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艺培训方案

茶艺培训方案

时间:2022-10-14 04:0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艺培训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艺培训方案

第1篇

关键词:茶学专业;茶艺课程;茶艺师考试;课程改革

茶艺课程是茶学专业茶文化类课程中的一门骨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使学生了解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编创原则等理论,掌握各种形式茶艺的技能实践,茶的冲泡和品赏艺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综合素质。[1]茶艺师考试是人社部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茶艺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就要分析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异同,对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为例,探讨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丁兆堂.山东省茶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8):68-70.

第2篇

一、劳动人事工作

(一)建立劳动人事以及相关资料

1、建立人事档案与相关资料

与上一酒店交接后,由于对方带走了一切人事资料、消毁了酒店所有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部从头做起,制定酒店人员登记表,下发到部门,员工填写人事资料后,迅速建起人事档案以及输入电脑,建立员工花名册,以便随时掌握在职员工情况。

为了方便开展人事工作,规范管理人员情况,人力资源部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了相关人事表格,包括《求职申请表》、《员工内部调动通知书》、《人员变动表》、《员工工作表现评估表》等,使人员流动规范化、程序化,也加强了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之间工作的沟通性。

2、建立相关制度

俗话说:“有规距才成方圆”,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力资源部根据酒店实际情况,就员工入职、离职、调动、转正等方面形成一套规章制度;就员工事、病、休假等制定请假制度;就员工食堂用餐的实际情况实行餐卡制度;就员工宿舍的管理形成相关规定;以及考勤、质检、检查包、值班等都出台相关规定,制度形成后,才方便在工作中操作,同时在执行中也有依有据。

现员工手册与各部门岗位责任制与工作流程正在制定与完善中,预计12月份可完成。

(二)招聘与档案的管理

1、招聘

为了对酒店人员进行及时补充、跟进,保障各部门用人时有人可用,有人才可选,人力资源部随时与人才市场、劳动局、职业学校等保持联系,通常来说招聘分为常规招聘与非常规招聘,常规招聘即指与永川相关人才市场进行联系,每周定时进行招聘,但由于永川的人才招聘方面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此类招聘对保安类的职业有一定的效果,但还是不太理想;除了常规招聘外,人力资源部还与各大中专院校保持联系,在有毕业生的季节,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以方便对人才进行储备。

以上两种招聘的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部加强与各部门员工之间的联系,鼓励员工推荐身边的朋友介绍到酒店,这是一种人才来源途径较广的方法,也通常比较有效果。

2、档案管理

员工档案是随时掌握员工基本资料情况的资源库,也是建立员工人才储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员工手写档案以及电脑登记档案,包括在职人员员工档案、离职人员员工档案以及应聘人员档案存档等三部分,档案的建立以及有效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部随时掌握在职人员以及人员流动情况。

对于凡是来到酒店来应职的人员,都建立档案资料,作为人才储备资料,以便于部门需要人时随时查阅,大大减低了招聘率。

(三)劳动关系问题

1、现有人员情况:

酒店现有员工共计188名,其中人力资源11名(含老总),营销部7人,财务部15

人,工程部11人,保安部16人,房务部33人,茶艺部28人,餐饮部67人(含厨房33人),督导部2人(有编制不增人)在所有人员中,总经理、执行总经理、副总经理3名,

董事长秘书1名、总监2名,经理7名,副经理3名,主管2名,领班16名,员工154名,督导层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18,员工占总人数的82。2、人员流动情况

7月20日交接后,除交接当日离职人员外,至今为止离职人员共计137人(其中41人因管理公司撤除后离职),酒店人员流动率为72,详见下表:

部门

餐饮部

房务部

茶艺部

人力资源部

营销部

财务部

工程部

保安部

督导部

合计

人员编制

68

33

28

11

7

15

11

16

2

189

离职人数

63

23

17

5

3

9

4

13

137

流动率

93

70

61

45

43

60

36

81

72

其中:7月21日-8月20日离职人数为:53人

8月21日-9月20日离职人数为:45人

9月21日-10月20日离职人数为:22人

10月21日-11月20日离职人数为:17人

综合来看,流动率偏高,原因为因酒店接手后的人员流失,属于正常现象,但人员还不稳定。

3、劳动关系情况

由于酒店接手后才四个月,人员流动率较大,没有一批固定的人员,也未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

二、组织机构、劳资、福利工作

(一)劳动工资

1、交接后,根据酒店现在人员工资情况,拟定了等级工资方案,但一直没有批示,从现在状况来看,由于接手后,员工情况还不是很稳定,现也不宜实行等级工资,但要体现优秀与一般的差别,等级工资是今后员工工资的趋势。现今仅对部分员工工资作了合理调整,且对相关的迟到、早退、病假、事假、丧假、工伤、婚假等缺勤制度进行了补充。

(二)人员定编、审核

人力资源部根据酒店实际情况,结合部门意见,审核了部门岗位人员,定了部门淡旺季最低编制,详细如下:

淡季人员旺季增加人员

茶艺部:28 4

房务部:33 3

保安部:16

营销部:7

餐饮部:68(餐厅31 厨房33 康乐4) 4

财务部:15

人力资源部:11

工程部:11

督导部:2(由其它部门人员兼编)

合计:189 11

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人员的有效利用与经营状态应成正比,在渡假性酒店里更是重要,初步设想为进行交叉培训后,部门之间相互调配人员,是最理想的状态,详在20__年工作计划中提出。

(三)员工食堂:

员工食堂是员工为提供生活的基本保证,员工食堂伙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身体的健康,一个员工一天的伙食标准为5元/天(含早、中、晚),从接手后的几个月标准分别为:

7月21日至8月20日:5.5元/人,

8月21日至9月20日:4.3元/人,

9月21日至10月20日:5.2元/人,

10月21日至11月20日:还未计算出

第一个月超标原因为接手后人员流动性大,且外来支援人员较多,而且含了夜宵的成本,第一个月实行夜宵成本后,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对夜宵成本与发放方便面成本进行比较后,仍采取夜宵发放方便面的形式,故第二个月成本有所下降,第三个月由于部分人员用餐未划餐卡,造成了超成本现象的发生。

人力资源部根据用餐情况,采取人员用餐划卡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控制外来人员用餐的情况的发生,在实行餐卡制后,至今为止,实际为财务增加餐费与餐卡收入为27元。

(四)员工宿舍:

酒店现员工住宿主要分布在二号楼和基地两大部分,分别为50-60人的实际住宿量。基地向来实行水电费实际分摊制,二号楼以往实行估计扣水电费用的方法,但二号要的电器设备、住宿环境均比基地好,实际水电费的扣除量却与基地接近,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从接手后的第二个月起,申请在二号楼每个宿舍安装水、电表,实行与基地相同的实际分摊形式,减少公司开支,每月为公司节约费用约300元。

三、培训

1、部门培训:部门培训主要由部门进行,人力资源部参加较少,从今后的计划来看,各部门应在每月底上报下月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进行参加、监督,并及时进行反馈。

2、新员工岗前培训:人力资源部根据酒店实际情况拟定了新员入职培训计划,具体内容包括酒店概况、规章制度、消防知识、工程部常识以及礼仪及素质五大部分,其中消防知识和工程部常识由保安和工程部主讲,岗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新入职员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酒店文化、熟悉酒店产品,尽快融入工作岗位。

3、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全酒店性质的培训:

(1)碟片培训

(2)经理以上人员讲大课

此类培训,才开始开展起来,碟片学习已播放过的有:陈安之的人才法则《把自己激励成“超人”》与《要你成功》,崔冰的《服务员的五项修炼》才播放了两集,这类培训让员工有利于让员工在别人的成功经验以及案倒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培养服务意识,提高个人素质。

经理以上人员讲大课正在进行中,主要目的是让员工增长全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单一的接受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增加了对酒店的了解,才能以主人翁责任感在服务中体现得更到位,同时全酒店性质的培训也是为了增加学习氛围,提高酒店员工素质以及整体水平,进一步的提高服务质量,为XX酒店创造更高标准的服务水准而作铺垫。

(3)联系外来培训:例如此次与重庆工业技工学校联合举行的计算机培训,在员工中大受欢迎,既为员工提供了培训的机会,又提高了员工的计算机水平,如有合适的机会,今后应多联系此类培训。

四、质检

从现状来看,质检工作基本算才起步,质检工作主要分为定时质检与不定时质检两大部分,包括对员工礼仪、纪律、部门清洁

卫生等全方面的检查,主要起到监督的目的。本月对质检的奖惩进一步明确,实施后能明显发现各部门环境卫生质量有所提高,但今后还有待于加强不定时质检的力度。

五、活动

响应上级领导号召,人力资源部于历时3个月,于9-11份组织开展了“XX酒店秋季服务技能比赛与形象大使选拔赛”,此次活动在全酒店影响较大,不仅提高了参赛部门员工的服务技能技巧,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形象大使选拔赛活动。

服务技能比赛主要分为了比赛与比赛后的补考两次环节,针对在比赛中考试成绩达不到80分的员工,在11月份重新进行了补考,除财务部一收银员未参加补考被延长试用期外,其余参赛部门员工全部都合格达标。

从形象大使活动中可看出,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劳逸结合,不仅能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增强工作积极性,还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以及酒店的团队精神,从此次活动中可看发现,今后人力资源部要多举行类似活动。

以上是从20__年7月20日接手后的工作总结,当然成绩是属于过去,本部门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

1、制度方面有待完善,形成一套适合酒店运行的、规范的制度,才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有法可依的“法制”环境。

2、培训工作应加强,应在酒店范围内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培养酒店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能动性,只有有了好学的员工,酒店才能进步得更快。

3、质检工作中的不定时质检抽查工作应加强。

4、完成部门员工转正考核制度。

年底计划及20__年工作计划要点:

1、20__年12月完成员工手册、岗位责任制以及工作流程。

2、20__年12月、20__年1月的工作重点在于培训工作,培训工作除了让经理讲大课外,还可让员工参加到培训中来,愿意进行培训的员工可自行组织课题,内容不限,只要是健康的话题都可以,主要目的是培训员工的个人能力。另外12月积极配合前台营业部门的圣诞节活动。

3、20__年1月组织一次年终优秀员工评选活动,采取以自荐与部门推荐的形式,分部门开展自我演讲、拉票的形式进行评选,选出各部门优秀员工,目的:不同于老式的优秀员工评选活动,由部门推荐人力资源部审核的形式,要让员工掌握自,毛遂自荐的方式进行演讲,另一目的又提高了员工表达能力与参与性。

4、年终的员工团年宴,如第3条不能进行,那么举行一个年终文娱汇演、聚餐活动,如能进行,仅是一个年终团年宴。

5、20__年2月底(春节后)-4月组织开展春季运动会,将工作中的托盘等服务项目结合入内体育项目内。

6、20__年5月-7月:以展现员工的个人才能为目的,可以以歌唱比赛、表演的比赛形式。

7、20__年10月-12月:服务明星评选活动与演讲比赛,演讲主题待定。

8、20__年12月至春节:同上。

9、完善员工转正考核制度。

10、人员的储备:加强与各大职校的联系,储备人才,联系学校学生来酒店实习,即缓解人员压力的同时也节俭了工资。

11、培训: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培训、专题培训、常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12、质检:质检可与培训密切结合,每月确定一个质检工作主题,围绕开展质检专题培训,通过质检发现问题,通过培训配合解决问题。

13、在大环境稳定的前提下,调整工资方案,推行等级工资制度。

建议:

1、为了稳定员工结构队伍,根据员工在酒店的工作时间长短与能力,与骨干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并购买保险,这样可增强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与归宿感,同时也降低了部门员工的流动性与流失率。

2、工资方案建议实行等级挂钩制,是今后员工工资的趋势,对员工工资进行等级化,员工凭能力拿工资,而不是所有转正员工都是550元/月的工资,而是有等级的区别,这样就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此工资制度的前提是员工结构较稳定。

第3篇

摘要: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

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国家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二、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升温,苏州的茶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迅猛,与茶相关的创意产业悄然兴起,具体表现为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化发展苏州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依托其自身优势,将吴中太湖自然山水景观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体验之旅,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每年春季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活动与形式,并在当地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随着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吴中区“非遗”名录,苏州茶文化旅游又新添亮点,深挖苏州虎丘———山塘街线寻找苏州“三花”文化旅游线,苏州平江路上苏州好风光土特产店成为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之地。

(二)茶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苏州的茶馆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洗牌重组。最初的茶馆多以亲民价格、单一茶品的“清茶馆”和听评弹说书的“书茶馆”等传统茶馆为主,之后兴起了以自助茶点为特色的杭派茶馆,再到现如今多元化发展的茶艺馆,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茶馆的特色。苏州现有的茶馆,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越发重视文化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茶艺,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等,纷纷出现在各大茶馆和茶文化展会活动中,处处彰显现代的苏式慢生活节奏。众多茶馆中,苏州旺山“挹翠轩”茶馆是最具苏州特色的中式清饮茶苑,因绝佳的环境和深厚的隐士文化有机融合而形成苏城独具特色的茶馆,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荣誉。此外,2014年8月,苏州斜塘老街开设第一家公益茶馆“施斌茶馆”,以茶为载体,为茶客们免费开设评弹讲座、免费培训苏州话,旨在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苏州茶馆的新星。这些正是苏州茶馆走向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尝试。

(三)茶文化演艺业初试牛刀苏州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的明星刘亦菲和苏州籍明星韩雪担任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品牌代言人,同时还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张晓春拍摄吴中旅游形象片,强强合作,扩大了苏州茶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茶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在茶为主题的演艺业方面首推福建,起步早、影响力大,主要作品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以及乌龙茶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已然成为了当地茶文化演艺的代表作。

(四)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展示场所2010年10月,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首家茶博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东山茶厂投资建造,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博物馆。馆内系统性展示了苏州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此外,展馆还配套有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宾馆“碧螺山庄”,以品茶观景为主的茶馆“紫金堂”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览中心也成为苏州茶文化展会的重要场所。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平台以及一流的展会环境、专业的展会服务,该博览中心已成为苏州展示茶文化的新窗口。

(五)举办丰富的茶会展活动在茶会展和茶活动方面,苏州正不断地做大做强。2012年,苏州举办首届茶博会,展会活动主要集展示、鉴赏、交流、交易于一体,旨在通过大型展会以茶会友,促进苏州茶文化的发展。如今茶博会已然成为常态,定期举办,成为推动苏州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

三、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体来说,苏州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萌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茶文化创意产业意识尚显薄弱以往苏州茶产业主要固守于传统产业方式的发展,相关协会、行业只把文化作为单纯的营销工具,流于表象,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的深刻认识。因此,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在苏州的茶业界,“三万昌”是百年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世纪末,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把“三万昌”金字招牌重新树立,加快店铺连锁经营建设。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曾经辉煌的“三万昌”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有的茶叶门店经营和传统茶楼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面对“茶产业文化化”的发展形势,苏州茶企逐步意识到唯有将茶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能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业内的万年青。

(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苏州碧螺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积累和沉淀意蕴之深远可以肩比杭州龙井茶文化,碧螺春茶早已融入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苏州的茶文化资源不止于此,尚有许多资源未被挖据与利用起来,例如方兴未艾的苏州地产碧螺红茶以及其衍生茶产品,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苏州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三)茶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短缺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苏州各大院校对茶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偏向于茶文化基础知识及茶馆经营管理等方面,而针对茶产品设计、策划等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导致传统产业的人才已不能满足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苏州许多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茶学专业或茶相关课程,为苏州市场输送着具备茶知识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正不断壮大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

四、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倡导茶文化消费2014年,苏州成为拥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给茶文化消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开展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积极创建茶文化消费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如“武林斗茶”擂台赛、茶学专题研讨、专题茶展会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增设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聘请茶专业人士给中小学生开设茶艺课外活动课,在苏州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公益性的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走进茶的世界,崇尚中国茶文化。

(二)构筑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苏州的茶企业、茶叶店数量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茶业城纷纷出现,苏州茶产业正在不断升级,试图改变原有的小而分散的格局。目前,苏州建有大龙港茶城(2000年)、美地茶园(2006年)、港龙国际茶城(2011年)以及天荼茶城(2013年)四个初具规模化的茶叶专业市场,并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应对“茶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苏州大龙港茶叶市场转型更名为大龙港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其经营项目集茶叶茶具、茶文化交流及培训、茶工艺品设计、仓储物流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苏州茶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是茶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苏州茶文化产业集聚区。苏州除了知名的碧螺春茶之外,一些养在深闺的名茶如茉莉花茶、虎丘白云茶及相应的文化等还有待挖掘与利用。利用现代传媒的推广力,加强对地方产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苏州茶俗文化,复苏苏州传统的茉莉花茶制茶工艺,大胆革新碧螺春红茶制茶工艺。同时,巧妙地将茶与苏作工艺有机融合,打造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产品,丰富苏州的茶文化市场。

(四)培养人才推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未来,苏州高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必将成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可以依托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院校间的限制,将茶文化相关课程推广为国际教育园区网络共享课程,从而普及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罡.关于苏州高职教育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3]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4,(1).

[4]郭莉.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J].当代旅游,2012,(4).

[5]毛雪莉.浅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10).

[6]曹瑞阳,李中斌.基于SWOT分析的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第4篇

一、工作内容

(一)组织参加开幕式暨文艺演出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上午,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2、参演节目:《竹乡欢歌》。

3、表演器乐:竹排琴、竹鼓、竹管琴、竹梆等。

4、节目时长:10分钟。

5、责任单位:县文广局;责任人

6、工作要求:县文广局要制定具体的演出方案,要有详细的进度阶段安排,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加强排练,对节目进行修改提高,11月初全面完成音乐设计、配器,11月25日前全体演员做好演出准备,并请有关领导审查。正式演出期间县文广局安排2名工作人员负责参演的综合协调等工作。

(二)组织参加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节目展演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12月4日,赣县客家文化城。

2、参演节目:《舞春牛》。

3、节目时长:30分钟。

4、责任单位:县文广局;责任人:演员:上堡乡民俗表演队30人;

5、工作要求:县文广局要制定具体的演出方案,要有详细的进度阶段安排,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加强排练,对节目进行修改提高,11月初全面完成音乐设计、配器,11月25日前全体演员做好演出准备,并请有关领导审查。上堡乡要协助配合做好演员挑选、道器制作、节目策划等工作。正式演出期间县文广局安排2名工作人员负责参演的综合协调等工作。

(三)组织参加展示展销系列活动

1、赣南脐橙产业展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12月4日,赣县客家文化城。

(2)参展内容:赣南脐橙(柑橘)果品与系列深加工产品展示展销,茶叶展示展销。

(3)责任单位:县果茶局;责任人:

(4)赣南脐橙果品与系列深加工产品参展企业:县庆美脐橙分级包装厂、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2个展厅);茶叶参展企业:县赤水仙茶业有限公司、县馨阳岭实业有限公司、县阳岭云雾茶场、县龙归茶场、县长飞大自然茶场、县骑云峰茶叶有限公司、县钟氏福茗茶业有限公司、县天俊农业有限公司(2个展厅)。

(5)工作要求:县果茶局全面负责参展产品的供给、协调与调运,做好展馆的布置(包括背景、货柜、柜台、宣传广告等的设计和制作),并负责做好茶艺表演的组织、策划和协调工作。要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人员,按照各节点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按照时间,高质量参展。扬眉镇、龙勾乡要协助组织庆美脐橙分级包装厂、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参加展示展销工作。县文化局要协助组织茶艺表演的策划和协调工作,并协助安排培训展位迎宾解说人员。县质检局要负责参加展示展销产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查工作。

2、省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展销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12月4日,赣县客家文化城。

(2)参展内容:食用菌类(竹荪、红菇、野生香菇)、笋类(笋尖、笋衣、清水苦笋、清水笋片等)、茶油和苦菜等20个品种,每品种不同包装200包以上。

(3)责任单位:农粮局;责任人:

(4)工作要求:县农粮局全面负责参展产品的货源供给、协调与调运,做好展馆布置(包括背景、货柜、柜台、宣传广告等的设计和制作)。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人员。要按照要求,体现特色,提升名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服从市展示展销系列活动工作组办公室的调度和安排,严格做到在开展仪式结束后统一开展,在12月4日14时后开始撤展,每天上午8点进场开展,晚上22点退场停展。

3、赣南客家美食展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12月4日,赣县客家文化城。

(2)展销内容:风味、特色小吃,即可食用食品和现场操作油炸、蒸、煮等食品。

(3)责任单位:商务局;责任人:

(4)展位数:2个。

(5)工作要求:县商务局全面负责参展产品的货源供给、协调与调运,做好展馆布置(包括背景、货柜、柜台、宣传广告等的设计和制作)。要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人员。要按照要求,体现特色,宣传美食,提升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服从市展示展销系列活动工作组办公室的调度和安排,严格做到在开展仪式结束后统一开展,在12月4日14时后开始撤展,每天上午8点进场开展,晚上22点退场停展。

(四)组织参加赣南脐橙营销推介系列活动

1、营销对接洽谈会

(1)时间、地点:2011年10月下旬,赣南宾馆。

(2)责任单位:县果茶局;责任人

(3)工作要求:组织本地企业和合作社与主攻城市经销商、果品配送中心、国内外大型超市对接洽谈并举行签约仪式,建立赣南脐橙超市直采基地。

2、赣南脐橙专销区建设及营销推介活动

(1)时间、地点:2011年10月-12日,海南省海口市。

(2)责任单位:县果茶局;责任人:

(3)工作要求:在海南省海口市选择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按照“五有一无”(有场所、有牌子、有管理人员、有宣传方式、有联动保护机制,无假冒伪劣赣南脐橙和染色脐橙)的目标,建立赣南脐橙专销区,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

(五)组织参加“赣南脐橙杯”幸福放歌乡村红歌赛

1、时间:10月底完成县初赛(全市总决赛11月30日晚)。

2、地点:县初赛在铅厂镇关刀坪龙颈农业公园,复赛和总决赛在市。

3、责任单位:县委农工部、县文广局;责任人:

4、工作要求:组织好县初赛,从中选出优秀乡村歌手参加脐橙节期间在市中心城区进行的复赛和总决赛。节目内容要以乡村为主体,充分体现农民的参与性,展现赣南乡土气息。

二、组织领导

第5篇

2012年1月,学校成功申报立项“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项目,并被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题组组长和协作组组长学校。课题实施以来,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全体专家与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体系改革,全面达成了任务目标,有效推进了学校示范建设。

一、眼界决定高度

学校组建课题团队,确定了“总体设计、专家引领、名师参研、企业参与”的课题开发思路。成立了课题总体设计和管理团队,并第一时间组建了指导专家团队、专业名师团队和企业顾问团队。在专家团队中,特聘请徐国庆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职教研究所副教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副主任、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为课题研发首席顾问,全程引领精品课程的开发;聘请全国酒店业资深专家、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伟教授为专业指导专家。从全国各示范校遴选出20所学校的73名酒店专业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并聘请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重庆饭店协会会长、重庆天怡集团总裁石世珍女士及多位知名国际型酒店一线经理组成企业顾问团队。课题组多方考察比较,最终确定由实力强劲、经验丰富的大连泽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课题的技术单位。

课题组还从全国参与组长、副组长申报单位的示范建设学校中进行遴选确定副组长。2012年1月19日,学校组织了首次组长协调会。确定了课题将开发的《酒店中餐服务》《酒店西餐服务》《酒店客房服务》《酒店前厅服务》《酒店服务礼仪》《酒水知识与服务技能》《茶艺与茶文化》7门核心课程,并分别由全国五所知名职业学校担任课题副组长。

2012年3月6日至9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全国的培训会,课题组组织了全体副组长及骨干教师参加培训。2012年7月,我校还组织41名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项目课程的专题培训,更新了课程理念,提升了课程开发能力,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2年4月至7月间,课题组先后三次组织召开全国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讨会,由职教课程专家徐国庆博士和来自行业的专家引领全国二十所示范学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开展课程研究。目前,我校已完成154个动画脚本和83个视频脚本的撰写并全部通过验收。10月,《茶艺与茶文化》和《酒水知识与服务技能》两门课程的教学视频拍摄工作由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组织顺利拍摄;11月,其他五门课程的教学视频由我校组织拍摄。所有视频拍摄的场景、服装、用具全部来自真实的职场,情境动画的制作和教学视频的拍摄将大大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二、实力决定思路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开发扎实地走好了市场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学习项目设计、教学材料开发的每一步。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开发,酒店服务与管理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将努力反映中国特点、时代特征、职教特色,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生涯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以项目教学理念为引领重构精品课程体系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校以项目教学理念为引领,重构精品课程体系。网络课程开发确立了“模块化呈现、精细化教学、多样化适应”三条基本建设思路,以“学习情境”的开发为整个资源平台开发的突破口。“学习情境”完全按照项目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开发,并加入职场安全及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教学课程框架。

在学习情境的开发基础上,课程还开发了延伸阅读、实训方案、教学案例、考核试题、动画视频等配套资源来实现“助学”;开发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电子教案PPT、行业标准、竞赛方案等资源来实现“助教”,大大加强了课程的实用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不仅如此,酒店服务与管理精品专业网络课程在国内中职教学中首次构建了完整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课题的研发工作多次受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褒奖,并受其委托拟定了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中期验收表。

(二)产教结合实现课程内容学以致用

酒店服务与管理精品专业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项目重视企业的参与,邀请数十家企业以顾问团队的身份全程参与课程开发,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行业的对接,体现了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行业培训,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技能得到了锻造与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使用行业标准,将工作服务过程渗透进学校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参与真实的服务与管理,学以致用。在课程资源试用的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课程的理念先进、任务明确、形式新颖,教学效果良好。

(三)三级验收制度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更好地规范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开发,确保开发质量,课题组制定了三级验收制度,即子课题组长验收为一级,课题组长验收为二级,专家团队验收为三级,对开发步骤和开发质量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课题组组织的三次研讨会上,全体骨干教师现场编写并审核验收。通过三级验收的课程资源方能交技术公司进行制作。目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所有课程资源已全部通过三级验收。

第6篇

【关键词】 立体生态茶园 茶本地交易 茶文化旅游

清远茶叶历史悠久,已形成以英德市、清新区、三连一阳为主产区的产业布局,市委市政府也下发《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将清远市打造成中国优质特色茶叶之乡。目前清远市茶叶良种率较低、品牌多而小、综合利用率不高、茶功能拓展不够广。因此,创新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大做强清远茶叶产业,打造高质量茶文化名牌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模式

1、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必要性

茶树是一种亚热带常绿植物,具有“耐荫、喜温、好湿、喜酸”的生态特性。目前我国茶园建设普遍以纯茶园为主,致使茶园更易受到冷、热、旱、虫、草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选择已不是过去只单纯追求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目前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清远英德红茶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出口70多个国家与地区,英国人尤其喜爱“英红”。因此,要保证茶叶中残留的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不能超标。

2、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效益

(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立体生态茶园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茶园群落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控制茶树病虫害,有效解决使用化肥和农药而导致的茶叶农残问题。

建设立体生态茶园,主要是通过套种来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生态效益,提高茶叶质量。茶林套种比单一的茶园更能够保持水土、防止土壤的流失;茶草套种可以防止杂草丛生,能够减少茶的天敌,保护幼苗的成长;茶竹套种能够改良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质量,为幼茶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料;茶菌套种使优质的有机肥留在了茶园土壤中,使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

福建安溪县遵循生态农业和立体茶园的要求,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形成“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鞋”,四周有水源,梯层整齐的茶园结构,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固氮,还能吸引七星瓢虫等益虫,减少茶树病虫害。

(2)提升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茶园单一的品种,市场风险也比较大,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若同一块地套种多个品种,就基本解决了目前茶叶种植的风险,而且经济效益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川省华丰村的“茶叶套种”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更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我的茶园茶梨套种,每亩茶叶可卖6000多元,梨子可卖4000元左右,产值超过10000元了。”近日,在四川省华丰村,茶叶大户龙希军高兴地说道。记者看到,在华丰村整整齐齐的茶园里套种着梨树,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3、选择清远各地的套种模式

根据清远各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试验套种品种及套种的模式。

(1)茶树留养模式。采取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最理想的果树是根深,杆高,冬落叶。如:梨、柿子、李子、樱桃、大枣、枇杷、桃子、橄榄、杨梅、龙眼等。

(2)种植覆荫树模式。要求在山顶、园区四周、箐沟、道路两旁适当密植。茶园中以遮荫度在30%左右为宜。如:桂花树、檀香树、红豆杉、罗汉松、台湾相思、铁刀木、板栗、银杏、山苍子、桤木、合欢、黄柏、楝树、油桐等。

(3)防护林草模式。在茶园梯壁上种草。如:、金银花、羽叶决明、平托花生、豇豆、紫云英、日本草、红根草、绿豆、肥田萝卜、眉豆、无刺含羞、箭舌豌豆、苕子、苜蓿、紫花扁豆、爬地兰、黑麦草等。

(4)套种绿肥模式。在未封行的茶园和幼龄茶园行间套种绿肥。如:黄豆、花生、蚕豆、豌豆、木豆、猪屎豆等。

(5)套种食用菌模式。具有“生产周期短、易形成规模效应、附加值高”的特点。如:香菇、平菇、竹荪等。

经过几年的尝试,选出最适合清远各地的套种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4、开展立体生态茶园建设

一是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集中力量利用三年时间将现有茶园建设成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二是每千亩村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是做好立体生态茶园规划;四是是完善规范茶叶农资服务体系;五是市县乡全面实施立体生态茶园技术培训;六是全市所有茶园按照“绿色食品、有机茶”标准实施。

云南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实施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通过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6种以上乔木,所种茶树不施化肥、农药,自然生态还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售价是当地其他茶农所产茶叶的2倍,而且不愁销路。

二、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模式

1、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意义

在清远本地建设茶叶市场和茶叶网站,旨在以本地茶叶为依托,以本地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为经营主体,构建起清远茶叶的网下网上营销平台,从而推动清远茶叶标准的制定、地理产品标志的保护,整合利用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创建清远的茶叶品牌,打造成经营茶叶、宣传茶文化、欣赏茶艺茶道为主的茶叶网下网上专业市场。茶文化的网络传播具有持久性与长远性,茶产品的网络营销既可实现网上交易,同时也对网下的实体营销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解决本地茶农卖茶难、卖茶成本高、卖不好价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安徽合肥市南翔安徽华夏国际茶博城一期近日正式开业。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74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商贸物流、文化、休闲旅游、居住、金融办公、茶研科技和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顶级茶文化综合体。项目分三期建设,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交易量近5万吨,年交易额近百亿元。同时,每年可吸引近百万人次游客前来采购、休闲度假,带动旅游消费近5亿元。目前谢裕大、黄山毛峰、天方茶苑等400余家茶企已经入驻。在茶博城里,不仅有茶品交易,还有安徽首个茶文化体验中心――茶博馆,馆内涵盖中国名茶馆、世界名茶馆、茶具展示区等,为爱茶游客献上丰盛的茶文化大餐。

2、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方法

一是建立茶叶实体交易专业市场,市场内建设三区三中心,即茶叶批发交易区、茶文化欣赏区、茶叶加工贮存区、茶叶物流配送中心、茶叶品质检验中心和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二是建立茶叶网络交易专业市场,通过专业的茶叶电子商务平台来推广茶叶。三是茶叶实体交易市场和网站交易相互推广,资源共享,降低销售成本,扩大销售范围。四是每天更新茶苗和茶叶销售价格,定期公布茶预计产量、需求信息及实际交易信息,让茶农及时掌握茶苗和茶叶的供需与交易信息。

沿进出清远主通道,合理规划茶叶市场,吸引南来北往的商家前来交易,重点培育英红国际茶叶交易中心。整合我市各茶叶网站资源,借鉴中国茶网、中国普耳茶网等的运营经验,结合清远实际,共同打造中国英红茶叶网,来统一推广清远茶叶。

三、推广茶文化旅游的模式

1、推广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是指将茶业资源、茶叶历史与现代旅游活动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不仅能给游客带来游览、观赏的需要,还提升了产品档次,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产品,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四川成都市依托茶叶产业链,串起35个产茶乡镇打造休闲旅游品牌。蒲江已规划在成佳镇,以茶乡风光,绿茶公园,蒲江雀舌,倾力打造茶文化旅游核心观光区,成佳镇同心村将成为国家AAA级,每年举办的采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游客,除了观光,还可以体验现场采茶的乐趣,欣赏茶艺表演。

2、推广茶文化旅游的内容

茶文化旅游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生态有机茶基地为载体,以茶叶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自动化生产为特色,深入挖掘茶文化,研制开发茶点、茶宴、茶保健品等,以赏茶、采茶、制茶、品茶、斗茶为主要内容,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融科普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打造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体验式、观光型的生态茶叶文化旅游项目。

将清远市各茶园地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特色产品与观赏茶、体验茶、茶艺表演以及美食、奇石、书法、绘画、音乐、摄影、杂技、科普、商贸、养生、度假等结合,差异化发展,抱团发展,争取将清远市打造成中国茶文化旅游强市。

总之,若能够创新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模式,推广“茶叶套种”、“茶本地交易”和“茶文化旅游”三模式并行,将有利于防范茶叶种植风险,提高茶叶产业的附加值,有利于推动茶文化旅游,有利于打造茶叶品牌,也有利于把清远市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集茶叶种植、加工、展示、交易、旅游、文化于一体的茶叶强市。

【参考文献】

[1] 林钦固:茶乡安溪争创国家级生态县[N].泉州晚报,2012-03-

16.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保护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保护及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实施。而地方高等院校以服务地方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这个新课题上应该当仁不让,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是紧迫的,而高校在信息型实践与社会参与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希望各地高校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发挥大学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2]那么,地方高校在保护工作中究竟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应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呢?

一、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一)人才培养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存在方式是活态的教育管理论文,文化形式与文化空间只有在传承发展中才能保证其鲜活的生命力。”[3]根据这一特点,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除了进行全面的普查、搜集、记录、整理之外,还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而高校汇集了大批的青年学生,他们是传承与创造发展的主体。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从事保护工作的能力。这些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学生在毕业后也有可能选择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添砖加瓦。而在涉及到如何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问题时,一般可以通过如下形式:其一,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或在相近专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块课程,培养能够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其二,开设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修课。

另外,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可以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同时也可以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广大的学生到民间采风,积极调研,参与项目研究。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二)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利用是极其重要的。而高校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信息中心,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现实馆藏外,还有虚拟馆藏,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及通讯设备共享馆外大量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等功能。另外,图书馆拥有的场地、设备和专业的人员,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提供展示、宣传的平台。

(三)科研创新优势

高校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云集之地,长期以来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上走在前面,起步较早。高校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一直笔耕不辍,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作努力,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是其他部门难以媲美的。高校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各高校间也互相配合,资源共享教育管理论文,这样,无形中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地方高校经费稳定,组织有序,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具有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举办学术研讨会,设立研究机构,创办刊物展示研究成果,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有一定的优势。

二、充分发挥优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潮州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同时也培育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级别,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潮州市可以说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的城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文化的灵魂。潮州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潮州音乐、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歌册、潮州菜烹饪技艺、潮州铁枝木偶戏、枫溪瓷烧制技艺、茶艺、潮州剪纸……,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种类繁多。但是,大多数项目后继乏人,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紧迫。韩山师范学院是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拥有其它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作者拟以此高校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韩山师范学院于2011年设置了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陶瓷艺术设计(枫溪瓷烧制技艺)、雕塑艺术设计(潮州木雕)、服装设计(潮绣)、烹饪工艺与营养(潮州菜烹饪技艺)。其中前三个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最后一个是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专业的设置以充分的调研论证为基础,针对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缺乏的状况,学院在师资力量充足、各种条件都已成熟的情况下申报设置这几个专业,并形成“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3+2+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方案”申报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韩山师范学院根据社会需求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举措,不仅是为自身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尝试,也是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地方文化产业教育管理论文,探索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的有效途径。

(二)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韩山师范学院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意义,很早就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类的课程。例如,美术学专业开设《潮州剪纸》、《潮州木雕》等课程;音乐学专业开设《潮州音乐》、《潮剧欣赏》等课程;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开设《潮菜制作技术》、《潮州小吃》、《潮州茶文化》等课程;同时还开设《潮汕历史文化》、《潮汕民俗研究》等校性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大受学生欢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域历史文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意识,从而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建立研究机构,大力争取政府支持

1991年,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设立“潮汕文化研究室”,后更名为“潮汕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在原有基础上设立“潮学研究所”,定位为学校直属科研机构。2008年,学校与潮州市政府合作成立市校共建了“潮学研究院”,并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1991年8月创建的涵盖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民间学术团体)合办了大型学术刊物——《潮学研究》。可以说,韩山师范学院在潮汕文化研究上一直走在前列,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方面。主要有:一批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积极申报课题,如《潮汕民间剪纸的普查和抢救》、《地域文化与潮州民间剪纸》、《正字戏文献抢救、整理及研究》等,孜孜不倦地从事潮汕民间剪纸、正字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抢救和研究工作,并出色完成课题研究,出版发表了大批相关的论文及著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或参与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积极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例如:2003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人类学讲座系列”;2006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地方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几十年来,韩山师范学院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发挥社团作用,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山师范学院的社团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些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的重要阵地。于1987年创建的潮风学社,是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社团之一,经常组织社员开展民俗采风、义教、民俗征文比赛等活动教育管理论文,为韩师学子提供一个了解、学习、研究潮汕历史文化的平台;茶艺表演队成立于2008年,社团虽然年轻,但是表现不俗。2010年,我院茶艺表演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叶汉钟老师的带领下,在亚运会、亚残运会上为世界各地来宾表演了潮州工夫茶、茶艺服务等,展现了传统潮州工夫茶的魅力; “卡通潮剧”是韩山师范学院2005年立项的科研课题项目,它将潮剧与动漫完美结合,为潮剧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潮剧,喜爱潮剧。后在此基础上成立潮动画工作室,现在仍孜孜不倦地为潮剧和潮州童谣的传播作努力。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韩山师范学院作为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应该主动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义务,不遗余力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奉献力量,同时,也不断地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彰显百年院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

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25/132540c.pdf

第8篇

1 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建设概况

遂昌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位于遂昌县中部的大柘镇,规划范围涉及柘溪上村、柘溪下村、永安、黄、后垅、大田、新旦、北山8个行政村(村规模调整前13个村).是以茶叶为主的综合区,建设1.3万亩高效生态茶叶园区、茶叶标准化加工园区和“龙谷丽人茶”旅游休闲观光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大柘茶青市场和“龙谷丽人茶”观光园子项目。

2 规划建设任务

2.1 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投资2700万元,建立高效生态茶叶园区、茶叶标准化加工园区、“龙谷丽人茶”旅游休闲观光区。包括:新建和修复茶园机耕路3km、整修茶园作业道60km;新建蓄水池1000m3,增添茶园管理机械500台套,杀虫灯500台,老茶园换种改植300亩,修建茶叶基地工作管理房100间,新建标准茶厂1座、茶厂建设和提升12座、茶厂无公害改造30座,完善茶乡观光园区道路网络、完善大田村茶叶观光园功能、组建茶艺及民俗表演队伍,拓展农(茶)家乐建设规模,年培训茶农1000人次等建设任务。园区建成后,高效生态茶叶园区年产量1300吨、产值6500万元,茶叶标准化加工园区年加工量1200吨、产值5400万元。

2.2 茶青市场:为解决茶季茶农占用公路经营,消除“马路茶青市场”的交通安全隐患。2011年,园区规划调整后,计划投资850万元,在大柘镇柘溪下村(溪东)上旦源路口建设大柘茶青市场,面积20000平方米,包括茶青交易区10000平方米,停车场6000平方米,店铺4000平方米。

3 园区建设情况

3.1 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喷滴灌示范茶园3367亩、浇灌茶园500亩,建成茶园防霜风扇5台、遮荫简易大棚35亩,地力提升17706亩;基本建成路、沟、渠配套的标准茶园示范基地8785亩;新建园区主干道20278米;新建茶园操作道和茶园自行车道86604米;新建排灌沟渠15515米;新建电力1100米;新建泵站4座、蓄水池3077 m3;种植绿化防护林3.45万株,新安装太阳杀虫灯555台,应用诱色板60.5万片,添置茶园管理机械1255台。

3.2 配套设施建设:累计优化改造茶厂13129平方米,其中:新建规模化标准化茶厂2座,茶厂标准化提升3座、清洁化改造30家;新建茶叶保鲜冷库2座、450立方米。项目区新增茶叶加工机械3311台套,茶叶加工机械节能改造500多台。遂昌精诚茶业有限公司还建成了年产500吨的香茶连续化生产线和日产龙谷丽人200kg的龙谷丽人生产线各1条。龙谷丽人茶”旅游休闲观光区的道路网络、观光园功能得到完善,大田茶叶休闲一条街、“龙谷丽人茶”观光园正式营业。为解决茶季茶农占用公路经营,消除“马路茶青市场”的交通安全隐患。从2012年规划建设茶青市场,截止目前,已投资392.92万元,完成33894平方米茶青市场的场地平整和1.2万余平方米的茶青交易场所硬化工程。

3.3 科技应用:从2011年开始参与国家茶产业体系茶树病虫防控高水溶性农药替代试验示范课题研究;《遂昌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和示范项目》、《茶叶加工机械节能改造》、《生物质成型燃料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等课题通过县科技局验收并获市农业丰收三等奖。遂昌精诚茶叶有限公司参加“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研发的“精诚红”、“阳阳红”双双荣获“中茶杯”名茶评比特等奖。建立低产低效茶园换种改植示范点325亩,引进推广茶树新品种6个,良种覆盖率由项目建设前的80.0%增至2015年的97.02%。

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立了以园区为载体,以首席茶叶技术推广专家为龙头、茶叶技术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的三级联动的技术推广体系和示范基地、示范片、示范点三级技术示范体系,农业公共服务和科技支撑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茶叶科技示范户140户,县、乡两级农技培训制度健全,建设期间组织培训农民8481人次,新增各类农民技能获证人数70余人。辐射带动全县科技示范户2532户,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初、中级评茶员、茶艺师、遂昌茶师等技能获证人数350余人。

3.4 生态循环: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一目标,着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园区内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一是全面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技术,茶园秋冬季饼肥施用面积达到0.98万亩,亩均饼肥用量从项目建设前的60kg增至2015年的150kg,亩均化肥用量从项目建设前的135kg下降至2014年的110kg。二是全面推行农药减量方案,推广诱虫板和非化学防治方法,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建立茶树病虫监测点9个,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22847亩次;应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茶树病虫害9596亩;应用太阳能杀虫灯555台、诱虫板60.5万片。三是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从建设前的79.55%增至95.49%。四是废弃农药包装回收处理率从建设前的33.51%增至96.21%。五是2013年园区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整体认证,成为遂昌县规模最大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3.5 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已覆盖综合区各产业区块,2013年园区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共有1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建立生产档案面积16548亩;增添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3套,项目建设期内茶叶产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通过园区建设,2015年示范区茶叶产量1724.43吨,产值12431.72万元(不包括二、三产业),分别完成规划数1300吨6500万元的132.65%和191.26%;比周边同类茶园平均亩增产量40.74千克、亩增产值3345.46元。辐射并带动周边数万亩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

4 公共服务与社会化服务建设

4.1 建立了综合区服务中心

由县园区办牵头,县农业局、林业局、大柘镇人民政府及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林业工作站等单位共同参与,整合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林业工作站和县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的人力、技术和设备等资源,建立综合区服务中心。2013年,大柘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列入第二批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创建点(浙农科发〔2013〕20号),并已全面完成创建工作。新建综合区服务大厅108m2,检测室14 m2;购置了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土壤墒情速测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病虫测报灯、手持GPS、PH计、盐度计、孢子捕捉器、电子天平、烘箱、便携式水质快速检测仪等设备。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林业工作站的15名工作人员和农林主管部门10名产业专家轮流值班,为综合区内及周边农户提供涉农政策咨询和、耕作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产品检测、销售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一体化的服务。

4.2 全面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

建立了以园区为载体,以首席茶叶技术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林技术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林技术人员为基础的三级联动的技术推广体系和示范基地、示范片、示范点三级技术示范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乡(镇)、街道责任农技员要切实履行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职责。(遂政办发(2011)114号)

4.3 打造新型职业农民

以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农民难题、推广新技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起乡(镇)、村、户三级示范培训体系,根据不同推广时期,通过开设技术讲座、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现场培训、实地示范、农村教育网络等多种形式,推广茶叶产业高效培育技术等实用新技术,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综合区建设期内,新组织培训农民8481人次,通过培训,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够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据粗略统计,综合区内新增各类农民技能获证人数70多人,其中朱飞龙等32位茶农考取了初、中级茶叶加工、评茶员证书。

4.4 建立科技示范户

注重培养有技术、有超前意识、有影响力的实用人才为农民示范引路,成立了由示范户组成的农民技术服务团队,大力推广和宣传培养新型农民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建立了科技示范户140户,科技示范户以现身说法的方式推广实用新技术,以乡音土话传播科技新知识,以身边典型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建设期间,辐射带动2500多户普通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

5 取得的效益

5.1 经济效益

通过园区创建,园区总产量、总产值和综合效益均比创建前有显著提高。2015年,茶叶总产值12431.7万元(不包括二、三产业),完成规划6500万元的191.26%,亩均产值达到7021元,比实施前亩均增加产值2724元,亩均增加纯收入1932元,比周边同类单位增收45.61%,经济效益显著。园区所在的大柘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6567元增加到2014年的13495元,为规划目标8500元的158.76%,比创建前增长105.50%,农民依靠产业发展增收明显。

通过园区创建,带动和辐射全县实现茶叶总产量9652.8吨,茶产业总产值65485.76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5615元增加到11744元,全县新建2座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初制茶厂由2009年的500座增加到2015年的790座,改建茶厂93座;新增加工能力2000吨,新增产值18500万元;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面积2012-2014年共计50545.3亩,完成计划17000亩的336.33%。从2011年开始参与国家茶产业体系茶树病虫防控高水溶性农药替代试验示范课题研究和《遂昌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和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害虫虫口密度,从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农户自防区减少40%以上,每亩节约病虫防治成本250元左右,每亩挽回病虫损失400元,大大降低了农药残留,同时减少了害虫产生抗药性,茶叶卫生质量明显提高。

5.2 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交通水利条件和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全面改善,不仅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业生产环节机械化、自动化等先进设施应用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降低,劳动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二是通过生态高效茶叶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通过茶叶标准化加工园区生产线建设,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了园区内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四是通过旅游休闲观光区建设,延伸了产业链。通过园区创建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辐射带动全县茶叶生产和农村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拓宽了农民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共同富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改善。

第9篇

熊彼特说,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就是她的意识形态。从2012年到2014年的三年时间里,李沧区累计投入10.31亿元用于改善区内教育条件,完成11所中小学校的新建、改建工程,总建筑面积达19.3万平方米。这一数字是自1994年建区到2011年8年间,李沧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的91.4%。

2014年,地处青岛北部的李沧区6所新校正式启用。2015年,李沧区还将投入15.2亿元新建8所设施完备的中小学校。换而言之,从2012年以来,李沧区新建和改扩建学校数量相当于之前7年的总和,几乎是再造了一个李沧教育。

均衡教育机会的区域样本

在德国,任何一所小学都可能是最好的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所以,德国人常常说,最好的学校就在家门口。

随着李沧区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这样的理念正在逐步改变着李沧人的择校观。“不少原本在别处择校的李沧孩子,都纷纷转学回到离家更近的学校。”

近年来,李沧区积极探索“一校一品一特色”的办学思路,永宁路小学的“多彩永宁”、汾阳路小学的“乒乓汾阳”、四十九中的“小班化教学”、浮山路小学的“书香浮山”、二十七中的“儒家文化”……从传统强校“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特色学校渐成规模。

因为地处青岛北部门户,李沧区外来人口众多。目前,李沧区就读的新市民子女约1.8万人,占全区学生总数48%以上。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无疑对李沧教育资源的承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李沧区坚持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对所有的孩子统一就近入学和编班。“我走过很多城市,没有一个地方像李沧区对‘外来户’孩子这样好。”曾在北京、河北等地做生意的刘先生,在奔波多年后,决定把家安在李沧,吸引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宜学风气。

让孩子在业余时间学几门提升素养的课程,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但对新市民子女而言,这几乎是一种奢望。无论是从家庭经济还是家长时间,都无法实现。“我们创新地把轮滑、舞蹈、民乐、国画、书法、武术、足球、茶艺、陶艺、棋类等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李沧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到特色课程。”李沧区教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些特色课程都是由区里外聘专业艺术院校里的专业人士授课,考虑到新市民子女的经济状况,所有特色课程需要的器具,都由学校免费提供。”新市民子女比例占到全校学生总数了92%的湘潭路小学校长方建磊这样解读“特色教学的深意 。

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多彩教育。2013年,李沧区以全省21个申报区市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的验收。这样不仅是一个奖项所收获的荣誉所在,而且暗合了一座城区家园般的温暖和一代新市民子女从儿时所获得的人之尊严与人之价值。

现实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

《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是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儿童科普读物,书中对未来学校作了全景式的扫描。当走进李沧区新建的学校,很多人惊喜地发现,当年的一些科学幻想已然实现。

“李沧新建学校以‘现代标准’配备食堂、风雨操场、学术报告厅、大型图书室,功能设计上更加体现学生发展为本。”李沧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韩川德说,李沧新学校建设完全突破了过去中小学学校的布局,除了高于标准的功能处室配备外,陶艺馆、民俗馆、科技馆、乐器坊、手工制作展馆、无土栽培教室等特色场馆,开拓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和载体。

此外,李沧区还着力加大对原有学校的升级改造力度,构建智慧教育体系,交互式电子白板、全自动录播教室、数字探究实验室、校园电视台、教育无线网络(ipad教室)、学术报告厅等成为李沧学校的标配,师生们尽享现代化教学设施带来的便捷与高效;集中供热改造、安全设施升级、食堂标准化建设……李沧区学校建设和硬件配备已经走在全市最前面。

已有50多年建校历史的湘潭路小学是李沧区投资1.3亿元异地重建的。新建的校园占地22670平方米、设计规模30个教学班,科学OK吧、阳光剧场、风雨操场、轮滑场、科学探究室、天文教室、机器人室、校园电视台、图书阅览室、茶艺室、陶艺室等二十多个专用处室一应俱全。“老师,以前的学校像老母鸡,现在就像是金凤凰。”一名湘潭路小学的学生这样表述新旧学校的天壤之别。

湘潭路位于湾头社区,在这个传统的城乡结合部,新建的湘潭路小学落成不过数月,却已经成为最让当地人“炫耀”的地标。这所小学所派生的蝴蝶效应,已经让他们尝到了不少甜头――首先自家孩子再也不用受择校之苦,其次新学校带动周边房源大幅升值。

以软实力铸品牌

2014秋季开学伊始,李沧区教体局与上海静安区教育局签约开展教育资源跨区域合作。

签约后,双方在教育管理、学术交流、教改实验、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交流,李沧教育可以分享上海的优质资源。同时,校际间的合作加强,青岛王埠小学成为上海愉快教育研究所教育基地,并携手上海一师附小开展相关“愉快教育”研究活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李沧区教体局关于对接优质教育资源的方案中,这仅仅是一个侧面。对此,他们有着更长远的打算――“李沧区从那些浸润名师的区域‘引智’,通过与高校对接,与名师名校对接,引进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个专家群,为李沧教育资源保持上行态势形成发展合力。”

韩川德如数家珍列举李沧教育对接优质资源的多方探索:与山师大开展名师培训合作,“双导师制”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提升;对接清华、北大等多所知名高校,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引进优秀校长和教师,近两年引进齐鲁名校长3名,省市级骨干教师48名;成立以“齐鲁名校长”为主持人的校长发展联盟和区校两级“优秀教师成长工作室”37个,发挥名骨干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国培计划”,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提高全员素质……

硬环境、软实力。这些教育新举甫一探索,便得好评。

第10篇

一、构建质量标准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确定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制定教学计划应以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并贯穿始终;要在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有较强服务意识与较强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的、能从事酒店管理和接待服务的中层管理人才与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制订的教学计划既应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完全融通,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拓展性;既满足当前岗位要求,又体现未来岗位变化要求;既确保当前就业能力,又为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既包含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又保证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育部门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培养要求,又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我们在构建该专业质量标准时,参考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最新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1]。该体系由特定职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构成。根据这一思想,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尤其是针对三星级以上的酒店进行了专业调研,召开了来自旅游业和酒店业的老总、部门经理专业座谈会,听取来自企业一线的意见,以“产学合作”方式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开发。我们以酒店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目标,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有的课程分为四大板块:酒店行业通用技能板块、酒店行业特定技能板块、核心技能板块、跨行业职业技能板块。对于其中的酒店行业特定技能板块,其适用范围包括: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鉴定的餐饮服务师、客房服务师、前厅服务师和由江苏省旅游局组织鉴定的饭店服务英语等。其教学质量标准与相关岗位职业标准一致,但四个板块的有机结合,再加上酒店通用技能与跨行业职业技能板块的设置,使学生毕业时的择业面和综合素质要远远高于相关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

二、重组课程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行“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模式的关键要打破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体系的模式,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综合课程为基础、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重组课程体系时,以胜任酒店管理相关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资格标准为落脚点,力求形成体现综合职业素质要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平行、互补、融合、相互支撑的高职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中,核心能力模块、通用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路;特定职业技能模块凸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职业资格的标准要求。新课程体系涵盖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和鉴定标准,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培训鉴定指导的要求,融入了鉴定要求、培训要点、培训方法、课时建议等,并将鉴定重点考核表和教学重点挂钩,从真正意义上使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相融通。与此同时,为保证“双证”水平,我们采取双纲指导教学(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大纲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确保内容的实用性、综合性和适度的前瞻性;实践教学大纲覆盖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技能水平要求,部分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技能要求,内容力求规范化、标准化。由于使用“双纲”教学,使学生在理论和技能上达到并部分超过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保证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

三、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体现高职教育理论够用的改革特色,侧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则根据职业定向、岗位技能和行为规范,设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科学地排列、组合技能课程,从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到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借助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计划中,先上“餐饮服务技能”课,再讲“餐饮管理”课。在“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店礼仪”等课程教学中,我们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互渗进行,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对两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而言,鉴于学制的缩短,我们在进行课程组织和编排时以实用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对某些课程进行综合化,做到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从而加强了原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我们将原来教学计划中开设的“食品营养卫生”、“菜肴知识”、“烹饪常识”等课程合并为一门“餐饮基础知识”,将“酒水知识”课并入“调酒技能课”,高级餐饮服务师考证中要求的插花技能,放入选修课中。选修课的设置更为灵活并形成板块,如开设导游资格证书的系列课程、茶艺课等,主要起到拓展学生职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和转岗能力。

四、创新评价方法

在评价环节中,我们突出了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口头与书面问答等,并引入社会评价,在以职业标准取向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我们对该专业拟定了以技能鉴定中级工要求为标准的训练目标,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目标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实训中的每个技能点进行测试和过程性考核,使学生在掌握好每一个技能点的基础上,最后达到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的标准。在毕业实践环节,我们把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规范引入课堂,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评价方法的创新,旨在促进学生的进步,促进教师的提高,促进课程的改善。

五、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双证融通”工作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学生的服务操作技能,必须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为此,我院设立了客房实训室、中西餐饮实训室、会展实训室、茶艺室、前厅实训室,购置了酒店前厅接待软件。在管理上,学校把这些实训场所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练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以保证必要的实训时间。学院将对外接待餐厅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接待餐厅,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进行专业实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服务员,教师是领班或经理。在真实的对客服务中,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指点或现场示范,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校注重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与多家四星级以上酒店签署协议,为学生提供大型宴会的钟点工实习岗位、周末实习岗位和寒暑假的短期工实习岗位或挂职锻炼岗位。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将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连接起来,引进先进的酒店管理和培训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酒店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认识酒店业所需的职业态度,体会职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提高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熟练度的认识,积累酒店基层管理经验。

六、提升师资队伍

提升师资队伍是落实“双证融通”工作的关键,双师执教是实现“双证融通,产学合作”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的保证。我院通过下列措施,建立了一支能够实施接轨方案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形成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的制度;所有专业教师均需到四星级以上酒店一线岗位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现场实践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2.对专任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和技术培训,要求参加并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职业技能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

3.已经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还须参加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考评员或高级考评员的培训,加深对国家职业资格考评体系和考评标准的理解。

第11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已逐渐向新媒体转变。作为一种新的营销宣传手段,新媒体不仅有效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而且也有效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旅游模式,营销仍相对滞后,在如此境况下,若茶文化旅游经营商能积极适应时展,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将能更好地发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促进茶文化旅游快速发展。茶文化旅游指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以茶文化以及衍生艺术形式来吸引旅游者的目光,将了解、欣赏茶文化与观光旅游相结合,让旅游者在获得不同精神文化体验的同时,通过消费带动茶文化旅游区经济增长。这种旅游不仅能使人们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同时也能使人们增加内涵。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新媒体”主要指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以及两者融合所形成的移动互联网和其他具有互动性的数字媒体形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新媒体能够用丰富的传播形式,最快地将信息传播出去,满足受众群体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其次,信息容量更大、传播方式更加多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增加迅速,尤其是手机网络用户不断增长,使新媒体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此外,新媒体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较,可以通过微电影、游戏广告植入等方式宣传旅游目的地产品,新媒体营销无论是在呈现方式上,还是在宣传内容上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不仅使营销方式显得更为柔软与委婉,而且增加了游客对宣传信息的好感;同时,这种相对隐蔽及多样化的方式,往往也具有更强的渗透能力。最后,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实现了信息广泛传播与互动,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之中,这时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二、新媒体营销优势

(一)营销效果更加显著

首先,与传统营销相比较,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可以互动,旅游经营商可以随时接受游客的反馈意见,并从意见中分析游客的喜恶,及时进行更改,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使旅游宣传更贴近游客口味,做到个性宣传,精准营销,提高了营销的效果。其次,新媒体营销不再像传统媒体营销那样只是直白的文字宣传广告,而是将视频、图片等植入这些宣传广告中,使宣传广告更生动,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减少了传统媒体宣传的单调性和乏味性,增加了消费者的浏览热情和参与感,提高了宣传效果。最后,旅游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而传统的旅游营销通常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这种宣传具有时间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很大地降低了营销效果。而新媒体传播具有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性,游客可以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了营销效果。

(二)营销范围更加广泛

2016年6月1日,MaryMeeker了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从2008年的不到15亿发展到2015年的32亿,其中,智能手机用户就有25亿。随着手机用户增加,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不再像传统的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那样有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快速向外推送营销信息。与此同时,游客可以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使营销方式由过去的旅游企业主动投放变成了现在的游客主动查询,从而打破了市场壁垒,开阔了市场的广度。

(三)营销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沟通

新媒体营销是借助网络和计算机平台,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的营销活动。因此,新媒体营销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媒体的营销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互动性,可以使信息者与信息接收者进行双向互动,并通过建立微信、微博等多种互动形式进行双向沟通,通过这种形式的双向沟通可以获得更多游客的反馈,抓住更多的潜在游客,并将其发展为目标客户。

(四)营销成本较低

传统营销在营销过程中的每个节点都要求旅游企业和消费者密切结合,旅游企业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营销团队,进行营销策划和广告策划等。这样一来,团队中营销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营销效果,无形中就会增加营销费用,也就直接造成营销成本增加。而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费用近乎等于零,企业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免费平台等新方式进行营销,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

三、我国茶文化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茶文化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支持

目前,一方面,我国茶文化旅游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开发层次较浅,茶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形式只局限于品茶、观看茶艺表演、购买茶产品等,导致游客不能深入地体会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无法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使茶文化旅游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茶文化旅游经营商眼光短浅,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中长期的营销规划,使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极具影响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再加之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基本借助于传统媒介进行品牌推广,品牌推广方式落后,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二)茶文化旅游经营商营销理念落后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目前尽管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已经意识到新媒体营销的优势,也渐渐开始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营销,但对新媒体营销的主动性不够重视,导致营销方式落后。茶文化旅游营销的内容也只是停留在观看茶艺表演、品茶、购买茶产品等,没有体现茶文化特色,难以吸引游客,且大多数营销内容更新滞后,给游客造成困扰,导致营销效果不佳。

四、新媒体背景下茶文化旅游营销对策

(一)针对旅游者需求实时更新茶文化旅游产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也逐渐向个性化、自主化转变,此时单一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加上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获得旅游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逐渐增多,旅游业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茶文化旅游经营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实时分析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积极更新茶文化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升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获得好的口碑。

(二)注重新媒体平台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前都会在网络上搜集相关旅游信息。他们通过对知名网络社区中的旅游板块进行归纳分析,参考他人对该旅游产品的评价来制订自己的旅游计划。因此,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特别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网站,通过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实现茶文化旅游的推广和营销,让人们更加了解茶文化旅游,并吸引其观光游览,增加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随着智能手机的大众化,微信用户大幅度增长。微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手机应用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人们迅速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建立个人社区来实现文字、图片传播,并用其来分享自己的旅游心得,这样潜在的茶文化旅游者可以通过微信获得更多的茶文化旅游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号,可以有效传播茶文化。由此可见,运用微信平台不仅能实现茶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和营销,而且能有效提升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网络视频营销就是在网络视频中巧妙地植入广告,或者在视频网站通过创意广告征集的方式进行品牌宣传与推广。在传播方面有着信息广、及时性,参与互动性强等优势。运用茶文化网络视频可以将游客在茶文化旅游中的活动情况录制下来,经过编辑和制作上传到知名视频网站,让潜在的游客看到以往游客的真实旅游情况,从而吸引潜在游客。

(三)注重茶文化旅游新媒体平台人员的技术培养

目前,许多APP和公众号初期的运营管理都由专业的技术公司完成,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对茶文化旅游产品和相关业务并不熟悉,造成平台投入使用后茶文化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对于茶文化新媒体平台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公司来完成,而且茶文化旅游经营者也应该积极参与新媒体营销平台的运行管理之中,同时,茶文化旅游经营行业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四)加强茶文化旅游新媒体营销的服务建设

与传统营销相比较,新媒体营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茶文化经营者在运用新媒体进行营销的同时,不仅要发挥这些媒体的平台作用,也要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互动功能。茶文化经营者一定要改变过去传统媒体时代营销的思维和习惯定势,把与潜在旅游者的互动纳入新媒体营销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潜在旅游者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了解潜在旅游者的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更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茶文化旅游应围绕平台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五)新媒体营销效果评测及优化管理

为保证茶文化旅游在各种媒体上的良好形象,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应及时调查并跟踪游客在网络上对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评论、反馈,及时采纳游客对茶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及产品等方面的各种建议,不断对管理进行优化,使茶文化旅游服务更贴心,项目更加丰富,产品更适合游客,尽力做到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游客满意度。

五、结语

第12篇

(一)以“订单培养”方式合作开展“厂中校”及“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2004年以来,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以“订单培养”方式与三峡职院合作开办7个“环坝旅游班”,采取“把课堂搬进企业”与“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相结合的模式,累计培养学生340人,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大量业务骨干,也为其他旅游企业输送了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二)合作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首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2010年12月以来,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三峡职院与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合作,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首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学生和企业通过“双向选择”,最终确定45名学生进入“环坝旅游班”。

(三)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建

在设计思路和总体布局上,校方与企业合作,按照企业的岗位环境特征来构建实训现场。建设过程中我们提供场地,由企业提供设备,这些设备主要用于实践性教学也用于企业培训和宣传。2010年学院与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宜昌峡州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集教学、实训、办公、职业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管理学院旅游服务中心。2012,旅游服务实训中心整体迁入旅游管理学院校企一体化中心。

校企一体化中心中心共计6层,面积为2223.6平方米,拥有中、西餐厅服务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会议服务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共计809.5平方米。其中的模拟导游实训室该实训室拥有的十一个旅游景点的模拟软件,该软件建设由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完成。2012和“环坝”集团又增建了景区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对三峡人家风景区现场实施全天候、全方位24小时监控及游客游览情况的真实记录,达到让学生了解景区真实情况,并认识景区现场监督和安全管理。校企一体化中心,实行“校中厂、厂中校”实现生产化教学。“校中厂”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新方式,是对校企合作办学的创新之举。具体措施如下:

①创新管理: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经营与管理培训中心的日常工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可参与顾问及管理工作。该培训中心是集“教学、实训、办公、经营”于一体,这在全省的高职教学中走在了前列。

②服务教学: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导游业务及酒店管理的教学和实习安排在中心,从而利于教师跟踪调查和管理。

③企业共享:中心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基地。

(四)开展校企人员互聘

环坝旅游集团中高层作为旅游行业专家被聘为三峡职院旅游管理专业楚天技能名师,岗位高手被聘为兼职教师及实习指导老师。三峡职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被环坝旅游集团所属国家5A级景区三峡人家风景区聘为兼职高管人员。在校企共建的实习基地这一平台上,企业老总、行业专家、学院教授、专业教师良性互动,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二、工作成效

(一)依托实训基地,促进了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通过“共享型”实训基地,可以更及时地了解企业对旅游行业各技术岗位技能人才知识、素质、技能的要求,从而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保证了专业教学内容设置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二)依托实训基地,促进了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我们更加直接地了解了企业用人的标准,大量采用现场教学,实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最终达到系统掌握岗位工作能力的目的,更加接近就业岗位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很快适应工作要求。

(三)依托实训基地,促进企业与校方的“零距离”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