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林业论文

生态林业论文

时间:2022-09-04 17:0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林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林业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提高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对于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理念。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家对林业的投资逐年加大,林业工程项目推进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林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尽快转变观念、提高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成效,以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紧迫问题。因此,做好国林业生态建设理念研究,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一套建设理念,对于迅速地、整体地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多目标发展

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系统有序协调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业项目要搞成以林业建设为载体的综合发展项目,不仅应该关注林业建设,还要注重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方面的综合发展及项目的可持续性,其建设目标应该具有多元化特征。项目不仅应该获得林业专业上的预期效果,如造多少林,覆盖率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推动项目地区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注重培育农民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观念和能力,激励农民通过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严格执行项目合同,既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取得项目劳务报酬和营林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又能提高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跨越。

3引入参与式发展理念

参与式发展包括参与式研究,参与式推广培训和参与式发展操作。参与不是简单的参加。参与式发展要求农民及其他角色和群体能参与到项目实施的全部循环过程中去,如项目确立、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实施及项目监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需求得到考虑和满足。通过参与,使得参与者获得了在发展决策、发展计划和发展实施中的权力份额。

参与式发展的核心是赋权,而赋权的核心则是对参与和决策发展援助活动全过程的权力再分配,简言之,即增加社区中穷人与妇女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项目中,要强调项目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除部门合作之外,要强调农民的参与。要明确农民是林业建设的受益群体和主体,是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单元,也是林业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不仅要注重农民参与造林劳动,还要包含更广泛的农民参与的内涵,要包含“给予与获取”的双向过程。

要相信农民最知道森林对他们的价值,相信农民懂得造林和善于造林,相信农民能管好树木。要彻底改变目前林业项目设计中惯用的主管部门下达任务,设计部门承包设计,自上而下、设计人员说了算、农民被动参与的设计方法。要采用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方法,从项目准备、执行计划的编制到项目施工管理,从整体到每一个过程都要有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注重项目建设地区人们对项目的决策和选择,让他们尽可能地对社区林业做出自己的努力,使他们对项目的发展具有责任感,并对项目的成功做出一定的承诺。通过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项目活动,让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分享到利益,形成一种利益引导下的自愿参与过程。要加大对项目设计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方法,与国际接轨。

参与式研究的核心体现在:基于对农民生活、生产体系复杂性认同的基础上,倡导农民参与所要研究问题的发现、确认、研究和认证过程,其内容包括混农林业、新技术示范等。采用的方法包括小组讨论、问题发现、确认、研究和认证过程、农民的评价、农民的记录和观察等等。参与式推广与培训的核心体现在:强调双向的交流,以用户为导向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推广和培训。其思想基础是推广员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而农民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采用的方法包括问题分析、研讨会、培训分性、直观展示、农民访问等。参与式发展实践的核心体现在:发展角色和群体充分参与发展过程的每一循环过程。其领域包括参与式农村评估和调查、参与式发展设计、参与式发展实施及管理、参与式监测评估等。参与式监测评估是提高农村发展项目成效的主要步骤。

4引入社区林业理念

社区林业,是指在农村社区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能够有效引导当地社区群众参与林业的多种形式,群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并通过努力得到直接的利益。

要以农村社区为单元,打破传统林业中“就林论林”的狭隘性,重视人与森林的协调关系和农户的积极参与,并把林业纳入当地整个社会发展计划,从而寻求一种人类与森林的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社区林业的本质特征是由当地群众真正自主和直接参与造林和管理、经营森林资源,以实现林业发展目标。与自上而下的传统林业相区别,自主与参与是社区林业发展机制的核心和基本原则。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自我意识、自主决定和自主管理。在项目建设中,所有外部的信息、技术及资金方面的支持都是外部干预,其只能对社区发展起到辅助的帮的作用,而要真正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所有的外部干预变成农民内援的发展动力,即农民要充分认识和接受外部干预的选择,并把外部干预当成是自己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农民对其社区发展的拥有感。内源发展是社区发展的动力,是自主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如果没有源动力,在外源发展的影响下,农民也许会把项目建设看成是所有外来人的事,看成是与己无干的事,并且这种发展也不可能具有可持续性。

参与是社区林业活动的基础,贯穿于社区林业活动的始终,包括社区林业计划的实地调查、规划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管护、采伐、销售、分配方案等事项的决策和对项目的评估,并享受利益的分配。社区林业发展机制特别强调林区或山区社区群众的自主与参与,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常常被贫困所困扰,而他们又与林业密不可分,只有让他们在林业建设自主参与过程中获利,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的整体战略目标,维护或恢复生态平衡。

5体现农民的利益分配

生态建设的确是功在千秋的伟业,但也必须要利在当代。我们不能要求那些尚未完全摆脱贫困的农民紧衣缩食来从事生态建设。过去和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一直提倡“谁造谁有”,有林是有了绿色,有了生态效益,但有林不等于有财富,对老百姓来说,过去和现在的现实情况恰恰是有些地方有林不仅没有财富,而是带来贫穷。劳模石光银虽然有很多林,但却负债累累。关键是没有处理好农民和国家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在造林工程中,如果是在老百姓自己承包地上造林,具体情况是,老百姓自己花钱整地、造林,自己掏钱管护、管理,为社会产生了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他们自己却没有得到或很少得到经济效益,当林地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时,还不能采伐,这样还要负债累累地继续看管、经营,虽然目前国家给他们每亩地补助了5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但这点仍然不足以弥补他们的经济付出,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在幼林期林地经营的积极性,领到这点钱后,他们将承担着重点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全部责任。生态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国家,如果国家要老百姓承担这个责任,那么,就应该给与他们更大的优惠和补贴。

因此,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商品化,使资源的拥有者可以向他人输出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将其所获得的利益与拥有者分享,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和公正,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持续利用生态资源,应该大力鼓励当地居民以经营生态系统服务为主要手段来发展经济,让农民能够从他们对生态和系统的保护和培育中获得经济收益,生态系统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与培育。通过建设生态系统服务基地,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业。届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地居民就必须更好地保护和培育生态系统。这样,生态和经济效益就可以统一起来,将调动起农民极大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殿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前的营造林工作,中国林业,2005.

第2篇

1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的概念

现代林业生态观念,其实质是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依照自然发展的科学规律,建设并完善目前国内的林业生态系统。其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观念,不仅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同时也在经济发展中有所体现。现代林业的生态化管理则是指运用管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建立完善的、系统化的林业产业,使得林业能够具有生产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平衡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的内容

(1)在对当地的林业进行管理之前

相关人员应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林业的管理进行整体规划,之后将其分为若干部分进行具体操作。有些管理部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或者矛盾,而有些管理部分则并无明显的联系。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所划分的部分进行细致的管理,在注重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将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对投入与产出比进行深入分析。

(2)在对整体规划进行合理划分之后

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各个单元的作用、重要程度等,对实施管理的顺序进行确定,从而能够提高现代林业管理的水平。

(3)对于不同地域的林业管理

其所使用的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而且细致的了解,其中包括植被的种类、当地气候的变化情况、温度湿度等。之后再综合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科学管理,在提升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4)在进行实际管理期间

其管理方案往往不止一个。因而在对管理方案进行确定时,应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生态建设的作用大小进行讨论,对经济效益的多少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最为合理的管理方案。

3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的意义

第一,加大现代林业生态化的管理力度,能够实现对动植物的保护,最大限度的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第二,加大现代林业生态化管理力度,能够满足对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人们的需求,使得人们改变原有的消费模式,向着生态旅游、生态消费的方向发展。

二提高现代林业生态化管理的建议

(1)在进行林业生态化管理的过程中

应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吸收相关人才,增加管理中的技术含量,提升林业管理的竞争力。

(2)管理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

然而没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进行匹配,则其管理水平将依然处于滞后的境地。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知识以及生态观念的培训,使其能够对现代林业生态化管理有着全新的认识、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加速现代林业生态观建设进程。

(3)在对当地的林业进行管理之前

相关技术人员应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其中包括当地的降雨量、植被种类、温度变化情况、土壤结构等方面。在综合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之后,对管理模式进行最终确定。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对当地人口的数量、层次结构、受教育的程度等进行掌握,从而能够真正了解当地人们对林业的要求,提升生态林业建设的针对性。

(4)在林业的管理过程中

应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林业是其对生态林业进行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因而相关工作人员应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定期为其进行除虫工作,并注重火灾的预防,增加荒漠中植被的覆盖面积。

三结语

第3篇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起点、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也是生态法则和自然规律,是其生态智慧的根本。《老子》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是强调自然、天地万物(包括人类)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存在性,其生态智慧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整体境界。“道”作为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内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成为制约万物盛衰消长的规律。它作为不可言说的世界本体、宇宙演化的动力和法则、自然无为的天然状态的客观实存特性,时刻昭示人们应循“道”而为,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按天地本来的状态生存,从而经由对自身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把握达致生命的最高境界。显然,老子从“道”体的状态中,看到了“道”的内涵,发现了“道”的特点,并进而强调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顺应自然。因此,“道”也成为老子生态智慧的基础。

“道生万物”是《老子》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中所表达的宇宙生命统一论,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在这里,老子以万物相互联系的宇宙观来审视自然生态。他并不将人的行为独立于自然之外,而是把人与万物同视,认为自然只是一张有秩序的网,人类是这张秩序之网中的一环。

当然,这并不是要把人降低到生物学意义上的动物。《老子》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道生万物”表明,老子反对把贵贱观念应用于自然界,反对人类妄自尊大、以自己为中心、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征服对象的态度,反对人类仅为自己需要而掠夺自然的做法。而是主张以道观物,以达到天人和谐。

通过历史反思,面向21世纪的人类已认识到了这种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而老子哲学中所表达的宇宙生命统一论,显然是对这种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对人高于万物、优越于万物价值范式的颠覆,对于消解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法自然”是老子生态观的核心思想与根本规律。宇宙万物的生成根源于自然,宇宙万物的演化动力来源于自然,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统一于自然,人类社会始终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自然本体意识的基本内容。

依循“道”的自然本性,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要按照“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从道的层面看,人与万物乃属于同一家园,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有机系统。人类对自然系统所作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影响该系统。我们应该最小而不是最大地影响其他物质和地球,去维护自然界的和谐秩序。

其次,要懂得尊重自然。老子的“道”是一种尊重生命和自然的伦理观,它要求人们的活动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与深层生态学的生态中心主义观念、反等级态度以及“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是十分吻合的。

再次,要对自然存一份爱惜之心。老子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俭啬慈善”的态度,唯有如此行事,每个人才能修炼自身,使“德”不断积累,体认“道”,达到“玄德”,从而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

“自然无为”:构建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

“自然无为”是由“道”推演出来的老子生态智慧的基本立场。其中所具有的生态价值意蕴,在于要求人们的行为要与“道”一致,要与天地万物一致,尊“道”贵“德”,顺应自然,体现在实践上、行为上就是“自然无为”,从而构建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

《老子》告诫我们,“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天道自然无为,人道应该遵从天道,顺应自然,方能“无为而无不为”。这里,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不作为,而是指顺其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无为”即不妄为、不做违反自然的事,“人为”则含有不必要的作为,甚至含有强作妄为的意思;“为无为”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为”。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而是鼓励人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又要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不要对于努力的成果去伸展一己的占有欲;而“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行为处事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强行干预,应让万事万物自行发展。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才能顺理成章地“无为而无不为”。这一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第4篇

关键词林业分类经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业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业,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和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商品林,强力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整体发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林业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林业问题己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林业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保护和发展林业己成为缓解生态环境危机和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1.1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森林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维持碳氮平衡,缓解全球“温室效应”。从全球来看,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该被森林吸收的CO2没有被吸收,地球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据分析,在过去的20年中,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25%,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5℃,温室效应使得自然生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据测定,lha的阔叶林在一天内能够吸收1000kg的CO2。由于森林的存在,能够大大缓解“温室效应”。

其次,防风固沙,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有力屏障。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破坏后,由于阳光爆晒和雨水冲刷等因素的作用,形成土地荒漠化。实现荒漠化综合治理的根本在于发展林业。森林能够使风速、风力大大下降,在防风固沙林的作用下,同时配合农业、水利等措施,风沙量将会逐年减少。除此之外,森林在增加降水、改善农业小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也十分显著。

最后,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森林又是生物多样性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野生动物种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不仅与森林的面积有关,还与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及结构密切相关。

1.2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是一个基础性产业部门。

首先,提供林产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林产品的供应在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林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着木材、林副产品等,既为工业发展提供着大量原材料,又生产着人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其次,提供以木本粮油为主的非木质林产品,为解决我国食物安全问题服务。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能够提供各种林产品,还是人类未来营养食品和养殖业饲料供应的重要基地。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木本粮油及野生淀粉植物,森林果菜、食用菌等合计总产量折合成粮食达200亿kg。森林食品还能满足人们改善饮食结构和提高食品保健能力的要求。

最后,提供就业机会。林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吸纳的劳动力数量较多,为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机会和有利条件。林业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山区开发、林业产业发展、承包开发荒山、非公有制经济、劳务输出等。由此看来,林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能增加就业机会。

2我国林业经营现状分析

以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生产方式,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消失,形成了贫困-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下面这一组数字或许能从某个侧面说明当前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以上,而木材蓄积量只占世界木材蓄积量的3%;森林面积122万km2,人均1000m2,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10;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有林地面积占43%,而发达国家是80%~90%;森林蓄积量95亿m3,人均8m3,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83m3的1/10,大约名列世界第120位之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林业的现状既难以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更难以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林业生态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传统林业经营模式的客观局限性混淆了作为商品产业的林业与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林业在经济性、经营利用目标、经营方式、管理要求、社会实现形式以及价值补偿等方面的差别,使得人们不能很好地按照各自的不同特点和规律选择相适应的办法来经营管理和建设林业,而是采取同样的经营方式。也就是在木材永续利用理论指导下,把林业只当作一般的产业来看待,没有引起对公益林业的真正重视,其结果是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没有缓解,林业经济处于危困之中不能自拔。

3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所遇到的难题

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战略。就我国当前的林业状况看,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将遇到如下的难题:

(1)规划中的难题。我国林业经济成份复杂,有国有林、集体所有林,也存在部分私有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需要从总体上进行规划,哪些是生态公益林,哪些是商品林,都要规划清楚。但在总体安排和规划中必然要涉及到部份总体规划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规划中要求建设生态公益林,而所有者从强调自身利益出发,强调建设商品林。因此,在林业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正确处理好规划需要与所有者利益要求的矛盾,则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难题。

(2)树种选择上的难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既要满足社会对木材及林木产品的需求,又要满足对林业的多种效益的需求。用小面积的林地进行集约经营,培育出社会需要的木材及林木产品,在此基础上,培育和保护大面积天然林,以实现林业的多种效益,这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原则。而要想在小面积上培育出大量的所需木材,树种选择极为重要。树种既要适于林地生长,又要生长快;既要适于培育,又要便于加工增值。因此,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根据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目的树种,并满足商品林业的需要,则是一个主要的难题。

(3)林地使用上的难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一方面,保存现有天然林的面积,并提高其生长力;另一方面,就是拿出一部分林地,集约经营生产出社会所需的木材。而目前,在林地使用上,存在很多难题,一是森林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被蚕食,毁林开垦现象十分严重;二是林地和农田在使用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一些环境遭到破坏,林地生产力下降。因此,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如何使用好现有林地,保护住现有的森林面积,提高其生产力,同时,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扩大森林面积,也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然遇到的难题。

(4)投资体制上的难题。不同的所有制,在投资培育森林上有着不同的方式。国有林区在投资上可以形成规范的制度,而集体和私有开发投资就很难形成规范的制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投资的与否取决于所有者,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后,哪些天然林要保护经营好,哪些林地实施集约经营,要受到所有者利益的驱动,既便是造林成林的林地,也容易遭到破坏而挪做他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国家必须要有足够资金作保证。

4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我国林业分类经营对策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既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寻找林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过程中,必须针对所遇到的难题,采取一定对策解决,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经营战略。

4.1分步骤、有层次地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的进程

林产品生产不能超过森林的再生能力,要求对森林资源在培育、利用和多种用途方面实行综合管理。林业分类经营战略必须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制定规划,分步骤、分层次地推进。按地域和环境要求制定出商品林、公益林的经营规划;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林产品的市场需求,选择目的树种;分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先从保护天然林逐步转向保护治理环境,先从天然林的一般保护入手逐步转到利用人工林,全面保护天然林,先从国有林区启动,逐步扩展到山区、农村等,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发展。

4.2加强科学研究,寻找和选择商品林树种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商品林的建设是重点。在我国,目前商品林建设有两个关键方面,一方面,选择适合我国的商品林树种,另一方面,在商品林发展过程中,要保持林地的生产力。就我国北方而言,现在落叶松虽易成活,早期生长快,但后期生长慢,再加工的商品化程度低,市场面窄。因此,极需通过科学研究,寻找选择和培育一种或几种目的树种。过去,我国比较注重选择针叶树种,但是大面积营造针叶林造成林地酸化,地力减退,我国现有的人工林,大多是针叶林,主要是第一代,第二代的很少,地力减退也要引起注意,因此,针阔混交的营造林方式必须坚持,且需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

4.3构建适合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投资和技术体制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然要有大量的投资,投资不到位,投资使用效益差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投资要建立投资法人责任制及项目负责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制度约束责任人。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科学技术必须先行,目前,林业工作中就科学技术运用上有两个弊端,一是林业企业粗放经营不重视科学技术,林业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低。二是科研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实验的项目很少有推广见效的,企业极不愿意参加任何有价值的科研和技术推广活动。这种状况不适应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需要。因此,必须构建灵活有效的技术体制,即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依靠科学技术,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的进程。

4.4强化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林地的区划和林地利用的规划。但林地现存的问题也不能使林业分类经营更好地进行。因此,必须要加强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要遏制林地不断被侵蚀的态势,坚决杜绝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现象;要对生态位置重要的地段,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确保林地作用;要坚决还林于山,还林于沙,利用森林系统的生态作用,改变自然环境;要不断地扩大林地的面积,在森林母体的情况下,依据林木生物学特性,扩种出更多的植物,使林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永顺.论林业分类经营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J].林业经济,1996(5)

2侯元兆.林业分工论的经济学基础[J].世界林业研究,1998(4)

3陈国明.浅议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认依据[J].林业经济,1996(5)

4刘伟平.林业分类经营:概念与问题[J].林业经济,1998

第5篇

林业生态工程监理是指监理机构受到组织的委托,对林业栽培的相关过程实施的监督、指导的整个林业工程,包揽了开始的选苗到最后的成功等,以便完成双方既定的目标的过

二、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2、经审查批准的《关中环线西安市北段绿化工程作业设计》。

3、《全国造林技术规程》、《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监理细则》。

4、《关中环线西安市北段绿化工程监理规划》。

5、西安市林业局、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财政局关于《关中环线西安市路段绿化工程建设规划方案》

6、建设单位发出的与监理工作有关的书面指示和意见。

7、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承包合同。

8、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工程资金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制度、工程核查验收等有关办法、规定。

9、《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追究制度的规定》、以及国家省市有关植树造林的技术标准规定和要求。

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的特点

1、地域性差异显著

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仅是因为它所涉及的范围详单广泛,一个县估计都会达到几千hm2,这些大面积的林业造林,对于监理有限的情况来讲比较困难的,不可能安排更多的监理进行从旁指挥,只能够依据工程的状况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案来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完工,并且,由于面积较广,每个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具有差异性,所以势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使得最后的效果也不能够安全整齐划一,这就使得林业生态监理出现一些不可预测因素。

2、时序性强

在农村种植粮食尚需看季节的变化因地适宜的播种,林业也是一样,需要一定的季节,根据适宜的时间与季节才能够栽种,要跟随者天气和季节的变化抓紧时间进行育苗和种植,不能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去改变时间、气候等一系列因素,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及时的进行育苗、整地、种植等步骤

3、不可逆性、可补救性

林业生态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他不能够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念去改变某些因素,而是需要顺应自然规律变化的,倘若不能够遵循自然条件的发展规律,将会导致其产生严重的损失,另外在林业生态造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因素,这些因素就会导致林业的成活率偏低,但是这是能够进行补救的,在进行林业生态造林的过程中也务必要考虑到“自然”这一不可预测因素,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条件将这些林木补充上去,提高存活率。

4、直观性强

林业生态监理不同于其它项目,它的成果可以非常直观的得到验证,不需要其它部分项目的严把质量关等一系列检查质量的环节,只要直观的看上去就知道其完成的最后结果,但是直观不能就说明简单,因为他的范围较广,所以在检查的过程中还是比较麻烦的,不能偶直接全部由人去完成,因为会导致一时的大意而出现问题,必要时还须借助相应的仪器。

5、长期性

林业生态造林是长时间的,不是短期就能够看到效果的,因为林业生态造林从育苗到栽种需要一段时间,在林木长大之后鉴定成果之时还需要3-5年,基本上可以说看到成效的时间是相当长的。

四、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方法

要切实可行的针对现在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的同时,要先了解项目建设的主要意图,根据以前既定的项目工程目标来制定出每个阶段的目标计划,以及项目的完成时间段和流程,要掌握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资金的利用和实施情况,并且整个阶段的实施都要进行全方位仔细的监督,完工以后对其更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在这过程中务必做到“三控”。

1、投资控制

在整个林业项目开展的设计初阶段,监理的职责主要包含了与业主一起讨论林业生态项目进行的整个设计过程,在整个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的策划方案要明确,并且创新的手段和方法来组织相关的业主已确定好的设计方案,并且协助企业的相应协助单位开展相应的项目设计上面的工作,对开展每一阶段的资金利用情况进行相应的预算和支配,进行设计挖潜,合理的利用价值工程等来对项目设计实施一些技术经济分析,验证等,在保证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能将成本降到最低化,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设计等阶段进行有效的预算支配和核实。

2、质量控制

针对目前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进行整体的策划和设计阶段的整个过程中,监理要进行现场的实地勘察,并且要针对项目开展的土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土质还有气候等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并结合这些因素开展适宜的整地方式、林木、林业造林的时间段;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苗源是否可以是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需要,注重林业苗木的技术性栽培,总体来说就是要尽可能的遵循上“适地、适树、适时”三原则。

3进度控制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整个项目建设的关键方面,这些都与生态项目将设的规划设计以及设计周期有很大的关系,倘若能够有效的缩短项目设计周期,就可以使整个项目建设的施工周期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好的进度控制对林木也是有影响的,否则会让林木错过最佳栽种期。

五、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措施

1、领导需高度重视,监理措施需得力

工程建设期间,应确定好相应的组长、分管副区长、政府办副主任为副组长,沿线各乡镇镇长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等来负责相应的一些监理过程中的环节,并且要设立相应的办公室,沿线的农村个乡镇组织和成立工程建设领导机构,明确人员,落实责任,做到高层干部亲自抓,分管中层干部具体抓也可从基层抽调若干名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中层领导作为实施监理方的驻地代表,自始至终坚守第一线完成租地工作。监理人员要按照监理规程,施工现场,认真负责,全程实行旁站监理。严把苗木质量关,坚持现地质量检查,严格按照设计指导施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施工专业队及时改正。保证整个监理工程的建设质量。

2、确立监理单位,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的监理管理

监理工程的成败最关键的就在于质量这一方面,针对这一因素在进行监理工程的过程中就应该成立项目监理部,编制监理方案,并落实总监及现场监理人员职责,规范监理程序,实行旁站监理。定期召开监理例会,对不合格苗木禁止栽植,并出具监理通知单。并且在这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成立质量监理和技术指导小组,分派到植树现场,具体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理工作。在工程监理中,应按照作业设计和规范要求现场监理工程造林。对整地、苗木质量、放线、打点、挖坑、栽植、支撑、浇水等环节进行了现场指导和旁站监理,对每道工序应监理人员进行验收,确定这些工序合格后,出具工序质量验收单,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实现了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的监理管理。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3、加大检查验收工作力度,查漏补缺,落实责任,确保工程质量

监理人员以及在监理工程中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栽植的苗木实行扩盘、扶正风倒苗木、支护、修剪侧枝、及时浇水等几个关键环节的处理措施,对于死亡的树木和无用的支撑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对施工后现场垃圾要及时的清运或掩埋。并且调整苗木布局,讲求栽植效果,同时要及时做好抚育管护,确保树木成活和栽植成效,适时的进行扩盘,除草、除萌和浇灌。最后一方面即为加大管护力量,配备专门人员防止盗挖和损坏。尤其夏收期间增加力量做好防火,防止人为破坏。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达到原本进行监理所预期的目的,确保监理工程的最终质量。

六、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发展不快速的原因

1、一直以来,人们就不太重视林业生态的重要性,随意的进行砍伐、毁灭的同时还不愿意植树造林,可以说在保护生态环境这方面的思想比较淡薄,没有一定的意识,加之林业生态工程的监理是属于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人们觉得对于这方面的投资太过牵强,并且它的效益需要长时间的发现和观察才能看到,没有可以看得见的实际效益,这就使得很多人不愿意在这上面进行大力的投资,所以没有利润对投资者们施加压力,这就致使很多人失去了对生态工程投资的信心。

2、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不能够讲求速度,见效时间慢,而且它的实施和开展也比较麻烦,需要选择合适的季节合适的时间,在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使得监理人员不能够进行大幅度的施展工程的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讲也为生态工程开展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第6篇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范文

开 题 报 告

学 号: xxxx

姓 名: xxxxx

类 别: 在 职

导 师: xxxxx

选题类型:

选题方向: 政府治理与领导

拟定题目:

入学时间: 20xx年7月

开题时间: 20xxx年11月

专业学位教育学院制表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封面“类别”一栏,填写“在职”。

二、本表封面“选题类型”一栏,分别填写“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或者“案例研究”。

三、本表封面“选题方向”一栏,分别填写“政府治理与领导”、“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交通行政管理”、“海事管理”。

四、开题报告中由学生填写的内容部分必须用计算机输入和打印。输入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五、开题报告格式可在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学院网站下载,网址:zyxw.dlmu.edu.cn。

六、开题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各栏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七、开题报告一式两份,通过后由学生、专业学位教育学院各存档一份。

学位论文选题 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以此论文为例)

开题报告内容(以下八项分别在题目下填写,总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一、选题形式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形式

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案例研究(三者选其一)

(二)选题目的

本文将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之上,选取伊春地区国有林权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对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对职工在改革前后收入结构,生活水平,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变化,以量化的方法对改革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

2.认真的分析林权改革对林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林木砍伐,造林情况,及土地状况的变化是否合理,并为以后的深入改革提供方向。

3.对政府的政策实施进行分析,并对改革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任务等进行重新回顾,对政策的制定提出演进行科学性的要求。

4.在森林资源领域真正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实现生态的和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企业、职工的互赢互利。

(三)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如下:

(1)在我国国有林业这个特定的领域,研究现代产权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以及林业产权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丰富现代产权理论。

(2)尝试性地探索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框架下实现林业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林区职工致富有效结合的新模式,从而丰富和发展林业产权理论、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3)积极探索国有林业资源如何实现保值与增值、改革与发展,从而丰富国有资产改革理论。

(4)尝试从林权制度改革的层面推动国有林区作为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的转型和转轨,从而丰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

(5)积极的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实施过程以及事后评估提出建议,并提出了规范性和程序性及监督性到位的建议 ,从而丰富了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第7篇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和城市人群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健康保健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森林康养不仅在林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将成为国民共享的一种生态福利。 

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30%。根据这一国际健康潮流,2016年5月6日,国家林业局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强调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 

近年来,森林康养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并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森林康养释放出诱人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各地势必竞相开始探索建立森林康养基地,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但是,森林康养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其疗法机理和产业模式既是一个市场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为避免开发不当给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建议加强森林康养的科学性研究,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市场理论指导体系。 

其一,透析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经验。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启了森林与健康的研究与实践,在森林公园散步或者进行“森林浴”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数据统计表明,德国有40%的人每月都要去林区游憩一次。迄今,德国已建立了350处森林康养基地,每个森林康养基地都配备专门执业资格的医生和理疗师。 

截至2011年底,日本林野厅已构建了“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3种森林康养基地48处,还有300余处森林在申请认证过程中。目前,日本把15%的国土面积划为森林公园,每年约有8亿人次去林区游憩、沐浴。因此,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尤其通过对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森林浴”“森林康养”项目的研究,积极借鉴其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探索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 

其二,探索森林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机制。森林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国家明确提出,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旅游发展也面臨粗放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重开发轻保护的弊端凸显。如何平衡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成为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需要指出的是,在看到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应看到森林康养旅游业对生态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其三,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作用机理。森林康养主要针对与精神压力有关的疾病,它利用了森林和林产品带来的缓解生理或心理紧张的效果。芬多精(植物杀菌素)在森林康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芬多精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针叶林中的芬多精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包括α-蒎烯、莰烯和β-蒎烯,在日本扁柏和柳杉林中α-蒎烯含量特别高,而在赤松林中α-松油烯则为主要组成成分。 

森林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因地制宜建立康养基地,在我国仍需要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机理。例如,何种树种益于减少人体产生应激激素、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控制平静期生理活动);何种森林成分利于减弱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压和心跳数、缓和心理紧张,何种森林与旅游体验互动可以增加人体活力、提高免疫力、增加抗癌蛋白质数量等。 

其四,论证森林康养旅游实证效果。森林康养的效果初步被国外医学专家证实,但森林康养旅游的实证效果仍需进一步论证。国外研究初步证实了森林相关临床实验在改善精神病治疗(含情绪失常儿童)、酗酒者以及具有其他临床心理健康问题之人行为的价值;嗅觉森林环境因子——芬多精能使人心理处于放松状态,并且通过NK细胞能消灭肿瘤细胞,推断森林浴可能具有预防癌症发生及发展的效应;森林环境要素会带来生理效应,研究表明植物精气的生理功效有镇痛、驱虫、抗菌、抗肿瘤、促进胆汁分泌、解毒、降血压、松弛神经、消除紧张,使注意力集中等作用。未来研究要多方论证森林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制定森林康养的生理评价体系、森林康养的设计技法等,论证森林康养对提高人体抗癌能力、免疫力的实证效果,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方式和推广形式提供参考。 

其五,加强森林康养旅游政策法规研究。森林康养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多元组合,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生态及多种产业业态。韩国于1982年提出建设自然休养林,2005年制定了《森林文化·休养法》,并成立了国立自然休养林管理所,2008年把森林休养列为全体国民的福祉。2010年,韩国国民会议对《森林文化及休闲活动法》进行修正,修正法中引入对人类健康定义。 

我国“森林康养旅游”涉及林业、旅游、医疗、体育和养生等产业,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与创新。建议以国家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森林康养旅游为国民福祉。此外,要加强对森林康养旅游保护性开发,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林业经营转型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森林旅游环境的评价和管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对森林康养旅游领域的重视。 

其六,探索建立森林康养旅游基地指标体系。2016年2月,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标志着由林业主管部门推动的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第8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原则,居住区室外环境,生态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住宅环境质量优劣与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关系,不合理的居住环境设计已经给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现在国内对于居住区生态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室内环境和建筑本身,而对于室外环境的研究涉及较少,以及在生态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如何通过设计进行室外环境改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1.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生态设计原则的相关内容和居住区设计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大量参阅国内外关于生态设计理念和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研究成果,发现了有研究者已经对这些理念的结合进行了不同深度的探究。

国内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从90年代末开始逐渐升温,这些理论虽然对居住区室外生态设计界定有所不同,但都从不同方面对城市住区的生态规划设计趋势、方向、原则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于2002年出台了《上海市新建住宅小区环境导则》《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住区环境建设标准。这些原则或评价标准的制定,显示出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环境意识向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也使我国城市住区环境的生态建设开始有章可循。对城市住区外环境进行专门设计的方法研究始于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认为居住与环境的设计必须达到4项要求:安全、卫生、方便和舒适,①这些政策的制定为居住环境设计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前苏联自50年代起开始研究居住与环境问题,,并设立住宅生态学来专门研究居住环境设计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保证居民健康,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②70年代后期以来,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人们也为居住区创造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居住区的社会功能和在精神、心理上的作用。

2.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设计原则

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缺少人文关怀;缺乏环境个性和特色;③盲目追求大型化、豪华化,为了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不少居住区内硬质铺地、广场泛滥,整体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难以保证居住区开放空间应当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疏解精神压力的作用。

首先,地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在设计时应该适宜这种特定的场所,应该挖掘其中反映了当地人精神需求与向往的深刻内涵,同时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考虑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其次,人性化的原则。居住区室外环境是为居民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从室外环境的整体规划,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绿化小品等细部设计直到建设实施,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环境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改变现代城市中琳琅满目的沥青、混凝土、玻璃、钢材等工业化的面貌,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

3.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

3.1 南京咏梅山庄绿色生态小区

咏梅山庄建于2001年,是建设部认可的绿色生态住区,该住区以维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为规划设计原则,采用最新的生态环境技术,建立太阳能利用、管道直饮水、雨水回收和中水利用、生态绿化、绿色建材、土建装修一体化等六大系统,营建住区良好生态环境。另外小区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从各层面上由里而表的构筑社区景观环境,按照景观均好性强,使用度高,生态化优良,文脉承传与发展的延续性适度,居住业主的归属感强,并满足建设与后期维护成本的经济型等设计原则,并引入区外环境,对于区外极其优越的自然环境,设计有通往仙鹤山的视觉走廊,并令大多单元向山体展开,形成现代都市山景住宅。④

3.2 英国伦敦拜得(Bed)零耗能小区

曾获得2000年英国皇家建筑协会“可持续建设最佳范例”奖,并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选择作为2000年伦敦“可居的城市”展览中心可持续开发的范例的拜得零耗能小区,位于英国伦敦西南的萨顿市,由Peabody Trust公司承建,拜得零耗能小区采用一种零耗能开发(zero Energy Development)系统,即小区任何方面的设计都以最大限度保护自然资源和最小限度地影响环境为目的,其环境保护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⑤(1)利用棕地(BrowfieldS):所谓棕地,就是城市地区中已经进行过开发,现在处于闲置状态的土地,在英国,有大约20%的城市土地属于这种类型。(2)绿色交通:以减少小汽车交通为目标,社区内提供一定的就业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减少居民出行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联系,包括两个铁路站点、两个公共汽车和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提供替代小汽车的选择,如小汽车共享。

4.国外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对以上国外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目前开始进行的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提供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多角度、多层面、系统化的研究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多种方式促进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建设;大力开展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示范工作;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加强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 郭峥.从“健康住宅”看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6

[2] 胡安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5

[3] 张秀.后中小尺度下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设计探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5

[4] 刘家贤.新形势下苏州居住建筑生态设计分析[M].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3

[5] 何昕家 张子超.初论台湾地区生态设计迷思[M].新建筑,2011.2

[6] 余世金 朱坦何.有关生态住区几个问题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5

[7] 姚时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8] 邓晓红 李晓峰.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J].新建筑,1999(3)

[9] 何静.关于生态型社区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研究[J].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

注解:

① 姚时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② 邓晓红 李晓峰.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J].新建筑,1999(3)

③ 胡安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5

第9篇

英文名称:林业研究(英文版)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英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662X

国内刊号:23-1409/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林业研究》(英文版)(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是中国生态学学会与东北林业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林业学术期刊。协办单位有吉林省林科院、辽宁省林科院。创办于1990年,季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

第10篇

【关键词】林木树种,混交技术,效果机理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少量的热带气候,如此,为各树木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因素,从总体而言,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拥有各种价值的商品林建设产业带,各种林业产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种林业林木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杉木,杨树等各种树种的造林面积在总体而言不断扩大,很多单一树种的纯林逐渐显露出其各种缺陷和弱点,比如各种病虫害严重,森林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等,在林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造林难以成林,树木难以成材等,不仅仅很大程度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纯林在造林建设过程中,没有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没有采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林木树种混交技术,其效果机理不明显。为促进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对混交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林木树种混交技术分析

1.要综合考虑到林木对各种生物特性的需求,合理树种搭配

(一)树木对光照的需求

一般而言,向阳性的树种都需要有比较丰富的阳光,有充足的日照,如此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育和涨势。这种林木类型不耐庇荫,当成林之后将会自然整枝,诸如此类的树种在混交林木技术贯彻落实过程中,要将这种类型的树种作为主要树种,最后不好作为伴生树种。而针对一些阴性的树种,这种树种类型对阳光和光照的要求不高,在强烈的光照下很难获得较好的涨势,甚至可能会发生树木的死亡,如此,这种林木需要创造出比较阴凉的生长环境。在林木混交技术落实过程中,可以将林木划分比较清晰的层次,上层一般都以树冠稀疏且喜欢光照的林木,作为主体树种,在下层可以种植一些喜阴,而且具有较为浓密的树冠的树种类型,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让林分光能利用效率达到最大。比如,可以让马尾松位置于林木的上层,可以将强烈的光照吸收,而下层可以种植杉木,当马尾松的树冠将强烈的光照吸收很大一部分后,剩下的光照可以很好的满足杉木的生长需求。

(二)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充分考虑到树种对水分的需求,对树种的混交技术贯彻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树种对水分的差异性性需求,当遇到水分不足的情况时候,加强树种混交的合理性选择,可以更好的实现林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笔者的林业工作经验中,一般而言,针叶树种需要的水分相对较小,而一些阔叶林木对水分的要求较高,除却水分之外,对土壤的可适应性有必须有着比较严格的选择,可以据不同的地质地貌情况,将一些耐寒,耐旱,中生,湿生等类型的树种进行合理的混交。比如一些耐旱的树种诸如马尾松,柏树等,这些树种可以在一些比较干旱的环境下进行较好的生长。

(三)树木根系的差别

在林木造林过程中,每种树种的根系接结构都有着较大的差别,根系的分布状况,根系的分布深度,根系的数量大小以及根系的穿透力,再生能力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混交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根系较深的树种和根系较浅的树种互相搭配,如此,可以让土壤不同层次的肥力都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比如,可以将马尾松和木荷实施混交,将会具有较好的效果。

(四)树木改良土壤的能力

在林木管理过程中,一般而言,针叶林落叶之后很容易形成酸性的腐殖质,这样很容易让土壤的性质发生恶化,且容易让肥力衰退,因而,可以将一些落叶总量很大,且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的阔叶林进行混交,这样可以实施针阔混交,不仅仅可以让土壤能力得到改良,也可以很大程度的让林木对一些火灾和风害的抗性大为增强。

2.混交比例的确定

确定混交树种的比例时,要考虑有利于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的生长。因树种、林种、立地条件、混交方法不同,具体比例会有不同。竞争力强的混交树种比例不宜过大,以免压抑主要树种,反之可适当增大;立地条件优越时,混交树种比例不宜过大,而伴生树种要多用灌木;通常群团状混交时伴生树种所占比例较小,而行间或株间混交时比例较大;营造用材林时,乔木型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的比例要占绝对优势,两在营造坡面防护林时要依据具体立地条件适当加大灌木比例。

3.混交方式

混交方式指混交林内不同树种栽植点的配置,是调节混交林种间关系、保证混交效果的重要技术环节。组成混交林的树种分为主要树种和混交树种。主要树种一般为高大乔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或生态效益,同一混交林内可以有1个或2—3个主要树种。在水肥条件较差的地方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所选树种不能仅局限于乔木和灌木,还要提倡乔灌草混交,利用自然植被和天然更新进行封山育林。造林后封育是形成稳定高效的乔灌草混交类型的理想方法。常用的混交方式有:插花混交(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簇状混交。

三.树木混交效果机理分析

1.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杉木主根不明显,侧须根发达而密集,多分布于0—50 cm;马尾松主根发达深达150 cm,主要分布于50—100cm土层中。而且两者根系相互穿插、交错分布,充分利用土壤养分。18年生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吸收根系(根径小于2mm),其干重比杉木纯林大2.0—5.7倍,说明混交林的根系更能合理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2.有效地利用光能

杉木纯林内光照强度为林外全光照的15.1%。28.8%,与马尾松混交的林内光照强度仅为10.1%~11.9%,其叶片截获的光能比纯林多4.0%一16.9%。两树种需光特性也不同,马尾松喜光,而杉木在强光下光合强度较低。

3.改善了林分内的小气候

由于杉檫混交林具有复层林冠结构的特点,与杉木纯林相比,白天能更多地截获太阳辐射能,反映在杉檫混交林14时的林内气温32.5℃,杉木纯林为33.8℃,而此时林外的气温达35.5℃。在高温的夏季混交林内的相对低温,对于林木的生长是有利的。

四.结束语

农林牧副渔是我国几种最为重要的产出行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造林过程中,要结合各种林木的具体用途,综合考虑到不同种类的林木的生物特性,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实施混交,在林木混交技术贯彻落实过程中,要从林木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政策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肥力,实现这几个方面的综合互补,此外,还要考虑到不同数目根系之间的差异特点,实施生物手段和化学手段进行土壤的改良,为林木的生长创造出更为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此,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林木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清乾 许忠坤 林世发 林木树种混交技术及效果机理 [期刊论文] 《湖南林业科技》 -2005年5期

[2]汤景明 鄂西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研究 [学位论文]2008 -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

[3]赵阳 余新晓 信忠保 黄枝英 邓文平 王贺年 北京市西山地区栓皮栎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通报》 ISTIC PKU -2011年4期

[4]胡艳波 惠刚盈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探讨[期刊论文] 《林业科学研究》 ISTIC PKU -2006年1期

第11篇

联系县(区)农林局,建设局、园林局,行业协会。

二年来,我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班子,带好队伍,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化,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较为满意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联系客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调动多方关系,多次上门造访客商,邀请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选择、项目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联系等方面给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竣工和签约项目各1个。

竣工项目:ddd吉星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6000万元建设__博远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产,产品已远销海外。

签约项目:经过两年半的洽淡,ddd林木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定向刨花板(osb)项目,20__年10月中旬,已与宿城区签订投资合同。

二是对内全面规范管理,对上策应扶持支持,对外强化形象宣传,做好分工负责的主体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学习提高。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学习重要文件,布置业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形成局务会议纪要。

选举产生林业(园林)局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团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完善市风景园林协会、花卉园艺协会、木材行业协会和林学会运行机制,通过协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定期召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班子碰头会,组织青年职工座谈会、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林业形势报告会、扶贫慰问、书画摄影比赛、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营造班子团结,同事配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次带项目申请赴省进京,并邀请上级领导到__现场办公,争取支持,二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逾2500万元。

深入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全市木材加工企业2587家,规模以上369家,产值达105亿元。

完成黄河景观桥及周边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滨公园;抓好春秋两季市区绿化工程;完成__省第五届(南通)园博会__工地建设任务;全面接管雪枫公园。

同时,借外省外市林业考察团来我市之际,积极宣传__生态特色,提高__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先进位扛牌夺旗争一流,力取创新创优佳绩。常给同志们灌输“有牌就扛,有奖就得”意识,每年度汇总一次局各处室、单位在省市内获奖情况,张榜公布,并分不同档次再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大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创其优。

20__-20__年,局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单位,__林业产业先进单位,绿色__建设一等奖,省第五届园博会造园艺术奖二等奖、组织工作优秀奖,《绿色__实践与建设》主题生态文化建设唯一最佳组织奖,市二〇〇七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河滨公园荣获市创建文明风景

旅游区(点)工作先进单位,雪枫公园荣获__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称号,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初检。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组建专门班子,配强人员,量化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10月中旬,省专家已进行专题调研。

创新公园管理体制。实行“免费开放”和“公园绿地管理人”模式,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并加大园林绿化主体培育,靠大靠强,设立省建筑园林设计院__分院。

创办“中国杨树网”,推出移动农信通“杨树产业”频道,向林农和企业,传播杨树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体系技术、产业动态、产品价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旧帐,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做好具有长远效应的打基础工作。林业园林工作分几大块:造林营林、木材加工、林政执法、古树名木、园林工程、绿化管养、风景名胜、湿地野保。

逐项调查摸底,逐类编制规划,近二年已完成《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木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骆马湖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总览》;启动《野生动物保护规划》、《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植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就如何进一步理体系、顺体制、建制度、强队伍、上台阶,作了为期一旬的深入调研,制订出台《绿地补偿实施意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人员对建市以来,市园林局承担的所有工程124项进行全面清理,请财政审计人员再验收核查,理清帐目,结清欠款。

二、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奋好学、明理敏行、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学得进,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20__年3-4月,在省委党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20__年8月参加全国地市级林业局长培训班半个月,被推为学员代表发言受到好评,随后不少地区林业考察团来宿。

20__年2月起,坚持学习南林大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组织人员编写《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完成的《__市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和《__

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及应用研究》,均荣获“第二届(20__年)__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撰写的《__市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培育技术措施探讨》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20__年第二期发表。

合作撰写的《杨树产业在平原地区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国林业》20__年第4期发表,收入《中国林业论坛(论文集)》并获论文二等奖。

撰写的《杨树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初步实践》被收入__科技论坛__分论坛优秀论文集。

二是严要求,常警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警钟常鸣。作为局领导班子班长,作为年轻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权力,只是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软,经济上不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纪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__的绿线,守住自律的底线;要健康而充实,善思而踏实,肯干而廉洁。

平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工作纪律、“禁令”等规定,坚持自省自警,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同时,履行监管职能,严格要求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职工,努力使集体成为团结进取阳光向上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团队。

第12篇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现藏有林业科技成果档案2000余卷,在这些成果档案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有9项,省部级奖的成果86项,专利5项,其载体形式包括文字材料、设计图纸、照片、录像带、奖状、证书等。由于科技成果档案一般包括调研报告、实施方案、年度总结、调查或试验记录、鉴定报告、成果申报、论文、工作报告等内容,因此,较其他科技文献档案更具有翔实、准确、完整和可借鉴性等优势。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中坚持归档完整、分类准确、排架合理的科学管理方式,以提供、提高科技成果利用率及创造效益为管理目标,通过结合单位工作及发展计划,作好具有前瞻性的专题资料或目录,主动、及时地提供给科研部门,取得了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的可喜成绩,促进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在学科和人才建设中的应用

学科和人才建设是科研院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当前科研单位普遍存在因科技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离退休或岗位变动而使相关学科或人才的断层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相关优势学科的消失。同样,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个别学科也存在着此类问题,但由于具有比较完善的科技成果档案并加以充分利用,较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不仅使优势学科得以继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巨人肩膀的作用。如在板栗研究方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多年从事板栗品种调查、选育、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及病虫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八五"期间因人才断层曾一度中断,至"九五"期间,相关青年科研人员以原有科研成果档案为基础,结合生产实地调研,先后申请并得到多项研究资助:原林业部重点项目"二次结实板栗的研究"、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同板栗品种加工特性的研究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营养与外源激素对板栗性别分化的调控机理研究"及浙江省林业厅项目"板栗性别分化的调控及果实加工工艺研究"等,并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同时,其物化成果如"板栗调花丰产素"、选育的新品种"二次结实板栗"等在生产上得以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既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又使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新一代学科带头人。

二、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省情决定了林业在其经济发展别是在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当前,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中完善的产业体系建设又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源。在浙江省林业产业中,竹产业是其优势产业,"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是国内外同行的共识。近年来,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结合林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研究人员完成的竹类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组装、整合和集成,从早期的竹资源调查、丰产栽培、定向培育等基础研究转向竹子加工、竹笋保鲜、竹笋专用肥研制及近期的竹炭烧制、数控加工、竹子纺织纤维等高新技术的综合开发,取得了新的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全省林业产业化建设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技成果档案中,产业化拳头项目的活性炭成果档案也是非常完整的,通过利用完整的科技成果档案资料所集成的新科技成果或适用技术,已推广到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十多个省区,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对活性炭系列成果的积累并加以深化创新,现已应用到竹炭和竹醋液的制造上,开创了新的广阔市场,成为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典范。

三、在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早在1989年就提出了"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浙江"的宏伟目标,2000年"十年绿化浙江"的目标如期实现,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4%,位居全国前茅。最近省政府又提出了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全省有3000万亩森林划为生态公益林。浙江省林科院多年来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该院研究人员就在全省各地设立生态定位观测站,取得了丰富的有关森林气候、水文生态效应、降水分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生态数据,并且以这些成果档案为基础,近年来,又相继获得了"低丘红壤综合开发"、"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综合配套技术"、"富春江两岸多功能用材林效益一体化技术"、"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技术"等为全省生态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研究项目,其中,平原绿化、公益林经营、森林与水土保持关系、退化林地改造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手段综合研究等成果为全省的生态体系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在送科技下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