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算化实训总结

电算化实训总结

时间:2022-05-23 12:3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算化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算化实训总结

第1篇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二、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

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同样的业务和理论前提,在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同一套实习资料,即模拟公司基本情况与当月业务资料。这是二者联合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分组分工前提下进行操作,既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合作。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实习资料进行了精心编制,既要注意到业务的全面性,也要体现电算化处理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模拟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脚手架,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有四种,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业务有:各种资产的增加、减少的核算,材料采购入库、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款项收付的核算,权益增减的核算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结转,利润分配以及税金缴纳等基本业务。当月经济业务资料全部以仿真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在财务会计手工实训环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分为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和成本会计等基本岗位,配备账表、印章、票据打印机、装订机等设备及模拟公司全套业务资料。该实训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工作任务。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

到了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但相应岗位变成了账套主管、各模块操作员和出纳。由于业务处理环境与设施的变化,学生需要进行业务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岗位调整与业务处理流程调整。该环节的实训包括以下步骤:

1.手工业务资料的电算化整理

在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前,学生需要运用手工环节的业务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对模拟公司相关资料进行初始化整理,具体包括账套基本信息、核算类型、分类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及初始余额、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客户分类与档案、供应商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凭证类别等内容,使之适合电算化处理。这是一个既艰难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因为它是会计业务从手工处理过渡到电算化处理的关键环节。虽然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但由于处理手段不一样,当学生利用该套资料完成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后,并不能直接将其用于电算化实训中,还需要进行资料的调整和信息化处理,使之适合进行电算化操作。学生完成财务会计实训环节并不太难,难的是根据手工资料整理出适合电算化业务处理要求的初始化信息与档案资料。由于在单项实训项目中,学生已了解并熟悉了初始化过程中要求的基础信息档案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构等,学生基本能够对照教材和指导资料,运用手工业务资料整理出账套信息和基础档案信息,不完善之处经过老师点拨,大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完善资料,直到全部完成手工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学生只有通过该环节的实务操作,才能在后面的电算化业务处理中深度理解信息标准化和完善相应业务处理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

2.电算化系统初始设置

经过对手工业务资料的初始化整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电算化初始设置。由于商品化软件具有通用性特点,为使通用软件适合各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个性化要求,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工作就是将第一步完成的企业基础信息、岗位分工、编码方案、档案资料、处理规则等信息录入系统,为后面的日常业务处理作好基础准备。当学生从手工实训转入电算化实训环节,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就是系统初始化设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如科目体系必须完整而规范,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能再像手工环境下可以随时增加和使用,而必须在初始化时就进行设置,尤其是需要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初次使用总账模块,必须将科目的初始余额录入后才能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编制时使用的科目必须是最明细级科目,部门、人员及存货等档案资料也需要代码化处理等。学生只有正确完成该步骤的工作任务,才能在其后的日常业务处理中得心应手。如果初始化设置未设置到位或设置有误,将会给相关模块与相应业务的处理带来障碍。例如,未进行客户档案设置就会在使用有“客户往来”辅助核算要求的科目时找不到具体客户,不指定出纳科目就无法进行出纳签字等。很多学生在实训后的总结中均提到了系统初始化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

在财务会计实训环节,我们在模拟企业的当月业务资料中设计了约90多项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会计实务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一环节进行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完成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在电算化实训环节,重新对该企业的当月业务运用财务软件各模块进行电算化处理,完成单据与业务处理、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账簿查询、银行对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由于在电算化处理中启用了总账、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管理、供应链模块等子系统,学生需要熟悉系统集成使用时的业务处理流程。如采购入库业务,如果已收到采购发票而未付款,其业务处理流程如下:(1)在采购模块填制与审核采购专用发票;(2)在采购模块填制采购入库单;(3)在库存模块审核采购入库单;(4)在采购模块对已审核采购专用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确认入库单成本;(5)在核算模块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单据记账,再次确认入库成本;(6)在核算模块进行供应商往来制单(发票制单),生成应付凭证;(7)在核算模块进行购销单据制单,生成入库凭证。这样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手工业务处理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必须既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又熟悉电算化业务处理规则与操作流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电算化日常与期末业务的处理。

(三)实训总结

前两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实训总结阶段。及时进行总结,是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写作实训总结非常抵触,觉得无话可说。但经过老师辅导与提示,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总结与反思整个实训过程的收获、不足、经验、教训等,有些同学还对今后怎么办进行了思考。经验和教训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及时总结,既能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

三、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总结

(一)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中,我们使用的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保证了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财务会计实训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各类经济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和会计报表编制技能,而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就必须适应从手工环境到电算化环境的转变,经历甩账过程,即指从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正式转为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方式,该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这样的联合实训,使学生全程参与会计业务两种处理手段的对接过程,深度理解处理手段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与要求,直观体验手工业务处理与电算化业务处理的联系与区别。如电算化处理要求操作员、会计科目、客户与供应商等必须代码化,初始化设置的准确与完整是开展日常业务处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凭证的修改不能再使用划线更正法等。另外,有些业务的处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使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必须先在该模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进行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处理,而且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会计业务要实现电算化处理,必须对手工资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代码化处理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而像以前两门课程使用不同的资料进行单独实习,就达不到如此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不同企业资料进行独立的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得不充分,实训内容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不容易对二者之异同产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联合实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又必须非常熟悉财务软件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其实质是以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业务,在业务上与手工会计处理并没有实质的不同。如果教师不熟悉手工业务处理方法,自然无法透彻理解电算化相关理论与实务,也就不能深刻认识二者的异同。在电算化业务处理实训环节,学生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能够了然于心,并能及时予以解答与提示。如果教师对财务软件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联合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软件均会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随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新准则和新版本财务软件首先进行学习,做一个常态的专业领跑者。通过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同学们普遍感觉得到了一次非常有益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以前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梳理与应用。虽然将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处理进行联合实训教学既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教师们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准备,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方面均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长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作者:李霞林 张晓红 王国清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覃志伟.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78-79.

[2]曹献雨.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探析[J].商业会计,2012,(17):124-125.

[3]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08,(10):61-62.

第2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WwW.133229.CoM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信息技术;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06.139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是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电子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有着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1《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目前,社会用人单位需要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培训课程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高职院校应将其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管理。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课程设置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需要以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为基础,而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仍以专业课教学为主导,涉及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其他基础知识较少。要想有效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且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支持。如果高职学生未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则会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忽视了计算机课程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影响,导致许多学生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较低,进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成果。

1.2师资力量不足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引路人。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会计电算化知识,很少参加专业培训,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而言,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就当前的情况看,两者兼有的教师较少。多数高职院校在选择《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教师时,只注重教师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书、会计专业证书,忽视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效果。

1.3教学内容不完善

教学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着《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效果。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的转化。在此情况下,导致会记核算人员需要处理很多数据。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教师利用比较通用的财务处理软件建立一套账,随后加入人员、权限、科目、金额等,最后结账,并制订相关的报表。而这样的教学内容与手工记账基本相同,未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此外,在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学生常常只完成了老师提出的操作,未深入了解这些操作的相关知识,且多数教师只讲解财务软件中的账务处理和基本报表等,未讲解其他的具体知识,导致高职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无法快速提升自己的会计电算化水平。

2《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完善措施

目前,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2.1合理设置课程

在高职院校中,相关人员应合理设置《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课程。在高职院校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财务处理软件,学生应积极学习《会计电算化》中的专业知识,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应重视基础课程,完善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并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知识》作为《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基础课程。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从而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效果。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2.1为教师提供参加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会计电算化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其内容会随着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企业应用程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教师除了应认真备好实训课程外,还应提高上机实训的频率,并总结每个教学模块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高职院校的领导应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比如软件公司的培训,有意识地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其熟练掌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解决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高职教师还应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从而有效管理局域网、数据库等。2.2.2聘请有资历的高级会计师指导教学《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在毕业后找到合适的会计工作。高职院校应聘请有资历的高级会计师担任《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校外指导老师,也可以推荐高职教师前往企业兼职,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效果。2.2.3教学内容的科学化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课程,从而使《会记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内容科学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要目标,加大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投入,使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财务问题。许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联系。只要学生采用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则他们能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教师应制订一系列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要教师采用了正确的教学方法,设置了科学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才能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效果。

3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院校中重要的课程之一,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当代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为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徐艳萍.谈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若干问题[J].内蒙古民族人学学报,2012(02).

[2]刘红梅.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及其教材建设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1).

[3]吴春珍,王丽敏.再谈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9(08).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运用电子计算机及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工作方法。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比较先进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1.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2.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的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3.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应安装先进的ERP 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高校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训操作也是按教师固化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比已远不能适应。近些年,许多高职院校(包括我们学院)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最适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已经成为现实。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原有的人工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为计算机所取代,而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是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的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是摆在会计专业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如何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探索和实践,首先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及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从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改革谈一些具体思路。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软件模块操作,与专业课程联系较少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不仅需要对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会熟练操作ERP财务软件的基础设置、会计科目设置等,并掌握账务处理方法。课程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大都在大三,学生只能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才接触和使用ERP财务软件。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各个模块集成了会计学各门课程的内容和基本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电算化软件各个部分的功能,与所学会计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仅仅靠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与其他的专业类课程紧密结合。

2.教材内容简单、教学模式单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选用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安全性高、功能强、可靠的大型财务软件,教学过程往往是模拟一个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财务处理系统为出发点,与其他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对接,让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所采用的ERP财务管理软件所包含的模块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体系庞大,仅仅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无法使学生掌握ERP软件中的全部会计功能,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能够学到一些会计操作的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操作。

3.教学方法不合理,单一的实训操作形式与实际工作脱轨

许多学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分开,课堂上对课程的学习采用分模块学习,没有全盘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不能够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一边讲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一遍,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是学生容易淡忘所学内容。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从企业实际运行的角度让学生模拟会计工作者的做账流程。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媒介。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不能只作为一门以操作为主要内容的独立课程,应将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融汇贯通于整个大学教学期间。各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均采用ERP软件,它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相应的模块操作进行对照练习。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并能具备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

2.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训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安排上,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教学贯穿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分配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进度与上机时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际动手能力。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争取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掌握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实践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没有领会的知识点。

3.自编适合学生实训的教材和案例

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复习之本。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在教学中极少见到,高质量的更少,软件文档也仅仅提供了一些非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经济业务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编写的实践教程结合企业实际,模拟真实材料编写案例,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

我院使用的电算化软件是用友U8.72基本财务系统,以往使用的教材都是分模块设置案例,分模块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后无整体概念,到了用人单位后往往无从下手,难以胜任工作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熟练的对软件进行操作,全面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尽量采用教师自编实训案例和实训教程。运用财务软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处理,并独立完成设定的会计事项。通过会计软件操作,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的方法和程序,了解会计工作如何使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处理。

4.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理解整个账务过程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为了达到其真正目的,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时采用了讲授法、讲练结合、逆向思维等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然后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最终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要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

5.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结合,强化技能实训

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课时的分配,都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实训内容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当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相互融合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操作项目分散到各门理论课程中,自身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无法体现。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电脑会计处理流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应将手会计做账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相结合,将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综合化。通过模拟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再通过财务软件,首先是应用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然后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借助两种做账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人认为在今后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电算化分为三个层次,即:与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验、全真模拟实训和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操作方法,充分达到会计电算化学习的要求,为学生日后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江,等.加强实践教学,突出高职特色[A].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交流论文,2003.

[2]秦少卿,等.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6,4.

[3]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第6篇

0 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国社会上很多的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跟上时展的步伐,重点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理念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科学,课程设置合理性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性,不断重新设计教材,建立ERP教学平台,并加强对学生的实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1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特点

1.1 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指的就是集计算机学科、管理、会计学为一体的交叉型课程,它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知识课程。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专业之前,应该首先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计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依次讲解ERP等课程内容。

1.2 实践操作性强

针对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来说,它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要求都非常强的课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会计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熟记信息技术安全保密的法规制度,从而成为一名实用性极强的会计人才[1]。

2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培养目标都不明确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来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理念不明确,而且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如果高职院校一直采用这样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那么就会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由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都不明确,导致了学生没有熟练掌握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2.2 教学内容不科学,课程设置合理性不足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内容设置不科学,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同时,在具体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沿用了之前传统的教材内容,教材缺乏新意,并且实用性不高。另外,由于课程设置合理性不足,从而使得实习课程的整体效果不好[2]。

2.3 缺乏实践机会,不能满足教学岗位训练的需要

目前,由于资金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缺乏实践机会,从而使得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没有给学生争取实习基地,而且,高职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基地也缺乏连续性,不能满足教学岗位训练的需要。

2.4 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普遍低

众所周知,教师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都缺乏深厚的会计理论教学知识,而且部分教师都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本身的吸引力就不足,很多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都不愿意进入高职院校中,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学校没有给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导致了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3]。

3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针对以上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就应该不断总结以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经验,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建立ERP教学平台,重新设计会计电算化有关的教材内容,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果。下面具体论述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3.1 重新设计教材,建立ERP教学平台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新设计教材,制定完善的培养目标,增加实践课程,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采用增加ERP教学、编制系列教材等方法进行培训。实践教学主要是结合案例和技能培训设计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进行编写,比如,系统应用功能、财务案例等。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编制会计电算化新教材时,可以聘请一些相关专业的专家或者理论研究人员来莅临指导,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教材。一般情况下,学校在编制新教材时,一定会花费很多成本,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和其他的院校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从而减少编制的使用成本。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ERP教学平台,定期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吸收一些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4]。

3.2 加强实训机会的整合,完善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实训对于所有的学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综合学科,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校外实习、校内实训等。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应该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大型企业进行实习,如果没有合适的企业,那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相关的调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也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能够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学习:

第一,在具体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高职教师应该把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内容融入学生的课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积极性;第二,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来说,它主要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案例分析法、习题练习法、问题研究法、录屏演示法等;第三,高职院校还应该重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不断加强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能力,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包括电算化的实训、会计软件的操作实训等;第四,学校还应该根据企业的会计工作来安排学生实训,具体的步骤是配置相应的公章、结算凭证、会计报表等,让学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扮演不同职位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5]。

3.3 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实践教学测评体系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根据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就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优胜略汰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建立实践教学测评体系,定期让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并要求教师参加考试,从而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在考核问题上,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并对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模块和工作特点进行考评,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综合能力。

第7篇

实践课程体系;会计电算化;三层双轨六位一体;一体化;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F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80-04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不是“高等”而是职业,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讲是职业胜任力,包括个人适任力,环境适应力和行动胜任力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入分析,探讨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高职实践课程体系。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实践技能差

调查发现,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中,基本上是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之间缺乏政策的扶持和契约的约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不多,专业对口率极低。一些学校仅仅停留在单项实训层面,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集中地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实践操作系统性差。1.专业技能训练少,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尚未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灵活性差,学生职业胜任力差,单位满意度低。2.尚未建立突出实践技能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评价考核仍以笔试理论文化知识为主,没有突出行业职业技能训练的企业考核,没有把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二)校企合作开展不力,校外实训基地难以落实,实习锻炼达不到预期目的

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很难实施,大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即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签署了"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该专业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往往不可能,顶多是实习基地参观实习,时间在半天到一天。原因是由于学生业务不熟,既不能给公司增效,又增加单位的负担,加之公司财务人员不愿意学生接触他们的财务机密,更不愿意主动培养学生与自己竞争。即便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但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校企合作只是纸上谈兵,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达不到预期实践锻炼目的,这严重影响其实践教学质量。

(三)模拟实训室缺乏仿真性与系统整合性,人才培养规格不高

通过调查,现阶段90%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会计实训室及电算化实训室,但70%未能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验需要,只不过是一些电脑加几个软件,缺乏会计工作环境,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达到分组轮岗轮训的目的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更何况手工记账资料与电算化资料截然分开,缺乏系统整合性,这样手工实训结果不能得到计算机的验证,学生也就无从体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了。

(四)专职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便考取了会计师以上职业格,获得了“双师”职称,但是不具备双能力,实践技能薄弱,由于没有到企业从事一定年限的会计工作,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再者一些老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缺乏会计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相关问题的处置能力,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系统性实践教材和教学案例短缺,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系统性实践教材比较缺乏,没有系统、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资料。1.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大多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其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内容相当分散,不会对一个完整项目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内容组织,而是按照学科设置。2.即使一些院校开发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项目驱动的实践教材,只是账务处理过程,缺少反映经济自身办理过程,比如审批、纳税、稽核、检查、审计过程。3.对于实验和实习的程序目的、训练项目和具体技能要求、实践效果的评价和考核等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缺少系统的指导性文件,致使实践性教学不规范,影响了教学质量。4.不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案例的建设,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重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源于企业及行业,又高于企业及行业,将企业、行业的工作过程提升为高职教育过程。即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会计电算化实践职业领域,进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进行分解、分析、归纳、提炼成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然后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需要开设的实践课程等,构成实践课程体系,最后组织实施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和设计

根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调研分析,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出纳、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岗位,在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具体有以下实践技能1.珠算与点钞;2.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3.出纳基本技能实训;4.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5.手工会计单项岗位实训;6.手工会计混岗综合实训;7.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实训;8.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9.校外培训;10.技能竞赛;11.多证强化;12.顶岗实习。

(三)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和递进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账和计算机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岗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演、练、做”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教,构建“职能定学、多证培养、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递进式实践教学组织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即由单项岗位实训(包括基础会计技能、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技能大赛(包括珠算点钞大赛、会计知识技能大赛、ERP技能大赛等)――考证强化(珠算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初级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等)――混岗综合实训(建账、预算、核算、、审批、纳税、记账、报告、审计等一系列会计经济业务)――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软件账务处理与分析――ERP全面预算与控制,提高财务效益,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课证融合,保证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为了确保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我们还得采取以下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生态教学,更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相协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实现教学生态化,尤其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更应实现生态教学,使得教学与市场环境的变换相一致,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教育新机制,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持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生态系统。

(二)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职业胜任力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演练做”,教师系统性地引导教学,发挥“点拨”职责,开创引导型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采取网络教学、动漫、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在线论坛与答疑,QQ、BBS、电子邮件等拓宽师生联系渠道,提供全面,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思维引导,学生经历自我认知、自我发展、个人适任职业发展过程,最后达到、适职适任,与环境相适应。

(三)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实施柔性化实训教学

实施柔性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更趋于“工学结合”。1.实施集中授课,上午课堂教学、下午上岗操作;2.理论与实践轮留交替一周的“工学交替”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一学期末1~2周安排一门会计综合实训课,实现系统化教学。4.事务所实训基地进行全天候上岗操作或实践培训,使学生在上岗操作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更能增强会计电算化实战能力。5.把毕业综合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训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与具有职业针对的专项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大多是单项基本技能实训,综合岗位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故实践考核要突出实践应用性,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1.实践考核成绩能量化的要量化,由分项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完成情况、实验设计数据及流程、实验报告、小组同学评价五部分,对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2.对于校外顶岗实习,实施以实行“企业考核为主”,“校内教师考核为辅”的的项目考核法,实现学生上岗业绩与学习成绩双向融合。3.甚至某些实践课程,在考核内容上将“课程考试”和“认证考试”合二为一,从而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五)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搞好多方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力争建立仿真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室,应安装先进的ERP软件,从预算、市场、融资、日常运转、财务、人才等全面预算与管理。模拟实习室用隔板分成不同岗位的主管会计、制单员、审核员、出纳员、记账员和报表报税等财务部门,并配置财务工作所需的各种用品用具,包括各种公章、手章、会计科目章、转讫章以及各种银行结算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在仿真实工作、环境、岗位、内容和流程中进行岗位工作的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

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教产合作,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达到校企双赢、校企互动的良性循环。努力改变校企合作难以落实的局面,与多种企业多方向开展校企合作。1.与生产企业、工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及流通业和事业单位等合作,适当采取对其车间、材料库、仓库、财务部门等参观见习,专家讲解、培训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对企事业单位有所认识,从而更容易接受会计知识,有助于实践技能的提高。2.企业与学校建立比较固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实际经验。重点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突破口建立实训基地,采用记账方式,学生一方面了解真实的企业的经济业务往来账款的会计处理等,另一面给别的公司做账,大大提高了其实践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职业胜任力。3.行业、企业、会计事务所和学校联合创建大学生会计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承担培养合格人才的职责,有义务接纳实习生并培训指导,致力于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质量。4.有实力的职业院校,可以创办自己的财务咨询公司,这是一种新型全真实践教学模式。它对外是开展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是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的操练场,具备会计人员的教育职能。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财税咨询公司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有助于提高训练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体验单项实训无法做到的银行的往来转账结算,纳税申报等工作,真正做到理实通融,教学做一体,开创一种独有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六)强化“双师”,“名师”建设,提高专职教师实践技能

1.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职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进修、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

2.通过激励措施,让教师考取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双师达到85%以上;

3.分期分批派遣优秀青年专业教师到主流软件公司像用友、金蝶等参加培训,或者深入企业实习,顶岗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安装、维护的技巧与方法,学会用Excel进行成本计算,费用汇总及图形分析等。

4.让一部分骨干专业教师在企事业单位或会计事务所长期兼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真正达到双师双能力,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5.要打造会计电算化专业名师团队建设,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做到会教,教得好,会做,做得好,德才兼备,提高专业团队整体素质和实践教学技能,强化院校内涵建设。

(七)加强系统性实训教材和实践案例教学建设,使得课堂实践实训与上岗操作实现零距离交汇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材要适合高职教学,适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职业教育技能鉴定的要求,可以编制实训课程及实训资料,应用改革与创新教材。在编制实训教材时,本着“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系统化组织内容,要把新标准、新方法和新人力及时反映到教材中,以优化教材体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密切结合,以培养社满足社会需求的不同规格的人才。

经典的案例,组织教师开发、编写、,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精心选择具有仿真性、连续性和代表性的模拟实践资料,教学案例既可以来自教师的实际工作,也可以参考经贸报纸杂志,企业财务报表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编写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库,均可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教师进行引导、提示、总结;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和财务软件应用技能。手工与计算机资料要统一,能互相验证,即手工会计实训完毕后,一些案例把资料带进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从建立账套――完成初始化――账务处理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及会计报表核算子系统的全过程,熟练掌握软件提供的各种功能。

(八)深化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加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高职教育要以企业为主体,职院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建立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应敢于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整合相关实践课程,使其手工记账和电算化实践系统化和集成化,努力提高实践管理水平,保证教育质量,“门当户对,寻亲访友”找行业背景(地市级也管用),寻求行业、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在教产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可以组合在一起,边学边练,改变以往按三段式规划教学的惯例。例如:在开设《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安排《会计实务模拟》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注:本论文是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编号:NZK-2010008。

[1]徐新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0.

[2]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2010.

[3]李凤云.简论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措施[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第8篇

[ 关键词 ] 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 思考

高职院校而言,其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精髓所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促使其科学、规范,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到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就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理论的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既掌握会计理论又懂得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其任务就是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以及具有高素质的会计实务人员。

关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它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从事过具体会计实务工作的很好,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平均仅达3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则十分重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无论是专业理论课教师还是实训教师,一般都是“双师型”。

学校也要加大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力度,输送一批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才能培养出更适合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在教学环节,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训

1.注重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合理的运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会计电算化就是对会计知识和处理工具的延伸和拓宽。因而,会计电算化类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在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从以往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一些问题和障碍,就是会计知识不扎实,例如对凭证类型、会计业务的处理与非法对应科目的设置、往来账与现金流量的管理、自动分录与报表公式的定义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为了搞好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新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通过提问、提示或讲解使学生回忆有关的会计知识,温故知新。使学生首先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在电算化实训教学中进行运用。

2.加强实训,实验力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把学生分组,模拟经营企业,例如金蝶公司或用友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提高学生的全局意识、经营水平、会计核算和协调能力。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案例,教师进行指导,不断完善该案例,利用财务软件生成资料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财务软件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由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时方向集中在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会计、出纳等相关工作;同时中小企业也有实行ERP系统的需求,所以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加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利用动态演示,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观察边动手,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刻,教学交互性极强,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与学结合紧密,能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可将会计案例教学法大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相应商品化财务软件,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确定应采取的解决措施与办法[7]。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在一系统中设计数个案例,避免原会计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强化系统性;可以运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案例实训,让学生同时担任不同操作员,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也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让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

四、积极开展、实现校企合作,提高学校高职教育的办学渠道

在建立实验室进行教学的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同时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有利于学校开辟多种办学途径。学校可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

校企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二是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三是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正如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21世纪,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不断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在跨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我们新一代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精通会计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这样才可以适应信息化时代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完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应用型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钟齐整 罗宏科: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2009.11.

[2]李萱:关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 2007.11

第9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56-02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与本科不同的鲜明特点。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结合了计算机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学科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内部原理、会计知识、管理思想、计算机基础及会计软件应用。我系就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和教学等各个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尝试,可是对于这么一门涉猎复杂的课程,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好它,还需要各位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操作技能为辅。一个拥有包括毕业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证书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时,在计算机上却做不出企业中日常最平常的下料单。可以说,类似这样的现象绝非个别和偶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教学、学习和考核中,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培养。

一、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等。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教师要备好实践课,则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这样防止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第二,在学校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专业老师的实践水平。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重视案例教学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已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

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存在很多版本,大多数以软件开发为主,重点介绍了从系统分析到运行维护的开发全过程,这些教材,有的以理论为主,有的以编程为主,但是都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教学则常常以软件自身所带的用户手册为主,这种用户手册对于软件操作和会计知识的内部的勾稽关系交待得并不清楚,所以使用起来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在选择教材上,一定要适当。市场上的商品化会计软件有很多种,要选择应用广泛、功能较完善的一种进行讲授。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之后,应尽可能多地让其接触其他会计软件。不同的会计软件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操作方式,多操作几种软件,可以取百家之长,有利于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学生在熟练掌握会计软件操作后,还应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它包括编程方面的知识和一般的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

四、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应安装先进的ERP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的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高校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五、注重教师的素质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把他们引入神圣知识殿堂的领路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人师者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他们不仅要有完整的财会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而在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教师如果不抓紧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就会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对教师的培训也就变得重要了。只有对教师进行及时、充分地培训,才能使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他们教出“落伍”的学生。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训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在学校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及时提升,与时俱进。

现在,几乎80%的基层单位基本都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电算化复合型人才,而我们这些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刘媛.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8):164-165.

[2] 丘永政.农村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77-78.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职业教育“实训”“应用”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多种经济业务处理模拟上,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以理解电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实战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知识接受能力、电脑的应用基础较差,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应用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情境创设

ERP环境下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处理,比起单模块环境下有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情境下再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如设计11个单项实训和2~3个综合实训,确立商品流通企业、制造企业、通信企业三个行业作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每个项目下包括会计核算全过程。

2.信息资源提供

进行系统和软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绍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和投影仪为辅助,用5分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方法,10分钟引领学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钟学生操作练习。教学演示中要重点结合会计处理程序讲清操作流程,同时讲清各模块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以一个制造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实训,要求学生用电算化软件操作账务处理。子任务如下:数据资料准备、账套初始化任务、录入记账凭证、凭证查询、期间损益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结转、生成后的凭证必须完成凭证审核与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自定义表的编制、打印报表、工资管理、员工数据录入、工资数据录入,工资系统日常使用初始化、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分析录入、固定资产调拨、计提折旧、清查等处理,往来账初始化、往来系统使用、往来户档案管理、往来账查询与打印等。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实训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成一个财务部,组员分别担任企业的会计主管、会计员、出纳员。老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由各小组自主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导学习,老师进行指导。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凭证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讨论项目,每组4个人,学生讨论分别担任出纳人员、账务处理员、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实施项目任务发放学习任务书,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提示学生操作顺序。

5.学习效果评价

第11篇

 

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我们着手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主要研究“‘双师’为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岗证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创建“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在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应用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分析、处理财务会计业务的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动手能力满意度差。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与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

 

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还是以知识为中心,不符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技能”特点,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要及就业市场的变化,灵活性差。课程评价方法还是以知识把握为主,专业技能突出不够,且评价方法单一,学生就业能力没有纳入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1]。

 

2、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便考取了会计师以上职业资格证,获得了“双师”职称,但是不具备双能力,实践技能薄弱,[2]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环境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但从其实验室的设备配置情况来看,由于实验经费欠缺等原因,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验需要。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在外建立的实训基地一般都是“友情式”合作,对企业往往只是一种负担,企事业单位一般不愿意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严重影响其实践教学质量。[3]再者,目前的实训基地形式比较单一,软件公司的参与不够,与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和持久。没有一个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差,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太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要求,就业竞争力不强。笔者认为,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全面推进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人才。

 

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能快速跟踪新技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复合人才。

 

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3、改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创新考评机制

 

(1)改变教育观念、突出体现“技能核心”的思想

 

通过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模式,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实现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提倡互动式和引导式教学方式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围绕课程教学大纲与要求,精选教材,收集有针对性的案例,编写教案,选择课程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建立反映知识点、能力点的问题群。授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与案例,达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引导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独唱”的方式。教师提出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变考核模式,创新考评机制

 

理论教学的考试要建立以综合测试、答辩、口试与笔试等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考试模式,减少传统试卷的比重。实践教学的考核以纸笔理论考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模式,注重过程性教学,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4、 改变教学模式,科学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计划中大大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实现“四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1)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单项实训是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岗位基本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基本技能训练。如 “会计学原理”课程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训练。

 

综合实训,是在学习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来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职业岗位综合运用能力。如开设“会计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

 

(2)毕业论文与实践协作综合训练相结合

 

实践协作综合实训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提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将财会专业毕业实践由过去单一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改为撰写毕业论文与实践协作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打造实践性人才演练平台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条件: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基础”实训室。二建立“会计软件应用”实训室。三建立“会计工作岗位仿真”实训室。四建立“手工会计及ERP”实训室。

 

其次、要建立多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一是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二是和企业合作。三是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这样的校企结合将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的培养人才。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环境、条件的改变,改革需要不断地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另一方面将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持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作者:聂惠芬 周爱娣 来源:魅力中国 2016年27期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5. 052

[中图分类号] G71;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1- 0097- 02

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和服务性。随着珠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速涌现的现代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产生强烈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赋予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产业结构的特点,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加强专业建设,为区域经济不断培养合格的人才。

1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定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

任何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必须与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对接才能展现其生命力,要建设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按照市场细分的方法,明确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的区别,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据此,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与当地企业、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企业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依据此多方合作平台,本着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思想,充分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出符合国家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的专业建设目标,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广东地区为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属外向型经济类型,投资环境优越,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建厂,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势明显。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定位于中小型企业会计,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性、应用性、实操性,即要求学生必须是一个“多能手”,具有较全面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结算、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技能,以适应中小型企业财务部门人手单一,一个人需要负责多个岗位的职业要求。

2 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在专业的建设中,只有增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才能使高职教育更有效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根据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历年就业岗位分析,依据校企合作平台成立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会,让企业成员提出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分析企业中这些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由校方总结出本专业学生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素质结构,并由此重新构架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种类和内容,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行业合格的入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过程中,强调“一专多能、一凭多证”就是一项专业能力多种辅助能力,一项毕业证书多项职业证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 “统计员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至多种。 在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全面考察了行业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有些职业资格标准是属于资格证书,是从业人员的最低门槛;有些职业资格标准属于协会或主管部门推荐,是从业人员的参考标准。依据这些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设计、考试要求以及教学参考材料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使得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更好地衔接。在人才培养的设计中从大一到大三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考证目标,体现出进阶式的知识培养和证书获得能力。让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既具备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同时具备行业从业的多种资格,满足其发展的不同需要。

3 “学、技”双搭配,合理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团队

教学与科研实力强大的师资团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现有教师团队中实现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1,形成既要能讲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师资团队。在专职教师团队中应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中级职称(讲师),初级职称(助教),让教学团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要把科研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强调校内教师具有会计师、统计师、会计电算化等职业证书,具有双师资格。师资团队中,校内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应具有1年以上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兼职教师应是在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和各单位的主要业务、技术中坚力量,具有非常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

4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按照会计电算化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评审会专家及相关企业的共同调研,与本经济区域内的财会类企业合作,在教学模式上进一步构建“进阶式顶岗实习预就业”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高。“进阶式实训实习预就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涉及企业核心,在校生在企业短期实习较难直面了解和接触到企业账务的问题,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习,分成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3类,单项实训在各学期进行2~3周针对本学期理论知识点的对应实践操作训练,综合实训安排在3年理论课程结束以后,在学生进入社会前对3年所学知识点进行跨课程共融合的实践训练,为期4~7周,最后,让学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通过以上3个阶段的实践训练,学生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与岗位的充分接触,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动手能力增强。

5 依托区域经济实体,进行校企合作

5.1 依托行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带动工学结合的实训实习模式

在校企合作上,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理事平台的行业优势:一是加强企业的合作,并通过以点带面,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二是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了解企业真实的会计电算化制度、财务业务操作,增加学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三是聘请企业高管人员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在实践课上指导学生,或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增进学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信息化前沿知识的了解。

5.2 共建科学高效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1)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主动与企业联系顶岗实习事宜。在顶岗计划实施前一个半月,组织相关企业到校与学生见面,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工作岗位及实习时间。为使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学校与实习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后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2)建立学生校内课程学习质量考核与企业实践课程学习质量考核相结合的监控和评价机制。通过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对校内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结合企业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对校内学习内容方法进行修正和调整,形成校内学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监控评价机制。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为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殊性,由企业主持、学院参与共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提升学生实习质量,主要包括安全管理记录、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

(4)学校与企业齐心协力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指导管理,抓好学生的自我管理。在顶岗实习期间,按照4个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为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顶岗实习安全教育,企业根据其生产情况及所提供的实习岗位,确定每批次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院聘请企业管理层为兼职老师负责管理在岗学生的考勤和工作绩效,校内专任教师,每人负责一定数量校外实习学生的实习管理,要求学生定期汇报实习情况,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由“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老师共同指导,完成顶岗实习教学。

6 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 适应性好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实践训练。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边学边做,学做合一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应具备一个基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模拟教学场所,以进行仿真教学。建设一个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环境为标准,模拟现代办公情景,通过导入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采用最新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会计实践操作场景,漂亮、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实现校内实践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该校内实训基地,可模拟企业财务科室场景,能模拟会计、出纳、财务主管等工作岗位,模拟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同时具有授课、实训、展示、分组研究、模拟工作、证券投资操作等不种功能,在实践教学基地内可以完成本专业的基础会计模拟实践,会计电算化实践训练、分岗位的会计工作模拟等,与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