虽然电子商务的网购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仍有大量消费者基于对互联网环境的不信任,进而对网上消费产生怀疑,对电子商务模式敬而远之,这会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传统购物方式已深入人心。消费者在传统购物模式中已经习惯 眼看、手摸、耳听 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网上购物环境中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影音等方法了解产品是截然不同的。网购平台不能满足消费者手摸、眼看的特定心理,而习惯了传统购物模式特性的消费者往往会因此对电子商务产生怀疑和顾虑。

价格达不到消费者预期。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通常期望能够得到质量相同但价格比传统商场中低很多的产品,据统计显示,目前的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中便宜 4%- 10%,再加上网购环节中的物流、配送费用,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实际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十分有限的。价格上达不到消费者预期会使部分消费者宁可多花时间和精力采用传统购物模式,也不愿选择电子商务模式。

配送体系效率较低。电子商务模式中有形产品的运输无法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必须借助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完成,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差错率却近乎于发达国家的三倍。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感知,进而导致部分消费者不愿接触电子商务。

小结

电子商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消费心理给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家必须适应消费者新的心理特征和变化,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电子商务运作机制,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下获益。

参考文献:

[1]樊春阳,葛新旗。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27)

[2]江霞,谌洪茂。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J].中国商贸,20XX,(4)

第10篇

今年是长荣股份成立20周年,10月20日,长荣股份特别举办了“长荣股份包装日活动――暨包装二维码研讨会”,吸引了全国近300位印刷包装企业的代表和媒体朋友前来参加。长荣股份董事长李莉在活动上致欢迎辞,她表示:“长荣股份20年来始终致力于服务中国乃至全球的印刷包装业,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装行业也在逐步向着安全化、环保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帮助客户实现包装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长荣股份确立了‘以印刷装备为主导,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实现装备制造和印刷产业协同发展’

的发展战略,并将从加快智能绿色印刷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快国际化战略、建设以云印刷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互联网+印刷新模式、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产业的整合和拓展四个方面落实,实现公司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智”造产品升级“悦智臻梦”来袭

20年来,长荣股份始终坚持以成为“世界领先印刷包装设备服务供应商”为发展愿景,经历了从制造到智造、再到创造的跨越,定位高速度、高精度、高稳定性、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分为6大系列共70余款机型。长荣股份总经理蔡连成在活动上做了长荣股份产品,将设备重新升级,划分为“悦智臻梦”四大系列,为不同类型的纸包装印刷客户提供从单张纸、卷筒纸到瓦楞纸的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化印后加工解决方案,为卷烟、酒品、医药、电子产品、食品等包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MK1060ERSL平压平自动全清废模切机是“臻”系列产品中的明星产品,其一次走纸可实现模切成型、全清废、不停机取样及成品计数堆码整齐收集功能,产品经该设备模切后,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或装箱,相较于普通清废能够节省25%的时间,在释放更大产能的同时更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印刷企业的转型。更重要的是,该设备配备了AGV智能化自动物流系统,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进行点对点物料搬运投送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产线投料、回收、过程监管的连贯问题,如果再辅以智能化的仓储管理、设备调度及物流信息管理等系统,能够真正对整个工厂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过程可溯和实时监控。

包装二维码 绽放别样风采

包装二维码应用研讨会上,来自烟厂和印刷企业的多位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二维码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首先,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陈书义博士做了“物联网应用与标准进展”为主题的报告,了物联网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农业、交通、林业等行业的应用,并就中国物联网的相关政策及标准化进程进行了解读,指出烟草包装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其物联网标准要同国家物联网标准一致。

来自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发展部的专家李永煜在题为“二维码应用思路及技术方案探讨”的演讲中指出,二维码在制造、物流、营销全产业链的深化应用将为传统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目前,二维码主要用于产品防伪验证、企业宣传和品牌推广以及产品监管,其赋码方式有BOPP薄膜喷码、贴标机在线贴码、激光直接打码及印刷企业数字喷印四种。

深圳太和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国波以“烟草行业与物联网(二维码)技术的融合应用”为题做了精彩演讲,他指出互联网是一种思维,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消费者形态意识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烟草行业要基于互联网(及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构建全覆盖、大应用、高智能、全安全的烟草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长荣数码总经理彭川则以“长荣喷码全系列解决方案――包装可变数据应用”为题,追溯了条码的发展历史,指出由条码发展而来的二维码不仅满足了条码原有功能,也成为了一种推广手段,让包装盒成为了媒体。二维码的图形性需要借助印刷才能真实完整地再现,作为印后设备供应商,长荣股份推出了喷码全系列解决方案,由平台、喷墨系统和数据中心组成,能够满足不同属性客户的需求,目前已有多款机型在深圳科彩印务有限公司、大理美登印务有限公司等装机使用。

此外,大理美登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述鑫、深圳科炬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定彬等也与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分享。研讨会虽然时间不长,却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包装二维码的未来发展及应用。

长荣杯 打造行业精品赛事

当晚还举行了第三届“长荣杯”纸包装制品精品赛颁奖典礼。本届“长荣杯”共收到来自129家企业的398件作品,其中社会包装作品216件,同比增长51%,烟包作品182件,同比增加23%。作品类型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烟包、药包、酒包和电子产品包装,还有各类精美的纸质工艺品,为本届“长荣杯”增添了不少亮点,并有多篇技术性论文和设备使用心得文章参评了优秀论文奖。本次大赛共设立7个奖项,最终评出了烟草类中国精品包装奖10名,烟草类中国绿色包装奖10名,烟草类中国创新包装奖10名,社会包装类精品包装奖10名,社会包装类中国绿色环保奖10名,社会包装类中国创新包装奖10名,优秀论文奖10名。

第11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化人才需求的特点和现代金融学教育的特点介绍,具体阐述了改革现代金融学教育,适应培养现代的金融管理人才。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21世纪的人才需求标准是懂得现代科技的金融人才或懂得现代金融的科技人才。换句话说,21世纪的人才需求是现代金融和现代科技高度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所以,现代金融学教育在培养适应经济市场化、自由化和国际化要求的金融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

一 经济发展呼唤金融人才和金融学教育的加强

现代金融已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金融经济。无论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还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老百姓个人的投资理财和创业,都与金融息息相关。金融业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彰显。事实证明,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同时也是金融业发展较快和金融人才相对集中的地区。美国、英国、日本等莫不如此,我国的上海、深、江浙等地也是这样。经济发展与金融业发展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越发达,金融业就越发展;金融业越发展,经济发展越快。与此同时,金融业越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就越迫切也越大。“金融业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范围最广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最具有创新动力的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建立和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金融法规建设,规范金融行为,完善金融市场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健全监管体系,维护金融竞争秩序;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大力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各层次、多样化的金融人才需求。而这一切又有赖于全社会金融学教育的加强。

总体上来说,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内涵应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面向社会大众的金融学知识的普及型教育(在这方面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关专家学者在东北农村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运用农产品期货交易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也能够看到遍及全国各地的形式多样的面向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讲座或短训班,内容包括股票投资、艺术品投资、国债买卖、黄金买卖、外汇交易、房地产交易、保险业务等);第二个层面是面向在校大中专学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金融学知识的系统的学院式教育。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际金融运行风险增加,通过系统扎实的学院式教育,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全球一致的业务规范和取向统一的管理法规,又能够把国情特点与国际惯例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 现代金融学教育应体现人才需求特点,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和内容

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金融人才的复合型特点,二是金融人才的国际化特点。复合型是指金融人才既要懂得金融又要懂得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和高等数学等;既要懂得营销又要懂得管理;既要懂得法律又要有较高的政策解读能力。国际化是指金融人才首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要具备较强的外语交流和沟通能力,其次要熟知不同的金融文化背景,还要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此,学院式教育在专业学科体系构建方面应突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等;第二部分是营销心理和营销行为学、不同金融文化比较研究等;第三部分是专业课程。 转贴于

当然在现实中,由于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已很难截然分开,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也日益混合。以央行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操作和协调、金融监管及立法和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宏观金融,直接作用和影响于以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与管理为核心的微观金融。所以,各高校在自己的经济学或管理学方向的学生培养目标中,可以结合实际有所取合,有所偏重。比如要么以宏观金融为主,要么以微观金融为主;甚至还可以在宏观、微观金融中突出某一部分的内容,比如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可突出国际金融及外汇交易、国际信贷与国际结算的内容等。而在金融学专业中则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创新既是必然又是常态。它涉及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等。而就金融机构而言,又涉及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等。因此,在现代金融学教育中应及时补充进去这方面内容。

三 现代金融学教育应适应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教育形式

现代金融学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和学科,金融人才又是具备复合型和国际化特点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更应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现在随着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的发展,有许多模拟现实金融活动的软件被开发出来,比如国际贸易流程软件、股票交易流程软件、外汇交易流程软件、黄金及艺术品投资软件等。有条件的学校不妨可以更多地利用软件模拟教学去增强学生的分析、应用和操作能力。除此而外,还有一种方法值得尝试,那就是通过聘请在实际金融部门和领域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开展讲座的形式,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02年金融年度报告[R],2002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 信息市场 营销战略

当今,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经济里占据重要的地位,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其正在慢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何能够跟紧时代的脚步,发展自身的优势,是每个信息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和信息营销的基本定义

市场营销是为了促进个人和组织的交易活动,规划和实施新意、营销观念、产品决策、定价决策、促销决策和分销决策的社会过程。信息市场营销则是以网络为媒体,用一种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

二、我国企业信息市场营销的现状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在科技、农业、铁路、电力、经济等众多行业建立了国家级信息系统,是一个高新的、快速发展的行业。目前,我国因特网用户已达百万,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网也有上百家,信息服务业的总营业额估计达几千亿,同时加大就业人员数量,为我国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减轻了部分负担。在信息服务业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信息市场也就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我国目前虽建立了多条信息高速公路,但是信息资源匮乏,导致供应不足;信息产品质量不好,更新不及时,内容重复次数多,而且垃圾信息也很多;不合理的信息产品结构,不够健全,需要完善;信息交易混乱,当前我国对信息市场的政策等相关措施只处于探索时期。因此,我们需要完善这些缺点和漏洞,才能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三、各类信息市场营销的战略研究

1.信息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及时了解顾客的最新需求,然后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和销售,同时注重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种个性化产品符合客户最满意的利益需求,企业也会因此获得忠实的客户群。在因特网上,商品价格搜索成本较低,因此客户可以方便的搜索到同类产品价格的对比状况,所以若想比同行竞争者有竞争优势,就需在产品质量和品牌上加大力度,把价格差异的竞争转为产品品牌的竞争。这样既服务与大众,也适应与未来发展。

2信息市场的商品定价策略

一个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价格政策,目前中国的信息市场还不规范,有些信息经营者会因信息商品的特殊性肆意要价,导致信息市场的定价不规范。传统的产品定价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其中销售成本占很大的比值。而物质产品也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交易,企业可根据客户提出的可接受成本,提供生产方案与产品设计供客户选择,待客户满意认同后再进行生产销售。同时在网站可使价格透明化,公开同行价格规定,同时讲明企业自身价格的设置高或低的理由,让客户在购买时满意放心。

3.信息市场销售商品的策略

通常传统的销售大多数是通过促销方式,与客户沟通,传递产品的存在和价值。传统的促销方式有推拉式销售策略,推式促销是中间商与促销人员将产品与相关信息通过渠道送到顾客手中。而信息市场的促销活动是企业根据平时对每个客户的购物兴趣记录的记载,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向客户传达其感兴趣的产品信息。这样可以提高产品信息的有效性,而且避免客户对促销活动的反感情绪。信息市场销售就这样优于传统销售,把整个销售流程压缩了,并提高了商品的利润空间。

4需要加强的安全策略

在具有自由隐蔽特点的电子商务交易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信息市场的监管,保证信息的安全与真实性,避免在信息商品的交易中存在欺诈行为,严防信息市场中混杂虚假信息,保证其清洁有序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应改进现在的信息技术,来确保信息交易的安全性与不可否认性。

四、信息商品在信息市场流通的特点

首先,信息产品与物质商品不同,是属于非物质性商品。其次,它在流通过程中与物质商品的磨损有所不同,物质商品的磨损是自身的磨损,而信息商品的磨损则是其自身价值的降低,是无形的。同时信息商品还具有共享性,不同于物质商品购买回来就属于消费者私有,而是顾客在买了信息产品后,便说明其对某种信息资源拥有了共享权。最后是信息商品具有可再生的优势,与物质商品相比其可在流通过程中生出新的信息资源,而物质商品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且其寿命是有所限制的。

五、信息市场开展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第一,与时间联系紧密的信息产品,即时效性;通常改变也是很快的,其在有效地时间段里决定自身价值的高低,这同时说明着生产者将会无法完整的把握行销的每个环节,这一特点尤其是在经济、新闻等对信息时效性要求很强的行业中表现明显;第二、信息市场营销的服务到个性化,顾客通常会对没有任何变化的信息产品产生厌烦心理,若企业能迅速的反馈客户的意见,进行合理的改进,使自身服务个性化,同时利用因特网来完成这些沟通的过程。与传统销售中电话与传真等费用的耗费相比将会便宜很多,从而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竞争能力。第三,信息市场的国际化;随着信息商业经济的全球性发展,国际性信息企业也陆续成立且发展壮大,根据网络上包含的广泛信息资源,世界各个地方的人们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潜在客户。这些都是促成信息市场开展营销战略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