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00:4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国内外的研究及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比较深入,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广探究性教学。如美国《现代化学》中的“实验计划”就列出了22个技术创建者与问题解决实验,这些实验强调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也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一些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项目;苏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师生也发表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论文。虽然新课改实施试点已近10年时间,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等影响,使得我国化学教育界关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际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显著,大多数只是在理论上进行论述,而对理论的实践,尤其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资源性开发设计、策略运用的着重点、探究教学的突破口及实例论证报道较少。
2.广西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在2012年首次实施新课改,在基础教育如此薄弱及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开展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困难:实验条件不足、工作量大、课时紧、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虽然有关性探究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背景的分析,我市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的新课题,侧重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了解、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对策,反思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师生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并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辐射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1)聚焦课堂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努力建构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典型的探究方法,汇编成校本教参,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丰富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2)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辐射推广到其他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为推动本市及全省系统地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3)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以点带面为教育部门及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广西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研究内容
以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教材,以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研究重点
(1)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两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材料,召开研讨、协商会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并定期汇报。在此过程中,对实施方案不断补充、完善。
(1)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论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3)通过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
色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4)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5)课题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6月和2014年6月~2014年12月两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分析、归纳、反思、总结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全面分析、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系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完善实验数据、文字资料、教学视频等结题素材,系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攻关和努力的方向,完成课题结题申请表和论证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市高中2012级、2013级260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测验法等
五、研究基础与理论假设
1.研究基础
(1)本课题成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其中课题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是市级学科带头人之一,曾获得“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称号以及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成功负责两个课题的研究,并获得相关奖项,所撰写的论文有2篇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3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奖,并多次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及丰富教学经验,已参加过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此外,组内多位成员参加过省级的新课改培训,拥有1~2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积攒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软件基础。
2.理论假设
教学最优化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 课题的核心概念
1.1.1 科学素养
OECD即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做出这样的解释:利用前沿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未解决方案提供支撑力量,从而可以使人类更加客观的理解自然的改变,并处理以自己的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1.1.2 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科优势。利用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并将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化學课程中进行细化,是利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1.3 化学教学再设计
是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宣传手段,利用系统的思想处理遇到的问题、设置合理的目标,策划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之后实施方案,依据所得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估修改的一系列过程。
1.2 课题界定
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准确解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学再设计科学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探寻化学教学再设计实践操作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是吴江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我校及兄弟学校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课例诊断的要素、方法、类型和化学教学再设计的方法、原则和策略。实现:(1)为高中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2)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思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有助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社会真正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3 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3.1 研究内容
本课题力求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够对与生活有关的理化生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与弊,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研究重点
通过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从科学素养教育与化学教学再设计的内在关系,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的特征、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3)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4.2 问卷调查法
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4.3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切实关注课堂实践,关注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筛选与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提高行动效益,加强行动改进。
4.4 经验总结法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课堂正在经历全新的模式改革,大多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模式和探究,以满足新课标要求的“自主、探求、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这个思想的前提,具体要求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提炼知识的能力。我认为,学习过程确实不是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老师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通过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积极吸收并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可见兴趣是这一系列过程的引导者。化学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若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就能逐渐达到新课标“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的要求。因此,兴趣的培养,无论是根据经验还是理论对化学学习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如何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呢?接下来我谈谈体会和认识。
一、保持一颗好奇心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因为好奇接下来可能带给我们求知的欲望,这是人类的本能。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对陌生的事物存在探究的渴望和兴趣,这种原始的冲动需要我们捕捉并保持,因为它是兴趣的源泉。化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它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和变化,有些可能看上去令人匪夷所思,就像魔术一样,这些纷繁的要素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令他们产生质疑和好奇,驱使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当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之中,其获取知识的欲望就愈加强烈,记忆知识的程度就更高,需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获得知识的解答。这时,若有位负责的老师配合这一过程,就会使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工作事半功倍。认证负责的老师能够认真解答每一位好奇的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并引导和启蒙学生从中学会从有趣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化学课程的知识原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将其引向了正确的学习方向。
二、把握好化学中的实验机会
化学是一名实验课程。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将其“兴趣”进一步进行“化学反应”,变为牢固的知识并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试验通常是先有老师在课堂进行操作示范,为学生展示实验工具、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学生除了会对老师操作产生兴趣之外,也是学习化学实验知识的最佳时机。随后,老师在完成试验展示之后会将化学原理、化学式、详细的现象描述教授给学生。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在观察和思考,接受的速度就会十分迅速。最后是学生亲自参与化学试验操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过程了解了基本的原理和试验操作方法,那么不仅对化学实验知识有了初步了解,还积攒了好奇心,并以此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和自己动手实践的兴趣。最后学生参与化学实践,将会给这次的化学课程完美的结尾。因为拥有一定的兴趣并亲自参与验证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并解答疑惑,学生在解决完自身兴趣带来的问题后就会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和方法产生深刻记忆,并且化学试验往往能够造成“一个问题的解决却导致更多问题产生”这种状况,会延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可以加深知识理论的理解、学习试验操作、解决和验证自己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将化学带进生活
虽然化学既枯燥又难学,但是它胜在趣味十足。虽然它有许多概念公式需要记忆,化学试验必须大动干戈,但是它又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学、可用。日常生活处处发生化学变化,很多化学知识都是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归纳总结,因此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从生活乐趣中入手。教师需要对初入化学学习门槛的学生进行引导,在授课过程中列举一些化学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比如防锈、消毒等这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将化学课堂和生活日常加以联系,学生很快就能列举并利用刚学或者已经学到的知识分析现象、解析化学原理并抽象出化学方程,更进一步者可以以化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此看,只有学生发现课堂的生活趣味,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化学兴趣,才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化学学习如果用不一样的心态对待,学习过程和学习的效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带着好奇心且主动参与化学课程的学生,兴趣就会带给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化学课堂;带着兴趣进行化学实验,或许实验会完美地验证和解答你的兴趣问题,但是会带给你更多的兴趣;无论身处课堂还是课下,校内还是校外,化学无处不在,兴趣更是无处不在。只要兴趣存在,生活处处就是化学的课堂。兴趣不仅是化学学习最好的老师,而且是化学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振峰.中学化学实验课程创新方案[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8).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今天来,主要是向大家学习来的。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在教学工作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特级教师更应该保持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任教以来,我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教学规律,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从尝试单项、个别的微观课堂教法入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调控教学节奏”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新路,使自己的教学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局限性,朝着科学化、理论化、整体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验总结《谈谈调节教学节奏》,被省教委有关领导誉为“节奏教学法”,多次在全国或省级交流并被多次节录发表。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快乐教学、节奏教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发表了多篇论文,交流或获奖。
我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在陈培胜老师及化学组全体老师支持与参与下,自拍兴趣实验录像,用于辅助教学,被化学老前辈陈国欣老师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全国少数最早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人,我曾经建立了三个化学网站,被许多化学搜索引擎收入,一些关于教育类的e网书籍也做了介绍,后因收费而停止。今年,我又建立了化学博客,才几个月,已逾六千多人浏览,并有本地及外地老师来信交流。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级教师更需要保持“学高”、“身正”这一境界,要学知识,要学做人,修身养道。“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我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更应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教育为荣,以学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不挑三拣四,再多、再苦、再重的任务也乐于承担,这两年,由于二中化学教师不足,领导让我承担跨年段超课时的工作,我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诚诚恳恳,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是我的终身追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人都需要充电,特级教师更应注重本身素养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从理论到实践,我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发表了《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等文章,并被聘为“莆田市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巡回讲学团”成员,主讲的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三.教好书,育好人
人们总是说:“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从我个人理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注释。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总是想方设法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春风化雨暖人心”。虽然我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仍然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我能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主动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难题,很受年轻教师的欢迎。每当年轻教师开设汇报课或观摩课时,总是来找我当参谋,我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提出最诚恳的意见,对教案、教具、教法、教态、教学课件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年轻教师得到尽快的提高。
曾经被聘请为市化学科骨干教师上课,因此,有一些市骨干教师打来电话或通过伊妹儿求教;一些本地、外地化学老师,通过网络留言或发伊妹儿求教,本人均尽最大努力给与帮助。
四、业余兴趣,舞文弄墨
下午好!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今天来,主要是向大家学习来的。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在教学工作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特级教师更应该保持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任教以来,我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教学规律,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从尝试单项、个别的微观课堂教法入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调控教学节奏”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新路,使自己的教学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局限性,朝着科学化、理论化、整体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验总结《谈谈调节教学节奏》,被省教委有关领导誉为“节奏教学法”,多次在全国或省级交流并被多次节录发表。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快乐教学、节奏教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发表了多篇论文,交流或获奖。
我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在陈培胜老师及化学组全体老师支持与参与下,自拍兴趣实验录像,用于辅助教学,被化学老前辈陈国欣老师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全国少数最早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人,我曾经建立了三个化学网站,被许多化学搜索引擎收入,一些关于教育类的e网书籍也做了介绍,后因收费而停止。今年,我又建立了化学博客,才几个月,已逾六千多人浏览,并有本地及外地老师来信交流。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级教师更需要保持“学高”、“身正”这一境界,要学知识,要学做人,修身养道。“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我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更应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教育为荣,以学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不挑三拣四,再多、再苦、再重的任务也乐于承担,这两年,由于二中化学教师不足,领导让我承担跨年段超课时的工作,我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诚诚恳恳,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是我的终身追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人都需要充电,特级教师更应注重本身素养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从理论到实践,我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发表了《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等文章,并被聘为“莆田市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巡回讲学团”成员,主讲的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三.教好书,育好人
人们总是说:“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从我个人理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注释。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总是想方设法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春风化雨暖人心”。虽然我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仍然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我能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主动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难题,很受年轻教师的欢迎。每当年轻教师开设汇报课或观摩课时,总是来找我当参谋,我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提出最诚恳的意见,对教案、教具、教法、教态、教学课件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年轻教师得到尽快的提高。
曾经被聘请为市化学科骨干教师上课,因此,有一些市骨干教师打来电话或通过伊妹儿求教;一些本地、外地化学老师,通过网络留言或发伊妹儿求教,本人均尽最大努力给与帮助。
四、业余兴趣,舞文弄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课堂构建
一、备足功夫,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比如为学生提供优良、平等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抓好各种教学准备。
(一)帮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预习是学生良好学习关键。有备而学,可以提高学生听课、还可以开拓思路!预习浏览预习、选择性习。浏览预习指的是将要教学的内容了解下,就是“遍读”并不是把书上的内容精略看一下,在遍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疏通文义,找到某一具体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运用,并作适当记录。而选择性预习是上课前的有针对性根据老师布置的要求预习,主要是对下一课进行重点难点进行有意识的揣摩,重点阅读,然后把疑问留存课堂上和老师探讨解决。
(二)加强备课。做好备课环节是一堂成功课堂的关键。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这时要求备课或学科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并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精备课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习题等环节)。精备课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设计的教学案要有利于班级的教学。
二、搭建好教学平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堂高效率的课堂,除了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还有很重要的外因影响,比如:课堂的趣味性;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艺术性,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甚至是教师幽默的语言等都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新课引入和情景设计要新颖有趣,引人入胜。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如讲“原电池”可通过趣味实验水果电池来吸引学生好奇心;讲“平衡的移动”时可让学生猜想再验证;讲有分子,晶胞要让学生能接触组装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等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但是,在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节约课堂时间。所话说“言传身教”,如果老师喜欢迟到、早退或者上课拖堂,甚至还有旷课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对课堂时间不重视,这时学生可能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所以,要求我们要上课要守是,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等。只有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潜心研究,引导高效学法
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研究如何将自己教学、学习经验总结升华。研究出比较行之有效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要设计科学实用的问题,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在化学教学中,我一直坚信一个原则,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方法,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法引导的重要性。
四、注重反思,不断提升自我
教育家孔子曰“吾日三省之”!大教育家都注重反省,我们老师都做到没有呢?大家都知道反思是为了不再犯错,反思是为了更好提高自己。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包含“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方面内容。教学方法高效就是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上完一堂课,首先我们老师反思一下,有没有教给学生学科概念,用简洁的方式让学生很快的接受化学概念,同时应该强调和规范化学用语及符号的书写了吗?其次再反思一下,教会学生完善、发展化学知识结构吗?因为化学要记的东西比较多,学生感到比较杂,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再者还要反思,学生学习时,学生学科思维方法,学生对化学情感培养了吗?化学是典型的实验科学,通过化学的学习学生是可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反思要从这几方面检验下自己的教学果实合格吗?相信日积月累定能收获丰硕!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效课堂”势必是一种理念的改革,一种教学的实践。课堂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也是成就一方名师的灵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循环大课堂;导学案;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一、课题提出
鉴于目前化学课时较少,而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故提出该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目标:改革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2)内容: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基础
1、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对此我们作如下理解: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其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自主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重点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相吻合。其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实践依据
全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许多知名学校都有现成的成功经验。
四、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
b)调查研究法:即对我校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c)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d)经验总结法:要求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资料,撰写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10—2010.12)
(1)全体成员学习理论,收集资料,统一认识,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明确成员任务
2.实施阶段(2011.3—2011.7)
按研究目标、任务、各自进行实验,收集资料,写出中期成果,实验教案。
3.总结阶段(2011.9—2011.10)
全体成员进行总结、回顾、材料整理,写出研究论文,优秀教案,鉴定结题。
六、研究过程
(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课题组成立后,全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理论书籍与相关论文、论著。课题组成员有了理论的武装,提高了认识,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通过调查,了解学情,明确方向
(三)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循环大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包括:“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课堂互动、探究提升” “反馈训练、体验成功” “循环课堂、再学再教”。
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①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②抽批部分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情
2、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针对导学案中学生集中暴露出的问题,展开第二次备课,分析出错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注意思维的拓展和提升以及矫正练习,真正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3、课堂互动、探究提升
①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任务②分组合作探究 针对学生普遍暴露出的问题,老师把它们整合后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搞清到底是什么?究竟为什么?还有什么?③小组间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允许学生上台讲解或板演④归纳整合 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⑤拓展提升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易混点,形成解题规律和技巧。
4、反馈训练、体验成功 通过典例剖析和针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与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5、循环课堂、再学再教 布置下节学习任务,循环以上四个环节。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四)教师科研能力正逐步提高
(五)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思
(一)教师负担过重问题 教师需要提前编制好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还要抽批部分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劳动强度大。
(二)学生基础差影响自主学习问题 该模式应用于复习课更好一些。
(三)合作组的合理划分问题 每个学习小组,需要按学生的性别以及学习成绩A、B、C三个档次合理搭配,便于合作与竞争。
(四)学校对教师的考评问题 评价体系要跟上,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备课组学校要给予适当奖励。
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时我们备课组编制的一个导学案供参考,涉及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整合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有关内容。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考试说明】
①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②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③以IA族和VII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④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⑤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表
1、结构特点:
2.画出元素周期表,标出周期序数、族序数、各分区和金属非金属的分界线,并填入前36号元素和IA、VIIA族元素符号。
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1)周期序数 ________; (2)主族序数 ________。
二.元素周期律
1、概念梳理
元素周期律:
实质: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对角线规则: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项目 同周期
(从左往右) 同主族
(从上往下)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金属性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与氢气化合能力、置换氢的能力
【考点突破】
考点1 元素周期表
例1(江苏省海州测试)图中a、b、c、d、e为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元素除零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B.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b、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的酸性:b > d
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
【变式训练1】(江苏省淮安考试)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C可分别与B形成化合物X和Y,A与B的质子数之和为C的质子数,现有以下说法,其中判断正确的组合是( )
①B与C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②X的种类比Y的多
③沸点:A的氢化物小于C的氢化物
④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A的氢化物形成三种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考点2 元素周期律
例2 (09海南化学卷第10题)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变式训练2】(山东理综第11题 4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3 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例3(09四川理综第10题)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的核电荷数是Y是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B. 简单离子的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
C. YX2、M2Y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 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变式训练3】(北京理综化学第7题)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 Z B 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 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反馈训练】
1.(2011江苏高考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Y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2.(2011福建高考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3.(2011山东高考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2011福建高考30,13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关键词】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1.力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力学计算题中主要有三种情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一般来说,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该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但是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所以,同学们在做高中物理力学计算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该物理做的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除此之外,力学计算题还有其他的一些规律,如:(1)物体受恒力作用,若时间因素作为影响因素之一,应考虑牛顿定律;(2)曲线运动时,还可以采用功能关系求解;(3)物体受变力作用时,用能量的知识点求解。
例1:如图1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只有AB段粗糙,其余部分都光滑,AB段长为3L。将一个物块(可看成质点)沿斜面由静止释放,释放时距A为2L。当物块运动到A下面距A为L/2时,物块运动的速度是经过A点速度的一半。(重力加速度为g)。求:(1)物块由静止释放到停止运动所需的时间。(2)要使物块能通过B点,由静止释放物块距A点至少要多远?
解析:(1)物块由静止释放到A点的过程中,受重力mg、在支持Fn力作用,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sinθ=ma1,在A点的速度设为v1,则va2=2a1・2L。所用时间设为t1,则2L=1/2a1t12,由A运动到距A点的距离为L/2过程中受重力mg、支持力Fn、滑动摩擦力F1作用,由动能定理可知:mg・L/2sinθ-F1L/2=1/2m(vA /2)2-1/2mvA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sinθ-Fn=ma2,到停止运动所用时间为t2=vA/a2,总时间为t=t1+t2,解得t=8/3。
(2)设物块刚能通过N点时释放点距A点为s,由动能定理可知:mg(s+3L)sinθ-F・3L=0,可得s=9L。
2.动量与能量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在高中物理计算题中,如果同学们碰到打击、碰撞等题,大多采用动量与能量的知识点来解答,一般来说,我们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考虑物体组成的系统通常是采用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应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求解的问题,是涉及面最广、灵活性最大、综合性最强及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也是同学们在做练习题时经常遇见的问题。
同学们在做高中物理计算题时,一定要把握每道题的特点,不同的题目运用不同的解题方式,在做关于打击、碰撞等类型的计算题时,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在作用力的过程中,重力、系统内弹力以及其他力的作用,不同的力的作用需要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如果是重力、系统内弹力做功就要看是否可以采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是其他力做功,就要看是否要应用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关系建立方程;或者说,如果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所有力的综合力最终为零或者是内力远远大于外力,那么这时候同学们应该考虑是否应用动量守恒的解题方式;但是如果合外力的结果不为零,那么同学们应该考虑是用动量定理还是牛顿运动定理。
例2:如图2所示,质量为m0的小球随着质量同为m0的甲小车一起以速度v0向右做匀速运动,小球静止在甲小车内半径为r的圆弧形槽的最低点。运动中,甲车与另一辆质量同为m0的乙小车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不计一切摩擦,求:(1)甲与乙车相碰后,两车的共同速度为多少?(2)小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是多少?(3)小球从最高点回到小车圆弧槽底部时,对小车的压力FN是多少?
解析:(1)第一阶段:甲、乙两车相撞,不考虑对小车的作用,两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m0v0=(m0+m0)v1,解得v1=v0/2。
3.结语
高中物理是高中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我们都必须学好的一门主课,但是这门课也一直是同学们最不容易学好的一门课。高中物理计算题又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从高一到高考试题,都会出现物理计算题,所占分值也是非常大。同学们学好高中物理计算题对高考也是意义非凡。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主要是对高中物理中力学计算题和动量与能量综合题的解题技巧做了一点分析,一部分是与同学交流以及向老师请教所得,再加上平日做题的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刘志强.高中物理计算题概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
一、雅斯贝尔斯教育观概述
1.本质观
对于教育的本质可谓是见仁见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是简单地知识的授受,而是师生之间心灵的领悟,以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他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教育实质上是唤醒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2.方法观
雅斯贝尔斯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交往理论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法上他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而这种交流应是师生双方精神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被学生灵魂所接受,领悟的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根据他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三种教学方法: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经院式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师徒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这两者都忽略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知识的传授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他推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四个环节使学生觉悟到自身观点的矛盾后,在教的启发诱导下逐渐领悟到新的理论和观点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提问者、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3.过程观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教育理论界把他的教育过程归结为:教育是师生主体之间自由交往的过程;教育是整体精神成长的过程;教育是个体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他提倡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是一种内驱力,而非外在的诱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加所有的外在压力最终对学习都是无意义的。
4.师生观
师生之间应是平等主体与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由交往关系,教师有教学的自由,学生有学习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应处于一种自由、相互尊重的教育氛围之中。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面对问题,教师应有自己的见解。同样学生要做到尊师爱师,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正是由于师生这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二、雅斯贝尔斯教育观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1.创设情境,体现主体地位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交流活动的双边活动。他不赞同“填鸭式”的教学,不直接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隋境的创设、平等的对话、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这个反应可能会呈现怎样的实验现象,学生根据已经学习过的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反应类比迁移说出:“溶液呈蓝色,有气体生成”。此时教师并未立即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而是要求学生动手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液体的颜色、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以及气体的颜色。
当学生的理论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一致时,这时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最强,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通过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不断启发诱导,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最终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与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建构的过程相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对新知识进行建构,增强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会学习的习惯,从而落实了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的要求。
2.运用史料,塑造人文精神
化学史是世界各国化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他们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表现出来的求实精神、献身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忘我精神等,都值得青年一代去学习。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以追求真、善、美等高尚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提高和个性自由为终极目的。
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介绍古今中外化学家的事迹,让学生理解化学家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和实践方法;介绍化学史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史,激发学习兴趣;介绍我国为化学事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树立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从而落实了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的要求。
3.融入STSE,培养社会责任
STSE教育是指在科学教育中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和环境(environment)相联系,突出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社会价值和作用。社会责任在工作中能够主动作为、团结协作,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在生活中能够自尊自律、文明礼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倡导绿色生活的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